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作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8 05:49:10

工作管理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例1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指导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须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工作管理论文例2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浅析。

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呢?这个问题是摆在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面前所必须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企业档案记载着这个企业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边缘化危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三、坚持依法治档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

3.1立足于法,搞好建章立制工作

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以依法治档为根本,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日新月异的形势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新的形势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地方要充分利用地方的立法权限,建立一整套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法律法规,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项制度要管理,项制度要效益,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

3.2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只有正视这个挑战,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者应具备服务意识,又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档案汇集着大量的指示,也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科技情况下的档案管理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要注重档案信息的组织化、系统化,在输入检索词时再点查找范围,检索得出的文件就是与事件密切相关的,既准确又不浪费时间,只有这样,丰富的库藏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然而,现代科技的一大弊端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为了保证安全,就必须制定严密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电子文件流转跟踪登录管理。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建立有效的操作权限管理体系,按照信息安全、人员职责、设备管理等因素,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操作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在工作模式和软件功能上周密设计。同时结合电子签章、口令管理、活体指纹识别等新技术,提高身份认定的精度。其中应重点对最常用的口令方式进行严格管理。设置自动启动的电子文件操作日志,以备日后进行安全查考或真实性鉴定时作为依据。

3.3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

档案运用的合理有效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把握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全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服务。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档案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要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就必须加强档案基础管理。档案员除了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方面下功夫外,应着重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编制较适用的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检索体系和档案文件汇编等参考资料,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满足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工作,随时准备为利用者提供所急需的档案。重要、珍贵的档案要备有微缩或复制件,以代替档案原件提供利用。同时加强档案库房设施建设,减少外界条件对档案造成的损害。在管理好档案的基础上,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以提高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把“死”档案变成“活”档案,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全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

综上所述,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不断地提升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避免消极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管理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管理道路,一定会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刘涛《谈谈档案工作的“有为”与“有位”》,[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第14期。

2、宋北星,《让档案工作插上翅膀》,[J],《航天工业管理》,2006年第12期。

3、杨静,《怎样加强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刘瑛,《质疑档案工作能否产业化管理》,[J],《兰台世界》,2005年第7期。

5、白桂芝,《略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运用》,[J],《江苏水利》,2002年8月。

6、钱云祥,陈晓春,陈明,《关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思考》,[J],《浙江档案》,2002年8月。

工作管理论文例3

总的来说企业的档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企业档案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科技发展;

(2)通过企业的科技档案,能够看出企业生产力的高低;

(3)通过企业档案,能够看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企业档案是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对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几点体会

(一)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

提高政治素质。要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政治素质,首先需要结合我国企业的档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世界观,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提高档案人员的道德素养。档案工作人员想要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首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足利用者的不同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应根据事实建立档案,根据事实利用档案,体现出对档案和历史的尊重;必须爱岗敬业,在政治上严格保密,以确保档案的安全。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作为基础。因此,必须让档案工作人员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当档案业务精通。同时在还必须要掌握在档案工作中用得上的计算机知识,努力的实现档案工作从手工化转向现代化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起创新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要能够善于发现新事物,积极的研究各种新问题与新方法。要能够善于把握机遇,能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学会以新的思路来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二)不断进行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工作管理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82-01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中等技术院校生源普及化,这对于中等技术院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中等院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由于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现代青年思想活跃,西方文化的引进,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中等技术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这就要求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改革创新,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了。

当今中等技术院校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1、个体意识强,集体意识淡薄;

2、参与意识强,协调意识淡薄;

3、享乐意识强,忧患意识淡薄;

4、时代意识强,责任意识淡薄;

5、在学校里攀比别人,爱慕虚荣,高消费等现象再校园里并不少见;

6、不顾及父母的承受能力,缺乏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

在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21世纪,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社会和国家赋予自己怎样的责任,以及怎么样去履行自己肩上的责任。

中等技术院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班主任对班级学生日常工作和学习的科学化管理。加强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中等技术院校和谐管理的重要举措。

