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3 09:45:05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1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095-03

doi:10.14033/ki.cfmr.2016.19.050

在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功能锻炼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在临床上,患者由于身体疼痛、行动不便等拒绝参加功能锻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工作中重视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讨论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积极性的影响,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骨科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骨科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20~58岁,平均(35.6±1.8)岁;对照组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25~61岁,平均(37.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1)饮食指导。针对患者医嘱,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方案,合理控制三餐进食量,适当提高蔬菜水果所占比重,保证营养均衡。若发现患者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要指导患者改正;(2)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包括不同时间段的运动内容、运动量等,并做好患者家属工作,要求患者家属能监督患者康复锻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其主要措施包括:(1)认知干预。目前在骨科工作中,部分患者认识不到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为只要骨创伤愈合就代表疾病治愈,也有部分患者认为康复功能锻炼会导致骨骼出现再次移位现象。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患者的知识指导,使患者对骨科疾病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认知干预中,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列举医院的实际案例,或邀请痊愈的患者讲述自身经历,保证患者能认识到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避免出现负面情绪,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骨科康复功能运动的重要性,即可以加快骨折部位愈合、保证血液循环、保证肌肉活力等;(2)心理干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由于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容易产生愤怒、焦躁、痛苦等多种不良情绪,拒绝参与功能康复锻炼。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重视身份的转变,鼓励患者坚定信念,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妥善地引导,使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病情,进而保证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状态调节方法,包括听音乐、深呼吸等,保证患者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功能锻炼,提高功能锻炼效果;(3)重视针对性指导。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做到针对性指导,能通过因材施教,提高功能锻炼效果。例如在上肢功能锻炼中,以手指运动为主,通过抓、握、捏等方法调动上肢功能,并重视腕关节、肩部、肘部的活动。在下肢功能训练中,围绕站立、负重两点展开锻炼,协调患者行走锻炼,保证关节弯曲度。在运动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锻炼要点;若患者无法达到,需要在健侧肢体示范使其理解掌握要领后,再进行患侧练习,如股四头肌等收缩锻炼。在整个针对性指导过程中,护理人员每天观察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情况,并纠正患者存在的不规范动作;对于患者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护理人员要及时地鼓励与表扬,增加患者信心,保证康复功能锻炼的积极性;(4)积极发挥患者家属的作用。在康复功能锻炼过程中,患者家属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功能锻炼前,护理人员要与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通过讲解骨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理,使家属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进而能监督、鼓励患者参加功能锻炼,有助于保证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功能运动依从性情况,并于患者出院后2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患者生活质量[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功能锻炼的依从率为98.67%,对照组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出院2个月后的FIM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行动能力、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对功能锻炼的研究

骨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当患者由于多种原因而接受骨科疾病治疗后,功能锻炼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2]。而由于骨科疾病多为不稳定性骨折,临床治疗上需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患者患处,患者需要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长期卧床休养。此时患者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阻滞,长期作用下会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影响关节牢固性[3]。在传统治疗中,医生主张在骨折急性期后开展康复锻炼,同时现代医学发现由于急性期损伤部位存在不同的花丝细胞脱落现象,一旦发生粘连,将会严重影响后期功能恢复[4]。因此针对骨科患者,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康复功能运动干预,为改善预后奠定基础。也有学者明确指出,任何方法都不能代替功能锻炼的效果[5]。由此可见,骨科疾病治疗中重视对患者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预后。

3.2 对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护理分析

由于骨科疾病患者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导致其不能有效地接受功能锻炼干预,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保证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从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实践经验来看,为保证患者的依从性,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以下方面:(1)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在了解患者不依从功能康复锻炼的原因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例如从笔者所在医院实践经验来看,疼痛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发挥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作用,尽可能多地给予患者鼓励,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朋友的关怀,进而克服在功能锻炼中的问题,保证依从性[6]。(2)将心理护理作为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积极性产生明显影响,由于骨科患者多数为机体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所致,心中难以接受自己的病情,再加上自身行动受限,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等多种不良心理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指导患者正确看待病情,通过开展患者喜欢的事情(如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而其他学者也对如何保证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果。例如,李晓妍等[7]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功能锻炼要求,提出了音乐干预方法,通过音乐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证了康复功能锻炼的顺利开展;而孙英等[8]在护理工作中引入护理流程图方法,将整个康复功能锻炼以流程图的形式表明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内容,保证康复功能锻炼工作顺利开展。

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对康复功能锻炼的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个月后FIM评分中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迎霞,章泾萍,鲍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5):2084-2086.

