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育婴师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4 19:48:13

育婴师培训总结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1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2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己经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并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众多的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成果都在向我们证实: 0-3岁是儿童脑发育最快的时间段,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有最适宜的养育环境配合,将会最大程度促进儿童在该领域的发展。因此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正在成为世界潮流,在我国不仅被纳入学前教育体系,而且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开端。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一方面,许多幼儿园以“低成本,高质量”和“托幼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开始普及和推广0-3岁早期教育;另一方面,许多私立早教机构开始面向0-3岁婴幼儿推广专业的早期教育。而师资水平作为0-3岁早期教育实施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 、0-3岁早期教育机构的师资水平现状

(一)师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

陈红梅,胡秀玲(2008)研究发现,0-3岁的婴幼儿师资中,有45.5%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下,12%的教师在高中以下。除了一部分教师是幼儿师范的中专类学校毕业,还存在相当一部分是电大或各类院校的函授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办委培学前专业类的毕业生。这些学校入学门槛低,管理松散,学生的文化层次不高,因而造成0-3岁婴幼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0-3岁婴幼儿教育的多数教师并不完全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少部分是其他专业背景出身,如各大专院校音乐、舞蹈、英语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可以满足家长对子女进行特长教育的要求,但缺乏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专业知识。此外,就算是学前教育或中等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教师,其所在学校的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均是按照3-6岁幼儿教育来培养的,所受的教育都是针对3-6岁普通幼儿的教育,而3岁前儿童与3-6岁岁儿童在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很少有人拥有专门针对0~3岁教养的职业资格;很少有教师在入职前有在其他0-3岁教养机构的工作经验。甚至有的机构的教学岗教师甚至既没有幼教专业背景,有无工作经验,只经过职前培训就上岗了。

(二)职后培训欠缺

虽然很多早期教育机构是加盟机构,总部都有相应的职前、职后培训。由于上岗需要,职前培训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而职后培训欠缺严重。一方面是总部着眼于经济利益,存在管理问题,在扩张的同时不重视教师的继续培训,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因此整个个服务体系的质量在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而专业素质不高等特点,许多早教机构限制教师的职后培训,认为“训的越快,走的越快”,从而使职后培训严重欠缺。

(三)课程研发能力薄弱

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必须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作后盾。一般早教机构的课程来源有三种:使用总部授权的成型课程,在合作机构的成型课程的基础上自主开发课程,完全自主开发课程。虽然大多数早教机构都是加盟机构,使用总部授权的课程,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职后培训欠缺,而课程自身有不断发展的要求和为满足婴幼儿发展的需求及家长的育儿需求,几乎所有的机构都承担着不同程度的课程研发任务,在实践中反思和调整现有的课程,编写新的课程。但由于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所限,各类早教机构的课程研发能力较为薄弱。甚至,有些早教机构没有成型的课程,基本上是来自书本或从其他机构去模仿,无法理解其深刻的内涵。为了课程而疲于奔命,最终导致早期教育课程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无法发展会员,以至失去市场。

(四)流动率较高

大部分私营早期教育机构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尽量降低教师工资成本,无视法律规定,对于教师的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福利,实行一保、两保,甚至根本就不给教师提供任何社会保险。由于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教师流动过大。频繁的教师流动,使早期教育机构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具有长远目标的教师团体,这不仅打乱了早期教育机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早期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而且每换一位教师,孩子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增加了师幼间相互了解的难度,对婴幼儿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 、对策探析

(一)规范0-3岁婴幼儿教师的选任渠道,把好“入口”关

在2001年开始我国已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在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中明确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中介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0-3岁婴幼儿的教师应受过专业的早期教育培训,应具有由教育部门认定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或劳动部认定的育婴师资格证书。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应对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所学专业是否对口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对不符和教育发展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准采用,从而提高从事早教工作的“门槛”,提高早期教育水平发展的起点。

(二)建立多元化的0-3岁婴幼儿师资培训模式

研究机构、早期教育机构及职后培训部门要加强多方合作,各司其职,保证培训效果, 建立多元化的0-3岁婴幼儿师资培训模式。其中,研究机构应承担相应的研究责任,迅速地将教科研的成果应用于师资培训过程中。早期教育机构要及时从婴幼儿发展的需求及家长的育儿需求出发,充分挖掘和不断更新0-3岁早期教育的课程资源。职后培训部门要着力抓好婴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切实提高婴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此外, 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应认真研究早期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针对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如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幼师生、托班教师、亲子教师、保育员、管理者。每类培训对象扮演的角色、专业背景和工作性质不一样,师资培训应紧紧抓住其差异,进行合理定位,制定出符合其角色特点的“服务菜单”,更好地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需要。

(三)提高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早教机构应按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福利;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实行报酬与贡献挂钩的工资结构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使师德好、业务强、绩效优、态度佳的教师获高薪得重奖,形成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激励竞争氛围,解决教师流动性大的问题。

(四)加强对早教机构的管理

0-3岁早期教育涉及教育、计生、妇联、社区等多个管理部门,但这些相关职能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各自为政,大大影响了管理的效果。为了加强管理效果,可以实施以教育部门为主导,通过多种方式与相关部门联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深度合作的管理模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0-3岁早期教育研究力度,规范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制订继续教育计划时要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确保0-3岁早期教育师资编制,依法保障早期教育师资在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尹坚勤. 江苏省教育机构0岁-3岁早期教养现状调查. 早期教育, 2009, (4)

[2]陈淑新. 婴幼儿早期教育效果分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19(5)

[3]陈红梅,胡秀玲. 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管理对策探析. 教育导刊, 2008, (6)

[4]马颖. 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22)

[5]沈慧洁.广州市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探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6)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3

