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模板(10篇)

时间:2023-12-01 09:54:58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1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066-02

一、审计职业判断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审计项目组团队或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团队基于其知悉的特定事实和情况,作出的有依据的决策。它是由熟练掌握审计职业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专业人士或专业团体基于经客观获取和评价的证据证实的特定事实和情况,作出的符合既定标准或权威性标准或职业共识的的判断、决策或选择。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记录。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影响着审计项目的质量,甚至影响整个职业的形象。

二、审计职业判断需特别关注的事项

(一)接受和保持审计业务

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决策接受和保持业务前,为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事务所应执行一些与接受和保持的程序,以获取特定客户的控股股东、管理层的诚信度,特定客户是否陷入复杂的诉讼纠纷或严重的财务危机等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还应客观评价该业务的能力要求、事务所胜任能力及时间资源安排等能否满足,相关职业道德要求能否很好的恪守等,以便作出有依据的判断。

对于已承接或保持的审计业务,如果发现上述未识别的情况存在,应当重新考虑事务所能否应对这一情况,并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否则,应终止解除业务约定,必要时向被审计单位治理层通告这一情况。

(二) 计划审计工作

审计计划分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新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应当合理运用职业判断。计划工作中下列决策尤其重要。

1.确定审计重要性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确定多大错报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是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的结果,这就需要该专业人士或其团体依据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的充分适当的信息,从性质和数量两方面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出于职业谨慎的考虑,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计划重要性的50%~75%。并会在审计过程中基于获知新信息、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或经营的变化进行适当修改。

通常应先选定一个适当的基准(指未审财务报表的要素数据)再乘以职业界当前形成共识的适合各基准的经验百分比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以利于确定总体审计策略。这里选定“适当的基准”和确定“百分比”,以及确定二者的关联性都要依赖有依据的职业判断。

具体审计计划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完整、详细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计划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为合理设计进一步具体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则需根据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或披露的的事实情况(如财务报表涉及的特定项目的计量或披露、关键性披露或特定方面的单独披露等特征差异)合理确定认定层的重要性水平。

2.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在百余年的职业发展中,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演进过程看,职业界对审计风险认识也更加深刻,对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认识也更加充分。

审计风险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审计所有阶段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并与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同时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

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合理选择和实施包括询问管理层和内部其他人员、观察和检查、分析程序在内的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取得充分了解,并将获知的有关风险因素和抵销控制风险的信息交由审计项目组内部关键成员讨论,必要时可聘请专家参与讨论,以取得对获取的信息可靠性和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形达成共识或妥善处理异议。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识别。

(1)可能的风险是什么?是可能发生在财务报表层还是认定层次,是固有风险(如管理层愿意接受的)、控制风险(如被审计单位薄弱的内部控制或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风险)还是特别风险(如管理层凌驾和舞弊相关的风险)。

(2)错报可能发生的规模有多大?针对财务报表层次应识别是什么事项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如应对IPO风险、发生意外损失或目标战略失误等),考虑管理层凌驾、舞弊、未预期事件和以往的经验。针对认定层次要考虑是哪些、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固有性质、或日常和例外事件和以往执业经验来识别导致的重大错报规模。

(3)导致错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对于财务报表层主要考虑被审计单位高层的基调、风险管理方法、采用的政策和程序以及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对于认定层主要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如交易授权、信息处理、职责分离等)和以往经验做出判断。

(三)审计证据

客观的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是审计准则对执业过程的一项基本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作为证据使用的信息实物数量有关。评价证据应特别注重质量要求,即适当性要求,因为证据的数量是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形成的审计结论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以支持审计意见。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证据才是高质量的证据。审计证据是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分析评价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恰当性和实施情况及效果,有助于对审计证据的质量作出正确判断。判断审计证据相关性则主要是确定用作证据的信息是否来自于客观实施的,与认定的相关结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逻辑关系审计程序。判断信息可靠性则主要是确定针对审计目的客观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情况和效果,因为它决定了获取审计证据的环境、审计证据的来源和性质。

对文件记录证据注册会计师通常不涉及鉴定真伪,但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已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则应当有针对性做进一步调查,包括向第三方询证、或利用专家鉴定。对于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应特别关注其是否完整和准确,必须针对这些信息的完整和准确实施专门审计程序,以获得可靠支持。对某项认定来自于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必须有针对性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以证实某项或某些甚至全部证据可能不可靠,以免影响其据此作出的职业判断形成的审计结论。

