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陶刻艺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2 15:24:25

陶刻艺术论文

陶刻艺术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153 -01

紫砂是我国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太湖之滨——江苏宜兴。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人人皆知的世界制壶中心。宜兴紫砂以她古朴、内秀、五彩的颜色,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一辈一辈的优秀艺人、大师们的传奇故事,吸引了国内外人的欣赏、追捧。

紫砂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陶刻的起源、紫砂陶刻艺术和造型艺术是宜兴紫砂的两支主要命脉紫砂陶刻在明代万历年间日渐风行,时大彬之秀丽,沈子澈之浑朴,陈子畦之飘逸,皆负盛名。清末民国初时,刻陶就成为一种特有的职业,当时就出现了一些刻壶高手,声名响亮。上世纪30年代紫砂业掀起了紫砂与陶刻融汇一体的新高潮。紫砂陶刻审美价值观是着随紫砂陶的制作历史一步步形成的。文人墨客参与其中,增加了紫砂的艺术性,使得陶刻作为一门深厚的学问,而清代陈曼生的横空出世成了紫砂陶刻史上的一座丰碑,其著名的“曼生十八式”切壶、切茶、切情、切理,契合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集诗、书、画、印刻于一壶。紫砂陶器成型工艺特别,手工成型是主要方法。其造型式样极为丰富,陶器色泽古朴典雅,器物表面还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从而更加增添了造型的书卷气息,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艺术品, 紫砂陶的虚怀若谷的内涵文化,是由一批各个时代的紫砂艺人造就的。他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使之出现今天的盛世陶文化。在研究紫砂陶文化的同时,必须研究其陶上的装饰文化。紫砂陶装饰有镶金丝、银丝、泥绘、色绘、绞泥、贴花、浮雕、缕雕、陶刻等。

宜兴紫砂陶刻由来已久,元人蔡司沾《霁园丛话》里就有“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 ”草书五字的记载,这是目前所知在紫砂器物上题刻词句的最早年代。陶刻是陶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技法,有刻底和空刻两种形式。刻底是用毛笔在坯体上打好墨稿,或用蜡纸把书画稿印在坯件上,然后用刻刀依墨稿刻划,一般多用双入正刀法。空刻是直接用刀在坯上刻划。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技法可分为印刻(双刀正入法)和空刻(单刀侧入法)二种。此外还有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各种金石用刀方法。印刻是先将诗词书画的底稿誊印到壶坯表面,再运刀依样雕刻,通常由一般刻工进行雕刻。空刻则须由具备多年雕刻经验的紫砂艺人进行雕刻工序,或熟悉紫砂陶刻的书画家亲手雕刻,他们在确定大体轮廓安排后,用斜刀刻法以刀,刻画精细的作品,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刀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韵致。空刻用刀必须胸有成竹,自由驰骋,犹如天马行空,刀法多变,可轻可重,或虚或实,可粗可细,或刮或划,粗犷豪放,耐人寻味,这样才能反映出紫砂陶刻的艺术特点。

紫砂陶刻的艺术创作需要作者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艺术基础,陶刻艺术不但要注重形式、内容、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来综合表现作者的艺术造诣,作品论艺之法度和任何一种艺术一样以韵律为主,而非“模象体势,别形似而无精神之态”。其中包括良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及造型技能。从陶刻艺术的发展历史看,是由于包括陈曼生在内的许多文人雅士书画名流直接参与陶刻艺术的创作,才使陶刻艺术真正完善和成熟,形成特有的艺术体系。因此,陶刻艺术就必然深深地烙上了文人雅士的烙印。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只是,就今而论常被一些笔者或紫砂业者漫无边际地喧染曲解,不去就事论事地理解壶与字间的内涵关联。总以为一件陶器,只要经名家一书一画,便能壶随字贵,欺哄紫砂玩家,漫天要价,这一错误的概念,误解了陶刻的存在价值,也阻碍了陶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

陶刻的技艺家们在紫砂茗壶上作书绘画,蕴含古朴雅致的艺术风格。书画笔法遒劲有力,形成了集诗词书画印为一体的紫砂陶刻艺术。“壶随字贵,字依壶传”,因此在历代紫砂器中,有许多因为壶上字画流传而价格一再翻倍的紫砂工艺品。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滤烦忧,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当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

参考文献:

陶刻艺术论文例2

关键词: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综合装饰;艺术魅力;分析

就我国而言,陶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彩陶时期各类艺术作品的出现为我国陶瓷文化艺术综合装饰奠定了基础,对陶瓷各阶段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就陶瓷综合装饰来说,是陶瓷艺术中一种新产物,多种陶瓷锈蚀手法相融合,比如,彩绘、雕刻,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极具魅力。

一、陶瓷综合装饰表现形式

“多元互补、异彩纷呈”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基本格局,在现代艺术发展中,陶瓷综合装饰应运而生,集彩绘、雕刻等多种装饰于一身,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鲜明的艺术特色、较强的感染力。综合装饰中灵活应用了各种工艺装饰手段,比如,刻、填,采用了多种彩绘技法,比如,泥料、彩料,应用其中的彩绘技法也特别多,比如,釉上、釉下,促使多样化的装饰工艺、技术二者巧妙融合,具有较好的综合艺术效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应用非常广泛。就表现形式来说,体现在不同方面。

