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时间:2022-08-03 03:41:04

摘要:对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从增强内控制度意识,建立较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且确保执行力度;强化财务人员相关培训以及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考评相互结合,健全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系统这四个方面展开,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内控控制的职能作用,提升财政经费的利用率。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内控制度 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试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都按要求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财务内控制度,这是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规范化的客观要求。但也应看到,财务内控制度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浅析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内控制度执行的重视程度不够。一项制度能否得到全面执行,社会氛围、领导重视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社会事务等方面的任务都比较重,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单位只重视了中心工作的开展,对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投入力量不足。特别是部分单位的领导干部,还没有对规范执行财务内控制度引起高度重视,也没有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部署,甚至在个别单位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一些单位落实财务内控制度仅停留在财务工作人员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刚性约束机制,或有制度但在执行中打了折扣。

(二)一些单位经费支出审核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有大量的经费支出,涉及的支出金额比较大,个别单位对经费支出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有的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虽然经费支出的审批程序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运行中,主要靠财务人员去掌握,分管领导、其他工作人员由于受专业能力、业务联系等因素的影响,监管不力或不到位,对经费支出审批把关不严。如一般公务经费报销程序是经办人填写报销单,分管领导审核、财务审核,最后财务负责人签字报销,看似非常严谨的三级审核报销程序,但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单位就是一个人审核(财务审核),其他审核人不做过多的追问就签字确认,表面上的严格内控实际上是落实很不到位;对单位的一些重要经济活动只有个别领导和项目负责人知道,应该公示的财务支出没有严格落实公示相关制度,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在个别单位也受到质疑。

(三)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控制度在理解上存在误区,认为只是一种工作程序,是财务部门的事,将财务内控制度汇编成册挂在墙上,摆在桌上。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时出现的问题,单位所有人(包括领导)都会说财务人员业务太差、不会变通,财务人员不会给检查部门解释。财务内控要单位一把手来抓,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控制是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自己把自己捆起来,没有认识到完善、积极、健康、有序的执行内控制度,有宜于一个单位的长足发展。 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担任,对财经纪律、财务风险等认识不足,对财务工作自己有时稀里糊涂;个别财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履行职责不到位,财经纪律执行不严格,明知违反财经纪律却也不管不问,等等。

二、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这是全面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关键所在。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后,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实,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进一步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对财务内控制度及有关规定的学习,从思想上认清利害关系,提高加强财务内控工作的责任意识。要把财务内控制度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组织学习,对标工作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搭建干部职工交流学习的平台,定期组织交流讨论在推进财务内控制度落实中的工作体悟,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是主人。

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健康开展的基础保障。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财务工作的运行程序、人员职责等,做到一切工作有据可循、照章办事。要结合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合理设计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根据职责确定工作人员,绘制更加清晰的财务内控流程,加强对每个环节工作的有效监管,督促正确行使权力,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督促其对有关数据、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专业化、科学化分析、研究和总结,确保财务工作规范运行。同时,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的考核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对导致内控失效的责任人要严肃追责问责,使相关人员真正把内控工作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

三要加强内外部审计和监督。加强内外部审计,是确保财务内控制度不流于形式的重要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单位的独立部门,配备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具有对单位财务控制比较熟悉了解的特殊优势,因此可以准确把握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失控点,通过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审计监督,对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的规范运行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外部审计更具权威性,要重视外部审计工作,定期邀请独立的审计机关对本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专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争取把问题尽早尽快解决。

四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当前,财务知识更新较快,作为落实财务内控制度主体的财务人员,如果不去学习新的财务制度、财务知识,就无法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在鼓励财务人员加强自学的基础上,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外出参加培训,不断更新、补充和拓展知识层面和工作技能,更好地适应财务工作的现实需要,真正担负起严格落实财务内控制度的重任。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由审计机关对其进行专门的审计业务培训,保证能够熟悉审计工作重点、流程等,持证上岗、严格履职。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内审人员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对不合适或达不到工作要求的及时调整交流使用。

三、结语

总之,建立并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对于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资金风险、强化单位内部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正视,对症下药,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加以解决,确保这项制度能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化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简介:陆 燕(1979-),女,汉族,宁夏彭阳人,大学学历,经济师,工作单位: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摘 要:与企业单位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仍缺乏足够的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薄弱。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急需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构建内部审计部门,规范财务管理行为,预防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文章主要分析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相比,经济业务较为简单,资金量相对较小,因此往往内控意识较为薄弱,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制约了单位的发展。不少单位甚至出现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形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从基本属性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将国家和社会利益放到首位,并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提到日程上来。