(四)审计程序

为了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的需要,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选择和实施需要合理的职业判断。

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主要有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和类型(主要有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注册会计师首先要考虑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评估的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对通过实质性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就越高,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选择更能保证审计证据质量要求的审计程序组合。其次要考虑导致认定层重大错报的原因,包括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特征以及相关内部控制,确定是否实施控制测试。

时间是指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时,主要考虑如何确保获取审计证据的效率和效果,这就需要依据控制环境、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错报的性质、何时能获得相关证据和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权衡在期中、期末或期后实施审计程序的适当性。

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鉴于审计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与审计证据数量的内在关联,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和选择。

(五)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按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公允反映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责任之一。适当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采用的,或者管理层和治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依据被审计单位性质和财务报表目标而采用的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旨在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编制基础是通用目的编制基础,主要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可能包括与会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判决和职业道德要求,准则制定机构的会计解释、新的会计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旨在满足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编制基础则是特殊目的编制基础,包括计税核算基础、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和合同约定等。可见,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适当要看能否达到会计职业界要求的报告目的和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客观获取和评价这些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就至关重要了。

三、 结语

注册会计师在各种特定情况下作出的职业判断都是基于其知悉的事实和情况,依据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规定,在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事务所内部、或项目组与外部的其他适当人员之间,就特定疑难问题或事项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咨询的基础上,作出的有依据的、合理判断。以保证审计职业判断具有准确性、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验证性等审计职业规范明确和社会公众期望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2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行为所作的估计、断定或选择。作为审计决策时对相关审计证据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判断,良好的审计职业判断不仅是高质量审计工作的基础和源泉,也是高质量和高效率审计工作的表现,因而是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为了探讨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问题,有必要先探讨一下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因素。由于审计职业判断系统的构成要素不外乎判断主体、判断环境和判断客体三个方面,所以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因素。审计人员是审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审计职业判断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审计职业判断主要就是审计人员所做的判断,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职业判断而言,主体的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审计主体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包括:性格、知识经验、能力和努力程度。

(二)环境因素。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环境因素既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环境因素。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内部的复核制度、责任关系、激励机制、时间压力和组织文化等;外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来自于被审计单位的要素和注册会计师面临的除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审计和会计准则的完善程度、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市场竞争的状况等。

(三)客体因素。审计职业判断的客体就是判断的对象,这是一个包含内容极广泛的概念。审计按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目的和内容不同,审计职业判断内容和难易程度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会计报表审计一般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做出判断,而经营审计则是要对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做出判断。仅就会计报表审计一种而言,不同的审计任务需要的判断程度亦有所不同,它包括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分析性复核的判断、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以及审计意见的判断等多种类型。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审计形式,都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考察,所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客体。

二、新准则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了48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建立了执业准则体系。新准则不仅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改进了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了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还增加了许多新的业务。此外,准则结构也有较大的调整。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提出指导的同时,也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审计职业判断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提高了对审计职业判断主体的要求。新准则全面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型更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规定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审计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和实施审计测试前必须适当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同时,新的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区分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然后再针对评估出的不同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分别确定拟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和设计,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新准则还强调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及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对总体审计方案具有重大影响。无论是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还是将风险划分为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的执业经验,还要求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

(二)提高了对审计职业判断环境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职业判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风险控制理念的推行,必然会对事务所业务流程和质量控制带来影响。

原准则下审计业务流程可分为四个部分:①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评估固有风险);②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③在必要时进行控制测试;④实质性测试。而新准则下业务流程分为三个部分:①风险评估程序,即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来评估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②必要时进行控制测试,以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和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并据此重新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③实质性程序,目的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降低检查风险。

流程改进后,要求注册会计师全程关注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见,能否合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成为评价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在风险评估程序中实施的职业判断对整体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事务所如何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同时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落实对单项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责任,如何使三级复核制度更为合理有效的发挥作用,以实现对审计质量的控制,都是需要深入考虑和仔细研究的。

(三)增加了新的审计职业判断客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不断涌现了一些新兴业务,如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此外,一些企业开始涉及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如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从事套期保值或投机,这些业务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需要对这些事项特别关注。另外,针对最新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执业准则体系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这些准则的,为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提供了指导;新准则指南的出台,也使得在审计实务中进行职业判断具有了更强的操作性。

