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数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1 10:47:54

大学数学论文

大学数学论文例1

(2)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主控型向开放型转变

教师往往独霸课堂,以“满堂灌”为主。“我只要讲了,学不会是你自己的事情”成为有些老师的挡箭牌。结果出现越讲问题越多,越讲学生越不会的现象。针对目前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采取“问题、合作、探究、分享”为核心来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在课堂师生交往中,注重学生个体的表达、质疑、讨论与合作分享,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作者尝试在教改班让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组织内容,针对一个小问题,上台讲清楚即可。此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查阅资料,随时和老师沟通,这一活动结束后学生普遍反应准备的过程收获颇丰,主讲也是很锻炼自己。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再是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构建了高效的互动课堂。

(3)课堂内容剖析透彻,气氛活跃

人们通常将自然问题分为三类:变化问题,结构问题,或然性问题。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为学生开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三门数学课程,正是为了研究上述三类自然问题。事实上,学生开始学习这些课程时是零散的知识碎片,可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把课程内容剖析透彻,分析清楚,让学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变化问题就是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研究变化问题的是微积分;或然性问题是研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结构问题就是当时间固定时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问题就是代数研究的对象,线性代数是代数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例如:线性代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线性空间,定义非空集合中的元素,若对“加法”和“数乘”满足八条规律,则称该集合为线性空间,其元素称为向量,满足八条规律的运算称为线性运算。这样的化对于一个不太明白的结构,若满足上述八条规律,就可以对其进行线性化处理,并且可以用熟知的线性代数理论来处理。如果可以知道所研究的对象的维数,那就可以将其等同于维向量空间。这足以见线性代数作为结构工具的威力。

大学数学论文例2

一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活动。教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要,中国国学经典《礼记》书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的就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行道德教化,可见,古人早已对教学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同时,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创新方法和技巧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主动的教和学生被动的接收为主。这样,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往来时常是单向的,从而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准确的把握数学课堂上的整体情况。同时,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课堂授课的45分钟,有一定时空的局限性。教师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课下的复习消化及掌握的情况不能进行及时的跟踪,往往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撑。因此,在下一次课前授课教师不能准确的制定和调整更加适合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的教学内容。

(二)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雨课堂作为智慧型学习平台中的一种以其自身具有的强大功能深受教育工作者的喜爱。雨课堂软件不需要很高级的搭载工具,只需要在现有的多谋体教学平台上安装即可,在PPT中安装使用雨课堂的功能界面。其可以构建试卷、上传课件、公告、答选择及主观题、还可以开启雨课堂授课等。因此,雨课堂在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极其方便和灵活。2017年,王帅国利用搭载有智慧型学习平台雨课堂的PPT构建了适合自己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实现了“课前-课上-课后”三者的有机配合[4]。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的于洪涛受到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的启发,通过基于PPT和微信的雨课堂为工具,构建了智慧教学“五步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基于智慧型学习平台雨课堂可以有效开展课前预习指导任务,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微信小程序课前公告并相应的预习题目供学生作答,从而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对学生课前预习进度的跟踪。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启讨论板块的时段,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雨课堂进行师生间的及时交流。另外,在每次课的课后教师都可以通过雨课堂微信小程序相应的习题供学生在手机端作答,这样,雨课堂可以把学生的做对和做错的题目及时统计出来,可以很好反应上次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以此为依据,教师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动态,从而,在下一次课前,任课教师可以很好地制定出更能适合学生学习掌握的教学内容。所以,通过对基于智慧型学习平台雨课堂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时空局限性,从而对大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

怎样利用好基于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来辅助大学数学的教学是我们着重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和实践,给出一点基于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本设计覆盖了大学数学教学的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实现了大学数学教学的三个过程有机配合,这种新型的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让大学数学的教学显得连贯和高效。根据我们的教学设计,在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小程序构建自己所任课程的班级,生成二维码然后分享给班级的同学。教师通过雨课堂上传课前的预习内容,可以上传自己要讲的课程课件,相应的mooc视频,习题等,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如让学生预习后完成相应的PPT进行预习汇报等。教师课前预习内容上传完成后,通知学生进入雨课堂平台获取要预习的内容,并根据老师的课前预习安排,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并提交,对在预习中自己懂与不懂的地方进行分别标记提交。在课上,教师根据雨课堂微信小程序反馈回来的学生课前预习内容的总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对预习不好的部分教师课上要创造良好的情境,细化步骤,着重讲解。然后,教师对学生生疏的环节加强课堂练习、测试,在对相应的错题进行细致分析讲解,在课堂上利用雨课堂进行课堂积极互动并引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积极听取学生的问题并作出详细的解答。教师再根据学生反应强烈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进度调整,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和课后补充练习,让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在课后,教师通过微信小程序登录雨课堂教学平台批量作业,学生可以在自己的雨课堂手机端清晰的看见目前各项功课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按时完成相应的作业并提交。然后,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利用雨课堂进行在线批改,批注并进行反馈打分,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直接进行本次课程的总结并准备预习下一次课程的内容。而对于成绩较一般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错题讲解,并安排这部分学生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利用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有机结合起来,该设计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和联系,也方便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智慧学习平台雨课堂辅助大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

