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3篇

时间:2023-01-17 11:23:38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高阶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 语文阅读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3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模式,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理解是学生的薄弱项,特别是对需要综合分析的阅读对象,很多学生都找不准切入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比较欠缺。高阶思维主要指的是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或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它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高阶思维能力相关概述

高阶思维属于高阶能力的核心部分,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求解能力。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最早提出了高阶思维概念,他将教育目标分为六大类,从低到高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前三个为低阶思维,后三个为高阶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低阶思维层次,而高阶思维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的融合,构建一个从低到高的课堂活动,使之既能发展学生的低阶思维,也能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这样学生便能通过自我建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技术逐渐取代了一些记忆类、操作类的工作。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人们需要具备高阶思维能力,教育必须满足社会的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语文阅读教学理应担负起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任[1]。

(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了教学要求——让学生能够在探讨过程中做出判断;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提倡创意性的阅读,让学生借助阅读反思与批判环节有效拓展思维。同时,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在《课标》中也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这几方面可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课标》的要求。

(三)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时间大多花费在一些思维层次较低的学习上,例如根据教师的讲解在文中圈画词句,根据教师的提问解释词句的意思,并表述阅读感受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言时间很少,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含金量也较低,以致于学生很难展开深度思考,更无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测试题中,大多数是一些思维层次较低的习题,对于学生的高层次认知水平则缺乏相应检测。由此可见,改革阅读教学迫在眉睫,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正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需求。

三、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深度挖掘高阶思维培养目标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通常是一些基础目标,一般包括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背诵文章等,而要想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挖掘高阶思维培养目标。首先,教师应从课后思考题中提炼出相应的高阶思维培养目标。例如,在《一封信》的课后思考题中,提出了“露西写了两封信,你喜欢哪一封呢?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能够体现出评判性思维的要求。而在《田忌赛马》的课后思考题中,提出了“孙膑为什么让田忌以这样的方式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呢”,这个问题能够体现出分析性思维的要求。据此,阅读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分析孙膑调整马出场顺序的原因,学习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设计,可以通过在课后思考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2]。其次,教师应充分解读教材,结合文本内容挖掘高阶思维培养目标。例如,在《两茎灯草》一文中,严监生在临死之前还惦记着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手指不肯咽气。这一情节为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初读文章的时候,有的会认为严监生是个小气鬼,有的则认为他是个节约的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争论,设计相应的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多方面搜集信息,客观地评价人物的特点”,并思考在这些评价中自己认同哪一种观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文章内容,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观点,进而有效拓宽思维[3]。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完善与加工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不过,教学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与加工。首先,教师可以关注单篇文章的教学,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扩大学生的阅读视域,促进其思维的发展[4]。例如,在教学《跳水》一文时,教师可以从整体视角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1.梳理整篇文章的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并概括与补充下面的小标题“水手拿猴子来取乐、()、()、()”,然后根据小标题讲述故事,了解文章的大意。2.引导学生思考“孩子走上横木遭遇危险,谁是推动者”这一问题,并思考水手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3.关注文章的主要人物,并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在危急时刻,船长拿着枪命令孩子跳海这一办法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以及生活实际讲述理由,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以及分析性思维。其次,教师可比较阅读多篇文章,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周瑜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针对这一看法,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三国演义》中与周瑜有关的其他章节,学生读完后发现周瑜其实是个足智多谋的大将。教师趁热打铁,又向学生提供了《三国志》中周瑜的资料,学生这才发现,周瑜竟是个气度宏大的英雄人物。据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周瑜在不同文本中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呢?这对我们的阅读有怎样的启示?”这样通过联系多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比较不同文本在表达方面的异同,有助于增加学生思维的厚度,促进其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5]。

(三)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有深度的提问与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用适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进行引导[6]。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一文时,当学生借助注释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楚人听了旁观者的质疑之后‘弗能应’”,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文章中楚人说的话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金字塔》一文时,当学生初读完《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篇短文后,教师可以提问:“这两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篇呢?为什么?”这一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风格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启发学生:“如果让你来介绍金字塔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除此之外,你还会使用哪些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可以充分驱动思维,进而生成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深层思维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船长最后为什么要和轮船一块沉入大海呢”,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感受船长的英雄壮举,从而提升思维的高度[7]。

