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企业会计制度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6 14:12:59

小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1

(二)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本制度中所称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19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19]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三)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

2.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分属不同规模的情况下,为统一会计政策及合并报表等目的,集团内小企业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如果需要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果因经营规模的变化导致连续三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四)小企业可以根据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核算办法。

(五)小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

(六)小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会计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本制度所称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月度,年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会计期末,是指月末和年末。

(八)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小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小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

期末,小企业的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

(九)小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十)小企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十一)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以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或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7.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8.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在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9.小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10.小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11.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12.小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13.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十二)小企业如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的小企业,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收到补价的小企业,应按以下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损益: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应确认的损益=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3.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等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十三)小企业如发生债务重组事项,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如果债务人以多项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按取得的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进行分配,按分配后的价值作为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3.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股权的入账价值。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应分别情况处理:

(1)作为债务人,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应付金额,则不作账务处理。

(2)作为债权人,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等于或小于将来应收金额,则不作账务处理。

(十四)本制度中所称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的备抵项目(如坏账准备等);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金额。

(十五)小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1.在不影响对外提供统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2.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制度已有规定外,在不违反本制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3.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企业不应随意打乱重编。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2

由于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显然不适合在小企业实行。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先后制定了专门适用于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或财务报告准则。为了简化和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切实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 发展 ,2004年4月27日,我国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于适用的会计主体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上存在许多差异,笔者就此进行比较 分析 。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使会计人员迅速高效地掌握《小企业会计制度》,方便新年度的核算。

一、合并、删除了部分会计科目,并增加了科目选择的灵活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有85个,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只有60个,并且许多一级科目下的明细科目也进行了简化合并,科目总数大大缩减。比如,《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并成“应收股息”科目;取消了“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应付债券”、“预计负债”、“专项应付款”和“递延税款”等一级科目;删除了“资本公积”科目下的“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三个明细科目;还将“利润分配”科目由12个明细科目减少为7个,取消了5个三资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的明细科目等。《小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定的科目作必要的增减和合并。这主要是由于市场 经济 环境下,会出现许多突发的经济事项,而制度和准则又不可能包罗万象,且无法随时更改,因此增加了小企业在会计科目设置上的灵活性。

二、缩减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修改了一些具体的计提 方法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对企业存在的8大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考虑到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及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等情况,《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1.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如何确定计提比例,但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作具体规定。

2.对于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二者均规定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只能采用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3.关于存货跌价准备,《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况不能全额计提跌价准备,但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作具体规定。

三、调整了存货类科目,简化了存货的核算

1.在科目设置上,《企业会计制度》分设“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分别反映各类存货;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将各种材料和包装物合并到“材料”科目统一核算,取消了“自制半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并在附注中规定,低值易耗品较少的小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

2.在核算方法上,《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对材料的核算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并设置了“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材料核算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并设置了“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小企业已支付货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或商品的实际成本。在附注中规定,如果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可以增设“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3.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成本结转,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根据金额大小分次结转或一次结转;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分金额大小均一次结转成本。

四、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在长期股权投资方面,二者均规定可以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但考虑到小企业投资的情况比较少,完全运用《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规定可能存在困难,因此,仅要求按照简化的方法核算。

1.对于成本法核算,《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且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超过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仅规定“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其他没有具体说明。

2.对于权益法核算,《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和“股权投资差额”等明细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这些明细科目,对股权投资准备和股权投资差额的相关 内容 也没做具体规定。

3.《企业会计制度》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以及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作了具体的规定,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取消了这项规定。在长期债权投资方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购入长期债券的手续费等,金额大的可计入“债券费用”明细科目分期摊销,金额小的可直接计入“财务费用”科目。购入的长期债券发生的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摊销方法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购入长期债券的手续费等无论金额大小,直接计入“财务费用”科目,发生的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且只能以直线法摊销。

五、修改了固定资产的相关核算

1.固定资产的概念和折旧范围的调整。对于固定资产的概念,《企业会计制度》沿用了行业会计制度的标准,明确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即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而《小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固定资产准则的概念,没有明确给出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二者也有区别,《企业会计制度》仍沿用了行业会计制度的标准,分别列举了应该计提折旧和不应该计提折旧的范围;而《小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固定资产准则的标准,扩大了计提的范围,即除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其他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

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企业 会计 制度》规定:“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入账价值。”由于在 计算 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到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困难,《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符合融资租赁条件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后的金额作为其入账价值。

3.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核算。

(1)对于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二者略有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制度》少了两条规定。一是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入账凭据的,且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二是对接受捐赠的旧固定资产没做具体规定。

(2)关于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也有所区别。《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确定的入账价值减去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外商投资企业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非现金资产,则作了特别的规定,需要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即小企业对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核算同外商投资企业的核算相似。

4.有关固定资产的其他核算。“工程物资”科目不再规定明细科目,“在建工程”的明细科目也由6个减到了4个,相关的核算也简化了。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更简单,要求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相挂钩。