三、在新准则背景下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3

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具有客观性、适用性、相关性和公认性的标准,作为审计职业判断的依据。

审计职业判断所选用的标准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其一是国家层面的有关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现行的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国家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等。其二是同行业层面的有关标准,主要包括:具有行业权威的公认的业务惯例或者良好的实务指南;专业机构或者同行业专家的鉴定意见;同行业通行的有关技术标准等。其三是审计对象自身层面的有关标准,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年度预算、计划和重要经济合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目标;被审计单位的历史经济指标数据和经营业绩等。

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用于审计职业判断的主要标准的适用性。所谓适用性即要求用于审计职业判断的标准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即所引用的标准必须是合法的、可靠的和现行有效的。当审计职业判断所引用的主要标准之间相互矛盾时,审计人员应该采用权威的和公认程度高的标准,来作为审计职业判断的依据。

二、审计职业判断的具体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审计职业判断几乎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和实施审计阶段等,都应当运用审计职业判断,它对于查找审计风险领域或风险点,以及确定重要审计风险领域或重要风险点等,显得尤为必要。那么,审计职业判断的具体内容包括些什么呢?

一是判断审计风险领域或风险点,即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从被审计单位所有制性质、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或职责范围、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财政财务和业务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相关信息处理系统情况、经济环境和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行业适用的业绩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审计人员应当结合适用的标准,分析调查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判断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是判断审计重要风险领域或重要风险点,即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问题的重要性。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问题的重要性。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时,可以关注以下因素:是否属于涉嫌犯罪的问题;是否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所禁止的问题;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者有关责任人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可能存在的问题所涉及的数量或者金额是否巨大;是否涉及的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体制或者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是否属于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管理机关及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事项等等。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该根据重要性判断的结果,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持续关注已经作出的重要性判断和对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是否恰当。

三是判断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审计范围等审计应对措施。为了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的需要,审计人员通过评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以判断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审计范围包括审计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审计的时间范围即审计所属的会计期间,也就是实施审计的起止会计年度。虽然审计人员对某些审计事项可能会追溯到以前会计年度,但是审计人员不会对未经审计的会计年度发表审计意见。审计的空间范围即实施审计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具体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可以先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再进行实质性测试,也可以针对审计事项直接进行实质性审查。审计组长在分配审计资源时,对于重要的审计事项,应该安排富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参与,并安排充足的审计时间。对于特定的审计事项,应考虑是否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这些审计应对措施都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才能作出决策。

四是判断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4

一、审计职业判断含义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判断,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不断扩大,因此,了解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的运用并提高其运用质量是有必要的。尤其我国并实施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新准则对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必然影响到财务报表审计中涉及职业判断的运用,因此,重新审视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是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需要。

(一)何谓审计职业判断

张继勋教授认为,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它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决策时对相关审计证据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判断,良好的审计职业判断不仅是高质量审计工作的基础和源泉,也是高质量和高效率审计工作的表现财务论文,因而是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新准则下的审计职业判断

1、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新准则中新的审计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新的模型中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并规定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必要审计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和实施审计测试前必须适当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于实施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言,无论是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还是将风险划分为报表层和认定层两个层次,对注册会计师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程关注,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的执业经验,还要求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经济法规、经营管理、生产工艺和流程、评估知识等,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

2、提高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

新模型把审计流程分为三部分:①风险评估程序;②控制测试;③实质性程序。新准则把第②③部分统称为“进一步审计程序”,并指出仅靠风险评估程序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流程改进后,要求注册会计师全程关注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见,能否合理评估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将成为评价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站。流程改进使得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在评估风险程序中实施的职业判断对整体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3、对职业判断中的出现的部分新内容提供了准则指导

近年来不断涌现了一些新兴行业或新兴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需要对这些事项特别关注。由于业务性质特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这些企业时,往往难以仅依靠职业判断来控制风险,需要相应的准则指导其审计工作。执业准则体系补充了诸如《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准则、《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准则等针对特别事项的具体准则内容。另外,针对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执业准则体系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准则,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降低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审计风险。这些准则的,为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提供了指导,新准则指南的陆续出台财务论文,也使得在审计实务中进行专业判断具有了更强的操作性。