(四)借助有思维层次的阅读材料检测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学评价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评价。首先,教师应选择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检测材料,比如根据某一主题选择两篇短文,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并通过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应根据《课标》、学段目标等编制具有思维层次的检测题目,并合理分配检测内容中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的检测比例[8]。例如,针对《最动听的声音》一文,教师在编制高年级学生的检测题目时,可以编制为:“你认为文中消防队员寻找老妇人的方法好吗?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边,你会有更好的寻找方法吗?”这样的检测题目既涉及分析性思维,又包含创造性思维,比较适合检测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综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深度挖掘高阶思维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完善与加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有深度的提问与实践活动、借助有思维层次的阅读材料检测学生的思维水平,通过这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赵霭临 单位:南京市金陵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2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小学语文作为具备人文性特征的基础学科,具有渗透德育的强大优势。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打造高效的德育教学课堂,让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水平得到提升、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部分教师将德育与道德说教等同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学生存在不好的行为举止时,教师采取的方式不够恰当,或者一些学生不明白自己如何改正错误的行为,这种等同化的教育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侧重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实现有机整合[1]。

一、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与渗透德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德育日益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也被逐渐提上日程,主要是基于小学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换句话说,语文科目不仅包含了行为规范教育,还包括思想道德以及人文主义教育等诸多德育方面的内容,在德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语文学科集社会教育、科学普及、思想道德教育于一体,是有效且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课程。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字的过程中还能客观性地分析、理解文本中人事物之间关系的真谛。德育可以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也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就可以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2]。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与渗透德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面考虑,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在授课中适当穿插品德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二,德育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为现阶段评判学生的标准在逐渐地发生改变,不再是将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学生立足于优秀品德的培养,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德育的重要职责,需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也是应尽的教学义务。

二、新课改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措施

(一)深度探究教材内容,实施情感教育熏陶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皆是精华,是经过工作者的精心编排制作而成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其中包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的民族精神,以及提倡落实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品德教育。基于此, 语文教师要基于新课改精神,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带领学生领悟和体会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在开展文章讲述之前,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与文章相关联的背景资料,创设有意境的可以体现文本思想的情境,让文本内容能以触发学生心灵、撼动学生情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与高尚精神的渗透,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实情感,尤其是可以让学生更透彻、深刻地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层道理[3]。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讲述为例。这篇文章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歌颂的是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个战士的英雄事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逼真的情境。学生在具体可感的视频画面中了解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在战争年代硝烟弥漫的气氛下,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从课文感人肺腑的语言中激发出爱国情感,懂得中华民族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同学们的幸福生活,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将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再如,语文教师可以将《长歌行》与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联系起来。两篇文章都涉及对时间的描述,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时间的匆匆流去,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珍惜时间,不负韶华,砥砺前行。教师要深度探究语文教材内容,将其中相关联的德育内容融入文本教学中,再结合学生日常的行为、品德表现加以巧妙渗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德育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学实效。

(二)开展榜样教学,通过经典形象开展德育渗透小学生德育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究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德育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小学语文教材中描述了诸多文学人物,这些人物的品质高洁,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是学生值得学习的榜样。语文教材中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较生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教材中对人物形象的经典描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榜样,学习其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精神。以小学语文古诗词《过零丁洋》为例,这首诗中有一句比较经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形象地塑造了文天祥的伟大精神,他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学生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会增强学习激情,并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其中,有利于德育中爱国教育的开展,让学生从小培养爱国精神[4]。

(三)结合语文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除了结合教材内容之外,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还可以进行课外延伸阅读,增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力,拓宽德育的途径。想要更好地达到德育的效果,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给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教师在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不只是关注读物的故事情节,还要挖掘文章中的深层含义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给予学生的德育价值[5]。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点评这些课外文章,侧重挖掘课外读物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德育价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反思自身的行为、心理以及情感,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评价,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尤其是阅读情感类描述的文章和学习有关情感的字词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标记好注释,写下自己的旁白,推敲、体味其中的文字,深入作者内心来理解文本,这有利于丰富学生情感,加深人生感悟和完善自身心理,促进自身健康成长。此外,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不知不觉的课外延伸中,不断丰富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入。