一、培训班基本情况

这期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育婴员培训班是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出资,国家人口计生委早期教育基地*创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培训班于11月5日开班,来自*市6个主要城区共33名低保、低收入、无业、失业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参加了培训。在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中,*创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着重训练学员的动手实操能力,在《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教程》大纲的指示下,引导学员们分别从婴幼儿营养搭配、婴幼儿动作技能发展、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婴幼儿行为及人格培养、婴幼儿心理发展、婴幼儿早期课程等方面深入地学习了0-3岁婴幼儿的科学教养方式。每一位学员都在实操老师的指导下亲身实践,对婴幼儿主、被动操,亲子游戏等教学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使每一位学员通过培训都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育婴员的能力。培训结束后,有29人顺利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获得了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育婴师(五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其中2人理论考核未能通过,获得由*市就业训练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另有2人缺考),考核通过率达到了93.5%。

参加培训的学员对本次培训学习感触很深,认为通过本次培训使自己掌握了系统、科学的育儿知识,填补了自己在婴幼儿教养方面的知识空缺。通过考试取得的职业资格认证更为自己将来从事婴幼儿养护、教育方面的工作扩宽了渠道,能够更好地靠自己的能力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可以重新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学员们对于承办方--创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培训组织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授课老师的课堂讲授能力、专业水平良好,培训反馈评分达到93分(满分108分)。

这次培训工作得到了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六区的大力支持,在年终考核各方面工作特别忙的情况下,这六个区人口计生局抽出时间开展对低保、低收入、无业、失业人员的宣传发动、征集报名、资格审查、名单汇总上报等项工作,使我们最终顺利完成了这件造福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好事,也帮助我们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为下一步全面开展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育婴员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扩大覆盖面,使更多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受益

在第一期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育婴员培训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明年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准备将这件造福于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的好事、实事继续做下去,扩大覆盖面,使更多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受益。具体设想是:在各区、县级市各举办一期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育婴员培训班,吸收低保、低收入、无业、失业计划生育家庭的育龄对象参加培训。只要各区、县级市人口计生局组织人员,我们可以送教上门,把学习班办到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的家门口。这样,一来可以让更多贫困母亲参加学习,享受到社会的关爱;二来可以方便贫困母亲就近参加学习,便于照顾家庭。只要是属于低保、低收入、无业、失业的计划生育家庭,又愿意学习育婴员劳动技能的,费用都可由市人口福利基金会承担。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关于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创建学前教育现代化街道为抓手,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网络齐全、善做群众工作和不怕艰难困苦的传统和优势,科学系统地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不断满足群众对0-3岁早期教养的需求,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和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确保0-12个月的婴幼儿接受上门服务与指导率达92%以上;13-36个月婴幼儿接受早教机构早期教养服务率达65%以上;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95%以上。

三、主要内容

1、建立组织服务网络。成立蠡园街道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指导站。街道文化教育中心为公益性计时制早教基地,金桥实验幼儿园、蠡园实验幼儿园为全日制早教基地,各社区利用世代服务室、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资源,建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公益性计时制活动基地。通过街道、社区、幼儿园三级服务网络的建立,基本满足适龄婴幼儿就近接受早教服务的需求。

2、培训师资队伍。街道早期教养工作指导站做好对社区计生服务人员、早教辅导员和志愿者的培训,鼓励计生服务人员参加育婴师的培训。制订早教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和方案,按照每三年轮训一遍的要求,邀请专业人士定期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在从业人员中开展明星园长和育婴师的评选活动,推动专业队伍整体优化。

3、开展早教服务。对0-12个月的婴幼儿和家长以及看护人员,组织妇保人员和计生工作者结合产后访视和随访服务,落实一年两次以上的上门入户科学育儿服务与指导,并免费发放早教宣传资料,宣传品进家庭率达到90%以上;对13-36个月的婴幼儿,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早教机构,提供一年6次以上,有质量的免费计时制教养服务;举办0-3岁婴幼儿家长培训班,传授优生、优育、优教和科学育儿知识。0-3岁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接受早期教育培训率达70%以上。聘请专职教师为辅导员,定期组织热心公益人士为本辖区内广大家庭提供科学的教养知识和方法,提高0-3婴幼儿的综合素质,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4、做好婴幼儿生长情况监测。按照一岁以内的婴幼儿一年体检4次(出生42天、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各一次)、一岁至两岁以内的幼儿一年体检2次(每半年一次)、三岁以上的幼儿每年体检1次的标准,积极开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监测,根据监测情况,给家长以科学育儿指导。

四、保障措施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5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情况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

根据我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儿童受教育对象要从3~6岁拓展到0~3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0~3岁婴幼儿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社会上0~3岁婴幼儿的早教机构也应运而生,由于大部分机构是一种赢利性质的,对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师资、硬件等方面都不能得到保证。而作为幼儿园在拓展0~3岁婴幼儿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1.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投资小

幼儿园的感觉统合训练,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等八种能力都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

2.具有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

教师队伍稳定,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只需再次培训和提高。

3.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具有医疗保证和咨询

4.对幼儿园的发展大有好处

(1)扩大了幼儿园的市场和知名度,储备了生源;

(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对入幼儿园小班之前进行了入园实践活动;

(3)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师资水平;

(4)增进了家园的沟通和交流;

(5)解决了婴幼儿的入托问题。

(二)幼儿园开展早教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开展早教活动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

1.亲子园只有一名专职教师,师资严重不足。

2.担任教学工作的其他教师全部是兼职教师。

可以这样说这些教师都是双重身份:周一至周五是当班幼儿教师,周六至周日是亲子园专职教师。

3.绝大部分教师在来亲子园代课之前没有接触过0~3岁婴幼儿的教育,尤其没有家庭教育的指导经验。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教研计划,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又能够将幼儿园早教活动进一步完善、规范,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早教活动。

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一)理论专项培训

1.了解亲子园的重要性

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地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配合更加默契。

2.教师角色的转换

(1)亲子园教师与幼儿教师的区别

第一,教育对象更复杂,教育任务更重。

因为它面对的不仅仅是0~3岁婴幼儿,同时面对他们的家长,而他们的家长这一群体也是复杂多样的,除了父母以外,还有祖辈及其他亲属,甚至包括保姆或相关养护人。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应对在亲子教育活动中的复杂局面,在执教时,需要带动家长科学地与婴幼儿互动,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同时,必须正确对待每节活动都有家长监督的这一现实,所以亲子教学堂堂是公开课。

