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6 08:57:48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1

对南京市设有儿科的36家医疗机构儿科医疗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儿科病床总数、医生总数及职称、护士总数及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总数。资料来源于南京市卫生监督所医疗机构监督档案。

1.2调查方法

运用调查问卷和查阅卫生统计年鉴等方法。调查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被调查医院的基本资料,包括医院的类别、等级、所在区县等;二是被调查医院的儿科医疗资源情况,包括儿科病床数、医生总数及职称、护士总数。再通过查阅南京卫生年鉴,了解南京市儿科资源纵向发展状况。

1.3统计学处理

对所获取的相关数据用Excel软件按医疗机构的类型、等级、性质、区域等统计指标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用表格进行相关描述。

2结果

2.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36家医疗机构中,公立医疗机构26家,民营医疗机构7家,其他性质医疗机构3家。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别为9、19、8家。

2.2南京市儿科医疗资源总量情况

2.2.1总量纵向发展情况

医疗资源包括人、财、物。查阅南京卫生年鉴,1991年至2001年间,南京市只有1家儿童医院,2002年增设了1家,迄今为止共有2家;2001年南京市儿童医院的病床数为420张,2010年增至1020张,10年只增加床位600张;儿科卫生技术人员数2002年为1012人,2010年增至1511人,8年增加139人。统计资料显示南京市儿科医疗资源总体增长缓慢。

2.2.2总量横向情况

南京市目前约有儿科病床1668张、医生682人(其中高级职称247人,中级职称194人)、护士1051人。

2.3南京市儿科医疗资源配置情况

2.3.1不同类型医院间的配置

儿科医疗资源包括优质儿科人才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儿童专科医院,尤其是62%的高级职称儿科人才集中在儿童专科医院,其余分布在综合性医疗机构。

2.3.2不同级别医院间的配置

75%左右的儿科资源都集中在三级医院,20%左右分布在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拥有不到5%。

2.3.3不同性质医院间的配置

赢利性医疗机构拥有的儿科资源少,竞争能力不强。90%以上的儿科资源包括优质资源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本次调查的36家医疗机构中,民营医疗机构8家,占22%,但拥有的儿科资源不到10%。

2.3.4不同区域间的配置

75%以上的儿科医疗资源包括优质的资源集中在城区,郊区只拥有15%左右,而高淳、溧水县两县拥有量不到10%。

3讨论

3.1南京市儿科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

3.1.1总量不足

调查显示南京市儿科病床1668张、医生682人。儿科发展的根本是儿科人才的发展,在儿科医疗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儿科人才。2009年南京市儿童人口数为81万,每千名儿童只有儿科医生0.8419名,远低于同期南京市医师比例2.63名•(千人)-1的平均水平。而且南京市的儿科医疗资源除了满足南京本地儿童需求,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治疗周边地区转来的危重患儿。由此可见南京市儿科医疗资源短缺,总量不足。

3.1.2儿科资源向城区、公立高层次医疗机构集中

调查显示南京市75%以上的儿科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区,90%以上的儿科资源包括优质资源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75%集中在三级医院。儿科医疗资源呈现向城区、高层次公立医疗机构集中的状态。这一结论与朱铭杰等南京市医疗资源分布呈现向城区、高层次医疗机构集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3.2南京市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原因分析

3.2.1医学院校撤销儿科专业,儿科人才培养机制缺乏

调查显示南京市儿科医师总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儿科医师培养机制。1998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儿科作为调整专业从1999年起陆续停止招生。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朱宗涵指出,儿科专业被取消后,新的儿科医生培养机制没有建立,事实上切断了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

3.2.2医疗机构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儿科发展

儿科与成人科室相比“风险高、工作累、收入低”。公立医院药品、检查收入是医院收入的最大来源,而儿科用药量小、检查项目少,“投入大、收益少、压力大”是医院发展儿科兴趣不大的主要原因,同时超负荷的工作与不成比例的收入使儿科人才大量流失。

3.2.3儿科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

合理的资源配置应首先满足初级医疗保健及常见病的诊治,需求结构呈“金字塔”形。而南京市儿科医疗资源分布呈现向儿童专科医院、公立医院和城区集中状态,资源配置结构倒置,主要原因为财政投入不足且向基层投入少。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对非赢利性医疗机构的补贴达到70%,发展中国家为40%,而我国大部分省市比例竟不足10%。2005年南京市政府财政投入占医疗机构总收入的比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12.4%、6.7%。

3.3对策建议

3.3.1建立儿科人才培养机制

建议恢复医学院校儿科专业设置,从源头解决儿科人才短缺。同时加强基层儿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规范化培训、进修学习、远程教育、城乡对口支援等形式提高诊疗水平。出台必要的政策及措施,增加儿科医生编制、不以经济效益作为考核指标、放宽基层医师职称晋升条件等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儿科工作。

3.3.2合理有效配置儿科医疗资源

将儿科建设列入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合理有效配置医疗资源,达到优化资源结构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立儿科且床位规模应与医疗机构级别相符,对新增儿科床位给予财政补助。完善考核机制,对取消儿科或床位数不达标的医院年度考核评为不合格。鼓励医院依托重点专科特色开展相应儿科诊疗。县级医院在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我国基层三级医疗服务网的龙头。应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儿科建设,建立县级儿童医疗中心,减少患儿异地转诊。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2

为了解《临翔区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5岁以下儿童率指标的完成情况、儿童死亡率的动态变化及原因,找出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儿童保健质量,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将临翔区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依据卫生部妇幼卫生司1991年下发的《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及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由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整理及审核上报的辖区范围内2001年~2010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年报资料,包括本地户口及居住1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同时,还收集《云南省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指标汇编》中临沧市及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信息。

