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8 10:01:30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1

一、财务风险含义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是公司各个风险因素在公司财务上的集中反映,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汇兑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即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衡量指标

财务杠杆。当公司的财务结构中保持着一定的比例的固定资金成本的资金时,该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率变化将会对公司普通股权益产生影响。由于这种影响并不是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投资规模等经营因素所致,而是改变资本结构所引起,因而被称为财务杠杆作用。这种固定的资金成本的资金来源,包括负债(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公司债券等)和优先股股利。在会计处理上,公司的负债利息一般属于税前费用,而优先股股利则属于税后支出,所以两者的金额即使相等,发挥作用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财务杠杆系数。财务风险可以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财务杠杆系数也是衡量财务杠杆效应程度的指标。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公司息税前利润下降时,公司仍需支付固定资本成本,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财务杠杆放大了资产报酬变化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表明普通股收益的波动程度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三、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1)资本结构不当。资本结构是指公司资本总额中各种资本的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广义的资本结构包括全部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构成比例;狭义的资本结构则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资本结构比例。资本结构对公司的财务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负债资金,公司必须按期还本付息,而且支付利息是公司的法定义务,不论公司是否有利润,都必须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公司借入负债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效用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高的资产负债率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增加了财务费用,也使公司出现资金紧张,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2)偏好股权融资。公司经营管理当局为了规避市场接管的威胁或者被解聘,并且公司的所有者为了避免控制权的分散,喜好低负债的资本结构。然而股权筹资的效率低、筹资数额有限,并且股权筹资的资本成本较高、信息沟通和披露成本也较高等缺点会增加公司的内部管理难度,从而使公司难以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因此股权融资并不一定会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为了保护公司法人资产能够有效运营,在组织管理和领导体制上做出的权利安排。这样,公司产生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状况,在公司的营运过程中,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会有冲突,经营者希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更多的享受;而所有者则希望支付较少的报酬实现更多的财富。所以,若公司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不能正确的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也会使公司面临着财务风险。(4)公司的经营状况差。公司的经营状况差,资产报酬率低,经营风险就大,而公司的总体风险是由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构成的,因而公司的总体风险也较大,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也就较高,从而公司筹集资金的成本就高而且筹集资金难度大。公司就会缺少取得灵活资金的渠道,不利于公司偿还到期债务,加大财务风险。(5)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和状态决定公司所处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以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反应在无风险报酬率上,如果国民经济保持健康、稳定、持续增长,整个社会经济的资金供给和需求相对均衡且通货膨胀水平低,资金所有者的风险小,预期报酬率低,筹资的资金成本相对就比较低,而且公司也容易取得资金,财务风险就小。相反,如果国民经济不景气或者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持续居高不下,投资者投资风险大,预期报酬率高,筹资的资本成本就高,并且公司筹集资金的难度较大,财务风险就大。(6)利率变动。公司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公司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实行“双松”政策时,市场利率就低,公司筹资的资金成本较低,因此就降低了公司的筹资风险;相反,当实行“双紧”政策时,市场利率就高,公司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另一方面,若公司采用固定利率筹资,若经济不景气时,市场利率下降,则公司仍需承担较高的资本成本负担,会致使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致使公司破产。

四、财务风险防范

提高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公司的流动比率,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在保持公司一定的盈利能力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公司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财务部门应编制现金预算表,它由现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构成,其中现金预算支出是由经营性现金支出和资本性现金支出构成的;现金预算收入一部分是公司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增加额,另一部分是通过现金流入、流出和公司最低现金存量计算出来的需筹措的现金。通过编制公司年度现金预算表,能够合理安排资金,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控制,节约公司融资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公司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经营风险,公司经营风险也会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首先公司应节约公司的各类成本费用;其次,公司应增加其销售额,销售额的增加虽然不能改变固定成本的总额,但会降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降低了,公司就可以以更低的资金成本筹措到资金,进而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筹资方式组合法。面对不同的筹资方式,公司筹资是存在筹资偏好的。债务筹资,公司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为公司多创经济效益,而且它还可以达到“税收屏蔽”的作用,起到节税的功能。而采用股票筹资方式,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股本,而不必偿还本息的好处。不同的筹资组合方式决定了公司不同的筹资结构,不同的筹资结构必然产生不同的筹资风险,所以公司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方式组合使公司的财务风险达到最低;分散投资风险。分散投资风险是防范控制投资风险损失的有效方法,具体方式是尽可能地实行投资多元化。由于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是未来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一种经济状态下的不同投资项目的财务收益可能不同,财务风险的发生程度也会不同。当一个项目的财务收益下降时,另一项投资的财务收益可能上升。一般来说,一项投资若构成组合投资的一部分,其风险通常要小于它作为单独投资的风险;另外,一项单独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若能配入适当的投资组合中,还有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实行投资多元化,可以避免单项投资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公司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沈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析[J].财经研究.2006(23)

[2]赵剑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及其风险[J].时代经贸.2007

[3]蔡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23)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2

