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0 10:19:04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1

一、在科学发展观中,对发展的另一根本问题进行了诠释,就是要“以人为本”“为了人民”发展而发展

正确解决一切不利于发展的社会阶级矛盾及不安因素,调动所有正面的有利条件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根本问题中,以哲学为基础,不同的理念也对应着不同的发展观念,同时也映射出了不同政党的政策依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大贡献,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高度,吸取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进一步升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不仅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也为引导着我们走向一条正确无误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坚持原则和政治立场,以马列主义为中心“,以人为本”是根本。以人民群众为根本,鲜明地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充分地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唯物史观性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立场,与我们党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其次,借鉴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党执政的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并再次强化“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从保护“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使得整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全方位的进步。这一含义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的特点。我们党执政既要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必须充分考虑“全体人”“每个人”的合法利益,必须正确处理不同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必须以更加宽容的态度看待一切人、人与人之间更加相互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得到更大的维护。第三,抛弃传统的观念的思想,不再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而要以唯物的辩证观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过程必须始终以人为目的,把人的需要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使发展过程充满人文精神,使发展手段更加人性化。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里的“人”还有与“物”“神”相对应的抽象意义。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含义。只有把“人民群众“”全体人”和“抽象的人”的不同含义辩证统一起来,才能够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又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正确地处理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正确地处理发展手段与发展目的的关系,才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科学发展观解决了“如何发展”的重要问题,并提供了指导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真正的解决这些问题,科学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特色国家才能实际的、顺利的进行延续下去。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如何发展”。重点还是在“以人为本”上,将其和发展协调性统一起来,做到统筹全局的同时,也要做到兼顾个体需求,从而开辟一条新理念、新思路。一是我党在科学的发展建设中,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坚持以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为理念,能够正确快速的处理在国家建设中出现的不协调问题,从而更加快速、稳定的推动建设的速度。二是我党应坚持“统筹全局、兼顾个体”的方针,在发展的大方向上牢牢把握的同时,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好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权利,营造一个良好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氛围环境,也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科学方法论。三是党中央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分析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新举措。譬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区域发展、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和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十二五”规划,更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作者:罗军 单位: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近代史教研室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2

建议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应由“要素驱动”转变为“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几年,必须狠抓资金、项目、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投入的“要素驱动”,实现新的发展,但同时要狠抓“创新驱动”,包括思路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只有把“要素驱动”与“创新驱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议三:打破市内行政区域的制约,优化全市生产力空间布局。要形成错位发展和差异化产业优势,避免镇与镇之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市农业产业化“块状优势”基础较好,工业经济应突出这一思路,逐步由镇区工业向片区工业发展。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搞好调研、拿好规划、强化引导,并跟进有关扶持政策措施。

建议四: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提升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企业家队伍素质。“知识”决定发展思路和决策水平,“能力”决定业绩。根据观察、了解和社会上的一些议论,我市现有的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企业家中,有一批知识面宽、能力强、作风正的优秀人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丰富知识和提升能力。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办法为一教育、二学习、三培训、四实践。市里应组织实施对上述三种对象的学习培训工程,持之以恒地抓

三、五年。建议五:加快建设一支人数较多、学历较高、素质较优的技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议抓好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根据我市发展之需,力引进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为此,政府和企业应舍得投入,人才投入是永不亏损的投入。二是创新思路和办法,用好本地现有人才,包括已经离退休的技术、管理人才。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市委、市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高管团队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3

1.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我国现阶段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2.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3)分配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分配原则,既能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又能调动社会弱势群体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体制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4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指导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当前中心工作上来,新疆伊犁__x县各级党组织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全面加快和谐__x建设步伐。

一、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20__年,__x县各级党组织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形势,结合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年初,全县160名县直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组成8个调研组进驻全县59个村,利用两个月时间,针对群众关心的“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干群关系等热难点问题,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群众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党建与业务工作“捆绑”考核、党建目标星级化管理、党员产业示范区建设等创新措施,把党建啊啊问题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双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以“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目标,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城乡支部联建、党员先锋示范工程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用行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科学决策谋发展。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委政府针对__x地处偏远,不沿边、不靠线的实情,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征求民意等活动,提出大力推进水能、旅游、林果业、新型工业和畜牧业等“五大”可持续发展产业,到20__年前,把__x县建设成为自治区优质高效畜牧业强县,实现农牧民年人均增收260元以上,努力创建国家牲畜品种改良示范县。积极响应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号召,落实好由中国电力集团投资20亿元的库克苏河梯级电站建设,力争当年完成投资5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旅游名县”战略,着力打造集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为一体的__x八卦城、喀拉峻旅游品牌,全年实现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20__万元。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长22%。

