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4-03-13 16:09:28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1

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全面和有效的评价,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和中心环节,是不断促进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基本采用学生打分、同行打分、领导与专家打分的方式,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权重的确定也是平均分配或主观划定,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学科不同、个人好恶、学生对待评教的态度等许多非可控因素直接影响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判断,导致教师对评价结果不认可。由于传统评价方法只有初步的定量分析,缺乏坚实的分析理论支撑基础,严重影响了评价的可信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将科学的易于量化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引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到目前为止,教学评价所用的量化模型主要有确定(性)数学模型、随机(性)数学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三类。具体来讲,确定(性)数学模型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方法等;随机(性)数学模型有回归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齐次马尔科夫链等;模糊数学模型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模糊积分模型、灰色数学模型等。笔者将结合近三年相关文献对高职高专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层次分析法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处理多目标、多标准、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需要有一种可以进行定性与定量系统分析、决策分析、综合分析的方法。而层次分析法较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其核心是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吴骏对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4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很好地克服了以往在确定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权重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影响过大、以偏概全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和准确。刘敏慧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以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有效地避免了以往评价中的主观性,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王春媛讨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一种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若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利用该模型进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过强、评价过程较复杂等缺点。

模糊数学分析法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水平评估涉及的因素较多,而且这些因素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部分学者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曹进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学为研究对象,构建实训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实训教学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实训教学质量状况,增加了权重和评价结果的可信性。许悦珊在对某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评估时利用模糊数学的知识对评估指标进行了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性模糊评判,使得教学水平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公正。伍建桥就如何设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应用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模糊数学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在理论体系上是严密的,能使定性描述定量化,综合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而且可编制程序设计,用微机给出综合评价的最后结果,使用方便。周世学等借助模糊聚类分析测量了教育因素间的指标值,并计算它们的相关值,建立了教育研究评判指标,对某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分析综合、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思想注入了教育质量的评价过程中,使得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

目前,评估主要是概念性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模式,导致教学质量评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人工神经网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计算方法,它具备两大特点:一是网络的输出精度取决于输入的训练样本的数量,训练样本的数量越多,输出的教学效果评估值就越接近于实际评估值;二是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在不了解数据产生原因的前提下,对非线性过程建模。因此,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模拟任何非线性连续函数,比较适合对教学质量评估建模和分析。易少军等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建立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并对若干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令人满意。王春媛讨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构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若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模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过强、评价过程复杂等缺点。谢虹也针对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利用神经网络的结构特性,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确定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将评价指标作为输入,评价目标作为输出,通过对模型的训练,经仿真计算证明,该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辨识精度。徐高欢建立了基于rbf网络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利用有限专家评价结果作为训练样本来训练rbf神经网络,自动建立适合的评价模型,寻找专家评教结果与学生评教结果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使计算机模拟专家评价思维得出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李秀芳利用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构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模型,并通过“六步法则”将其应用于模型构建的整个过程。由于补偿模糊神经网络建立在融合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补偿神经元来执行补偿模糊推理,动态地调整模糊规则。因此,该模型评价精度较高,有利于合理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将有效促进学校推行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其他分析方法

葛莹玉等将属性评价模型应用于评价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构建了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属性评价模型,不仅为学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合理的综合评价新方法,同时也为及时发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邹胜良等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建立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rough set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对若干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能科学有效地得出评价结论,而且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陈良堤等构建了基于多分类svm(支持向量机)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此模型可以利用有限的专家评价结果作为训练样本,寻找专家评教与学生评教之间的内在规律,克服学生评教的局限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覃宝灵提出基于决策树技术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质量评价之中。由于决策树技术采用信息增益作为决策属性分类判别能力的度量,进行决策节点属性的选择,这样选择的节点属性保证了决策树具有最小的分枝数量和最小的冗余度,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度挖掘,基本解决了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不合理性,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合理、高效。邹文林等讨论了证据推理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他们认为,证据推理满足比概率论更弱的公理体系,并且能够处理未知引起的不确定性,从而把不确定和未知区分开。因此,在未有先验概率的条件下,证据理论能够对多属性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可以满足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为教育质量评价引入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但对评价中出现的证据冲突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李明惠的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使各个测量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使分散而复杂的测量趋向整体和简单化,同时便于掌握各个测量要素背后隐含的内在因素,从而找出各复杂因子的主要成分,实现指标的简化和指标筛选的科学化。因此,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筛选、合并各评价指标,提高评价指标质量,达到优化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结语

由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学质量评价的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角度的多向化。为此,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原始评价数据。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分析方法。上述各种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得出了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但仍存在两个亟待改进的地方:一是随着评价方式由终结性评价向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转化,应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动态模型和分析方法;二是要打破数学理论的制约,实现在一个模型中包含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让每一个模块都找到最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搞好模块之间的衔接。

毫无疑问,随着数学分析理论的发展,必将出现更多的教学评价模型和分析方法,为实现高效、科学、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奠定基础,有力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骏.ahp方法在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5):39-40.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111-02

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及监测体系。探索不同的评价模型,改进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完善监测体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大课题。椒江区教育局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自行开发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了高中全区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化管理。该平台结合企业质量管理领域的“PDCA”循环理论,又称“戴明环”效应,即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优化,把PDCA中的四个环节有效应用到高中质量监控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中来,从制定目标计划到过程监控实施,再到检查跟踪分析环节,最后进行总结评价、优化目标。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优化高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对全区各层级的教学质量进行跟踪分析,有效进行发展性评估,提供学校、班级、个人三级教学质量分析依据,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评价服务,为学校和班级的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还可以让学生动态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状况,三级联动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经过我们几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PDCA”高中教学质量监控优化平台的管理模式