二、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财务数据失真

据2008年保监会检查了861家产险机构、590家寿险机构以及421家保险中介机构的中国保监会统计资料显示,保险公司的监管部门对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以及保险人员实施了853次行政处罚,同比去年增加了2.77%,包括:责令更换高管105人,同比去年增加了2.94%;罚款3467万元,同比去年增加了13.48%;警告159家保险公司和345人;暂停接受新业务43项。保险公司财务数据失真的原因主要在于:①保险行业存在“潜规则”导致费用存在虚列的现象,采用各种虚假借口假支办公用品费、印刷费等,将套取的现金用于支付给被保险人或者是作为手续费支付给中介机构;②准备金的提取方面,不按照规定来提取保险准备金或者通过多计或少计来人为增减收益,这可能加大了保险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虚增或虚减公司的利润;③虚增或虚减业务收入。存在虚增或虚减保费收入、跨年度和各渠道调节保费收入、变保费费用变为保费收入等做法。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驱使保险公司朝向重业务数额、轻视管理和业务的质量效益。因此这种过度的竞争会带来这些负面的效应,使得保险公司内部出现一些混乱。保险公司一般采用的是分权管理的方式,把保费收入作为考核员工的第一重点,也就是说注重业务的规模而不是把公司效益放在首位,这种管理理念进一步演化就会使得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忽略保险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忽略内部控制,进而也无法建立和实施科学有效的适合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可能存在着设计缺陷、利益分配、资金运用和管理的漏洞,而这些漏洞一旦被利用作为舞弊的手段就会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如果存在监管落后、处罚不力的情况,那么财务危机可能就会发生。

(三)流程控制漏洞累计财务风险

随着竞争的加剧,当前承保费率持续下降、承保责任不断扩展、各个保险公司打价格战的情况下,承保费率持续下降和承保责任不断扩展的速度高于保费收入的增加,而在我国的制度背景和社会保障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员伤亡相关案件的法定赔偿金额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精算机构在计算提取赔偿准备金的时候,如果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的话,理赔环节的财务风险就会加大或者增加相应的赔付成本。同样,也需要考虑,如果赔付准备金计提的过多,同样也可能导致保险公司资金成本的增加。在理赔管理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所知的比较明显的例子是车险,对于修理厂接受缺乏统一规范的事故车,对修理资源配置和修理考核指标评价不充分,修理厂可能会索取更多的费用,而这部分都会归于保险公司进行偿付,加大了理赔环节的成本费用和理财环节的财务风险。

三、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预警系统的构建,是基于企业的短期经营并不完全取决于盈利而取决于是否具有充足的现金流。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要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世界500强企业中90%的都建议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就是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为了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应将企业的总体目标具体化,现在和未来的收益状况、现金流量、投资计划等以金额或数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以周、月、季度和半年为周期,建立起滚动现金流量预算,并寻找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关键因素,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编制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方案,不断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长期预警系统的构建,需要设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来起到警示的作用,是基于下列表现:现金流量不足,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现金大幅度下降而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一些财务比率出现异常,如资本结构中负债比率明显上升、资金周转率下降等。既然长期的财务风险预警的体系构建主要是通过建立财务指标体系来实现的,经过归纳总结,本来认为应当关注如下四个方面关注保险公司的财务指标: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资本金充足率。相应地,资本充足率包括的财务指标为净资产比率(当年末所有者权益与当年末总资产之比)、所有者权益与保费收入之比(该指标反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规模与其资本金的适应程度)等。盈利能力包括的财务指标为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当年税后净利润与年末所有者权益之比)、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本年税后净利润与本年营业收入之比)等。资产质量包括的财务指标为认可资产与非认可资产之比(在所有的资产中,只有那些可以被保险公司任意处置的可用于履行对保单持有人义务的资产,才能被确认为认可资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比等。资本金充足率包括的财务指标为寿险责任准备金增额与寿险保费收入之比、保险责任准备金(准备金提转差)变化率等。

(二)开展财务再保险业务

再保险不是新名词,早在伦敦保险市场就被使用了多年,而财务再保险起源于美国的非寿险市场,原先是非寿险公司希望得到再保险公司的财务援助,来降低因为自然灾害发生,赔款支付过多造成公司财务亏损。财务再保险是指保险人与再保险人约定,保险人支付再保险费给再保险人,再保险人为保险人提供财务融通,并对于保险人因风险所致损失,负担赔偿责任的行为。再保险人融通的资金与保险人整体财务状况有显著关系,且其现金流量应大于保险人传统再保险安排的现金流量。该业务的实质是:原保险人把已有业务的利益或损失分给再保险人,由再保险人来承担将来保险业务收益的风险。依据合同约定,原保险人支付一定的分保费给再保险人。在实际操作中,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财务再保险形式。根据我国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未决赔款转移。未决赔款是对于给付出额存在争议未能结案,从而造成尚未支付的赔款。未决赔款转移就是再保险分出人将未决赔款折现后分为再保险人实现一定的利润。例如,一家公司将损失准备金一千万英磅的未满期责任分给另一家公司,折现价为六百万英磅,这将在分出公司账户上增加四百万英磅,因为一千万英磅的损失准备金被六百万英磅保费所代替。②时间和距离。这是最原始的再保险业务。分出公司对损失准备金进行时间价值的贴现,使得损失准备金的名义价值更贴近于实际价值。再保险公司同意确定金额的赔付计划,愿意承担这个可能略高于预期的风险,再保险公司通过投资获得更高的收益而盈利。但是这种做法,保险出让人只是有限的风险被转移了。③比例再保险。这是最最早的财务再保险形式。保险分出人将部分保费转移给有限风险承保人,达到所需要的财务方面的效应。在这种财务再保险的安排之下,原保险人转移了一部分未到期保费给再保险人,同时收到再保险人支付的相应手续费,这笔手续费在财务报表上被作为当期收入,这样就增加了原保险人的法定盈余。而再保险人收到的分保费和其投资收入将足够支付可能的索赔。④预期再保险。典型的运作方式是再保险人将每年原保险人支付的保费存入其设立的基金帐户的贷方,保费的投资收入也记入贷方,赔款支出记入借方,再保险人累计的责任限额被固定在保持基金平衡的水平,目的是补偿再保险人为损失支付的赔款。如果保费和投资收入超过了赔款支出,那么原保险人要得到纯手续费,即分享利润。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3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一、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担保行业起步比较晚,1993年成立了第一家担保公司, 2000年前后担保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自2001年起,我国担保行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4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法人机构总计8185家,行业实收资本8793亿元,年末在保余额达到2.57万亿元。担保行业在迅速扩张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缺少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二、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根据担保目标的不同,担保业务主要分为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其业务特征,不同类型的担保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尽相同。

