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1 10:07:28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1

1.会读,就是教师在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去解读教材。它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读单元主题,读导言,读课题。第一次让学生解读教材时,要整体地去读,全面把握,既要读教材中的大字号文字,又要读教材中的小字号文字,同时还要细读教材中的图表。此时可要求学生读书的速度适当快一些,甚至是速读。第二次读教材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读,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学习提纲,去解读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2.会划,就是在解读教材时,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的重点内容,找时间,找关键性词语,如:“揭开了……序幕”这一关键词语,就是某一重要历史事件开始的一个标志。例1: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文斥责教皇出售赎罪劵的恶性,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例2:“长期议会作出了一系列谴责暴政和限制王权的重大决策,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划出了这些关键性词语,就能深刻地领会事件的实质,也就抓住了学习的重点。

3.会想,是指学生在历史课学习中,既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要会解决问题。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此时就要思考:“巴黎人民为什么要攻占巴士底狱?巴士底狱仅仅是一座普通的监狱吗?他又象征着什么呢?这一事件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7月14日在法国历史是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学生带着这些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次进行研读,通过思考和归纳,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巴黎人民为什么要攻占巴士底狱?巴士底狱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监狱吗?它又象征着封建专制暴政,这一事件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7月14日这一天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这样就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二、所谓“三抓”,主要是指抓时间,抓事件,抓人物

1.抓时间。时间在许多历史课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抓住了一些重要时间,就能很快理清全文的脉络,对提高学生课堂记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就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个重点时间来进行学习。①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重开议会,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②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③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斩首示众;④1653年,克伦威尔解散长期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护国政治;⑤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⑥1688年,“光荣革命”; ⑦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可以说,历史课中的一些重要时间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结构自然也就一目了然。

2.抓事件,是让学生掌握纵向联系的方法,多角度的去对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总结。如学习“英国的殖民活动”这一问题时,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归纳和概括:

对美国:17世纪初至18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大陆东部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18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强化了对北美的殖民统治。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各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纷纷组织民兵,决心为民族独立、自由,与英国决一死战。

对印度:17世纪初,英国开始入侵印度,到19世纪中期,整个印度都已经成为英国控制下的殖民地。英国队印度的掠夺与殖民统治引起各阶层人民的不满,1857——1859年爆发了印度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起义。

对中国:1840年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爆发,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黑奴贸易,18世纪初,英国凭借海上霸权排挤竞争对手,垄断了非洲黑奴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子。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2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不断纠正党内右的和“左”的错误路线以及同西方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复杂斗争中,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并不断取得了巨大成绩!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也把我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创新性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加注重教育全党,不断从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从党的“十”以来,为了使我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新时期、新特点、新任务,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专题教育和今年开始的“学习党史、国史”等活动,都是为了使全党更加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提高广大党员的党性觉悟,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共产党一定能够肩负历史重任,不负人民重托,带领中华民族继续书写辉煌的明天!

4月2日我参加了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暨领导干部读书班集中读书活动,会上县委书记传达了中央、省党史学习会议精神,并安排部署了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并聆听了省委党校李教授和文联副主席的专题辅导,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翻开近百年的历史可以看见,我党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路走来!最近,中央号召全党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意义。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的白色恐怖中创立,从诞生之日起即历经磨难、饱经风霜。千千万万革命前辈抛头颅撒鲜血,奋不顾身地唤起灾难深重的积弱民众,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守为人民的宗旨,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这些新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不断纠正党内右的和“左”的错误路线以及同西方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复杂斗争中,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并不断取得了巨大成绩!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也把我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创新性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加注重教育全党,不断从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从党的“十”以来,为了使我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新时期、新特点、新任务,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专题教育和今年开始的“学习党史、国史”等活动,都是为了使全党更加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提高广大党员的党性觉悟,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共产党一定能够肩负历史重任,不负人民重托,带领中华民族继续书写辉煌的明天!

4月2日我参加了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暨领导干部读书班集中读书活动,会上县委书记传达了中央、省党史学习会议精神,并安排部署了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并聆听了省委党校李教授和文联副主席的专题辅导,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翻开近百年的历史可以看见,我党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路走来!最近,中央号召全党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意义。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的白色恐怖中创立,从诞生之日起即历经磨难、饱经风霜。千千万万革命前辈抛头颅撒鲜血,奋不顾身地唤起灾难深重的积弱民众,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守为人民的宗旨,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这些新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不断纠正党内右的和“左”的错误路线以及同西方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复杂斗争中,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并不断取得了巨大成绩!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也把我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创新性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加注重教育全党,不断从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从党的“十”以来,为了使我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新时期、新特点、新任务,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专题教育和今年开始的“学习党史、国史”等活动,都是为了使全党更加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提高广大党员的党性觉悟,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共产党一定能够肩负历史重任,不负人民重托,带领中华民族继续书写辉煌的明天!