1、釉上和釉下的彩绘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釉上和釉下的彩绘属于综合装饰形式,是指同时对作品进行釉上和釉下的彩绘工艺,建立在传统“斗彩”基础上。在现代“斗彩”中,陶瓷综合装饰手法更加多样化,常见的集中手法较多,比如,青花斗彩、釉下五彩斗釉上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以陶瓷的形式呈现出来,其艺术效果明显不同,进一步增强了陶瓷整体艺术感的表现力。

2、雕刻和彩绘相融合

就雕刻来说,装饰陶瓷土坯的重要手法,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具特色。在现代玻璃器皿中,艺术者长借助雕刻手段来装饰,也可以借助该手段来装饰陶瓷表面,雕刻的花纹、彩绘二者相融合将使陶瓷极其特色,属于特别常见的陶瓷综合装饰手法,多元性、两重性是其显著特征,釉与彩绘、釉与坯等也具有其特点。就彩与坯来说,借助陶瓷综合装饰手法,可以更好地将陶瓷的质地、颜色等呈现出来,比如,紫砂镶嵌、泥胎新彩,雕刻陶瓷上的泥坯,可以更好地展现陶瓷的材质。

3、肌理和刻、彩绘

就陶瓷而言,肌理主要指陶瓷材质质感,比如,陶泥、紫砂泥,各具特点,以陶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易塑性特别好,但定型难度大,而白瓷泥或者紫砂泥并不具备较好的塑性,但极易被定型,烧制过程中也不易变形。在风干之后,各种材质泥的肌理各不相同,自然肌理、人工肌理是其组成要素,木纹、叶纹属于前者,刀纹、墨迹等属于人工肌理,借助陶瓷肌理,进行艺术装饰,会有较好的艺术效果,促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二、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综合装饰的艺术魅力

1、创意美

就陶瓷作品来说,想要使其达到精美的程度,创作者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完善制作手法、装饰手法,将创新元素巧妙融入其中。综合装饰的创意具有装饰艺术的“独创性、新颖性、奇妙性”等,就艺术来说,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美呈现出来。就现代陶瓷装饰艺术来说,传统技术、传统风格被融入其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创作者的个性、文化内涵等。在陶瓷综合装饰方式作用下,多样化信息相结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创意美,可以让观赏者更好地感受陶瓷作品的意蕴。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根据陶瓷作品主题,巧妙利用相关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到陶瓷作品中,促使观赏者在观赏陶瓷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创作者的人生观、审美观等,准确理解陶瓷作品内涵,和创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不同的艺术境界,更好地体会各类陶瓷作品所蕴含的创意美。

2、和谐美

在陶瓷综合装饰手法作用下,“和谐美”是对陶瓷作品的客观评价之一,这是因为釉下青花釉上色彩交相辉映,促使陶瓷作品极具吸引力,拥有釉下彩的沉稳内敛、清新雅致,釉上彩的鲜艳亮丽、活波生动,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统一”。在欣赏陶瓷作品中,观赏者可以借助装饰,寻找特别的情趣、韵味,获取不同的快乐。

3、工巧美

在欣赏一件陶瓷作品中,观赏者可以借助陶瓷作品的综合装饰技巧、技法,不断探索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他们驾驭材料、因材施艺中的能力以及气质,深刻感受其“工巧美”。就“工巧美”来说,是指创作者巧妙利用综合装饰工艺表现手段、表现技巧等创作陶瓷作品,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就陶瓷来说,具有多样化的装饰手法,比如,彩绘,创作者可以巧妙利用刻画形式来装饰。在欣赏陶瓷作品过程中,观赏者极易被陶瓷作品“精巧、光泽”等感染,也就是说如果刻画等各类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也会惊奇于陶瓷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工巧美,可以根据陶瓷上面的花纹、图形等,去感受陶瓷作品背后的故事、意义,技术、表现巧妙融合,可以使创作出的陶瓷作品成为正在意义上的艺术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陶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综合装饰作用下,陶瓷可以将各类信息传递出来,给人以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感受到陶瓷作品蕴含的文化。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国陶瓷艺术有着深远的传承以及创新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坚持相关原则,以陶瓷作品主题为基点,巧妙利用不同类型的综合装饰手法,要将各种装饰要素融合起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更好地呈现出来,充分展现陶瓷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此,促使现代陶瓷艺术进一步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我国陶瓷文化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国民,毛了.当代陶瓷艺术创新发展及综合装饰的魅力[J].景德镇陶瓷,2011,06:33.