1. P(Plan) 计划――制定考试计划、进行目标预测。

2. D(Do) 实施 ――导入考试成绩、实施质量检测。

3. C(Check)检查――自动纠错检查、跟踪评价分析。

4. A(Action)总结――总结反馈信息、实现目标优化。

二、“PDCA”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基本架构

1. 目标预测模块(P)

对高中各个年级的考试目标作相应预测,根据算法预算出每次考试的优良人数,确定优秀指标。

2. 过程监控模块(D)

对每次考试从“系统生成”到“网上登分”到“横向、纵向分析”各类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对每次考试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表册,供局领导、质监部门、教研部门进行分析反馈,也可提供学校、教师、学生层面的网上实时查询分析,满足不同层级客户端的需求。

3. 跟踪检测模块(C)

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检查反馈,可以对区级层面、校级层面、班级层面、学生个体进行质量跟踪检测,并根据需要形成各次考试成绩分析正态分布曲线图,从而实现长期的质量跟踪体系,建立长效评价机制。

4. 总结优化模块(A)

每次考试结束,数据分析完成后,必须对上一次考试质量监测中目标预测进行反馈总结,分析差异程度,及时调整预测指标,使目标预测更加合理,使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更有助于激励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以下是基于“PDCA”的高中教学质量监控平台架构图:

三、“PDCA”高中教学质量监控优化平台的主要特点

1. 评价与分析自动化

根据事先设定的标准,系统会自动进行统计与评判,且能自动生成各式报表与分析报告,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失误率。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平台通过“PDCA”质量管理模式的目标预测、过程监控、分析评价、总结优化四个环节,精确分析出学校、教师、学生的教学质量进步状况,检出教学过程的疏漏,完成教学状况的跟踪等。教学质量监控平台提供的分析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把宏观、概念性的理念转化为较为明确、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形成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学校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顺利推进新课改背景下的优质教学奠定了基础。

2. 形成科学的发展性评价

系统全面应用教育测量、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和技术,借助“PDCA”质量管理模式开发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分级管理、循环发展,并有效完善横向、纵向评价管理体系,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和学生,把整个教学过程纳入发展性评价体系中来,实现教学质量的动态跟踪监测,使监测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有序推进的动态过程。在实现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对全区小学和初中教学质量进行抽测和评价反馈,该平台首先要求导入各个学段的学生基本信息,以唯一的“学籍号”为检索字段对每一次考试进行跟踪分析,按照“偏差率”这一指标形成了“区县―学校”“学校―班级”“班级―学生”之间的相对数据,实现了各个层级间的横向分析,也可根据以往的各次考试历史数据进行各个层级的纵向分析,形成分析报表和统计图表,最终实现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性评价。

3. 灵活的模块化积木式设计

系统提供了数量众多且又可独立运行的数据分析指标项,用户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教研的需要,将众多的分析指标项进行自由搭配组合;系统由多个既独立又可关联的子系统组成,各个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标准的程序接口互通数据。系统融合了三种的成绩导入方式:一是利用网络在线登分子系统直接由客户端生成考试原始成绩;二是作为外部数据导入,将每次考试的数据导入后按考生信息进行关联;三是直接和网络阅卷系统连在一起实现数据互通。系统按照不同的要求整合了三个模块:高中质量分析、初中质量分析、小学质量分析,每个模块内采用积木式设计,可选择性的生成相关数据,满足不同用户的分析需求。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1-02

我们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者一直关注的话题。当前,很多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调控和管理。笔者根据多年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此,就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的控制管理方面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管理控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很多学校虽然已经使用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用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仅仅关注成绩的量,对成绩分析的角度相对狭隘

只停留在原始的管理使用上,没有更进一步拓展,使这个技术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比如,许多学校所用的信息技术,也只是用其简单的数字统计功能,来对成绩进行统计。如下面的成绩统计表。

(图一)

在这个成绩表,包含了学生姓名、学号、测试科目、得分、名次、均分、进退等内容。它使用了EXCEL来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粗浅分析,也就是用类似于计算器的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计算和统计,方便对学生的成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明显是最原始的分析方式,对教学质量的调控作用帮助不大。

(二)仅仅关注结果,对过程管理尚欠缺

由于很多学校领导只关注学生测试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在使用信息技术对成绩进行分析时往往流于形式,像一阵风一样一吹而过。这样的结果是,成绩分析无法很好地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如有可能某班级某科目的测试成绩好,是因为教师在测试前碰巧给学生讲了一道占分不小的试题,或者某班超常发挥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作弊成功,等等。所以,对成绩的分析还是要更加重视对深层次问题的研究,进行过程管理,不能只关注结果。

(三)重视成绩分析,但轻对问题处理落实

一次测试对学生来说关键的是考前复习(充分准备利于发现问题)、认真考试(理想的应试技巧)、考后分析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对教师而言其实也是大同小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解决问题是关键。但是,现实教学中,某些教师未对成绩分析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质量跟踪措施,或者未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诊断,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管理。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考虑学校管理者、老师、学生的不同需求。这里,本文将以年级整体成绩与某班级学情为例,从建立分析数据库与数据表、建立分析模型,以及强化控制机制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一)建立与分析完整的数据库

1.建立完整的年级成绩分析数据库

如图二是笔者截取的某校高中部学情调研的数据表头,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完整的分析方式。全面的数据分析,应建立在完整的数据库上,它是年级管理者分析问题的基础,更是班主任针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分析问题的依据。截取图二中的“均分”表部分内容,如图三所示,从表中,年级管理者可以轻松地看出该班各学科在年级中的情况,判断出某老师的教学成效,甚至可以大致看出班主任的工作成效。相应地,各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所教班级与兄弟班级之间存在的差距等信息。