(一)政策性担保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

政策性担保公司是由政府支持而设立的,用于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一旦政策上有所改变或者减少资金的注入那么可能导致公司难以维持甚至倒闭,由此看出,政策性担保公司存在政府干预风险。政策性担保公司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保费定价一般低于商业性担保公司,容易出现收益风险。政策性担保公司由于收费较低,通过获取财政补贴及与合作银行分担等方式弥补损失,一旦政府支持力度下降或银行配合度不高,将会导致损失无法弥补的风险。

(二)商业性担保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

商业性担保公司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一是担保风险,其根本原因是债务人的经营风险,担保公司的客户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而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实力不强、管理不规范、市场竞争激烈,一旦经营不善就会增加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二是内部控制风险,商业性担保公司大多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及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致使担保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出现较多失误;三是流动性风险,由于商业性担保公司对高利润的追逐,往往会将资金用于高收益的理财或委托贷款,一旦被担保企业风险集中爆发,代偿资金无法及时偿付,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最终导致企业信用降低,经营陷入困境。

三、担保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担保公司自身的原因

担保公司兼具商业属性和政府属性,在获取商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还承担了一些贯彻国家政策、合理配置资源的政府职能,这两种职能导致担保公司在面临高风险的同时,收取较低的担保费,担保费不足以弥补代偿风险。有的担保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和担保放大倍数,在放松风险控制标准的同时,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往往会给担保公司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合作银行的原因

银企分配机制不公平,银行为企业担保时,会确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且不承担任何风险。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分配机制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对劣势行业来说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逐层转移,涉及到中小企业与担保公司,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加大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

四、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防范风险对于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财务风险的防范。做好担保公司的风险防范,需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在公司内部对各部门及业务环节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制度进行管理,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二)建立内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在公司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防范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可以有效的将风险分散,从而尽可能避免风险发生。首先要制定比例担保制度,通过控制担保行业与客户的集中度,控制担保放大倍数;其次制定反担保制度,它可以为担保公司减少自身的风险;最后可以制定再担保制度,它是分散转移担保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应建立一个风险化解机制对遏制担保风险也同样重要。建立一个风险化解机构需要公司在发生风险时要及时更换担保人及方式、利用法律限制受保对象的行动。

(四)规范担保行为

在对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中规范担保行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制定担保责任赔偿制度,强制规范担保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范担保行为,如果发生不按照担保程序提供担保的情况,就将合同定为无效的合同,如果按照担保程序提供担保时,但是发生决策失误的情况,要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处罚。

(五)完善担保行业监管及相关制度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分别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文件,对担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的规范作用。在担保行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监管力度及相关制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要继续完善我国对担保行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政府对担保行业的监管,从而促进我国担保行业更加健康发展。

五、担保行业发展的前景及建议

(一)担保行业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担保行业信用事件频繁发生,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退出了市场,使人们对担保行业的未来前景产生一点担忧,但是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担保行业或将分化加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现出持续增高趋势,相对于整体来说,利用担保增信的企业资质降低,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几率更高,担保行业代偿率目前已高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两者间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资本实力弱、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担保企业将受到进一步冲击,担保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二)担保行业发展的建议

对于担保行业的发展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加强对担保行业的管理;制定和完善担保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政府对担保行业的监督与扶持。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资本市场对于商业担保机构的需求非常大,担保行业将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不断加强以及监管制度、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担保行业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4

财务风险是指因不当的融资方式、不合理的财务机构等造成企业丧失了偿债的能力以及预期收益下降等风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由于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均离不开其的参与,其也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财务风险,诸如工程款拖欠等造成经营资金缺乏等。因此探究建筑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极为必要。

一、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的产生

1.总体环境不容乐观

从总体环境来看,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式不容乐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和法律建设的滞后性,从而致使管理上存在诸多空白地带。例如建筑工程款拖欠现象频频出现,且形势愈演愈烈,业主、分包商、施工单位、劳务队伍间的债务链越积越大。正是由于工程款无法及时得到结算,致使很多建筑公司资金极度紧张,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可能诱发倒闭的风险。

2.内部环境有待优化

从内部环境角度来看,下述因素也会引起建筑公司的财务风险。第一,短期偿债风险。若能将资产利润率提高,则能够显著避免长期偿债风险的发生;第二,投资风险也十分显著。只有在现金流十分充足的前提条件下,建筑公司才会考虑进行再次投资;第三,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无论是总资产利润率,还是净资产利润率,抑或是现金周转率都较低,这直接加大了短期的运营风险。

