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实习企业管理部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8 22:34:43

实习企业管理部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1

21世纪以来,我们迈入信息化时代、知识型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化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选择一定的管理方式日益重要。传统型管理模式虽然仍然被大部分企业所应用,但是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急需改进,而学习型的管理模式开始兴起,逐渐获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关注。本文就是对学习型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探究。

一、传统企业管理概述

1.传统企业管理的概念。

传统企业管理按照工作职责的差异性,将企业的全体员工划分到三大部门当中,第一个部门是企业管理部门,第二个部门是企业行政部门,第三个部门是企业职能部门,然后每一个部门又细化为很多个部门,力求将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细化,保证企业员工岗位匹配、权责明确。同时,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科层制,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企业的管理层主要负责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其他部门则负责执行管理层所规定的计划和制度,并对员工的行为实施监督,最后将企业经营的状况、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员工的工作情况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保证企业管理层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实时情况。

2.传统管理企业管理的特点。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科层制的企业管理组织形式主要表现出五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职责明确,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匹配的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员工需要负责好自己的工作内容并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工作责任,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保证能够问责到人。第二个特点是规章制度明确,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每一个企业都必须相应的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并且员工的所有工作内容都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事。第三个特点是每个企业都必须从下而上建立级次组织,并以此形成一个以管理层为核心的指挥体系或者组织级次体系。第四个特点是作为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理性,不能够受到个人主观情绪的影响去做事情。第五个特点是企业需要有明确的晋升制度,企业在员工一进入企业之后就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为员工许下职业发展愿景,只要按照企业的晋升制度去努力工作,员工在企业中一定会获得良好的发展。

3.传统企业管理的优缺点分析。

(1)传统企业管理的优点

传统企业管理的优点首先表现在这种科层制的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传统企业管理更加重视企业的规章制度,强调用完善的规章制度去约束人,以此来确保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在严格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下,保证了员工在企业内部命令的绝对服从。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很少会进行反对,所以企业的管理政策和能够进一步的落实和执行,同时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的反应能力更快。最后传统企业管理人员的聘用机制决定了企业并不能够随意的将员工解雇,这能够保持企业内部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2)传统企业管理的缺点

传统企业管理的缺点是因为等级观念过于严格,导致内部员工之间缺乏不要的沟通,所以其协作性非常差,很难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企业很难对急剧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概述

1.学习型企业管理的概念。

学习型企业管理理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它是指通过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员工的工作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热情,并促进员工专业素质的提高,最终建立起来的呈现扁平结构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

2.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

学习型企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以企业的共同愿景为基础,开展团队式学习,是具有扁平化和弹性的学习组织。第二,学习型企业管理在管理内容上,以增强员工的学习自主能力为核心,并且注重员工的创造力的培养。第三,学习型企业管理在策略上讲究以快取胜的柔性策略,并以学习为驱动促进学生学习。第四,学习型企业管理更为注重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无论员工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内容,都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第五,学习型管理模式的管理手段更加多样化,它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以此对企业实行全方位的管理,让企业的管理更为方便和快捷。

3.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缺点。

(1)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点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点有两个,第一它能够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尤其是管理时间成本这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第二学习型企业管理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特征,在最大限度上尊重了员工,这有利于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

(2)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缺点

学习型企业会增加企业成本的负担,同时还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稳定性比较差。

三、学习型企业管理和传统型企业管理对比分析

1.组织结构不同。

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最大不同点就是组织结构的不同,前者呈现从下至上的级次结构,后者则呈现的式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在传统企业管理过程中,等级观念非常严格,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执行能力,员工并没有参与到企业决策当中的权力,决策权主要掌握在企业管理层的手中。这种决策权在管理层手中的优势就是有利于企业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应对反应,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学习型企业管理则恰恰相反,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式的要求是企业需要不断的对其管理结构进行精简,而更为注重员工的参与性,希望能够提升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将员工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减少管理者对于员工的高要求管理,让员工自主的为企业做贡献。在学习型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通常将员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分配,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来,并让员工的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同时通过有效的沟通,共同确定企业的经营决策,以此来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

2.管理理念的不同。

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第二大不同点就是管理理念的不同,前者更为注重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土地管理等,希望通过对有形资产的管理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后者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也就是说更加强调人的作用,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加尊重员工的主观意愿和个人情绪,希望通过学习鼓励、互相帮助的方式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最大限度上将员工的内在潜能和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每位员工提供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并对每位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不断的开发,以此来增加团队的合作能力。学习型企业管理师通过对企业人员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而达到为企业降低成本的目的,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保持企业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企业人员的流失,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管理内容的不同。

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第三大不同点就是管理内容的不同,前者在管理内容方面更为注重对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十分重视规章制度在企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企业管理者针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会设置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制约,以此来达到约束员工行为的目的。同时,在传统企业管理中,强调企业员工必须要绝对性的服从于企业制度,丝毫不可违背,一点企业员工做出违背企业制度的行为,就必须要承担企业规章制度中所规定的惩罚。而后者在管理内容方面则更为注重对员工专业技术以及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学习型企业管理中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的、舒适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促进员工自主进行学习,自觉完成工作内容,首先将个人目标得以实现,然后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4.管理目标的不同,实现手段不同。

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第四大不同点就是管理目标的不同,导致其实现目标的手段也不同,前者企业在设置管理目标时,更加注重企业产量的增加幅度与企业最终所获得的企业利润额。在这样企业目标的要求下,企业想要实现其管理目标,必须对企业产量加以扩大,相应的也必须要将销售渠道扩宽。而后者企业在设置管理目标时更为注重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希望以此来促进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这样的企业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更为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企业员工能够创造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备受市场认可的新产品,以此来满足消费者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最终保证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企业想要在繁杂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经营管理理念加以改革和创新,要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无论是传统管理模式也好,还是学习型管理模式也罢,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管理模式的选择不能局限于一种,而应该集多家之所长,综合运用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林华. 论学习型企业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的对比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0:59-61.

