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审美能力培养研究3篇

时间:2023-01-17 11:33:50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审美创造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并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帮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进而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 审美能力 能力培养

审美能力培养研究3篇

审美能力培养研究1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多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感受并发现语言文字及作品中蕴含的美,并且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1]。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美的认知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其树立对美的正确认知。

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美

具有意蕴美的文字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优美的文字往往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好的心情。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组仔细斟酌之后决定的,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情感真挚,通俗易懂,对于小学生来说极具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须掌握文本中蕴含的语言文字美,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本中诗意盎然的文字及语篇,引导学生在优美的文本中体会语言文字的使用技巧及韵味[2]。而学生在分析文本内涵的过程中,要细心体会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韵律美及文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从而进一步感受、体味中国语言文字之美。然而,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尚较浅显,无法深入体会文本的意蕴美。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从字、词、句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其在文本中的妙用,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以《鸬鹚》一文为例,教师可将该文的讲解分为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第二个课时,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字词,品析水乡优美的景色,让学生用心感受文字所描述的美丽画面;第三个课时,要求学生巩固复习并背诵,以加深对美的认识。在第二个课时的分析重点字词环节,教师可以“抹”字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里的‘抹’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认真思考后依然对“抹”字没有形成清晰的认知,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抹”字代入文本,联系上下文后尝试在脑海中描绘画面。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所描绘的画面会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抹”字是“轻轻敲”或“斜着划过去”的意思。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使用‘抹’字呢?”“你们觉得这里‘抹’字可以用其他字代替吗?”提问后,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讨论。之后,有学生提出以“挥”“扔”“放”等字进行代替。随即另有学生表示,虽然这些字的意思相近,但是在意境上不如“抹”字更具韵味,无法生动地刻画出渔父的动作。最后,通过对不同文字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文字的含义也不尽相同。这样的对比教学有利于学生逐渐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组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的审美认知

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来看,部分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弱,导致其在语文学习中无法深刻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无法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丰富的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进一步理解作者创作时的情感,领悟文本内涵,进而准确掌握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动个人审美能力不断提升[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形式灵活、主题契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审美认知,在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慈母情深》一文为例,母爱具有一种抽象美,很多小学生对母爱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学习该文时不能完全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增强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自由朗诵,让学生带着对母爱的理解大声朗读、反复朗读,在此过程中认真思考、仔细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母爱之美。之后,教师随机选择几名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要求他们在朗诵后发表自己对母爱的理解。一位学生表示,母爱就是无私的付出,本文以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另有学生也指出了文中描写母爱的一些具体细节,比如作者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教学进行至此,教师可组织故事情节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演绎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在表演中也非常注重展现细节,比如饰演母亲的学生会一直弯着腰,饰演孩子的学生会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等等。通过这种故事情节模拟活动,学生对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再次引导学生理解母爱之伟大,以及作者对语言文字的精准把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启迪思想、发散思维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的活动感受,增加了审美的多样性,提升了审美能力,加深了对美的认知。

三、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

多媒体设备是现代化教学必备的辅助工具,视频、音频、图片等内容呈现方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结合文本欣赏视频。这种教学方式既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美的享受,也可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4]。小学生知识积累不足,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文本的内涵,而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美妙动听的声音,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陶冶人文情操。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配有文字说明的动态图片,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本之美的理解,以此深化对美的认知。以《观潮》一文为例,钱塘江自古就有“壮观天下无”的美誉,如果学生不能亲眼所见,很难真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也无法理解文中的描述。鉴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先搜集钱塘江的相关视频,然后结合学生的喜好和教学节奏适当剪辑,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波澜壮阔。当教师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历史和特征时,可以播放钱塘江大潮的俯拍视频,在精彩之处可暂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自然之美。之后,教师继续为学生播放视频,当学生看到潮水受阻,前浪遭遏、后浪翻滚,形成层层相叠、奔腾不息的海潮奇观时,深受震撼,忍不住发出了惊叹。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对照文本分析课文。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感受文字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开展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写作训练是让学生将美的感受具象化的过程,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有所创新,从而不断提升创造美的能力[5]。虽然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但是他们的脑袋充满了奇思妙想,会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充满丰富情感的课文,教师可对这些情感进行挖掘,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共鸣,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对某种美的理解。例如,在以“秋天”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当学生无法确定描写秋天的话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油画《秋天的田野》,学生在观画的过程中会回忆起自己曾看过的秋日美景,进而触动内心感受。有学生表示,当自己看到油画中的硕果累累的树木,便想到了自己在爷爷家收麦子时看到的秋景:金黄色的田野就好像是铺在大地上的一层地毯,偶有绿叶点缀其间……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想所感进行写作,并引入当时发生的趣事丰富文章的内容,表达发生在秋天的故事、秋天之美以及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五、结语

