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1 16:21:47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一、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承担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多。社区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在当前改革深化、社会转型、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面对流动人口、下岗职工、人口老化、社会治安、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一系列新情况的出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原来以老年人、家庭妇女为主。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作对象是社会主流人群,而且新的特殊群体显著增多。如社区个体私营从业人员群体、流动人口群体、自由职业者群体、离退休职工群体、待业下岗群体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群体等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集多元化与复杂性于一体,是各种交差矛盾的集合点,极易造成“工作链”的脱节,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断档”。

(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单一且针对性不强。目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多集中于居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文明守法意识的提高上。 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居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改善社会风气,促进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远不止这些,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这些内容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被忽略。同时,社区居民群众期盼着安、居、乐、业等良好生活环境,关注着生、老、病、死等相关切身利益。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传统说教灌输式的内容,而应涵盖着一系列的实事、难事、家事,以此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努力满足人的需要的精神。

(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环境出现了新情况。在社区内,如果社区部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做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乏力。如果社区环境面貌“脏、乱、差”或治安状况不佳等一些关系居民生活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奏效。如果部分社区干部不注重、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群众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另外,近年来社区中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待岗待业青年增多,也给社区软环境增添了新情况,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新难点。

(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社区居委会是开展社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基层队伍,这支队伍虽经多次调整逐步优化,但与繁重的社区工作任务相比,仍显得相对薄弱,主要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综合性人才缺乏、人手偏少、女同志偏多。这样的状况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社区区域和日益拓展的社区工作。

二、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培育社区精神,激发居民参与,满足居民需要。构建和谐社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主要的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在于人的精神、人的满意度、人的归属感。以人为本肯定了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觉能动性,突出人的尊严、人格、需要、价值等的必要性,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和重要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坚持以人为本,不仅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取得实际的效果,而且直接关系着其能否切实维护人民的民利。因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根本原则,并将其落实到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以及发展人的各种正常需求。首先要重视居民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认真对待物质、精神、社会、心理等要素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其次,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道、公正、公开,不偏不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二)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社区居民结构复杂,融合了下岗职工、城市流动人口、离退休老人、青少年学生、机关干部等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人。这些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人生经历各异,思想道德水平也有所不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要广泛覆盖到各种群体、各个阶层,不可对任何一方有所疏忽,但是也不能简单的实行“一刀切”。而应当全面了解这些教育对象的特点,以便因材施教,同时应注意突出重点。

(三)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随着社区成员和社区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还应当以国家发展需求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基本路线为风向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就是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扬民族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由于社区的工作内容主要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自然寓于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同时由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杂、难度较大,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而教育内容上应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突出强调其实用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社区职业道德教育、社区公德教育、社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社区法制纪律教育、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内容和人们联系紧密,易于被接受和认可,而且对于社区居民个人的健康发展、家庭的美满幸福以及整个社区的稳定繁荣也起着有力的保障作用。

(四)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练、素质高、作风正派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新背景下发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首先,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方式,从而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完善的思想道德素养、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相关知识、较强的能力素质,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好的协调能力,一定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定期进行政治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包括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再次,各级党组织机构要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应当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整体性,同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硬件建设与软环境建设。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对教育环境的整体性已经有了相当的重视,然而在实践中,对于环境建设的措施和力度却相当有限。因此,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设施的建设力度,做到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管理有序,生活方便,从而起到塑造人、引导人、规范人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社区文化的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扩大覆盖面,消除传统单位制思想政治育的盲区;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环境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六)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国外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法,但他们却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国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只是教育方式比较隐蔽,很多就是通过社区文化建设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对社区居民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在借鉴学习国外教育经验时,不可忽略我国传统文化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必须立足本国国情,走出特色。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地区都蕴含着不同的地方文化,要结合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的现实,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使社区居民思想道德在各种文化中得到熏陶和升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叶忠海,朱涛.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戴志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87.

[4]刘秀艳.社区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9.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2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统分政策的取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大专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待业在家,提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正是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以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探索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体现了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社区的影响

1、有利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在“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除了依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社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必须大力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有利于社区物质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做的好,社区成员的思想觉悟高,有利于社区的物质文明的建设。如有利于维护社区的基础设施。因此,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社区物质文明建设以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

目前,在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存在着如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抵制歪风邪气和不良思潮等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善,解决不及时,就会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造成危害,不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据报道,上海由于社会矛盾解决得比较好,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故的“”、“政府无用论”在社区建设搞得好的地方根本没有市场。可见,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社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完善的社区设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社区服务设施状况良好,人心容易团结,可利用社区的有利因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反之,设施状况差,则人心容易涣散,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

2、良好的社区文化传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社区的文化传统除了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江浙社区文化具有“包容、务实”的特点。这种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品德形成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3、完善的社区规章制度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社区规章制度对社区成员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成员要在某一社区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必须遵守这个社区的道德规范,否则就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当社区规章制度的要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这种约束力可以强化教育的效果;而对于那些落后的规章制度这种与树立却阻碍了个体思想的进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社区的必要性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1、缺乏吸引力。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只是教育效果不明显,使学生对思想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厌倦情绪。

2、理论教育脱离社会实践。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并未结合起来,相对独立,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出现了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相互隔离的现象。

3、教育效果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包括导向、激励、评价、凝聚、调节和转换等诸多功能。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元化”的课堂教育模式,难以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理论,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的必要性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包括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把学校教育的实践活动纳入社区环境之中,充分利用社区这个“第二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得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大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区化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社区社会生活实践,并通过以社区为平台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实现理论的升华。

