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践行核心价值观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8 12:10:01

践行核心价值观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1

众所周知,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 机关,同时它又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因而它又是国家的司法 机关之一。作为具有特殊性质和地位的职能部门,作为在这一部门工 作的一分子,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践行“忠诚,为民, 公正,廉洁,奉献” 的核心价值观, 争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忠诚卫士。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2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这段重要论述不仅清楚地阐明了以“三个倡导”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而且明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和要求。深刻学习理解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价值观指的是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外在事物或现象所蕴含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一定的价值观是处于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中人们的利益需要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是一个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之上、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本质体现,是系统化、体系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抽象和凝练,是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词语来概括和体现的核心价值体系。

多年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一直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把“价值观”概念与世界观、人生观并提;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要命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等重要论断;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向全党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不仅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明确提出了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要求。

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从国家目标、社会导向和公民道德三个不同层面体现国民核心价值追求的理论体系。在“三个倡导”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发展目标角度概括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我们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价值目标追求的角度来说,五大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经济上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越来越和谐,即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一个总的价值目标。从社会导向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通过在全社会提倡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使之成为一种全社会共同遵循的普遍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道德层面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只有在全体公民中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每个社会成员自觉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3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意味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党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意味着将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意味着将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三个层面。“这24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时,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走出高中学校,开始走出家庭—校园关系,逐渐走向家庭—社会关系,由于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世界多彩且复杂,社会上价值多元化充斥其中,高职学生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价值观、人生观的困惑、迷茫。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分为认知、认同、践行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认知”、“践行”是必有的阶段,没有“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没有开始;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没有完成。因此,这两个要素是不能缺少的。而“认同”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缺省”。能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出现不同的行为结果。

一、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

根据“认同”的存在与缺省,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会出现两种模式:

(一)信仰模式

[1]当“认同”存在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即表现为信仰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认知—认同—践行。这种模式的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都无法比拟的先进性,能够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感受到实践中体现出的好处。这种认同一旦在心中形成,便会形成比较持久的信仰、理念,并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二)功利模式

[1]当“认同”缺省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即表现为功利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认知—践行。这种模式的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带有明显的个人功利性,会随着自己利益的变化决定是否践行,因此这种模式的学生会经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因此培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行为的前提是学生的认同,只有学生认同了这些价值理念,形成价值认同,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理念,出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趋于一致的倾向,然后通过不断地实践检验后,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由这个价值观再指导个人的社会实践,在认知—认同—践行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般来说,具有较大志向和理想信念的学生,或者身边有榜样楷模指引的,或者自我约束力较强的学生,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会更快,认同感也会更稳固;而反之则不易构建这种认同感。高职学生由于从比较单纯的高中学校进入有社会层面的大学校园,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会随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情感沟通、环境熏陶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渐进性。如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又因为有社会实践的体验而产生认同,然后由内而外产生出情感,并指导自身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又很容易出现波动性。可能由于对身边所崇拜的偶像的高度赞赏而出现持久强烈的认同,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维护而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逆反心理,并产生一定的政治冷漠感。针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及特点,我们可以从重点论、系统论和两点论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达到稳定的践行目的。我们针对这个价值主体——高职学生,从培养学生认同感出发,结合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人类是以旧有知识为母体不断通过顺应和调整来不断获得新知识的”,努力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方式方法,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效结合,就一定能够取得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性。

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模式的应用

(一)从重点论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较为抽象的一组概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真正的理解和正确的践行还是有难度的,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教育而产生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大量的宣传、理论灌输、树立楷模、营造文化氛围等方式方法还是必需的。是否有“认同”心理品质的参与,是区分“信仰模式”和“功利模式”的根本。因此在培育的开始阶段,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确实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与其他价值观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感到每个人在尊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受益的一分子。在反复的比较论证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对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批判,提高是非评判能力,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论坛、校园媒体、互联网、微信等工具对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评论,以弘扬正能量,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来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个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围绕这些价值观,每个学生都要把它作为理想信念去争取。在践行中,哪些行为符合价值观,哪些行为不符合价值观,要给予理性分析并适时引导。对于社会出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的合理解释,能消除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危机,从而放开心理隔阂,去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对于身边榜样的大力宣扬,对校园文化的用心营造,对学生身心的关爱和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学生构建起相应的认同。