方法:采用生态学分析方法对辖区范围内2001~2010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指标包括年龄别死亡率、死因顺位、死亡前就医情况。

统计学处理:对历年来的年报资料死亡率与构成比的描述、X2检验、X2趋势性检验。

结 果

临翔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2001~2010年临翔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18.57‰,其中婴儿死亡率下降了14.84‰,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了9.39‰,经趋势性X2检验,5岁以下儿童的年龄别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X2检验,2010年临翔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分别低于临沧市(19.31‰)及云南省(15.31‰)水平。见表1。

死因顺位分析:在431例死亡婴儿中,共调查到339例婴儿的死因,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等,其他原因死亡27例(6.26%);而1~4岁儿童死亡110例,调查了99例的死因,主要死因为意外及肺炎。见表2。

死前就医情况及死亡地点分布:有40.5%的儿童死前未就医,死亡地点主要是在家中;死前就医主要在村卫生室及县级医院。在就医途中死亡的比例仅7.02%。见表3和表4。

讨 论

10年来,临翔区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仅实现了《临翔区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终期目标,而且低于全市及全省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实施了“降消”项目、新农合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政府加大了对妇幼保健的投入,改善了产、儿科的急救条件,规范了产、儿科的各种医疗抢救常规。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工作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但调查表明婴儿的死因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腹泻、先天异常和营养性疾病等,提示围产期保健仍是我区的薄弱环节,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提高产儿科的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的发生。

5岁以下儿童死前的医疗卫生利用调查显示:多数家庭在儿童死前发生了就医行为,就医地点主要在村卫生室及县级医院;死亡地点主要是在家中,在就医途中死亡的比例较低,提示我区的儿童保健网络相对健全,但村医的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建议:①重点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和新生儿疾病诊治的培训:对各级医疗单位产科、儿科医师加强有效培训,重点是围产期与新生儿期保健。产时必须详细观察产程,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儿科合作,改善产科抢救措施,加强新生儿插管技术、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喂养护理保健常规等。②多部门协作加强儿童先天性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的先天性疾病占有较高的比重[1],不仅需要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重视母孕期营养,加大孕妇保健知识宣传培训,普及遗传优生知识等一系列医疗,而且需要得到政府、妇联、民政、财政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③加强基层儿童系统管理:调查发现5岁以下儿童死因漏报率较高,应加强基层儿童系统管理,尤其是切实加强新生儿访视,并进行ARI和腹泻的预防及监测[2],降低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把高危儿、体弱儿在最基层的专案管理起来,提高高危孕产妇及高危儿管理率,识别处理好围产儿异常的诊治、筛查和及时转诊工作。④预防意外事故发生:溺水、交通意外等是1~4岁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加强家庭健康教育及安全教育,使家长识别生活中的有害习惯及行为对儿童产生的危害,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建立农村托儿机构或组织农忙临时托儿站,预防意外发生。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3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107-0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由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有限,药品收入逐步成为医院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简称药占比。目前,我国医院平均药占比为60%以上,少数中小型医院达70%以上,而发达国家仅为5%~20%,可见药品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主要经济支柱。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的高度依赖,会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部分医疗机构的收入可能会出现大幅度减少,这为机构的平稳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

儿科是综合医院的弱势科室之一,与其他成人科室相比,普遍存在科研能力被削弱、学术水平下降、人才梯队断层、专科医疗资源少等问题。同时,在日益发展的儿童专科医院冲击下,综合医院中的儿科业务量日渐下降,已经出现萎缩现象。儿科为维持正常运营,便会更多地依赖药品收入,以此来提高业务收入。研究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儿童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在40%以上,若此收入结构被新医改政策打破,主要收入渠道“断流”便会为其运营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本研究对2010~2012年广州市34所医院儿科的药占比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儿科临床收入结构的不足之处,以期能为政府制定儿科补偿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广州市34所有儿科建制的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10所、二级医院21所(包括综合医院14所、区级妇幼保健院7所)、一级医院3所。所调查对象能基本反映出广州市儿童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

1.2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参考《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自编调查表。初编制的调查表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修订调查表内容,最后确定调查表分为两部分:一是被调查医院的基本资料,包括医院级别、所在区县等;二是被调查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财务情况,包括医疗收支、药品收支等。由广州市卫生局下发调查表,各区卫生局负责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完成调查表填写和上报工作,各医疗机构财务科填写无误后由所在单位负责人审定、签名、加盖单位公章,并报送广州市卫生局。

1.3质量控制

各区卫生局监督辖区内医疗机构完成并上报调查表,各医疗机构行政办公室对本机构数据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数据真实性。调查表的上报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员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逻辑检查,防止数据漏填和逻辑错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逻辑检查,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广州市34所医疗卫生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情况,以均数作为描述统计指标。

2.结果

2.1医疗机构儿科及全院平均药占比

广州市总体儿科药占比高于全院平均水平,特别是门诊药占比,比平均水平高15.4个百分点。另外,各级医院门诊药占比均高于住院药占比。儿科门诊及住院药占比普遍高于全院平均水平,三级医院住院药占比除外,其儿科药占比较全院平均水平低4.7%。比较各级医院儿科药占比,二级医院住院及门诊药占比均最高,分别为37.6%和65.8%。见表1~2。

2.2区级妇幼保健院儿科与二级综合医院儿科药占比

总体上看,广州市二级综合医院儿科药占比较区级妇幼保健院儿科药占比高2.01%。但住院与门诊药占比情况不相同,其中,二级综合医院儿科门诊药占比较妇幼保健院低5.7%,而住院药占比较妇幼保健院高8.2%,见表3。

