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8 16:59:2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1

进入当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发展态势火热,已逐渐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类型,其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等各种第一线高技能型工作人才的神圣使命,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更为重视培养技能型、职业性和应用型人才。但我国当前这些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基础薄弱,并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又生源综合素质一般、学制时间较短,再加上市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等因素的营销和冲击,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未能充分良性发展。为此,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求的、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始终在其发展过程中秉持德育为先的理念,将育人、树人作为其教学任务的根本任务之一,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品德。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对大学生展开思想理论教育的排头阵地和主要平台,是帮助大学生实现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渠道,也将社会主义大学本质要求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其重视,先后多次对思想政治类教育课程和课程内容作出了积极调整和完善,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类教育课程的整体质量和教育效果实现了飞跃性提升。但随着笔者近年来对一些高职院校进行的调查走访,并结合自身实践教学工作经验,发现这些院校在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上尚存在不少问题,其教育效果也不为彰显。根据笔者所进行的调查,当前高职院校整体上与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符合,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均予以充分课时和充足学时,但这些院校在相关课程教学时多采用大班类空间组织形式,课堂人数超过百人的情形占据了绝大多数。此种形式的教学不仅变相地削减了课时,而且受制于场地和时间限制,只能在教学时通过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难以依托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固有特点展开有效的课堂检查和沟通,结果往往导致授课教师辛苦耕耘,众多学生却兴致寥寥,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功能性被极度削减。根据调查,从当代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类教育课程的认识上分析,这些学生多数人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此类课程能帮助其树立道德规范、法律知识、我国风土人情、国家政策等形形面面,能弘扬我国传统美德,为他们未来参加工作和投身于公务员考试等选择上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面对此类课程的教育时,这些学生往往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态度,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枯燥乏味,几乎像教育小学生一样照本宣读,课程内容往往滞后性明显,早已不贴切当前生活,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相形甚远。据调查,更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为顾及到考试或学分而不得不参与思想政治类教育课程,真正对这些理论课程兴趣盎然的十不足一。

(二)当前高职院校党团组织构建和活动组织情况

高职院校的党团组织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的相关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层面和组织层面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政治组织方式,促使党团组织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坚实堡垒。据笔者调查,在高职院校中超过99%比例的学生都是团员,超过3%的学生是团员之上的党员,因而这也让基层党团组织具备了切实贴近高职大学生的广泛优势和基础地位,党团活动组织开展情况也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着紧密联系。据笔者调查,当前高职院校的基层党支部整体上能将其战斗堡垒效能发挥出来,在实践中,其运用党的先进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学生,促使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定时定期开展党育活动,坚持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传统,激发学生党员积极进取,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重点关注和重视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辱感;能长期坚持组织建设,扩充党员队伍力量。同时,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青年先进组织,也是党的后备力量和重要补充,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笔者调查,当前高职院校的各级团组织整体上抓住学生现实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围绕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园安全、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就业指导等各类贴切其生活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三)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情况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最基层、最重要的领导、协调和管理组织人员,其即是教育和学习间双向交流的信息指导者,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服务者,承担着为学生及时、准确传达国家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职责,并肩负着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和良性成长的重要使命。同时,辅导员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顺利组织的主导力量,此群体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高职院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总体素质水准。

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针对性对策建议

(一)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强化素质教育

遵循以服务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方针,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格外强调和重视,并将职业技能掌控水平视作学生就业的金钥匙,在对高职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但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其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性和技能型人才不仅需具备娴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优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最本真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形成轨迹,也影响着此群体未来的发展轨迹。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升教育成效

高等职业院校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一般较低,其生源不仅包括普通高中生,更包括一部分职业中专类出身的学生,因而其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生源质量等方面均有所欠缺。很多高职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积极性缺乏;一些高职学生法纪观念薄弱,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违纪行为频频被诉诸报端;部分高职学生不具备诚实守信意识,在助学贷款、奖学金评比、就业工作中等方面弄虚作假;有些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很差,各种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不断凸显。但同时我们应认识到,尽管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但高职教育本身就与本科教育主要对学术型及科研型人才侧重培养不同,其主要是坚持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路线,对实习实训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侧重。因而,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具备了实践能力层面的优势,此群体更愿意和更容易掌握各种实践知识、技能,而对那些空洞说教极其反感。

(三)加强建设管理,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

建造一批高水平的师资人才,是高职院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基础保证。为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一是要强化其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科学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激励措施等,依据学校特点引进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来充实其在这方面的工作队伍,应合理计划、精确步骤强化其辅导员、党团干部、任职教师等培训、研修力度,不断提升这些教育主体的业务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应强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引入先进竞争淘汰机制,对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特别是针对辅导员队伍实施动态管理,以竞争上岗、考核测评、优胜劣汰等原则调动这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责任感,严格、积极为其他党政管理岗位提拔和输送新鲜的、优秀的辅导员或其他思政工作者血液,提升整个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和教育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梅,杨克林,苏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J].河北学刊,2011,(3):183-186.

