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4 17:35:37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1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是:理清知识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压缩教学时数,实行模块化分层次推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无机化学教学的模块化分解和教学时数分配的框架(表略)。无机化学教学整合原则如下:(1)删掉部分内容(稀有气体、镧系、锕系、核化学、金属晶体和无机化学发展前沿),不再讲解,让学生自学。(2)压缩部分内容(溶液、热力学、动力学和晶体学),在后续课程中精讲。(3)合并部分内容(化学平衡、解离平衡和溶解平衡)。(4)补充部分内容(教学研究成果)。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方案的特色

(1)“三学二素一论”的两部分六模块改革。两部分为理论部分(48学时)和元素部分(42学时)。六模块为“三学二素一论”:“三学”为微观学、热力学和动力学;“二素”为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一论”为元素通论。

(2)“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微观学Ⅰ为无机化学一,热力学Ⅱ和动力学Ⅲ为无机化学二,元素部分为无机化学三,由3个主讲教师完成不同模块,学完就考,学分加和。

(3)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过程”设计教学顺序如下: ①由抽象到具体,先理论部分后元素部分;②由简单到复杂,微观学为“原子—分子—离子”;③由理论到应用,热力学为“热力学能—化学平衡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④由主族到副族,先主族元素后副族元素; s区元素和ds区元素进行对比教学。

(4)利用规律性的“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学。六模块中有关规律的教学内容详见表1。在这部分教学中展示教师教学研究成果,既可以理清学生思路,解决疑点难点;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教学研究,以研助教,以教促研。

(5)明确重点。溶液的有关理论重点在分析化学课程中讲解,而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只学简单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有关理论重点在物理化学课程中讲解,而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只学简单应用。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2-0100-03

山东科技大学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不仅是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最核心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矿物加工、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近化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环境监测》、《食品理化检验》、《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生化实验技术》、《仪器分析》等核心专业基础课打以及做毕业论文打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需要,山东科技大学有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一种是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整合成一门课程的短学时教学(近化学专业),一种是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分开授课的长学时教学(化学专业)。

《无机及分析化学》网络立体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经过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形成了一套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教学方面,本着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适量超前的原则,以定量分析为主线,设置化学基础原理和化学分析原理与技术两大块教学内容,准确、简明的阐述最基本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原理和规律,并使“分析与应用”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体了重基础、强应用、为专业服务的特色。在实验教学方面,按照“基础一综合一应用”的思路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技能为专业技能服务的特点,强化综合技能的训练。

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系列教材的建设实践

教材的建设体了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网络立体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关键。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近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以少而精、精而新的原则,将传统教学内容与代新知识相结合,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化学内容进行整合、革新和优化,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编写出版了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这些教材注重处理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关系,在阐述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内容的更新,体了材料、环境及生物类学科与化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将化学热力学知识融入全书有关章节,并将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法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以化学热力学基础、物质结构、四大平衡为重点,适当简化四大滴定分析法,而使其在实验教学中加强简化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等难度较大的内容。编写了绿色化学概论、材料与化学、生命与化学、环境与化学等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扩大知识面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部分的学习,既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扩大知识面,又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基础理论在相关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编写中力求使教材简明扼要、概念准确、重点鲜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适用于矿物加工、材料、环境、生物工程等主要专业大类。

2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立体化网站的建设实践

按照国家、学校新修改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网络立体化的全面建设,建立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网络平台。将课程简介、师资队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互动、教学视频和化学资源等栏目的内容公布在山东科技大学的网站上。目前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课程网站等学习资源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理念方面,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放在第一位,把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建设成为既是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基础课,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课。理论课教学以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为主,以物质结构基础为依据,以四大平衡原理为重点,以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含量测定为目标,以指导学生自我学习为方法。实验教学以化学分析技术和技能训练为核心和重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强调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系统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矿物加工、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诸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原理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要不断建立矿物加工类、材料类、环境类、生物类几个模块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 在教学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

网络立体化教学的多样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学分制的改革,作为基础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时数也在减少,这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的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基本原理、溶液平衡、化学分析、元素化学、部分仪器分析等内容。课程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分层次合理安排讲课内容,注重难点和重点引导,精讲与对比分析讨论,如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同时注意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应用,形成了“课内讲授一课外讲座一辅导答疑一考核评估”教与学一体化的互动教学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进行,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积累,而且在学习能力上也应得到较大提高,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小结,学会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针对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有些延伸内容,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学术期刊,并撰写小论文、课堂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同时充分运用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此外,也在网络课程中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动画、录像等素材和资料,用以表课程教学内容。

不断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鼓励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和科技“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及综合运用。期末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单元测验、期末考试等成绩综合评定,撰写的读书报告和科技小论文实行额外加分,根据撰写的质量在总成绩中加0~10分,若能达到公开

发表的水平最多可加10分,但课程总成绩最多为100分。

4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实践

实验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实验教学,加强基本训练,着重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创造性教育要求对学生既要有基础知识和新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代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自2004年起,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实际情况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对原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实验一综合实验一设计实验3个层次推进教学进程。建立了以实验技术要素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了适合山东科技大学不同学科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以及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使一些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得到补充,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感兴趣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形成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多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预约开放式教学模式。为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并进行绿色化改造。本实验课注重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增加设计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根据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用绿色化学的观念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了改造,实了“性质实验点滴化、制备实验小量化、分析实验减量化”,这样在常规仪器中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不仅大量减少了化学试剂和药品的消耗,节约了实验消耗费用,而且也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正确认识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的关系。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置,教师则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作为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在继承传统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教师,在搞好实验教学引导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教学方法科学而实用的要求。

