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网络电话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9 10:01:51

网络电话论文

网络电话论文例1

VOIP近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管制政策的限制和运营商的抵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VOIP的发展,移动通信资费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IP电话形成了替代。本文重点研究了VOIP三种模式H.232IP电话、VoBB宽带电话和即时通讯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给出了趋势预测。

一、VOIP用户群概述

VOIP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便宜、丰富的服务。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的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从个人用户来看,VOIP的低资费是初期吸引用户,并在发展期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从长远发展来看,低资费并不能成为VOIP市场持续发展的本质动力,VOIP将演变成家庭综合信息服务的一部分,成为家庭信息服务解决方案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这个综合的家庭信息服务将会向用户提供包括语音通信、家庭娱乐、家庭安全等一系列服务。

VOIP在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个人用户的同时,也受到企业用户的青睐,这其中以大量拥有长途业务的中小企业、拥有涉外业务的对外贸易公司、驻华机构办事处,拥有诸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用户对VOIP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1长途语音业务需求量大,企业节约成本需求明显

对于涉外的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对外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支付能力却有限,希望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长途通话业务,VOIP业务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说,因为拥有很多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集团决策的下达和子公司工作的汇报都对长途通话业务产生了较大的需求,虽然这些公司拥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但VOIP更便宜的资费让他们也多少有些偏爱。

1.2对VOIP增值业务有着较强的需求,希望能建立一体化的通信信息服务系统

建立在VOIP系统之上的数据通信、视频会议等大大加强了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和沟通,同时基于VOIP系统的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加快了企业业绩的提升,对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多数企业希望VOIP系统的建设能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避免了多系统带来的麻烦,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1.3语音和数据业务相融合,实现VOIP系统与企业内部网的统一

企业用户使用VOIP系统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费用,他们希望VOIP系统能与其它数据应用结合起来服务于自己的管理及业务拓展流程,提升生产效率。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将VOIP系统和企业内部网相结合的问题。伴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IT和电信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最终形成企业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这个融合了VOIP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将大大加快企业的运作流程,加快资金的周转和资源的配置,同时也使企业内外部的沟通、谈判和交易更加便利。

二、VOIP业务模式分析

目前VOIP常见的业务模式有三种,分别是:H.323IP电话、VoBB宽带电话和IM即时消息。其中H.323IP电话又包括:IP电话卡、特服号码、专线IP电话等,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VOIP语音通信模式。

2.1H.323IP电话

H.323IP电话是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系统,H.323是在包交换网络上提供实时视频,音频和数据通信服务的一个里程碑技术。它规定了在包交换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网络组件、协议以及过程。包交换网络包括基于IP的网络(包括Internet)或者基于IPX的局域网,企业网,城域网和广域网。H.323可以应用在很多环境中,比如只有音频(IP电话),视频和音频(可视电话),音频和数据,音频、视频和数据。H.323也可以用于多点多媒体通信。H.323提供了很多服务,因此可以应用在很广阔的领域中-如消费、商务和娱乐。

2.2VoBB宽带电话

VoBB宽带电话(VoiceoverBroadBand)是基于IP技术,以宽带传输网络和IP终端为载体,是融合了语音和数据的新型电信服务平台。VoBB宽带电话可以保障话音质量,一般以免费或固定资费(包月)的方式提供,资费低廉,得到家庭和企业用户的广泛青睐。

2.3语音即时通讯

语音即时通讯是VOIP的另外一种应用形式,是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加入语音聊天的功能,目前几乎所有的即时通讯工具都支持语音聊天的功能,常见的有腾讯QQ、微软MSN和雅虎messenger。即时通讯的语音功能以其便捷的PCtoPC的方式赢得了年轻一族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语音业务形成了替代。

目前国内外即时通讯的语音功能基本上是以免费的形式向用户提供,用户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能够获得像传统长途电话一样的话音质量。即时通讯免费的特性大大促进了用户数的发展。

三、VOIP三种模式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H.323IP电话业务市场已进入成熟期,资费优势是长途电话IP业务增长的直接原因,但随着传统长途电话资费的下降和移动长途电话漫游费的改革,H.323IP电话业务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会保持超过传统长途电话的增长率。商务企业用户依旧主要被IP专用交换分机(PBXes)占领。在未来,普遍被中小型商务企业所采用的VOIP语音网关通信市场的收入将超出来自PBXes市场的收入。

在国家对VOIP的管制政策放松之后,VoBB宽带电话将获得快速的发展。各类ISP和ITSP,包括电信运营商也会加入这个行业,而且用户的需求会随着宽带速率的提高而增加,所以VoBB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网络电话论文例2

一、语域

韩礼德(halliday)把语域(register)分为三类: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话语风格(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

1.话语方式

聊天语言在同一时段里是双向的,即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是发生在同一时段的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不同,网络聊天的交流双方需要讲话者通过键盘录入文字,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人类瞬息万变的不稳定的思维活动,使之表达准确清晰且易于记忆,这使它具有了书面交流的优势;又由于它的时效性强,随意,语法结构自由,因而又具有了口语交流的长处。这使得网络聊天同时兼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双重特征,模糊了人们对口语和书面语的传统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现象。所以,有人把网络聊天称为“书面口语”(written speech)或“交互式书面会话”(interactive written discourse)(allen&guy,1974)。

2.话语风格

在网上,人们几乎不采用拘谨体和正式体,偶见商谈体,更多的是随便体和亲昵体。这从网络交际“进入”和“退出”的方式上就可体现出来。常用的“进入”方式有:“hi!”、“hello!”、“r u free (are you free?)”、“chat?”等等。而对方一句“ok”,双方即可进行随便、亲密的交流,婚姻家庭、个人隐私无所不谈,这在实际的生活中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退出”的方式也很简单,有时甚至很突然,常有这种情况,两个人正聊得很投缘,一人有事要走,他只一句bye就可以离开了,并不需要解释什么,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恐怕不妥。

3.话语范围

网络交际语言显然多属于非专业性语言。这是因为网友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很难有共同的专业性语言。另外,网络交际内容的“随意性”和行为的“不专一性”也决定了其话语范围属于非专业性语言。再者,在网上进行交流的人们往往不专一,如一边看电视一边交流,也有的人同时与几个人交流,这些都决定了网络交际语言的话语范围是非专业性语言。在网络交际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电脑和因特网为载体和技术基础。如电子邮件、bbs、在线聊天等,既可以是同步交流,也可以是异步交流;既有单向交流,也有双向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际方式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以适应人们实际交流的需要,单就网络聊天工具而言,已从最初的msn、icq发展到现在的oicq、yahoo、skype等等,其功能也从最初的只能文字交流到后来表情符号的添加,再到现在的语音、视频聊天,多样化的选择也满足了广大网民求新、求快、求异的心理。

二、话轮

网络空间是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的虚拟社会,网络用户群活跃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在这些交际活动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交际方式,和传统的面对面的言语交际手段相比,网络交际对网络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网络交际中,交际双方所有的交流信息都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递的。当发话人发话后(往往是通过键盘输入的文字信息),信息由计算机进行编码后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对方电脑接收后进行解码还原,受话人通过阅读获得发话信息,这个过程往往有时间上的延迟。由于网络状况、电脑运行速度、交际双方操作电脑的熟练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延迟的时间变得较长。因此,便出现了网上会话中特殊的话轮转换。

a:你在干吗呢

b:吃饭了吗

a:吃了,你呢

b:在写论文呢,愁死我了。你现在哪呢

a:我也吃过了,别急慢慢写,在宿舍

……

可以看出,该例子中不再遵循一问一答的规则。网络交流打破了日常会话中的话轮规则,形成了网络交际独有的两条话语主线交叉并行的局面。

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在网络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于日常交流的参与角色和交流方式,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遵守和日常交际也不尽相同。简单地说,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网上聊天中仍然存在,但是被遵守的程度与现实生活中不一样。

例1:影子:

草尉剑侠:在

影子:论文

影子:电影

草尉剑侠:写论文呢

影子:ok,你忙,cu

草尉剑侠:c u

这样的对话一方面减少了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听话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这就说明了合作原则中的经济原则在网络交际话语中同样适用。

例2:月影沙秋:你在阿

草尉剑侠:是啊,你也来了

月影沙秋:恩,你的论文写完了吗

草尉剑侠:呢,正在写呢,你的呢

月影沙秋:一样

草尉剑侠:问你个事啊

月影沙秋:说吧

草尉剑侠:是你的论文写是关于什么的,我想借鉴一下

月影沙秋:便写写得,关于语码的问题。

草尉剑侠:语码?