[2]胡芝.校园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84-8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2

大学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还能为学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学术氛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实际情况,把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同时要以社会环境、国家民族观为支点,把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时代性和民族意识。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能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构建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的阶段性教育,它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凝聚、调节与转换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能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将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融入学习过程中,内化为大学生们的精神内核,塑造他们的理想,健全他们的心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提高他们的人生哲学境界。这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的系统性与政治的敏锐性,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培养他们的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建设,关注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二、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和谐。大学教育应是大学生发展的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和谐统一,但在教育中往往因重共性目标,追求教育的“同一律”,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主体性。这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内容不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应让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化”和“外化”的和谐统一。但在现实教育中,往往注重理论的讲解,希望学生将理论“内化”,而忽视了“外化”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和谐,导致教育的实际收效不理想。

(三)教育方式不和谐。目前在大学教育中只注重课堂知识单向的灌输方式,而忽视了教育的双向互动原则,忽视了将显性教育与人的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

(四)教育手段不适应。现在的大学过分注重培养精专业、通外语、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往往忽视了德育的运用性、合一性、结合性。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建议

(一)调动和开发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资源。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因此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奉献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关爱;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报答。这有利于调动和开发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资源与潜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内驱力,将自己塑造得更理想、更完美。在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在创新中思考,在生活中感悟,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内化,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把一些新观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社交和合作的观念;时间和效益的观念;信息的观念;民主与法制的观念;拼搏与进取的观念;务实、公平的观念;权利与义务的观念等等。

(二)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人性化原则,就必须使教育向社会实践渗透和延伸,帮助大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基本的参照系数,并为其实现人生理想营造良好的社会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努力将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感性化、生活化、人性化,使其在生活实践层面上被大学生们普遍理解和接受,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共鸣和情感的和谐,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学生工作面上的共性教育和点上的个别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平等相待、以理服人、双向沟通的方式,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三)以活动为载体掌握学生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学生工作面上的共性教育和点上的个别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平等相待、以理服人、双向沟通的方式,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教师言传口授”与“学生能动思考”有机结合,贴近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让真理为大学生从乐闻到信服;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校园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自我提升。另外还要注意把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信仰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生精神的堕落,大学生信仰的严重缺失,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从教师身上,从大学身上,如果找不到精神榜样,是很难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甚至对杀人也抱有无原则的“宽容”,药家鑫的同门师妹李颖便是例证。基于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局限于单一化、形式化、传统化了,而是应该与“道德教育”、“信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信仰教育”的能动性、示范性、针对性、实效性、应用性。

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马秋霞.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疏导[J].科技信息,2008(3).

[2]曹立军.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3).

[3]于歆.郭艳杰.关于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3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

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对其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直接会影响到将来对祖国、对社会的贡献。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各种非主流思想盛行的时代,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很容易在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下走入思想的误区。如不纯正的入党动机,不正确的价值观,一些不良的思想,不健康的心理,这直接会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以及作风。最近,出现在大学校园中的复旦大学寝室投毒案,同寝室室友打架致死等案件,都是非常令人痛心疾首的。这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深思,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我们到底还欠缺多少?所以,为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以及让大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任务迫在眉睫。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因素分析

2.1 学校教育理念与体制的不完备

绝大多数大学生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观的理解为大学的马克思理论课。近几年来,绝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将此门课程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更有一些省份明文规定必须将此门课列为必修课,这一举措是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与实施。但是,据对某一高校的调查,该校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原因有以下几点:课堂乏味,理论知识生硬难懂;实用性不大,找不到与社会实践相关联的地方;考试大多是纯理论知识,很难记背,没有跳跃性。

2.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正确认识

现阶段是知识竞争激烈的时代,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本着以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知识为目的,而忽略了思想方面的学习与深化。对于像毛概、马哲等这样的课程都是以不重视,得过且过的心态来面对的。而对于这些课程的考试,更是以突击为主,考前一两天背一背就可以解决。这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状。归根结底,这是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狭隘造成的。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认识可能仅仅停留在课本,而没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3 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思想的错误引导

大学生正处于学校与社会两种环境中,而且正处于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纪。社会上的一些环境因素、各种不良风气对他们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处在这个年龄,很容易会被这些风气所感染。而在如今这个不正之风盛行,各种非主流思想猖獗的时代中,要想始终保持一颗纯正的心而不被不良之风所侵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这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动机、心态,也会影响这件事情的结果与效益。如果,大学生被这些思想所侵蚀,那么必将会影响到他对于将来所在岗位、公司的贡献,影响他做人、做事的轨迹,也必将会导致对这个社会的危害。以下现象是在大学生活中很常见的:如酒桌文化,不知什么时候这个是在职场乃至官场中盛行的文化流传到了校园中,不少学生认为这是办事的重要途径;还有诸如找关系,进后门,不少学生都认为与科任老师搞好关系是对自己成绩十分有利的。

3 改进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建议

3.1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深化在学生中的印象

对于学校而言,课堂是最直接传输教育理念的地方。所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首要步骤。学校不应仅满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想等知识的传输,还应加入能正确领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课程,同时还应开设引导学生正确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更应加强专业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能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之根本。此外,仅仅有课堂上的纯理论的知识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可以多多开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问答竞赛、关于时事新闻的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参加献爱心的活动,各种社团也可以组织志愿者的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都可以深化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在大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再加之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可以使之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改进工作,通过完善相关课程体系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教育理念,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更好与更有效的指引。

3.2 加强社会责任感,营造正确大环境

对于社会而言,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正处于社会与学校两种环境中,学校之风大都比较纯正,基本不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但是社会却不同,社会的复杂与浮躁,各种不良之风的盛行,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社会的各个阶层有义务、有责任注意自己的言行与作风,尽量营造一个正确的大环境。特别是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大多数的信息都是由互联网传播出去的,因此,媒体、网络更应注意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要因为一己之利而助长歪风邪气。同时,政府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抵制不良之风进入学生群体。

3.3 加大投入,有针对性的研究

对于国家而言,提倡、鼓励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个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与人力的研究与投入、引进先进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中国处于特殊的社会环境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都是给相关部门以及各个高校的最大的鼓励与动力。

3.4 重视思想政治的学习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重视科学文化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更要注重思想政治的学习;不仅仅只满足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不能因为暂时的需要而忽略了思想上的深化。同时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够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有早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的意识。

