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8 11:35:08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1

渭源县位于“苦脊甲于天下”的甘肃省定西市,作为国家贫困县之一,“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干部职工学历偏低,文化素质不高,是困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历届县委政府都把教育脱贫作为整体脱贫的重中之重。但是县级财力有限,投入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教育基础设施薄弱,优质教育匮乏,各类培训资源严重不足,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第一轮继续教育结束之后,第二轮继续教育迟迟未能开启,县级培训机构的资源无法满足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需求,制约着全县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2010年清华大学与甘肃省签订扶贫协议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清华伟新教育扶贫教学站在我县的建立,作为脱贫致富的抓手,确立了教师培训的主体地位。一是成立了清华伟新教育扶贫领导小组,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发改委、财政局、人事局、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人任组员,加强全县实施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二是制定了五年培训规划,借助清华大学远程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局域网、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采取音频、视频、学习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力争在五年内把全县50岁以下的教师培训一遍,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二、教育局积极协调用好优质教育资源

以往的培训,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但清华伟新直播课堂在正常教学时间,要在农村教师紧、学生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抽调教师前来参加5天的培训,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教育局会同学区、中学周密计划,妥善安排,按时选派教师参加,每期不少于60人,最多时超过100人,做到了教学、培训两不误。教育局职成办每期抽调1人全程监管培训工作,协调处理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站身体力行做实、做细各项培训工作

1. 组建有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团队。扶贫教学站申报建站成功正常运营之后,为了进一步用好资源,提高培训效率,教学站剃除不能胜任的冗余人员,重新组建了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成立了由校长任站长、教务主任任教务管理人员、计算机骨干教师担任技术员、年青骨干教师担任信息员的新的组织机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过程管理、技术支持、撰写报送信息等工作。精干的人选,过硬的本领,补助、考核、荣誉等多方面的激励奖励,确保了培训的高质量、高效益。

2. 周密计划,重视过程管理。每期培训前,教务处会同职成办分配好培训名额,通知到本人。信息技术人员调试好远程接收设备,制定好停电、设备突发性故障的各种预案。精心选拔各方面表现好、责任心强的年青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报到、点名、纪律等管理工作。培训期间,班主任全程守护,提供其他服务性工作,信息员全程听课,照相或录像,收集材料。站长不定期抽查,发现无辜不到或临时旷课的,给予批评,缺席两天的辞退。

3. 面授引领,典型带动。信息时代,缺的不是信息,而是眼球。我们不能否认清华伟新教育扶贫培训资源的丰富性,也不能不说清华伟新教育资源的适合性,但是,远程培训与现场培训无法比拟。为了很好地带动远程培训,我们积极向清华申请,与教育局协调,尽力选送教师参加面授培训,感受一流学府的人文气息。三年多来,我们共选送71人来清华面授培训,我校有5人来清华面授培训。基层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达到66人。为农村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理念,感人的事迹。

4. 创新培训方式,力争实效。我们仿照清华培训的方式举行开班典礼,聘请教育局领导和教学站站长讲话,介绍清华伟新教育扶贫项目,教育学员感恩清华,感恩伟新。现场培训有实地考察,我们也安排了到县城示范学校观摩校园文化,观摩优质示范课,听校长关于教学支持和学校发展的介绍等。本地学校虽然不能和清华附小等学校相比,但与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一活动也很受学员们欢迎。培训结束,我们要求学员撰写学习感受,在学校网站和《渭源基础教育》开设栏目选登。

5. 高考培训,成绩卓著。2011年首次试验高考培训,培训高考考试科目教师196人,4500余名考生观看考前心理辅导讲座,2011年高考,渭源全县二本上线达到1001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12年培训高考科目教师300余人次,考前心理辅导培训考生4300人次,二本上线达到1350人,比上年净增349人。今年培训高考科目教师345人次,考前心理辅导培训考生4000余人次。这几年我县的考生逐年递减,但二本以上上线率却大幅度逐年上升。这与清华高考培训密切相关。高考科目培训,让教师的辅导更有针对性,考前心理辅导的正确指导,考生科学的心理调适,有效的复习,正确的应试心态,赢得了高考成绩的全面提升。

6. 各类培训,全面开展。清华伟新培训资源涵盖基础教育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我们组织参加的培训分四大类:一是德育类,如小学校长以德治校专题、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专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专题、初中校长以德治校专题。这类培训有两个作用:一方面丰富了教师的德育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了德育技能和技巧。二是教研类,如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初中教研员专业化、小学教研员专业化。这一类是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弱项,培养了一批会做教研的骨干教师。三是公共类,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专题等,为我县培养了一批课程支持人才。四是短缺专业类,如初中理综教师专题、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初中文综教师专业发展等。这一类地方培训资源短缺,教师参加机会少,清华伟新扶贫项目填补了这类培训的空白。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2

培训哲学:尊重对手的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综合国力对比的悬殊差异,中国习惯了组织留学生和高级官员到美国接受培训,并认为此种培训是学习先进知识和经验。在中国,中共中央组织部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便陆续派出各级别官员至海外尤其是美国接受有关专业学术机构的中短期培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官员“哈佛培训计划”。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签订的三方协议,在从2002年起的5年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将为中国培训300名厅局级以上中高级官员。这是历来最大规模的中国官员海外培训计划,将对中国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事实上,美国对政府官员培训也十分重视。特别是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之后,把重建全球领导力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09年初提出委托联邦行政学院举办全球领导力系列培训班,评估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以及探索提升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制度和政策框架,集中培训提升国际交往能力、谈判素质和团队化作业的经验和做法。在培训的方式上,美国国务院要求采取案例教学、小团体实践和讨论以及访问学习的方式,以增强美国高级行政官员了解世界和提升领导世界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壮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政府在近几年的官员培训别强调要重视中国的作用。此次联邦行政学院组织的全球领导力中国项目,是历年来的首次大规模组织高级行政官员到中国受训,美方希望能够为受训学院提供“第一手的观察中国政策发展,诸如环境、农业、商业和能源的资料和经验”,“为美国政府官员提供在比较教育对话的条件下直接接触中国政府官员的机会”,“希望能够创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信息”以及努力构建“一个中美文官交流的网络”。不难看出,美国之所以安排大规模的高级行政官员到中国接受培训,完全是因为中国的强大引起了美方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在未来维护和提升美国的全球领导力,美国安排了此次培训,这是一种典型的“尊重对手的学习”。