第二,孩子年龄更幼小,指导要求更高。

教师要有咨询水平,教育视野要更宽广,要多掌握新信息,了解学习不断变化更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

第三,互动方式更多样,人际沟通更频繁。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灵活、随机地进行教育,实现计划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相结合。

(2)实现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成功转型

①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首先,热爱幼教事业,富有爱心,喜欢和婴幼儿亲近,态度谦卑,亲和力较强,亲子教师应该是愿意用全部智慧和心血培育婴幼儿,全面关心每个婴幼儿的成长。

其次,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以身作则,为婴幼儿的未来作导航。

再次,了解、掌握家长的心理,善于和家长沟通、配合,能与其他教师团结、融洽的协作。带好婴幼儿仅凭一个教师是不够的,必须使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做好。

②全面的知识技能

与幼儿园教师相当,进一步了解0~3岁婴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关键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及家庭教育指导等略。

③必备的专业素质

观察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洞察婴幼儿的认知、言语、表情、行为、情感、爱好、特长及心态变化等,从而有效地引导、调节、控制活动过程。

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唤醒婴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婴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婴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等,简明、流畅、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且富有幽默感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所有的教具必须熟练操作,同时能制作相应的教具或玩具。

组织能力。教师要注意把空间转给家长,尽量让家长和婴幼儿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要起到衔接、主持、协调活动的作用。

沟通能力。除了要学会和婴幼儿沟通,还要具备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④充分的心理准备

承受压力。每次课都是公开课,观摩课,都要接受家长的质疑和检验。

勇于接受挑战。新型的教育模式,即根据我园的教育模式在1小时内要完成许多个小的亲子活动。

总之,亲子授课是重视过程,不强调结果。相信孩子主动吸收能力,注重细节教育,个性差异,尽量避免婴幼儿等待。强调从婴幼儿兴趣出发,强调自由,开放和弹性。必须注重的是在课堂中不用褒贬词说孩子,不轻易碰触孩子身体。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引起家长讨论和发问。給每个孩子均等的教学时间,不用选择性的词汇。

3.了解早教课程

通过了解早教课程,可以使婴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初步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技能,掌握初步的知识,加强婴幼儿的身体锻炼,加强婴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特点鲜明的亲子环境

亲子园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让良好的教育理念自然的融入到环境中,鲜活、及时地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帮助和资源。具体包括:开放性,开放幼儿园各种资源和环境,利用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发挥资源和环境的作用;亲子性,亲子园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为亲子互动提供条件和便利;发展性,让环境与家长对话,为家长提供了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及亲子教育的内容,让家长能够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创设适合0~3岁婴幼儿活动的教室

包括大运动教室、精细动作教室、休息室等。大运动教室以增强婴幼儿大肌肉机能为内容,适合各个年龄婴幼儿的活动。精细动作教室以发展婴幼儿小肌肉动作为内容,可进行集体教学,提供保证适合每个年龄的婴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休息室供婴幼儿稳定情绪和休息,内设活动区、益智区、休息区。环境创设应注意为婴幼儿建立充足空间,为其提供便利的自由选择玩耍并具有家庭气氛的环境。

(3)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集体活动。帮助家长解决“什么是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开发智力以及各种潜能和情感交流。

个别辅导。根据不同的孩子的特点差异进行个别辅导;下班见习:每学期为亲子园的孩子提供2~3次每半天到班上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孩子感受集体生活,为入园做好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准备。

主题活动。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进行一些不同主题的亲子活动。

(4)科学合理的亲子课程

通过教育实践,亲子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来园活动、探索实践、轻松时刻、体能训练、音乐活动、集体游戏、教育经验大家谈。这些旨在让婴幼儿熟悉环境、同伴和教师,让家长通过活动掌握培养指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基本技能知识的手段,且能让婴幼儿在活动间隙得到休息和调整, 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发展要求进行安排,培养婴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初步学习共处、交往、合作等,并且让家长、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

(5)系统规范的亲子教材

不断搜集整理资料,在教育教学中形成适合婴幼儿特点之本园特色教材,有计划编写1岁~1.5岁、1.5岁~2岁和2岁~2.5岁三个年龄段上下学期教师用书;制定亲子园各项工作职责,为亲子园教育管理积累经验。

4.外出参观培训

更新观念牢牢把握社会关注的教育新动向,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参观。

利用暑假进行前期的筹划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宣传方案,教室环境的布置,示范课的准备,请家长带孩子参观亲子教育环境和设施,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咨询活动,制定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等。初步掌握了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方法,掌握了婴幼儿心理特征,了解婴幼儿营养膳食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二)实践专项培训

实践专项培训的总原则是“一学习、二实践、三循环”。

“一学习”,是指理论学习、听课学习和主动学习,具体是指上述理论方面的学习、听主讲教师课的学习及自身不断汲取知识的学习。每一个学习的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实践”,是指在有了一定基础后,给主讲教师配课,熟悉各个教学活动环节,自己亲自主讲其中一个小环节,然后一步一步深入直至全部教育活动都能胜任。这是一个包括配课、熟悉教学、部分主讲、完全胜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循环”,是指将所有年龄段的教学活动以上述方式进行,使每一位教师熟悉每个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并能胜任。

(三)教研专题探索

在开展亲子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就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将大家讨论的话题拟成我们的专题研究课题,通过多次的实践,再实践,再到理论,形成了我们以下专题研究成果:

第一,《在亲子教育中转变家长的观念》获西安市教育活动评比一等奖。

第二,《在亲子教育中教孩子学习交往、学习共处、学习合作》获西安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三,《发挥幼儿园优势,托幼一体化实践探索》获西安市碑林区教育活动、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四,《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方案研究》列为西安市基础教育课题,通过两年的研究,专家的考察论证已结题并颁发了结题证书。