4 结语

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还存在许多的弊端与不足,影响其改进,但是,通过学校的教育体系的完善、社会的努力、政府的鼓励以及个人的学习,相信很快会完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进与改革,使该体制有一个飞跃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4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6--02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现状早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理工科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新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何,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以及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一、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国家建设发展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不够发达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贫困人口还有很多,严格地说,我国还处于不发达阶段。现有的国情决定了我们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积极地投入到祖国的一些环境偏远的地区进行各项基础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提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新时期,随着我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在专业化知识的学习中渗透一些人文道德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一个人人格的全面发展。现在的理工科大学生在人文素养上面缺失,高校应该有意识地提升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有助于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思想的进入,带来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观念的进一步更新,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观念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价值观。这一系列的新观念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深处的传统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影响高校,让一些心理素质本来就比较差、承受能力较低、辨别能力弱的理工科大学生容易产生一些信仰失落、心理上惶恐不安、情绪上消沉低落,给其心理增添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和改进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四)有利于高校和谐化

高校进行的是人本主义的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贯彻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和谐的大学校园,应该是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团结友爱,环境优美,安定团结的校园。理工科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主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他们的健康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思维能力的开发,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在于健康心态的形成。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和改进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理工科大学生思想现状

(一)在政治意识比较冷淡

在高校中,理工科大学生对社会政治明显很冷淡 ,对意识形态也不关心 ,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学习这门课是文科生学习的,对自己没有实际意义,对找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对此,有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厌恶高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甚至出现逃课等现象,对政治理论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觉得可有可无,期末考试只是为了应付,没有把政治理论课当成是自身思想素质提高的途径,对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

(二)人文素养不高

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普遍特点是文学和艺术修养都很缺乏,首先就表现在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使用语言时,连语言规范、准确、文理通顺这个要求都达不到,更谈不上生动、有趣、形象、富有文采和感染力了。其次,我国理工科大学的突出问题就是阅读名著等文学作品太少,文化品位不好。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尽管国家也是十分重视对学生在文化素养上的培养,但是却成效不大,受着来自西方快餐文化的影响,现代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文化名著等经典文学的兴趣不大,甚至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英语,计算机等级培训上面,无暇阅读人文类书籍,在人文类学科期末考试中大多也是选择临时抱佛脚,就这样还有很多学生不能及格。

(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在价值观念上 ,绝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由于平时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教育不重视,很多都还存在着较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到来,实用主义在大学校园中弥漫,在现代的理工科大学生中,从选择专业到职业规划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急功近利思想。总渴望一夜成名,立刻出人头地,马上就成为众人羡慕的焦点,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对金钱和物质过分追逐,但是与此同时,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却缺失,这样最终导致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导致误入歧途。

(四)自我中心,缺少团队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现代社会都过分关注自我的个性张扬,这使我们国家传统的集体主义,诚实守信,助老扶弱等美德渐渐消失。在高校里面,许多的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大不如从前,自由散漫的心理占主导,只在意自己的事,自私自利,片面强调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对集体的活动漠不关心,也从来不参加任何活动,对集体和国家都缺乏一种责任感。

三、改进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高校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这是我们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和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加以开掘和借鉴。传统文化的教育要着重进行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历史文化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奉献精神的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及奉献精神的教育等,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在实践中培养相互合作,团队精神

高校要多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理工科大学生的情操,让更多的理工科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多参加一些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理工科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高校辅导员也可以参与其中,与理工科大学生们一起完成各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和引导理工科大学生关心他人,合作互助的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理工科大学生中选出德才兼备的榜样来影响其他学生的品德塑造。激起其他理工科大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了解榜样,了解榜样的身世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卓越的成就和崇高的品德,使其他的理工科大学生能够触及自己的心灵,从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提高修养,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正确引导,把理工科大学生的这种内心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开展廉洁教育进校园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5

DOI:10.15938/ki.iper.2015.03.018

中图分类号: G410;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071-0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总体布局和建设框架的规范与定型,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有关部门制发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具体工作制度等,是综合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体,其构建源于一定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任务,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的过程。

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标志着人们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规范化、系统化的探寻,反映到实践层面,体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历经之后的恢复与重建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加强与改进期,如今已进入全面推进与深化改革并重新阶段。分析当前制度体系,找出存在的问题、预测发展的趋势、完善体系的架构,对于系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基本格局

从制度形式来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可以从法律制度和政策系统两个维度作梳理: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制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制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体系中具有强制性的规范形式,表现为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法律规范,属于立法的范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制度主要呈现为两种形态:

(1)散见于相关立法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在这一形态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未以专门法律文本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法律条款的形式体现在相关教育立法中,通常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纲领性,是下位立法和政策制定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力。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教育基本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该法确定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其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尽管这些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但从法律上确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法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的上位依据。

(2)专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法 专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法,是以专门法律文本的形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工作予以规范。在目前教育立法体系中,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项立法数量非常少,层级也相对较低,通常表现为部门规章。

例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就是由教育部颁发的部门规章,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内容作了规定。《规定》是对中央16号文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内容进一步细化,在一些关键政策点,如人员配备比例、职级职称晋升等方面,提出了刚性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由于是以立法形式推动,因此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性文件

除立法以外,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除行政立法以外的文件,即通常所说的“红头文”。从法律属性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性文件制发,属于教育部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为,即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前,事前制定出规划,以作为具体教育行为的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性目标所必须的各种政策的活动。目前,我国以规范性文件为主体,整体规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继承发展以往政策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系统。