(二)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问题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是认知、认同、践行三个阶段相互作用的结果。认同之后还会进一步促进认知的发展,践行之后也会进一步促进认知认同,而认知认同的进一步发展,又使践行水平更高。因此三者是互相联系,共同促进的。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应该形成一个系统:1.在认知阶段对于“功利模式”的高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认知还不够透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高中阶段,学校教育平时看重成绩,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时常常采用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很好地理解和领悟。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中,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有深层次的理解。加强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在讲解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要体现时代性和生活性,多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实现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要让学生爱学、爱听思政课老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从内心深处去接纳和承认这些价值理念。“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2.在认同阶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因此,针对两种不同模式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对于“信仰模式”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争取荣誉,带动身边的同学向正能量看齐;对于“功利模式”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一是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如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人际关系困难的学生等,都要给予充分的关怀,让他们在帮扶和支持中获得感恩,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二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有信任危机的学生、我行我素的学生、人格的学生,要多与其沟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利用论坛、辩论、讨论、隐性沟通(如网络沟通、微信,教育工作者要将身份隐蔽起来)等方式营造正能量的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行动。3.在践行阶段有句话叫做“说的容易,做的难”。如何防止学生出现知行的脱节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践行:一是要鼓励学生勇于参加社会实践。不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勇于参加实践,在课外也要利用思政课、团委、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高职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还要围绕高职学生的成人成才特点,设计一些社会角色,让学生融入社会中,在担任社会角色中实行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由他律转为自律,从被动转为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采取激励机制,适当采用加分的方法,这对“功利模式”的学生最有效。具有“功利模式”的高职学生的存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初级阶段有其合理性。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人类积极行动的内因是为了追求利益,这个利益既包括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包括了个人利益。[3]“功利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人类追求价值,在最普遍、最根本的意义上就是追求功利。”[4]利益决定思想,人类的思想都是受到利益的驱动形成的。因此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是社会认同的规律。高职学生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从关注自身的利益开始,因此可以采用加分的方法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而高职学生在看似功利的社会实践中,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日久生情,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情感,从而促使“功利模式”向“信仰模式”转化。三是要敢于曝光不良行为。对于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要敢于曝光,鼓励校园讨论,同时要有一批正能量的学生在校园讨论中发表言论,以净化校园空气,弘扬正气,批评不良行为,使知行脱节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逐步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习惯。

(三)从两点论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问题

根据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我们在关注事物发展时,既要关注主要矛盾,也要关注次要矛盾,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思想。这里的两点论思想即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要采取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有机结合。显性教育是指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明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采用公开的手段、方式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秘、间接、不易察觉的手段和方式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隐性教育隐藏于日常生活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产生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入学成绩相对不高,枯燥抽象的理论难于使学生接受,因此在进行思想教育时更应该注重教育的形式。一是教育形式一定要生动活泼。既有正面的宣讲、演讲、讲解、讨论、答疑等,明确对学生提出“提倡什么”、“要求什么”,又要有娱乐、游戏、媒体课程等时代性强又有趣味性的隐性教育,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答题游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加强隐性教育的发展。隐性教育可以是娱乐性、通俗性地表现一些原本严肃的主题,也可以是校园的文化氛围、文化积淀,对学生实际困难的帮助,甚至也可以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中的自由表达。隐性教育的潜隐性、娱乐性、广泛性、传播的迅捷性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学生不会产生情感上的逆反心理,因此可以悄然无声地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贾迅: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J].高教探索,2011(6).

[4]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1:117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4

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下,高校学生思想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如何构建常态化的载体,需要研究学生思想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这一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

一、完善机制,推进培育践行工作常态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学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协同配合,形成了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学院制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在年度党委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书中,对重点工作、内容举措具体部署,把落实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学院注重把日常管理与价值观导向有机统一,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以推动师生价值观养成为着力点,不断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

