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4 15:44:48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1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既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课前预习非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预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学生以针对性的预习指导。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

学生预习的茫然首先表现在“不会看书”,他们在预习时更多的关注课本上结论性的东西或者是单纯的完成课本上的题目,而对于“课本上都有哪些内容?”“这节课要研究什么?”“怎样去研究?”……等却很少去思考。因此我认为指导学生的预习,首先要指导他们学会看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我经常会设计这样有指导性的预习学案:1.预习课本×××页的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认真阅读课本27页,你看明白了什么?3.请你举出几个像例题这样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规律中那个词最重要?你对这个规律还有什么疑问?有了这种指导性的预习学案,学生就会有顺序的去阅读课本,首先从整体上把握都有哪些内容,然后有重点的去思考“看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有了这种深度的思考后,学生才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学会看书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把握课本内容的前提下,学会思考、探究问题。

在设计“解决问题”的预习学案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思考在预习时怎样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1.认真阅读×××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2.在你发现的这些信息中,哪些是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3.这些信息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你能写出来吗?4.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5.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了指导性的预习学案,学生的预习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第三阶段:丢掉“拐杖”,学会自己走路

古人云:“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预习学案是学生预习的“拐杖”,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在预习学案的指导下学会了“看书”,学会了“思考”,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丢掉“拐杖”,学会自己走路。因此不应该再设计填鸭式的预习详案,而是设计“半扶半放”的简案,比如“用心看书×××页,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总之,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会掌握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在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景时,上课时能有重点的听讲。再加上老师有针对性的重点的讲解,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科学的预习方法,便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讲

良好的听讲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关注。这里的听讲,应该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要会听,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还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二是敢讲。当问题出现时,孩子首先是要深思熟虑,然后就要敢于发言。只有当孩子学会了听讲、学会了上课,他们才会学得轻松,才会事半而功倍。

三、指导学生学会写家庭作业

完成作业,是孩子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首先是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

时常有家长反映,有些孩子在坐下开始做作业时,常表现出不能立刻进入全神贯注学习状态的特征:或东找西找学习用品;或东翻翻语文,西翻翻数学;或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吃点东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迅速开始做作业呢?

A.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一坐下来,就可以做作业了。B.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作业,时间一到,马上就坐到桌前去。渐渐地,大脑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到时间,和学习有关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做作业的效率也就高了。C.专门用来学习的地方,学习用品要备齐。学习用品要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找东西的时间和精力。

(二)帮助孩子养成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52-02

俄国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而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是众多数学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计算能力。把检查这一良好的习惯放置在最后,只是随口带一句,好好检查。而如何检查,应该检查什么都没有对学生讲清楚,学生不会检查的方法,久而久之,检查就是一个名词,对于他们来讲没有任何别的意义。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呢?

一、认真检查是一个质疑的过程。

检查就是在核对自己之前的答案正确与否,要对之前的答案存有质疑的态度。在质疑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活络思路,变化角度,用审视的眼光去看问题,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长此下去,对于学习数学会有自己独到的方法,能用独特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把思维形成一条线,贯穿到学习中来。

二、认真检查是避免丢题、漏题的最重要的措施。

丢题即丢分,而每次考试过后,总会有一些学生丢掉了题目,更有甚者,是丢掉了一个大的题目,归其原因,学生不会检查,也不检查,一张卷子发下来,从头开始做到最后一题结束,往往考试的时间都很充足,认真、细致地从头开始检查一遍是完全可以的,可是在50人的考场中,真正检查的学生寥寥无几,有的在玩文具,有的用草纸折飞机,有的干脆把卷子一扣,趴在桌子上等下课……这种情况存在,让人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没有认真检查,在答卷过程中因为不会而未做的题目,或者是因为心血来潮跳过的题目就这样丢掉了。而我们在考试前经常这样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不会的题目,千万不要在这道题目上死抠,要先做其他的题目,等所有题目都完成了,再回过头来思考刚刚丢下的题目。”这样的做法没有错,可是如果没有检查,忘记了刚刚丢下的题目,这样就会丢分。在三年级的一次期末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口算下面各题。(10分)

80÷2= 30×4= 120÷6= 200÷5=

1.7+0.2= 3.4-0.2= 1.58+0.12= 2.4+1.3=

12×3+40= 56÷4-3=

全班50人中有7人丢掉了最后两道口算题。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检查的重要性了。

三、认真检查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细心、耐心的品质。

小学生好动,坐不住板凳,当你书写板书过后,转身一看,会有的学生在桌子下面玩,当这种情况出现后,你会很生气,有的时候会发火,惩罚学生,教学效果必定会受影响。而认真检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学生在检查的过程中不急不躁,心平气和,用心去审视题目,检查答案的正确性,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不细心,没有耐心,那么检查就是在走过场,敷衍了是,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呢?