强调,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这为全党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科学对待党的历史、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善于运用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它包含着党的奋斗发展史、党的理论创新史、党的自身建设史等丰富内容,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结晶,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认真学好党史,有助于我们认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更深切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灵魂深处汲取历史智慧、激发奋进力量。

一、提高认识有转变,认真领悟触动力

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把握党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立场观点方法,凸显了旗帜鲜明反对的坚决态度,为学习党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作为审计战线的一员,我要认真领悟,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史中获得工作启迪,应用在审计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锐意进取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理论实践相结合,学懂弄通下功夫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要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把“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重要理念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审计发展开新局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要以深厚的自信和底气讲好党的历史,传播党的故事,持续提升审计业务水平,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好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三、学用结合见行动,融会贯通促发展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3

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教学活动建议有这样一些内容:观看影视资料片、学唱歌曲和朗诵、请人大代表作报告、访问长辈收集口述史料、收集过去的购物票证、在地图上标识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课堂交流自己了解的民俗文化、举办台湾问题讲座、举办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小型展览会、召开介绍当代科学家的主题班会、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分组进行社会生活变迁的社会调查等。

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建议大致有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注重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要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必须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纵向的或横向的联系、比较。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现象。学生能收集到的票证一定种类繁多,除了粮票、油票、布票以外,可能还会有肉类、豆制品、煤、火柴、盐、酱油、香烟、酒类等各种票证以及工业券等等,票证的年份可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80年代初都有。这些票证的种类、年份和购物的限量等都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联系和比较,从中了解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资料的短缺与紧张、社会生产力的水平等。通过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物质丰富、市场繁荣的现象,才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感悟到我国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意义。

其次,注重收集与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的过程。收集与整理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之重要一环,是开展历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教学活动建议都蕴含有收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活动内容。例如,观看历史纪录片的过程是通过影视资料真实地感受历史的过程(历史故事片也是历史背景资料的形象反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感;历史图片资料的收集是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收集到的历史图片如果要作专题展览,需要进行选择,撰写文字说明,使图片反映真实的时代背景和史实片断;实施历史教学活动的报告会、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都有一个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的过程,不论是交流民俗文化知识,还是介绍两岸统一和台湾问题,或是介绍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不做广泛的资料收集工作,不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这些教学活动就无法很好地开展;有关中国现代史基本问题的重要资料反映在教材里只能是极少的一部分,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查找文献资料、报刊资料,收集口述史料、实物史料及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快捷地查找各类有用的资料,尽早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

还有,注重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社会调查,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了解中国基本国情。中国现代史的学习目标之一,是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调查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内容,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例如,“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失误和挫折。当然,“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这个教训,就不可能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和政策。因此,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十分必要。访问长辈,记录他们在“文化大革命” 中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这是进行初步的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访问长辈,可以采取开小型座谈会或个别访谈等形式。由于长辈中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很多,各人的经历也不同,因此开展这项教学活动,首先要选择和确定好访谈对象,同时,还要事先拟定访谈提纲。在座谈或访谈时,应当按访谈对象的原话忠实记录,有条件的可以既做笔记又做录音或录像。座谈或访谈结束后,要对记录稿进行整理,如果是几位同学都有记录,应互相核对,力求记录准确无遗漏。如果有录音,记录稿应与录音核对。整理经社会调查得来的口述史料,还需要参考其他资料,对于一些不清楚的问题做出解释或写上注释,加以说明。此外,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等,更加需要运用社会调查这一教学活动方式。

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教学活动建议在实施之时,须充分考虑所要达到的活动目标,要细致计划活动的步骤,还应加强对活动全过程的评价。

附教学活动案例

活动主题

学唱抗美援朝时的有关电影歌曲。

活动目标

(1)了解建国初期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

(2)从电影歌曲中感受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活动过程

(1)收集和抄写电影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的歌词歌谱;

(2)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或组织班级故事会,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谈谈自己对歌词意义的理解;