2.32010~2012年各级医院儿科药占比变化

总体上看,2010-2012年间,广州市二级、三级医院儿科药占比均有下降趋势,但一级及以下医院儿科药占比持上升趋势。各级医院儿科住院药占比均下降,相比2010年的数据,二级医院下降幅度最大(6.4%),但其药占比仍是最高的。二级医院儿科门诊药占比呈稳定下降趋势,三级医院则变化不大,但一级及以下医院儿科门诊药占比呈上升趋势。2012年一级及以下医院儿科门诊药占比较2010年增长6.4%,见表4。

3.讨论

3.1综合医院儿科对药品收入依赖性较强

本调查发现,广州市综合医院儿科总体药占比较全院平均水平高,特别是门诊药占比,较全院门诊平均药占比高出15%,这意味着儿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药品收入来提高科室业务收入,这与儿科目前所面临的运营困境有关。一方面,广州市儿童专科医院以及区属妇幼保健院的崛起和日益发展,显示出了巨大的专科化诊治优势,吸引、分流了大部分患儿,这使得综合医院儿科诊疗量大减,削减了综合医院儿科的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儿科较成人科室病种单一,辅助检查较少,收费项目少,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综上,儿科的运营特点和专科医院带来的运营压力,造成综合医院儿科业务收入日趋下降,迫使其通过提高药品收入来增加科室业务收入,药占比便居高不下。

3.2各等级医院儿科药占比不尽相同

从调查数据可知,2010~2012年各级医院儿科药占比均有下降趋势(一级及以下医院除外),但相对其他等级医院,二级医院儿科的药占比仍最高。其中,二级综合医院儿科门诊药占比低于妇幼保健院儿科,但其住院药占比远高于妇幼保健院儿科。这是因为儿童住院就医更倾向于选择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作为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科机构,能为儿童提供多种医疗保健服务,临床上承担了更多的儿童医疗保健工作,于是二级综合医院儿科住院业务量低于同等级妇幼保健院,这造成二级综合医院儿科业务收入较同等级妇幼保健院低,便更依靠药品收入增加业务收入。这提示了,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大背景下,综合医院儿科面临着比同等级妇幼保健院儿科更大的生存和发展挑战。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健康成长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石,卫生为儿童机体健康提供了根本保障。随着我国卫生机制、体制的改革,妇儿科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实,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政府指令90%以上的患者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诊,中国县级区域卫生面临挑战,特别是妇产科、儿科面临诸多问题,怎样面对挑战,怎样服务好妇女儿童,笔者以为在中国县级区域整合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妇儿科,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尤其必要,值得全社会思考。

1 整合人力资源

发展妇儿医学事业,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医患双方是事业的主体,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满意是医护人员的服务宗旨,但重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为重要,在信息方面,医方是主体,没有身心健康的医护人员怎样来服务好患者呢?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现状,深入第一线,认真调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目前我国儿科医生7万多,需要30万左右,儿科医生肩负了巨大的负荷,特别表现在县级区域[1]。县级区域人口不多,城区人口10万左右,因此,整合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妇儿科,建立妇女儿童医院,会使妇儿医护人员集中,形成拳头作用,避免医护人员过度劳累,身心伤害。避免人员过度分散而降低服务质量,同时真正意义上形成高、中、初级人才队伍,切实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县级区域缺乏专业毕业、资深的专业人才,有一些医院没有儿科,或走过场,没有儿科开展妇产科就违规,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有一些医院挂一个招牌,因人员不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医护人员应对日常工作,已身心疲倦,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长期面对疲劳战,对专业知识的培训、讲课等没有更好精力参与,更淡不上教学、科研。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可形成培训、学习、进修、教学科研的正规化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医护人员素质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并加大培训力度,让在职医护人员更多接受在岗培训,不断提升其医疗护理水平,革新其医疗护理理念,以从根本上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针对县级区域医疗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的现状,可以向区级医院申请进修名额或是邀请相关教授入院开展培训工作。

3 整合设备资源

县级区域除县医院外,很少有CPAP,有创呼吸机的医疗机构,可想而知医护人员方怎样面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众所周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综合反映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之一,建立妇女儿童医院使医护人员都拥有高端设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与纠纷。不过由于县级区域医院资金较为短缺,因此设备的引进需要分步骤进行,同时需要积极的拓宽医院融资渠道,多元化资金来源,充分借助社会、政府力量不断革新医院设备,以保障患者治疗的硬件条件。

4 完善服务内容

县级区域医疗机构妇儿专业服务内容分散,医护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从事很专业的医疗工作,极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纠纷,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医患和谐。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可设立预防、保健、妇儿科门诊部、妇科、产科、普儿科、新生儿听力筛查室、新生儿病房、NICU、PICU、教学科研室。形成教学-科研-临床的正规化运行机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自患者入院起至出院时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方案,全面落实医院各个科室的管理工作,医院所有员工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情况的出现,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规范自身日常操作,降低医疗事故的出现率,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形成服务网络

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可以形成县、镇、乡、村的网络结构,定期巡查、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技水平,特别有力于双向转诊,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服务网络的构建需要得到全体医疗工作者的重视,乡村医生的医技水平相对而言较为平庸,因此上级医院需要定期安排相关医生深入乡村开展会诊,在会诊的同时对乡村医生医疗技术进行指导,不断提升区域内整体医疗水平。

6 避免医疗事故与纠纷

妇儿科工作极具特殊性[2],目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医疗事故与纠纷80%与医务人员精力不足有关[3],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必将缓解人力资源不足所致的医务人员精力不足,医护人员素质会大幅度提高,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抢救与转运,有高端设备的支撑会降低患者死亡率,医疗机构依法行医,医护人员规范行医,患者便利就医,医疗事故纠纷明显减少,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妇儿医学事业必将长足发展。因此,在进行医务人员排班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医务人员的休息质量。如果医务人员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在工作中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势必会加大医疗事故风险,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在进行医务人员排班的时候,可以借鉴国内大型医院的排班模式,保证医务人员的休息时间,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于部分医务人员相对紧缺的医院,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招聘,扩大在职医务人员规模,保证患者就诊时随时有医务人员候诊[4]。