二、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财务风险的回避

众所周知,建筑公司往往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流动资金也较大,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建筑公司的财务风险回避措施主要为合理的融资途径。当然了,针对不同的建筑公司而言,其所能够采取的融资措施也应该有所区别。若建筑公司属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由于长期偿债风险的影响,其在进行融资时,应有意回避那些会导致债务增加的融资项目。例如降低和避免发行债券、贷款等,而募集资本金、发行股票则是其最佳的融资办法。对于资产负债率并不高的建筑公司,若其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也不高,由于其也会存在一定的长期偿债风险。此时就应该尽可能优先选择那些利润相对较高的投资项目,从而有效增加总资产利润率。而相对普通一点的建筑公司,则可以通过和银行合作、和企业合作等途径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通过上市等途径从社会募集资金。若条件具备,BT、BTO等途径也是可以进行选择的,以便于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来提升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

2.财务风险的控制

(1)加强对总体环境的控制第一,对于国家各种政策的具体动向进行密切的关注,以便于能够始终对整个政治环境的大致走向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应对政治环境的各种变化。第二,对社会经济的结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全面把握,以便于更好的应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各种财务风险。第三,深入建筑市场中,落实好市场调查工作,以便于结合企业实际特点,采取适宜的市场策略。(2)基于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开始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前,采取多种途径来了解招标项目信息和招标方资信状况,以便于总体把控项目的风险状况。投标时,积极组织企业相关部门成员成立投标小组,综合分析探讨拟投标项目成本、收益、管理方面的难度,以便于确定科学合理的投标策略。第二,工程项目合同签订阶段风险控制措施中标后,及时和招标方取得联系,就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详细沟通,待双方意见一致后拟定书面合同。签订合同前,安排企业技术部门和法律顾问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仔细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正式签订。第三,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基于工程项目质量达标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对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管控力度。具体来说,质检员和安全员应做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工作,重点对各种隐患进行排除。采购部门全权负责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成本目标,且在采购物资前,需要按照相关审批流程报批后执行采购计划。人力资源部门落实好施工人员的组织和引进工作,不断优化人员配置,尽可能的降低人工成本。项目部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力度,依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做好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对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差距,以便于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指派财务人员定期复核相关财务数据,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第四,工程项目结算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工程项目完工之后,应落实好剩余物资的处理、施工人员的遣散安置、债权债务的结算等各项工作。①采购部应和供应商进行协商沟通剩余物资的退货问题。可以再次使用的大型设备落实好维护保养工作,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则交由项目部申报处理办法;②人力资源部落实好施工人员的遣散安置工作。项目部解散后,相关人员回到原有部门,引进人员依据合同要求及时结清费用并予以遣散。③财务部门需牵头做好债权债务的结算工作,指派专人进行款项的催收,并及时结清相关债务。

3.财务风险的转移

财务风险的转移实质上企业回避无法避免的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因企业自身能力所限,而采取的保险和分散风险等措施。保险措施是转移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针对各种不可预知因素造成的损失的重要处置办法,例如火灾和工伤风险等。这样一来,风险损失则可以由保险公司进行部分或者全部的承担。分散风险则是指建筑公司利用多方投资、多方筹资、联合经营、收益和风险共享等途径来实现对风险的分担。总之,建筑公司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财务风险,对其进行有效防范意义深远。文章针对建筑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风险回避、控制和转移的措施,以便于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公司财务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美青.试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6,(17):80,84.

[2]刘永麟.新经济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5,(11):109,111.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5

公司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公司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其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公司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

财务风险与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其含义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是指筹资风险,它是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形成的风险。

广义财务风险则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外部环节及各种难以预测或无力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

首先,公司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财务危机成本、费用和损害的产生。实践经验表明,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尽管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其范围、程度、频率、时间、强度等都可以表现出不同形态,但它总是以独特的方式表现着自身的存在,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同时企业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其次,公司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是由财务风险生成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决定的,企业和个人在现有知识和能力条件下尚不能完全了解和全面掌握。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

第三,公司财务风险具有相对性。相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风险的可

预测性。尽管财务风险具有不规则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素质的提高,财务风险的产生、发展是可以逐步被认识和掌握的。公司可以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程度进行预测,为公司风险控制提供可靠依据。二是财务风险的可变性。财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转化的。财务风险的变化,有量的减少,也有质的改变,旧风险可能消亡,新风险也可能会产生。

第四,公司财务风险具有双重性特征。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既有损失的一面,又有风险价值的一面。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有助于企业全面把握财务风险的实质。既要看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准确把握时机,进行科学决策,获取风险报酬,促使公司快速成长。

第五,公司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的特征。即财务风险存在于公司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所有财务活动,均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公司财务风险成因探究

首先,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决策均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时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或导致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二,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变迁。如同政治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样,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同样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稳定性均对社会发展进步、经济增长及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体制性不稳定性风险是企业、政府、社会及个人共同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因素之一。

第三,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产品市场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及相关的外部环境变化所引发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销售价格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并影响企业财务收益甚至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销售利润及销售回款情况等,均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所占企业现金流入量的比重较大,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与核心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

三、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的构建问题。要在充分发挥民主,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达到完美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队伍。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是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根据决策的特点来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身的失误。而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对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成本风险进行控制

