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1 00:02:27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1

一、权威框架

国家领导人的公共形象是指国家领导人在政治活动中通过公开传播方式展现给公众的社会性形象。领导人的权威形象显示了国家权力的正式感。政治修辞是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进行的修辞行为,以说服受众、达到政治目标。奥巴马出席演讲时,着装正式。在演讲中,善于讲故事。例如,在2008年就职演讲中,讲了106岁女士安・尼克松・库伯的故事。当奥巴马讲到国家政策、改革方针时,表情是严肃的。奥巴马出席演讲的着装和对待政策的表情,塑造了一种端庄严肃的权威感。

麦库姆斯和肖认为,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传播媒体对外部世界的报道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在2015年9月1日开学日,奥巴马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维克菲尔德高中演讲了《我们为什么要上学》,白宫网进行了直播。选择开学日,奥巴马进行开学演讲,塑造了奥巴马关心下一代和重视教育的公共形象。

奥巴马善用新媒体与网友互动。政治说服理论强调在传播中运用说服手段,以达到政治认同。奥巴马通过使用新媒体实现与网民的政治互动,聆听和表达政治意见,以达到政治认同的目的。笔者认为,奥巴马与网友互动的形式,是一种权威感的解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回复了网友关心的问题,表达了政治观点,互动实现了权威感的重构。

二、温情框架

奥巴马的公共形象也有温情的一面。在CBS直播的奥巴马2008年就职演讲中,在提到女儿时,奥巴马说,“萨沙、玛利亚,我对你们的爱超过你们的想象”。在户外真人秀《越野千里》中,坦言非常爱孩子,喜欢跟孩子交流和陪孩子吃饭,并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这些表达展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作为父亲时的温情。此外,奥巴马通过使用言语符号和肢体语言展现对米歇尔的爱。奥巴马在演讲开始,都会感谢或夸奖一下夫人米歇尔。例如,2016年,白宫记者晚宴演讲时,介绍米歇尔说:“我聪慧美丽的妻子也来了。”此外,奥巴马与米歇尔相拥看烟花,相拥看海,雨中打伞漫步,这些动作语言传达了温情画面。

奥巴马通过细节习惯展现绅士形象。2015年5月18日,奥巴马抵达白宫时,正值大雨来袭。奥巴马下飞机撑起雨伞后并没有离开,而是等待随后下飞机的两位女官员一起,共同打着一把伞顶风离去。又如,奥巴马给去白宫的小男孩讲解,表F地很有耐心。此外,在白宫摄影师为奥巴马拍的照片中,那些与小朋友互动的画面,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形象。

三、娱乐框架

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生活越来越多地具有娱乐色彩。奥巴马参加户外真人秀《越野千里》时,他身穿休闲运动衣,和贝尔一起经历了阿拉斯加探险之旅。在节目中,公众看到了不同于演讲时严肃权威的奥巴马,而是一个着装休闲、表情轻松、肢体动作放松的奥巴马。在探险的途中,奥巴马并没有忽视对环保理念的宣传,表达了要保护环境和热爱地球的理念。此外,奥巴马诉说了在白宫工作的繁忙,表达了自己跟贝尔探险时放松情感。

奥巴马参加NBC晚间秀和白宫记者晚宴时,擅长讲段子,展现了幽默风趣的形象。此外,广告也是领导人进行影响力宣传的手段,例如奥巴马开瓶器,把奥巴马的卡通形象放在开瓶器上,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在娱乐框架的建构中,奥巴马的公共形象是爱冒险、爱运动、重视环保、幽默风趣。对于政治娱乐化,需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政治娱乐化会带来政治家作秀的倾向。另一方面,娱乐的方式能够拉近领导人与公众的距离。

四、结语

媒体对奥巴马形象的建构框架主要有权威框架、生活框架和娱乐框架。媒体塑造了“常人政治”时代多侧面的、圆形的领导人形象。奥巴马善用媒体展示丰富的形象,通过参加娱乐节目,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媒体对奥巴马公共形象的建构体现了“去权威化”、“娱乐化”、“圆形化”的趋势;媒体通过选择和凸显等方式重构奥巴马的权威感。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湾:三民书局,1999.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2

一、引言

2009年1月20日,贝拉克・奥巴马在美国国会大厦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56届(第44任)总统,并发表了就职演说。奥巴马的就职演说热情洋溢,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赞誉。在职演说中,奥巴马驾轻就熟地运用了各种人称代词来传达不同的人际意义,使得演说引人入胜,更具说服力,从而赢得观众的支持。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进行了研究。刘斌(2009)、丁怡(2009)等对该演说进行了文体分析;郑殿臣(2009)、向大军(2009)等从语用角度分析了该演说;刘昕(2009)探讨了该演说中的排比句;姚洁(2009)用主位推进理论分析了该演说。

笔者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奥巴马就职演说中人称代词所承载的人际意义,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公共演讲水平及对英语公共演说的欣赏能力。

二、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单数I和第一人称复数we。在语用学中,we的指示用法分为两种:“包括性的we”(inclusive-we),即包括听众,和“排除性的we”(exclusive-we),即排除听众(Biber,et al.,2000:329)。

1.第一人称单数I

第一人称单数I突出了演讲者个人,揭示了他强烈的主观态度。I(包括它的宾格和所有格)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只出现5次,仅占该演说中所有人称代词的2.1%。这表明奥巴马很少使用I作为句子的主语,除非他想强调他个人的观点或者他乐意为他所做出的陈述承担全部责任。

(1)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as well 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2)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例(1)中I的指称是发表演说的人,即奥巴马本人。奥巴马故意选用I作为陈述的主语,目的在于展示他个人的优秀品质给大众。比如他深切关心美国大众所面临的挑战,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他对布什为美国作出的贡献深表感激,体现了他的谦逊大度。其次,通过使用I,奥巴马强调了他作为美国总统敢于对他所做出的陈述承担全部责任。另外,奥巴马通过使用I,让他自己成为句子的焦点,从而实现了自己和听众的直接交流,因此能吸引听众的注意。

2.第一人称代词复数we

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we(包括它的宾格和所有格)出现的次数最多,占该演说中所有人称代词的65.7%,这说明奥巴马偏爱使用we。作为总统,奥巴马必须与他的政府及全国人民合作,如果他在就职演说中只突出他自己,那么将会显出他的专横和自我主义,以致形成了一个贬损的总统形象。因此,奥巴马娴熟地运用了各种we来指称各种实体,从而取得各种互动效果。

(3)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is now well understood...Our health care is too costly;our schools fail too many;and each day bring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ways we use energy strengthen our adversaries and threaten our planet.