六、对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核算也略作简化

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生产成本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下可以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明细科目,或者将“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单独设置为两个一级科目,以汇集和分配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而《小企业会计制度》未做出具体规定。

2.对于制造费用的核算,《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季节性生产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平时可以按计划分配率进行分配,年末再按实际数进行调整。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此并未做出具体规定。

七、修改了财务报告的有关规定

1.在会计报表的编报范围上有所区别。《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等9种报表;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并且现金流量表可选择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只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需要编制。

2.在会计报表的编报 内容 上有所区别。由于核算的内容和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同,在会计报表的内容上也存在差异。比如,由于小企业不须对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项目的金额就是期末该科目的期末余额,而不须减去减值准备。

3.小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较企业会计制度大为简化。《企业会计制度》共规定了13项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事项;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仅仅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说明、应收票据贴现、或有负债以及本期购买或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等事项。

八、其他存在差异的事项

1.盘盈、盘亏资产的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为了核算盘盈、盘亏的资产(不包括工程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和报废),应该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发生盘盈、盘亏时,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批准后再行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发生盘盈、盘亏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调整了损益类项目的核算内容。删去了“补贴收入”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两个科目,将“补贴收入”的内容并入“营业外收入”核算,将按国家规定给予的定额补贴而应收的补贴款(如出口退税)记入“应收补贴款”科目核算。

3.有关会计处理 方法 的调整。对于《企业会计制度》中提供的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结合小企业实际,选择了其中比较符合小企业特点的方法,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按照应付税款法或纳税 影响 会计法核算所得税,但《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小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4.关于非货币易和债务重组事项。《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易和债务重组事项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而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很少发生该类事项,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只是在总说明中作了简单介绍,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简便易行,通俗易懂。它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前提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们国家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小企业自身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特点。可以相信,小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我国新型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有效的促进我国小企业的健康、持续 发展 。

参考 文献 :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3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部分科目 一是取消了“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物资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受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未确认融资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预计负债”、“应付债券”、“专项应付款”、“递延税款”、“已归还投资”、“劳务成本”、“补贴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二是取消了部分二级科目。如“工程物资”下的四个明细科目;“资本公积”下的“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盈余公积”下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利润分配”下的“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利润归还投资”。

(三)其他差异 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待转资产价值”下增设“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二级明细科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提升为“应交税金”下的二级科目。

二、事项定义差异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差异 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小企业会计制度指出固定资产的性质及持有目的;企业会计制度则用列举法予以了列示。

(二)无形资产定义的差异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指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三)非货币易小企业会计制度未指明非货币易的定义及判断标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非货币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包括股权换股权,但不包括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易),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金。货币性资金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货币收取的资金,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并对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易给出了判断标准。

三、会计核算处理差异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差异 成本法下,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超过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下,小企业会计制度投资时不核算股权投资差额,只在会计期末按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企业会计制度投资时将初始投资成本高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并在一定期间摊销。

(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处理的差异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按租赁合同确定的价款、运输费、借款费用等记入固定资产,按租赁合同确定的设备价款记入长期应付款,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按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的作为入账价值。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入长期应付款,按其差额记人未确认融资费用。如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入账价值。

(三)减值(跌价)准备处理的差异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期末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计提减值(跌价)准备;企业会计制度除上述三项外,还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委托贷款等计提减值(跌价)准备。双方在处理上存在差异。小企业会计制度对计提坏账准备的管理要求及计提比例的确定未做规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范围、方法、账龄划分和提取比例,经企业权力机构批准,并报有关方备案,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变更,仍应按上述程序予以变更,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确定计提比例应根据企业以往经验、债务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估计,并规定了四种不能全额计提的情况。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应按照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总市价低于总成本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短期投资应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如某项投资比重较大,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规定较大的标准即单项投资占整个短期投资的10%或以上。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企业会计制度对可变现净值作了详尽的补充,列举了估计可变现净值时还应考虑持有存货的其他因素。并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的其他项目区分开来进行估价,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类别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四)接受捐赠处理的差异小企业会计制度通过“待转资产价值”核算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企业会计制度通过该科目核算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价值。

对于非货币资产捐赠所得税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金额较大,经批准可在规定期限内平均计人各年应纳税所得额。但未对规定期限做进一步说明;企业会计制度则明确提出期限限制,规定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平均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接受的非货币资产捐赠实际成本处理上,两者对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处理存在差异。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按其市价或同类、类似受赠物的市价,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作为其实际成本。企业会计制度则区分受赠物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并按顺序确定。

(五)资产盘盈(亏)处理的差异 对于现金、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资产盘盈(亏),小企业会计制度直接进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制度处理的最终归属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是一致的,差别在于发现盘盈(亏)时,应将损溢先计入过渡科目“待处理财产损溢”,查明原因,并经企业权力机构批准,再计入当期损益。

(六)长期债权投资相关税费处理的差异小企业会计制度将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金额较大的应在各明细科目下设置“债券费用”单独核算,并在债券存续期平均摊销计人损益,金额较小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七)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差异 折旧范围上,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对除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及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使用权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企业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的除上述两类固定资产外,还包括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方法确定上,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折旧方法。