3、促进大学与社区的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可以促使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促进大学与社区的和谐发展。一方面,大学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开展各种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社区成员的思想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大学与社区的沟通合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区化,需要大学与社区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和沟通机制。

首先,学校与社区双方应就大学生进入社区的具体事项达成一致。其次,各级学生团体是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团体与社区各部门之间也应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此,学校与社区之间应当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化的过程中,学校与社区之间建立的信息沟通机制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能够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信息沟通机制也有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学校领导可以通过相关信息,掌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精神引导

1、进行隐性教育

2、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的目的又两个;一方面促使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为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并在其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

1、设立社会实践小组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按照调查时间和集中程度可分为假期调查和平是课外调查。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个大学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传统方式,而平时课外调查也是一种社会调查的方式,并在各大学中逐步开展。

社会调查工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专题调查、一般调查、集体调查、个调查等。在当代大学,学习模式应当集自主性、专业性、实践性、学术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因此,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正是一种发挥学生专业性、实践性、学术性与创新性优势的有效途径。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等各种社会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社会基础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社区居民价值观念的变迁,给我国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所以改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1我国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

1.1城市社区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高

城市社区人口规模大,对我们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延伸是一个挑战,但人口密度高,又对我们集中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极大的便利条件。

1.2人口异质性强,、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多样化

人口异质性强要求城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也要多样化,这给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可以促使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2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2.1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客体的重新认定

传统理论认为,城市居民是被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但从被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城市居民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以自己原有的思想文化基础为背景对教育者的内容进行评价和选择,再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同时,教育者宣讲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教育行为的结束。他还要接受被教育者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2.2 发挥城市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

广大社区居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居民群众相结合,动员、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去做,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渗透到各种工作中去,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依靠居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形成人人是教育者,人人又是受教育者,才能真正使广大居民群众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也不应该是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利”,而是全体社区成员的事,是居民群众的应有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

2.3加强专职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提高,需要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有效的指导以促进教育对象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修养、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强调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并不等于放任自我发展。我们所说的自我教育是在教育者的启发下开始的,是按照教育目的所确定的方向进行的,而且教育者还要适时地给以科学指导,主要是帮助受教育者把握好方向和阶段性转化的时机。

2.4 吸收社会志愿人员为补充力量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民间自治组织开始出现,涌现了一大批社会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自愿无偿地为社区活动提供帮助,是城市社区思想政治队伍新生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活动中,不仅陶冶了情操,也促进了社区居民对公共利益,引导了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3改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3.1创新组织管理机制

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就是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明确城市社区内常设组织、民间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的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职责,以使各个组织之间可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社区党支部是城市社区的基础组织,它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中,在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中,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3.2构建运行调控机制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调控机制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并根据反馈系统提供的数据,随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整措施,以达到思想政治功能发挥的最大化。要对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各要素及要素的运行环境特点有个总体把握和合理预测,这就是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警机制。

3.3 加强物质保障机制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4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72―03

高校学生社区是一个由年轻学生组成的特殊社区,我们对高校学生社区的性质和功能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本文通过金陵科技学院的个案调查研究,力求发现高校学生社区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不足,分析原因,为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提供理论借鉴。

一、调查概况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

1.开展的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32%的学生认为“座谈会”、“书面材料”有效,28%的学生认为“知识竞赛”有效果,仅有14%的学生认为通过相关网站宣传可以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近57%的学生表示,从社区的学生宿舍宣传黑板报和通知栏上可以经常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而学生对思想政治网站的知晓率就很低,说明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较弱,教育者没有有效利用网络等相关新兴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寓于其中。

2.开展的频率

通过座谈来看,相当数量的社团活动能够保证至少一个月开展一次活动,而大多数学生社团也能至少保证在一个半月内开展一次活动。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从学生主观愿望角度67%的学生认为活动应该半个月开展一次或以上。因此,现实的情况与学生愿望值有一定的差距,反映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开展频率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活动内容的主题

当问及在社区内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否有必要时,回答“非常有必要”与“有必要”的人数远比选择“没必要”的人数多。当问及在社区内是否经常开展以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时,60%以上的学生表示很少开展,即使开展也只是在宣传橱窗粘贴画报的形式,而且内容很少更新,平时不怎么关注。72%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题关于遵纪守法方面的颇多,主题形式不新颖,多是通过开展报告会的方式进行的。当问及以何种主题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有效果的,有近48.6%的学生表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题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校内开展,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开展。

4.活动的影响力

在对“您主动参加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吗”问卷调查中,48%的学生能主动参加教育活动,学生认为活动对心灵起到震撼作用,10%的学生表示从不参加,认为活动只是形式,42%的学生被动参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开展的方式方法上还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社区环境建设基本情况

1.社区的功能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近8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社区的功能主要是居住,认为用来休闲娱乐的占70%,66%的学生认为主要用来学习,认为主要用来供大家进行思想交流的占63%。认为大学生社区的主要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比率最少,只有10%。这说明,广大学生认为,社区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学习、生活和娱乐方面,社区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面还较薄弱。

2.社区的安全感

学校非常重视校区内的安全管理,在校园里以及学生公寓楼都安装了监视器,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全天候巡逻。在问到“在大学生社区中,您的安全感怎样?”这一问题,12%的大学生回答安全感较差,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社区中生活是很安全的。