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__x建设。20__年,县委政府决定继续为群众办好十项实事,重点完成抗震安居房6437户,廉租房8000平方米,沼气入户1000户,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各级党组织以抓好教育提升、全民健身、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四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力争全年提供就业再就业岗位2200个,使350户1920人越过动态贫困线。计划建设“双语”幼儿园11所,6所乡镇文化站。完成县敬老院、集中供热换热站、垃圾处理场等一批关系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完善110指挥中心接出警网络建设,加强巡警防暴和专业处突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各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为发展林果业、设施农业、牲畜品种改良等惠农产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支持,县财政再投入1500万元,加快建立“四个一”工程,即:实现农牧民人均1头良种奶牛,人均1亩果园,农牧民庭院经济和特色经济人均增收1000元,每个农户有1名劳动力长年务工创收,构建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力争全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627元,增加550元。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5

价格关系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价格总水平的大幅度波动,就会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受到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就容易滋生并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始终把确实保持物价稳定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千方百计保持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价格权益。目前,虽然价格监测与宏观调控在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仍需密切关注市场物价变动趋势。一是严格控制调价项目出台,同时加强内部调定价管理,不越权出台定价批费项目:二是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与分析,重点突出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和钢材、水电、煤炭及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预测。在此基础上,完善市场价格测报网络,做好价格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和农民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三是强化对市场价格的紧急干预措施,建立健全价格异动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确保价格应急预案的正常运作与落实,提高对突发市场价格上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四是通过召开价格形势分析联席会、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市场供求及价格动态等方式,努力提高价格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应对水平,做好价格总水平的分析报告工作,为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据。2003年上半年,我市和全国一样突发非典疫情,抗非典药品及相关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面临严峻形势,全市物价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了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稳定了市场物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去年以来,我市又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价格异常波动及化肥等农资、粮食作物种子、主要粮食销售价格等四个干预预案,加强了价格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价格改革不断深化,改革成果有目共睹,价格杠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作用凸显。到2004年,我国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商品的比重只占4%,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制框架。今后价格工作的重点:一是放活价格,打破垄断。坚决破除妨碍市场形成价格的制度障碍,价格该放开的坚决放开、放活,真正把定价权交给企业、交给市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二是积极导价格矛盾,缓解资源约束瓶颈。尤其是要协调煤电油运等能源运输价格,坚决执行国家煤电联动等相关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和完善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和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扩大地方价格管理权限,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粮食购销价格、城市公交运输价格和城市自来水价格、城乡电价、邮政通讯资费、药品价格入医疗服务价格等数十项价格改革。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个目标、三个加快"发展战略后,全市农村电价和城市公用、公益事业价格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今年我们对大部分县市电网电价进行调整,除了农业、中小化肥生产、居民生活用电外,其他用电价格提高了2-3.9分/千瓦时,从而缓解了价格矛盾,使价格体系更趋合理,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我市的"三化"进程。

三、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6

(一)实施行政指导是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实践中以处罚为主的刚性执法效果虽然直接、明显,但也有不足之处。行政指导作为现代积极行政、柔性行政模式中最有特色的一种行政方式,是对传统的刚性行政模式的必要补充和修正。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应该充分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行政机关要积极顺应改革潮流,积极采取一些非强制性手段,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二)实施行政指导是实践科学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开展行政指导,是用温和的、协商的方式参与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注重行政双方的意见交换和沟通配合,用指导的方式促进行政相对人利益的增加和事业发展,直接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政策、职能、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为执法和服务地方经济找准结合点,优化为民便民服务措施,通过行政相对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需要。行政指导采用“育之以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引导行政相对人朝着法律法规设定的目标实施行为。这种管理方式把教育和预防功能放在首位。通过行政指导,从“以打为主、打防结合”转变为“以防为主、防打结合”。促进管理工作关口前移,有助于行政机关实现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最终管理目标。