(八)其他处理差异 成本核算上,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规定了实际成本法;企业会计制度还包含计划成本法。所得税核算上,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规定了应付税款法;企业会计制度则还包含纳税影响会计法。购买长期债券溢折价、发行企业债券溢折价的摊销上,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前者采用直线法,未涉及发行企业债券;企业会计制度对两者规定了实际利率法和直线法。

四、会计报表差异

(一)会计报表体系结构的差异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前三项为月度、年度报告,现金流量表为年度报告且是否编制由企业决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上述报告外,还需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利润分配表及分部报表。现金流量表至少为年度报告,上述月度报告在此描述为中期报告。这是因为双方对会计期末的界定有所不同。

(二)具体会计报表框架及内容的差异 资产负债表由于会计科目繁简带来框架上的差异,内容上主要体现在对一些事项能披露上,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其他长期资产”、“其他流动负债”等项目中价值较大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内容和金额;小企业会计制度则无此规定。利润表在框架上基本一致,主要差异在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只有一项补充资料,即当期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企业会计制度有六项内容,包括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会计政策变更增加(减少)利润总额、会计估计变更增加(减少)利润总额、债务重组损失及其他。现金流量表在框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小企业会计制度无“收到的税费返还”,也不需要编制补充资料;企业会计制度有“收到的税费返还”,还应编制补充资料。

纵观两项制度的差异,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适应小企业实际方面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会计核算处理的简便性。(1)会计科目设置简便。会计科目的设置应满足小企业对各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的要求。取消了几乎不可能发生和发生频率极少的交易或事项对应的会计科目,如“应付债券”、“委托贷款”、“未确认融资费用”等;取消了简化或改变会计程序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如“预计负债”、“递延税款”等科目。(2)业务判断的简化。对于无形资产用列举法的形式列示,取消非货币易补价占资产公允价值等25%以下的判断标准,取消长期债权投资手续费归属的“较大”判断标准,将其全部归于当期损益;取消融资租赁最低付款额现值的确定等等。这些都是对业务判断简化的体现。(3)业务处理的简化。资产盘盈(亏)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直接在查明原因后计人当期损益;所得税以应付税款法核算;生产成本以实际成本法核算等等。(4)会计报表的简化。只保留了能充分反映小企业经营状况及成果的报表格式和内容。

二是谨慎性原则运用的适度制约。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紧密相关。适度运用会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滥用或误用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和或有负债,就是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对小企业而言,由于会计基础相对薄弱,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限,对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或资产减值额等会计估计不但不能准确把握,还有可能成为其调节利润的工具,因此,为防止小企业滥用或误用谨慎性原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应特别关注该原则的适度运用问题。因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五项减值准备和或有负债。

三是给予小企业一定的选择权。在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前,许多小企业已开始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在规定执行哪种制度的选择上给予小企业一定自,笔者认为,选择权不仅体现在制度的选择上,即使选择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增减、业务处理上也给予了小企业较大的选择权。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4

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是最具创新活力和变化特性的群体,往往不断出现而又不断 被淘汰。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而且往往由所有者以人格化的方式直接管 理,这就使得小企业的利益与所有者个人的利益高度相关;小企业在产权制度上,权益 资本构成单一,创业者大多掌握了企业绝对控制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合一,使得小企 业在决策方式上高度集权,企业的战略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往往带有很明显的随意性和非 科学性。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为社会提供了较 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按新的中小 企业标准,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总数近95%,小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 内生产总值的近50%,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相当部分小企业会 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各项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因此《小企业会计制 度》的颁布和执行是及时的、必要的。 

(二)小企业的界定 

从各国实践来看,对小企业的界定大多有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在我国,小企业被规 定为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这里的不对外筹集 资金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经营规模小是采用了原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于2003年 2月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该标准主要是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 三个方面对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中小企 业的划分做出规定。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 

(一)静态的实施范围 

“不对外筹集资金”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实行会计豁免的小企业的必备条件 ,它是指企业成立之后不再通过发行股票、吸收股本或者通过企业改组形式增加企业的 注册资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但不应包括企业经营过程 中自然发生的负债行为或者向银行取得借款的行为。 

《小企业会计制度》第三条规定,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可以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也可 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它是指对不在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范围但符合小 企业条件也尚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可在两者之间选择使用;对其中已经执 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可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鼓励其继续使用《企业会 计制度》;但按财政部有关文件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符合小企业条件的小企业 如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正在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小企业,以及不 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就无选择的余地,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此外,鉴于深圳 证券交易所已于2004年5月1日公布了《中小企业板块交易特别规定》、《中小企业板块 上市公司特别规定》和《中小企业板块证券上市协议》,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工作 的全面展开,对准备上市的小企业来说,为使上市前后会计核算口径一致和会计信息资 料的相互可比,为上市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建议也采用《企业会计制度》。对目 前符合小企业的条件,但根据市场调研、预测和企业的规划,在近期即将改变经营战略 如大量筹措资金、大量拓展业务,预计会使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发生质的变化的企业 ,为了减少将来调整账务的工作,使企业及早跻入大中型企业行列,建议采用《企业会 计制度》。这是因为《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原则并以《企业会计制度》 为基础制定的,而且后者在核算上要更为严密和规范。 