[2]潘萍. 论学习型企业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的对比分析[J]. 中国市场,2016,22:69-70.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2

总体来看,旅游院校旅游管理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存在学校的实训场地有限、校企合作形式松散、实习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

(一)旅游实训实习基地有限,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校的实训场地有限,很多并没有投入营业运行,基本上是当作一般的操作室使用。例如,餐厅实训室进行中西餐的摆台训练,客房实训室进行铺床训练,旅行社实训室只有简单咨询台,没有旅行社经营使用的软件,导游模拟实训室只提供简单的讲解场所。这些训练是简单机械的,在旅游企业简单训练后,普通人都能胜任这些岗位,没有体现出各类旅游院校培养的学生与其他院校培养的学生有多少不同。其实,旅游企业的设施设备乃至软件的更新日新月异,很多学校申请了资金购买了一些设施设备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但等到学生3-4年从学校毕业后,旅游企业的很多设施设备和软件已经陈旧了,学生到旅游企业需要重新熟悉新的设备,没有达到在学生正式上岗前熟悉旅游企业设施设备的目的。

(二)校企合作形式松散,实习实训效果不佳

很多学校与旅游企业合作,让学生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实训,但是校企合作形式松散,实习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不佳。学校专门安排两个学期给学生实习实训,方便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样三年的学校学习压缩到两年完成,理论学习没有深入,缺乏系统性。很多企业让学生在一个简单的岗位干一年,完全是简单的劳动重复,而学校希望学生能够尽量多地轮岗,以感受旅游企业各个岗位,参与更多的实践锻炼。旅游企业的用工要求与旅游院校实践要求存在较大的偏差。学校制定实习实训目标不一定完全符合旅游企业内部的实际岗位,很多实习实训制度流于形式,如学生实习结束后,旅游企业出具一份加盖公章的学生实习报告。学生实习的旅游企业较为分散,教师管理比较困难,不利于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监督和管理。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目前,旅游管理院校的师资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教师,他们很多人并没有从事过较长时间的旅游企业一线工作,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力不从心。旅游管理院校从旅游企业一线聘请的管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旅游一线经验,熟悉旅游企业的运营,但是他们既不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又没有教学经验。因为旅游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与怎样教学生是两回事,这涉及很多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得法事半功倍,教学不当事倍功半。

二、对策

(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将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

例如,中餐厅或者西餐厅开展营业,与学校的烹饪专业合作,可以从提供简单的套餐开始,到提供简单的酒水饮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餐厅的服务和运营管理,给客人领位、点单、上菜和结账。真实的中西餐厅和酒吧的运营将带给学生真正的工作场景,真实的工作体验才能提升实习实训效果。学校还可以成立学生管理经营的旅行社,或者组织旅游协会,让学生参与到周末和假期的旅游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和运行。在旅游设备的更新方面,学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开展深入和长期的合作,为旅游企业输送保质保量的各类人才。旅游企业往往十分愿意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场所提供设施设备支持,并且他们也欢迎学生到旅游企业参观开展实习实训。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交叉进行

国家教育部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践要求是一年,但这一年是完整地放在第三年,还是分散到前两年的在校学习过程中有待商榷。建议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交叉进行,可以采取在校学习1.5年,旅游企业实习实训0.5年,然后返校学习0.5年,最后旅游企业实习实训0.5年。前面1.5年的在校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管理理论,在学校的实训室掌握基本的旅游管理实践操作,例如餐厅的中西餐摆台服务、客房的中西式铺床服务、旅行社的咨询接待服务等。接着,学校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实习实训0.5年,真正参与旅游企业运营,边学边做,查找和发现不足。然后,学生返校学习0.5年,查缺补漏。最后,学生再实习实训0.5年,为毕业工作做好准备。学生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学习目的明确,明白将来要干什么,学习劲头足而且持久。學校学习和旅游企业的实习实践交替进行,比在三年级直接出去实习实训1年的效果要好。这样操作下来,旅游管理实习实践的效果就很明显了。在学生在旅游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建议学校派驻实习实训带队教师,全程指导和陪同学生实习实训,并协调和监督旅游企业提供的实习实训条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和旅游企业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实训管理,形成合力,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旅游管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双管齐下,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比例

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年在企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学校应该按要求加强现有旅游管理教师参与旅游实践的时间,在教学安排和时间上予以配合。学校将旅游管理教师参加旅游企业实践的时间和效果列入每年的教学考核目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旅游管理工作的实践。同时,学校积极引进旅游企业一线的专业人才为在校学生上课,采取外聘或讲座的形式,可以选择旅游企业高层、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例如旅游企业总经理或者部门经理、旅游企业主管或者领班,等等。同时,按照学校建立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由学校和旅游企业共同组成实习实训指导小组,全力配合指导学生在旅游企业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在一线旅游企业实习实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也相应提升。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建设旅游管理的实习实训基地,针对目前旅游院校旅游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交叉进行、加强旅游管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措施,实现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双管齐下,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建庆,傅琼.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模式研究——以石浦大酒店为例[J].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卢世菊,李冬娟,王剑.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0(10)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3

引言

“十二五”期间,国际能源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家政策环境调整,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成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核心路径。电力企业为实现发展规划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快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担任经营管理重任的各级领导,不但要求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全球视野、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应了解国内外市场规则和行业发展、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具有上述能力素质的管理者是确保电力企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中流砥柱。而打造这样一支团队,必须加强电力企业领导干部学习力培育。

1.领导学习力与电力企业绩效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累积、信息的传播都在爆炸式的向前发展,学习能力不仅仅是个体的简单行为和小范围影响,学习已经超越个体成为组织惯例。有学者研究,探讨了组织内部学习能力、外部学习能力、知识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组织内外部学习能力与组织知识资源之间、组织内部学习内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知识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知识资源在外部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扮演着完全中介的角色。本文作者通过对电力企业管理干部进行问卷法、面谈法、会议讨论法进行调研,得出领导学习力与企业绩效是互动关系。[3]领导干部是企业的核心力量,领导的学习力反应了企业的竞争力,与企业绩效成正比关系;同时优良绩效对领导学习力提升,对领导基于学习力激发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正向激发作用,差的绩效对领导的学习力起着消极减弱的负向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在创建一流企业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领导干部学习力提升,改善企业绩效,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2.学习力的要素分析及其模型探讨

学习力是指人们获取信息、改造自我、创新工作并改变自身生存状态的能力,它影响着个体的品质形成,关系到个体的竞争状态,决定着个体的事业成败。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表现出的学习力强弱不一。有的人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关键信息,进行创新,并能应用于工作;有的人能或获取信息,但却无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有的人对信息的筛选、吸收能力却很弱。研究影响学习力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有学者认为,影响学习力的要素是目标、经验和意志力。目标是构成学习力的方向性要素,它是否树立或树立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个体学习行为的方向,影响着学习力的指向和质量。经验分为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指个体通过多种媒体或方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它来自他人对实践的认识和总结;直接经验指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亲自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它是自我认识、自我创新和自我总结的结果。意志力是发动和抑制个体行动的力量,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能动表现,是个体潜心修炼的结果,它从持续的心理锻炼、目标追寻、实践投入等方面反映它的内容,其质量来源于长期的实践训练和考验。并通过三个要素建立了学习力三角形模型。[2]也有学者认为学习力与学习动力、学习创造力、学习转化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是学习的基本要素,据此建立了学习力五星模型。还有学者认为学习力要素是执行力、观察力、思考力、应变力、创造力,据此建立了学习力四阶模型。[1]

