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泥塑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3 16:05:32

泥塑教案

泥塑教案例1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我们注意做到:避免硬性灌输;以兴趣为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孩子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等。指导原则是:重在传承,贵在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做了系列尝试:

一、小组活动的开展

课前分组,选出有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组长,分配任务――搜集有代表性的地方彩塑资料,包括文字和图片。每一组分别以地方彩塑命名,如:无锡小泥人队、凤翔虎队等。在教学时,要求各组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全班夸一夸自己的地方特色。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彩塑相关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学习兴趣。

如:天津“泥人张”队首先自豪地介绍:“我们的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凤翔虎队则不紧不慢地说出:“凤翔彩绘泥塑历史悠久,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间艺术之一。”获得全班热烈的掌声。

二、塑造方法的学习

塑,是根本。塑的动态、神态决定了绘的表现。儿童的个性张扬,无拘无束,并不喜欢一味的模仿,柔软易塑的泥在他们的手中会在瞬间变化多样。所以,在塑的过程中我们围绕主题提供多种形象供孩子们参考,鼓励孩子随性的创造,如:《马》

首先了解传统生肖马造型古拙的表现形式,学习基本的塑造方法,能够掌握快速在一块泥胚上分出马头、马身及四肢等主要轮廓的传统做法;

然后展示生活中马的各种动态:奔跑、直立、嘶鸣等等。与传统造型比较,激发学生尝试塑造各种动态;

最后,展示卡通形象,学习拟人化造型和夸张的表现方法。

在一系列的作品中,孩子更喜欢夸张、变形的马,因此,引导孩子:马要嘶鸣,就把马嘴分开的距离使劲拉开,甚至接近直角!马要发怒,就让马的身体垂直站立。方法很简单,就是把相应部位拉一拉、捏一捏等,就可以变化出多种造型。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

面对一个球形泥胚,有的学生想到了头,塑出五官,变成人,同样是塑人,有的在孩子手下呵呵大笑、有的双目怒瞪、有的龇牙咧嘴;有的孩子给它加上长耳朵,人头又变成了兔子的脑袋。有的孩子把球形看成身体:乌龟的身体、甲虫的身体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在塑的过程中,假想自己就是被塑造的物体,会有什么心态,会做出哪些动态,从而赋予泥以生命,让作品鲜活生动起来。

三、彩塑图案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的美术素养。具体地说,就是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同时保持自己的审美趣味。彩绘泥塑的色彩与图案密不可分,浑然一体,传统彩塑主图案以花为主,对此,我们对图案的构成也做出了尝试:

1.中国民间吉祥图案是群体共同审美习惯的产物,反映了民众对于幸福美好生活渴望的精神实质。如:莲花与鱼――年年有余;蝙蝠、桃、铜钱――福寿双全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隽永等特点,深刻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把民间吉祥图案经过简化、变形、重新组织,根据造型合理布局在泥塑形体上,使彩塑艺术更好的体现民间艺术祈子、求福、辟邪等吉祥文化。

2.根据泥塑造型自身设计图案,一般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常识取材。如,狗:忠实于人类、喜欢啃骨头、以及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相关故事……我们就可以以人、骨头、耗子等为素材,自由布局或者运用传统图案的形式组织,形成新的图案装饰泥塑作品。这符合儿童的认知和发挥,深受现代儿童的喜爱。

3.根据爱好设计图案。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水果、玩具、昆虫、动物、建筑等,按照一定的形式布局,就是与众不同的装饰图案。

泥塑教案例2

从教几年,深切感受到一年级的美术不好教,要教好“手工”和“泥塑”,更是难上加难。总结从教几年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扶一把”和“放开手”两方面进行教学尝试,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分寸,值得每位教师思考。

一、“扶一把”

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美术的启蒙阶段,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在“手工”和“泥塑”课时,显得茫然无助。如果这时教师能“扶一把”,从基础知识入手,一步步地、手把手地教,效果就不一样了。在“扶一把”的过程中,可以做以下尝试:

1.注重基本形和色彩的练习

基本形和色彩的练习是“手工”和“泥塑”的基础。很多孩子用橡皮泥塑造的基本形歪歪扭扭,更有孩子不知道怎样描绘、塑造基本形。因此,在“手工”和“泥塑”前,要先教授孩子描绘和塑造基本形的方法,还要让孩子学会组合、变化基本形。如学用橡皮泥塑造小动物前,我没有直接让孩子制作完整的作品,而是先让孩子练习怎样捏头、身体、四肢、尾巴等各部位。又如用拼帖画的形式拼贴人物、动物、植物时,先让孩子练习怎样画、撕、剪。只有孩子熟练掌握了基本形和色彩,才能在以后的创作中游刃有余。

2.注重图片和范作的欣赏

欣赏图片和范作对孩子的造型、设计和色彩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孩子认真投入的观察。虽然大多孩子一开始只会模仿、借鉴图片和范作中的造型、设计和色彩,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终究会被点燃。学“制作一只盘子”一课时,我让孩子们欣赏古今中外精美别致的盘子,如古代的青花瓷盘、铜质花纹盘等等,孩子们不时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都被别具匠心的设计所吸引。很多学生创作中设计出了京剧脸谱图案、“水立方”图案、莲花图案、镂空图案等等,令我喜出望外。