(图二)

(图三)

截取图二中的“选修分析”表部分内容,如图四所示,从中年级管理者可以轻松地看出该班选修学科各等级比率,从而判断出某老师的教学成效及学生的学习成效。相应地,各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所教班级与兄弟班级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物理

A等 B等 C等 D等

班级 人数 均分 人数 比率 B 比率 C 比率 D 比率

1 38 46.5 6 16% 26 68% 38 100% 0 0%

2 40 46.2 8 20% 30 75% 38 95% 2 5%

(图四)

同样地,年级管理者可以通过图二中“关键分数段”看到学生的分数层次情况,进而看到优秀群体的发展情况。通过“班级”可以看到不同班级的发展状况,了解高分层,找到差距等,同时也看到各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利用这份信息管理表,通过系列的分析会来提醒各科教师。也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跟踪指导,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多角度班级分析数据表

如图五所示,在进行班级成绩分析时,通过设置更为合理的分析方法,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清楚地剥离开来,分析的方法既包含(图一)中学生的得分、名次(一般不公开,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自尊,仅仅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依据)这些最基本的数据,还可包含每门学科及总分与均分的差距、该学科与学生名次位置相比为优势还是薄弱学科(帮助学生保持优势、弥补薄弱环节,更好地发现问题)、单科问题所在(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是偶尔发挥不正常还是一直如此等)、与前几次重要测试的比较差距(完善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成绩发展趋势(曲线图)、所处的分数段、此次成绩成因(是正常还是超常发挥?学习态度、薄弱学科等?一般放在备注栏目,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填写)、每科薄弱学生名单(培优补差重要依据)、上次培优补差发展状况比较、重点学生名单(班级比较优秀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的)等。通过以上分析,任课老师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订更为合理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可以站在班级角度去制订合理的班级管理措施,站在学生角度去跟学生沟通交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图五)

(二)建立分析模型

教师需要建立长效的分析模型(基本稳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把平时的每一次测试存档,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成绩分析效率。建立分析模型,当测试成绩出来时,分析结果也跟着马上出来,并清晰地显示出年级、班级、学生个体的发展趋势。这样我们就能尽快的发现问题,及时拿出改进措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4

[DOI]10.13939/ki.zgsc.2015.11.207

1 SPSS介绍

SPSS是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的英文缩写,即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它是当今世界上公认和流行的综合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应用范围广阔,它在经济、金融、商业、心理学、生物学、医疗卫生、体育、农业、林业等各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SPSS提供了通过简单的菜单式操作,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规范和融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并能实施从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到复杂的时序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建模,返回有意义的分析结果,比如所要研究对象的特征、分类、发展趋势和未来预测等。把这些结果应用于实际,可以帮助使用者发掘潜在客户及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对未来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SPSS软件的功能强大,主要包括经典统计方法与SPSS的实现,如统计描述、统计推断、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的实现,如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相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统计分析中涉及或需要用到的理论和方法,然后进一步说明其支持决策的功能指向,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和操作基础。

2 SPSS软件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SPSS软件在高校已早有应用,但是,大多数学校仅仅是作为一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中都开设了SPSS的专业实验课,SPSS作为管理工具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还不够深入,通常,他们应用SPSS软件对教学课时进行统计分析,对年终工作量进行核算以及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年终酬金的发放。在常规的教学管理中,对于SPSS的应用通常是针对收集的一些基础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用于提高对数据的分析效率而已,分析数据通常比较单一,并且分析结果一般只具有理论价值,并没有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如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同行、领导、专家等各方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打分等的统计与分析便是如此,仅仅对各方打分进行汇总、统计,比较总分、平均分等,没有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如教师所属专业、所授课程等对各方打分也会有所影响,因此无法将分析结论上升到战略决策的层面。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对于SPSS软件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可以拓展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SPSS软件在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的应用

伴随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伟大进程,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恢复到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一系列巨变,高等教育从最初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面对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再是以前单一的通过教育管理部门来确定和监督,而且更加注重各高校自身对教学质量状况的实证调查,更加关注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将高校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作为提高和控制教学质量的一种新手段。SPSS软件中的统计检验和量表分析方法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分析工具。通过班级学生座谈,电子教务系统评价打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看法,并可以利用SPSS软件和现有的学生调查数据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就可以通过“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中的因素和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得到一些科学的结论。

如:可以选取三年内教授同一个专业或班级的多名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与测评。利用SPSS软件对所选取的教师所讲授课程的所有学生、同行、领导、专家的评价意见与打分进行统计分析与汇总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教师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频数分析获得均值,从而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分析;对调查表中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可以得到不同专业对同一因素认同程度的分析,并经过事后比较法分析得到验证,避免方差分析中组间误差所引起的显著性差异;采用系数法对该次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检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调查表中所有指标的各项目可信性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现在的大学生对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原因也有自己的看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最简单的做法是在利用SPSS进行数据的处理时把学生的权重设置的高一些,以此来达到我们对学生意见的重视。通过学生对教师评价的研究和结果的分析得到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整体意见来制定出改革措施。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学生本身对教学目的和课堂教学认识的局限性,不能很好掌握整体情况,因而我们在制作教学质量研究方案的同时,也要进行各个方面的考查与调查,以便进行更全面更有效的管理。

