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文教资料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4 20:38:45

文教资料论文

文教资料论文例1

有了这些标准,仍不能确保选择到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知识。面对繁丰复杂的语文学术资料,还要善于分析,善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选择。

一、语文知识领域之间的选择

语文知识领域之间的选择,即在知识所属类别之间的选择,这是横向的选择。习惯上把这些领域分为语、修、逻、文,或字词句篇。从现代语文学角度观察,语文知识有以下领域(类别)及其子项目: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

文章知识,包括立意、选材、剪裁、章法(结构)、技法(表达技巧)和常用文体的特点等。

文学知识,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的特点、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等。

阅读知识,包括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略读、笔记、提要、利用工具书等。

逻辑知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等。

根据经济性和可接受性两条标准,我们首先舍弃逻辑领域的知识。尽管逻辑是思维科学,对听说读写有很大的益处,但是语言和文章知识完全可以取代它。用词准确即概念明确,句义符合事理即判断正确;语言连贯周密和紧扣中心即符合同一律、排中律和不矛盾律。逻辑知识又难教难学,所以在目前中学语文知识体系中不应有它的位置。

根据合目的性标准,我们认为应该加大语言、文章和阅读知识的份量,让文学知识占有较少的份额。因为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主要指适应公民工作、学习、生活的能力,重在实用。二十世纪以来的语文教育大趋势是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而把提高素养放在较后的位置上。另外,文学知识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有直接作用的项目,文章知识已将它们包括在内,除去这些共同因素,余下的只有提高素养和利用闲暇时间的作用。因此,文学知识要教,但要简单,量要小。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言教学,语言知识在中学语文知识中应占较多的份额。但这个领域中的子项目对培养语文能力的作用不尽相同。根据合目的性和民族性的标准,文字知识应是重点,尤其是字形和笔顺知识,对于写好字和利用工具书大有帮助,此外,还可以使学生理解汉文字的特点。修辞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中学生学语文以训练为主线,理解与评价别人的言语作品,自己的说和写,都要以言语规则(修辞原则)为指导,因此修辞知识在语言知识中应该占最多的份额。修辞知识有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个分野。由于中学语文侧重实用能力,所以又应侧重用词、用句的知识,而应把常用文体和日常交际很少用到的修辞格式的知识放在次要的位置。当然,根据民族性的标准及有用的标准,一些重要的特别是有民族特点的修辞格,如比喻、对比、对偶、仿词、拆词等还要介绍得详尽些。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这类知识的子项目不多,过去和现在的课本所选的项目也大体适宜,只是“词汇意义”部分似嫌单薄,应补上“适用范围”义、语体色彩义,这样才于使用词语有大的裨益。

值得讨论的是语法。在中学语文科教不教语法,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历来有争议。语法是造句的规则,按理说十分重要。但是正常儿童在十岁左右已经感性地、不自觉地掌握了这种规则。能听懂别人的话,也会判断是否符合语法,还会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就是说具备了母语的语感。但是要这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又十分艰难。这个事实说明本族语者懂语法认识,不懂的是语言学家描述的语法;也说明学习后一种语法对提高听读说写能力帮助不大。不过中学生还得学习书面语,它跟口语有细微差别,而他们原先懂的是口语语法;(2)还要学修辞,语法是修辞手段之一;(3)还要学外语,将两种语法比照着学,效果会更好,靠感性的语法知识是无法比较的;(4)掌握一点母语语法知识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知识素养。所以学一点基本的、浅层次的语法知识还是必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材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

语用知识是关于如何解释话语意义的知识。由于阅读和修辞知识也有类似的功能,只要在这两个领域里增加相应的内容,完全可以替代它,所以不宜引入语用知识。

文章知识在中学语文知识体系中和语言知识有同等重要地位,应占较高的份额。这里的文章指常用文体和实用文,也包括文学中的散文、杂文。中学语文主要培养这些体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这个领域的子项目中,以往和现在的教材注重文章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技法。这是不够的,应增加立意、选材、剪裁和各类文体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如此,对读与写才有适切的指导。

中学语文教学占用课时最多的是阅读教学。上述各领域的知识都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帮助,但为了发挥阅读对其他语文能力的辐射作用,还应向中学生介绍阅读自身的知识。其中主要项目有:朗读的重音、节拍、语调,默读的视幅、视距、思考的内容和方式,精读的解释词语句的语境义的规则、评价作者和课文的标准,精读和略读中概括段意和篇意的方法、提要和笔记的要点与方法,速读的方法等等。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知识要从四个领域的学术资料选择,它们所占的位置及在知识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多寡应是:

语言知识、文章知识、阅读知识>文学知识。

各领域的子项目的位置及其知识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多寡应是:

语言知识:文字、词汇、修辞(消极修辞>积极修辞)>语法、语音。

文章知识:立意、选材、剪裁、章法、文体>技法。

阅读知识:默读>朗读,精读>略读、速读、笔记、提要。

二、知识体系结构内部的选择

这是深入某一知识领域内部、按知识的复杂程度进行的纵向选择。

最早提出知识体系结构这一说法的是美国人加涅。他认为,知识体系象一个“金字塔”结构:塔底层是事实性知识,即具体事物,具体现象;中间层是概念知识,分为两级,即抽象程度低的具体概念和抽象程度高的定义概念;上层是规则知识,也分两级,即初级规则和高级规则。并认为这也是人们知识学习的次序。①近年又有人提出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与加涅学说大同小异。

加涅的学说对选择语文知识很有价值,使我们在知识领域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上,又从领域内部和知识复杂程度角度进行选择,从而使中学语文知识体系成为优良体系,更好地为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服务。依据上文提到的四条标准,我们认为,中学语文知识应以现象知识和规则知识为重点,大多数概念知识只需要掌握到具体概念程度,极少数要达到定义概念程度。

(一)现象知识

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接触并记诵足够的典型的语文现象,语言的、文章的和文学的。因为:

首先,任何学习都自接触现象开始,语文学习自不例外。特殊地说,语文学习接触的现象比别的学科要多得多,并且要熟读、记诵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积累足够的字词句,以为听说读写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第二手的说写材料和间接的百科知识。

其次,沉浸于语文现象之中,习见习闻,耳濡目染,加上典范现象吸引学生模仿,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会形成一些语文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接触语文现象,不但是读,也包括听说写。再次,为学习概念和规则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了丰富的典型的现象,会顺利地认识现象里蕴含的理论,语言的,文章的和文学的理论。