大学数学论文例3

二、经济数学课程重要性介绍

1.介绍科学家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评价。

恩格斯说“: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像17世纪微积分学的发明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美国著名数学家柯郎说“:微积分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它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地位,使它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别有效的工具,这门学科乃是一种憾人心灵的智力奋斗的结晶。”数百年来,在大学的所有理工类、经济类专业中,微积分被列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2.从经济数学课在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和专业案例等方面介绍数学的重要性,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由于专业类型的不同,学校类型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地域的差异,使人才对大学数学的要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数学的教学应根据不同需要,精选内容,把握基本要求,通过知识载体传授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自主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在数学基础课中尝试案例式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在数学概念的导入、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采取了选取专业案例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同时,了解了数学对今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从培养方案中数学课所占的学时、学分比重,让学生了解数学课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选取专业案例,介绍经济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经济数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开设的数学基础课,在当前专业认证背景下,其重要性程度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使用充满了活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工具;二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三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通过对经济数学重要性认识的讲解,在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生动的案例,用数学的工具巧妙地加以解决,让学生有直观的重要性认识。

三、经济数学课程的特点介绍

1.经济数学与初等数学研究对象的区别。

初等数学研究的是

规则、平直的几何对象和均匀有限过程的常量,也成为常量数学,经济数学是研究不规则、弯曲的几何对象和非均匀无限变化的变量。

2.经济数学与初等数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初等数学研究方法是孤立、静止、片面地考虑问题,经济数学研究方法是变化运动中考虑问题,也就是极限的思想。

3.两者的结合点。

经济数学与初等数学因其所处历史时期不同,因此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教师在新生一入学,就要向学生介绍经济数学特点,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都要改变,把初等数学的片面、孤立、静止的思想方法转变成在变化运动中考虑问题的极限方法,这样就能很快适应数学的学习,迅速入门,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四、经济数学的学习方法介绍

经济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初等数学的差别,要求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指出:“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著名教育家钱令希院士说“学习如同在硬木头上钻螺丝钉,开头要先搞正方向,锤它几下,然后拧起来就顺利了。否则钉子站的不稳不正,拧起来必然歪歪扭扭,连劲也使不上。求学之路慎起步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大学新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习准备:

1.坚持预习,每次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课堂与中学不同,学时长,课堂信息量大,只有提前预习,掌握老师当堂课要讲的内容,知道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要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认真思考老师是如何引入新概念,如何抽象为数学问题,如何进行分析,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如何进行求解的,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心、脑、手、耳并用,重点是积极思考。

3.有选择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

上课要学会有选择的记好笔记,要记录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和补充的知识点,特别是老师总结和提炼的好的方法和记忆规律。教材上的内容一般不要记录,否则时间上就很难掌握,容易错失老师讲课的内容。

大学数学论文例4

(二)经济数学的教学模式不够完善,学生自学能力弱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从而提高解题能力的。而电大数学教学着重强调自主学习,面授课时少,数学教材的涉及内容广,信息量大,每节课所教授的内容必然较多,不可能在顾及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花有限的课堂时间,把每个知识点面面俱到。而更多的是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再说大学的教学把反复的练习放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学生要想从简单理解到运用娴熟,必须靠课后自学去实现,保证弥补失去的大量课堂练习时间。但由于多数学生已习惯于以前填鸭式授课方法,在很长时间内,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基础弱、自学能力差,自己自主学习就无从下手,在教学中需要我们逐步完善构建起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编制更适合成人学生学习和应用的经济数学教材随着电大的开放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也随之扩大,尤其是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为经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材编写上首先应以“够用”为度,适当减少枯燥的理论导入,注意介绍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要通俗易懂,注重实际应用。做到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每章有小节、有练习、有答案,适当穿插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的过渡知识,适合成人自学。而且要贴近专业,直接有效地为专业服务。这样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来编制教材更能体现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教材的编写策略应渗透学法,内容设计注重整体性并增加一些与学生实际工作相联系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具备深入浅出、富有趣味、容易掌握等特点,使之真正成为成人远程教育学习的普及性教材。再次作为远程教育的教材,电大经济数学有文字、音像和网络课堂等多种媒体一体化教材,有些多媒体教材比较陈旧,我们也要跟进时代步伐进一步改进网络课堂,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很多起点较低的学员在短时间内创设自主学习的起码条件,以满足成人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多渠道的学习途径。