在企业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企业当初无法预料的状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发生改变,引起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当初的预期资金成本,造成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关注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政策等做出必要的调整,防止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另外,可能由于企业的经营比预期的好,形成的利润比预期利润多,导致权益资金成本的增加。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提前做出判断,及时做出股利分配政策的调整或增加公积金等方式适当降低税后利润,减少权益资金成本支出,达到控制资金成本风险的目的。

(三)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和预警系统

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积极的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而且,预测也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使企业具有风险自动预警功能,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地传至管理者,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四、从根源控制风险:公司战略与财务风险防范

若要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风险,还需要企业从财务战略上着手,进行通盘决策。财务战略主要考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战略问题,并以此与其它性质的战略相区别;企业战略与财务风险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战略选择将极大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的成败。

(一)投资战略与财务风险防范

首先,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以

分散财务业绩风险。多元化经营是当整个产业趋于成熟以及竞争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企业在保持现有业务经营的基础上进入与现有经营业务相关或不相关的新产业或经营领域的活动。

其所进入的新领域或者可以与现有核心业务形成互补,或者可以提供稳定的赢利,从而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的创利机会并降低业绩剧烈波动的风险。以分散财务业绩风险为目的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

一是收购或从事低端相关业务以实现业绩互补。经济环境对不同的行业影响不同,从事或收购端的相关的业,可以使经济环境波动带来的影响互相中和,从而降低整个集团业绩剧烈波动的风险。二是收购或从事不同回报期的业务以稳定现金流。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 对当前经济状况敏感度也不同。最理想的是结合各种长度的回报期的业务,以实现回报期上的风险分散,确保每段时间都有足够资金回流。三是收购或从事稳定回报的业务以平滑赢利。通过收购稳定回报业务能将赢利波动幅度降低,从而达到平滑赢利的效果。而且,稳定回报项目还能提供稳定现金流,能降低遇到困境时出现财务或资金困难的风险。

第二,跨地域经营以分散支付能力风险。跨地域经营发展的高级阶段即为全球化经营,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支付能力风险。当然,跨地域经营还要考虑成本收益的平衡,逐步推进并实现。跨地域经营与多元化经营是互为补充的两个投资战略。多元化经营代表了业务类型的多样化,跨地域经营则代表了经营场所的多样化。

如果一个企业虽然实现了多元化经营,但经营场所都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仍然不能有效规避环境变化的风险,特别是某地宏观环境变化的风险。一旦此类风险发生,极可能使企业丧失现金创造的能力,造成资金连断裂。当然,如果一个企业虽然实现了跨地域经营,但所经营业务均为一种,也无法避免该种业务受到冲击的风险。所以,企业应将跨地域经营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相结合,平衡现金流动,保持稳定的现金创造能力和持有水平。

第三,把握合理的市场进入时机降低财务风险。最先进入市场虽然可以抢占一定市场份额,但新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投资损失。一方面,通过对前人的观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决策的结果;另一方面,等待一段时间后,市场气候往往更为明朗化。而且如果想推出一个新产品,等待一段时间后,消费者会更容易接受。

(二)经营战略与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稳健经营以分散负债风险。多元化经营和跨地域经营战略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够保持稳健经营,会带来负债增加和现金流吃紧,使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的多元化和跨地域投资战略必须坚持以稳健经营为基础,将企业的资产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并保有充足的现金流。负债水平通常使用资产负债率来度量。虽然理论上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但实际上很难准确测算最佳负债水平,所以该比率什么情况下为合理并没有统一标准,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来综合确定。资产负债率太高会带来负债风险,资产负债率太低则无法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当企业认为现有资产负债率不合理时,可以通过存量调整、增量调整、减量调整的方式进行修正,达到分散负债风险、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所谓存量调整是指不要求改变现有资产规模,通过债务和权益资金的转换来改变资本结构,如增发新股来偿还负债。增量调整通过新增筹资进而扩大资产总规模来调整资本结构,如发行新股票或者举借新债务等。减量调整通过减少资产规模来调整资本结构,如进行股票回购、提前收回发行的债券等。

第二,合理定价以降低支付能力风险。企业需要在充分考虑影响企业定价的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为达到企业预定的定价目标而确定合理的产品价格。这不但要求企业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预测,而且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结构、市场供求、消费者心理及竞争状况等因素作出判断与选择。价格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回流,因此与支付能力风险密切相关。对竞争性行业来说,产品价格与销售量直接相关。当市场价格定得太 时,影响销售量,进而影响被产品占用的资金收回。当市场价格定得太低时,虽然可能通过增加销售量加速现金回流,但回流数量可能大大低于企业需要。更进一步来说,

第三,选择合作伙伴分散财务风险。独立经营虽然可以独占企业的全部收益,但也会在面临风险时无可回避。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共同经营,能够在面临风险时规避部分损失。当然,赢利时也要共同分享。在李嘉诚投资经营的多元化行业和全球化地域中,他选择与行业内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以共同控制的方式进行投资或者个人进行少量投资。这样做既可以分享该公司的权益增长收益,又不会因该公司出现问题而增加"长和系"的财务风险。

(三)融资战略与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选择权益融资降低负债风险。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资金投人来支撑,根据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的融资渠道首选内都积累,需要向外部融资时,遵循先权益后负债的原则。由于内部积累的规模和速度受到诸多限