二、搭建载体,强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一)搭建多层次教育教学载体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认真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价值观的培育,要做到知行一致,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思政课的课堂就应该是传递价值、传授知识,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面对大学生的受众,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思政课教师需要建立教学平等观、教学学术观,研究构建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他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教学的角色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交流与对话达成共识。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开展“道德讲堂”项目为契机,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引入主体性、实践性教学观念,倡导叙事式教学法,编写案例、设置情境、现场教学,不断增强实效性和说服力。2.充分发挥党课和“青马工程”培训的示范作用。通过党课集中培训,“青马工程”培训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精英论坛等,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学骨干学深学透、先学先行,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引领校园风尚。在整合教材内容、建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热点为辐射点,以价值观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论、基本概念等主要基点,构建相对独立、主题突出、模块鲜明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导相统一的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中归纳与讲授内容相关联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普遍关注但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产生偏颇乃至错误观点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集体讨论。3.充分发挥专题讲座的引导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势政策报告和理论宣讲,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渠道。举办“新青年教坛”“农牧大讲堂”等十余种专题讲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定期选定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正面引导,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4.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利用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深厚积累,总结经验、拓展内容,结合学院的农牧特色,开设了十余门中华农业优秀文化相关通识课程,举办了传统文化大讲堂、国学经典讲座等。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深度阐释,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形成准确把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核心价值观。

(二)搭建立体化宣传载体

做到了24字基本内容进校园、进办公场所、进教学场所、进生活区。运用校报、广播、电视、网站、橱窗、LED屏等校内媒体资源,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体式宣传培育和践行的进展和成效。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定期推送师生中的典型做法和凡人善举。举办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厚德牧院”等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用生动的艺术样式和活泼的时尚元素表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知晓率。

(三)搭建系统化研究载体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阐释,举办了泰州黄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多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学院多个教师成为省、市劳模,应邀在各单位做辅导报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抓好载体结合,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一)与大学精神培育、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相结合

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以及蕴涵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特色表达。学校不断发掘校训、牧院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活动等系列专题报道,解读大学精神、演绎时代内涵,激发师生爱国荣校热情,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以推进优良校风学风教风为载体,在全院学生中深入实施“青春学习计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在学校行政和服务单位开展改进工作作风等活动,树正风兴正气,引导师生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与典型引领相结合

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一批先进典型学习教育活动,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铸筑学校精神高地。通过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校园中的模范人、典型事,开展“感动牧院”人物评选,用身边榜样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师生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学校注重设计文化载体,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文化创意和实践经历中深切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以学院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的要求为标准,以文明宿舍、优良学风班集体评选为载体,培育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院系文化。以“一院一品”为引领,打造了艺术节、汉字书写大赛、历史文化节等一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做好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践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气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行是关键和归宿。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社团的朋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以纪念节日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爱心支农”“农村调研”“志愿服务”“行走在凤城河——保护母亲河”“地球一小时———节约水电”“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以“中国梦与青”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营造了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微信微博、QQ与学生课下进行思想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空间与载体。

(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不能停留在书本,需要和社会实践结合,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改,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认知层面向信仰高度提升,在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和逻辑体系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内化性地接受。实践是校验标准,需要让学生自觉地用实践去衡量、审视,使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从偏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不足乃至错误中解放出来,主动地用正确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行动。做到理论实践、主体客体的真正融合,从践行角度真正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达到用这一价值观推动完善自己进步的目的。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安排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学院每年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织大一新生,在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参观学校所在地的历史名胜、英雄故居、烈士陵园等等,让学生在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体悟自己所学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仰。同时,根据课程实际特点,开展对学生实践需求、思想状况的调查,精心设计并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明确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路径、实践考核。开展“重走先辈长征路”“和农牧经营户在一起”“感受水产”等主题或专业的实践活动,以及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以制度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会理解、认知认同,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在大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成为大学生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参考文献:

[1]郑思佳.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研[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2).

[2]陈婧.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郭赞.关于雷锋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的思考[J].世纪桥,2014,(11).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5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7-02

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新的要求,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并有了“三个倡导”的新理论,这就为我们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引了道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历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从指导思想,再到共同理想,又到现在现在党的十提出的“三个倡导”。理论知识地及时更新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断的深化。我们知道,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该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尽管每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有所出入,但是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我们知道,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个国家变得和谐与稳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假如没有马克思主义,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从谈起;假如没有共同理想,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没有方向;假如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变得沉闷。党的十提出的“三个倡导”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们在核心价值观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认识的又一次升华。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