(二)动态的实施范围 

由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经营上的灵活性,据以判断企业规模大小的职工人数、 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等指标值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企业会计制度》与《 小企业会计制度》之间进行转化以及如何转化的问题上,应一方面遵循会计实务中的一 贯性、可比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另一方面坚持鼓励企业执行《企业会计 制度》。这是因为一般说来,企业大多是由小做大做强,另外《企业会计制度》核算上 的更严密和规范性,也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比如已在执行《企业会计制 度》的企业无论其执行后规模发生如何变化,即使实际经营过程中“不再对外筹集资金 ”,也不能以“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为由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应仍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原先是小企业并且执行的也是《小企业会计制度》, 但至年末已达到大中型企业标准,为了核算上的简化起见,当年末不需要按《企业会计 制度》进行变更调整,但次年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也就是说鼓励执行《小企业 会计制度》的企业向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转化,但不允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 业随意向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转化。另外,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若母子公 司均执行同一会计制度,则不存在变更调整的问题,因为所执行的会计政策一致;若母 子公司执行的是不同的会计制度,则宜将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料 调整为按《企业会计制度》反映的资料,而不管调整对象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为适应小企业经 济业务较为单一、资金规模不大、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切实简化了会计核算,如 取消和合并了一些会计科目,简化了一些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 面:  

(一)长期投资项目  

1.长期股权投资。考虑到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情况一般较少,完全采用《企业会计制度 》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规定可能存在困难,本制度要求小企业一般采用成本法进 行核算。若小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确有必要按权益法核算的则可采用简 化法来处理,即不要求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以及除年度净损益以外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 益的变动,也就不需设置“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准备”等明细科目。原采用成 本法核算后改为权益法核算时,本制度为简化起见,规定直接将其原账面价值与享有被 投资单位的股权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2.长期债权投资。本制度规定长期债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不包括取得投资时发生的相关 费用,发生的相关费用不管金额大小,一律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就取消了“长期债 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科目;债券的溢价与折价摊销为简化起见规定只采用 直线摊销;无论长期债权投资、还是长期股权投资,本制度均未要求对其计提减值准备 ,这也就取消了“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3.委托贷款。如果小企业发生类似业务,本制度规定视期限长短,分别在“短期投资 ——其他投资”科目或“长期债权投资——其他长期投资”科目中进行核算,不需计提 减值准备。  

(二)固定资产项目  

1.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1)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由于考虑到在计 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困难,本制度要求按 照租赁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其他达到预定可 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来确定其入账价值,从而取消了“未确认融资费 用”科目。(2)本制度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规定将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 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而不必与各期的实际资产支出数相挂钩。(3)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本制度要求在“固 定资产”的借方以及“待转资产价值”的贷方核算。  

2.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本制度不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也就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科目。  

(三)资本公积  

本制度只为其保留了“资本溢价”、“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外币资本折算 差额”、“其他资本公积”四个明细科目。取消了“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 ”、“拨款转入”等明细科目。  

(四)所得税  

本制度要求小企业只能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取消了“递延税款”科目。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5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种类繁多的小型企业在市场中的身影愈来愈多,在经济体系中开始占据着下游市场的重要位置,对经济整体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小企业业务活动单一,因而会计核算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复杂,会计核算要求也不高。但是小企业数量的增多,其财务经营将会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起到日益明显的影响,因而国家也开始重视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问题,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就足以体现出国家改进小企业会计制度现状的决心。

就小企业自身来讲,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也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建立和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促进小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混乱是大家对小企业的普遍印象,尤其是财务管理上,由于小企业业务简单,一直以来小企业都不重视会计管理,认为没有必要,因而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总是备受质疑,从这个角度讲,完善内部会计制度不仅可以补充小企业管理制度系统,提高整体经营的水平,而且必将引导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逐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其次,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提高小企业效益管理的意识,使小企业更重视财务信息管理,重视会计控制,增强追求财务效益的动力。再次,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也是小企业面对经营环境变化而必然要做好的工作。小企业新的业务类型的开展和经营规模的增大必然会带来会计核算内容的一定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小企业就需要以更新会计制度来打好会计管理转变的先行基础。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整体而言,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水平良莠不齐,完善程度不一,但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不争的事实,使得小企业会计核算秩序混乱,会计管理水平相当低。

(一)会计制度基础极为薄弱

小企业大多规模小,有些甚至会计核算主体都不完善,一直以来也未受到政府较大的管制,因而小企业普遍不重视会计制度的建设和管理系统的规范,有些根本就没有较为系统的会计制度,即使一些小企业有书面的企业会计制度,但也仅是照搬国家的会计制度,而且常常是为了应付某些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内部人员基本不照制度行事。2011年政府颁布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代替了旧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由于未进行强制性的实施规定,在小企业内部反映平淡,而且制度内容的众多调整增加了很多小企业的疑虑,大多数小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停留在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或者旧会计制度阶段,未积极进行制度的更新,