3)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开放实验室缓解实验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随着单一、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转化,实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往往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试验中涉及好几个相关的实验技术,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完成整个实验,由此开设综合实验面临着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实验技术的难题。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录像演示实验技术的操作要点,再实验进程和结果,增强学习效果。建立了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的仿真实验,同时可进行相应的预习。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3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education”,定义: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actsubjects。就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而言,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使用母语的同时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对学科内容进行教育传授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和使用两种语言掌握科学概念、理论、方法的能力,及通过外语媒介学习思考国际前沿的学科知识[1]。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在医药类高校的学生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是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必修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可以为药学专业学生开展后续学习和科学研究下打良好基础,也为我校其它实验课程推广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符合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要求[2-4]。

1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定位

结合中国药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和双语教学要求,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要达到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和技能,锻炼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外;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英语来掌握科学概念、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2无机化学实验开展双语教学的优势

相对于我校其他基础或专业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课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且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英语水平要求都不是很高,便于双语教学开展;我校药学专业每个实验班有学生32人,配备主副讲2位老师进行无机实验双语教学,同时实验课教学时间比较宽松,灵活性较大,能够有效解决双语教学在师生比、教学时间上的冲突;实验课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环境严肃而活泼,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板书、多媒体、PBL、微课等)灵活多变,可以实现边听边看边交流边实践的效果,营造良好双语教学和学习的环境,使得双语教学的开展切实可行[5]。

3我校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1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3.1.1“学”学生是双语实验教学的主体,由于生源不同,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当下我国各省的高考模式不尽相同,以江苏“3+2”模式为例,很大一部分考生选择了物理/生物组合,化学基础薄弱;双语教学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很高,而英语水平因学生个体差异良莠不齐。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能充分理解课程教学的内容的同时还要能掌握专业英语听说读写,使得双语教学较难开展。3.1.2“教”教学理论匮乏,目前国内关于双语教学的系统理论指导极为匮乏,对于如何具体开展双语教学,科学有效的评价双语教学效果无明确模式及目标。如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可能“水土不服”无法真正适应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的校情[6],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教材的建设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当前双语教学重要因素。目前能够适合我国国情及高校的校情的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材可谓是凤毛麟角。而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不同,同样使得我们不能简单“拿来主义”直接使用原版的外文教材,国内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无机化学实验教材的缺乏,使我们在开设实验内容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师资是双语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首要基础条件。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外语水平和教学艺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教师应不仅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也应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灵活运用英汉两种语言。虽然目前我校从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普遍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为优秀的中文授课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且都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鉴于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及环境,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同样参差不齐,特别是口语水平欠缺,使得英语授课能力不足水平有待提高,真正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的很少。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是制约双语教学普及推广的关键因素。

3.2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对策的探索

3.2.1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语实验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同时学习化学和英语的兴趣是关键。对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校开设基础化学提高选修课程以加强其专业能力,同时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对学生英语的培养,除了必修的大学英语课程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例如英语演讲赛、英语角等),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和听力水平。同时我校还开展了专业外语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较快适应双语教学的课堂。3.2.2教完善教学理论:遵照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的原则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双语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发展性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了我校双语实验教学理论[7-8]。强化教材建设:根据授课对象与培养目标,中国药科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教师在现有的国内经典中文实验教材基础上,结合参考国外英文原版教材以及相关英语文献资料,自行编写并正式出版了既保持原版教材特色和英文表达习惯,又符合国内教材知识体系且具有药学特色的中英文双语实验教材《无机化学实验指导与实践》(双语教材,曹凤歧主编)[9]。增强师资力量:对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都比较好,并且对双语教学比较感兴趣的教师我校通过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培训(包括选派教师直接出国留学培训,如江苏省教育厅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英语强化项目及校级英语语言进修(英国,11个月)项目),或者直接引进合适外籍教师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以保证双语授课教师语言与学科专业的并重发展。

3.3我校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实施

我校无机化学双语实验课程的教学分为3个主要阶段:实验预习和准备(课前)、实验讲解和操作(课上)、实验报告和考核(课后)。3.3.1实验预习和准备实验预习和准备是实验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验顺利开展的前提,学生应高度重视课前实验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及具体步骤,熟悉英文专业词汇,书写英文预习报告。为避免预习报告流于形式(原封不动抄写教材上的内容),要求学生以实验流程图形式对实验进行描述,锻炼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英文预习实验并简明准确描述实验内容的能力。无机化学实验实施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准备也必须非常充分,要求对课程体系、教学重点及难点、专业英语等都要十分熟悉。针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案,无机教研室编写了详细的双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作了全英文多媒体课件,包含PPT、图片、动画、录像等,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对抽象的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同时作为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药学基础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立体化建设)的一部分,相关内容均可上网查询,以帮助学生预习。3.3.2实验讲解和操作实验讲解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如PBL、CBL、TBL等)。教师检查预习报告,对实验相关要点进行英语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课件以流程图及操作图形式全英文列出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师讲解平衡使用中英两种教学语言,首先中英文对比说明实验中的专业英语词汇和相关概念,后以全英文概述实验内容,对一些复杂难懂的实验原理或实验步骤等内容配以中文辅助讲解;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对实验内容进行操作示范或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各种设备,熟悉实验的流程、步骤及注意事项,并随时用英语提问使学生充分体会专业英语教学。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加入大量的生活实际和科技应用前沿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活跃课堂气氛。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学生操作情况,使用中英文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双语教学中。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兴趣,提高双语教学效果。3.3.3实验报告和考核在老师讲解相关专业英语、展示往届优秀实验报告、规范报告格式和写作方法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英文撰写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最后的讨论部分允许学生使用中文,但鼓励学生用全英文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意见和建议。通过英文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锻炼学生运用英语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能力。同样要求教师用英文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标注。一般而言,以往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的考核评定主要依据实验报告。鉴于双语教学有其特殊性,为鼓励学生向多元化发展,重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我们对无机化学实验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最终的实验成绩评定依据学生的预习、实验操作、课堂互动、实验报告、讨论交流等多方面相结合进行整体考核,综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

4结语

无机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实验课,根据我校药学专业特色和师生实际水平,制定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大纲、操作规范、教学要求等教学文件,编撰出版了正式的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材,制作了实验多媒体课件(包括PPT,视频录像动画等),印刷了全英文实验报告册,建立了科学的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考核方法。通过对其双语教学的系统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完善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无机实验双语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还可以掌握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有真.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60-62.

