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7 02:37:43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1

一、重组教材内容,建立知识体系

现行的《车工》教材内容是这样编排的:1.车削的基础知识;2.车轴类零件;3.车套类零件;4.车圆锥;5.车成形面和研磨;6.车螺纹和蜗杆;7.切削原理和刀具;8.车床夹具;9.车复杂工件;10.车床;11.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2.典型零件的车削工艺分析;13.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在初教《车工》课时,虽然我严格地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全面细致地向学生讲授课本中的每一点知识,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均不理想;当带学生进行实习时发现他们不能把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实习效果不佳。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的某些环节安排有不妥之处,比如第十章车床我认为应放到第一章车削的基础知识前面去讲;第七章切削原理和刀具应放在车削的基础知识后面讲或两章和到一起去学等等。通过与其他学校的车工教师交换意见,以及对学生情况的调查,我觉得如果按照现有教材按部就班去讲课,虽然教师把课本上知识讲了,学生却根本没有在脑中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联系起来,更形不成知识体系,运用时总是断章取义,不能合理运用。经慎重考虑后,我决定把《车工》内容重新组合并且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如何结合”上,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要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技能训练服务。

《车工》是一门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要求相当高的课程,重要的理论知识如果讲不透、讲不精会给专业技能训练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根据《大纲》要求和中专学生的特点,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把知识内容进行了慎重的选择,大胆的取舍,适量增删,必要的充实,合理的编排,有机的结合,使整个教材的内容形成有机结合的几部分,重新构建了知识体系。新构建的《车工》知识体系如下:

1.基础理论。①车床基本知识:车床的型号、结构、性能传动系统、车床夹具、车床精度及其调整方法。②车削基础知识:正确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刀具,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合理选用切削用量,严格控制表面质量。③车削辅助知识:正确识图,会查阅车工有关的技术手册,能装夹校正工件,能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

2.常用车工技术。①外表面加工:外圆、端面、阶台、沟槽、锥度、特型面加工。②内表面加工:钻孔、车孔、铰孔、孔内阶台、锥度、沟槽加工。③螺纹和蜗杆加工:三角螺纹、矩形螺纹、蜗杆、多线螺纹、多线螺杆、螺纹的乱牙及预防等。④复杂工件加工:偏心工件、薄壁工件、细长轴、深孔的装夹和加工。

3.车削工艺编制。基准的选择、工序的划分、工艺路线的制定、典型工件的工艺编排、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件质量的分析报告等。

4.数控机床的简介。

二、确立考核目标,实施分段技能训练

车工理论知识是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把理论知识系统的、有序的教给学生后,还必须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理论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去。通过详细分析技能等级考核大纲的要求以及走访相关企业对普通车工的要求,我确立了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下,根据《车工》知识体系中的每项具体实习内容,然后我又确定了分目标,按分目标内容要求分段进行技能训练,每讲一部分理论知识进行一项具体实践技能训练。如:讲完车床基础知识,就让学生拆装教学实习车床(旧车床)的主要零部件,了解车床的结构、记住部件功能,掌握空车操作技术,还要求学生用木头制作各种车刀模型。每讲一部分就实习一个项目,并且要求学生分段技能考核过关,最终达到综合理论知识考试过关,车工综合操作技术在规定时间内考核过关。同时在实习时对每个技能考核项目都提出规范性要求,如:在外圆加工时要求:1.掌握车削基本技能要点;2.工件装夹、校正技术要点;3.车削刀具种类;4.车刀装夹方法;5.工件测量方法;6.加工时注意事项;7.加工前后的准备等。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实践操作水平在训练中得到提高,教学效果甚好。

通过对《车工工艺学》理论和实践部分教学环节的修改和调整,更进一步地突出了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弯路,使机械专业的《车工》课教学活了起来,学生真正领悟出了应该怎样去学习《车工》课,怎样更快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及怎样学好其他的专业课,从而促进整个机械专业的教学。

参考文献: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2

摘要:数控车削高级工是在中级数控车工的基础上,对中级数控车工的延伸和拓展,是技术能力的再一次提升,国家对此也有规范的职业标准,规定了数控车削高级工需掌握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也就是通常说的应知、应会测试。对于中级数控车工的延伸和拓展,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建设,需要解决学生怎样从中级工技能和知识提升到高级工。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详细的阐述了基于生产生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该模式对高职教育如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借鉴意义。通过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实施,为实践类课程校内训练生产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基础综合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 :数控技术;生产实训;高级工;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24-03

作者简介:汪荣青(1976—),男,浙江龙游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

基金项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项目“数控车工高级工培训”(项目编号:A-0151-12-318)

数控车削高级工是对中级数控车工的延伸和拓展,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建设,需要解决学生怎么样从中级工提升到高级工,其课程在总体上可分成几个教学模块,各模块之间有着较紧密的关联。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不仅只是为了取得高级工的证书,而是顺应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级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将生产企业的各种零件通过数控车削高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选择整合分类,确定出各个训练模块。每个训练模块以真实的生产零件为基础,与传统的训练模块有着明显的区别,且训练内容更加真实,训练的技术更贴近企业实际。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应是基于能力的而不是基于知识的,而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开发长期以来是以知识为主导来设计培养方案,所以在课程建设中要体现出企业化、职业性,在课程设计中要基于企业的零件生产实际。

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保证。课程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应在课程建设中把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课程设置应满足职业的定向性要求。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是学生数控车工综合技能的体现,是对学生数控车削理论学习的检验和实践。

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现状

高职教育的课程分为理论为主的课程和实践为主的课程。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继数控车削中级工课程的后续课程,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培训提升学生的数控车削操作技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于这种原因,很多培训机构为了节省成本,缩短上课课时,将课程内容定为纯应试教育内容,把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变成了为取得技能证书为主要目的,使得学生经过培训后,虽然取得了数控车工高级工的证书,但却并没有真正训练操作技能,学生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不能完全胜任生产加工实际,存在着脱节现象,所以对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建设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

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理念的架构

专业实践类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课程理念的架构,课程理念体现出一门课程实施的核心思想。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使校内实训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所训练的内容要具有很强的产品性,评价标准要有产品的质量观。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是数控车工中级工、数控车工编程、数控车工工艺、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学习。课程实施根据各个工作情境依次递进,以项目导向为引导主线,吸入各项目学习知识点,形成基于生产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主流学习方向。