第五,在2006年和2008年陕西省举办的“0~3岁婴幼儿教育研讨观摩大会”上作了《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初探》和《创新0~3岁婴幼儿教育》的大会发言;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还作为现场会交流之一。

三、实践与反思

(一)教师获益

幼儿园教师通过在亲子园(早教)代课,对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知道家长的想法;与家长的沟通更密切、融合;对孩子熟悉,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已经是“熟人”了;教师自己在教孩子和家长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

(二)孩子、家长获益

孩子、家长从没有像这样全方位的得到指导帮助。孩子与孩子之间得到了互相交流、共处、合作;在每一个关键期都会得到专业指导;帮助孩子从个体交流向集体交流过度,促进了孩子情感发展。

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使每个家庭获得了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资源;家长各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三)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联系,托幼一体化衔接更紧密自然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处处有教育”,在亲子活动中,我们逐步让家长接受了这一理念,使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理念,扭转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进与孩子的亲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的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配合更加默契。

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证明,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学习并掌握实用性很强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使家长成为“高效能的父母”。有效配合幼儿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开展多种有趣活动,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交往和独立性的发展。同时,提供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的机会,为孩子入幼儿园小班过集体生活在环境适应、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6

为进一步推进我园社区内早期教育的发展,我园将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探索0-3岁早期教育模式,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本辖区家长的早期教育水平。

二、主要目标

1、加强家长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2、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提高托班年龄段的入园率。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

1、了解我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开展早教工作奠定基础。

2、成立幼儿园早教小组和早教志愿者服务队,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师资培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外出接受早教培训,或早教园本培训,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3、开展家长咨询、亲子讲座等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定期向家长发放0--3岁婴幼儿的科学喂养、育儿指导、教育策略等内容的宣传

材料,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4、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共同研讨科学的育儿策略。

5、进行亲子园活动室的建设:添置户内、户外铺软地垫、婴幼儿使用内外中小型体育游戏器械及玩具、0--3岁的书籍、光盘、磁带等。 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双休日亲子教育活动,为宝宝提供活动与交往的机会,开发其潜能,为家长提供家教指导。

6、开设幼儿园亲子阅览室,制做0—3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及教学内容展示板供家长阅读,以便家长更深入的了解早教的活动内容及教育宗旨。

四、各月重点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早教工作实施方案

2、成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试验研究工作小组。

四月份:

1、对适龄婴幼儿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2、开展幼儿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调查与现状分析。 五月份:

1、开展0-3岁儿童早期家教指导讲座。

2、结合幼儿园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小班早操展示、班级教学活动。

3、深入幼儿家庭进行早教宣传和接受家长咨询。

六月份:

1、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2、对本阶段早教工作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与收集。

3、对本学期早教工作进行小结。

幼儿园早教工作计划【2】

一、现状分析:

自幼儿园早教中心成立以来,我园积极开展社区0——3岁婴幼儿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为幼儿园周边地区的早期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断努力。在前期早教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定期对周边地区的0——3岁婴幼儿家庭组织亲子活动、向家长宣传、传授科学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暑假期间,我园三位教师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早教师资培训,聆听了香港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桑吕敏妮老师的讲课,学习了有关《0-3岁生理心理发展与亲子游戏设计的关系》、《0—3岁亲子游戏设计原则及方法》《亲子课程的设计》等内容,这对于我园早教师资团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工作目标:

1、将周边社区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继续纳入本学期的工作中,从宣传入手,扩大早教服务范围,使更多的0—3岁婴幼儿家庭受益。

2、利用周五上午的时间定期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活动。

3、深入家庭,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育儿,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三、具体任务及措施:

1、定期开展不同月龄的婴幼儿早教活动,帮助婴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2、知道参与亲子活动的家长,在活动中理解、领会早教老师的教育方法,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养育孩子,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共同研讨科学的育儿策略。

四、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商讨、制定早教工作计划。

负责人:张翠芝

2、走访幼儿园周边各村队、社区,发放早期教育宣传资料,统计0——3岁婴幼儿名单,建立0——3岁婴幼儿联系手册。

负责人:全体教师

九月份:

1、教研活动:24个月——30个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组织人:张翠芝

2、亲子活动——时间:第二、三、四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王 婷

组织教师:刘培培 霍靖冉

十月份:

1、亲子活动——时间:第一、二、三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张娜娜

组织教师:刘培培 霍靖冉

2、家园早期教育研讨会:研讨内容——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组织教师:张娜娜

十一月份:

1、教研活动:30——36个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组织人:张翠芝

2、亲子活动——时间:每周的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王 婷

组织教师:刘培培 霍靖冉

十二月份:

1、亲子活动——时间:第一、二、三周的周五上午。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7

菜单式培训,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们“点菜”,提出需求,我们开展相应的培训和辅导。根据家长们的问题,我们曾罗列了部分菜单,采用对话式培训、案例研讨会、情景再现模拟等方式,让家长逐渐了解陪伴的重要性和陪伴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1.参与(对话或辩论)式培训重体验。

我们围绕“陪伴需要不停指导还是少做指导”的问题,让家长进行辩论。先是主持人带家长进行热身活动,接着开展“抱一抱”的热身游戏,随机分组,开始破冰行动。然后各组推选一位组长、一位讲述员、一位插图员,给自己小组取一个组名。主持人抛出两个话题,请各组家长讨论。30分钟后,各组汇报。然后专家老师就这个问题进行专题讲解,最后主持人小结。这种菜单式的参与培训,大家的参与机会是平等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经验和困惑,极大地提高了参训人员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通过菜单式选择,参与式培训,家长明白了:要守在自己恰当的位置,进行自然而然的陪伴,给婴幼儿充分沟通的机会,观察婴幼儿的情绪变化,做婴幼儿的倾听者,在婴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更多的时候,让婴幼儿自己往前走,家长只是陪伴左右,适时点拨。

