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8 15:41:11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49-02

随着国家办好学前教育的政策引导及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师范类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4月起我们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对牡丹江市辖区内幼儿园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校内三年制高专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全面分析了解社会需求及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的现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其对策,旨在提高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促进幼儿师范院校更好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未来教师提供借鉴。

一、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编制

本研究首先结合了幼专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师职业要求,参阅国内外有关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量表,经过选择、修订和补充设计出一套包含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七个维度86道题的问卷, 将此问卷在一个随机抽取的小样本(160人)中进行初测,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删除量表中共同度较低的项目,获得正式问卷由78道题组成,共七个因子,分别是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检验其结构效度为0.64,分半信度为0.76个别访谈表明,测试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被试的心理状态,因此,修订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是有效的。

(二)研究对象

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抽取6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抽样比例考虑在校生中年级、专业、生源、籍贯,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等人口学变量,以使样本结构有充分的代表性。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6份。见表1。

(三)数据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对各维度有影响的变量

以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各因子及量表总积分为自变量,以学生的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学制(三年制或五年制)、生源地(城市或农村)、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等为因变量进行逐步选择法多元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a

注: ** p

表2显示,学制对独立性有显著影响,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对实践能力和合作倾向有显著影响,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方面各自变量没有显著差异。

(二)学制与各因子及总分的显著性检验

对学制中的三年制、五年制进行各因子及总分的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如表3。

注: * p

表3显示,三年制高中起点的幼专生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实践能力、合作倾向的因子分数均高于五年制初中起点的幼专生,而独立性因子是五年制和三年制得分,达0.05显著差异,可能原因为初中起点的学生从较小年龄就开始了寄宿生活,生活的独立性较强。

(三)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与各因子及总分的显著性检验

注: * p

表4显示,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等因子没有显著差异,但平均分均是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高于没有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在实践能力和合作倾向因子的得分上,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显著高于没有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可能原因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幼专生锻炼了实际工作经验,有了更多和其他老师配合工作的经历。

三、提高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措施

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的系统性工作,幼儿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需结合本校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开拓创新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推动,落实到培养方案中。

1.明确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任务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克服“重分数轻能力”思想的影响,把增强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纳入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系,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本的教育,为学生在将来事业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提供基本保证。

2.建立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体系

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有专家认为应具备专业的行为准则,其具体表现为对幼教的专业信念、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制作追求,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以此为荣,因此, 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应包括从事幼教行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及特殊心理素质要求。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笔者提出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可由“职业意识”、“职业气质”、“职业能力”和“择业与就业”四大模块构成。

3.建立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机制

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幼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切实有效的实施机制。一是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专业特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专业情谊,形成初步的职业角色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改变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弊端,培养其具有关注社会发展、职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状况等全局视角,不断强化职业心理;三是注重加强学生与本专业的社会联系,通过介绍专业及相关行业情况,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四是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体会不足和差距,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健全职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景焕,张承芬,常淑敏.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量表的研制[J].心理科学,2004,(2).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出现,尤其对于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突破,抢占先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以苏南企业为例,通过对苏南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从而提出了苏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方法

1.1研究背景

苏南企业地处苏、锡、常经济发达地区,以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为核心,苏南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吴文化这一背景。吴文化传统深厚,精巧纤细,温柔敦厚,重格物致志,强调均衡、集体、等级。在吴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苏商善于学习、模仿、做事稳健、规范、为人精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也不断地学习和改变,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开拓、团队精神。同时,也对企业人才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尤其是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更为关注,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首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然后可以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推动各项教育培养工作,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效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专人访谈方式对与我院合作较为紧密的企业进行调查,主要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老总或人力资源负责人,通过电子邮件、QQ、传真、信函、等方式对27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企业涉及到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化工、汽车、IT等苏南地区主要的行业。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关于职业素养的评价、培养和招聘时注重点三个问题,发放了150 份问卷,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90%。

2 苏南企业队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的评价及建议

2.1苏南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苏南高职毕业生在敬业精神、道德修养、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组织纪律、职业礼仪、认同单位文化、市场意识、执行力十个方面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总体满意度达到了85%以上,六个评价项目评价不是很满意,分别是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75%、责任心62.5%、心理素质55.5%、竞争意识50%、工作主动积极性44.5%、价值意识37.5%、总体不满意度达到了35%以上。说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但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工作主动积极性等职业素养急需培养和提高。

2.2苏南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职业素养

调查结果显示,苏南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职业素养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团队精神86.43%,工作主动积极性73.2%,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68.4%,企业的忠诚度58.3%,沟通与合作54.6%,责任心50.5%,心理素质47.5%、执行力38%。苏南企业在吴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一部分苏商重规范缺乏创新意识、重稳健缺少冒险精神、重个体缺少团队精神。在体制上以乡镇企业和集体股份制为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苏商也逐步在转变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团队精神、学习与创新精神、企业的忠诚度、沟通与合作等职业素养。同时也保留着苏商的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也十分看重工作主动积极性、责任心、心理素质、执行力等职业素养。

2.3苏南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哪些方面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苏南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哪些方面职业素养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排在前几位的是道德修养75.4%、学习与创新开拓68.5%、工作主动积极性59.5%、沟通与合作48.3%、责任心43.3%、心理素质38.7%、企业的忠诚度37.2%、认同单位文化35.7%等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应该针对苏南企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以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还应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还应继续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并参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

3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职业素养?