努力做好培训外交的大文章

不管美方出于何种战略意图和政治目的,面对美方此种急于了解中国和希望对话的要求,中国政府给予了积极回应。从清华大学校领导到教育部和外交部的领导,都对此次培训班高度重视,并多次指示从培训外交的高度把握此次培训班,争取实现澄清误解、扩大共识和积极客观的培训目的。

为了办好这次培训,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精心做好课程设置、邀请讲师、规划行程、接待礼仪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培训指导思想上,中心结合先前参加美国政府组织的培训班的方式,用美国人熟悉的模式组织培训班。此次来华官员是美国政府日常运转中一些部门最重要的主管,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其所管理的部门未来的对华决策甚至是美国国策的制定与管理。这些官员不仅接受过美国名校的精英教育,通过了成为美国联邦高层官员的各类严格的考试考核,有着非常丰富的阅历和管理经验,同时更有着绝对服从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如何使他们在百忙之中来中国以学员的心态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基本的认识,了解我们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决策模式,从而减少对中国的误解而增加理解,这是我们设计课程、选择讲师和讲授内容的重要考量。一切的课程设置和相关的讨论、访问,甚至包括课余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主旨展开的。因此,此次培训基本以教授授课和圆桌讨论为主要形式,围绕着中国政治体系、中国公众对美民意、中国的全球战略、中国公共政策及政策制定、中国军事发展、与中美关系、中国核安全政策,以及中国的经济、能源、环境的管理决策等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展开。

从此次参加受训的人员来看,此次来华接受首次培训的官员均是美国政府精心挑选、对于未来涉华事务有着决策作用的高级行政人员,来自美国军方、情治部门和内阁行政部门的许多重要岗位,而且这些职业官员并不随美国政党进退而进退,从而能够保证美国政府运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果这样的培训能够长期开展,也能保证培训成果能持久地在美国对华决策中发挥成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此种模式的培训取得积极效果并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美国人能当上厅局级干部,脑子也绝不幼稚、简单,要改变他们对中国的看法,绝非易事。因此,实事求是地向他们介绍中国的经验和实践,是取得积极培训效果的关键。为此,此次培训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改变传统单方面对外宣传和灌输的做法,在介绍中国情况的时候尽量做到学术性、客观性、互动性,避免给美国官员“洗脑”的错误印象。

为了增强培训的学术性,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学者担任教师,强调学术水平、政策参与和社会实践并重。担任此次培训授课的中方讲师大都是中方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不乏名师权威,例如,负责讲授中国公共政策及政策制定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负责介绍中国军事发展的原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杨毅少将,负责讲授中国经济、能源环境发展和决策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齐哗教授,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特聘的著名专家许世铨教授,清华大学著名军控专家、中国赴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谈判《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代表李彬教授,著名能源问题专家北京大学的查道炯

教授等。

为了增强互动性,此次培训班还安排了大量的专题讨论,在议题设置方面不回避矛盾,聚焦于美方关心的问题,作出耐心细致的回答。在回答问题方面,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例如,来自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两位官员,对中国的太空发展非常感兴趣。通过介绍中国相关情况,他们了解到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国策,深感即便是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进行了太空方面的合作,中美双方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美国国防部情报部门、美国空军总部官员、美国陆军部联合兵种中心负责人在听课和讨论过程中,专门就中国军力发展提出了许多疑问,中方相关任课教授一一作答,让他们对中国发展是否对美国构成威胁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此外,还有一些议题引起了真诚的讨沦。如来自美国国土安全局的一位主管在与中国媒体对话后表示,他以前对中国媒体并不了解,通过参与讨论,发现中国媒体人非常年轻、非常活跃,也很开放、自信。

为了增强客观性,此次培训还特别安排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走访活动,增强受训官员的直接经验。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美方人员参观外交部、听取中方官员有关中美关系的政策介绍,还与《人民日报》《财经》《南方周末》、《望东方周刊》、《环球时报》等媒体人士进行座谈,同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对话节目主持人田薇女士直接对话等活动。鉴于绝大部分学员是第一次来华,在培训间隙还穿插安排了攀登长城、游览故宫等能够帮助学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到秀水街购物了解中国民间外交、与北京市民接触等的课余活动,许多受训官员纷纷感叹此次培训内容的充实和多样性,认为这是一次“十分丰富的学习盛宴”。

理解中国要比误解中国好

诚然,期待短暂的一周时间改变受训官员对中国的看法是不切实际的,更何况这些“特殊的学员”是一些在中国问题上经验丰富的高级行政官员。对于此次培训及其成效,最主要的是使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原本由于信息沟通不畅或者事实不清而导致的对中国的误解有了很大的改变,毕竟理解中国要比误解中国要好得多。据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介绍,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这些学员对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有一个基本认识,也能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决策模式有所了解,以减少学员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中国的误解。基于这个想法,此次培训开始前,仅与美方进行课程项目的沟通时间就长达两年。而在接受此次培训之后,多名学员表示。此次的培训给他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对中国的巨变感到“难以置信”。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3

5月11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中心隆重成立,北京市委常委、市教工委书记朱善璐同志到会祝贺,并作重要指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振斌教授、国务院学位办梁国雄处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季明明教授、北京教工委孙善学委员莅临大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胡东成教授就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方向及开展科研工作的原则作了专题讲话。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孙禺教授作为研究中心所长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国内相关领域的1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及学院150多名员工参加了会议。