制,所以外部融资是企业快速发展时需要借助的主要渠道。其中负债资金带来的付息还本压力较大,而权益资金则有可能造成控制权丧失。因此,为了尽量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可以在保持控制地位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权益融资以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

第二,及时终止经营避免恶性增资。面对经济的和竞争的压力,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依赖它们利用资源的效率以及对机会和威胁迅速反应的能力。而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么企业要把握新的机遇,通常就需要放弃业绩不良的项目,以便将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更可能获得成功的方案中。大量的研究发现,对于失败的项目,尽管有明确且客观的信息认为企业应该放弃, 决策者却往往更倾向于对其分配更多的资源。这种倾向被称为恶性增资。如果企业无法正确处理此类问题,会带来负债无限放大、现金流逐渐枯竭等严重后果。为了避免恶性增资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及时终止经营,放弃业绩较差且有明确信息显示无法好转的项目。

参考文献:

[1]李丽莉.关于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8).

[2] 张良.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J]. 商业会计, 2008,(11)

[3] 周芳. 财务风险管理刍议[J]. 江海学刊, 1997,(05)

[4] 周文斌. 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性防范方法[J]. 财务与会计, 2001,(11)

[5] 曹华国.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J]. 时代金融, 2007,(04)

[6] 王长禹. 简论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管理[J]. 现代商业, 2007,(10)

[7] 杨红.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 冶金财会, 2008,(03)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6

一、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经营现状

(一)企业营业收入

2008年后,世界经济复苏遭受阻力,国内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营业收入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2010—2014年我国三大石油公司营业收入总体上稳中有升,中海油的增长速度略低于中石油和中石化。

(二)净利润额

从表2可以看出,中石化的净利润额连续数年领先,比中石化和中海油优势大,中石化和中海油大体一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营业收入早已突破2.2万亿元大关,但净利润却非常低。其中,中石油净利润额不断下跌,恐有跌破1000亿元大关的危险;作为营业收入第一的中石化,相比中石油面临更为严重的财务风险,净利润已经跌破500亿元;相比之下,中海油的净利润比较可观,在总营业收入不足中石油的1/9、不足中石化的1/10的情况下,净利润额大约达到中石油的一半,并且与中石化不分伯仲。由此可见,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获利能力较低。

二、我国三大石油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对于内部资本市场异化的防范措施

1.合理管控内部资本市场规模大企业必然会形成内部资本市场,规模适度的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筹融资效率、资源配置能力,但是内部资本市场规模过大会带来企业的低效率、委托问题严重、内部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对此,企业每发展到一个阶段都要评估这一阶段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规模是否合理,以此来指导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完善更有利于自身的内部资本市场。2.解决委托问题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有比其他大公司更为严重的委托问题,只有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才能有效解决委托问题。第一,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的业绩考核。由于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股东和法人是代表人民群众的中央政府,所以比普通民营企业的股东更难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监控。第二,采用适当的办法提高经理人的“干劲”。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中职业经理人无论工作多少得到的报酬相等或者区别很小,导致很多职业经理人消极怠工,所以应采取期权激励制度,并与针对国有寡头垄断企业特有的政绩进行考核相结合。第三,在职业经理人的任用问题上既要反对直接由大股东任命的独裁制度,也要反对由于对于职业经理人职位过度竞争而不择手段而造成的“寻租”行为。3.优化石油企业股权结构长期以来由于大股东的绝对话语权,造成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发展长期由大股东一家独断。这样既增加了决断的失误概率,又造成了企业的腐败。要想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改善股权结构,主要可以围绕提高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展开。一方面,可以积极引入投资者介入,使得股东结构更多元化,减弱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另一方面,提高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有利于防止“搭便车”的现象发生,防止市场失灵。

(二)对于资本结构不合理产生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调整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于中石油和中海油在整个石油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勘探和开采的业务比重比较大,旗下子公司掌握的生产资源较为丰富,使面对经营风险时股东权益更有保障,所以中石油和中海油应该进行较高负债比率经营。相比之下,中石化由于其主要业务集中在石油行业产业链的中下游的石油精炼、油气产品开发和销售上,所以该公司应该降低资产负债比率。同时,中石化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与其类似的国际同行美孚石油公司,因此资产负债比率问题亟待解决。2.调整各企业的负债结构比率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短期借款比例过高的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中海油虽然负债结构比率比较合理,但是不够稳定,短期借款过多。一方面,造成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大量的现金要用来偿还银行借款会造成企业短时间现金流的减弱,极大程度上削弱企业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流动负债过多会减少公司利润。因此,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负债结构比率必须进行调整。一方面,在企业的筹资融资手段上应该保持适度的短期借款比例。当前我国采取降低利率的方式来促进投资,所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可以维持相对较高的短期借款比率。当我国出现经济增长过热的情况,政府往往会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这时三大石油公司应该降低短期借款的数量。另一方面,应该积极采取、发展和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负债来为企业融资,从而降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使负债结构更加多元化,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7

(1)客观性

公司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并不以个体的主观意识而改变,是客观环境和条件变化而产生的产物,这特征有利于财务风险的揭示,重新对财务风险进行全新的认识。

(2)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必要条件之一是不确定性,没有不确定性表示财务没有风险,对其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其有利于控制公司财务风险。

(3)可度量性

可度量性是财务风险另一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因素,可用数学中概率论方法来度量。如不能度量,其风险控制也无从谈起。