(4)Starting today,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dust ourselves off,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

例(3)和例(4)中的we是包括性的,指的是奥巴马和所有美国人民(包括听众)。 通过使用包括性的we,奥巴马强调所有美国人民都要为国家的危机负责,要振作起来,团结起来重建国家。当听众意识到句子的主语是we,也会产生同感,因而在奥巴马和听众之间产生共鸣。而且,通过使用包括性的we,奥巴马不仅让自己与听众同舟共济,传达了他对美国人民的关爱,而且使听众感到他们和总统所面对的挑战和任务是一致的,在这些方面是平等的,使得奥巴马和听众之间的距离被缩短了。另外,如例(4),当要表达急不可待和义不容辞的事情时,奥巴马使用we来增强演讲的强制力,从而成功地强加他的主观意愿给听众。

(5)On this day,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

例(5)中的 we 是包括性的,指的是奥巴马和听众。通过使用包括性的we,奥巴马要传达的是他是代表听众发表演说的,也会让听众觉得总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他们所选择的和总统为之奋斗的不谋而合,因而对奥巴马的亲密感便油然而生。另外,使用包括性的we让听众意识到演讲是为他们而发表的,因此,他们会更加聚精会神地聆听演讲。

(6)...we will act ―― not only to create new jobs,but to lay a new foundation for growth.we will build the roads and bridges,the electric grids and digital lines that feed our commerce and bind us together.we will restore science to its rightful place,and wield technology’s wonders to raise health care’s quality and lower its cost.we will harness the sun and the winds and the soil to fuel our cars and run our factories.And we will transform our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new age.All this we can do.All this we will do.

例(6)中的 we 是排外性的,指的是奥巴马和美国政府(不包括听众)。通过使用we,奥巴马让自己成为美国政府的代表,向美国人民承诺他们能为国家做的事,也暗示了领导一个国家不仅是总统的工作,也是其他在政府任职的能人的任务,他们各尽其材,因而奥巴马分散了重建国家的责任。 其次,通过使用we,揭示了奥巴马扩大和强调的并不是他自己的权力,而是在政府里为国家服务的他的合作者的权力,这展示了奥巴马民主、合作的总统形象。而且通过使用we来代表美国政府发表演说,奥巴马突出了他的美国总统的社会地位。因此,奥巴马使用排外性的we让演讲更具说服力。

(7)we remain a young nation.

(8)we remain the most prosperous,powerful nation on Earth.

(9)we are a nation of Christians and Muslims,Jews and Hindus―― and non-believers.

例(7)、(8)和(9)中的we的指称是美国。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it来指称一个国家。然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故意偏离常规,使用第一人称复数we来指称整个国家,因而创造了一个集体的形象。“在语义学和符号学术语中,we和they 处于二元对立,we指称正面,而they指称负面,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Wales,1996:61)。通过使用we,奥巴马把国家的年轻、繁荣、强大这些正面的特性归功于美国人民的努力,使美国人民具有归属感和成就感。另外,奥巴马使用we来强调美国的这些区别性特征正是美国人民一致的观点,从而促进了奥巴马与听众的团结。

三、第二人称代词you的人际意义

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贴切地使用you这种语言选择来指称不同的实体。尽管第二人称代词出现的频率比第一和第三人称少,第二人称代词you也广泛分布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you的传统用法是直接指称听众。然而,you也能用来指称其他的实体,从而实现不同的人际意义。史密斯认为you 是人称代词中最具互动性的形式,因为它明确地承认读者的存在(张延君,2006:138)。

(10)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11)Thank you.God bless you.

例(10)和(11)中的you直接称呼听众。当you用来直接指称听众,它不仅实现了指示功能,还传达了某种人际意义。首先,you的使用体现了演讲者意识到听众的存在。其次,使用you能让每个听众感觉到这个演讲是为自己而设的,因而能产生一种演讲者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的效果,也能使听众聚精会神地聆听演说。另外,演讲者使用you直接表达他对听众的诚挚的谢意,有助于建立他和听众之间友好的关系。

(12)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例(12)中的you出现在惯用表达“I say to you”中,指的是全体美国民众。第二人称代词you在 “let me tell you”、“if you ask me” 和 “I say to you” 这些惯用表达中仍保留了一定的指称力。当这些you形成一定的布局,当它们出现得较为经常时,读者(听众)会认为是在直接称呼他,作者(演讲者)和读者(听众)间的人际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李战子,2000:57)。通过使用“I say to you”这种惯用表达,奥巴马巧妙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演说关键的陈述:“我们面对的挑战是真实的。”

(13)We will not apologize for our way of life,nor will we waver in its defense,and for those who seek to advance their aims by inducing terror and slaughtering innocents,we say to you now that our spirit is stronger and cannot be broken;you cannot outlast us,and we will defeat you.

例(13)中的you不是指听众,而是指一群特定的人。you在这里指的是。正常情况下,奥巴马应该使用第三人称复数they来指称,然而他故意偏离常规,用第二人称复数you来指称,体现了奥巴马公开地谴责,也把他的反恐政策公之于众,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直接警告的效果。遭受的是负面的命令和评论,使用you能使评论更具进攻性,使命令更严厉,从而增强了演说的说服效果。另外,尽管you 不是指称听众,但是听众仍然能分享演讲者和的私人谈话。通过使用you,奥巴马让听众偷听到他和的谈话,不仅能激起听众对的仇恨,而且能获取听众对反恐主义战争的支持。鉴于的罪恶行径对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士都是极大的威胁,听众必定会支持奥巴马总统与恐怖主义作斗争。

(14)To the people of poor nations,we pledge to work alongside you to make your farms flourish and let clean waters flow;to nourish starved bodies and feed hungry minds.

例(14)中的you指的是贫穷国家的人民,与相对富裕的美国人民形成鲜明对比。通过使用第二人称代词you而非第三人称代词they,奥巴马总统表达了他对贫困人民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觉得有信心接受异国总统的支援,这不仅增加了美国总统和贫困国家人民的亲密程度,也展示了美国的权力。另外,通过使用you ,奥巴马成功地激起听众的怜悯之心,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也使得演说引人入胜。

第二人称代词 you使听众感觉到演讲者正在和you所指代的人进行谈话。不管you指代的是谁,听众都必须作出反应,他们或是聚精会神地听以便查明you的指称,或是对you所指的人选择一种鲜明的立场。因此,使用第二人称you不仅能获得听众的注意,还能增强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互动。

四、第三人称代词it 和they的人际意义

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it(包括宾格和所有格)出现了 25 次,they(包括宾格和所有格)共出现了31 次,然而he(包括宾格和所有个)只出现了2次,she(包括宾格和所有格)在演说中没有出现过。这个结果表明it和they(包括他们的宾格和所有格)在这篇演说中有很高的出现频率。

1.第三人称单数it

第三人称单数it可以用来指没有生命的物体,也可以用来构建强调句。使用it来指称没有生命的物体可以避免重复,然而使用it来构建强调句型可以实现某种人际意义。使用太多的it会给观众留下冷淡的印象,然而恰到好处地使用it能使演讲更加正式、客观和可靠。

(15)And yet,at this moment ―― a moment that will define a generation ―― it is precisely this spirit that must inhabit us all.

例(15)中的句子出现在it的强调句中。奥巴马故意使用it,一方面是想让焦点远离自己,一方面是想强调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使用it使句子更加正式、客观和更具说服力。

2.第三人称复数they

在演说中,演讲者使用they来称呼除了观众的其他不在场的人。奥巴马在他的演讲中也广泛地使用they来实现人际意义。

(16)Now,there are some who question the scale of our ambitions ―― who suggest that our system cannot tolerate too many big plans.Their memories are short.For they have forgotten what this country has already done;what free men and women can achieve when imagination is joined to common purpose,and necessity to courage.