[2]赖美燕,李建赤,黎凌云,等.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3):338-341.

[3]贺景云,杜芳,刘玉兰.早期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7-98.

[4]任怡雯.创伤性截瘫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2):55-58.

[5]伍琼珍.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14.

[6]于春红,王来英.心理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其依从性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6):7858.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2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26-02

乳腺癌是女性较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一般以40~60岁女性较为多见。其手术方法是以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为主,必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1],由于切除范围较广,如果术后不能及时有效、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肢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则会造成伤口出血、裂开、积液等,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而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2]。为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本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开展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行乳腺癌根治及改良根治术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70岁。所有患者术中快速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癌。

1.2 患者分组

将112例患者按手术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40例,对实验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禁忌在患肢进行输液、测血压等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程度及术后20 d伤口积液、出血、裂开的发生率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1.3 循证护理

1.3.1 寻找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①患者手术当日,因疼痛、全身不适、心理上不接受及医生未限制患者握拳、屈指活动等,患肢不能很好制动。②术后第1天,患者极度疲倦、乏力,基本不能完成专业护士宣教的握拳、屈指及活动腕关节的锻炼。③术后第7天,在计划进行肩关节上举活动时遭到医生反对,因为此期锻炼可能造成皮下积液及意外出血。④患者术后第11天,指导患者进行肩部外展、后背拉绳锻炼时,许多患者出现伤口裂开,露出皮下组织,因不能重新缝合,且胸壁血供营养差,易造成经久不愈。⑤乳腺癌术后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每一个动作都是与疼痛抗衡,意志薄弱及家庭成员较宠爱患者,随时会停止锻炼或动作不到位,造成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较慢或不能很好恢复。

1.3.2 根据确定的问题全面收集证据

通过本院万方数据库、护理网站、教科书及相关护理期刊杂志等,根据关键词进行广泛检索,寻找国内外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方面的相关知识,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拟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1.3.3 制定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动用最佳证据保证功能锻炼的有效实施[3]。

1.3.3.1 针对患者手术当日患肢不能很好制动这一问题,提出的措施是:与管床医生沟通,在患者术前宣教时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肢制动的重要性,并给予示范,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即用枕头将患肢全部垫高,限制患肢活动的自由性。

1.3.3.2 对患者术后第一天由于乏力疲倦等原因不能很好接受专业护士宣教进行有效锻炼的问题,提出的措施是:取消患者患肢上臂的主动功能锻炼,改由专业护士及家属协助进行被动运动。

1.3.3.3 术后第7天功能锻炼: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锻炼前确定患者伤口是否存在积液,积液的部位及肩关节活动时皮肤受牵拉的程度,决定患者是否进行上举活动,并在每次锻炼结束后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胸部切口皮瓣情况。

1.3.3.4 术后第11天的肩部外展、后背拉绳锻炼活动等,其运动幅度几乎是整个锻炼过程中最大的,接近正常手的功能,乳腺癌手术一般于术后第12~14天拆线,此时若机械执行锻炼计划,极易造成患者的伤口撕裂。为避免伤口裂开,采取的措施是:对每一个个体作详细评估,收集资料。如患者存在过胖或过瘦等因素,在伤口拆线3 d内不宜进行大幅度的外展锻炼。告知患者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锻炼过程中如出现胸部针刺样疼痛,应减缓锻炼。

1.3.3.5 针对上述第5个问题,提出的措施是:在制定锻炼计划时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使之成为患者功能锻炼的支持者及监督者。定期组织完全康复的患者进行献身说法,专业护士及时评估患者功能锻炼的进度及效果。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每周2次,并予以指导。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及20 d伤口、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循证护理也满足了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患者的愿望,使患者及家属自觉参与到护理计划的实施中;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并就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应用性做出评价,最后选出最好证据,并将专家意见和患者个体情况相符合的核心思想:“依据最好的证据为患者实施最好的护理”[4]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打破了基于习惯轻视研究的传统,使护士必须学习,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机遇,提出挑战。

[参考文献]

[1]杨丽.52例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J].Chin JMedic Guide,2005,4(3):441.