数控车削高级工是数控技术专业的高级技能实践课程,课程理念的架构要考虑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其实施过程中与学校、学生、教师、企业几方面都有关联。各方面所需如图1所示。

学校在前期的硬件设施和资金投入压力很大,数控机床的价格高,刀具贵,运行成本大是业内所共知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耗、机床损耗、刀具损耗、切削材料消耗、量具的投入等,还有人员成本、学生实习安全等都是学校方要考虑的因素。课程实施时间长,运行成本会成倍增加。企业方对毕业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考虑到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学生是否会操作。对于小型企业,还需要员工会独立编排工艺,此外,还需考虑到员工是否能熟练地操作数控软件。不同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求学校在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时能对各企业进行考察,了解企业所使用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这样便于校企接轨。

学生希望能在真实的数控机床上进行实践学习,技能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到。在考试方面,学生希望考试少一点,或者最好不要考试。同时,还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能取得相关的证书,在毕业后能获得较高的薪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最优的教学课堂实施方法,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实用知识。数控车削课程的实施与学校、企业、学生、教师都有关联,各有所需,但最主要是使其达到最优化。

(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属于实践类课程,理论课和一般实践类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这样的课程。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在数控车削中级工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需经过中级工的考工培训课程,取得了中级工的证书以后才可以进行高级工课程的学习。所以,学生的基础条件较好,操作技能也较强。但学生主要是缺乏真实的产品加工经验,因而,开展这种以生产实训为基础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学生是比较欢迎的。

基于生产性实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是将生产任务引入学生的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中只是完成其中一部分的工序。学生除了完成单件的质量,还要完成一定的数量。在实训过程中,除了通用夹具的选择,还要根据工序的需要设计一些专用的夹具进行某个工序的加工。在后续工序中,如果造成了零件的报废,还要承担前面工序加工的分数损失。这些教学方法比较新颖,能够吸引学生,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三)课程实施内容的产品性

课程实施的内容不是教师凭空设计出来的,这类训练件纯粹是为了练习某一方面的技能,其在生产中不可能加工也是不实用的。但是对于高级工的学生来说,如果仅仅只是进行一些单件的加工就不能进行批量工艺的设计。这些与生产实际情况有明显的脱节现象,甚至长期在企业进行加工的一线操作人员,到学校来进行考核件的加工也是做不出来的。这就是一种“理论式”的实践。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产品相类似,课程内容的产品性很强。课程的全部内容来源于企业实际,但是受到学校机床种类和大小的影响,内容的选择很重要,既要满足于学生的高级考工需要,又要满足于内容产品性需要。

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能否获得企业方的认可,能否真正体现出高级数控车工的水平。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从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内容的确定、企业生产所需、教学评价的改善、职业素质的养成等几个方面构建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模式。该模式以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零件为训练内容,以生产性实训的教学体系为基础,以数控车削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取得国家数控车削高级工证书为证明。

教学设计是基于生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采用生产零件的项目化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程教学。将数控车削编程基础、数控车削工艺基础、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坐标系建立等内容安排在这一项目,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习模式。

第二阶段:基础操作技能。基础操作技能是实现分模块的方式进行的。将数控车削高级工培训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编排。模块一,外轮廓快速粗加工、精加工、外径精度控制,节点计算;模块二,内孔粗、精加工,内径精度控制;模块三,内、外螺纹配合,螺纹精度控制;模块四,内外锥度配合,精度控制;模块五,内、外槽加工;基础操作技能部分要求,学生学扎实,训练到位。将企业生产零件融合为学生练习件,根据各知识点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每一项目都从企业的实践出发,从零件图纸到工艺设计,从数控车削刀具的选择到数控车床的操作加工,都考虑到真实加工的实际情况。

第三阶段:综合操作技能。按照数控车工高级工鉴定将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综合训练,选择一些生产零件根据难度分类作为训练课题,项目化练习,实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该课程多数知识点前述课程都出现过,但缺乏融合性,通过该项目将本课程推向了目标点。以生产性实训为基础,将企业的生产零件引入学生实训过程中,使学生能真实接触。并且以企业零件产品验收的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合格品、次品、废品三个等级。

(四)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课程评价标准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走向。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评价标准也是采用产品化和企业式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每个工序作业都有评价,最后汇总成为学生的总成绩。其中的工序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因素:学生个人、班组长、车间(教师),自我评价占30%,班组评价20%,车间评价50%。主要的评价标准以加工工序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主观因素少,客观因素多,产品质量是硬标准。

结语

基于生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借鉴意义。通过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实施,为实践类课程校内训练生产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课程的实施对培养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基础综合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24-03

数控车削高级工是对中级数控车工的延伸和拓展,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建设,需要解决学生怎么样从中级工提升到高级工,其课程在总体上可分成几个教学模块,各模块之间有着较紧密的关联。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不仅只是为了取得高级工的证书,而是顺应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级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将生产企业的各种零件通过数控车削高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选择整合分类,确定出各个训练模块。每个训练模块以真实的生产零件为基础,与传统的训练模块有着明显的区别,且训练内容更加真实,训练的技术更贴近企业实际。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应是基于能力的而不是基于知识的,而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开发长期以来是以知识为主导来设计培养方案,所以在课程建设中要体现出企业化、职业性,在课程设计中要基于企业的零件生产实际。

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保证。课程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应在课程建设中把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课程设置应满足职业的定向性要求。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是学生数控车工综合技能的体现,是对学生数控车削理论学习的检验和实践。

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现状

高职教育的课程分为理论为主的课程和实践为主的课程。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继数控车削中级工课程的后续课程,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培训提升学生的数控车削操作技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于这种原因,很多培训机构为了节省成本,缩短上课课时,将课程内容定为纯应试教育内容,把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变成了为取得技能证书为主要目的,使得学生经过培训后,虽然取得了数控车工高级工的证书,但却并没有真正训练操作技能,学生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不能完全胜任生产加工实际,存在着脱节现象,所以对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建设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

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理念的架构

专业实践类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课程理念的架构,课程理念体现出一门课程实施的核心思想。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使校内实训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所训练的内容要具有很强的产品性,评价标准要有产品的质量观。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是数控车工中级工、数控车工编程、数控车工工艺、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学习。课程实施根据各个工作情境依次递进,以项目导向为引导主线,吸入各项目学习知识点,形成基于生产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主流学习方向。