(3)学唱其中的一两首歌曲,并进行多次集体练习;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4

中国共产党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全部奋斗史、新中国的建设史之中。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被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72多年前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虽然许多仁人志士不断奋起抗争,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都宣告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走上了以命挽救国家、解放人民的道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逻,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广大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讲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二、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体悟党史、新中国史,是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重视从自己的历史中学习,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召开的党的八七会议上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形成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莫定了基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结论,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重点回答了继续前进要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的问题。2013年6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解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史、新中国史经验和规律的全面总结和概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懂弄通这一重要思想的来龙去脉、深厚底蕴、创新发展。

三、切实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5

 

 

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我们党建党百年,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今天取得的辉煌,为明天取得更大的辉煌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我们党一定会在执政百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我们党,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学习重温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自信。

一、全面把握党的一百年波澜壮阔历史的丰富内容,坚定党的历史自信

学习党的历史,确立正确的党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历史是由时间和空间、人物和事件所构成,内容十分丰富,也非常宏大。关键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从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从纵向维度来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从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从横向维度来看,“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从党的历史的脉络和线索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段历史28年,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显著标识是革命。第二个历史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段历史29年,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显著标识是建设。第三个历史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段历史34年,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显著标识是改革。第四个历史时期: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段历史到目前只有9年。这个时期如果划下限的话,可以划到本世纪中叶。这段历史大约38年左右,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显著标识是复兴。

从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辉煌成就可以用“一”“二”“三”“四”作高度概括。“一”就是取得了一个最根本成就: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就是领导了两场伟大革命: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社会革命和领导全党进行了伟大自我革命;“三”就是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就是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开天辟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改天换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翻天覆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惊天动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和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前两件大事已经完成,第三件大事和第四件大事正在接续推进之中。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四件大事属于纵向维度。从横向维度看,我们党百年来为国家、人民、民族、世界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我们党对国家的伟大贡献,就是把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改变成为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日益走向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人民的伟大贡献,就是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对民族的伟大贡献,就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就是实现了中国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从近代以来对人类进步事业贡献较小到贡献较大的历史性转变。

二、党的百年历史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曾遭受过挫折。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比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我们党在白区的革命力量几乎损失100%,苏区的革命力量损失90%。当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除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外,其余的全部丢失,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发生了湘江战役,付出了极大牺牲,人数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多人,到达陕北时只有7000余人。1958年7月毛泽东在会见黑非洲青年代表团时指出:“长征中我们走了很多路,用两条腿走的,全部路程等于地球的轴心,从中国钻进去,从美国出来,有一万二千五百公里。那时我们犯了错误,蒋介石就逼着我们走这么多路,走到北方来了。这以后我们就得到了教训,知道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是应该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后来一结合就灵了,就打胜仗了。”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灵活机动,大踏步前进,大纵深迂回,像变成了另一支部队,处处赢得主动。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正好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历史的中间点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的历史以遵义会议为界标,可以分为前14年和后14年。前14年我们党不成熟;后14年,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从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先后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再比如,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党的历史上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界线,新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我们党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处理好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实行改革开放,大踏步地追赶时代潮流,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历史启示我们,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坚持初心和使命、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我们党历史上实现的自我革命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初心和使命。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里需要搞清楚为什么近代中国会产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表述,其理论根据来自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其他阶级都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最终消亡,工人阶级会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它是最后一个要被消灭的阶级。它的使命是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它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代表的利益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敢于、善于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6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着手采取一些重要措施来解决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问题,即马列主义如何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中共中央决定搜集和整理六大以来的历史文献资料以编辑《六大以来》这份文献,这原是为在1941年上半年召开七大准备的材料,因为预定的七大议程就是要总结六大以来的历史经验。要求加紧编辑《六大以来》以解决遵义会议以后的政治路线问题。

1941年初,胡乔木调任的秘书兼中央政治局的秘书。于是,初到身边,胡乔木就从手中接过《六大以来》这份文献校样,不久便负责起这份文献的搜集和编辑工作,进入到一场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六大以来》汇集了1928年6月中共六大到1941年11月期间的中共历史文献共519篇,包括会议纪要、决议、通告、声明、电报、指示、党报社论、主要领导人的文章、信件等,共计280万字。从《六大以来》编排出一些篇章给延安的高级干部学习、研究,并于9月至10月召开了“九月会议”,拉开了整风的序幕。“九月会议”后,结合编辑《六大以来》写了两份重要材料:一是为会议起草的《结论草案》(即《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的结论草案》),二是批判王明“左”倾错误的九篇文章。九篇文章和《结论草案》都是《六大以来》这本文献的副产物。