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班主任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让学生了解时事,关心时事;还可以通过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树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良好品德。从而在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建立一种信任的制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行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教师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政治合格、品德高尚、专业过硬、素质优良、遵纪守法、意志坚强、全面发展、奋发向上的二十一世纪的合格学生。

三、加强学校寝室常规管理,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

班主任要结合学校的纪律规范,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包括作息时间、卫生制度、床位安排、值日轮流制度、人数清查制度等等。班主任老师要深入到学生寝室当中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对学校有一种归属感,能够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四、成立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可以成立体育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书法、美术等兴趣小组,经常开展各项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通过参加业余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提高老师个人修养、丰富工作经验

中等技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实施者是班主任,他们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及工作效果。中等技术院校学生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学生的行为有时并非出于本意,情绪冲动、侥幸心理、追赶时髦等都有可能促使他们违反纪律,班主任管理学生工作中如果不仔细分析、区别对待,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

工作管理论文例5

二、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

各级医院在管理中均为本院量身定做了一系列适合自己的、较为健全的医疗、人事、行政与后勤管理制度,而专门涉及其档案管理的制度却较少[2]。许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办公室附设在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档案室内,让普通档案个医疗文书档案摆置一起,没有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医院“重经营、轻档案”的意识还很强,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没有很好的利用电子档案管理

目前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还停留在人工手写和抄录的水平上。档案管理的工作繁琐复杂,采用人工抄录的方式,错误遗漏的现象时有发生。仅靠人的记忆查找翻阅档案,信息量太少。管理思想陈旧,没有吸纳新型的档案管理模式,因此,档案管理水平一直止步不前,没有新突破。

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当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及文化程度上均参差不齐,与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相差甚远[3]。一些医院中从事档案工作的多数为兼职人员,年老者多于年轻者,人员流动多固定少,导致档案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其次,多数管理人员并未经过档案学或医学方面的系统培训和学习,缺乏以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的相关经验。

三、不断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促进医院管理新发展

1.医院档案管理系统创新

(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科,将其从原来所附属的行政办公室中游离出来,并明确其职能,将医院各科各部门的不同的档案分门别类进行统一综合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同步发展,综合管理能充分发挥档案的整合效能。此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的关键。

(2)加强档案网络化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应深入临床一线或各职能部门调查了解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提高对医院档案数据的敏感性,对科研管理和临床实践过程所形成的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进行重点管理,不断地有针对性地为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信息。档案员需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认识到医院档案的价值所在,转变工作观念,以“上门服务”的方式对档案进行整理与收集。

(3)加强档案硬件系统建设

电子化的档案管理需要现代化的档案硬件设备,根据医院档案室建设标准,配置相应档案管理所需硬件,如计算机、装具、档案密集架、复印机等;同时还需要加强清洁卫生管理,注意防火,设置安全监控,以现代化装备更好的服务档案工作。

2.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创新

(1)档案信息加工服务

档案工作者可以根据利用者的不同需求,以自身所具有的档案资源优势,快速进行档案信息加工,有目的、计划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组合,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利用者提供便捷服务。

(2)档案咨询服务

档案部门建立的多种形式的“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档案事务所”等均属于档案咨询服务的范畴。以网络化的技术手段支持档案咨询服务、提升档案咨询服务的水平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其他档案服务

此外,档案网络服务、档案展览服务、档案文化休闲服务等服务方式正在不断涌现。医院档案部门也可在一定范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为全院各项工作主动提供信息服务。

工作管理论文例6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等院校德育工作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既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思路,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和谐德育”的内在支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群体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十分重要的力量。为此,本文试图就和谐社会理念对高校德育的重要性和高校德育工作的应对进行探讨。