月影沙秋:恩

草尉剑侠:什么语码?

月影沙秋:语码就是语码阿,嘿嘿。

草尉剑侠:不懂,赫赫

以上的对话是围绕话语分析的学期论文这一话题进行的一段在网络上的对话。当草问及月的论文内容时,月只是泛泛的说明了一下,这就使草明白月不想告知草有关他的论文内容,也不想让草参考。月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也就是没有给草提供更多的有关他的论文的信息。

网络交际参与者双方在非面对面的交际环境中,交际者往往为了交际速度,采取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交际活动,其礼貌程度低于日常言语交际。但是,不礼貌的交际话语未必违反网络交际的礼貌原则,这与网络交际的礼貌程度较低和礼貌原则适用范围宽泛等因素有关。有些看起来很不礼貌的话语,不一定会导致不好的交际效果。

张:?

张:说话……

张:每次跟你说话都不理我,太不道德了

张友:猪头……

李:你才是猪头呢,我忙啊,别烦我。正写论文呢我

张:常有理——胡说八道

李:不信拉到,88。我要赶论文了回头聊鸟人。

“不道德”、“猪头”、“胡说八道”、“鸟人”都是不礼貌的交际话语,但是在这个地方,词语本身的意义弱化,只是表达了“不满、不快”的情感意义。这些交际话语仍然在网络礼貌原则的规范之内,只是礼貌程度很低。

四、结语

网络语言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变体,它有着无限的创新性,给现代汉语来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有人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然而,网络语言从词语和使用都没有一整套规范来加以约束,存在着不少缺点。有的网络语言品位不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网络电话论文例3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中秋节等这样的传统团圆节日将通话费用主动降下来,让更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与亲人欢聚的公众能够更轻松便捷的利用电话这种通信工具实现中秋节的另一种形式“团圆”,这本身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而如果从商业学的角度看,只有注重人文关怀的商家也才能更好的赢得用户和赢得市场。相对于传统电信运营商,网络电话在节假日期间对电话费用的主动降价幅度往往会更大,目前国内最大品牌的KC网络电话更是率先在国内推出了“月盈中秋浓情献礼——免费电话无限送祝福+免费短信100送祝福”大型用户真情回馈活动,“免费电话”和“免费短信”已经触及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底线!

网络电话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3-0096-01

VPN主要是基于公共网络的一种设施,一般是利用了隧道技术方法从而实现私有网络的一种传输数据。在企业内部虚拟专用网是一种对网络的扩展需求,通常情况下,如果远程或者是移动用户需要以拨号的形式对公司进行远程访问时,这种网络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应用以往相对传统方法进行远程通话,所应用的资费是非常高的,并且在进行传输数据时速度较慢,也不能确保安全性,存在一定的漏洞。在电信行业以及在IT业当中,IP是一个非常响亮的概念,从它的自身上来看,就知道它是解决网络技术的名词。我们知道,IP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语音的压缩设备上再处理压缩编码,并且把这些数据再通过协议对其打包,再通过IP网络传送到数据需要的目的地,通过对语音数据包进行一定的串联,最后对其进行解码处理,把语音信号还原,达到最终的传送目的。由于在当前的信息技术下,IP电话已经逐渐成为最新型的一种业务,并且应用在全世界当中,所以这项技术已经对原有的电话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电话形式无论发展成什么样子,IP电话将成为最广泛的市场,并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VPN技术

在电话通信系统当中的VPN技术一般指的就是在公共电话的系统网络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一个专用的通讯功能,从而可以帮助用户可以在同一个交换机上进行工作,例如,主要包括了编号方案、网内的通信以及呼叫等待等相关业务,在语音业务当中可以应用到VPN这项技术。

1)电话网的应用一般是在电路交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提供语音服务的同时,可以利用公共交换电话网从而达到电路交换的技术,在成功连接以后,就可以在通话时建立一条专属路径,用于连接双方的通话。

2)在当前,由于VPN技术已经在广泛的使用当中了,并且很多运营商也都在推广这项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技术。一般可以在VPN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专属网络。同时可以把企业内部所需要的固定电话统一编制成专用的一个网络,并且满足所有用户都可以应用短号码进行呼叫,从而享受到通话的优惠,达到智能和便捷的理想目标。

3)使用电话网时,它具有方便和简单的扩容性,并且可以利用它这种特点,在交换系统的设计当中,主要包括在软件与硬件方面的应用,可以增加模块,并且达到扩容的目的。因此,在电话网当中的VPN技术就可以利用软件与硬件当中的模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只对软件的配置进行改变也可以达到目的。

4)在电话网当中的一些所需核心设备,主要会应用一些专属集成电器路的冗余技术。一般应用程控交换机可以帮助检查故障,并且对其及时的进行定位与检测,排除故障,所以VPN持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

2 IP技术

与传统电话相对比,IP技术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传输过程当中,对于语音媒介会存在不一样的应用,由于IP电话必须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传统的电话只是作为一个交换网来使用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交换方式是不相同的。在当前,由于IP电话有着迅猛的发展,也就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节省电话费,最为显著的就是可以节省国际长途电话的费用,并且可以节省很多,传统电话是通过电话网,相对IP电话则是通过互联网,因此会更加便捷。

1)与传统电话相比,由于IP电话占的带宽相对是较低的,因此在电话费的成本方面也就会少很多。

2)从传输技术来说,电话网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即电话通信的电路一旦接通后,电话用户就占用了一个信道,无论用户是否在讲话,只要用户不挂断,信道就一直被占用着,因此用电路交换方式时线路利用率很低,至少有50% 以上的时间被浪费掉。因此,利用因特网传送语音信息要比电话网传送语音的线路利用率提高许多倍,这也是电话费用大大降低的重要原因。

3 企业内部基于VPN技术的IP转换

当前,在很多企业当中都已经建立了私有网络系统,并且建立了IP网,由于企业在拥有自己的网络下,就可以应用IP语音系统,它可以在总部和分部的二者之间建立一个话音综合网,并且在二者之间再为企业形成一个电话网,只限于内部使用,这样方便企业内部的沟通,并且节省了很多的话费,也降低了对外联系的话费。此外,在建设IP网络的同时,也可以更加完善公司的管理业务,可以提升办公自动化的管理水平,更为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

由于IP语音系统设备,主要是通过把语音信号转变为数字再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送的过程,此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把语音数据转变为模拟语音再传送到电话交换机上,这也就达到了一个IP电话的使用功能。在企业内部,可以先选择一个局域网,再根据不同的办公地点与VPN相连接,再通过电话机的程控交换机把信号传送至IP网络,此时,网关就会把语音信号的编码再经过压缩传送至路由器;此时,VPN就会自动判断应该把信号传送到哪个应用办公室,并且跟随VPN隧道再传送信号至路由器。如果是远端的VPN则可以把信号传送到IP网关,需要一个连接的过程,再通过把IP网关传送信号到相应的电话机上或者是交换机上。在此期间,应用这种技术需要的设备有几种,包括了必须要为企业申请ADSL的网络设置,并且为企业内部的办公地点安装一个VPN路由器,还需要安装一个IP语音网关。都安装好后便可以在远程的协助下,在办公室之间进行自由随意的进行通话了,并且不用支付话费。通过远程,应用VPN可以把不同地点的局域网相连接,方便传输数据。

4 结论

应用VPN技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当中,主要还是基于电话网,也是在传统的IP网络上的技术。由于VPN主要是基于公共网络的一种设施,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利用了隧道技术方法从而实现私有网络的一种传输数据,所以如果是远程或者是移动用户需要以拨号的形式对公司进行远程访问时,这种网络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种应用技术的发展还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新宇.综合VPN业务的实现与技术研究[D].南京邮政大学,2012.