[2]余丽萍,马铭,汪萍.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7(2):35-37.

[3]魏小兰,邹智毅,林亦晖,等.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中进行双语教学[J].高教探索,2007(S1):154-155.

[4]陈菲.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2):56-89.

[5]姚秀琼.双语教学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05,11(9):86-88.

[6]许贯虹,杨旭曙,何广武,等.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误区、困境与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6):649-651.

[7]刘弋潞,胡晓洪,卢维奇.物理化学实验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初探[J].广东化工,2004,(Z1):65-67.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32-02

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化工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是培养化工类本科各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验科学。本课程是研究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以及以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元素的学科。因此,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同时,本课程是化工类各专业的第一门主要基础课程,起着衔接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与为后继大学化学课程打基础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方法和考试手段的改革是多年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考试是现代高等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质量测定和检查方式,是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1],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评价和检测方式。然而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由于平时考核次数少,平时学习没有压力,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学习,临到期末考试前,为了考试及格,临时“抱佛脚”,加班加点“开夜车”,如此被动的学习,只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学习效果必然很差;第二,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过大,因而导致“一考定音”的现象;再者是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采用卷面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80%)加平时作业(一般占总成绩的20%)的考核方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知识面得不到较好的扩展,不能对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个性发展进行有效的锻炼,因此,就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不到以考促学的效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在东北林业大学做报告时提出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人才培养的三要素。为了全面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为此,我们准备对高等农林院校化工各专业无机化学这门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即进行N级考核方式。进行N级考核方式,也就是把传统的让学生学一学期考两小时变成天天考、周周考、月月考,这样“考”出来的学生,就认为“考”其实就是学,就学得最扎实,也就不会怕考,那么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都会在平时的“考”中逐步显现出来[2]。但考试方式的改革需要各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

N级考核方法,包括课程学术论文或学术报告、随堂小节测验、课后作业、每章专题讨论和课堂质疑五部分,具体实施如下。

1 课程学术论文或学术报告

无机化学这门课程,大一的学生在高中的时候都有所接触,很多学生自认为学好无机化学应该没有问题,再加上一开始无机化学是高中和大学的一个衔接,知识点比较简单,调查显示很多的学生不会把很多精力放到这门课程上来,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来听一下,课外时间也不进行预习和复习,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改变学生高中固有的学习方式。在上课的初期,可给学生拟定多个有关化学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的论文题目,如“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绿色无机化学、纳米无机材料、无机化学合成新技术”以及“无机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学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题目,也可以自己选择更感兴趣的与无机化学有关的其他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课程学术论文。开课之初给出题目,在学习无机化学课程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有计划地介绍些有关前沿话题,在课程结束时收这个报告。教师根据论文综合质量给出相应的分值,其项在考核总成绩里占10%。

完成论文重要的前提是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特别是老师推荐的文章。这种让学生撰写课程学术论文的形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大量课外读物,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热门话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总结的能力,同时,也为进入大二的创新实验以及高年级设计实验阶段的文献调研及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鼓励学生将小论文制作成PPT进行学术报告,这样可锻炼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面更好地得到扩展和延伸。