大家知道,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的职业素养和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的是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我们今天讨论的职业素养是潜在的职业素养,它是个人理想、个性、气质、价值观、自我形象等,具体表现为敬业精神、道德修养、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组织纪律、职业礼仪、认同单位文化、市场意识、执行力、创新开拓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工作主动积极性等方面。显性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可以通过短训学习来解决,而隐性的职业素养它就不容易发挥,它需要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条件,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自身个性的完善和动机目标的赋予,实践的摸索和经验的总结,针对性的培训和系统化指导。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应加强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培养,为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3.1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高职院校要彻底转变“轻就业、淡创业、重招生”的观念,所谓“出口”畅,“进口”才能旺,要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开展宣传就业政策,搜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工作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真正需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并进而实现高职生“充分就业”功能,同时要认识到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职业素养教育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一年级,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让他们尽快地熟悉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尽快地实现自我要求的转变,着眼于追求全面的素质发展,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人品开拓技能。如:我们学院的新生一开学就去华西村观摩学习,在了解华西村的同时也能明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意义。其次是要实现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使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有意识地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二年级,要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年级,要让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这时期的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我们不仅关注择业方法、择业技巧和就业信息的提供,应更多地关注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顺利求职。

因此,学校要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以协助大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大学三年之中,形成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学校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以及毕业生的用工反馈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评价,尤其是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如江阴学院,本着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服务理念,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江阴市人力资源沙龙,通过各成员企业轮流主办的形式定期开展人力资源沙龙活动,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合作,不断修订我们的教学内容,使得我们学院在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培养出适合它们需要的高职毕业生。

3.2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创新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在加强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职业素养。因为我们创业要想成功,创业的个体必须具备创新创造、独立思考、耐挫拼搏、勇于探索、团结合作、自我发展的精神,所以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受教育者个性品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何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呢?

我们认为,其一发挥创业教育课的作用。各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特点,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高职院校都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创业教育课时在其中占20%课时左右,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突出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的特点,可以开设执行力专题、沟通与交流专题、团队合作专题、职业素养专题。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创业培训,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营管理以及工商、税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经济法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经营素质及对自我和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执行能力。

其二发挥创业实践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内现有教育资源,积极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学科性公司,挖掘和培育校内外创业基地。如江阴学院为例,招生与就业处、学生处组织创办创业一条街,创业计算机系成立了“大学生虚拟公司”;管理系和中国联通江阴分公司成立了“营销实践中心”;机电系创建了“机械加工中心”;艺术系组建“服装工作室”;外语系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服装销售;江阴市环境监测中心入户我院为化学纺织系的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基地。学院应利用各种平台,给学生多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精神、工作责任心和主动心、执行力等职业素养,让他们向同学学习,向员工学习,向企业学习,向社会学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3.3导入案例教学,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在职业素养的教育中,多采用典型的企业家的案例,案例教学强调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就思想内容来看,注重结合时展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在案例选择上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选择学生熟悉的、甚至是本地的成功企业家的案例。如:华西村的吴仁宝讲过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人们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挑战,吴书记还是带领大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从一个小五金厂做起,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使华西村由农业村变成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村,华西村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代表。华西村的创业历程,,贴近学生和社会实际, 有助于强化学生情感和意志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与创新开拓、工作执行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在案例教学中多采用的基本形式是讨论、争论,在讨论和争论中提高解决问题和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先由老师介绍案例的基本背景和发展情况,如:江阴市工商联会长、江苏利安达集团董事长黄丽泰为发起人之一的“江苏投资联盟”成立,本着“竞争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远东、红豆、月星、雨润、一德、利安达集团这六家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团结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在国内和行业内产生深远影响,被称为新苏商时代的开始。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苏商和浙商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每个小组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派代表总结发言;也可以通过案例提炼出观点或主题,分成正反双方,互相辩论。总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加充分的交流思想,锻炼他们沟通、交际、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也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人生、感悟自我、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打好基础。

3.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活动成为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

(1)完善各项校园设施建设。在校园中计算机网络、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食堂、宿舍是学生学习、交流、讨论、运动、用餐、休息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直接环境,在这些场所附近可以多张贴一些励志性的标语和口号,如在道路两侧的灯箱中就可以设计,把一些名人名言、成功案例、企业家总结的企业精神等这些内容布置在灯箱中,他们经常耳闻目睹,营造整体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环境育人。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学院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开展围绕职业素养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团可以组织开展企业参观和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如文学社团可以开展大学生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如音乐社团可以组织歌咏比赛和乐器培训,体育社团可以举办球类比赛和训练等等,通过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评估学生的各种素养和能力,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和综合性的能力。

(3)举办各类关于职业素养的讲座和培训。学院可以邀请企业家、人力资源部经理、优秀毕业生代表来校做讲座和交流,让他们结合企业发展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经历,谈谈现代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高职学生应做哪些具体的准备和实践。同时,针对我们高职生在职业素养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一方面可把一些职业指导老师和德育辅导员送出去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来进行入入职培训和拓展训练,通过这些培训学习,营造学生注重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

基金项目:201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基于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064)

参考文献:

1、高建伟,丁德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3

——在2020年全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讲话

我上一次来XX是XX年前,当时还叫XX。今天再次来到XX,给我的感受可以说是变化翻天覆地。变的是环境、是技术、是产品、是人的精神面貌,而不变的是坚守、是韧劲、是孜孜以求、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工匠精神。所以我首先要向以XX同志为代表的管理团队和以XX同志为代表的劳模工匠团队表示敬意。只要我们心中有追求、有梦想、有责任、有激情,就会永远年轻,永远有曙光。

今天的现场会,是XX市总工会总结推广基层工作经验的第二个现场会。第一个现场会在XX,总结提炼XX的成功经验。总书记讲,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在企业当中怎么来体现?我认为就是要开展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一个企业职代会作用发挥好了,职工董监事制度落实了,厂务公开到位了,民主管理水平提升了,职工在企业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就体现出来了。今天,第二个现场会就是在XX集团,主要是总结提炼推广XX集团在提升职工素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素质的概念非常宽泛,也有很多种解释,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我们讲一个人素质好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今天现场会的主题更多的是侧重于职工劳动技能素质的提升,这是对职工本质上的维权,是我们各级工会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最有效的抓手,也是当前各级工会组织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把基础打好抓实,才能继续登高望远。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不断打造新的工作品牌,正是我们用现场会的形式来总结提炼推广基层成功经验的初衷。