我们从哲学上学到过,任何知识的认识与使用都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认识,所带来的收获是与众不同的。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从我国目前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内容,现在人们都在一步步地遵守着。但是,我们从我国的封建社会以及国外的资本主义社会上可以看出,价值观的形成依附于社会成熟的时期,而不是社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社会的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锻炼,才能慢慢被人们所接受。所以,现在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不仅仅是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几套不错的政策,然后进行实施。我们现在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制度等并不是很完善,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还并不是很健全。因此,现在我们应该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应该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路程,我们要沉着冷静对待这件事情,不能急于求成。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的发展的重要性来说是不可言喻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国维护自己国家的形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意识,社会团结稳定的重要方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哲学上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意识。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从上面所述,可以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地位以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坚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内容。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它的社会主义性质,那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的立场、观点方法等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坚持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体现社会主属性问题,并且能够使其反馈与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且能够运用于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实践,我们对它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目的就是希望其能够指导实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很关键的步骤。群众路线就是对以人为本最好的解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要结合着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结合者人们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在最大程度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我们的文化系列。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不能离开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国家的传统文化属于这个国家的历史结晶,它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它是经过很长时间才形成的。所以,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一定要使其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进来”

价值观在追求人类共性的同时,也在彰显着自己的个性。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在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吸收资本主义好的方面,摒弃坏的方面。同样,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我们要摒弃其“普世价值”的理念,传承其人们都在追求的价值。

(五)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放在很高的地位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向漫长但又非常重要的工程。我们需要理解其重要性。要充分地了解到其能够给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进行进一步地加强,能够使党的政策更好地贯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选择上,可以进行一些教育实践活动诸如红色旅游,或者是提出一些鲜明的口号等等。在这些途径的选择上,一定要尊重老百姓的意见,这一步骤是统一大家认识的必要过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职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形成自己的职业精神和城市精神,我们再在这个基础上来丰富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我们还可以听取一些权威人士的意见,并且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地讨论。让各种各样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相信一定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带来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孙其昂,侯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超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02:58-63.

【2】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8.

【3】熊艳,杨越,郭平.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提炼――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原则[J].前沿,2011,12:4-6+24.

【4】戴木才.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二[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9-16.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是兴国之魂,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所在,它指引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软实力。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国民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将其融入到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来,就必须要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而这恰恰需要我们不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过去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之后又提出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决策,我们应正确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几点特征:首先是核心要素更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项内容,它属于整体性、全面性的框架,而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另一方面为我们阐释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也更明确地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基本的价值观念;其次是更强调凝练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各个不同的层面确立了国家、社会以及公民各自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基本准则,它可以说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浓缩精炼,有助于在全社会中广泛传播;最后是进一步强调实践导向,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具有非常清晰的指向,其各个层面都有自身的价值导向,实践性与规范性较为突出,有利于全国人民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遵循和践行。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分析

1.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可以说是全党全社会人民群众的共同责任,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的核心工程。我们应当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将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当成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战略来抓,将其当成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国家和平稳定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任务来做。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活动真正纳入到马克思理论的研究工程中来,将其纳入到国家重点科学研究项目中来,积极组织各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实践分析,进一步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应积极广泛进行调查分析,深入了解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内心价值期盼,全方位探讨现阶段我国社会中的价值共识与矛盾分歧,进而明确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守的基本原则,制定出科学的实践规划,把长远目标和具体路径联系起来,脚踏实地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2.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价值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党和国家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联系起来,积极促进理论成果创新,提出了诸多新的思想论调。这些可以说都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所提炼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果,其中包括了很多价值观念与方针原则,从各个层次和多元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被全国人民群众所认同与接受。在今天,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将其中蕴含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实践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挖掘出来,让其能够真正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熟发展的源动力,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青春与活力,彰显出时代特征。

3.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不但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要认识到人民群众中潜藏着无限的智慧和理论,应当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努力挖掘人民群众中所潜藏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全国群众的创造精神,科学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应当依靠各种时机与场合,积极搭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平台,营造有助于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的社会氛围;对于部分人所鼓吹的普世价值观,站在理论的角度来说价值观都是具体的、社会的,抽象的价值观是不存在的不合理的,一味照搬西方的价值理念最终会将社会主义搞乱;始终重点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想变化,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理解过程中达成思想共识,不断抵制错误思想与腐朽文化的侵蚀,不断培育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应当是一个逐渐积累、认识以及形成的漫长过程,其并非能一蹴而就的。从历史发展来看,封建社会的价值观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用了近千年时间,资本主义价值观从形成到确立用了数百年时间,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也需要全社会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自觉践行,我们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同时立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际情况,从点滴做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7

摘要: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提升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就未

决于耳。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不仅重申了其兴国之魂的重

要性,更是以12个词开放式的表述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文从理论视角出发,联系当今时代,反思社会现实,深入挖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并提出对策思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兴国之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在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里面,第一次提出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到探索发展,在历次的