2 随堂小节测验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5

无机化学及实验是文山学院生化系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七等本科专业以及化学教育、生物学教育、食品检验、综合理科、中药制药等专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无机化学教学 1.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编写有特色的教学大纲 文山学院生化系专业课、实验课均按照“理论够用,保基础,重应用,重学生能力培养”,坚持“高校性、地方性、专业性、应用性、综合性”五位一体,整体设计,分门类独立实施[1-3]。根据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规范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等,灵活有效地执行教学大纲,为保证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1.2研究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1.2.1研究教育教学内容针对无机化学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部分与物理化学的关系、无机化学中的物质结构基础部分与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的关系、无机化学中的水溶液化学原理与分析化学的关系、无机化学中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与纳米合成技术的进展、无机化学与相关专业、相关学科的关系等举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参与人员涉及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主讲教师,还邀请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师参与讨论。通过研究,为相关专业的无机化学及实验的教学以及如何为后继课程服务奠定了基础。这样不但促进了无机化学的教学改革,使无机化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为较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2.2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 无机化学的内容由化学原理、化学理论、元素化学3大部分组成。无机化学及实验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理论起点高,教学的容量远远大于中学,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需要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才能深刻离解,对大一学生而言,显得抽象,感到难以理解,不会应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多、杂、乱,大一学生感到难以记忆。近年来的理科综合考试模式大大削弱了中学化学的教学水平,有些地区3+1考试模式,让一些进入化学系的学生只有初中化学水平,还有部分“三校生”,基础更差,学生接受现代化学知识还是相当吃力。综上分析,无机化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原子结构、化学键、晶体结构、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与晶体场理论等。 1.2.3研究学生 文山学院于2009年4月才从专科升格为二本,学生生源质量难以保证。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处于探究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扩招后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定位与现实发生冲突,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也导致学风问题。学生成长环境多元化,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高中时从早操到晚自习都有老师管理和监督,到大学后,对于如何管理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办。文山学院由于地理环境,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家庭贫困,一些学生贷款读书。面对还贷和就业的压力,心理承受力差,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不善于与人相处,表现得不合群、思想极端。诸多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必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4研究教学方法 重视“提高起点,强化基本理论、重视研究方法,构建完整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无机化学的学科体系。教学应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层次分清、条理清楚、举例适中、比喻恰当、语言精练,文字流畅。无机化学原理部分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强,尤其是物质结构理论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课堂讲授为主,善于用启发式、互动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做法:①在第一、二章课程讲授中适当放慢进度,并注意复习中学化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②讲课前,发给每个学生授课教案,让学生事先预习,可以更专心地听老师讲授课程中的疑难点。③在讲解原子结构与化学键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用色彩、图片、动画等多种生动的形式表现抽象的、难懂的内容,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④自制教具来讲清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用丙酮把购置的许多乒乓球粘成密堆积型,可以演示正四面体空隙、正八面体空隙,ccp及hcp堆积等,让学生有直观感觉,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的本质和要点,收到很好的效果。⑤ 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以不同的辅导。如,学习潜力大的同学利用给资料等办法来强化学习。⑥通过检查教学笔记等做法来培养学生能力,督促学生学习。元素部分是无机化学的主体,但由于内容多而杂,而且多为描述性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记忆成为困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结合PPT通过分析、强化对比和讨论,总结规律,归纳共性,同时强调差异性和特殊性,抓住事物本质,删繁就简,而且教会学生应用参考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体教学时,遵循物质结构知识为指导,重点讲授每一期或族有代表性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其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Ox—Red与Acid—Base反应两大线索去延伸、扩展,做到纲举目张,并通过做好代表物的典型性质的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它元素,立足于教材,通过博览全书,以课外思考题的形式要求学生用对比、演绎、归纳等方法自学。力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可能把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融在所讲的内容中来。如,元素化学部分内容很丰富,新的化合物还在不断出现,注意强化相关知识的引入。再如,介绍有关催化剂时应补充环保绿色催化剂的优先选择[2]。 1.2.5强化科研,提升水平 大学重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传授这些技能。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涓涓不息的小溪。教师只有通过强化科研,掌握学科发展动态,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会有较高的教学水平。通过申请省、州、校的科研课题,教师外出访学,校企合作等多途径提高教师的水平,从而保证了科研、教学的同步提升。#p#分页标题#e# 2无机化学实验 2.1指导思想 无机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分支,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化学实验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重视基本操作训练,重视养成成习惯及能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2.2制定有利于执行、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中设置了无机基本操作、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无机化合物的制备、综合实验等类型实验五十多个实验,每个实验制定了项目开设卡,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学时、学生来选择实验内容,这既保证能达到学科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能更好的落实人才培养要求,又便于执行。 2.3重视实验教育教学研究 研究在学院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执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无机化学实验是文山学院生化系化学类及相关专业必须得基础课程。专业较多,教学要求多元化,如何执行,值得探讨。重视能力培养。无机化学实验是基础的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中,从而培养学生化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内容、方法上重视创新。文山学院的办学目标就是为当地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持。结合专业实际增设相应的内容。如,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设计,从“冶炼废矿渣中制备五水硫酸铜”等实验。改革传统的实验方法[3]。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控制一定的实验条件或采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学生思路打开了,交流产生了智慧。探索教学质量评价[3]。 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大纲,重视过程和档案评价。实验成绩由平时70%和期末30%构成。上学期15个实验,其中1~14个实验为必做实验,每个实验5分,包括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实验态度综合评价。第十五个实验为考试实验10分,重点是基本操作考试10分。20分为期末理论考核,可以出题考核,也可以写小论文或其它考核方式进行。这样考核比较科学。 2.4精心组织实施 在开设每个实验前,教师必须做到准备充分,对于学生,必须做好预习。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培养学生能力,杜绝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1]。生化系开设无机化学实验的班级较多,实验室、实验教师严重不足,系上通过协调,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时段,保证安全、有序的情况下,使实验开设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实施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课程 通过建设精品课程,整合教学、师资资源,整合科研团队来满足人才培养之需要。已经建设完成了《无机化学及实验》的精品课程的申报书、《无机化学及实验教学大纲》、《无机化学及实验考核大纲》、《无机化学及实验教案》、《无机化学及实验》等教学文件。同时,教师团队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为无机化学及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建议 无机化学及实验如何与中学化学及实验的教学以及与相关专业学科衔接,如何科学评价,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各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和提供智力支持、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究。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84-02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该课程内容对构建无机材料类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基础作用。

这门课内容多、概念性强、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教师讲授起来也感觉困难。笔者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 强调课程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自古以来,材料的发展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材料、能源、信息被公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新材料已成为各个高技术领域的突破口。材料学主要是研究材料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能以及使用效能四者之间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材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以硅酸盐材料为主,包括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四大类。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现已在传统硅酸盐材料基础上开发出许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高温高强、电子、光学以及激光、铁电、压电等新型无机材料,所涉及的化合物远远超出硅酸盐范畴,而是整个无机非金属,包括含氧酸盐、氧化物、氮化物、碳与碳化物、硼化物、氟化物、硫系化合物、硅、锗、Ⅲ-V族及Ⅱ-VI族化合物等。其基础科学理论,除了物理、化学外,结构化学、晶体化学、晶体缺陷化学、高温熔体化学、固体物理中的基本理论也日益渗透交叉。因此本门课程名为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这既是适应新型无机材料飞速发展对本专业人才基础理论与知识结构的要求,又能使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材料学这门学科相对应。

二 提纲挈领,脉络清晰

在第一次课的绪论中,我会给学生详细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大的轮廓,并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定位于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实际无机材料阐述其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具体来说是综合晶体学基础、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理论、高温熔体化学、固体表面和界面化学、固体材料热力学和相平衡理论、固体动力学,包括扩散、相变、固相反应和烧结理论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实际无机材料问题。将基础理论具体应用到无机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中,用基础理论来阐明无机材料形成过程,揭示无机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并从基本理论出发,指导无机材料的实际生产及科研,解决无机材料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为认识和改进无机材料的性能以及生产、研究、开发新型无机材料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据此,学生学习时应以理解为主,死记为辅,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忆准确、牢固。

