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转变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2-07-06 22:44:29

转变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思路例1

一、明确污染防治的工作定位

2008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级为环境保护部。随后,原污染控制司更名为污染防治司。从“污染控制”到“污染防治”,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简单变化,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新形势下工作思路的转变。顾名思义,“防”即预防,“治”即治理,预防在先,需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和“治”实现有机结合。而“污染控制”与以往流行的“先污染、后治理”观念有关联。新的名称意味着新的职责和新的思路,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从源头预防污染,并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今后一个时期,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减少污染物产生为核心,以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为首要任务,以防治水、空气和土壤污染为重中之重,完善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注重宏观指导,强化综合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加大考评力度,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保新道路。

按照以上总体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切实落实让不堪重负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再现生机的战略思想;二是从重污染治理的管理向重监督转变;三是从重规划编制向重规划实施的评估考核转变;四是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

实现四个转变,需要统筹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综合协调和统一监管的关系。既要行使好污染防治统一监管的职责,也要注重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好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二要处理好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的关系。要牢固树立加强宏观指导的意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努力做好协调服务。三要处理好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在重点做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机动车的污染防治工作。四要处理好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国家部门既要做好监督指导,也要采取切实措施充分调动地方防治污染的积极性。五要处理好统一部署和分类指导的关系。污染防治有共同的规律,需要统筹安排,但各地所处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同,需要分类指导。六要处理好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和破解难题的关系。在水、气、土壤等领域,要总结一批好的典型,认真汲取污染教训,研究解决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二、完善六项工作机制

通过深入总结北京奥运期间空气质量保障的经验,以及淮河、洱海、滇池、太湖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新时期的污染防治工作,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六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第一,建立全国污染防治形势综合分析评估机制。定期对全国污染防治形势、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分析和预测,污染防治状况评估报告,反映我国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辅以重点行业污染状况评估、城市环境发展状况评估。

第二,强化污染防治目标的评估考核机制。一是建立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并辅以经济奖惩和污染补偿;二是完善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评估考核制度,对重要水源地、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和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调度和评估考核,结果上报国务院并向社会通报。

第三,推行“以奖促治”的治污资金分配机制。中央对地方政府改善环境质量且达到污染治理目标的行为进行经济奖励的新机制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项目补助”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实现了责任和权力统一,大力调动了地方政府的污染防治积极性。新的机制将使我们从筛选项目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环境质量改善的监督上。

第四,深化污染防治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是围绕城市空气、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机动车等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的“约束”考核机制,今后要努力促使城考结果成为城市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创模”(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则是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城市政府污染防治的积极性,今后要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使创模成为推动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有力“抓手”。

第五,建立部门协调、区域联动机制。发挥好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多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部门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建立跨省界上下游联动机制,联合治污。建立区域治污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城市群内的区域环境合作,合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着力解决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

第六,完善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制度,将污染防治的工作信息及时公诸于众;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建立起最广泛的污染防治统一战线,建立完善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建立企业环境等级评定制度。

转变工作思路例2

关键词:企业 效能监察 思路

随着形势的发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实现效率、效果最大化,必须进一步放开视野,转变观念,无论是选题立项、工作思路,还是监察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应与时俱进,随势而变,求深求实。本文试就此谈几点浅见。

一、在选题立项上,由偏重局部治标,向多层面深层次转变,不断拓展效能监察工作领域

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一些“敏感”部位,选题立项的重点为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方面,这在企业效能监察的初期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改制重组,管理机制的逐步健全完善和效能监察工作范围的扩大、职责的延伸,如果仍停留在以往的工作思维上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

首先,从效能监察工作的基本任务、职责范围来看,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是新的职责所求。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企业效能监察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察对象履行岗位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管理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过去选题立项,只是涉足了效能监察工作的一部分,有些方面我们目前还是“空白带”,新的工作领域使得效能监察工作的范围更广、任务更艰巨。诸如,监督检查企业有无令不行、禁不止,不顾大局,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等行为;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方面有无效率低下、忽视质量,造成完不成任务或质量事故的现象,以及劳动、人事、教育、信息等管理活动,都在效能监察的范围之内。

其次,从企业效能监察面临的形势来看,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是大势所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育,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这些因素的同时并存,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了挑战,增加了难度。同时,伴随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我们在效能监察中还会碰到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有的问题用老的办法已是难以解决的。

其三,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看到,有的企业因管理不善,致使大量资金被截留、挪用、贪占;有些专项资金以专款专用的名义被变相地侵吞、挥霍、私分;在企业重组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时有发生;因主观武断,瞎指挥,导致重大责任事故不断;因决策失误、粗放管理等行为造成的损失浪费惊人等等。