(4)双重性

损失和收益是财务风险的双重性。这个特征有助于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另一方面要控制风险,以免危害到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企业谋取更高的风险报酬,同时也要完全科学决策。

(5)全面性

财务活动存在于财务风险的整个过程,并且在多种企业财务关系中体现出来。认识这一特征有助于理解和探寻财务风险的各种原因。表现特征以及度量和控制,同时全面管理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衡量企业内部之间的各种财务关系,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缺乏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体系存在不少局限性,比如其风险管理功能和协调功能较为欠缺,有时仅仅是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形式上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实质上并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进而缺乏一系列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成效产生深远的影响。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控制不力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财务杠杆的过度运用是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重要体现。由于大量到期债务不能偿还,从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恶化,因此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与财务杠杆的利用息息相关。负债经营就像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运用不得当,则会阻碍企业发展,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扩大化,甚至发生财务危机。不少上市公司只看到负债经营带来的益处,却忽视了财务风险的存在。所以,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举债规模过大,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财务负担较重,财务风险很容易发生。

(3)企业产销环节存在问题

首先一些上市公司过分注重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运作,却忽视了企业生存的基础――产品。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可靠性不高,消费者对部分产品失去信心,企业信誉降低,不利于企业健康地成长。同时,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与企业营销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企业往往把广告及销售队伍看做重点,对市场研究工作做得不到位,如果上市公司对市场研究不充分的话,其他工作都是白费的,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1)财务风险的转移

财务风险转移策略是指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可能产生损失的项目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去承担。

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转移企业的财务风险。比如通过缴纳风险投资基金向保险公司投保,从而转嫁风险;也可以通过把经营风险转嫁给专门机构来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其中还包括风险横向转移,债券债权的抵押等等。

(2)合理运用财务杠杆,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必须在符合上市公司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财务杠杆,要适度使用财务杠杆。要理性认识负债经营,要将负债金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控制资产负债率,要保证企业有能力偿还这笔负债。同时要将这笔负债运用得当,保证其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另外,明确产权规范治理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是为维系产权的纽带关系。明确的权责企业才能正常经营,否则就失去了企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不必谈财务风险的防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产权不明确,其真正的实质是众多财务风险的显现导致才是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3)提高企业产品及服务质量,完善营销模式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企业的信誉与形象。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产品原材料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同时加强对在产品及产成品的检验力度,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威胁广大消费者。另外,企业要完善营销模式,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动态,根据具体行情策划营销方案,运用好各种营销手段,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功能。这样,从产与销两个方面来防范财务风险。

(4)全面准确剖析行业的竞争结构,理性看待行业增长率

通过波特五力模型的实际应用,准确获取行业的竞争结构的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分析等科学的分析方法,挖掘自身潜力,抓住对手弱点,真正地做到知彼知己,打赢这场行业之战。同时,理性看待行业增长率这一数据,要从长远角度分析行业生命周期,避免行业增长率迷惑决策者,导致决策失误,规避财务风险。(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8

一、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因素来源

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与迅猛发展,以及风险的快速聚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税制改革下地方政府的无奈选择。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但财力却很有限,而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借贷和公开发债,因此通过搭建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成为解决地方政府财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2.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刺激计划为其发展奠定基础。成立伊始,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不是很大,主要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解决资金问题,一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拥有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因此借贷期限与投资项目期限相对匹配,另一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对资金使用也有严格限制,有效地控制了风险。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增大融资规模,很多中长期的项目都依靠商业银行短期借款,2010年之后国家政策调整商业银行快速收紧对融资平台公司的信贷规模,使得本来都是中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多在项目建设中期发生资金紧张无法维系的境况。

3.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自身因素。早期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与资金的使用处于地方国库支付系统的监管之下相对比较集中规范。但后期,一方面部分平台公司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做一些外行的工作整体运行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宏观金融政策的放开导致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商业银行融资比较容易,抗风险能力降低。另外,一些平台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高管人员讲政治不讲效益,或者很多平台公司变成地方官员的政治福利,这也造成平台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盈利能力不强,从经营方面导致平台公司的财务风险不断聚集。

二、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防范措施

如何解决目前的融资平台的治理困境,银监会、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都出台过很多配套政策,但大部分制度具有滞后性,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从政策面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要长短期相结合,既要有短期的战术性措施还要有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如此才能标本兼治

从短期看,既要刹住融资平台的融资增长速度,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同时还要疏通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扩充可用的融资来源,将风险尽可能的稀释。“堵”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资金使用的监管,商业银行要学习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监管方法,同时各银行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借款要落实可抵押资产,二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要做到政企分开,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进行融资时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特别是对于融资平台公司的自营项目贷款。“疏”主要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稀释该部分风险,可以将该部分放入我国无比庞大的资本市场中,允许融资平台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民间投资的进入,还有其他的很多方式比如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再如采用信托的方式。

从长期来看,应通过确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和担保等行为,使融资平台公司形成的地方政府隐性或有负债转变为更加合理规范的地方政府表内负债。将融资平台的债务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根据资金的使用范围不同设立相应比率的准备金。

2.地方融资平台也要强化自身建设,强化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加强市场化运作和资本运作,确保稳健运行

(1)在政策的框架内实现多渠道融资。目前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只有银行贷款一个渠道,为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银行的风险,应探索逐步建立多元化融资机构,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平台公司可以尝试发展以下融资方式: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城投债以及利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降低融资成本。