因此,应该把掌握现象知识放在较高的地位上,掌握了现象等于掌握了语文知识的一半儿,不仅仅是开了个好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熟读、记诵、多作,应该继承这个好传统。

(二)概念知识

掌握了足够的各个领域的语文现象,将它们分类,含有共同基本属性的集合便是概念。概念被称为知识的细胞,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坚部分,中学语文科也是如此,各个领域也有相当数量的概念。但语文科的概念是否也像其他学科那样,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达到定义概念的程度呢?我们认为多数语文概念只要达到“具体概念”程度,即半表象半抽象的程度即可。

对概念的认识,当然越深刻、精细越好。问题在于中学生受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很难认识到这种程度。例如“名词”,许多语法学家反对从意义上而主张从语法功能上揭示其内涵,说它是“能受数量词修饰”“不受副词修饰”、“能用在介词后边”、“经常用作主语和宾语”的词。但稍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初一学生很难接受这个定义。所以人教社编九年制义务教材坚持从词的意义揭示名词的内涵,说它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这还是一百多年前《马氏文通》的认识,在今天语言学家看来是不完全、不适当的。但却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他们易于接受,并且凭借这样的认识,形成名词的概念,能够辨识汉语中大部分名词,分析它在句子里充当的语法成分,这也就足够了。语文科里的其他概念也作如是观。尽管是科学概念,却不象语文学家那样描述它,能让中学生认识某些基本属性,或某些特殊属性,形成“具体概念”,甚至象日常生活中认识牛、菠菜、计算机那样,形成日常概念那样的概念,也未尝不可。只要学生掌握了足够的某类语文现象,经教师指点,很容易形成相应的概念。这也是我们重视现象知识的原因。

但是,那些常用的或对后继学习迁移作用大的概念,如形声字、词序、比喻、对偶、映衬、总分总结构和并列、偏正等语法概念,则要教得深一些,细一些。

(三)规则知识的选择

规则、亦称法则、准则、原则、原理、规律等,有的被表述为“要求”和“注意事项”。加涅说的初级规则指的是小规律,如比喻对喻体的要求;高级规律则指的是大规律,如修辞原则。

从功能上说,规则“一般是关于如何做才正确的知识。”教育学家和有真正灼见的语文学家都非常重视这个居于“金字塔”顶端的知识的教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懂得基本原理使学科更容易理解。”培养智力技能的学科,“本质上,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观念可以用作认识作为原先所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这一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熙说:“学习语法,把一些基本术语弄清楚是必要的,但懂得这些术语的含义并不等于就懂得语法……语法是造句规律,学习语法主要是为了掌握这些规律。”两个不同领域的大学者,不约而同,都认为普通人学知识,重在掌握规则知识。可是在我们的语文知识教学中,却重概念,重术语,轻规则,轻规律。各种练习包括课堂讲授,常常是引导学生辨识现象属于哪种概念范畴。这也许是目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症结。

规则知识在语文知识各个领域都有。语音中的拼写规则、“一七八不”变调规律、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文字中的笔顺规则、构造规则、笔画和部件的配合关系、用字规范化原则、语法中的词语组合要求,具体词语运用的特殊要求、常见语法错误的规律,修辞中选择与锤炼词语的要求、句式选择的要求、各种修辞格运用的原则、语体对语言的要求、修辞总原则,文章中的立意要求、选材的标准、安排结构的原则、文体对材料和表达方式的要求、修改文章的原则,阅读中确定朗读重音等规则、默读的要求、释义的原则、欣赏评价的原则、笔记的要点、速读的方法,等等。

我们认为,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现象、粗知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加大原则知识的教学力度,不但在阅读中教,而且在听说写中教,不但要理解,而且重运用,那么语文教学将为之改观,教学质量会明显提高。

在迁移理论有一个著名观点,即对规则的理解是训练迁移的最重要手段。语文教育界过去有个公式:知识+训练=能力;更有用的公式是:规则+训练=能力。学生理解了汉字笔顺规则、笔画和部件的配合关系,会把字写得工整匀称;懂得常见语法错误规律,说写会减少错;按修辞原则使用语言会说写出确切、连贯、得体、简洁的话语,按释义规则去解释课文的词句段篇的意义,会更准确周严。总之,掌握一类规则,经过训练,就可以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所以加强规则知识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加强规则知识的教学,又充分体现了语文科人文性的一面。人文学科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批判精神、价值观;在方法上引导对学生揣摩、体验、讨论、领悟、欣赏与评价。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揣摩和领悟的是“道”,即语文表达方面的道理及人生哲理,实际上就是语文规则和社会规则。欣赏评价要有尺度。在课堂上虽然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各执己见,但最后还要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前提下,采用社会公认的尺度,而这个尺度还是语文规则和社会规则。这样,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接受规则的过程也是培养批判能力、批判精神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对立的统一,二者的结合点便是规则知识的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学吸取“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长处,又避开各自的缺陷,摆脱了近几年忽彼忽此的困扰。

注释:

①转引自万云英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第21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②诸大建《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新华文摘.1993.5。

③熙《语法讲义》第37页.商务印书馆.1982;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第32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④羽正义主编《学习心理学》第152页.吉林出版社.1989。

文教资料论文例2

1引言

案例教学方法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中。国内外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加强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近年来,随着案例教学方法在国内的普及,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着手进行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并推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案例教学开展的历史不长,在案例采集和编写方面还缺乏经验,因而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特别是缺少针对不同教学层次、不同教学类型的案例库。为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思考,探讨促进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有效途径。基于上述观点,本文对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目标、结构、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案例库建设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推进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2案例库建设要以服务教学为首要目标

形式上案例库是知识与经验的载体,但是案例库和一般的教材相比较,具有其特定的属性与特征,即案例库必须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形成相应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案例库作为教学的配套资料应该与教材的知识系统结构具有一致性,在功能上,案例库应该突出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尽管案例可以有多种用途,但服务于教学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有鉴于此,案例库建设应该将服务教学作为首要目标。由于受教育者的特点不同,案例库的建设应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而异。