数控车削高级工是数控技术专业的高级技能实践课程,课程理念的架构要考虑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其实施过程中与学校、学生、教师、企业几方面都有关联。各方面所需如图1所示。

学校在前期的硬件设施和资金投入压力很大,数控机床的价格高,刀具贵,运行成本大是业内所共知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耗、机床损耗、刀具损耗、切削材料消耗、量具的投入等,还有人员成本、学生实习安全等都是学校方要考虑的因素。课程实施时间长,运行成本会成倍增加。企业方对毕业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考虑到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学生是否会操作。对于小型企业,还需要员工会独立编排工艺,此外,还需考虑到员工是否能熟练地操作数控软件。不同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求学校在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时能对各企业进行考察,了解企业所使用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这样便于校企接轨。

学生希望能在真实的数控机床上进行实践学习,技能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到。在考试方面,学生希望考试少一点,或者最好不要考试。同时,还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能取得相关的证书,在毕业后能获得较高的薪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最优的教学课堂实施方法,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实用知识。数控车削课程的实施与学校、企业、学生、教师都有关联,各有所需,但最主要是使其达到最优化。

(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属于实践类课程,理论课和一般实践类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这样的课程。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在数控车削中级工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需经过中级工的考工培训课程,取得了中级工的证书以后才可以进行高级工课程的学习。所以,学生的基础条件较好,操作技能也较强。但学生主要是缺乏真实的产品加工经验,因而,开展这种以生产实训为基础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学生是比较欢迎的。

基于生产性实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是将生产任务引入学生的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中只是完成其中一部分的工序。学生除了完成单件的质量,还要完成一定的数量。在实训过程中,除了通用夹具的选择,还要根据工序的需要设计一些专用的夹具进行某个工序的加工。在后续工序中,如果造成了零件的报废,还要承担前面工序加工的分数损失。这些教学方法比较新颖,能够吸引学生,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三)课程实施内容的产品性

课程实施的内容不是教师凭空设计出来的,这类训练件纯粹是为了练习某一方面的技能,其在生产中不可能加工也是不实用的。但是对于高级工的学生来说,如果仅仅只是进行一些单件的加工就不能进行批量工艺的设计。这些与生产实际情况有明显的脱节现象,甚至长期在企业进行加工的一线操作人员,到学校来进行考核件的加工也是做不出来的。这就是一种“理论式”的实践。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产品相类似,课程内容的产品性很强。课程的全部内容来源于企业实际,但是受到学校机床种类和大小的影响,内容的选择很重要,既要满足于学生的高级考工需要,又要满足于内容产品性需要。

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能否获得企业方的认可,能否真正体现出高级数控车工的水平。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从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内容的确定、企业生产所需、教学评价的改善、职业素质的养成等几个方面构建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模式。该模式以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零件为训练内容,以生产性实训的教学体系为基础,以数控车削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取得国家数控车削高级工证书为证明。

教学设计是基于生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采用生产零件的项目化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程教学。将数控车削编程基础、数控车削工艺基础、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坐标系建立等内容安排在这一项目,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习模式。

第二阶段:基础操作技能。基础操作技能是实现分模块的方式进行的。将数控车削高级工培训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编排。模块一,外轮廓快速粗加工、精加工、外径精度控制,节点计算;模块二,内孔粗、精加工,内径精度控制;模块三,内、外螺纹配合,螺纹精度控制;模块四,内外锥度配合,精度控制;模块五,内、外槽加工;基础操作技能部分要求,学生学扎实,训练到位。将企业生产零件融合为学生练习件,根据各知识点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每一项目都从企业的实践出发,从零件图纸到工艺设计,从数控车削刀具的选择到数控车床的操作加工,都考虑到真实加工的实际情况。

第三阶段:综合操作技能。按照数控车工高级工鉴定将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综合训练,选择一些生产零件根据难度分类作为训练课题,项目化练习,实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该课程多数知识点前述课程都出现过,但缺乏融合性,通过该项目将本课程推向了目标点。以生产性实训为基础,将企业的生产零件引入学生实训过程中,使学生能真实接触。并且以企业零件产品验收的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合格品、次品、废品三个等级。

(四)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课程评价标准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走向。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评价标准也是采用产品化和企业式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每个工序作业都有评价,最后汇总成为学生的总成绩。其中的工序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因素:学生个人、班组长、车间(教师),自我评价占30%,班组评价20%,车间评价50%。主要的评价标准以加工工序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主观因素少,客观因素多,产品质量是硬标准。

结语

基于生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借鉴意义。通过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实施,为实践类课程校内训练生产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课程的实施对培养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基础综合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4

在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中职机电专业学科计划中,车工工艺学是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主干专业科程。我校机电专业计划申报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车工工艺学列为一门改革课程之一。该课程与企业实际应用联系非常紧密、实践性强。提高车工工艺实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与时俱进创新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车工工艺实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车工工艺实训技能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车削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技能与岗位能力对接。从2010年至2011年我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共有127名学生经面试合格被推荐到中山和佛山某两大型工厂从事顶岗带薪有偿实习。但实习不到两个月留下来继续实习的学生只剩下40人,学生辞职原因有很多,主要根源是学生的车工岗位能力不适应工厂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实训学习的车工内容与在工厂的车工操作内容脱节,首先,学生在学校车床室实训车削是用工程塑料棒作为工件材料,而企业生产用的车削工件材料绝大数是45号钢铁材料,车削的技术难度增大很多,学生操作水平始终处在学习层面;其次,课堂教学模式与工厂生产管理模式不相同,学生在劳动强度、技术要求、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达不到工厂要求,综合能力与岗位能力不对接。因此,学校的当务之急是要对中职《车工工艺学》实训课程进行改革,促使学生的车工工艺素质与岗位能力有效对接,实现学校企业双赢。

二、车工工艺实训教学改革举措

1.实训与工厂模式对接

借鉴工厂车工操作情境模式,让学生体验“真刀真枪”的车削情境,引用工厂常见的经典实例工件作为实训车削工件,营造工厂加工车间氛围,使学生得到工厂模式体验,为实训与工厂对接奠定基础。