刚才,XX董事长向我们介绍了XX集团的发展历程。XX可以说是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久,XX年来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企业营收突破了X亿,作为工业企业来讲,非常不容易。XX同志代表集团工会向我们介绍了工会围绕企业发展大局,发挥工会作用,提升职工素质所做的工作。XX同志代表劳模工匠向我们介绍了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运行情况。XX同志代表工业工会做了很好的发言。这次现场会之所以放在产业工会,放在工业工会,放在XX,主要是有三点考虑:第一,产业工会是XX市总工会的特色、亮点、优势所在。XX市有XX个产业工会,其中驻会产业工会有XX个,这在XX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而且,我们在这次工会改革过程中,继续把产业工会配齐配强,真正做到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产业工会身份特殊,既是指挥部,又是战斗队,既带有机关性质,又从事基层工作。所以产业工会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创出自己的特色,干出自己的亮点。第二,工业工会是XX市第一大产业工会,所辖的企业规模最大,产业工人最多,工会工作基础最好,职工素质提升工作成绩也最为突出,可以说是全市产业工会的排头兵。刚才XX同志在发言中介绍了搭设擂台、创建平台、提供舞台“三个台”,讲得也很好。第三,XX是XX工业的常青树,是XX制造业的排头兵,是转型升级的领头雁,是技术革新的先行者。XX年来,孜孜以求,求新求变,涌现出了像XX这样的技能大师。我经常讲,沙漠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XX重视工人、重视技术、重视创新,有很好的氛围,正是这样的土壤和养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所以今天在XX,大家只要认真看、认真听、细细品,就一定能取到真经。

下面我再讲三层意思。

一、充分肯定成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我们向市委汇报工作也好,政府与工会开联席会议也好,市委市政府领导都是亲力亲为,对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培养三型劳动者大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总工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有效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一。

一是探索了一种新模式。

我们通过每年开展立功竞赛探索出了一条提升职工素质的新模式。这几年,我们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转型升级、拥江发展、“六场硬仗”,包括现在的亚运场馆建设,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劳动竞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XX活动,提炼出了“XX”的立功竞赛“XX模式”。所谓大格局就是把劳动竞赛放到全局工作当中。所谓全过程,就是把劳动竞赛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所谓项目化,就是实施项目化管理,让劳动竞赛有抓手、可操作、可推进、可考核。所谓求实效,就是劳动竞赛在工程项目中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所谓提精神,就是在推进劳动竞赛的过程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最美精神。

二是打造了一个新品牌。

这个品牌就是“XX工匠”。在认定“XX工匠”这件事上,XX工会可以说是自加压力,抢占先机,主动出击,主动有为。李克强总理

连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市总工会联合市里X个部门,以高质量、宽容量、正能量、精数量、有力量为原则,认定了两届共X名“XX工匠”。所谓高质量,就是高标准、严要求。所谓宽容量,就是以制造业为主,兼顾其他行业。所谓正能量,就是工匠们不仅具有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精神,还要有传授技艺、以师带徒的胸襟,具有德技兼备的正能量。所谓精数量,就是控制认定数量,每年认定X个,从而来保证认定质量。所谓有力量,就是通过工匠来体现咱们工人有力量。“XX工匠”认定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全市上下特别是产业工人的高度认可。

三是健全了一套新机制。

这个机制就是集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能帮带、技能晋级、技能激励于一体的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机制。这个机制原本只有4个“技”,最后1项技能激励是我们总结借鉴了XX工会的成功经验,然后重新整合成现在的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机制。

四是搭建了一个新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职工岗位成才的平台。我们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鼓励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等职工“五小”活动,推广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开展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就是这几年我们在提升职工素质方面做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后还要继续坚持、深化下去。

二、进一步深化认识

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各级工会如何在新时代有所作为,尤其是在提升职工素质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忠诚核心的政治自觉。当前,巡视组巡视的重点就是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有两个方面、两个维度,一是是否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二是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的绝对权威。作为各级工会组织来说,最为明确的要求就是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要把认识成果转化为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实际行动。我以为我们的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就是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最具体最现实的实际行动。三是要把思想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积极行为。这个积极行为就是我们要有担当、有作为,要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在XX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从而支撑XX高质量的发展。

第一,提升职工素质是总书记和中央的要求。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中央又连续下发了两个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了对产业工人要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说明了中央高层对产业工人的高度重视。省里也下发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市总目前正在开展相关调研,为市委尽早出台实施意见做准备。另一个是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市总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整合之前的一些政策,出台了《关于提高XX市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全面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9条措施。希望各个区、县(市)、产业工会都能把这些文件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我现在发现一个问题,中央和上级工会有很多很好的文件、政策都被束之高阁,没有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职工中去。这叫政策浪费,叫中梗阻,把这些政策贯彻落实好,是区、县(市)、产业工会的职责。