3.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示范主要在“手工”和“泥塑”的初始阶段,教师适时地示范使孩子的创作变得井然有序、得心应手。如第一次教学“拼贴画”时,先跟孩子讲清制作步骤:构思布局剪拼粘贴修饰,当堂演示一遍,这样孩子才不会在第一次“拼贴画”的学习创作中感到茫然。

4.注重适时的指导和点拨

在孩子的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巡视中适时指导和点拨,帮助孩子创造更加完美的作品。适时地指导和点拨不光帮到了孩子,而且也能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优

化课堂结构,调整教学设计。

二、“放开手”

如果说“扶一把”能让孩子学会“走路”,学会如何创作“手工”和“泥塑”作品,那么“放开手”能让孩子走得更好、更稳当。

1.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

在“手工”和“泥塑”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孩子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创作作品。如制作小船时,我先让孩子们准备材料,当时我只规定用塑料瓶做船身,有很多孩子问我是否可以用其他材料,如泡沫、纸杯、纸盘、木头等,孩子的一席话使我感到羞愧,连他们都能想到那么多材料,而我却差点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装饰小船环节中,我不再规定用什么方法装饰小船,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他们有的直接画图案,有的用彩色卡纸、旧挂历等装饰小船,把一只只小船装扮得漂漂亮亮。教师应该鼓励孩子用不同形式表现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自由发挥。

2.不拘一格的造型和设计

当孩子能熟练描绘和塑造基本形时,可以放手让孩子造型、设计、鼓励孩子装饰自己的作品,如给作品增添绚丽的色彩、各式的花纹图案、别致的饰品等等。一年级的孩子对这一环节最感兴趣,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问世了。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3.绚丽多彩的色彩搭配

一年级的孩子对色彩很敏感,女孩子大多喜欢五彩缤纷的颜色,男孩子大多喜欢沉稳低调的颜色。不管是哪种搭配,只要美丽协调都是好的搭配。如教学“纸拎袋”时,可以鼓励孩子用另一种方法涂色,如用“黑白色块和花纹”“渲染法”“渐变色法”等方法上色,这样孩子的创作思路就被打开了。

4.相辅相成的情感与创作

创作美术作品和厨师做菜、裁缝制衣一样,只有倾注情感用心完成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如可以让孩子把用“手工”和“泥塑”形式创作的人、动物、植物布置成一个大“树林”,人、动物和植物在大自然里和谐相处,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

总之,一年级“手工”和“泥塑”的造型、设计和色彩的教学研究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功课。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才会有所心得和领悟。

参考文献:

泥塑教案例3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53-01

泥塑教学是以彩泥或陶泥为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塑造的基本手段之一,使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想象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泥塑活动实践中走出来的学生更注意观察周围的物象,他们能把“无形”的陶泥变成有形的空间,把普通的事物变成神奇的作品,他们更善于把事物进行自我的艺术化处理,用他们灵巧的双手,运用各种造型手法,塑造出一件件稚拙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体现了学生对生命的深刻感受。

传统的泥塑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制作时跟着老师做,

教师只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要求做得和教材上的相像,形成了单纯模仿性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单一、肤浅的认识思维模式,容易养成惰性、不愿思考、不去观察体验、不求创新的习惯。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变重教为重学,重知识为重技能,重结果为重过程,重统一标准为重个性评价。

一、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泥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给学生上泥塑课之前,总是先带领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陶艺发展的历史和陶艺制作.告诉学生在泥塑课中,你们可以进入动物世界,可与古人对话,可以塑造未来世界,用奇思妙想捏成自己任意想捏的东西。这使学生都跃跃欲试,不但激发了学生用彩泥塑造世界的兴趣,而且也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为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提供了空间。

二、挖掘各种创作素材,充分表现学生自我。

刚开始学泥塑的学生对泥塑了解甚少,需要进行一些入门训练,适当临摹一些作品会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教师要在其间穿插一定的讲解。因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远远优于抽象思维,所以不应总以枯燥的语言讲解,而应教会学生如何去看,去比较。在选型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如:你捏的和他捏的作品相比,有不一样的地方吗?他们好在哪里?你能不能做到?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泥塑选型的道理。

我还鼓励学生以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作为创作泥塑的资料,泥娃娃、鱼、面具、动物乐园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也可以把要做的题材用笔先画出图形,哪些地方用泥片成型、哪些地方用泥条表现、哪些地方用泥球点饰等,先进行设计再与同学交流,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再动手制作,制作中又激励学生创新,让学生相互观察、欣赏、从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三、鼓励自由表达,发挥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在泥塑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勇于创新,泥塑制作是一个很好张扬学生个性的途径,渲泄学生的情感,把制作看成儿时的一场游戏,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学生不循规蹈矩,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地大胆展开想象,在老师的点拔指导下,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给人赏心悦目和焕然一新的感觉,展现纯朴的艺术魅力。

四、采用多种评价手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是学生向上的催化剂和原动力。在泥塑教学中,笔者采用展览形式把学生作品分类,再把一些好的作品拍成照片后供各班学生课余时间观察,初步培养学生辩别好坏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学生也可以在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同时,可以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拓展自己的思维,积累素材。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课余时间得以延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我用相机拍下他们的作品之后,常会给他们的作品进行“包装”,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也能上海报,也能像大师一样……