2.2 SPSS软件在试卷分析中的应用

成绩分析是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SPSS是一个很好的统计分析软件,用SPSS软件对成绩进行一些常用分析,比如SPSS统计软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分析整理数据的效率,更能帮助教师定性、定量地了解考生的学习水准,从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试卷成绩里面体现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为改进教学策略提供科学的手段。除此之外,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合理的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动向,挖掘出成绩背后隐藏的信息和规律,并制定出相关的改进办法和措施,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2.3 SPSS统计软件在高校教师年末工作量计算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年末全年工作量的核算,是一项信息量大的复杂工作。在高校教师工作量核算过程中,涉及教师人数众多,每个教师所教科目众多以及高校教师职称、上课人数、授课时间、授课性质等众多因素,将这些众多因素综合考虑,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按照要求实现分析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涉及众多因素,在实际情况中计算起来非常烦琐。可以应用SPSS统计软件中“Transform”菜单下的Recode命令,对工作量计算中涉及的众多因素通过重编码,进行条件限制,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Transform”菜单下的Compute命令实现工作量的最终计算,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方便计算现实工作中的工作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3 SPSS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3.1 SPSS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随着高校对教学的重视,各个高校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办法来对教师进行监督,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一般的做法是通过设立督导员和选少数学生进行座谈的办法来完成以上的任务。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主观因素影响,缺失客观性。原因就是没有把全体学生的建议考虑进来,也没有分不同方面进行考核,我们可以对教师的几个方面:如对所讲内容的熟练程度,学生掌握情况,作业批改情况等几个方面让学生进行打分。我们可以在每一项上加上一个权值,再利用SPSS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老师的综合评分。SPSS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统计、评价、分析则能较好地克服以上种种不足,我们用不同的分析评价功能,对实验教学中的不同对象与环节进行了科学、准确的评价分析、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SPSS在考试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在以往对考试的结果分析中,教师考虑到工作量的繁重,往往对考试的结果数据进行一下简单的处理。一般是算一个平均值,看一下最高分和最低分就对考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很容易受一些极端学生的影响,分析的结果也不准确。我们对数据的处理往往希望大部分数据参与到运算里。这一点SPSS可以轻松帮助我们,我们可以把学生成绩数据调用。利用SPSS的功能菜单轻松地算出一些你想要的数据结果。例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每个分数段的频数,方差,标准差等。有了这样一些结果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4 结 论

SPSS软件作为一种为广大的非专业人士设计操作简便、好学易懂、功能强大、简单实用的集成化的科学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已经在我国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我们应该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广。SPSS软件就教学质量分析评价而言,其中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判别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都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并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空间,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瑜.SPSS软件在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扩展[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1.

[2]宋红敏,马青华.基于SPSS16.0的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5

【中图分类号】F562.6-4

一、民航客舱服务质量与案例分析法

客舱服务质量是航空公司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旅客对客舱服务质量的感受直接影响其对航空公司的评价,提高民航客舱服务质量是增强航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吸引更多客源和扩大我国民航业所占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国民航航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空乘人员真诚、高品质的服务是民航客舱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空乘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决定了客舱服务质量的高低和旅客的满意程度,并直接影响着我国民航企业的生存。所以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发展,必须完善空乘复合型课程体系、改进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素质技能实训和亲身实践将所学理论落实于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高效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而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在理论学习时搭建起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实现民航面向社会实践、强化教学质量的要求具有重要价值,也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民航客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分析法的重要教学意义

1、案例分析法可以让课堂生动化、形象化

当前航空客舱服务人才培养教学课程设置缺少新意,部分教学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还有些课堂是运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而在运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时,一个简单具体的案例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冲动。所以案例分析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方法,还涉及到更繁复多样的层面,不再固执于传统的传递既定知识和人才统一培养学生的单一层面。

教材的更迭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社会和实践的发展,远远不如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更能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来源于真实的客舱服务情境,案例分析法能够让教师不再拘泥于教材,师生之间也不再是传统的单方面理论输出输入的过程,而是一种双方认知和经验的互动式交流。教师在对过去经验的重新认识和评估的过程中深化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以一种新知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既弥补了枯燥理论的局限性,又能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吸取不同的方法与见解,升华教材理论,还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乐于学习和理解。

2、案例分析法可以让学生身历其境、换位思考

案例分析法在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时会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实际的情境中,从不同角度站在不同情景参与者的立场进行思考。如教师在使用旅客物品丢失这一具体案例时,可以让学生站在旅客立场,一方面体会旅客焦急的心情,安慰旅客的情绪,不会引发与旅客的争吵与矛盾;另一方面能站在帮助者的角度,冷静地问清楚旅客所在的位置与其它丢失物品的相关信息,积极地设法寻找,从而有效地帮助旅客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组织更大范围的寻找。

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够通过换位思考进行系统统筹和全方位布局,培养其综合能力和价值观能力,另一方面具体情景模拟和设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之感,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实现在客舱服务时的包容能力、理解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3、案例分析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使用丰富多彩的客舱服务案例,学生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要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分析并能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法运用在课堂上,老师仅是指导地位,学生变成课堂的参与者,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发言,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学生在组织自己的发言时,也会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学会遣词造句,这也是日后面对旅客、解决问题的重要技能。另外,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师生之间或者同学之间可以对相关案例各抒己见进行辩论,这也是丰富课堂形式、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体现,在案例分析和表达看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在学生进行客舱服务实践和工作中给予重要的帮助。

4、案例分析法可以搭建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断变化的现实和发展的新状况不能也不可能及时地反映到其中,教师必须运用经验赋予教材理论知识更大的空间,并能结合实践使教材更加灵活多变,具有时代性特征。

案例分析教学不需要具体的教材,而是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同时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分析也会归纳总结为理论性的知识,通过航空客舱服务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自身建立起自身独有的、完整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早地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社会实践。教师使用案例分析法教学,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层层剖析,逐渐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问题中,在真实的环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三、结语