网络电话论文例5

随着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完善,电影文化也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而电影评论是电影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衍生领域,对于电影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科技的进步、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影评已无法顺应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网络大众影评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对于促进电影文化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大众影评一方面改变了电影评论的面貌以及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对传统的电影评论观念、创作与传播体制产生极大的影响与冲击,并加快了电影评论创作的数字化发展速度。同时,大众对网络影视评论的认识也更加主动,从直观感性的议论,快速发展到理性的思考和学理的探究。

一、网络影评的概念

网络影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影评包括网络上发表的全部影评作品,比如网上原创的影评作品、传统媒体上发表的影评作品上传到网上等。狭义的网络影评主要是在网络上原创的电影评论,比如,网络最初在一些网络论坛发表的评论作品。批评家彭加瑾认为,电影评论视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理批评,目前主要有网络媒体的大众批评,专业的大众批评、准专业的大众批评这三种主要的电影评论形式。网络批评是网络社会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批评形式,具有真实、坦率、锐利、迅速等特征,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目光。网络媒体为广大网民观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得批评不再是批评家的专利。所以,网络影评并非电影评论与互联网络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主体特性的有机融合,并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以及明显的时代特征的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而本文谈论的重点是狭义的网络影评。

二、网络大众影评的特征

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对影评几乎没有任何编辑,对其技术性也没有太多要求。网络影评的对于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广大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影评的者。影评的没有编辑筛选过程,也无限受制于媒介容量,网民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自由传播信息。网民不仅可以在网站和论坛自由发表影评,还可以充分利用博客发表影评,比如“电影博客明星”徐静蕾、周黎明、顾小白等,还有更多的 “网络草根”发表的电影评论,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以影评为关键字的博客圈子,分析、讨论、交流各自的观影感受。网络草根发表的电影评论不会受到媒体政策的限制,往往比传统媒体影评人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评论的长短也十分自由,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历史资料。所以,网络使影评不再是部分“专家”和“学者”的专利,广大网民都能参与影评,因而网络大众影片得以快速发展。

传统影评人难免要受到媒体机构的限制,发表自己独立的声音难度较大。这也正是传统影评人的局限所在,他们不仅要受政治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的影响,同时还受发表阵地的制约,他们撰写的电影评论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其主题也往往事先已经定格。而网络影评能够匿名发表,因而其独立性更强,所发表的信息更具对等性,参与也更加随意。在网络世界里,传统的“把关人”“沉默的螺旋”等都似乎不见踪影,评论者可以畅所欲言,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认知的主观意愿。评论主体与传统电影评论不相同,使得网络影评与传统影评的官方批评、专业批评有着明显的区别,少了很多功利色彩。然而,影评人其实也一个称职的观众,不会受到传统宣传媒介的观点所左右,也完全不会受到电影工业的潜规则以及部分媒体专栏的点击率的影响。然而影评人也不能一味地将自己当成一个口诛笔伐的侠客,可以随意发表内心的不满,无所顾忌妄加评论。

三、网络大众影评的精神实质

近年来,随着网络大众影评的发展,也出现一些负面问题,影响了网络大众影评的发展。因而网络文化研究对于网络上的非理性问题进行反思,比如网络中的语言暴力,包括网络“骂臭” “人肉搜索”等问题,网络群体以“无名的大众”的身份肆意攻击一些个体对象,从而个体对象的现实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引导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就显得非常关键。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往往是真假难辨,网络也是一种媒体,同样容易被资本和利益所控制和绑架。当然网络大众这一群体就知识与教育素养的层面而言,应该具备一定文化修养,但我们也应该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也有不少网民的素质非常低下,一些网民甚至可以用恶劣来形容,而“少数人的暴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与“多数人的暴政”相提并论。因而在网络上提倡“人道主义”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

不可否认的是,影评话语暴力和当前中国盲目追求大片、可以模仿好莱坞的大手笔、大制作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有直接关系。而中国网络影评的也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早期(第一阶段)的网络影评并没有出现语言暴露问题;而目前正是处于第二阶段,大片兴起,电影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电影作为一个公共领域,因而变成网络大众反抗的目标和对象。网络影评中的话语暴力往往是对一些公共事件的强烈对抗,同时也是对权威文化的对抗,而这种对抗性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表演。比如对张艺谋、陈凯歌以往的艺术大师如今却变成商业大片的导演发泄一种不满,当然也会对传统的专家影评发泄自己的不满。

网络影评的暴力语言与中国的二元对立结构密切相关。作为草根的广大网民,将其官方与精英视为结构的对面,参与者的内心有一种反权威、反资本的成就感。所以,对网络影评的评价,就不能忽视网络大众的这种对抗姿态。而对这种“弱者的反抗”应该持一种同情理解的态度,虽然这种反抗会产生诸多问题,比如非理性与暴力性,如同其他的群众运动一样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在同情与理解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进行理性引导,进一步提升广大网民的政治素养以及理性论辩水平。事实上,这种“弱者的反抗”姿态其实在很多程度上是一种假象。暴力语言也是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是这种暴力语言是不是网民内心情感表达、是不被一些利益集团所操控或者根本就是网民的盲从,也许这些才是问题的重点,才更值得警惕的关键所在。

与其他媒体影评一样,网络影评所面临的问题同时独立影评的问题。所谓的独立影评指的是评论是发自评论者的内心感受,而并非受其他力量的影响,按照克里斯朵夫・泰尔西特(Christoph Terhechte)的观点,独立电影不会迎合那些有政治、经济企图的人的期待,而是将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观点通过影片传递给广大受众。假如网络影评中的网络暴力语言是网名的内心感受,或许还值得同情和理解,可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这种网络暴力语言所产生的伤害并不是非常严重。相反,对那些看似客观的、非暴力的影评如果收到一些利益的趋势而产生的单一、同质的影评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必须承认的是,在电影产业的商业利益驱动下,网络影评也很容易被收编,而变成电影营销的一种更加高明的手段,为电影的发行宣传造势,比如拿钱发帖的被雇佣者、被雇佣的网络水军等。这些影评看起来客观而平静,甚至是故意挑起暴力谩骂为电影制造话题、制造噱头、吸引眼球,提高影评的票房。事实上,产业或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相互勾结,所有的异质都很容易被吸纳为同构,从而变成资本的雇佣,为利益集团服务。除了那些有预谋的收买行为,网络大众的盲从、无意识形态的召唤问题也非常值得警醒。很多网民一味跟风、盲从,甚至连电影都没有看过就妄加评论、煽风点火;仿佛参与评论是为了反权威、标新立异,这种非理性的盲从、伪个性,很容易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利用。