一、和谐社会的理念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对于发展了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正如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促进社会和谐”写入大会的主题;同时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只有真正走向社会和谐,社会才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古以来,我们一直渴望这个梦想的实现——政通人和、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尚同一义、博爱互助等,这既是我国古人追求的大同世界,也是西方人向往的理想国;而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则更是人类迄今最理想的和谐社会。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完全消灭,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带来的不平等与社会冲突不复存在,人性得以完全解放,人们的自由个性获得充分释放。可见,使社会更加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理想目标。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当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使得处于不同利益群体中的个人有机会申诉其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体之间和睦相处,使社会趋于和谐,使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使社会公正处处开满自由之花。构建和谐社会,尤其要倡导宽容、谦让、奉献的社会公共道德,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社会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这样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也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思路。每个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谐精神,为高校的和谐发展添砖加瓦,实现高校德育教学的更加辉煌。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的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加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所指出的那样: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梁启超说,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青年中重要群体的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既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支潜在力量,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一支重要的力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回应

当代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人们不仅注重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更注重他们的道德水准,他们在工作中的道德修养反映出他们在高校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水平。所以,高校德育工作不仅要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更应该看到高校德育也为社会倡导高尚的道德精神和树立具有影响力的道德形象,使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成为社会公德的中流砥柱。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推广和实践和谐观念,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塑造大学生的高尚道德人格。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提高高校德育的和谐度

德育工作者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加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和关系。只有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而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必须首先保证自身的和谐,因为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所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以个体的综合素质提高为基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首先必须使其各项素质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等方面获得极大的提高。由此可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各项素质均衡发展,而不能弱化甚至忽略其中任何一项素质的培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完善个性,而不是压抑甚至扼杀个性,限制人才的发展;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唯师是从的旧观念,建立起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自尊、自信的情感体验,最终提升学生自身的和谐度,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同时在这种平等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学生自身和谐度、教师的和谐度以及师生和谐度均不同程度地提升,促成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并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性和谐

当代大学生要成为和谐发展之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和善于处理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当今社会,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家庭环境和社会语境的影响、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利益格局的调整、贫富差距的拉大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容乐观。在这些大学生身上,高知识的光环与不健康的心理并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我们工作者掌握大学生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工作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和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评定量表,举办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试点工作。高校自身也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咨询队伍,选择有效的教育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提高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并开设心理健康系列选修课程,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同时搞好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强化心理素质。孔子在《论语》中谈到教育思想的因材施教,现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性格也迥异,这需要我们的因材施教的思路去关注。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智力因素的差异表现为学生个体的智力特点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非智力因索的差异表现在情商方面的差异和兴趣、理想、动机、意志、气质、性格方面的差异。此外,大学生个体在思想政治水平、生活方式、民族习惯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德育工作必须正视差异的存在,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人格。

(三)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和谐的德育机制

高校必须对“两课”教学、学生工作、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加大投入,优选载体,协调运作。构建起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教育体系。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包括德育教育内容体系和保证体系两个方面。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应该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工作、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为重要补充。所以,在德育内容体系建设方面,必须加强“两课”教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强化学生工作,把日常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教育主要载体的功能;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延伸,使德育认知和德育实践很好地统一起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领导重视、环境优良、队伍精干是德育教学全面展开、德育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条件,只有建立德育教育保证体系,才能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使德育教育收到实效。这需要高校完善有效的领导体制,确保“两课”教学的有力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构建和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确保德育教育形成合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确保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效果差强人意,德育工作机制存在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从长期的德育教育实践来看,和谐的德育机制应该是一个相互衔接、补充、协同、配套的德育机制,应该是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服务、关心、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并坚持个性化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德育机制。和谐的德育机制可以表述为:组织——主题——载体——评价。就组织而言,成立一个能够使德育教育的各种载体相互衔接、补充、协同、配套的指导性组织机构,起到协同、指导、检查的作用。主题应包括永恒主题和阶段主题两类,学风、诚信、健康人格、“三主义”教育应该是我国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阶段主题应根据工作需要和形势要求进行制定。德育载体包括“两课”教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辅导员、党团组织、班级文化、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等众多形式,各种载体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但均是品德教育和养成的工具和手段,共同承担着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任务。任何工作机制都离不开评价,评价是德育机制的很重要的一个程序。在启动评价机制时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中注重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为主,同时对于评价结论仅作为参考性依据。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和谐的德育过程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除大师、大楼外,主要就是其文化环境,真正的大学应该是探索真理和自由成长的最佳处所,在这里充满着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与尊重,能够使置身其间的每个人感受到充满内心的庄严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感,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树立,道德情操的陶冶,文化素质的提高,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工作管理论文例7