本文作者通过对电力优秀领导干部进行调研访谈,总结优秀管理人员学习力特质,得出学习力强的人的特质存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态度、毅力、方法、内动力和创造力,外在因素包括外动力、目标。内在因素态度和毅力是核心,态度是电力企业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体现,有怎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会反映在领导干部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的态度中,具有良好学习力的领导,都具有积极的、乐观的的态度;毅力则是觉得领导干部学习力是否持续的问题,一般优秀的有良好学习力的领导干部,都有坚韧的毅力,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遇事都不屈不饶。内在因素中个体掌握的方法、具备的内动力和创造力是学习力实践具体实现的重要因素,方法是个体本身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内动力是在基于态度和毅力的基础上,领导干部自身的求知欲望,探索自己不知道领域的欲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欲望,这些欲望都由内激发,可以作用并提升学习力;创造力不仅是学习的一个成果,更能推动学习力的提升,是学习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只有不断打破陈规,在工作的方法、方式上进行一些符合实际的改善,才能促进电力企业在不断学习中完善企业建设。外在因素重要是外加给个体,提升学习力的影响因素。外动力包括企业的学习氛围和激励约束机制,只有企业充分认识到学习力改善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致力于培育,才具备良好的学习力外动力。目标,电力企业学习力培育应该建立清晰的目标,所有的学习应该给予提高员工素质,提高领导干部管理水平,创造企业品牌形象,创造企业产品价值。基于内在和外在因素,本文作者构建了三层学习力模型图,如图1所示。

3.提高电力企业领导学习力的途径及措施

电力企业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对现代企业制度下新体制、新机制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挑战,组建一支文化、业务素质兼备的综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从事管理培训工作经验,基于学习力内因和外因要素,提出电力企业领导学习力培育思路,从精神、文化层面,以文化人,打造学习力坚强内因,从组织保证、制度落实、载体创新等方面抓好外因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

3.1 建构学习意识,打造企业学习文化

人们在知识的建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意义的建立,也就是对思想意识、思维方法等方面的重新确立。相应地人的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即学习者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是一个原有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和结构重组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经验积累。优秀的学习者不是被强迫的,也不是可以利诱的,是人与生俱来的固有品质,其特点不仅是发奋读书,更是好奇,是对解决问题的思考,是不断积累的进步。通过吸取所有能解开困惑的知识并系统的加工形成自己的认识,是领导者在现实环境中经过不断的磨练来丰富人生的重要一环。共同愿景是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注重共同愿景的打造。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共同的愿景,在其激励下,尽管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共同愿景,每个成员就会自觉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共同愿景的建立,将解决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学习态度和毅力的问题。

3.2 确立学习目标、搭建领导学习平台

提升学习力,要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制定领导干部培训工作目标。一个忠于企业的领导干部,会跟着企业的发展步骤走,并带领其员工朝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走。企业要朝什么方向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需要领导干部具备哪些素质和管理能力,这些都是企业领导干部关心的,只有企业确定好目标,领导干部才能有目标地学习。学习中,企业不仅要考虑业务管理、技术、技能方向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具有实现目标的真才实学,更要注重品德、操守、修养的学习,倡导一种忠于企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建立学习目标的同时,企业还应该为领导干部学习提供一个平台。现在很多企业都建立自己的干部培训中心,企业在引导领导干部学习过程中应该素质提高与业务管理并重,自培与送培并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学习力建设工作纳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

3.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创建良好学习氛围

企业必须及时地对企业内部积极主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管理干部予以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奖励,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领导者学习的热情,使领导干部在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中更为积极、主动。同时,在教育培训约束机制中,可以采取学分管理模式,对不同层级领导干部进行周期内定量学分管理,并建立科学完善的学习评估体系,使机制建立后,不是走过场,不流于形式。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从而建立起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长效机制,使企业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倡导“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的思想,不断培训领导干部以及员工共同学习、共同思考的能力,取得更高层次的共识,形成互动式学习氛围,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以此不断增强企业和员工的学习兴趣。

3.4 重视管理人员培训,设计领导学习路径

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成长多是实战型、经验型,改变的路径就是要通过相应的提升培训完善各类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带队伍的水平,为企业的事业贡献力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选拔培养一批理解公司的战略,并能有效实施公司战略的管理人员队伍。

在具体方法上,首先要清晰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打造有自信的团队、有文化的团队、有规章约束的团队、有IT系统工具支撑的职业化管理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管理者应对市场、顺应环境的能力,要把战略执行能力作为领导力提升的检验标准。其次,要明确管理人员培养的核心任务:是在管理人员队伍年轻化的基础上,更新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建立健全领导力培养体系、提升培训规模和培训效果。最后,明确培育管理人员学习力的具体做法:对管理人员群体进行分级分类,搭建层层相接的人才梯队,把管理人员培训和干部选拔、干部评估、干部使用等有机联结在一起。针对各个层面的不同培训需求,需要结合相应的素质模型,梳理清楚各主要流程,搭建好培训内容的架构,为每条成长路线绘制出清晰的学习发展路径。

4.结语

企业的竞争就是企业学习力的竞争,本文对电力企业领导学习力培育规律及提升途径研究,旨在能对电力企业以及别的行业领导干部学习力提升有所帮助。要使学习力提升成为可操作的程序,还必须自觉结合个体实际,坚持务真求实、循序渐进的态度,努力探索适应自身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胡新平.我国高等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力模型构建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1):47-48.