3.社区的卫生

在对“您认为社区的卫生如何”这一问题调查中,69%的同学对社区卫生表示满意,26%认为社区卫生一般,5%认为无所谓。整体上学生对社区的卫生状况还是很满意的。

4.社区文化氛围

(1)对于景观设施的建设情况,21.8%认为好,较好的占37.2%,两者占一半以上,可以说明社区景观设施还是较为合理的。然而依然有34.5%的人认为一般,总的来说景观设施仍有待提高。

(2)对社区的人文环境氛围的调查,9%的学生认为好,30%认为较好,认为一般的占41%,不好的占12.8%,由此可见此方面学生并不十分满意,应给予重视。

(3)对于社区数字化建设,认为一般的占39%,好的占11%,较好的占33%,认为不好的占13%,比重较大。所以数字化社区建设需要加强重视。

(4)学术氛围方面,仅有33%的学生认为学术氛围比较好,认为一般的占43%,不好的占17%。由此可以看出社区的学术氛围欠佳,需要积极地营造学术氛围。

5.社区的管理制度

问卷调查显示:对晚上11点熄灯制度,近8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赞成,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对“早起床、早读书、早锻炼”制度,近7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赞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另外, 对于党员宿舍挂牌的制度,近60%的学生认为党员宿舍具有典型和示范作用,也有18%的学生认为党员宿舍的设置“没有意义、形式主义”。

(三)主客体关系基本情况

1.社区辅导员

在社区里,对社区辅导员的满意度总体较好,但极个别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认为社区辅导员综合素质一般的占到被调查学生的70%以上,认为很高和比较高的占5%和13%。

2.宿舍管理人员

宿舍管理人员是大学生社区的重要群体,他们是与学生交往最为密切的群体。经调查,45%的学生表示对社区内的宿舍管理人员的评价为“一般”,35%“不太满意”,宿舍管理人员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应有的关心和宽容,还有8%的学生与其发生过冲突。

3.保卫人员

治安的好坏对学校和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治安环境可以让学生对社区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调查发现,48%的学生对保安的工作态度表示满意,经常在校园看到他们巡逻;40%的学生满意度一般,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认为保安人员素质差,有待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欠科学合理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借助高技术应用方面欠缺,大多数依赖传统教育形式和手段。其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开展的方式、开展的频率上可以看出,学校重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主题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三,大部分的同学主观上赞成开展不同形式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实际上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教育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很少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停留在理想化层面、操作性不够。其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调查中只有14%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站可以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28%的学生不知道学校开设有思想政治专题网站,这说明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较弱。

(二)社区软环境未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硬件建设方面,社区内的道路、场地、绿化与房屋建筑等方面都无可厚非,学生居住条件和一些高档的居民社区不相上下。软环境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但就调查结果来看,第一,社区的软环境只是单方面反映了学校管理的相关要求,并不能反映大学生作为社区文化主体的作用。第二,社区建设内容枯燥单一,缺乏更新维护,不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缺乏社区文化应有的活力。第三,社区管理制度僵化,学校很重视社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从内容上面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权力性、人性化的条款比较少。

(三)主客体之间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

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两类,一类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一类是思想政治教育群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矛盾现象的主要是参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个体,即社区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等。

第一,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工作者,学校在学生社区内为每位辅导员提供了工作场所,要求辅导员深入宿舍开展工作,以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和思想教育,及时掌握社区内学生的思想动态。但是辅导员承担了太多的琐碎工作,整天疲于各种事情,如点名、查卫生等,却很少真的有时间去跟学生谈心、交流。辅导员队伍虽然年轻,但工作、生活以及家庭压力较大,难以做到每日入住学生宿舍开展工作。在与辅导员的座谈中,62%的辅导员表示其本人也难以做到。其二,宿管人员与客体之间的矛盾。就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社区管理服务人员并没有认识他们这一群体是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无法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日常工作不能有效结合学生实际,切实去解决学生在社区生活学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原因分析

(一)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滞后

虽然学校领导重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但并没有从深层次去认识,只是理解为“软指标”,没有从深层次认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表面化现象突出,效果不佳。

(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缺失

社区学生之所以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没“兴趣”,主要由于现阶段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适应社区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滞后于时展和大学生思想发展。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往往是“慢半拍”,“慢半拍”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明显下降,学生自然关注得就少。其二,社区机构设置欠科学合理。比如,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之所以受冷落,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心理咨询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自身建设存在不足。如心理咨询并非独立的结构,多数隶属学校其他机构,针对多数学生不愿当面交流的实际情况,各高校没有拓宽咨询方式,给学生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渠道。

(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缺乏

在社区,与大学生接触最密切与广泛的有两类人群,一是社区辅导员,二是宿管人员,但是,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态度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激励与考核措施。其一,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学校的辅导员队伍素质虽然不断提高,招聘的最低学历都是硕士研究生,但是,由于工作较为复杂繁琐,自身得不到发展,辅导员把这份工作看得不重。其二,缺乏有效的考评制度。主观上由于主管领导对工作人员价值认识不清,特别是对宿管人员育人功能的认识不清,在宿管人员的聘用上没有严格的要求,使其无法有效承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大职责,导致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下降。

(四)社区学生自治组织不完善

为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引导、吸引学生参与社区管理,社区的公寓管理部门也都纷纷成立了学生组织的公寓管理机构,以此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但是由于青年学生自我约束性不是很强,心理素质不成熟,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无法较好地把握工作局面。学生自治机构中的学生发挥的作用有限,紧急情况或需要对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很多工作仍然需要社区管理机构的人员出面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敦业,王群.大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探索与实践[J].枣庄学院学报,2006(04).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5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代,这种社会转型给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多可能性,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

