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2 22:10:27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1

(一)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1-9月份,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32亿元,同比增长17.5%;住宿餐饮业3.7亿元,同比增长17.1%。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1%。预计(下同),2009年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8亿元,同比增长17%。商贸流通业出现稳中趋旺的发展态势,县域商贸中心华润苏果、欢乐买超市、苏宁电器、五星电器等较大企业销售额不断攀升,温州国际购物中心投入使用,*县消费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升。商贸流通业贡献份额继续增大。在税收方面,全县商贸流通业1-9月份实现税收1.66亿元,同比净增0.54亿元,增长48.1%;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税收7577万元,净增4308万元,增长131.8%。在扩大就业方面,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2.32万人,占社会总就业人员的18.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二)农村消费市场趋旺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措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扎实开展,目前共计核定158个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2605台,销售汽车、摩托车1445辆,销售金额达7702万元,应补贴资金642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销售态势良好,已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200台。通过积极引进大型卖场、品牌零售商,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9年计划在行政村新建连锁超市120家,目前已建成100家,农村连锁超市总数达到325家,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覆盖面达90%以上。

(三)重点商贸流通项目进展顺利。

2009年我县结转及新建列入县重点项目的商贸流通项目15项,总投资14.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亿元。其中东大大酒店及民族商厦建设完成,已正式投入运营。金都国际装饰一期主体外粉刷已结束,正在做外墙贴和招商工作。北方电动车展销中心已完成商业1号楼和商业4号楼的建设,正在做外墙贴砖。凤城宾馆改造及东城河历史文化商贸街区建设进展顺利,宾馆配套综合楼主体已结顶,商品房、住宅楼正在紧张施工中。美德隆名人会馆主体完工,正在加快招商。同仁居大酒店鲍翅楼、公寓楼主体完工,办公楼主体封顶,主楼墙体内部粉刷已完工,外部粉刷已基本完工,消防安装已结束,水、电主管已安装,正在进行支管安装。新合作配送中心围墙已基本建成,正在建设主体工程。江煤商务会馆清障结束,已经开工建设。

二、存在问题

2009年,通过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中心商圈建设、认真落实政府扩大内需政策,我县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消费需求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消费需求的扩大拓展了经济增长的空间,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是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不足。我县的商贸物流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全县还没有建立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县缺少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核心力强的商贸流通业。真正的亮点和品牌商家不多,传统商贸流通业所占比重过大,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弹性较大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比重过小。二是支撑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流动人口总量不大,城乡居民的收入较低,直接限制了消费需求,影响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三是商贸流通业结构不合理。商业网点整体层次偏低,存在小、散、乱的状况。从企业内部结构来看,摊位式、分散性、小规模的传统营销方式仍占主导,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务等现代流通业所占比例较低。从企业规模来看,流通企业规模偏小,限额以上企业所占的比重偏少。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三、2010年工作思路

(一)狠抓商贸流通项目推进。发挥项目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抓好招商场三期、新合作配送中心和盛世物流等20项总投资18.6亿元的商贸流通重点项目。强化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一步扩大招商范围,努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前景好的商贸流通业项目。重点围绕开发区物流中心、美食一条街、梁庄区块商贸规划改造、农村专业市场项目进行招商,全年争取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额突破5亿元,引进亿元项目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完善项目推进各项制度,加强项目服务和管理,切实做到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2

本文通过剖析这个项目工程分包过程中的一些教训,从总承包商的角度阐述国际承包工程在专业分包中如何识别潜在风险、如何转移和控制风险,使分包商发挥最大优势,与总承包商一起完成综合工程项目,达到项目利益最大化。

一、分包商二次设计中的技术风险

一般来说,分包项目多选用成熟、稳定的国内技术设备,不存在技术风险,但是要充分重视分包项目与当地配套设施的衔接问题。

大型体育馆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采用中国标准,项目的设计单位对主体结构和建筑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而对专业分包工程只给概念设计,专业分包商负责二次设计、供货、安装、调试、试运行的服务全过程。

这个项目的电子显示屏系统是分包工程。因为受条件限制,分包的二次设计不可能到现场踏勘,只由总承包商提供相关图纸,在国内完成。当安装人员抵达项目现场巡视场地环境,准备安装显示屏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设计上未考虑电子显示屏背面的防雨要求,也没有准备相应的防雨材料。受施工工期制约,不得已只能空运大批铝塑板和配套材料,给项目工期和后续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影响,经济上也蒙受了损失。

因此,在分包的二次深化设计阶段,总承包商要与分包商设计技术人员充分交流场地自然环境和其他情况,使国内设计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把二次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到最低。

二、分包技术人员、物资设备入场风险

分包技术人员、物资设备入场时间,是这个项目碰到最多的问题,对整个项目的施工工期影响很大。

例1:在总的施工安排中,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只留给体育场钢结构和屋面瓦工程45天的施工时间,然后工程就转入室内装饰装修阶段。当地是多雨岛国,体育场屋面不封顶,是不能转入室内施工的。但在国内发货的时候考虑不周,造成钢结构构件运送顺序颠倒,后安装部分先到,先安装部分后到,影响了整体施工进度。

例2:安装在高大体育场屋顶的场地音箱,应该在屋顶钢结构和屋面瓦施工完成后进行安装,然后拆除配合的脚手架,但是场地音箱却未按照合同及时到达现场,不能拆除配合的脚手架,给屋顶下面看台面层施工带来被动。

例3:2006年夏,英国因为国内发生恐怖事件,对过往旅客的签证延长审核时间,使得原计划过往伦敦到项目的施工人员不能如期到现场安装。项目组不得不重新调整施工计划,推后施工。

为尽量避免类似的风险,总承包商应在分包开始就将分包商纳入整个施工管理的一部分,并派专人负责协调联络并督促相关各方,及时通报信息;另外,要多选择几条人员出行路线,使得各分包项目的人员、物资设备如期抵达现场,与总的施工计划安排顺利衔接。

三、分包工程现场施工所隐含的风险

因为设计、生产、供货都是在国内完成的,由于对现场情况考虑不充分,当分包商人员和分包材料设备抵达现场的时候,围绕安装和施工的风险才暴露出来。

例1:施工安装方案的风险。

体育场项目,将场地高杆灯室外照明项目分包。如何将高50米的高杆灯竖立,原来在国内做的施工方案是通过传统拔杆的办法,但是到现场以后,发现体育场处在闹市区,人口密集,场地狭小,拔杆的钢丝缆索没有地方定位,无法展开施工。最后只能从附近岛屿国家租来大吨位的吊车起吊灯杆,小吨位吊车配合定位,才顺利将高杆灯竖立。原来采用拔杆办法准备的器械、机具只好闲置一边,造成很大的浪费,经济上受到很大的损失。

例2:材料备件不足的风险

钢结构分包工程,当钢结构件抵达现场的时候,发现连接结构件的左右连接板缺少一块。这是高强度的钢结构件,并预先钻孔,穿锚栓固定连接钢结构件。由于在当地买不到,最后不得不从国内紧急空运这块只有几公斤重的连接板。

在分包项目安装开始前,分包商的技术人员应先清点到场的物资设备,复核技术数据,细化施工安装方案。对暴露出的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暴露越早对施工安排越有利。

四、内业技术资料及现场培训中的风险

总承包商应认真检查验收分包商的物资设备、过程记录等,以便确定分包的物资设备是否合格。同时,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总包商要受项目监理方和设计方监督和管理。所以检查内业资料成为除了工程实体之外的另一重点。大型体育馆分包项目工程中,总承包商在如下几个内业资料方面控制了风险的发生:

一是与分包方的物资设备所配套的专业标准、行业规范、验收检查规范、物资设备合格证书、出厂合格证等。

二是设备开箱记录、技术交底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安装试压、试运行检测记录,现场发生的局部变更设计、往来邮件、确认函等。

分包工程结束时,因其专业性较强,要对接收方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便以后能够准确操作,维护管理。这个环节处理不好,也对总承包商构成风险。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在南美某国会议厅中央空调安装项目中,总承包商在安装培训阶段只是对所在国技术人员进行了简单培训,结果在维修阶段,由于当地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将仪器电路板烧坏,项目组不得不重新从国内派人修复。

体育场电梯项目是分包给专业公司的。但是因为项目所在国对电梯的运营和维修十分陌生,所以在电梯安装阶段要求所在国技术人员参与进来,一边讲解原理,一边安装,培训效果很好。分包商人员离开时,所在国技术人员已经能够独立操作和维护电梯了。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3

一、加快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哈尔滨市不断完善规划,加大投入,采取市区(县)联动的工作机制,重点推进了10个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向加工区聚集,“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哈尔滨段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10个对俄贸易加工区启动面积达72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125.9亿元,引进各类加工型企业829户,其中投资超1亿元企业107户,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高新技术、食品、医药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中区。