[2]张立红.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4(1):95.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3

结果:术后21d研究组患肢上举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3.68%,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37%,且对照组中上肢水肿发生率高达28.95%(P

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内容,可显著提高其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降低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 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7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5-01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且近年来该病发生率呈年轻化趋势,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实施救治 [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76例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至69岁,平均年龄(45.82±2.61)岁,发病部位:左侧39例、右侧37例,临床分期:II期69例、III期7例。按照抽签方式将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临床分期、例数等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两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等;研究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患肢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措施,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例、询问当时医护人员及患者等。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肢上举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满分100分,内容包括护理措施、护理态度、护理效果等,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功能锻炼。①术后及时评估患者机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功能锻炼方式及运动量;②伸指握拳:前臂与上臂夹角为90°,手指用力握拳后张开;③腕关节旋转:腕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60°;④肘关节伸屈:前臂向上臂移动,待其夹角为最小后将前臂伸直与上臂保持直线;⑤扪对侧肩部:患肢手指起始部位为患侧肩部,沿锁骨方向缓慢移动至健肢肩部;⑥上肢伸展运动:患肢首先自然下垂,之后逐渐向上伸直至最高点;⑦上肢弯曲运动:患肢手指以患侧耳廓为起始点,沿头部曲线绕过头顶摸至健侧耳廓;⑧上肢旋转运动:手指并拢伸直,患肢自然下垂,肩关节以下部位无需屈曲,仅肩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初期可能无法旋转一周,不应勉强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断增加旋转长度;⑨扩胸:将手肘屈曲,手指并拢伸直,双臂先向内弯曲后向左右两侧拉平,锻炼时应挺胸抬头;⑩实施功能锻炼应由易到难,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初期可首先实施被动运动,之后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锻炼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所需,积极采纳其合理意见,使其真正感受到参与锻炼过程中,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提高其积极性;锻炼过程中若出现疼痛难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终止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2.3 健康教育。①讲解乳腺癌发病原因、治疗措施、术后康复训练内容等知识,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消除其由于不了解病情或过度担心临床疗效而出现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②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疗效及预后的积极意义,及时纠正患者以往不良生活习惯;③讲解未遵医嘱治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④热情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⑤告知其充足休息及保持乐观心态利于机体尽快恢复健康,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⑥例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告知积极完成功能锻炼对降低上肢水肿及提高患肢运动功能的促进意义,适当给予语言及肢体鼓励,提高其实施功能锻炼积极性与自信心。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上举及满意度。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7d患肢上举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1d研究组患肢上举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患肢上举情况及满意度对比分析(X±S)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3.68%,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37%,且对照组中上肢水肿发生率高达28.9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例(%)]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患肢水肿发生率较高,且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不理想,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及周围环境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乳腺癌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如何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水肿发生率及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已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研究显示 [2],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尽早给予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其患肢功能恢复效果,降低患肢水肿发生率,但部分患者由于疼痛、心理恐惧等因素无法积极实施锻炼,因此功能锻炼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 [3],健康教育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护理干预措施,医护人员采取展板、讲解、画报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示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功能锻炼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内容,可显著提高其功能锻炼效果。

本文中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其术后患肢上举恢复程度较差,水肿发生率高达28.95%,护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组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内容,其术后患肢上举接近术前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肢水肿发生率仅为7.89%,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雷秋模 [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内容,可显著提高其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降低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粱志翔,陈彩红,李健英,等.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早期功能锻炼效果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3,2(3):1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73-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解除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个改善膝关节功能的条件,若需达到较为理想的恢复效果,术后康复锻炼和护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学者[2]提出,院外延续性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能够使患者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促进其康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院期间由医护人员进行康复锻炼指导,但大部分康复时间在出院后,其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从而使患者康复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延缓其康复。我们以延续性护理为延伸,开展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骨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65岁~78岁;意识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出院时间为术后14天。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或出现某些并发症,不能配合者;出院后独居,无人看护者。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干预组5例、对照组3例因电话号码更换而无法联系,故实际完成本研究的患者为70例。

