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探析

时间:2022-11-28 09:25:02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促进传统行业数字化建设进程,新冠肺炎疫情极大改变人们工作、生活、学习方式的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技术创新

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探析

作为互联网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工作方式,也给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带来了巨大影响,使传统的教材出版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学出版社传统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还面临一些问题,存在一些限制情况,严重影响了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的转型发展。如何找到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的症结,提出具体的转型方式,最终实现大学出版社传统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大学出版社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推动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一)技术发展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大部分传统行业(如服装、教育、购物等)的数字化建设进程。5G技术的发展,在线直播及小视频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改变。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阅读、获取信息和生活的方式,更新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数字技术应用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手段,带来选题开发、出版流程、市场运作等一系列重大变革。王巍令等对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所涉的资源加工、内容管理、资源嵌入、协同编辑、产品等软件包的功能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全方位解读[1]。数字化出版改变了出版产品的呈现形式及出版过程中的生产运营方式,要将各种资源、各个行业整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推动大学出版社传统教材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

(二)现实生活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模式。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的时候,全国范围的学生都无法按时到学校上课。为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各个学校均要求教师开展线上授课。教师们化身主播,将传统课堂转移到网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课业得到保证。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虽然网络课堂不会取代传统课堂,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在网络课堂上,学生使用的大多是电子教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搜索,使学习变得非常便利。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教材的开发和数字化教学的发展,对传统纸质教材的使用及传统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出版社传统教材出版向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2]。

二、影响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因素

(一)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与学习方式,也必然要求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阅读体验与学习效果,数字化教材应运而生。但是,人们完全适应数字化学习方式,尚需一定时间。众所周知,长时间的数字化学习必然会造成视觉疲劳,对视力产生一定影响;线上学习时,教师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及时获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及知识掌握情况,而一些学生有时会因注意力分散、缺乏督促等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数字化教材的推广普及尚需一定的适应时间,通过逐步改善使用效果,使学生逐渐接受新型阅读体验带来的便利。这个在接受心理上出现的适应过程,直接影响着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进度。

(二)数字化出版技术开发的难度在逐步加大

数字出版技术与数字出版服务商在整个数字化出版产业链中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数字出版销售商与阅读器制造商是数字化出版产业链的下游环节,与消费者的联系十分紧密。数字化出版已然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标,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但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之路并非一路畅通。在新渠道与新媒介的不断冲击下,数字化出版的商业运作模式尚不明朗,产业链条也尚未健全。如今,一些出版社缺乏相关的现代经营理念,在数字化出版运作方面有局限性;数字化应用意识相对落后,缺乏深刻的认知。部分出版社不了解数字化出版技术发展情况,缺乏前瞻性,加之技术限制等问题,因此对数字化出版一直采取观望态度。只有少数出版社自主研发并出版了一些附带数字产品的教材,但并未构建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因而发展也相对缓慢。相对于传统教材出版工作来说,数字化教材出版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更高。如果将传统出版方式照搬于数字教材出版的话,很容易导致出版物内容完整性缺失,造成只有数字技术而没有内容,或只有内容而没有技术的尴尬局面。目前,我国数字出版技术还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体系,缺乏技术性和文本格式等的统一,还存在资源共享较差、内容无法兼容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提高了数字化教材出版的成本,最终可能会导致用户流失。

(三)数字化出版市场秩序相对混乱

数字化出版市场秩序混乱主要体现在深度分类与加工管理的缺失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标准化建设少,信息技术标准制定缺乏系统性与灵活性,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未将操作性与兼容性有机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数字化出版市场与竞争环境逐步得到规范。数字化出版可以分为传统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和技术支持商推动的数字原创化两种形式。多数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最初阶段,都以纸质教材为中心,只是在教材形式上改变为数字化。其实,数字化出版更注重教材内容,一些出版社忽略了这一点,导致目前教材市场上同质化现象严重,经常出现教材内容雷同现出版社传统教材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