学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其所受教育层次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知识的传授,同时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吸取各种知识。例如,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教学就与工商管理本科生的教学有很大差距,本科教学又与专科层次的教学有所不同。因此,案例库建设应该体现这种层次性,MBA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可以选择相对复杂的案例,而对于本科和其他层次的学生则应选择相对简单些的案例。总之,服务于学历教育的案例库既要考虑专业的完备性,又需兼顾知识水平的层次性。

在非学历教育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技能,例如,在职培训、各种资格证书(经济师、会计师、营销师)培训都属于此种类型。这类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该强调其专业性,以满足学习者应对各种考试和提高技能水平的需要。

3案例选择应坚持系统化、模块化原则

案例库建设可以划分为收集案例素材、确定案例选题、编写案例等阶段。其中确定案例选题是确保案例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企业的实践为案例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案例库建设首先要解决什么样的案例可以进入案例库的问题。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应在系统化、模块化原则指导下进行。

所谓的系统化,是指在确定入选案例时一定要从案例库建设的目标出发,精选案例素材,使入选案例之间,案例与教材之间,以及案例与培养目标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更好地服务案例库的总目标。例如,专为全日制在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服务的案例库建设,其涉及的知识结构和层次都应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内容体系方面应该涵盖从生产、研发、市场营销、采购、库存、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

模块化是指入选案例库的案例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合成不同的案例集合。例如,在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职能管理的教学中,可以在案例库中进行选择组合得到满足教学要求的案例子集。比如可以对流通产业中不同类企业的功能组合为批发类、零售类、商品交易市场类、拍卖行类、典当行类以及网上购物类案例集合。或是按照流通企业经营的产品的类别组合为医药类、家电类、百货类、生活资料类、生产资料类案例集合。也可按照企业规模的大小、成功企业还是失败企业标准组合成不同的案例集合等。

4案例库建设应该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是从法律和临床医学案例教学中借鉴过来的,发源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因而受法律和临床医学案例教学的影响较大。法律和医学案例中所描述的“事”具有可重复性,案例的答案也常常是确定性的,所以案例教学侧重经验的传授。但是,工商管理案例中所描述的“事”是特定时空条件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具重复性,通过案例分析得到的答案是不确定的。由于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起源于法律和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所以不免带有经验主义色彩。因此,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有所获而又不至于跌入经验主义的陷阱十分重要。正确处理案例库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消除经验主义倾向的有效途径。

4.1应该对教育目的,尤其是学历教育的目的有清醒的认识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真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举一反三的能力,而绝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经验。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经验的作用正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和开拓,而创新和开拓的基石是理论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对案例的内涵和定义给出更科学的界定。笔者认为,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技术基础,它是根据教学目标,在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调查、整理、编写、提炼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产品。一个完整的案例,应该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两个层面,只有应用知识而没有理论知识的案例是不完整的。案例决不仅仅是已发生事件的简单描述,而应是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实践经验)相融合的有机整体。

4.2在案例编写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确定案例选材时既要注重实践性,又应注意案例中蕴涵的相关理论问题;二是要求案例编写人员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性,善于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能够将案例素材中蕴涵的理论问题加以提炼、升华,写出具有启发性的案例。三是精心设计思考题,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案例库建设要处理好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

本土化和国际化之争是目前案例库建设中争论较多的话题,笔者认为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科学、技术、教育联系日趋紧密的条件下。案例库建设应该强化国际化同时兼顾本土化是比较恰当的途径。超级秘书网

5.1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工商管理教育培养的对象都是现在或未来的商界领导人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强国际通行商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竞争策略的研究。从长期看,案例库建设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案例库建设的国际化不排除有选择的引进国外案例,但是并不意味着全盘引进国外的案例。笔者认为,不能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片面的理解为是引进国外案例还是国内自编案例的层面上,而应着眼于案例介绍的内容,涉及的商业规则、经营的方式是否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否具有参考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不乏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素材的例子。同时,国际化也包含外国学者采编中国企业的案例(海尔公司案例集中就有出自外国学者之手的案例),中国学者可以编写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的案例,也包括国内学者编写中国成功的国际化企业的案例。总之,案例库的国际化,更多的应强调内容的国际化。

5.2兼顾本土化就是要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

考虑到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同时中国人口众多、潜在市场很大这一现实情况,短期内案例库建设应该注意这种现实需要。但是,在本土化方面应该注意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现实性与长远性的关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善市场制度,与世界通行的准则接轨,所培养的人才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因此,在案例素材的选择上要注意哪些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适性,哪些只具有短期价值。

参考文献:

文教资料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在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都把这门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影视资料在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成为课堂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丰富性,为采用可视可听的影视资料提供了可能;而影视资料的采用,又为增强课程的直观感、生动感,增添文化气息,起到了有效作用。在课程的各部分教学中,影视资料运用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1 “规定动作”注重规范性

综观国内主要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其主要构成部分都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条件,包括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主要包括从远古直到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在文史哲、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中,影视资料都可以直观、生动地帮助教材和教案,来展现教学内容。如在介绍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时,纪录片《中国佛教名山》、《再说长江》、《新丝绸之路》、《美丽中国》都成为教学的辅助材料,这些纪录片生动展现了中国名山大川的真实风貌,将中国的山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对于这些景致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些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游览的学生更是结合纪录片,和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这些景观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冲击”。而在讲授中国古代的戏剧时,青春版《牡丹亭》、电影《梅兰芳》片断,或者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到戏剧艺术的精粹,或者让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表演大师的不凡魅力。真实的艺术感受配合条理化的课堂教学,常常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与教材相观照,可以找到很多的影视资源与之配合。正是中国文化概论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可以在教学中发掘大量的影视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较好地诠释教材的内容,同时又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这种资源与教材的匹配度,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较难做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这类资源作为教学补充时,应当紧扣教材内容,讲究所选取资源与教材的高度匹配。注重规范性,是选取这类资源的前提条件,只有与教材高度匹配,才能合理展现教学内容。应当始终注意影视资料所起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冲淡系统的常规教学。

2 实践教学注重针对性

很多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的学校,都赋予了这门课程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大多能受到学生欢迎。一般来讲,中国文化概论的实践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一般是同一个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等地点,在这些地方开展实地讲课,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北京联合大学的精品课中国文化概论为例,实地讲课的课堂,就延伸到颐和园、美术馆、博物馆等地,并将这样的教学称为“多感官教学”。而笔者教学所在的岳阳地区,岳阳楼、君山、岳阳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成为实践教学的依托。