朱善璐书记对近年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对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对管理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改革,积极探索高校继续教育培训企业化运作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继续教育学院成立研究中心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认为研究中心的成立,符合中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学院,也不仅仅局限于清华大学,而且具有一定的全局性意义。他在介绍北京市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继续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他说,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的目标,率先在全国建成学习之都,一方面要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要努力打通这二者之间的“墙”,构建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社会化学习平台,最终建立首都现代教育体系。清华大学及继续教育学院要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优势和灵活的运行机制,探索继续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新路子,在北京学习之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清华大学于2002年4月对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整改革,继续教育学院实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运行机制,确立了以“高质量、高效益、高层次”为主的办学方针和原则。学院成为清华大学向社会提供职业培训的集中窗口、企业内训的依托平台和国际教育培训合作的发展平台,继续教育事业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在拓展工作空间,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工作模式,抓好主体培训,拓宽合作渠道,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继续教育教育培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更好地适应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进而提高学院自主研发、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以研究促进学习,以研究推动发展,学院决定成立研究中心,以推动研究型学院、学习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研究中心现设终身学习、远程教育、职业培训、国际合作教育、教育扶贫、外语教育等六个研究所,各所所长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研究中心成立后,将在从事继续教育培训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继续教育理论创新的同时,重点围绕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学院核心业务工作,开展实践导向性研究,对继续教育培训基本特点规律、管理运行机制、运作方法模式及市场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学院继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保证。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4

2006年,云南省成立了一个致力于企业中、高层人才培养的培训机构――昆明中启素能职业培训学校。当时,昆明中启素能职业培训学校就已经是一所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培训体系、高素质师资600余人、专业管理执行团队近百人的高端企业培训学校。但是,云南省昆明中启素能职业培训学校董事长赵子清并不满足现状,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艰苦探索、开拓创新,欲在云滇大地上打造一个为本土企业提供资源全面、教学系统、服务优质的开放性智业整合的平台,为西南经济的腾飞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是爱因斯坦在一次答美国记者问时说过的话。而这段话在赵子清的企业发展中很深刻地被诠释,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赵子清凡事都要亲自过问,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都一定要十分了解。此外,他还充分地了解市场需求,寻找更好的合作伙伴,致力于打造更好的办学条件,并联合最具影响力的资深智业机构、聚集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汇聚专业的企业培训咨询工作者,深入中国智业行业发展研究。

初见赵子清,是在昆企学堂的大厅中,中等身材的他略显瘦弱。但是,言谈中却尽显睿智和儒雅之气,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象。回首过往的8年,赵子清带领他的团队卧薪尝胆,在思考中实践、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升华,一步一步迈进成功的大门。“文化是企业的魂,人才是企业的根本,只有文化和人才完美的结合,企业才有生命。”赵子清告诉记者,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做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他却认为社会责任、社会价值的实现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它能带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成就感,特别是昆企学堂这种公益性质的项目,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这也是他最初办学的想法和理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年的卧薪尝胆、8年的开拓进取、8年的实践探索,终于获得了回报。2014年5月23日,投资近千万、占地面积3000多平米,能同时容纳500余人的培训教学项目“昆企学堂”正式启动。它是一个资源全面、教学系统丰富、服务优质的开放性智力整合平台和企业服务品牌。截至目前,昆企学堂已经上升为一家拥有一站式的培训超市、多维度的智库管家和全方位的资源平台,并与全国60多个中心城市进行了互动,与国内300多家培训机构达成了联盟。

诚信办学 塑造文化强企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企业的本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而构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昆企学堂汇聚了大批专业水准高、运营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能为不同的企业定制属于他们的企业文化。

“诚信是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成功,诚信是最重要的本质,这一点对于创办学堂尤为重要。“诚”可解读为,“诚者,圣人之本。”诚是人纯粹至善的最高境界;“诚者,天之道也。”“诚”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信”可解读为,“一言不欺,一事不悔,行之既下,人皆信也。”“言必信,行必果。”守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目前社会上出现诚信与道德危机,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持续恶化。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传承,包括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都能成为现实社会种种弊端的治疾良药。为此,“诚信为基”是昆企学堂董事长赵子清最核心的办学理念。

在昆企学堂项目启动以前,董事长赵子清就把“诚信”作为他的办学宗旨, 在8年的探索和实践中,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却没有能改变他诚信经营的理念。对自己,他秉承“诚信为基”的办学理念;在企业的培训课程中,他要求学校的讲师们将诚信经营贯穿始终。“诚信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太重要了,在现代社会,很多企业一味地最求经济目标,忽视了‘诚信经营’这个本质性的东西,特别是食品的制假贩假,药品的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企业,都是昧着良心经营的,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没有想过更深层次的事情,因为他们不懂得诚信经营、诚信发展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我们学校就是一个引导性的机构,能够引导这些企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诚信经营。”赵子清说,这也是我为什么转型做教育培训这个行业的一个重大原因。

教育培训是具有一定的引导性的,特别是对企业管理阶层的培训,是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和前进方向的。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的高瞻远瞩、企业团队的组建、企业能力的搭配都是由企业中、高层领导决定的。为此,昆企学堂致力于对企业的一种中高层的培训。同时,昆企学堂还与清华、北大、人大、厦大、南开等高校都有合作,并于清大文化规划设计研究院结成同盟,为企业塑造文化产业结构,以“创新、卓越、极致、完美”四个标准,打造更完美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兴业,以文化强企。赵子清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提升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带动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此外,昆企学堂还充分运用了整合资源的优势,发扬本土高端企业培训的先锋作用,立足云南,辐射西南,面向东南亚,倾力打造一个凝聚商界精英、传播智慧知识,分享财富成果、建立开放的商联平台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开创平台 传播财富成果

21世纪企业发展最大的需求是什么?答案是“文化、人才、客户、渠道和人脉”。特别是在云南省,拥有丰厚的文化、优秀的人才、丰富的人脉、宽广的渠道和固定的客户,企业就等于成功了70%,再加上30%的奋斗和拼搏,就能真正实现走出云南,走向世界。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董事长赵子清及其团队致力于为云南省各大企业“开创商业平台,传播财富成果”。并打造了企业的四块牌子,即昆企学堂、总裁俱乐部、清大文产规划院、世界华人文化院。真正构建了嫁接商人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促进名营与国企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名企和名企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在相互的了解中产生思想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信息的互通,资源的整合,且对企业家本身做了一个引导性的提升,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商业平台。