《六大以来》编辑出版后,在党内引起极大的反响。正如1942年3月30日在中央高级学习组的讲话中所说,《六大以来》的发表一方面对同志们认识六大以来党的历史“发生了启发思想的作用”,“同志们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明白苏维埃运动后期党的领导机关向全党发表过如此多的“左”的训令、决议等,从而认识到苏维埃运动后期党的领导机关确实存在一条错误路线;另一方面有利于犯错误的同志承认与改正错误,在大量历史材料面前个别不承认犯了路线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承认了错误。

正是《六大以来》的积极反响,引起了广大党员对党的历史的重视,很多人要求中央像编辑《六大以来》一样,编一本六大以前的中共历史文献资料。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于1942年初着手组织编辑《六大以前》,并将此任务交由胡乔木和陶铸共同承担。胡乔木编辑了《六大以来》,再编辑《六大以前》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至1942年10月共收了184篇重要文献的《六大以前》也在延安出版。先后出版的这两份历史文献为全党整风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党史文献教材。

为了更清楚地讲明党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两条不同的路线,1943年8月,决定编辑《两条路线》,作为进一步整风学习的更为系统的材料。胡乔木自然是最重要的人选。胡乔木主要负责与联系,文件目录由选定,胡乔木再送给编选领导传阅。《两条路线》以《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为主要资料来源,共收录文献137篇,挑选了最能反映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两条路线斗争情况的文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编纂党史文献对全党进行了一次党史教育,为全党整风,解决历史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使胡乔木成为当时对中共历史有较为透彻了解的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作为的秘书、中央政治局的秘书,胡乔木凭这一特殊身份得以全过程地参加了整风,在身边工作,对于的观点有相当的了解,同时也列席了很多政治局会议和书记处会议,听了中共高层领导的一系列报告,熟知党史的来龙去脉。这为胡乔木参与起草《历史决议》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遇。

继任弼时之后起草《历史决议》稿

运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提高了中共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随着《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等党内重要文献的汇编,特别是政治局会议深入地讨论党的历史问题,中共中央认为重新起草《历史决议》问题应当提上日程。在当时起草《历史决议》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一是为1941年“九月会议”起草的《结论草案》可作基础,其中许多重要内容和思想观点可以吸收;二是在政治局会议上关于路线问题的意见及《学习和时局》的报告,可以成为起草《历史决议》的重要指导原则;三是党的七大召开在即,许多高级干部聚集延安,还可以继续深入地讨论一些重要历史问题,并就《历史决议》提出修改意见。

1944年5月10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由任弼时负责召集,成员有刘少奇、康生、、、彭真、高岗,后又增加博古,胡乔木受的委托参加了《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

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成立后,作为召集人的任弼时很快投入决议的起草工作。当月就写出了第一稿,即《检讨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议(草案初稿)》。此稿是以的《结论草案》为蓝本,改写而成。任弼时一方面把《结论草案》的精华吸收进来,另一方面又把1941年“九月会议”以来对党史问题的新认识也作了概括。尽管稿子作了多次修改,但仍没能达到中共中央的要求。

在任弼时核过几稿后,就由胡乔木以任弼时的稿子为基础重新起草一个稿子。胡乔木所起草的稿件近7000字,分四个问题:一、从两条路线斗争的角度概述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抗战爆发十年间的中国共产党曲折发展的历史,着重强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军事建设、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种问题,空前地丰富了中国马列主义思想。二、概述了第三次“左”倾路线是如何在党内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及其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的严重错误。基本思想是根据《结论草案》和任弼时的稿子来叙述的,最终通过的《历史决议》也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四个方面来展开的。三、分析了第三次“左”倾路线在党内统治四年之久的历史原因,也是根据《结论草案》写的社会根源、政治根源和代表人物的主观根源的论断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为防止单纯地批评个人,指出个人品质问题归根结底是历史的产物。四、总结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胜利,指出遵义会议建立了以为领袖的新的中央,就在实际上开始了党的马列主义时期。

任弼时在抄正稿上对胡乔木的稿子进行了修改,虽然作了多次修改,但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和参加中共六届七中全会的同志们仍然感到不满意。中央指定参加修改,的修改稿为后来的《历史决议》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协助多次修改《历史决议》