陶刻艺术论文例3

1 前言

宜兴紫砂兴于北宋,盛于明清,由于皇室消费、陶艺发展、士大夫饮茶改为“沏泡”而得以在全社会广泛流传,其中又因为文人的介入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使“字随壶传,壶随字贵”,时至今日,曼生壶仍然身价百倍,为世人所钟爱。“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壶素面素心,充满人文气韵,造型讲究“形、神、气、态”,巧不如拙――质朴、文雅、简约忌浮艳。紫砂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紫砂陶刻艺术又是紫砂艺术奇葩中的一朵绚丽多彩而又富有生命力的鲜花。

2 刀与陶的结合

陶刻,是紫砂陶特有的雕刻装饰工艺之一。由于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无论是草、隶、篆、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抑或是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等,都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紫砂陶刻已经逐渐发展成一项集书法、绘画、金石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紫砂陶刻艺术从在壶把稍处和底部铭刻记录作者姓名,所作年代,发展到在底部书刻诗句并落款,后又进一步发展到把诗句、书画刻到壶身正面,直接用于装饰,至此使陶刻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已基本形成。从陈曼生开始,有许许多多文人书画名流都直接参与了陶刻艺术,使陶刻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陶刻艺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逐步真正形成了陶刻艺术自身完整的体系和特有的艺术形式。

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等其他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书画雕刻是紫砂工艺过程中的一道工序,也是紫砂雕刻装饰工艺的主要内容。书画题材的取舍与笔法,基本上与国画相似,即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款识印章。与国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布局有不同,需要按照紫砂陶器各种造型分别施艺,画面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一般都是先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著字画雕刻。陶刻艺术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更是丰富而多样,举凡山水、人物、花鸟、博古诸图案均可作为入画素材。陶刻作品特别讲究各种书法,利用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各种不同的书法来表现于各式形体,或图文并茂,或情趣皆有,表现出作品的构图严谨、参差有致,体现紫砂陶刻艺术的精髓,古人有“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也有人将陶刻艺术是作品的三分之一。这说明紫砂陶刻艺术的价值所在。

紫砂陶刻装饰手法独特,以刀,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诸艺术融于一体,神韵怡然,彰显陶刻艺术与紫砂工艺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形成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艺术。

陶刻艺术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3-142 -01

紫砂陶刻是一种艺术的交流形式,是紫砂文化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通过语言做思想上的交流,通过艺术形象做心灵上的交流。紫砂陶刻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它将诗、书、画、铭吸纳交融,具有文化味和书卷气,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需求。

陶刻是融书法、金石、绘画、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视觉艺术。紫砂壶是陶刻的载体,陶刻是壶的附属。只有它们结合得当,表现出作品的构图严谨、参差有致,体现陶刻艺术的精髓,这样才能凝聚成一件传世极品。好的陶刻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则是画蛇添足。

书法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很早就被运用到各种陶瓷艺术品上,而紫砂壶装饰艺术的发展更是和书法、绘画分不开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提高,已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的提高,对紫砂壶中的书法装饰部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书法装饰紫砂壶因其独特的装饰美,将会一直倍受人们的青睐。

书法装饰有别于图案装饰,书法艺术的装饰形式和手法变化巧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字体有篆、草、隶、行等,少则一两字,多则几句诗,有的大笔挥洒,有的细笔勾画。图案虽内容丰富,样式丰富,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但是它与书法比较,略逊色于书法的气势、内涵、蕴意。

书法中寓意的表现在于满足大众的需求和普遍的审美情趣,题写诸如“福如东海”、“天道酬勤”、“延年益寿”等吉祥词句;抒情方面有结合其实用性,为满足大众的需求和普遍的审美情趣,借用诗词佳句、抒发作者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与紫砂壶的造型之美形成呼应;而装饰部分更是为进一步提高紫砂壶艺术的高雅格调及其艺术价值,在壶上书写历代文人才子的佳作名篇,让名作名篇和书法紫砂壶这一独特的载体相互映衬,展现其艺术的魅力,为陶瓷文化增色。

书法装饰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势”的装饰美,另一种是“意境”的装饰美。

首先,“势”有两种理解:一是形势,即书法字体的形势、姿势、线条的走势;二是气势,即作品给人的气势、感受。 “形势”,字的姿势,书法的美、字形的美。形是靠线条来表现的,势依附于形,所以势是存在于线条之中的。其次,意境美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景境贯通。书法装饰的意境美,是书法对陶瓷装饰的气势、神采、风味的高度概括。“势”可以通过多方面表现出来。首先,紫砂陶刻装饰十分讲究运用刀痕表现刻画对象,书法不同于纸上书法,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纸上书写用的是墨,易与宣纸结合,而在陶瓷紫砂壶坯胎上作画、雕刻,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增加书法的“势”就需要两者的结合。其次,紫砂壶书法装饰根据器形不同,如圆体的、方体的或者异形的等来选择适当的字体和结构,来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再次,在书法创作中,紫砂陶刻文字源于书法又区别于书法,以一种独特的内在气质,从整体上表现紫砂陶艺的精、气、神、韵,这才是特别值得推崇和称道的。

紫砂陶刻的刀法借鉴了我国古代碑刻和篆刻,它不同于碑刻、篆刻的刀法,却具有碑刻和篆刻的视觉效果。紫砂陶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变的陶刻刀法,陶刻刀法主要分阳刻与阴刻两大类,阳刻属浮雕刻法,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凸”出来,有平刮阳刻,砂地阳刻等表现形式;阴刻指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凹”下去,分单刀、双刀、砂地三种刀法,这些刀法的运用都要和书法艺术紧密结合,把书法艺术的特色表现出来。