昆企学堂 昆企学堂项目在2014年5月23日正式启动,是在昆明企业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倾力建设的培训昆明企业家如何从做好产品向做好品牌转变,如何从做生意转化为做企业,全方位提高企业家文化素能的高端企业培训学堂。学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下开拓进取、创造价值、提升能力,做到“融智、融清、融资”三融合一,拥有一站式的培训超市、多维度的智库专家、全方位的资源平台,致力于云南省本土中、高层领导的培训。

总裁俱乐部 总裁俱乐部是昆企学堂整合对方资源倾力打造的特色品牌,是为企业家和高端人士搭建的一个大规模、大视野、高品位、高价值的互动交流平台,让企业家们能够在这个平台中共同学习、提高、发展、进步。

清大文产规划院 昆企学堂在2014年5月23日启动仪式上,正式接受了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授权,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是重点文化产业研究机构。研究院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为中心,以各级政府部门及房地产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城市(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旅游专项规划等方面的全面咨询服务。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专家团队的培养和专家资源的整合,注重咨询方法体系与知识库的建设,注重项目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以结构化的城市与文化产业研究体系为立足点,将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对城市(区域)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领域的重点课题进行综合分析,力求找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一站式满足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服务需求。部门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城市特色文化功能区设计、旧城改造中的文化难题解析、城市总体规划中文化片区的调整等。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围绕特定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性课题,开展文化产业环境调查、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定位、文化产业空间布局、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规划论证、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与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服务。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已在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它的服务模式有两种:

一是开展文化产业园区的理论研究,即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发展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形成比较成熟的、具备较强指导性的文化产业园区框架理论。提供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案。

二是针对当地的优势文化资源,与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合作,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论证和筛选,先期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园区实施方案,推动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将继续整合文化产业相关资源、深化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发展方向,力促产、学、研一体化,与各级政府领导、企业界、投资者、研究专家和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有志之士一起,为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谱写新的篇章。而昆企学堂将通过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知名度,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实行云南本土企业文化产业的规划、设计研究。

世界华人文化院云南分院 昆企学堂在2014年5月23日启动仪式上,正式接受了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的授权成立了云南分院,正式成为世华院在西南地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云南分院”是“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在云南的分支机构,秉承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弘扬中华文化,参与国际交流,抒发爱国情怀,铸造名族魂魄”的宗旨,利用“人缘”制造“机缘”,广泛联系华人社团,搭建交流平台,“我筑巢引凤,你借壳生蛋”“我借水推舟,你借我船出海”,人尽其才,物尽所用,以人为本,资源互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促进华人社团间文化、人脉、资源的分享、交流和合作。在云南省,由于地处西南边陲,与东南亚、南亚多个国家接壤,华人资源丰富,所以,云南分院将通过串联全国、全球范围的华人资源,信息共享,帮助有识人士创作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资源整合及学习提升的机会。搭建高端人际资源平台,分享资源信息,把国际和国内华人资源整合起来,由专业团队进行投资引导和监督,从而实现各行各业的华人共同交流,学习成长、进步,达到互惠、互利与共赢,为各行各界精英搭建展示抱负的舞台,拓展走向成功的道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健康、包容、和谐、闻名的社会追求。这是云南省整合国际华人和国内华人的一个大平台,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大舞台。世界文化华人文化院的植入主要就是把中国华商和世界华商进行一种有机的结合,通过搭建一个中间的平台和桥梁,云南民营企业有幸能够进入东盟华商会和南博会,集合国内的华商,结合云南省桥头堡建设这个契机,将云南省本土企业推向世界。此外,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云南分院是云南省内惟一荣幸获邀成为南博会、东盟华商会省内的民营企业。

提倡公益 力促社会稳定

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在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善为美,以善为德的国度,倡导“日行一善”,这个词组也就是现代的公益。现代的公益,是人人参与的公益,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人们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公益基金等多种途径,通过直接参与、捐赠、公益广告、公益歌曲等方式参与到公益中来。昆企学堂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类型的企业,做企业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经济目标,而是倡导一种社会责任,实现一种社会价值。

为了提倡公益事业,2014年5月25日,由昆明企业家联合会协同中英合作采购与提供管理项目云南省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讲座“采购管理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在昆企学堂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认证标准部夏洛特.佩恩主任主讲,围绕如何使采购管理在企业运营中有效地发挥重要作用、如何使企业重要利润扩展到最大化展开。本次参加公益讲座的成员单位近50家,企业家、企业高管负责人120人,他们分别来自云内动力、昆明制药、中铁集团、一心堂等企业。这次公益讲座,让学堂的公益性质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内心是快乐的”,赵子清说,“昆企学堂未来的目标是把对企业的类型和道德的植入做成公益类型,真正做到无条件的帮助引导企业的道德文化发展,从而带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对于公益事业,昆企学堂董事长赵子清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早已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了。2008年,赵子清及其爱人就以个人的名义支援了北京的30名贫困大学生,以帮助他们顺利读完大学。与此同时,赵子清还经常深入高寒山区,看望孤寡老人,给他们送米送鞋,还与一些爱心人士一起捐钱修路。“2013年冬天,去看望孤寡老人的时候,零下几度的天气里老人们只穿着胶鞋,连一双袜子都没有,当时看得我很心疼。”赵子清告诉记者,对于公益事业,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带动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做一些公益事业,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我们的社会将会更稳定。这也是我们办昆企学堂的另外一大主要原因。

植根云南 创建特色培训

21世纪是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世纪,是知识主宰世界的世纪,人的知识、智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彩云之南,一片神奇富饶的土地,26个民族的聚集地,经济的发展虽然相对缓慢,但企业的高速发展既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改变现状、促进企业发展必须要依靠企业文化的创建。

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带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是提升企业素质的保障,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式。为此,在昆企学堂创始之际,学校将文化作为培训的重点项目来抓,为企业的发展倾心打造了特色的一站式培训超市、多维度的智库专家、全方位的资源平台等学习模式。