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和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认真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元素,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并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多措并举,全力提升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感受美、发现美,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进而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作者:马春霞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马莲滩回民小学

审美能力培养研究2

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资源较多,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但是其背后潜在的不良因素也越来越多,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方面,幼儿所受到的影响最为深重,幼小的心灵里一旦种下负能量的种子,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会对自己的周围人群或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抓好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事实上,幼儿园的钢琴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音乐审美知识教育,不断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为此,本文通过对幼儿园钢琴教学中的音乐审美能力的研究,期望为幼儿钢琴音乐教学提出有效的建议,不断增强幼儿的音乐审美素养。

一、幼儿钢琴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幼儿阶段,从识字开始到认识世界,无不贯穿着幼儿对美的认识,只有良好的审美教育,才能让幼儿产生正确的认知。一般来说,在幼儿园,幼儿教师都是通过其他形式来培养幼儿的知识获取能力,常见的授课形式有舞蹈、钢琴、音乐、美术等,都能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掌握所需的知识,但都离不开对“美”的欣赏。其中,钢琴、音乐教学都是让幼儿从听觉方面来获得美感,像钢琴的节奏、音乐的音调风格都能为孩子们带来神奇的感觉,充分其中的“美”感。从钢琴教育来讲,它是借助一种独特的乐器来弹奏,旋律动听、优美,审美语言丰富多彩,再加上不同音乐作品内容的烘托,可以向幼儿传递多种情感和审美内涵。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幼儿会渐渐地习得音乐素养、艺术素养等,并从中找到一些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就是钢琴音乐教育的审美内涵所传递出来的内容[1]。当幼儿获得到美的享受,自然就会对热爱钢琴音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好与坏,为今后的善、恶、丑等的准确判断奠定基础。对于幼儿而言,钢琴音乐教育也是钢琴音乐启蒙教育,往往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不断地找出最适合儿童的钢琴音乐内容,强调其中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所以,引入具有美感的音乐作品,也是对幼儿钢琴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断培养幼儿的钢琴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一步讲,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表现出对“美”的领悟兴趣,热情学习和探求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一种识别美的事物的习惯,对于其审美素养的大幅度提出具有低估忽略的价值。

二、当前幼儿园钢琴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幼儿钢琴音乐设施不够先进

现阶段,幼儿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教育部门,都在积极改革教育形式,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由于得到了教育界的大力支持,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风风火火,家长、教师、校领导都为幼儿的成长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取得的成果也较为可观,尤其是幼儿艺术活动越来越多样化,有助于培育儿童的审美能力。然而,当前幼儿园钢琴教学还没有达到预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目标,幼儿的这方面能力进步缓慢,一个突出原因在于现今许多幼儿钢琴音乐教学设施不够先进。究其原因,许多地区的幼儿园虽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资金赞助,但是在乐器价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幼儿园也显得力不从心,购买不起先进的钢琴音乐教器材,难以有效地将幼儿的审美能力与钢琴学习相结合,幼儿审美教育的质量就大打折扣[2]。