二、工作过程导向在仓储管理课程的构建步骤

(一)进行市场调研,获取专业岗位群

在构建仓储管理课程之前,应该先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的途径以走访企业、毕业实习学生跟踪调查为主,兼有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借鉴同行院校等形式。在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近几届的实习生、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后,结合企业访谈及与同行院校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物流管理岗位,其中有不少学生在从事仓储管理的相关岗位。

(二)分析企业岗位,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也称职业行动领域,它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反映,具有结构完整和综合性等特点。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企业实践,但不一定是在实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岗位工作任务,它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任务。在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之后,针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必要性、可行性、应用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逐项分析,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三)归纳行动领域

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即归纳行动领域。归纳好行动领域后,我们对仓储管理的核心技能进行分析,确定仓储管理的核心技能。

(四)设计学习情境,构建工作环境

明确仓储管理的核心技能后,针对核心技能设计出对应的学习情境,构建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构建包括两方面:一是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硬件设备、实训工具、相关资料等在内的硬件环境构建;二是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师的指导、师生遵循的规则、学生完成任务(学习)流程等软件环境构建。要在学校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工作环境,尽量让教学环境与实际的工作环境一致。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或是将企业引入到学校以构建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

(五)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及评价

典型工作任务实施是“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制度、团队合作,教师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典型工作任务的评价可以通过预设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指标体系包括工作任务准备、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三个主要方面,给每个指标一定权重,根据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的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等方式结合,这样就能基本保证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三、工作过程导向在仓储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以某商业连锁企业的仓储业务外包为背景,将一个班30多位学生分为6个教学小组,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物流企业,教师作为商业企业,进行仓储业务的外包招标工作。6个物流企业分别制作投标书进行投标,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审各组投标书,最终决定将选择1-2家合适的物流企业作为合作伙伴。6个小组是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每个小组设置经理1名,是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者,每个学生对应一个工作岗位,负责投标书中该岗位工作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教师作为商业企业,提出仓储业务外包服务需求,外包的业务主要是为所处的城市及周边县区的超市提供仓储、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方面的服务。主要货品是家电产品、袋装食品、日化用品、生鲜蔬菜。服务需求主要包括产品的仓储保管、分拣配货、流通加工、配送、货品的跟踪查询等服务。1.能力目标设计(1)能成立模拟的物流企业、具备仓库的选址及规划布局能力;(2)具备配置、管理及使用仓储设备的能力;(3)熟练掌握仓储业务流程的实施及管理能力;(4)能进行仓储商品的保管与养护工作;(5)具备库存控制能力;(6)能对仓储活动进行成本与绩效管理;(7)具备商务管理能力;(8)具备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能进行方案的制作。2.知识目标设计(1)仓储管理的相关概念;(2)仓储业务内涵及流程描述,各流程环节的含义及注意事项;(3)商品保管养护的含义及商品知识;(4)库存控制的概念及方法;(5)仓储成本、绩效的含义及管理方法;(6)商务管理的含义及内容;(7)投标的概念、投标书的内容及制作要求。3.情境设计(1)仓储企业的组建;(2)仓库选址与布局规划;(3)仓库设备;(4)仓库作业流程;(5)库存控制;(6)仓储经营管理。