二、加快推进对外经贸合作升级

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2010年,哈尔滨市贸易伙伴扩大到185个国家和地区,对美、日、韩等传统市场进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0.4%、28.8%、8.1%;对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482.5%、203.4%和619.7%。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优化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机电产品进出口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8%,占全省的33.1%;一般贸易进出口3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占全省的20%以上。实施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2010年,哈尔滨市进出口总额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5户,比上年增加6户。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共审核境外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额为1.5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4个,总金额10.6亿美元。

三、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速

坚持把大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措施,按照“项目建设提速年”的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双百工程”,100个洽谈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到593.5亿元,100个开工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79.7亿元。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加大“点对点”招商、专题招商、展会平台招商、领导带队招商工作力度,全年共组织大型专题、专项招商活动30多次,签订意向、协议和合同500多项。仅第21届“哈洽会”,哈尔滨市就签约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项目81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10.4亿美元,国内合作项目投资总额544.9亿元。坚持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月通报、季分析、半年总结和招商引资例会制度,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市、区(县)领导包保推进,集中解决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营造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

四、千方百计搞活商贸流通

按照“上项目、优布局、扩内需”的总体思路,大力加强商贸流通项目建设。2010年,哈尔滨市规划建设了38个商业大项目,完成总投资283.4亿元。中顺二手车市场、卓展购物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使用,红星美凯龙家具广场、洲际国际酒店、盛恒基国际生活广场等大型商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积极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努力扩大农村消费。截至2010年底,哈尔滨市家电和汽车下乡产品累计销售总额达25.6亿元,汽车以旧换新车辆4719台,拉动新车消费6亿元;农家店总量发展到4000家,乡、村覆盖率达到100%。围绕培育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龙运物流园区、诺林化工物流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华风物流园、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9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针对市场波动,全力开展“保供稳价”工作。把保证供应作为稳定物价的前提,加强市场监测,认真落实商品储备制度,完善供应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商品的采购、调运和储备,确保了市民主要生活用品不脱销、不断档,物价基本稳定。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商务工作意义重大。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建设现代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以建设“商贸都城”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对外经贸新格局。突出大项目的牵动作用,在重点区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招商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开创结构合理、服务便捷的商贸流通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期间全市市属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11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提质提速。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积极抢占新兴市场,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出口规模。重点加大对骨干企业、出口品牌的培育支持力度,使进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户以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继续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吸引境外、省外企业进入园区,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4

2物流所出现的问题

2.1包装问题

包装不合格是EPC总承包项目出现的普遍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包装上偷工减料。国际工程EPC项目的货物在整个物流环节中通常要经过工厂装车、国内港口卸车、倒运至仓库、出库、装车运输到船边、装船、目的港卸船并装车运至港口堆场、堆场卸车、堆场存放、堆场装车、内陆运输、现场卸车和现场倒运等环节,每件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甚至要经过10余次的装卸,不合格的包装使得货物在这个过程中无法经受多次装卸的考验,造成货物损坏。包装不合格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包装物尺寸过大,包装箱内或者框架内充满度不足90%,有的甚至只有1/3,浪费空间,捆扎的货物每一捆长度应该不超过最长的单件尺寸,但是由于捆扎时两端不齐,货物窜出,使得整件货物长度增加,这些都增加运输成本。

2.2货物的尺寸和重量描述不准确

发货前,厂家要提前向总承包商提供箱件清单和装箱单,供总承包商汇总,并根据汇总结果定船。很多企业所提供的清单对货物毛重、包装尺寸描述与实际不符,甚至清单、麦头和实物三者各异,给订舱和港口吊装工作带来麻烦。例如,某项目发往非洲的履带吊主机,实际重量45t,而麦头上标注的毛重是25t,港口在装船时按25t配起重机,险些酿成事故。货物的实际尺寸与清单上描述的尺寸不符,这会在订舱时造成亏舱或者舱位不够导致甩货。

2.3交货不及时

厂家未按总承包商指定的时间将货物运抵港口,导致货物被甩,这不但影响现场施工进度,还要产生高额的亏舱费。

2.4船期延误由于港口泊位紧张、

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船舶无法停泊,或者船舶未按计划时间抵达等原因造成发货延误,货物在港口超过免费堆存期而产生堆存费。

2.5商品归类不准确所造成的问题

由于总包商及所指定的物流分包商单证操作人员对商品归类的规则掌握的不够和对商品性能不了解,产生归类错误,从而造成少征进口关税,多获取出口退税,逃避监管证件等情形,根据情节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扣货、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降低企业等级、甚至触犯刑法构成走私罪,间接后果是增加物流成本、影响施工进度、引起业主索赔和丢失市场等。

2.6通关受阻

实际发货与申报不符,出现误报、漏报现象,甚至货物中夹带其他物品,无论在国内出境还是在目的港入境,一旦被海关发现都会延误通关。总承包商被罚款,甚至货物被没收,并且引起海关对企业的注意,使得后续运输的查验率提高。此外,海关的工作人员对货物性能不了解,往往也会对总包商的某些退税率高的设备商品归类提出质疑,尽管总包商向海关提供了技术文件并做出解释,但仍然被怀疑有骗税嫌疑,甚至被提交到缉私部门。而缉私部门对事件的处理通常是,如果总承包商承认归类错误,不上诉,则向海关说明情况,并提交放货申请,缴纳与退税额相当的抵押金,海关放货,总承包商等待海关对企业的处罚。如果承包商坚持认为原来的归类无误,则货物暂扣,承包商上诉到商品归类中心重新归类,如果重新归类与原归类不符,则企业被认定骗税,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如果重新归类与原归类相符,则对企业无任何处罚,货物可放行,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发货和项目进度。例如某企业发往非洲的空冷凝汽器排气管道,是用钢板弯曲焊接而成的,直径为4m。由于体积大,整体发运不但会增加运输成本,而且容易变形,到现场无法使用。所以在国内加工成半成品,把钢板弯曲并刷油漆,报关时按空冷凝汽器排气管道报关,退税率是17%。但是在海关查验时提出质疑,认为应该按钢铁制品归类,退税率仅为5%,并提交到了缉私科。由于该项目工期严格,工程拖期按天来计算,每拖期1天将要被业主罚款20多万美元,为了不影响工期,该公司承认是由于业务员的业务水平有限而产生错误,申请放 货,并愿意缴纳抵押金,该公司最终被处以罚款。

2.7临时出口的施工机械回运问题

临时出口的施工机械在出口时没有在海关备案,入境时无法通关,或者同一票出口的施工机械没有同时回运,而是分批回运,或者回运时包装的规格、数量与出境时不符,都无法通关。

2.8保险索赔困难

货物一旦出现问题,保险公司需要总承包商提交很多证明资料的原件方能理赔,而这些资料要由供货商和物流承包商参与物流工作的各个流程所涉及到的部门,如船公司、港口、内陆运输公司等来提供,有些资料,如目的港卸货时的理货单、卸货报告、重量证书等,这些资料如果目的港不提供将影响索赔。

2.9运输损坏造成货物报废

货物一旦在运输中被损坏,会影响设备的性能,甚至报废,而从国内重新采购,不但增加采购成本,而且对项目工期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以非洲国家电站项目为例,运输周期为两个月,如果1台机组的开关柜在运抵现场时发现已经损坏无法使用,需要重新采购、生产、检验、运输等,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

2.10运输文件管理不善

运输文件是运输付款、索赔、施工机械和试验设备回运以及解决其他可能出现的项目纠纷的可靠依据,会经常需要查阅,一旦丢失将产生严重后果。

3加强物流管理

国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物流工作的质量决定整个项目的工期和成本,项目经理必须给予重视,否则,物流工作做得不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在工程过半以后显现出来,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

3.1提高物流团队的整体素质

要有一支工作严谨、经验丰富、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团队承担这项工作。这里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物流项目经理的作用,因为国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高额费用,商品归类是否正确影响退税和能否顺利通关,项目部负责物流的项目经理要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审核运输单证,及时发现问题。一名合格的物流项目经理,应该对所做的项目具有较丰富经验,了解施工计划,便于合理地、有计划地组织运输。另外,物流项目经理还要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因为海外项目的物流工作不是单纯的运输,而是集物流、国际贸易、工程项目等专业于一体的工作,要熟悉产品的性能,这样便于组织物流分包商报关。物流分包商的单证操作人员和报关员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单纯从字面上对设备进行理解和判断,有时会产生歧义,从而在商品归类时出现错误,[,!]造成退税损失和增加不必要的单证。对于厂家提供的设备名称要根据该设备的功能和结构来准确区分是否需要商检。如锅炉设备的灰渣放散阀,实际上属于锅炉部件,是免检的,退税率为17%,但是物流分包商单证操作人员往往从字面上理解认为是阀门,退税率为14%。如果物流项目经理在审核单证中发现不了这些问题,本来不需要商检的货物就要办商检,不仅增加费用,还要延误发货和减少退税。