(二)方法

1.对照组。对照组TKA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功能锻炼指导。术后当日,麻醉期过后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保持每小时10~30次。术后1天~3天,除进行术后当日锻炼外,适度进行被动抱大腿屈膝练习及患膝伸直压床练习,所有锻炼以不引起疼痛为宜,频次为每两小时5~20次。术后4天~7天进行主动抱大腿屈膝练习,病情允许者可进行床边屈膝,患足轻压健足并适度上举练习,每次3~4组,每组30次。并进行助行器辅助行走练习,每天2次,每次10分钟。以上训练方法持续至患者出院。出院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必要的出院指导,未制定详尽的康复锻炼指导措施,出院后如有疑问可电话咨询,除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复查前进行电话联系,以保证HSS评分按时、准确外,不进行主动电话回访。

2.干预组。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康复锻炼指导措施与对照组相同,出院后实施如下措施。

通过视频演示方式给予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术后15天~30天,患者进行伸腿练习,并做到主动屈膝伸腿,仰卧位主动屈膝,站立屈膝,弓步练习及适当下蹲,每天3组,每组30次左右。术后30天以后,患者进行平路行走,蹲下起立练习,每天3组,每组30次左右。病情允许者,可适度进行上下楼梯练习。视频制作中演示者为医护人员,并给予讲解。

每周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延续性康复锻炼措施执行情况,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三)评价方法和工具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及护士进行评价。评价工具选择膝关节HSS关节评分[3]评价置换膝关节的康复程度。项目包括: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稳定性10分及8个减分项目。HSS标准满分为100分,总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为差,分值越高,康复效果越好。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出院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一)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目前临床上,针对TKA患者的功能锻炼指导大多局限在住院期间。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会给予出院后功能锻炼指导,都缺乏详细的内容。患者及家属对指导内容的记忆不够全面,对某些专业术语不能彻底理解,往往是出院后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一些膝关节活动,有的过于保守,有的活动不当,反而影响置换关节的功能。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不仅为患者提供详尽的视频演示,还提供语言解说,通过定期的电话回访,解答患者疑问的同时,对患者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由于我们制定的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措施以时间段为单位,因此电话回访为康复锻炼措施的执行提供了保障,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特别提出的是,本研究研究对象年龄65岁~78岁,属于老年群体。据调查[4],60岁以上老年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达50%,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0%的人患有骨关节炎。李东文等[5]研究显示,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康复训练不及时、功能锻炼方式不正确等状况,再加上老年患者理解和配合能力相对较差,常导致术后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情况不理想,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质量等。与此同时,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下降,术后功能恢复的过程较为缓慢。我们的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方法,老年患者更容易接受,加快了他们的康复进程。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干预组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的不断沟通,改善了医患及护患关系。患者更加信任医护人员,以感激的心态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医生与护士的责任心。

(二)关于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的思考

本研究中,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对TAK患者康复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纪艳萍[6]等提出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出了其康复效果与生理、心理,患者自身因素及外界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相关。我们能否根据影响因素给予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使其细化,是以后的研究方向。另外,我们的想法源于延续护理,除针对此类患者外,其他骨科疾病康复过程中,是否可以制定相关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是我们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卫东,吴岳嵩.人工膝关节手术与康复[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0.

[2]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

[3]吕厚山.人工关节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52.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5

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法,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整个系统及过程而非个人执行上的过错与责任[1]。在回溯性对我科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平均满意度85%,低于我院的95%的规定。我科作为部级重点专科,月平均住院约170人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也越来越多,2015年6月起,我科针对全系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结合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制定了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加强医护、护患、医患沟通交流及方法指导,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RCA分析

回溯性分析我科室2014年6~12月患者所填写的"功能锻炼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患者不满意的地方排查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非个人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1.1确认调查人员 成立功能锻炼质量改进小组,其成员包括上级医师、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各一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提供"功能锻炼满意度调查表",护士长任督导,负责全膝关节置换功能锻炼指引流程的再造和质量改进。

1.2 确认根本原因 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运用鱼骨图从人医护、患者)、环境、指引流程等方面,分析功能锻炼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满意的地方。结果找出引起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不高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医护、护患、医患沟通交流及方法指导欠缺。