第二,提升职工素质是XX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这段时间的中美贸易冲突,中兴事件等等,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我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但是我们是量大而不强。我们进入世界500强的,一是银行很多,且利润很大,二是房地产企业多。这值得我们警醒。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没有制造业的强大,就没有国家的强大。如果制造业不过硬,那么经济就会空心化,就会得软骨病。如果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那么制造业就是经济之钙,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经济的精神之钙。从XX来看,工业仍然是充分就业的主体,仍然是XX国民经济的主体,仍然是XX税收的主体。XX一直以来重视工业的发展,很多事情现在说起来大家都还历历在目,比如“一高一领先”,“工业兴市”大会,重奖表彰XX三个XX工业的有功之臣,等等。但是反观现在,20XX年XX市工业十大主体的销售收入是下降的,工业有效投资仅增加X%,形势不容乐观。没有今天的投入就没有明天的产出,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投入是发展的硬道理。信息经济固然重要,它的比重已经占到了X%,增量超过了X%,但是喜忧参半。没有工业、制造业强有力的支持,我们的经济就会得软骨病,是非常脆弱的。XX的工业一定要做强做大,制造业一定要做强做大,其中关键的关键,就是要打造一支像XX这样的劳模工匠队伍和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也是工会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第三,提升职工素质是XX各级工会的职责所在。提高职工素质意义十分重大,概括起来是四句话:城市促发展、社会促和谐、企业促兴旺、自身促成才,也就是说提高职工的素质是一举四得。一是城市促发展。就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二是社会促和谐。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最本质的、可持续的维权。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从而保证他们的自身权益,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三是企业促兴旺。就是企业通过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促进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四是自身促成才。就是劳动者通过自身素质的提升,成长成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赢得社会尊重。所以,劳动者素质提升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也符合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的劳动者的需求,就是劳动者的需求已经从原来的有没有到现在的好不好,从原来的物质需求到现在的精神、环保、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

三、进一步发挥工会作用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培养,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点。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侧重于知识的积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侧重于知识的创新。总体而言,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还好,我们现在相对缺乏的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下一步,作为工会组织,如何来推动职工技能素质的提升?我想就是要学习风气浓起来,培训内容实起来,岗位明星亮起来,劳动竞赛搞起来,合理化建议提起来,阵地平台建起来,创新潜能激起来,三种精神树起来,目的是职工素质高起来,XX经济强起来。

第一,学习风气浓起来。要按照省委的要求,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市工人业余大学要担负起XX工会学习风气浓起来的主平台作用,以XX市各级工会干部培训为主体,兼顾职工技能培训、退休职工培训和资助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市工人文化宫要继续开展“XX学堂”活动,各基层工会组织要广泛开展“职工书屋”、“职工之家”创建,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总而言之,就是要让整个工会系统的学习风气浓起来。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品质,让学习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和终身追求。

第二,培训内容实起来。无论是工大、文化宫这样的平台,还是区(县、市)、产业、企业工会,无论是岗前培训、操作培训、技能培训还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一定要实实在在,一定要管用,不要流于形式。同时,组织开展培训一定要遵守纪律,绝对不能让培训成为出去游山玩水的借口。近年来,市总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工作也做得不错,企业很欢迎,职工得实惠,今后也要继续做好。

第三,岗位明星亮起来。各行各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模范、榜样、明星,比如XX这样的劳模工匠、技能大师,就是我们企业的明星。XX市的劳模工匠就是XX的明星。各个区、县(市)、各个产业、各个企业、各个车间也要有自己的明星。我们要把这些身边的、同行业的榜样树立起来,让企业的职工有可学习、可对照的榜样。

第四,劳动竞赛搞起来。劳动竞赛是工会的品牌,是我们的传家法宝、看家本领、拿手好戏。我们要在开展好XX的同时,推动劳动竞赛区域化、行业化、班组化、日常化发展。

第五,合理化建议提起来。要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就企业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提出合理、可行的意见建议。

第六,阵地平台建起来。要搭建好学习培训、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各方面的工作平台和阵地。尤其是要健全完善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能帮带、技能晋级、技能激励的职工素质提升工作机制,搭建好交流平台、信息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培养造就更多的技术骨干和创新人才。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4

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高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校应贯彻责任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全员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六大基本原则。

责任性原则是落实各层级管理干部职业指导工作主要责任的原则,即各层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是职业指导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上至下的责任系统为:校长副校长处室主任教研室班主任(教师)。

方向性原则又称导向性原则,要解决的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导向问题。这一点必须非常明确,即以就业为导向,也就是说我们职业指导的教学与训练的各项工作,必须围绕就业做文章,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顺利而稳定的就业。

服务性原则就是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围绕客户的需求开展。学校的直接客户是学生、间接客户是家长、最终客户是用人单位,我们的职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必须围绕这三种客户的需求来展开。

全程性原则是指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甚至延长至学生毕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即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至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天,均要开展系统的职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工作。对于优秀毕业生和弱势群体的学生,在其毕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必须进行跟踪职业指导工作。

全员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对象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即将下厂实习或即将毕业的学生,或者是难以就业的少数学生;二是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是学校全体员工参与,并且学校要尽可能动员全体学生家长、社会上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

系统性原则是指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均要系统地进行。学校要把职业指导工作纳入现有的组织管理体系、并成立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组织管理的系统性;教学处、专教处、实训处、德育处等部门应按照专业的《职业指导》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多年积累起来的一些成功做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训练。

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

1.总目标

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完成以下提升: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职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及创业能力;学会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最终100%实现就业。同时,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还包括调动创业积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达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目标,职业指导工作者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第一,开展职业认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分类、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第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原则、意义,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

第三,开展提高职业素质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素质的组成,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及标准,利用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第四,开展择业、应聘技巧指导,以满足学生人职匹配的要求为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就业者的要求、工薪待遇以及今后的发展机会;利用各种就业信息通道,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服务。分析招聘信息,按照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标准,根据学生的求职意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同时,指导者还要对学生开展个人礼仪教育,提供有关面试技巧的培训指导等。

第五,开展就业心理指导,调适学生的就业心态,培养其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战胜逆境的意志以及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

第六,开展创业指导,指导有创业潜质和条件的学生尽可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阶段目标