党代会不断地深化强化,直到十八大以三个“倡导”的形式问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条件下,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

展趋势的一种价值追求,它的三个层次依次说明了我们要建设什

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塑造什么样的公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国家层面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已经在党章修正案中规定为我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它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党在理论、道

路、和制度上的自信表达,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党

在理论、道路和制度层面社会化、精炼化的表达,就是致力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过程,就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它是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习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 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指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本质力量很大程度上都凝结在其中

核心价值观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国家

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就体现在各个国家软实力的交流、交融

和交锋,最为本质的就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碰撞。大

国博弈已经从以往以政治制度为核心转向以核心价值观为支点,一

个不能对外输出价值观的大国,不能称之为强国,中国是一个大国,

能否成为强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3.它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选择。在改革开

放进程中,随着与外界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外很多价值观念、

思想给国内老百姓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当前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泛滥,而

且这几年越发公开和理直气壮。因此,越是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影

响下,社会就越需要主流思想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

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的核心力量。

4.它是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经阶段。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四位一体的全布局。但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受众面以及大众化传播由于其过于

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核心

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将“四位一体”的基本内容以24 个字表述

形式高度概括,让老百姓看得懂、说得出、记得住,也便于宣传

教育。因此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生

命力,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展现。

二、坚持三个倡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1.认真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

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

培育注重的是国家、社会、个人内在自觉的接受和认同,是基础,

践行则是在培育的基础上将这种价值追求转化为外在的自觉行

动,是关键。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意见和基本原则

是总领,未来的工作都是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框架内进行,

比如说基本原则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以人为本,关

注人们的利益诉求,因此在凝练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就要搭建平

台,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才是

聚民智,接地气。

2.创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

动。教育环节,以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贯穿

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以

及后期社会补充教育,都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以达到教育持续化的目的。在宣传方面,要注重用创新的方式手

段,特别关注某些特殊领域和群体。比如网络,随着信息化时代

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汇集碰撞的集中领域,即使有相

关的法律法规颁布,但相对来说滞后,在执行监管的过程中很容

易造成疏漏。因此应对网络的不良信息,应该运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主动引导,以占领舆论宣传领地的主流地位。

3.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

治理中。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精神融入始终,以道德讲堂、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志愿者引

领等多种灵活形式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环节。

日前已有多数省份、地区开展了“四德榜”、“道德讲堂”等活

动,从实际取得的效果来看,不仅丰富培育和践行的方式,给整

个社会起到引领作用,更是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提升了其价值魅力。

4. 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要有系统科学的规划和统筹,

而党委和政府是规划负责人,因此要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

任,提高规划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员干部是倡导落实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必须要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社会

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塑造提升贯穿到自身价值观建设中

去,以合格的人民公仆作风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某一个阶层团体的价值观,而是全社会的核心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8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来源于政治理论的武装,因此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起点。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程、专题讲座、班组讨论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动学习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通过学习,明确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着眼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提出来的,它对人民警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学习,认识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四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忠诚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必备的基本政治品格;为民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崇高的历史使命;公正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最高价值追求;廉洁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要充分利用公安院校提供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二、注重养成:积极配合警务化管理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有,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在各项规章制度中全面贯彻、落实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将软性的思想引导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建设实践机制。警务化管理为学生培育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提供细化、具体化的行为准则,并把它与学生的职业养成、人格塑造、专业培养等方面结合,落实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课堂教学、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实践,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手段不断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化。在校期间,我们应当要将警务化管理与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时时关注基层公安机关任务特点和民警岗位职责,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着手。

三、知行合一:自觉参与警务实践

“实践出真知”,话虽古老,却意味深长。公安院校学生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存在认识差距,往往是由于缺少警务实践造成的。警务实践是一项长期性的,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的工作,其中就包括我:安保执勤、实习见习、社会调研、公益志愿活动、科研调查等时机,夯实实践基础,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实践,养成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行为方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一)要把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忠诚本色上

我要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植入思想领域,努力使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生活中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始终保持思想上纯洁、信仰上坚定、行动上自觉,彰显公安院校预备警官的忠诚本色。

(二)要把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为民服务上

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铭记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警察的性质从根本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务必要要明确宗旨、把握根本,牢牢树立群众观念,转变思想,采取措施,面向群众,一切服务项群众倾斜。