7 政府的支持

目前,中国社会面临转型升级,加大改革力度的新机遇,卫生事业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已有新的亮点,中国县级区域妇女儿童医院是否能够成立,需要政府支持,值得全社会关注。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职儿科注册医生共计6万余人,与国际标准的30万相去甚远,这种情况不仅加大了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针对这一现状,政府需要充分重视儿科治疗工作,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加大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扩大我国儿科医生规模,以充分满足我国目前儿科发展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不断革新儿科医疗设备,确保儿科治疗的硬件条件能够为现阶段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协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国县级区域建立妇女儿童医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保障我国广大妇女儿童得到良好医疗护理服务,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人口素质,提高传染病、遗传病的治愈率,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青华,李慧民,刘晓红.妇女儿童权益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04:72-76.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5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2-0019-03

The role of improving pediatr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kill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he center under the mode of medical consortium

LI Xin1, DU Zhaohui1, FANG Weimin2(1. We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22, China; 2. People’s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2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teaching work for improving pediatr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kill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through the medical consortium platform in We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Methods: Since 2013, experts from the general hospitals in medical consortium and senior pediatrician in the center have been invited as the teachers to retrain 11 general practitioners after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t doctors for improving their pediatric technical skills.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entered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o work for 2 working days a week, and the “1+1” mode used was that a pediatrician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 worked in pair for 3 months. After training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of the Center, they followed the experts to carry out the pediatrics teaching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for a half day for 3 months. GP clinic ability of the trainees and the teaching specialists were assessed when the training expired. Results: After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entered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o work, the number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rose from 30 to nearly 200 visits every month.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kills of GP self-assessment and specialist assessment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promotion. Conclusion: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under the medical consortium mode is worthy of being popularized and u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regional medical consortium; general practitioner; pediatr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kill

区域医疗联合体也称作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即以高等级医疗机构为主体,联合区域内若干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合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综合实力来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与完善,其宗旨和发展目标在于打造“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1],在医联体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包括医疗和社会关怀在内的日常初级卫生保健[2]。2012年,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浦东二、三级综合医院建立了医联体模式,开展医疗合作,患者通过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建立的绿色通道网络逐步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3]。

近年来,区域医联体开展的医疗合作主要为成人内科疾病诊疗、预防和慢性病管理等,但很少在专科、尤其是儿科诊疗方面开展合作,原因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不具备胜任儿科岗位的能力。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设置了儿科及儿童保健门诊,配有儿科和儿童保健医生各1名,儿科门诊就诊月均量为800人次,疾病高发期单日门诊量近100人次,其医疗资源明显无法满足本区域内儿童诊疗所需。

根据国外经验,无论在全科起步阶段或成熟阶段,全科医学教育都离不开专科医师的作用[4]。因此,自2013年以来,中心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11名全科医生(简称规培全科医生)开展了儿科技能再培训,聘请医联体内综合医院专家对规培全科医生进行了儿科带教。培训分儿科专科医生和儿科专家门诊带教2个阶段,规培全科医生分批进入中心儿科轮转,每次培训1~2名全科医生,轮转后进入儿科专家带教模式。儿科技能培训后,全科医生在全科或儿科门诊进行接诊。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接受带教的学员为中心接受5+3的11名规培医生,即先接受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再接受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

1.2 方法

1.2.1 门诊教学

规培全科医生每周2个工作日进入儿科门诊工作,按照时间分批次将中心内11名全科医生送至儿科门诊进行培训,采用“1+1”模式即儿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结对坐诊的方式进行。第1个月由全科医生协助儿科医生诊治患儿,1个月之后由全科医生主诊、儿科医生协助诊治,全科医生遇到问题及时提问,专科医生回复和进行协助诊疗,带教时间为期3个月。

全科医生经过中心儿科门诊培训后,按照时间分批次跟随三级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儿科专家在中心开展每周半天的儿科门诊教学,采用“1+1+1”即1名儿科专家、1名儿科医生和1名全科医生的合作工作模式。专家门诊限诊15人,以全科医生为主处理儿科患者,儿科医生和专家从旁协助。门诊结束后坐诊医生共同讨论病例,专家进行点评和讲解本次门诊所诊治疾病的相关专业知识,带教时间为期3个月。

1.2.2 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教学

中心除采取传统门诊带教方式外,还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PBL)。在这种“1+1+1”的教学平台中,专家引导全科医生提出符合临床逻辑的问题,讲解总结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方法[5]。

1.2.3 标准化患者教学

从事儿科工作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医学沟通能力,中心引进标准化患者教学模式,由所有全科医生共同探讨儿科诊疗中常见的医患沟通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引起的医患矛盾。

1.2.4 全科医生儿科诊疗技能评估

中心与中山医院全科医疗系开展全科教学模式时,为评估教学成效,制订了全科医生门诊能力评估表。儿科轮转时为评估医生的儿科技能学习效果,轮转前、后由全科医生进行自评,同时由专科医生对轮转医生分别进行评估。

2 结果

全科医生经过儿科技能培训后,开始在全科门诊或/和儿科门诊接诊儿科患者,2014年中心全科医生开始介入儿科门诊工作,儿童诊治数量从最初每月30人次上升到近200人次。由此可见,在医联体模式下开展儿科技能培训带教有利于提升全科医生儿科诊疗技能、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培养合格全科医生。