按照“阶段实施”的原则,可将就业指导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职一年级。在此阶段,职业指导者应该将国防教育、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结合,侧重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奋斗目标;辅导学生结合社会、行业、专业特点及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区、市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活动。

第一阶段即职一年级又可以分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两个阶段。第一学期的阶段目标有二:其一是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其二是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素质测评。第一个目标的主要内容有:由德育处负责组织开展的新生入学军训,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礼仪规范教育、法规教育、责任教育等;由心理室组织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是他们得到适应新环境的训练;由德育处负责组织开展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由专教处负责组织开展的学生到企业参观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办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企业,为后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二个目标的开展方式主要是由实训处对学生进行CETTIC职业素质测评,以帮助学生测评、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第二学期的阶段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认知,主要内容有由德育处组织开展的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为主题的班会;由德育处组织开展文明风采大赛(区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涯设计征文活动;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让学生通过座谈交流了解职业及职业素质;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专业大赛(市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

第二阶段——职二年级。在该阶段,职业指导者要侧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对社会需求状况的感知,加强就业能力的指导。即职业指导者应指导学生收集与处理就业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学会用法律维权,全面提高就业能力。同时,指导者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技能及实践经验。

职二年级的阶段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知、对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测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内容包括: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企业管理人员访谈,由德育处组织开展的“执行能力”主题班会,由专教处、德育处、实训处、教学处共同开展的有关职业和就业的课堂教学和团体辅导,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专业大赛(市赛),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企业第二次参观、企业见习,由专教处、德育处、实训处、教学处等共同组织开展的教学实习,由德育处组织开展的“我的职业我能行”主题班会,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专业大赛(国赛)。针对增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知,主要内容是由实训处、专教处共同组织开展的职业指导课教学,团体辅导活动。针对学生开展职业测评,主要活动是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CETTIC职业素质测评。

第三阶段——职三年级。此阶段应重点进行学生的就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训练、择业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根据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利于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另外,指导者还应当指导有创业潜质和条件的学生做好创业准备,鼓励他们大胆走创业之路。

该年级的第一个阶段目标是对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求职指导方面的培训,主要内容有由实训处开展的个人实习跟踪与指导和求职材料制作、求职规范礼仪等方面的培训;由德育处开展的“模拟求职面试”主题班会。第二个阶段目标是帮助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创业指导、就业准备等方面的工作,以讲座和综合实训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个人创业条件分析 、市场调查和分析、理财、撰写创业计划书等。主要内容是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实习情况总结分析会、实训处开展的“全面提高学生个人职业形象设计及应聘技巧、择业观培养”主题班会与讲座。

第四阶段——学生毕业后的1~3年。学生毕业后,职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工作,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回访,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该阶段的目标是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跟踪,在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主要内容是由实训处、专教处组织开展的就业信息收集、毕业生跟踪调查;在学生毕业后的第三年,主要内容是副校级干部组织开展的就业信息收集、毕业生跟踪调查总结汇报工作。

职业指导工作的计划、总结与激励措施

1.计划

担任职业指导工作的各位老师、专业教师及各处室相关教师必须按教学处的规范要求制定授课计划;教学处、专教处、实训处、德育处在制订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时,将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其中。

2.总结

(1)担任职业指导及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每学期末拟写一份职业指导教学专题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职业指导教学工作的成绩、问题、经验、体会和建议等,交教学处主任。教学处汇总教师的总结后拟写一份学生教学过程中职业指导专题工作总结,交给教学副校长。

(2)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拟写一份学生实习阶段职业指导专题工作总结,内容应包括成绩、问题、经验、体会和建议等,交实训处。

(3)专教处每学年结束时拟写一份职业指导工作专题总结,将职业指导教学、教研和管理等方面的思路、做法、成绩、问题、经验、体会、建议和改进措施进行系统的总结,交给教学副校长。

(4)教学处、德育处、实训处,每学期末分别拟写一份职业指导专题工作总结,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进行系统、完整的总结,交给副校长。

3.激励机制

(1)逐级考核。实训处对实习指导教师、德育处对班主任、教学处对职业指导课程教师、专教处对专业课程教师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学期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教学副校长对教学处、实训处、专教处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德育副校长对德育处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5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从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高度来认识开展“对标”活动的重要性

区总工会对开展“对标”活动,做到有方案、有内容、有检查,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精心组织,营造良好氛围。第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上级工会有关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对标”活动的现实必要性。工人阶级要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发展先进性,广大职工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对标”活动正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团队式学习环境,引导督促广大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促进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和职工的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的具体体现。区总工会对开展“对标”活动做了具体部署,并列入重点工作内容。各基层工会把这项活动作为履行工会职责、提高职工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第二,制定方案,明确重点。区总工会按照市总有关工作部署,要求各基层工会组织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和特点,通过各种有效载体,研究确定开展“对标”活动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一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广大职工明确“对标”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职工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二把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与班组建设、职工成长小目标相结合,制定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计划,在追求共同目标、共同使命和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三以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急、难、险、重问题为重点,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活动,争当“创新示范岗”;四通过学习培训、技术练兵等有效形式,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成才,争当“创新能手”;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倡导上班不仅是工作,还是学习和创造的意识,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指导,典型示范。活动中,区总工会经常深入企业指导“对标”工作,及时发现、培养和选树先进典型,使“创争”活动学赶有目标、做法可借鉴,对“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立足基层、因地制宜,“对标”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第一,“对标”活动为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构筑了坚实平台。我区各基层工会为提升职工技能、学习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各级基层工会坚持开展技术培训、劳动竞赛的岗位练兵活动。工会在活动中,把实现“效益好、风气正、环境美、收入高”的企业共同愿景与实现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的个人愿景有机结合,一方面鼓励职工参加各类学校自学和成人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岗位技能培训,举办职工技能比赛运动会,选树技术状元。区教育、卫生系统在青年职工中开展“传绝技、学绝活”的“导师带徒”活动,均取得较好效果,在全国及省市的行业技能比赛中拿名次、有位置。