(二)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尝试将抽象概念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经济数学中枯燥、抽象的概念,冗长的运算使学员感到枯燥无味,再加上电大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轻松直观的教会学生使用公式,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尽量把原本抽象、复杂的理论或公式直观化,简单化。例如讲授极限的概念时,用《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引入,并用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领会极限概念的意境;介绍定积分的概念时,曲边梯形可以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例;讲运用定积分公式计算时,举实际例子如用定积分公式求出基尼系数从而分析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也可以求生活中常见的不规则容器的侧面积、容量等。又如讲解导数应用中的需求价格弹性公式时可以举例分析一些水果蔬菜价格的大小年涨跌,当前房产公司、商场的搞促销的手段等。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者关心的是商品涨价或降价对总收入的影响程度,利用需求弹性概念我们可以明白涨价未必增收,降价未必减收。通过许多形象生动的实例来引入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不仅能轻松地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且提升了数学课堂的魅力,寓教于乐,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2.渗透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教育,把数学教学和数学史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113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加深对数学这门学科本质的理解,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开拓思维和视野;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可以附一些数学家的图片或和数学相关的图片。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介绍有关数学史或简要穿插一些数学家的励志故事,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比如讲到定积分牛顿-萊布尼茨公式时,穿插介绍牛顿、萊布尼茨两位数学家的生平、进取精神、科学探索过程及此公式以两个科学家的名字同时命名的由来。这样可以或多或少改变数学在学生中的印像,降低他们对数学抽象的认识,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而且还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知识。3.采用多种媒体一体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种媒体一体化教学方式则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和文字、音像教材相结合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经济数学课程特点,教师应灵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结合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动的课件,让基本概念的引入、案例的分析及相关软件的演示生动形象,达到课本文字无法达到的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提高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当然,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教学而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真正的教学过程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必要的辅助手段去引导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在课堂上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用多媒体演示出来,而对定理和公式推导过程、例题的讲解过程,则使用在黑板上边推导、边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互动和理解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可视化,增加教学容量,重组教材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成人学生,他们并不是纯粹为学习数学知识而来的,他们在基层工作,直接用到数学知识是很少的,而真正对他们的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在数学学习中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既是从数学知识中抽象出来的,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把教学重点从知识本身转移到数学思想方法上来。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思想方法。比如介绍导数的几何意义时,我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切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在一点处的导数值就是该点处切线的斜率这一知识点,这样做就很好的把“数形结合”这一思想体现出来,达到了化繁为简的作用;讲解定积分的概念时,通过具体的数学背景,来重点介绍概念中所蕴含的“无限逼近”、“以直代曲”、“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数学思想方法,采取这样教学方法不仅能为学生理解微积分的本质提供帮助,而且能进一步地影响他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此外,教学中也可穿插讲“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中用数学的思维、理性的精神去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他们终身受益的。因此,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其次经济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但它有广泛的应用性,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应把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应用进行突出讲授,例如在讲解微分方程时引用人口的增长、人才的分配、价格的调整等例子,从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应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在讲解差分方程时,通过房贷、车贷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浅出地进一步理解课程的知识点,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逐步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是教学的基础,不论任何形式的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上,现代远程教育也不例外。开放教育中师生分离的特征使我们觉得大力推进新型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一切预先由教师主导,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一方面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根据电大远程教育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首先根据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层处理,成为不同层次个体或群体的学习目标。其次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电大提供的多种媒体资源和学习手段,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学习媒体、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等。再次指导学生如何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里或到学校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及利用网络(如BBS、E-mail、课程讨论论坛等)与老师、同学进行交互学习。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来加强学习互动性,克服由独自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达到学生们相互激励、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进步的目的。另外,为了弥补经常性的单向信息传播所带来的目标偏差,应定期召集学员集中到一起,学生针对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辅导教师咨询或与同学讨论。这种新型的开放教育模式,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全面灌输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也满足了现代人在工作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要求。

大学数学论文例5

2.忽视数学建模。现在大学教学仍采用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数学教学也只是把传授学生相关知识作为目的,忽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拓,忽视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将数学建模思想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数学文化的奥妙,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数学理念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3.数学运用领域狭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用领域非常狭窄,几乎只有几何物理才用到,没有反映现代数学观点和数学在更多领域内的广泛应用。

4.教学方法不当。从教材角度看,目前我国大学数学教材强调严密性、系统性和抽象性。在教学方法上,以教材、课本内容为主,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定义、定理方程和解题技巧,学生只要掌握一定容量的定义、方程式和解题方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够了。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必思考数学理论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也不用想如何将数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更没有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所以,在实际生活问题面前,他们只会追寻着前人的足迹走下去,永远没有勇气去开辟更宽敞、更平坦的道路。