2.1 全科医生儿科诊疗技能得到提升

全科医生介入儿科诊疗后,利于建立儿科、儿童保健及全科医生儿童医疗服务团队,扩大服务范围并保证服务质量。培训前、后的儿科门诊接诊能力评估表分数也有所提升,评估表采用9分制,1~3分为有待改进,4~6分为合格,7~9分为优秀(表1)。

评分结果表明,全科医生自评和专科医生评估的接诊技能都有了不同程度提升,病史采集全面性、复诊时间选择、药物选择和剂量计算等方面提升最快;但在安抚家长情绪、获得儿童配合度、咽部体检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2.2 利于分级诊疗制度建立

专家带来了儿科诊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更新了儿科和全科医生知识体系,使具有同种健康问题及需求的患者在医联体内得到相同质量的医疗服务[6],推动医联体内服务体系下儿科诊疗的同质化,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进行诊治,疑难杂症及急症在专科医院诊治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全科医生将成为儿科接诊量最大的一线工作人员[7],能更好地实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8]。

2.3 利于培养合格全科医生

专家进入社区带教使专家与全科医生有机会在同一平台共同工作,专家能更深入地了解社区实际情况,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培养全科医生更加有的放矢,以满足社区医疗的发展和需求[9]。

3 讨论

儿科诊疗技能培训中,笔者也发现了不少有待改进的方面,包括医师对待培训的态度、带教师资的匮乏和需建立长期培训政策及标准等等。

3.1 部分全科医生对儿科技能培训持消极态度

儿童疾病变化快、诊治儿科患者费时费力、经济收入与工作付出不成比例等综合原因,导致部分全科医生对培训持消极态度。

3.2 带教师资不足

随着儿科医学的发展,其分科也越来越细,而对社区儿童出现的生长发育、心理问题、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等疾病,需要多专科专家深入社区,分时段进行带教,无形中增加了专家带教时间安排和衔接上的难度;传统儿科医生培养侧重于小儿内科学,专科医生则欠缺相关的全科理论,只着重于疾病本身,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儿科全科医生[10]。

3.3 开展儿科诊疗服务建议

开展专科技能培训需要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共同协商符合长期运作的政策和标准,三级医院需对各专科专家的带教工作进行时间上的统一协调,同时对在社区开展教学门诊的专家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只有完善的政策和标准才能促进三级医院专家下沉社区开展专科技能培训;社区专科医生应有机会到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室进行进修学习,带教时才能具有更好的全科思维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制订相应的薪资奖励机制,保障全科医生承担专科工作时获得合理报酬;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在未来医疗体系中将承担基本医疗重任,全科医生临床技能的不断提高也是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保证,因此在医联体模式下开展全科医生专科培训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闻有成. 区域医疗联合体啃下“看病难”硬骨头[N]. 经济参考报, 2012-12-14(7).

[2] 陶然, 吴华章. 国外医疗联合体模式研究概述[J]. 国外医学: 卫生经济分册, 2015, 32(3): 97-110.

[3] Lakhani M, Baker M. Good general practitioners will continue to be essential[J]. BMJ, 2006, 332(7532): 41-43.

[4] Harrison J, Harrison CE. Developing a model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provision in primary care[J]. Int J Occup Med Environ Health, 2002, 15(2): 185-192.

[5] 郭林杰, 吴浩, 唐承薇. PBL教学方式探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1(3):215.

[6] 赖伟, 许海风, 万文. 论中长期医疗改革重要任务: 推进医疗同质化[J]. 中国医院管理, 2015, 35(6): 1-3.

[7] 苏苗赏, 徐漫欢, 张海邻, 等. 香港与内地儿科医学教育模式的比较及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 (6): 44-45.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6

由于应用日益广泛的抗生素使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并渐渐成为医院抗感染治疗的一个十分头疼与棘手的大问题。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儿科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现状进行浅析,在掌握儿科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的同时也为儿科临床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1.儿科常见革兰阴性杆菌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儿科病房中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简要阐述。张文莉等人在对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间从哈尔滨地区儿科病房收集到的310株革兰阴性杆菌的分析中,152株(49. 1%)克雷伯菌属、44株(14. 1%)肠杆菌属和32株(10. 3% )埃希菌属这三种细菌的构成比占了前三位,接下来依次为21株(6.7%)不动杆菌、16株(5.2%)沙雷菌、10株(3.3%)假单胞菌及其他细菌35株(10. 3%),其他细菌包括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志贺菌、多杀巴斯德菌、蜂房哈夫尼亚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摩根摩根菌和迟缓爱德华菌等。其间细菌在粪便、痰、脓汁、血液标本中构成比分别为56.4%、25.4%、 7.7%和5.1%[1]。

郑港森等人在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其医院临床送检各类培养标本中,分离出3种最常见革兰阴性杆菌2024株,其中807株大肠埃希菌、737株肺炎克雷伯菌、48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更为常见,检出率分别是42. 4%和39.1%;在尿液和血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更为常见,检出率分别为75.9%和61.5% ;粪便标本则是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为75.9%[2]。

王丽等人在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从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5所医院送检检验科临床及门诊分离出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得出在我国范围内儿科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三大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接下来本文将会就这三类细菌是耐药性分别进行浅析[3]。

2.儿科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

福建地区对这反面的报道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存在高度敏感,分别为2.7%和2.2%,其次是他哇巴坦/呱拉西林,分别为7.6%和2.9%;对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大于82.0%;三代头抱菌素类中头孢他咤的敏感性较高为27.6% ;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其中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63.3%;铜绿假单胞菌对哌呱拉西林/他哇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0.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4.0%;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较好抗菌活性,其耐药率均小于20.0%[2]。

依据崔兰英等人的数据,阿米卡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2006-2007年的23. 0%明显低于2002- 2003年的39.9%(P