网络的分众性比较强。由于网络论坛往往是按照不同的倾向、风格进行分类,不同的论坛吸引的是不同的人群参与其中,比如水木清华论坛的电影版经分成了两个版面:“电影”和“movie 俱乐部”。a,“电影”属于一种大众化的版面,主要是对当前热映的影片进行分析、讨论、交流与互动,而“movie 俱乐部”则是一种小众的版面,通常针对欧美艺术电影进行分析、讨论、交流与互动,评论者的观影经验往往更加丰富。不管是专业评论还是业余评论,严肃影评的对象仅仅是一个细分的市场。对于广大网民而言,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网络信息时代,更多声音层出不穷,其辨别的难度非常大。而在网络上搜索出来的东西,通常是雷同的信息的相互转载,网民在网上浏览获得的对于一部影片的评论往往是同一种声音,而这些声音主要是来自于传媒、名人、资本的声音,而那些比较个人化的声音则被很难被网民所获悉。这也是网络评论中所不得不面对同质性的问题。

四、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当传统影评进入到集体失语和遇到生存障碍时,一种崭新的网络电影评论方式悄然崛起,电影评论的网络新媒体形态也必将越来越多。电影评论的多元化,丰富了电影作品,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各种电影论坛和博客上的电影评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网络影评新人打破了原有传统影评发展上的窘态,而是集聚一起,为影评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力量。另一方面,网络化的电影评论使得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电影评论的角度也越来越深入和新颖,在迎接电影评论事业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网络化给电影评论带来的商业化性质的弊端。网络时代的大众影评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营造一个公共空间,从而使得影评人、导演、学生、影迷能够在其中发表自己的内心感受、观点与看法。在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获得信息、知识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使得电影也更加大众化与民主化,电影文化也日益成为大众生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大众影评是娱乐生活与电影文化消费的产物,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意义与公共诉求。从长远来看,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云.中国电影批评的两难困境[J].当代电影,2006(02).

网络电话论文例6

广播网络化雏形

网络广播应该包含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两个从属概念。网络广播作为传统广播在互联网上进行延伸,可以谓之广播网络化。目前主要形式有直播和点播。直播(Live)是电台实际播出节目的网上传输形式。时效性强,生动实际,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1997年底上海电台在国内首次进行互联网上直播广播,长达4小时。点播(On-demandAudio/Video)则将节目根据内容做成一个个片段,用户可以根据标题或分类选择所关心的片段收听。点播可以更合理地满足用户的要求,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网上广播形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将“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等重要新闻都制成了精彩的网上回放专题。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直播还是点播,大都只是将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搬到网上进行“转播”。就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互联网在广播传播中仍属非主导性的,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的工具出现。而网络化广播则是借鉴传统广播方式实现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的独立制作和传播。它要求从网络发展的角度来看广播,跳出传统广播模式,真正发挥互联网广播优势。这是至今还少有人问津的又十分重要的课题。

可以说,真正意义的网络化广播是以网络直播而非“转播”、全面互动而非“补充”作为最显著的标志。长期以来,网上视音频广播采制和播出一直是新闻网站的弱项。1998年12月,广东电台连续三个晚上网上直播“阿虹的故事”特别节目,在听众中反响极大。热线电话一个晚上有十多个,而电子邮件有近万件。但是这种网上直播和互动只是作为传统广播的一个补充形式,不能称为真正原创的网络直播。

六大特征

回顾上世纪80年代,传统广播传播与受者界限分明。1986年底,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热线电话加主持直播先河,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在广播改革史上具重要意义。然而,这种直播主持与热线听众的对话只能是点对点,听众的交流参与面还十分有限。广播与互联网融合后,主持人与网民从原来的双向交流拓展为多向交流,网上广播受众的反馈参与面大大扩展。美国报界巨头《华盛顿邮报》网站采用的实时广播“直播在线”(Live Online),提供各种网上直播讨论节目,由重要新闻人物、娱乐明星、定期邀请的嘉宾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与许多网上的“聊天(室)”不同,它提供的是“理智的。有主持的讨论。”这可以看作网络化广播的雏形。网络化广播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

一、网民的第一性。网络广播在新闻制作和节目传播对象上,首先要考虑网络受众的需求,实现网络化广播信息接受的舒适性、第一时间的传播性和文字音频的互动性。目前,已有网络电台利用网上资讯开播网络新闻联播意义上的“新闻听听看”。另外,结合网站频道,开设一些以网络时尚为话题广播节目,如在线游戏、网上视听、美容保健。美食购物、车行旅游等。

二、在线节目直播。网络化广播的播出采用不受制于传统广播的“网上直播”形式。虽然网上直播比转播和录播对制作者及主持人要求更高,但这是为了便于网络电台主持人能充分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而必须采取的方式。因为一旦播出的节目全部采用转播传统广播或录制节目方式,网络电台的网民第一性和互动特点将会丧失。

三、互动交流评论。在节目制作和栏目制定上,网络广播可以采用QQ、手机短信、论坛发帖、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与网民互动。网民可以通过以上任意一种方式与节目主持人交流,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如节目播出时可在论坛与网民实时进行交流,也可利用手机短信息即时沟通,在网络节目中提供短信评论、短信点歌、短信抢答、短信调查等。

四、网络主持意识。网络加入广播节目,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是对广播优势的拓展。这不仅需要主持人熟悉电脑和网络知识,还需要主持人适应从主导地位向真正开放的网络谈话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角色转变对主持人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对全局的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实现网上点播。网络上可以实现广播节目尤其是音乐的在线收听和点播。与一般广播上网不同的是,网络电台以网民为第一受众,互联网节目资料更为丰富。网民可在网络上更加自由地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乐曲等。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可以代替广播,实现广播所能具备的一切功能。网络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视听语言进行传播。

六、融合传统广播。网络广播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集纳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积极开展与广播电台合作。新闻媒体的网络变革应该是运用新的网络传播手段和技术,享用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的资源。例如,可与广播电台合作,让传统广播的音乐和旅游精品等节目成为网络广播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网络化广播变革

网络电话论文例7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43

网络营销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自媒体为主要营销平台的新型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文化产业,都应该善于总结和借鉴成功的网络营销经验。在当今网络经济时代下,只有学习并利用好网络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1《小时代》系列电影网络营销策略及其效果

11微博营销

(1)舆论领袖营销。在《小时代》系列电影营销中,导演郭敬明以及一众明星主演就承担着舆论领袖的责任。以郭敬明的微博为例,《小时代》系列开拍以来,其70%的微博都与影片有关,其他主演的微博也是充满了与影片有关的信息,其微博信息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粉丝”的倾向。[1]虽然粉丝量不直接代表影响力,但传播最重要的是粉丝的热评与转发,官微的微博经过转发,就能间接使影片影响力迅速提升,这便是官微营销的突出作用。

(2)微博话题营销。《小时代1》上映之前,便利用微博进行话题营销。先是某导演要翻拍小说《小时代》的消息先进入公众视野,经过几番炒作,公众热情被提到一定高度后,小说原作者郭敬明正式宣布将自己著作的《小时代》还原成电影版。消息一出,网友们便开始在微博发起相关话题,待话题被炒热后片方再放出其他与影片相关的舆论热点,从而扩大影片的话题热度。

(3)微博口碑营销。从导演郭敬明到六位人气与争议具存的主演人员,只要他们通过微博@几位同样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明星好友来分享自己观影后的体验,便可以此口碑传播为途径来实现影片信息的传播与扩散,从而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12微信营销

(1)公众号推送。在《小时代》系列的微信营销中,与之相关的公众号就做了推送菜单引导,只要受众编辑影片相关的内容索引并按照提示输入相关数字,就会出现影片相关信息。

(2)二维码扫描。《小时代》片方选择与拥有先进微信开发系统的万达影院合作。二维码扫描便是在“粉丝经济”下,尽可能增加粉丝黏性,以达到营销目的最便捷的网络营销手段。