(二)会计组织建设相当滞后

小企业会计核算压力小,因而组织架构较为简单。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机构,会计核算采用记账的方式,这当然对于一些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可以节省较大的机构设置成本,但由于经营与记账的分离,使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造假的机会,容易诱发做假账等违法行为,特别是为减少纳税而做出的一些不当行为。一些小企业虽然建立了专门的会计核算组织,配备了会计人员,但是会计人员的素质无法保障,特别是常聘用企业管理者的亲属好友,而这些会计人员并没有受过必要的培训就上岗,使会计核算显得极为随便。再就是会计人员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大,常导致一些会计事项的核算中断,无法保证小企业企业会计信息的连续记录,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用性。

(三)会计核算过程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小企业普遍做不到岗位职责分离和执行必要的牵制措施,比如出纳岗位不实施相关人员回避,由会计主管近亲属担任,会计凭证编制与出纳由同一人兼任,财务印章未实施专门人员保管等等,这些直接对小企业财产资金的安全威胁,违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其次,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随意采用,随意调整,而且缺少明细会计科目的分类核算,无法准确反映业务全貌。会计报表编制极为简单,格式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项目缺少必要的财务情况说明。会计资料保管很随意,有些单位依然以手工记账为主,会计电算化水平相当低,会计资料备份管理难以实施。第三,收入和成本核算与管理不健全。在收入核算上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及时入账,或过早入账,记错了会计期间,在成本核算上不具备科学管理意识,成本结转与归集方法极为简单,成本发生与责任存在不配比的情况,使成本资料缺乏可靠性。

(四)会计监督与控制弱化严重,风险管控意识极低

会计监督与控制的弱化一是体现在上述提到的会计岗位分离及牵制制度的不重视,使会计核算本身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二是授权与审批制度不严格,一些重大资金收支未有统一的手续或凭据要求,审查和批准一人负责,费用报销控制不严,使企业内部形成了不重视会计控制的思想。三是财产物资监控不严,定期的清产核资不及时进行,或者进行盘点时没有必要的第三人监督,对低值易耗物资缺乏单独的账簿记录等,很难保障财产物资的完整性。此外,小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平价,日常更没有实时监控的机制,因而风险防范基础弱,风险抵御力非常低。

三、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措施建议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舞台上不再为配角角色,而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国民经济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我国近900万户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在工业总产值上,中小企业占60%左右,利税占40% ,就业人数占75% ,在新增就业机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然而随着我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面对外来企业以及国内大型企业,生产规模属于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使中小企业能够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并且能够得到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其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而中小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界限不清楚,经营者将所有权掌握其中,特别是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难度。

1.2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缺失。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虽然部分企业制定了一些制度,但是没有很好的实践执行,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局限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也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另外,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监督检查机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仅仅是粗线条,远远达不到《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财政部的示范性文件提出的系列化、规范化和操作性的要求。很容易造成目标不明确。

1.3 会计建帐不规范,核算违规操作。一些中小企业不建帐,以票代帐,或者设帐,但账目混乱,还有的企业为了达到种种目的,甚至设两套帐。为了控制利润,人为地采用倒轧帐的方法;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1.4 会计机构设置不合规范,分工不明确,人员素质较差。由于中小企业特点所致,会计机构的设置比较简单。层次少,分工不明确,有的中小企业干脆就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也是人员较少,分工不细,往往出纳和会计一人担任。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这样的后果只会导致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企业人员素质大为降低。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的几点策略

2.1 建立健全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随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及实施,使得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还需加强会计监督才能更好地规范会计工作。同时企业所建立的会计制度要符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简单,交易活动有限,一般不需要对数据做较为深层次的分析,加之机构简单,人员较少,只要满足管理需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以适应未来发展壮大的需要。另外还要突出重要性、成本效益型原则,使能够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具有很大用处并且带来的效益大于提供信息耗费的成本时,才是必要的。

2.2 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在外部,主要是国家监督,首先财政部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相关的会计工作;其次,税务部门应加强税务检查。在内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置独立于企业财务机构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不设置内审机构的企业,由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监督。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2.3 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光靠一两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个人努力是很难达到的。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知,会计规范化的问题不能孤立的看,要知道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才能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目前国家已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部法律力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的困难及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2.4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二是对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提高。这两方面素质的提高,将大大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普遍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会计制度》虽然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从来没有出台过,但是只要继续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深入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最终会完善地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会计信息系统 [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7