二、在监察时机上,由事后监察为主向事前、事中监察为主转变,重在超前介入,全程监控

所谓超前介入、全程监控,是指在企业的重要决策出台之前和重大经营活动立项之初就及早介入,提前就位,从源头上把关,并把效能监察活动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其实,效能监察的“关口”前移,这一提法早已有之,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往往又表现为事后监察的居多。究其原因:一是思维定式使然。因为自企业开展效能监察以来,选题立项的目标大都是已经完结了的项目,只能采取事后监察的形式,并且也见到了较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先有“的”,后放“矢”的思维定式;二是介入氛围所限。由于有些监察对象被监督的意识较淡薄,对效能监察的提前介入还“不习惯”,有的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干脆把效能监察拒之“门外”;三是监察底气不足。有些监察人员对何时提前介入,介入后应做哪些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心中无底,特别对那些专业性很强的项目不好把握,于是事前选择了放弃。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愿监察、不敢监察、不会监察”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对事前监察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前介入的工作方略。

相对事后监察来说,事前、事中监察就显得更主动、更有优势。其一,能起到从“源头”上设防的作用。可以防患于未然,即便中途出了问题,纠正起来也要容易得多,给企业造成的“内伤”也不太严重;其二,对监察对象有威慑作用。由于效能监察人员参与其中,使一些想“不规矩”的人,也不敢、不便“轻举妄动”;其三,便于加强和改善管理,能起到导向、督促和服务的作用。所以,事前监察是基础,事中监察是保证,事后监察只宜作为效能监察重要的补充。 三、在工作原则上,由“外圆内方”向“内外同一”转变,摆正“二者”关系,消除监察“特区”

企业要生存,就要适应市场法则,有时为了拿到项目,也用尽了各种办法,其中有些做法甚至踩在“线”上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效能监察成了把“双刃剑”,无论偏向哪一边,都会对另一边有所“伤害”。那么,应如何把握这个“度”?

第一、两者利益都必须维护,但前提必须是合法。在这里,外圆,是市场之道,内方,为廉洁之规,内外有别,不等于内外无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监督、放弃原则,这是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铁律和底线。

第二、对市场具体运作行为,可不干预,但不是放任不管。出于对闯市场艰难的考虑,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年来,企业监督部门对市场运作中的某些行为实际上是持“默认”态度,在监督中大都采取“区别对待”,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等于对其坐视不管,使之成为效能监察的“特区”,不干预不等同不监督,只是监管的方式方法更灵活、更策略。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更有作为。有所“为”,就是为了有所“不为”,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开,做到宏观管住,微观搞活,方向把正,让企业在政策和法规的“尺度”内,自主、健康地运行,只要不违规、“出格”就不过多干预,监察部门则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来研究政策,当好参谋,搞好服务,从而达到实质意义上的“无为而治”。

具体到工作中,应努力做到“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观念。企业监察部门要自觉摒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旧的和不合时宜的观念,树立服务“第一要务”的责任意识;纠正效能监察是“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等模糊认识;克服怕效能监察干扰了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怕查出问题影响企业声誉、堵了企业的路子等顾虑,坚定信心,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

二是创新体制。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将效能监察工作与生产经营、安全承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统一,同步布置、同步检查抓落实。

转变工作思路例3

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教的目的呢?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教育转化差生成为当务之急。差生这两个字无论出现在教师或家长的眼里,都是非常头疼的词。而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差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是一般不可低估的力量。他们虽然成绩差,甚至双差生。但是,这些学生往往具有爱劳动、有特长、易交友、重感情的优点。然而教师为抓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久之,这些差生便容易产生失落感,长期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或许真做些不可思议的事。他们有时在校内故意捣乱,起哄、教唆他人、群体性强,有时到校外惹事生非。对他们如果长期放松德育教育,那么他们便甘当名副其实的学差生,与教师脱离交往或许格格不入。因此对差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差生一般具有下列特点:一是“自我主义”表现强,自我约束力差 :二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厌学、求知欲低,观察力薄弱,思维力较差;三是有自卑感 ,多变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转化差生的工作思路。

一、从情感式的素质教育入手

差生由于长期处于班集体的下游地位,心理上不免产生自卑感,认为教师,同学老是瞧不起他们。尽管自身有不少优点,也不被公认,长期下去心理上形成一种抵触的幕账。将教师的管理曲解为与“跟自已过不去。”如果单纯地用批评指责的硬办法去教育,容易激起新的反抗行为,更加刺激了心理上畸形的老茧。针对差生的特殊心理,可以交换方法,不妨来个“曲线救国”。我认为在感情上进行素质教育是个可行的方法。在情感上打开缺口,经过情感投入让他们在内心引起触动,自发性的闭门思过,深悔过失。