2 实施改进措施

2.1 立足根本原因制定优化功能锻炼的指引流程

2.1.1 功能锻炼指引流程 准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入院,责任护士须进行评估,内容包括:①健康评估:受伤史、现病史、既往史;②身体评估:望、触、动、量4种方法进行身体评估;③心理、社会评估 。医护沟通,为患者量身定制功能锻炼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理解能力,由责任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最后根据患者的反馈及临床恢复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2.2 加强医护、护患、医护间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责任护士要与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患者量身定制出功能锻炼的方案。进行功能锻炼之前,可与患者进行一些沟通,可包括生活习惯、爱好、既往的病史、住院期间的担忧等等,快速建立起信任关系。告知患者在术前、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将功能锻炼的方法通过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资料或影像资料传递与患者。护士长每日对流程实施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并做好记录。每月针对流程实施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患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2]。

3 结果

2014年6月以来,我科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功能锻炼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使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功能锻炼满意度由86%提高到97%。

4 讨论

4.1功能锻炼指引流程优化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患者初到医院,对环境不适应,同时又饱受病痛的困扰,认为手术、功能锻炼可以改善痛苦的状态,而我科的护理工作量大,尤其是上午的高峰时段,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可以对医护人员起到提醒作用,按照工作要求一步步进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2 功能锻炼中强调医护、护患、医患沟通 人性化服务,体现护理队伍的良好职业形象和素质,增强患者的整体信任感[3]。医护充分的沟通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功能锻炼方案;护患沟通可以使患者获得很好的配合,使功能锻炼工作更顺利的进行。运用RCA分析引起住院全膝置换患者围术期功能锻炼满意度不高的过程,找出最根本的原因,制定优化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做到患者的知情同意,而统一的标准化指引流程,又可以帮助护士把指引转化为每一个具体的措施落实到功能锻炼工作中,培养护士"脑到、心到、行为到"的习惯,使功能锻炼指引流程更标准化,提高了工作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4]。

参考文献:

[1]盛佳文,金可可,曹艳佩,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20.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6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111-02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但因手术需要切除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及中心负压吸引减少[1]和预防皮下积液导致皮瓣坏死和创面感染等,术后可能会引起上臂活动受限、上肢肿胀等功能障碍。因此,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十分重要[2]。我科于2010年1~10月对3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有效地促进了患肢的功能恢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照组:2009年1~12月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35例,其中改良根治术15例,乳腺癌根治术20例,均为女性,年龄35~65岁;绝经前17例,绝经后18例;文化程度:大学1例,高中2例,初中15例,小学17例。观察组:2010年1~10月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37例,其中改良根治术15例,乳腺癌根治术22例,均为女性,年龄30~70岁;绝经前15例,绝经后22例;文化程度:高中10例,初中12例,小学13例,文盲2例。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做好病情观察,术后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时间和方法。观察组:科室内讨论制定《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内容表》,由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责任护士和两名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干预内容。实施护理干预后,由执行护士签名并注明时间,每两天对干预内容进行效果评价,护士长每周对干预内容的选择和执行力度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每项措施正确有效地落实。(1)心理干预不同患者在术后的心理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干预。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必要的条件[3],在不同时间段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亲切地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心理想法并抓住关键正确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给予帮助和支持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其次,做好患者的心理引导和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4],根据患者病情、文化层次、性格等情况深入浅出地介绍乳腺癌相关知识、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和主刀医生的技术力量;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适时引导、鼓励,增强患者的意志,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克服患肢功能锻炼的不适。(2)认知干预患者对病情认知度的多少影响患者术后对病情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预先告知患者术后会切除胸部肌肉、筋膜和皮肤后活动障碍的生理反应及应对措施,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术后创口的疼痛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如术后24~48 h疼痛明显,以后逐渐减轻。缓解方法可以听音乐或患肢肌肉按摩等。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肢体肿胀[5],促进伤口愈合,最大程度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术后中心负压吸引安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作,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向患者强调功能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3)行为干预①手术回房后,协助患肢取屈臂内收姿势,用三角巾包绕肩关节,限制肩关节活动,患肢下垫一软枕,高约10~15 cm。连接好负压吸收引流装置,确定好连接可靠,避免脱出。及时查看负压引流管,应常挤压,防止血块凝结梗塞及负压值保持在300 mm Hg左右。②术后24~48 h内,护士在床边进行伸指、握拳、转腕360°的指导,上下午各2次,每次5~10 min。并查看中心负压引流的颜色、量,如发现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停止处理,如发现引流少,检查引流装置是否阻塞或脱开。及时更换引流瓶,防止残液回流。③术后49~72 h,指导进行肘关节的功能锻炼,用健肢托扶患肢肘关节,使上臂内侧尽量靠紧胸壁外侧,屈肘至最小角度,再伸肘至患者能忍受最大范围为一遍,每天5~6次,每次10遍。④术后73 h~5 d,床上坐起,屈肘,前臂活动180°为一次,鼓励患者用患侧肢体进食、拧干毛巾、摸同侧耳朵等。逐渐抬高患肢肘关节,并以肩部为中心,练习前后摆动动作,逐渐增加幅度。每日5~6次,每次5~10 min。⑤术后10~15 d,可作患侧上肢爬墙、梳头、摸对侧耳朵等锻炼,此期的运动幅度最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的内容和活动量,因此干预小组一般每日3~5次,每次10~30 min,每日锻炼结束后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胸部切口皮瓣情况,并做详细记录。⑥制定乳腺癌术后患者联系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出院时间、手术后天数、锻炼进度、锻炼效果、回访者姓名。出院后1个月,每周2次电话回访,根据联系本内容详细记录患者的锻炼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详细指导,保证患者功能锻炼方法的准确性。此后每月2次电话回访,嘱患者定期(每月1次)乳腺专科门诊随访,直到出院后半年。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分别使用传统护理方法和干预护理方法,比较依从性(表1)和优良性效果(表2),两组病例都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特征、乳腺癌的类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对手术恢复缺乏信心、焦虑程度高、表现消极,不按时锻炼、不锻炼和不能自理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和优良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锻炼效果的提高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3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患者出现年轻化趋势。为提高生存率与降低并发症率,术后实施一系列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必不可少,更需要普及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科学评估,有效沟通交流,采取术前、术后知识辅导措施尤为重要。使患者对手术用法、作用、毒副作用及防护措施有充分的准备,减轻不良反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的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对其进行不同心理、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术后健康及饮食护理知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讲,既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又对其家属提高护理干预措施的积极配合及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从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防止感染。明确护理责任,确保干预措施落实到位。干预小组成员认真分析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并详细记录《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护理干预计划执行单》,护士长定期检查和指导,确保干预措施落实到位。