二、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的运用

(一)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报表审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它是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保证。一个具有良好职业判断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应能在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职业判断,正确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策略、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使计划与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相符,避免因审计计划的不断变动造成审计成本的增加,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确定审计的重要性及其水平的高低

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重要性的认定及重要性水平高低的确定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审计人员都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就某一特定单位的会计报表而言,其重要性水平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需要审计人员通过判断加以确定。判断的准确性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方法和经验,也离不开被审计单位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合理地确定。

(三)估计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

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在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考虑有关事项评估出重大错报风险,并可以确定出检查风险以及审计总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由于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只能由审计人员进行合理的评估。所以在其基础上确定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际上也很难准确地去界定,审计人员所作结论的公允性势必会受影响。因此,合理估计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就成为审计判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甚至直接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及审计结论的公允性。

(四)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程度

新准则的实施已经弱化了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性,但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确定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审计判断置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否预防各类舞弊的能力中,测试各个控制环节和措施是否达到要求财务论文,以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健全性和有效性,在内控测试

中至关重要。

(五)运用职业判断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在收集、分析、取舍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一方面,审计职业判断为审计证据的收集确定了领域和方向;另一方面,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分析取舍。整个审计过程就是不断收集、取舍审计证据,最终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

(六)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在审计工作中,不同的审计对象有不同的审计内容,需要运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也会有差别,所以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及明确程序中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实质性地执行审计程序,均需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七)确定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由于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和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可能得到的证据有很多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因此绝对肯定的审计意见是难以形成的,在形成审计意见时,仍然存在某些重要的错报或漏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站。所以,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作出某种结论以及判断出具何种意见的审计报告,都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做出合理的判断。

三、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提高

(一)审计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从审计主体看,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实现合理职业判断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升审计判断主体的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保证合理审计职业判断的作出。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1)支持终身学习,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2)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在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发现经济事项的真相,学会按照程序理性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审计问题,保证审计结果的合理性。(3)增强诚信意识,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执业中自觉地排除、抵挡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财务论文,以合理地作出审计判断。(4)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应有的职业谨慎,规范执业。(5)发挥集体优势,实现审计的集体互动,克服判断的主观片面性和个人偏见,及时发现问题,尽量减少审计职业判断的差异。事务所内部亦应明确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审查制度,以确保审计人员就某一领域所作的审计职业判断将被更富于经验的审计人员所复核,保证审计执业的质量。

(二)审计工作外部环境优化

审计工作外部环境的优化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优化审计工作外部环境:(1)建立有效的审计市场,规范业务委托关系,保证审计委托关系的正当性;建立一套信誉评级机制,使审计提供的产品有所区别。(2)保证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监管到位。(3)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处罚制度,细化法规操作。(4)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性质与职能的认识与了解,使其能合理而理性地利用审计报告结论。

参考文献

1.张继勋审计判断及其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 2007/09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5

目前,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研究有比较长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借鉴了认知心理学,扩展了审计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对丰富审计理论还是对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关于审计判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我国注册会计师所处的独特的环境为我国审计判断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一、审计判断的性质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1.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所谓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依据相关标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

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审计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审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就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除此之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的主要事项或活动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审计判断涵盖了整个审计过程,越是审计的关键之处,越是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中的地位。在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作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经济环境的多变化、审计事项的复杂化,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两性”特征加以证明,在寻找客观证据的同时,通常还需要有一定科学性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所以,在审计领域里,职业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但作为一种主观性判断,它不仅要受所收集信息的影响,还要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其间既涉及审计事项,也涉及审计人员的行为,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及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决定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使审计职业判断充满了变数。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判断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活动,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一旦在某一具体事项的分析判断上出现失误,就可能会作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审计结论。因此,明确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审计人员合理判断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比较

虽然在会计和独立审计实务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但是由于会计和审计职业特点不同,所处理的业务特点不同,两种职业判断的概念、运用、目的及对判断者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

1.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独立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许多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报表中披露哪些信息也要由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由于客观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对判断者要求更高。两者相比较而言,会计职业判断之标准和目的更为明确,而审计职业判断除了依据专业标准外,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通常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有许多的风险水平可供选择,也不存在出现某种情况就选择某一相应风险水平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项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三、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加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广博的知识可以为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同时,还要有目的地锻炼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全面,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注重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寡密切相关,丰富的经验是判断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经常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执业经验,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判断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2.加强风险意识,努力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发现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制。对于改变审计人员靠被审计单位养活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采取设立中间机构的办法来解决,即设立一个中间机构由其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承担监督义务。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都要对审计结论负责,中间机构要根据工作质量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同时也要受相关利益者的监督。