的修改稿把《历史决议》的大思路和格局基本上理出来了。从1945年春开始在的稿子上动手修改,首次修改是把题目改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题目从此就定了下来。胡乔木也协助进行《历史决议》的修改工作。

胡乔木参加了第六、第七两次的修改,第六次修改是胡乔木将修改稿上所加的话加以展开,强调了的思想和事业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党在25年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同志,形成了一条同党内一切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想相对立的正确路线和正确思想――路线与思想!在这里,思想已经呼之欲出,最后通过的《历史决议》在此基础上改为思想体系。胡乔木又将修改稿交给任弼时,并附上关于如何写教条宗派与经验宗派问题的意见,即先讲事实后说责任。正式通过的《历史决议》采用了此意见。

但对此稿大家还是不满意,于是又着手进行第七次修改,主要是对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内容重新改写。重新从政治上(含军事)、组织上、思想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胡乔木负责改写组织上和思想上两个问题。这次修改基本上是采取把错误路线放在与的正确路线相比较的过程中展开论述的。在此基础上又加以修改,直至交中共六届七中全会第五次大会讨论之前才大体定型。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审议《历史决议》稿,与会同志一致原则通过。提出要加以修改完善。七大闭幕后,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便讨论了《历史决议》,决定继续以任弼时为首组织修改,并提交下次会议最后通过。根据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七大、七届一中全会期间的修改意见,再次进行改动,最终于1945年8月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一致正式通过。

将《历史决议》编入《选集》时的修订及后来的再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在编辑《选集》过程中,本人提议将《历史决议》作为附录编进去,当时参加编辑工作的还有田家英、陈伯达、胡乔木,同时还作了几点重要修改:

一、凡是有“思想”、“思想体系”用语的地方,一律删去,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一方面本人不赞同与马恩列斯并列,主张他们是先生,我们是学生;另一方面苏联不予认同。

二、讲第三次“左”倾路线点了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的名字。

三、加重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导的分量,原来一些没有提斯大林名字的地方,都添上了“斯大林同志”,有几处还加了他的引语。这一修改是陈伯达提议,并经同意的。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7

此剧讲述的是1934年底到1935年春,中共中央和3万红一方面军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长征转战贵州,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党中央系列重要会议,排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通过夺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大捷等重大战斗战役的胜利,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实现伟大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蕴含的经验和精神十分深刻、十分丰富,是中共党史中最厚重的篇章之一。为实现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的目标,和贵州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亲切指导,为创作团队如何忠实再现、生动诠释伟大转折指明了方向。以欧阳黔森、李伟等为主的编剧、导演、演职人员创作集体和各方党史、长征史专家克服许多困难,共同努力,精益求精,终于在国庆前夕向广大观众奉献出一席精神大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一部学习中共党史的生动教材。

《伟大的转折》亮点很多,仅从党史文献的角度来看,就有几点值得分享的。其一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众多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用及表现把握准确,刻画比较深入细腻,特型演员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其二是对重大党史事件的研究有新的发掘和新的认识,尤其是苟坝会议在毛泽东成为党和红军领导核心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有开创性的阐述。另外,该剧还充分吸收贵州党史部门研究新成果,展现了中共隐蔽战线杰出英豪钱壮飞牺牲乌江,中共贵州地下组织为红军四渡赤水作出重大贡献等。其三是对国民党蒋介石阵营,包括川黔军阀头面人物的描述比较充分,突破以往较表象刻板的手法。四是对贵州风土民情,历史文化作了适当展现,多彩贵州,令人神往。

回顾光辉历史,展望美好未来。相信广大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观看《伟大的转折》,会有许多思考和启发。

影片呈现在长征的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通过自我革命,修正错误,努力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全党全军的拥护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点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明灯,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伟大转折,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是斗争中形成,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面对当今国际国内艰巨复杂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们新长征路上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最关键的政治保证。

“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但两军对垒勇者胜,智者胜,更是得民心者胜。《伟大的转折》给观众展示了如下历史事实,党和红军在贵州创建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关心和维护群众利益,纪律严明。贵州各族群众支持红军,拥护红军,帮助红军带路、搭浮桥、筹军粮、救护伤病员,10000多优秀青年参加红军,这段历史启示我们,无论革命还是建设,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我们最强大的精神动力。血战青杠坡、激战鲁班场、攻克天险娄山关,《伟大的转折》向我们展现一场又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画面。邓萍、钱壮飞、钟伟剑,还有许多知名更多不知名的红军烈士为革命理想信念牺牲在贵州这片红色沃土上,英雄忠魂永在,贵州人民怀念他们。贵州是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遵义会议精神的孕育地,这段历史启示并激励我们,贵州各族人民一定会在党的领导下,跟着红旗永向前,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感恩奋进,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胜利。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庆典即将来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广播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开播,意义非同寻常,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强烈反响。作为一名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对这部史诗般巨作的播出,充满欣喜和期待,真是感触良多。

