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基于粒度小波变换分析的四川盐源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

乔大伟; 王红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北京100083

关键词:盐源盆地 粒度 小波变换 盆地演化 

摘要:新生代期间的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四川盐源盆地位于红河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之间的川滇地块,是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构造逸出盆地,其形成演化对揭示板块碰撞及高原隆升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测试了盐源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粒度,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小波变换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能够直观地反映粒度变化的潜在周期,为沉积界面的定量划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依据粒度数据的小波变换分析结果,盐源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地层可以划分出2个一级突变、6个二级突变和6个三级突变,这些突变反映了不同时间尺度构造、沉积环境的变化。对不同时段典型样品粒度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序列为一套以湖泊、河流相沉积为主的地层,结合粒度小波变换的一级突变,将盐源盆地的形成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5.4~4.7 Ma是盆地的形成阶段,沉积类型主要为浅湖亚相,在粒度小波变换曲线中表现为高幅震荡特征;4.7~3.6 Ma是盆地的扩张阶段,沉积类型主要为深湖、半深湖亚相,粒度小波变换曲线表现为低幅震荡特征;3.6~1.8 Ma对应于盆地的萎缩、充填阶段,其沉积相和小波变化曲线特征与盆地的形成阶段相似。上新世早期的盆地形成(5.4~4.7 Ma)与印度-亚欧板块在此时期的一次碰撞事件密切相关,而发生于3.6 Ma的盐源盆地沉积环境巨变则对应于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隆升期。

沉积学报杂志要求:

{1}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列入,并用单字母方式标示参考文献引用论文的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研究报告R,标准S,专利P,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其他Z)。

{2}来稿切勿一稿数投。因经费和人力有限,恕不退稿,投稿一个月内作者会收到评审意见。

{3}作者简介(含本篇其他作者)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4}来稿中引用的数据及观点,务请作者仔细验证,力求准确无误,并以实引形式在正文和参考文献中注明文献出处。

{5}文章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炼,具有科学性、首创性和逻辑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沉积学报

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23人评论|0人关注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