4.改善审计判断手段,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分析性复核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重大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应有的执业敏感性。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分析会计报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期间的可比信息及行业其他单位可比信息的趋势,与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相比较,准确把握和发现重大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5.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为了准确、有效地发现重大会计错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时,必须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主要供货商及客户变化的了解,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变化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普遍性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原因、企业异常交易、关联交易以及期末时点附近的交易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所反映的特殊因素的评价,对企业的异常经济行为和超过其获利能力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6

一、固有风险评估之因素分析法及其改进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比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固有风险的一个风险源,该风险源转化为风险的条件是外部环境恶化,如市场竞争剧烈、有效需求不足或产品生产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等。如果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坏,企业发生舞弊、欺诈行为,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就加大,固有风险也相应增大。目前,应用风险因素分析法评价固有风险的通常作法是,审计人员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之后,如果各项因素都比较好,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小时,认定固有风险的水平在50%左右为宜;反之,如果有迹象表明有可能存在重大差错,那么审计人员应直接将固有风险水平定为100%。

风险因素分析法的关键之一,在于对各个因素风险程度的估计。各个因素风险程度通常可以采用描述法,即以“高、中、低”或“好、较好、中等、较差、差”等标准来描述。但由于所分级别一般都比较有限,这种描述估计结果的方法往往过于粗略,只能大体反映各因素的风险程度,也不便于审计人员考察其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另外一种常用方法就是打分法,即将各因素的具体情况与标准水平做一比较,然后根据其差异情况用绝对分值来表述要素的风险程度。与描述法相比,打分法能够较详细地反映各要素的风险程度,也有利于审计人员考察其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

风险因素分析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估计各个因素风险程度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程度。由于与固有风险的敏感关系不同,不同的因素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在评价固有风险时,这种影响差别是通过给不同的因素设置不同的权数来区分的。而这些权数一般采用经验值设置或根据专家意见确定。

事实上,审计人员想对固有风险各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即使是定量分析也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这是因为,固有风险因素的风险概率的确定完全是主观的,是凭据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予以确定的。也就是说,是在对影响固有风险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非常主观的概率。用这个主观性的概率表述固有风险因素的客观状况及趋势,并使之成为固有风险评估系统的信息接入口,必然使固有风险的评估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对审计风险要素的分析计量就是对审计判断的定量化,这是一种主观的行为。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通过局部改进该评估系统来减少其中的人为因素,增强其客观性。比如说采用打分法就比普通的分等级评价更能详细地反映各固有风险影响要素的风险程度。在确定各个因素风险程度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程度的权数时,也可以采用数学上的判断矩阵来计算,以增加其准确性。

对评估系统进行改进的思想前提是这样的:由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对于简单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准确性要比对复杂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准确性更高,所以对评估系统的判断事项的划分越细越有利于人们对该判断的准确计量。判断矩阵将各个风险因素对最终固有风险影响程度的判断,变换为各因素间的两两比较,然后通过数学计算对各因素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各个风险因素对最终固有风险影响程度的不同。这样,可使多因素的比较变成了两个因素的比较,更便于操作,判断结果也能更加准确。

二、评价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风险因素分析法中,人们是通过划分及确定等级、打分的方法来判断各固有风险影响要素的风险程度的。但是,在风险评估的实践中,有许多事件的风险程度是不可能精确描述的。比如,一项交易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一个账户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往往无法简单地用高或低去描述,也难以准确地用数字表述出来。对于这类事件,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模糊数学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种应用方式。其中,综合是指评价条件包含多个因素,评价就是指按照评价条件对评价对象的优劣进行评比、判断,综合评价就是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评价对象做出全面的评价。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7

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见,在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审计专业判断,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一些重大会议上,认为审计专业判断在当代财务报表审计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审计判断的涵义和特征

如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活动方式和会计信息处理方法日趋多样和复杂,审计人员要想履行职责,就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便顺利完成审计任务。我们纵观了中外理论界,审计判断的定义描述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这样的,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将审计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经验给综合运用起来,对多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取舍。审计专业判断可以将审计人员的各种能力给有效体现出来,如认知能力、评价能力和决策能力等,涉及到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胜任能力等很多方面。审计判断包括这些特征:

首先是主观性:审计判断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的内在能力,在审计活动中,审计判断过程都会体现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以及性格和习惯等,会对审计判断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审计主体的自身素质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决定到审计判断质量,主观性较强。

其次是复杂性:审计判断比较复杂,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判断过程、判断内容、判断标准等;在判断过程方面,审计判断的心理过程比较复杂,外在环境信息会影响到审计人员,还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如性格、习惯等,并且这些信息因素都不是固定的, 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样审计判断的复杂性就得到了强化。在判断内容方面,有着较为广阔的范围,部分内容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判断标准方面,很多情况下,审计判断的标准比较缺乏,无法依据相关标准来判断持续经营能力,那么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执业经验。因此,一个专业审计人员,除了要透彻的理解和遵循审计准则之外,还需要能够找到适当的参照标准,以便更加专业的判断复杂的判断事项。

二、审计判断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

一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确定:这个方面主要指的是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出现错报或者漏报情况,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会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但是,我们需要研究错报或漏报到哪些程度,方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美国审计准则也充分重视了重要性,通过判断重要性水平,可以对审计质量和效率质检的关系进行平衡,对审计收益和审计风险进行权衡。制定的重要性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到审计人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重要性,分别是金额和性质,在审计实践中,因为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对重要性水平恰当制定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专业经验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都会对其产生作用。通常情况下,确定重要性水平应该考虑的因素有这些,首先是委托目的和要求,审计委托事项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对审计质量也会提出差异化的要求,因此,对重要性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对审计质量要求高,应制定较低的重要性水平;其次是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企业有着不同的规模,也有着差异化的重要性水平;企业如果有着较大的规模,相较于小规模企业,有着更大的重要性水平绝对值,但是有着较小的相对值。另外,企业所处不同行业,有着差异化的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和会计规范,那么也有着不同的重要性水平。

二是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进行确定:要想科学的评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就需要对审计证据进行收集和评价。审计目标会直接受到审计证据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还会对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造成影响。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再加上需要控制成本,审计人员就需要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给纳入考虑范围。审计人员要将专业判断利用起来,对审计证据进行确定。我们首先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指的是要有足够的审计证据数量,要依据一定数量的审计证据,做出审计结论,有越多的证据,就会得到越可靠的结论;但是,审计证据过多的话,会增加审计成本。在取证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将成本效益原则给纳入考虑范围,在考虑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事后,需要将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水平和控制风险水平给纳入考虑范围;被审计单位有着越高的固有风险水平和控制风险水平,就需要越多数量的审计证据。其次,我们判断审计证据的是当下,指的是有可靠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审计证据只有关系到审计结论和审计目标,方具有证明力,有着越可靠的审计证据,得出的审计判断方具备较高的质量。在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进行判断时,需要对审计证据的形式、内控制度以及资料验证情况和及时性等因素进行考虑。

三是对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审计结论会直接受到审计风险水平的影响,但是我们无法精确测定任何一个审计项目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因此,对于审计判断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科学合理的评估。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过程中,主要是对外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依赖程度、财务状况和管理当局素质等因素进行考虑,管理当局有着较高的整体素质,就越不可能出现主观或非主观的会计错误,审计人员就可以将较高的审计风险给应用过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判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其产生了较高的重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审计判断的特征,科学应用,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水平等进行确定,将审计判断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8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及发展

在制度导向审计的后期,单纯的依靠内部的控制制度指导审计抽样测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不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多完美,也可能会因为会计人员的判断失误等原因或环境的改变而导致控制效果下降。同时,内部控制也可能会因为员工以及管理当局的舞弊而导致控制失效。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为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同时,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审计方法,由于审计风险在审计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面对高审计风险的压力,审计人员渐渐地趋向于主动控制审计的风险,使得风险导向审计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干红芳,2009)。

随着审计环境以及各种因素的变化,风险导向审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了应对知识经济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审计职业界开始了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不断改善的研究,进而促进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1AASB)在2003年10月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并已于2004年12月15日起正式实施。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修订了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并改进了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1.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全面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后,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确定能够接受的检查风险。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仍然是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意见,但更侧重于对重大差错发表审计意见,以至于更侧重于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而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过程就是注册会计师实施职业判断的过程。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但并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扩大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干红芳,2009)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环境的变化使得注册会计师认识到被审计单位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此外,由于受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之间也可能相互影响,从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了重大错报风险。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侧重于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本身就是职业判断的过程,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也就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过程。