3.2做好项目物流的风险防范和成本预算

物流工作要延伸到项目开拓中,在项目预算中要准确地估算出运输成本、退税额等,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有利于控制成本,降低风险。因此,建议在项目跟踪阶段就要对项目运输的全程路线进行细致考察,了解目的国的治安状况,是否需要武装押运;了解目的国港口情况,包括了解泊位、浮吊的起吊能力、主要进出口货物、港口繁忙情况;掌握沿途的桥梁、隧道、道路限高、限宽,运输超重型货物时桥梁是否需要加固,运输超宽货物时收费站是否需要临时拆除等情况;了解道路通行许可的办理,目的国的清关情况,包括目的国对进口货物有无限制、有哪些税种、免税如何办理、施工机械临时进口如何通关、进口是否有期限、到期如何办理延期等,对当地的运输市场、运输成本进行调研,最终要搞清楚在清关、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在合同范围内尽量考虑供货厂家运输损坏问题,加强对设备外包装的管理,并对所有设备进行有效标识,并考虑长途运输的时间问题,对于部分细小零部件,考虑采用两次有效包装。针对设备配件缺件、不配套现象,建议保留设备易损件的存货,按照每种设备的保养手册定期对设备做维护和保养,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解决。

3.3对物流分包商的考核

目前,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物流工作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根据项目物流规模指定一家或者两家物流公司作为物流分包商,负责“门到门”服务,因此,对物流分包商的考核非常重要。考核物流商时价格固然是很重要的一面,但也要结合服务质量,选择有相关项目经验、业绩突出、有实力,未出现过违法事件,未出现过重大责任事故,对总承包项目的设备和物资熟悉的物流商承担项目的物流工作非常重要。国际承包项目对物流商的追求目标应该是通关快、退税多、涉证少。一个合格的物流分包商,不仅能帮助总承包商按时发货、送货,也能在报关过程中,能够对货物正确归类,帮助总承包商多退税、少商检,快速通关。以电站项目主厂房吊车梁为例,主厂房吊车梁和柱通常由主厂房钢结构厂家生产,并随钢结构同时发货。由于形状相同,有些物流商的业务员将它们按钢结构报关,退税率为9%,而业务员如果对商品编码的规定理解清楚,并且知道设备的用途,就会将吊车梁单独挑选出来按起重设备支架报关,退税率为15%,从而避免6%的退税损失。此外,物流分包在海关和港口的声誉对物流工作也有很大作用,物流分包及其报关行在海关的信誉高,可以减少查验率,快速通关,如果在港口是VIP客户,港口可以为总包方在送货、卸车、仓储方面提供便利。

3.4加强货物的出厂包装检查和港口装卸的监督

总承包商安排专人或者有资格的监理公司常驻设备制造厂家负责设备催交,指导厂家严格按照项目部制订的《包装储运规定》包装,尤其注意核实货物包装箱充满度是否达到90%,对于捆扎的货物是否整齐合理,从而使体积最小,净重、毛重、包装尺寸与箱件清单和麦头上标注的是否统一,商品标志、起吊点、重心是否标志齐全,检查无误后方可放行。总承包商在港口也要安排专人负责货物转运的协调和监督工作,一旦发现包装或者货物损坏,要分清责任,协调解决处理。检查设备的配箱是否合理,是否按照体积、重量的不同合理搭配,以减少运输成本。监督打尺是否准确,还要处理在港口可能出现的纠纷。

3.5加强文件管理

物流工作实际上就是一项文件工作,最终会积累大量的文件和单证。这些文件、单证随时需要查询。装箱单、箱件清单、厂家发货清单、发货起运通知及接货记录单是提交国外业主商务单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外装运、报关的必备文件,也是设备分包、运输、安装等各有关单位进行设备交接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制作,保证质量,做到单单相符、单货相符、单证相符,准确无误。各批发运的箱单、报关单、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都要留存,以便在货物一旦出险时作为索赔资料向保险公司提交。

3.6加强设备和材料的现场管理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5

一、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加快商贸网络体系建设,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推进传统商贸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相结合,加快构建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市场法制监管、监测调控及商业信用等三大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和谐发展。

(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一保(保障市场供应)、一建(建设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为抓手,完善县城商贸“十个一”和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建设,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培育大企业、搞活大流通。到20*年,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构建三峡库区旅游商品“购物天堂”和“风味美食之都”,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区域聚合辐射能力明显提高。即到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总数、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数在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40亿元、64亿元、50家、4个;商业增加值、商贸从业人员分别突破10亿元、5万人。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00万美元,外派劳务实现200人。

二、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三)打造商贸服务平台。加快城乡商业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县、乡(镇)、村三级商贸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县城商贸“十个一”工程,两年内至少建成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专业、特色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街、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四星级以上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个品牌展会。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各乡镇在20*年以前至少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建设一家品牌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农贸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培育一家知名餐馆、一家星级农家乐。2009年底,全面改造或新建每个乡镇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经营超市,以及每个村级日用品和农资便民放心商店,确保两年内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四)推进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农村商贸流通“六大”网络。一是加快完善以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两年实现全覆盖。二是支持农资龙头企业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和技术服务,以及农机具租赁、维修等多样化服务,为现代农业提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三是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着力打造从基地、加工到市场、配送、终端一条龙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四是坚持统一规划、标识、协调价格、衡器、车辆、服装、管理及规范经营等“七统一规范”,着力打造点面结合、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五是大力发展城乡餐饮、洗染、摄影、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网点。授牌确认有实力、有信誉的服务企业、经营大户和专业服务队伍,建立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农民生活服务网络。六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信产、农业、供销、通信等部门的农村信息资源,搭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立集“信息、交易对接、咨询互动”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

(五)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实施便民服务工程,发展护老托幼、维修、回收、洗染、美容美发、送餐服务、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等便民服务业,增强社区在家政、看护、保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汽摩、建材、家具、机电、化医、服装和农村消费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便民早餐、中式快餐、风味小吃及“农家乐”等社区餐饮,挖掘餐饮文化内涵,推进餐饮业特色经营,着力提升餐饮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引进商业企业落户社区,促进典当、拍卖、再生资源企业发展。鼓励城镇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社区创业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引导街道居委会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县商委、发改委、财政、劳动、质监、药监、工商、移民等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商业发展。

(六)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加快规划建设南北两岸货运中转中心,重点打造水天坪工业园、镇江精细化工园、丁庄溪、高家镇等物流园区,逐步构建各种物流配送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导本地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县外物流企业,重组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传统的货运部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化。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科学设置供应链流程,逐步分离物流业务,积极发展理货、采购、仓储、分拨、配送等第三方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拓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视购物等新型流通方式的领域。支持物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县外及境外先进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建立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七)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完善和落实《丰都县突发公共事件生活物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粮油、猪肉、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日常生活用品和药品、棉被、帐篷、民爆物品等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持合理储备量。建立应急商品信息数据库,提高区域调剂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储备商品的管理及定期轮换,保证应急物资质量。县商委、物价、工商、农业、粮食等部门要加强对日常商品供应和价格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预测预警,引导供给需求,维护市场稳定。

(八)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抢抓沿海梯度转移契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引进商贸流通知名企业。重点引进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引导外资投向农村市场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县设立连锁店和物资采购配送中心,推动更多企业进入零售企业全球销售网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商贸企业到县外及境外拓展市场空间,发展营销网络,将丰都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鼓励生产性企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做强做大。加强与市内外其他区县(城市)服务贸易方面的往来,打破地区封锁、内外贸及行业分割,促进各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加大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力度,力争藠头、榨菜、肉牛、药材等基地纳入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对肉牛、藠头等实行原产地保护政策。

(九)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加强商贸流通领域诚信建设,大兴“诚信经商”之风。鼓励商贸流通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垄断经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产品购销随附单制、可溯源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严格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种商品、危险化学品及民爆物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商业文化建设,将丰都神曲文化、民俗文化、三峡移民文化及风土人情融入商业设施和商业经营活动,营造商业文化氛围。

三、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商委,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机构和人员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及协调服务。发改委要跟踪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国土房管部门要为商贸流通协调落实好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农业、畜牧、粮食、供销等部门要积极参与

农村市场的开拓,文化广电部门及新闻媒体要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旅游、统计、工商、质监、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完善建设规划。坚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旅游、金融、房地产、文化、体育等产业相促进,加快编制完善商贸中心建设、商业网点布局、现代物流发展等商贸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对大型商贸设施建设要进行合理调控,在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由商贸主管部门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的确认意见书。建立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监测系统,对网点数量、布局、结构及市场需求实施动态分析,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十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匹配机制,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预算从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以后每年按10%增加预算,用于商贸流通产业建设项目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应急保供物资储备轮换和贷款贴息的部分费用,以及商贸流通十强企业的考核奖励和项目工作经费等。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大力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逐步降低餐饮店的银行刷卡费率;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向商贸流通业领域投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要向商贸流通产业倾斜。对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餐饮住宿、居民服务业的连锁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征收后全额返还,后三年减半返还;对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且实际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年终按企业当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给予奖励,由财政资金予以兑现。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6

以夯实基础、壮大产业、打造平台为核心,努力将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打造成为集聚产业项目、统筹区域发展的黄金平台。