从1934年底到1935年春,中共中央和3万红一方面军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长征转战贵州,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党中央系列重要会议,排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通过夺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大捷等重大战斗战役的胜利,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实现伟大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蕴含的经验和精神十分深刻、十分丰富,是中共党史中最厚重的篇章之一。为实现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的目标,和贵州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亲切指导,为创作团队如何忠实再现、生动诠释伟大转折指明了方向。以欧阳黔森、李伟等为主的编剧、导演、演职人员创作集体和各方党史、长征史专家克服许多困难,共同努力,精益求精,终于在国庆前夕向广大观众奉献出一席精神大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一部学习中共党史的生动教材。

《伟大的转折》亮点很多,仅从党史文献的角度来看,就有几点值得分享的。其一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众多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用及表现把握准确,刻画比较深入细腻,特型演员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其二是对重大党史事件的研究有新的发掘和新的认识,尤其是苟坝会议在毛泽东成为党和红军领导核心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有开创性的阐述。另外,该剧还充分吸收贵州党史部门研究新成果,展现了中共隐蔽战线杰出英豪钱壮飞牺牲乌江,中共贵州地下组织为红军四渡赤水作出重大贡献等。其三是对国民党蒋介石阵营,包括川黔军阀头面人物的描述比较充分,突破以往较表象刻板的手法。四是对贵州风土民情,历史文化作了适当展现,多彩贵州,令人神往。

回顾光辉历史,展望美好未来。相信广大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观看《伟大的转折》,会有许多思考和启发。

影片呈现在长征的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通过自我革命,修正错误,努力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全党全军的拥护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点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明灯,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伟大转折,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是斗争中形成,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面对当今国际国内艰巨复杂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们新长征路上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最关键的政治保证。

“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但两军对垒勇者胜,智者胜,更是得民心者胜。《伟大的转折》给观众展示了如下历史事实,党和红军在贵州创建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关心和维护群众利益,纪律严明。贵州各族群众支持红军,拥护红军,帮助红军带路、搭浮桥、筹军粮、救护伤病员,10000多优秀青年参加红军,这段历史启示我们,无论革命还是建设,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我们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血战青杠坡、激战鲁班场、攻克天险娄山关,《伟大的转折》向我们展现一场又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画面。邓萍、钱壮飞、钟伟剑,还有许多知名更多不知名的红军烈士为革命理想信念牺牲在贵州这片红色沃土上,英雄忠魂永在,贵州人民怀念他们。贵州是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遵义会议精神的孕育地,这段历史启示并激励我们,贵州各族人民一定会在党的领导下,跟着红旗永向前,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感恩奋进,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胜利,告慰先烈在天之灵。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8月26日,由中共遵义市委、贵州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应学校要求,上学期间不能看电视的我得到恩赐,写完作业激动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伟大的作品。

《伟大的转折》共38集,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呈现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场面。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以电视剧形式再现当年红军2500里长征历经贵州各地,同时在贵州各族群众的拥护和地下组织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部剧的伟大不光是再现了历史,更是让观众了解到中国革命成功的不易,教育我们倍加珍惜美好的今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一代人接力干下去。革命先烈们创造了历史,谱写了新中国的篇章,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和平的新中国,更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伟大的转折》确立了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之后中国的未来渐见曙光,最终取得胜利。习主席教育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用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作为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更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庆典即将来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广播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开播,意义非同寻常,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强烈反响。作为一名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对这部史诗般巨作的播出,充满欣喜和期待,真是感触良多。

从1934年底到1935年春,中共中央和3万红一方面军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长征转战贵州,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党中央系列重要会议,排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通过夺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大捷等重大战斗战役的胜利,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实现伟大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蕴含的经验和精神十分深刻、十分丰富,是中共党史中最厚重的篇章之一。为实现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的目标,和贵州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亲切指导,为创作团队如何忠实再现、生动诠释伟大转折指明了方向。以欧阳黔森、李伟等为主的编剧、导演、演职人员创作集体和各方党史、长征史专家克服许多困难,共同努力,精益求精,终于在国庆前夕向广大观众奉献出一席精神大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一部学习中共党史的生动教材。