案例分析教学对于完善航空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客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目前案例分析法运用范围仍然很小,我们应该转变空乘专业教师的传统观念,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方法意识和能力,多参与与自己教学科研理论相关的客舱服务实践;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大胆表现、积极探索。另外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的案例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感等等。

案例分析法主张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摒弃传统教学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更能够提高航空从业者的专业技巧和综合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冷静恰当地面对和解决客舱服务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打造高品质的民航客舱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6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支持下,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化学教学基本都建立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室,而且成为一个独立单位――大学化学实验中心。目前各地方院校也如此运作,实验中心如雨后春笋,这是好事。实验中心的建立,集中财力和仪器,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进行统一调配和安排,为本科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改善了本科生的实验条件和水平。实验教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非常必要,在提高化学本科教学质量上起到积极作用。

因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但要讲授理论课,更要有实验课教学。通过实验课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既有理论,又有实验。把化学实验当做一门课程说明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建立了一支从事实验教学的专门队伍,对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实施是有必要的。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怎样把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一切的形式和策划都要以此为根本。现在的实验课作为一门课,从实验课程内容上讲包含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等,复杂而庞大,在教学时实验教学队伍肯定要分工负责,与此同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怎样协调、怎样结合以及共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以分析化学为例,有人说现在是两门课,即分析化学理论课和分析化学实验课,实质上在知识结构和系统性上就是一门课。强调实验课的重要性是对的,目的也是提高和加强本科化学教学质量。如果在突出强调实验课的基础上,把理论课内容与实验课内容和谐自然协调起来,那么教学质量就会更上一层楼。目前就某一门课程内容而言,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上、在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上、在教学质量的责任上等不易沟通甚至产生鸿沟的现象确实存在,加之从管理角度的工作量计算与津贴或岗位挂钩,使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与理论教学队伍不易融为一体,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据初步了解,这一现象可以说在几乎所有建有大学化学实验中心的单位或多或少都存在,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都承认这是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但是也应看到在发挥实验中心作用的同时,要避免由于行政管理区域性可能发生的对本科教学质量不当的安排和管理,即是说不要仅仅站在实验中心管理的角度,更要站在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角度管理实验中心。因为理论教学队伍是从事教学和科研多年的教师所组成,隶属各系、中心或所,应由院一级单位统一管理和协调每一门课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但是课程多,院一级只能宏观管理和安排。具体到每门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由从事该课程的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共同负责。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大教学小组,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所有的教师,设立教学组长并由参加教学的教师选举产生,对学院和二级机构负责。由教学组长组织讨论和协调,设置有关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内容和检查教学质量。

比如分析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实际上是一门课程。现在一般说来,在上分析化学理论课的同时应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理论与实践紧密有效结合。但是相伴理论课的实验课内容开设太迟或过早,不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严格规范的操作。另外由于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那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如:理论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相应实验内容的建立、理论课教师是否参加学生实验教学、从事实验课教学的老师也要讲授理论课教学等问题随之产生。由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属两个行政单位,由谁决定和协调上述问题,就成为目前遇到的新问题,它直接影响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质量,应引起有关部门和教学组织者的注意。

在实行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程的分离过程中,我们坚持要求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即主讲教师必须参加学生实验课程教学,它不是为了工作量,而是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促进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对理论问题的认识,如定量分析操作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和对分析仪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认识理解,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组织分析化学教学和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改革上,由于分属两个行政管理单位,增加了一定难度。若构成一个大教学组,这些问题就好解决了。

二、本科生实验教学资源的稳定和流失问题

实验教学资源主要指仪器和实验室,是本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主体,稳定保护这些教学资源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实验中心担任实验课的教师也要指导研究生和进行科学研究,年轻的实验课程教师随着业务职称的晋升也要承担科研项目并指导研究生,这样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资源就会通过教师转移到用于研究生论文和科研项目的完成上。事实上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如分析化学研究生在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做实验和使用仪器,用本科实验教学分析仪器对新材料和新化合物的性能测试和表征,这就造成本科生实验教学资源的流失,使仪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增加了影响本科教学的可能性。事实上,随着时间的进展,这种情况日益突出。因为一台大型分析仪器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添置起来并非易事。怎么办?这是个值得注意和使人头痛的问题。加强专人专业管理,由少量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主的教师配合教辅人员执行,本科生的实验教学逐渐由研究生取代教师。新的问题则是:这样一来能否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

我们目前采用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将本科生实验课

程中的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与科研课题或研究生论文结合起来。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出发,比如分析化学实验内容有色谱分析实验,承担这一实验课的教师指导研究生进行毛细管电泳新型分离介质研究及应用。学生首先用液相色谱分离,在254nm检测了苯、萘、联苯、菲四种环境污染物样品。在毛细管电泳实验中,用一般毛细管电泳检测分离中性物质苯、萘、联苯、菲则没有效果。学生发现将毛细管电泳仪与HPLC仅相对比,分离这些物质的主要区别在于电泳和色谱分离的机理不同,色谱分离中采用的分离介质为C18,由于是中性样品,CE无法分离。有学生提议能否在毛细管中获得类似的表面结构,提出采用在毛细管中进行改性反应,获得了与HPLC中填料表面类似性能的新型分离材料,结果采用毛细管电泳仪实现了中性物质苯、萘、联苯、菲的分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本科生实验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门课也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但是提出和设计这样的新的兼而有之的实验就又成为新问题

我们目前从事理论教学的主讲教师不属于实验中心的编制,都承担科研项目和指导研究生,他们的科研实践有效地提高了理论教学质量,不消耗本科教学资源,值得提倡。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些老师还要参加指导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繁重。当然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能使讲课效果锦上添花。