一、首先要教给学生认真检查的方法

要像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计算方法一样,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数学也要像语文一样,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关键句、关键词,分清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在检查的过程中更要注意这些关键字、词,从整体上把握题目的要求。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拿出笔来计算,而不是看,光看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数学中的计算题目需要再计算一遍,核对两次计算结果是否一致。如果出现错误,是因为计算顺序的问题,还是因为抄错运算符号或者数字的问题。如果时间充足,可以一道题一道题接着检查,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先检查在做题时有疑问的题目,或者是根据自身情况,如果自己粗心大意,计算准确率不高,可以先检查计算题目……

二、要留给学生认真检查的时间

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后,要检验学生的成果,在考试的过程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检查,看看学生检查的效果及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老师的监督,让学生把认真检查培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能认真检查,比如在完成家庭作业后能自查,不是让家长检查后签字。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认真检查的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始终如一,不能半途而废,心血来潮就培养,没有时间就不要求了,要把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去,无论课上、课下都要做出要求,让学生形成习惯,方便自己的学习。

好习惯成就大未来,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很受用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3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68-01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本课程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我们的高中体育教育有两个作用:一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前者,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教学投入较大的精力,而忽略了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导致学生对方方面面的体育运动都略知一二,却没有自己独特的运动爱好和稳定的运动习惯,学生的运动技能一边学习一边荒废。在“全民运动”的口号已经响彻全国数年之后,我们的体育教育仍然滞后于运动精神,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亟需我们马上进行教学重点和教学策略的调整,在教学中要要注重运动习惯养成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运动打下基础,为全民运动助力。

首先,将运动习惯培养和运动技能学习放到同等重要地位。体育与健康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科学知识,学生只学习运动技巧而没有将其融入生活的习惯便失去了体育课的一半意义,因此,教师要树立体育为健康服务的教育理念,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运动能力,对于常规的运动项目的运动规则和运动要领都比较熟稔,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讲解,只需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复习,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于每项运动容易造成的伤害和预防措施、救助措施要给予强调,降低体育运动给学生带来的伤害几率,保证体育运动的安全。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日常的运动习惯。体育课堂仅仅是学习运动技能,而要将学到的运动技巧应用到运动实践中去,需要学生养成热爱运动、定时运动的好习惯,比如,每天运动二十分钟,每周参加三次体育运动等。仅仅靠教师的引导、鼓励,还难以让大批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要善于利用新课程中提倡的“合作策略”,以“帮”、“扶”、“带”多种方式,让不爱运动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符合时代的生活理念。

其次,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目前的大部分高中,每周只有两节体育课,部分学校还难以保证每节体育课都能正常教学。面对重文化、轻体育的不利局面,体育教师要站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将体育锻炼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忙里偷闲”进行娱乐性强的运动,既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也帮助学生释放巨大的学习和升学压力。比如,女生利用晚自习的大课间进行踢毽子、跳绳比赛,或者在这些传统运动中加入花样,增加运动的娱乐性;男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单双杠,或者跑步等随时可以进行的运动。教师可以和学校协调每月举行一次学校级的运动比赛,这些比赛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辅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运动爱好,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还可以组织自己任课的班级之间进行邀请赛,教师充当组织者和裁判。这种小范围的比赛,更能激发大家的参与兴趣,也有更多的人会主动充当拉拉队。这种浓厚的运动氛围,能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运动中去,互相帮助、互相竞争,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和学校协调,增加集体运动的时间和样式,不必按照多年的传统―― 冬天跑步,夏天课间操,每天早晨跑操,课间做广播体操。这些在所有机关、单位都通用的运动方式,对学生走上社会后继续保持运动习惯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将体育教学由学校延伸至家庭保持运动的连续性。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家长对家庭作业繁多的抱怨,但是没有一个人听到过体育有家庭作业。其实,体育是最需要有家庭作业的科目。体育教师要了解我们现代教育的欠缺,了解家长的需求,敢于创新,尝试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体育家庭作业,比如,每天早晨慢跑或散步半小时;组织同学去公共运动场打篮球等。教师的这些作业一定能得到大部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来自家长的支持也是学生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在开始参加这些体育运动时,会有一部分是被动参加的,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参与,学生很快就会体验到运动的畅快和快乐,能够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去。这种方式对运动习惯的养成,比学校的课堂教学影响更明显,对学生将来运动习惯的保持都有深远的影响。学校运动和家庭运动的连续性,能有效预防学生在周末、节假日养成睡懒觉、生活不规律的坏习惯,对保证学生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都有明显的效果。