但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充分体现学生在泥塑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

在学生互评环节中,我注意弱化互评中容易产生的一些矛盾,强化从找优点入手进行评价,再找出不足。这样做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作品内容中来的同时,对其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当然,泥塑教学还刚刚起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来自学生的信息,是教案中根本预料不到的,它们恰恰是最有活力的源泉。我们不能让这些珍贵的信息白白流失,作为教师要敢于利用它,不要怕课堂教学失控,这与劳技新课程标准是相吻合的,这正体现了作品的价值,作品的生命力就潜藏在这不同的解读之中.教师在在强调课堂教案的同时,不要忘记教学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且比起教案来它是一个更具生命力的系统。教师如果在泥塑教学中正确地把握住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新课标带给泥塑教育的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 韩中建.美术课程标准 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 欢,邱 弈.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泥塑教案例4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84-01

教学实践证明,依据初中美术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发动学生去搜集一些常被人忽视的“废物”,制造出十分漂亮的工艺品,赢得学生欢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就结合具体美术教学活动,用常见的“废物”开展泥塑、头像写生、服装搭配等教学,谈一下看法和感受。

一、利用废弃的蛋壳进行头像写生

蛋壳一头大一头尖,呈椭圆形,很接近人的脸型,是进行人物头部造型的好材料,由于蛋壳取材方便,不需花钱,造型有趣,装饰性强,易学易教,易出效果。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利用蛋壳开展头像写生,很适合学生好探究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们在玩耍中学习知识,使情感、生活与艺术语言融合一起,它不但能增强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因此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利用蛋壳进行头像写生,主要步骤有勾勒大形、添加细节、上大色块、整体调整等几个步骤。先画出脸形,再用三庭五眼的规则来确定五官位置,划分出大体对称的脸型,再划出额部、眼部、嘴部、两颊,最后填上大色块,色彩深浅、冷暖对比要强烈,注意色彩之间要遥相呼应。

制作好后,可薄薄罩上一层清漆,增加保护层,便于长久保存,里面放上黄泥等填充物,出口处用钉系上细线做成挂饰。学生制作后,有的把它当作装饰品,或赠给同学,不仅大大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也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

二、利用废弃的纸箱制作画框

废弃的纸箱很容易收集到,用纸箱制作画框,取材方便,无需购买,硬度适中、立体感强,便于装饰。画框由三部分组成,最前面的装饰框、透明塑料薄膜(或玻璃)、背板。制作画框首先确定画框里要放的画,画框要制作的外形,画框的尺寸及要装饰成的图案和颜色。然后依次画形、剪图案或画图案、粘贴图案或给图案添色,整体修剪,剪去需要镂空和多余的部分。最后,制作好画框,再将预先准备好的绘画作品固定在装饰框和背板中间。

经过同学们的一翻修剪和装饰,画框制作完成,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画装裱起来,张贴到墙壁上,原本废的纸箱立刻换新装,换用途,成了一件装饰美化生活的艺术品。学生用学到的制作方法,为学校组织的手抄报展设计制作了画框,这样一来不仅为手抄报展示增加了美感,还体现出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现实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又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产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利用泥土材料制作生动的泥塑

黄泥土可塑性很强,又是易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出学生喜欢的人物和动物形象,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泥塑制作过程中教师可示范,再欣赏大量作品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可一个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的泥人。如果作品粘接处黏性不够,容易脱落可用牙签、铅丝等插接。在塑造过程中先塑造出人物的基本形体,再细致地刻划局部,最后全面调整,局部和整体统一起来。

泥塑有三分塑和七分彩的说法,学生稚拙的泥塑更需要用色彩来增强其美感。先把泥坯放背光不通风的地方慢慢阴干,然后全部涂上白色水粉颜料,底色干后再进行着色。为了突出泥塑效果,告诉学生着色时色彩鲜艳、明快一点,并适当处理对比强烈一些。如果塑人物,皮肤色需要调准颜色。用白加淡黄和朱红调肉色深手脚部及脸部。有时脸部不着肉色而在白底色的面颊部涂上两团红晕。深红晕可用毛笔着水粉色,也可用棉团胭脂粉轻涂。这些生动有趣、色彩艳丽的泥塑,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教学效果良好。

四、可以利用废布料剪制服装小样进行服装搭配

废布料很好找到,易于携带,方便裁剪,布料本身带有的图案和色彩成为有效的学习素材。在学习服装搭配内容时,学生们把废的布料剪成服装小样进行服装搭配的学习,首先服装的材料问题解决了,可以直观的触摸不同材质的布料。其次,服装的搭配效率提高了,把已经准备好的多款服装的小图样分别拷贝到不同的布料上,剪下,然后进行搭配,进行不同风格的服装搭配,不同质地的服装搭配,学生们还可以互换手中的服装小样进行搭配。最后,学习的热情在实践体验中得到激发,学生们将手中的服装小样进行互换找到了最佳的搭配方案,因为有比较,就有差距,在差距中找到了最满意的服装搭配效果,学生们的总结自然是言之有理,句句点到关键,不愧是实践出真知。