首先,对他们提高信任度,在教师眼中差生应是一股可信任的力量,甚至在大型活动中大显伸手。对他们的点滴成绩,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树立威信。莎土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乃是失败的原故。”

其次是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冻的心。教师可以向差生敞开心扉,道明自已的喜怒哀乐,使差生感到自已是教师可亲近的人,这样教师将唤起他们沉睡的心。感情上的素质教育是一首无言的诗,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从示范性素质教育入手

对差生的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向他们传授正确的道理,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之路。由于差生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对他们的教育也不能一概而论。教师一旦与差生融洽关系,便有了素质教育的最佳条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差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执拗的性格,他们往往潜藏着“不见免子不撒鹰”的固执心态。对高谈阔论,不讲实效,他们往往不成认是苦口婆心或知识渊博,而是出于一种“马列主义装在手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已”的反常心态。对于这种心态支配下的差生,用说服教育去达到目的,显然是必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将大大超过言论的教育作用。教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也理直气壮。在有益的社会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差生便认为集体争光是光荣之事。总之,在教师的示范影响下,差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规范行为,久而久之,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与教师的示范教育有很大关系。

三、从持续式素质教育入手

转变工作思路例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村实用人材培训提上了重要日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农广校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就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的为学指导。对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职能转变,尽快适应农民培训的需求

首先,要突出服务农民的功能。要拓展农广校的职能和职责,由单一的职业教育职能向培训农民和职业教育并举转变。农广校的发展有赖于各级政府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提供了必要条件,做为农广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办学理念、机制手段和内容等方面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有所作为。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需要开展培训,培训要有前瞻性,培训过程要有连续性、时效性、以培养人材为目的。

其次,提高队伍素质,营造发展环境。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担各类培训任务,鼓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研究和把握规律、指导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潜能,提升和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培训能力。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牧民培训体系,必须加强宏观运筹,整合培训资源,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教育培训资源,促进农科教的有效结合,积极探索多部门协作的农民科技培训的路子。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在示范区、种植园、养殖场建立农广校实验、实习和技能培训及技术推广基地,及时将生产各阶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信息传递给农民,使农广校的办学条件与所承担的各类培训任务相适应,进一步提高实施农民教育的能力,为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提供有效的条件支撑。

二、整合并利用现有资源拓宽培训思路

农广校要在农牧和扶贫开发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加强与局属有关处室及相关业务站所联系协调,充分利用涉农各个部门的资金项目,主动协调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整合资源落实培训任务,把培训工作的落脚点放到农民实用人才的培上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达到既能提高培训效率、又能节约培训资源的目的。由农广校负责培训项目的实施,各相关单位提供培训项目和课题,使广大农民能够及时准确地接受到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富的目标。

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创新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积极争取承担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发挥中心的主渠道作用,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管理理念等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培训档案,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做好培训信息和简报工作,引导增强农民的培训意识和科技意识,打造培训品牌,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做好做实。

四、做到“六个结合”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一是与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我市设施农业日光节能温室建设,蓄棚养殖基地建设,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等项目的落实,做好培训前期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全市农牧业发展动态,研究培训目标、培训方向,认真制定农牧民科技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和项目衔接。建立健全培训实施方案,及时筹措资金购置培训教材、资料,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制作课件、做好培训成本核算。选聘既能与农牧民语言沟通,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各行业专家授课,在开展科技培训过程中突出能力培养。

二是与农民当前需求相结合。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潜在产业发展,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互动反馈机制,实现供求平衡,通过发放培训调查问卷,分析农牧民的需要和愿望,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因人、因时制宜把培训办在点子上,办到农民的心坎里,增加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

三是与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综合素质相结合。现有农业科技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多样性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规模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向多种经营、特色化发展,所需技术全面、专业性强,这些都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业务人员大部分仍然是传统农业教育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技术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由农广校牵头组织一支有较强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培训队伍,深入到基层对农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服务农村、服务农民。