最后,渗透体育文化教学促进学生运动意识的形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大量体育文化的相关内容。这些体育文化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要大家留心就能发现,由于我国乒乓球在世界的霸主地位,青少年基本人人都能挥拍杀球;当我国女排“五连冠”时,排球运动曾被大批人喜爱;当我国跳水运动异军突起之后,我国有一个庞大的人群投身到跳水运动中;当我们的奥运冠军人数不断被刷新时,以前人们不熟悉的各项运动次第进入民间。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和世界最新的体育讯息,不断向学生介绍各方面的体育文化,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爱好和运动习惯,让运动和学生终身相伴。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和丰富的网络信息,向学生介绍各类运动的起源、发展,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运动史,运动的发展史,从中感受到人类和运动之间的互动,深切感受到:运动加强了人们的体质、提高了人们抵御自然和疾病的能力,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创造、发展、完善运动的种类,提高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学生从体育文化的发展变迁中,能感受到体育本身的巨大魅力,自觉投身到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作用。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4

中国分类号:G61

一、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确引导,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教师应及时抓住生活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随机教育。随机教育具体、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说服力,非常适合幼儿。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得以渗透和强化。这样,幼儿能够逐渐建立起行为准则,逐步养成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等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教师应尽量避免生硬的教训或批评,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教师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作为教师应时刻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仪表方面,教师要衣着整洁、得体大方;语言方面要让幼儿感到亲切;行为上要热情大方,经常给予幼儿帮助,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良好的表率作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行养成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为日后更为复杂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我尝试在环境中蕴含常规教育,让墙壁说话,环境育人,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活动室墙面上,我设计了一些卡通图片,巧妙地把“见到老师问声好”“上课专心听讲”“玩具摆放整齐”“别人休息不打扰”“你先请我后来”“小弟弟摔倒了扶起来”等等内容融入其中。与之对应的是一面“鼓励墙”,以我进步了为题,强化幼儿进步。“鼓励墙”上是一棵大大的成长树,树上有一朵朵的七色花,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花,并配有自己的照片。我准备了七种颜色的贴纸,红色代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橙色代表讲文明,有礼貌;黄色代表勇敢、坚强;绿色代表讲卫生;蓝色代表勤劳、爱劳动;紫色代表团结友爱;玫红代表遵守纪律。每天离园前幼儿根据自己当天的表现选择相应的贴纸贴在自己的花上。这样通过针对性的鼓励,用环境的暗示作用影响幼儿,引发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自然渗透

寓教育于日常行为训练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儿童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我就有意识的组织幼儿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儿童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吃饭时掉饭粒、挑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加强教育。经常告诉幼儿挑食、拣食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会使自己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生病等等。让幼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形成了。

四、巩固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多年来,在长期的养成教育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基于多年的工作实际,把孩子们不好的行为习惯归纳为以下种种:到处制造垃圾,脱下的袜子乱扔,吃剩的果皮乱放,不洗脸,不刷牙,不爱洗澡,不讲卫生。经常发呆,无所事事,爱睡懒觉,四体不勤,懒惰,不干家务,贪吃、挑食、吃独食,吃饭慢,不专心,行为鲁蛮,爱冲动,爱发脾气,爱说谎,驼背,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知节俭,浪费严重,不懂礼貌,常与父母冲撞顶嘴等等。其实,这些不良习惯就要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改变。能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能否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家庭家长教育

1.1培养孩子礼貌用语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高尔基说过:“文明礼仪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

1.2培养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

孩子以后成长、生活离不开集体生活环境,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伙伴儿进行友好交往,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并及时鼓励夸奖他们。同时要求孩子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等等。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事事,处处以自己为中心。