《伟大的转折》亮点很多,仅从党史文献的角度来看,就有几点值得分享的。其一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众多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用及表现把握准确,刻画比较深入细腻,特型演员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其二是对重大党史事件的研究有新的发掘和新的认识,尤其是苟坝会议在毛泽东成为党和红军领导核心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有开创性的阐述。另外,该剧还充分吸收贵州党史部门研究新成果,展现了中共隐蔽战线杰出英豪钱壮飞牺牲乌江,中共贵州地下组织为红军四渡赤水作出重大贡献等。其三是对国民党蒋介石阵营,包括川黔军阀头面人物的描述比较充分,突破以往较表象刻板的手法。四是对贵州风土民情,历史文化作了适当展现,多彩贵州,令人神往。

回顾光辉历史,展望美好未来。相信广大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观看《伟大的转折》,会有许多思考和启发。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8

 

[关键词]陈云;评价;毛泽东;贡献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7-0019-0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和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了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的路线上来,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必须对“文化大革命”、领导人的是非功过以及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等给予客观的评判,这已经十分重要并且无可回避,但又绝非易事。

 

陈云在1979年3月会见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时,中肯地谈了自己对建国以来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及如何评价毛泽东等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是为了防止中国变修,防止出现像苏联赫鲁晓夫那样的问题,而且最初也不想搞那么大。但是,“文革”不能说毛泽东没有一点责任。陈云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重要的一条就是,民主集中制搞得很不好。因此,他主张,对“文革”是需要做一个总结,但是总结时要很慎重,要同时考虑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初衷,“文革”所犯的“左”倾错误,以及林彪、“四人帮”等的破坏作用。对毛泽东的评价也要慎重考虑,不能感情用事。他认为,正确评价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不能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那样,要平心静气,掌握分寸。他还提出对刘少奇问题、康生问题以及叛徒的定性问题等,必须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看,不能拿现在的情况看过去。

 

陈云对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坚持以唯物史观整体的、全面的、动态的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要求,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的起草和毛泽东历史地位的确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评价《历史决议》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文化大革命”,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1]陈云为《历史决议》的起草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多次同起草小组负责人谈话,在谈话中表达自己对这段历史及毛泽东的看法,提出对决议起草的重要意见。陈云的意见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点:

 

第一,《历史决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粉碎“四人帮”以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以清算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为目的的思潮。与这股思潮相对的另一股极端思潮是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神话毛泽东,教条化毛泽东思想。因此,要肯定新中国的历史,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直接关乎全党的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国际共产主义的利益。陈云提出,“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还在的时候,把毛主席的功过敲定,一锤子敲定,一点一点讲清楚。这样,党的思想才会统一,人民的思想才会统一。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将来就可能出赫鲁晓夫,把毛主席真正打倒,不但会把毛主席否定,而且会把我们这些做含糊笼统决议的人加以否定。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讲得很透彻。”[2]

 

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陈云对邓力群讲:(一)培养了一代人,一大批干部;(二)正确处理了西安事变、制定了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三)延安整风时期倡导学习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作用;(四)毛泽东的一整套理论和政策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毛泽东在党内的威望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建立起来的。他同时指出,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并不是要回避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给予科学的评价。他主张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要分析,要把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和实际的结果区分开,同时要从制度上找原因。陈云认为,“实际上应该说,党内民主集中制没有了,集体领导没有了,这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3]

 

对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陈云同样主张实事求是地分析。他对胡乔木讲:(一)毛主席的错误问题,主要讲他的破坏民主集中制,凌驾于党之上,一意孤行,打击同他意见不同的人。着重写这个,其他的可以少说。(二)整个党中央是否可以说,毛主席的责任是主要的。党中央作为一个教训来说,有责任,没有坚决斗争。假如中央常委的人,除毛主席外都是彭德怀,那么局面会不会有所不同?应该作为一个党中央的集体,把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在斗争时是非常困难的,也许不可能。(三)毛主席的错误,地方有些人,有相当大的责任。毛主席老讲北京空气不好,不愿呆在北京,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不愿同中央常委谈话、见面。他愿意见的首先是华东的柯庆施,其次是西南,再其次是中南。[4]这就是说,陈云认为,毛泽东在“文革”中是犯了错误的,主要错误是破坏民主集中制,但是错误不是他一个人的,中央领导集体也是有责任的,地方上也有责任。这是实事求是的结论,符合历史的真实。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54