(1)国家政策层面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意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在继承发展以往政策基础上,结合新形势、聚焦新问题,着眼顶层设计、系统安排。尽管中央16号文件不是行政立法,属于具有行政法规性质的规范性文件,但从效力来说,它高于行政规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为推动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2004、2005年,相关部委连续出台17个配套政策,从制度建设入手,对其作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初步形成了国家层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主干布局。一是初步建立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的机制,形成了系统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工作体系;二是初步建立了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的机制,加大组织力度,整体推进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相结合;三是初步建立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整体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网络环境建设;四是初步建立了为大学生办实事机制,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五是初步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整体推进三支队伍建设;五是初步建立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机制,加大综合协调力度,整体推进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的改善;七是初步形成了工作合力机制,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德育格局。[1]

2006年至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始终围绕主干政策框架不断深化、拓展,陆续颁发文件40余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不断发展。

(2)地方政策层面 与此同时,自中央到地方,各级省委、省政府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本地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广泛调研,制定了本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对接部委配套文件的实施意见和细则,从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策链”,以确保政策贯彻执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进一步激发了政策在基层的执行力和创新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现状分析

1.形式上,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政策系统,但法制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前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政策推动,多以“红头文”的形式,通常使用“通知”“意见”等文件类型,通过行政权力逐级推动贯彻,以法的渊源形式较少,缺乏立法层面保障。与法律相比,尽管政策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及时性,在行政效能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政策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较弱,通常表述比较原则、抽象,类似于政治纲领或政策性宣言,多涉及宏观层面的倡议与号召,对人财物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权力配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主体权利与义务、具体教育行为模式与制度构建、工作量化评估与责任追究等规范性实体问题涉及较少,执行效果上显得“弹性有余、刚性不足”,“政治宣教性强、行为规范性弱”。

例如,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法律依据,但由于教育法作为基本法律,规定较为宏观抽象,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下位法的对接,或在相关法律中有所细化或体现,而实践中我们多以政策对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发展方针、基本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力度,不利于工作的推动和执行。

2.内容上,能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仍需根据环境变化动态完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应当着眼于整体,构建一个内容要素完备和各要素协同的运行系统,同时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动态调整、健全完善。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置于社会环境、高等教育环境以及自环境的视野来看,内容上还存在部分缺位,体现在:

(1)与社会大环境对接中,“时效性”有待加强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在社会大系统中运行,制度体系也应随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一些文件在制定之初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一定推动作用,但如今与社会环境发展相比必然也会表现出一定滞后性,无法及时反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论断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方法上的新进展,有待进一步结合新的形势任务深化。

(2)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对接中,“兼容性”有待提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其制度体系建设不能游离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外“单兵突进”,而应该融入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对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在对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方面还不够:第一,高等教育法律或政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定,多表现为“地位”的强化和描述,原则性强、操作性弱,涉及人、财、物等刚性规定缺位;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与高等教育政策整合联动还不充分,一定程度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教育整体格局中谋划;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布局,多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出发,灌输性较强、渗透力不足,对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关照和呼应还需加强。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自身对接中,“发展性”有待强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是一个从宏观、中观到具体的规范系统,从顶层设计出发,横向拓展、纵向深化,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体系无论是在横向政策布点还是在纵向政策延伸方面,都还有待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适时进一步推进,不断填补“缺项”。

3.结构上,能较好统筹兼顾各方面各环节,但不平衡性问题有待破解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政策布局的不平衡 例如,我们强调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培养和管理要有机结合、不可偏废,然而目前的政策布局中有关辅导员队伍培养发展政策比重较大,而在队伍管理方面的政策略显不足。队伍建设前期,确立辅导员的双重身份,落实辅导员的职级待遇,打通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将政策重点放在强化辅导员的专业地位和权利方面,解决了队伍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发展的可能性问题。然而,随着辅导员队伍专业地位的逐步建立,摆在队伍发展面前更加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从专业地位建设向队伍专业管理转换,通过加强队伍的专业化管理来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从而进一步匹配已经建立的专业地位。因此,有关辅导员队伍的行业准入标准、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管理及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有待进一步跟进。再如,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范畴,二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然而政策布局中关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规定十分薄弱,我们的政策对大学生主观思想“描述性”要求较多、客观行为“规定性”要求较少,多是在倡导号召学生做什么,对学生不该做什么、做了怎么处理等一系列涉及学生行为准则的规定很少并且很笼统。我们把重点更多的放在对教育者的工作要求上,对受教育者行为规范涉及不足。17个配套文件中,涉及学生行为规范的仅《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两部,而其中《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通篇类似“明礼修身,团结友爱。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男女交往文明;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热心公益;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合作;仪表整洁,待人礼貌;豁达宽容,积极向上”等规定,行为模式表述模糊,缺乏约束力。

(2)制度体系发展程度不平衡 突出表现在政策的贯彻执行上,一方面是中央和地方发展的不平衡,基层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地方对国家政策贯彻执行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在政策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上差异较大,同一地区在不同政策事项上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也有差别,难以形成统一协调、一体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局面。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纵深推进过程中,如何走出困境决策、做好前瞻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制度体系效益,科学引领一定时期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制化

建议将既有的以政策为主体、以行政推进为主要手段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以法律制度为补充、以法治手段为保障的具有更强推动力和执行力的政策系统。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立法 新时期,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立法是重要手段。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就强调了法律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强调“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范,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立法在刚性保障、整合社会资源和推动社会行动等方面,具有政策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项立法。

一方面,可以研究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法规,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全面梳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结构性、稳定性、根本性的内容,以立法的形式表述,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更加规范、定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制化奠定法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秉持“急用先建,逐步完善”的原则,将比较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的形式,或根据工作需要制定新法,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方面先行作出规定,充实优化目前的政策环境。