例(16)中的they指的是质疑美国人的雄心过于远大的人们。Wales指出,they可以用来指具有消极品质的人(1996:61)。 奥巴马使用they来批评那些不在场的对美国人具有消极信念的人,目的的是把他们与在场的观众区别开来,避免在场的观众产生误会,产生消极情绪。

(17)Recall that earlier generations faced down fascism and communism not just with missiles and tanks,but with sturdy alliances and enduring convictions.They understood that our power alone cannot protect us,nor does it entitle us to do as we please.Instead,they knew that our power grows through its prudent use;our security emanates from the justness of our cause,the force of our example,the tempering qualities of humility and restraint.

例(17)中的they指的是那些傲然面对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辈。通过使they前景化,奥巴马刷新了听众对那些不朽历史人物的记忆。另外,奥巴马通过使用they来评论那些不在场的人,让观众感觉到奥巴马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从而使得他的演说更加客观和可信。

五、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一人称代词,接着是第三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最少。I可以用来展示演讲者的个性;包括式的we主要是用来展示演讲者与听众的团结,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排外式的we则是用来分散责任和强调演讲者的社会地位;you可以用来强调观众的存在和引起听众对演讲的注意;it使得演说更加正式和客观;they使得演说客观和可信。总之,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娴熟地利用恰当的人称代词来增强他的观点和构建他和听众之间适宜的关系,使得他的演说引人入胜,更具说服力,因而能够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参考文献:

[1]Biber,D.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2]Wales,K.Personal Pronouns in Present-day English.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丁怡.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J].文化研究,2009,(5):48-50.

[4]李战子.第二人称在自传中的人际功能[J].外国语,2000,(6):51-56.

[5]刘斌.解读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文体特征[J].文教资料,2009,(6):48-50.

[6]刘昕.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排比句赏析[J].文教资料,2009,(4):59-61.

[7]向大军.奥巴马就职演说话语的认知语用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9,(4):108-110.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3

同历年的“国情咨文”演说一样的是热闹的场面,惟一与去年不同之处,是在今年的“国情咨文”演说中,奥巴马演讲的主题词从“刺激计划”过渡到了“竞争力”上。不过,观察人士对此的评价是,此次演说只能算是“脱靶”之作。

竞争力的“伪命题”

2011年“国情咨文”,奥巴马选择的经济议题所占的篇幅近乎达到演讲全文的大半,在就业、节省政府开支、税收等经济议题上仍旧不惜重墨。笔者也留意到,奥巴马2009年、2010年各类演讲中的关键词“刺激计划”(stimulus)已经从他的字典中抹掉了,因为一谈及“刺激计划”就会让选民和共和党人联想到增加预算、修路盖桥而引致批评声。

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等专家告诉笔者,奥巴马执政前两年的一大败笔就是第一轮财政刺激计划“剂量”太小,美国当前仍需要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只是在当前的政治生态下可能性不大。仅仅相隔数月,奥巴马演讲、白宫新闻稿、御用经济学家的文章都开始青睐另一个不得罪任何派别、看似不用花钱的关键词“竞争力”(competitiveness)。

为了提高美国的竞争力,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三大超越”的理念,并选择了中国、印度、韩国等经济增长强劲的新兴经济体作为对比分析对象。短期目标是要为即将提交国会的下一财年预算案营造更佳的政治气氛,中期目标是要通过多管齐下改善美国就业市场现状,长期目标是要占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一言以蔽之,这些政策转向的终极目标自然是剑指2012年总统大选连任,所谓的“竞争力”只是虚晃一枪,

“三大超越”背后的内容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就在专栏中指出,美国经济陷入泥沼,是因为出现金融危机,而非缺乏竞争力,也并非因为美国公司的竞争力逊于国外对手,奥巴马提出“竞争力”的主题词是一个“伪命题”。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是老生常谈,只不过今年奥巴马演讲台后面坐阵的众议长从人佩洛西换成了共和党人约翰・博纳。奥巴马智囊团做的文字游戏,强调教育和电动汽车等行业的重要性,潜台词无外乎是要提振疲软的就业市场和加速经济复苏。

“创新超越”

奥巴马提出的第一个超越是“创新超越”(out―innovate)。奥巴马把创新提升到了国家“生命线”的高度,指出创新并不只是美国人改变生活的手段,而是谋生的方式。在奥巴马看来,要保持美国的竞争力,鼓励美国民众创新至关重要。“没有人能够预计下一个巨大产业是什么,或者新的工作岗位会来自哪里。30年前,我们不知道互联网会引发一场经济革命,我们能够做的是鼓励美国人的创新和想象力”。

奥巴马模仿肯尼迪总统,引用前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卫星的名字“斯普特尼克”(Sputnik)来激发美国人。他把当前美国这代人面临的环境称作“斯普特尼克时刻”,因为世界竞争压力巨大,美国不进则退。奥巴马表示,美国会重视在生物医疗、信息技术,特别是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因为这些投资将会增强美国的安全感,为美国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奥巴马还提出了两项具体的指标:到2035年,美国80%的电力将来自清洁能源;到2015年,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街上出现100万辆电动车的国家。

观察人士表示,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多年来一直都是全球的执牛耳者,何谈落后给谁?明眼人能看出奥巴马提出促进清洁电力和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目标才是白宫真正关切的,因为这两个朝阳产业能成为拉动美国私营部分投资、创造就业的重要引擎。奥巴马政府自然希望这两个行业能承担起创造就业重任的“接力棒”。

源自于这种“奢想”,奥巴马2月7日第一次来到“反奥巴马大本营”美国商会演讲,想要进一步营造修复与商界关系的形象。他又一次强调“三大超越”理念,并敦促美国商界增加投资、与政府一道拉动就业。不过,美国商会执行副总裁布鲁斯・乔斯滕却给白宫泼了一盆凉水:

“和政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企业首先关注的是能经营不赔钱,能付得起员工的工资,能付得起欠供应商的钱,企业能维持生意现状就已经是爱国的表现了”。

“教育超越”

奥巴马提出的第二个超越是“教育超越”(out―educate)。他指出在未来10年,几乎一半的美国工作岗位都需要从业人员拿到高中以上的文凭,而当前美国年轻人拿到大学学位的比例已经在全球落到了第九位。奥巴马在1月25日晚上提出了两项“尊师重教”方面的新目标:到2020年末,美国人拿到大学学位的比例要成为全球最高的国家。为此,奥巴马提出了在未来10年要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10万名新教师的目标;并督促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对于功课和科学的兴趣。

“家庭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第一摇篮。只有父母才能确保给孩子关掉电视,让他们完成功课。我们需要教导自己的孩子,值得庆贺仿效的对象不仅有美国橄榄球‘超级碗’捧杯的冠军,也有科技展览会的赢家。”奥巴马用典型“东亚文明”的语调忠告美国人。当然,这只是悦耳的话语。

奥巴马引用了韩国人把老师尊称为“国家建筑师”的说法,来鼓励在美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也是奥巴马近来演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频繁引用中国、印度、韩国等国的例子,因为“美国优越论”深入人心,通过将美国某些国情与别国相比得出的劣势来激发美国民众的斗志,从而增强演讲的可接受性并降低民众的抵触情绪。