三、化学课程间的关系及课程安排和设置问题

以分析化学为例,现有分析化学课程内容与其他化学课程和其他学科的有关课程内容互相交叉和渗透,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亲密,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知识交叉联系的基础学科。分析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设置的顺序和时间将直接影响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一般先开设数学、物理及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和无机化学,而化学分析课程一般先于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后于无机化学开设。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内容涉及如氧化还原反应、相、指示剂变色原理等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的有关内容,在分析化学中讲授这些内容后,在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中还要重复讲授。为免于出现此类问题,分析化学课程是否可以置于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相关内容讲授后的时间顺序开设。

若这样,新的问题是分析化学课程开设偏迟,使学生接触分析化学的“量”的概念和严格实验操作训练晚,不利于学生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培养。分析化学理论课能否稍后于其他化学课程开设,可以先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通过严格的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训练,加强对“量”和“精、准”理解与实施,而后开设分析化学理论教学课,所需学时可以大大减少,但是存在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脱节问题,不如紧密结合的好。总之,突出重点,加强实验,避免重复恐怕是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分析内容设置和安排的重点。

另外无机化学中所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动力学内容由于该课程在前,不得不讲授,在后面的物理化学中还要再次讲授,重复显而易见。

四、分析化学课程的化学分析内容与仪器分析内容的共性、个性及关系问题

严格“量”的操作是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共性。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结果误差和数据处理以及分离和富集方法等,是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共有的。随着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加强,增加仪器分析及其实验学时,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水平,实属必然。但不能忽视化学分析的重要作用,化学分析是基础,特别是它培养了学生“量”的概念和操作,所以要加强化学分析实验课,着重强化能有效训练学生基本操作的化学分析实验,不在数量,着重质量。可以尽早开设化学分析的实验课程,让学生早点受到严格系统的分析化学操作训练。能否在一年级就开设化学分析的有关实验,在第三学期开设分析化学课程的化学分析:分析化学概论、容量分析法、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等理论教学内容。

在第四学期开设仪器分析和实验。好处是:分析化学有关教学内容不易与其他化学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量”的概念在仪器分析中又一次得到提高和巩固。将化学分析课程与仪器分析课程紧密连接,成为一个分析化学课程(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整体。有联系,有区别,便于比较,突出重点。两者的着重点不同:化学分析强调利用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性质等知识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关键通过看得见的严格操作训练培养学生“量”的概念和意识;仪器分析主要是掌握分析仪器工作原理和构成及先进的分析方法和用途,用于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等进行表征和分析。从分析化学培养人才的角度将基础和先进技术结合,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掌握前沿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达到了培养具有“三创”能力人才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生在完成“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天然水中的F-”实验时,用仪器分析法检测。标准溶液使用的是逐级稀释法,浓度要达到10-5~10-6mol/L,要精细准确操作,尤其要注意污染。因为任何微小的污染都会造成测量的不准确。化学分析实验操作技能精细的同学们,取得了正确的分析结果。而同组不认真的同学却因为将擦拭过电极的滤纸随意丢弃,而造成污染,得到的标准曲线却是非线性的。同学们有体会地说,分析化学使学生全面客观细致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给学生以严谨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学术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想作风和操作技术。学生再带到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及科学研究中,受益是终生的。

五、分析化学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

分析化学教材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考虑系统性和逻辑性,还要必须注意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衔接、渗透和交叉。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法和分析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因为它是基础。如酸碱滴定中各种酸碱平衡及[H+的计算、络合滴定中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重量分析法中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被测定物质与作用物(包括滴定剂、指示剂和掩蔽剂)的关系及影响因素讨论、滴定误差计算及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等。尽管随着仪器分析法越来越先进,化学分析法应用越来越少,但这部分内容是基础,通过它使学生弄清楚化学“量”的严格性和影响准确量的诸多因素。所以分析化学教学内容不能没有它。

化学学科要求学生对系统知识全面理解和牢固掌握,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分析基础理论和仪器分析原理及分析仪器构成和应用都很重要。分析化学教材编写要做到系统、精练,重点和难点突出,能提出问题和具有趣味性。这其中由于仪器分析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教材要加大仪器分析的比重,注意引进新的科研成果。美国在

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今年3月美国KEAN大学Hayat教授编写“IMAGINING TECHNOLOGY”(造影技术)一书时给我写信,要把我在“Nitric Oxide”杂志刚发表的有关荧光造影细胞中NO的论文写进该书,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分析化学教材和教学内容应着眼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加强现代仪器分析的理论和应用。武汉大学等单位新近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对分析化学教材及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有不少新内容。

在2007年6月,我去湖北省黄石市大冶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叫大冶特种钢厂)的中心实验室学习访问,发现所用的分析方法高度自动化,从取样到报出所有项目的分析结果仅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原来所用的方法基本全部淘汰,可以说与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完全不同。但是该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说,分析化学理念和分析“量”的意识就是从书本和实验上培养成的,没有它,掌握起来太慢了。我深受启发:怎样在新形势下,将实际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尽快写进教科书,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结合实验讲授理论课。分析化学严格训练应存在始末,分析化学实验越早越好,提高实验项目的层次和水平。结合书本知识先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而后集中讲授理论课,与其他学科交叉时,开设综合实验和创新研究实验。保证学生同时学到基础和先进知识。

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科学安排,适当调整学时,适当减少化学分析学时,增加仪器分析学时,找准并突出重点和难点。在精简授课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达到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目的。在这方面基本形成共识,不过,具体做法各有不同。