转变工作思路例5

1当前国企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推动企业发展、凝聚职工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我们也看到,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任务加重、难度加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企业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统一,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领导人员对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党的工作不够重视,措施不力,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往往只重视对生产经营业绩的考核奖惩,忽视对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考核,使有的企业领导人员只注重抓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企业的党建工作不大关心、不够支持,或者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有的甚至把抓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对立起来,认为党建工作是搞形式,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些认识在不同的企业虽然表现形式和表现程度不同,但都影响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缺乏有效实现形式。 国有企业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有待明确,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省属企业党委会、董事会、经营班子会“三会”高度集中,“三会”并开,混淆不清,无法体现各自的职能。表面看来党委会已参与议事决策,但实际上并未发挥有效作用。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政治核心作用往往就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状态中被消解。

(三)企业党务工作队伍不稳、后继乏人。 企业党务工作部门被撤并现象严重,党务干部兼职化、业余化问题突出,专职党务干部逐年减少,企业党务干部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非常低,个别企业集团甚至只有1/3或1/4个人在做党群工作。在干部配备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强者能人搞经营,老弱病者抓党建”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政工党务人员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因而不安心党务工作,致使一些能力强、素质好的党务工作者转行,党务部门成了安置老弱病者和富余人员的场所,出现了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下降的趋势。

(四)企业党建工作方法落后,导致党的活动缺乏吸引力。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企业员工思想观念活跃、多样,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企业党建工作出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面对发展的压力和各种困难、风险,应变能力较差,缺乏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不能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开展党的活动,党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特别是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不少人对党组织的活动产生厌倦情绪。 这些问题说到底是思想问题,是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意识守旧的问题。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党建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的党建工作理念、方式却仍然停滞不前,囿于原有的框架,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必然导致党建工作的弱化,党组织失去吸引力。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更会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基础,使人们对党产生疏离和隔膜。

2转变观念,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当前,要实现思想大解放,就必须在思想意识上实现“两个转向”。

一是由“僵化”转向“求变”。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改革改制等一系列变化必将带来劳动分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变化,各级党组织必须立足当前,设想长远,增强党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把握工作主动权,努力使党建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与不断深化的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与快节奏、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

二是由“弱化”转向“加强”。在认识上不能存在被动的等、靠、要思想,要主动去“占领”阵地,发挥优势。要切实消除思想障碍,破除“无所谓”心理,树立抓国企党建事关全局的观念;破除畏难情绪,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的观念。

3真抓实干,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总的说来,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和拓宽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赋予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体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企业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时,党组织必须提前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并以组织的名义向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提出意见和建议。党组织发现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或损害出资人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发挥党组织应有作用。

(二)树立服务理念,“虚工实做”促党建工作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将党建工作由“务虚”向“务实”转变。一是要在企业经济发展上求实绩。要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管理、产量、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企业经济建设出实绩。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讲实效。要善于把生产经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三是围绕企业深化管理、减员增效、稳定大局等改革的重点难点,引导员工尽快树立抢抓机遇,扶优汰劣,自我超越和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新观念,不断地增强市场、质量、效益等意识。四是在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切实抓好员工业务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培训,不断改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五是在企业员工利益上办实事,全心全意为员工排忧解难。

(三)合理设置党务机构,精心培育党务骨干。 应对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必须要在党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首先,应按照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配备企业党务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做到既要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又要保证党建工作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应有作用。其次,要健全党务干部教育培养制度,推行“双培双推”计划。通过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把生产经营管理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经营管理层中的优秀党员推选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入经营管理层”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推”计划,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拓宽党务干部的成长道路,增加做好党建工作的原动力。

转变工作思路例6

帮助领导做好决策工作,有利于校领导智能的延伸和扩展,拓宽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覆盖面,创造科学决策及其有效实施的可能性。校领导的工作千头万绪,虽然他们也注意深入基层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但不可能事必躬亲,对学校的每一件事都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在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化改革的形势下,作为综合办事机构的办公室更应主动积极地向校领导作出决策提供有力有效的服务。

第一,高校领导对服务决策的要求高。高校是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作为这一领地的领导者,高校领导学历高、视野广、知识面宽、思维层次深、实践经验丰富。相比之下,无论是学历还是阅历,无论是知识还是见识,学校办公室人员都同领导者差距很大。这对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节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信息网络时代对服务决策方式的冲击大。信息时代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网知天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网络已经成为领导联系师生的重要载体、了解校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听取意见建议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办公室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为领导超前提供决策依据,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大课题。