学生们把最满意的服装搭配有规律、有造型的粘贴在一块课前准备好的背景――一张T型台的画面,并为其做好画框,一幅服装搭配展示效果图就这样制作完成,学生们带着幸福愉快的欢笑将这张杰作挂到展示窗口。

泥塑教案例5

泥塑课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用泥巴进行造型,鼓励学生用泥巴玩出“创意”。笔者建议:小学生泥工课材料的选择应以陶泥为主,因为单色的陶土,价格便宜,取材方便,可重复使用,且技法多样,表现丰富。而橡皮泥、超轻彩泥等色泥材料,可以充分发挥颜色鲜艳、携带方便的“特长”,进行穿插、对比练习,以此形成互补。在材料的准备方面,最好学校统一购买、教师统一保管,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准备一间专门的手工教室。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泥塑的造型语言进行单元化设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系列课程的方式呈现,以提高教学实效,促使学生树立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单元课程1 玩玩泥巴,了解技法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抱着玩的心态,通过看一看、抱一抱、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让学生亲近陶土,感受泥巴会变化的特性。尔后可以让学生把陶土打平或垒高,滚圆或拉长,就在这不间断的反复练习中,体验随心所欲、自由臆造的快乐。

接着,让学生进行泥塑基本造型元素的练习。教师讲解时可以从绘画基本造型语言――点、线、面引入,让学生明白,泥塑对应的基本造型元素有:泥团、泥条、泥板。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尽量多地做出大小、外形不同的泥团,粗细、长短不同的泥条,形状、厚薄不同的泥板。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把揉、搓、压、捏、切、挖、堆等泥塑技巧方法进行渗透内化。

二、单元课程2 限制语言,感知整体

世上一切艺术的创造,都要受到材料、工具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如何在限制中发挥创意,需要每位艺术家充分展现自己最出色的才情与技巧。如,笔者在绘画教学中,常提醒没有带齐工具的学生“用最简单的一支笔,创作出最复杂的画。”“创作艺术作品,工具材料是次要,创意想法最重要!”其实这也是在鼓励学生在限制中发挥聪明才智,树立大美术观念,增强“道胜于技”的创作意识。在泥塑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按照单元教学整体思考的要求,对泥团、泥条、泥板三个不同的基本造型元素分别实施系列主题教学。教学思路可以从平面图形的构成设计转化到泥团、泥条、泥板的立体物的构成设计中,形成系列创意课堂教学活动。平面图形的构成设计课程,可以先让学生运用重复、渐变等美术构成原理,在纸上设计一些图案,然后,用泥巴把这些图案给捏制、拼贴、组合起来。例如,课题《泥球变变变》,可以引导学生把泥球看成圆形,圆形的构成形式有重复、聚散、渐变等,泥球这个立体造型元素同样可以利用这些构成形式进行设计,创造出新颖有趣的形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造型原理,用大小不同的泥球做成各种新颖的形象。

三、单元课程3 相互组合,感受变化

在完成三个泥塑基本造型元素由平面到立体构成的限制性创意练习之后,我们再进行三个基本造型元素相互组合的变化设计单元训练。例如,泥条与泥球的组合变化,泥条与泥板的组合变化,泥球与泥板的组合变化,泥球、泥条、泥板的综合创意等。但在学生设计构成时,依然有各元素之间的比例限制要求,如,泥球要多少个,泥条、泥板又占据多少比例等。围绕泥塑三个基本造型元素,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造型水平,在创作主题上又可以进行变化,例如,器皿、植物、动物、人物、建筑物等系列泥塑创意课程。还可以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变化:浮雕、圆雕、单件创作、组合创作等。通过这些组合变化,加上陶泥单纯、易变的特点,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进一步打开,作品也就越来越丰富、耐看。在系列单元课题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对各种技法的学习有了渴求,在教师的精心点拨下,造型语言和造型技巧自然会丰富起来。

四、单元课程4 材料辅助,探究整合

材料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媒介。引入综合材料,可以使作品的风格多样化。在泥塑基本造型元素系列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材料,丰富泥塑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如,以陶泥为主体物,结合要表现的主题,把积木、雪花片、串珠、玩具车的轮子、树叶等辅助材料,运用插接、拼贴等方法融入泥塑作品中,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想象再创作出来的作品别具一番“风味”,集中展示出来,绝对是一顿养眼、养心的视觉“大餐”。另外,可以用牙签、小木棍、铁丝、铁钉等材料作为陶泥的“骨架”,它们的运用可以为帮助泥塑作品站立起来,使作品立体、生动起来。特别是人物的动态表现,如果先用包皮电线做线性动态人物骨架,再用泥板包、泥条缠、泥球贴、刻刀刻、牙签划等技法创作,很多学生都能在短时间里创作出动感十足、个性鲜明的人物泥塑作品来。而油画棒、油漆、丙烯甚至鞋油等颜料的引入,则使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泥塑教案例6

早在南诏(唐代)时期,由于中原文化传入南诏白族地区,中原文化及宗教在大理盛行。剑川的泥塑艺术在当时就有了较高的造诣。剑川的泥塑师(匠)被邀请到外地进行塑像者比比皆是。昆明、楚雄、昭通、大理、丽江、保山、腾冲、香格里拉(中甸)等地都有剑川泥塑师(匠)留下的泥塑佛教或道教造像。