一站式培训超市 一站式培训超市包括智业联盟体系、精细化和模块化的服务梯队、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培训选评系统、企业通识管家服务、定制化的企业培训服务、个性化的管理咨询服务和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培训体系。其中智业联盟体系还包括智业机构联盟、师资团队联盟和培训工作者联盟等三项联盟活动,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精细化和模块化的服务梯队是根据企业、行业分类以及企业规模等因素组建的企业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团队。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培训选评系统的内部培训资源选评系统是通过建立严格的选评管理办法,定期举办评审会,通过课程路演、专题研讨等方式选拔优质培训资源;企业培训选评机制则是组织HR经理俱乐部进行评选,多维度综合考量,严格把关,为企业选择优秀的培训师资和课程资源。定制化的企业培训服务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有效掌握企业培训的需求,通过科学多样化的前提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做企业课程、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价值得到改善和提高,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升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荐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个性化的管理咨询服务是由全国实力最强劲的咨询机构、最专业的咨询专家、最实战的咨询服务团队,组成强大的智囊团,为企业进行个性的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困惑,如企业结构调整、战略规划、营销战略、品牌管理、热力资源构造、企业流程再造等等一系列问题。并在企业咨询项目的建立和实施中国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精英管理问题,特别是在业务发展过快、管理机制不能适应企业发挥发展、需求开拓新市场、拓展新业务,以及企业改革、变革时出现的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发现、调节和解决的问题所提供系统、科学的专项咨询。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培训体系是以科学完善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关键人才,从企业职能需求出发,规划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绩效考核系统,构建出实用的内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一批真正的本土学校型企业,在企业中形成企业、个人终身学习理念。

多维度的智库专家 多维度的智库专家包括企业战略咨询、企业人才资源架构咨询、企业流程再造。企业战略咨询是统筹把握企业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中的战略方向;统筹把握企业在战略发展方向上的竞争力与适应力的关系变化;统筹把握企业在各种关系中的发展条件、稳定条件和保障条件,保持企业高度的发展自由。帮助企业防败治乱,使企业稳定、顺利、健康、持续发展。企业人才资源架构咨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即充分发挥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企业流程再造则是梳理或重构企业现有业务流程,为企业发展目标为方向,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结构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实现企业经营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颠覆性改善。

全方位的资源平台 全方位的资源平台包括企业交流平台、企业融资平台、专家顾问平台、法律服务平台、项目拓展平台等,其中企业交流平台包括经验的交流、产品推广、项目合作、人才互动等。项目拓展平台包括世界华人文化院和 清大文产规划院。企业融资平台提供专业融资咨询、提供融资渠道等。专家顾问平台包括政府、政策专家咨询;行业、专业专家咨询;运营发展专家咨询。专家顾问平台包括企业法律事务咨询、企业专项法律顾问等。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5

一、培训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聆听知名大家的讲座,受益匪浅。**系统“领导艺术和组织变革研修班”一行58人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接受了为期7天的培训。所有参训人员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理念上得到了提升,知识上得到了更新。整个培训过程按计划有序进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学习井然有序

为了提高我市**系统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局领导多次与组织部进行沟通、商榷,确定培训事宜。局党组门召开会议研究确定布置。所有学员均为一线青年骨干,分布全局系统17个**分局及直属事业单位,共35个单位。为加强管理,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培训前专门下发了文件,对学习提出明确要求,为便于学习讨论,打破单位界线,将学员编成6个学习小组,建立了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机制。培训期间,**总工程师还亲自前往清华大学看望培训学员,了解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与大家交流培训心得,为大家鼓劲加油,使学员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二)课程紧凑,内容充实,师资力量雄厚

尽管培训只有一周的时间,但培训内容设计的十分丰富。七天的培训时间共开设了12门课程,其中**专业课程3门、公共类课程9门,课程设计精练、系统、开拓性强。授课教师们个个博古通今、满腹经纶,让人受益匪浅。**保护法规最新解读、**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利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保护的泰斗级人物亲自传授教化,为我们点津指道,以其渊博的知识积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介绍了极具前瞻性性的**治理技术、管理理念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令人振奋。另外,培训的公共类课程,比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政府运营管理、组织行为学、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领导科学与艺术、走进音乐世界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使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信念,加深了我们对组织管理与发展的深层思考,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认真,反响强烈,成果丰硕喜人

能够在全市**系统千余人的队伍中被选中参加此次的培训,每一位学员都感到万分的荣幸和珍贵,学习如饥似渴。课上,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们的互动教学,做好学习笔记;课下,与老师交流、探讨不解之惑。多数课程,由于课时所限,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主动要求老师延长授课时间,最晚的一次课程竟持续到晚上十点半,一天最长学习达9个小时,学员浓厚的热情和老师的敬业精神可见一斑。学员们还充分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将当日的学习课件和学员们的切身感受进行整理汇总,许多同学学习至深夜。除此这外,学员还利用网络优势,每天都及时将学习心得及感悟,上传至千里之外的****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站,让远在家乡的**战友们也能够及时了解培训内容,彼此一道走进清华、感受清华、感悟清华,使学习效果放大到极至。回沈后,每位学员都将所学、所感、所悟,结合自身工作从**管理、**发展趋势、组织管理等方面撰写了高质量的学习报告。通过这次培训在起局再次掀起了学习热潮。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6

一、培训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聆听知名大家的讲座,受益匪浅。**系统“领导艺术和组织变革研修班”一行58人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接受了为期7天的培训。所有参训人员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理念上得到了提升,知识上得到了更新。整个培训过程按计划有序进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学习井然有序

为了提高我市**系统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局领导多次与组织部进行沟通、商榷,确定培训事宜。局党组门召开会议研究确定布置。所有学员均为一线青年骨干,分布全局系统17个**分局及直属事业单位,共35个单位。为加强管理,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培训前专门下发了文件,对学习提出明确要求,为便于学习讨论,打破单位界线,将学员编成6个学习小组,建立了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机制。培训期间,**总工程师还亲自前往清华大学看望培训学员,了解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与大家交流培训心得,为大家鼓劲加油,使学员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二)课程紧凑,内容充实,师资力量雄厚

尽管培训只有一周的时间,但培训内容设计的十分丰富。七天的培训时间共开设了12门课程,其中**专业课程3门、公共类课程9门,课程设计精练、系统、开拓性强。授课教师们个个博古通今、满腹经纶,让人受益匪浅。**保护法规最新解读、**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利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保护的泰斗级人物亲自传授教化,为我们点津指道,以其渊博的知识积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介绍了极具前瞻性性的**治理技术、管理理念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令人振奋。另外,培训的公共类课程,比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政府运营管理、组织行为学、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领导科学与艺术、走进音乐世界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使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信念,加深了我们对组织管理与发展的深层思考,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认真,反响强烈,成果丰硕喜人