第三,服务决策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深刻变革,学科结构深刻变动,专业布局深刻调整,教学观念深刻变化。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日益加深,国际国内各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交流和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势之下,需要办公室调查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多,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如何把握全局,遵循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对办公室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第四,办公室服务领导决策能力尚显不足。首先,办公室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穷于应付日常行政事务,学习得不到保证,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业务知识掌握不精。其次,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够宽广,主动获取及时、有效信息的意识不强,以领导交办为主,主动获取动力不足,无论是信息的数量、质量还是信息的获取渠道都与服务领导决策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再次,调查研究深度、广度不够。存在重调查轻研究、研究深度广度不够、成果不多及成果的运用不明显等现象。使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二、主动服务,突出重点,探求提升服务决策能力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全面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能力,能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并制约工作能否顺利完成。提高个人能力,服务领导决策,一是要有创新意识,要全面提高个人辅助决策、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撰文拟稿的能力。办公室人员要有战略头脑,善于深谋远虑,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淡定应对、冷静判断,为领导提供多种方案,在具体工作中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运用多种协调方法,妥善处理问题和矛盾,理顺、协调好各方关系,获取及时、有效信息,开展深入、透彻调研,要把起草领导满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大文稿作为直接服务学校决策的重要手段,作为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和推动工作的重要过程。立足早准备、早出手,写出材料翔实、数据真实、措施扎实、做法管用、思路创新、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表达准确的文稿。二是要博学多思、学以致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博学,既要学习政治、教育、管理等理论知识,又要广泛涉猎教育、管理、经济、文化、哲学、历史、法律等工作所需的一切知识。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身边事务,了解和掌握各类前沿时事和最新动态。同时,要善于主动地去思考,理解基本的观点,弄清立场和方法,对知识和问题认真进行提炼和总结,抓住本质,把握规律,作出正确判断。“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要坚持在深入思考中提高创新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勇于突破认识上的局限。同时,要学以致用。要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地拓宽思维、开启智慧,努力提升思维层次、思想水平、人生境界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学校决策服务。三是要修身养性、乐于奉献。服务领导决策,无论是协调各方还是深入师生,都需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谦虚谨慎的作风,唯有此才能听到真话,看到真事,摸到真情况,给领导决策提供出有效信息。能力有大小,奉献无极限,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讲奉献,没有点奉献精神,一味斤斤计较干多干少,就不会做出真正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师生的成绩。

其次,要将广泛获取及时、有效的信息与深入、有见地的信息处理相结合。我们在为领导做决策服务工作时,就必须全面掌握情况,这样领导根据你所提供的信息才能够较准确作出决策。因此办公室人员一定要开拓思路,千方百计地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勤勤恳恳地去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及时、广泛、全面地了解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环节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广大教工、学生的情绪、呼声、意见、建议等,需要办公室通过对各方面信息的搜索整理、综合分析等有效工作来实现,因此,高校党委办公室要适应党委总揽全局的需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广泛收集信息。不仅要收集本校党建、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学生等方面的信息,还要收集兄弟院校乃至国内外的重大教育教学信息。不仅要收集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方面的信息,还要收集政治动向、经济运行、行业走向等诸多间接或直接、当前或长远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各类信息,办公室对收集的信息不是径送领导,而是经过综合处理,提出有价值的分析和建议,提供领导参阅与决策。以便更好、更准确地为领导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转变工作思路例7

在笔者看来,《若干意见》所确立下来的“先行先试政策”所触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主要包括(1)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2)在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3)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在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5)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构建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6)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7)大力推进外贸、港口、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扩大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机制。二是对台政策方面的,主要有(1)在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框架下,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要求,允许在对台经贸、航运、旅游、邮政、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与合作中,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先行先试,取得经验。(2)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鼓励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允许国家禁止之外、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各类台商投资项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落地,加快台商投资项目审批。(3)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双向投资,对赴台投资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和核准节奏。在两岸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机制过程中,允许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促进两岸贸易投资便利化、台湾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方面先行试验,适当增加对台合作的用地指标。(4)扩大“区港联动”政策覆盖范围,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5)探索进行两岸区域合作试点。积极推动建立两岸金融业监管合作机制,在此机制下,优先批准台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福建金融企业,支持设立两岸合资的海峡投资基金,进一步扩大两岸货币双向兑换范围,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这实际上表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厦门可以借助国家所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对台政策等方面进行更为广阔的实践和探索。

对于“先行先试政策”的实现,立足于厦门实际,大致可以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实现。具体而言,就是充分运用全国人大特别授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所赋予的制定经济特区法规、较大的市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法权,加大体制机制和对台政策方面的创新,在遵循宪法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若干意见》所明确的范围内先走一步,搞试点,搞试验,为全国立法积累经验。二是通过制定各类规范性文件等政策性文件加以实现。相较于立法而言,规范性文件虽然在效力上无法与之匹敌,但其却具有效率高、适用性强、程序简单等特点,因而更容易为各级政府及相关政府部门所普遍运用,也更容易成为“先行先试政策”的有力载体。