在张丽等人对5家不同医院的分析中,大肠埃希菌对各抗菌药耐药率在院别均存差异,总体上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以北京儿童医院最高而上海儿童医院最低;只是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重庆儿童医院有发现大肠埃希菌亚胺培南耐药株。除亚胺培南外重庆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是最低的,分别为11.00%和14.94%;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最低的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9.89%;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的是广州儿童医院,为6.71%;对头抱吡月亏的耐药率最低的是上海儿童医院,为4.18%。在5所医院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的抗菌药耐药性比较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所试验抗菌药耐药率均存在院间差异但是除外亚胺培南。在北京儿童医院产ESBLs率较高,重庆和上海儿童医院较低;在北京儿童医院肺炎克雷伯菌总体耐药率最高而在上海儿童医院最低。在北京儿童医院,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吡月亏和头孢噻月亏耐药率比其他医院高,头孢西丁阿莫和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亦比较高;在对头抱他啶耐药率中重庆儿童医院其明显低于其他医院;在其对头孢西丁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中广州儿童医院高要于其他医院。

3.讨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各种临床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尤其是在儿科,因许多患儿的免疫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更加脆弱,总结得出儿科病房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又因为各个地区细菌耐药率差异非常显著,上述不同数据都也可以看出各医院或者各地区表现着不同的抗菌药耐药特征,这不仅与各医院不同的感染流行克隆珠内在特征有关,同时也与各医院不同的用药习惯相关,从整体的方面来看,耐药水平还是较高的。所以,合理用药,合理选择抗生素,加强耐药性的监测,减少或者避免耐药性的发生,减缓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为进一步防止其儿科病房暴发流行。

参考文献:

[1]张文莉,付英梅,许建丰等哈尔滨地区儿科病房感染常见革兰阴性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03:487-489.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7

资料与方法

资料:收集2000~2009年度共10年西峰区当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结合每年死亡漏报调查和妇幼保健“三网监测”资料,以正规统计方法汇总统计分析,10年正式户口的产妇分娩的活产儿、流动人口中包括在本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地户口孕产妇分娩的活产儿31 92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602例。

方法:常规数据中活产、5岁以下儿童死亡、婴儿和新生儿死亡数据由乡(镇)卫生院、城区地段妇幼专干进行登记上报,区妇幼保健站专人收集、审核、整理基层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每半年进行一次出生和死亡漏报调查、回顾性调查并结合“三网监测”具体核查汇总。

结 果

2000~2009年西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数据显示,西峰区10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6.94‰下降到2009年的18.86‰,与全市、全省总体水平下降趋势一致。见表1。前4位死因排序及构成比:死因总体排序虽历年有所不同,但大体仍以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肺炎等疾病为主。

年龄构成: 5岁以下以下儿童死亡中90.03%为婴儿,78.57%为新生儿,婴儿死亡中87.27%为新生儿。

2000~2009年西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前就医情况。就医484例,占80.40%,未就医118例,占19.60%。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8

针对娄底地区新生儿医疗市场的需求,我们在XX年在全市各大医院中率先建立了风险大、责任性强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几年来治愈了各种新生儿早产儿重症疑难病例数千例,特别是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的救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曾成功救治的一位孕期只有26周,体重仅850克的早产儿是目前娄底市救治体重最轻、孕期最短的早产儿。我们还成功抢救一例呼吸停止40个小时的新生儿,为我市重症患儿的救治工作再创奇迹。从20**年至现在新生儿危重病人抢救数百例,抢救治愈率高达95%以上,新生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如此之高是全市唯一的一家医院,标志着我市在新生儿抢救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年11月份,我参加了湖南省第一期小儿脑瘫康复诊断治疗学习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无数的小儿脑瘫的患儿不能说话及站立行走,病人终生痛苦,成为社会和家庭沉重的负担,对我震动很大,我当时想为什么不能够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患儿变成一个完全健康的小孩呢?给社会和家庭减轻负担,带来幸福。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儿科发展的空间。凭着责任感和这个难得的机遇,我从学习班归来后,立即组织儿科的医务人员开展了这一科研项目的探索,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开展了以《高危儿的随访与超早期诊治脑瘫》为课题的研究,从出生日至3个月的小儿,我们开始随访、诊断与治疗。这个新项目的开展已成功治愈了1000多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孩子赢得了健康的生命,为患儿家庭驱散了忧愁的愁云,也为社会减轻了负担,也为科室拓宽病源,提高了“两个效益”。20**年这一成果获得了娄底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于同年11月在新宁山山举行,并在全市推广应用。20**年10月18日创建了娄底市唯一的一家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超早期诊断治疗脑瘫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其康复的效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这一科研项目又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科学进步奖入选国家卫生部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基金奖的评审中。

二、加强横向联系,扩大行业影响

从20XX年开始至今,我们科室与上级医院如省儿童医院、湘雅附一、附二、附三及省人民医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渠道,并与下级的市县以及镇区医院建立较为广泛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建立业务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几年来我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下级医院进行讲课、会诊,为他们提高诊疗水平,排忧解难,不收取任何报酬,树立科室和医生良好的形象。坚持接诊转入我科住院的危重患儿,在转运病儿时,不管什么时间接到电话,我们都坚持及时出诊,不仅免收出诊费用,还减免出车费用,减轻病人负担。对下级医院转诊的患儿,我们精心治疗,细心护理,使其尽快康复。这些措施的实施,得到了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和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儿科每年的病人数不断上升,住院患儿每年达2000多人次,床位使用率在100%以上。而且不少的病儿都是县市区和乡镇医院转送我科的。

三、爱岗敬业,团结进取,一心一意为了科室的发展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9

牟玲女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85号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小儿发疹性传染病、肠道感染性疾病、乙型脑炎以及其它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王淑清女 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山路82号黑龙江省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遗传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孟宪国男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20号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内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治。