2.幼儿钢琴音乐教师能力缺乏

众所周知,幼儿年龄较小,几乎不懂得学习是干什么,更别提主动去学习知识,这就为教师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可以说,幼儿钢琴音乐教师的任务极其繁重,教学计划实施难度不亚于中小学教师,一旦不具备较强的幼儿授课专业素养或授课能力,很难驾驭幼儿艺术活动。从这方面来讲,在幼儿园钢琴音乐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一定要为幼儿提供优秀的教师,才能让音乐审美教育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得到体现,进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然而,当前许多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并不令人满意,专业的钢琴音乐教师较为缺乏,比如:有的幼儿园引入的是一些兼职钢琴音乐教师,不能按时到校上课;有的钢琴音乐教师并不是本专业出身,无论是钢琴弹奏技能,还是钢琴音乐配音,都不够娴熟,难以轻松、自然地向幼儿传授这方面的知识。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的钢琴音乐技能不高,也就无法向幼儿传递音乐作品中的审美意蕴,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3.幼儿钢琴音乐教学方式滞后

从幼儿的角度来看,本身就对钢琴音乐没有任何基础,唯有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其中,否则很难得到锻炼。正因为如此,幼儿钢琴音乐教师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热爱这门课程,并以此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兴趣是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幼儿园虽然加强了钢琴音乐教学工作,注重对幼儿音乐艺术素养的培育,但是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滞后,没有任何的新颖性,课堂活动死板,毫无生机,以至于许多幼儿适应不了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如此,更有一部分幼儿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一直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授课,完全没有顾及幼儿的感受,使得幼儿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对钢琴音乐产生好感[3]。在这种情况下,钢琴的琴音与音乐的审美也难被联系在一起,幼儿既欣赏不到钢琴音乐的美,也不能领悟音乐审美的内涵。

4.幼儿钢琴音乐启蒙教材不合理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习,都需要适宜的教材来支撑,教材就像一面镜子,照亮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色,也能反映出其对学生的传授的学科素养。对于幼儿钢琴音乐教学而言,它可以被概括为幼儿钢琴音乐启蒙教材,虽然处于最基础的教材水准,但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纵观当前图书市场,出现了海量的盗版书籍和教材,这是因为许多盗版书商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没有讲求教材质量,只是一味地翻版,特别是钢琴谱例、钢琴启蒙教材的盗版程度最高。当然,与正版书相比,盗版书籍和教材的价格更为便宜,能够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既经济又实惠,便是这些人群并没有考虑到其中的内容质量,以至于教材内容经常出现错误,也无人关注,甚至因价值便宜而助长了盗版图书在市场上的流通速度。然而,许多幼儿园教师都采用的是盗版书籍,里面的谱例错误太多,音乐作品的内容也与原版不完全一致,导致幼儿钢琴音乐启蒙教材不合理。另外,许多幼儿钢琴音乐教师还采用外国教材出版社的书籍,但是其版版税高,相应的风险也高,于是就采用我国市场上出版的本土教材,但是曲目的编写校订不严谨,难易程度相结混乱,知识点与曲目混搭不到位,指法错误也很常见。