2.案例研讨式重梳理。

案例研讨采用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家长通过观看、思辨、总结案例中各种陪伴的优缺点,更清晰地了解陪伴各年龄段孩子的不同要求,陪伴不同气质类型孩子的不同方法,逐步明确了应如何把握好陪伴的尺度。如通过“哭不够的晓彤”的案例研讨,了解到高质量陪伴不能过度控制。如果我们的父母对婴幼儿事事监控,事事唠叨,会让陪伴变得比不陪伴还要糟糕。过度的陪伴让我们的孩子没有了责任感,没有了充足的、良好的心理能量,会丧失自主能力,对发展非常不利。

二、开展亲子活动,间接指导细水长流

我们的亲子活动旨在为0~3岁婴幼儿的发展构建崭新的教育平台,给家长提供学习模仿的现场,在快乐、轻松、自由自在的环境中,让婴幼儿和家长在专职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参与亲子游戏,增进亲情交流,营造家庭气氛,在游戏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将如何陪伴的理念与方法渗透其中,让婴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学习,促进婴幼儿语言、动作发展,提高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专职教师还对家长进行间接的陪伴指导,使家长回家后可以继续正规地培养婴幼儿,从而帮助家长掌握民主的教养方式、现代科学的育儿方法,促使婴幼儿更早地步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1.资料传递话陪伴。

目前,我园组织0~3岁婴幼儿及家长的亲子活动,主要采取每周一次,每次半天的形式。对于20多对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我们分别有固定的两位亲子教师进行指导。我们每个月会发放与陪伴话题有关的育子材料,如小年龄段的资料――《用足够的时间陪伴你》《温馨的陪伴环境》,大年龄段的资料――《陪伴是不着痕迹的》《高质量陪伴的方法》……家长将这些育子良方视为珍宝。

2.亲子活动做示范。

在亲子活动中,我们的亲子教师做到:给婴幼儿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创造多种选择的机会,让婴幼儿细致观察,认真倾听。示范时动作夸张到位,但不做多余的动作,让婴幼儿充分探究各种创造性的玩法……在师幼互动环节,教师更注重观察、鼓励,拓展婴幼儿的想象空间,支持婴幼儿的探索行为,很少给予直接的帮助。教师不是每次都用语言告知,而是在一次次的互动中为家长做隐形示范,指导家长该怎样陪伴。这样的师幼陪伴让家长豁然开朗,有距离的陪伴才更有效、更科学,鼓励比起手把手的教更有魅力。原来高控制下的陪伴,往往会遏制婴幼儿的个性,会束缚婴幼儿的天性,使婴幼儿不敢大胆去尝试。当然,这距离要与年龄相吻合,年龄越小,关注度越高,更能够让孩子感到爱和安全。

三、引导家庭合作,用心陪伴身体力行

通过菜单式培训、亲子活动,家长对陪伴教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理论需要实践得以落实,陪伴的行为需要巩固才会有效。于是我们采用发放《亲子陪伴时间记录表》《家庭公约建议单》《高质量陪伴记录表》等,使家长对陪伴的意识和行为更加到位。

1.时间的保证: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高质量陪伴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美国某研究中心认为,家长陪伴孩子的底线时间是每周21.2个小时。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具体的时间并不一定,但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没有时间是肯定不对的。陪伴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孩子会每天对这段时间有一个期待。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在相对比较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同时,还应该重视父亲的陪伴。大量的研究发现,相比母亲,父亲的陪伴是远远不足的,我们希望父母都能走在“回家和孩子吃饭”的路上,每日“家庭共处1小时”,拒做“失陪族”。我们建议家长做好如下陪伴记录。

家长也可以采取“家庭公约”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两岁的阿梨是个开朗活泼、能说会道、人见人爱的孩子,可以说长相和个性都集中了爸妈的优点。据他的爷爷奶奶说,尽管阿梨的爸妈都是白领,工作很忙,但约定每周每人外出应酬最多不超过一次。他们的加班资料宁可带到家里做,也不会很晚回家。而且他们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特殊的情况,每周一、三、五晚上的18:00~20:00由爸爸来陪伴她。如果爸妈偶尔有事情,他们也会在九点之前回家。阿莉的爸妈认为,陪伴孩子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8

一、改革方案的提出:

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怎样才能让国家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受益呢?

时至今日,我没有干过别的工作,全部精力都用在人民教育的事业中。这颗心总是围绕着孩子跳动;离开了讲坛,仍不肯休息。我想:难道人的智商真的有那么大的落差吗?为什么进入学历教育阶段,就开始分化呢?于是我找来了许多专家关于大脑研究方面的文章,从头学起.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找到了出路:人的大脑潜能,至今只利用了5%-7%左右。有90%以上的大脑细胞仍在沉睡之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方案的内容要点:

1、建立“0-18岁一条龙”的教学管理体制。

这个体制最核心的部分是把握住了“0-6岁”开发大脑潜能的机遇;特别是把“0-3岁”(俗话说:三岁定八十)这一时段的教育纳入了国家的教育计划。

正好与《纲要》的“重视0-3岁婴幼儿的教育”的要求接上了轨。是贯彻教育会议精神的一项倡议。

“一条龙”的教育体制克服了管理上的脱节,既能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又能把社会、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在非学历教育时段里,孩子的大脑潜能如果得到了科学的开发,有利于孩子今后在校的长期学习。这样既可以减轻课业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2、为了实施“0-18岁一条龙”的教学体制,要找准“锁匙”用“间接教育法”来突破“0-3岁婴幼儿的教育”这一难点。这个“间接教育法”把一个庞大的改革计划集中到了一点、把一个令人生畏的困难化简了、变得容易了。

所谓“间接教育法”就是借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完成教育工作者不能直接完成的教学计划。具体实施方法是:在“一条龙”的管理体制下,建立一个近似托儿所又不是托儿所的婴幼儿智力开发和家长培训中心(县城或有条件的乡、镇、社区、甚至个人都有能力设立这样的中心)。这个中心有如下优越性:

①简化了托儿所的许多事务和减少了许多资金的投入;