一、目前城市社区对于思想与政治教育方面的现况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1.内容单一

可以说目前阶段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方向就是提高居民素质,使居民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从而利用每个人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通常来说仅靠道德教育是不够的。社区思想政治的教育任务唯有依据社会的需求及进步来充实和拓展,才可真实展现社区工作的功能。

2.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从现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在此教育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典型的事或人来作为案例。不仅不能针对社区层次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而且对于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无法解决,不能从根本上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尊重与支持。

3.教育工作投入不足

就现如今的状况来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群一般都是社区干部以及退休党员等,他们具有经验丰富,能力全面的特点,但是普遍年龄较大,工作方法陈旧。同时,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经费紧张的问题,长久以来,这方面的来源就比较单一,基本是由政府进行规划和拨款,然后由居民委员会进行代管,用于开展活动经费也较少,如果有需求,也一般是由下面拟出条款,上级再进行拨付。由于社区没有自己的经费来源,这就造成很多事情想办确有心无力。

二、加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Σ

1.与时俱进对社区管理作出创新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从社会心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特点分析,敢于推动此工作的创新,使其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机制等更加符合规定的要求,做到与实际、生活、群众相贴合,从而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情况下收到更好的效果。

2.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这是维系其居民情感的重要手段,能够为他们相互沟通思想提供帮助,在这过程同时也有利于情感的交流与加深。如:组织面向社区所有人员的健身活动,这既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方式,同时以促进集体意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合作、交流。此外,举办一些“文明家庭”、“和谐邻里”等评比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社区是大家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其团队荣誉感,争做文明家庭,还有利于环境的建设,进而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3.关注细节,提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人民百姓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对社区工作也有自己的看法。不但要能够反映现在的要求、还需按照不同群众的实际生活与思想活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细致地区分,有的放矢地确定。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首先细分其岗位职能和责任,对其应当负责的区域范围、家庭数量及名称、重点人员等进行明确规定并予以公布;其次是流程与考核标准,每一项是由谁负责、如何操作、程序是什么等等都要分类,同时要定期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考核,要尽可能的量化,从而让整个循环过程更加的完美。

4.强化社区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基础设施建设

专业队伍包括社区党支部、以及居委会的人员,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或者民主选举等多种方式来选聘,也可从下岗职工中甄选出政治素质比较好、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众,这样会使这支队伍更加壮大。

5.加大社区经费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可以说稳定而又充足的经费是确保社区应有自己长期独立的、高效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目前主要由这几种方式:

(1)由政府部门专门拨款,要知道社区建是目前我国基层活动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必须强化立法,规定某一部分税收直接用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2)是通过收取物业管理费。我们每个月都会交部分资金,这主要是用于社区的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日常支出。

(3)利用社区内的设施和活动场地等自筹资金。这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最佳的就是要使其得到独立自主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社区建设的终极目标,比如:可以将社区向当地的经济组织开放,活动的设置必须要求健康,而且具有意义。

三、结语

都市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们建设社会协调的关键内容之一,相关工作人员要使以往单一的内容、创新方式变得丰富多样,提升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从而推动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在课堂主渠道上进行外,大学生社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的场所、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深入到学生心里、灵魂里,还必须与他们的生活、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人文环境相联系。真正深入生活的影响,不留痕迹的影响才更深刻,更深入人心。大学生社区是指大学生除课堂之外的,以学生宿舍为中心所辐射到的包括食堂、购物中心、浴室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一切服务的场所。大学生除上课外,平时的课余时间和周末大部分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学生社区不仅仅指学生生活的宿舍或公寓,也不同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小区。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是以高职学生为主体,辅射学生生活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区域,在这一社区群体区域内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社区为空间,以校园文化生活为内容,以校园精神为核心,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各类活动为内容的,有学生自己创造和享受的群体文化,它包括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精神风貌,室内环境布置、室外环境利用等方面,它凝聚着学生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审美情趣,体现着学校的人文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区开展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于无形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知,体验,模仿,创新。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课外学习活动中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专业技能,学习不只是在教室,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他们在实训室、在操作间,在机房。课堂外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给予充分的帮助。学生不光是在课堂上练习,也需要课后进行充分的练习。也就是说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光在课堂上需要先进的设备进行练习,课后也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室对其开放,为其提高技能做后盾。这就涉及到设备的使用、维护、材料的消耗等问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其中,将企业文化等融入其中,比如爱护设备、规范操作,责任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立志成为大国工匠等等。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休息娱乐方式的指导中

高职学生思想积极,思维活跃,他们的生活不仅仅限于学习,在现代社会之中,在现代文化氛围之下,他们也特别的期待有丰富的生活,能够体验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增长见识,体验丰富的娱乐文化生活。有的人主张校园内“三点一线”,学生的生活不就简单了吗?好多东西不让他们见到,他们就会向单一的方向发展。就像有的人所说的不让孩子去超市,他就不会乱要东西一样。在不乱买东西同时他的见识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在复杂的生活当中学会选择,在众多的休闲娱乐方式中选择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娱乐方式。比如说周末可以去徒步,小长假可以去旅游。早间可以晨跑,可以早读,午间可以喝茶,阅读,午后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踢足球,健身、交友,上网等等,晚间可以散步,跳舞,唱卡拉ok,浏览网页。当然在手机、网络普及的自媒体时代,对他们上网的内容也应该有所指导,我们可以建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作品或好的电影、电视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也可以以宿舍为单位有意识的开展阅读沙龙、写作交流,手工制作、书画展览,各种球类比赛,建立协会或兴趣小组等,用这种组织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动力。总之,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兴趣,以活动室和文化场所为舞台、平台,利用各类资源,不动声色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教会他们正确的娱乐,文明娱乐,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促进学生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指导学生体验社会服务或社会工作中