能够在全市**系统千余人的队伍中被选中参加此次的培训,每一位学员都感到万分的荣幸和珍贵,学习如饥似渴。课上,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们的互动教学,做好学习笔记;课下,与老师交流、探讨不解之惑。多数课程,由于课时所限,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主动要求老师延长授课时间,最晚的一次课程竟持续到晚上十点半,一天最长学习达9个小时,学员浓厚的热情和老师的敬业精神可见一斑。学员们还充分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将当日的学习课件和学员们的切身感受进行整理汇总,许多同学学习至深夜。除此这外,学员还利用网络优势,每天都及时将学习心得及感悟,上传至千里之外的****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站,让远在家乡的**战友们也能够及时了解培训内容,彼此一道走进清华、感受清华、感悟清华,使学习效果放大到极至。回沈后,每位学员都将所学、所感、所悟,结合自身工作从**管理、**发展趋势、组织管理等方面撰写了高质量的学习报告。通过这次培训在起局再次掀起了学习热潮。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7

但是,我也有很大的顾虑:孩子们还小,他们都还在清华附小读书呢。我于是托那位来传话的清华大学的一位干部,说我们能不能和国家队商量一下,清华跳水队的孩子进入国家队之后,还能遵循上午上课,下午训练的方式。清华附小就在北京,孩子们上午上课,下午去国家队训练,这是件可行的事情。当年清华跳水队初创的时候,伏明霞2000年奥运会前就是这样做的,保证不会影响国家队正常的训练。而且,需要调整的时候是可以调整的,比如到了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向学校请假,随国家队参加各种国际比赛。

国家队的回话是,这不可能。因为,这样的方式和既定的训练方式相左,如果同意清华跳水队的做法,其他队伍也这么要求怎么办?所以为便于国家跳水队的管理,所有进入国家队的运动员必须停止正常的上课。换言之,清华跳水队的队员要进入国家跳水队,必须放弃清华跳水队的学训结合的培养方式,放弃正常的课堂学习,从此变成专业跳水运动员。

这就让我很犹豫。孩子这么小,正是读书的时候,你就要他们离开正常的课堂教学,从常人的思路来说,觉得不应该。更何况问题还不是这样的单一。首先,要读书是很多孩子和家长的意愿。很多孩子当初之所以到清华跳水队来,就是因为想一边训练一边正常上学。其次,学训结合,是清华跳水队的一个建队原则。清华跳水队之所以是清华跳水队,就是因为她有这样区别于专业训练机制的地方。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和理念,基于家长和清华跳水队在孩子们上学和训练上达成的共识,早在1999年初,清华跳水队就把队员的培养计划定在15年,与队员家长或联合培养省市签订相应年限的合约,以保证队员在训练期间能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连续求学过程。

这样一场间接的谈话陷入了僵局,最后不了了之。我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未曾想这只是一场大麻烦的小引子。

就在这一年,国家游泳中心正式下达文件,取消了清华跳水队队员从建队之初就获得的双重注册的资格。这一纸令文,将清华跳水队一下子逼上了绝路。我知道清华跳水队的大麻烦来了。

双重注册资格的取消意味着什么?简单说来,在双重注册资格存在的情况下,清华跳水队的队员既可以代表清华大学,又可以代表各省市的专业队参加比赛。清华大学和各省市专业队之间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双注册模式取消之后,清华跳水队的队员在一个注册年度内则只能注册一个单位进行比赛,即要么是代表清华大学,要么就代表各省市的专业队。更具体来说,如果队员直接代表各省市的专业队参加比赛,则其“清华”的身份便得不到承认;而如果是注册清华大学,而各省市的专业队又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双重注册资格的取消是在制度上直接制造了清华大学和各省市在联合培养队员上的矛盾,人为地为这样的有效合作设置了障碍。

这个规定看上去好像还给清华跳水队的队员们留下了选择的余地。但是,了解体育界规则的人都知道,这样的选择是表面的,是虚的。因为在不可能双重注册的前提下,如果清华跳水队的孩子们选择留在清华,他们就将失去参加全运会这样重要赛事的资格。因为根据制度的规定,只有注册各省市的队员才能参加全运会的比赛,注册清华大学的队员是没有这样的参赛资格的。

而任何运动员都知道失去参加全运会比赛的资格意味着什么。直白地说,不能参加全运会,不仅在国内最重要的赛事上,你将没有展示自己技能的机会;而且,因为全运会与奥运会等重要国际赛事密切相关,不能参加全运会,作为一个运动员,你也可能失去参加像奥运会这样国际重要比赛的机会。

做运动员,尤其是优秀的运动员,谁不想参加全运会,谁愿意放弃出国比赛的机会?谁不想拿全运会、世界杯、奥运会的金牌?但是,这纸令文的后果就是这样残忍:你如果留在清华跳水队,这些机会都将离你很远。

这就是这个政策的杀伤力,是釜底抽薪,断清华跳水队后路的一招。

政策出台之后不久,很多队员和家长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时间,清华跳水队人心浮动:清华很好,有一流的教练在训练他们跳水,可以上一流的小学、中学,将来还可以上全国一流的清华大学。但是,留在清华,重要的比赛资格受限制,自己实现各种重要赛事的冠军梦想都可能被打碎。反之,如果离开清华,可以进入地方省市专业队,再进入国家队,或者像国家队许诺的那样,直接进入国家队,这样不仅每月有固定的收入,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各种重要比赛,拿奖牌和成名的机会很多;但是自己不能再上学了,以后就是一个专业的运动员。

孩子们也已经懂事了,但是他们背后的大人更是着急。我想那时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这些孩子的家里一定都像我的家里一样,很晚了灯还亮着。大家都在考虑,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为了改变现状,从2001年开始,作为队伍的总教练,我四处奔走,到处呼吁,希望能为清华跳水队这个团体争取更好的生存状态。

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学校相关领导去找国家游泳中心,写信申诉反映情况。但是一个月过去,没有消息,两个月过去,还是没有消息。我是真着急,晚上睡不着觉。因为我知道我的队员们等不起,这是关系到孩子们前途的大事。

就这些话,这些事,说一遍还激动,说两遍,还能动情,但是我一口气说了几个年头,这说明我们四处奔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媒体的力量有限,一个以国家游泳中心名义颁发的政策,哪能这么轻易就撤回,或者改变呢?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能做的还要做,不能放弃一点机会。今天不行,说不定明天就可以,千次失败之后,还有万一呢?或许,我们清华跳水队还有奇迹般地恢复生机的机会!