1.3培养孩子劳动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致使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生活自立是我们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内容,从小就培养他自己刷牙,自己洗手、擦脸,自己洗澡,养成自己自立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

1.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家长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读书,看报纸。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

2学校教育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他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习惯培养的意义就在于此。

(1)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抓起,并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开始训练,不能等到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再去纠正。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因此,要力争主动,并要有具体要求。例如,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做到:不弄脏桌椅、墙壁不乱丢纸屑,不乱倒剩余饭菜,倒垃圾入箱,见纸屑就拾。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上下功夫,由他律转为自律。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6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就拿学习习惯来说,现在我们学校提倡老师要改变观念适应学生,我们的很多老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在努力改变自己。反过来说学生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因为你一生中可能碰到不同的老师,每个老师的习惯不一定都是你喜欢的类型,老师也不可能按照每个同学的喜好去全部改变,所以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适应老师,与老师共同进步。假如你不能适应不同的老师,又怎能学好这门课呢?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这是我们同学必须有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7

设计习惯对创新思维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设计的本质是创新,高品质的设计更离不开好的创意,而创意的灵感往往来源于设计师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阅历,这些生活的点滴记录在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好的点子将昙花一现,并不能给设计师或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设计需要,这些好想法就像卡壳一样束缚在脑海里,转化不了设计所需的原素材。因此,设计院校的学生应该注意平时的生活细节,记录点滴,尤其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不同于发散思维,而是持之以恒,当观察、记录、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并累计成册,那将是设计的一笔财富,更是创意思想的源泉。

设计习惯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首先是一位优秀的学习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普遍有好的学习习惯,在高校设计类课程中,普遍存在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的案例,学生作为重要的创意来源,既完成项目实践任务,同时也完成课程作业,得到一定的学分或成绩,表面上看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际上检验的是学生平时的积累,优秀学生作品脱颖而出,得到认可的学生作品看似机缘巧合的契合了项目作业的要求,似乎属于偶然,其实,设计习惯的培养往往可以让一些好创意信手拈来,这才是正在的厚积薄发。因此,设计习惯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它们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设计习惯对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好的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尤其是生活习惯,现在社会的人脉交往离不开交流沟通,从小会有一些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学校,读书、思考、创作等等学习都是因人而异,生活上有劣习的人一般都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设计习惯,但是反过来,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养成好的设计习惯会促进生活习惯的改进,而习惯一旦养成,就能进入一种状态,那就是惯性思维,它会不自觉的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习惯,并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因此,设计习惯和生活习惯是互补的关系,设计习惯可以促进生活习惯的改进,而生活习惯能造就更好的设计习惯。

好的设计习惯是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前提

并不是所有优秀的设计师都有一个好的设计习惯,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好的设计习惯养成是必须的过程,纵观中外的设计大师,他们无不经验丰富,积累深厚,在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极高的综合素质。高校是培养设计师的摇篮,从学习到工作,从在校的学生到社会岗位的转变,每个读书的学生都有经历,可结果却千差万别,就业方向也大相径庭,有改行、有就业、有失业、也有创业,看似普遍现象的背后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注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尤其从学校出来的设计专业学生,坚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选择设计师这条道路就要接受现实的考验,那就是如何成为更优秀的人才,否则,设计这条路走不了太远,也注定失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那就看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具备更好的潜质,能否坚持到最后,准备、潜质、坚持都离不开习惯,设计习惯的养成是一种积累,就像一个百宝箱,时刻为需要作准备,设计习惯锻造人的品质,提升整体素养,熟能生巧,当潜质被挖掘出来的时候,设计品质也提升了。坚持就更加重要了,它是习惯的精神支柱,力量的源泉,没有坚持就谈不上习惯。有了这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就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习惯能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定型期。能否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职责所在,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才的淘汰率很高,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在不断改进,以满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在此,艺术设计类院校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习惯就是一种设计方法,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管是从课堂教学、课后项目,还是设计创作等等都与学生息息相关,贯穿始终。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8

一、室外体育注重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在室外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学规律、原则而提出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制订执行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功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保证。室外体育课中的活动多,一会儿集合一会儿散开,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活动范围很大,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抓学生的组织纪律,集合要求快、静、齐,强调精神面貌;服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虽然在室外,但仍然是课堂,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爱公物、懂礼貌等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室外体育注重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同时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