二、数学建模的概念及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学科,数学教学中要把这种抽象、无形的东西转化为具体、有形的东西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就缺少不了数学建模的运用。数学建模是一种模拟方式,可以用数学符号、数学方程式、数学程序、图形等将数学课题中抽象的东西表现出来。数学模型不是现实问题的翻版,需要人们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微而深入地观察和分析,然后灵活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这种将实际课题中抽象的经过分析,再结合数学知识提炼出具体数学模型的过程称作数学建模。它能解释一些客观现象,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为控制某些事情的发展提供一些优良的策略。目前,数学教材中存在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及形式呆板等问题,数学建模对此具有借鉴作用。因此,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改变传统数学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必将成为推动大学数学教学的手段之一。

三、数学建模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在数学教改中的作用。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两个过程的总称,“教”与“学”又是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教”离开学习过程就失去了教的意义,同样,“学”在没有教的状态下进行,也失去了他的科学性及方向性,可见,“教”与“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数学建模突出“教”与“学”的双主体性关系,它以师生互动为基本特点。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体性同时存在,加强双方互动,更有利于施教。数学建模理念的确立,促进了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单单传授理论知识与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创建具体模型,呈现抽象的数学理念,联想实际生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的实现需要知识的全面性,它所使用的材料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这可以激发学校对新兴科技知识的引进热情,拓宽师生的知识面。

2.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种以生活实例引出定义,并以数学实验辅助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

四、如何将数学建模渗透到大学数学教学中

1.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大学数学教学中,没有普遍建立数学建模思想,更没有确立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体系。为此,学校要加强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完善数学建模体系,加大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宣传,明确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2.在数学定理公式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1)线性代数教学中。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但是,很多学生觉得线性代数难学,很难找到学习窍门,主要原因是概念、定理多,而且很抽象,难以理解。其实,每个抽象的定义,都能找到一个现实的模型与之相对应,用现实例子来还原模型后的数学。例如,某商场销售三种商品,商品的月销量可利用矩形数表来表示。

(2)概率统计教学中。概率统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几乎在科学和工程的每一个分支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概率统计学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引入实际问题进行剖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二项分布时,给学生讲抗美援朝时我军指战员指导战士用高射机枪打美军飞机,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分析机枪打不中敌军的原因。

(3)定积分的应用教学中。在定积分的教学中,可以引进“煤矸石的堆积问题”的例子,此例子问题的关键在于堆积煤矸石的征地费和电费,前者较好预测,而后者恰好可以运用定积分来计算。

(4)微分方程教学中。微分方程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减肥是现今社会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如何寻求简单有效的减肥方法也是大家争先恐后讨论的话题。经过分析和假设,得出此问题的微分方程模型,揭示了影响减肥的两个关键因素,即饮食与锻炼。

3.在考试中引入数学建模问题

大学数学论文例6

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对大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于传统的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大学数学来说也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丰富了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尽管大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由于过于注重体系的逻辑性、严谨性或是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并没有将某些知识扩充开来,比如关于微积分的发展历史,产生背景;再比如概率论中某些定理的生活应用;线性代数中矩阵与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等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比较缺乏,但是这些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所以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充实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信息和教学素材网络教育资源相当丰富,教师备课是需要的素材、案例等可以从网上搜索获得,网上的教法讲义等资源也可以作为参考;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可以通过一些教育论坛与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供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学生学习资源、学习形式都比较单一且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比如课堂上没听懂的内容不可能倒回去再听一遍,但是网上学习资源丰富,已经存储的教学视频录像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网络教育资源能够开阔师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网上教学资源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了解更多、学习更多、探索更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深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网络资源对教育对数学教学的深刻影响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交流的方式等因为网络的出现必然会被改变,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尽管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曾经取得辉煌的成绩,但如果拘泥于这种传统模式,我们的数学教育必然面临落伍的危险,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都会受到影响。作为数学老师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队列,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加强数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构建现代网络数学教学平台。

(二)教师应以课本教学内容为核心,对收集到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合理有效选择适当的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在选择融入课堂的网络教育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内容相符原则;(2)适用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内容相符原则”指的是选取的资源必须与所讲的内容有很大相关性,能够与所讲内容融为一体,能够起到扩充知识、增强理解、启发思维、开阔眼界的作用。比如在讲解“无穷”的概念时,可以延伸到人类对“无穷”的认识历史,以及由它所产生的第二次数学危机等。“适用性原则”指的是难易适合,与日常生产生活有联系的实际案例,便于学生理解概念,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学为所用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时,加入数学建模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可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性原则”指的是选择的教育资源应该丰富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讲到某个定理时,可以收集该定理的创造者的奇闻轶事让学生阅读;再比如讲解极限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简单漂亮的分形图片,利用视觉冲击让学生理解概念,知识的趣味性、开阔眼界、激发学习兴趣。