[2]刘斌祥.学习力结构释义[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4

一、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概述

1.传统企业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方式是当前多数企业仍然沿用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从企业内部分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企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划分、归类于企业的三大主体部门:行政部门、职能部门以及决策部门,并于每一部门之下设立更细化的机构与部门。之后再根据工作岗位属性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与管理,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全体人员从整体与细节两方面的管理。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一种科层制的结构形式,企业的最高决策权掌握在决策层之中,对其下属部门进行控制与监督,决策层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各项政策制度等,并通过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完成对各项政策制度的下达,并最终于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政策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可见,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是以科层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2.学习型企业管理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习型企业管理理念逐步发展起来,经过管理理论的逐步演变与完善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使学习型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来。学习型企业管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以营造组织或企业的学习氛围为主要手段,最大限度地吸引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各种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组织之中,并通过人性化、可持续化以及柔性化与扁平化的多元化手段,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对企业全体员工的有效管理,全面促进企业与员工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二、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及优劣对比分析

1.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及优劣分析

(1)传统企业管理特点

规章制度的明确性。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整体上的各类规章制度非常明确,且企业的每一部门及其下属机构也具有明确的工作规范,从而使企业管理工作在这些刚性的约束机制下得以顺利有序开展。

职能分工的明确性。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能够清晰地划分职责,实现职责分工明确,从而确保企业全体员工依照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各司其责,各尽其责,保障企业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上下级观念较强。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科层制的基础之上的,每一组织机构自上而下的阶级观念较为突出,从而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员工自觉遵循的组织级次体系与指挥体系。

在传统企业管理中,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在工作中带有个人情绪,必须做到公私分明,严禁随心所欲。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企业员工的招聘、任用、提升、解雇等均应过问技术专家的意见。

(2)传统企业管理优缺点分析

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很长时间里,传统企业管理因其刚性管理的优势,在确保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出了管理有序的良好环境,从而使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中稳步前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国内外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政策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的管理任务与挑战,导致传统企业管理由于诸多管理上的缺陷已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

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分析。首先,传统企业管理以严格的层级组织关系为依托,企业的各部门以及各项劳动活动的相互制约,并在制度的约束下,从使企业的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其次,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各个部门的员工均须遵循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并执行企业领导的命令,利于提高企业各项决策的执行力度。再次,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严禁随意解雇员工,这就为保障企业工作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企业各项政策执行的连续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传统企业管理的不足。一方面,运用该管理模式,企业就需投入更多的监督控制成本以及部门协调成本,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在管理中的支出。同时,这一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员工之中的良性竞争局势的形成,限制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传统企业管理具有科层制的特点,企业员工的上下级观念较强,从而不利于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阻碍了各部门以及各工作环节的顺利沟通,不仅增加了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的沟通成本,同时还不利于企业及时、快速地掌握市场的变化动态,从而使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具有滞后性特征。

2.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及优劣分析

(1)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特点即是其团队学习的特征。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企业与员工在建立共同愿景的基础上,通过团队学习以及柔性管理,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其管理的主要特点如下:

就管理内容而言,学习型企业管理在其日常管理中,以创新为主要的管理任务,突出强调企业的创造力,在其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以全面增强企业的学习动力为主要的内容。

就管理手段而言,学习型企业管理呈现出对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强烈依赖的特点,并强调运用计算机对人的智能进行放大。

就管理的策略而言,学习型企业管理强调在学习的驱动下,促使管理对象的职业素质与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以柔性化的管理策略为依托,督促管理对象的进取心与创造力的提升。

就管理对象而言,学习型企业管理中,主要管理的对象是从事智力性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的人。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管理职能呈现出综合化的特点,通过管理,实现企业之中各级人员的双向互动,从而呈现出一种双向管理关系。

以美孚石油的标杆管理为例,这一标杆管理方式就是一种典型的学习型企业管理方式,在美孚石油的标杆管理中,加强“创意性的标杆学习”是其管理的核心。在其管理中,主要通过内部标杆学习(积极寻找组织内部的最佳作业流程)竞争标杆学习(分析竞争对手产品,明确自身的服务流程)功能/通用标杆学习(从声誉卓越的组织中,寻求最佳作业典范)。其管理最主要的特点即是制定了一套创新性的从客户角度出发的标杆性学习法,并将其有效运用到管理之中。美孚石油以加油站的客户需求为导向,将标杆瞄准“速度、微笑、安抚”,并在日常性管理中,加强员工的学习,积极培养员工的进取心。在管理中,为加油站员工佩戴耳机,员工着统一制服,使员工形成一个团队,重视团队学习,给顾客留下“专业工作队伍”的印象。同时,美孚石油在管理中认识到,公司最重要的人,即是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员工。因此,美孚石油在管理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对员工的指导培训,使员工认识到企业对自身的重视,从而自觉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美孚石油的这一扁平化的柔性管理,增强了其整体的进取心,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

(2)学习型企业管理优缺点分析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分析。学习型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运用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机构对传统企业中的垂直型组织机构进行改造,从而使管理的距离有效缩短,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学习型企业管理下的组织机构利于员工以及各工作小组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企业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确保企业的各工作小组在有效的沟通之中,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并实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对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做出及时且灵活的反应,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市场灵敏度大幅提高。另外,通过管理流程的重新设计,有效减少企业管理中的沟通成本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时间成本,为企业赢得了成本优势,这对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采用学习型企业管理方式,符合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运用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与方式展开日常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先进的信息手段的辅助下,了解市场最新信息,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获得最新的科学知识,从而将其引入企业管理之中,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员工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与观念,从而发挥其创造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水平,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不足。由于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下,主要运用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等高科技手段,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也随之攀升;同时,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是根据市场的实时动态组织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这也给企业的日常管理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加剧了企业的管理负担。

三、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完善。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念的学习,为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加强学习,确保企业组织以及员工个人都善于学习,倡导终身学习、团体学习、全过程学习以及全员学习,加强企业群体智力的开发,增强企业基本素质,突破其成长的极限,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此外,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局势,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与企业的发展要求相符合的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前瞻性,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的应用。

1.以人为本,制度优先

企业要建立高效且完善的的管理模式,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使员工参与管理过程之中,加强员工的自主管理,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加强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因此,企业要在深入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自主管理,使员工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以开放求实的心态进行不断地创新,增加企业创造未来以及快速应变的能力,从而使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企业要积极完善以员工工作制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并强化员工培训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从而实现“团体学习、全员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促进“以人为本”的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形成。以“Fasway”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小型的软件开发公司,在其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学习型企业管理,通过“内训大会”等方式,积极为员工创造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并针对公司的专题项目,积极鼓励员工参与组织专题研讨,运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积极建立学习共享系统,在公司局域网上建立专门的“知识银行站点”,鼓励员工共同合作学习,建立了一套完善学习以及员工培训制度,在这一“以人为本”的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之下,员工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2.加大投入,理念创新

在企业的管理与运行过程中,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对最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理解与学习,从而指导企业的日常管理。学习组织理论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最重要的武器便是企业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依赖于企业员工能力的提高,因此企业要积极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员工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企业组织的持续的学习能力,从而创造高于个人绩效之和的综合绩效。为保障企业组织学习的顺利进行,企业要积极加大资金、技术以及设备的投入,从而为其企业的构建与完善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提供硬件支持。