通过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有计划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有效防止患侧水肿,避免功能丧失,达到正常肢体活动水平,从而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6]。本组临床结果分析表明,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依从率和优良率产生积极影响和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临床意义(P < 0.05)。因而乳腺癌护理干预工作的重要性更需要推陈出新,更需要技术性和科学性,使患者术后的治疗得以及时进行,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马海青. 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33-34.

[2]阳世伟,王先明,宗智敏,等. 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08-610.

[3]诸蕊玉,方文,梁继娟,等. 乳腺癌术后康复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0-491.

[4]潘展霞,朱琳,钟文津,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41-42.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7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39-02

深静脉血栓(DVT)指血液非正常的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DVT患者的发生大都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的原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三大因素[1]。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胡大一教授指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不仅在西方国家多见,而且在中国及亚洲国家也很常见,并且相当数量的VTE高危患者由于没有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展成VTE,在VTE患者中有50%~70%存在有明显的危险因素[2]。VTE的危险因素有:手术创伤、卧床、肿瘤疾病、高龄、心脏或呼吸衰竭、肾病综合症、肥胖、吸烟、静脉曲张、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等这些因素通常合并存在,说明DVT是可以有效干预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87例骨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43例,年龄在1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3)岁。

1.2 方法

对所有骨科住院患者均采用功能锻炼表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评估患者的防治效果。

骨科功能锻炼表如下:

使用功能锻炼表的方法:患者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应随着病人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好转而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范围都要因病制宜因人制宜,以病人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活动计划应根据病人活动锻炼后的不同反应而予以修订,使之不因活动过度而产生副作用.术后早期病人虚弱,生命体征不平稳,疼痛或出血,因此病人以休养为主,活动为次:待全身或局部情况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减少休息。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可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腱及关节囊的粘连和挛缩,软化瘢痕,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3]。肢体在牵引和外固定时,固定范围内的肌肉要做静态收缩,并在保护下在治疗允许范围内充分活动。被固定的关节尽量活动,并逐渐达到正常的活动度。初次锻炼应由医务人员辅助进行,使病人树立信心,能顺利地进行主动锻炼。被动活动的要点应手法轻柔,不可做不利于组织愈合的活动,颈腰椎损伤并截瘫的患者应主动加被动活动为主。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在我科为了能更有效的防治DVT的发生,护士和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共同防治。对于新入院的患者使用功能锻炼表,功能锻炼表的使用不仅可以使患者明白锻炼的意义还可以动态的了解患者的锻炼的情况。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锻炼效果还增加了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不仅可以治疗病人的病痛还可以有助于提高病人对于治疗的坚定信心,给精神上予以正能量。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功能锻炼康复指导,不仅提高了在院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出院电话回访的满意度。87例患者中,满意的有61例,一般满意的有21例,不满意的有5例,满意度达94.3%,5例不满意的患者主要是由于其未与责任护士密切配合所致,所有患者实施功能锻炼表前后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DVT的预防分为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其中基本预防的措施有:对患者进行DVT的知识教育、患者勤翻身、更换、早期的功能锻炼包括下床活动等,物理预防的措施目前有下肢气泵和弹力袜的使用[4]。

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以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

3.1 使用功能锻炼表对患者的意义

3.1.1 提高患者对DVT的认识:使用功能锻炼表后责任护士每日到患者病房检查患者的锻炼进度,了解锻炼的效果。并且给予正确的指导和鼓励,穿插相关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的了解DVT危害

3.1.2 加强主动锻炼的效果:使用功能锻炼表可以使患者清楚的看到自己每日的锻炼进度,使其增加信心

3.1.3 提高的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及时的到床旁可以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同时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病人给予不同的指导、出院的病人给予出院指导,从各方面都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2 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3.2.1 增加了护患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及时的观察病情:下肢观察是DVT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小腿DVT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术后须严密观察。

3.2.2 动态掌握患者功能锻炼的情况:功能锻炼表能动态的反应患者的活动情况,使护士动态掌握患者的变化。同时出现锻炼少的情况就能及时分析原因。

3.2.3 良好的就医环境,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姜洁琪,王金山,刘永菊,李群.护理干预减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45(08):154-155.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8

2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发展

具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的不均衡发展,不同等级医院具有明显差距,三级医院发展较好,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讲座,每年选派护理人员进修,加强对护理人员康复锻炼技能的培训。但三级以下医院在骨科护理上就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2.1思想认识

骨科护理人员由于比较了解骨科疾病病理、病症,对一些轻症不够重视,尤其是有些骨科疾病经过自然锻炼后使机能逐渐恢复,因此不重视恢复期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比较耗费时间,治疗效果比较缓慢,很多医院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的人力与精力不够,使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在康复锻炼方面没有开展,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2.2医护配合

医护配合是保障骨科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医生按照护理人员的反馈病情信息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护理人员按照医生指导对护理方法进行调整,医护之间通过配合,使患者在调整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中尽快康复。但在护理实践中,诸如医生不信任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不理解医生指导方式等医护配合不协调问题造成骨科患者在恢复阶段难以得到良好治疗。

2.3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护理业务评价与宣教质量评价,当前,医院护理业务培训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宣教质量相对较差,护理人员只善于做不善于说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具有重要关系。

2.4进修学习

医院护理具有较少的进修机会,名额比较有限,一般多倾向于心、脑等科室,因此骨科护理进修机会更少,对于外界先进技术、护理技巧等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导致医院学科发展不均衡,影响了骨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3提高康复锻炼效果的有效措施

主要可采取以下四个措施,一是提高认识。正确定位骨科康复护理,培养良好医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责任感。建立良好教育机制与绩效激励机制,引导骨科护理人员重视护理康复锻炼,提高康复锻炼质量。二是医护配合。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骨科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方法,术后患者康复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与医生配合,做好患者康复锻炼工作。三是严密组织,系统培训。骨科护理的专业性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功底,医院在组织有关康复训练培训、讲座或学术交流活动等内容中,为护理人员多创造学习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培训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四是双向引入,提高素质。我国护理人员较为年轻,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因此,骨科医疗护理要从引入和留住人才,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进修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对于提高康复护理专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9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92-01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对术后管理的认识和提高,术后管理变得极为重要。临床常采用的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W.Edwards Deming)提出的,也称“戴明环”。P指计划(plan),D指执行(do),C指检查(check),A指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循环反复过程,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1]。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改善和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效,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我院为骨科术后管理的患者实施了PDCA循环管理方式,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的骨科术后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的方案作为纳入标准[2],男119例,女91例,年龄平均(45±22.25)岁。所有患者均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平均(45±22.25)岁;实验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平均(45±23.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比较和记录两组者生活功能锻炼及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的评分,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调查。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PDCA管理实施前后的生活功能锻炼评分比较结果:对照组实施前后生活功能锻炼评分分别是:15.06±6.31,76.52±3.24,实验组实施前后生活功能锻炼评分分别是:38.65±7.68,53.21±3.65,实施前后比较,P