二、吴中工商局推行行政指导的实践

(一)实施步骤

吴中工商局从2008年开始在全系统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行行政指导,经历了调研论证、制度起草、起步实施、全面推进、阶段总结五个阶段。年初。局党组将行政指导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创新课题,并向市工商局申报年度创新项目。随后在全系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征求职能科室和基层分局的意见建议,根据现实有需求、理论有意义、法律有依据、实践可操作四项创新原则进行了评估论证。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实施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创建了以“四个办法、五本手册、六项内容”为主要载体的工作体系,对行政指导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考核进行了全面规范。2008年7月,吴中工商局召开了行政指导工作推进会,对干部开展工作加强了培训指导。9月11日,苏州工商局在吴中局召开了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现场会。吴中区委区政府在总结工商局经验的基础上。两次召开全区行政指导工作推进会。《法制日报》、《江苏法制报》、《苏州日报》、人民网等数十家媒体以“工商部门柔性管理,促进企业发展”为题作了深入报道。

(二)基本做法

1,以“四个办法”规范工作程序。出台了《重点项目行政指导办法》、《巡查监管行政指导办法》和《案件回访行政指导办法》,并专门设计了六种文书配套使用,对各类行政指导的职责范围、操作程序和廉政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制定了《行政指导考核评估办法》,从组织落实、内部监督、文档处理等六个方面,明确了考核评估的责任、内容、标准和奖惩。

2,以“五本手册”规范普法内容。针对管理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组织业务科室编撰了《工商机关行政指导系列手册》,向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免费发放。手册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市场、消费者五个版本,更加通俗易懂地帮助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知法、懂法、守法。

3,以“六项内容”规范指导内容。一是重点项目行政辅导。对16个重点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项目实施上门指导,包括引导企业强化商标战略、为企业股份制改造、组建集团提供辅导、为各类专业市场、新业态企业准人提供服务等。二是服务发展行政建议。为企业发展想办法、出点子,引导企业树立维权意识、品牌意识、信用意识;引导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创立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巡查监管行政提示。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市场主体提前告知工商部门各项监管要求,引导其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履行义务。减少违法行为发生。四是轻微违规行政警示。对无严重后果、违法情节较轻、无主观故意并能及时纠正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警示教育的方式予以制止纠正,让当事人认清利害关系,自愿纠正违法。防止违法反复。五是违法行为行政纠错。在行政处罚的同时,告知违法主体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改正违法的措施,引导其实施改正行为,防止违法后果进一步扩大。六是处罚案件行政回访。对符合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条件或在社会具有普遍影响的案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回访,督促落实纠违措施,巩固行政执法效果。

(三)工作特点

1,内容全面。行政指导突破了条线的界限,整合了各项管理职能,进一步促进了基层分局全面履职。在对全区的重大项目指导中,涉及到了登记、商标、广告、市场、合同等多项职能,指导面广,内涵丰富。

2,过程完整。行政指导覆盖了基层监管执法的全过程。在事前通过发放手册宣传法律法规和工商职能,通过重大项目指导提前介入企业发展:在事中通过行政建议引导企业正确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策略。通过行政警示和纠错来发出预警,推动企业合法经营;在事后通过行政回访掌握被处罚企业的后续发展情况。

3,做法简便。行政指导载体丰富实用,既有面向一般主体发放的指导手册,也有针对特定主体发出的指导文书。还可采用口头指导的简洁方式,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4,形式丰富。在行政指导中,可供基层干部选择的形式灵活多样,既能运用引导、提醒、建议等助成性手段,也可运用规劝、纠错、调停等规范性手段;既可以通过发放手册和文书进行书面指导,也可以通过约谈、协调进行口头指导,有利于发挥指导的实效。

三、吴中工商局推行行政指导的成效

2008年以来,吴中工商局共开展各类行政指导23650人次,其中提供重点项目行政辅导78个,服务发展行政建议4945个。巡查监管行政提示1262个、通过发放手册提示12920个,轻微违规行政警示2408个,违法

行为行政纠错449个,案件行政回访136个,一般项目口头指导1454个,行政指导工作在探索与实践中显现了积极作用。

(一)阶段性成果

1,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在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确立重点指导项目15个。辅导成立了全国首个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及合作总社,促进合作社之间抱团发展,辅导全市规模最大的股份合作社――湖桥社区股份合作社成立,注册资金1.2亿元。在辅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方面,实施公司股份制改革、资产重组、组建集团等行政辅导7个,辅导2家公司进行上市准备。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方面,成功辅导办理全省首例有限公司股权出质登记,目前办理股权出质登记24件,登记出质股权7.2亿元。融资1.9亿元。组织5家内资银行、5家外资银行召开抵押贷款座谈会,对亚东工业(苏州)有限公司5320万美元银团抵押贷款进行了辅导。