(摘自中国城市出版社《真实人生――我的跳水往事》 作者:于芬)

链接 迷茫的清华跳水队

在中国“体教结合”的进程中,不得不提到一支队伍――清华跳水队,这支曾被视为体教结合典范的队伍,如今却日渐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1997年,清华大学成立跳水队,请来知名教练于芬,开始在教育系统内部实践“一条龙”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跳水队所选拔的小队员从清华附小、清华附中一路到清华大学,在保证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接受正规的文化课教育。同时,清华跳水队与各地方体育局联手实行“双注册制”,队员平时在清华大学训练,国内有比赛时可以代表各地方队参赛。清华跳水队最辉煌的时候,曾有30多名队员,并培养出周吕鑫、劳丽诗等一批名将,成绩斐然。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8

【本社讯】最前沿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近日被首次引入我国IT培训行业。9月24日,在清华IT 2007学年全国新学员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卫星教学系统首次被引入清华IT工程师“T型人才”培养项目,成为我国IT培训行业的首例。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庚生在开学典礼上表示,从2007学年开始,卫星教学系统的引入将进一步推动清华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同时希望卫星教学手段的引入能够推动我国IT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吴文虎教授甚至认为,这有可能将我国的IT职业教育推动到一个全新的“卫星时代”。

据了解,清华此次开通的卫星频道将开辟多个专栏节目面向清华IT全国各地的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实时转播,如“清华名师大讲堂”、“点睛清华”、“音乐欣赏”等专栏课程,同时将通过卫星频道针对全国各校区的各类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定期、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各校区管理层的管理能力。此外,还将为各地师生开展“心理学”课程,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全体师生的各方面素养,从而培养出“精深、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学员。

“卫星教学系统的引入,标志着我国的IT职业教育在品牌竞争时代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业内人士如此评价。我国的IT职业教育从无到有,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坊式”教学;第二阶段则是“证书为王”时代;此后,随着“印度模式”的引进和清华IT结合中国IT行业实际需求而提出的“T型人才”培养理论,我国的IT培训走进第三个阶段,“品牌竞争”时代。此次,清华IT又将卫星教学手段植入其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同时、同步共享领先、优质的教育资源,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业内领先品牌的地位,在清华IT和其竞争者之间形成更为鲜明的品牌实力差距。

清华IT学习认证中心的孙元凯则认为,这是清华IT始终坚持IT人才培训本土化创新的体现。他指出,在品牌竞争阶段,一个培训机构除了要有契合中国IT行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理论外,还要在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从自身学员和整个IT行业从业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持续进行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层面的创新,才有可能最终给自身学员带来真正的收益。进入2007年以来,清华IT首先进行了教材升级,创新性地推出了以锻炼学员“从业力”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所讲授的知识都是最实用、企业最认可的;此次,又再度创新性地引入卫星教学系统,让清华IT各校区的学员们得以和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同步听取清华大学知名教授的讲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吴文虎教授也表示,这是“T型人才”培养理论的进一步升级,卫星教育系统的引入,将进一步充实清华IT“T型人才”培养理论的实际教学手段,使“T型人才”培养理论更符合中国IT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他认为,当前我国的IT职业教育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尽管都是同一个品牌之下,但并非所有校区的学生都能享有与品牌学校学生同等的听课权利,最多也就是由某几个教授进行全国巡讲,不仅达不到同步学习,就是教学质量也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而清华IT卫星频道的开播,使清华IT各校区的学员都能同步享有清华大学的优势教育资源,而且教学质量一致。这无疑将打破这一行业难题,有可能将我国的IT职业教育推动到一个全新的“卫星时代”。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9

假冒培训名牌的、危害性很大。首先,是误人前程。学员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本来是要聆听名师指点,提高技术水平或管理能力,谁知误入假班,没有取到真经,却把假货当真经,误导了思想,扭曲了观念,越学越糊涂。有时群众举报反映某些名校在某某城市举办的培训班课讲的水平不高,甚至于有不健康的内容,经过调查,大多是被不法分子假冒名义举办的班,有些在宾馆举办的,结束后人去楼空,连实际组织者都找不到。其次,是诋毁名牌。以次货冒充名牌,是对名牌声誉的破坏,培训名牌,是培训产品中的精华,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开展时间还不长,培训市场也正在形成过程中,好不容易培育的名牌,很容易由于假冒伪劣的侵害而夭折。例如假冒的“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网校”挤跨了由清华大学正式批准的“清华附中附小网校”,后者损失达上百万元。另外,假冒名牌也涉嫌犯罪。招摇撞骗,骗取钱财,侵犯名称权;虚假广告;私刻假公章私制假证件等等,都是违法行为。

培训市场必须净化,只有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的现象,才能保证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打击假冒伪劣的培训项目,具有二定的难度。首先,发现线索难。在异地办学,在地方性报刊刊登广告,在当地招生,就地上课,印发伪造的结业证书,即使是在当地大张旗鼓的折腾,只要没有学员打电话到被假冒学校培训主管部门咨询或因质量、经费等问题告状,被假冒学校是较难发现的。通过与学员的电话交流,我们得知在某省会城市有一个“清华大学X X省招生办公室”,该省大学的同行告诉我们,“清华在我省办培训很火,宣传铺天盖地”,而我们作为清华大学的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在北京却一无所知。即使是在北京甚至在清华大学校内举办假冒的“清华大学培训班”,在报刊上看到广告了,在校园看到上课了,如果不是对清华大学的培训计划很熟悉的人,也难辨真假。另外,取证也难,举办假冒培训班的人往往拒不提供有关证据;也有的不法分子卷款逃走,无从查找。有的学员也不配合,在消耗了大量财力精力之后,他们不愿意接受上当受骗的事实,对调查有抵触情绪。还有些假冒产品,出自一些基层单位的合作伙伴之手,处理也有难度。少数基层单位与合作伙伴签的协议过于草率,授权过宽,使得一些外单位为所欲为,对学员胡乱许诺,赚够了钱―走了之,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例10