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开展教学的地点,本身就有大量介绍与该地历史文化知识有关的影像资料,通常,对于较大规模的访问群体,这些场所都愿意播出这些资料。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中,本身就有大量与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有关的内容。如纪录片《颐和园》、《故宫》、《千古名楼——岳阳楼》等,而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或过程中,向学生播放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对历史遗迹的文化诠释,使学生在“实景”之中更能感受到景观所代表的文化纵深。

实践教学材料的选取有很强的针对性。就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高校而言,通常的做法就是“就地取材”。即到一个方便到达、而且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代表意义的地点。实质上,很多城市都具有这样的地点,而这样的地点也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响。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要弱于实际场景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但影视资料在展现历史文化纵深感方面却不可或缺,它是使“可触摸”的文化,变得“可追溯”、“可思考”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影视资料的运用,是在针对性基础之上的深度拓展。

3 “自选动作”注重开放性

除了教师讲授之外,少量的学生作业和学生参与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让学生选取中国文化当中一个感兴趣的小单元,来进行适时的讲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学生讲授过程中,最能吸引注意力的,往往也是其精心选取的影视资料。

在某班学生以“鼓”为题材,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鼓”所扮演的角色时,分别向其他学生展示了安塞腰鼓、凤阳花鼓、京韵大鼓的表演片断,这些片断都来自网络视频,或者是电视片。而在展示与“鼓”有关的舞蹈环节,采用了电影《十面埋伏》中,盲闻声击鼓的片断。之后,主讲学生还展示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高潮——刘海哥下山打柴遇到胡秀英的片断。而“鼓”都在这些影视片断当中,或者扮演突出的视觉形象,或者成为伴奏的主要背景声音。

学生参与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自选动作”。在完成这一“自选动作”时,影视资料的选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样的开放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话题的开放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因为学生参与的主旨是希望其能自己动手,成为中国文化某领域中知识较为丰富的“小专家”,所以对于话题没有较多设定。二是文化的包容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正是中国文化的浩如烟海,使得选定的主题多种多样,每届每班的学生都不相同。三是影视的表现力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影视作品较文字、图片更有生动的表现力,而在一个希望较好的表现自我的场域,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视就自然会更加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的选题,其灵感都最早来自于影视作品。如有学生观看《叶问》后,决定讲述中华武术的发展,之后又在其他影视片断中找寻到叶问咏春拳的真实表演。有学生在观看BTV生活频道的MV《南锣鼓巷》后,把北京胡同文化作为讲授题材。而之后,这些作品又都成为讲授的组成部分。对影视作品的接触在帮助学生确立关注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影视资料的运用是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的工作。对于这一工作的探索,能够使课堂更生动,学生记忆更深刻,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洪亮.对《中国文化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2011(4).

[2] 俞娟.刍议《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黑河学刊,2011(5).

文教资料论文例4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潜隐的教育活动或方式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或影响的道德教育,具有教育作用的无意识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方式的潜隐性、教育范围和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其作用表现在认知调整、情感陶冶、行为导向等方面。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服务的机构,是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隐性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功能?下面,分析影响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探索其有效的实施载体,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

1.隐性教育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是指学生在图书馆提供的学习环境中,由非正式的教学渠道,以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价值观、行为规范、情感态度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受到环境、制度、教育者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1.1 环境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有利于教育对象思想发展的环境氛围,让环境管理人、教育人,也是开展隐性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环境能感染、熏陶和塑造人,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德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1.2 制度因素。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其实指的就是制度。制度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指导性和约束性;二是激励性和鞭策性;三是规范性和程序性。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制度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调节、约束、规范和导向作用。在实施隐性教育的过程中,制度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教育者的人格因素。教育者的人格就是教育者在与教育对象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整体形象,包括教育者的观念、心理、智慧、行为方式等多层次的内容。俄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无法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隐性教育的实施同样依赖教育者,这就需要教育者重视自身的人格素养。

2.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实施载体

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本质上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依据这一界定方法,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载体可理解为,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相关,能够承载和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或信息,并且能促成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高校图书馆实施隐性教育可借助的载体一般来说主要有环境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和形象载体等。

2.1 环境载体。环境可以承载众多的教育信息,具有化人的作用: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中渗透着独特的教育意义和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

2.2 传媒载体。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传媒载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类载体,二是网络载体。印刷类载体以文字符号传播着宝贵的人类文明和丰富的思想信息,在学生的自由选择和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因而,在帮助、引导读者熟悉使用计算机检索过程的同时,也隐藏着帮助他们学习信息检索知识,掌握网络环境下检索、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2.3 管理载体。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规章、规范、条例、守则等而实现的制度管理,是通过行政、纪律和法律手段去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管理传递的内容其实是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要求。

2.4 形象载体。这里的形象载体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他们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其言谈举止、衣着仪表、修养学识、行为习惯以及工作中的认真负责态度等也都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

3.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而优越的隐性教育资源和条件,必须重视其隐形教育功能,整合影响隐性教育实施的诸因素和载体,以良好的馆内环境、高雅的建筑风格、得体的色彩搭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的高尚品格和作风等因素,使学生读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1 创设和谐的隐性教育环境。一方面,保持馆内的环境卫生,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建筑风格、色彩搭配等方式美化馆内环境。高校图书馆的布局和结构应该追求一种肃穆庄重、朴实无华的境界,体现知识和文化结晶的文雅情趣。

3.2 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学生与图书馆的一种约定,是为了使读者的借阅、自修等活动有序进行。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约束,形成一种制度意识,也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3.3 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人格魅力和素养。人格力量的实现是靠教育者学识及品行修养表现内化到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中的,是教育者自觉自愿的接受过程,而不是强制力量作用的结果。因而,首先要注重对馆内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教育,提升他们的知识文化层次。其次,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4 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载体的优越性。高校图书馆应在立足传统管理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网络支撑和信息处理技术,构建整体有序、可靠实用、信息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

综上,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功能,探索其实施载体及作用发挥路径,让广大学生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对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隐性教育的一扇重要窗户,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一重要任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多方征求意见,不拘一格地探求适合本学校、本部门的隐性教育形式,并在对广大学生读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历史任务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文教资料论文例5