(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必须重视现代

教育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实现大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现代化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教师要利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精品大学数学课程,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开发活泼生动,有声有色,可以动态演示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高等数学较难的定积分概念、旋转体的体积、三重积分等若用动态的图演示,学生会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师做好引导,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育以教师严密有序的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训学生,使其掌握快速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方法。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资料寻求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查到的资料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网络数学课程,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对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进一步要求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

尽管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很注重课后辅导学生这个环节,又不少数学教师利用课余安排答疑,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但基于网络的交流和辅导快捷方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代网络技术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多样化的交流和辅导。比如通过网络视频或一些即时聊天工具可实现异地同步辅导;也可通过学校数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论坛、邮箱等实现异地异步辅导。教师还可以将问题的讲解视频到网络上,或将解题文档传输到文件共享服务器上,供学生浏览学习,避免重复解答,费时费力。

大学数学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24-01

一、大学数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我国科学技术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落后很多,大力加强科技教育是重要的,但不应该只重视科技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缺乏科技的人文教育与缺乏人文精神的科技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因此,21世纪的教育除了不断加强科学教育外,更要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做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目前的大学教育由于受到我国考试制度的影响,接受性教育占主导地位,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数学能力较强,但其成绩的取得是靠大量的训练得到的,学生很少获得对大学数学的良好感受。又由于过分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方面学生觉得大学数学教育枯燥无味,另一方面使学生只能从逻辑方面去狭隘地理解大学数学,不能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看待和理解大学数学。忽视大学数学的人文价值取向,就会削弱大学数学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方面的功能。因此,大学数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数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格、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着,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等。它在本质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求善求美理性兼顾。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就是具有数学特质的人文精神,它的内容包括:

1、大学数学的思维――智慧与创新。大学数学的很多内容是对自然及社会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抽象的结果。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智慧与创新。大学数学的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大学数学中的变换、构造方法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2、大学数学的美――情趣与和谐。大学数学的美中有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比例美等。大学数学教育教学,应通过教学过程展示大学数学美,使学生对这种美的感受和欣赏能提高到文化的层面上,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丰富想象、愉悦情调、涵养道德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学数学是现代科技的语言和思想工具,体现了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

3、大学数学的规划――理智与自律。大学数学中的很多结论不是情感世界的宣泄而是在数学概念的定义和作为推理基础的公设的约束下形成的逻辑结果;每个数学问题有解决都必须遵守数学规则,这种对规则的敬重能够迁移以人和事处上,使人们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法律等的内在自我约束力。

4、大学数学的精确――敬业与责任。大学数学的精确性体现在数学定义的准确性、推理的严密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无疑。这种精确性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5、大学数学的学习――勤奋与自强。当学生在大学数学学习中证明和求解那些对他而言并不太容易的数学问题时,他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微小的进展,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学生了当灵感到来时全力以赴,这些成功经验能够培养他对事业的锲而不舍的追求,这也是大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6、大学教学的抽象――感知与概括。大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人们根据感知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所反映的各种具体属性,为了用统一的方法去描述属性而产生的。例如:函数、导数、定积分等概念的形成。这些活动的经验和方法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移植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7、大学数学的认识功能――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例如:大学数学中的极限语言很好地体现了有限与无限、近似和精确的辩证关系,微积分基本公式描述了微分与积分两种运算之间的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概率论中表现了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内在关系等等。要发挥蕴藏在大学教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力量,必须善于发现和运用各种数学结构、数学运算之间的关系和转化。大学教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用了大量的转化手段,这些转化手段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本领,提高科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8、大学教学的应用――语言与工具。大学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大学数学成为打开现代科技大门的钥匙,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成为思维的工具。例如:相对论的建立,量子力学的创立等等;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发展规律,都可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像电子网络系统、经济规划、商品产销关系等,都可用矩阵表示。一些过去认为与大学数学无缘的学科,如考古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也都成为大学数学大显身手的领域。这一切都说明大学数学的应用对人类的文明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9、大学数学的发展――直觉与想象。在大学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新理论的建立都需要借助于直觉、想象和幻想。著名数学字庞家莱说:“没有直觉,数学家便会像这样一个作家:他只是按语法写诗,但是却毫无思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想象力,这对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十分得要的。

三、弘扬数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

数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载体,在大学数学的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开发其中的人文精神,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把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新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尽真、尽善、尽美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存疑精神,文化知识无止境,人人需要不断创新,永远抱着谦虚和存疑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并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刻苦耐劳、敬业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 数学文化学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9

大学数学论文例8

上海交大公布“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北大清华进入前200。其中内地共有22所高校进入世界500强行列,这一数据比7年前增加了14所。 (8月15日《长江日报》)