在每一章的概论中,给学生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讲授次序、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让学生学习起来脉络分明,主次清楚,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重点内容上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本门课程学生反映难学,教师感觉难教,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重点和难点重合,不好突破。例如:在黏土-水系统章节中,ζ电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本章节其他性能的基础,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章,是重中之重,但也是本章的难点,因此必须花费时间详细讲解清楚。我从ζ电位的本质开始,让学生明白:在黏土-水系统中,黏土颗粒带上负电后为平衡电荷,就会吸附水化的阳离子,水化阳离子分为两层:吸附层和扩散层。ζ电位的实质就是黏土胶核表面的负电荷被吸附层中的水化阳离子中和后净余电荷的度量。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了ζ电位的实质,才能正确掌握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和本章其他变化规律。

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本门课程内容多,学时紧,因此多采取单向灌输式的讲授形式,但有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重点讲解和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黏土-水系统章节中,讲授清楚阳离子的交换顺序——霍夫曼斯特顺序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序列后面的阳离子要交换前面的阳离子怎么办?增大序列后面阳离子的浓度!当然可以,但不增加浓度能不能交换?一阵思考之后,又出现新的答案……通过提问、启发,最后学生想到了解决办法,从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 温故而知新,强化知识点

本课程概念多、知识点杂,学生不好掌握,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除了采取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外,每次上课前我都将上次课的主要内容简单做一下概括和复习,为本次课的内容做铺垫,也能引导学生跟上上课思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碰到相关的知识点,需适当复习停顿,做到温故而知新。如在相图学习时,讲授顺序是相律、单元相图、二元相图、三元相图和四元相图。讲授每种相图时,强调相律是基础,必须服从相律;讲授三元相图时,适时复元相图,让学生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尽快实现知识点的相互转化,力图达到融会贯通。

六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用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中的一些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科研中的一些问题。如在学习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后,在合成材料时原材料的选择、温度的选择计算。又如在学习了三元相图后,针对MgO-Al2O3-SiO2实际相图,为学生讲授制备铝镁浇注料时配方制定的原则和相图依据,让学生明白相图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总之,针对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荣.《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7(2):128~129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7-002

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化学课。由于无机化学涉及范围广泛,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实验以及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

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型期,再加上药学专业文理兼收,致使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进行教学,特别是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无疑是无机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2.课程特点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较多,有些理论较抽象、难度较大。而且教材的内容多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药剂专业结合的内容不足。再加上现在职教改革的趋势是适当缩减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相应地增加实验课课时,就导致理论课的课时较紧。

3.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而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实验教学方式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差距甚大,有待于改革。

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1.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评价教学效果,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将无机化学与其他课程体系进行协调与整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选取了部分与无机化学后续课程、药学专业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删掉了部分关系不太密切、中学学过的知识以及后续课程重复的章节,对化学热力的知识进行了删减。

2.改革理论课教学内容

2.1结合学生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校理论课教学时数普遍压缩的情况,精选教材内容,减少与中学化学、分析化学重复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重点内容是核心内容的延伸和丰富,一般内容课堂上简单介绍即可。

3.改革实验课教学

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并充实、革新实验内容,在注重基础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具有探索性质的设计实验和与社会生活及生产相关的应用性实验的比重,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设计,并在实验后评价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4.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1918年首创,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1]。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盐水与蒸馏水,哪个沸点高?在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冻裂,常在水箱中加入甘油或乙二醇,为什么?为什么冬天下大雪后环卫工人经常向道路上撒一些工业用盐?”学生思考问题后,会有各种答案。这时,为正确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将四个依数性分别讲解,讲理论的同时也回答了以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领会到所学理论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4.2采用常规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生动形象、使用方便、图文并茂等特点,它能够将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有效地融为一体,可以把抽象变直观,静止变动感,微观变宏观,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进而增强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2]。如讲授杂化轨道理论时,原子轨道杂化的形状,不同类型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演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4.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适时的提问、设疑、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缓冲溶液一节时,教师提出下列问题:人体血液pH在7.35~7.45之间,当我们吃了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后会否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从而引入缓冲溶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缓冲作用的原理是什么?缓冲溶液的组成特点?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缓冲溶液?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维逐渐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更易集中,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4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任务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个任务均含有适量的新知识点和认知冲突,任务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解决任务的途径,并且选择最佳方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该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想象、创意,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机会。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其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5.改革教学评价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检测方式。在以往的学生成绩评定中,部分教师过多依赖于期中期末两个阶段考试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开放性试题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有必要加大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如学习态度、作业、实验操作、小测验、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比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8

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开展化学实验工作,学生能够获得对化学的感性认识,强化自身对化学问题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的基础课,实验教学是无机化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今天,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依然存有较多的不足之处,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1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自主实验时间

一些本科院校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学生自主实验时间匮乏的问题。部分化学教师过于重视对实验内容的讲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述实验内容,由于自主实验时间的缺乏,学生难以通过实践来强化理论知识。应当看到,脱离了实验的理论是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如果教师无法保障学生的自主实验时间,则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提升动手能力、强化对化学理论的理解,还可能致使学生丧失对大学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

1.2 设备仪器数量与质量存在不足

足量、优质的实验设备是保障无机化学实验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纵观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状况,可以看到,大多数”“985”、“211”重点高校拥有较优秀的实验设备条件,而非重点本科院校的无机化学实验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无机化学实验所用的设备仪器数量与质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几个学生共用一台实验设备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挫伤了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由于无机化学实验设备条件的落后,学生难以获取广阔的实验空间,无法及时地了解化学实验设备的主要功能以及基本结构,从而无法增强自身的实验动手能力。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非重点本科院校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展缓慢,设备条件的落后致使大部分学生无法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1.3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达标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占主导地位,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验设计经验,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阐述高深的理论。目前,部分高校无机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达标,表现为专业技能不过关、不注重主动学习、在课上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照本宣科地开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