2,工商自身建设取得新突破。随着行政指导的推进,工商机关自身建设也取得了突破,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了转变:一是从“权力本位”为主向“民主协商”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民主行政的价值取向:二是从刚性监管为主向刚柔相济转变,将引导和服务、教育和防范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三是从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转变,实现管理工作关口前移,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四是从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服务型工商建设更加制度化、长效化。行政指导工作得到了广大市场主体的拥护,在吴中工商局2008年开展的基层分局述职述廉会议上,很多企业都表达了对行政指导的真心欢迎和感谢,党委政府也充分肯定了行政指导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普法宣传教育取得新突破。行政指导加强了工商干部与市场主体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市场主体对工商法律法规了解和认识。一是普法对象更广泛。五本《工商机关行政指导系列手册》能够适应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受到群众的欢迎。二是普法效果更直接。行政指导文书注重让相对人明白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依据和内容,达到了行政指导和法律宣传的双重效果。三是普法手段更灵活。采用书面和口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法教育,扩大了普法效果。去年共发放行政指导手册12920本,通过文书宣传法律法规6454次。市场主体因不懂法而产生的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4,构建和谐关系取得新突破。一是改善执法环境,构建了行政双方的和谐关系。行政指导改变了以往企业对工商“不是收费就是处罚”的片面看法,行政双方地位更平等、沟通更顺畅、关系更协调。二是协调社会利益,构建了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引导经营者与消费者和谐交易。生产者和销售者优势互补。维护和发展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经营者能力,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辅导业主使用工商公共服务产品,完善经营结构,提高经营水平。在违法前进行提示、警示,在违法后进行帮扶纠错,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主要经验

在推行行政指导工作中。吴中工商局立足职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大胆实践,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吴色的行政指导工作措施。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

1,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指导能力。一是营造氛围。吴中工商局成立行政指导课题组,相关局长、科长全程参与,一季度启动后,召开了全局“行政指导工作推进会”,由科室和基层代表交流情况,在全系统营造起浓厚的工作氛围。二是增进交流。在工商简报上编撰了13期《行政指导专刊》,组织了座谈交流和学习观摩,鼓励各单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三是树立典型。向各科室和分局征集先进做法和典型情况,汇编成第一期《行政指导典型事例》,以点带面,逐步深化,不断提高各级的行政指导工作水平。

2,加强内外联动,协同推进工作。一是抓好横向衔接。各业务科室根据自身职能,分别制定实施计划,明确了指导类型、重点项目和实施办法,把行政指导融入了条线工作中。二是抓好纵向联动。科室编发了《行政指导知识问答》,发挥好业务指导作用:基层分局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发挥好前沿阵地作用,做到了有计划、有分工、有职责、有台帐、有反馈。三是争取外部支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区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工商局的专题汇报,区政府转发了《吴中工商局重点项目行政指导办法》。

3,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管理瓶颈。找准管理现实中面临的难点、热点、重点和弱点问题,突破管理瓶颈,优化管理职能,努力实现对经济社会秩序的有效管理。一是破解执法难点。主要是针对一直困扰工商部门、长期无法有效解决的一些问题。开发区分局、胥口分局在无照经营分类管理中,发放行政提示、警示书1196份,共指导办照831户。监管科把行政指导与违法查处相结合,逐户发放催缴提示、警示书,去年共催缴到位外资1,3亿美元。二是紧扣社会热点。主要是一些社会反响较为强烈,公众长期关注的问题。合同科邀请律师、教授及专家对汽车销售格式合同进行点评,指出了210条霸王条款,并召集记者进行报道公示,督促销售商改正,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保科对473户食品经营者发出警示,要求完善相关台帐,确保食品安全。三是把握发展重点。主要是对各地的重大投资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推动项目早开业、早投产。在区最大外商投资项目江苏百世德太阳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筹建过程中,窗口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其办理了设立登记,为其办理其他审批赢得了时间。此外,先后4次提供增加注册资本和变更实收资本的登记指导,为其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申报增资审批创造了条件。四是弥补管理弱点。主要是工商部门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长期忽略、尚未完全履行职能的问题。木读分局对辖区117户需办理前置许可的经营者,在装修前或初期发放证照提示,防止因办不出相关证照无法经营而造成经济损失,为经营者挽回装修损失365万元。对136个案件开展了案后回访,对15个案件进行了督促改正。