不可否认,美国教育重视启发孩子的思维、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点,使得美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比较优势。哥伦比亚全球研究中心东亚区主任肖耿等专家向笔者指出,倘若美国能向全球进一步开放教育等优势资源,将世界更多的消费留在美国发生,对于美国经济复苏大有裨益。

可是从政策效果来考虑,奥巴马强调“教育超越”看重的是两层含义:第一,教育同医疗、制造业一样,是美国当前为数不多、稳定的就业创造点,2020年底前培养10万名科技、工程、数学领域的老师,对于新增体面的中产阶级就业岗位意义关键。第二,让奥巴马政府伤透脑筋的“无就业复苏”背后蕴藏着结构性失业暗流,美国劳工部的最

新数据显示,学历不高的美国人当前要想找到合意的工作难度明显加大。作为美国“家长”的奥巴马自然希望低学历的孩子能够“学而优则工”,不给美国就业率和白宫支持率拉后腿。

“基建超越”

奥巴马提出的第三个超越是“基建超越”(out-build)。奥巴马提出了两项具体的目标:第一,在25年之内,让80%的美国人享受到高铁的便利,使得出行时间比现在的驾车旅行减少一半,有些旅途的速度甚至比乘飞机还要快;第二,在未来5年内,要让美国的企业有条件安装新一代的高速无线网络,让这样的网络能够覆盖98%的美国民众。

“美国赢得未来的另一步是重建美国”。美国需要进行基础设施重建,包括建设高速、稳定的高速铁路和高速网络。奥巴马让美国人不要忘记,美国的基础设施曾经是世界最好的,但现在美国自己的工程师已将美国的基础设施评级定为落后的D级。

奥巴马引用了别国的例子来佐证美国基础设施的相对老化、落后。“韩国家庭的上网宽带速度比我们快;欧洲和俄罗斯在公路和铁路方面的投资比我们多;中国的火车运行速度比我们快,机场比我们新。”这其实是奥巴马近一年来老生常谈的一个观点,他经常说,中国差不多每年要把GDP的10%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欧洲人差不多每年要把GDPA的5%投入到基础设施上,美国人每年花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到GDP的2%。

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大部分基础设施需要更新换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旦美国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极大地拉动GDP增长和改善就业。

2月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宣布,美国政府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S30亿美元发展高速铁路网。分析人士预计,其中先期的80fz美元投资将在奥巴马提出的年度预算方案中提出,剩下的资金缺口怎么弥补,白宫则没有做明确解释。即便是奥巴马的“基建超越”得以施行,美国人一定会买高铁的账吗?不得而知。不过,6年之后或是25年之后的事自然无需奥巴马内阁去烦恼了。

症结不在于座次安排

按惯例在年初进行的“国情咨文”演讲,今年因为遇到亚利桑那州女议员吉福兹遭枪击案而增添了几分悲情意味。自去年的中期选举后出现“府院分治”格局后,奥巴马一直致力于营造能弥合两党分歧的“中间派”总统形象,大力传递“本是同根生”的讯息。

今年参众两院的议员们在聆听“国情咨文”演进时不仅胸前佩戴白色小蝴蝶结,参众两院议员打破“楚河汉界”,采取了混坐的方式,一时间成为热议的焦点。加上奥巴马演讲一向具有煽情和调动现场气氛的能力,当天耗时约1小时10分钟的演讲掌声、笑声不断。

但是,“煽情力”不代表“竞争力”。1月30日,CNN一档讨论国情咨文演讲的节目使用了“专家看淡、民众喜欢”的标题,体现出了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反响冷暖两重天的效果。华府知名智库卡托研究所的副总裁基恩・希利就表示,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的问题并不在于座次安排,两党议员象征性地拿出热乎劲交叉座位坐在一起,并不能掩盖暗流涌动和暗中角力。

尽管座位“混搭”,但两党立场的泾渭分明还是一目了然。华府的政治丛林向来信奉“胜者为王败者寇”的理念,2011年和共和党在预算、医疗改革、放松金融监管等问题上的“掐架”才刚刚开始。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4

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喜欢跟看似胜券在握的人开玩笑,结果一出,全世界哗然。那些资深评论家、学者们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肯尼亚人民已经在为奥巴马的成功而狂欢庆祝了。非裔黑人当选美国总统,这已揭开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新的一页。不管保守的白人们承不承认,这都已成为事实。

也许就连奥巴马自己也未曾料到这一切,在各轮竞选中连连告捷。有人将他的这种成功称作“奥巴马现象”,更有甚者把他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相提并论。似乎这一切已不能由他控制,他好像是被众人狂热地前拥后推地进入白宫的,年轻人对奥巴马似乎有一种狂热的崇拜,大有你不想做总统都不行之势。一旦放开栅栏,这匹黑马就义无反顾热情四溢地往前冲,他胜利了,最后却说要感谢自己的对手。

黑马的成功纯属偶然?却是大错特错了。他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大财团的支持,没有久经政治这块沙场的经验,也许作为法学博士的他也提不出多好的经济政策。但是就目前来看,知人善任似乎是他强项。拉拢已在克林顿当政时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希拉里任国务卿,提名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莫西・盖特纳为新政府财政部长。也许这两位的加盟能给举步维艰的美国外交、经济带来一些新气象。

右手时尚――奥巴马情结

奥巴马在美国掀起的飓风还远远不止政治上的天翻地覆,在时尚界也掀起了狂风巨浪。

美国著名男性时尚杂志《君子》选出年度十大最佳衣着男士,奥巴马榜上有名。他那俊朗的外表,迷人的微笑,健壮而充满活力的身体,出色的口才和从不出错的服装搭配共同构成了所向披靡的利剑,一朝剑指天下,美国时尚界顿时如影随形。时尚界以“奥巴马”为题材设计了各种款式的服饰。很多好莱坞明星也是奥巴马的粉丝,奥斯卡影后哈利・贝瑞在和奥巴马一同参加了一档节目后盛赞对方的西服有品位,竟扬言要给奥巴马的西服投票。而好莱坞的常青树性感女神麦当娜则身穿印有奥巴马头像的T恤,在波士顿举行的演唱会上向人群高喊:“来吧,为奥巴马投票!”时尚界将这种极力的赞美与仿效命名为“奥巴马情结”。

奥巴马裹挟而来的这股时尚风,还有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功劳。夫人的着装与奥巴马配合得完美无间,也为他出席各种场合争足了面子。

名嘴演讲――神的布道者

奥巴马的演讲天赋超群,有人将他的演讲称为布道,而说他本人更像牧师,而不是总统。有戏谑夸张的成分,却也不是无中生有。

“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所面临的山峰是险峻的。或许一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无法攀上峰顶,但是美国――我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坚信,我们最终一定会到达。我向你保证――我们的民族最终会到达山顶的。”“积累财富,促进和平;重拾美国梦,重申基本的真相――相对于大多数而言,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将重新建立我们的道德威望,让美国再一次成为自由、和平、美好未来的希望和象征。”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美国梦”、“理想”、“道德”是他提到最多的字眼。这些充满理想浪漫色彩的词,经他之口说出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他一直都在为美国人民勾勒未来的理想蓝图,仿佛牧师为教民描绘天国的光明一般。至于如何到达他描述的理想未来,奥巴马很少提及,难怪对手麦凯恩的发言人尖刻地批评他:“麦凯恩付出一生改善和保护美国,奥巴马只花一个下午说说罢了。”但在奥巴马的演讲中,理想多于具体实施策略也是事实。