许多学生在做无机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疑惑,而部分教师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完实验技巧与要点后便置学生于不顾,不主动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导致学生满腹疑惑而无所解,心中问题不断地累加,最终致使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无机化学、不适合做无机化学实验。结合心理学理论可知,个体自信心的崩塌是引发相关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学生丧失对无机化学实验学习的信心,则必然难以在实验中投入充足的精力,这将显著降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实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降低学生其他课程的成绩。

2 如何开展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工作

2.1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某种意义上,大学无机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要着眼于提升无机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应当提高无机化学教师的入职门槛,一般情况下,可以适当提升对无机化学教师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如此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无机化学教师的质量。高校应当努力做好对无机化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针对无机化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实验技能培训活动。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需要实验技能扎实、经验丰富的教师,所以学校应当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实验技能。高校内部可以成立无机化学讨论组,教师遇到实验上的困惑时可与讨论组成员进行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尽快地解决相关难题。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一般包含了较多的课本内容,所以教师在实验课开始前应当做好备课工作,明确实验对设备、药品以及人员操作的要求。在开展具有一定风险的化学实验工作前,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以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理预案,最大程度保障学生与实验设备的安全。

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当前,许多无机化学教师忽视了与学生在实验课上的交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容易造成学生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教师应当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做好对学生实验的巡视工作,换句话讲,教师应当多在实验室中走动,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鼓励学生不懂便问,或向自身提问,或与同学展开讨论。在解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要照顾大学生的心理,不能采用打?羰健⑴?判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2.2 升级实验教学方式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讲究循序渐进,逐渐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师应当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的安排要考虑到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能急于求成。无机化学教师应当做好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当前,部分无机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缺陷,上文提及部分教师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自主实验时间严重不足。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关于教学方式的优化工作要紧紧围绕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实验知识、掌握实验技巧等问题展开。

当前,情境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成效较为显著,大量事实证明,上述教学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例,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设置一道问题,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们合作探讨问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验知识、熟悉实验技巧。

2.3 保障实验设备的质量与数量、优化实验教材设计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9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1.介绍化学和无机化学学科。它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得到自由的一种重要武器。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现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和它们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学科(除去碳氢化合物和其大多数衍生物外)。使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无机化学的应用前景。2.举例说明无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无机化学的内容不仅是学习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也是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明代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266种矿物药。自20世纪70年现顺铂抗癌活性以及无机物参与的许多生理过程和生物效应后,对金属配合物的药物研究吸引了科学家的关注。β-榄香烯是我国自行从中药莪术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有效成分,然而,β-榄香烯属挥发油类,水溶性差,科研工作者通过在β-榄香烯分子中修饰上氮、氧原子,然后将其与人体内一些必须的微量金属元素作用生成配合物,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水溶性,从而提高抗肿瘤活性。这些最后发挥药效的配合物正是无机化学研究的内容。显而易见,若要学好中药,并利用其为人类服务,必须学好无机化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引入前沿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纳米科技是21世纪科技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基于中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徐辉碧教授等学者于1998年率先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中药纳米化后可缩短药物煎煮时间,提高药物的溶出率,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用药量,提高中药治疗效果。制作纳米中药就涉及无机化学的内容,如固体分散。在绪论中,引入化学科研前沿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强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使无机化学的教学不断与时俱进,,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3,4]

三、注重教学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枯燥冗长的说教,很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且不易掌握要点,而生动形象的体验会引起学生的兴奋。因此,在无机化学绪论课的教学上,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学生可以获得深刻的直观印象。同时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时进行,引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内在兴趣。2.深入分析教学对象。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化学基础相差很大。有的学生在高中仅仅学习了一年的化学内容,甚至有的学生没有进过化学实验室。面对这种现状,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绪论课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例10

“实践哲学”并不是葛兰西所首创的,对于他的“实践哲学”,陈学明和俞吾金教授曾指出,“把实践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正是葛兰西实践哲学的特色。不管人们对此作何评价,有一点必须肯定:它同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的分歧是鲜明的。”实践哲学并不是某些人思辨的结果,而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葛兰西对机械决定论和历史宿命论的要害进行尖锐的批判,最终确立了实践哲学的立场。就实践哲学作为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哲学基础而言,实践哲学的核心是“实践一元论”和“绝对的历史主义”。

(一)“实践一元论”是对二元论的超越

葛兰西并没有在《狱中札记》中使用“实践一元论”这一概念,而是一些学者将葛兰西的哲学概括为“实践一元论”。“在这种情况下,‘一元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它肯定既不是唯心主义一元论,也不是唯物主义一元论,而是具体历史行为中对立面的同一性,也就是与某种组织化(历史化)的‘物质’,以及与被改造过的人的本性具体地、不可分割地联系起来的人的活动(历史一精神)中的对立面的同一性。行为(实践、发展)哲学,但不是“纯粹”行为的哲学,而是在最粗俗和最世故意义上的真正的‘不纯粹’的行为哲学。”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表明了人的创造性活动是以人的意识为基础的,是一种自觉的能动性的活动,同时人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历史行为。人的实践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中的物质和精神、人的活动和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起来,而且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实践是在历史中生成的。而且,实践哲学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

 (二)作为绝对历史主义的实践哲学

葛兰西指出,“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思想的绝对的世俗化和此岸性,一种历史的绝对的人道主义,人们正是必须沿着这条线追踪新世界观的这条新线索。”葛兰西将“历史”理解为,“涉及活生生的人以及与世界上所有的人相关联的所有的一切,因为人在社会中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劳动、斗争并不时完善自己”。葛兰西认为,历史必然是人的历史,是实践的历史。也就是说,葛兰西强调了历史是由人的创造性活动创造的,强调了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强调人的意识、意志等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葛兰西首先打破了克罗齐的思辨的历史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将社会历史生活作为历史性的存在。