二、审计职业判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做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彭毅林,2005)。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发展,审计职业界既从这种发展中获得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工作的全过程,随着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不断调整,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质量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审计职业判断对控制审计风险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审计职业判断中,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判断不足。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对于重大错报风险是无法控制的,只能对其进行主观上的评价。而且大部分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判断时,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同时,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以及审计人员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会出现偏差,从而无法避免审计判断的偏误(裘宗舜,邓圣华,2007)。

三、风险导向审计与职业判断的相互影响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复杂,会计准则要求的审计职业判断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原因进行舞弊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使得会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审计风险。

1.风险导向审计对职业判断的影响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在审计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到被审计单位及其内外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即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其中,风险评估程序就要求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内外的环境情况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由于在审计时,要充分的考虑这些综合的因素,所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广泛的综合性的知识,即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职业判断”一词在我国旧审计准则中出现的频率只有11次,而在新准则中出现的频率高达59次之多。其中,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与治理层的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分别为7次、7次和6次。由此可见,我国新审计准则提高了对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如果审计职业判断有失公允,就会加大审计风险,甚至可能会导致审计失败(董丽,张扬婷,2008)。

从新准则的变化,可以看出,职业判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职业判断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受托责任的复杂化,审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判断,还要对环境和社会责任做出判断。不仅要对企业过去的事项做出判断,还要对企业的未来事项做出判断。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要关注企业所处的行业情况和国家的政策变化。

2.审计职业判断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影响

良好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有利于抵御审计职业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审计人员能够认识,但不能控制的风险,而检查风险是可以认识又能控制的风险。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难以准确测定的,只能靠审计人员的合理评估,所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具有良好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能够使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迅速的引起职业警觉,从而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并深入探寻到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和疑点。同时,良好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有利于审计人员选择合适恰当的审计方法,及时、准确的搜集相关的信息,从而发现所面临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能够客观、公正的出具审计意见。

四、结语

审计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的创新审计模式,这就使得从内部控制审计模式向传统风险审计模式转变,进而向现代风险审计模式发展。在风险导向审计中,职业判断成为审计的核心内容,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风险导向审计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职业判断和风险导向审计不断的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干红芳.论风险导向审计[J].审计研究,2009(1):36-38.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9

审计重要性水平因审计组织及审计目标不同而不同。国家审计重点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的遵循性,并把政府资金或公共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为重要审计事项,对同级政府负责;内部审计以促进本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督促其有效地履行职责为宗旨,对本单位发挥监督、评价和建设职能,重点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独立审计则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重点关注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否会使用者的判断。

审计重要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审计事项包括被审单位的财务活动、经营活动、管理活动以及职责履行活动。对同一被审对象来说,不同时期经营重点、经营策略的变化,会影响审计事项重要性的变化;即使经营时期相同,随着审计项目和审计目的不同,审计侧重点发生变化,重要事项和次要事项可能发生相互转移。对同一审计事项来说,不同的被审对象因规模、性质不同或经营管理存在差异,审计重要性可能截然不同。实际上,审计重要性是针对特定被审单位、特定审计事项而言的,具有相对性和个性差异,需要从审计目标、被审对象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审计重要性具有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特征。质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性质、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面,即达到什么程度的错误或偏差是重要的。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比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更重要,重要业务授权比一般业务授权重要,蓄意作弊造成漏报或错报比核算不认真重要,关键时间点、关键部位的控制比履行日常监督检查重要,等等。

数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金额重大性和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即多大金额的错误是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更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某项业务错报或漏报金额虽小,从量方面考虑也许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看,可能是重要的,如舞弊、监守自盗、某些敏感账户的漏报等;另一方面,小金额的错误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判断审计事项重要性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以往的审计经验。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审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审计师可以过去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为依据,考虑被审对象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以修正,判断本次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

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可信赖程度高,审计风险相对较低,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如果评估的审计风险较高,审计重要性水平就低,需扩大审计测试。

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被审单位规模越大,确立审计重要性水平应该越高;不同行业执行的规范不一样,也直接审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涉足新业务。若基本业务发生重大变化,那么就有理由重点关注,并适当降低重要性水平。