(3)朋友圈共享。《小时代》上映前,影片官方便邀请忠实的影迷发微博、微信朋友圈介绍影片相关信息,并邀请有一定影片解读力的高质量影迷,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上面对影片做出自己的观点评论并以此引发青年网民群体共鸣,通过多渠道转播至多数的微信朋友圈,以此达到影片信息在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宣传。

13论坛营销

《小时代》影片官方首选网络论坛进行推广。他们在宣传初期便利用五四青年节在新浪、搜狐、TOM等有影响力的社区论坛掀起有关“时代”“责任”等话题热帖的热议,以此发挥出网络论坛对影片相关信息的高曝光度,进而扩大影片信息扩散范围。

2《小时代》系列电影网络营销成功之处

(1)宣传模式全民化。从郭敬明的微博到微信公众号甚至再到多个论坛网站上,都不难看出,无论是演员的挑选、剧照的公布还是电影主题曲的,这些与影片相关的信息都是借助他的粉丝以及明星朋友的影响力不断向外传播。从最早他与影片主演的微博互动仅仅两个半字就可以获得7000多万量的转发,再到后来任意一条有关《小时代》的论坛帖、访谈视频都会被狂热的粉丝刷出几万次的转发量可以看出,“全民网络宣传”,是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影片信息渗透到每一个目标群体中的。

(2)名人效应辐射化。以《小时代2》为例,其上映档期选在2013年七夕档,与之同期上映的还有《一夜惊喜》,两部电影各主创以及影片主演微博粉丝号召力在票房上贡献率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时代2》在一众主创人员的联合发力下,微博各个指标都遥遥领先于《一夜惊喜》,而这也与票房成正比的关系。这足以说明该影片利用名人效应辐射为其争取到了同一时段的消费市场。

(3)消费群体精准化。认识到“80后”“90后”慢慢成为电影产品主要消费者与网络主流人群的现实,《小时代》便巧借网络平台来不断迎合其目标消费者。一方面,《小时代》剧中的时间是在毕业前夕,电影的宣传期也特意安排在当时的毕业季,因此《小时代》针对毕业季与人人网联手的“青春纪念册”,就是旨在号召好友组团观影。另一方面,郭敬明本人的文章多向青春文学靠近,其粉丝主力自然集中在青年团体当中,而这个人群也正是本影片的目标消费群体。在演员的选择上,六位主演都是时下粉丝号召力极强的当红青年演员,其粉丝也是主要集中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80后”“90后”。

3影《小时代》网络营销对文化产品的启示

(1)准确把握营销机遇。电影《小时代》在选材时就给自己奠定了消费者基础,因其题材本身就是具有不俗人气的小说,再将其延伸成为电影产品自然是给影片的营销进行了提前预热,这是机遇一。影片在演员选择上也是兼顾当时影迷朋友的喜好以及演员本身自带的话题效应,开拍初期就在网络上掀起激烈的讨论热潮,这是机遇二。在宣传上,影片巧借五四青年节的“青年”“时代责任”等话题来与影片进行捆绑营销,借助节日氛围在各大网络平台,这是机遇三。这样的机遇在《小时代》的整个营销过程中早已屡见不鲜。这就启示了文化产品,机遇是创造的,不是碰巧的;机遇是用来准确把握的,不是用来盲目把玩的。

(2)打造多元营销环境。在《小时代》系列影片的网络营销中,不难看出其精心打造的营销环境。从宣布翻拍小说《小时代》开始的营销造势,到利用名人主演的网络热点进行炒作来不断创造影片话题,再到以各种翻拍形式为切入点,都是其“要唱戏,先搭台”营造营销环境之举。随后,其根据拍摄进程进行阶段性的环境打造,如上映前打造的借助“五四青年节”的节日氛围环境、上映期间各城市院线粉丝与主演零距离互动制造大量围观群众的环境、上映后期利用网络微博、微信、论坛以及视频网站等网络平台来宣传电影观后感以刺激全民参与热讨的环境,都是其营造营销环境的创新之处。因此对于文化产品营销者来说,学会利用网络打造多元营销环境,是保证产品从前期生产制作到后期宣传营销都始终保持高关注度的新型营销手段。

(3)发展多种营销渠道。《小时代》系列电影广泛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介来发展多种营销渠道,从名人微博的助销到微信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从论坛信息的炒作再到贴吧热帖讨论都是其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准确宣传和营销的创新之举。因此,在这个网络化大背景下,文化产品也应该更多地效仿其去广开传播渠道、准确把握当代消费群体脉搏,彻底打破因滞后宣传而造成的产品销售阻碍,以此来广开营销渠道的。

参考文献:

网络电话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27-01

影评人是指以影视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影视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影视作品、人物、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创造性艺术文化活动的个人。网络影评人的本质也一样,他们以互联网通信为基础平台,以公共论坛、社交软件、观影软件等为主要战场,展开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批评。一直以来,网络影评人的定义饱受争议,许多专业的影评人认为只有极少数具有专业影视评论知识经验的知名网络影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网络影评人,但事实证明,在人人都是网络影评人的今天,许多发表言论的影视爱好者同样是网络影评人,他们与知名网络影评人的区别仅仅在于语言修辞和表达。新浪微博以其实时性、现场感及快捷性征服了众多网友。大批的网络影评人同电影爱好者一起从论坛、网站以及博客中将影评“阵地”转移到新浪微博,开始了新的网络影评之路。

经历过博客时代的网络影评人像一群嗅觉敏锐的猎狗,在2009年微博正式推出的时候,他们便踏入这片净土,占领属于自己的地盘,开始不断地与电影爱好者一起传播分享自己的影视见解。知名网络影评人“周黎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早在2009年9月30日,他便开始在微博中发声,成为最早一批进驻微博的网络影评人。同一时间段,他在博客中的影评人好友也纷纷进入微博。从2009年底到今天,桃桃林林已经发出3169条微博,已拥有138572粉丝。这意味着每当周黎明微博刷新一次,将会有十三万人立即分享到他所带来的影视信息。在他的关注里,我们也可以发现他所关注的其他网络影评人以及关于电影制作和影视新闻方面的微博。

从周黎明早期的微博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新现象,与博客中周黎明的博文相比,微博上周黎明发表的网络评论更加短小,以前专业化的影视评论话语变得更加口水化,简单明了,让人通俗易懂。评论内容也由以前的客观讨论批评变为了评价推荐。与博客中大不同的是,他在微博中经常提到个人生活情感方面的经历。在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也拉近了他与粉丝之间的距离,让人更加有亲切感,增加了影视爱好者对网络影评人的喜爱之情。

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周黎明早期的微博一改博客中的长篇大论,开始步入短小精悍网络影视评论阵营,在早期的微博中,很少有人对他的微博进行收藏转载或者评论,就这样,周黎明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网络影评之路。根据他2010年10月19日发表的微博:“《我是植物人》在中国属于难得的电影,而且讲故事的技巧比很多商业大片要强得多。但恕我直言,它缺乏卖相,这样的作品,需要一个明星(不多,就一个)。不信可参见茱莉亚罗伯茨的《永不妥协》和拉塞尔克劳的《局内人》。不过,前提是咱们的评奖必须像奥斯卡那样重视这样的角色,因为明星容易得奖。”