(一)依托两种资源,打造面向东北亚的进出口加工中心

以滨绥铁路和301国道为轴,充分借助对俄进出口资源,筑堤围坝、以贸带工,打造一线多园、有机联动、错位发展的境内外8+6园区体系。

1.有效整合园区资源。成立了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管委会,其办公室与牡丹江市商务局合署办公,统筹管理各县(市)开发区,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加快园区建设,牡丹江园区、绥芬河园区、海林园区先后晋级为部级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牡丹江段启动开发面积56平方公里,境内园区累计落户项目5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4个,完成投资231.5亿元。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已入驻企业21户,9户企业开工建设。

2.做强进口加工业。集聚圣象、大自然等木材加工企业1600余家,年加工俄罗斯木材400多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之一。年加工进口俄罗斯纸浆能力达到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纸生产基地之一。打造俄重油年进口150万吨能力,培育“油头化尾”完整产业链条。

3.做强出口加工业。以桦林佳通、金缘钩缓机车配件等企业为龙头的对俄装备制造业出口加工产业群;以华信汽车配件、富通空调等企业为骨干的对俄机电出口加工产业群;以隆赫达食品、雨润等企业为代表的对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产业群;以顺风服装、南洋塑料等企业为代表的对俄轻工纺织出口加工产业群。

4.做强境外加工业。组建境外园区管委会筹委会推进境外园区建设,目前康吉等6个境外园区已入驻企业41户,完成投资21.2亿元,与境内东宁浙江工贸园形成了“跨国连锁加工”模式。

(二)利用两个市场,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商贸中心

1.对外贸易在适应性战略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8%、23%、409%,占进出口比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进一步增大,占全市进口贸易的9成,原油、成品油进口增长了1倍多,资源性产品落地加工率达到40%,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主要商品出口规模大幅提升,鞋类、箱包出口同比分别增长69%、148%,鞋类、服装、纺纱织物、蔬菜等商品在俄远东市场占有率平均超过80%。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与世界16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对韩贸易同比增长1.3倍,对拉美、非洲及澳大利亚贸易分别增长5.2倍、2.4倍和3倍。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在俄投资项目136个,在俄境内垦田316万亩,先后引入俄罗斯滨海公司、香港昂克基纳瑞科斯公司等13户俄资企业入驻。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牡丹江至韩国首尔国际航班增至每周五班,航空口岸过客预计达到5.3万人次,绥芬河支线机场启动前期选址,绥芬河、东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前期调研设计工作进展顺利。

2.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坚持培育、提升与引进相结合,推进商务中心、综合百货、大型超市、专营店、便利店等多业态繁荣发展。消费品市场潜力得到有效释放,2010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8万台,销售额3.0亿元,间接拉动消费增长超过10亿元;已办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手续305台,发放补贴资金455.7万元;销售以旧换新家电1.8万台,销售额6580万元。加快社区商业、家政、早餐等生活服务业发展,已建成部级商业示范社区5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10个、省级社区商业建设示范企业2个。

(三)畅通陆海铁海联运通道,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把通道和物流作为“两大功能区”通往俄罗斯、联结东北亚的生命线,依托“一横一纵”物流网络,建设七大物流园区、十大物流工程,全力推进由中俄物流通道节点城市向东北亚区域性物流中心迈进。2010年,牡丹江市被商务部确定为46个“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之一。按照临岸、临路、临港建设的布局原则,推进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绥芬河保税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建设,七大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316.4万平方米,总投资22.4亿元,已完成投资9.75亿元。与俄韩合作建设的纳霍德卡国际物流集散港项目已完成临时运营区间总工程量40%;陆海联运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输,已成功运送4批集装箱货物;哈牡绥东物流质押担保中心项目建成并开始营业,填补了省内物流金融服务的空白。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完成基础打桩,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完成前期征地,宁安源丰果蔬物流园区已试运营。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5.5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

(四)提升规模层次,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会展中心

成功举办承办了第四届镜泊湖旅游文化节、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洽谈会等各类展会、会议85个,参会、参展人数44万人,会展直接消费2800万元,实现综合经济效益3亿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会展业带动了相关基础服务设施的改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世茂假日、海林丽涞等五家高档酒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创新招商理念,打造面向东北亚的投资汇聚地

出台《关于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形成了全员招商、产业招商、部门招商工作新机制,2010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9个,比同期增加15个。开展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的新模式,节约了资源、取得了实效;组织了台湾活动周、大连活动周,长三角和珠三角招商活动,几个活动周共签约项目29个,签约额43.27亿元,达到了层次高、影响大、成效显著的效果。

二、坚定两大功能区发展战略不动摇,推进沿边开放提档升级

(一)总体发展思路

以两大功能区战略为核心,推动单向贸易向双向贸易转变,单边贸易向多边贸易转变,一般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变,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步伐。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上,坚持“西联东进,内外联动”的发展模式,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上,坚持“纵横延伸,通江达海”的发展布局。力争将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开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的示范区。

(二)总体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180亿美元,比2010年翻一番;对俄贸易年均增长17%,达到100亿美元;引进域外资金年均增长20%,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0%,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535亿元。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6亿元,同比增长15%。

(三)主要工作任务

坚持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贸易抓转型,合作抓延伸。大力发展跨境连锁加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境内与境外园区连锁加工、产业互动,打造双向贸易基地和双向加工基地。推进双向、多边对外合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图们江区域开发、东北东部城市和东北亚各国的互动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拓展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盟等国际市场,构筑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着力推进两大功能区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沿边开放新局面

(一)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进出口加工业

加快推进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及其附属配套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政策优势和功能优势,将综合保税区功能逐步放大拓展到整个哈牡绥东各个园区,增强整个加工区吸引外资、聚集产业的能力。加快推进绥穆新城晋升为部级开发区,争取华宇、毛盖图工业区升级为国家支持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双向原材料供应通道、双向进出口加工基地、双向销售市场的跨境连锁模式,积极鼓励境内企业赴俄开展资源、能源、农业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投资,支持华宇、吉信、大自然等企业,壮大境外木材、松子、鱼类产品等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供应基地,帮助桦林佳通、华信汽车和鞋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境内半成品、成品加工出口。

(二)深化适应性战略调整,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以对俄合作发展规划为统领,转变贸易方式,提升贸易层次,加快商品贸易向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转型,培育和扶持正规清关公司发展,加快绥芬河、东宁中俄本币结算交易所建设,努力扩大对俄进出口规模。继续推进对俄合作由口岸向哈牡绥东全域、由滨海边区向俄罗斯腹地、由贸易合作向全方位合作拓展。巩固俄罗斯、欧美、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大力开发印度、巴西、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三)着眼东北亚,打造跨国经贸物流体系

不断创新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积极引进培育骨干物流企业,不断提升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加快纳霍德卡国际物流集散港建设。完成华晟国运物流一期工程建设,加快谋划启动二期工程,协调解决公路集装箱跨境运输、集装箱调运、粮食和石化等大宗产品运输受限问题,促进“出境不出口”内贸货物常态运输。继续推进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海林综合物流园区、宁安综合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建设。尽快启动东波互贸区界桥连通工程,推进绥芬河铁路口岸客运综合楼、公路口岸改造和东宁口岸联合办公楼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东北东边道”铁路建设。逐步形成由牡丹江口岸群、图们江及丹东港口群、俄罗斯远东港口群、韩国釜山港组成的东北亚物流“大金三角”。

(四)扩大商贸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形成辐射东北亚的大商贸格局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7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具备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处四大物流通道的交点(东、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西南地区物流通道),周围500公里范围基本覆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近5亿人口。合肥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形式并存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全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体系规划中的42个节点城市之一。随着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机场、港口、出城口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进入21世纪之后,合肥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6.9%。全市生产总值为1664.8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进出口总额77.08亿美元,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078.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9.29亿元。今年1-5月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户,总数达到1563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接近全年水平。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未来我市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需求,拓展了空间。

3、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合肥被确定为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二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及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三是合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4、近几年我市物流业呈现出总量初具规模、速度日趋加快、质量日益提高的态势。

从总量看:,我市物流企业600户,固定资产原价2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从业人员4万人,完成增加值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3%,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上述数字不含个体户和铁路运输)。从流量看,全市总货运量达到9536万吨,其中,公路7195万吨,铁路1284万吨,水运1055万吨,民航1.77万吨。从占我市货运主体的公路运输看,共有道路普货运输业户4508家(含个体户),普货运输车辆31568台、总吨位136726吨;危货运输业户26家,危险品专用车辆726台、总吨位7933.3吨。

从质量看:涌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分立物流,如安泰物流、华泰物流等;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迅捷物流、徽骆驼等;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宝供物流等入驻合肥经营;原来从事传统运输业务的市运输总公司、润安集团等企业,正积极变换角色,逐步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占地百亩以上的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12家,主要分布在大型批发市场和工业区附近。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厢式、罐式、集装箱、冷藏、重型半挂牵引、大型物件等专用车辆吨位数已占据我市营运货车总吨位数的半壁江山。危货运输企业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车辆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和管理。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1、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我市商贸企业8700多户(不含个体),实现营业收入2353亿元,从业人员17万多人,完成增加值17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1%,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增长25.5%,占全省的份额由的18.9%上升到19.8%,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连续两年位居第一,在中部省会城市连续三年位居第一。