泥塑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宝库,历史悠久。勤劳的剑川白族泥塑艺人善于吸收汉族及其它民族的文化,并结合自身特长加以发挥。即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又具有白族独特的泥塑艺术风格。在唐之前,由于剑川白族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阻塞,地理位置偏僻,汉文化涉及较少,特别是汉传佛教尚未传入。所以剑川白族的宗教以典型的本民族宗教本主崇拜,“朵兮薄”教为主。泥塑神像的造型、彩绘都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由于古代剑川白族(包括其它少数民族)对自然界的认识相对有限,所以十分崇拜所谓的“丞仙鬼神”,广泛塑神塑仙,将其供奉祭祀,保佑平安,求得幸福。

此外,在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剑川白族地区,金属工具特别稀少,而泥塑造像一般不受劳动工具的限制,所以白族的泥塑工艺(艺术)应该要比白族的木雕和石雕工艺出现的时间要早。距今5300年的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的双耳彩陶罐和土陶生活器皿旁证了泥塑的历史渊源。由于泥塑的材料非常容易,成本最低,许多木雕传承工艺早先都由泥塑产生,即先由泥塑制成小模型,在此基础上制成木雕、石雕的大型雕像,因此,剑川白族泥塑的历史是十分悠久古老的。

实用工艺类泥塑有精美图案的白族勾头瓦、滴水、飞檐瓦、封火古丁,屋檐马鞍、屋角、大门出角飞檐,还有避邪化吉的屋顶瓦猫、房头屋角的金马、碧鸡、狮子、麒麟等瑞兽,有塑着花、鸟、兽、鱼、竹菊梅兰、山水石竹等各种图案的花砖、花盆,为民居民房服务,从古至今在剑川民间甚为流传。

在剑川元明时期的火葬墓群中大量出土造型各异,纹饰图案多样的火葬罐、玉壶春瓶、风水罐、陪葬生活器皿等丧葬、陪葬器物。许多器物均使用了泥塑堆贴手法,均作了烧制,大量器物作了施釉和彩绘。此类器物由于我国殡仪丧葬制度的改革和自清代以来白族棺葬的沿用而消失。

剑川白族的极具多样性,在剑川许多地方都有本主庙、城隍庙、道观、佛寺和文昌宫或魁星阁,道观中以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二郎神、龙王、塑像最多,另有八仙等塑像。佛寺中多以释伽佛、观音、阿南、伽叶、弥勒等塑像俱多。本主庙中由于各地供奉不同,有的塑李靖像,有的塑大黑天神像,有的塑当地已故的民族英雄,德才兼备的重要人物,甚至是外地或其它民族的杰出人物塑像,还有魁星、孔子塑像等。从中也可以看出剑川白族在上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剑川白族人物泥塑种类甚多,有民族英雄、文官、武将、高僧、道士、老人、儿童和滑稽人像,如岳飞、徐霞客、水浒人物、三国人物,还有剑川白族名人赵藩、赵式铭、白族第一代共产党员张伯简塑像等。小型工艺品及玩具类泥塑,如烟窝吹哨、点水雀吹哨、狮子滚绣球,十二生肖等。这些泥塑有的进行烧制,有的不用烧制,但大多数都加以彩绘,很吸引儿童。

剑川白族的宗教虽然推崇中原文化“儒、释、道”三大教。但同时具有本民族自己独特的。特别是佛教传入白族地区以后,白族地区的“阿吒力”佛教比较盛行,许多有识的剑川男人在和从业谋生的双重利益下,开始从事泥塑工艺,泥塑工艺子承父业后随之代代相传。其主要的传承方式以数代父子家传及拜师学艺的师徒传承方式进行。如徐国珍(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曾师从祖辈传人徐月亭为祖传第三代艺师,徐国珍传带其子徐正州,同时还传带杨润昌。徐正中又传带弟子毛家贵、杨利聪。徐斌飞又从师跟随祖父徐国珍和父亲徐正州从事泥塑技艺。徐斌飞又传带弟子杨云海,杨忠义。同时,张胜英(云南工艺美术师)也曾师从徐国珍学艺。雕塑师欧阳贵齐也是继承父亲欧阳盛先的雕塑艺术,将之发扬光大,并带出泥塑弟子200多人,分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云南)。还有杨建鸿师从传统泥塑艺人杨凤嵩,并传带弟子杨建喜、杨福忠、杨金文、杨福乾等。

在剑川,代表性的泥塑艺人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徐国珍(1923年—2003年),男,剑川县马登新华村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他自幼师从祖辈传统泥塑人徐月亭。在继承和弘扬优秀白族民间美术雕塑方面有突出成绩。1973年至1995年,二十多年间一直在昆明、大理专业从事泥塑工艺。1973年至1982年间带着弟子徐正州(儿子)、徐斌飞(孙子)、杨润昌等人在昆明西山和圆通山佛殿中搞泥塑工艺。其作品圆通山弥勒佛、五百罗汉塑像深得专家和中外游人的好评。

泥塑教案例7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然而其审美和实用功能正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传承和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成了如今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途径是其走出目前的窘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