1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 内容 和基本特征

《小企业会计制度》由六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总说明,主要规定了本制度的依据、使用范围、应遵循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记账和报告的基本要求等;第二部分为会计科目名称及编号,本制度规定了61个会计科目;第三部分为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这是本制度的核心部分;第四部分为会计报告格式,规定小企业编报的基本会计报表格式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企业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还要求编报“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第五部分为会计报表编制说明;第六部分为主要会计事项分类举例,为小企业实施本制度提供了指南。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考虑到长期资金的金额较难确定及计提长期资产减值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等情况,本制度中只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二是考虑到小企业对外的投资情况较少,本制度关于长期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即使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 影响 的投资也仅要求按照简化的权益法核算;三是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要求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四是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由于在 计算 最低租赁付款额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困难,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符合融资租赁条件的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支付租赁款加上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确定其入账价值;五是对于《企业会计制度》中提供的一些可选择的会计处理 方法 ,结合小企业实际,选择了符合小企业特点的方法,如要求小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六是从会计报表体系来看,考虑到小企业及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仅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而现金流量表则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编制。

总之,《小企业会计制度》通俗易懂,简便易行。

2 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原则上小企业是指不对外筹资,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讲,不对外筹资,一般是指不对外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借款是可以的。至于经营规模,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等四个部门,在2003年2月份联合制定的《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该标准从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三个方面,分别从不同行业加以规定。以 工业 为例,小企业要同时具备300人以下( 不含300人)、销售额在3 000万以下( 不含3 000万)、资产总额是4 000万以下三个条件。《 小企业会计制度》就是按这个范围来划定的,在这个范围的法人企业执行《 小企业会计制度》。

3 关于简化业务处理对小企业的影响

对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来说,如果原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势必会加大会计政策变更的调整工作量。对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来说,对某些业务简化处理,相对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言,其会计核算工作量可大大简化。

另外,简化会计处理的做法,对不同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同。如《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可以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如果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就会因未计提减值而夸大本期业绩。但从长期来看,固定资产要按 历史 成本计提折旧,这又直接导致未来业绩减少。再比如,专门借款发生的借款利息,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不与资本支出挂钩,这可能会夸大应予资本化的金额,进而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本期利润,但长远看又会使未来时期多计折旧,少计利润。另外,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核算时,《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不对该差额进行摊销,因而当出现出资额小于其在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时,会减少投资期间前面时期的投资收益,但转让投资时,又会因账面投资成本较大而使转让投资的收益减少或者损失增大。总之,简化的处理方法对小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损益在哪个时期记录以及记录多少等方面,一般不会影响其业绩总量。这些影响对于小企业而言,因其数额不大,因而对各期损益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4 关于 会计 处理与税收制度的协调

不少小 企业 提出,为了简化小企业的会计处理,避免繁琐的纳税调整,小企业会计制度应与现行税法一致,凡涉及税务方面的事项,会计处理完全可以按照税法规定执行。纳税调整真的能避免吗?不是的。毕竟财务会计与税法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的对象是不同的。具体来讲,有以下两个情况要考虑。

(1)永久性差异。设想通过设置 “税后支出”和“税后收益”之类的科目直接列支税法不允许税前抵扣的费用支出项目或直接确认税法允许免税的收人是不合适的,这并不能消除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因为对于税法允许税前列支但限定列支标准的费用支出项目,如业务招待费、宣传费等,在发生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全部或有多少份额可以税前列支,直到年度终了才能确定。因此,发生时就不能直接计人“税后支出’账目,即使当月计人了,下月可能又要部分转回,年度内始终处于变数之中,人为增加会计程序,使得主观愿望想简化、客观结果却复杂化。而对于一些如凭证手续等与税法规定不符的收人和费用支出项目。企业执行中往往与税法规定存在偏差,在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时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税收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关的标准、 内容 等都可能发生变化,隶属的税务主管部门不同(国税或地税)、地区不同,税收政策标准也不完全一样,并且每年都会有政策变动或调整。因此,企业事先要做到完全按税法规定一致执行是不可能的,不论怎样,纳税调整项目始终存在。

(2)时间性差异。在应付税款法下,设想通过设置“税后支出”和“税后收益”科目达到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完全一致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对于会计上快于税法规定的时间或速度确认的费用支出项目(如开办费),到后期会计上实际已无需确认或确认的费用支出金额小于税法允许税前抵扣的金额,因此,纳税调整仍不可避免。在纳税 影响 法下,则是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与跨期摊配程序予以解决。

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协调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关系方面,不可能消除或减少永久性差异,只能尽可能减少(但不能消除)时间性差异并简化时间性差异的会计程序。也就是在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的前提下,小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能够一致的尽量保持一致,或者提供可以保持一致的备选 方法 。

5 结束语

由于适用对象的特殊性,小企业会计制度与我国现行的、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我国以前从未出台过小企业会计制度,所以难免会有不完善之处,这些都还有待于在将来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笔者希望以上的探讨能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度建设做出有益的贡献。可以相信,小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我国新型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有效的促进我国小企业的健康、持续 发展 。

参考 文献

l 财政部会计司编.企业会计制度讲解[m].北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企业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全面扩展,构成了目前中国企业规模结构中最庞大的一支,它们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国际贸易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小企业会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小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小企业会计与大企业或上市公司的会计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些特殊性,也正是小企业会计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内部组织结构简单,有些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不规范