很多孩子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他们有自主、自立和为社会工作和服务的意识,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些便利,让他(她)们在解决家庭困难的情况之下,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应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平台,同时也要考虑到平台的安全性,服务面的广阔性,让学生有安全放心的平台去体验社会生活和社会服务,以及锻炼他们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也考验和锻炼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

学校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很多职业技术类的院校有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帮助、保障。让学生尝试创业,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现实,或将自己的专业转化为产业。职业技术类的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并给他们进行指导,或者指导其与企业联合创办。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体验创业的过程,敢于想、敢于做,敢于失败,敢于成功,积累经验。

五、以社团为载体在学生社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不是以政治学习为其主要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发挥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是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是新形势下凝聚学生力量,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交往与协作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社团从地域上来讲,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还有跨校社团和网络社团;在时间上来说,不局限在固定的时间。而且从主观性来说,是其主动要做的,而不是强加于学生身上,让他必须要做的,所以学生比较积极主动,这种积极主动,就会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做出成绩。而且社团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使其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品位上乘,格调高雅。一方面,各二级学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组建许多社团,从理论学习、学术科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方面来组建社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知识,长才干,受教育,提能力,以此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要为学生社团选聘优秀的指导教师,以把握社团活动思想政治方向,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加强社团的内部管理,指导社团进行外部交流。同时也要重视对于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充分发挥社团负责人的作用,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自己管理社员,提高他们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各二级学院及行政服务部门也可以建立以本部门服务项目为特点的社团组织,吸引同学们来参与。比如保卫处可以根据维稳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而成立学生护校队;就业处可以成立就业服务站,为各院系各专业的学生搜集可靠的就业信息和面试机会,或为学生的短期实践提供机会,通过学院的平台以保证为学生提供的机会安全可靠,工资待遇能够落到实处。资助中心可以开拓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为有意愿、有能力、有精力的学生提供岗位,让他们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没有顾虑的进行校内实践工作。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建立心理咨询社团、培养一些学生进行初步的心理咨询工作,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公共教育学院可以成立一些话剧社、辩论社、演讲社等社团,宣传部可以成立摄影协会、记者社等。艺术学院可以组建舞蹈队、模特队、乐队、合唱队等社团,制定章程和活动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生活,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其实说到底,学校除了通过课堂主渠道,道德讲堂、班团会、一些大型的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社区、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的痕迹少一点,感受体验的过程多一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社会中感知、尝试,成长。

【参考文献】

[1]华玲.高职院校改善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路径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24卷第六期.2015.11.

[2]王爱华.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第8卷第3期.2010.6.

[3]高慧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区途径[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第18卷第4期.2010.8.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7

发生冲突之时,我们可以舍弃自身利益,获得集体利益。相对于社区这个大家庭来说,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社区中的居民都各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背景,加上平时邻里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彼此间的陌生感可以说是更淡化了集体观念。因此,我们应该开展一些社区集体活动,例如一起在社区的公共场所开个茶话会,增加彼此的亲密感,或者一起给社区种植树木,共同爱护共有的环境,增加集体荣誉感。这样一来,增加社区居民的集体观念,让大家可以更加信赖集体,依靠集体。

二、形成民主法制氛围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城市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是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加强社会居民民主法制观念可谓是刻不容缓,让社区居民有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的意识,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身意见;让居民有法制的意识,让他们知道我们身处一个法治的社会,让他们能够学法、懂法、运用法律的工具捍卫自身的权利。同时这也能起到维护社区安定有序的作用,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普法工作。在社区宣传法制知识、让社区居民了解各种法律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权利,懂得行使民主权利,更好地促进法律的普及,保障自身的民主权利,形成良好的民主法制氛围。

三、公民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

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反映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是否符合国家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要求。而在这其中,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起着作用。我国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提出了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而具体在社会公德、职业素养、家庭教育这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在一个道德风气良好的社区中,社区居民的自身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身文明、礼仪;对公共环境的爱护;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定和谐都是构成社区道德风尚的因素。1、社区居民要经文明,邻里之间相互问候,能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幸福,能够共同帮助某个陷入困难的社区居民,大家都能做到像家人般相处。2、社区居民能够把整个社区环境都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共同维护社区内公共场所的环境,爱护公共财物以及一切基础公共设施。3、社区居民能够不做扰乱社区秩序、遵纪守法,保持社区的宁静,使大家能够有条不紊地工作。如果大家都能够做到这些的话,有利于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加促进了整个社区道德风尚的良好形成。

(二)社区居民自身工作的道德教育。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每个岗位上我们都可以做到最精,最好,这就必须提高我们社区居民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工作岗位,应该引导我们社区居民认识到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必要价值。我们应该尊敬我们的职业,热爱我们的职业,才能够以一百分的热忱去对待它。更深一步,我们才能实现通过我们的职业去奉献社会。社区居民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才能完全发挥出自身的才能,才能与雇主形成良好的雇佣关系,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让人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编织良好的就业氛围。