现代艺术的发展,把古文字变成装饰画,用装饰画的手法去充分表现文字的美,利用陶瓷独特的材质达到一种崭新的效果。通过对书法字体的寓意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出那种有利于装饰造型的书写方法来进行构思,进行改变和装饰,以求与形态夸张又朴质的古文字相协调,采用书写、画、刻、印等手段,绘制出更有气势、意境的紫砂艺术品。书法装饰的美,对构图的启示,是抽象思维形式的运用。同一文字,在甲骨、篆(大、小篆)、隶、楷、行草中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装饰美感,敢于突破常规,使之升华为紫砂壶书法的装饰美。

陶刻是宜兴陶瓷的一大特色,大凡成功者不仅书画俱佳,而且在陶刻上技艺上更胜一筹。紫砂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

艺术在不断创新和融合,紫砂壶书法装饰也在日益更新,而运用书法对紫砂壶进行装饰,不仅丰富了紫砂壶的装饰形式和内容,而且还体现了书法的美、装饰的美。通过对“势”“意境”的表现更体现出书法装饰的美。

参考文献:

陶刻艺术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51-01

紫砂陶刻装饰,最早是于元代有壶铭“且吃茶”、“清隐”、石字草者。它与古代有关陶器刻文同为一种模式,即是制作人在所制陶坯上记上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起初都在紫砂壶的底部刻划,这是紫砂陶刻的雏形,谈不上装饰工艺。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料,紫砂陶坯上进行无论草、隶、篆、魏碑等多种书体,柳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均易于雕刻。汇集了文学、书法、绘画、鉐篆刻等艺术一体,形成了紫砂陶刻特有的装饰效果,为世人所称谓。下面我从个人的角度尝试讲下我对陶刻的认识:

一、陶刻手法

陶刻主要用锋利的笔管钢刀在紫砂壶进行施艺,要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形象逼真。一般均是在陶坯壶体上书画,然后依字画雕刻。刻字要求划平竖直,保证字体珠圆玉润,有饱满感;刻画要求有来龙去脉,结构分明,刀法匀称,有生动感。从我认为,陶刻刀法可归纳为五个字,即划、竖、撇、踢、捺。其手法为“划”要刻刀先下后上;“竖”要刻刀先左后右;“撇”要先用顺刀后迸刀;“踢”要先用逆刀后用顺刀;“捺”要刻刀先上后下,在实际操作中,紫砂陶刻艺术的用刀技法可分为两种,即双刀切入法。从刀切入法在篆刻上又称为印刻,即先将字画用毛笔书写在壶坯上,再运刀依样雕刻;单刀切入法又称空刻,即熟悉掌握陶刻技艺术,在壶坯上以刀,自由驰骋,直接进行雕刻,刀法多变,或轻或重,或粗或细,犹如天马行空,耐人寻味,真实反映雕刻者的内心感受,展现出陶刻的艺术魅力,根据壶坯干湿程度,紫砂壶陶刻有以下四种刻法:

1、干坯陶刻法:在紫砂壶泥坯基本干燥后,用毛笔在壶身上书写字画草稿,用刻刀进行雕刻。

2、直接陶刻法:在紫砂壶泥上干湿相宜,大约含水20%时,用刻刀在砂壶上直接刻划。

3、湿泥陶刻法:在紫砂壶泥坯处于干硬状态时,用锋利刻刀单刀进行雕刻,但易造成字体、画面边上有毛锋。

4、描边陶刻法:先用细刀描出轮廓,再以挑或点的手法去掉中间部分,这主要起装饰点缀效果。

二、艺术效果

紫砂壶上的陶刻不同一般的雕刻,书画雕刻是紫砂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但书画题材的取舍、笔法、意境基本与国画、书法相似。既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款识印章,仅布局略有差异,其实质是一样的。

紫砂壶陶刻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艺术。一个好的陶刻家要具备相当高的技艺修养、文化素质、书画水平、同时又要掌握紫砂泥性,加上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的难度,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磨练、醒悟是很难深入和把握要领的,陶刻是一种砂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是作者对茶文化语言的一种诠释,在陶刻艺术表现力上要着重掌握两方面的要领:

1、刻出味道,展示特色。作为一件陶刻作品,要表现出浓烈的陶刻气味,在壶坯上通过书画、布局、用刀等手法共同作用下产生艺术感染力。刻味应简约不简学,精细不琐碎,精放不粗俗。