四、完善行政指导的思考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吴中工商局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机制与方式已初步形成,但在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还需不断完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对行政指导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思想认识上,个别干部没有从转变理念的角度认识和看待行政指导,对行政指导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把握不透,尚未形成推进行政指导的共识。对管理中出现的难题、矛盾,不会自觉应用行政指导的方法,表现为:思想上轻视行政指导,认为与相对人平等沟通进行指导是削弱职能、降低行政机关权威的做法;行政指导费力费时,影响其它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行政指导是阶段性任务,应付一阵完事:对如何推行行政指导

这一新型的管理方式有畏难情绪,存在懒政情结,缺乏进取精神;混淆行政指导与行政执法的关系,夸大行政指导的作用,以指导代替执法办案,包办一切,削弱正常的执法。

2,行政指导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待增强。行政指导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片面追求行政目标偏多,真正贴近相对人需求不足;简单的静态指导多,后续的动态指导少;满足个别项目指导多,统筹规划全面融入业务工作指导少;指导面偏窄及深度不够;有的为完成行政指导绩效考评,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只进行形式上的行政指导而忽视实质的纠违。

3,行政指导的效率有待提高。行政指导的成本效益体现在通过行政指导,促进相对人的发展,以及减少行政处罚的实施。在目前阶段,行政指导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还很高,指导的方式还不够丰富,工作的流程还需进一步简化,行政指导的效能还要进一步提高。

4,行政指导的长效机制还需完善。尽管公务人员在廉洁从政方面已有相关规定,实践中也没有发生干部廉洁问题,但对行政指导工作中的廉政监督方面还需完善,防止干部滥用指导谋取私利。要加强工作研究,完善指导项目的效益评估机制,将指导的效果具体化、标准化。

产生以上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支撑不足,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研究和宣传普及不够,有些问题在理论上尚未取得共识,导致实践中难免出现偏差,加上立法的滞后及制度、机制的欠完善等等。

(二)完善行政指导工作的建议

1,增强人员素质。人员素质是工作的基础,也是行政指导工作得以具体落实与有效推行的保证。行政指导愈深化。对行政主体的人员素质要求愈高,不仅要把握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而且要有与行政相对人有效沟通的耐心和技巧。应对这崭新的工作,必须深化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指导理念教育。促使执法人员掌握行政指导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强化运用行政指导来改进管理与优化服务的意识,使其自觉成为执法者的一种工作思维。同时也要加大对相对人普及行政指导相关知识的力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对行政指导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调动行政相对人参与的热情。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7

1、聚焦“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继续严格管控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实施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严格查控外来人员,实行重点监控人员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取消赤峰市入境及市域内全部公路卡口,运用“大数据+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车辆抵达地末端查验,切实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车辆抵达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嘎查村、社区要负责做好司乘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检测、消毒消杀工作,并将人员车辆信息报送至旗县区指挥部,对于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人员要及时上报并按有关程序办理。

二、有力有序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3、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支持防控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健康发展15条措施,在全面调查疫情对我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经营管理和运行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制定针对性强的援企稳岗扶持政策。

4、对已开复工但存在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对有开复工意愿但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主动开展帮扶和服务,一企一策制定解决方案,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5、加大金融支持企业力度,启动驻赤金融机构助力中小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健康发展专项行动。

6、加强疫情对服务业领域的影响评估论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有序放开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畅通企业复产复工链条。

7、高度关注房地产业发展,抓紧制定中心城区土地出让计划、商品房线上交易方案、在建楼盘复工方案。

三、抓好春季农牧业生产

8、切实加强农资储备供应,将种子、苗木、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企业全部纳入复工复产企业名单,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鼓励农资门市正常开业,多渠道联系货源,千方百计保障春耕备耕。疫情期间,推行农资企业与经销商统一集中送货上门服务。

9、推进春季畜牧业生产,全力保障种畜禽、饲草料、兽药等物资供应和调运。

10、加强农牧业生产服务,及时气象信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线上生产指导、种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

11、全力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加强正在生产的温室大棚管理,推动闲置温室大棚恢复生产,制定鼓励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畅通市场销售渠道,防止农产品滞销。

四、统筹抓好其他重大传染病防控

12、全力做好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鼠疫等疫情防控应对准备工作。

五、保障人流、物流有序畅通

13、严格执行“三不一优先”“一断三不断”交通管控要求,全面放开市内货物运输,研究制定有序恢复市内公路客运班线、城市公交的实施方案,取消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制措施,实现市内非重点人群自由流动。