第二,“对标”活动为工会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和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注入新的活力。我区各基层工会把开展“对标”活动与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和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有机结合,不断激发职工投身各项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热情,使广大职工在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革新中发挥作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开展了“我为企业献一计”等多项专题合理化建议及小改革、小发明等多项活动,联系工作实际,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素质。

第三,“对标”活动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我区各基层工会在开展“对标”活动中,围绕企业发展实际,突出发展主题,激发职工潜能,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人才、智力、技术创新支持。在对标活动中,要求员工通过学习挖掘个人潜能,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各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群策群力,传统企业实现了生产工艺装备结构的升级换代,经济规模得到扩张,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四,“对标”活动拓宽了班组建设的新途径,掀起了职工学习的新热潮。“对标”活动扩大了班组建设的内涵,树立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对标”活动理念,促进了企业间班组建设工作的交流和创新。我区广大基层班组通过开展“对标”活动,提升了班组建设的人文层次,树立了团队学习的观念。同时,形成了各企业工会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班组建设水平的提高,班组管理工作呈现新的生机。职工以班组为学习技术的课堂、钻研技能的场所、岗位奉献的竞技场,激发了职工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高涨热情。

三、建好阵地,发挥作用,助推职工素质提升

区总工会把“职工书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深化“对标”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

生活,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在职工书屋建设方面,区总工会主要强化“三个保障”,搞好书屋建设。即认识到位、领导重视,为“职工书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坚持标准、把握原则,为“职工书屋”建设提供质量保障,认真实施、不断创新,为“职工书屋”建设提供品牌保障。目前,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已建立高标准职工书屋83家。

四、关于推进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打造一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人阶级队伍知识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总结回顾我区工会在这方面的实践,有以下三点思考和体会。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00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04 [本刊网址]http:∥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及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知识结构及素质的总体要求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以确保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不断为国家培养知识型和技能型的综合性人才。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知识结构及素质的具体要求分析

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教师素质的基础性条件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设计上与普通高校十分相似,有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实训课等。因此,教师必须要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使其在实训的过程中能够收到更好的理论教育。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而言,专业的基础知识使其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也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

2.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教师素质的关键因素

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其求职方向主要是专业技能型。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对学生的实习和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如果只具备理论知识就很难使学生在感受到实践操作技能的正确运用性,其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下降。由此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是高职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

3.广泛的学科联系是教师素质的拓展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兴学科不断边缘化,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有效掌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在教学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因素。

4.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教师素质的技术性条件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熟练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有利引导。所以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也是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技术性条件。

5.心理学、教育学规律原理是教师素质的内在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其进行因材施教,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实现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及素质的现状分析

(一)本科教育出身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其难以引导学生应对社会实际要求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上岗,并没有进行必要的职前社会实践,因此,在其教学中,多数仍是单纯地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不对其进行有效地实践引导,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容易受到很多的困扰,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因此,现阶段高职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是其在自身素质建设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事实上,这也是学生对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素质建设的最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诉求之一。

(二)缺乏必要的心理引导技巧,导致教师难以协调师生之间关系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时常出现师生间或大或小的纠纷,且有逐年增长之势,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以及长期发展。深入探究,不难发现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引导技巧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当下,很多高职教师由于自身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结构有所欠缺,而只能单方面注重课程教育教学,因此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使得师生关系显得十分紧张,同时也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面临严重的困难。

(三)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素质建设的清晰认识

目前,很多高职教师片面地将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简单化、流程化的作业形式,而对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完善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此外,对于高职教育认识更是不充分,因此,所暴露出的问题就是知识结构可能总停留在某一层次,而无法根据不同时段的教学需要适时更新,这也是其素质无法明显提升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未来一段时间内,这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师在自身素质提升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技术,导致教师难以更加高效的运用教学设备

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现代高职教学同样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把握力度不够,因为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事实困难,而不得不沿袭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此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不高。因此,未来,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必须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借此同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及素质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放弃“浓缩型”本科教学体系,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基本是完全照搬或部分复制本科教育教学体系,而只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一定的“浓缩”,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显得无所适从,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更是很难达到预期,因此必须要放弃原有的“浓缩型”本科教学体系,而选择适合高职教育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的,同时又同社会前沿需求尽可能接轨的教育教学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筹谋高职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完善,借此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根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所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总体需要,真正成为实用性人才,而达成高职教育的初衷。

(二)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

通常,学校的职称评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及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目前,对比高等院校,我国高职学校高级职称比例特别小,无疑,这会对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高职教育的职称评审质素,同时要不断健全激励制度,使其科学度更高,以此为手段,鼓励高职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以提升其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便在夯实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基础的基础上,确保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三)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丰富教师实践经验

目前,对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现有学生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以技术技能的学习为主,因此,广大高职教师应该在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面向或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和调研,借此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联系和互动,力争在提高高职理论教学技能的同时,不断积累并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并能够在总结和优化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指导,更能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给予学生更多的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少走弯路事实上,这也有利于有效改善和丰富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创造科研条件和培训条件,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7

职业学校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方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作出的综合评价。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的考核评价总体存在着重对知识学习的评价,而与实际职业素养脱节的问题。

职业课程考核是评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督促学生系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和检查。考核不能只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根据近几年突出职业技能类课程逐渐增多、课堂组织形式已经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单一模式的情况,为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我们对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科目和独立设课的教学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

我们根据课程性质、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的不同,各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明确课程的类型属性,具体分为:考试、考查、实训和考证,考试课程与其他三类课程的比例大致掌握为1∶1。各课程在开学前一个学期末制定好课程考核采取的评价环节,平时表现(出勤和课堂表现)、阶段检测以及期末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各课程在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时,明确阶段检测的次数、内容、类型和分数分配比例。