(2)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入法 专项立法以外,还可以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纳入到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这样一种立法形式,更具有渗透力,也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要尽量避免描述性、原则性的规定,对工作提出更加明晰、刚性的要求。

(3)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制化 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除上述两种立法形式以外,大量的工作依然需要依靠政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制化,从根本上要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行为模式模糊、难以执行等问题,确立一套行为模式清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其本质是提升政策质量、发挥政策效益的问题。一是要理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法律关系,包括政府与高校,高校与社会、家庭,高校与学生等等,同时明确规定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二是要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权力配置,不仅在“质”上构建具有整合性、协调性、统一性的配置框架,更要在“量”上从人财物等各方面落实权力与资源安排;三是要有具体的程序性规定,明确究竟由什么人、依托什么权力资源、采取什么程序和方法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

2.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布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布局优化,是对既有政策布局的再完善,可以从“再拓展”与“再深化”两个维度推进。通过“再拓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横向布点,不断补足缺项,同时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任务,适时制定新政策;通过“再深化”进一步完善政策纵向布点,对上位政策作细化或制定配套政策,加强政策的延伸设计,形成触及制度终端的“政策链”。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横向布局“再拓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布局围绕主体、途径、资源、管理四方面维度建构: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维度,包括作为教育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及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行为规范与要求;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维度,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课程德育建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组织建设等;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维度,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资源、社会资源等;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维度,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评估、督导等。这四个维度是逻辑关联的统一体,规制了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从以上四个维度看,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横向布局框架基本形成,主要体现在中央16号文的17个配套文件及其衍生政策方面,但总体来看还不全面,留有一定缺项,“德育大循环”、“资源整合保障”两大瓶颈有待在政策上进一步突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维度中,关于如何贯彻16号文中“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求,暂无政策对接,可考虑制定“课程德育建设”方面相关政策,对课程德育内容、路径,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培养,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做出专门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维度中,关于社会教育及相关资源立法涉及不多,在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发与对接转化制度构建方面需要给予政策支撑,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维度中,尽管已印发《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但督导评估工作尚未常规化,可以探索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督导工作有关办法,建立结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形成督导贯穿机制,并推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督导纳入整个高等教育督导体系之中。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纵向布局“再深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建设,既要从全局着眼,又要注重纵深突破,纵向上不断细化或制定配套政策,以具体各方面的要求,从而推动上位政策或主政策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6

一、微信的产生、发展背景及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开始支持WIFI功能。与此同时,IOS、安卓等系统的出现也改变了用户的操作习惯,使得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触屏模式。对此,传统的操作系统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推出了触屏系统。在这种大环境下,基于触屏系统的很多软件就应运而生了,微信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软件,该软件使得传统通信与互联网通信合二为一,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微信用户的人数已经突破4亿,且使用频率大幅提高----仅2013年春节拜年微信就发出了26亿条。同时,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更新,其功能也日益丰富,从最初的免费移动短信已经发展到了语音对讲、图片分享、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漂流瓶和二维码等功能,特别是在最新的微信5.0版本中,除了功能和用户体验上的改善,还整合了腾讯多项产品,成为了腾讯移动互联网的总入口。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众所周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研究表明,86%的90后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其次才是笔记本电脑(79%)和台式机电脑(40%)。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手机在网上“生存”的。而微信之所以能成为当代大学生用户最青睐的手机软件之一,除了成本低及相应的推广能力等因素外,其强大的应用功能或许才是关键所在。比如有的大学生喜欢微信的对讲功能,可以免费和家人、朋友聊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有的则对漂流瓶情有独钟,因为这样可以认识一些陌生人,扩大交际圈;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微信看世事新闻,了解最新消息,并可以分享给朋友们;有的学生则喜欢利用微信的二维码扫描功能进行相关信息查询……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微信都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微信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人员。他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动者和实施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微信的普遍使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其能力的挑战。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除了必须具备传统上的政治理论水平、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之外,还须具备基本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比如熟练使用微信的能力。只有这样,主体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变化、发展情况,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体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相对应。微信对他们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能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微信产生严重依赖。例如微信的搜索功能可能会使得大学生对其产生语音搜索依赖,微信的可以随时随地沟通的功能可能会使得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没有节度的使用微信等。二是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产生不良影响。微信的过度使用可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距离感变得难以分辨,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对事物的思考能力。三是可能会使得大学生接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因为微信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并且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部分辨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可能就会接受到一些不良的信息,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作用到客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方式方法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和客体产生联系并相互作用,其本质属性是中介性。微信对于介体的挑战主要源于要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能够与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保持协调一致,同时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结合微信的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语音等大学生感兴趣的多种形式将教育工作的内容传达至广大学生,相关研究报告也已经证明,这种方式在很多高校已经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利用微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述情况和挑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利用好微信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难得机遇,迅速进行“微创新”,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建议将微信作为重要工具尽快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笔者认为,鉴于当代大学生“无人不微信”的现实状况,应将微信作为重要

工具尽快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可以建立以各系、各班、各部门、各支部为单位的微信公众平台,鼓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主体利用微信进行信息的传送、沟通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变化;二是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校园APP,将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图片、语音、视频等进行呈现;三是通过微信的“摇一摇”和“漂流瓶”等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置于微信公众平台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建议打造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达到专业水准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团队

笔者建议,尽快打造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达到专业水准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团队。这样一支专业团队能在微信“支离破碎”的语言中发觉有效信息,并分析出潜在的问题或困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其次,该团队可以通过微信的LBS功能挖掘数据,并根据学生常去的地方分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开展相应的互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该团队作为专业团队,能够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专业解答,还可通过平台组织专业讨论,使得学生们信服,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7