3.2 两组患者PDCA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康复效果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康复总有效率88%,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8%。

3.3 两组患者PDCA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情况比较,对照组实施前后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d)分别是:28.65±5.32,21.35±2.61;实验组实施前后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d)分别是:28.78±4.76,20.34±3.42,实施前后比较,P

4 讨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医疗护理技术,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我院卓有成效的利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应用在骨科术后患者的管理中,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 个阶段与8 个步骤,即找出问题、找出原因、 确定目标、 计划对策、 实施计划、 检查效果、 巩固成果、 处理遗留问题,它的应用确保了医疗护理服务的系统性、关联性和递进性[1]。其表现[6]:①有利于各项医疗护理目标的完成,使术后功能锻炼顺利开展进行; ②科学计划工作内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医疗护理服务和科研工作,更有利于提高人员素质的;③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应用 PDCA 程序能帮助我们随时发现措施的不足,随时调整改进。利用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方法理论,及时发现骨科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医疗护理质量逐渐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PDCA循环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管理措施实施,促进患者功能锻炼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康复疗效,同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PDCA循环能够改善骨科术后患者健康状况,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利于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8-229.

[2]应莲琴,王赛君.质控员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6,20(3),355

[3]张文丽.吉林大学 硕士 2007-10-25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例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35-02近年来,妇科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对女性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手术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术后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患者康复效果也不一样。层级护理和PDCA循环法是应用较多的术后康复护理模式,为了研究两者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我院以42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妇科肿瘤患者42例,年龄在25-61岁,平均为(39.2±2.9)岁,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患者21例,全部患者选择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学历等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层级护理联合PDCA循环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层级护理调查全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按照自上而下的模式将其划分五个层次,N4级为护理部主任,N3级为科护士长,N2级主管护师,N1级为责任护士,N0级为护理员。N4级护士主要承担护理质量管理,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条例,指导下级护士开展护理工作;N3级护士承担护理会诊、查房和危重病人的全面护理工作;N2级护士负责一级护理,进行危重患者护理,并指导责任护士开展护理工作;N1级护士完成二、三级护理,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危重患者的护理;N0级护士协助上级护士完成危重患者护理,独立完成普通患者的各项护理。自上而下,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同时减少护理差错的出现。

1.2.2PDCA循环法①P-计划阶段:发放调查表,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难点进行了解,由业务骨干查阅资料,编写《康复手册》,包括患者病后知识、康复锻炼方法,必要时可配备一定的锻炼图谱,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进度表》,涵盖康复时间、锻炼内容、评价等;②D-执行阶段:术后第一天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功能锻炼表和《康复手册》,向患者示范功能锻炼方法;之后责任护士每日对患者的锻炼情况进行了解,对锻炼相关内容准确记录,如患者未能实现锻炼效果,需要标明原因,制定补救措施;③C-检查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价,如患者能准确完成功能锻炼表上的内容,则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在患者出院前利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护士长向患者了解每日护士指导锻炼的时间;④A-总结处理阶段: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促使护理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2]。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动作准确度为52.4%,观察组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层级护理是按照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等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安排不同的工作,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PDCA循环法实则是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能够促使病人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每日进行的评价确保了患者功能锻炼的时间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术后病人的全过程、动态化的康复护理,实现了从护理结果管理到护理因素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并重,持续促进质量改善[3]。临床中将层级护理与PDCA循环法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能自上而下加强监督,减少康复护理中的差错,而且对护理差错有一定的预见性,确保了护理程序的规范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准确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

层级护理和PDCA循环法联合应用要发挥最大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实施层级护理和PDCA循环法之前要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责任意识,促使患者与护士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