②“中心”可以把人力和财力集中使用。利用有限的财力购买适合各个层次婴幼儿的玩具;

③“中心”为婴幼儿营造了一个发展个性、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④“中心”安排婴幼儿上、下午2-3个小时的活动时间,由家长带着孩子到“中心”里来并与孩子一同参与活动;吃的、用的均由家长自备、自带、自用。

“中心”没有降低或改变婴幼儿在家里的生活质量。这样,“中心”压力少、家长也放心;孩子既保留了与家长的亲情,又结交了朋友、提高了学习与社交的能力。周六和周日由“中心”的老师给年轻的父母和孩子的监护人上育儿辅导课,对家长进行培训。这样,既开发了婴幼儿的智力又培训了家长,使之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真正合格的家庭教师,一举两得。周一至周五还可以播放一些育儿方法的录音给监护人听.这个“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训家长。这个“中心”既是家长的课堂又是家长的实习工场.教育工作者们把家长培养成真正的家庭教师的目的,就是要借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完成自己不能直接完成的教学计划。

3、新思路,新方法。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没有停止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但大都围绕着一堂课怎么教、班主任怎么当的小范围的改进,近几年又提出了素质教学.这是一大进步,是件好事;但仍有部分地区也流于形式,深入不下去。人们不难发现,我们的部分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缺乏信念和理想;道德观念也不尽人意。

“素质”在哪里?许多家长唉声叹气,质疑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现在,我们提倡改用新的思维方法,用新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即从挖掘大脑潜能方面去思考我们的教育现状,就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有许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

所谓重点班、尖子生、补习班、奥数班,都不是教育自身的规律。

三、围绕着“间接教育法”的实施,提几条建议:

㈠设立“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机构:

1、设立研究室、研究院等各种专门研究机构,专门研究0-3岁婴幼儿的大脑开发和启蒙教育的指导方法;

2、利用各级教育部门现有的研究机构,研究对婴幼儿教育的方法;

3、鼓励和支持社会热心教育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

㈡“间接教育”的师资来源和培训:分为急需的与长远的两个方面:

1、近期急需师资的选拔:实施“间接教育法”没有前人留给我们的任何经验;我们要先搞试点,待取得经验之后才推广。

①从幼儿师范毕业生中挑选一些勇于拼博的、大胆创新的幼儿教师,作为试点教学的骨干力量;

②遵照温总理的指示,从“中、小学富余师资”中,经过短期培训,应急录用,解决燃眉之急;

③从幼儿园里现有教师中选调一部分,作为试点学校的基本力量。

2、长远的师资培训:

①现有的幼儿师范、中等师范里增设0-3岁婴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和非学历教育指导专业;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15-0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服务的市场前景广阔。人才需求持续上升,但人才培养非常滞后。在高职院校开设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服务专业,不仅有助于满足社会对婴幼儿早教与服务需求,同时对于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办学谋求更大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一、广阔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开设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专业的市场依据

0~3岁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作为学前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对0~3岁婴幼儿进行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和服务,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脑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0~3岁婴幼儿期是人类个性心理发生的重要时期,早期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这种早期的经验对其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一生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长远的影响。”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绝大多数家庭仅有一个孩子。随着社会各种竞争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都希望孩子尽早接受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而不仅仅是3~6岁阶段的幼儿园教育。因此;婴幼儿早教及相关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如早教咨询热线、早教服务网站、早教书刊资料出版、儿童摄影、玩具租赁等为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教育和服务的机构逐渐在我国各大城市掀起热潮,并呈现出数量多、发展快、收费商的特点。

据2009年《中国早期教育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竞争分析报告》分析,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教育产业中最具潜力的一个部分。目前,中国0~3岁婴幼儿约为0.7亿人。早教市场的规模应该在20亿到100亿之间,并将以每年28%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早教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早期教育将逐渐向一些二三线城市扩展。“婴幼儿早教及服务行业正在成为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

二、人才的严重匮乏:高职院校开设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专业的历史机遇

0-3岁婴幼儿与3-6岁的幼儿相比,“无论在生理特点、动作发展、语言表达、情感分化程度、智能发展水平、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化行为等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两个阶段的教育和服务工作,以及从业人员的培养过程各有侧重,具体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比例及见实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大相径庭。0~3岁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人员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职业定位是热爱婴幼儿早教服务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懂得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具备娴熟的科学养育、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对父母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并提供各种婴幼儿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长期以来,在我国原有的教师培训体系中,幼儿师范院校均以培养3~6岁幼儿园师资为主,学历教育机构还没有开设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早教与服务的专业。因此,在大多数城市中早教服务机构只能招聘到幼师,然后进行短暂的内部岗前再培训。由于市场需求很大,一些民营、私立的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开展相关培训,但培训机构缺乏规范,没有系统的课程,而且大都是短期培训,培训后的从业人员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婴幼儿早教与服务工作。

目前,顺应形势的发展,国家已逐步重视早教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问题。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育婴师职业资格标准》,将育婴师定位为面向家庭培养从事个别化早期生活照料与教育的人员。近几年,在各地工会、妇联组织的“妇女下岗再就业工程”中对下岗妇女进行育婴师的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但都是进入家庭从事家政服务员的工作,与婴幼儿早教与服务的岗位要求相差甚远。因为短短几天的课程培训无法达到系统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营养、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社会行为培养、人格发展的科学知识,以及亲子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开展、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和进行社区咨询服务的技能要求,可以说, “现有的培养规格、模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上0~3岁婴幼儿早教与服务的需求。”

社会对婴幼儿早教与服务的旺盛需求催生了大量早教与服务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这为我们提出又一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为高职院校开办相应专业,实行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政府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开设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专业的政策环境

重视早期教育、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潜能开发,普及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001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这里人生开端指的是0-3岁。“把素质教育的视线延伸到儿童出生的那一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2003年秋“百年中国幼教纪念大会”上向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目标。