一、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均是社会发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不少行政事业单位都已开始尝试建立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内控体系。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目前制定内控体系难度比较大,实施的进度较缓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不少管理领导者未清楚认识到单位自身的经济地位,有的认为财务工作与自身无关,是财务人员的事情,长此久往,与财务管理目标背道而驰,无法真正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缺乏明确的内部控制重点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清楚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清晰,进而无法掌握财务管理的重点。通常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只局限在存款或者现金管理方面,并没有加强对单位资产的管理[2]。另外,从基本属性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往往不计提折旧,从而无法对固定资产的新旧进行估算。除此之外,因受到内部环境的影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实现成本的监督与管理,未形成考核评价,在影响性比较大的流动资产方面未加强重视,无法真正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发展,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资金都是来自政府财政部门的拨款,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国家拨款之后不会参与到资金管理中。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与管理者未受到监督与制约,往往会导致公款的违规或不合理使用。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未从实际角度出发,没有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一点便是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针对财务采取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模式,比如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等,长此久往则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约束性。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个人利益,会采取做假账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相关的规定与要求,损害单位利益和整体形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瓤刂贫鹊牟呗

诚如上文所言,内控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发展的基础,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内控制度往往需要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在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主要目标便是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全面性、真实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一)制定完善的内控环境

毋庸置疑,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在日常管理环节中均有所体现。内控环境是内控制度的外部环境,且是保证内控制度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针对性的营造完善的内控环境,从实质上保证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3]。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是全方位的经济控制内容,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如此才能保证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因此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对员工加以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管理的热情。

(二)制定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

从概念上分析,不相容岗位主要是指同一个人担任某一项职务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且又容易掩盖错误的岗位。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构建的时候需要清楚明白哪一些岗位不相容,在部门与岗位权限中的要求是什么,要从根本上保证不相容岗位以及职位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与相互利用,并且还可以形成比较均衡的发展机制。当然,还需要定期轮换重要岗位,这样一来便可以将轮换岗位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并及时解决,进而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三)制定预算控制制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控制的内容比较多,且往往会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需要对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完成的预算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措施,从根本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一项预算的严格制定。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预算控制制度的时候需要做好四点:第一是要进一步确定预算的项目以及程序;第二是要编制预算;第三是要制定预算;第四是要加强对预算的监督与管理,并对预算业绩进行考核。

(四)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

从本质出发,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执行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便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缺失,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未将监督权充分发挥出来[5]。内部审计部门是监督管理制定的部门,应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形制定合理内审制度措施,保证监督的独立性以及有效性。内审人员应不断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真正发挥出内审机构的作用,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研究思考

摘要:随着新时期的时代跨越,国内财务体制的改革也逐渐深入到新的发展阶层,亟待完善健全的内控制度适应发展所需已成当务之急。但因种种原因所致,各地相应的内控制度建设的成效不一,究其工作思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结合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乏力的问题纠结、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要素的结构界定、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三方面,给予不同成层次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行政管理;内控制度;研究思考

内控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基础性理论,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是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逐步产生、逐步发展与逐步完善起来的,并兼具鲜明的时代性。它是一种突出强调预防为主的“戒律式”制度,其目的性非常明确,旨在通过完善的约束机制规范内部管理与运作的具体行为,防范杜绝错误与舞弊现象的发生,确保管理效果及效率的综合提高。归根结底在于内部会计工作的具体控制,确保准确、高标准的会计信息综合质量,全面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全面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与规章制度的严谨性,并贯彻执行而系统制定、实施的系统化控制措施、方法与程序。

一、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乏力的问题纠结

(一)内控意识与财务制度相对薄弱的纠结

纵观国内行政事业单位,有的内控意识相对淡薄,甚至内控观念缺乏,眼高手低。其表现为重视事业发展,而对内部管理轻描淡写,甚至对内控常识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认为内控工作是财务部门办的事情,管理上有财政、会计核算部门分工把关,作为负责人也管不清、理不明,所谓内控制度不过是挂起来应付上级或相关部门检查的,孬与好无伤大雅,抱着无所谓态度的大有人在。因此,有的也是制度上墙的面子工程,尚无行之有效的管理而言。而行之有效的管理,首先离不开制度控制的坚实基础,但涉及基础性保证工作的财会管理,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还仅限于纸上谈兵,做做报表、装装样子乐此不疲,导致财务制度建设相对薄弱,有的单位至今未制定单独的内部财务制度,其管理随意性较为突出。有的问题严重性已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再麻木不仁则无可救药。