(二)教学过程设计

以物资验收为例,物资验收是仓库作业流程情境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1.第一阶段:任务描述仓库采购的一批物资已送到,首先需要对该批物资进行验收,以便入库。物资验收是入库作业中的一个基本流程,它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通过核对凭证、对物资数量和质量检验的一项仓储作业过程。物资验收的任务是保证入库物资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储存保管要求。所有到库物资在入仓前必须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入仓。2.第二阶段:知识学习以物流实训室为教学平台,教师利用实训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将要验收物资的商品知识,验收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验收单证有哪些,如何核对,验收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形,如何进行实物验收。3.第三阶段:布置工作任务首先了解将要验收物资的基本情况,包括物资名称、数量、重量、规格型号、供应商情况。掌握要入库物资的基本信息后,要进行验收的准备工作,包括货位、验收设备和工具及人员的准备。接着进行验收工作,包括核对验收单证、确定抽验比例、进行实物验收、填写验收表单。最后在验收中如果发现问题,还要进行问题的处理。4.第四阶段:学生操作与问题讨论根据给定工作任务,各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验收方法、验收效率与精确性的提高途径等问题,以便制定科学的验收方案。各小组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5.第五阶段:分组展示成果及学生互评每小组派一名成员讲解验收方案的内容和合理性,展示验收结果——验收表单。其他各组对其成果进行相互评定。6.第六阶段:教师点评及小结对每个小组的成果做出评定,强调验收的注意事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工作管理论文例8

1对基本命题的认识

所谓行政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对于行政机关以及内部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所进行的监督。行政监督的必要性源于人类的两点共识,其一,必须制止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其二,为了防止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必须用权力来制约权力。在现代社会中,对行政机关及内部工作人员不进行有效的监督,滥用公共权力的腐败行为就会加速扩展。可以肯定,在现代社会中,对于行政监督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对腐败现象的诅咒和斥责,其价值功能除了宣泄不满情绪之外,最多也仅仅能形成一种反腐败的舆论氛围。而问题的关键则在于:“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虽然增加了权钱交易的“道德风险”,却从来不能制止腐败现象的滋生或从根本上现象的存在。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呢?

2行政监督有效性的分析与选择

2.1行政监督的经济性分析

经济学家麦克切斯内(McChesney)提出“政治创租(politicalrentcreation)”和“抽租(rentextraction)”的概念。前者是指政府行政人员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后者是指政府行政人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私人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从而迫使私人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自己分享。在社会公共领域,由于政治创租和抽祖的存在,使得寻租活动(rent-seekingactivities)更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因此,强化行政监督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从经济利益的权衡中抬高由寻租活动带来的风险成本,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高薪养廉”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廉政措施。但是,一旦如此,在中国当前背景下又会进一步强化人们择业时对行政工作岗位的竞争。即便如此,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和效率仍得不到制度保证,隐蔽行动(hiddenaction)下的寻租和出工不出力的问题由于公共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公共权力也难以受到公众的普遍监督。

2.2如何对行政监督做制度安排

经过大量的行政体制实践和无数理性设计与探索,人们发现由独立行使行政监督权的机构专门监督行政行为,是迄今比较成功和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它自然也构成对行政行为的内部监督机制。这种度制安排的关键在于:“监督权必须相对独立”,即职责独立,权限独立,人员懂得行政专业知识和技能,机构的开支单列,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2.3监督方式

在上述问题中,一旦监督和监督机构失去独立性,监督者就很难保证做到对行政事实与行政法规的吻合状况做出客观、无干扰的判断,其解释和结论是否指向公众利益和照章办事就很值得怀疑了。现实生活中,案件“查不下去”、“处理不下去”、“不敢碰硬”等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对于同处于一个权力金字塔内的组织力量和政治力量而言,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督和被监督机制,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在利益、价值观、工作作风及思维方式上都有一致性。一件事情,在公共权力金字塔外的人看来是极不应发生的,而塔内人则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即使监督者能秉公执法,不为小团体利益所动,但客观存在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使得自己“命运”握在上司手中,监督者不能不“三思而行”。

实践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答案:来自行政组织之外的立法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团体和公民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构成了外部监督网络,这些统称为外部监督。