一、凤翔彩绘泥塑及其艺术特征

1、凤翔彩绘泥塑的基本种类

凤翔泥塑的花色品种多达170多个,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 其按照不同的类别可分为:泥玩具(主要是动物造型,多为十二生肖)、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等。

2、凤翔彩绘泥塑的艺术特征

凤翔彩绘泥塑多以植物的花、叶、茎、蔓等作为装饰图案,以红与绿作为主要的装饰色彩,是农业文化的产物。在造型上,虽然不刻意追求写实效果,但又不粗略,它夸张又有度,简洁又不粗糙,给人一种和谐、明快、艳丽大方的审美享受。在色彩上,其主要以黑白两色勾勒图案,以红、绿、黄为主色,并搭配少量其它颜色进行装饰,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感极强。凤翔泥塑既不失粗犷不羁的阳刚之美,又不是精巧细致的柔和之美,在图案应用上它细腻而有法度,在色彩上它含蓄而不失大胆,其强烈的造型和色彩对比,给人留下强烈视觉印象。

二、产品开发

1、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作为农耕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凤翔泥塑的形式及内涵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工业文化的内容,因而其渐渐被边缘化。因此,凤翔彩绘泥塑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的能够反映当下社会审美习惯的产品,并通过商业途径获取利润,进而对其艺术载体的物质存在进行反哺,并使其得以存在和发展。

2、产品开发的方式

如果不对其产品进行推陈出新,其制作工艺只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供人们怀念,使其不能有效的与时下社会进行互动,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因此,应当尝试从材质、色料的应用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图案和色彩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更新,使其具有时代感。比如用玻璃钢代替泥土;用丙烯颜料代替植物和矿物质颜料;图案和色彩的应用融入工业化的设计元素;用巨型的城市雕塑形式替代传统的“耍活”的功用等,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任何艺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其结果只有消亡。

三、品牌的推广

存在于商业社会的民间艺术如果不具备商业竞争意识,是很难存在和延续的。因此,作为商品的凤翔彩绘泥塑,其品牌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1、标志设计

标志是商品识别的重要因素,凤翔泥塑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具有时代感的标志,设计以及申请凤翔泥塑专门的标志亟待进行。标志的设计不能脱离凤翔泥塑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内涵,而应该在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上与凤翔乃至关中文化的内在上基本统一。凤翔泥塑以六营村最为著名,所以在设计标志时以“六营村”作为主要设计对象,也可以把其传统纹样、色彩作为标志设计的主要元素,这样可以争强其作为商品的识别性。

2、产品包装

产品包装的主要图案在表现方法上可以采用照片写实、手绘插图、电脑处理等手法进行,图案的色彩可以吸收彩绘泥塑的基本元素,比如由花、叶等组成的图案,色彩可以用“大红大绿”等。图案的寓意最好能表现出一定地域,民俗、人文特征。次要图案可以采用诸如“喜鹊”、“蝙蝠”、“石榴”等等具有一定寓意的元素,以此来体现其传统文化的性质。另外,也可以采用青铜器装饰纹样、画像石、瓦当纹等。另外,包装上除了商品的标志外,还应当注明一些行业认证或是流通符号,比方说绿色环保标识、回收再生标识、防震防水防压等流通标识,以增加包装的规整性。

现在六营村的很多艺人都在提倡创新,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成功创新的泥塑作品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传统的继承,这些创新都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凤翔泥塑风格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所以在我们的包装上,也应借鉴这一点,不管我们怎样打散重构还是进行传统风格的创新应用,都不能脱离凤翔泥塑的原本艺术风格,而应该在审美精神层面以及凤翔甚至陕西的文化内涵上保持内在的基本统一。

3、品牌推广的途径

凤翔彩绘泥塑的品牌推广应当将传统的平面媒体和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首先设计精美的海报、招贴并利用报刊、广告牌等形式进行宣传;其次,利用电视等多媒体等途径对其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宣传;再次,利用时下已经广泛普及的电脑网络进行宣传。通过这些宣传途径,让人们首先对凤翔彩绘泥塑在感官上有个感性的认识,并逐渐对其文化价值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进而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

四、结语

要想使凤翔泥塑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品牌,我们有必要对它确定一个合适的品牌形象。对于凤翔泥塑的视觉设计,一定要有吸引力,具备凤翔审美特色的因素,满足凤翔泥塑多方面的功能需求,符合当前包装的绿色环保要求。我们可以针对凤翔泥塑特有的传统文化,赋予其一定的文化符号,让消费者多些对凤翔泥塑的接受与了解,增加他们对凤翔泥塑的深刻印象,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认识性的传播。只有具备良好的功能,凤翔泥塑包装才能形成自身独立的价值,才能被众多消费者接受,才能成为凤翔泥塑发展的积极因素。

总之,要想使凤翔泥塑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得到新的发展,就应当利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新的有益的补充,并通过品牌战略对其进行商业推广,用所获得的商业价值为其艺术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从而使得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得到保护。值得注意的是:彩绘泥塑的传统形式元素以及传统文化内涵当中有价值的部分应当保留,否则就不是对凤翔彩绘泥塑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雅楠,凤翔泥塑色彩应用特征与审美内涵的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

[3] 许欣,凤翔泥塑中的符号语义传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5.