就这样短短的四句话微博,却涵盖了大量的影视信息。纵观这四句话影评,周黎明在给影视爱好者提供客观影视鉴赏的同时,也为电影爱好者做出了影视推荐。影视推荐是当今网络影评人正在摸索的路,或许在今后的网络影评人发展历程中,影视推荐依然会是网络影评人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知名网络影评人发出的影视评论,专业级别的影视长篇大论貌似已经不贴合时代,或者说已经不足以满足大多数影视爱好者的需求。当然这是可以得到现实印证的。受到微博用户多少的影响,周黎明的微博从2011年开始得到十位数以上的网络影视爱好者的转发和评论,从这一年开始,周黎明微博中的网络影评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影视爱好者的赞同,并逐渐开始行互动交流。

在微博这个盛产八卦的平台,网络影评人作为娱乐界的一份子也在逐渐地转变自己的关注点,逐渐开始对影视明星、导演的私生活曝光进行正面的回应和解x。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博得更高的关注度,一方面正好满足影视爱好者的八卦心理。知名影评人作为意见领袖,应该带头净化网络影评环境,减少网络语言暴力。作为大众网络影评人中的一员,我们也应当在提高自身影视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不说粗话脏话。只有这样,非独立网络影评人才得以生存,网络影评环境才能得到净化,网络影评人才得以健康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君.影评的态度评价特征研究[J].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崴.渐隐影评历史杂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网络电话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中国网络传播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和迅速普及,网络成为最新的传播角色之一,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2013年11月中国网民有6亿左右,成为全球第一网民大国。网络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①2014年有6月中国网民达到6.3亿左右。

网络传播越来越重要,学界与业界越来越重视。中国网络发展与电影发展越来越密切,与电影批评也越来越密切。出现了有关论文,如高海娜、牛争取《网络媒体下电影批评的文本初探》②、王友明《网络媒介下的电影批评特征》③等。

尽管相较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仍然被称作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但是互联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算新鲜的事物。网络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有关网络的技术、传播内容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且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具体到网络与电影关系的层面,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实践方面,网络电影作品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专业的电影网站、电影论坛不断繁荣,网络影评的影响力渐渐受到关注。在理论方面,诸如全媒体时代的电影发展、网络电影和网络影评的发展情况等相关研究全面起步,有关论文与专著陆续出现。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网络发展与电影批评关系仍有一些问题,存在继续研究的意义。

网络拓宽了电影的传播渠道,电影不仅可以在电影院传播,而且可以在网络上传播。有关电影先在电影院上映,然后在网络上热播,形成良性互动。电影播出花样层出不穷,实施多屏战略。例如《泰》在电影院播出不久,便通过网络在全球传播,智能手机上也出现精彩片段。

网络发展扩大了电影传播与电影流通。有关电影在网络上传播,在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上形成有关话题,进一步扩大了传播面,形成了较强的互动。“随着手机用户成为中国新增网民的第一来源,手机端应用已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应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手机端已成为互联网应用规模增长的重要突破点。”④有些热点电影在微博、微信中成为热点话题,尤其在“朋友圈”中迅速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发展很快,电影变化较大,电影与网络互动越来越强烈。

人们呼吁保护网络时代电影著作权,防止盗版。王梓伊《呼唤网络时代电影著作权保护――试析网络电影盗版现象》认为:互联网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从电影业角度而言,互联网对传统电影业的冲击是电影工作者不能不面对的一个新问题。⑤该文力图围绕网络环境下的电影盗版侵权现象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逐步建立网上付费观看制度,有利于保护电影的知识产权。

随着网络与电影的发展,网络影评逐渐兴起,并且发展较快。网络上各种各样有关电影的评点不断出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巨头有关电影的评点往往形成一个又一个系列,经常出现热点。

网络影评大多短、平、快,自由自在,有一定的随意性。学者们对网络影评的利与弊、得与失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探讨。

一些学者认为网络影评的兴起与发展,是值得关注和期待的电影批评现象,肯定了网络影评的大众性与正面效应。例如,王玉玺《网络与大众:民间影评的新发展》⑥、黄琦《网络影评对影评发展的正面效应》⑦、李建强《网络影评的兴起与发展――一个值得关注和期待的电影批评现象》⑧、柴《网络影评新形态――微博影评的特性》⑨等。

一些学者准确地指出了网络影评存在的问题乃至弊病,并揭示了网络影评话语暴力形成的原因。例如,赵葆华《网络影评的流行病》⑩、李道新《网络影评的话语暴力及其权力运作的生产机制》、唐宏峰《网络时代的影评:话语暴力、独立精神与公共空间》等。

网络与电影的关系不仅主要在传播阶段,而且进一步发展到投资、制作、传播等几个重要阶段。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网易、新浪、搜狐等重视中国电影发展,在投资、制作、营销、传播等方面加大了力度,这会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一些学者对网络发展与电影生产的关系、网络发展与电影传播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如席赞《网络多媒体视阈下中国电影的生产力》、杨晓茹《网络时代的电影传播研究――电影传播的要素、变化及特征》、杨曙《网络数字时代的电影》等。

网络传播推动了电影植入广告的发展与完善。适当的植入广告有利于电影产业链的良性循环,过多的植入广告当然弊端明显。

有些大的网络公司在电影投资、拍摄、传播等阶段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使电影的创作与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网络发展使电影创作者与观众关系更加密切,在网上看电影的人不断增加,这促进了电影生态的变化,也使电影美学出现新的课题。杨晓茹《基于传播媒介的电影艺术变革――从银幕电影到网络电影》认为:电影的传播媒介主要经历了电影院、电视、DVD及家庭影院和网络等四个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地形成了银幕电影、电视电影和网络电影三种主要形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对电影艺术的变革影响巨大,它不仅使得电影艺术表现的手段越来越丰富,而且给电影艺术带来了美学方面的巨大变革。

有关电影在网络上独播比较困难,往往在好几家网站传播,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乐视、新浪、网易、搜狐等。

网络上的电影种类多样性日益明显。在网络上可以听到观众各种不同声音,观众与电影创作团队的互动更加强烈,便于提高电影质量。同时电影在网络上传播也有一些弊端,有些观众在网上看电影,从而减少了电影院票房。

网络电影如筷子兄弟《老男孩》《赢家》等在网上热播,受到人们欢迎与好评,也使网络电影讨论成为热点之一。

一些学者对网络电影的特征与价值进行了阐述,如吴蓬莱、付丽《新媒介的功能延伸:试析交互式网络电影的超越性》、陈宇《网络时代的自由表达──网络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价值意义》等。李颖凯《从〈老男孩〉和〈赢家〉看中国网络电影的发展》认为:网络电影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今天成熟的《老男孩》《赢家》,从早期哗众取宠的恶搞视频到现在情节结构完整、剪辑手法成熟、含义深刻的网络电影,庞大的专业创作团队和大批支持的观众成为低成本电影发展的根本动力。网络的发展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沟通理念和审美途径,从而促进了电影本体和电影文化的蜕变与重生。在中西方文化冲击博弈的背景下,外国商业大片抢占中国电影市场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国产电影也在构思和创意上呈现疲态,在转型的十字路口竭力迎合观众需求。网络电影《老男孩》《赢家》在低成本电影异军突起之后渐渐成为时代的“宠儿”。该文通过对这两部网络电影人生哲学和审美范式的挖掘探析中国低成本电影的发展与创新。李南《“奇观化”的网络再现――以“筷子兄弟”的网络电影为例》认为:网络为电影的传播搭建了新的平台,为电影影像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和新的传播途径。当主要由专业人员制作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在网络上热播后,它们吸引了更多层次观众的参与,其制作与传播形态值得认真研究。该文从电影影像的“奇观化”原则入手,分析网络电影与大银幕电影的重要区别,尤其是从“奇观化”角度观察,它呈现出新的特点。并以“筷子兄弟”的网络电影为例,具体说明网络电影的“奇观化”特征及其与网络平台有效结合的特征。