(1)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源于国家立法机构与政府行政机构特定的制约关系。政府是主司执行的权力机构,必然与立法机构存在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立法机关以最小代价原则进行工作,及时纠矫政府不合理的行政行为。从理论上讲,立法机构具有最直接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功能,如撤销政府不合理议案、废除违反法律条文的行政规则,以至罢免政府官员等。在西方国家中,议会不仅享有立法权,而且还拥有监督行政机关的权力,议会通过行使质询权、不信任投票权、弹劾权、任免权和调查权等,对政府和政府成员及其行为进行监督。但是,在我国目前“议行合一”的行政体制中,立法机构一部分议事权被“转交”给政府,政府行政权力过大,使得行政行为有可能借垄断专业信息之利脱离立法机构监督的视野,以至立法机构说话不灵,纠错不力,监督权受损,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行政权大于立法权(权大于法)的怪现象。

因此确保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就要完善目前的监督立法和程序,以法治取代人治,奠定行政监督的法制基础,确保监督活动有法可依,加强执法监督,促使行政监督落到实处。在完善立法上,应抓紧研究制定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需要加快制定一部《监督法》,对监督主体的职责和权限、监督的对象和范围、监督的方式和手段、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义务和权利等作出明确规定。“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已经颁布的有关行政监督与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由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对公职人员实施法律情况的监督。这种监督在英美法系中称为“司法审查制度”,在大陆法系则称为“行政诉讼制度”。在外部监督的诸形式中,司法监督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以国家法律条文作为实施监督的准则,对那些跨越法律违法乱纪的行政行为,检察院通过立案侦察、批捕和提起公诉行使检察权,法院行使审判权,依法追究行政行为事件及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二是监督主体是国家暴力机关,它以极强的威慑权和强制性促使公职人遵纪守法、忠于职守,防止和分割公共利益,因而对行政行为的约束力量大,监督强度也最大。法律监督的实施力有赖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原则的真正落实,执法权必须独立。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只在法律中规定了笼统的寥寥数言,“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却并没有相关的制度来保障。从这里可以知道,我国只承认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这就导致了在很多情况下具体执行审判的法官个人并不能就案件本身作出判决,而由没有具体参与案件调查的院长或者审判委员会判决,这实际上侵犯了诉讼人的权利,也有违法律“全面审理”的规定,代之以书面审理。1954年宪法第一次将法院从人民政府中分离了出来,但人事由各级权力机关任免,财物则由同级政府管理,并且此种体制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审判体制下,法院在人、财、物管理上不能“自治”,司法活动在外部环境上多方受制,就连法院的独立也成了疑问。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司法独立具有“制度上的特点”,各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司法独立得以实现:法官终身制、专任制、退休制和高薪制。我国的《法官法》也吸收了这些原则精神,作出符合国情的规定。当然,对于法官的保障制度可能不限于此,应当指出法官的保障制度本身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只要国家与社会中出现可能危害法官独立的行为或现象,在保障制度上就应及时加以完善。我国过去法官任职条件较低,《法官法》的修订以及国家司法考试的举行将实际上严格我国的法官任职资格,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有望逐渐形成。在法官晋升制度上,我国应借鉴英美法系法院奉行的等级权力结构,使权力等级比较松散,法官晋升愿望不很强烈,法官个人独立性比较突出,不同级别法官之间的权力与待遇的差距很小,从而最终实现司法独立,直到摆脱司法的行政化。

(3)公民和社会团体监督。

通过对行政法律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我们会发现公民和社会团体无疑是行政行为作用的主要的也是最广泛的对象,行政系统中的公务人员直接同公众接触、打交道,其行政行为是否公平、公正、合理,有无越权、侵权等行为过失,不仅社会公众最为清楚,而且也直接对于公民和社会团体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整,产生利害影响。故此,公民和社会团体作为行政监督的重要主体自然也最具有发言权。建立渠道畅通的公民监督方式,在行政公开、行政听证的条件下,公民的、举报、检举等制度应及时完善,使宪法规定的公民的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检举权得到切实保障