不难想象,随着《若干意见》的付诸实施,除了借助立法手段以外,厦门市各级政府以及市、区政府所属工作部门①将会更多地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等政策性文件的方式来逐一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将“先行先试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在《若干意见》所确立的“先行先试政策”的新形势下,作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部门有必要深刻领会国家赋予福建省“先行先试政策”的精髓,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切实改变思路,真正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切实起到“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构建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举措:

转变工作思路例8

一、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强化德育工作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在教育的评价标准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情况下,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德育工作更像是走了个过场,尤其是在目前职业教育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现状下,缺

乏科学的评价标准,仅仅把学生当成考试工具,用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阻碍了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发展。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强化德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德育阵地才能真正得以开发利用。

科学的评价制度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要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东西可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比如开展“六个一”素质教育,让学生实实在在具备一个向善的人品、一门娴熟的专业技能、一手好看的钢笔字、一口较好的普通话、一种与专业结合的外语常用语、一项个人特长。并根据“六个一”素质教育的规范和要求,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细化学生成长记录评分办法,从而达到科学评价学生的目的,这样,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开展得有声

有色。

二、强化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创新

强化德育工作,需要在德育机制、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

1.转观念、强管理,健全德育机制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规律的真知灼见,教育观念是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精深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观念是正确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细化到每一个年级组,年级组配备一名专管德育工作的年级组长,协助本年级的德育工作,这样的管理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德育工作层层到位,步步落实。

2.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大胆发动学生参与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并进行自觉的行为控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弘扬学生个性、锻炼学生的才干、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方向和时间。

三、家校互动,搭建德育互通桥梁

1.宽渠道、多途径,拓展校外空间

(1)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地和延伸。成立家长委员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使之与学校教育趋于一致,营造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育氛围。

通过这样的方法,和家长成为真心坦诚的朋友,能够有效地和家长交流。家长们才能更加理解、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如今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已成为班主任与家长增进沟通的平台,随着交流的深入,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达成了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

(2)结合感恩教育、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福利院、社区建立为校外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的活动多元化,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亲身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2.讨论话题,相互促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缺点,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人”,学生只有先成人,才能够知晓何为文明礼仪,何为道德观念,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凡事多观察、多记录、多总结,当学生因同样的问题犯错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教育,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思维习惯,构建新的德育观

1.教师成长的规律

转变工作思路例9

近两年来,中国统计正通过“企业一套表”的改革试点和对统计科学发展的不断探索,进行一场深刻的统计生产方式革命。为了适应这场统计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县区基层统计应及时转变统计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模式,跟上改革的步伐。

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们日报发表文章,文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应努力的方向,更明确这次统计生产方式变革的工作思路。在规范统一的原则要求下,国家统计局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措施。

企业一套表――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通过整合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标准和业务流程,在同一软件系统下采集、审核、上报、汇总和处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企业一套表就是由被统计调查单位报送纸介质报表改为通过互联网报送电子报表;由基础统计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审核,逐级汇总报送改为调查单位数据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国家国家数据中心平台,统计数据报送体制有链条变为直线。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专业界限,是对传统的统计工作生产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也适应统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通过企业(单位)联网直报,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最终实现统计部门依法独立统计的法定目标。

下面结合县区基层统计2011年年报和2012年2月份月报工作,分析“企业一套表”对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思路转变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1.转变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

保证报表单位的真实性,提高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完整真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时更新,特别是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更新和建设,这是企业一套表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先入库,再出数”是企业一套表的基本原则,也是为了确保调查单位的真实性。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建设要做到准确、及时,把新增的、“三下”变为“三上”的、注销的和停止生产经营还未注销的企业更有及时掌握情况,在名录库中予以反映,一免造成统计工作的漏报和误报。要做到上述要求,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就要进入企业多走,多看,掌握第一手信息,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企业一套表”改革之前,县区统计机构把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繁重的企业原始数据收集、汇总、审核和向上级报送上面,每个县区的限上企业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甚至几百家,县区有限的几个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很难有时间深入到企业,了解每个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而现在,由于企业一套表的实施,把我们从之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转向对原始数据的核查和对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督导上面,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对数据的真实性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同时能够面对面的指导和解决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报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第一时间给相关部门做出反馈。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单位)联网直报的实施,县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很少有机会与纸介质统计报表“见面”,也不能面对统计报表直接审阅基层的统计数据,所以,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成为基层统计机构的常规任务,这一常规工作任务的转变将大大的减少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的发生。