在葛兰西看来,无论是“实践一元论”,还是“绝对的历史主义”,都证明了实践是哲学的基石,是核心范畴,历史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且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实践的历史。实践哲学始终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及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可以说,“实践哲学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强调和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作用的理解是完全一致的。”

(三)实践哲学与文化领导权的关系

实践哲学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实践哲学的历史使命上,获得文化领导权的过程就是实践哲学的运用过程。实践哲学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和历史性的政治实践,其宗旨就是对现实的变革、对世界的改造。葛兰西指出,“实践哲学有两项工作要做:战胜形式精致的现代意识形态,以便组成自己独立的知识分子集团;教育在文化上还处于中世纪的人民大众。这第二项工作,是基本的工作,它规定着新哲学的性质,并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吸收它的全部力量。”第一项工作,首先就是指要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战胜侵蚀无产阶级的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指出,“实际情况是:实践哲学遭到了双重的修订,就是说,它被归并入双重的哲学结合之中。一方面它的某些要素,或明或暗地被若干唯心主义思潮吸收和融汇(人们只要提到克罗齐、金蒂雷、索勒尔、柏格森,甚至实用主义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所谓的正统派所关心的却是寻找到这样一种哲学:根据他们极端有限的观点,这种哲学要比对历史的‘简单’解释更加广泛,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因为他们把这种哲学基本上和传统唯物主义等同起来。”②因此,实践哲学要对其他思潮进行彻底的批判,才能武装无产阶级的头脑。其次指的是实践哲学不仅能构造获得文化领导权的实施主体一一有机知识分子,同时其本身也是建立知识分子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辩证法。知识分子,尤其是有机的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的夺取和保持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但是要夺取文化领导权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不能成功的。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葛兰西强调教育的功能问题,强调教育对广大民众的文化启蒙的功能,同时还强调人民群众向知识分子转化的问题。第二项工作就是要将实践哲学同无产阶级结合起来,使实践哲学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上升到“人们头脑中的上层建筑的更高层次的思想建构”③,实现实践哲学的最终历史使命,即最终实现无产阶级自身的阶级解放。

二、“完整的”国家观:文化领导权理论的逻辑起点

在葛兰西那里,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产生与其国家观密切相关,“完整的”国家观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逻辑起点。在对欧洲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葛兰西对国家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提出“完整的”国家观。正因为葛兰西在广义上来理解国家,才进而在“延伸了的国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

首先,就国家的结构而言,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将国家主要理解为阶级统治的机器,即政治社会的机构。葛兰西认为,“国家的一般概念中有应该属于市民社会概念的某些成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二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换句话说,国家是披上了强制的甲胃的领导权)”。具体而言,晚期资本主义国家既包括政治社会也包括市民社会,国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政府机构而存在,同时也包含民间的市民社会,国家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其中,政治社会主要是由军队、警察、法律等具有强制性、暴力性质的国家机器所构成的国家机构;而市民社会则主要是由教会、社区、学校、新闻机构、文艺团体等在内的自主性很强的社会组织所构成的。在葛兰西那里,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统一在国家这一有机整体之中。政治社会主要靠国家的暴力机关发挥强制性的阶级统治功能,而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知识和道德改革”获得社会团体和民众自觉的“认同”和“同意”的方式来获得领导权。而且,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政治社会的强制统治功能会逐渐减弱,而市民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功能会逐渐增强。正是在“完整的”国家观的基础上,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才得以提出和形成。

其次,就国家的功能而言,在传统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国家对内职能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阶级统治职能,一种是社会管理职能。但是他们主要强调的是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其他一切从属阶级的机器。但与之相反,虽然葛兰西并没有否认国家的阶级镇压的职能,却更加强调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职能。葛兰西认为,国家是“披上了强制的甲胃的领导权”,它具有两种职能:一是国家作为暴力镇压的统治者,借助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关来实现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一是国家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启蒙和教育广大人民,创造新文化,以及进行“知识和道德改革”来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与“同意”,从而获得对市民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葛兰西认为,现代国家摆脱了单纯的暴力特征,获得了伦理和文化的规定性。也就是说,现代国家更多的是依靠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占有市民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建立“有效的防御工事”,来赢得其他从属阶级对统治阶级的支持与认同,并以此来巩固自身的政权合法性基础。

总而言之,葛兰西的“完整的”国家理论将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不仅延伸了国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为文化领导权提供了理论前提。

三、创新的观点体系:文化领导权的基本内容

以上,我们概括地讨论了文化领导权的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那么葛兰西狭义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将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实现方式、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四个方面来系统阐述文化领导权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一一市民社会

与马克思将市民社会定义为“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不同,葛兰西将市民社会划归于上层建筑,是全部思想文化体系,是“整个知识和精神生活”,包含着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舆论领域。葛兰西明确指出:“目前我们所能做的是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的层面:一个可以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被称作‘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另一个可称作‘政治社会’或‘国家’。一方面,这两个层面在统治集团通过社会而执行‘领导权’职能时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统治集团‘直接统治’或命令是通过国家和‘司法的’政府来执行的。”这明确指出国家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组成的统一整体。在市民社会从经济领域独立出来之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社会的作用和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社会成为一个独立于传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政治社会)之间的一个新领域,它一经出现就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中的国家和政府的决定和反作用由直接变成了间接,更多的是通过市民社会中的理性化的方式、协商、民主等形式体现出来。同时,随着市民社会的出现和形成,主要由国家和政府构成的政治领域,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也不在完全依赖于强制性的暴力机关,而更多的是依赖市民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来实现的。因此,在葛兰西那里,传统国家的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作为国家有机组成部分的市民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凸显。而且,政治社会借助国家的暴力机构来行使阶级统治职能,显然文化领导权不会在政治社会获得。而市民社会指的是文化、伦理、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它不具有强制性,这为无产阶级实施文化领导权提供了可能。葛兰西指出“市民社会是一个进行旨在获得整个社会的舆论的意识形态一一文化的或伦理的一一政治的活动的地方。”显然,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不可能是政治社会,只能是市民社会。