(二)资产管理与控制制度相形脆弱的纠结

财务部门往往只顾埋头“报表”,不会抬头 “算账”,忙绿于 “核算”与“付款”日常应付,对业务的来龙去脉疏于过问,甚至心存芥蒂不想过问。对单位事项的重大决策、具体过程与最终结果不作了解,也懒于了解。尽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固定资产的购置相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对使用中资产的内控管理仍然存在制度的约束。行政事业单位中债权与债务存在一定的隐蔽性,不同于企业能够频繁发生,倘若不经常核对难免问题浮出水面。因此业务发生时,只是会计人员登记在账簿上,合上账簿便视为一成不变的铁定财产,但以后是否发生减值、坏账等问题了解的很少。久而久之,形成了“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的陈规定律,资产损失现象较为严重。

(三)预算控制与监督考核刚性同失的纠结

预算控制作为内部控制核心性关键环节,担当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最重要的控制职能,要求部门预算必须有规范严格的运行程序与操作系统与之配套。纵观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大多实行了一定的部门预算应用制度,但所涵盖预算范围较为有限。相形之下,应追加调整预算之外的项目空间较大,弹性较强。而越多项目的追加,客观造成预算愈演愈烈的随意性,本应对等的约束力与权威性就相形见绌。就目前而言,内审机构基本与会计部门在编制上平行,大多依附于行政执行机构,应有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无从谈起。而针对审计内容,能够做出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评价鲜有涉及,难以形成应有的工作手段与工作成效,因而导致无法履行资金监督与控制管理职能,导致预算控制形同虚设。而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重考核,轻内控”现象较重,内控制度建设与目标考核脱钩的客观性,也最终导致了问题发生的必然性,很值得我们做出深刻的思考。

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要素的结构界定

内控机制的主体结构是内部控制,有了合理的Y构就能有比较理想的机制。其内部控制结构包括:项目与环境、财会系统和内控流程。

(一)项目与环境的控制针对性

控制项目泛指内控制度的组成基本单位,包括内控系列环节。控制环境泛指影响建立与实施某项属性政策的各种环境因素。具体环境涵盖两方面的针对性:其一,不能将控制环境做无限扩大,必须有针对性地控制与单位的可控范围以内,泛指内控制度则难以操作。其二,单位控制环境受行政影响较大,必须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之下展开工作。

(二)财会系统的操作严谨性

财会系统泛指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系统的业务操作程序与模式。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操作的关键组成环节,是内部控制重要的基础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突出特点,在于依据会计信息展开会计工作,具体履行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活动的规范指导、系统调节与监督约束,并为促进各项工作做出应有的努力,以提高单位工作的行政事业效率与社会综合效率。尽管财会系统具有严谨突出的内控职能,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其主要欠缺在于事前控制能力较弱,受工作性质所限,难以实现工作提前介入,因此,不能将财会制度简单替代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

(三)内控流程的运行规范性

内流程泛指行政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控制政策方针与管理程序,以运行规范性确保控管的目的。历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其内控流程的突出特点在于将制约的政策性与严密性置于首位,通常很少把成本效率考虑在内。

三、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

――转变观念,增强领导层“率先垂范”的主体意识。遵照会计法与会计工作规范的要求,作为内控建设第一责任主体的单位负责人,应是转变观念,强化内控工作“率先垂范”的真正领导者,必须对单位财会报告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有担当,对内控制度的实效性与合理性负责任。为达到这样的境界要求,财政部门可组织各单位负责人系统进行相关的学习培训,基层财务部门也要通力协作,打好“边鼓”,吹好“耳旁风”,针对实际工作为领导做好宣传,使单位负责人能够真正确立起内控建设与财会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创造出良好的控管环境。

――⒍思路,形成部门间“齐抓共管”的整体机制。通过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完善,切实加强重要岗位与薄弱环节的治理与控制,责任细化,形成制度到人、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整体机制。首先,必须明确规避岗位与职务不相容的问题,内控人员不得兼任他职;必须明确机构与岗位的对应职责权限,形成岗位与职务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制衡机制;作为内部控制核心环节的流程控制,具体方法应进一步明确其合理性与实效性,对各项财务性收支,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程序予以审批。

――统一思想,完善资产类“面面俱到”的综合控制。对资产管理问题必须建立严格授权审批制,各项经济类业务要在授权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权利、责任与义务明确细化到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未经授权,对资产严格限制直接接触,对各类物资财产严格履行定期盘点制度,盘点结果要及时与会计记录核对,如有不一致必须及时查找原因、落实责任。对债务与债权要及时清理、核对,必须在规定程序下,经严格审批后方可做出坏账损失处置核销。