(2)利用地方政府对平台公司的支持。政府支持对于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营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融资平台公司要充分利用各种支持方式,资本金划转、优势资产划转、优质资源划转等措施,并与政府签订相关协议在法律层次上使各种支持政策落到实处,以应对地方政府换届以及政府决策的更改。

(3)加强营利性项目的管理,增强盈利能力。对于平台公司自身经营或者政府划入的营利性项目,充分利用自身在区域经济中的市场地位,通过实现市场化运作,增强盈利能力,使得盈利项目的现金流能够覆盖公益性项目的债务支出。

三、结论

要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财务风险,政策上要做到“堵”、“疏”结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允许地方政府负债,对于融资平台公司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强化灵活性,紧跟政策指挥棒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强化自身经营。

参考文献:

[1]郭宛丽.《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卫生经济研究》2011.4[2]孙筱芬.医院新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04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9

(一)指标体系的选取

财务指标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一种体现方式,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体现方法,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公司的额财务现状。通常情况下对企业的评价是通过一组指标,从而保证其全面及公证。现实情况中,根据研究内容不同,需要也会不同,同时才选择的财务指标也会相应发生改变。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在选择指标体系时,应以企业的现有的财务状况为主要依据进行选择。

(二)具体指标的含义

1.获利能力

企业的获利能力可以由企业的政策经营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体现出来其可以作为评定企业资产的管理能力、运营能力以及负债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项综合性指标。获利能力与企业所有者多获得的股利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相关,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的能力。

2.经营能力很多上市公司是通过企业经营能力等指标来完成对公司资产额运营能力以及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指标的评定的。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资金的运用能力越强,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资金的利用率就越高,这也就同时反映了该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以及管理能力和和水平。

3.偿债能力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资金周转比较困难的问题而举债,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举债可以帮助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同时不丧失现有股东控制权下;②借助他人的资金作为基础来帮助自己活得利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鸡生蛋”。对于债权人而言,则可以取得报酬。偿债能力如何,即能否及时得到企业承诺的利息及按期收回借款本金,是债权人最关心的事情。

4.成长能力

判定企业成长能力的高低主要是看改企业在资产、销售以及获利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增长趋势。企业的增长程度的高低以及企业发展的稳定性的高低均与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经营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必须加强重视。

二、财务失败风险预警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构造步骤

(一)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进行指标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称为主成分分析法,这种方法要求操作者对多个指标分为,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化分为几个综合指标,方便在企业实际运营中使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各指标中变量数目太多,所以致分析信息存在的重叠性,进行高维空间研究时程序复杂繁琐的问题。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有效简化上述程序,降低维度,将众多的变量只用几个综合因子表示出来,使其并不相连,同时最大限度的反应元原始的信心量。

(二)判别分析原理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可以用于判别样的所属类别的统计分析方法叫做判别分析法。当已知的研究对象已经用某种方法分成了若干类,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辨别新的观测数据属于哪一类的问题。

(三)预警模型的构造步骤

风险预警模型的构造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取研究样本

选取总样本,其为财务失败企业和与之同等数量的、相同行业的正常企业。分两组,其一为估计样本组,另一组测试样本组。第一种用于预测函数的额构建,第二种用于检验预测函数的效果。

2.立面分析

在前文的基础上确定进一步入选模型的财务指标,所选指标必须全面覆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能够准确反应企业偿还代偿资金的能力获利能力等,除此之外要同时反应出企业的成长能力。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特点,所选指标才能有效用于指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

3.主成分分析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是必须要先计算标准化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然后求出主成分的方程,依据计算的累计贡献率确定主分量的个数m。确定m个主成分后,进一步解释主成分,即对其中所包含的各主成分赋予新的意义,给出合理的解释。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例10

一、保险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防控的重大意义

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整体运营和发展。而保险公司实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其目的就是对公司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即将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保险公司有效实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不断提升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在保险公司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能够明确划分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不断规范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减轻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难度和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工作的效率。所以,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财务部门的实际状况,在保证财务相关工作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高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提升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准,在确保保险公司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收益。

(二)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保险公司在实行财务风险防控的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公司的真实状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科学且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与此同时,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也能对公司的相关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形成完整的防控工作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有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险公司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确保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充分体现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设想。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往往涉及面是比较广的,不仅仅只是有关保险的承保和理赔等业务,还包含一些投资和融资方面的业务。通过对其经营的业务进行分析和探讨,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业务都会涉及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在保险公司内部开展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从而确保公司的利润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与进步,有助于保险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意识不高当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高,没有足够重视保险理赔过程中的相关风险问题,也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公司的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中执行全方位的工作体系,没有对事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防范。由于保险公司没有提前制定出详细的事前预防风险计划,当财务风险一旦发生的时候,就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一些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在具体的理赔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普遍存在一些不应该赔付资金的情况,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够清晰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就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如若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发展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就可能和公司的发展轨迹不相符,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进步。当前,我国的保险公司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盲目跟随其他公司的战略目标。一些保险公司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盲目地扩大公司的发展规模,开展大规模的筹资工作,其结果就是公司的内部管理现状满足不了规模扩大后的需求,将公司的经营管理推入到极难的境地,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目前,我国多数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如下,第一,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没有意识在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使得公司的部分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第二,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执行得不是特别的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作用。从当前多数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来分析,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相关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是特别的明确和合理,不能充分发挥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强项,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相应的作用。

三、保险公司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