三、幼儿钢琴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1.增强幼儿欣赏钢琴音乐的兴趣

幼儿刚刚步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容易产生一种尝试的冲动,但也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好感,只有能够吸引他们的事物都能促进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在幼儿园的钢琴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必须从考虑幼儿是否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如果兴趣不足,不能强塞硬灌,而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帮助幼儿找到兴趣点,确保幼儿在钢琴课堂上认真地欣赏钢琴音乐,从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体会“美”,进而形成个人的审美能力[4]。例如:在教授《两只老虎》的钢琴曲目时,音乐所传递出来的乐调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老虎的可爱,这只是听觉上的美感,但是幼儿很容易忘记而失去兴趣。为了保证幼儿始终对这部钢琴曲产生兴趣,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轮流上台进行模拟弹奏,向大家表演自己的演奏效果,并在演奏过程中歌唱《两只老虎》,以此加深幼儿对钢琴音乐课堂内容的印象,甚至以自己可以单独演奏和弹唱《两只老虎》而感到自豪,获得无比兴奋的成就感。毫无疑问,一旦幼儿拥有这种成就感,就会自觉地热爱能够让自己成功的学科,越来越对钢琴音乐充满兴趣,希望自己在下一节课中再接再厉,不断取得好成绩,其音乐审美能力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2.加强幼儿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对于审美能力而言,它并不是让一个人机械从事物的表面上去观察其美,而是从外到内的洞察整个事物的本质美、内涵美,因为事物的表面存在太多的假象,容易迷惑人的眼睛,这就离不开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为此,幼儿园钢琴教师需要注重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以及引起幼儿学会思考问题,不断探索事物的内在美与实质美,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好与坏。例如:在弹奏《小苹果》这部钢琴曲时,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像苹果树长在什么地方?小苹果是什么色彩?你最爱吃的小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就会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幼儿教师也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从而了解不同幼儿的个性和喜好,以及他们对于大自然美的认知。然后采用针对性强的培养方式,为幼儿的音乐审美教育提供最佳偏方。进一步讲,无论是对事物的想象,还是思考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都会处于塑造状态,这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合理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参与审美活动,逐步从钢琴弱奏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感,会使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更上一层楼。

3.创设良好的钢琴音乐情境教学

音乐是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歌曲在开启幼儿丰富想象力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幼儿园钢琴音乐教学中,既有音乐的美妙声音,又有钢琴的动听弹奏,可以让更好地刺激幼儿的大脑和心灵,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独特的“美”。那么,幼儿学习钢琴音乐,必然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但也需要拥有个人对美的看法,也就是要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力。面对年幼且认识能力低下的幼儿,教师决不可照着书本机械地传授知识,也不能只靠钢琴音乐的感染力,而要注重营造一些欢乐且有意义的课堂氛围,最好是创设良好的钢琴音乐情境教学活动。例如:在幼儿歌曲《我们去动物园》的弹奏中,幼儿教师可以先弹奏一个回合,确保幼儿对这本音乐作品有所印象,然后将歌词展现出来,让幼儿轮流朗诵,加深幼儿对本歌曲内容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兴趣的听课热情会越来越高涨,然后教师再部幼儿平时在动物园都看到过什么动物,以及喜欢和谁一起去动物园,这些问题会活跃课堂氛围,也能使幼儿更好地审视钢琴音乐,以个人的审美看待音乐,从而高效地培养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4.以音乐教育心理学树立审美观

幼儿时代是一个人学会审美的开始,审美能力偏弱,但也不能灰心,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良好的审美意识。幼儿园是幼儿迈入审美学习的首要场所,培育幼儿的审美观是其义务,尤其是幼儿教师更是幼儿把握审美方向的引导者,必须肩负起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任。现阶段,钢琴音乐教学是幼儿园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幼儿的审美观,让幼儿人从小就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审美知识,并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为后续更好地接触美的事物和辨别美的事物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方面,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内涵,吸收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知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精神层面的提升[5]。例如:在歌曲《心中的太阳》中,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欣赏这部钢琴音乐,感觉太阳的形象美、生命美、庄严美等,洗涤幼儿的思想,不仅可以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确保他们以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