数字异常波动。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促使使用者做出反应,审计师应重点关注变动较大事项,深入这些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审计风险事项的判断例10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134-02

1引言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引领了欧美发达国家审计的潮流。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思路上有很大不同,在我国的审计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相对独立的工程审计来说,更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有其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目前基本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现状,寻找风险导向审计与跟踪审计二者最佳融合点,把风险导向审计融入到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风险导向审计,是摆在我国审计职业界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2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基础

审计理念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审计行为模式的高度概括。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事项的潜在风险作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审计事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的审计模式,以风险理论为基础,在审计各个阶段都利用审计模型,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动态的分析与控制,并以此为基础恰当地计划和指导审计工作,从而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全部审计任务,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

随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建设投资不落实、超标准建设、转移挪用建设资金、预结算管理混乱、缺乏资金监管、投资效益差等问题日益凸显,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也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带来各类审计风险。在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的现状下,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推行科学而高效率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值。

3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3.1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式运用于跟踪审计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事项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之中,从建设项目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分析评估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自身的风险评价中去,通过审计程序把自身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3.2风险导向审计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随着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和审计人员对自身职业上认识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工程审计中涉及审计行为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审计始终无法达到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公众期望审计人员应毫无遗漏地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的舞弊行为,但在正常的审计程序中,即使最敬业的审计人员也会被管理方的舞弊或第三方的欺诈所蒙蔽。审计担负着监督与服务的共同职能,只有不断的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使得审计人员不得不以积极的态度,思考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动态的分析评估审计风险,恰恰适应了这一需求。

3.3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往往是以全面控制为依据进行审计资源的配置,忽略了建设项目重点风险控制点,这就会造成审计资源在不同的审计风险领域得不到恰当的配置,使得审计效率降低。而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高低不同的审计领域,对一些风险大的环节多投入一些,而对于风险较小的环节缩减审计资源。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收集审计证据,从整体上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

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局限性

4.1有限的法律责任会引起跟踪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纵观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审计人员所承担的法律风险极低。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条件是法律风险的约束,法律风险越高,对审计人员的约束就越大。因此,在法律风险有限的前提下,就会产生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当法律风险较小,不会引起明显的审计风险损失时,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就不会重视,减少风险控制点,甚至对被审计单位的违规问题视而不见。这样会引起严重的审计人员道德风险问题,并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因此,有限的法律责任降低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4.2风险导向审计会产生审计成本与效益的矛盾。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有强大的信息数据库的支持,针对建设项目的整体环境和不同的风险阶段、风险领域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以满足审计人员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流程、风险评估、业绩衡量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增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期投入较大。随着成熟项目的增多,会逐渐分摊前期成本,逐步解决前期投入与审计效益之间的矛盾。

4.3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会影响到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控制环节多、跟踪审计环境复杂,在建设项目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有较高的风险分析和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人员需要关注整个建设过程,审计范围没有边界从而导致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没有边界。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影响到项目风险的正确评估以及对评估风险所采取的个性化审计程序,从而影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效果。

5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要点

5.1建立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工程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跟踪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都是将审计关口前移,对工程建设进行双重把关,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建立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障碍,又能全面控制风险点,进一步确保审计质量。

5.2社会公众应对风险导向审计及其结果有合理预期。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建设过程中的经济环境做出风险预测。这就会导致审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项不完全一致,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到审计人员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对建设过程的审计事项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风险导向审计不是万能的,应建立合理的预期审计目标,恰当地计划指导审计工作,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既定任务,以促进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健康的应用和发展。

5.3全面提升审计人员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责任意识。前些年,由于我国的法律环境较为宽松,审计违规成本较低,审计人员只要经过测试认为其风险可以接受,不会导致巨大的审计风险损失,就可以终止审计实施阶段并出具审计报告。法律责任的缺失致使审计人员甘冒审计失败的风险。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也成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因素。通过实施审计风险准则,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来制约其审计行为,将建设过程中的审计风险转移成为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将对提高风险导向审计质量起到重大作用。

5.4提高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准则制订的再详细、再具体,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都是风险导向审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因此,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风险导向审计开展,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

6结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缩小社会期望差异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一方面,在理论上要不断发展创新,找到跟踪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最佳融合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技术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效,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