(三)要把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公正不阿上

社会公正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公正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价值追求。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等课程,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法制意识、群众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警后确保事实确凿、证据充分,不出现冤假错案,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

(四)要把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廉洁从警上

廉洁是警察的基本操守,是为政之本。公安部纪委书记、督察长刘金国同志,明晰人民警察的岗位职责,坚守警察职业的道德和责任,不断用实际行动实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保持纯洁性、先进性,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首位,抵制腐败思想的诱惑,将廉洁从警打下作为坚实的工作思想基础。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公安部党委的文件,更是全国所有人民警察的实际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公安英模的光辉壮举,更是广大平凡警察的细细工作;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我们提出的新思想,更是我们将长期永久坚持的思想指引。作为一名公安院校的预备警官,我要努力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做核心价值观的忠诚实践者,从警后努力达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标准。(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参考文献

[1]公安文化建设课题组.大力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推动首都公安事业科学发展[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03).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9

【关键词】

内蒙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基金项目】

本文为集宁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德育价值研究”(编号:jsky2016031)成果。

我国广大的青少年是接受素质教育的主体,搞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保障。青少年是将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由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处在一个没有发展完全的状态,因此,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塑造和培养,是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融入到青少年的成长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观念中去引领、整合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让青少年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四中全会的精神,在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紧扣时展的脉搏,在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一、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阐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有关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而凝练地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在党的十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方式,即“二十四字”表达形式:“富强、民主、……友善”等。这二十四个字十二个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是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努力的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教育途径,在青少年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很多专家进行着不同角度的研究。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青少年的培育方面却有着一定的不足。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涵盖的面非常广,包括青少年思想、品德、心理、行为模式等多方面。而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华的阐述。从理论上说,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

二、当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现状与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功利化的趋向。与过去的注重理想和集体利益的取向不同,目前的青少年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有功利化的倾向。对于个人的利益和眼前利益比较关注,对于社会价值的判断标准也不是以为社会付出多少来衡量,而是把能否做到自我满足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而且当前的青少年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多元化趋势。而不仅仅是传统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独大的局面。一些享乐主义和不劳而获的思想或标新立异或自成一家,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难题。由于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政治教育普遍冷淡化。一些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深入的研究。高中大学的政治教育课仅仅作为一种获得分数或升学的手段,而失去了为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并不能被活学活用,而是作为考试的内容而被记忆。因此,一些青少年在政治情感上趋于冷淡化,人生态度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因此可以说,当前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面临着一定的危机,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信仰的缺失使青少年在人生旅途当中缺乏应有的方向。

三、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情况

(一)紧扣价值观念的教育主题,彰显时代特色。

内蒙古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通过对于多年来相关社会主义政治工作方面的经验,结合了本地青少年思想的特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和践行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开展活动。在针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丰富活动的开展和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是内蒙古地区的特色。这些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符合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青少年在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树立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且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抒发自己爱国爱家的情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锻炼了自己的思想品质,加强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军的使命感。内蒙古地区针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升华了青少年的情操观念,对他们的品质进行了一定的砥砺,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平台。在学习和实践中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过去的教育传统,拓宽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形成了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模式,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通过“两个转变”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在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两个转变”的行动,促使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效率的提高。在这两个转变中,一是将口号变为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宣讲和口头的说明,在青少年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不仅仅是靠几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实践活动。为了使内蒙古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和践行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内蒙古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行了专项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规范,在规定中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求更加贴近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因此,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标准,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使针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了一定的着力点,有利于实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二是从偏语言管理到行为服务的过程。对于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程式化的语言的教育管理,而应该使老师以身作则,切实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不断整合青少年的活力,来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自觉的践行。

四、结语

青少年作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应该加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与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对于青少年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内蒙古自治区紧贴时代脉搏,从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主题,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进行了充分的教育,这些活动的开展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并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赵永文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践行核心价值观例10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重要位置。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社会思潮,他们的价值观念以及价值水平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基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机制,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1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我们党结合全党和全社会价值共识而总结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及践行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无论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上,还是在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道路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时任教育部思政司冯刚司长认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高校是重要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红线,融人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贯穿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体现到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环节,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光荣使命,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高校应努力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十以来,各级部门单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步骤着手,取得了有效的成绩。然而还需要意识到,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化形势下价值观交融呈现新的局面,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形成错误的判断,因此,抓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养成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应对复杂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时代特征