5.积极开展幼儿园的打击乐活动

幼儿还未涉及,天真烂漫,爱凑热闹,尤其是对“声音”的敏感度高,喜欢随着音响而手舞足蹈。针对幼儿的这些性格特点,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打击乐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其中,集体且分声地合乐演奏,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比如: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乐器、如何跟着指挥手势去演唱等。如此一来,幼儿就会慢慢地认识乐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弹奏乐器的手势,培养幼儿的肢体语言表达技巧,从而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会更有悟性地发现音乐作品的美感。其次,教师还要注重配器的设计,让幼儿感知打击乐发出来的声音,从整体上认识音乐节律、音乐风格等,可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导幼儿想象事物的声音,体验事物声音的美感。例如:像与雨天有关的声音“沙沙声”,幼儿就能想象到风雨交加下的窗帘被大风吹动所带来的“沙沙”声。久而久之,这样的打击乐活动就使得幼儿学会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养成发现各类新奇事物发出声音的良好习惯,对于其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低的促进作用。6.钢琴结合故事解释音乐的真实幼儿还有一个喜好,就是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尤其是遇到趣味性较强的故事会聚精会神,兴趣十足。对于音乐演唱来说,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包括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故事风格各异,不同的故事散发着不同的韵味,能过钢琴的伴奏会更加令人陶醉。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融入钢琴音乐教学之中,可以将钢琴结合音乐作品的故事来讲解,以此突出音乐的真实,并让幼儿从音乐故事中找到感觉,体悟事物的本质美。大体上讲,在钢琴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场景,吸引幼儿耐心地听钢琴伴奏和音乐,从而让幼儿感觉到钢琴音乐声乐传递出来的真情实感。结束以后,幼儿会因有趣的音乐情感而倍加兴奋,其学习兴趣立即就活跃了起来,这里教师就要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儿讲解歌曲中的感人内容,比如:人物的善良、美丽、正直、拾金不昧等,都可以鼓励幼儿做好事情,懂得音乐中“行善积德”所带来的人性美,从而不断拥有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结语

总之,在今后的幼儿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儿会期待更加理想的钢琴音乐作品,不断实现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沿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以钢琴为辅助工具的幼儿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效果。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只有促使其健康成长,为其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才能让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以及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审美不是艺术的专利,而是贯穿人们整个生活的必要素养,音乐审美能力更是有助于提升一个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全球化下更需要这种能力。作为幼儿钢琴教师,可以从音乐教材的实用性出发,一切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基础,合理地为儿童选择优质的音乐内容,确保其中拥有丰富的审美元素,也能吸引儿童的兴趣。这样一来,儿童既可以熟练掌握钢琴弹奏技术,又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逐渐地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真正具备钢琴音乐教育所需的审美能力。

作者:程容 单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审美能力培养研究3

美学研究的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蔡元培是中国审美能力培养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他推动了中国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他对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将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强调美学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蔡元培先生还认为美学对公民美德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在新时代,开展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公众审美素养,引导公众心灵美、言行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审美能力培养能够使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丰富学生知识。目前,审美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民众在发现、观察、认识、欣赏、体验以及创造美方面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让民众对美的内在涵义更全面地了解,从而提升自身审美水平,推动美学平稳持续发展。音乐、歌唱、朗诵、美术和舞蹈等作为促进审美教育的方法沿用至今。其中,舞蹈作为一种身体的表演艺术,伴以音乐,通过肢体变化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在当代美学视角下,舞蹈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审美能力的内涵与功能

审美能力可以概括为:培养对美的审美意识、发展审美感知;体验、创造、评价和表达美。总之,应为学生提供观察美、体验美、判断美和创造美的机会。

(一)审美能力的内涵美学研究的是美本身,其探讨所有美的事物之所以称为“美”的本质原因,当主体接触审美对象或外在环境(例如听音乐、阅读诗歌、体验戏剧或探索自然)时,脑海中会产生美的景象,或在心中形成美的感受。审美能力培养就是采用一定的教育手段,让教育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作为美学发展中的一种通识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审美育人,核心是育德。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并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

1.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起源于对美的观察。审美感知能力既包含情感层面,又包含逻辑层面和心理层面。为了让学生能够欣赏自然景观,首先他们必须要能够注意到自然景观。这就是为什么培养对美的觉察能力是审美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美无处不在,但是,尽管它客观存在,发现美却需要审美能力的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如果审美感知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人们就无法敏锐地从外在事物中捕捉到美。可见,审美能力培养是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强化的有效措施。