初学车工操作的学生用工程塑料为实训材料,车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车削实训之后,操作相对熟练的学生要求用45号钢材料进行实训车削,这样既节约了实训耗材费用,又能让学生学习到“真功夫”;综合训练阶段让学生车削减速机轴类、发动机套类等工件,重点突出学生对车削工艺分析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技术上与工厂对接。

为提高实训有效度,每台车床只能一个人在操作,上实训课全班学生要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操作一台车床,并挑选一名技能相对较好又负责任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实训操作。整个工件车削完毕以后,进行小组讨论详细测量尺寸,按照工件图样的配分标准进行自我评分,并认真总结,各小组之间还要展示自己做出来的“杰作”工件,互相评比、互相学习。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严密监视各小组学生操作的安全情况,不停地巡回观察各操作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车削工件遇到问题,教师先不要即时解决(安全问题除外),而是让小组学生自行讨论解决,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训,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车工技能的积极性。

2.推行“模块项目法”教学理念

“模块项目法”教学是在教学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我校从2010年开始,在《车工工艺学》教学上推行“模块项目法”教学,结合教材和学校实训条件,把一个学期学生实训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模块:模块一是刃磨刀具,模块二是车轴类工件,模块三是车套类工件,模块四是车圆锥类工件,模块五是车螺纹类工件。学生训练每一个模块按计划实训一整周30节,一个学期分别用5周时间上完五个模块项目实训内容。每个模块内容都有详细的考核标准,在制订实训计划时要与各专业教师协调好,确定实训课的详细时间,由科组长统筹安排报教务处。

为有效提高车工工艺实训教学效果,我校在2011年开始对实训课推广“项目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法”教学改革。在实训五大模块中,每个模块有相应的目标任务要求。实训课前已将车削工件“任务”分给小组学生,小组学生根据“任务”的图样内容展开讨论,主要讨论车削工件的工艺先后步骤和如何选用刀具,以及由哪一个学生负责车削哪一段工件位置、尺寸都有明确规定。其次,根据车工工艺的教学模块,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在每个模块下分出综合性的项目(课题),使学生在项目引领下学习车工工艺与操作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同时使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呈螺旋式上升。通过两年改革尝试,实训教学成效显著,虽然上课课时数与原来差不多,但是学生学习技能的氛围比改革前好,教师上课感觉轻松很多,学生掌握车工工艺技能就好象“彻砖”一样一块块叠加牢固。

3.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应注重整个学期实训过程

用科学有效的评定体系来评估学生实训成绩是教学改革其中的一个环节,评定学生车工实训成绩不是以一次车削工件任务完成来评价,而是整个学期的车工综合评价。公平、公正、真实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提高学生学习车工技能的积极性,并能及时发现优秀车工技能人才,为学校后续组织学生参加各层次技能竞赛推荐优秀“苗子”做好准备。相反评定学生成绩不合理,会打击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在车工实训课中建立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卡,由小组组长和指导教师分别评估;平时考勤、思想品德表现占20%,学生车削工件完成任务占30%(类似平时的作业成绩),期中车削工件考核成绩占20%,期末车削工件考核成绩占30%,小组测评成绩与指导教师测评成绩加起来总平均分就是该生一个学期的车工实训成绩。由于学生全面参与成绩评估,而且测评过程全部公开、公正、透明,在学生当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车工技能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4.建立良好的学习激励机制

好的学习激励机制能催人奋进,鞭策后进,在教学过程中,可建立车工实训课奖惩制度,掌控权由指导教师负责,根据学生车工实训过程的行为表现和考核成绩来评定,具体分为优秀、中等、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车工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优先推荐:一是推荐成为参赛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各层次车工项目的技能竞赛,二是推荐给学校就业部门,优先推荐给企业用人单位并提供优质岗位由学生选择,三是办理车工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给予优先审批,四是作为评选“优秀技能学生”和“三好学生”的主要依据,这些措施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三、总结

通过一年来的车工工艺学教学改革,收益最大的是学生,学生考取车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通过率为98%,比改革前提高40个百分点;2012年学校推荐80名学生到中山市某机械厂顶岗实习流失率为零,企业对学生车工技能水平给予满意评价;学校加大实训硬件投入和教科研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内涵,各门学科都进行改革,其中《车工工艺学》与岗位能力对接实训课程改革成效显著,2013年我校机电专业已通过专家评审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车工课程改革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要有务实创新的勇气,必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改革是一个常态性的工作,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要坚持不懈抓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总结教学实训过程的工作经验,探索新时期的实训教学方法与模式,车工工艺实训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收获。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5

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车实。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车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从加工端面、外圆、内孔、切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特形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巾深刻理解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车床的调整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了解常用_t具、龟具的结构,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WWw.133229.COm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车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几何角度设置刀偏及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车削倒角时.可用两种方式:(1)把车刀刀位点指定在倒角起点处,再c01车削;(2)把车刀定位在倒角的右边延长线上,然后g01车削而成。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普通螺纹加工中.让学生分别使用g92、g76螺纹循环指令来编程加工螺纹.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根据导程的大小和螺纹的精度高低选择不同的加工指令更为合适。g92直进式切削和g76斜进式切削。由于切削刀具进刀方式的不同,这两种加工方法有所区别。各自的编程方法也不同,造成加工误差也不同,工件加工后螺纹段的加工精度也有所不同。g92螺纹切削循环采用直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螺纹中径误差较大,但牙形精度较高,一般多用于小螺距高精度螺纹的加工;加工程序较长,在加工中要经常测量。g76螺纹切削循环采用斜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牙形精度较差,但t艺性比较合理编程效率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螺距低精度螺纹的加工。在螺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此加工方法更为简捷方便。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丁特点及适用范同,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与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车床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纵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的几何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普车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

(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

(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oo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调整刀具补偿.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卡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6

中职学校“数控车削加工”是数控和模具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处于重要地位。中职学生基础能力较差,专业功底不扎实。要学好、掌握数控车工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个工种是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加工技术行业。那么,中职学校教师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中职学生,注重实用原则,搞好专业理论教学