将原资料原封不动地在课堂上播放。如果在讲读之前播放,可起到总览全文,整体感知的作用,容易唤起学生兴趣;如果在讲读后播放,可起到总结全文、加深印象、升华知识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如果在讲读中播入,可起到设疑解惑,突破重点、辅助和弥补教师讲解之不足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资料库》中多数课题都可用此方法,至于播放环节和时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恰当安排。

二、分段播放法

将原资料分成几段逐段播放。这种方法灵活多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显示教师驾驭课堂、运用电教媒体的能力。播放目的更明确,具有针对性,可起到巩固知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节奏清晰明快,气氛轻松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如《钱塘江潮》一课,在讲解大潮到来前的内容时,播出观潮的人们熙熙攘攘、翘首以待,以及江面平静如常的电视画面,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大潮到来前的情形。在讲大潮来时的内容时,播放水天相接处出现一道白线,横贯江面,闷雷滚动之声,由远及近,白线越来越粗,声音越来越大,直至大潮来到近前,白浪滔天,惊天动地的壮观场景,使学生非常自然地理解了课文这部分内容和描写潮来时的关键词语。再如《黄山奇石》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顺序,逐段播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电视录像,使学生得以逐个观赏、引发联想,之后再播映仙女弹琴等奇石录像时,学生竟然为这些奇石起出各种形象的名字而拍手叫绝了。

三、重点重播法

对于课文中最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彻底理解消化知识,可采取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重播的方法。如钱塘江大潮来到近前的场景,虽已播放过了,但专门对大潮如何冲击江岸,激起冲天巨浪,发出惊天动地之声的壮观景像再播一次,学生不但不厌烦,而且更加全神贯注地去观赏倾听,对这一天下奇观惊叹不已。再如《赵州桥》一课,关于赵州桥的建筑特点,虽然学生已经观看了一次,但由于原带节奏较快,有的没有看清,有的记忆不全,有的印象不深。再重播一次,甚至多次,学生也愿带着问题去观看。重点内容重播是非常必要的,《资料库》中多数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静音静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的电视画面和原声信息,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观察得更精确,使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料更具感染力,可采取重点画面静像播放法,但要求所使用的放像机必须有此功能。如豹突泉的泉眼、赵州桥全景、长城的垛口、黄山的各种奇石;挺拔高大的白杨,大榕树的支持根,爬山虎的须蔓、树枝上的雾凇、蒲公英的种子等。对于重要的声音信息,可采取静音播放法,即遮住电视屏幕,让学生专门注意听声音,在无视觉干扰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去倾听钱塘江大潮声、庐山瀑布声,虫鸣鸟叫声,风声、雨声、雷声等,我们认为更能引人入境,领略大自然的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配音配像播放法

文教资料论文例6

将原资料原封不动地在课堂上播放。如果在讲读之前播放,可起到总览全文,整体感知的作用,容易唤起学生兴趣;如果在讲读后播放,可起到总结全文、加深印象、升华知识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如果在讲读中播入,可起到设疑解惑,突破重点、辅助和弥补教师讲解之不足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资料库》中多数课题都可用此方法,至于播放环节和时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恰当安排。

二、分段播放法

将原资料分成几段逐段播放。这种方法灵活多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显示教师驾驭课堂、运用电教媒体的能力。播放目的更明确,具有针对性,可起到巩固知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节奏清晰明快,气氛轻松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如《钱塘江潮》一课,在讲解大潮到来前的内容时,播出观潮的人们熙熙攘攘、翘首以待,以及江面平静如常的电视画面,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大潮到来前的情形。在讲大潮来时的内容时,播放水天相接处出现一道白线,横贯江面,闷雷滚动之声,由远及近,白线越来越粗,声音越来越大,直至大潮来到近前,白浪滔天,惊天动地的壮观场景,使学生非常自然地理解了课文这部分内容和描写潮来时的关键词语。再如《黄山奇石》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顺序,逐段播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电视录像,使学生得以逐个观赏、引发联想,之后再播映仙女弹琴等奇石录像时,学生竟然为这些奇石起出各种形象的名字而拍手叫绝了。

三、重点重播法

对于课文中最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彻底理解消化知识,可采取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重播的方法。如钱塘江大潮来到近前的场景,虽已播放过了,但专门对大潮如何冲击江岸,激起冲天巨浪,发出惊天动地之声的壮观景像再播一次,学生不但不厌烦,而且更加全神贯注地去观赏倾听,对这一天下奇观惊叹不已。再如《赵州桥》一课,关于赵州桥的建筑特点,虽然学生已经观看了一次,但由于原带节奏较快,有的没有看清,有的记忆不全,有的印象不深。再重播一次,甚至多次,学生也愿带着问题去观看。重点内容重播是非常必要的,《资料库》中多数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静音静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的电视画面和原声信息,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观察得更精确,使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料更具感染力,可采取重点画面静像播放法,但要求所使用的放像机必须有此功能。如豹突泉的泉眼、赵州桥全景、长城的垛口、黄山的各种奇石;挺拔高大的白杨,大榕树的支持根,爬山虎的须蔓、树枝上的雾凇、蒲公英的种子等。对于重要的声音信息,可采取静音播放法,即遮住电视屏幕,让学生专门注意听声音,在无视觉干扰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去倾听钱塘江大潮声、庐山瀑布声,虫鸣鸟叫声,风声、雨声、雷声等,我们认为更能引人入境,领略大自然的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配音配像播放法

文教资料论文例7

1.含义

方法型网络资源是指美术学科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互联网采集数字化资源。

2.作用

(1)学习兴趣更浓

就美术学科学习方法而言,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教师以及学生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现在的互联网上,有很多用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资源,如小动画等,不需要很复杂的制作,只需要一个小小的GIF格式的动画人物,就可以吸引全班学生的眼球。

(2)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学科中,包含了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剪纸等很多比较专业的美术技能。对于教师而言,不可能对每一种专业技能都掌握得很好。因此,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搜索,找到相应的资源,如一些讲解绘画步骤的视频,其他教师制作共享的课件,这样就弥补了自身的不足,使教学手段更为丰富。

3.类型

(1)情境创设型

例如,讲授《美丽的花》一课,可以找一些动画片中美丽场景作为背景,配上音乐。学生们在这节课中不仅仅能学会画出美丽的花,更能充分体验到画画的快乐。

(2)交互活动型

例如,讲授《画太阳》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在学生观看之后,请学生尝试为太阳添上一个合适的表情。从学生最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受到了这个动画的启发,绘制出了更多更生动的太阳。