一、引言

当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事物,这对身处高校的大学生产生了新奇与困惑,也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问题成为教学的难点。高校的德育教育对大学生的成才非常重要,也是培养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因此,高校德育教师要重视对接受机制中的主体进行分析,优化接受过程与接受机制,这样才能有利于改善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分析

对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来说,要能够使这种机制内的相关要素彼此之间通过联系与制约进行相互作用,使得教学系统能够有序正常运行。因此,教师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确保教学的系统性,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发挥积极的稳定作用。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接受机制的环节与流程,积极调动大学生的听课状态,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愿意参与教学讨论,教师要给予学生主体地位,能够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估,然后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在思想政治实际教学中,师生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沟通,避免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要给予大学生探究与思考空间,让大学生能够具有主动性与选择性。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对于发挥接受机制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来说,要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有益影响,要将课堂教学内容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品质,规范好自身行为。这样才能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也能够为大学生坚持正确的观点和价值观做好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因此,教师就要使教学更加顺畅,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将思想政治教学机制能够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按照接受机制的运行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三、要对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要素进行完善

首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主体即教师,要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善于组织教学,创新各种教学方式。德育教师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的作用。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学习效率,大学生应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意义,树立努力学习该课程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即接受的客体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其紧扣当前的社会热点,融入最新的政府政策,提高德育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满足了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大学生逐渐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水平。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自觉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遵守社会的公共秩序,增强了社会经济文化稳步发展的力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就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对应,与时展要求相一致,与接受主体情况相吻合,做到把握规律性、符合实际性、富于时代性。

再次,要确保教学模式的顺畅性,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接受机制的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有效沟通,课堂内容能够被有效传递。教学模式要重视动态的教学进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使思想政治教学接受机制的教学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能够融洽适应,也有利于教育接受机制的良好运行,从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

最后,要完善教育接受机制的教师、大学生以及教学方式等因素,减少对教育接受机制的阻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过程展现的接受主体对来自施教者的知识信息做出的反应、区分、综合、消化和外投等多个机制连续性的传动过程。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良好地运行反应机制、区分机制、综合机制以及消化和外投机制。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内在观念得到升华和凝练并稳定下来成为指导大学生行为的影响要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有针对性地将大学生的自身学习探索与正确的新观念结合起来形成较为明确的规范的行为。

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构成机制的良性运行

为了能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接受机制,就必须完善好接受机制的支持子系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标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标机制就是德育教育设定好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要素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产生联系。接受主体可以积极主动地以目标为导向,整合各种因素,与教师配合,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机制包含大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和外部环境的外在的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要使接受主体即大学生的心理和外界目标、社会环境相匹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得出高校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其措施主要采取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准确、丰富,让接受主体能够有兴趣、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社会价值,这种德育教育模式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也才能发挥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为大学生提供社会热点问题,并做深入的剖析,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方式中,还要加强接受媒介的选择,这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传递。大学生受到知识水平、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媒介也有差异性选择和要求。教师应提高大学生课堂听课状态,更好地实现良好的接受机制。其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课堂的听课氛围,让大学生怀有兴趣进行听课,调动大学生良好积极的情绪,消除各种干扰因素。教师还应增加大学生的教学参与,让大学生能够获得情感体验,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这样也才能提高接受主体的接受能力。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得到良好构建,就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接受机制的接受环境。通过家庭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与正确的认知能力;通高校来对大学生进行文化与道德熏陶;再通过良好的社会风尚引领大学生更好地遵守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 李迪.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障碍问题的对策探析[J].辽宁

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 余习勤,刘先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态度定势”的转换与

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

[3] 黄洪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05).

[4] 刘红梅.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社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67-03

【Abstract】The Gutian Congress Resolution emphasizes on party and arm building in the inwardly, which provided guides in the theory for our party and arm building. It i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our party and arm’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ing history. Although there were more than eighty years from Gutian Meeting’s holding to now, the effect of Gutian meeting’s spirit is still existent, one of the effect i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are a special group,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m gains particular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oth the Sixteen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Seventh are paid more atten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Nowadays in the society that filled with a competitive, diverse, complex of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the spirits of Gutian Meting, which contains solving problems from the thought of Marxism, sticking with the theory as the guide,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caring people first, grasping the time feature constant innovation an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gives enlightenment effects on how to correctly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Spirit of Gutian Met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古田会议召开的背景

红四军是党的领导下一支坚强的人民军队,但是这支部队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也有从旧军队出身的,由于连年的战争,生活比较贫困,军队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和整顿,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在部队中不断的滋长。为了统一红四军党内的思想,红四军于1929年6月在福建龙岩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但是由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没有到达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的主张没有被多数人接受。1929年9月在上海参加军事联席会议时向、李立三汇报了红四军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红四军七大的有关情况。中央领导肯定了红四军的工作经验,尤其在建党建军和政治工作方面给了极高的评价。根据中共中央军事联席会议的精神和的指示,起草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史称“九月来信”。“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的斗争成绩和基本经验,提出了解决红四军党内问题的正确原则和方法,并指定为红四军前委书记。九月下旬,红四军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但是会议没有解决任何重大问题。11月28日,在福建长汀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召开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条件来解决党内的错误思想。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根据“九月来信”的精神起草了九大的决议草案,为大会的召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会于12月28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

二、“古田会议精神”的内涵

1.《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

古田会议上,作了政治报告,作了军事报告,传达了九月来信的精神,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后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从九个方面(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问题;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废止肉刑问题;优待伤病兵问题;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问题)系统总结了自1927年以来我党创立红军的斗争经验,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党和军队,确定无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②对红军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以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③提出“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的重要性。④强调党支部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