从2000年以来,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早期教育政策明确表明了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关注。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政策文件中,只要涉及学前教育,几乎都有“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表述,这些文件将0~3岁早期教育纳入政府教育政策的决策主流,基本指明了3岁前儿童教育的方向,即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家长及看护人的科学育儿能力,强调“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特别将0-3岁早期教育从托儿所机构教育扩展到多种形式的教育,从只关注3岁前儿童的保育与教育扩展到对其家长或看护人员的指导,使0-3岁婴幼儿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0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我国跨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其中明确指示:加强早期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的观念和方法是我国2l世纪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方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对2001-2010年的0~3岁早期教育发展提出了目标和策略措施:发展ON3岁儿童早期教育,建立并完善0~3岁儿童教育管理体制,争取到2010年婴幼儿家长的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视O至3岁婴幼儿教

育。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政策文件中,只要涉及学前教育,几乎都有类似“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表述,这些文件将该阶段的教育纳入政府教育政策的决策主流,使之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办学的实践特色:高职院校开设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专业的质量保证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专业设置是调整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桥梁,决定学校的服务方向,反映学校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程度。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导致职业演变速度加快,新职业不断诞生,传统职业内涵也在加速变化。高职院校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面对职业演变速度加快的现实,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设置新专业并开发相应课程,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才能适应新职业、新工种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实践性、前瞻性、综合性、灵活性强的办学优势,及时调整和设置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专业,不仅对于提高婴幼儿早期教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办学谋求更大发展的良好契机。首先有助于拓展早期教育研究领域。由于0~3岁婴幼儿与3~6岁的幼儿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将视角向下延伸,开设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专业,必将丰富和发展整个学前教育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其次,有助于促进婴幼儿早教服务队伍建设。只有合格的早教服务人员,才有合格的早教服务质量。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人员因其灵活性、社会性、指导性形成了不同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目前,国内对0~3岁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人才的培养标准、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研究非常薄弱。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专业,建构我国0-3岁学前儿童教育体系,制定婴幼儿早教与服务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一批数量充足、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婴幼儿早教服务人才;再次,有助于拓展高职院校的专业创设。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工作作为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科技进步要求而产生的新职业,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相应专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刚刚兴起,是教育产业中最具潜力和前景广阔的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接受相应培训后,除了可以在幼儿园、亲子园就业外,还可以从事婴幼儿早期教育岗位群的相关工作。如亲子咨询、育婴师、社区亲子辅导等,极大地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华爱华,“早期关心与发展”的内涵与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育婴师培训总结例10

[摘 要] 为了解0-3岁婴幼儿参加早期教育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61名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接近半数的婴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了盈利性质的早教机构的学习;家长在时间和经费上的投入较为理性;对早教机构家长最不满意的是师资;是否参加早教机构的培训对家长教育方式影响不大。今后对早教机构的发展,政府应加强监管;早教机构应努力提高师资质量,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婴幼儿家长教育。

[

关键词 ] 早期教育;0-3岁婴幼儿;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提出

随着脑科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重视o至3岁婴幼儿教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提出了0-3岁婴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发展方向。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将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

国外0-3岁早期教育政策和相关研究都非常丰富。如新西兰的“普鲁凯特计划”,英国1997年启动的“早期开端”计划,美国的“开端计划”等。美国哈佛大学早期教育专家怀特曾领导他的团队,对0-3岁婴幼儿进行了全面的跟踪研究;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法兰克波特葛兰儿童发展中心是美国最为悠久的儿童发展研究机构,他们研发的教育方案供早教专业的培训师、教师及新手父母使用。这些研究成果对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随着儿童身心发展知识的普及,我国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人一生发展的巨大作用。面向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处于一种异常活跃的状态。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研究者们一致认同,在当前的早期教育实践中,早教机构和婴幼儿家长都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还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有关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参与情况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两所公立幼儿园的540名幼儿家长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0/0。在所调查的儿童中,男孩195人,女孩243人,缺失23人。所调查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自编《早期教育调查问卷》,含5个维度,分别为参加早期教育总体情况、早期教育投入、早教机构的情况、早教机构质量评价、早期教育观念;共23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采取回溯式问卷调查,由家长根据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早期教育的实际情况填写。

为了解早教机构的学习是否会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本研究采用台湾陈富美教授编制的《家长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经验证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共有59个题项,分别从权威、专制和放任等维度考察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维度包括温暖、说理、民主、随和4个因子;专制维度包括命令、体罚、不说理、言语攻击4个因子。将温暖、说理、民主、随和4个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为权威维度的总分,将命令、体罚、不说理、言语攻击4个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为专制维度的总分。对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早期教育机构以经营性、盈利性居多

在所调查的461名幼儿中,有44.1%的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了早教机构的培训。在参加早教机构培训的幼儿中,有69.4%的幼儿参加了1个早教机构的培训,其余幼儿参加了2个或2个以上。36.3%的幼儿参加的早期教育机构是外资企业性质的早教机构,其余依次是国内企业性质的早教机构(31.2%)、幼儿园办的亲子班(23.2%)、其他( 3.8%)、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3.4%)、社区办的亲子园(2.1%)。由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经营性、盈利性的早教机构占主流。

(二)儿童及家长在早期教育上投入的时间和经费差异较大

在时间投入上,幼儿开始上早教机构的初始年龄,最多的是在2岁半至3岁之间( 24.8%),其次是2岁至2岁半之间,(20.9%),6个月前开始上早教机构的比例最少(5.3%)。持续在机构学习的时间,在半年到1年之间的最多( 42.2%),其次是低于半年的(18.9%),再次是1年-1年半之间(17.5%)。

在经费投入上,每年在5000-10000元之间的最多,占39.1%,其次是5000元以内,占33.3%,再次是10000-20000元之间,占21.7%,2万元以上的仅占5.8%。经费投入与家庭收入相比较,19.2%在家庭收入的3%以下,33.3%在家庭收入的4~5%之间,28.2%占家庭收入的6—10%之间,10.3%占家庭收入的11~20%之间,8.9%占家庭收入的20%以上。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52.5%)的家庭在早教机构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没有超过家庭收人的5%,较为理性。