3.灵活运用,员工稳定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管理,稳定员工工作队伍,保障企业发展的持续性。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将对员工管理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了解员工的理想,并积极营造企业中全体员工共同愿景的景象,形成员工的合力,向着企业与员工的共同理想迈进。积极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持续沟通与交流,从而使下层员工能够快速体会决策者的意图,实现政令畅通,同时上层人员要深入基层,了解员工动态,营造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双向互动的工作氛围,打造稳定的员工队伍,为企业发展创造持久的创造力。以零售行业的佼佼者“沃尔玛”为例,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了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的一体,从而共同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雇主,各级职员分工明确,但鲜少存在歧视现象。这主要得益于沃尔玛的成功管理。在其管理中,使顾客、员工以及领导之间呈现出“倒金字塔”的关系,将顾客置于第一位,员工置于第二位,将员工当做“合作伙伴”以及“同事”来看待,而非“雇员”。在沃尔玛,包括总裁在内全体员工所佩戴的工牌除了名字之外,都只注明了“我们的同事创造非凡”,此外无其他职位标注,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与鼓励,同时,公司内部无上下级之分,积极营造一种随意亲切、上下平等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和上司同样是公司的重要成员,区别只在职能分工不同,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同样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同时,沃尔玛在管理中将“员工是合伙人”的理念,细化为员工购股计划、利润分享以及损耗奖励计划,使员工参与管理,并运用不拘一格的沟通方式(如面谈、股东会议、卫星系统等),增强员工的参与感与责任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沃尔玛在管理中,还有效贯彻了“离职还是顾客”这一理念,积极设立“离职面谈制度”,在员工离职前加强其与管理层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其离职的真实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挽留政策,减少员工的流失率。并积极采用“交叉培训”方式,增强员工的职业技能,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从沃尔玛的成功管理中可知,企业不仅要构建高效完善的管理模式,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在管理中,充分重视对员工的管理,摆正其位置,打造稳定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使企业的管理符合时展的要求,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在企业的管理中,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两种主要的管理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入分析两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增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樊兆世.学习型企业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63-64

[2]李小军.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国商贸,2012,(34):152

[3]曹猛.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06):81

[4]牛道国.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13,(09):64

[5]孙福龙.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318

[6]李雨微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对比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18):150-151

[7]胡少峰.传统企业管理及学习型企业管理特征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06):168-169

[8]丁洪涛.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的创建及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5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主要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19.23%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3.59%的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18%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规范方面,基本上以学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为主,企业业务管理和学校思想教育与事务管理为辅。进入企业之后,学生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学校和企业基本上是放任型的,由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自由支配,自己管理自己;在工作时间内,则主要由企业根据对员工的相关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员工式的管理。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管理和事务管理。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顶岗实习生的权益主要是以合同方式获得保障的。当前基本上存在着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学生实习合同、学校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签订的实习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协议等三种合同类型。而在安全保障方面,则主要以学生自主购买的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主,企业购买的雇主险、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辅。

顶岗实习在现实中遭遇诸多问题

把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忽视顶岗实习的教育性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养成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但是,由于相关文件规定对顶岗实习的界定不明确,实践过程当中,学生和家长更多地把顶岗实习理解为就业,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理解为准就业,纳入学校就业工作来实施,企业则把顶岗实习理解为新员工的试用期,以此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这样的观念与认识导致了顶岗实习过程中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顶岗实习的教育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校企之间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关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单个学校和单个企业之间的行为,资源相对比较分散。由于缺乏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平台,不但增加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成本,而且也不利于信息沟通,致使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方面学校找不到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实习的企业又找不到学生的问题。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一个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的平台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政府财税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

由于我国企业没有形成一种主动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识,企业对学生实习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就需要外部激励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虽然从去年开始相继出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和《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但是这样的税收支持力度仍然略显不足,而且存在程序繁琐等问题,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财税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学校受困于资金限制,无法按需要大量引进“双师型”人才、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这些对学生实习产生了很大影响。

学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实习管理相对混乱

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现在都已经开始建立校内实习管理制度,但是仍然不够完善。绝大多数学校的实习工作纳入就业部门管理,没有专门的实习管理部门,同时,多数学校的实习就业部门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习管理的要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校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事务管理的方式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甚至有些学校对实习学生放任不管,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

课程设置相对滞后,职业指导不能适应要求

在实习课程设置方面,技能训练占有较大比重,而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则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导致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高,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增加职业指导课程在实习中课程的比重成为必需的选择。

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是根本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6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主要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19.23%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3.59%的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18%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规范方面,基本上以学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为主,企业业务管理和学校思想教育与事务管理为辅。进入企业之后,学生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学校和企业基本上是放任型的,由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自由支配,自己管理自己;在工作时间内,则主要由企业根据对员工的相关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员工式的管理。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管理和事务管理。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顶岗实习生的权益主要是以合同方式获得保障的。当前基本上存在着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学生实习合同、学校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签订的实习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协议等三种合同类型。而在安全保障方面,则主要以学生自主购买的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主,企业购买的雇主险、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辅。

顶岗实习在现实中遭遇诸多问题

把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忽视顶岗实习的教育性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养成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但是,由于相关文件规定对顶岗实习的界定不明确,实践过程当中,学生和家长更多地把顶岗实习理解为就业,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理解为准就业,纳入学校就业工作来实施,企业则把顶岗实习理解为新员工的试用期,以此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这样的观念与认识导致了顶岗实习过程中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顶岗实习的教育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校企之间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关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单个学校和单个企业之间的行为,资源相对比较分散。由于缺乏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平台,不但增加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成本,而且也不利于信息沟通,致使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方面学校找不到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实习的企业又找不到学生的问题。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一个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的平台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政府财税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

由于我国企业没有形成一种主动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识,企业对学生实习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就需要外部激励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虽然从去年开始相继出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和《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但是这样的税收支持力度仍然略显不足,而且存在程序繁琐等问题,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财税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学校受困于资金限制,无法按需要大量引进“双师型”人才、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这些对学生实习产生了很大影响。

学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实习管理相对混乱

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现在都已经开始建立校内实习管理制度,但是仍然不够完善。绝大多数学校的实习工作纳入就业部门管理,没有专门的实习管理部门,同时,多数学校的实习就业部门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习管理的要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校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事务管理的方式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甚至有些学校对实习学生放任不管,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

课程设置相对滞后,职业指导不能适应要求

在实习课程设置方面,技能训练占有较大比重,而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则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导致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高,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增加职业指导课程在实习中课程的比重成为必需的选择。

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是根本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7