――广开渠道,落实预算制“事发未然”的超前介入。要有针对性地拓展部门预算的介入范围,要力将单位全部财务类收支事项囊括其中,并实时对预算做出严格调整,如有可能必须追加程序。预算编制当中要努力实现精预算与零预算,精细核定收支具体额度,精确落实支出的明细用途与方向,对项目资金必须细化到项目各个具体环节。

――环环相扣,规避审计制“亡羊补牢”的监督困惑。要将内部审计“一审、二带、三推促”的作用予以充分发挥。要全面把控内控的薄弱点与易损失环节,及时通过经常、连续的监督跟踪审计,实时掌握审计中的问题动向,切实做到查一处、处置落实一处,不做“亡羊补牢”,但求“补牢圈羊”。

――夯实基础,完善内控制“有备无患”的制度规范。各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己部门的实际状况,依据国家已颁布的内控制条款,请财政部门当老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切合实际的单位内控制度,全面性的覆盖确保“有备无患”。

――警钟长鸣,确立预警制“未雨绸缪”的思想境界。实际工作当中,要通过纵向与横向数据对比,及时捕捉问题苗头,未雨绸缪,及时对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将可能的财务风险化解于萌芽之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关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意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措施以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成效这四个方面为相关在行政单位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提供了参考意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内控机制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施管理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中无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同部门单位,因多方面因素的不同,都需要依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设立所需的内控制度。而内控制度指的是不同层级单位管理中,采用相应的具有控制性影响作用的办法、对策和流程,且加以规范化、合理化以及制度化,从而构成的一套十分严谨控制体制,即为内部控制体系。其内控制度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控制方式也是具有多样化的。内控制度依据其控制的范围以及方式,能够大致上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种是内部会计控制,第二种是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应用会计形式和其它与会计相关的办法对财务会计体系实施管理和控制;采取会计外的形式对管理体系实施控制,这就是内部管理的控制。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常常会更为关心内部会计控制,所以在通常的情形下,审计学中所指的内控制度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唯有在特殊的情形下,比如:对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实施管理审计时,会关乎到内部管理控制。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意识,内控环境氛围不够浓厚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环境通常包含了管理机构、组织设置、审计机制以及权责分配机制。然而,现在而言,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都是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意识,致使行政事业单位里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单位的事,没有其他部门的事,其工作任务关键核心也只是财务人员,其余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不需要参入其中的。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一些人觉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自于财政部门中的预算计划,只需要依据固定的时间申请财政拨款就能够获得经费,接着就能够任意花费这些经费,致使内部发生资金支出难以控制的状况。和企业相较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不够浓厚的,缺乏了对内部控制关键性的认识,内部控制的意识较为没有建立。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控制执行力不足

许多行政事业部门都还没有系统的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内部控机制,大部分都都是以部门预算来代替内部控制机制。有一些行政事业部门尽管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然而是没有严格执行的,而且相较于控制执行中是缺少有效的进行监督和控制,致使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设,这也更加有助于内部人员越权实施相关事情和贪污受贿。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高效实施标准性和规范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参差不齐,尤其是基层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工作中是缺少了必要的财务知识以及专业方面的技能,相较于不合理的违规行为是难以进行辨别的,很难实现内部控制机制中的需要,致使内部控制机制力度的不足,内控成效不好。

(三)缺少一定的内部审计以及外部监督体制

尽管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设立了内部的审计单位,然而其人员都是由财务人员进行担任的,缺少了专门性以及单独性;相较于内部控制的执行,也是缺少了高效的监管和考评,这样是不利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也是不利于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增强内控制度意识,建立较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需要依据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和条件,对本身单位中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执行力度的成效担任起主要的责任。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高有关的领导需要加强其内部控制意识,完善部门单位中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定和与各权责相互匹配、健全内部审计体制,改善对于内部控制的片面性认识,建立起全体人员共同参加的观念。确定其基本职能,以职责分工为基础设立内部控制的相关机制。内控机制的设立最为重要的是明不同单位部门之间的重要职能、各个单位部门间的分工要求和互相的联系。内部控制机制指的是在各个部门间在各司其职,各安其位的根基上把不同部门变成一个互相存在的总体,可以有效发挥部门之间的职能。作为事业行政单位,在设立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要确定部门职能基础上,整理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资源,简易整理办事过程,设立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体制,设立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且确保执行力度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机制上的特别性,例如: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会计的集中计算、国库统一账户系统等,需要设立一整套可以满足其特征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内部控制机制为条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设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关键,合理高效的内控机制可以有效避免潜在问题的产生,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党组中的事业单位,需要依据职能进行分工,其目标原则和业务程序等,都是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堵塞系统中出现的漏洞、违背了规定中的操作、防止财政经费的损失和浪费,有助于行政单位职能的高效性的发挥。