(三)个人家庭中的道德教育。家庭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环境。在家庭中能够处理好与我们相关的各种关系,这都是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的正常成长。在整个社区中,进行家庭道德教育,应该加强居民的家庭观念,使父母重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使孩子形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理念,家庭和睦。在社区中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思想政治的教育。

四、深化爱国主义思想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2]社区育人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结合当代学生特点,加强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作用,使学生社区成为“思想教育、行为引导、习惯养成、生活服务、文化塑造”的工作阵地,是我们广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学生社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宿舍、楼层、公寓和社区等概念逐渐强化。教育部早在2002年2月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3]可以说,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大学生栖身之地,更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高校社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它逐渐成为教育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窗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相互交流、沟通情感的重要场所。

首先,高校社区育人工作是新形势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强调:“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以按班级调整学生住宿为契机,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4]开展高校社区建设与服务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学生社区工作中,能够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高校社?^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目前公寓已经成为大学生一天中所处时间最长的地方,它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晴雨表,能最直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如果能够与公寓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地开展工作,将会有利于整合教育、管理、服务等相关环节,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实现育人工作的全覆盖。

再次,高校社区育人工作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利益,满足学生需求。在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大学生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大学生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高校社区育人工作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力,自律解决学生社区事务,更好地满足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最后,构建学生社区育人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社区是一个活动内容丰富的场所,如体育锻炼场所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繁忙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紧张和疲劳;文化活动场所通过学术研讨、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拓展和深化大学生对课上知识的学习。社区营造了高雅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高校社区育人工作的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高校社区因其地域、空间、联动等多方面的特征使得高校社区育人工作区别于课程教学育人及其他方式育人工作。高校社区育人工作体系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特有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首先,独立性与多元性的统一。高校社区育人工作的独立性是由社区的地域界限、学生及其分布以及管理模式所决定的。高校社区是以学生居住的公寓为基础的,表现为校园住宿区和教学区的分离,其功能的体现主要以生活起居为主,附带部分学习、休闲、运动、娱乐等。同时,高校社区一般按男女性别划区而居,每个公寓又居住着不同年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尽管都以寝室为单位,但彼此相对独立。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社区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后勤、物业等部门负责,形成了特定的规则体系,每个公寓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多元性指的是高校社区育人工作的培养目标、活动载体、施教主体等方面呈现出的多元特点。从培养目标来看,高校社区育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吃得好、睡得好,更是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及优秀的学业发展等。从活动载体来看,社区育人工作可以组织科技沙龙、艺术展演、体育竞技等多种文娱活动。从施教主体来看,学生社区的管理逐渐向学校全员育人的方向转变,向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院系教育者、学生共同参与协同施教。可以说,高校社区育人工作是独立性与多元性的统一,既要在独特规则体系内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独立性支持与指导,又要从培养目标、活动载体、施教主体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整合。

其次,隐性与显性的统一。社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正视学生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大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思想、心理、行为等动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社区是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文化知识、生活技能等方面的重要平台,也是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与深入了解学生的关键手段。一方面,高校社区育人工作以隐性的特征进行着精神层面的思想引导,需立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坚持和运用好社区育人工作,以社科文化、思想道德等为主要内容,隐含于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中的价值观、教育观、管理作风以及校风、学风、寝风等,对社区内全体师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提高施以影响,融内容于活动之中给予潜在的教育;另一方面,高校社区育人工作又具有显性特征,表现为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5]。具体来说,高校学生社区工作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的诸多方面,通过注重学生主体经历和强化学生主体实践,以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为准绳,以社区勤工助学、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特殊节日政治活动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体验,进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提升与成长。总的来说,高校社区育人工作是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上的一种创新,强调以生活为依托,是隐性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再次,整体性与融合性的统一。社区育人工作的整体性取决于社区系统的结构关系。社区系统是由社区内的学生主体、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活动体系等一系列要素构成,形成了社区育人工作整体性的功能,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上,它们彼此不是孤立存在的,社区工作各环节的建设都直接影响着其他环节,因此,社区育人工作应重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以满足大学生现实生活需求为目的,是学校多个部门相互协作、组织内容丰富庞杂的教育活动。同时,大学生社区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融合性的特点。高校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大学生的思想在这个体系中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也会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行为模式、认识方式等进行融合,从而在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下,慢慢形成社区的共同价值观念。总的来说,社区育人工作的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了全校合力育人的模式,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社区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加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往来,方便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形成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

三、高校社区育人工作的实施策略

高校社区育人工作具体实施策略将以本校“相伴成长”全员育人体系为依托,探索新路径。秉持全员育人理念,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构建“相伴成长”全员育人体系。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形成稳定的、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硬件环境;整合校内外队伍资源,发挥专业教师、优秀朋辈与校友、用人单位、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心理、专业学习、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健康成长。

第一,成立相伴成长委员会,搭建自我管理科学化平台。发挥学生干部的能动性,在实践中锻炼领导力。每学期在各年级遴选学生骨干组成相伴成长委员会,深度参与相伴成长品牌活动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相伴成长委员会还架起了各学院、公寓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能够及时反映学生需求,反馈学校和学院信息。学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职能空间和有力的政策支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第二,构建相伴成长图书室,提供读书借阅便捷化平台。建设现代阅读交流社区,在阅读中锻炼思维力。在学生公寓内建立图书室,整合后勤集团、学院、图书馆等多方资源,共建图书室。后勤、各学院负责图书室硬件建设,校图书馆为图书分编加工并添置最先进的图书自助借还机、电子图书借阅机、报刊阅读机等,学生公寓内实现24小时的纸质图书自助借还、电子图书与报刊下载阅读,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图书室由学生自主管理和使用,定期举办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激励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9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2 — 0016 — 02