(二)数字化出版技术开发的难度在逐步加大

数字出版技术与数字出版服务商在整个数字化出版产业链中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数字出版销售商与阅读器制造商是数字化出版产业链的下游环节,与消费者的联系十分紧密。数字化出版已然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标,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但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之路并非一路畅通。在新渠道与新媒介的不断冲击下,数字化出版的商业运作模式尚不明朗,产业链条也尚未健全。如今,一些出版社缺乏相关的现代经营理念,在数字化出版运作方面有局限性;数字化应用意识相对落后,缺乏深刻的认知。部分出版社不了解数字化出版技术发展情况,缺乏前瞻性,加之技术限制等问题,因此对数字化出版一直采取观望态度。只有少数出版社自主研发并出版了一些附带数字产品的教材,但并未构建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因而发展也相对缓慢。相对于传统教材出版工作来说,数字化教材出版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更高。如果将传统出版方式照搬于数字教材出版的话,很容易导致出版物内容完整性缺失,造成只有数字技术而没有内容,或只有内容而没有技术的尴尬局面。目前,我国数字出版技术还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体系,缺乏技术性和文本格式等的统一,还存在资源共享较差、内容无法兼容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提高了数字化教材出版的成本,最终可能会导致用户流失。

(三)数字化出版市场秩序相对混乱

数字化出版市场秩序混乱主要体现在深度分类与加工管理的缺失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标准化建设少,信息技术标准制定缺乏系统性与灵活性,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未将操作性与兼容性有机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数字化出版市场与竞争环境逐步得到规范。数字化出版可以分为传统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和技术支持商推动的数字原创化两种形式。多数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最初阶段,都以纸质教材为中心,只是在教材形式上改变为数字化。其实,数字化出版更注重教材内容,一些出版社忽略了这一点,导致目前教材市场上同质化现象严重,经常出现教材内容雷同现象。大学出版社出版数字化教材主要存在教材信息无序、教材内容粗糙、教材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推动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出版的关键所在[3]。一方面,建立并规范统一的出版模式与行业标准,在技术形态、出版流程、市场运作等方面大力加强行业规范引导,从出版业与读者的双向市场调研着手,多角度获取双方的需求,并将其反馈于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中;另一方面,在统一的出版模式与行业标准确立之后,要尽可能地通过量化的形式或法律、政策的方式体现出来,使其对数字化出版起到明确的引导作用[4]。实践中,可从加强数字化出版统一管理、教材出版共享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实现数字化出版的一站式搜索,规范数字出版秩序。

三、推进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一)加强对数字化出版的技术支持

数字化出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占据一定地位,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数字化出版产业的技术支持力度,完善相应的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创新与税收等标准化管理规范。然而,各项技术只有大范围使用并保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才有可能不断融合与发展、兼容与改进,从而上升为行业标准。在技术比较成熟的基础上,由国家有关部门建立统一、权威的技术标准,对整个数字出版技术进行整合,才能使信息安全交换与资源互补成为可能,进而促进产业发展,在传统出版内容管理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数字资源库,对知识产权形成有效保护。出版社应加大数字化编辑人才培训投入,为编辑提供持续学习业内新知识的机会,提升数字专业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5]。由此可见,加强对数字出版的科技投入,完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出版社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建立健全数字出版行业规范与相关标准,为数字出版创造良好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提高教材的创新性与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大学出版社需要在教学方面做比较研究,参考优秀作者凝聚着教学改革经验的教材资源,编写出版更具创新性、示范性的教材,为课程建设良性循环打下基础。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材在电子配套方面需要更多创新,如提供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电子教案、教学大纲、微课视频、题库、答案等,建设丰富而强大的网络资源库,开放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形成有规模、成体系的整体教学资源。因此,若想有效改善传统出版行业的阅读方式和空间,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有力拓展,进一步推进教材出版数字化进程。其次,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数字化基础平台开发与建设,升级教材内容,调整资源配置,有效改善和不断创新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教材出版方式。在新形态教材上多做尝试,如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等。加强网络建设,结合出版物市场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建立相应的物流供应链体系。针对出版规范流程,对出版物内容加强监督、引导,不断优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提高出版业整体生命力,使大学出版社教材数字化出版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立并完善数字化出版与资源平台