(3)审美情趣型

审美教育是美术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美术课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上,有一些专门介绍画家及其作品的网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浏览这些网站,这样既可以了解画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还能看到世人对这些美术作品的评判。

美术学科知识型网络资源

1.含义知识型网络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所获取的所有含有美术学科基本知识点的数字化资源。

2.作用

(1)有助于完善美术学科知识

美术的学科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除了美术发展的一般历史,还有国内的、国外的著名画家、代表作以及不同时期绘画流派的绘画风格,等等。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美术历史和信息,使我们的美术知识更为完善。

(2)有助于开拓美术学科视界

通过网络资源,我们可以不断了解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多看多学,更有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今后各方面的发展。

3.类型

(1)理论型

理论型资源是指那些比较专业的美术知识、美术理论,如世界上比较早的和美术有关的著作,也有像我国南齐时谢赫的著作《画品》。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专题讨论,丰富自己的艺术理论水平。

(2)操作型

操作型的美术网络资源,往往都带有指导性和实践性。这些资源可以是几幅示范步骤图片,也可以是小视频。通过这些资源,可以学到很多绘画的技能与方法,如一些儿童绘画网站上就提供了一些简笔画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的绘画指导步骤,学生参照这些,也能学到不少的绘画技能。

美术学科练习型网络资源

1.含义

练习型网络资源指的是在互联网上能够被运用于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以及能够让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操作,掌握美术技能的信息资源。一般来说,美术学科练习型网络资源包括在互联网上很多共享免费绘图软件,如金山画王、我型我秀等。

2.作用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互联网上有许多可用于美术教学活动的软件平台,内容丰富,易学易会。学生们在运用这些美术或者说是绘图软件的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技能,又拓展了知识面。

(2)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传统的构图、涂色训练,较为枯燥和复杂。通过教学和绘图软件,可以随意调到多种图形进行训练,方便且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意,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运用美术网络资源的注意点

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在选择、合理运用资源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资源获取

网络资源很多,需要教师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一些对美术教学有用的资源。进行选择时,应注意四个特征。

(1)典型性

网络资源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设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典型意义,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例如,一位画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画出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作品。所以在对某位画家的某一件作品进行欣赏时,可根据上课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生动性

网络资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动画以及学术观点。总之,形式应该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拓展性

所选网络资源应该有启发性和拓展性,如网上博物馆、网上画廊,网上美术知识宫之类,这些更利于学生美术思维的拓展。

(4)技术性

文教资料论文例8

原文与资料是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所谓原文指作家的作品,包括教科书中的节选。它是作家思想的艺术再现,因此可进一步分为内容与形式,或主题与风格。当原文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它便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学习与研究的客体。它在数量上表现为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对人生的艺术浓缩;所谓资料指四个方面:作家生平,背景时代;文学创作理论,文学批评理论;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评论;原文作品梗概。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原文与资料互相依存两者不可或缺。是以资料为主,资料为辅,还是原文为主,资料为辅?不同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两种基本教学模式。本文称前者为资料模式,后者为原文模式。从表面上看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但实际上却有本质区别。

资料模式也可称为文学史模式,理论模式,评论模式。它有两层含义 : 一是将资料当作学习研究的客体,二是将资料当做阅读原文的前提。资料为主是这一模式的根本特征。资料的作用常常是被夸大,尤其是作家生平,时代背景,文学理论被视为原文意义之所在。文学教学研究往往与“理论”,“历史”等同起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资料的作用被过分夸张与原文地位下降互为因果,共同引发了文学中的许多弊端。

1、由于忽视细读原文,本来充满生机活力的原文变成了荒原。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形象被简单抽象化概念化,成了一个个“流派”、“主义”。

2、资料已经乏味不堪,却一再强调其重要性。课堂气氛沉闷,对文学的兴趣日趋衰落。

3、无边无际的资料令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感到茫然。在没有细读原文,缺乏主见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对资料做出取舍。

4、学生丧失了应有的自信。他们认为没有资料自己就读不懂原文,轻视自己的独立判断,唯恐被指责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5、与丧失自信相反的是另一极端、浮夸式的盲目自信资料模式常常误导学生。他们以为读懂了资料就理解了原文,以为学好了一部英美文学史就把握住了英美文学的精华,几部不同版本不同深度的英美文学史就意味着英美文学的全部。

6、资料模式的最大弊端莫过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既然不必细读原文,独立思考也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放弃了自我,无视甚至与蔑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人云亦云,长期滞留在文学殿堂门外。

要想纠正上述弊端,唯一的方法就是重新界定资料与原文的关系。将资料至于“仅供参考”的位置,回复原文作为学习和研究为客体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坚决防止资料取代原文中心地位,取代学生独立思考的现象发生。

原文模式即由原文到资料,再由资料到原文,以原文为主,资料为辅,原文与资料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它重视细读原文,有针对性地合理利用资料。具体说就是把细读原文作为切入点和教学活动的中心。一种教学模式意味着一种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原文模式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并蕴藏着巨大潜力。

1、原文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首先细读原文作为原文模式的前提和出发点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其次,文学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走形式都精读,泛读材料复杂,原文

阅读是一种更高级的阅读。此外,从阅读方式上看,文学作品细度注重细节,布局。学生必须不停地确认词句段章之间的衔接与过度。

2、原文模式注重结论归纳,论证过程,最忌讳下结论和贴标签。结论必须有理有据。有利于培养学生务实的风格。

3、由于原文模式强调并肯定原文意义的独立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增强了信心,排除了疑虑,有勇气得出结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4、原文模式科学地处理了原文与资料的关系。它要求学生再细读原文并独立的作出结论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确保有效地位细读原文服务。避免了资料泛滥架空原文,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无节制放纵。

文教资料论文例9

会计学院各系、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2012届本科毕业生:

根据我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安排,我院毕业论文工作严格按照教师指导选题、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开题、学生做毕业论文、结题、评阅、组织答辩、综合评分和总结的程序和步骤进行。鉴于目前我院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现将我院2012届毕业论文指导有关事宜再次通知如下:

一、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1年11月7日至2011年12月4日。

2.对学生的要求:接受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

3.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完成选题的同学下达任务时,要求内容具体,工作量饱满。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下达论文任务。另外,要有学生签字确认的指导记录。