(三)强化财务人员相关培训

内部控制需要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部门工作中的不同部分实施高效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倘若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较好的专业性素质以及独立性,内部控制就的执行力度就难以实施到位,内部控制的作用效果就无法呈现。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学习,需要不断要求其更新其专业层面的知识、提升工作技能,做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高效性管理和监督,与此同时,需要随时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实施免费和有效的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逐渐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业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层次,符合内部控制机制的需要。

(四)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考评相互结合,健全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业务管理部部门以外独立设定内部审计的部门、配备内审人员来确定其拥有较强的单独性,切实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形同虚设。其财务部门是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部门单位,其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监管组织机构,要充分发挥财务以及审计两个层面上的双重性质和影响作用,强化对事业行政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以及健全,高效监管和考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流程的准确性,逐渐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成效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成效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处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确保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性需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是非常严重的,不单单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实施,并且阻碍了宏观经济的前进。目前对于会计改革中需要把核心关键放在处理会计信息失真这层面上,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确保市场经济顺利运营的必要点。第二,是提升行政运营效率。法定的或给予公共权力的行政事业单位,其主要目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重要环节建立监督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运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 最后,是反腐败的重要举措。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营利单位,但其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具有尤为关键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不单单能够规范其部门单位中的管理,还可以推动不同工作之间的顺利展开,维护不同资产间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也能够高效地堵住漏洞,避免腐败现象的产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从增强内控制度意识,建立较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且确保执行力度;强化财务人员相关培训以及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考评相互结合,健全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系统这四个方面展开,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内控控制的职能作用,提升财政经费的利用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探究

【摘 要】自COSO内部控制框架颁布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条例用于辅助其发展。然而,COSO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之初,主要为针对企业的发展而设定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是否营利方面与企业单位有着本质性的差异。因此,我国出台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是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适用,成为了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来探讨一下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该如何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一、理论概述

为了保证COSO新框架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与施行,国家相继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基本组建完成。《指引》的颁布使得《规范》的内容更加丰富,尤其是对企业风险的关注方面。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使得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可以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贯彻与执行。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机构,而基于COSO内控新框架而颁布的《规范》,只是鼓励其他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所以,《规范》及其《指引》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是否适用,便成为了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存在着区别,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风险管理在发展中逐渐产生了取代内部控制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控制范围方面,风险管理控制的范围更大,内部控制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必将受到风险管理发展的影响,不断被细致的划分开来。第二,内部控制的关注点主要在与企业的财务报告方面,而风险管理会在此基础上对非财务报告也进行关注。第三,财务风险管理的出现,使得原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中的要素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并创造出了以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与应用管理等四个部分构成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开发的较晚,导致了我国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始终处在不断探索、谋求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必要为了内部控制中存在着的缺陷而放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在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二者之间的差异就将其区分对待,还要注意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促进二者之间的结合。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以内部控制为依托展开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则是通过控制风险来体现自身价值的。所以,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预算资金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构架来看待。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构建的方法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创造社会公共价值,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方面的空间与企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而且其内容也并不简单。而《规范》与《指引》在颁布的时候虽然也可以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但是其内容主要还是针对企业。因此在建设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优化内控环境,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内控意识不仅是内控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内控制度健全实施的重要保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发挥的空间并不充足,很容易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代表。因此,要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就必须注重其内部软环境的建设。上到机关领导,下到基层员工,都要将增强风险意识,以增加风险管理的凝聚力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更为有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培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知识的培训,使风险管理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文化,建立良好的氛围。

(2)要明确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签订工作责任状,一旦因风险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对单位内部造成了损失,应当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并对相关人员施行追加处罚。

(3)为了保证国家公共财产的安全不受损失,应当将行政单位的预算资金风险管理纳入机关目标考核的管理项目中。

2.在内控制度中,设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

明确预算资金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内部控制的存在可以使预算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有效,避免了预算资金发生不必要的浪费与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的使用上与企业单位有着本质的区别,行政事业单位是为了追求预算资金的社会效用最大化,而企业更加看重企业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设计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除了要将预算资金的合理性纳入目标以外,还必须要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免由于疏忽管理造成的损失,而且要注重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浪费。

四、结论

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虽然存在着许多区别与差异,但是二者是可以相互结合,互为指导的。因此,在工作当中,我们应该以预算资金风险管理为核心,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严格的财务预算控制管理体系,强化内控制度,提高办事效益,要保持财务风险管理的制约性与内部控制的监督性,使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协同,共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和职业素养,提高单位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