(三)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有待优化

婴幼儿参加的早教机构所教授的内容,以音乐、舞蹈为最多,其次是运动类,再次是创意美术类(见图1);主要教学形式为“游戏加活动”的占85.4%,“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占6.4%,以家长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占5.2%。

此外,大多数早教机构会为家长提供服务,其中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最多,占42.4%,其次是“指导家长解决孩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占31.3%,再次是“指导家长了解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占12.1%,只有13.9%的早教机构不提供上述服务。

(四)家长对早教机构的师资和管理最不满意

对于早教机构,家长最满意的是教学形式,最不满意的是师资(见图2)。对于早教机构的师资,48.8%的家长不清楚教师是否为师范生。可见,师资是早教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于早教机构的效果,25.50%的家长认为很好,49.0%的家长认为一般,20.70%的家长认为不明显,2.4%的家长认为没有效果。可见,只有不到1/3的家长对早教机构的教育效果是满意的。

家长认为当前早教机构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次是: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 36.2%)、教师资质良莠不齐(22.5%)、收费过高(20.4%)、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19.0%)、其他(1.9%)。针对收费过高的问题,研究者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在所上早教机构中,单节课时费在101-150元之间的最多,占40.2%,其次是151-200元之间,占25.5%,再次是51-100元之间的,占22.5%。可见,单节课时费在100元以上的占65.7%以上。

(五)家长普遍重视幼儿身体发育与社会性发展

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关注的内容从多到少依次是:儿童身体发育情况(20.6%)、儿童与他人的交往(18.6%)、儿童认知与语言的发展( 18.1%)、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16.5%)、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 13.5%)、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的兴趣(7.1%)、对科学的兴趣(4.o%)、其他( 1.6%)。家长认为孩子进入早教机构学习的目的,从多到少依次是:提供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 43.5%)、帮助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28.8%)、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20.9%)、家长学习早期教育相关知识(4.7%)、其他(2.1%)。由此可见,在0-3岁期间,除身体发育外,家长更看重儿童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六)幼儿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受到影响

以是否参加早教机构分为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家长的教养方式在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见表2)。但是,分别以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以家庭教养方式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间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见表3)。可见,是否参加早教机构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影响,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

四、讨论与建议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接近半数的幼儿在0-3岁期间到早期教育机构学习过。对于没有到早教机构学习的幼儿来说,16.7%的家长是因为早教机构收费太高,也就是说,是受客观条件限制所致。这表明当前早教市场确实受众广泛,政府、社会与早教机构本身都应进一步重视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推动早教市场健康发展。

(一)政府应加强监管

在家长反映的早教机构的问题中,选择“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的最多(36.2%),可见政府监管是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家长提出主办早教机构的单位应是幼儿园(27.8%)、社区( 24.8%)、政府专设机构(21.4%)、妇幼保健机构(8.9%),认可由社会主办早教机构的仅占12.9%,这表明家长期待政府在早期教育中行使主要职能。

首先,应明确早期教育的主管归属。目前中央政府部门无明文规定0-3岁婴幼儿教育由哪个部门主管,3岁前婴幼儿教育主管归属问题仍不明确。一旦发生问题,就有可能出现谁都能管、但谁都不愿管的局面。管理上出现“真空”,也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家长反映的师资、课程、收费以及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首先要明确0-3岁早期教育的主管归属,然后加强政策上的规范与引导。

其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明确主管部门并不意味着由一个部门完全负责,早期教育涉及卫生、妇联、工商、教育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自身的组织和专业影响不同,应借助各自优势,协商合作,形成合作共同体。只有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早期教育的良性发展。

第三,应需加强对早教机构的监管,建立准人和退出机制。我国目前仅有部分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有对0-3岁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估细则与标准。对早教机构的质量评估,可以从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以及儿童发展评价三个方面着手。结构性质量包括师资水平、教育活动、教师与儿童的比例和班级规模等;过程性质量包括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发展适宜性教育活动、有刺激的和丰富的教育环境;儿童发展评价则是从儿童发展的效果进行评价,即结果评价。如能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设定早期教育机构的准人标准,开展动态评估监控,将能把不符合办学标准的早教机构排除在外,同时促使已经运行的早教机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提升早期教育质量。

(二)应不断提高早教机构的师资质量

从调查结果来看,0-3岁早教师资质量最让人担忧。我国当前从事0-3岁早期教育的人员,在专业训练、专业资格制度和职业规范等方面都缺乏规范与保障。为此,首先应加大职前培养培训。随着人们对婴幼儿教育的重视,对0-3岁早教师资的需求增大,但我国目前还缺乏开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的大专院校,供需矛盾突出,因此需要在师范院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或者增设0-3岁儿童保育和心理发展方向的课程。

其次,应制定0-3岁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设定该领域教师的人职门槛。现在市场惟一有资格认证的是由劳保部门颁发的育婴师执照,但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家长并不清楚教师是否有资质。针对0-3岁早期教育对教师专业性要求更高的特点,应设置标准化的统一的从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人口优化早期教育从业人员队伍。

第三,应加强对在职早期教育人员的职后培训。当前从事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有些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但是缺少有关0-3岁的保教知识,可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定期的、规范的职后培训,让教师掌握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实施保教工作。

(三)优化课程体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只有17.6%的家长对课程内容是满意的,家长在早期教育阶段最关心的除身体发育外就是幼儿的社会性,但早教机构可供家长选择的课程却以艺术类课程居多,与家长的期待不符。同时,19.0%的家长认为当前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为此,早教课程首先必须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调查发现,少部分0-3岁早教机构存在识字、算术等超前教育,这是有违婴幼儿年龄发展规律的。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主要的发展任务,在0-3岁应以动作技能、语言能力、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为主,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

其次,早期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由于被试选取较难等原因,研究还不够丰富,尤其是能够应用于实践的研究还很缺乏。各个早教机构大都宣称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操作中理论与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往往是脱离的。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还应侧重于如何与教养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