14、对进入我市的外地车辆,取消公路卡口查验环节,一律实施车辆抵达地末端查验,做好相关登记;

对我市赴外地车辆,简化程序发放通行证,确保过往车辆便捷通行。

15、做好农牧民工等重点人群返岗的对接服务,全面支持市内非疫区人员返工返岗,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16、切实推动物流枢纽正常运行,准许物流企业在落实好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17、积极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制定高校和用人单位网上供需对接、开展线上专项招聘、精准服务用工紧缺企业等政策措施。

18、做好市场保供,加强市场监测调度,切实抓好蔬菜、肉蛋奶、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

19、稳定市场商品价格,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制假售假、囤积居奇等违法犯罪行为。

20、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制定今年全市脱贫攻坚指导意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

21、加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结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今年工作任务。

22、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制定线上授课、线上辅导、线上答疑、线上自习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

23、针对医药卫生领域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研究制定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卫生领域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用设备采购和物资储备等具体措施。

七、加大稳投资力度

24、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列出今年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清单,建立重大项目包联机制,逐个项目协调解决开复工前困难问题,确保在具备条件时及时开复工建设。

25、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梳理前期项目清单,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和部门代办制,利用线上平台推行“不见面”审批,有序组织开展实地勘察、现场查验等线下前期工作,切实做到快审快批。

26、做好地方债券争取工作,加大地债前期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地方债券尽快落实到项目建设上。

27、加强重点项目储备,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动态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增后劲的高质量发展项目。

八、稳定促进居民消费和外贸外资

28、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制定我市扩大消费、振兴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快释放各领域的消费潜力和需求。

29、围绕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功能定位,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尽快出台我市中心城区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和今年专业市场建设计划,打造区域性物资采购中心。

30、营造良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支持外经贸企业尽快复工生产,加快跨境电商交易,稳定外资外贸。

九、引导稳定社会预期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8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13-0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现实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就成为了摆在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所在。同志在2003年的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还需要做到的就是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关系”。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在今后的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里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提升中国社会建设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分析

任何的一个指导思想的提出都是有着相关的背景才能够产生出来,在中国进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走到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时候,必然需要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改善,这里我们应该看到,面对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清楚的看到只有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够有效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全局的掌控能力。对于国内的背景而言就是经过了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好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眼前的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地区在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GDP的数量,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这就导致了经济的发展没有能够和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也就不能够做到经济发展与人们所关切的问题联合起来。另外还可以看到的就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的就是眼前经济发展的利益不会顾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还有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差距,中部地区和东西部地区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发展的差距,这些都是导致进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些历史的背景。

另外就是科学发展提出的时候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差距,同时还有就在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没有能够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这个过程往往就是导致我国进行指导思想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在尊重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再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在这里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我国只有将人的需求放到最重要的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社会也才能够更加永久的持续发展下去,如果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的话,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然遭到人们的唾弃,必然动摇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所在,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基础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的来源。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分析

(一)坚持科学发展的全面性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个相对丰富的内容,但是将科学发展的内涵联系起来进行总结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就只有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另外一个就是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最后一个就是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当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的时候使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年的两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全面性,这也是我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发展、更加注重民主、更加注重健全、更加注重科技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性,就是需要在我国所有的地区都能够实现小康社会,这样对于小康社会建设起来的目标的范围就扩大了,这个扩大了目标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的方式不断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布局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过程中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事业高度,促进我国能够全面的进入到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去,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享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实惠。同时这个全面性还体现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这里主要包含的内容主要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面,不断的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的改革、文化体制的改革、社会体制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更加完善、建设全面。