2、用刀有刀功,有生命力。欣赏一件陶刻作品,人们往往非常注重刀功。用刀要表现出一种沉重、痛快、疾利的感觉,呈现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在砂壶陶艺术上要兼容并蓄,古为今用,融为贯通,继承传统艺术,并不断借鉴和创新。要学习篆刻等装饰手法效果、学习剪纸和木刻的粗犷手法、学习中国画传统技法表现手段、学习吸收秦砖汉瓦的摹古形式,学习抑扬和舒展的中国书法,使陶刻技艺做到墨味与刀味的完美统一,恰到好处,相得益彰,表现出民族特色,展现宜兴陶文化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紫砂壶陶刻技艺不但要注重形式、内容、手法、技巧,更应注重作者的文学修养、书画功力,人格气质的表现。因为表现在紫砂壶的陶刻艺术上不仅是形的表现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意的展示,艺术的生命力,这才是一件好作品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好的茗壶,配得体的书画,就能达到古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两面观。通过艺术的再创作,往往出人意外,有独到之处,成为一件壶铭文、字画、镌刻俱佳的好作品。

陶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提高砂壶的整体艺术欣赏效果。只有把陶刻技艺融入茶壶的造型艺术之中,才能给作品带来统一的艺术效果,事半功倍而又巧夺天工。陶刻名家的铭壶作品,在很多人看来是平淡无奇的,认为让一些稍有书画基础的陶刻工都能轻易仿刻甚至以假乱真。我并不怀疑这一点,但仿制与创作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陶刻大师在创作中所蕴含的造型艺术理解力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这种能力是在单纯的陶刻技艺之外的,需要用“心”才能去体会到。

陶刻艺术论文例6

非洲设计艺术

新时期我国非洲设计艺术(即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涉及陶瓷、服饰、岩画和其他工艺。(一)中国陶瓷在非洲的发现与非洲陶瓷艺术的研究瑑瑦既是中非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进行比较文化研究的基础。这方面的研究尽管严重缺乏,但意义非凡。马文宽、孟凡人主编《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瑑瑧并撰文瑑瑨对中国陶瓷在北非和东非的发现及其原因作了探讨。中央美术学院刚果籍留学生卡拉拉•巴卡吉卡2004年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非洲艺术与浮雕艺术的陶瓷表现性研究———兼论陶瓷浮雕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讨论非洲艺术与浮雕,陶瓷浮雕的概念及表现性,艺术家与浮雕,陶瓷浮雕与环境的结合几个方面。(二)服饰是黑非洲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了解它们意味着是对非洲民族身份的识别。服饰方面的编著有杨阳、马路的《非洲民族服饰》,瑑瑩编译了非洲传统服饰,分为:东部非洲———艺术化的人体;赤道非洲———发达的商业与精美的手工艺品;古老的非洲———传统的孤岛;热带稀树草原———风格的交汇处;撒哈拉———严酷苛刻的沙漠;北部非洲———马格里布;非洲之角———联系东方的纽带;南部非洲———传统的保持与演变。该书采用大量文字来描述非洲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此作为文化背景来烘托服饰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有《趣谈非洲服饰》、《非洲黑人的服饰》、《马格里布的传统染织艺术》、《美丽,从头开始———看尼日利亚妇女头饰》、《尼日利亚的面痕文化》、《尼日利亚的“1004”面具市场》、《非洲饰物种种》、《非洲人体装饰艺术》、《非洲妇女的发型艺术》、《非洲发式之谜》。瑒瑠(三)非洲岩画的发现和研究大大提前了人类艺术史前史,在艺术发生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岩画及其他绘画瑒瑡研究成果有《解开撒哈拉岩画之谜》、《非洲岩画》、《塔希利岩画群考察》、《非洲史前岩画的世俗性审美初探》、《坦桑尼亚的石器时代绘画》瑒瑢等。(四)其他工艺方面论文有《北非明珠手工璀璨》、《西非贝宁的葫芦文化》、《闻名世界的突尼斯镶嵌画》、《突尼斯的手工艺品》、《圣城非斯的光和彩》、《北非毯艺》瑒瑣等。(五)在非洲设计艺术概论性编著方面有赵莎飞的《非洲美洲工艺美术卷》,瑒瑤概述了古代西非诺克、伊费、贝宁、象牙海岸、马里,北非埃及、中非扎伊尔,以及非洲其他地区的工艺美术。张少侠《非洲与美洲工艺美术》瑒瑥的非洲部分,介绍了埃及宗教工艺、石器、陶器和其他工艺,西非的工艺美术。

陶刻艺术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57-01

一、紫砂陶刻源远流长

关于它的源起时间说法众多,有的说在元朝就出现了,而有的则说在明末清初才出现。撇开这些时间争论,从宜兴壶艺的创始人供春说起,他最先有了茶壶装饰的想法。供春是士人吴颐山的侍童,当吴氏为准备三年一次的京试而寄居于金沙寺静读,供春服侍吴氏的起居饮食。供春经常观察寺僧和当地陶工制作各类器皿。耳濡目染,他有―天利用一块紫砂泥捏成一个茶壶。吴氏拿供春为他所制的茶壶供其友侪观赏,大家看后颇为欣赏,也请供春为他们制壶,由此宜兴紫砂壶开始风行,且渐及全国。