近10年来,我国IT业一直以年平均30%的速度高速发展,形成了庞大的IT人才需求。同时,随着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管理化变革的需要,非IT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量迅增。另外就业压力加大,也刺激了IT培训需求的释放。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05年IT培训规模达到了27.85亿元,同比增长了31%;2006年上半年中国IT培训市场迅猛发展,同比增长达到了33.9%,总体规模达到了15.29亿元。

IT培训市场的迅猛增长,推动IT职业教育机构的迅猛发展,据统计,到目前全国IT教育机构有几万家。其中,看好中国巨大的培训市场需求,外资培训机构纷纷登陆,其先进的培训理念以及国际化的视野,给国内的培训机构带来了巨大压力,众多IT培训机构抢占市场,国内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的升级,使优胜劣汰效应凸现。以北京为例,在高峰时期大大小小IT培训机构数量上万。而经过这几年的充分竞争发展,一大批中小培训品牌开始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专家指出,IT培训产业是随着IT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其产业化发展而兴起并发展起来的:其最早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整个教育培训市场处在一个卖方市场的阶段,很多人参加IT培训是为了了解计算机、会用计算机,IT培训处在一种计算机扫盲的阶段。到了1994年,一方面人们掌握了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以微软为代表的厂商认证登陆中国,结果是厂商的培训认证大行其道。而真正意义上的IT职业教育是从2002年开始的,北大青鸟、清华IT等知名IT培训品牌都是在这阶段得到了迅猛成长。

清华IT学习认证中心主任孙元凯认为,随着IT职业培训的兴起,消费者对于IT培训的考虑,从技术本身转到了IT能否给其工作和生活带来实际作用这个角度,即逐渐转到了职业应用、岗位应用需求的角度,因此在培训需求上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这对教育培训机构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简单的教授课程,而是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对教育市场进行研究,去了解用户的需求,再进行研发,开发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的作坊式的培训机构,很难承受或者负担起这样一个经济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结果是产品缺乏特色、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用户的需求,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淡出市场,而强者恒强,整个市场形成了几大品牌主导的格局。

两大阵营格局初现

与欧美相比,国内IT职业培训起步较晚,对培训机构而言,一开始就面临发展路径的选择:是引入外来模式还是自主创新。不同的模式选择,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凭借雄厚的师资实力与丰富的品牌内涵,北大青鸟与清华IT正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并形成了国内IT培训的两大阵营。

北大青鸟通过与印度知名的培训机构APTECH合作,融入世界一流IT培训机构印度APTECH公司的成功职业教育经验,首次将印度“软件蓝领”的培养模式全面引入中国,使“职业导向”的教育理念在IT培训行业深入人心,开启了国内外强强合作的先河。而清华IT则结合中国IT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IT企业的用人需求,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提出了“T”型人才培养计划。所谓“T型人才”培养理念,即以培养“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精准娴熟的实践经验”的人才为目标。这种人才无论在理论知识架构、岗位工作技能,还是项目的实践操作上,都会成为企业的“多面手”,从而满足企业对于一专多能的实战型人才的需求。

专家认为,外来模式与本土模式各有特色。外来模式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尤其在品牌连锁运营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因其是以国外用人机构用人准则去判断IT企业的人才需求,这与国内IT业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以印度模式为例,其主要培养目标是软件“蓝领”,这是与其强大的、流水线运作的软件外包产业相适应的,而在我国,IT软件企业规模基本在100人以下,为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更多需要的是能独当全面的高端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专多能就成为我国IT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清华IT提出的T型模式,其特色与优势正在于此;而与此同时,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外来模式相比,本土模式在管理、运营等方面也还有一段路要走。

这一点从北大青鸟与清华IT选择的现实发展路径上得到了验证。北大青鸟在引进印度模式的过程中,本土化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先后进行了几次课程本土化升级。而清华IT走自主创新道路,除了在课程、师资、服务等方面夯实基础,在管理与运营方面也苦练内功,如在课程方面清华IT采用了逆向工程式的研发方法,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再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保证教材充分适应目前IT产业主要岗位的关键技能训练的要求,同时根据IT行业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清华IT每年对教材进行一次升级和更新,确保跟上发展趋势;在师资培训方面清华IT每年要对分支机构进行一次免费的师资培训服务,确保上岗的教师保持相对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注重对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授课的效果。另外清华IT也对分支机构进行了有效的筛选。目前清华已经在全国发展超过了20家的分支机构,孙元凯表示,在未来清华IT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在重点区域城市发展清华IT品牌,为更多的人才提供IT职业教育服务。

而在品牌实力上的抗衡,在模式上的对峙,IT培训市场形成了以北大青鸟为代表的引进外来模式与以清华IT为代表的本土模式并立的局面,两大阵营格局初现。

IT培训未来品牌化生存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的年度调查显示,培训教育业的连锁企业数量稳步增长,2005年主要培训教育连锁品牌的店铺增长率约26%。全国性连锁品牌正在形成,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同度越来越高。挑品牌买单成为更多消费者的共识。

品牌化生存已成为IT培训市场的大势所趋,如何提升品牌,成为各大品牌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孙元凯介绍,对于品牌建设,清华一直没有放松。首先,清华IT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任何的品牌没有质量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具体而言,在研发、师资培训、统一管理、市场等方面,清华IT都始终把质量作为一个必要的环节贯穿在其中,致力打造好的质量口碑。同时在品牌的管理和建设方面双管齐下,如确定了统一的VI系统、进行统一的形象宣传等,并为合作伙伴提供招生、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支持,包括现场进行指导,使其真正领会清华的品牌精神和清华做IT职业教育的初衷,并在实践中展现清华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