如今,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传统纸质教材基础上,网络配套资源与教学成为出版行业又一个竞争热点。建立并完善数字化出版与资源平台,成为当务之急。数字化出版与资源平台可以利用传统出版的优势基础资源,增加深度服务,提高资源整合力度,利用网络数据不断完善资源库。我国数字化教学处于起步与逐渐深化阶段,出版社可以大力拓展数字化出版业务,提升数字化教材市场占有率,打包数字化增值服务,从而尽快建立数字化出版与资源平台。例如出版社通过微课、AR、在线测试、题库共建共享等新技术手段实现数字资源立体化增值服务,使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有效对接;挖掘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在线批注、在线讨论、学习管理、题库重组、在线阅卷等功能,通过这些沉浸式交互体验,使学生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资源,从而达到智能教评的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这些数字化资源与手段极大地助力了教与学,在保障学生学习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对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加工

在新型数字技术体系下,传统出版赢得发展的最有效方法,是利用互联网并借助数字化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加工。利用数字化新媒体技术提升纸质教材的附加价值,进行再次销售,强化产业结构。相比于运用其他数字化新媒体技术,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难度不大,比较容易实现,是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的首选方式。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将社内所有教材均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二维码和网址的方式免费向学校提供,保证了各个高校的使用需求,保障了师生在家通过线上课堂正常使用教材,为师生提供了方便。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还与软件公司合作,为社内图书配备微课和AR资源,对书中重点、难点通过视频和三维立体图(机械、土木类教材)的形式予以展示,增加了学生学习中的乐趣,也增加了教材的易读性和趣味性。同时,微课和AR作为教材对应配套资源,提升了纸质图书的附加价值,既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也使传统纸质教材再次活跃起来,增强了二次销售的实力。

(五)构建新型数字化出版产业链

在数字化出版时代到来之前,传统出版企业通常只需明确一个简单的身份———出版物承载内容的生产者。随着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传统出版物承载内容的形式,还是传统出版物的销售形式,都已经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了。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不仅体现在改变出版物传递知识的方式和内容上,也体现在出版物销售媒介的变化上。这就使传统出版业的图书出版方式、出版流程、市场销售等全面改观。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社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建设属于自己的出版网站和出版物销售网络平台,建立一个将生产、销售和运营结合在一起的企业产业链,在数字化出版大潮中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出版社可以参考其他电商企业的销售形式,在5G技术支持下,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线上销售与讲解,使编辑面对面地与读者进行沟通,实时了解读者需求,解答读者疑问,及时向读者介绍出版物的特色与卖点。编辑是教材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熟悉教材中每一处精彩内容,可以准确解答读者的疑问,并与读者分享阅读体验与获得感。这种转型方式,不仅能够改变出版物的知识传递方式和销售方式,还可以增加流量,提高出版企业的曝光度。总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工作只有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对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加工,构建数字化出版产业链,才能守正创新,顺利完成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只有通过传统出版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数字化转型,才能使传统出版优势转化为转型后的发展优势[6]。我国大学出版社要用心做好产品和服务,保证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做强品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学出版之路[7]。

【参考文献】

[1]王巍令,刘爱芳.解读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中的六个软件包[J].出版参考,2014(31):9.

[2]武丹丹.数字出版时代教育出版社的转型思考[J].传媒论坛,2020,3(10):99.[3]张钰.对宁夏教辅类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以宁夏某教育出版社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3):7-13.

[4]王宁.数字时代下出版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新闻前哨,2022(3):79-80.

[5]肖丽娜.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出版构想[J].传媒论坛,2021,4(15):87-88.

作者:王晓历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