既然500强中内地高校已有22所上榜,比起7年前更是增加了14所,中国大学在学术方面的进步还是有目共睹的。主持上述排行榜的专业人士给出的解释是:“主要还在于论文数量增长非常快。 ”事实上,中国大学对于论文的重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不仅科研水平拿论文数说事儿,就连教授的奖金和学术评判也同样以论文数为标尺。论文泡沫越吹越大,甚至科技期刊杂志都日渐变厚,这是以论文质量的下降甚至整体科研的浮躁为代价。大学排行榜的上升,固然是件好事。只不过,充斥着学术泡沫的论文当真能换来大学学术名次的上升,这名次的意义得打个问号。 (武洁)

大学数学论文例9

0前言

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砥砺前行,人类文明正逐渐进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在我国,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驾齐驱,是实现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保障。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生态文明建设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导向,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领域还存在着诸多的混沌和失衡,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许多教育问题和现象难以用一元的、单向度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解释,也难以用线性的因果关系或矛盾关系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分析和解决。[1]一场源于生态学视阈,强调整体、联系、多元、动态、平衡的教育变革呼之欲出。

1教育生态学视阈剖析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的理论预设

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W.Waller在《教学社会学》(TheSo-ciologyofTeaching)一书中提出了“课堂生态学”(ecologyofclassroom的概念,[2]开创了生态学与教育学融合之先河,自此以后各种研究众彩纷呈。教育生态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源于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L.A.Cremin在《公共教育》(PublicEducation)中正式提出并运用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ofeducation)这一术语。[3]如今,教育生态学无论在纵深还是宽幅都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将自然生态系统泛化于不同领域则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如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企业生态系统等等。教育生态系统实质是由特定的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相关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特色结构、实现特别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目前,对教育生态的讨论集中在宏观层面,针对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的思考还很少。事实上,每个泛生态系统中的泛生态元都与其他泛生态元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联,共生、竞争、从属、乘补,这些关系依照链状排列将泛生态元串联相关最后交错成网络,从而形成了如自然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一般的泛生态链和泛生态网。大学公共数学教育一边衔接着我国数以千万学生十几年的前期教育,另一边关联着国家众多产业甚至全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数学这一基础科学对科技的推动作用令人惊叹和敬畏。但是,我国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的发展思路仍囿于传统教学的思维范式,未能与时代进步、社会需求、专业发展相匹配。困境、挑战、机遇并存,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如何蜕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2大学公共数学教育系统的困境与危机

教育生态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实质是通过教育生态领域的创新与拓展,培育和构建“教育生态人”,实现教育生态建设的价值自觉与现实回应。[4]表面平静的大学数学教育系统实际困境重重,本研究以下从高等教育生态到学校教育生态再到课堂教育生态三个层面深刻剖析其生态病理。

2.1高等教育生态的“贫富”悬殊

高等教育生态是社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实现人的素质的提升,促进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推动产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生态一些方面表现出悬殊的差距:

2.1.1资源配置的“贫富”差异

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政策资源等等,从高校的地域水平分布的角度看,经济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和省会所在地的高校相较于其他地区的高校享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扶持、政策倾斜;从高校层级的垂直分布角度看,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传统重点高校相较于非重点高校和民办高校等享有更多的财政扶持和产学研机会。以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为例,共137所高校中,北京坐拥31所,江苏15所,上海8所,而河北、内蒙古、广西、内蒙古、云南、甘肃等省都只有1所高校入围;14所拥有数学学科建设的高校也均属于东部和中部的发达城市的重点高校。这份名单包含了对区域以及高校教育基础的考虑,与此同时也为未来我国大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政策导向和规划了发展版图,入围高校必将实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并通过教育生态链带动一批附近高校,以学校与各个行业的泛生态链带活一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创新。大学数学教育如何在各区域、各层级高校中协调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议题。

2.1.2思想观念的“贫富”差异

高等教育系统最终是“人”的系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的思想“贫富”与否最终决定了系统的活力。传统重点高校更擅于洞悉未来发展方向,非重点高校的数学教育仍存在生态位自我认识不合理,办学定位缺少特色,专业设置、机构设置、规章制度过度模仿重点高校,为提高毕业率降低教学要求等问题。共生与竞争是一切生态系统得以维系的主题,如何抓住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的契机,实现各高校的协同进步,进而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不是在这场浪潮中让差异越拉越大是值得思考的。

2.2高等学校生态的精神失落

“精神”源于拉丁文中spiritus一词,最早表示细微的气息,微弱的流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思想在不断形成积累,这种积累最后就汇集成精神的力量,大学精神既是对学校生态现状的客观反映,同时精神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学校生态系统的运转,精神将通过各个层级的生态链渗透并影响学校生态的各个细节。以下从三个方面剖析大学精神的失落:

2.2.1制度精神的压抑

学校的各项制度之间普遍联系并相互影响,能否把握制度生态的全局是问题的关键,这个全局既是时移的也是空间范围的全体。目前我大学制度生态仍以“结果”、“效用”为驱动,期待结果瞩目、迅速,追求效用明显、时尚,而“大学精神”、“学校内涵”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学校的功能之一是培育人,但是制度系统更多地是被灌输了物质、能量和信息,却很少有反馈和输出,自上而下垄断式的学校制度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人的压抑和控制。受到终结性评价方式的影响,学生将成绩“过与不过”而非学得“好与不好”作为对大学数学学习的自我评判标准;受到“通过率”指标的压制,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重技巧轻素养的偏颇现象犹存,教学的创造性与艺术性匮乏,个性化迟迟得不到发展。与此同时,传统重点高校中不少推行“非升即走”的人才制度,新建地方院校愈发重视青年教师科研考核,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师个体微系统的运转压力,当系统环境改变时,教师个体需拓展自身生态位,调整对资源的需求与利用以适应环境,在此过程中非理性竞争导致了教师系统生态位层次失调等问题,高压状态下科研的质量堪忧,部分教师无法合理分配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无法兼顾专业发展与职业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制度中更多体现在规则和管制层面,但是从孕育和培养的角度促进各项事业发展还不够多,例如对学生的制度主要是行为规范和成绩管理,对学生的数学教育研究机制还很缺乏;对班级的组织管理、纪律管理制度较多,对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活动引导制度相对空白;对教师的评价、管理制度多,但对教师间合作,教师个体的深度培养,教师跨学科跨部门的发展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2.2组织精神的隔阂

生态链的断裂是大学组织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数学虽然服务于所有院系,却又游离于各个院系之外。基础教学部门仅是承接各个院系的数学课程,课程教学以外,似乎毫不相干,数学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技能培养、拓展应用等方面都缺少生态链的融通,这使得数学教育的结果与初衷产生了很大落差。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人才生态链也未得到重视,教师在各自所处的半封闭“花盆”中,对于教师个体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科、院系乃至学校的发展、对于资源的利用和再生都产生了不利的生态效应。而在数学教研组织的内部,生态位在上中下游人才中各有失衡。有研究显示,下游人才由于教学经验,知识技能的不足造成了教学效果的同质化,生态位的“高度重叠”不符合生态系统所需的多样性的要求;中游人才教学经验渐长,由于个体发展内驱力及职称、待遇等外力的作用,种群逐渐分化,表现为生态位“过度分离”的“单打独斗”或“虚假联盟”的“人为合作”均无法抵御系统外来的压力,教师个体能量无法全面发挥,脆弱联盟的效能总和也不及个体能量之和;上游人才中的年长教师作为“人才种核”与下游、中游人才往往在教学方法和思路上尤其是在前沿教育技术的接受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人才聚集与协同进步仍是难点。在大学数学教研群体中如何发挥老中青教师的教学优势,如何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如何以向心力为吸引形成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教研团队是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

2.2.3文化精神的浮躁

学校文化既是整个学校生态的起点,也是整个学校系统运行状态的最终显现,受到社会文化场域的深刻影响,物质文化的真实显化,精神文化的无形渗透,相较于制度层面和组织层面,社会生态系统的遗传机理更迅速更明显地体现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氛围影响着浸润在其中的所有人,并最终影响各项制度的制定和组织管理的状态。学校文化依据其结构,可以分解为表层的物质文化层面,中间的规范文化层面和内核的精神文化层面。[5]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现今的各高校都具备了现代化教育的基础设施,但是大学数学教育也需要走出“一个教师、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的传统大教室,运用新科技、新设备、新理念给学生动态地展现知识,具体地实践知识;就规范文化层面而言仍缺乏对人的关注,学校中的每个人既受到文化场域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向其输送自身能量,对制度的制定和对行为的规范不应只停留保障大学数学系统基本运行的要求,而应站在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持续成长,加快学校整体进步的高度;就精神文化层面,虽然处于最内核却最易被社会的负向文化腐蚀,追求“省时省力高效高产”是其中典型的价值观,错误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行为方式、处事态度、学校风气。

2.3数学课堂生态的疲态百出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其功能和运行状态的内在原因。生态系统结构又可细分为组分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等等,[6]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2.3.1组分结构的复杂

表1显示了2008—2016年我国高考录取情况,虽然报名人数近两年不再增加,但录取率一再攀升使得学生种群的数量仍快速上升,尤其在2017年,浙江、江苏、河北等省高考录取率超过90%,按照教育部全国非数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几乎所有高校的理、工、经、管、农、林、医、文、法等专业均根据不同需求开设了数学类课程。大学数学课上百人“挤挤一堂”已是常态,学生种群密度过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这种“挤”更涉及了专业不同、文理差别、能力悬殊的学生群体,漠视生态多样性使得系统循环出现不畅甚至阻滞,“解惑”本是教师的基本职能,如今却成了需要排队等候的稀缺资源,成为系统和谐发展的“限制因子”。