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有序运行的基本单位和依托,具有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与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拾遗补缺的作用。为全面落实十关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的精神,社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居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提升民族形象,增强综合国力,显得更加紧迫。因此,拓展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延伸和深化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的局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社区的经济活动愈加繁荣,居民的日常活动与社区生活变得更加频繁交替,居民构成呈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社区成员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人员流动频繁,外来务工人员规模增大,退休人员渐多,社区建设遇到形形复杂多变的问题。二是文化情感本土化。人们精神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众多外来人员对居住区日益产生归属感,他们在积极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在努力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分享城市文明。因而,新时期愈加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区发展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可是,面对新时期社区的新特点,城市社区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社区重视经济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1〕因而凸显教育思路狭窄、无所适从,很多工作不尽如人意。目前有三方面问题应引起重视:

其一,习惯于传统工作套路,思想教育内容空泛化。以往宣传教育工作多是从宏观上出发,面向社会广大公众整体进行抽象的教育。而进入新时期,一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仍固守传统,依然老思路、老做法,诸如轰轰烈烈的说教和宣讲多,有震撼的启发和激励少;泛泛的时事政治解说介绍多,结合社区实际的思想教育少;对社区的喜事和好事报道的多,对不良现象和问题批评的少等等。

其二,主观设定目标和任务,思想教育活动形式化。有的社区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看不见摸不着,更看重领导和管理机构的态度,努力把教育过程办得好看美观,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社区随处可见。这有两类情况,一是虽把组织机构、分工责任和目标任务等张贴到醒目的宣传板上,而且写进档案和有关文件中,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人管、没人干,很多人还不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二是很多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在被“重视”时才得到重视。如上级有要求时抓一阵,有领导检查时干一阵,有外人参观时忙一阵,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了花架子。

其三,图省事求便利,把思想教育工作变得简单化。一些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或仅限于读报纸、传达文件、发通知,或者只忙于居民打乒乓球、唱歌和跳舞等文体娱乐活动。大多社区不仅没有宣传教育活动,而且连图书室和学习室也没有,即便挂牌的也仅有三级党报和几个书柜,其中全是购入多年的“新书”,而且常年锁头把门。工作简单、单调、缺乏活力和新颖性,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生活需要,居民参与不积极,是目前很多社区的突出问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二、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症结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成因有多方面因素,具体来说,当前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一是社区结构复杂,工作难处多。一些居民的吃穿住行用出现问题,其思想问题就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难度也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社区居民构成复杂多样,问题也变得愈加盘根错节,有很多难题的解决远远超出社区的职权和能力范围,社区爱莫能助,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难免受阻遇卡,效果不明显。

二是街道组织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开展的各类检查评比、召开的各种会议和培训、要求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和上报的各类材料、报表,社区一项也不能怠慢,样样都得认真落实,而且,除要管好属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工作外,还要负责社区的安全保卫、计划生育、就业升学、家庭邻里矛盾、小区建设等工作,居民的吃喝拉撒睡几乎都与社区有关。工作人员劳作时间长、任务多、难度大,没有多少精力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很难将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三是教育者工作乏力,能量小办法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力量弱化,主要是缺乏专业化的专职工作者。我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时间较短,缺乏相关经验,社区又都是由居委会代管,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经费需由政府划出,导致很多事因为缺少经费而不了了之。所以,人手缺乏、投入不足、设备不完善、有关人员业务生疏、发挥不了应有作用,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同时,经费的缺乏还使得社区工作者的工资较低,无法吸引优秀人才成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四是居民态度消极,参与热情低。由于构成繁杂,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和思想觉悟等参差不齐,高低程度相差很大。这种不均衡性导致他们既难以共同参与社区活动,又不能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也使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群众基础显得特别薄弱,社区党组织也就很难开展工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也只能成为水中之月。

五是上级规定要求不明确,基层摸索干推着来。上级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布置不指导,仅原则性要求而不明确具体目标,使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形又无形,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一些社区在实践中无所遵循,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地由着性子干,更有社区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做什么都能装的筐,常常把思想教育弄得不伦不类,也无从谈起什么效果和成效。

三、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和深化的途径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发、利用社区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将教育主体、对象、目标的特殊性同教育原理的普遍性相结合,统筹兼顾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价值观念的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2〕所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调整思路,不断延伸和深化,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既定目标。

(一)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提高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管理主体就是社区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构与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济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只要领导重视,工作就能抓实做细,因而提升社区领导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对于提高成效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上级主管部门应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纳入社区主要领导年终业绩考核重要指标;社区党组织应将本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细分成单独的量化指标,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应完成的任务,在一个季度至少应在半年内,由群众监督评估分管领导和教育者完成任务的情况,并作为对其年终考核的政绩。