小企业种类繁多、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多样化,但由于其经营规模不大,从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小企业缺乏相应的决策机构,或者决策机构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业主(经理)可能支配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的知识和能力。小规模企业通常有少数员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会计处理和资产保管等,不相容职责分离有限。由于业主(经理)直接管理企业,通常缺乏正式的业务报告制度。小规模企业即使存在制度与授权程序,也经常是非正式的,且随意性较大。

(二)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大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出现了向一老一少两极发展的现象。前者年龄己大,知识更新缓慢;后者多为刚刚离开学校,由于就业市场紧张而不得不进入小企业的缺少实践锻炼的学生,他们若碰上新的会计制度变化,还要学习,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没有人指导,从而使得他们的会计技能提高慢。总而言之,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由于主客观原因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企业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性

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被详尽、充分的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的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由于国家目前退出对小企业的所有权的控制,以及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在,再由于融资方式的独特性,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大企业或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着很大的差别。

(四)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所面临风险的特殊性

小企业多集中在分散型产业,这种产业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小,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障碍都很小。一方面,小企业具有灵活应变、迅速转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投机性,缺乏长期战略规划。而且小企业大多是新兴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从而使得他们的业务一般比较单一,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区域有限,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低于大中型企业,从而小规模企业的会计账目就相应简单。

二、小企业会计问题对策

(一)小企业会计计量的改进

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于小企业来讲,考虑到其使用者主要依赖过去的信息进行决策,可靠性应处于优先地位,也就是真实的反映小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讨论小企业会计计量时应注意考虑这一点。

1.计量属性的选择。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税务机关,纳税是小企业的责任,同时在对小企业进行税收征管时要考虑到其支付能力,因而我们在考虑小企业的确认时应结合税务会计来考虑,即对小企业来讲主要按税法的要求进行确认。因此小企业会计应主要按税法的要求进行。由于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小企业会计来讲我们也应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对于财务会计上经常用到的公允价值、市场价格、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等计量属性不予考虑。

2.计量单位的选择。由于小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关心的是小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因而,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应主要反映货币性信息。同时,由于小企业由于其面临的风险较大企业多,在小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对小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状况有所反映,也就是在报告中也应反映一些有助于银行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非货币性信息。

此外,对于小企业的确认、计量、披露政策方面的选择,我们认为应以简单为原则,及尽量减少选择的空间。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其专业判断能力低下,若给予小企业会计太多的判断空间,则可能会使得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因而,小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越简单越好。

(二)小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

1.编制报告、公布信息上的特殊处理。小企业业务简单、生产单一、资源有限(人力、资产、技术各方面),若与大型企业一视同仁地严格按照一般会计准则编制报告,披露信息,则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首先,不利于小企业在市场上的公开竞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标准将导致小企业暴露其商业机密和实力底细。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公平竞争,威胁了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其次,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也不应该严格遵守适用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即使想按照适用于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来,也可能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特殊考虑。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满足纳税需要,小企业的经营业务较为简单,而且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有些使用者并不完全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因而,本着简化的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简单的资产负债表。

对于损益表,为了满足纳税的需要,企业的损益表中可以将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分开列示,将纳税时准予列支的费用和不能在税前列支的费用分开列示。

3.对现金流量表的特殊考虑。财政部于1998年3月28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我国所有的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以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这种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小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目标主要是纳税需要,从而使得这张报表的用处相对降低。勉强要求编制此表,只能使得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疲于应付填报各种没有意义的复杂报表而苦不堪言,即使有些企业编了现金流量表也是拼凑的结果。因而建议小企业免予编制现金流量表。

参考文献:

[1]史忠良.小企业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企业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全面扩展,构成了目前中国企业规模结构中最庞大的一支,它们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国际贸易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小企业会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小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小企业会计与大企业或上市公司的会计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些特殊性,也正是小企业会计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内部组织结构简单,有些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不规范

小企业种类繁多、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多样化,但由于其经营规模不大,从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小企业缺乏相应的决策机构,或者决策机构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业主(经理)可能支配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的知识和能力。小规模企业通常有少数员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会计处理和资产保管等,不相容职责分离有限。由于业主(经理)直接管理企业,通常缺乏正式的业务报告制度。小规模企业即使存在制度与授权程序,也经常是非正式的,且随意性较大。

(二)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大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出现了向一老一少两极发展的现象。前者年龄己大,知识更新缓慢;后者多为刚刚离开学校,由于就业市场紧张而不得不进入小企业的缺少实践锻炼的学生,他们若碰上新的会计制度变化,还要学习,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没有人指导,从而使得他们的会计技能提高慢。总而言之,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由于主客观原因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企业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性

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被详尽、充分的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的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由于国家目前退出对小企业的所有权的控制,以及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在,再由于融资方式的独特性,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大企业或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着很大的差别。

(四)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所面临风险的特殊性

小企业多集中在分散型产业,这种产业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小,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障碍都很小。一方面,小企业具有灵活应变、迅速转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投机性,缺乏长期战略规划。而且小企业大多是新兴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从而使得他们的业务一般比较单一,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区域有限,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低于大中型企业,从而小规模企业的会计账目就相应简单。