但说也奇怪,明明有人指出了他的缺点,却还是有那么多年轻人对他顶礼膜拜。分析其原因,无非也就是归结于他的演讲天才――情感的煽动力,让陷入危机中低靡的美国情绪重新燃烧。北京时间8月29日的演讲,也许是他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次演说,当天正是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45周年纪念,同是身为黑人的奥巴马也许正是利用了这“巧合”让人重温了45年前的振奋人心。而他的演讲天才与马丁・路德也是相差无几的。

他的言语听起来是那么鼓舞人心,却又是那么遥远而美好,那似乎是上帝的声音,令美国人神驱心往。就像他在演讲的结束时说的那样,“愿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是奥巴马开启了美国人的重拾美国梦的勇气,但能否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脚下新梦――成功的启示

从被父抛弃到进入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从律师到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平民出身的他,为何会获得如此成功?他的成功仅属于他个人,还是在向我们昭示了某种趋势的到来?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5

关键词:英语演讲;奥巴马;预设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41-02

一、预设

预设起源于哲学界,1892年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他指出“预设是一切命题存在的前提”。20世纪60年代,预设进入语言学领域,被语言学家当作语义关系来研究。70年代开始,预设进入语用学领域。目前国内外对预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特征、功能、触发语、虚假语用预设等方面;对预设的实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翻译、文学戏剧、广告、交际话语等方面。本文以预设为理论基础,分析演讲者如何通过预设设定立场、表明态度,以达到交际目的。

二、英语演讲中预设的特征

演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指演讲者针对某个主题,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向公众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具有说服、号召、鼓舞的作用。其目的可以显于文字之上,也可以藏于文字内。演讲与其他语言形式不同:首先,演讲是口头表达形式;其次,演讲是一人对多人形式;第三,演讲的目的是说服、鼓动。笔者认为英语演讲中的预设主要有以下特点。

1.导向性。“导向性”指演讲者通过话语将听众的意识形态引导向自己所预期的方向,从而使听众的立场和态度与自己一致。演讲者对说话内容的立场态度决定了其预设的方向。如奥巴马在总统竞选辩论时回击对手说:“That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that I have with Senator McCain.”(这是我与麦凯恩议员的本质区别。)奥巴马没有在言语中直接批评对手,而是用“fundamental difference”(本质区别)间接指出与自己的正确决策相比,对方的决策是“错误”的,既抬高了自己,又贬低了对手,将听众的支持导向对自己有利的一边。

2.文化性。“文化性”指预设的内容往往具有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在相似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对彼此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往往具有共同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不需要把隐藏在话语之下的文化知识说出来就能理解彼此话语的内涵。如总统奥巴马在纪念“9.11”的讲话中说“This September 11th,Michelle and I will join the commemorations at Ground Zero,in Shanksville,and at the Pentagon.”(今年9月11日,米歇将和我一起参加在“归零地”、尚克斯维尔和五角大楼举行的纪念仪式。)“Ground Zero”意为“归零地”,实际指美国“9.11事件”后,被袭击后的“世贸大厦基地”,意为世贸大厦被移为平地,一切归零,重新开始。若听众不知道“9.11事件”,则无法理解“Ground Zero”之意,这体现了预设的文化性。

3.经济性。“经济性”指演讲者在句子中把双方已知的信息省略,使话语简洁明了。如奥巴马在鼓励大家面对挑战时说:“We’ve got to keep our safe,and see to it that the American Dream remains vibrant and alive for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我们必须保障人民的安全,并确保我们子孙后代的美国梦仍然充满生机和获利。)“美国梦”源于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时期,发展于19世纪,是一种坚信只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就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理想,也代表了当今的企业家精神。奥巴马用“美国梦”来代替“人人机会均等,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梦想”之意,起到了简化句子的作用。

4.隐蔽性。“隐蔽性”指演讲者在话语中不直接表明态度,而是将预设的内容隐含于话语之中,使听众无意识加以接受。奥巴马呼吁国会就他的提案采取行动时说:“With so many people struggling to get by,now is not the time to play politics.Now is not the time for Congress to sit on its hands.”(现在不是玩弄权术的时候,不是国会袖手旁观的时候。)奥巴马没有直接批评某些政治家和国会,而是用两个“not”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某些政治家和国会“不应该”做这些事,间接指出一些政客在玩弄权术,也表达了对国会的不满。

三、演讲中预设的分类

1.文化预设。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交际双方已经预先知晓的特定文化内涵就是文化预设,一般包含某一民族特有的价值标准、文化取向和审美范式。鲁迅的作品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故事中的“阿Q精神”几乎家喻户晓。中国人用“阿Q精神”来形容“不敢正视现实,使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的精神,这对非本国交际者来说可能是晦涩难懂的。又如“鸳鸯”在中国是指成双成对的动物,也用来指永不分离的爱情,而英语中的“mandarin duck”却与爱情没什么联系,只是指一种鸟而已。

2.角色预设。任何言语行为首先要设定说话人身份、受话人身份。领导者在竞选时往往为了向民众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施政纲领而设定特定的口号。如“Peace and Prosperity”(和平与繁荣)是竞选者向民众描绘其当选后未来国家的美好景象。其中的预设是:只要其当选总统,就能够为人民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能够带领国家和人民走向富强、繁荣。又如奥巴马在呼吁减少开支,降低赤字的讲话中说:“We know why this challenge is so critical.If we don't act,a rising tide of borrowing will damage our economy,costing us jobs and risking our future prosperity by sticking our children with the bill.”(我们都知道为什么挑战会如此艰难。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不断增长的债务将会破坏我们的经济,减少我们的工作机会,以及使我们的后代背上债务而增大我们未来的风险。)奥巴马用第一人称“we”(我们)预设自己为群众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使听众感觉奥巴马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上,拉近了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

3.虚假预设。虚假预设是实际人际交往中出现的超常现象,它利用预设“主观性”、“单向性”、“隐蔽性”的特点,传递对于交际中的一方来说未知的、或有争议的信息,具有欺骗、操纵意识形态的作用。如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40年竞选总统时提出的口号“Better a Third term than a Third-Rater.”这句口号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预设:首先,富兰克林已经连任两届总统了,他希望能继续连任,成为“连任三届的总统”;其次,他用“Third-Rater”来暗指其他候选人都是“三流角色”。这句竞选口号运用虚假预设,将“其他候选人都是三流角色”这个具有主观性、单向性的观念隐蔽地植入选民意识中,从而达到抬高自己、贬低对手的目的。

四、结语

在演讲中,演讲者利用预设使语言得体、观点鲜明,以达到交际目的。作为演讲者,应该不断增强演讲中的预设技巧,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语言表达。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预设在演讲中的使用技巧,使其更有效地发挥演说词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巴拉克・奥巴马,著.苏宗文,龙金顺,译.奥巴马的魅力演讲――2012年每周六例行讲话全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2]巴拉克・奥巴马,著.苏宗文,龙金顺,译.奥巴马的魅力演讲――2011年每周六例行讲话全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