(二)文化领导权的获取方式一一“阵地战”

葛兰西的革命观最大的特点就是指出了革命的重心己经不再是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而是获得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19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却以失败告终,东西方形成了巨大反差。东西方革命的不同命运,使得葛兰西对东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给予了高度关注。葛兰西认为,“国家不过是外在的壕沟,其背后是强大的堡垒和工事。”他还指出,“‘市民社会’己经演变为更加复杂的结构,可以抵御直接经济因素(危机、萧条等等)‘入侵’的灾祸性后果。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像现代战争中的堑壕配系。在战争中,猛烈的炮火有时看似可以破坏敌人的全部防御体系,其实不过损坏了他们的外部掩蔽工事;而到进军和出击的时刻,才发觉自己面临仍然有效的防御工事。”这说明了,东方俄国的上层建筑主要是由政治社会构成,市民社会尚不完善,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上层建筑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所构成的。而且资产阶级不仅仅保持着国家的政权,更是己经获得了市民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因此,当国家出现危机时,无产阶级仅仅夺取政治领导权是不能保证革命的最终胜利的,所以无产阶级要获得革命的成功,首要任务就是要获得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然后再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葛兰西指出,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方式不是暴力革命(运动战),而是与之相对的“阵地战”。葛兰西认为,争取文化领导权的方式,不能采取夺取政治领导权的暴力革命,而是要采取“分子式入侵”式的“阵地战”。具体而言,“阵地战”指的是无产阶级要在市民社会领域以“分子式入侵”的方式不断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阵地进行入侵,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瓦解,并最终在市民社会建立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

市民社会构成现代国家的坚强的“堑壕”和“堡垒”,而暴力革命只能破坏国家的外部防御工事,而不能破坏市民社会的领导权。因此,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采取“阵地战”的方式,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和有机的知识分子传播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瓦解资产阶级对市民社会的控制,进而建立无产阶级的思想阵地,最终争取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导权。夺取文化领导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疾风暴雨式的暴力革命截然不同,无产阶级要在市民社会中不断夺取新的思想阵地,并逐步夺取文化领导权,最终获得国家的政治领导权。葛兰西非常重视要掌握市民社会的“教育”和宣传领域,教育是“阵地战”的重要环节。葛兰西认为,教育能够启蒙和教化广大民众,能够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因此,顺利开展“阵地战”来获得文化领导权,不仅要依赖有机知识分子广泛宣传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更要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教育。

但在这里,我们要强调,虽然葛兰西主张利用“阵地战”夺取文化领导权,但他并没放弃暴力革命(运动战)这一夺取政权的方式。葛兰西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文化领导权之后,可以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权。可以说,阵地战是运动战的序幕,运动战是阵地战的继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完全对立的。

(三)文化领导权的依靠力量一一“有机的”知识分子

美国学者卡尔·博格斯指出,葛兰西是“直接将知识分子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来谈论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尤其是“有机的”知识分子在夺取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戴维·麦克莱伦曾指出,“葛兰西一直被称为上层建筑的理论家,而最能清楚地说明他受如此看待的原因,莫过于知识分子的作用在他思想中所占据的中心地位。”因此,葛兰西着重对知识分子的内涵与划分及其在夺取文化领导权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与马克思的划分标准不同,葛兰西没有按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来划分知识分子,而是基于社会关系这一新的划分标准,从广义的视角区分了两种知识分子:即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的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指的就是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知识群体。传统知识分子,主要包括在旧社会中任职于政府的官吏和活跃于旧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有机的知识分子是伴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新阶级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而出现的知识群体。有机知识分子在国家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职能。在葛兰西那里,“有机性”指的是统治集团与知识分子的同质性。每一个社会集团都会有与自身同质的知识分子群体,而且这样的知识分子也可以被造就和培养出来。同时“有机性”也指知识分子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相关性。知识分子不是一个孤立的阶层,知识分子可以对普通群众进行改造,最终将普通群众纳入到知识分子群体中来,形成新的文化知识分子。有机的知识分子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

在此,我们需要指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的知识分子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也并不是完全对立,传统知识分子经过改造完全能够转化为有机的知识分子,进而成为夺取文化领导权的依靠力量。因此,有机的知识分子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要加强对传统知识分子的教育、理论宣传,以便同化和征服传统的知识分子,并将其吸收到自己队伍中来。

知识分子尤其是有机知识分子是获得文化领导权的依靠力量,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统治集团的“管家”的作用。葛兰西指出,虽然“人人都是知识分子”,但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够发挥这一职能,只有有机的知识分子才能肩负此项任务,成为获得文化领导权的依靠力量。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是统治集团的  ‘管家’,用他们来实现服从于社会领导和政治管理任务的职能。”他还指出,“知识分子可以通过制定和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来整合其他阶级的、阶层的知识分子,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自愿地’认同统治集团的统治,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保证市民社会组织和群众‘同意’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与规则,从而维持统治阶级政权存在的合法性。”有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的获取过程中发挥着指导、组织、教育等功能。统治集团通过有机知识分子向广大民众传播本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市民社会中开展“知识和道德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知识水平,并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积极地自觉地认同统治集团。因此,有机的知识分子不仅肩负着维护统治集团政治统治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获取和巩固市民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任。

(四)文化领导权的领导力量一一“现代君主”

尽管有机的知识分子在夺取文化领导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知识分子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知识分子只有在“现代君主”,即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职能,无产阶级政党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领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