(二)科学发展观的协调性

科学发展观当中提出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的就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发展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不能够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我国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其他的地方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就是在我国的城市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的时候,乡村却停留在了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不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这样的话就容易导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最终将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稳定的出现。所以说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充分的融入到我国的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切实的做好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的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区域之间的差距,同时还需要解决好的就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不协调的问题,这就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的要求。另外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对于经济发展的区域的侧重点的不同,导致了我国在进行对外开放和对内经济建设的时候出现的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的出现,这样的话就需要在现阶段不断的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特别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样的话才能够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性建设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注重时代性、协调性,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因此,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三)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性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的矛盾以及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相对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往往就导致了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同时这些内容往往是制约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能够重视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导致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从环境上来看,还需要从资源开采上面来看,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大量肆意的开采挖掘那些非可再生资源,导致了一些地方的资源枯竭,导致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够持续的进行下去。鉴于这样的一种现实状况,就需要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将可持续性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性,是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同时也将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根本要求。所以说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不仅是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科学发展观的三个重要性认识清楚、把握清楚,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提出的,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志曾经指出,必须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兴趣的第一要义,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的进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必须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进行执政兴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国际风云不断变化的世界舞台上,始终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的方向,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续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来化解,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的看到科学发展观,在统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时候,指明了应该努力的方向所在。 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只有将这些利益处理好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到当中,也足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所在,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今后执政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必然成为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保障。

四、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分析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9

Abstract : From twelve five-year plan) rules (delimit guidelines show that China changed and is changing three appearance, experienced and shall experience three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新中国成立以来,除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开始,我国共编制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一个五年规划,从今年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规划。通过考察党和国家在编制各个时期五年规(计)划时的指导方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新中国的成长发展进程。

1.我国编制的十二个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

1.1“一五”计划(1953—1957)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此,“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为:一是“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把重工业的基本建设作为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二是“在优先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原则下,对各种经济成分的安排采取统筹兼顾的政策”;三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力求使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发展保持适当的比例。

1.2“二五”计划(1958—1962)的“中心任务仍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1956年9月党的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16条方针部署,包括“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发展速度”、“正确地处理在国民收入中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发展农业并适当加速轻工业的建设”等。

1.3“三五”计划(1966—1970)、“四五”计划(1971—1975)都是立足“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

“三五”计划、“四五”计划都强调了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提出“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并试图用军事工业带动整个国家的工业化。

1.4“五五”计划(1976—1980)在指导思想上重犯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的老毛病

1975年,国务院草拟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纲要》。1978年初对原来的纲要作了修定,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五五”计划指标作了较大幅度调整,并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努力使国民经济真正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1.5“六五”计划(1981—1985)确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方针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六五”计划。“六五”计划在制定过程中,突出强调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包括“依靠政策和科学,加快农业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增加和节省建设资金”、“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等十条具体方针。“六五”计划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发展类指标显著增加,占39%,也正因为如此,“六五”计划的全称随之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1.6“七五”计划(1986—1990)提出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管理体制

“七五”计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由11个“坚持”组成,包括“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正确处理好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坚持把建设重点转移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来,走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坚持把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等。作为上述方针的体现,“七五”计划首次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总量指标以及三次产业的划分与统计。

1.7“八五”计划(1991—1995)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双加快”方针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八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个“坚定不移”的基本指导方针,即: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

1.8“九五”计划(1996—2000)提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方针,并首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九五”计划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包括“九五”在内的未来 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九条重要方针,其中第二条方针是“积极推进,“依靠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1.9“十五”计划(2001—2005)提出了全面、协调、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深刻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制定“十五”计划,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重要指导方针。

1.10“十一五”规划(2006—2010)的指导方针是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规划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遵循“六个必须”的原则方针,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其根本着眼点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从“十一五”开始,“计划”被“规划”所取代。在“十一五”规划中,社会发展类指标占据了全部规划指标的75%以上。

1.11“十二五”规划(2011—2015)指导方针:在科学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从十二个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看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我国建国以来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是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发展路线和发展思路的凝炼概括,也是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从“一五”到“十二五”,指导方针经历了持续的变化。五年规(计)划指导方针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时国家领导人的主观选择。而这一选择,既来源于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思路.又受制于领导人对包括国际国内形势在内的国情条件的认识。五年规(计)划指导方针的演变,反映了领导人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不断调整指引思想,探索与国情条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演进过程。从十二个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由重点发展重工业以建立我国的工业基础、到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演进过程看,新中国处于不断的成长发展之中,我们已经改变了和正在改变三个面貌,经历了和将要经历三次历史性转型。

2.1改变了和正在改变三个面貌

在五年规(计)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在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实践过程中,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对“地富反坏右”摘帽后,人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人民的范围在扩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风貌大为改善。

建国以来,我国面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围堵,成功地建立其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工业化和初步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吸引了全球的眼球,成为各国政要和学者争相研究的课题。

在“”巨变,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激浊扬清,审慎稳妥地驾驭着中国航船驶过了各种激流险滩,引领人民昂扬地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例10