[3]巴拉克・奥巴马,著.刘植荣,译.美国历届总统竞选辩论竞选[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4]冯婷婷.近十年国内语用预设研究述评[J].海外英语,2014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6

2.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经统计,本篇演讲稿一共有593个词汇。该语篇所含态度资源多达47次,这与话语基调紧密相关。评价意义属人际功能范畴,它主要取决于话语基调,即话语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相互关系。(吴志芳,2009:110)本语篇的参与者是奥巴马及所有的电视演讲听众,交际目的是奥巴马代表美国政府及他本人向曼德拉的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时号召听众向曼德拉学习。这样的话语基调决定了语篇中必将用到很多的态度资源,以打动读者。

2.1 情感资源分析

语篇中情感资源共出现14次,占总态度资源的23.6%。情感资源是话语者表明对评价对象的态度的最明显、最主观化的表达方式。(吴志芳,2009:110)

本篇演讲在开篇就引用了曼德拉在接受审判结束时的言论,他说道:

(1)I have cherished the ideal of a democratic and free society in which all persons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 and with equal opportunities. 这其中的cherished一词就充分表明曼德拉对自由和民主的无比向往之情。

(2)It is an ideal which I hope to live for and to achieve. But if needs be, it is an ideal for which I am prepared to die. 这其中的I hope to及I am prepared to die都表达了曼德拉敢于斗争的精神。奥巴马之所以在开篇就引用曼德拉的这段陈述,就是想向听众展现一个为自由而战的英勇战士的形象。

(3)To Gra?a Machel and his family, Michelle and I extend our deepest sympathy and gratitude for sharing this extraordinary man with us. 这其中就直接用了sympathy和gratitude来向其家人表达同情和感激之情。由于本篇演讲是发表在曼德拉刚刚去世不久,因此其演讲的基调应该是沉痛的缅怀,这两个词汇就很好的奠定了演讲的基调。

2.2 判断资源分析

本篇演讲稿中判断资源多达17次,文中多次提到对于曼德拉的赞美,例如:

(4)And we have lost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ourageous, and profoundly good human beings that any of us will share time with on this Earth. 奥巴马接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最有影响力、最有勇气、最无比善良来歌颂大家心目中的伟人。此外,他还提到:

(5)And the fact that he did it all with grace and good humor, and an ability to acknowledge his own imperfections, only makes the man that much more remarkable.

此处奥巴马强调了曼德拉在从一名囚徒变成一位总统的历程中能始终保持风度和幽默,以及承认自己的不足的能力,这一切的美好品质都使他更加卓尔不群。

2.3 鉴赏资源分析

鉴赏主要是针对评价对象所拥有的特性的评价,传达其在美学和非美学层面上的意义。(吴志芳,2009:111)在本篇演讲稿中奥巴马不可避免地会对曼德拉本人及其所做出的事迹进行鉴赏评价,用到的鉴赏资源有16处,例如

(6)A free South Africa at peace with itself -- that’s an example to the world, and that’s Madiba’s legacy to the nation he loved. 一个自由、和平的南非――这是世界的榜样,这是“马迪巴”为他所热爱的国家留下的遗产。句中描写了南非目前美好的境况,而这一切的美好都是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奋斗离不开的。

(7)Never discount the difference that one person can make; to strive for a future that is worthy of his sacrifice. 在这一段里,奥巴马向听众们发出号召,他说道我们的责任是尽我们所能把他树立的榜样传承下去: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所能带来的变化;努力建设一个无愧于他的牺牲的未来。

3.结语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从态度方面分析了奥巴马悼念曼德拉的电视演讲中的评价资源,试图解读文中密集的评价评价是如何有效构建语篇的人际意义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本篇演讲中的态度资源最为丰富,为演讲奠定了基调。总之,从本篇演讲中作者能感受到奥巴马对词汇运用的功力,以及也学习到了该如何利用评价资源来更好地实现演讲的人际功能。

参考文献

[1]Thompson, Geoff. 功能语法入门[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Halliday, M.A.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

[3]陈嵩斌. 从评价理论视角看奥巴马总统就拉登之死发表的电视讲话[J]. 海外英语, 2001(10): 323-325.

[4]李元授, 邹坤山. 演讲学[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吴志芳.态度资源的评价理论视角解读奥巴马致女儿的一封公开信[J]. 疯狂英语, 2009(5):110-113.

[6]吴美思评价理论解读希拉里退选演讲[J].大学英语, 2012(9): 156-158.

[7]王振华. 评价体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 外国语,2001(6): 17.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7

奥巴马总统的撰稿办公室由三位年轻人担纲。他们都不超过30岁,却撰写出许多精彩老到的演说词,让本来就非常雄辩的奥巴马如虎添翼。

奥巴马的首席撰稿人乔恩・费夫洛今年只有28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首席撰稿人。他2003年毕业于马萨诸塞州的圣十字学院,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走出校门后,费夫洛加入参议员克里竞选总统的团队,担任副撰稿人。2004年,他在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遇到奥巴马。当时还是参议员的奥巴马正准备以党内希望之星的身份发表基调演说。年仅23岁的费夫洛主动上前提出建议,他说演说词中的一句话最好修改一下,因为它有重复之嫌。奥巴马一脸茫然,那神情仿佛在问:“这个小孩是谁?”但他听从了费夫洛的建议。

克里竞选失败后,费夫洛加入奥巴马团队。在面试时,奥巴马请他阐述一下自己的撰稿哲学。他没有什么宏篇大论,而是告诉奥巴马:“当我看到你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时,最打动我的是你的演讲从头到尾是在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你自己生活的故事,以及它是如何融入美国社会这个大故事中的。你的演说逐渐把听众引向高潮,让他们不由自主地鼓掌,而不是借助一些口号式的语言向他们索要掌声。”奥巴马高兴地说:“那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费夫洛就这样被录用了。2005年以来,他一直是奥巴马的首席撰稿人。

奥巴马赢得爱荷华州党内提名后发表的演说是费夫洛的“成名之作”。那篇演说的开场白――“有人说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更成为奥巴马当选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最佳诠释。一夜之间,费夫洛打消了人们因为他年轻而产生的疑虑。奥巴马的首席竞选顾问大卫・艾克谢罗德曾这样评价费夫洛:“总统十分信任他的文采,愿意让他影响自己的话语权――让一个名下有两本畅销书的美国总统做到这一点极为不易”。

每当发表重要演讲前,费夫洛都会与奥巴马充分沟通。此外,费夫洛还做了许多功课,例如研究罗伯特・肯尼迪、约翰・肯尼迪总统、马丁・路德・金等著名政治人物的演说以及奥巴马的语言特点等。“现在我坐下来写稿时,笔下流出的就是奥巴马总统的思想、句子和词组。”由于合作非常愉快,费夫洛与总统的私人关系也很好。一次奥巴马喜欢的芝加哥“白袜”职业棒球队以3:0痛击费夫洛青睐的波士顿“红袜队”后,后者十分郁闷。奥巴马拿着一把小扫帚到他桌上掸尘,以示安慰。

总统撰稿办公室的另外两位主笔分别是26岁的亚当・法兰柯和30岁的本・罗兹。前者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在伦敦政经学院深造过。后者自2007年以来就是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撰稿人,擅长就棘手的国际热点问题“发声”,让总统作出分寸感极佳的回应。