除了时长方面,对网络电影的剧情设置、影像风格、制作手段等方面的特征也需要进一步的确定。此外,网络作为一种媒介具有的速度快、易接触等方面的传播特性在网络电影特征中有所体现,但其作用又似乎还不够明显。徐辉《个性化之维――网络电影的艺术新特征》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现象闯进了人们的视野。电影艺术的本性和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电影的艺术新特征。从电影艺术来说,它的本性在于超脱一切进行彻底的创新,即追求彻底的个性化。从互联网来看,网络空间是一个光滑空间,同样以彻底创新、追求个性化为特性。网络电影作为两者联姻的结果,为电影突破一切限制而呈现其个性化之维提供了可能。网络电影因此表现出颠覆传统电影体制、逃脱金钱―政治联盟、消解作者霸权和颠覆既定理念的艺术新特色。这不但为我们设想网络电影产业提供了参考,也为我们创制网络电影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尊重网络电影的个性化之维。

网络电影与网络视频的区别是什么?人们意见不一致。网络电影自身的定义、特征、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还留有能够深入挖掘的空间。网络电影应该如何界定,目前学术界的意见尚不算统一和明确,网络电影是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短片?如果不是,它与传统短片的区别在于何处?长片网络电影到底有没有生存空间?这些问题仍在等待更确切、更清晰的答案。

网络眼下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部分电影――特别是广受关注的大片――除了院线外的一个补充的传播渠道,在影院下线后观众可以继续在网络上观看,而真正只专注于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作品即网络电影现在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又明显偏弱。

对于网络电影付费观看模式的探讨,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要额外花钱在网上观看电影这种做法仿佛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大片先院线再网络的模式也的确能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能否让、又怎样让网络电影尝试走一种“大片”化的运作呢?网络独家、付费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这些都需要学者们持续研究,做出解答。

网络电影产业链与盈利模式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孙宇、戴盈盈《网络电影:分众传播、产业融合与联合治理》认为:网络电影创作主体呈现非中心化、零散化的特征,创作动机呈现多元化格局,电影从精英走向大众。网络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无疑探索了电影产业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游戏娱乐产业等融合发展的路径。网络电影与相关产业在资本、市场、产品和企业等方面的融合初露端倪。与现行电影许可制度的管制相比,互联网内容服务的准入则要自由得多。互联网内容服务准入的便利化,导致了互联网内容服务商数量的大幅度增长、网络内容的爆炸以及非国有机构在互联网内容服务中占据支配地位。关于电影管理条例明令禁止和删剪修改的非法内容的治理,网络电影较之传统电影更加复杂和困难。范玉明《基于swot分析的网络电影产业发展研究》以swot分析法作为研究基础,通过系统分析网络电影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现网络电影产业要想发展必须处理好草根与精英、营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发展中,网络电影产业必须紧紧围绕草根自由创作与传播这一核心优势,抓住商业利益集团加入生产行列发展的机会,同时注意避免因为商业利益集团的加入而带来的发展威胁,找到合适的营利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电影方兴未艾,人们对网络电影运营的研究进一步细化。赵毅、郑保章《试论大连本土网络电影的运营》以消费社会理论为背景,从本土电影角度着手,对大连网络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着重分析了本土网络电影的运营状况,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期,以期对网络电影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随着网络海量信息的传播,部分公共领域逐步建立起来,观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网络电影的得与失、利与弊讨论会越来越多,这有利于网络电影的健康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持续创新与广泛运用,网络传播促进了电影发展。由网络电影引出微电影这一话题引起人们很大兴趣。微电影现在是业界与学界关心、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

与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微电影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上升空间,同时也因尚在初生的阶段缺乏固定的标杆和准则,不但学界还没有对其定义特点达成共识,现在已经出炉的论著似乎也没有适合作为体例参考的典范,或者说目前仍然很难区分微电影与以往短片的本质不同。

何为“微电影”?微电影之“微”该如何界定,是否是指其时长相较于普通影片或者传统的短片要更加短小精悍?微电影的发展道路何在?即什么样的群体现在有兴趣、有能力、有时间创作微电影?微电影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要怎样有效地进行传播和销售?当然,赚钱不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目的,但是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没有营利能力似乎又无法生存,微电影该依靠怎样的策略证明自身价值,并吸引资金流入从而使其创作能不断发展壮大?在走进院线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微电影的流传势必依赖网络,怎样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微电影的发展创设更好的条件?这些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

微电影与网络传播提高了人们媒介思维的能力,推动了草根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有关微电影在国内外传播,网络传播拓展了微电影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所说的网络包括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微博、微信在网络与电影中的作用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微博、微信出现后,近几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尤其是微信发展更快。微博、微信从似乎可有可无的一跃成为个人和单位发声的重要工具之一。

微博、微信目前是影视宣传阶段的必由之路之一,几乎所有剧组都会在电影作品拍摄阶段就申请一个官方微博,不断地剧照、短片和作品进展的情况,以期形成观众对该电影作品持续的关注和兴趣。这其实也提醒我们,网络电影的传播可以在微博、微信上找点子,通过微博、微信巨大的转发量,让电影作品走近观众、传播更广。通过微博、微信,容易使有关电影形成热点话题。

微博、微信有利于有关电影形成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传播中形成,进一步扩大了有关电影的传播与影响。例如《归来》《白日焰火》《变形金刚1、2、3、4》等。

此外,微博、微信的兴旺还催动了微影评、微信影评和微博转发影评的发展。把微影评、微信影评和微博转发影评分开说是因为三者还有一些不同。微影评是用微博影评内容,这种影评有微博140字的字数限制,体量的确“微”,大多都比较像一句话影评或简单的感受。微信影评大多是原创的,随感而发,比较短小。微博转发影评则是利用微博对长影评进行转发,大多以链接或图片形式出现。三者比较,微影评与微信影评多是一种原发的、草根的观点,后者则常是转发的,见解上也更专业更权威,转发量大的微博长影评往往名人转发,由名人或权威媒体撰写。相对来说,我们认为微影评、微信影评应该受到相应的重视,它虽然短小,但却是观众在发声,它涉及更广阔范围的受众,对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更大;而微博转发影评则更像小圈子内的传统影评在另一种渠道的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微博、微信发展很快,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们观看、评点电影由单一、单向、单独变成双向或多项互动,有关电影的热点话题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有些话题得到充分的讨论。

现阶段网络上的影评多集中于社交网络的电影版块、专业的电影网站和论坛,以及微博、博客、微信等。这里存在着一个类似二律背反的尴尬状况:一方面,官方、学术界及电影圈认为网络上的电影评论比较随意,多是影迷情绪的直接宣泄,因而导致有价值的影评被忽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人看没人管的网络影评话语表达就愈加肆意,甚至常常出现侮辱谩骂式的语言暴力。

其实电影批评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底层的大众的声音很难被听到,现在电影评论的主流依旧是学院派的专业评论,这些评论的优势在于有理论高度、观点深刻,劣势在于有的论者身居象牙塔束之高阁不接地气。电影批评不应该只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有下里巴人。如何让网络电影评论的声音被听到,令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考虑。

此外,目前影评所论述的对象还是大多集中在院线中的大片,对于网络电影的评论还很少。虽然有学者会论及网络电影,但数量不丰,更重要的是观众对这一部分电影缺少意见。是这些网络电影不好看?还是观众没有看到这些网络电影?或者看不到这些网络电影?这是一个必须辨明的问题。

中国网络发展与电影批评及其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仁、义、礼、智、信。

仁爱是网络传播的核心内容之一。仁者爱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热点电影在网络传播中引人关注,网络传播迅速而广泛,能够引起民众的强烈兴趣。网络传播能够让民众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形成相关舆论。网络媒体能够部分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促进社会启蒙,是对传播权的一种张扬,促进有关舆论的形成。