[中图分类号] 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156-03

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以往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而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缺乏独立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合理,评价与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同时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与企业合作程度低等等问题。这导致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只注重实习单位的待遇,忽略实践技能的锻炼,经常由于种种原因中途放弃实习,更有一些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出现只盖章不实习的现象。为了确保实习实训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我校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与广西山云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公司、柳州东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的合同,将这些企业作为顶岗实习的企业。联合校企双方的专业教师及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集中实习,统一管理,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系统规范的训练。以下主要介绍我校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一、顶岗实习管理小组的建立

为了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校企双方选派专业人员组成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包括负责顶岗实习的系部副主任、生物技术专业带头人及相关专业老师、企业生产部副部长以及负责学生培训工作的企业技术骨干。顶岗实习管理小组的构建旨在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完成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管理小组负责整个顶岗实习的计划制订与组织实施,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细则,落实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内容与项目,构建学生督导检查与日常管理机制以及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为顶岗实习保质保量地实施奠定基础。

二、加强学生管理

第一,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召开全系范围的实习动员大会,并与学生签订《学生顶岗实习承诺书》。通过签订承诺书,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顶岗实习时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变”,要从学生向企业员工进行转变。引导学生重视个人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与团队精神。

第三,教导学生学会沟通交流。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不同于学校,而且企业社会员工的成分相对复杂,因此如何与企业的员工沟通交流,如何与领导沟通交流等都是学生应该学会的,这也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第四,在实习过程中,有校企双方老师的指导与管理,同时也进行学生自主管理。挑选工作表现优秀且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协调处理组员内部的问题,做好学生们的日常安全工作,汇报学生的工作出勤情况,做好同学之间的团结工作并及时向带队老师汇报同学的思想动态、日常工作情况。

三、加强企业管理

企业是学生顶岗实纲与计划的制订者,也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与场所,安排轮岗作业。在学生刚进入企业的时候,企业对学生宣讲企业文化,让学生对所处的企业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能安心于企业工作。

企业指派技术过硬、具有丰富带徒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企业技术人员的职责就是负责学生的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实习计划,落实顶岗实习的任务,做好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并重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强化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的训练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参与学生实习鉴定工作,依托顶岗实习管理的平台,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技能训练状况和思想表现。企业技术骨干还负责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填写好《顶岗实习工作日志》以及《顶岗实习考核表》,使得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可以进行后备培养对象的考察,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待人接物等等各方面的才能,看看是否可以有可用之才。这样也为企业进行了后备人员的培养。

四、加强顶岗实习带队教师队伍的建设

顶岗实习学校带队教师首先必须是合格的专任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与较高的教学水平;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与操作规程,能够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具备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与良好的沟通能力,负责实训期间的学生管理与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做好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面的沟通工作,担当企业与学校的桥梁纽带作用。带队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实行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分别负责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教学安排,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学生带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在岗考勤、业务考核,同时负责学生安全教育及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与身体健康,维护学生的利益,帮助学生解决所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实习报告,做好学生工作日志,顶岗实习鉴定等相关工作的检查工作,确保整个顶岗实习能够按期进行。

五、建立科学的实习考核评价方法

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考核指标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根据顶岗实习的培养目标制订,并实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生产操作技能、平时工作表现、安全生产纪律状况、团队精神以及出勤状况等等。考核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指导老师共同打分,且企业技术人员占60%的权重,学校带队教师占40%的权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分阶段进行,每周实习进行一次小评,两周实习进行评价总结,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同学们在轮岗之后进行工作总结。同时还要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日志、工作周记、月记、实训报告、自我鉴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按20%的比例评选实训优秀学员。

在实习结束后,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实习报告等三部分进行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为30%,40%,30%等。毕业设计考核可以根据顶岗过程中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一两个问题评判学生将学术理论应用到工作实际中的操作能力,同时也评判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组织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构成评委会。答辩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质保量地进行,学校教务处成立督导组进行全程跟踪与检查,定期到企业检查工学结合的执行情况,与企业领导、学生及指导老师沟通交流,交换意见,了解校企合作情况、技能培训、实习实训以及学生在企业生活学习的相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作阶段性的总结与信息反馈。通过督导与检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人才质量督导管理体制。

六、结论

(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提高

通过企业实地的顶岗实习,学生对企业生产环境的真实了解,强化了学生职业道德和确立了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职业途径,推进了高职教育的“职业化”进程。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工作,从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通过生产实践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变得更为理性,做人做事的方式也有很多改进,提高了自己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与经营的全过程,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的双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综合职业素质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通过规范系统的管理,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大大提高,以往毕业设计所存在的抄袭、低劣的论文数量大大地减少。而且,通过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结合,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素质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学生就业率增高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接受企业提供的职业指导与培训工作,了解到与自己今后就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念,就业自信心也有很大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自开展顶岗实习以来,有一部分学生被企业留下来继续工作,且作为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培养,其他大部分学生也找到了很满意的工作单位,而且均有良好的发展。

(三)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在校企合作共建的顶岗实习平台过程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习设备以及实训场所等供学生实习实训。学校利用校内的教学与科研条件为企业进行新员工的岗前素质、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培训以及老员工再培训,系部的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工作,为企业提供科技研发、工艺改进、新品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学校带队的老师在管理学生的同时也参与了企业一线的生产,不断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研发能力,同时教师对岗位、企业及行业的需求了如指掌,对以后的顶岗实习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填补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师力量不足的状况。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实习企业均可以得到很大的收益。企业可以优先争取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渠道筹集资金,引进企业新建实训厂房,节约经营成本,通过政府支持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实习场地与实习学生,企业可以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形成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从而形成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培训、生产实践以及科技研发等多层面、全方位的紧密型合作局面,达到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的目的,充分实现校企双向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局面。

[ 参 考 文 献 ]

[1] 朱于芝,张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3(6):87-88.

[2] 姜云,邱立姝.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2013(4):138-140.

[3] 周登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0):222-223.

[4] 凌成树,李权.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考评方法探索[J].电子世界,2013(3):147-148.