洪月子女 长春市红旗街6号吉林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各种肺炎、腹泻、肾炎、过敏性紫癜、肺含铁血造素沉着症,病毒性脑炎,小儿哮喘,血尿等疾病。

胡克恒男 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治疾病:儿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张晓娴女 哈尔滨南岗区邮政街23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所专长。

华南地区

陈翔男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疾病。

许雪娥女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儿内科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消化营养。

张宝林男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新生儿发育与出牙问题、乳糖反应等儿童常见疾病。

余孝良女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易者文男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治疾病: 小儿肾病、遗尿、流感等疾病的诊治。

李云男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儿科急诊抢救及疑难病例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灭活卡介苗皮上划痕治疗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冯志明男 广州市多宝路63号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教授。能熟练处理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新生儿疾病有较高的诊治能力。

林明辉男 广州市昌岗路250号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儿科疑难危重疾病诊治,尤其对新生儿疾病诊治有较丰富临床经验。

罗玉桃女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中路318号广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儿内科工作五十多年,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周培郁男 广西南宁市南京路39号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儿内科疾病。

刘义男 广西南宁市滨湖路6-1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专长为新生儿疾病的诊治。

华东地区

杜洪蓉女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重危病的施救工作,以及普通儿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专家门诊时间: 星期一上午

俞善昌男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哮喘。

周苓怡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对儿科常见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对小儿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颇有研究。

门诊时间: 星期三

王岱明男 上海市枫林路183号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小儿长期发热、肝脾肿大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陈舜年女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新生儿、儿科急救及消化专业。

林致华女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童肾脏病诊治及疑难杂症诊治。

宫道华女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等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

金宏英女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7号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主攻小儿肾病的防治研究和儿科疾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小儿肥胖症的防治研究。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杨丽媛女 山东省济南市建国小经三路2号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长新生儿专业及小儿神经、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汤仲英女 安徽合肥市望江东路39号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治疾病:儿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侧重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尤其对哮喘疑难性咳嗽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徐英美女 南京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对儿科各类疾病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各类新生儿科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如新生儿急危症等。

唐月华女 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能很好诊治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新生儿等疾病。

西南地区

何师亭男 四川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颠痫、脑瘫儿童心理障碍多动症,学习困难等疾病诊治。

唐素霞女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有系统的儿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对小儿血管瘤、淋巴癌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王敏琴女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各类新生儿疾病有丰富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李炜如男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新生儿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姚裕家女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儿科学尤其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特别在新生儿感染,窒息缺氧脑损伤,黄疸和早产儿疾病的诊治,危重新生儿的救治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方慎钧女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诊治新生儿专科及呼吸专科疾病。

华北地区

郭异珍女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小儿神经和儿童发育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钱培德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348号河北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科、新生儿急救、遗传等疾病的诊治。

王先觉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小儿血液病,尤其对小儿白血病及小儿肿瘤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孟繁杭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早期临床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

西北地区

张明男 甘肃省人民医院儿内科教授。擅长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哮喘及儿童保健等。

亢秋芳女 西安市第一医院儿内科教授。对新生儿疾病有独特的见解。

张兰萍女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擅长小儿肾病的中西医治疗。

李大中女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小儿惊厥、各种类型癫痫、脑性瘫痪、脑发育障碍、中毒性脑病后遗症等有独到之处。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例10

【摘 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全社会对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己经得到了认可。新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由过去传统的儿童保健“四病防治”工作发展为目前服务内容更为广泛的局面。然而回顾汾阳市近两年来儿童保健工作的有关资料,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及考核细则逐项对照、分析。发现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需求程度较高,而基层儿童保健医生不仅数量少,而且年龄结构偏大,同时受特定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儿童三级保健“网底”工作不力、功能薄弱。重视儿童身体保健及心理保健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扩充新的工作内容,开展新业务,建立专业的适合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儿童保健服务机构迫在眉睫。

【关键词】 儿童保健 现状 需求 模式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保健工作应该始终贯穿其中,在儿童发育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中,将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的儿童保健模式打破了以往单纯的称称量量以及打预防针等简单工作,而成为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年轻边缘性学科。

然而我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各级各类医院及社区服务站的儿童保健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不能很好的对下一代进行儿童保健服务,不利于当地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汾阳市各级医院所开展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调查,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医院及社区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现状,并对汾阳市城区及农村0~14 岁儿童家长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儿童保健的需求程度,从而为建立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方法

1.1 目前汾阳市各级医院所开展的儿童保健工作调查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汾阳市各级医院、卫生所、社区服务站,依据医院等级进行分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医院及社区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为完善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

1.2 对汾阳市城区及农村0~14 岁儿童家长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儿童保健需求程度。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农村、城镇及市区抽取0~14 岁儿童家长各300 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保健需求程度。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12.0 软件包进行统计,配对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x2 检验、秩和检验做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本地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介绍

2.1.1 调查范围

17 个行政村、4 个居委会,0~14 岁儿童家长300 人,7 岁以下儿童3075 名,其中常住人口2563名,流动儿童512 名。1 家三级医院,2 家二级医院,2 个镇卫生所,17 个村卫生所,4 个社区服务部,5 所托幼机构。

2.1.2 儿童保健队伍结构

三级医院保健医生2 名,二级医院保健医生2名,镇级儿童保健医生2 名,村级儿童保健兼职医生55 名,中专文化11 名,初中文化44 名,儿童保健医生平均年龄为48.5 岁。

2.1.3 儿童保健经费来源

村级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来源一直由镇级财政部门代收,按照每人每年0.8 或0.9 元收取,全镇大约每年收取7 万元左右,下发给每位村级儿童保健医生每人每年不到1500 元。