到了十九世纪初期,宜兴陶艺最重要的人物是陈鸿寿。他是一位深受文化熏陶的学者对古文经学有深入的研究,并精擅书法、绘画和篆刻,被誉为西冷八家之一。他倾心于紫砂铭刻,经常构思书画,并亲手在砂壶上镌刻诗文。陈曼生认为,―件茶壶的制作需要三位人士的参与:首先由壶手捏制茶壶,待其坯胎干至皮革硬度时,则请书画家在壶上施予绘画或书画的装饰,随后再请人在壶上刻画,完成后始进行烧窑步骤。因此,清代嘉靖年间,士人与壶手通过融洽无间的合作和探索,不仅制作出精美的紫砂艺术品,也归纳出来一套独特的紫砂雕刻装饰艺术,融入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为一般的陶刻艺术,不仅是文人、陶工合作或集文工与一体的结晶,更表现出一种新的独特的民族装饰风格的艺术珍品。

二、紫砂陶刻的装饰手法

紫砂陶刻是以“刀刻”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紫砂装饰,它是民族传统和多彩生活的结合。在紫砂工艺范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紫砂陶刻的“刀味”通过刀刻的各种不同线来表达各种不同形象的质感、情感和情趣,具体讲是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通过作者采用粗细、刚柔、轻重、顿挫、舒展、虚实相辅的手法来发挥来展现。而艺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手法的展现最终都要通过刻刀来实现。

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既要有书有画,还需要有款识印章。布局的不同,主要依照陶器的造型,画面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般都是先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着字画雕刻。而雕刻用刀法则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右: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

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技法可分为印刻(双刀正入法)和空刻(单刀侧入法)二种。此外还有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各种金石用刀方法。印刻是将诗词书画的底稿誉印到壶坯表面,再运刀依样雕刻;空刻则须具备多年雕刻经验的紫砂艺人进行雕刻工序,或熟悉紫砂陶刻的书画家亲手雕刻。不论是印刻还是空刻都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刀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韵致。

至于紫砂壶的陶坯刻款则有下列四种不同类型的刻法:

(一)干坯刻款:紫砂壶泥坯基本干燥后,以毛笔书绘宇画墨稿,然后再用钢刀依着笔画进行雕刻。

(二)写泥刻款:紫砂壶的泥坯尚含有百分之二十的水份时,就以圆钝的铁笔或竹刀进行刻写。(三)湿泥刻款:紫砂壶泥坯进于干硬状态时,即以锋利的钢刀进行雕刻。

(四)描边剔泥刻款:先以细笔描出轮廓边,再以挑或点的手法去掉其中的部份。这样的陶刻手法能够产生特殊的装饰效果。

三、紫砂陶刻的装饰效果

陶刻艺术不应只是把书法、绘画、金石、图腾等在紫砂器上的搬移再现,即使最成功的转移摹写也只能算是上乘的工艺装饰,不管是哪一位陶刻艺术大家,倘若不加上自己的思想元素,而只以自己习惯的内容与形式去装饰,就算是笔墨技法高超,也只能说是在壶上留下某某名家的墨迹,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陶刻艺术品。

紫砂陶刻不仅可以使陶器表现出庄重、典雅、秀气的整体气息,也可以使陶器表现出粗犷、豪迈的气魄。墨味与刀味的完美统一,布白和章法的恰到好处,使紫砂陶刻成为陶器装饰中必不可少的靓丽风景。刻刀驰骋于陶器之上,或抑扬顿挫,或逆锋疾施,或轻刮浅刻,或提刀雕琢,或阴刻或阳雕,展现着它独特的意境。

陶刻艺术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02-2紫砂陶刻是紫砂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技法之一:在紫砂坯件上,用刀雕刻书画,融诗、书、画、刻于一体。紫砂陶刻装饰和紫砂壶完美结合,永不褪色,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

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真、草、隶、篆诸体,秦砖、汉瓦、钟鼎、甲骨、竹简、写经各种书法源流,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白描、工笔、写意等国画技法,汇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紫砂陶特有的雕刻装饰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品味。

从紫砂陶刻的发展史上可以了解到,最初的陶刻是随兴的刻划,是没有生命和文化内涵的刻划印记。明清两代是陶刻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画家、文人参与了紫砂刻饰,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手段都融入紫砂陶刻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和风格。如清代陈鸿寿所创制的“曼生壶”系列可以说是一个代表,大面积的空白,留得干净利索,让诗、书、画尽情发挥,从而将诗、书、画、印集为一体,达到完美统一,着实为提高宜兴紫砂陶的品位以至后来紫砂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紫砂陶艺能长盛不衰,既因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又与紫砂陶刻的文化艺术品位及其内涵分不开。人,通过语言进行思想交流,通过艺术形象做心灵的沟通,真正体现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紫砂艺术魅力。

今天的陶刻艺术,题材已极为广泛,不但注重形式、内容、手法、陶刻技巧,以及陶刻家的文化素养,而且还注意到了陶刻应该有它本身独立存在的表现形式,而不只是把书法、图案搬移到壶体之上。本人从事紫砂创作几十年,一直遵循这样的创作思路:看陶刻者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刀法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他所刻作品所表现的文化、修养、韵味、意境、艺术功底等各方面,因为紫砂陶刻艺术是综合文化的体现,陶刻者不是简单地临摹和复制,而是要在作品中表现出与壶体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只有达到“陶瓷造型美、紫砂材质美、中华茶韵美、古典诗词美、书画篆刻美”于一体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一件陶刻佳作。