演讲稿要写得像出自总统之口

美国政客请人捉刀,从开国总统华盛顿时就开始了。他的“左膀右臂”、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经常替总统舞文弄墨。到了美国第13任总统凯尔文・柯利芝时,白宫为这位惜字如金的总统请了一位全职的演讲撰稿人。此后撰稿办公室便作为常设机构一直保留下来。

虽然有了专职的“文字师傅”,但总统们对撰稿人的依赖并不相同。尼克松总统是位一流的演说家,经常不需要讲稿就滔滔不绝。他的首席撰稿人威廉・萨费尔相对比较轻松。肯尼迪总统的口才也属上乘,因为工作太忙而无暇亲自写稿,但擅长改稿。他的首席撰稿人泰德・索伦森为他工作了11年,号称“20世纪白宫捉刀第一人”。索伦森写完肯尼迪就职演说初稿后,曾送给10个人审阅并提供意见,直到肯尼迪满意。虽然肯尼迪的很多名言都出自索伦森笔下,但索伦森恪守“幕僚没有名字”的古训,在回忆录中毫不居功,把光芒都归于肯尼迪。

小布什总统虽然在公众眼里略输文采,但他对演讲稿的要求也毫不马虎。他的撰稿办公室主任迈克尔・格尔森回忆说:“有时整篇讲稿都能看到布什总统的‘指纹’。演讲稿不仅要写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听起来要像出自总统之口。”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的笔杆子们很少借此走上仕途,看来,“写而优则仕”在美国是行不通的。

回忆录前要签保密协议

除撰写演讲稿外,政客们在写自传时也经常请人。美国共和党前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的回忆录《单打独斗:一个美国人的生活》刚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已经连续五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本书的主笔林恩・文森特也名声大噪。

文森特是宗教杂志《世界》的资深作者和编辑,报道过很多热点问题。此前她写过一本名为《像我一样的另类人》的书,讲述了一位艺术品中间商与一位无家可归者之间的友谊。那本书售出了56万本,并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75周之久。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8

奥巴马,1961年出生于美国夏威夷。2008年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2009年1月就职。

10岁那年,奥巴马从印尼回到妈妈的故乡夏威夷,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的外婆具有美国中西部人谨慎与苦干的特点,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成为夏威夷银行第一个女性副总裁。她非常疼爱奥巴马,把他送进一所有百年历史的私立学校就读。

可是和在印尼一样,身为黑白混血儿的奥巴马总觉得自己像个异乡人,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为自己的肤色而苦恼,虽然妈妈和外公外婆总是称赞他的爸爸才华出众、魅力非凡、抱负远大,但对这个不负责任的非洲男人,奥巴马充满了怨恨。

在学校里,为了面子,奥巴马隐瞒了父母离婚的事实,还吹嘘自己来自非洲的王族,祖父是酋长,而父亲是个王子。“等我祖父一去世,我的父亲就会即位。”事实上,老奥巴马出身于肯尼亚西部一个贫穷的游牧部落,以放牛为生,住在土房子里,吃的是玉米、山药。

1971年圣诞节,老奥巴马到夏威夷来看望儿子。作为一名经济学家,老奥巴马还受到儿子学校的邀请去演讲。消息传来,奥巴马的反应不是骄傲,而是恐惧。一旦父亲站上学校的演讲台,奥巴马关于“王族血统”的说法就会不攻自破。一想到要接受同学们无情的嘲笑,他就仿佛遭到电击一样全身颤抖。

这一天还是来临了,当父亲出现时,奥巴马并没有向同学们介绍,而是坐在座位上僵硬地抬头盯着黑板,直到父亲的演讲开始一段时间后,他才回过神来。老奥巴马讲到了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讲到他们部族长者为尊的传统,讲到年轻的男孩需要用猎杀狮子来完成成人仪式,还讲到肯尼亚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这些话题深深地吸引了台下的学生和老师,没有人在意他是否是个王子。

父亲的出色表现,让坐在台下的奥巴马既骄傲又有些气愤,因为他的父亲之前从没跟他这个做儿子的说过这些。但老师和同学们仰慕的眼神也让奥巴马明白了些什么,一直困扰着他的关于肤色的自卑,也许就是那一刻转变成了对成功的强烈渴望。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9

一、介绍

指示语作为语用研究中一个重点探讨的问题,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它涉及到代词、称谓、时间等。那么这些词语的具体意义,必须在不一样的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一共有5种分类,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是指话语中关于人物人称的指示,最典型的就是人称代词;话语指示语是话语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社交指示语是用来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或和第三方交谈中的社会关系的词语。

礼貌原则是由Levinson和Brown在1978年提出的,他们认为礼貌是人类可以共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如何正确的利用礼貌这一原则可以更好的达到交谈的目地。

政治立场是指领导人在大型活动中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领导人才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我通过对奥巴马2012年演讲中的人称指示语、话语指示语、社会指示语的不同用法进行分析,看出本文是如何体现奥巴马的政治力量。

二、指示语的分析

不同的指示语有着不同的演讲效果,我们先看看人称指示语,如第一段,“our union”第二段,“our own individual dreams”的使用,拉近了观众与自己的距离,使人感觉总统不是个摆架子的人,而是与他们平等的人。类似于这样的话语整个演讲中出现了很多次,我们可以体会到美国总统是多么的平易近人,时刻为人民着想。

我们再来看看演讲的开头,“Tonight,more than 200 years after a former colony won the right to determine its own destiny,the task of perfecting our union moves forward“。这句话中前面用了“its own”,后面用了“our”,说明了奥巴马的谦虚,他把功劳都归功于广大人民,是所有的美国公民让他有了今天,让美国有了今天。这句话的开场就让美国人内心有了自豪感,让他们心中澎湃。

第二段中,奥马巴连续用了几个排比句,其中开头两个“you”的使用更加激起了观众内心的激情,最后奥巴马又用两个“we”和两个“one”体现了他与美国人民一条心,他是在与美国人民一起在为国家的命运在努力。

第十六段中,“our economy is recovering.a decade of war is ending”,以此来振奋美国人民的心,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美国未来会越来越好。

第十八段中,“but that doesn’t mean your work is done”,以此来告诫美国人民我们不能气馁,而要更加的为美国更好而努力。

第十九段中,“This country has more wealth than any nation”,更加让美国人自己坚信自己国家是最好的,自己也是最好的,增强了美国人的自信心。

上面是对人称指示语的分析,下面我们看看地点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

这场演讲地点和时间指示语都有着很多体现,如第一段,“tonight”,第二段,“in this election”,第一段,“more than 200 years”,第七段“a very long time”,前两个时间指示都是指的今晚,重在说明今晚演讲的重要性,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特别是“tonight”在本次演讲中的多次使用,更加说明了奥巴马重视此次演讲,他希望所有观众也能重视。后面两个重在说明时间的长,以此来证明美国能有今天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获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才有的今天。 文章的最后几段还特意讲到奥巴马曾经有次听到一个父亲讲他八岁女儿得白血病的故事,旨在告诉美国人,我们美国人是有血有肉的,我们彼此爱护,彼此团结,这样美国才能更强大。