义气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对公众生活实现全面渗透,提供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交际平台。网络传播推动了草根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主化进程,网络传播拓展了电影发展的自由空间。网络传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及时性、直接性、复杂性、广泛性、互动性、平等性、匿名性等特点。

礼是网络传播的关键内容之一。网络媒介地位的凸显得到确认,而大众对于网络的信任感逐步增加。网络媒体对电影发展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促使有关电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调整。网络媒体对电影政策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如虚假信息的、情绪化评点的出现、主体的局限性等。

智慧是网络传播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我国微博发展很快。2010年中国互联网报告称:社区&论坛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信息媒介之一,已然成长为我国互联网中的强势媒体之一。据2010年网络监测数据显示,社区&论坛领域网站后来居上,位列中国互联网各热点领域第四位,仅次于综合门户和网络视频,远远超过电子商务类网站。

诚信是网络传播发展的基础。中国互联网存在一些不足,部分网络诚信不够,部分网络无法有效除去冗余,议程设置随意性比较明显,主体的非理性也比较严重。部分政策不规范、不明确。中国网络媒体面临的困境令人担忧。

如何发展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文化的关键之一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贯穿在有关网络传播之中,尤其是品牌网络之中。网络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名实循环,即善于以实造名,又善于以名促实。名实循环的运作,应该根据网络品牌的不同情况而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果经营得当,那么观众对网络品牌的信任和好感会逐步扩展到有关网络传播新内容中去,从而促使网络传播获得更大成功,也使网络品牌增添了活力。

网络为公众利益服务,才会取得更大的社会公信力。网络传播应该体现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应该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网络传播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仅局限于服务某个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网络传播者是社会的观察者、电影的评析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

电影批评者在网络上的自律很重要。除了体制层面的因素,也依赖于媒介自律。网络传播与电影批评中,电影批评者以公众利益为重的责任感特别重要。这主要在于秉承敬业与专业的职业理念,既要做好电影评析,保证信息公开,并为公众代言,进行舆论监督;又要承担社会责任,做到信息传播与电影评论的有序化,避免因传播失误而产生负作用。(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张智华《网络传播与电视剧发展》,《现代传播》,2014年第4期。

②高海娜、牛争取《网络媒体下电影批评的文本初探》,《电影评介》,2010年第24期。

③王友明《网络媒介下的电影批评特征》,《电影文学》,2009年第1期。

④《2013中国互联网发展10大动向》,《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第23版。

⑤王梓伊《呼唤网络时代电影著作权保护――试析网络电影盗版现象》,《理论界》,2006年第12期。

⑥王玉玺《网络与大众:民间影评的新发展》,《齐鲁艺苑》,2008年第3期。

⑦黄琦《网络影评对影评发展的正面效应》,《电影文学》,2009年第8期。

⑧李建强《网络影评的兴起与发展――一个值得关注和期待的电影批评现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⑨柴《网络影评新形态――微博影评的特性》,《当代电影》,2011年第10期。

⑩赵葆华《网络影评的流行病》,《电影》,2008年第6期。

李道新《网络影评的话语暴力及其权力运作的生产机制》,《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唐宏峰《网络时代的影评:话语暴力、独立精神与公共空间》,《当代电影》,2011年第2期。

席赞《网络多媒体视阈下中国电影的生产力》,《现代视听》,2011年第1期。

杨晓茹《网络时代的电影传播研究――电影传播的要素、变化及特征》,《电影文学》,2011年第7期。

杨曙《网络数字时代的电影》,《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杨晓茹《基于传播媒介的电影艺术变革――从银幕电影到网络电影》,《电影评介》,2012年第23期。

吴蓬莱、付丽《新媒介的功能延伸:试析交互式网络电影的超越性》,《学术交流》,2006年第3期。

陈宇《网络时代的自由表达──网络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价值意义》,《当代电影》,2011年第10期。

李颖凯《从〈老男孩〉和〈赢家〉看中国网络电影的发展》,《安徽文学》,2011年第9期。

李南《“奇观化”的网络再现――以“筷子兄弟”的网络电影为例》,《当代文坛》,2012年第2期。

徐辉《个性化之维――网络电影的艺术新特征》,《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网络电话论文例10

便携机似乎已经代替了电话,早在本世纪初就彻底变了报道方法。进一步地他在文章里反映他不得不用电话传达命令的日子,于是随着二十世纪的开始用邮件和电报交流被新闻广播员用电话告知事情来答复专业人员的方式代替:交流理论家马绍尔在《理解媒体》中写道,技术的新革改变了交流的进程。他陈述道,打字机创造了一个对待书面文章的新态度,对于调理写作人员有一个写作方法。今天,电子计算机就如同电话和电报一样正在改变着体育记者交流和工作的方式。对体坛新领域的研究和新媒体在三年前已经出现。理论的样本是用来挑选适当的采访科目的方法,理论样本依赖于优先出现的有关的种类、问题,主题和观念的信息分类和数据收集。客观上讲理论样本是来鉴别大范围的已被证实的理论上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可能性。挑选出来的样本种类是建立在得到多种的情况来检查被鉴别的主要主题在文献上的需要。教育背景、工作实践和个人任务是文献上已被鉴别的主题,它们为网络体育记者采访建立了基础。而且,通过辨别两种样本范围,传统研究出现的问题,导致网络体育记者和传统印刷体育记者之间的一种比较。另外,由于网络体育记者来自两种样本范围的不同而被质问。因此,选出两种不同种类来组成一个网络体育记者的结论部分是必要的。

新媒体被用来选拔相关的面试,在寻找发动机和其他软件程序的帮助下,新媒体能用来浏览设有印刷媒体支援的网络、运动网站、独立网络网站被固定和网络运动记者联系以这种方法取得。第二个来源是传统的和大城市的报纸,这些在吸引在第一种类中的网络运动记者和传统媒体联系是非常有用的。在采访的开始,研究程序被解释给提问者。提供资料的人于是被要求看信息来保住和签署一个同意表格。如果是一个电话采访,信息页与表格传真或发电子邮件给优先的通知者。签署的表格被发回给研究员。匿名与机密性在讨论何时着手研究时一直被考虑。通知者被告知他们的名字会被改变而且新名字是用来保护参与者的身份。一旦这些资料提供,于是面试开始。面试过程被摄像机全程记录,面试者可以使研究人员回放面试来确认准确性。因为更多人支持一种口语化的面试,弥尔西欧推荐使用音频记录。而视频同时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图片。因为问题与回答被同时记录而且“记录是当时的真空再现”。研究人员可以集中精神与令人满意的面试。因此善于分析的技术是非常有用的。

个人信息背景包括年龄、受教育背景和地区现在的雇佣状况是一个开始被标记的,如果面试通过电话进行,数据组需要对面试者提出,然后被研究者完成面试,他们的受教育背景和他如何成为一个为新媒体工作的运动记者。对于传统体育记者和网络体育记者面试的最后部分集中在不同方面,具体的问题会被问到,比如他们和印刷社、电视和广播工作的体育记者之间重大的不同,还有与印刷社联系的社团网络和独立网络的网络体育记者的不同,涉及澳大利亚目前工作的人数也会被发现,面试后也会被问到关于他们职业未来的推测。关于他们工作地点继续变更多观点也会被提到。然后面试者会被提供讨论你一些问题的机会,比如他现的重要东西和包括一些关于体育记者和网络之间一般的争论,所有的通知者会大量的分享它们的经验和一些被成功者问到的问题显露舒适,更多的是他们也会建议回答另外必要的问题。

本文作者:刘颖王丽娜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