二、小企业会计问题对策

(一)小企业会计计量的改进

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于小企业来讲,考虑到其使用者主要依赖过去的信息进行决策,可靠性应处于优先地位,也就是真实的反映小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讨论小企业会计计量时应注意考虑这一点。

1.计量属性的选择。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税务机关,纳税是小企业的责任,同时在对小企业进行税收征管时要考虑到其支付能力,因而我们在考虑小企业的确认时应结合税务会计来考虑,即对小企业来讲主要按税法的要求进行确认。因此小企业会计应主要按税法的要求进行。由于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小企业会计来讲我们也应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对于财务会计上经常用到的公允价值、市场价格、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等计量属性不予考虑。

2.计量单位的选择。由于小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关心的是小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因而,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应主要反映货币性信息。同时,由于小企业由于其面临的风险较大企业多,在小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对小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状况有所反映,也就是在报告中也应反映一些有助于银行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非货币性信息。

此外,对于小企业的确认、计量、披露政策方面的选择,我们认为应以简单为原则,及尽量减少选择的空间。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其专业判断能力低下,若给予小企业会计太多的判断空间,则可能会使得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因而,小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越简单越好。

(二)小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

1.编制报告、公布信息上的特殊处理。小企业业务简单、生产单一、资源有限(人力、资产、技术各方面),若与大型企业一视同仁地严格按照一般会计准则编制报告,披露信息,则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首先,不利于小企业在市场上的公开竞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标准将导致小企业暴露其商业机密和实力底细。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公平竞争,威胁了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其次,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也不应该严格遵守适用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即使想按照适用于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来,也可能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特殊考虑。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满足纳税需要,小企业的经营业务较为简单,而且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有些使用者并不完全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因而,本着简化的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简单的资产负债表。

对于损益表,为了满足纳税的需要,企业的损益表中可以将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分开列示,将纳税时准予列支的费用和不能在税前列支的费用分开列示。

3.对现金流量表的特殊考虑。财政部于1998年3月28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我国所有的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以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这种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小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目标主要是纳税需要,从而使得这张报表的用处相对降低。勉强要求编制此表,只能使得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疲于应付填报各种没有意义的复杂报表而苦不堪言,即使有些企业编了现金流量表也是拼凑的结果。因而建议小企业免予编制现金流量表。

参考文献:

[1]史忠良.小企业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陈毓圭,应唯.关于中小企业会计国际指南.会计研究[J],2006,(12).

小企业会计制度例10

1、理论研究不够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

2、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

由于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际运用起来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有些企业只知道简单粗略运用量本利分析或是进行责任中心核算活动等;

3、管理水平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领导人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积极性与创造性未能充分发挥。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对于管理会计更是模棱两可;第三,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报酬低,发展潜力不大,致使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不肯下嫁,所以,目前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又无资格,或者是一些原乡镇企业的会计,业务素质较低,知识比较陈旧。而中小企业所要求的会计人员其实最好能面面俱到,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这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4、会计信息主要应对外部需求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较有限,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高。主要为税务部门的纳税管理外部需求、工商部门的年检时要求提供的会计报表为第二位的外部需求、银行贷款管理的需求为第三位的外部需求,其重点单纯为资产负债情况及损益情况等方面。其次,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成为最主要的内部需求,由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投资者往往同时就是管理者,所以内部需求也不高。

二、中小企业的重要经济地位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04年上半年,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等规模以下企业已超过320万家,个体工商户也已达到23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企联常务副理事长孙延祜指出,中国以民营、私营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5.6%的份额。

三、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使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并发挥其作用,应认真加以思考。

1、改变会计职能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的变化引起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作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他们的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

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目标管理时,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项目深入明晰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作业环节上;其次,对每一生产环节的标准成本制订,应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3、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1)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从动态上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现金流动,及时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2)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责任会计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将企业日常工作分权管理,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各层管理人员在权限内,放开手脚搞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发挥激励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科学地制订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其二,建立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建立后,还应对内部转移计价方法、折旧提取方法、费用摊销期限、存货计价方法、资金成本计算、责任中心绩效会计报表等作出规定。

其三,建立责任会计账薄,确定责任主体。为了及时准确反映各责任单位或个别工作效率,在会计账薄及记账凭证上增设责任单位一栏。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企业可以对“原辅材料”按实际采购量的目标成本记账。而对“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则按计划(或标准)数量的目标成本进行记账。对于制造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由于它们也存在差异,相应还应增设“费用数量差异”和“费用效率差异”明细科目。

其四,定期报告,兑现奖罚。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设计产品成本会计、责任单位成果计算报表、责任单位收支报表、责任中心绩效考评报告等专用表格,上面应记载目标数、实际数和差异数,这些报表既要与对外报表保持有机联系和对应关系,也要满足反映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财务部门集中核算或平行汇总这些报表,以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差异数,计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程度,做出奖罚评价意见报送单位高层主管人。

参考文献:

[1]吴明.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初探”.东方企业文化,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