4.对系主任的要求:监督本系的教师对学生下达任务书。

二、学生开题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21日。

2.对学生的要求: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毕业论文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的写作;在得到指导老师同意开题的前提下,提交开题报告。

3.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调研、资料收集;检查学生外文资料及译文,审阅学生撰写的文献综述并签上指导教师姓名及检查日期。在符合开题要求的前提下,准予学生开题,并审阅开题报告,签署审阅意见。另外,要有学生签字确认的指导记录。

4.对系主任的要求:根据“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例”中对开题的要求,监督本系的教师指导学生开题。

三、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1年12月22日至2012年3月21日。

2.对学生的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收集的资料以及论文要求,积极认真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在本阶段,学生必须找指导教师指导4次及以上,并对每一次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写出50字以上的记录(包括指导老师对论文评语),交指导教师签字。另外,每位学生还要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承诺书”(从教务处网页下载),由指导教师签名后,装入学生的毕业论文资料袋中。

3.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认真的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本阶段,教师至少要对学生进行4次及以上的指导,并在学生填写的指导记录表上签字。

4.对系主任的要求:做好本系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检查和报告工作。

四、毕业论文结题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3月22日至2012年3月29日。

2.对学生的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结题工作,并按“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打印、装订,然后向指导教师提交所有毕业论文材料,准备答辩。学生应提交的资料有:(1)毕业论文任务书;(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针对毕业论文课题任务的调查记录或报告;(4)外文资料的译文及原文(须有指导教师检查签字);(5)文献综述(须有指导教师检查签字);(6)毕业论文正本(含磁盘);(7)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8)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从教务处网页下载)。毕业论文材料用学校下发的论文档案袋装好,对于所提交资料在档案袋封面目录中没有的项目,请自行填写在封面上。材料不全或未

按时提交者将不予安排答辩,由此造成不能按时毕业的,后果自负。4月29日未能定稿的同学,不能参加集中答辩。

3.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学生结题,检查学生提交的论文资料袋中上述项目是否齐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下评语,并打出指导成绩。另外,要有学生签字确认的指导记录。

4.对系主任的要求:检查本系毕业论文指导结题工作进行情况。

五、毕业论文评阅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3月30日至2012年4月26日。

2.对学生的要求: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3.对评阅教师的要求:根据本系负责人的安排,交换毕业论文。根据论文评阅要求(“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在2012年4月26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的评阅。

4.对系主任的要求:做好本系毕业论文交换评阅安排工作,并指导和督促教师按时评阅,检查毕业论文资料是否齐全。

六、毕业论文交换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4月27日至2011年5月4日。

2.对学生的要求:所有学生需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3.对评阅教师的要求:根据本系负责人的安排,在2012年5月4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的交换工作。

4.对系主任的要求:提出公开答辩教师名单,做好公开答辩工作和本系毕业论文交换答辩安排工作,并检查教师评阅情况,核查毕业论文资料是否齐全。

七、毕业论文集中答辩和综合评分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12日(其中:2012年5月5日和6日为集中答辩时间)。

2.对学生的要求:根据划分的小组,准时参加小组答辩。严格考勤,不得缺席;等候成绩通知。

3. 对答辩教师的要求:根据学院及系的统一要求,检查毕业论文资料,认真地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对答辩小组的要求:按照成绩评定标准对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评定,并计算出毕业论文的总评成绩(评定等级和分数),完成毕业论文成绩的登记工作。然后交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处,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

七、毕业论文资料整理归档和总结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5月13日至2012年5月23日

2.对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要求:整理毕业论文资料,做好毕业论文资料的归档保管,进行毕业论文相关资料的上报和总结工作。

在整个论文期间,各指导教师应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阶段应本着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评阅、答辩和评分;学生应有专门的毕业论文工作记录本,并做好论文写作工作的各项记录工作;应该由指导教师确认证明的记录必须要有指导教师签名和日期;学生提交的论文资料由指导教师清点,在论文评阅交换前如有遗漏由指导教师负责。

以上要求如有不完善的地方,由我院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另作要求。

文教资料论文例10

在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中,有一类文献资源至今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就是“灰色文献”。那么什么是灰色文献呢?“灰色文献”这个概念出现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是英文“Grey Literature”的翻译语。一般来讲,对那些公开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称之为“白色文献”,对那些完全不公开出版的秘密性质的文献资料称之为“黑色文献”,“灰色文献”就是那些既非公开正式发表又非机密文件的半公开性的文献情况资源。这部分文献情报资源一般来讲,它的出版发行都不是通过正式渠道来进行的。

下为就党校文献资料情报资源中的有关“灰色文献”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党校“灰色文献”的分类

根据对“灰色文献”的定义,在党校的文献资源系统中,属于“灰色文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级党校主办的校刊(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由内部刊物一律改为报刊型内部资料),这是党校主办的内部资料;二是由党校系统召开的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理论研讨会所产生的各种会议材料和作者向会议提交的论文以及编辑的各种论文集;三是由党校大专班、本科班和研究生班学员撰写的各种毕业论文,或将毕业论文汇集后而编辑成的毕业论文集;四是党校教研人员承担的各种国家或省市科研课题为而形成的未能出版发表的科研课题论文、调研方面报告和各种科研资料等。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党校“灰色文献”的主要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之。

第一种“灰色文献”是党校主办的校刊即内部资料。就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全国地市党校,以及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系统的党校,都办有自己的校刊。这种校刊根据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定,它叫刊物,但实质上是内部资料,它的性质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为报刊型内部资料。这种内部资料正式的名称,有各级新闻出版机关颁发的准印记号,是连续或半连续的出版物。它在外在形式上与正式出版、有正式刊号的杂志刊物是一样的,但它的性质则是非正式出版物,不能公开售卖、征订,不能公开发行,更不能登广告等,也不能从事其它的营利性活动。只能作为本单位、本系统研究工作,交会经验,传递各种信息情报之用。它也没有正式的发行渠道,只是作为内部资料在全国各兄弟党校间相互交换,起到一个传递信息,交流科研成果的作用。