接下来我们集中看一下这些指示语如何体现他的政治立场的,首先是第3段中,奥巴马认为美国的这条路很艰难,但是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最好的一切一定属于美国,可以看出他的雄伟壮志。其次,他通过自我嘲讽,表明自己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而是为了广大人民,为了美国。再次,他说这次演讲之后,一切都不会变,我们的争论恰巧体现了我们的自由,他重视美美国每个人的自由。然后,他说美国向一切移民人群打开了大门,它是一个慷慨的,富有同情心,匡宽容的国家,旨在说明自己是这样一个同样慷慨,富有同情心的人。

三、总结

在政治讲话中,演讲人的指示语运用跟一般的日常会话会有很大的区别,奥巴马在2012的演讲中用他独特的方式给予了观众一场特别的演讲。奥巴马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它能够再次在这次演讲中获胜,也是独特的运用了他对观众的礼貌和他独特的政治立场。

参考文献:

[1]Stephen C.Levinson,Pragmatics[M]1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

[2]Yule.G.Pragmatics[M]1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例10

奥巴马的笔杆子

一个周末的下午,奥巴马的首席演讲撰稿人费夫洛坐在与白宫隔街相望的咖啡馆里,品着香浓的咖啡,慢悠悠地说:“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华盛顿,最怀念的还是这里的朋友。”谈起奥巴马,他流露出一种崇敬的神色。费夫洛说:“就是因为奥巴马,我留在了政治这一行。除了奥巴马,我也不会再为别的政治家写讲稿了。”

1981年6月,费夫洛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高中时,他去华盛顿参加了一次学生代表会议,第一次走进了国家的政治心脏,也第一次捕捉到内心的梦想:“我爱华盛顿!我要来这里,因为这里集中着最高的权力!”几年后,他从圣十字学院毕业,进人总统候选人克里的竞选团队,负责写讲稿。2004年总统大选,克里败走麦城,费夫洛也十分沮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站到了正在寻找竞选演讲撰稿人的奥巴马面前。

费夫洛至今忘不了和奥巴马初次会面的场景。奥巴马坐在他对面,直截了当地问:“是什么促使你选择了政治?”“你的写作理念是什么?”费夫洛简短地叙述了自己的华盛顿之梦,然后说:“优秀的撰稿人,能够通过文字让那些不关心政治的人明白:我们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在一起。我能做到这一点,请给我一个机会!”奥巴马脸上露出了微笑。

2009年,奥巴马走进了白宫,费夫洛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年轻的白宫撰稿组主任。比他年轻的是前总统卡特的撰稿人法罗斯,后者出生于1949年8月2日,初当白宫撰稿人时比费夫洛还小两个月。有时候,费夫洛外出遇到女生,告诉她们自己是奥巴马的撰稿人,姑娘们都不信。费夫洛不得不赌咒发誓说:“假如我要吹牛,吗不说自己是个更大的官呢?”

对费夫洛来说,奥巴马是伯乐,也是严师。奥巴马本人的语言驾驭水平很高,要想让他放心地把演讲稿交给另一个人打理很不容易。而费夫洛是唯一一个被奥巴马称为能“用他笔写我心”的人。费夫洛建议奥巴马要对演讲稿动大手术,尤其要注重抑扬顿挫的效果。经费夫洛的指点,奥巴马的演说果然更加精彩。从此,奥巴马把费夫洛当成了笔杆子。

为了琢磨最有力的语言,费夫洛和奥巴马经常对面而坐,一个说一个记,反复推敲。费夫洛称此为“切磋武功”。最忙的时候,费夫洛从早上5时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时,他自己都说:“巨大的责任感都快要把我压垮了!”任务一来,他就把大伙叫到一个小会议室,关起门来从早到晚地讨论,肚子饿了就叫外卖,完全是一副大学生的风格。有一次,为了写讲稿,他做了几周的调查,咨询了历史学家和其他撰稿人,和奥巴马当面磋商了四五次,然后提着电脑,钻进华盛顿一家星巴克咖啡馆,灌了一肚子咖啡后才写出了演讲稿,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话就是:“是的,我们能!”

勤奋而忙碌的小字辈

每天下午2时左右,所有的白宫撰稿人都要和奥巴马的高级顾问亚历斯罗德碰头,谈工作进展。每到这个时候,白宫办公区就会出现一幅奇特的景象,在亚历斯罗德的办公室外面,以20多岁毛头小伙子为主的白宫撰稿人排着队等候召见。有一次,奥巴马路过这里,忍不住拿撰稿人开玩笑说:“哟,你们是在等着见校长吗?”

忙,也是白宫“小字辈”们的常态。莱斯尔是亚历斯罗德的秘书,负责往亚历斯罗德早餐的燕麦粥里放红糖,还要保证“老板”开会不迟到。每天,莱斯尔清晨5时45分起床,在网上扫一眼当日的新闻,处理一下黑莓手机上的来信,然后冲个澡,穿上西装,最晚6时50分就要离家。他赶到亚历斯罗德的公寓,两人一起坐车去白宫。一路上,细心的莱斯尔就开始了对“老板”唠唠叨叨的叮嘱。8时30分,白宫各部门要在罗斯福厅开碰头会,两小时后是总统的经济情况汇报会。随后,莱斯尔就要为“老板”准备工作午餐,并处理记者的来电和安排各种紧急会面。晚上8时,亚历斯罗德吃晚饭。莱斯尔则在8时30分到9时从西北门走出白宫,大概要走15分钟才能到家,路上他都有可能会不断地接到电话,同时还要时刻查看手机,直到半夜上床为止。

“我在超市工作”

奥巴马爱健身,于是“白宫小字辈”们也都成了健身俱乐部会员。很多人每天早上5时30分就到健身俱乐部锻炼。有一位助理说,锻炼身体的40分钟,是他一天中唯一不拿手机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耽误点事情,“连总统都会原谅的”。奥巴马的确不在意助理们在工作时间离开办公室去锻炼一会儿。白宫的年轻职员因此胆子也大了起来,每个星期还安排三场非正式的篮球比赛,甚至成立了垒球队,经常和全国委员会队比赛。在白宫,年轻职员们还学会了低调生活。相貌英俊的费夫洛,曾经登上《人物》杂志最英俊者排行榜和《时代》杂志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另一些外貌出众的年轻职员,也登上了《名利场》、《时尚》等杂志。狗仔队也盯住了他们:费夫洛和白宫女助理坎波维迪的绯闻被传得沸沸扬扬;还有人说他在和一女明星约会。费夫洛渐渐明白,作为跟政治有紧密联系的人,自己已没有隐私的权利,只能更加小心地过好镁光灯下的生活。

同样在白宫工作的小字辈佩吉,在外面总是说自己在超市工作。她说:“在华盛顿,人们总喜欢问,你在哪里工作。我说在超市工作,这样就没有人会追问我在超市做什么。你要是想当我的朋友,那我在超市还是在白宫工作,又有什么差别呢?”

与奥巴马夫妇的友谊

很多白宫的“80后”都说,在白宫工作仿佛每天都在大学考场上,一刻也不敢放松。在他们眼中,第一夫人米歇尔如同大姐姐,很关心他们,甚至会为他们当红娘,而奥巴马却像一位严厉的父亲。一位助理说:“他从不会大喊大叫,即使生气时也保持着克制。但他严厉的目光比什么都吓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