十以来,各高校掀起了学习十精神的热潮,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何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特征及其问题。首先,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使得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由改革开放前单一的社会文化和单纯的意识形态,转变为全球文化网络之下,各国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思潮涌现,文化多元不可避免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彼此冲突,进而导致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局面。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其次,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出现许多不稳定因素,一些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出现困惑、彷徨,甚至出现消极的价值观取向。再次,教育本身带有的功利主义,影响着学生们合理价值观的形成。过度强调学以致用,能力带来就业,把前途单纯理解成钱途,忽视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偏重职业价值观教育,这是高校教育不可忽略且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最后,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其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面也是我们必须看到的。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信息鉴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网络上,各类负面信息容易诱导当代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侵蚀和损害优秀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容易导致大学生三观的偏移和对现实社会主流观念认可的动摇,在思想上出现迷茫,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3如何在高校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其政治思想指导,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融合建国以来历代中国国家领导人思想,是中国现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必然选择。要在高校长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长效机制,让学生在世界多元文化、多种思潮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思想指导上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此项工作展开一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其政治思想指导;二是实践过程中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思想内涵应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具有现代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也应该与时俱进;三是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价值愿望和利益需求,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上几个原则的指导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用制度去规范和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所谓制度措施就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有力保障。高校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用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要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应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建立学习制度,要做好长期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指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大学生要定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建立奖惩机制和激励制度,可以在高校设置一系列奖惩措施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逐渐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学生价值的主流观念。建立监督制度,监督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切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教育活动落实到位。

3.2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努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常态化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把学生思维意识、理论知识以及价值理念的培育互相结合,最终在学生思想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把握课堂主阵地要改革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另一方面要遵照大学生价值观自我发展的规律,并且需要加深了解现实社会,不可脱离学生实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不断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育

高校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清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及其发展历程,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及其思想来源要确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它指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政治体制变动、思想观念复杂化以及文化价值多元多样化的现状而提出的思想理论。在这里首先要把“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心和自豪感,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应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指导地位和统领作用,坚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鉴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入侵。

3.4应注重结合当前形势,顺势而为,应时而动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在高校教育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的现实情况,深入探索当代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观念认同程度。在深入考察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培育计划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从整体上把握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从而找出有效应对方法。在解决理想与现实、整体与个体、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矛盾的基础上,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并寻求新进展,加大力度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而有效的实施。

3.5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宣传教育

以现代网络为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兼具自由性、及时性、开放性的特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积极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大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具有多样不确定性的。例如西方政治取向受其民主政策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网络依赖的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容易受到网络虚拟性的影响等。因此,在利用网络资源时,一是要注意传统教育资源与现代网络资源相融合,其次要注意现代网络的两面性,消除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切实可行。

4结语

面对价值观形成规律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可见学生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更喜欢小组合作,特别在参与小组作品展示时,其热情更高涨。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展示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思辨中绽放思想的火花。(2)教师课前准备要更充分:学生活动增多,教师要有更多的准备。首先是课堂内容的准备,如上述的头脑风暴法中,教师要预先设想学生会说什么答案,把有可能的答案都列出来,然后预先对这些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最后归类。这比起老师直接讲授时准备的时间更多。在课堂实际操作上还要立刻对学生的答案与教师预设的类别立刻配对,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场反应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又如项目法中,学生角色互换,学生的评价需要老师提前设计好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对其他同学评价时有一个指引。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准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内容,更要预想出学生在实践和展示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所以教师的前期工作量会增加,面临的挑战也更大。(3)课堂环节较多,教师要掌握好节奏。刚开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稍微不太适应,老师要及时控制时间。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课堂的环节较多而且大部分是学生活动时间,故在时间上要掐得很紧。但一学期下来,学生还是适应了这种教学活动的节奏。教学环节增多、节奏加快,也能不停地激起学生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成效。(4)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很多,如前面提到的案例法、项目法、头脑风暴等等。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调整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令学生能更多地亲身参与教学活动,并体验鲜活的美术知识。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在公共艺术课堂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吸收美术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我肯定。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继续应用于中职公共艺术课堂中,并加以持续探索改进,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韩茂源.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2]林希.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0).

[3]李景仲.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厅[2013]2号.

[5]曲庆峰.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组教学法实施的研究[J].学理论,2013(21).

[6]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