2.培养体验美的能力美在体验的同时会引起兴奋、喜悦和乐观的感觉。这种情绪状态也鼓励着创作者进行艺术创作,力图将自身体验到的美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递给受众。人体在注意阶段往往会经历多个认知元素,其中包含已形成印象的情感基调,基于这些情感基调,才能构建提升美的体验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处于美感和体验状态的人将自然形式提升到审美高度,并能够从审美的视角引导自身行为,从而使得人能够提高自身审美素质,丰富自身的情感生活,培养审美意识,提升审美素养。

3.创造能力让学生参与积极的审美活动能够发展其创造能力,这是为常规审美文化提供服务的创造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创造审美价值。人们不是天生具有创造美的能力,是否能够获取美感,取决于主体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接触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解读,进而创新,才能推动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4.判断能力审美判断力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品味,并作出审美评价的能力。审美判断能力与人们自身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经验积累和训练中形成的。审美判断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对事物特点进行了解。在开展审美能力培养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评价能力,从而对艺术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美评价,为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提供正确引导。

二、舞蹈的教育功能

舞蹈是人们借助身体动作以及舞具展现高超技艺的运动,人们通过舞蹈努力展示美、创造美,它不受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限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外,舞蹈具有直观、优美、艺术化的特点,很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让大众欣赏艺术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一)引起情感共鸣,促进身心健康舞蹈有着丰富的内容、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每一种舞蹈都和学生的身体、思维、心理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可充分借助舞蹈生动、灵活、流畅的人体运动引起学生情感和精神共鸣。舞蹈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观赏性与参与性比较强,而且不会被年龄、时间、空间、体质等因素制约。同时,舞蹈这种群众活动所营造的氛围对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舞蹈属于竞技运动,群体需要具备较强的协同性,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竞争能力,加强学生集体主义的责任感与义务感。不仅如此,举办舞蹈竞赛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讲友谊、讲道德、守纪律、顽强拼搏的精神。尤其是现代舞与拉丁舞,有着深远的思想内涵,学生在学习这两种舞蹈的过程中会对真、善、美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使自身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有所提升,让学生构建正确的审美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借助技术动作,感受艺术熏陶舞蹈运动的技术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各部位进行灵活应用做出优美动作语言,呈现动作质量与视觉效果。而技术美往往需要借助动作、节奏、时间以及合适的场地进行呈现。在呈现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技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旋转技术,需要个体进行一定力度的平动和转动,如此方能展现协调流畅、连贯自然的技术美;向某方位移动也是要重点关注的技术,其和舞者呈现动作效果息息相关;将直线、曲线、圆周运动进行组合交替使用,能够让动作更丰满形象,从而表现出和谐多元的形式美。舞蹈中的造型、动作需要个体通过静止和平衡二者之间的限制来完成,其和雕塑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舞蹈艺术美蕴含各种不同的美,其需要由人体用节奏恰当、规范得体、组织合理的形体动作和姿态语言予以表达,从而展现学生的文化修养、技术水平、健康问题以及生物潜力。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反映的是在遵循美学原则下,对难度较高的动作进行合理布局,依照层次发展的前后秩序,利用对比等形式,予以完美呈现。舞蹈通过团体舞技术选择的针对性、音乐选择的恰当性、动作的协调性以及队形排列的美观性将艺术美予以全面展现。总的来说,舞蹈技术美将形体美和动作美进行有机结合,再加上合适的服装、音乐,让技术动作的美感更加柔和协调,让观众能够体会艺术的魅力所在,进而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美的熏陶,达到愉悦心情、净化精神的效果。

三、舞蹈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分析

(一)舞者形体美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舞蹈以人体运动为基础来创造艺术形象。舞者需要用标准化、多样化的动作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和魅力。形体美培养的内容应该在充分考虑到人体结构和舞者身心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应注重培养舞者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精准融合,既要展现舞蹈动作整体协调性的美,又要让观众感受到舞者通过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情感。通过对舞者形体美的培育,有助于让观众通过舞者的表演产生情感共鸣。舞者的肢体语言是真正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甚至可以使人们产生对艺术的遐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舞者的身体进行合理塑造,能够突破艺术表现力的界限,并且为丰富舞者的肢体语言带来新的灵感和可能性。为此,舞者需要在肢体语言和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在增强自身活力的同时,还要确保能够运用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情感。若能以丰富的肢体语言为基础,将舞者的态度和情感融入其中,就能利用舞者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舞蹈姿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艺术的美感。