泥塑教案例8

我们在讲述时,要适时、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词汇,避免使用日常生活词汇。为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教学内容,我们应该选择最精确的词汇,防止使用笼统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

案例:“雕塑自己的形象”教学片断

出示泥浮雕图片

师:这是什么作品?雕刻的内容是什么?

生:泥塑,头像。

师:每个人的脸都能表达出面部特征和一些内在信息。今天这 节课我就和大伙一起学习泥塑,雕刻自己的形象。愿意学吗?

生:愿意。

上述教学中,在讲述过程中语言不够规范,特别是演示制作步骤的时候,语言过于口语化,用词重复,不利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讲述语音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能否清晰明了地向学生讲解学习内容,对学生彻底明白学习内容也有重要影响。

2 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为了使表达连贯流畅,笔者在备课时要把教案中的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化的语言。

案例:“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色彩世界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齐唱)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案例:“加莱义民”教学片段

播放《加莱义民》雕塑多角度旋转视频。

师:(随着课件深沉的配音)他们都站立着,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的,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左边站立的一个紧闭双唇,两手紧握城门钥匙,显得情绪激动,他视死如归,步子走得十分坚定。右边的一个身体转向右侧,略微抬起右手,似乎在对旁边的人说着什么,或鼓励对方在死亡面前抬起头来。后边一个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另一个最年轻,显得情绪有点踌躇,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安。

声情并茂的配音,不仅活跃了气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教学中。这就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埋下了伏笔,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引入了课堂,在欣赏的同时其实已经给学生上了一课。

3 教学语言要精炼

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使语言精炼,不拖泥带水,重在讲解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点化。

案例:“环境雕塑”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环境雕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和发展,进行着各种活动,活动的环境自然是少不了的。现在我给同学们放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放室外空间没有雕塑的图片和添加上的雕塑以后的图片)

师:你对添加上雕塑的环境满意吗?请说明理由并给予评价。

生:满意,添加上雕塑以后,使环境有了主题,雕塑与环境很和谐。

课堂讲解时,语言要精练,思路要清晰,运用要得体,快畅适度,能突出知识逻辑,要做到字字清晰,声声入耳。、

4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案例:“设计制作环境雕塑”教学片段

师:上节课讲了环境雕塑,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环境雕塑。

生:环境雕塑是环境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特有的审美感觉,营造出相应的文化气氛和情调,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境。

师:那雕塑与环境雕塑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

生:雕塑是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形象,一般分为圆锥、浮雕两大类。环境雕塑包含在雕塑的概念之中。

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精练,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上述案例中,反复的讲解不但没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而使学生越听越糊涂,无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5 没有口头语和多余的语气助词

讲述时尽量使用短句子,改变说话带口头禅和多余助词的不良习惯。

案例:“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几幅黑白装装饰画给学生欣赏。

师:黑白装饰画呢,是什么呢?嗯,它是一种颜色,啊,就是用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啊,对比关系所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

泥塑教案例9

一.网络视觉形象

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第四媒体是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它不仅具有四大传统媒体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四大媒体无法比拟的新特点,即传播快、覆盖广、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了第四大媒体,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它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模式,使得人们通过网络交流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并逐渐在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身处在这个年代的年青人大部分都与虚拟网络世界有亲密接触。网络是一种交互式的媒体,目前最热门的信息网络系统是互联网,它是现代人最常用的通讯方法,在网络上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传递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的承载者、传播者。

二.凤翔泥塑概况及图形分析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陕西凤翔泥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

凤翔泥塑的创作是以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为基础,经精抛、彩绘、出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也就是将粘土和纸浆拌成泥塑,先制好模子,翻成胚胎,晾干后加以修饰;再加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制,最后上光。

这里从凤翔泥塑装饰图案所表达的内容来分类,分为动物图案、植物花卉图案、器物图案、几何抽象纹饰。

1)动物图案不仅有老虎、五色斗牛、奔马、憨猪、羊、十二生肖,还有鱼、蝴蝶、蝙蝠、蛇、蝎子、蜘蛛、娱蚁等。2)植物花卉图案有石榴、荷花、海棠花、牡丹花、艾草、葡萄、金瓜等。3)器物纹样中有钱纹、如意纹等。4)几何抽象纹饰有云气纹、回旋纹、方胜纹、点纹、波浪纹等。5)人物钟馗、关公、嫦娥奔月、十八罗汉、济公、孙悟空、唐僧、猪八戒、贵妃出浴等。

三.凤翔泥塑图形与陕西旅游网络视觉形象设计的契合点

现代中国的网络视觉形象设计在发展创新中,就要借鉴传统元素。通过对陕西凤翔泥塑图形的分析和研究,凤翔泥塑自身的装饰图案用到网络视觉形象设计中,为网络视觉形象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具有独特性与代表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高。凤翔泥塑图形以创新的手法出现在网络视觉形象设计中,能够增加设计作品的意蕴,加强陕西地域特点。

(一)陕西地域特征

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凤翔县一种民间特色的彩绘泥塑,已拥有600多年历史,凤翔泥塑的图案造型是广大劳动人民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历史,大浪淘沙而留传下来的,在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中,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的生灵,都有生命的精神贯穿其中。所以人们善于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感悟现实世界,这种注重自身心性感觉、注重自我意愿的处世态度使得凤翔泥塑在造型上总是毫不迟疑地把外部世界纳入主观意识的次序中去,让客观的自然物按照自我的意志重新组合构造,使得凤翔泥塑形成了不同于现实事物的表现性品格。