(四)适时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加强德育渗透传统课堂采取的是固定的教学模式,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束缚。并且很多学生面对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虽然很多老师渗透德育的方式不断创新,但是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说,就教起不到实际的效果。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更为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这样可以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课外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这种渗透形式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德育相关知识,将所学德育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并且学会对自身行为进行辨别,懂得是非对错,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很大引导作用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要结合小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后可以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带领班上的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敬老院,与那些孤寡老人聊天,或者给这些老人表演一些好看的节目,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在组织这些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会对老人的孤独感有深刻的感受,同时也懂得尊敬老人,尊敬父母长辈,这也是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在课外活动中,教师适时引入德育知识,这样的活动与实际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容易让学生产生同理心,能更好地巩固德育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语文读书交流会或者组织开展语文朗读比赛,在这些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内化这些品德知识,实现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品学兼优且拥有智慧的综合性人才,而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为渗透德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深挖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使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仅有语文知识的教授,还有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与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深度探究语文教学内容,渗透和实施情感教育,落实榜样教学,并结合经典形象逐渐渗透德育。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语文课外延伸活动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完善自身的言行,让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以及品德培养得到共同促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择准确的切入点,通过深入钻研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途径,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作者:赵霞 单位: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3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要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将语文要素学习与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就需牢牢把握统编版小学语文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特点,摆脱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零散性、随意性、单一性的难题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单篇+群文”整合并存的教学方法,力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要素必须考虑的因素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单篇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群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也不要理解为群文学习就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是说群文教学要取代单篇教学。在新教材中,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是并存的[2]。2019年秋季全国小学全面使用统编版教材后,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构成原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再以教材中单篇课文或者某一课时作为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设置“课程”[3]。“现行统编语文课本采用双线组元的编写方式,其最大亮点就是明确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即每篇课文在语文知识或学习方法方面的教学内容。”[4]以往教材中,一篇文章就是一课,新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通过二者相结合进而选择文本成为教材编排的基本方式,既兼顾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又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从这个角度来看,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两个基本途径,二者本质上各有利弊,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所长,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意义。当然,对二者的理解绝不能简单地从文本数量上划分为一篇课文教学和数篇课文教学(群文教学)。脱离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必然陷于传统分解式、重复式、机械性教学的桎梏,难以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

(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针对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等先后举办了不同层级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培训活动,就教材的特点、编排体例以及教学策略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对于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单元课文的整合原则、教学策略方面的优化改变等不甚了解。他们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单篇课文为独立课程的授课模式,忽视了新教材单元组元的基本特点,忽略了单元课文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单课文孤立性教学,不但重复了传统语文教学中零散性、随意性的弊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培养其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学生的负担。因此,当前语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特点,在教学中兼顾二者,无论开展单篇教学或是群文教学,都能做到目的明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简单割裂开来,要明确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且均贯穿小学语文教育全过程。

(三)基本能力培养与高阶思维培养无论是单篇教学还是群文教学,都应重视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培育和高阶思维培养,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的关系,基本能力为高阶思维的基础,高阶思维是基本能力发展的目标,不可偏废。忽略了基本能力的培养,高阶思维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反之,忽略了高阶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基本能力培育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方面,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是学生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必备能力。但若过分强调基本能力培育而忽视了高阶思维培养,语文教学就会陷入机械式、重复式、填鸭式的困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和高阶思维培养两手抓。正确处理以上三方面的关系,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要素,既能实现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可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获得进益,最终实现“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走向有思考的阅读”,进一步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要素的基本路径

(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实现语文要素学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2019年全面推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之前,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从编排体式到编排理念都不尽相同,势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造成影响。面对改革后的新教材,教师需要一个学习、熟悉的过程。若一味求快,教师很难吃透教材精神,兼顾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学习。因此,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先从单篇教学入手,逐步熟悉新教材,不贪多,不求快,不盲目从众。在熟练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要义后,再逐渐渗透群文教学理念,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紧扣双线组元的特点确定议题,选择群文文本在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这样所选定的议题才能更好地反映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突出议题的针对性,力求避免传统语文教学中内容和目标量大面宽、因贪多而达成度低的现象。当然,在议题设计上,应尽可能考虑小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在确定了群文议题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群文文本,从不同角度充分考虑文本学习的难易程度及侧重点,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加广阔的探究思考空间,兼顾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

(三)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群文文本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前,在文章选择方面,必须要结合学生所处学段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选文可以将图片、新闻报道、常规文章等方式穿插结合呈现,最终实现学生对信息的比较和整合,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高阶思维。

(四)立足学生实际,优化群文教学中学习任务单元设计优化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单元的设计,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前提,让学生快乐阅读、思考,实现寓教于乐。在设计学习任务单元之时应立足学生实际,力求形式灵活多样。低年级学生要以想象、口语表达、游戏、儿歌、绘画、诵读等方式呈现,高年级学生可适当调整难度,更多倾向于文本阅读,呈现出梯级学习的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

(五)改变评价方式,实现群文教学与单篇教学的有机结合群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和传统的单篇教学相比,群文教学更符合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群文教学给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宽广的学习空间,不同选文都围绕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展开。小学语文群文教学真正做到了将创新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来实现。基于传统解析式单篇教学的评价方式,以知识的识记为主要标准,偏重知识灌输和记忆,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方式也应紧跟教学改革,发生相应的变化。有了科学的评价方式,小学语文群文教学才能开出灿烂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当然,本文并不是完全否定单篇教学,正如温儒敏教授所提倡的单篇与群文并行的教学理念,认为二者应互相渗透,有机整合,以此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结语

“语文素养虽有外显的表现,但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品质,而且当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5]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要素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特别是在统编版教材全面使用后,教师要通过不断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进而产生科学合理的教学设想,这是今后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努力和探究的方向。

作者:赵盛东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