“决议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决议所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所提出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制度,不仅对当时红军的成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注1]

2.古田会议的精神内涵

精神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古田会议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着力解决红四军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度里如何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问题。古田会议精神绝非只是局限于对建党建军方面的概括,还有其基本精神延伸出来的精神,这里所说的古田会议的精神就是从其本身延伸出来的。所以古田会议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新问题、新情况要从思想上着手。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同时思想又影响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正确的把握一个人思想就可以洞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新问题、新情况都是人在作用的结果,把握新问题和新情况的主导者的思想动向对解决新问题、新情况至关重要。

(2)理论联系实际。古田会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理,结合红四军的实际情况,来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理论尤其是科学的理论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得来的,同时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有正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错误的理论就会阻碍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3)坚持创新。会议决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红四军的具体实际情况,创造了一套适合红军自身发展的方法和理论即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方法和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

(4)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指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做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可见民主的重要性。

(5)要坚持以人为本。古田会议决议提出要优待俘虏和伤病兵,主张废止肉刑,可以说这是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古田会议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大量的涌入,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阶段,这就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越来越多。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中国与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化,这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多为九零后的独生子女,他们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但同时他们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尤其是社会的变化,家庭环境的改变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大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大难题。八十多年前召开的古田会议以及古田会议的精神无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理论教育为主

古田会议精神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在学好理论基础的同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理论教育是由目的、有计划的享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方法。[注2]古田会议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红四军的实际情况展开的,如果理论基础不扎实是无法实际操作和运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理论为主,大学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大学生也应该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之所以以理论教育为主是因为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人不是被动的接受外来的事物,同时人又有接受新事物的要求。尽管今天的条件已不是古田会议召开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但理论的学习并不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外,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强调自我教育

古田会议特别强调民主原则和以人为本以及解决问题要从思想上入手,所以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一般地说,大学生处在青年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越来越明显,他们有自己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和自己的独立见解。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主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有自身的思想和接受能力。所以不能只是让他们被动的去接受理论知识,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所谓的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言行的方法,也就是人们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教育方法。[注3]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补充。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的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如果大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这里的不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如果使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主要方式,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会大大的增加。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创新,符合时代的要求。

创新是古田会议精神的一个精髓。古田会议在探索革命道路以及党和军队的建设的问题上坚持创新的精神,根据时代的不同,创造了符合中国的一系列建党建军的方针政策,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的创新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在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等上徘徊,而是应该在时代的背景下不断地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符合时展的要求,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容易被他们接受。在教育的过程中既不丢掉优良的传统又富有时代的特点,同时又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真正的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新时代的一个教育亮点。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现在社会的变化以及学生家庭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予重视。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在校的大学生多数没有社会经验,如果不注重其竞争意识的培养就会导致他们步入社会后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处于非常复杂的家庭环境中,因为随着家庭离婚率的增加,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在单亲家庭中,这就使一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也造成了他们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比如不相信他人、孤僻、心理障碍等,这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的方面。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情况,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再次,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种新鲜事物时时都在涌入我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受到其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习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的教育制度。

注 释

1 刘云山.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10(1):5

2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0

3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9

一.高校党建工作中如何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政治建设趋势来看,要想在现代高校的党建工作中深入贯彻执行会议精神就要求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宗旨和硬件设施条件来建立特色化的党建工作模式,以学生的教育为重,从学生基本的教育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做好学生的党建工作提升学校机构的工作效率。因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提升学校机构的工作效率,学校的各个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引领下开展自身的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的建设需求来统筹合理的分配教学资源,在满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将本校的学科特色和教学特色充分的展现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F代高校建设过程中要想做好学校的建设工作就要结合同志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从社会实践角度出发,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深入贯彻执行特色化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高校的教育事业相结合,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同时,高校的党建工作开展在基于会议精神的重要基础上明确自身定位,要将“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保障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的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根据其自身认识的不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如何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建设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之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引导我国高校迈入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我国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的不同科学合理的培养人才,还能让高校在政治化建设中增强自身的核心凝聚力,形成特色化的办学优势,向世界顶尖大学行列迈进。因此,现代高校建立特色化的思政教学体系对于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高校自身而言,就要根据教学需求的不同通过设立政治专业课,选派专业的政治讲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在满足学生政治思想塑造的前提下让学生形成独具特色的政治意识,积极服务,积极的奉献,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将政治理论与自身实践牢牢的结合,完善自己的思想认知。同时,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就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建设和政治作风建设,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的特点来完善学生的思想认知,将教学资源协调分配,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来加强学生的政治引导,能够在教育方针的引导下来加强学校的政治管理,重视教师的师德,能够让教师以自身作为表率,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和带头作用,以政治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来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结合学生的思想教育需求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政治认知模式,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政治实践、发扬艰苦朴素的学习精神,积极地创造价值。

三.建立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能力

政治意识作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有机形态,对大学生清晰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形成科学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帮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弥补自己政治能力的不足,形成理性的思想逻辑来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因此建立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就要将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各个高校就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政治素质,设立不同层次的思政课程,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理论,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情操。同时,高等院校还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能够多元化、多渠道、多种组织模式想配合的方法来合理的组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根据自身所学习到的政治理论来进行志愿服务或是社会实践,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来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价值认知,提升政治能力。另外,高校在自身思政教育模建立或改进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差异,依据学生的活动兴趣或是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合理的分配活动资源,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参加,都能进行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政治体验,增强思想觉悟,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四.建立高校特色化的思政教育模式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现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建立的过程中要想充分提升教学效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提现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认知,提升其政治思想水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要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既要设立相应的教学情景来丰富学生的精神视野,也要依据高校学科院系设置的特色,组织不同的思政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积极关注。因为高校中不同的院系有着自身的教学特色,有着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而特色化思政教学模式的设立就要因地制宜,依据不同院系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组织不同的思政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思想价值体系,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会到政治理论学习的乐趣,提升自己的政治认识。同时,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将培养人才,立德树人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首要目标,要能够结合现代化办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运用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来积极的进行实践,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直接转化技术生产力,积极的进行创造,通过创新的精神来树立崇高理想,塑造自己的核心素养,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高校思政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