以下,我从三方面来谈论一下对紫砂陶刻艺术的认识和感知。

一、 切壶切意

什么风格的壶刻什么样的字,怎么刻?如何刻?这是一个成熟的陶刻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陈鸣远刻南瓜壶,他身于明清之际,以史记中“东陵侯邵平在秦亡后不愿为官汉朝,在长安东陵地种南瓜为生”这段文字作为创作灵感,刻“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代感一目了然。又如顾景舟制作、吴湖帆手绘的大石瓢紫砂壶,在藏壶界早已是大名鼎鼎,多部权威紫砂著作均有著录。此壶壶身两面分别刻着吴湖帆绘竹和书法。所书句子为:“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虽然寥寥几字,几笔竹子风影,但和做工精美的壶融为一体,把属于紫砂高手和文人的清雅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互通,我越来越感觉到陶刻者在构思装饰上要与紫砂作品相匹配,即寓景寓意,工艺和意境合一。例如这把《博润壶》(见图一)

图一

壶体简洁大气,我把人生的豪气和田园的氛围切入壶中,刻下“笔拥江山气窗含桃李风”,把文人的豪迈和浪漫主义风采,在该壶上体现出来,使观者在欣赏此壶的同时,沉醉在“壶不醉人人自醉”的美好意境里。

二、 形韵兼备

紫砂上刻字刻画,不是简单的书写刻画,它需要有联系性,不能让观赏者感觉是牵强附会或者空穴来风,要让作品和陶刻装饰融为一体,才会给观赏者视觉和联想的双重感受。《曼生井栏壶》(见图二)

图二

也是紫砂传统品种之一,素有“一壶在手,明快素雅”之称,在此种造型上进行铭文刻画,“宁静致远”、“学无止境”大众化的词句,显示不出井栏壶的个性色彩。素雅,是一种本质的气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千姿百态,万花之中,梅花的素雅为历代文人所厚爱,关于梅花的诗句也很多。我在壶的反面刻画梅花图案,或含苞或怒放,苍古而清秀,正面篆刻“疏影横斜”,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取其“疏影横斜”四字,疏密有致,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刀条顿挫有致,结字俊美隽永,整体作品意蕴深刻、充满张力。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井栏壶的境界,读者口齿噙香,观者意味深长。

三、 意到境至

在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意境具备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意境美,紫砂陶刻也能表现出意境美的特点。

陶刻艺术论文例9

1 前言

紫砂陶刻艺术是伴随着紫砂造型艺术发展而发展的。它融合书画、诗词、金石、文赋等多种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要求陶刻者具有相当的文化及艺术才能。看陶刻者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刀法如何,更要看他所刻作品所表现的文化、修养、韵味、意境、艺术功底等各方面。陶刻者不是简单的、被动的临摹,而是要表现出与载体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2 书法与紫砂陶刻

书法陶刻的施行,一般是在泥坯(半成品)时铭刻。近年来有人创造出一种紫砂在烧成成品后铭刻的新工艺,即窑外刻。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载体的性质不同,前者泥坯容易刻划,烧成后不易漫漶磨损,后者成品坚硬如石,极难操作,特别是要讲究字体的起伏跌宕和格局变化,用丰细不等、肥瘦不同、大小不一的字迹流动出活泼生动的气韵,这不是一般陶刻者所能做到的。至今能够掌握手工窑外刻(不是电脑刻)新工艺的人寥寥无几。以下就书法在陶刻上的应用,就刀形、执刀、技法三方面作个简略论述。

首先是刀法:陶刻多为薄型斜口刀,它的切口整齐光滑,细如毫毛的牵丝和书法中笔锋,止、行、留的精彩细部。而在表现书法的运笔转折处,能笔意连绵地用刀尖轻轻带过,相当于书法用笔的提。

其次是执刀的方法:紫砂陶刻的执刀法是用执笔法。陶刻用刀薄而利,陶坯质地润而嫩,以执笔法执刀只须指腕用力,就能运刀如笔,心手相应地表现出十足的笔味。用执笔法执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陶刻用刀需要捻管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陶刻中要以刀就坯,而捻管法是将陶刻用刀的把柄套在一个圆形空心笔杆中,坯件不动,只要稍稍捻动刀(笔)杆,就能调转刀锋的方向,如此便可解决以刀就坯的问题了。

陶刻艺术论文例10

就我国而言,陶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彩陶时期各类艺术作品的出现为我国陶瓷文化艺术综合装饰奠定了基础,对陶瓷各阶段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就陶瓷综合装饰来说,是陶瓷艺术中一种新产物,多种陶瓷锈蚀手法相融合,比如,彩绘、雕刻,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极具魅力。