在中职学校数控车工专业理论教学中,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实用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本门课中,教师教学应先依据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来选定。理论教学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对于一些数控原理知识则应该略讲;如何根据零件图的技术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数控程序,是理论教学的重点。技能教学则应重点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刀具选择、数控车床对刀操作和切削参数,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实施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与实训操作教学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真实性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数控模拟仿真系统资源,加强数控程序编制教学

数控车削加工仿真软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操作机会,加快了学生学习数控车削编程的进程,并能检验数控程序的正确性。现在市面上有多款仿真软件,如宇龙数控、CAXA数控车等,中职学校只要在电脑上安装一款适合模拟的软件即可。仿真软件在数控编程教学中优势突出,具体来说:①可以弥补教学设备投入的不足,充分利用教学资源;②降低实训教学成本和减少安全隐患;③仿真过程合理、逼真,能够快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通过数控模拟仿真软件教学,让学生观察并体验自己所写的每一个指令、程序段在整个程序中的作用,刀具运动路径等。及时方便地解决编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修改加工路径、切削参数,使程序正确、规范、合理。

三、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学生的数控车削加工综合能力培养

1.加强数控车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是根据技能教学原则与要求所进行的基本操作功练习,主要包括:数控车床的基本手动操作、数控系统界面的按键操作、车削加工工艺、刀具选择、装夹、调头找正、测量、尺寸修调等技能,教师通过演示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各项操作的技能技巧。

2.加强综合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技能

仅仅训练基本操作技能是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操作技能,才能做好相应工作。综合轴套类零件加工制作是训练学生数控车工综合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参加数控车工定级考试和国家数控车削技能大赛的操作考试。

在训练学生数控车床加工制作工件时,应遵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由简单工件做起,逐渐增加工件制作的难度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

四、加强企业生产实践,注重实际生产能力的培养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7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24

《数控切削加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控切削零件加工技能为核心,以产品零件为载体,将产品零件图进行分析,加工工艺方案制定,加工参数设置,工件定位与装夹,工、量、刀具的使用以及切削液的选择,数控切削加工程序的编写,程序的验证,加工的电脑模拟,数控切削机床的操作,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最终成品质量优质评估等内容结合在一起,着重培养学生会数控切削机床操作、加工程序编制、懂数控切削加工工艺的加工生产技能。《数控切削加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

随着现代数控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产品的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对产品的加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更精的要求,且传统的普通机床也远远不能满足产品高精度、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需求,近15年来,数控机床的使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为广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而在其中数控铣床和数控车床尤为重要,因此,数控切削加工是高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程对本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经过我们大量的调研和认证得知:如果我们在《数控切削加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将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也不能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该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的能力,更不能保证学生今后的毕业就业需求,因此,我们对《数控切削加工》课程的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使学生掌握会操作、精编程、懂工艺的数控切削加工生产技能就显得很重要。

1 数控机床切削加工基本介绍

数控车床的型号、结构及主要功能:

数控车床是利用在计算机的专门车床编程软件产生数字化信号进行控制的机床,加工时将编制好的数字化程序输入到机床的控制面板中,再由数控车床的伺服电机去进行控制机床的各个运动环节,根据电脑中的产品图像切削出不同材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工件。

(1)数控车床的基本型号。数控车床型号的编制方法上与普通切削车床相似,比如、CKA6160,C即表示车床;K即表示数字化控制;A即表示为卧式车床系列;60即表示为该机床的最大的工件回转直径为600MM.

(2)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目前,市场上所呈现的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与普通车床的基本结构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数控切削车床所采用的是CNC(计算机数字化控制)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装备,主要强调的是机床的自动化加工能力。

(3)数控车床的主要功能。在全面具有普通数控车床的功能基础之上,数控车床可以加工生产一般车床无法完成的复杂形状的零件加工,如具有抛物线、椭圆等特殊曲面形状的产品。同时它与普通车床相比,数控车床具有适应能力强、工学相对集中、生a加工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能够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等优点,数控车床主要用于螺纹、轴类、盘类等零件的加工。数控车床的主要加工步骤为:A.对零件图进行充分的分析、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路线主要包括走到的路线、加工坐标系(对刀点的选择)的确定,切削参数的设置、刀具的选择、夹具的确定、冷却液的选择等;B.加工程序的编制。C.程序的调试。在程序的调试阶段对机床警醒锁住,同时进行机床空运行,认真观察检验程序和图形。D.按照程序找对刀点进行试切。将毛胚进行装夹好并进行试切削,寻找误差并分析原因,直至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在数控切削加工过程中加工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们一般根据以下三个原则进行确定:A.坚持优先先粗后精的加工原则。即把整个车切削加工分为三个加工过程,即粗加工,半精加工及精加工;B.坚持优先先近后远的原则。在切削加工的时候,我们一般通常会选择离起到点近一点的地方先进行加工,而远一点的地方后加工,这样做的好处是尽量宿短刀具运动的行程,减少刀具的空行程,降低成本,提高加工效率。C.优先坚持先内后外的加工原则。即对有内外表面均需要加工的零件,我们通常要优先加工零件的内表面、待内表面加工完成后,再加工零件的外表面。

2 “项目教学法”教学的现状条件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切削加工》教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的教师队伍和实验室的相关实验设备至关重要。

“项目教学法”在 《数控切削加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共有专业教师56人,其士生导师3人,教授5人,副教授15人,高级工程师25人,博士2人,硕士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为35.7%,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41%,40周岁以下教师比例为45.2%,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老带新,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学院外聘著名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来校讲课,另外也注重在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深造,与机械制造类企业签订合同指派青年老师深入企业学习和锻炼,造就“双师型”的教师,学院与江西新余长林集团、广东中山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高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坚持以学生素质培养为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教研学做一体化教学,积极推进“工学交替”,“企业冠名订单培养班”,“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新模式,通过学生对接企业岗位、专业对接产业、学校对接企业的“三对接”,为机械企业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职业型、应用型创新人才。通过比赛的形式积极号召老师们参加、甚至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数控技能大赛,使老师和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学院实验实训设备齐全,目前拥有数控系统实验区、数控仿真加工实验区、柔性制造实验区、金工实习基地等校内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可以完成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金工实习等多个实验实训项目,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拥有CAXA数控车、CAXA制造工程师、PRO/E、UG、VNUC和VERICUT数控加工高精度仿真软件。拥有数控设备已达60台,其中数控车床14台,可以完成金工实习、数控维修、金属热处理、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注塑成型等80多个实验实训项目,完全可以满足本课程的实践学习需求,从2010年以来,学院教师共1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5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3项,获省级教学教学成果奖6项,中国职教学会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坚持以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为主,适当兼顾当地社会人员与校企合作单位企业员工培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技术服务、零件加工的原则,完善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功效,力争打造成为“教学生产综合车间型”的校内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