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我们发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要想全面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结合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宗旨来开展相应的思政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来分门别类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树立科学信仰,养成科学精神,积极的进行科学实践。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政治思想塑造需要科学文化的注入,政治意识的增强也需要科学方法的引导,只有将科学文化与政治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观来认识世界。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将科学思想传播作为首要义务,结合政治思想教育最大程度上传递科学思想,通过组织活动或社科实践来向大学生传达正确的科学理念,让大学生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其启迪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思政教学活动中也要搭配一些科学实验活动或实践活动来陶冶大学生的科学情操,要让大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具备科学思维,以科学的逻辑来思考问题,逐步的形成创新精神,不断地突破自我进行创新,形成科学价值观来积极的改造世界。

六.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当中要办好当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就要狠抓高校党风建设和作风建设,保持高校的淳朴学风、政风,帮助高校党员干部完善自己的政治认知,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才能快速推进特色化高校思政教学体系的建立,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的培养就要保障高校党员干部有着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以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好的服务态度来履行自己的工作使命,保障高校政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思想政治意识对于党员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促进党员形成较高的思想意识和高度责任感,促进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政治工作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努力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推进促进高校特色化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高校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的培养还要注重其思想作风建设,因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决定着其在高校办学过程中能不能履行自己的政治使命,找准自己的价值地位,所以高校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培养就要让党员干部能够以身作则,将自己作为模范,在坚定自己党性立场的原则下,履行自己的政治使命,立德树人,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将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政治立场,积极的做出努力,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七.结语

深入贯彻执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坚持党的教育办学方针,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人才,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让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贾辉.黑龙江日报.2016-12-13 (00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例10

习主席说,“青年一代是党和军队的未来和希望,革命事业靠你们接续奋斗,优良传统靠你们继承发扬。”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新形势下,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确保大学生政治合格、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首要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决议》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强实效性

当时红四军中存在轻视甚至贬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如单纯军事观点,《决议》一开始就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针对这种现象,《决议》强调指出,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首先从思想上建党,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的教育来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纠正各种错误思想,把党员培育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才能完成党和军队的历史使命。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树立起来,适应强军目标要求,把鉴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理想信念的牢固树立、新一代“四有”军人的培育,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也是确保其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摆脱形式主义,增强实效性,首要的就是要突出其核心地位。主席在新形势下召开的古田会议,再次强调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看家本领,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我军同一切其他性质军队的最大区别,也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我军政治工作起到的是生命线的作用。学校教育讲求“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教育中突出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其置于育人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在网络上相互激荡,非无产阶级观点随处可见,不少极端组织、分裂分子、敌特人员在网络中散布不良信息,青年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资讯越来越庞杂,如若缺乏一定的政治辨别力,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再加上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容易轻信他人言语,往往成为文化渗透、思想渗透的重点目标。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个别学校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大学教育实施教育改革,突出任职教育,强调专业、技能教学,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边缘学科,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其回归应有的地位,任务非常艰巨。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真正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大局中,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以帮助扶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增强针对性

重温《决议》内容可以发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决议》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进行了划定,指出必须根据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红军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正确纲领路线教育。同时《决议》从不同角度出发,将教育内容分层确定,根据时代环境的不同、解决现实问题的立场,以及教育对象的差别等方面,具体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应该有所区别。

当前大学生以90后青年为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状况从总体上说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其成长于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受到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个别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差。从国内环境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就国际形势讲,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强,各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相互激荡。这些情况,既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成才意识;同时也导致少数青年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功利化等倾向。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抓住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特征以及学校学习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从内心认同教育内容,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培养出真正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

(1)要积极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鲜活度,让学生想听。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什么,学生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理论、哲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些内容既深奥又枯燥,在课堂教学中是最容易打瞌睡的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院校各项教学目标相配合,坚持围绕中心任务服务大局。但是客观上来说,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实存在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的特点。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存在针对性不够的问题,具体体现学生工作、生活需求的内容不多,时代气息欠缺,与大学生的新观念贴合不紧。要切实针对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新情况,结合社会实际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将大学生个人成才目标与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如何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成才愿望;把专业课的学习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起来,激励学员以出色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使大学生了解网络信息化的利与弊,提醒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练就“火眼金睛”,能够明辨是非,坚定政治立场。

(2)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让学生爱听。目前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因此个别思想政治教育稍显教条主义,学生不爱听。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言,“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决议》提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教育官兵,宣传群众。其中还列举了18种方法进行党内教育。例如办党报、办训练班、开小组会、对不识字的党员读报纸、游艺、改良待遇等。对于怎样上政治课,《决议》也给出了多种官兵乐于接受的方法,如启发式、由远及近、由浅入深,说话要通俗、明白、有趣味,干部班要用讨论式等。这些方法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尤其是要废止注入式的课堂讲授。注入式的讲授政治理论,学生即使被动听课,但是内心并不完全接受,甚至反感教育内容,达不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应积极发挥大学教育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专题研讨、社会实践、小型辩论等,让学生在自觉探索中达到教育目的。

3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增强渗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