2、商业设施较齐全,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底,合肥市区拥有各类商业网点4.6万个,营业面积380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大于6000平方米的大型零售商业设施47个,业态包括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和仓储会员店;连锁农家店814家,乡级覆盖率达到100%;商业街39条(综合街14条,专业街25条);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批发市场47个,“金鼎百货店”3家。

3、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合肥百大集团实现销售额192亿元,同比增长24%,位居中国服务业百强第93位,连锁百强第14位,零售百强第10位。周谷堆农产品市场、安徽大市场年交易额分别达105亿元、85亿元,双双跨入全国同类市场10强行列。商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至今,全市商贸流通业引进内资40亿元人民币、外资5亿美元。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500强及国际知名零售企业陆续入驻;北京华联、上海世纪联华、国美电器等国内有影响的商贸企业也先后登陆合肥。

二、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物流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我市物流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物流成本过高(,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3%,深圳市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5.9%,同期美国、日本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0%不到,而我市却高达20%()),运力结构不太合理(参见表1),物流的外部负效应(如能源浪费、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增加。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

1、

物流管理体制亟需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现状是分行业运输管理方式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并存,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全市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运行系统环节多、周转慢、费用高、服务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2、物流供需结构不平衡,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目前尚无一家运输企业达到货运一级资质,二级也只有一家)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另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

3、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市尚没有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政策,只是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中,有一条关于物流业的内容,但实施以来,只兑现了13.9万元扶持资金,关键是该项政策门槛太高,让企业难以企及。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

5、物流基础工作亟需加强。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运条件建设仍需加强,航道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合理状况亟需改变。二是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四是物流园区、货运站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五是全市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行业自律不够,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我市物流行业协会成立时间不长,会员覆盖面不广,行业影响力弱,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物流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严重和极少数经营户卷货走人的现象。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势较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市场结构功能尚需完善。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发展滞后,现代化流通方式缺乏,连锁农家店村级覆盖率只有50%。二是市场的产业带动效益和集聚效应不明显。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等大型专业性市场少,与支柱产业关联度不强。三是社区商业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四是商业特色有待加强。商业地块开发、建筑外观设计、专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缺乏统筹策划和开发,导致商业的特色不明显,形象不鲜明。大多数商业设施在定位上只是一般消费和购物,大众化业态多,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不明显。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

2、流通总量小,民营企业规模小,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消费品市场总量较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8位,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倒数第二位(参见表3);本地除百大、徽商两大国有企业外,民营商业企业整体规模不大,竞争实力较弱;批零贸易业中连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为20%左右,而发达地区为40%-50%。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物流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商业规划得不到有效执行,商业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商业规划的执行往往让位于招商引资的需要;二是政府规划部门监管职责不明,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不按商业规划建设便民网点或建后改作他用;三是可以错位经营的大型百货店集聚效应不明显,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连锁超市却往往扎堆;四是现有商业设施呈老城聚集、新区不足的状态。

4、消费环境亟需改善。不少商业设施交通条件欠佳,停车设施不足,疏导客流的空间狭窄;为顾客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不足,如绿化、休闲娱乐设施、标牌指示、货物托管站等;部分市场布局凌乱,卫生状况很差。

5、电子商务发展滞后。主要受诚信体系及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缺乏的困扰及网银安全等的制约。

6、政策、环境对商贸业发展扶持不力。一是只有针对新进企业的扶持政策,对已有商贸企业没有扶持政策。二是电力、供热、银行卡等行业利用垄断地位侵蚀竞争较为充分的商贸业利润,加剧行业间的不公平。三是商贸企业融资难。

三、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若干建议

为实现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把我市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商贸中心,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强化意识,明确定位。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市当前而言,是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应提高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增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定位,一是明确物流产业为我市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二是充分发挥合肥作为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加强与其他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郑州、武汉的分工合

作,构建中部地区物流金三角;三是作为安徽省物流枢纽,担负全省物流周转、换装和联运的功能;四是把物流业作为构建合肥经济圈的先导,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2、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政府尽快成立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各职能部门相关领导为成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建立合肥经济圈物流业协作制度,并加强与芜湖为代表的沿江水运物流带的合作。

3、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建议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尽快编制、出台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以规划统一引领全市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要根据“141”空间发展战略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目标,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布局等因素,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抓住新建、改扩建高铁站、铁路货运站场、合肥港、新桥机场和城市道路大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城际通道与市区道路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贯通。在对外物流主要通道即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的出入口建综合物流中心、公铁联运中心;在高速公路与进出城干道的公路运输节点,建物流转运中心、货运站场;在大型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周边建现代化配送中心。

4、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一是加快提升合肥地区航道(含合裕线)等级,加快建设江淮运河,加快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码头,加快空港建设,预留高铁货运站场空间,以优化我市货运运力结构,提高物流运输能力。二是规划和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实行客货分流。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按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货运站场,政府给予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四是整合现有资源,加快由政府主导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通过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实现与本省及周边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平台相衔接。五是利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的机遇,加快合肥出口加工区和b型保税中心的申请力度,争取尽快获批。六是按照全省物流业统计工作的部署,加强物流主管部门和协会的力量,完善物流统计工作。

5、创新机制,培育主体。要通过创新机制来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市场主体。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装备改造,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务。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加强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6、政策保障,促进发展。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意见与政策,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确定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符合实际的财政、税收、用地等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的建设,优先资助通过《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认定的a级以上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针对物流企业反映强烈的营业税重复纳税、土地使用税税率大幅提高、物流业各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及跨区企业所得税总分支机构不能统一缴纳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在土地政策方面,针对物流园区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特征,建议将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优惠,对特殊仓储用地予以保留。在融资政策方面,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物流业的融资创新,建立适合物流企业的贷款评价体系。

7、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组织化水平。政府应鼓励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发展会员,扩大行业影响力,支持协会发挥作用:一是行业调研与统计,在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行业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二是咨询服务,如物流信息、提供信息咨询。三是行业规范,从自律的角度制订各项行业规范制度,在市场准入、退出等方面发挥把关作用,在行业的标准化运作、守法经营、受理行业投诉方面担当主角,如企业等级标准的制订、评定,企业信用考核,标准化体系的推广。四是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联络与交流,组织各类行业交流、研讨、宣传推介活动,为行业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渠道,寻求支持。

8、引资引智并举,加强人才支撑。建议成立由学者、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界专家组成的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政策建议,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提出专家意见。帮助本地企业引进、留住高层次物流人才,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招来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人才。

(二)对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建议

1、按照构建合肥经济圈的要求,规划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加强圈内合作,优化商业布局,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围绕合肥经济圈产业发展建市场,重点发展生产资料、工业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要利用商贸流通业的资源整合优势帮助圈内城市承接产业转移,销售农副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与圈内城市共同发展。鼓励圈内商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合作,支持合肥骨干商贸企业到周边市、县开设连锁店,提高经济圈商品整体档次和水平。

2、实现城乡资源统筹配置。把市场拓展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一批腹地广泛、交易量大、交易手段先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把新兴的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大型仓储超市等业态向城市副中心延伸。

3、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通过综合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变动情况等信息,提高各类网络资源的集聚度和利用率。当前,一是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问题,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法规规章建设;二是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挥无形市场的优势。三是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四是发展服务业的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五是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8

2018年商务局在龙潭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发展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奋力推进我区商务事业稳中向好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第三产业比值首次超过二产,实现10:44:46,现将我区2018年全年商务工作情况及2019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8年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38亿元,预计同比增长8.3%。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3.7亿美元,比2106年同比增长5.7%。预计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581亿元,同比增长7.6%,物流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预计11.5%,物流货运吞吐量达到9680万吨,同比增长8.7%。全区注册物流企业达到280家以上,其中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8家。全区从事电子商务注册企业数量274家,全区商业网点总数达到2.5万个,商贸物流从业总人数12.2万余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商贸稳步发展,突出产业转型提升

2018年,我区大型商贸集散中心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交易额不断攀升,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营业额超亿元的12家大型市场商场,预计实现交易额121.6亿元,同比增长3.5%。在我区经济发展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四大商贸集聚区运行稳步提升,万达广场2018年全口径指标完成1.73亿元,较去年翻了一番,客流人数急剧攀升。铁南商圈,万华上都、马双山欧亚购物中心运营平稳有序,2018年成为铁南面积最大、商品最全、档次最高的商业综合体,极大的方便改善了铁南群众购物生活。城东商贸集聚区,蒙王医药二期主体工程已完工,装修后即可投入使用。10月31日马双山洲际商贸公司与龙潭湖区政府签订协议,在东出口科尔沁物流园区内合作开发建设马双山义乌商贸城、配套工业加工区、木材加工区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和设计等工作。城中商贸集聚区。金叶广场改造结束,现已全面升级并且投入使用。不仅引进了更多国际、国内一线顶尖品牌,还增设了先进的配套设施,提高了服务水平,提升了商场品味。2018年龙潭湖区政府对马双山批发城进行了重新规划,限制机动车辆进入,摒弃了原来的 “杂乱无章”,改善购物环境,消除消防隐患,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二)推进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打造领域中心市场