一、陶瓷综合装饰表现形式

“多元互补、异彩纷呈”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基本格局,在现代艺术发展中,陶瓷综合装饰应运而生,集彩绘、雕刻等多种装饰于一身,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鲜明的艺术特色、较强的感染力。综合装饰中灵活应用了各种工艺装饰手段,比如,刻、填,采用了多种彩绘技法,比如,泥料、彩料,应用其中的彩绘技法也特别多,比如,釉上、釉下,促使多样化的装饰工艺、技术二者巧妙融合,具有较好的综合艺术效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应用非常广泛。就表现形式来说,体现在不同方面。

1、釉上和釉下的彩绘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釉上和釉下的彩绘属于综合装饰形式,是指同时对作品进行釉上和釉下的彩绘工艺,建立在传统“斗彩”基础上。在现代“斗彩”中,陶瓷综合装饰手法更加多样化,常见的集中手法较多,比如,青花斗彩、釉下五彩斗釉上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以陶瓷的形式呈现出来,其艺术效果明显不同,进一步增强了陶瓷整体艺术感的表现力。

2、雕刻和彩绘相融合

就雕刻来说,装饰陶瓷土坯的重要手法,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具特色。在现代玻璃器皿中,艺术者长借助雕刻手段来装饰,也可以借助该手段来装饰陶瓷表面,雕刻的花纹、彩绘二者相融合将使陶瓷极其特色,属于特别常见的陶瓷综合装饰手法,多元性、两重性是其显著特征,釉与彩绘、釉与坯等也具有其特点。就彩与坯来说,借助陶瓷综合装饰手法,可以更好地将陶瓷的质地、颜色等呈现出来,比如,紫砂镶嵌、泥胎新彩,雕刻陶瓷上的泥坯,可以更好地展现陶瓷的材质。

3、肌理和刻、彩绘

就陶瓷而言,肌理主要指陶瓷材质质感,比如,陶泥、紫砂泥,各具特点,以陶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易塑性特别好,但定型难度大,而白瓷泥或者紫砂泥并不具备较好的塑性,但极易被定型,烧制过程中也不易变形。在风干之后,各种材质泥的肌理各不相同,自然肌理、人工肌理是其组成要素,木纹、叶纹属于前者,刀纹、墨迹等属于人工肌理,借助陶瓷肌理,进行艺术装饰,会有较好的艺术效果,促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二、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综合装饰的艺术魅力

1、创意美

就陶瓷作品来说,想要使其达到精美的程度,创作者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完善制作手法、装饰手法,将创新元素巧妙融入其中。综合装饰的创意具有装饰艺术的“独创性、新颖性、奇妙性”等,就艺术来说,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美呈现出来。就现代陶瓷装饰艺术来说,传统技术、传统风格被融入其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创作者的个性、文化内涵等。在陶瓷综合装饰方式作用下,多样化信息相结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创意美,可以让观赏者更好地感受陶瓷作品的意蕴。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根据陶瓷作品主题,巧妙利用相关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到陶瓷作品中,促使观赏者在观赏陶瓷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创作者的人生观、审美观等,准确理解陶瓷作品内涵,和创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不同的艺术境界,更好地体会各类陶瓷作品所蕴含的创意美。

2、和谐美

在陶瓷综合装饰手法作用下,“和谐美”是对陶瓷作品的客观评价之一,这是因为釉下青花釉上色彩交相辉映,促使陶瓷作品极具吸引力,拥有釉下彩的沉稳内敛、清新雅致,釉上彩的鲜艳亮丽、活波生动,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统一”。在欣赏陶瓷作品中,观赏者可以借助装饰,寻找特别的情趣、韵味,获取不同的快乐。

3、工巧美

在欣赏一件陶瓷作品中,观赏者可以借助陶瓷作品的综合装饰技巧、技法,不断探索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他们驾驭材料、因材施艺中的能力以及气质,深刻感受其“工巧美”。就“工巧美”来说,是指创作者巧妙利用综合装饰工艺表现手段、表现技巧等创作陶瓷作品,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就陶瓷来说,具有多样化的装饰手法,比如,彩绘,创作者可以巧妙利用刻画形式来装饰。在欣赏陶瓷作品过程中,观赏者极易被陶瓷作品“精巧、光泽”等感染,也就是说如果刻画等各类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也会惊奇于陶瓷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工巧美,可以根据陶瓷上面的花纹、图形等,去感受陶瓷作品背后的故事、意义,技术、表现巧妙融合,可以使创作出的陶瓷作品成为正在意义上的艺术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陶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综合装饰作用下,陶瓷可以将各类信息传递出来,给人以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感受到陶瓷作品蕴含的文化。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国陶瓷艺术有着深远的传承以及创新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坚持相关原则,以陶瓷作品主题为基点,巧妙利用不同类型的综合装饰手法,要将各种装饰要素融合起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更好地呈现出来,充分展现陶瓷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此,促使现代陶瓷艺术进一步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我国陶瓷文化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国民,毛了.当代陶瓷艺术创新发展及综合装饰的魅力[J].景德镇陶瓷,2011,06:33.

[2]张宝青,郑丰银.试论陶瓷综合装饰的艺术特质[J].大舞台,2012,12: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