3 “项目教学法”教学中的实施

3.1 《数控切削加工》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总体思路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一般都有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困难,也因数控技术专业没有特色少。但是数控技术专业的就业需求量大,如若使用“项目教学法”来提高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水平,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率。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项目来展示不同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在《数控切削加工》的课程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所运用的“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是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概念。

首先,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精选对应的实际教学项目,在确定的具体项目的基础之上,认真研究并制定该项目的理论教学全过程,同时将制定的理论教学过程要与所选择的项目进行有机融合,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把理论教学的方案切实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项目教学法”为驱动,将数控切削加工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衔接,最终实现企业的市场运作与学院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衔接,从根本上达到学生与社会、企业、以及行业的无缝对接。

其次,坚持以专业对口企业为渠道,选择企业具体的项目为载体,建立良好的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场地,健全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市场的就业需要人才的形成,构建培养人才的全过程。

最后,开展技术性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强势推进科学研究,把握数控技术专业的超前动态,引导教师对本专业最新前沿技术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加强以项目建设为主导,同时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全程参与,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并将项目的研发带进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并以此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3.2 《数控切削加工》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在《数控切削加工》课程的“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关键有以下几点:

(1)坚持411的人才培养模式。

4―在校学习的前4个学期,着重构建专业基本能力平台,开展专业专项能力训练,此过程主要在学校的平台(校中厂)基础上实施;

1―在校学习的第5个学期,开展专项综合能力训练,在学校的平台(校中厂)和企业的平台(厂中校)同时进行;

1―在校学习的第6个学期,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岗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成为合格职员,主要在企业平台(厂中校)实施。

在教学组织形式中采用模块化、分段式,强调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研学做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校方法和综合能力。

(2)确定教学项目。在《数控切削加工》教学过程中,根据《数控切削加工》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数控加工课题,_定相关教学项目,从而实现项目教学的价值。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数控切削加工的理论知识,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创造空间,促进学生根据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重点。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数控切削加工内容先给学生明确教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指出学生比较容易操作失误的问题,明确项目中关键的操作技能,让学生针对项目核心组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根据讨论点给出引导性指导,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索出项目的正确分析方法中或者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4)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数控切削加工》实践教学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就是数控切削加工仿真软件,在软件基础上数控切削加工的各种项目的具体操作实施得更轻松。模拟仿真软件其实也是一个虚拟软件、一个具有创造力无限发挥的 “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教师实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增添随心应手的教学手段[3],把数控切削加工操作演示中赋予动感、生动形象,更加清楚直观的分析,增强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也解决了教学实践中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

(5)使用合理的考核手段。《数控切削加工》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内容――考核,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项目教学法的考核手段使用阶段性的考核,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掌握技能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考核,这样既可以明确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工程中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意料不到的问题,做出正确地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了项目教学法的理想实践教学效果。

(6)总结教学过程。在《数控切削加工》课程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但是教师能够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的项目教学工程张,教师必须善于总结学生间的特点,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能够来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和互帮互助等各方面的能力在总结中得到发展提高。

4 结论

根据《数控切削加工》课程的企业需求的典型岗位来决定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项目,确定优秀的实用的教学项目,突出针对性、强调实用性,也就是市场需要怎样的技术教师就教怎样的技术,提升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吻合度,特别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为学院提升广大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供了一条有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8

数控车床加工实训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其它相近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训项目,该项目对于培养学生使用数控车床进行编程与加工的实践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发现部分中职学校在进行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实训的过程中,很多班级的学生觉得数控加工技术很难学,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编程与零件加工,参加数控加工考证的学生很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控加工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尽快解决的一个大问题需要我们全面分析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中存的困难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对症下药,及时解决。下面结合我近年来所进行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技能训练及教学研究,对数控加工课程教学和实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数控车床加工实训中存在的较突出的一些难点问题

1.1 学生加工工艺分析能力和加工准备能力差。不少学生不能全面领会零件图纸的技术要求。对零件图要求的加工精度等级、尺寸公差要求、加工方法不能全面分析,无法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案。

加工准备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切削用量的选择,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刀具的刃磨技术。

1.2 学生编程能力差。很多学生对于建立工件坐标系、绝对编程、相对编程、确定走刀路线、程序编制和校验无法独立完成。

1.3 学生完成零件加工、保证工件质量方面的能力较差。学生对于如何保证零件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等方面不知道怎么样做,遇到问题不会处理。

2.解决数控车床加工实训难点问题的对策

2.1 结合岗位工作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完成读图能力和工艺分析能力。

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和工艺准备,与普通机床加工相似,只要对零件图能够全面分析,理解图纸的各项技术要求,弄清楚哪些表面需要进行精加工,哪些表面不需要进行精加工,零件的加工需要用需用哪些定位和装夹方法、夹具、刀具、量具,就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粗加工、精加工的加工内容,正确选择加工刀具种类、刀具材料、切削用量。

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做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图纸分析能力。在我们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机械制图和金属工艺学、数控技术应用这几门课时,对于零件图的分析和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这些内容,很多学生学不好,到了实训环节,很难完成零件图的分析和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指导教师需要针对所要加工的零件,重新给学生打好这些方面的基础,使学生很快就能举一反三,对常见的零件加工图纸进行分析,合理进行粗加工、精加工的安排。

2.2 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工艺准备的能力。

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准备,刀具材料选择、刀具角度选择与车刀刃磨是重中之重。要做好刀具的刃磨训练,学生在进行刀具刃磨的过程中,很快就能理解刀具角度选择要求,其它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对于刀具材料选择,在数控车削加工当中,中碳钢材料的加工是最典型的加工问题,刀具材料通常选用高速钢、YT15、YT30等几种刀具材料,高速钢由于耐热和耐磨性能稍差,大多数人更多地选用YT15、YT30、YW1、YW2等硬质合金材料。但实际加工中,高速钢在粗车加工中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只要合理选择切削用量,采用切削液进行冷却,通常可以保证加工较顺利地完成。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注意进行这些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训练掌握这些技术。