2018年完善升级两大专业市场。一是完善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即丰盛农产品物流园区,2018年完成了B区1万余平方米的三层商业楼建设,今年已实现交易量20余万吨,交易额10亿余元,解决就业3500人。二是攻来鼎盛牲畜交易市场,虽然受大林牛疫情影响短时间关停,解除疫情封锁后,据统计交易数量仍于同期交易量相同,与全市各牲畜交易市场比较,市场交易数量在不断上涨。全年市场总交易额预计达到10亿元,带动农户500余户,人均增收5000元。三是活禽交易市场建设,将原来大市场向东侧的活禽交易市场迁移到丰收物流园内。

(三)大力提升我区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龙潭湖区委、政府精心打造的支柱型产业,为龙潭湖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2018年,我区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取得进展。一是铁流医药流园区,占地面积142亩,投资3.5亿元,项目共分二期建设,一期建设共已投入使用。二期6700平的科研培训服务平台大厦及两栋各5000平的仓储库房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二是鑫仝莱工业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目前已经完成建设11个仓库,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打造马双山市最大的工业物流园区和“中欧”货运班列运营中心及公铁海联运集装箱转运中心。马双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龙潭区正在规划,申报请示中,前期手续办理完成,2019年将开工建设。2018年10月18日上午,马双山市大连港综合保税物流园内举行了马双山“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双向开通暨回程班列接车仪式,本次班列是“龙(马)-肥(合肥)-欧(洲)”国际货运班列的首列进境班列,标志着马双山中欧班列的双向开通。2018年11月1日,又从俄罗斯进口木材46箱,今后将实现“通满欧”班列常态化运营。三是江东省东部煤炭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6月正式通车运营,目前入驻煤炭经营企业18家。今年江东煤炭物流园区一期8万平方米的封闭煤仓已经完工,正在拉设防风抑尘网2000米,预计11月末完工;园区翻车机堆料机设备已经投入使用,可实现每4个小时完成一列卸煤能力。二期正在筹备启动出口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全年周转煤炭800万吨目标。四是马双山市申通物流园区,马双山市申通物流园区项目共分为两期建设,位于龙潭湖区民航路以西,304国道与111国道交汇处,总占地面积为120亩,总投资2亿元。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试运营中。二期正在选址,计划建云仓、保税仓。项目建成后,日均可处理快件在10万票左右,将直接创造2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五是马双山物流园区今年建设仓储区,今年新建仓储区3万平米,仓储房13平米。

(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

2018年全区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较好,据初步统计,从事电子商务、微商的从业人员2.1万余人。截至1-8月,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3.16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57.4亿元,是去年同期电商交易额的三倍。

一是中国(马双山)农产品交易平台在龙潭区落户运营。是江东唯一一家与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联网的网上交易平台。

二是加快传统商贸业加速与互联网融合。中联商贸内建团队、外聘专家,统筹整合科技资源,打造以“互联网+创新创业”为重要载体的电子商务平台——“中联E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体系建设为依托,建立镇级服务站和村级体验购物店,实现了传统企业向电商企业的成功转型。截至8月份,“中联E帮”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中国(马双山)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肉牛交易平台项目已经举行了启动仪式。该项目建设在马双山市龙潭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将推动马双山市农产品的上行并缓解局部地区农产品的滞销。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与互联网融合。江东来来易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来来易购”)开发了“开店神器”。来来易购可以通过“开店神器”,对各个商家的产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解,并及时配送。而商家可以根据“开店神器”对店内产品的所有信息进行直观的了解。据了解,由来来易购开发的“开店神器”已经获得了十四项软件著作权。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使得“开店神器”让更多的中小型商家获得转型升级,并且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大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使得开店更加简单,经营更加便捷。

四是加快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快速发展。2018年1月26日,马双山市龙潭湖区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在龙泰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正式上线,由龙潭湖区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负责运营。平台通过采集全国5000家电商平台的实时交易数据,准确、客观的反映了马双山市、龙潭湖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促进了马双山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电子政务等应用发展,弥补了马双山市大数据应用服务的空白,为今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子商务政策制定执行、特色产品上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马双山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五)高度重视外资工作,全力抓好外贸工作

一是2018年我局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心,集中力量推进招商工作,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工作体制和机制。通过“夯实招商基础、创新招商思路、转变招商策略”三项举措,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另外充分调动现有商贸物流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商招商的新局面。

二是做好外贸进出口统计和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申报工作。特别对胡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贸企业改变进出口增长方式,在发挥传统产业出口优势同时,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不断开展相对附加值的产品,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让更多的群体了解、认同我区进出口企业。

三是做好各项活动、展览、会议的安排部署工作。深入与有关部门、企业联系与沟通,加强外宣传工作,今年我局组织参加了广西“中泰缅”经贸展销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积极参与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并竖立起蒙东地区对外开放的形象、从而扩大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其他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信息、信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今年区委、区政府对信息报送工作十分重视,信息工作反映出全局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准确、全面的报送各类信息,确保信息快速报送。二是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了沃尔玛超市撤离、糖业烟酒公司职工上访事件。三是我局派出一名副局长、两名科室干部到胡来镇驻村,按照区委《关于认真做好当前脱贫攻坚包联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逐一对贫困帮扶户对接,建档立卡,因户制宜,分类指导,制定方案、填写信息、精心谋划扶贫特色产业带动,落实国家对农民的产业发展补助政策,积极协调争取金融扶持,切实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二)劳动人事及企业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局机关、家政网络服务中心、物流办编制年检、人员编制系统的统计工作并准确上报。二是遵照国家、地方有关方针、政策,解决好老国有企业的遗留问题,负责对所属企业进行管理。做好组织、登记、上报企业病退人员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档案,做好企业重要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三是第三百货公司转制工作,历时一年半,第三百货公司转制工作全部完成,做到了政府、转制企业和企业职工三方满意。

(三)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龙潭湖区商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三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2018年全区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紧紧紧围绕服务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务实抓党建的工作总思路。一是全面加强学习,以落实区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全区组织工作要点》的通知为重点,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题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务实重行担当作为,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一流商务队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认真做好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管理完善党员信息,确保党员信息平台与实际情况一致。

   (四)安全生产工作

    商务执法大队主抓本行业内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和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一是安全生产方面,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对所管辖规模以上30家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二是成品油市场监管方面,执法队对各个加油站进行检查,完善其管理制度,联合各相关部门对无证经营成品油的、运输销售质量不达标成品油的个人和企业进行查处,确保成品油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五)内贸巩固发展、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坚持每周、每月市场运行监测的动态信息,涵盖生活必需品实时监测、节假日市场预测预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动态分析。我区共有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5个,从事二手车交易企业153家。2018年深入家政市场调研,发挥中心职能作用,为家政企业沟通交流平台,截至8月我区共有125家从事家政服务机构。继续做好2017年度家政项目申报工作。在便民生活服务方面,结合电子商务新兴产业推广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新模式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活,推动我区家政服务工作稳步发展。我区养老机构挂牌20余家,正常运转的共有10家,通过摸清底数,计划下一步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方面,进一步扶持我区养老机构的运行,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关怀目标,彻底改善养老机构的条件环境,推进我区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四、2019年商贸物流工作安排

2019年将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捋顺部门工作权利和职责。一是巩固提升重点工作,以扩大内需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加快物流项目建设、发展壮大专业市场和做大做强商贸龙头为突破口,跳出部门看全局,跳出行业看产业,努力构筑龙潭湖区在江东东部地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地位。二是着手开展新业务,即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和汽车销售及二手车流通管理业务,以规范市场为主,防范资金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净化市场风气。

   (一)在开展部门新业务方面

    2019年将开展部门新业务一是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针对已备案的集团发卡企业、品牌发卡企业、规模发卡企业和其他发卡企业。在规范企业方面要加强巡查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面向消费者群体,也将加强宣传力度,让消费者能够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汽车销售及二手车管理业务。按照《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和《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依法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二手车流通管理,规范二手车经营行为,保障二手车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车流通健康发展。

   (二)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

2019年,不断拓展适合我区物流发展实际的新方式,研究改善解决“小散”物流企业无序经营情况,引导企业向园区平台集聚,发挥出集聚优势。突出打造现代物流业,发展“头雁”效应,重点针对国内外大型、有实力物流企业、园区进行招商,在我区物流薄弱环节,冷链仓储、城镇、镇村物流配送等方面精准招商,发挥大型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平台作用,规范引导现有“小、散、弱”物流企业入驻园区经营,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作用,制定对现代物流业从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人才保障层面的政策措施。争取2019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的目标,把现代物流业打造成新型的复合型支柱产业。在四大品牌物流园区建设方面,规划20平方公里科尔沁现代物流园区,推进医药物流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龙潭铁路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建设步伐。推进马双山保税物流园区(B型)申报建设工作。完善运营一期江东东部煤炭交易中心项目,启动出口铁路线建设工作,彻底打通跨区域连接目标。加快推进申通、蒙王、贵仁和马双山义乌商贸城项目建设。