六、走向社会,注重实践,提高应用能力问题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42-0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在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中,课堂教学网络评估已被普遍应用到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与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等学校现在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学生数、教师数、班级数等较扩招前,规模已成倍增加,出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也倍增,要快捷把握和掌控课堂教学质量已变得很困难,所以网络评估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开展了网络评教活动,就连国外名校也相继开展了网络评教。虽然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在各高校中得到全面迅速的开展,但其可信度和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信度和效度的质量分析一般是针对评估指标而言的,考虑到大家的质疑是针对评估的整体状况,所以本文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就不局限对指标内容的分析,而是综合考虑了网评指标、组织方式、评估过程和结果运用等因素。

一、分析对象与方法

如何科学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为此作了长久深入的调研和探索。该校教务处专门组织网评调研工作小组,以发文征求意见、个别交流、走访座谈、网上搜索、数据分析、国内外对比、头脑风暴法等手段和方法,从2012年4月~9月,对学院和师生进行了历时大半年的深入调研。通过集成2008~2012年三次校内大型调研和五次校外高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邮电大学、工商大学、理工大学)调研成果,年十八学期380多万个网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教改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二次系统功能优化。该校对运行近十年的网络评估系统从指标到系统功能等都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完善。在测量网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方法选取上,我们一是选10名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来检验可信度;二是选取指标项、评价项,进行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对比测量。我们2012年下学期在该校随机抽取了10位教师、3100名学生作为“样本”,测量中,严格控制了影响测量的诸因素。此次分析的网络数据全部从重庆交通大学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中提取;采用的纸质评估数据全部由重庆交通大学学生教学信息中心采集得到。所有的数据均由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到,数据真实可靠。

二、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主要包括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所谓信度,是反映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的一个指标,即对一个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是指是否测出了测量者想要测量的东西,所测结果是否正确、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现象。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采取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的方法来对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进行质量分析,相对网络评估而言,纸质评估长久以来得到了普遍认可。因而,这两者的对比测量,可以检验出网络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一是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与标准差比较),这10位教师的网络评估的平均分为92.8,比纸质评估的91.6高出1.2%;网络评估的标准差为3.2,与纸质评估的标准差4.2相差1%,可见二者的平均分与标准差的差异性都不大。二是使用spss软件对这10位教师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1,说明二者总体得分呈极相关。三是使用Matlab软件对这10位教师评估结果的总体分布走势进行趋势分析,发现网评和纸质评估的总体得分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所测结果能够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课堂教学的现象。以上质量分析表明网评与纸质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网评结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三、结论与思考

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属于社会调查范畴,社会调查问题往往纷繁复杂,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因素太多,这种人评估人的社会调查性评估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要达到完全客观、公正的评估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这种复杂性社会问题期望完全用量化的办法来解决,是不太现实的,何况运用受控性差的网络评估手段,更增加了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难度。评估也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状态描述,是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实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应用统计方法描述课堂教学现象,在当前大规模办学条件下,无论它如何不完善,总比我们凭主观发表议论强。结合各高校近十年的网评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网络评估是学校、学院和教师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评教结果长期的总趋势是相对稳定的,总趋势中也会在某学期某时段出现较大波动。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与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态度、课程性质、人事变动、人为干扰、学生情绪、学生群体不同等因素有关。网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网络评估在人为干扰和偶发因素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应理性、辩证地看待网评,合理运用网评结果。总的来说,网络评教已成为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能够及时反馈评估信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风建设。在人为因素干扰较少的情况下,评估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教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保障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控制人为的干扰因素,本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确定评估指标、控制评估过程和运用评估结果,网络评教就具有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杜智敏.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1,148.

[2]刘霄.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新体系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

[3]黄芳.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3).

[4]黄忠兵.网络评教利弊谈[Z].重庆交通大学:教学风(内部资料),2011,(33).

[5]胡高云,李乾斌,余嘉政.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4).

[6]刘洁.清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新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2).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8

考试目前仍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对教与学有着巨大的指挥作用。在日常教学的考试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满足于评分,而忽略了正确地分析解释考试分数及卷面得失状况,以致丢失大量有益于改进教学、有利于改进考试的信息,造成考试的功效大打折扣,对教学的反馈控制出现断裂,可谓功亏一篑。学校的管理部门如果忽视了对试卷分析的要求与管理,则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职能缺失。

考试应当在某种意义上评价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判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客观地向教与学双方提供反馈信息。

对于教师,考试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测量和评价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改进和调节今后的“教”。

对于学生,考试是对其学习质量的评价尺度,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指标。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考试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成为既是指导控制教学过程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应该强调的是,考试的上述功能必须以测量的客观性、正确性为前提。要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考试的客观正确性,必须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从中挖掘整理有用信息,用于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进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通过试卷分析对教师的“教”进行反思,从考试结果反思整个教学的得失,教学目标实现的状况,教学设计的成功与缺陷,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等等。通过试卷分析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从考试结果明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检验命题和考试本身的质量,采用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是否合适,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是否足够高,试卷命题的结构、份量、难度和区分度是否恰当。从中可以得出今后改进考试和试卷命题质量的观点和建议。

试卷分析不是可有可无,不是走形式,而是完整的考试环节的内在要求和必备内容。通过对试卷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一方面对该课程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试卷质量做出科学鉴定和总结,检测试卷能否真正达到考核目的,命题是否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的要求相符合。学校相关部门也可通过试卷分析报告全面掌握学校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的现状。因此,试卷分析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对试卷讲评课的研究

加强对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直接影响学生应考能力,发挥正常考试水平,展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达到考试目的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和认真分析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每位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之一。