关于工件的定位装夹,在数控车削加工中,由于轴类的加工比较多,而且短轴加工最多,因此用得最多的就是三爪自定心卡盘,顶尖和鸡心夹用得很少,因此,在零件的定位装夹方面,应加强百分表的就用练习,让学生学会用百分表对工件的定位进行找正,培养学生进行精确定位的能力。

对于切削用量的选择,要通过粗加工和精加工对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理解粗加工采用较大背刀量、较大进给量、较低切削速度,精加工采用较小背吃刀量、较小进给量、较高转速的原理,还要针对常见的材料加工,让学生选择一两种方案反复使用,达到熟练的程度。如对于采用高速钢车刀车削45号钢,粗车时可选择的背吃刀量ap为1~2MM,进给量f为0.3~0.5毫米/转,车削速度为20~30米/分,精车时可选择的背吃刀量为小于0.5MM,进给量为0.1~0.3毫米/转,车削速度为40~50米/分,并让学生学习运用公式计算工件的转速,从而选择定主轴的转速或档位。

2.3 针对常见的零件加工,强化学生编程能力培养。

零件车削加工编程,应让学生重点学习最常用的编程方法,反复练习。在数控车削加工中用得最多的是绝对编程,加工的表面主要是外圆柱、外圆锥、退刀槽、公制的外螺纹,内孔和内螺纹的加工并不多,因此要以外圆和外螺纹的加工编程为重点进行编程训练。

对于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应主要在工件右端面建立工件坐标系,这样做对刀时不用进行过多的计算,操作比简单,有利于保证操作安全。有的学生对于采用直径编程一时不好理解,这对于编程是不利的,要加强练习,使学生能准确确定加工刀路的各个点的坐标。

在进行编程练习时,要注意加强外圆粗车循环、精车循环、切槽循环、螺纹加工等几种最常用的循环指令的编程训练,如在广州数控GSK980TDa系统,应主要加强G00、G01、G02、G03、G71、G70、、G76、G92、G98、、G99这些常用指令的练习,采用这些指令,一般的轴类零件车削编程就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了。其它不常用的指令如G41、、G42、、G40等就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时间,只要学生有所了解就可以了。

2.4 强化操作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9

中图分类号:T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03-01

1 粗车前的毛坯准备

主轴的典型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淬火粗磨精磨。

主轴毛坯通常采用45号钢锻打而成,锻打后的毛坯材质较硬,一般要进行正火处理。

2 粗车各级外圆(均留余量6mm)

2.1 工件的装夹

已知,毛坯的直径较大,长度较长,为减少变形,一般采用一夹一顶法进行粗车。限于实训现有的车床设备条件,车床床头主轴孔不能穿过毛坯最大的外圆,因而在实际加工中多数安排在镗床或钻床上加工出毛坯小端的中心孔,并且要求该中心孔不能过小,否则会由于支承面的接触面积过小而影响车削时的受力情况。一般采用A6的中心钻来钻此中心孔。

2.2 粗车各级外圆

粗车毛坯各级外圆后的形状和尺寸外圆各尺寸均留余量6mm为半精加工做准备。在粗加工过程中,经常有出现排屑不畅顺、车刀重修磨的频率快、加工速度慢等现象,经仔细观察和考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选择合适的粗加工车床。由于毛坯较大,并且有较多的加工余量,因而需选择刚性足,能承受较大切削力的车床进行加工,结合实训场地现有设备,决定选用C630型普通车床进行粗加工。(2)选择合适的粗加工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刀具由于受力、热和摩擦的作用而产生磨损。刀具切削部分应满足高硬度、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高耐磨性、高耐热性等的切削性能要求,故决定选用代号为YT5的硬质合金车刀进行粗车;在车刀几何角度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主副偏角、主副后角、前角、刃倾角等角度不宜过大,否则影响刀头强度,决定采用750硬质合金粗车刀,为保证切削过程中切屑能自行折断,从而使切削顺利进行,车刀前刀面决定采用b×a为4.5×0.6的的断屑槽尺寸。(3)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在车刀的刃磨角度确定后,关键是如何合理选择好切削用量。所谓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是指在刀具角度选好以后,合理确定吃刀深度ap,走刀量f和切削速度v(应把v换算成主轴转速n,以便调整机床)进行切削加工,以充分发挥机床和刀具的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合理的切削用量,应能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保证安全,不致发生人身事故(或使操作者过分紧张)或损坏机床、刀具等事故。(2)保证工件加工面的粗糙度和精度。(3)在满足以上两项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机床的潜力和刀具的切削性能,尽可能选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使机动时间少,生产率最高,成本最低。(4)不允许超过机床功率,在工艺系统刚性条件下,不能产生过大的变形和振动。

由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可知,影响刀具耐用度最小的是ap、其次是f、最大是v。这是因为v对切削温度的影响最明显。所以选择切削用量的次序是:首先应当尽量取大的ap;当ap受到其他限制时(例如加工余量很小),再尽可能用较大的f,当f受到限制(例如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的限制、切削力的限制等),最后才考虑用较大的v。

根据上述原则,粗车主轴的切削用量选用如下:吃刀深度ap约8~10mm/刀,走刀量f约为0.4~0.5mm/r,转速n约200~300r/min左右,实践证明其加工效率较为理想。

3 扶架装夹,分两头钻孔φ39

粗加工完毕后,接着对主轴的中心通孔进行加工。根据实训场地的现有设备,决定采用传统钻孔加工方法。由于钻头的实际长度有限,所以总的加工思路是:中心架装夹,分两头钻孔φ39。

(1)钻孔前,用中心架扶好已车的其中一段外圆,调整好后,退出尾座,用普通的钻头先钻一段,再用加长钻头续钻,在用加长钻钻孔时,特别要注意勤退屑,并浇注充分的冷却液,否则钻头容易卡死在孔里,不能取出。(2)这边孔钻完后,调头夹φ96外圆,车端面总长(留4mm余量),粗车φ8912外圆,并将孔钻穿。(3)为使材料得到较均匀的金相组织和理想的综合机械性能,此工艺完毕后要进行调质处理。(4)调质后,零件会产生变形,因此在此基础上将已粗车的外圆再粗车一次,余量留2mm~3mm,并将其中φ58和φ86的两级外圆车削到规定的公差,为车内锥孔时的装夹做准备。