2.3.2时空结构的局促

不可否认公共数学由于知识体系特征仍十分依赖课堂时空,以一周六课时,一年上课36周估算,要完成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等众多内容,课堂系统承受巨大负荷,因缺少有效调节机制,一旦压力越过系统生态阈值,课堂生态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课下师生基本处于分离状态,QQ、微信等便捷问询工具于一心向学者是锦上添花,于无心向学者只是形同虚设。学生种群内部差异会由原生差异几何级增大。学生种群逐步分化,优秀个体聚集形成共荣互利的正相互作用,顽劣个体聚集形成共损护害的负相互作用。体现在教室空间内,学生会根据自我评价、情感态度、所属群体等原因对自己的“坐标”重新选择,其实质就是学生在课堂系统生态位的确定和显化。

2.3.3营养结构的单一

最匮乏的营养物质最先抑制生物体的成长,这是生态学中最小因子定律给我们的启示。目前数学课堂的“定义—引理—定理—证明—推论—例题—联系”的套路模式还存在着,然而,数学教育不只是“数”,更在于“学”,学从何而来、晓为何而学、知如何而用是学生的“关键营养”,也是数学课堂系统与专业教学系统乃至学校系统融通的“关键生态链”。目前数学课堂缺乏专业的深度,交流的广度、精神的高度。同一课堂中的学生个体由于生态位差异最终成就了物质、能量、信息的吸收差异,师生、生生交往方式、彼此评价因此确定并长期惯性维持。

3思考与认识

生态系统不是生态要素简单堆砌形成的,不同的生态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如上研究所示,高等教育生态、学校教育生态、课堂教育生态的种种失衡必将导致层层生态系统运行的障碍。曾有高校在试卷上出现“请在下列图片中选出你的授课老师”“请写出你高数课的上课教室”这样的试题,不知是否可以看成是对目前教学现状的一种揭露。从生态化的角度应对目前的发展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路:

3.1教育生态的协同进步

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助力,以加强实践为方法,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以协同进步的思想让各个地区的高校发挥各自优势得以共同发展,让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再到社会的教育生态链得到稳固,让终生教育的思想得到落实,最终实现教育、科技、产业、社会的共赢。

3.2学校生态的内涵建设

高校要以“人的培养”为神圣使命,加强学校内涵的建设,从制度、组织、文化等各个层面培养人,制度上要从对人的管制变为对人的激励,组织上要从松散的联盟变为凝聚的力量,文化上要从对知识的宣读变为对内涵的积淀。以人为本,发挥学校生态中每位生态主体的优势力量,发挥每个部门与组织的突出效力,破除原有的“花盆效应”,实现对人的不断培养和对抗击生态压力的能力的不断增强。

3.3课堂生态的活化创新

大学数学论文例10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课时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的时间受到限制,无法对课本中的理论定理、公式、概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即使有的老师讲解的非常细致,仍有学生听不懂.而听懂的学生在自己做题时却不知如何解题,这是学生没有得到充分训练的结果[1].大学数学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陪着学生做大量练习,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本知识多做预习和复习.预习的过程中,要理解相关的概念、公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课前的预习,有助于学生有侧重点的听课,有利于学生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课后的复习是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和掌握,是提高其数学水平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数学水平的不一,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作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例如,让学生解释数学内容的某一定义、某一解题方法等.教师可在每节课结束之前安排好下节课的内容,便于学生提前做好预习.

三、引领式教学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老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陷阱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学生自主预习、复习、老师适时引导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综合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数学老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把学生分组,让他们互相交流,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思考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只要是能够启迪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数学老师都可以进行尝试.比如在数学课上进行知识竞赛,学生为了比赛,必须做好十足的准备,既要弄明白相关的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方法,还要准备好语言表达.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点,还锻炼了思维能力.

四、注重课外培养

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大学数学和其他课程不同,除了课上时间,学生也要花一些课余时间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肯定会遇到难题,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由于大学数学自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联系到数学老师,只能先与学生进行交流来获得解题思路和方法.数学老师可以帮学生介绍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数学专业的学生或者是研究生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完成他们课后的复习工作.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会提升,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拓展.

2.借助新媒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学习逐渐成为学习的一种方式.信息网络在学校的普及,使学生在学校中就能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打开便捷通道.数学教师可以有目的性的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有针对性的查询并作出总结报告,最后完成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数学软件在课堂上的应用.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在课后对其分析,促使他们去学习相关的数学软件.

3.阅读数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