(二)具备一定的知名度

凤翔泥塑是我国四大泥塑之一,2007年已由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2年胡新民创作的泥塑马成为当年生肖特种纪念邮票造型以来,凤翔泥塑与中国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泥塑羊、泥塑猪、泥塑猴等造型,有些成为特种生肖纪念邮票的主图,有些登上特种邮票集邮册封面或封底,有些作为中国邮政有奖贺年卡、贺年信封,在人们心中已有深刻印象,具备宣传陕西旅游网络形象的基础。

(三)视觉形象明确、简洁、鲜明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大多数人在短期记忆中只能同时把握4到7条分立的信息,而对多于7条的分立信息或者不分立的信息容易产生记忆上的模糊或遗忘,概括起来就是:较小而分立的信息要比较长而不分立的信息更为有效和容易浏览。所以陕西旅游网络形象设计明确、简洁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注意和有效记忆。

(四)色彩鲜明、统一和谐

在网络形象设计中,色彩是最富视觉冲击力的元素,是最先吸引访问者视线的视觉要素。一个网站设计的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色彩的运用。在网络形象设计中需要明确的主色调,达到色彩的协调,以使网页色彩具有统一感和协调感。色彩能够直接反映网页的主题,反映网站的特色。合理的,独特的色彩应用,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韩美林先生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民族的东西,就没有趣了。”凤翔泥塑图形特征中的抽象概括、色彩象征,具有的陕西地域特色与现代陕西旅游网络视觉形象设计所追求的效果不谋而合。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探讨和研究凤翔泥塑图形,为当代网络视觉形象设计所运用,不能只是简单模仿,表象地移植、组合,那是缺乏内在生命力的是枯燥的。应该从情感上、观念上理解和认识凤翔泥塑作品的气质、精神、内涵、文化意义,在完全吃透和掌握凤翔泥塑图形的基础上,将它的精神和艺术语言与现代网络视觉形象设计融成一体,使之成为更为独具特色的创作语言。

泥塑教案例10

1.综述美术课程内容

要开展好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研究,首先必须仔细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材。纵观现行小学美术教材(苏教版),不难发现,经过改版的新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从基本的绘画、手工制作到造型设计,从纸板画制作到图案设计,从泥塑到建筑设计等,涵盖了中国画、剪纸、图案、桥梁设计、美术欣赏等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观点和设计意识,为将来孩子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比较课程内容的衔接与呼应

课程内容在低年级(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画记忆画、想象画,认识物体的基本形状和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中年级(三、四年级)主要学习图案设计、冷暖色、包装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年级(五、六年级)主要学习飞机桥梁设计、泥塑、配插图、版式设计等,从三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爱护和发展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将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有机结合,教材的连贯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第五册有水墨游戏“青花盘”,第八、九册就有水墨游戏“扇面”“山水丛林”,第六册有泥塑“我做的鸟和家禽”,第十、十二册就有泥塑“外貌有特征的人”“泥柱雕刻”,等等。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的相似,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一致。高年级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侧重美术观点的讲解,低年级强调“儿童个性”的发展、突出“情、趣、美”的展示;前者要求客观世界的“理性”表现,后者追求儿童心灵的“纯真”表达。毫无疑问,教材所编写的教学目标各异的相似内容,就是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教学。教者应在找准教学衔接点的前提下,作好学生美术学习的平稳过渡。比如,小学二年级在“叶子片片”7教学中就通过学生的对各种树叶形状颜色的描绘潜移默化地渗透图案知识,与三年级的“花头花叶纹样”教学相呼应;第三册的“画触觉”就以突出人对世界的感受为主,并学着用色彩表现,而十一册也有“画情绪”和它相呼应。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好美术课程内容衔接,小学美术教材在中段把高段美术教学中常用的美术名词术语和造型知识做了简单的解释和运用练习。如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的明度渐变”“鸟的纹样”“原色和间色”就与高段美术教学的图案、色彩、表现等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直接为课程内容循序渐进敞开了方便之门。

二、美术课程内容改进建议

1.分析学生年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课程内容调整

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儿童各方面差异很大,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上来,对学校学习还不是很适应,画画以表现直观感受为主,想象力丰富,而高年级学生已经受到几年的学校教育,受到老师及书本的影响,“真实”成了他(她)们评价和表现艺术的标准。因而,把握儿童成长的心理,设计课程内容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绘画积极性很高,画面构图大胆,概括能力很强,令人吃惊。而且绘画速度很快,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而高年级学生拿到绘画题目通常会考虑构图是否美观,色彩是否协调,绘画速度较慢。而美术课以课堂完成作业为主,课程安排上看,一到二年级美术课较少,只有十七、八节,而高年级美术课较多,有二十七节。这样差异就更大了。通常在低年级课本内容上完后,我会另外找一些内容来教,但还要注意不能与以后的内容雷同,因此我认为应给低年级美术课本增加内容,统筹安排。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请教其他学校的老师,他们也有同感。

2.课程难易分析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