(4)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监督的立法应提上议程,社会对新闻立法早有提议,其重要意义,不止于新闻价值和较低、较全面的监督成本,关键在于它的公开性强,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能以强大的舆论力量对公众标准形成等社会生活产生极大影响。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客观地、合理地反映行政权力机关的工作,使积极的东西得以弘扬,对不正确的决策、管理措施和违法乱纪、不正之风等现象予以曝光,使之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受到限制,确实能在成本较低的条件下起到弃恶扬善的作用。当然,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公正性应作监控,以保证新闻的有法可依,大胆的客观公正的监督。

综上所述,在培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体制建立,需要辅之以强有力的行政监督体系,依靠监督制度约束行政行为,要比依靠道德教育引导行政行为更为有效。在目前情况下,有效的行政监督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加速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社会政治进步,无疑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作管理论文例9

(一)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其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实施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学生的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让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二)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价值取向变化大。具体包括: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经济利益;思维方式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思想观念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集体生活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审美需求从他择转向自择;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极不成熟。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难于把握和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保证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题,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一)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

要建立权力责任编制、控制层次,控制幅度,信息传输的稳定结构,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接德育规律办事。

(二)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各种制度,都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可操作性特点。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三)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

德育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在实践中,一是可积极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直接调节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二是可采取动机激励法,设置具体目标,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三是可以采取自我管理的办法,通过学生工作组织实施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一)构建校内德育网络。

当前各校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又要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此外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教育活动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机结合,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从而丰富德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工作管理论文例10

2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都有具体的工期,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工就显得尤为重要。进度管理方面实行计划管理与实际相结合,采用逐级控制的的方式。里程碑计划由建设单位控制、一级进度计划由业主项目部控制、二级进度计划由监理项目部控制、三级进度计划由施工项目部控制。在天气原因的影响下,滞后的工期施工方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比如增加施工队、增加施工器具等,确保按时完工。如遇自然灾害、非施工方责任(如甲供材料断货、设计变更迟迟不出等)导致的工期滞后,施工方应提出申请调整三级进度计划,提供相应资料报业主方审批,审批后可对三级进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随即对各级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3设备材料管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可见设备材料的重要性。电力工程中,材料共分为三类,分别是甲供设备材料、乙供设备材料和零星采购设备材料。甲供设备材料是由业主方提供的施工设备材料,是业主方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清单,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货商的设备材料,电力工程建设中绝大多数设备材料都属于甲供设备材料。确定材料后,业主方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相应的设备材料到货计划表,以确定材料的供给不会影响工程的进度。设备材料到合同约定交货地点后,须由施工方、监理方和供货方在现场进行货物开箱验收,验收合格的,由监理方和施工方签开箱验收单并接收货物,验收不合格的,通知业主方联系供货厂家对货物进行更换等相关处理。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供货商必须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并在安装完成后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由于甲供货物原因导致进度滞后的,工期顺延。乙供设备材料是指有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设备材料,乙供材料范围在施工合同中已明确,由施工方负责采购并安装。由于乙供材料供货原因导致工期滞后的,工期不顺延。零星采购设备材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小件设备材料遗漏或者因为设计变更的原因导致部分甲供设备材料数量不够,可通过零星采购的方式补充。零星采购计划由业主方提交局招标管理委员会采用询价或者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招标管委会审批通过即可采购。

4资金管理

在工程建设中,建设资金是否跟得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施工资金拨付由预付款、进度款、质保金组成。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需先向业主方提交一笔安全保证金,金额为施工合同金额的5%,用于对乙方发生安全事故的处罚。工程开工时,先由业主方向施工方提供合同金额10%的预付款,做为工程的启动资金,然后每个月按照工程实际进度,向业主方申请进度款,进度款需监理和业主两方核实审批后方可拨付,预付款在进度款到合同金额的50%时开始分次扣除,扣完为止。工程投运后,留合同金额的5%做为质量保证金,在工程缺陷责任期满后一月内,施工方才可以申请。除了工程款外,施工中还涉及到拆迁补偿费、设计变更增、减的费用,工程管理费等多项费用,所以在资金的使用上要严格把关,是工程的总投资控制在批复概算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