党校办的这种内部资料,虽然只是一种“灰色文献”,但是在党校教学科研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通过党校自己创办这种内容资料,不仅对外界来说,对党校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而且对于党校内部来讲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刊发本校教研人员教学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理论园地。对于推动本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调动广大教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把本党校的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推向全国各兄弟党校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通过党校创办这种内部资料,与全国各地党校建立起庞大的文献信息相互交流网,能收到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党校交流来的内部资料(有时交流来的不仅是学校主办的校刊即内部资料,而且还有其它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的出版刊物、印刷品),通过这种党校间内部资料的相互交换,我们能够得到全国各地党校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社科信息动态的情报信息,以及有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人文资源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料。把这种含有丰富信息内容的内部资料提供给本校的教研人员,对本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等各方面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种“灰色文献”是党校系统召开的各种理论研讨会所形成的各种文献资源。我们知道,科研工作是党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推进党校的科研工作,每年党校系统内部都要召开各种类型的科研会议和理论研讨会,其中有中央党校主办的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有各省委党校主办的全省性的理论研讨会,还有各地市委党校主办性的理论研讨会,另外还有各大中型国有企业系统党校举办的理论研讨会。这些理论研讨会无疑会有大量的会议交流论文和各种会议文件和材料,有的会后还在会议交流论文中筛选出一部分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作为会议材料发给与会者。会议论文都是各级党校教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其中包含有新观点、新思想。至于其他的各种会议文件,有些其中也包括有一定的理论动态、科研信息。因而在进行党校文件情报资源建设中,对于这一部分“灰色文献”资源也应尽力收藏。由于这一部分“灰色资源”不是通过正式渠道发行出版的,它只能作为会议资料而发给与会者。因而收集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种“灰色文献”资源对于传递理论信息、科研动态,促进党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开阔党校教研人员的理论视野、科研眼界都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种“灰色文献”是党校内部各大专班、本科班研究生班等班次学员所撰写的毕业论文。目前全国地市以上党校大都开办有大专班和本科班,有条件的省级党校还开办有研究班,中央党校还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按照党校正规化学历的要求,大专班、本科班和研究生版的学员都要做毕业论文。我们知道,党校的学员大都是各级各类的在职干部,既有理论战线上的干部,也有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实际工作的干部。因而他们在党校学习所作的毕业论文,既有进行理论思维创新的,又有探讨和研究各种实际工作的,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而,这些毕业论文充分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对于我们党校教研人员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各种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对策性研究,为当地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认为,党校各种学历班次的毕业论文就必然成为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一个内容。

第四种“灰色文献”是指那些党校教研人员各种未能正式发表或出版的研究课题论文,撰写的各种社会调研报告以及一些对策性研究题目。随着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发展,党校的科研工作也必将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党校教研人员在进行自己的科研工作的同时,还经常能申报到一些省市县级的各种科研课题。除此之外,还在发挥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中承担许多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科研课题。这种科研活动最终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论文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对策性研究。只是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起到一个参考咨询的作用。在这些调研报告和课题论文中,包含了丰富的科研信息和实际工作的信息材料。

近年来随着党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和科研工作在党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被认识,党校教研人员参与社会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这方面的科研文献也越来越多,也同样成为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

“灰色文献”显然是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多年来,人们由于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和作用,认为只有正式出版和发行的各种图书和报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讲文献资源建设也只是指的这一部分内容。而对于非正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社会调研报告,内部资料,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等“灰色文献”,则不认为是真正的文献资源。因而对于“灰色文献”引不起高度重视。从党校内部来讲,不仅是引不起党校领导、教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就是图书馆资料室,这些文献资源单位也引不起应有的高度重视。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在对待“灰色文献”上就必然出现偏差。一是没有制度保障,管理不规范。在“灰色文献”的管理中,党校图书馆没有制定出统一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范围上是各自为政,党校主办的校刊和通过授刊而交流来的全国各兄弟党校的校刊等文献资料,则主要由出版编辑部门自行管理,而参加各种理论研讨会所获得的会议论文集,各种会议材料,则由出席者占为己有;学员的毕业论文,在学员毕业后则仅作为学员档案材料由教学组织的管理部门即教务处(科室)自行保管,而各种课题论文、社会调研材料、科研报告等,则作为研究人员的个人成果自行保存。这样一来,就使得在对“灰色文献”的收藏和管理中,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政出各门,使工作陷入无序化,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灰色文献”的管理,没有提高到党校文献资源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二是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利用,“灰色文献”自身的文献信息价值开发不出来。既然“灰色文献”引不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而对它的开发使用上必然也是不屑一顾。

学员一毕业,所撰写的毕业论文、便束之高阁,再也无人利用。其它诸如各种理论研讨会之论文集,会议材料、各种社会调研报告、科研课题、各种研究资料,既然都被与会者居为己有之资料,成为个人财产,别人要充分利用之那就更不可能了。而对于通过校刊交流来的全国各党校的校刊和各种科研信息资料,借阅者更是寥寥无几。由于对“灰色文献”的极为不重视,“灰色文献”在党校教研人员的头脑中是极为淡漠。使得“灰色文献”这一党校资源建设中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被白白浪费掉了。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党校“灰色文献”的作用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党校“灰色文献”在党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对于“灰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又是毫不重视的。这种状况应当得到纠正。我们认为应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端正思想认识。应当充分认识到,在文献资源体系中,不仅正式出版的图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是文献资源,而且那些非正式出版、半公开的内部资料、研究课题、社会调研报告、研讨会论文集,也同样是很重要的文献资源。要充分认识到“灰色文献”在党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它不应有偏见,应当与正式出版文献资源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讲,更应当对“灰色文献”资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对“灰色文献”的收藏。二是要在党校的教研人员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工作,使广大教研人员重视运用“灰色文献”资源,使“灰色文献”这个概念在广大教研人员头脑深深地扎下跟。从而真正发挥出“灰色文献”的巨大作用。三是在对“灰色文献”的管理上,要制定统一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尽量将各种不同的“灰色文献”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党校在对“灰色文献”的管理中,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最好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开设专门的收藏所和借阅场所。建立党校内部的呈徼本制度。一年内校内编辑的内部资料,交换来的内部资料,参加各种理论研讨会所获得的各种理论文集和会议材料,学要集中收藏到图书馆。以便图书馆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利用。四是要通过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做好对“灰色文献”进行二、三次文献资源的开发工作。在开发利用上,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出了要对“灰色文献”进行题录,分类编目以供教研人员使用外,还应当对“灰色文献”进行深加工,将其中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资源开发出来提供给教研人员。五是应当与正式的文献资源一样,建立“灰色文献”资源库,开展“灰色文献”资源的计算机检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