(二)以人为本,分级管理,实现教育对象参与的广泛性和层次性。做人的工作,首先要讲究人性化,对各层次居民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对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和内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譬如,在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层次居民中,开展高格调、高水平的讲座、报告会和研讨会、座谈会等,大家交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并提出对改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而在外来人员尤其来自农村等居民中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普及性、通俗性和实用性,帮助他们亲近、习惯城市现代文明生活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意识、道德素质和觉悟、情感上融进城市社区居民中。只有立足于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才能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三)提高素质,激发热情,强化对教育者选聘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搞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专业队伍,并在队伍间形成网络,相互沟通信息,成为有机整体。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可由专兼职两部分人员组成。专职是指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包括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等。可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民主选举等方法来任用,也可从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中挑选合适人选。还要切实解决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等,使之解除后顾之忧并提高热情。兼职是指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如社会志愿者、社区内的学生志愿者、社区内企事业单位中的党员等。美国社区志愿者于2000年就占成年人口总数的55%,公民为自己所在社区提供无偿服务已形成习惯。美国的激励模式可以借鉴,如政府对每周参加社区服务4小时,做满1400小时的青年义工给于每年一定数额的奖学金。〔3〕通过专兼职合作,既能使工作者队伍健康发展,又能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四)从教育着眼,从关怀入手,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渗透性。做心的工作,必须掌握每个人的心理、情绪、感情等,立足于宏观、大局,认真做好家家户户的每件小事、实事,使各方面关怀和关爱具有个性化和人性化。例如,不仅应加强政治观、法制观、民主观、道德观教育,还应注意解决居民的就业、劳保、医疗、孩子上学、小区环境美化、秩序治理等实际问题,尤其要照顾好老人、病人、残疾人和帮助单亲家庭等。只有帮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切实实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五)教化感化并举,重在活动效果,强调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应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既要动员和吸引居民积极参加报告会、讲座、座谈会等,又要鼓励和激励居民多读书、读好书,加强修养和完善自我,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还应特别强调的是,在对社区居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既应积极整合社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组织资源并发挥最大效用,〔4〕也要注意到,无论主题的确定,还是教育形式的选择,都应遵循社区居民的意愿。增强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可进一步推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参 考 文 献〕

〔1〕郝瑞.阳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及解决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22-123.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例10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的不断建立,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而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仍处于缺失或者弱化状态,部分基层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不少居民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或者是缺乏信心,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更为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分析其可行性,以强化人们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人员集中所形成的效益最大化

一般地,我们认为“效益”属于经济学范畴,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劳务”形态的产品,同样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也会面临有效资源获得更多实效的“效益”问题。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是当前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状况就决定了在农村中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的市场需求。新型农村社区为农民群众创造了优质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精神生活的追求奠定了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精神形态产品的市场发展。如果村民基本的生活质量都得不到满足,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算再丰富在农民群众看来都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同时,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社会资源整合的有效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特别是人员集中,促进了成本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当代行为科学已用大量事实证明,决定人的道德行为选择的最根本的动因是人们对其行为结果的预期,这种预期建立在人们对行为结果的酬赏一―代价分析的基础之上,并且在这种行为结果的预期中,经济利益上的考虑通常起着最重要的作用。”[1]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付出的代价太高,基层干部则倾向于降低甚至是取消这方面的投入。因此,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而新型农村社区正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新型农村社区将几个自然村整合规划,有利于集中管理和教育,大大节省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教育开支。过去的自然村,农民居住分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难度较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组织成本、时间成本较高。另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强力的舆论基础,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信心,可以有效“减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因素的抵消作用”,[2]从无形中降低了教育的成本,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新型农村社区提供了一系列物质性平台

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新型农村社区在服务和管理上做出了各方面的探索,这不仅使居民生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物质平台。首先,社区内信息渠道更加多样,而不是像传统自然村依赖于广播、口头传达,使得农民可以及时有效的获取信息,更加快捷有效。比如社区都会配备报刊亭,还会设置有线电视和宽带接口,社区橱窗会设置便民服务栏目、社区事务栏目、新闻资讯等基本模块,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便于社区居民及时了解社区事务,避免过去信息阻塞、延迟、误判等情况的发生。其次,社区内设施比较齐备,为居民教育学习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场所,例如居民课堂、科技文化活动室、法律事务调解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根据社区群众文化生活,设置了教育、体育、科普、文艺、娱乐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社区还设置了综合服务中心、文娱活动室等,同时还为青年志愿者、老年居家养老服务队、各种产业协会等社会民间组织提供活动场所,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另外,社区囊括了卫生室、幼儿园和小学、连锁超市等便民场所,农民群众不用出社区就可以看病、上学、购物,居民闲暇之余可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这一系列的物质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将更多地社会生活聚焦到社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会和途径。农民摆脱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可以通过这种寓教于乐、自学、自教的形式,贴近生活,方便群众,从深层次、广领域挖掘农村群众潜能。另一方面,它所提供的物质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载体,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三、新型农村社区内文化氛围的优化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随着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农村文化、、习俗习惯、价值观念等都慢慢发生变化,过去封建的、迷信的、守旧的思想失去了市场,一种全新的、多元的、开放的社区文化在居民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中孕育并传承。社区文化对居民素质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社区中,任何背离社区文化的行为也势必会受到社区居民的谴责,因而社区文化会成为一种有效的约束力,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极其有利的。就社区文化本质而言,它属于一种家园文化,这就意味着居民在心理上就对社区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或者依恋,这种情感上的羁绊就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有利于农村居民的社区情感的强化,并转化为对社区的强烈责任感,从而自觉去维护、参与到社区的公共生活中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利用这一文化功能,来引导居民提高自身素质,产生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推动社区自治传统的建立和社区志愿精神的形成。在这一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居民的思想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都会得到改善,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良性互动的状态下进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关于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然而我们应该明悉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建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自信,结合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