(三)在发展商贸流通业方面

继续以打造“四大商贸集聚区”为主线,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重点企业为重点,调节各类市场主体,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加速推进重点商业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提升消费层次和水平。重点跟踪铁南商贸集聚区培育发展壮大,宏观规划指导主城区老商业街、商场、批发市场资源整合及升级转型,推进城东集聚区马双山义乌商贸城、五洲城投入运营,开发万达商圈经济增长新热点,结合马双山高铁的正式开通,进一步拓展铁南商贸发展新思路。

   (四)在推进专业市场建设步伐方面

继续协调服务两大农畜市场运营,一是建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不断攀升,扩大群众认可度,更好服务和满足城区内居民菜篮子需求。二是大林鼎盛牲畜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级扶持资金,扩大地区知名度,争取2019年市场交易量达到60万头只。

   (五)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方面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新型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实体经济”模式效应,深化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利用新媒体、自媒体深化农村改革,引导和鼓励农民在网络平台上推广绿色农产品,转变销售思路,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拓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鼓励推动互联网+农村+农业“田园综合体”新模式;开启“中国制造2025”新模式,让更多的群众充分体验新时代、新科技带来的新变化。积极打造龙潭湖区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示范点,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进一步解决农民网上购物的物流配送、技术服务等难题。加大电子商务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全区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做大做强现有的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引进高端外向型企业,培育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结合“一带一路”马双山节点城市,重点发展俄、蒙贸易,从倚重一般贸易,向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依靠俄蒙等传统市场,向欧美、东盟、中东、南美等全面开拓的市场多元化转变,从以较低层次产品为主,向发展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今年加快推进马双山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继续做大、做强马双山“中欧”国际铁路线,随着出口补贴政策的落实,今后国际大通道货物运输量有望提高。继续加强政府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引进实施一批能够充分利用我区优势资源、与我区优势产业相对接的高科技外商投资项目,注重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

   (七)通过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

继续加强政府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引进实施一批能够充分利用我区优势资源、与我区优势产业相对接的高科技外商投资项目,注重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着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大力引进外资、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

   (八)围绕全产业链发展方面

2019年商务局结合我区资源、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市场、露天场地和市内场馆,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协调推进会展产业。依托蒙王医药物流园区等医药产业代表企业搭建蒙医药展会基础平台建设;依托大林鼎盛牲畜交易市场,积极筹建首届科尔沁肉牛产业展洽会。以“马双山黄玉米”地标品牌为重点,积极筹建“马双山黄玉米”全产业链展览会。积极组织、鼓励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参与举办综合性国际展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互联网针对我区特色、绿色、知名品牌进行推广展示。培育本土会展企业,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部署落实全市经济会议精神要求,加强五型机关和队伍建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加速我区服务业提档升级,为把我区建设成为蒙东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9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10.28万亿,同比增长超过25%。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85万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其中,移动网络购物高速增长,2013年我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1676.4亿元,同比增长165.4%。

二是电子商务正在推动生产方式转变。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形态、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为按需定制、柔性制造,以及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势资源、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提供了巨大的可行性。同时,促进了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带动了农民增收。有关统计显示,2013年网上农产品销售额超过500亿元。

三是电子商务掀起“流通革命”和“金融革命”。有关统计显示,相比于传统的商务模式,网络零售每亿元减少能耗393吨标准煤。淘宝平台每年可为网商节省280亿元的租金成本。电子商务使在线支付、融资、保险、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快速崛起。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拓展了海外市场渠道,满足了多样化国内消费需求。

四是电子商务成为提供社会就业的新渠道。电子商务为社会群体创造出了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的就业创业机会,间接带动了网络运营、物流仓储等衍生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职业。有关研究显示,全国网络就业创业总体规模接近1000万人,其中近4成为失业人员和大学生。

五是电子商务不断催生新兴业态。伴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将加速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创新、模式创新的步伐,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巨大空间,成为创新最活跃的经济领域。

可以说,电子商务正在加速经济组织方式创新,优化重组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要着力营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环境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方式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诚信体系不健全等新矛盾、新问题日益突出,对法规政策、治理机制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创造环境,实行积极政策,多予少取、多放少管、多帮少诿,引导和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多予少取就是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政策创新,完善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推进电子商务企业税收合理化,减轻企业负担。多放少管就是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管理创新,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创业活力,拓宽创新发展领域。多帮少诿就是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服务创新,积极协调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国际市场开拓、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释放电子商务发展潜力,提升发展水平。

按照上述思路,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8个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提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建立电子商务公平竞争新秩序,二是拓展传统产业电子商务新方式,三是增强电子商务国际竞争新实力,四是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新模式,五是建设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新设施,六是构筑电子商务安全保障新防线,七是完善电子商务基础支撑新体系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动意见的实施,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三、要通过加强政策协同和政策创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特点,使原有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对行业管理体制带来挑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加强政策创新,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

2009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邮政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建立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确定了包括贵阳市在内的53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将其作为政策协同和政策创新的工作平台,一方面通过发挥城市行政中心、新产业集聚地和电子商务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深入、广泛的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地方规制设立的尝试,验证各类法规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国家设计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和政策构架提供实践基础。从实践看: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已经显现。有关统计显示,53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B2B网商数量在全国占比超过70%,零售网商数量占比超过65%,网络购物消费者数量占比超过55%。中央部门横向协同、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纵向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目前,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制定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电子发票、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信用等6方面的政策,国家标准委正在会同地方研究制定40项电子商务标准,各示范城市相继实施100项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已见雏形。政策、标准、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推进策略已经取得实效。最近大家关注的电子发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等方面的政策突破,都得益于相关部门与示范城市共同开展的政策试点实践。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开展电子商务立法工作的同时,与相关部门一道继续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性试点工作,推动出台《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将从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业支撑等方面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商场物业工作总结例10

关键词:

铁路;专用物资;物资管理

铁路专用物资管理是铁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铁路专用物资供应中存在渠道垄断、专用性强、保障难度大、廉政风险高等问题,在“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总体管理要求下,如何调整管理思路、积极培育市场、拓展物资供给渠道、提高专用物资的供应保障能力,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规范和提高铁路专用物资管理,对于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铁路专用物资管理现状及特性

1.1铁路专用物资管理现状

1.1.1专用物资管理现状。截止2014年,铁路总公司将机、车、工、供、电等专业共计186项专用物资列入铁路专用产品采信认证目录,并且根据运输生产和安全管理需要适时调整采信认证范围,制定铁路专用产品标准性技术文件663个。

1.1.2乌鲁木齐铁路局的铁路专用物资管理。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铁路总公司相关技术质量规定和要求基础上,出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物资目录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6~9组为铁路专用物资,并对机车车辆专用物资目录编制管理作出专门规定;出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生产经营物资供应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钢轨、道岔等专用物资管理流程;出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建设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将高速道岔列为铁路建设项目监造物资目录;并设立专用物资管理部门,专人专管6~9组铁路专用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工作。

1.2铁路专用物资管理的特性

1.2.1直接关系运营安全。铁路装备制造发展迅猛,重载化、高速化成为发展趋势,铁路专用物资使用于机车、车辆、线路和接触网等铁路专用设备上,许多属于行车关键物资。专用物资设计、制造监管、检验检测要求高,采购、质检监管难度大。采购铁路专用物资的产品质量,生产制造装配工艺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铁路行车设备的运行安全,关系到旅客财产生命安全。

1.2.2采购库存金额比重大。除铁路专项用油外,2015年乌鲁木齐铁路局专用物资采购项数比例为29%,但采购金额占到55%;年末库存铁路专用物资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78%,项数比例为39%。2016年专用物资采购项数比例为22%,采购金额占到56%;年末库存专用物资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82%,项数比例为41%。上述统计数据表明专用物资单位价值高,采购库存资金大,品种集中度高。因此,加强专用物资设计、研发、监造、采购和评价体系等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减少资金占用和企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2.3供应保障难度大。专用产品针对专用设备研制开发,加工制造有特殊技术质量、生产许可、生产工艺和检测要求,销售市场单一。由于鉴定认证手续复杂,保持资质有效性相关费用较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参与度。因此,生产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取专利技术、垄断销售、企业制定型号规格以及主机厂做技术改动时指定配套企业等方式来垄断市场供应渠道,给采购供应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垄断或竞争不充分的市场,容易造成更新换代、新技术、新设备开发利用积极性不高,采购货源单一,履约风险较大等问题,这种供求关系明显违背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市场规律。

2铁路专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制度需要修订完善

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实施,铁路装备制造业迈向了数字化、智能化、重载化快速发展轨道,专用设备的工业制造在向智能制造转变。但铁路专用物资管理制度修订工作相对滞后,未及时跟进调整管理范围,应该及时纳入专用物资范畴强化专业管理的未纳入,不该限制认证许可或监造的物资却被纳入专用物资管理范围。例如:线路维修使用的小型养路机械起道机、拨道机和方枕器等手动机械,基本上不影响设备行车安全,却纳入了认证管理范围;而铁路车辆监控监测系统、接触网检测系统等直接关系车辆运行品质和运行安全风险的设备,却未能纳入生产许可目录。管理范围的不当,将影响专用物资市场的良性互动和长期健康发展。