在室外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要因人而异,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在学习练习中教师不要吝惜适时的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公正、合理的评价,让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评价方法的改变,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室外体育强调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育课体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我认为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即爱自己、爱别人、爱器材。在体育课中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 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四、室外体育可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9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2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250-01

医护人员作为医院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应注意疾病感染的预防。本文就此探讨手消毒习惯对控制基层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其养成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的医院在职工作护理人员60例。

1.2 方法。对所选的医院在职护理人员的洗手行为进行观察,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于洗手的认识以及其自我评价,从而探讨手消毒习惯对控制基层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其养成方法。其中问卷调查表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直接接触病人前后,从同一病人身体污染部位到其清洁部位,接触不同的病人之间以及接触易感染病人前后是否进行手消毒;②在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伤口敷料后以及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粘膜前后是否进行手消毒;③穿脱隔离衣前后以及摘手套后是否进行手消毒;④在处理无菌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以及进行无菌操作前是否进行手消毒;⑤当相关的医务人员的手上有较为明显的污染物或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污染后是否进行手消毒。对所选的在职护理人员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的标准洗手次数以及实际洗手次数进行记录。

1.3 数据处理。将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百分数(%)、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所选的医院护理人员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864项,标准的洗手次数为2131次,实际洗手次数为1894次。

3 讨论

医院作为病毒以及细菌扩散和聚集的地方,为有效地保障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保证医疗质量,应积极地控制医院感染。而医护人员的手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应加强手消毒的意识并且养成手消毒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减少疾病感染情况的发生[1]。

基层医院的感染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医院的设备、环境的问题,相关的消毒意识较为淡薄以及相关管理不到位等。医院的部分房屋布置不符合相应的消毒隔离要求,部分洗手设备的分布位置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疾病感染情况。而医务人员作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其手消毒十分重要[2]。而部分医务人员对于手消毒的重要性意识较弱,从而忽视手消毒,导致容易出现疾病感染情况。另一方面,医院对于空气消毒的意识较为单薄,医务人员的更衣室、工作区等地方的空气若不能及时的进行消毒,容易导致病毒以及细菌的传播。同时,医院对于感染控制的管理不到位使得医院的疾病感染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为有效地减少医院疾病的传播,首先应建立较为健全的感染控制体系,并且不断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相关医护人员的手消毒行为,鼓励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手消毒习惯,从而有效地减少医院的疾病感染情况。其次应增加相应的手消毒设备以及物品,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手消毒,并且根据医院具体的结构设置较好的手消毒地方[3]。另一方面,应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预防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疾病预防意识,并且进行定期的考核,从而能够使医护人员积极地养成手消毒习惯,最终达到减少医院的疾病感染情况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医院的相关医护人员作为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应注意及时的进行手消毒,从而有效地减少疾病传染情况的发生。加强医院疾病感染控制,完善疾病感染控制体系,加强医护人员手消毒的意识,鼓励医护人员养成手消毒的习惯,对于疾病感染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21

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做好事情的重要保障,尤其对于学习这项长期性的工作而言,学生更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就目前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发现目前存在一些影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下面本文就影响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影响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

一些因素的存在能够有效推动事物的发展,而另外一些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物的发展,就目前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而言,就存在一些影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影响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一)学生没有意识到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目前就影响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因素而言,一个十分突出的因素就是学生个人并没有意识到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不科学,学生并没有将数学学习规律化,而是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任务一旦不重,学生就会放松学习,甚至在课余时间并不进行数学学习。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既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同时也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些压力,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引起重视

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发现,如果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起重视,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将会逐步养成;而教师一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引起重视,势必会影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而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起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没有采取有效地促进措施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自从接触到数学学科就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才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口头上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由于初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在有些方面很难将教师的叮嘱落到实处,势必会影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家长没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听课习惯、课后复习习惯等,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监督,还需要家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比如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就需要家长进行监督,而目前家长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监督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应对影响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为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也为了在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针对目前影响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而影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将工夫下在平时,才能学好数学这门学科,而只有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更加科学的进行数学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一旦认识到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自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培养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很大帮助。

(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起重视,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切实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引导下,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为了有效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起重视,而且要有效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为了有效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监督措施,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与课后复习习惯,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