(二)舞者动作美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舞者需要用标准化的动作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和魅力。舞蹈动作训练应注重培养舞者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精准融合,既要展现舞蹈动作整体协调性的美,又要让观众感受到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以芭蕾舞为例,舞者伴随音乐从容而舞,形舒意广。芭蕾舞的动作,最开始的时候,有俯身、有仰望、有飞翔、有步行、有耸立、有倾斜。舞者婀娜的身姿好似轻盈的蝴蝶,又似扭动的柳条,单腿飞转、手脚并用,迅飞如风。舞者轻步曼舞时就像燕子伏巢,舞者疾飞高翔时就像深夜惊鸟,伴着随风起舞的罗衣和长袖,舞蹈表演给予观众美的享受。

(三)舞者服饰美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舞蹈中的服饰之美,是服饰艺术在舞蹈中的表现。含有中国色调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服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舞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各类比赛中,舞者会穿着各具特色的舞蹈服装,这些服装或精美或诙谐或充满激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蒙古族服饰以折叠的包巾、厚实的袍服和长统皮靴为主,这些服饰是蒙古族“草原马背”生活的体现,能够帮助蒙古族抵御草原寒风,彰显蒙古族人民粗犷的性格特质。在蒙古族舞蹈中,这些服饰均有所体现,让人们在感受蒙古族舞蹈之美的同时,还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之美。以戴爱莲的作品《荷花舞》为例,舞者身着绿色长裙,裙摆呈现荷花状,观众仿佛身临荷花池看到荷花开放。再比如,舞蹈《雀之灵》以傣族服饰为基础,将金黄色孔雀羽翎点缀在裙摆上,展现舞者曼妙身材的同时,还给人以舞蹈形态上的清新美感。

(四)舞者气质美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气质是舞者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是舞者通过舞蹈表演展现的品味修养。舞者利用肢体语言,随着音乐的节拍展示各种技术和身体动作。根据不同舞蹈种类以及不同舞蹈主题,舞者在舞蹈中表现的风格迥异。例如,在华尔兹舞中舞者表现的是优雅;在探戈舞中舞者表现更多的是激情和热情;在拉丁美洲舞蹈中,要求舞者展现洒脱、生动活泼的个人气质。舞蹈是一种美的体验,其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整体解读来感知。舞者通过肢体动作和音乐节奏来表达舞蹈作品的内在精神,向人们传递舞蹈创编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巴西流行的桑巴舞,狂野的动作和夸张的舞步展现舞者本身的快乐体验,为集会带来更多的艺术性,能提升周围观众的情绪。这不仅是舞蹈本身的艺术表现,也是舞者向观众传递编舞者意图的艺术表达。四、结语舞蹈不仅可以提高人们身体的活动水平,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舞蹈去发掘美,在舞蹈动作、舞蹈服饰、舞蹈对形体的塑造等方面感受美。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能够提升理解美的能力和感知美的能力,最后培养出创作美的能力。此外,舞蹈还可以借助审美能力培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杨思思.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思考[J].当代音乐,2022,(02):157-159.

[2]孙月红.基于美学教育视角下高校形体舞蹈教学策略探析[J].尚舞,2022,(02):106-107.

[3]欧建平.踏上舞蹈美学的研究之路——感念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启蒙[J].舞蹈,2022,(01):53-61.

[4]李晓.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J].今古文创,2021,(41):99-100.

[5]张怡雯.中国舞蹈美学从何而美?[J].大舞台,2021,(05):73-75.

[6]张婷婷.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身体美学与身体意识[J].艺术评鉴,2021,(17):118-120.

作者:任星伟 单位:运城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