考核评价的成绩架构是考核的成果反映,根据不同的考试方式确定成绩评定。考试课考试考试课成绩采用百分记分制,设置平时、测试阶段、期末测试进行综合成绩汇总。考查课考试、考查课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或百分记分制,主要依据各种平时考查成绩和阶段性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实训、考证课成绩考核实习成绩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实训成绩考核方式用日常观察考核、笔试口试、报告、现场操作、答辩及专业导师鉴定等多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方式。

我们在公共素质类学科的考核评价实践中,注重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和改善,教学过程围绕怎样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共有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例如,表达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变化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等方面。高职层次的学生设立两门课程,考试课程和实训课程,分别采取考试总评和实训等级制,从而使教师获得了更多地教学空间,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进一步优化。

语文学科采用“平时素养评价”体系。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 :强调“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每个学期学习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出勤占10分,课堂表现占20分,阶段性考核占30分,作业与实践活动占10分,期末笔试占30分。这种评价方法,不但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8

1.综合职业能力

1.1 具有综合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高专学生要达到的根本目标之一。为保证目标的实现除加强教学管理以外,严格的考核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尤其重要。一般规定本学科出勤不足2/3的学生不许参加期末要考试;考试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期末考试有4科不及格的作留级处理;累计有5科不及格的要劝退。无论是理论试卷还是技能考核试题,都有标准答案 ,并按照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成绩。其中理论考试不是以一张试卷作为本科的最终成绩,要结合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测验,课内实习和实习报告,按比例综合给出总成绩。

1.2 学生每一学年都有不同技能实训和考核。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开设了许多其他综合学科。例如:就业指导,商务礼仪,影视欣赏等。学生所学知识涵盖了各个方面。使得学生能全方面发展。

1.3 毕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自身所具备的素质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将其转变为工作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之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届毕业生都需要在毕业前的几个月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几个月的顶岗实习。必须记录实习日记,总结实习心得,并由所在实习单位对该生实习情况进行鉴定并盖章。

1.4 素质与知识、能力密切相关,但素质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更加复杂,所以加强或注重素质教育,就要更加注重渗透性的教育,养成型的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内化过程,为此就应更加注重实践,包括社会实践。

教师到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和专业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进行毕业生素质及行业状况等内容的调研。学生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自身专业技能运用情况,写出实结和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不合格(抄袭,网上下载等)以及毕业实训总成绩不及格的一律不准毕业。并且会在所有的论文当中评选出优秀论文。

2.基本素质

2.1 新生入学第一周,学生处和系就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内容主要有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学习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学生学生守则,社会公德教育,考试纪律教育及相关专业的专题讲座等。学生毕业前进行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内容主要有热爱本职业工作,培养工作能力,进行吃苦耐劳,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终身学习的教育。

2.2 学校每年都要部署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开学要上交实践总结,对于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院要给予表彰。坚持组织各种活动,如:“红歌会”、“外语演讲赛”和“大学生歌唱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组建“爱心社团”捐助特困学生和常年为特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方法帮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总结:

如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就是自身能很好的具备这三个要素“素质”“知识”“能力”,缺一不可。因此高职教育就应该秉承这一理念,坚持培养出具备这三个要素的人才。摆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一教育模式。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9

当前,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挑战越来越迫切的现实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和企业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深化,出现了劳动力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用工荒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调等新情况,对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的提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法律素养、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水平、创造性思维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技能素质工程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如何应对时代要求,提升职工的技能和素质,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这就值得我们工会工作者去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 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是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关键

创新是加强职工技能素质工程建设的巨大动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必须根据新的时代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创新实践,探索和创造出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做法,这样,素质工程才能发展、才能得到提升。

(一)在思想认识上创新。主要是树立“三个第一”的新观念:1、把实施素质工程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务”。2、把高素质人才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3、把人才聚集战略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战略”。

(二)在实施办法上创新。1、在实施的指导思想上,从单一型人才培训向复合型人才培训深化。2、在实施目标上,从一次性上岗培训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开发。3、在实施对象上,从一线职工向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下岗职工、外来劳务工等不同群体拓展。4、在实施侧重点上,从数量要求向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转变。5、在实施衡量工作的效果上,从重视职工的显能培养向注重职工的潜能开发深入。

(三)在教育培训上创新。1、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和职工的个性,以新知识开发职工的创造能力,形成职工对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追求精神。2、创新教育培训的方法。形成培训机构的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形成素质工程信息化;进行载体创新,实现素质工程多样化;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现国际化。3、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实现职工知识更新和能力的增长。4、创新教育培训的形式。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企业与社会办学机构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

(四)在激励政策上创新。1、对有特殊贡献的职工,可以实行总经理津贴奖励。2、对在技术攻关与改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合理化建议中有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一次性奖励和授予劳模荣誉称号或破格晋升技术等级。3、对连续两年被评为知能型员工的,将其进入企业人才库,在晋升职称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4、设立职工自学成才奖励措施,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等等。

二、抓好“创争”活动,是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到来,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学习型时代。企业只有建成学习型组织,才能实现自我,持续创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时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把开展“争做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职工,树立新时代主人翁形象”活动(下称“争创”活动),作为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的有效载体抓紧抓好。

(一)明确工会职责,发挥工会作用。作为推动和实施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工程的主要责任人之一的工会组织来说,领导者要成为学习型个人,同时,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工会组织乃至整个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使企业形成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风气。

(二)开展形势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使职工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使职工成为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学习型人才”,促进职工自主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创造、自我发展。