2.1.4 2008、2009 年婴幼儿系统管理

7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8.85%、98.40%;婴幼儿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6.12%、90.40%;产后访视率分别为81.42%、85.66%;预防接种率分别为96.42%、98.83%;4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0.96%、81.49%; 龋齿检查率分别为60.42%、65.99%;视力检查率分别为51.96%、55.96%;听力检查率分别为1.90%、1.85%;营养指导率分别为13.76%、14.97%;早期教育咨询率分别为4.12%、4.95%;智力检测率分别为1.02%、1.14%;心理咨询率分别为0.47%、0.51%。体弱儿管理:贫血发病率分别为15.10%、14.85%;营养不良发病率分别为2.30%、3.40%;佝偻病发病率分别为4.70%、3.90%。婴幼儿死亡率监测: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为 0.00%、5.22%;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 6.23%、13.05%。新生儿疾病筛查:①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率分别为64.18%、71.64%。可疑患儿召回率分别为98.12%、99.23%。②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为81.50%、81.20%。

2.1.5 社区儿童保健需求

调查前1 月,儿童因患常见病到市级医院就诊的占64.86%,到乡卫生院就诊的20.37%,在诊所就诊的10.40%,未就诊的4.37%。有30.35%的家长因儿童患病请假。家长提出的儿童健康服务需求依次为早期教育咨询占56.73%,常见病预防咨询占55.20%,社区家庭保健占48%,智力测定占42%,心理咨询占31.47%,营养咨询占28.43%,60.41%的家长对目前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儿童保健服务不满意。

2.2 本地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分析

2.2.1 人口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本地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多,这部分人群居住、停留时间不定,特别是婴幼儿流动性更大。按照儿童保健有关管理细则规定儿童流入3 个月就必须建卡,如流动儿童在本地区居留超过3 个月没有建卡,则影响建卡率;如超过3 个月该儿童刚建卡就随父母迁居异地,又注销不及时,同样会影响管理率。

2.2.2 政府投入不足,儿童保健队伍不稳定

调查范围内8 万多人口仅有2 名专职儿童保健医生,村级儿童保健兼职医生为每村1~3 名。而绝大部分儿童保健兼职医生文化素质较低且年龄较大,基本不能胜任这一工作。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儿童保健工作人员收入不高[1-2]。

2.2.3 本地儿童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本地区经济薄弱,领导对儿童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本地区婴幼儿系统管理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仅仅达标。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没有由过去的国家全包经费、政府规定服务内容、社会包组织管理、儿童保健机构包服务的格局向多渠道经费来源、多方位组织管理、多机构参与服务、多元化服务内容的新格局转变。 转贴于 2.2.4 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需求迫切

群众接受、享用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的意识由非主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接受保健服务的人群所占比重日益增大,众多家长渴望对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愈后、治疗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因而和医生面谈的时间更长,并且儿保就诊人群大部分知识层次高,他们从各种途径获得部分医学信息,希望进一步来医生这里得到科学解答,他们迫切希望儿保医生能做出耐心细致的解释以及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2.2.5 现行的保健服务机制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重医轻防,对疾病诊治的医疗和服务内容配置齐全;而预防控制医学的配置和服务内容均有缺憾,即使综合实力较强的妇幼保健院的儿保科,也不能涵盖儿童保健服务的全部内容,按地理划分、以方便为主的区级妇幼保健院,大部分无高级保健服务配置。目前,儿童保健服务配置不但没有给人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还给医生带来很大压力,比如:家长要求保健机构提供在儿童成长的每一关键阶段之前,能够得到专业医生的提前指导等“前瞻性”的、主动性的保健服务,因没有相应的医学配置,这种高层次的保健服务有时无力为之。

3 对策

3.1 加大儿童保健功能、作用的宣传力度运用媒体、板报等宣传阵地,加大儿童保健功能、作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加强对本地区内托幼机构监督管理,给予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协同有关教育部门做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

3.2 加大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

积极争取政府基金投入,加大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3]。以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把一些自愿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年轻人加以培养,让他们能在一定时间内胜任儿童保健工作,并选择完善的激励机制,每年度对他们进行业务考核,对成绩优秀者加以表彰,对成绩不理想者应督促其及时加强业务学习,从而确保基层三级保健“网底”功能,稳定“网底”队伍建设。

3.3 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制,及时准确地传输各种工作数据,并能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核实、反馈[4]。

3.4 适时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活动

适时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活动,培养儿童养成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习惯。可利用“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全国母乳喂养周”、“全国爱眼日”等节日对儿童进行保健知识的宣传,并利用“六一”儿童节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和健康体检。让孩子们乐于参加,能主动配合[5-6]。

3.5 需引入新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

由过去传统的儿童保健“四病防治”工作发展为目前服务内容更为广泛局面,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发育,精神发育,心理、智力、脑发育及语言发育,睡眠障碍、学习障碍、儿童多动障碍、行为问题,铅中毒及饮食问题等。儿童保健有了新的视点,新的热点,所关注的疾病应该有显著的变化。

3.6 急待专业的儿童保健机构

儿童保健有个体的,有群体的,尤其在亚健康人群里有众多的健康问题需要解决,如健康咨询、营养指导、健康教育、优生优育、早期教育、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治。我们现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重视儿童身体保健及心理保健,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扩充新的工作内容,开展新业务,建立专业的儿童保健服务机构。

总之,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涉及面广、基础薄弱、功能薄弱,要想做好这一工程,需要政府及多方面的人力、物力参与。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3 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49-349.

[2] 曹务莲.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67-168.

[3] 丁雪莉. 浅谈如何开展儿童保健工作[J]. 医学导刊,2008,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