4 扶架装夹,车两端锥孔,莫氏五号锥孔留余量0.6mm~0.8mm,总长留余量2mm

在车主轴内锥孔前,首先用一夹一扶装夹把工件校正,否则下一工序精车时余量不够足。由于主轴大端的莫氏5号内锥孔要磨削,因而在车削此孔时必须认真检查清楚车出的锥度是否正确,一般采用外锥规检查,配合的接触面要达60%以上,并车至留磨尺寸,一般余量是0.6mm~0.8mm以满足下一道工艺的加工要求。

5 配塞,莫氏5号塞带螺纹,要求能拆御重复使用

螺纹锥塞在车削主轴前应加工好,其作用是打入主轴锥孔内作其它工序支承用,在车削时要求外锥应与中心孔同轴。此塞配车螺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装锥塞后能容易拆卸下来,并可重复使用,以备下次加工时不需要再配车。

6 用两顶尖法装夹,半精加工各级外圆和锥度(均留余量0.7mm~0.8mm);车最大外圆长度至;切槽,车三角螺纹

在半精车时,由于零件图的尺寸较多,曾出现过将花键槽底的尺寸误看成外圆尺寸而将主轴车废的现象,并且外圆和长度都还需留有余量用于磨削。因此,对相关尺寸进行整理后,定出了加工要求,加工时方便了很多,并且质量有保证。

首先用两顶尖装夹将有关外圆、然后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倒角,车削加工完毕后,由于主轴要进行磨削加工,主轴的各级外圆的轴肩都设计了磨削越程槽,为了避免或减少切削产生的振动,我再次采用一顶一夹的装夹方法进行加工各槽,

车削外三角螺纹时,由于螺纹直径较大,若用高速钢车刀低速车削效果欠佳,速度慢,车出的螺纹粗糙度较差,笔者采用合金螺纹车刀中高速车削,车出的螺纹两侧粗糙度就能保证以上要求;

车完螺纹后,再用两顶尖装夹加工外锥,特别是右端的外锥,若在车外圆时一齐加工,会影响切槽或车螺纹时的装夹,所以将车削加工锥度的工序放到最后,工件车削完后,重新检查有关尺寸是否正确,才可拆下,车削完毕后转铣削和磨削。

车削加工实训总结例10

我校中职机电专业的学生是在二年级时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学生们一年级时已学习了基础理论课,在此基础上再着重学习专业课程,并对机械领域的知识范围有个简单广泛的认识。本课程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的教学难度也颇大,如何从中提出重点知识,有的放矢的向学生授课,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思索的问题,在教学时也反复实践,现以课程中“车削加工”的章节内容,简单谈谈自己的教学与教法的点点看法。

车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业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加工方法。车削加工的范围很广,就其基本内容来说,有车外圆、车端面、断槽和车槽、钻中心孔、车孔、铰孔、车螺纹、车圆锥、车成形面、滚花和车螺纹等知识。同时车工技能也是我校机械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操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解车削加工相关的理论知识,为车工技能实训打好基础,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衔接。

中职学生进校时,基础知识普遍都比较差,语文和数学的基础均不扎实,因此,在他们一年级时开设了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也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石。要把一个没有任何专业技术基础、从没有接触生产的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职的短短几年学习,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熟练的技术工人,需要一个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磨炼过程。那么如何与学生配合好,顺利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实训操作时能运用好知识点,就必须要严格、认真地把握好教学工作中的几个基本环节:课前准备(备课)、课堂授课、课后辅导及学生的作业及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积极探索,总结以下几个重要教学阶段:

一.初识阶段――――专业技能的认知过程

我校在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已经陆续安排学生进行了为期2周的车工技能实训。目的是在学生接触生硬的理论知识前、在学生对机械专业彷徨、不知所措前,形象感性的向学生展示车工的基本操作,打消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恐惧感。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看见机床的结构,近距离地观看实训教师车削零件的整个过程,并能简单的动手操作机床,这些过程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然,在这一阶段,学生只需认知车削的基本过程,重点向学生强调安全操作的具体事项,规范学生在车间的行为规范(以工厂准车间要求),着统一工服、女生必须戴工服帽、不准在车间打闹等等。简单了解车床的结构和车床的横向、纵向及斜向进给操作。初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为后续理论课程做好铺垫。

二.打好基础阶段――――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

经过初识车床阶段,学生只知道如何简单操作车床,但并不明白车床是如何运转的,零件又是如何被切削的。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就该认真、仔细、并有所侧重点的向学生讲解车削加工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知识过程中,学生对于空洞的知识点,枯燥的概念是很难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零件模型、形象的挂图、多媒体视频、工厂实际加工零件视频等方式,形象的向学生讲解所学的内容。如在讲解“车刀”内容时,可将实训车间的不同类型车刀带进课堂,边演示边讲解,使学生很容易的区别45°外圆车刀、90°偏刀、切断刀、螺纹车刀;在讲解“刀具角度”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观看刀具角度的三维动画,形象的看清楚了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的位置关系,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讲解“车床的分类”内容时,若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有哪些类型,学生只会当时记得,过段时间就忘了,毫无印象。于是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卧式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自动车床及数控车床等,并着重对卧式车床和立式车床进行对比,播放各自车床操作的简单视频,使学生进行对比归纳,形象的记清楚了各自加工的特点。

在一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花大量的时间做好课前准备,制作简单的动画,搜寻相关的视频资料,从中筛选简单易懂的资料。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能认真、有兴趣的学习知识,不断提高上课的课堂质量。

三.强化阶段――――理论联系实际过程

在理论知识学习到一定阶段后,教学中应再次安排相应的车工操作实训。本次实训就不是简单的认知过程,而是在有理论知识的依托下,加大难度,练习基本车削操作,如车外圆、车端面、车台阶轴、切槽、车圆锥面等。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后程时还可追加练习车削螺纹、车削成形面等项目。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应学会将理论知识联系实操,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此阶段也应跟班考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做好知识点的补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单板的课堂讲授式教法,多尝试新方法,新手段,尤其是专业课程,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专业课程实训紧密联系,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才能与学生共学习,共长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