教师在试卷讲评时要做到“四要”:(1)解剖典例,追溯误区,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2)举一反三,变通求活,优化学生的思路与方法:(3)开拓外延,探索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4)互换角色,共同探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这样就能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

我的做法如下,供大家参考,以抛砖引玉。

1.只公布答案而不讲评;

2.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采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

3.根据试卷测试情况,有所侧重。对多数学生做对的试题不讲,错误较多的试题重点评讲;

4.统计每道题的难度系数,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该问题的程度。

试卷分析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讲评课上有些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把学生当小孩看待,学生收获不大;

2.教师埋怨学生:“这个问题都讲过好几遍了,为什么又错了?再笨这个问题也应该会!”“如果我再讲十几遍你还是不是做不来?”“现在学生基础普遍太差,什么都不知道,不记不背不勤奋,怎么得了?”学生害怕学习;

3.公布学生考试分数,分数低的学生心理压力大。

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1.做好统计分析

在讲评课开始向学生简要介绍答卷中存在主要问题是必要的,以便自己确定答题中的主要失误所在。

2.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

对一个较难的问题,学生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师把问题摆出来,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而获得解决。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讲评课应以学生为主体,应将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自行讨论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教师要多一点“启发式”教育,少一点“告诉”教育。当然习惯“告诉”的教师会说“教学任务怎能完成呢?”我们也该扪心自问: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讲完你自已设计的教学内容吗?“讲完”“讲到”只是教师自己求个“心安理得”,课堂目标是让学生“学”懂“学”会,“讲”完不是目标。

3.重点突破,增强针对性

在试卷讲评前,教师应把试题逐一分析,并对试题进行恰当地分类,即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必须有所选择,遵循典型性原则。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到学生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问题?要从学生答题错误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是学科概念不清、学科规律未理解、解题方法未掌握、还是解题不规范所致?不能简单的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切入口在哪里?最佳解题途径在哪?解题规范严谨、富有逻辑性。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避免“就题论题”、“头痛医头”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4.评出信心,注意细节

讲评课要讲评出学生的自信心来,少点埋怨多份鼓励,要让学生知道,一道题的对错之间只隔着薄薄的“一张纸”,给学生以学好的勇气和自信,并适时让学生通过基础题训练获得成功感。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9

张教授除了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多部、多篇关于财务质量分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以外,在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1999年6月~2010年4月)期间,还在各类论坛和媒体上多次发表关于中国MBA教育、EMBA教育规律、中国国有商学院运作规律的演讲和访谈。其中的“中国MBA教育:胸怀与信心”、“实力、质量、尊严”、“中国管理教育界只有对世界管理教育界有自己的贡献,才能在世界管理界里有一席之地”、“靠模仿永远得不到同行的尊重”、“必须努力维护中国EMBA教育的尊严”、“中国大陆高质量的EMBA师资不超过50人”、“MBA应定位为中低管理者”等观点在中国MBA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张新民也因此而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商学院院长之一。

高一地理教学质量分析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63-02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时常发生,消费者对此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食品行业中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更加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此必须加强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生产链中各个环节的危害分析和质量控制,包括食品原料收购环节、食品加工环节、食品运输和销售环节。食品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学重要基础课之一,是研究解决食品科学应用领域的重要方法和基本手段,食品分析课程建设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仪器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仪器分析因其高效、便捷、灵敏等特点在食品分析中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已逐步成为现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因此,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如何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其专业特色是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通过《仪器分析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是现如今该课程的重点;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的学习兴趣也是我们应该一直关注的问题。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根据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结合目前专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从优化教学内容,彰显专业特色;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完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申报精品课程,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优化教学内容,彰显专业特色

《仪器分析》是高校中许多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化学、食品、环境、生物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部分主要是讲授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部件组成、定性和定量方法等其他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做不同的仪器分析实验来进一步了解仪器的构造,检测分析方法的建立过程,实验数据结果如何处理等。仪器分析内容涉及面广、发展迅速、更新快,新的仪器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仪器课程自身特点同时结合所授学生专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讲授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是从化学、生物学和食品科学方面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从我校该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看,毕业生主要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质检部门工作,这些工作岗位对人员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开展研究型实验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与食品质量与安全密切相关的研究型实验为主,选择这些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了对仪器基本原理、部件组成和所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理解。比如,使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实验室自来水中的钙含量;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雪碧中的防腐剂;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可乐中的咖啡因等实验。在上述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和定量分析方法是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常用的仪器和方法,常被用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分析。如何突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与其他专业的不同之处是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中考虑的首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在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上,我们密切结合当前社会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上述所有的研究型实验都与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学院已有的仪器教学设备情况,开设相关实验项目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习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利用学院拥有农业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平台的仪器设备开设演示实验。但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仪器,如拉曼光谱仪等,则带领学生到相关仪器室参观学习,并向学生讲授该仪器的基本原理、配件组成、定量方法及主要用途等内容。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学生通过参加亲手必做实验、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参观学习专业性强的实验这三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巩固了所学仪器的基本的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到先进分析仪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完善考核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认识。为此我们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改革了考核形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将学生做实验的出勤率、预习报告、操作过程表现、实验报告分析等内容纳入考核,改变以往一次性评分方法,将评分工作贯穿于每个实验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每次实验都进行成绩评定,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每次实验都备受关注,这样将目标考核分解成过程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符合学校加强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申报精品课程,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积极申报校级、市级《仪器分析》精品课程,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提高、教学改革水平的进一步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的提升。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可利用建设经费添置一些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创造开设创新型实验的机会。团队中每个成员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录制部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示范课,供学生观看,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的兴趣。

通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但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改革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相信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将越来越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斌,董英,姜松.食品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食品科技,2007,(9):98-1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