[5] 尚润玲.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4):92-93.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8

一、高职顶岗实习的特点分析

1.高职毕业生处于分散实习的状态。在毕业顶岗实习中,由于大多数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学生不但在企业岗位上分布较散,在地理地域上也分布较散,管理学生的难度大,如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将会造成严重隐患。

2.高职毕业生思想认识错误。在毕业顶岗实习中,大部分学生容易将实习理解为就业,将待遇放在首要考虑因素,当待遇过低或没有待遇时,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从而产生频繁的“跳槽”现象。

3.企业缺乏教育责任感。企业在毕业顶岗实习上认识错误,认为顶岗实习即为“顶岗生产”,要求学生必须遵照企业各项要求从事生产劳动,完成相应的生产实习任务,对实习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不能适应企业要求的感到不能接受,对培养、培训学生又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成本、精力和时间,更谈不上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缺乏教育责任感与参与感。

4.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缺乏深度沟通,合作的力度不够,部分学校或专业只要求学生有企业接收即可,对学生选择的企业质量没有进行筛选或指导。企业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反馈信息给学校,导致学校不能系统地对学生的实习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总结,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二、高职院校毕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特点,高职院校对毕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过程管理监控薄弱。由于顶岗实习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管理的内容纷繁复杂,管理的时间跨度长,管理的地域跨度大等诸多因素,增加了顶岗实习的监控难度。加上顶岗实习的监控管理制度不完善,方法不健全,导致顶岗实习过程监控薄弱,甚至出现“放羊式”实习,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2.过程管理组织架构单薄。目前,多数高职顶岗实习监控体系不完整,把大部分的监控管理工作落实在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个人的头上,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监控的范围过窄,同时面对纷繁的工作,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监控积极性不高,监控力度低下。

3.缺乏监控反馈机制。顶岗实习涉及企业、学校、学生、家庭等多个利益主体,由于各主体的目标与动机不相同,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取得共识,导致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或完全缺乏反馈机制。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指导教师,导致问题未能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必定造成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导致各利益主体缺乏互信。

4.缺乏全面的评价机制。目前,多数高职学校往往以学生能顺利、平安完成顶岗实习,能提交顶岗实习周记、实结及实习鉴定等资料为目标,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基本上基于资料作出评价。部分企业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其评价只是简单的等级评定,只要学生在实习期间未犯下重大错误,企业单位基于“人情味”与“大致印象”将其评定等级设为优秀。监控评价主体除了企业导师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外,还应包括实习学生、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家庭等部门。

三、高职院校毕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省示范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对顶岗实习进行系统化设计与管理,尤其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建设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实现了对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促进了顶岗实习教学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极大推动了我院顶岗实习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健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组织体系

应以建立健全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为着力点,开展顶岗实习教改,由院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牵头,院校、企业和家庭共同参加、相互联动,组成多维度、多层级组织管理机构。目前,我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督导办、学生处、各系部及顶岗实习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整个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管理。学校作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主要一方,成立学院、系部、指导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学院教务处负责顶岗实习具体教学运行管理和监控工作。学院督导办公室负责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督促。学院学生处负责实习学生管理与信息反馈。系部一级负责与企业进行沟通,力求与企业达成一致教学目标,达成一致管理制度与方法。指导教师一级则承担起学生日常管理监控职责。同时,学院作为校外顶岗实习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成立校外顶岗实习的常设机构,确保实习教学工作有人管理,有人监督,有人与企业及时进行沟通。

企业一方要成立企业、部门、导师三级工作体系。企业负责与学院进行合作,全面领导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学生的实习行为规范。导师负责学生基本生产技能的掌握。

2.健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制度

校企双方根据顶岗实习质量管理要求,共同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管理制度需从5个方面入手:①制定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其职能责任与范围,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督导办公室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②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入手,制定其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其工作职责等。③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制定相关的实习管理制度、成绩评定等管理方法。④从企业角度入手,有关企业顶岗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应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协商后共同起草,其管理制度应有别于企业一般员工的管理制度。⑤从学生家庭角度入手,与家长代表共同起草学生顶岗实习家庭指导方案。

3.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质量监控

我院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质量监控可分为三个阶段: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及实习后期。实习前期学院与企业需要密切合作,制订高度融合的顶岗实习方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学习场景与生产环境对接,学习内容与技术标准对接,实习活动与生产活动对接;实习前期制订好学习计划,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实习纪律、要求及任务,加强学生的生产安全教育,明确指导教师的指导任务与职责。实习中期,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过程监控。教学督导定期巡查,深入了解实习顶岗实习各个环节,发挥督学、促学、监管的作用。学生处与校外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全面掌握学生实习的整体状态。实习指导教师通过电话、QQ群、飞信、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收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心理等情况,进行全方面、动态、实时监控管理。

4.建立顶岗实习反馈系统

建立顶岗实习反馈系统,能有效总结与反思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下一步的发展,保证有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反馈问题的层次加深,能建立顶岗实习各利益主体的互信关系。我院基层教学管理部门把实习企业和实习管理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上报教务处,完成信息反馈。辅导员、班主任定期将顶岗实习最新信息上报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进行学生的信息反馈。督导办公室及企业导师通过实地巡查,将该部门所负责收集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和反馈。

5.优化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高职学校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细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努力实现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全面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结果科学化。我院顶岗实习评价由企业导师、学校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三方共同评价,实行“三方”评价制度。企业导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能力技能、实习成效、工作态度及责任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其进行等级评定。学校导师依据顶岗实习标准、实习周记、实结、实习鉴定报告、职业素养技能及教师巡查所获信息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其进行等级评定。学生从自身的实习态度、职业素养、技能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龙根,张燕琴.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2]吴远.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4(9).

作者简介: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9

以合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为主要成员的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专业聚焦酒店服务行业的“瓶颈”和“潜力”,给学校带来先进的理念,通过审核每一学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关注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亲临教学一线培养学生等形式,帮助专业进一步优化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南沙大酒店总经理杨结先生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和专业带头人。杨总经理原是中山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创始人,后被霍英东先生钦点担任霍英东基金会下多个企业总负责人。他以本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己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支持专业发展:深入学生的专业教育,分析与帮助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亲自组织培训专业教师,亲自参与课程建设。二、共同建设与管理合作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管理,共同培养学生,实现学生由“社会人”到“职业人”,由“大学生”到“准员工”的顺利过渡。

1.共同开发“顶岗实习”课程

顶岗实习是深化酒店管理专业“从服务到管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酒店管理专业与校外合作企业共同开发“顶岗实习”课程。共同探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标准,并根据合作酒店经营淡旺季特点,共同安排课程开设时间。

2.共同管理实习生———“五定”模式

酒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是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提高专业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必要环节。为达到实习目标,需加强对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生的学习与生活由校内指导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管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实践与交流探讨,现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共同管理实习生的模式———“五定”模式(图1),即定学时、定岗位、定校内外指导老师、定工作任务、定考核标准。具体如下:

(1)准备阶段管理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实习企业共同定学时,定实习岗位,并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为:实习成绩由综合实习鉴定表(30%),实习实践手册(10%),个人实习作业(30%),实习成果交流(30%)等构成。其中,个人实习作业包括:写一个发生在实习期间的典型小案例,案例由两部分组成:实习期间某案例陈述+你的点评及思考;画出所在部门的组织结构图;描述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实习成果交流要求:以每个实习点为单位,团队作业;内容由实习点介绍、成员从事岗位介绍、典型案例表演及实习感想与启示等几个部分组成;所有内容制作成PPT;汇报完毕后,将接受其他实习点同学或老师的提问。学生正式上岗前,将进行一系列的培训,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体包括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由兼职教师进行岗前业务培训,为学生顺利的定岗实习做好心理与行为上的准备。

(2)实习过程管理

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与素质特点,与实习企业共同制定每位学生的工作任务、校内外指导老师。每位学生分别由一位校内、校外指导老师进行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个人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跟踪指导,及时了解,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实习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实习效果的实现。

(3)实习考核管理

举办实习汇报成果交流会。合作企业派代表参加,观看学生的实习所感、所悟与所得,并进行点评,共同评选优秀实习生与优秀实习团队,促进校、企、学生三方的相互理解与配合。实习期后,双方共同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分阶段管理框架如图2:

3.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近几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先后建成“中西餐厅实训室”、“茶艺室”“、酒吧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其中凝聚了合作企业的智慧与心力。原南沙大酒店餐饮部经理专职指导中西餐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南沙大酒店酒水部经理指导酒吧整体设计与吧台功能布局;星河湾酒店管理公司餐饮经理指导厨房设施的设计与布局等等。保证学生在校内的仿真工作情境中进行学习,实现校园资源与企业的零对接。

4.共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并评为精品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与餐饮部经理合作,共同建设《餐饮管理》精品课程,该课程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与酒水部卞广志经理合作,共同建设《调酒与酒吧管理》课程,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与前厅部汤少鹏经理合作,共同建设《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该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业务交流,提高了校企双方的教学与培训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5.成立长隆服务队,由长隆酒店的业务骨干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

应长隆酒店要求,为满足营业高峰期用人需求,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酒店管理专业成立长隆服务队。在长隆酒店人力资源部的设计组织下,进行一系列不同板块的培训,让学生了解酒店文化,熟悉酒店业务要求与规章制度等。使学生较快地融入酒店环境,为提前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共同组织、开设酒店管理系列专题讲座

实习企业管理部例10

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是从事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的,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需要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对于学生而言在没有工作之前,到哪里去积累经验是对学校和学生都是个难点。对学生毕业实习的安排,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非常手的工作。

第一:实习内容与学生期望的差异。同学们对实习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不少同学习上在实习期间大显身手,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因为涉及到公司的利益,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当同学们满腔热情来到实习单位,发现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只是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直接降低了实习的效果。

第二:实习与找工作矛盾。由于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绝大部分同学都要在这段时间寻找工作单位,面试的机会多,请假多;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学生还要应单位要求转到工作单位去实习。这些都容易造成实习单位的误解,长此以往,实习单位不愿意安排比较重要的岗位给实习生,甚至拒绝接受实习生。

第三: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的矛盾。根据安排,学生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同时进行。学生出去实习,论文专业进度容易脱节。由于学生在外实习,无法随时和指导老师保持联系,遇到专业上的问题没有良好的环境进行讨论,无法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等有效资源。实习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上的冲突,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有较大的阻碍。

第四:实习费用的处理。学生出去实习,需要一定的费用,主要是车费、餐费和付给对方公司的实习费用。这些对于部分学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习效果。

但是无论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还是从就业方面考虑,专业实习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构建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和依托实验中心开展毕业实习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通过这个模拟实习平台,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毕业实习,掌握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经管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构建探索

让学生在学院内以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实习,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设计的原则

第一、仿真性原则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现代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去实践经济管理活动过程,认识和把握经济管理活动规律的,因此,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景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模拟实习的高度仿真性。环境的设计要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的效果就越好。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如外部企业、税务部门、银行、海关和用户等。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各个企业内部要设置各种主要业务工作岗位,并建立起各个业务岗位的管理工作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设计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学生通过轮换单位和轮换岗位实验,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岗位之间、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从而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第二、系统性原则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不同于单项课程实训软件,它是在整合经济管理专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系统,是将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进行的全面集成。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设计,应根据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方法和手段,营造一个模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平台,突出系统的总体功能。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是由各个单项模拟实验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各个单项模拟实训综合实训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功能。毕业实习综合实验平台是通过模拟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既具有各个单项实训功能,又具有总体功能。

第三、互动性原则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不是单个学生进行的实训,而是一个团队协同进行的实训,是一个动态的实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要求做到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资源进行操作。每个岗位的操作结果都会对其他岗位产生影响,即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环节的结果,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实训的效果,因此,需要大家各在其位、各负其责、通力协作,以实现经济管理目标。这种模式不仅具有高度的仿真性,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体现外部环境变化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既要设定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又要设置众多的变动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一个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建设

该实训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第一、计算机与网络系统

第二、经济管理专业“影子工厂”是整个模拟实习平台的核心构件。

“影子工厂”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它是一个虚拟的工厂;其二,它是信息层面企业的模拟,其数据及活动描述均来源于真实企业。影子工厂实训教学系统应该全面模拟企业ERP实例的教学软件,结合教学的特点及实训过程组织的需要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实训教学平台。

“影子工厂”实习教学平台基本能实现仿真企业平台和仿真教学,基本体现了前述模拟实习平台设计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仿真企业环境。提供真实仿真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的功能。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训流程的设计都必须使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训。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越高。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改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第二:模拟职能岗位。模拟实训中,一种设计思路是每个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验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系统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真实模拟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由不同的学员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第三:仿真企业流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其业务流程,对“影子工厂”实验教学平台也是如此。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将系统性地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使每个实验者深刻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②其他重要的组成平台包括: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模拟实验平台、witness生产系统建模与流程优化实验平台、统计专业软件操作与实践模拟实验平台、市场营销与竞争模拟平台、国际贸易实验平台、电子商务实验平台、证券分析与模拟教学平台。整个模拟实习平台不仅需要搭建软件模拟平台,还需要一定量的实体实训设备和装置,如必须的模拟生产线、人因工程和物流工程的实训所需的耗材。

三、经管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应用的效果分析

该模拟实习平台基本上能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全过程,学习企业运营决策方法,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既能对企业的某一个专业职能和流程进行仿真,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提供模拟教学环境,又能体现其跨学科、跨专业性。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环境的完整模拟,可以使毕业生对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的系统的认识。来源于企业ERP实例的影子工厂实训教学系统,将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充分结合,克服理论教学抽象、空洞、难以联系实际的不足,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组织下厂实习的困难。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技术、物资、生产、财务等各管理环节,理解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过程和活动。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