(三)努力打造职工学习平台。鼓励职工在搞好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如读书自学、电化教育、网上论谈及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形式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完善和充实自我。要把职工素质教育与企业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结合起来,使职工进一步掌握确实有用的知识,提高整体技能和素质。

(四)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等活动,推动职工素质提升。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提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和开展“短、小、精、活”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在职工中营造一个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勤学苦练的良好氛围,为职工技术素质提升深入推进,构筑一条“绿色”通道。

三、健全机制,求真务实,是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保证

有效的制度和机制,能够保证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得以实施和持续发展。为此,必须着力健全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运作有序、务实高效的长效工作制度和机制。

(一)形成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要负责、工会组织实施、企业各方配合”的领导体制,形成统筹安排、统一动作、统一实施、分类指导的工作格局。

(二)确立目标规划体系。立足本企业经济发展要求和广大职工的实际需求,要本着“着眼总量、着力质量、优升结构、提升技能”的原则,制定《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规划》。要把《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量化分解,明确具体落实措施,将其纳入企业 “十二五” 发展总体规划中,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的相关内容纳入企业的集体合同,纳入各级领导的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各级工会主席年度目标责任书,纳入创建文明单位的考核,对企业开展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情况,每年度进行一至二次检查,确保目标措施的落实;落实职代会职权,建立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职工教育经费使用年初预审、年中听证、年底审议制度,以提高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公开性和规范性。

(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造温馨的用人环境。用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使有技术、勇于奉献的技术工人有岗位,好让他们发挥一技之长;用好的企业环境、优厚的待遇,发展、留住人才;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上注重人情味,把职工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地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使职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和依恋心。

我们在加强职工技能与素质提升工程中要求真务实,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不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切实抓好技能素质提升工程的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在技能素质工程各项工作之中,见诸行动,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毛禹明.“职工技能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3

实习职业素质自我总结例10

一、上海石化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上海石化的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1.重视工作指导,健全工作机制职工素质工程与其他企业行为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施推进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思想认识、管理手段以及活动载体都经历了一个认知、认同和不断推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了在工作机制、活动载体和典型塑造等方面有所突破,公司确定了“健全机制、加强协调、拓宽渠道、形成态势”的总体工作要求,倡导在原有的教育培训、技能竞赛、团队学习和自学读书等四种学习形式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全员学习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方法,努力拓宽员工岗位成才的渠道。公司工会、团委、人力资源部通过下发指导性文件、召开素质工程交流、推进会等形式,巩固成绩、树立典型、找出差距、与时俱进,有力地促进了公司整个面上活动的蓬勃开展。环保水务部、精细化工部、热电部等单位经过探索和实践,率先出台了“全员学习管理办法”,整合了内部的资源,促进了整体的发展,有效地把人力资源部门的岗位培训、工会的素质工程、团委的导师带徒等多项活动纳入了统一的管理体系,形成了规范一致的操作平台,构建了集中规划、分头实施、职责明确、绩效挂钩的良性工作机制,这一机制已被采纳为公司素质工程建设的工作机制。同时,公司素质工程建设还将科协的优秀科技人员评选和干部部的学习型领导干部、学习型党员评选纳入范围,整合资源,扩大了素质工程的职工的参与面。2.重视部门协调,形成评价体系职工素质工程是一项旨在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基础性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系统参与和有力支持。所谓加强协调,就是要根据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加强宣传、工会、团委、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等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紧紧围绕素质工程的总体目标,在统一规范的操作平台上,按条线制订各自的实施工作计划,强化指导职能和规范操作,完善评价机制,做到重点突出,分工不乱。各二级单位,根据公司目标和各部室实施工作计划,制订实施细则。公司各职能部室围绕“健全机制、加强协调、拓宽渠道、形成态势”的总体工作要求,研究制订了公司“职工素质工程活动考评实施意见”,对各条线的制度建设、宣传发动、项目实施及活动效果等四个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形成了一套融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于一体的评价机制。3.重视学习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职工素质工程是对传统意义上学习形式的创新,它改变了人们对学习方式的传统认识,既拓宽了学习渠道,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形成了团队互动型、课题研讨型、带教传授型和开放自学型等四种形式与效果俱佳的学习类型。如:涤纶部精细管理团队活动,就积极倡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观念。依靠集体智慧,发挥各自潜能,对影响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各种浪费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改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他们提倡的“改进无极限,学习无止境”的观点,提高了员工持续学习、持续思考和持续提问的能力。又如:公用事业部热力调度班的10余名职工,视技能学习为岗位成才最大的“本钱”,并生动地将技能学习喻为“夺宝”行动,在班组内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通过开展岗位知识问答和最佳操作方案设计等活动,一方面,在反复操练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增强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在评选最佳操作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他人的长处,发挥互动学习的优越性。从而,杜绝了“习惯性违章”现象,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以“导师带徒”为代表的“带教传授型”和以“读书活动”、“女职工周末学校”为代表的“开放自学型”等一批典型学习模式,同样引导员工善于总结和运用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的长处学习、向自己曾经有过的经验教训学习,有效地拓宽了学习的渠道,使各层次热爱学习的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方法。4.重视典型塑造,形成以点推面公司明确《“十一五”期间上海职工素质工程发展规划》后,各二级单位也纷纷通过制订科学规范的工作、管理及评价激励机制,努力促使职工素质工程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如:环保水务部把有效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规划、协调推进,整合资源、落实责任”的工作要求,出台了职工素质工程活动的实施意见,制订了部和车间(部门)二级学习活动方针目标展开图,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措施、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形成了具有环保水务部特点的活动方式。公司将环保水务部的做法总结提炼,然后推广,在其他二级单位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成功的活动方式,再一次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只要遵循科学成才规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符合职工求知愿望,职工素质工程活动就会不断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

二、上海石化开展素质工程建设的主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