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马建堂局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统计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传播统计信息资源。企业一套表要求统计机构各级工作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人不再面对纸质报表,而是人机对话,因此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成为统计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同时,为适应这一变革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就应该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争取达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实现无纸化办公。

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只有社会公众了解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复杂性、法定性和个体资料的保密性,才能支持配合统计工作。只有社会公众知悉统计制度的严密性、调查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生产的规范性,才能放心使用统计产品。只有社会公众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具备必要的统计素养,才能正确运用统计信息。作为与社会各阶层的关联度最高的县区基层统计机构,要想把工作顺利推行下去,并被社会公众所接受,达到上述三个“只有…才能…”的效果,各级统计机构就必须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作为一名县区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这点感受良多,有时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理解,对加强统计知识的宣传,提高统计地位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加强统计法制保障工作。依法行政是当前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也是统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工作中,对联网直报企业(单位)无故拒报、迟报和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应充实法制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夯实执法办案基础,依法严肃查处。

2.存在的问题

转变工作思路例10

**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个私协工作的重心也逐步向服务转移。**市个私协会针对新形势对个私协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转变传统服务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办好服务会员的大事,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连续五年被省工商局、省个私协会评为全省市级个私协会标兵单位,被中个协表彰为全国个协私协系统先进单位。

联合建立会员法律维权服务机构,用律师事务所的人干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的事

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是一项法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就个私协会工作人员现有的法律水平很难做到让会员满意。**市个私协会为做好会员法律维权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司法部门,与6个在当地知名度较高的律师事务所达成协议,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员法律维权服务中心,同时成立了**、**、**、**、**、**6个法律维权服务工作站,在各基层分会成立了会员法律维权服务联系点。2006年3月10日,为满足**区会员的需求,又在****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区会员法律维权服务工作站,使**市会员法律维权服务工作站达到了7个,执业律师达60余人。**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员法律维权服务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市个私协会办公室,负责协调调度各法律维权服务工作站的工作;法律维权服务工作站的办公地点设在律师事务所,具体负责为会员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知识培训工作,优惠为会员提供法律文书、诉讼等法律事务服务。协议规定:法律维权工作站在为会员提供服务时,确实需要收费的,在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费基础上,再优惠20%。

各法律维权工作站在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法律事务服务的同时,深入会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调研,有针对性地对会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法律常识培训,解决会员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变事后诉讼为事前控制,大大减少了投诉事件的发生。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协会和法律维权服务机构共受理会员投诉44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4件。

**市个私协会会员法律维权服务机构成立三年多来,共解答会员法律咨询27800多人次,举办法律培训班24期,受理会员投诉980多件,支持并帮助会员20多件,调解960多件,为会员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今年初,省个私协会在**召开"会员维权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省局***副局长、***会长、***常务副会长与各市分管局长、秘书长等会议代表现场观摩了我市维权工作。会后,省个私协会办公室会同省某律师事务所对我市的做法进行了考察,有6个市协组织有关人员再次来考察,对我市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联合建立人才服务机构,用人才市场的资源干为民营企业输送和培训人才的事

个私协会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人才招聘活动有一定的优势,但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却有很大的困难,难以实现民营企业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为改变这种局面,**市个私协会经过多方考察协调,与**市知名度较高、人才储备较多的**新世纪人才开发中心达成合作协议,于2003年4月成立了**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西城人才服务处。人才服务处办公地点设在**新世纪人才开发中心,具体负责承办**市民营企业人才招聘、培训等事宜,在每年不定期举办2次大型民营企业人才招聘洽谈会的前提下,每周二、五两天均举办人才招聘洽谈活动。协议规定:凡**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员持会员证参加人才招聘活动,会员企业占用摊位和企业招录人才确需支付的费用,均享受20%的摊位费优惠。另外,人才服务处根据会员需要,随时上门为其提供人才招聘、培训等服务。2003年"非典"期间,人才流动受阻,给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组织人才服务处和基层协会的工作人员,深入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调查人才需求情况,利用现代网络工具,设立了人才信息网页,在网上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人才招聘服务,成功地解决了因"非典"造成的人才流动难问题。期间,一次性为**县两家较大私营企业招聘员工200多人,为****购物中心招聘服务人员160多人。今年上半年,市个私协会成功举办了网上人才招聘洽谈会,上网登记招聘人才的个体私营企业超过560多家,日点击率超过了7800人次,日签订用人协议137份,实现了个体私营企业坐在办公室内即可得到需要的人才,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找到理想工作的愿望。在**新世纪人才市场举办了"2006民营企业人才招聘周"活动,560余家民营企业进场招聘人才,提供各类岗位5000多个,前来求职的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劳动者达11000多人次,有4800多名求职者与民营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