初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是适应学校选拔的需要。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初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在传授知识时,不追求知识的数量,而追求知识的质量;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时,不是只把结果给学生,而应把得到结果的方法教给学生。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处理好教材内容,把握住教材结构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重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传授方法的实用性,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构架是: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3.都铎王朝的统治。4.斯图亚特专制王朝的统治。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2.苏格兰人民起义和革命的开始。3.英国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统治。4.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和“光荣革命”。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三)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我们将教材所述背景的四个方面加工整理为;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之矛盾尖锐。

具体原因:1.斯图亚特王朝专制,迫害清教徒,造成政治紧张。2.查理一世为讨伐苏格兰人,企图使议会通过征税法案。

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概括为5个要点:1.新议会召开,革命开始的标志。2.美国内战。3.克伦威尔的统治。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5.“光荣革命”。又从原因的分析和过程的介绍中概括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在人民支持下,同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作斗争。2.资产阶级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历时近半个世纪,才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

这样将教材内容进行压缩,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记忆和理解的负担就减轻了。再如,在讲“”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为什么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以下思考题:1.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怎样侵略中国?2.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态度怎样?3.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形势,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4.康有为等知识分子怎样进行维新变法活动?学生看书后,一一回答了这4个思考题,也就知道了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在中国兴起。这样,将教材内容线索(问题)化,线索(问题)要点化,要点又做到条理、全面化,将书由“厚”变“薄”了。同时,依据这些要点,学生抓住了教材的“主心骨”,也就能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驾驭教材,再将教材由“薄”变“厚”,这样,学生就能从记忆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的拓宽和思维能力的升华。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建议例10

二、中考题型解读

今年厦门中考题型由选择题,组合改错题,感悟题改为选择题、辨析题、材料解析题和综合阅读题。从题型的变化看今年中考历史难度增加,同时注重学科素养,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内容上看更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又兼顾学科素养。

三、中考历史在初中课程的地位

厦门为等级闭卷考试,ABCD,这等级对学生考高中几乎没有影响;对非历史学科的老师及初三老师来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P值只算及格率,所以只要把不及格的同学落实清楚就行,特别是和占20%中考分数的政治同时考试,学生、家长和非历史的科任老师都说把时间花在政治上,拿下尽可能多的分数,历史没有关系,两节课搞定。这对历史老师来说,特别是对初三历史老师而言,想让学生花时间读历史,那是老师的个人魅力。

四、值得商榷的地方

历史教育的终极价值是领悟人生智慧,服务人生。初中历史教学为学生高中学习服务的理念下,我对初中历史中考提出几点看法。

1.关于题型

省纲的题型为选择题、组合改错题、辨析题、材料题、综合题,今年厦门市的中考和福建省其他省市的命题有一些不同。厦门中考的综合阅读题对学生能力和阅读的拓展显然是很有帮助的,增加对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但材料题对初中学生来说,设问增强指向性、严谨性,尽可能让学生看材料就能提取关键词和关键信息,降低门槛,让学生尽可能得分。

综合阅读题题型对初中学生而言,训练他们对材料的积极反应,能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展开联想,结合现实,学生情感得以加深,人格得以升华,体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很好的题型和素材。但建议对初中学生来说,尽可能和所学的知识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2.关于内容

结合省纲和福州的命题看,试题的趣味性和初步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有待提高。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创设,在再现识记能力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建议在选择题中出一些材料性的题目和材料题,这和省纲相符合,也有利于学生高中的学习。

3.关于解题方法

2015年的试题出现了许多史料(文字、图表、曲线、柱状、图像、漫画),《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所有这一切的实现,归根结底都取决于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课程的内容更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图片、自由阅读卡等,使课堂的阅读量增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已经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怎么在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运用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需要平时的训练。但2015年有些选择题题目过分简单,有向学生灌输现成答案的嫌疑,这种题目看起来虽节省了时间,但学生没有思考,无法体验初始的困惑到正确答题时的喜悦。如果经常出现类似的题目,学生对学习兴味索然,是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学习”。

4.中考对老师专业成长的促动

(1)命题导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潜在的,学科研讨,钻研教材,专题意识;专题意识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主要抓手,把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起来,客观上把握知识的脉络。基本历史学习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以有效的措施切实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关,教材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背景、意义、活动及评价要逐一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