2.2预算计划编制质量不高

铁路物资管理改革的总体方向是集约化、归口化管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运营和非运输企业的物资管理将纳入路局物资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专业、高效、集中统一管理。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物资的归口管理和集中采购,实现了批量采购的规模效益,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受到业务管理跨度大、设备管辖里程长、人员机构编制紧张、业务素质良莠不齐等因素影响。用料部门编制的采购预算计划与生产任务、经营指标、全面预算和定额管理等方面结合不充分,计划编制方法原始简单,质量不高。2016年,路局计划兑现率仅为92%左右,零星急用物资计划占全部需求计划的11%,停工待料、两年无动态积压现象仍有发生,计划在物资管理中的龙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3采购方式应优化调整

铁路总公司为了营造公平透明物资供应竞争环境,积极推进以公开招标采购为主要形式的采购模式。但有些物资采购部门在选择采购方式时,未充分考虑物资市场供求关系、专用性、经济性等因素,仅选择一种方式进行采购,造成采购成本大,成交价和流标率高,采购审批手续繁琐,浪费人力资源或因生产力布局问题造成潜在投标人较少等问题。

2.4采购验收环节不够规范

物资采购活动中,存在部分专用物资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技术规定、认证许可等资料审核不严;未执行定点厂家定点产品的采购渠道或采购资质暂停、资质失效的供应商产品;部分中标的生产供应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甚至不具备履行合同的生产供应能力和资金保障能力;因采购资金款源、使用部门、用途不同等原因出现非物资管理部门不公开需求信息,自行采购专用物资等问题。在验收环节出现有些单位存在专用物资的厂标、出厂日期、保质期限、认证标志标识以及有效技术证件等信息不全就入路上车等问题。

2.5资金结算未突出重要合作关系

有些单位将钢轨、道岔料、轨枕、机车车辆维修材料等专用物资和办公家具备品、劳保防暑用品、杂备料等通用物资,统一纳入存货资金支付排队系统,按照账龄长短集中支付,这样容易影响一些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和采购价格水平。一方面专用物资的生产从研发力量的投入、专业机械设备购置、企业生产资质、产品认证等方面都有特殊规定,产品针对性较强、转型困难,生产企业与铁路部门合作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业、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也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密切配合。基于合作共赢,互动发展关系,财务资金结算应该根据供应商类型区别对待。

2.6供应商信用评价效果弱化

为了完善铁路物资市场诚信体系,引导供应商诚信履约,防范物资采购风险,铁路总公司和路局都建立了供应商日常行为管理和年度信用评价机制。年度供应商信誉评价分为A、B、C、D级,评为80分以下C、D级供应商不得纳入合格供应商范围,并不得参与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的物资采购活动。但评价分值只有减分内容,没有加分激励措施,造成分值90分以上的A级供应商无法体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信用价值。对物资供应商同样的日常不良行为,例如供应产品未按规定或合同约定,进行型式检验或提供型式检验报告的一般不良行为,采取暂停参加物资采购活动3个月的惩罚措施。显然不合格专用物资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相对于通用料要严重得多,但受到的惩戒是一样的,信用评价机制奖优罚劣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3加强专用物资管理的建议

3.1修订管理文件,明确主体管理责任

3.1.1定期梳理铁路物资管理文件。结合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认可委和工信部等部门相关文件规定,建议铁路总公司定期梳理铁路物资管理目录、采信认证目录、铁路总公司管理物资目录等文件,加快专用产品统型工作,调整增减铁路专用物资标准性技术文件和专用物资采信认证目录。完善专用产品认证许可、质量监管、生产监造和采购验收等环节安全管理岗位职责,推动铁路专用物资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3.1.2加强专用物资考核评价体系。路局层面应在全面贯彻落实铁路总公司专用物资管理规定基础上,加快建立专用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存货支出预警、入库验收管理、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体系建设,加强专用物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专用物资供应链完整受控,物资技术质量安全可靠。

3.2科学测算,提高预算计划编制水平

3.2.1加强专用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建立预算在先、指标控制、管算并重、计划兑现管理机制,利用物资管理系统大数据信息加强统计分析结果运用,采取经验估算结合预算管理、物资消耗规律、消耗定额信息,充分考虑滚动零基预算,结合其他预算编制方法经济合理地编制采购计划,达到既满足生产经营物资供应,又减小经营资金压力,加快资金周转的目的。

3.2.2构建信息化的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平台。将采购管理、计划管理、采购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储备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整合于信息化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平衡采购计划与库存、生产、物流以及供求关系,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各种不必要成本

3.2.3建立存货支出预警机制。结合设备状态、修程修制、库存状况、供求关系和季节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购时间,满足周转和生产需要的数量,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编制专用物资采购计划,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

3.3优化采购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3.3.1物资采购工作信息化。通过2.0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需求信息、计划统计、采购供应、供应商、合同执行情况等物资集采工作信息化管理。结合市场供需关系、生产能力、生产任务安排等因素合理选择集中采购方式,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和95306商务平台采购。

3.3.2降低采购成本。市场供应充足,采购金额30万元以上的可以采用货比3家引入竞争,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间的博弈机制,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因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受自然环境限制,导致供应商选择范围有限的,可以进行邀请招标,提高采购效率;潜在投标2家及以上,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具体要求的物资,可以在平等、合法、时效性和价格最低的原则上,进行谈判采购;采购物资品种单一,质量标准明确,市场竞争充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方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3.4转变资金支付排队方式,强化合作关系

根据物资的单位价值、专用情况和制造工艺复杂程度,将供应商分为3类。

3.4.1一般性供应商。主要指为铁路提供低价值、低风险的一般通用物资,如提供钢铁、水泥、木材、机电、劳保、化工产品等的供应商。

3.4.2商业型供应商。主要是指为铁路提供大宗复杂或技术升级换代快的通用物资的供应商。

3.4.3优先型供应商。主要是指为铁路提供高度复杂或专用物资的供应商。在资金结算的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优先型供应商,根据供货验收情况支付料款;对于商业型供应商,根据应付金额大小支付结算料款;对于一般性供应商,按照账龄长短支付料款。通过细分资金结算对象,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战略伙伴关系。

3.5扩大物资需求,积极引入市场竞争

3.5.1考核约束机制。通过考核约束机制,减少各种形式规避集中采购的行为,加大运营物资、建设物资、非运输企业物资归口管理力度,形成规模效益,扩大市场需求。

3.5.2合理编制采购计划。综合考虑专用物资计划期内需求量、周转储备量和突发应急抢险需求量,结合预期需求量,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减少临时月度物资需求,形成季度或年度批量需求,吸引潜在投标人参与热情。

3.5.3引入市场竞争。通过网络公众媒体,扩大专用物资需求信息受众面。加快专用物资供应商入围审批工作,供应商选择上可以在经评审最低价的基础上,选择多家生产企业或商中标供应。

3.6调整管理思路,增加物资市场供给

3.6.1调整管理思路。及时修订专用物资技术标准,调整缩减采信认证目录品种,加快专用设备配件采信认证工作,增加市场供给。

3.6.2引导生产企业参与供应。通过网络公众平台专用物资名称、技术标准、使用环境等信息,创造条件,引导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投标供应。与有合作意向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专用设备、单一来源物资的技术研发,推广使用新产品,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3.6.3严格审查工作。严格审查招标文件是否存在设置倾向性或排斥潜在供应商参与铁路物资市场竞争的不合理的资质、业绩门槛,审查路内市场已采用招标采购,而路局仍然只有一家供应商参与投标的招标行为。另外可以通过资金结算,信用等级评价,细分招投标包件,降低注册资本金限制,吸引主机配套厂参与等方式,扩大专用物资市场供给。

3.7运用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市场诚信

为客观、准确和合理地评价供应商,评价对象分为通用物资供应商和专用物资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和指标要更细一些,评价等级要更密一些,既有减分项目还要有加分项目。针对物资采购、产品质量、合同履约、售后服务、不良行为和等级评定几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供应商分成限制、允许、预警和推荐4种类型,录入招标采购商务平台,通过网络系统筛选潜在投标人参与采购活动。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良社会影响或严重扰乱铁路物资市场秩序的供应商要纳入黑名单,限制其进入铁路市场。评价结果执行力度、公示范围要大一些,通过公众平台95306网或中国招标网公示评价结果,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推荐守信优质供应商。

3.8加强执纪问责确保过程受控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监督检查制度,形成采购决策、采购招标、合同执行、质量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有效机制。把规范管理程序、加强质量控制、廉政风险点控制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强化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对涉及采购全过程的各部门、岗位确权定责,保证采购程序的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多部门、多岗位联合实施、逐级负责、层层把控的受控状态,规范采购过程控制。细化物资管理权力清单,规范物资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的权力运行。采购过程全程透明公开,拓宽物资采购领域接受监督的受众面,杜绝物资采购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