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问题,市工商局、市个私协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推行"一帮一"目标责任制,即一名工商或个私协工作人员帮助一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一名领导干部帮扶一家由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公司。先后帮助196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私营企业248家。组织民营企业与下岗失业人员面对面交流,帮助3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市个私协会**人才服务处成立三年多来,共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8场次,定期举办小规模人才招聘活动290多场次,先后帮助12600多家(次)民营企业招聘各类人才127000多人(次),有效地解决了民营企业人才匮乏、员工素质低等问题,受到了广大会员和社会各界的称赞。另外,我们还积极为私营企业专业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提供服务,先后协助人事部门组织非公有制经济技术职称评审7次,5946名私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级828人,中级2215人,初级2903人。

联合开展各类培训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加油助力。

2004年7月1日,国家新的《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外贸经营者的范围有了重大修改,外贸经营者资格进一步扩大,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登记后,可以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贸易。为使私营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国家新的外贸政策,充分用足用好政策,我们联合中国贸促会**支会共同邀请了省贸促会和省展览协会的专家对全市进出口企业业务人员进行培训,40名私营企业负责人系统地学习了新《对外贸易法》、如何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如何寻找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佳途径、开拓国际市场费用预算以及国际专业性展览会的功能和贸易效果、企业如何成功地选择和参与国际性展览会等相关知识,受到了会员单位的欢迎。2005年11月,我们联合**市人力资源研究会和**教育电视台,聘请北京****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专家、****民营经济理论与实务培训班总策划、****大学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某大型理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财务顾问、高级会计师、****第八届中央委员会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有"*******"美称的实战派财务专家***,举办了《前沿讲座》"管理大师走进**"课题讲座,来自全市的150余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参加了培训。两位专家分别就《民营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老板如何管好财务》等课题进行了演讲。由于这次培训班组织得力,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前来培训,就连各县、区分管经贸工作的县(区)长也报名参加了培训,仅能容纳200人的培训大厅挤进了300多人,但现场秩序井然,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参加培训的人员普遍反映这次培训贴近企业,内容新颖实用,对转变民营企业负责人经营观念,实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去年下半年召开人力资源研讨会,对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配置等课题进行了研讨,帮助企业提高了用人质量,提高了企业效益。

几年来,全市各级个私协会联合有关部门和组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先后组织私营企业负责人培训班36期,培训内容涉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战略、广告策划、财务管理等内容,有效地提高了私营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

联合开辟服务领域,为广大会员提供优质优惠服务和会员车辆团保业务。

2005年,我们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请市个私协会第五届二次理事会议一致同意,全市个私协、消协会员中开展了消费优惠活动。经过认真细致地考察,在全市选择了1家保险公司,6家医院,15家商场、宾馆作为协作单位,分别签订了协作协议,由市局、市两协共同挂牌。会员持卡到签约医院查体、住院可享受20%-30%的优惠;到签约商场购物,在享受正常折扣的基础上可再享受3%-10%的优惠;到签约宾馆、酒店消费时,可享受7-8折优惠;到签约家具城消费可享受10%-20%优惠;到签约保险公司投保,凭协会出具的证明,可享受7折保费优惠。一年多来,全市各级个私协组织共协助会员办理车辆和财产保险370多件,为会员节约保险费用70多万元。

设立咨询服务窗口,为个体私营企业入会提供便利。

个体私营企业经营分散,到协会办理入会手续费时费力,个私协会由于受人员限制,逐户上门为其办理入会手续很不方便。为此,市、县(区)和基层协会自2003年以来,分别在各企业登记注册大厅设立了咨询服务窗口,开设了会员服务专用通道,为到注册大厅办理登记注册和年检业务的私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办理年检业务、办理入会手续和收取会费等服务。我们还为私营企业开设了"政企通"专线,全市已有7800多家下载安装了"政企通"信息服务系统软件,会员足不出户就能调阅全市企业情况和法律法规,畅通了企业对外宣传和供求信息渠道,极大地方便了私营企业。我们把协会的服务项目及服务电话印在会员证上,公布在办事大厅,登载在信息网上,受到了广大会员的欢迎。咨询服务窗口在企业登记注册大厅设立以来,我市个体私营企业入会率有了明显提高,全市私营企业入会率达到了98%以上,个体工商户入会率达到了95%以上,个私协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积极投身软环境建设,为个私经济创造优良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