从哲学理论的意义上讲,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幸福、更有价值。总理曾说过“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经济发展指标水平与社会发展程度未必是成正比的,甚至还可能使这个国家在发展之路上出现异常。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设置评估标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正确参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反思和批判,因此,我们应该从哲学的角度上来看社会的事物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经济发展衡量指标进行客观的思考。

一、从哲学角度审视经济发展衡量指标

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的核算体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亚当·斯密的教条是:“每一个单个商品——从而合起来构成社会年产品的一切商品(他到处都正确地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或者说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个教条可以还原为:商品价值=v+m,即等于预付可变资本的价值加上剩余价值。”他的错误在于把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等同起来,认为全部收益,全部总产品,对一个国家来说都可以分解为纯收益,即认为商品价值最终会全部分解为收入即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也正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核算体系的问题,它并没有反应出价值是从哪里创造出来的,而且将一些重复的、无效的劳动也累加进去计入经济的增长。例如,政府组织一批人把钱埋在地下,然后再雇人把它挖出来,以此来求得一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在一个现实经济中,一笔初始的投资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使社会的经济总量发生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效应。但是这种做法是有大前提的,那就是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社会有大量闲置资源。如果在资源已经充分利用,没有闲置资源,社会发展布局仍然参照“把钱埋在地下”、“破窗经济”这些创意,就将成为画蛇添足的徒然损失社会财富的事情。因此,当前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严格意义上说是违背了哲学的部分原则的,没有全面、发展地看问题,还有可能给经济发展的布局给出错误的指引。应该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原则,让经济的发展评估更加科学。

二、经济发展衡量指标现状在哲学体现上的不足

第一,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客观、全面地反映。即使是一些微小因素的变化,或是被忽略的行为,都会影响经济发展衡量指标的数据,使得这种数据的客观反映出现一定的偏差。比如,农民在家自给自足的生产劳动、不法分子进行的地下交易、走私活动以及其它隐性经济都很难在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中体现出来,这很可能会导致主观判断和客观实际不符,最终引起决策的失误。又如,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不能反映人们对社会多元文化的要求,不能反映出幸福指数、教育质量、医疗保健、安全感等,并将这些客观因素遗漏在经济的边缘,而这些正是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指标。

第二,经济发展衡量指标没能体现出经济进步与社会代价的辩证统一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一直坚持着先赚钱后花钱、先浪费再生产、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反映出了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却不能体现在这一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这种指标体系所反映的问题是不全面的,即使经济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污染了环境,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没有兼顾经济增长的长期性与短期性、没有重视劳动的有效性和无效性的统一,这会导致经济发展衡量指标走向恶性循环的道路。

总之,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全面的反映社会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哲学层面客观地、全面地去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以找到更科学的方式来弥补经济发展衡量指标的不足之处。

三、从哲学角度研究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哲学层面研究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对作出科学的政策决策、客观全面地把握当前局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从哲学角度研究,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经济发展衡量指标,找出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地方。经济发展衡量指标所反映的内容是有限的,它不能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生态的浪费、污染、损害情况。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作为评价体系,需要大量的数据作支撑,而这些数据对于现实真实的反映是有偏差的,这就会直接导致经济发展衡量指标所反映的结果是与现实有出入的,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实际情况。决策者在参考经济发展衡量指标过程中就会出现主观能动性失误,最后会造成举措上的失误。因此,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可以找出与客观实际不相符的地方从而进行纠正。

第二,从哲学层面研究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可以更好的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只有经济的良好发展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整体发展。但是要想使社会全面健康的发展,还必须兼顾政治、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状态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展的不好,都会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利用经济发展衡量指标所反映的情况来把握整个社会发展的矛盾所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并兼顾解决次要矛盾。

第三,从哲学层面研究经济发展衡量指标,有利于政府官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当前我们的政绩评价体系主要看经济的发展情况,有的地方参照经济增长率来作为评判政绩的标准,这也让许多干部官员对政绩的认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也导致有的干部为追求短期经济的增长,不惜以污染环境、损害生态、浪费大量资源为代价。甚至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惜弄虚作假,在基层的统计数据上做假,玩数字游戏。这些做法直接导致经济发展衡量指标数值出现严重偏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相符。因此,政府在评价官员政绩时应该以社会总体发展目标为评价标准,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发展衡量所反映的情况,从而引导政府官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

总之,从哲学角度研究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利用经济发展衡量指标的指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