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4 16:42:35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1

一、树立新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而各种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为此,作为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放开胸襟,重塑教师形象,树立新理念!

1、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应从一个传授者转化为促进着,从一个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首席。在教学过程中再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做过多限制,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全程,让全体学生参加,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2、树立语文大观

"语文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母语学习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母语的条件和资源。社会处处都有语文,处处用到语文,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增长才干,学习语文。

3、给语文定性位

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最重要的是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是个人学习的基础,是民族的根。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掌握这个工具。

总之,三维的语文目标,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观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要不断地学习,勇于实践,坚决摒弃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根据语文的教育特点,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求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涂好做人的底色。

二、走进新课堂

我曾经这样讲语文:照本宣科,接着抓双基,然后一问到底……不管怎样变,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机械、呆板、狭隘…… 悄然间,我开始启发学生自主读书,随文识字,学习朗读;接着致力于导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的"读"的目的性更明确,更科学,更有效;渐渐的,开始提倡合作研讨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三不":一不教眼中没人的课;二不上打句号的课;三不满足于教材、教参,要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人人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合作互动、相互促进的学习环境。我千方百计把兴趣带进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1、强化朗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读书。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实现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首先让学生初读,认读生字、熟悉生词,读正确、读通顺,了解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接着教师引读,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教学重点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对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或侧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最后对课文赏读,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2、质疑问难

读书的过程必然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和影响,这就要读进去,读进去最好的途径就是问。问要作用与读书,作用于观察思维,作用于语言文字,作用于感情的熏陶……这就要教师在学生不易看出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密处作些适当的点拨、讲解,即千方百计创设一种问题的态势,让学生从过去无意识生疑变成有意识发问,逐渐地发展为爱问、善问,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渴望探究之心去读书,品词析句,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草原》一课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为什么?《观潮》一课的"为什么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爱我中华》一课的"爱我中华"反复出现表达了什么?《落花生》一课的爸爸为什么要谈花生的好处?……

像这种具有思维价值,又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举不胜举。问题是打开思维闸门的钥匙,能让学生在亲历中充分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求索、发现与创造、成功与快乐,是语文真正起到对人精神的引领,对智慧的开拓,对真、善、美的追求的作用,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

三、作业新布置

作业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他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可传统的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标,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了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我大胆探索作业的新布置。

1、分层布置

一个班级的学生,千差万别,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布置作业,最基础的是字词句段地抄写、理解和运用;再是阅读理解;然后是读写结合,搜集资料的拓展练习。过去是一刀切,好得吃不饱,有困难的学生总是完不成,整天被作业搞得抬不起头,老师家长为他们发愁,还没什么效果。现在分层布置,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和提高,增强了所有学生做作业的信心,培养了兴趣。

2、转换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23-02

1 前言

Web3.0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其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当前的教学模式,深入探究Web3.0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过去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停留在教师言传身教等传统模式上,没有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突破。Web3.0给实施小学语文智能化教学带来契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Web3.0网络环境与小学语文教学适应性分析

Web3.0作为一种网络技术,对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带来深刻影响,对各个学科进步提供了极大推动力。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变革而言,Web3.0不仅是一种网络信息运载技术,更是在Web3.0便捷化以及智能化的基A上,小学语文教学发生深刻转变。在Web3.0的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打破传统的内容窠臼、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更好地推动了个性化以及自主化学习。所以,探究Web3.0网络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结合,有着很好的现实应用价值。

Web3.0网络系统主要是在后台运行,不需要考虑各种不同接口产生的兼容问题,所以对于各类信息接口的接受程度高,普通的电子计算机、智能化手机、平板设备以及机顶盒等,都可以依托Web3.0进行链接,各种使用者也可以在这一个网络化的平台上进行操作。而且,在Web3.0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具备更加高效率的聚合、个性化的信息链接等。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往往受制于传统信息网络的滞后性和分散性,无法进行高效率的聚合,也导致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出现更多教学压力。在Web3.0网络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通过智能化搜索等技术,能够更好地将散布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按照教师的需求进行匹配,在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定制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

3 Web3.0时代小学语文智能化教学模式思考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在Web3.0技术支持下应该进行创新。因为Web3.0能够很大程度上转变统一化的教学资源格局,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互动模式,所以在Web3.0技术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进一步地转变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适配当前Web3.0互联网教学技术,以此形成网络信息化的无缝对接学习环境。Web3.0教学环境在其技术支持下,依托网络信息化云端技术,对网络上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化的教学资源支持,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应该充分考虑Web3.0的多方连接、交互性的特征,实现更好转变。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应该配合Web3.0技术进行创新。在Web3.0信息化网络条件中,学生学习自主性将会放在首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已经不再是双向互动,而是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多维度的教学互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教学方式上的跨地域、跨课堂,以复合型的教学作为主要方式,充分挖掘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Web3.0强调自主学习,对传统的固定化课堂教学提出更多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鼓励学生从课本回归生活,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

在Web3.0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学习的交互方式将会是小学智能化教学模式最具备革命性的部分。依托Web3.0技术的小学语文课堂交互方式主要包括显互和隐互。从显性的角度看,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和互联网之间的浅层次学习交互;从隐性的角度看,主要是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配合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环境以及活动之间的互动。电子计算机在Web3.0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实现多元整合,以此更好地补充学生在语文知识上的不足。因此,非直接性的交互将会成为Web3.0时代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交互特征[2]。

4 Web3.0时代小学语文智能化学习模型思考

Web3.0时代,小学语文智能化教学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学习模型,以此帮助小学生适应Web3.0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教学转变。小学生对于信息化学习模式的适应能力不强,他们并不熟悉信息化学习模式,所以,小学语文智能化教学应该进一步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由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和构建,让小学生逐渐适应。

1)Web3.0时代小学语文智能化学习模型应该充满趣味性,以兴趣作为学习模型的激励因素。当代小学生已不同于传统小学生,从出生就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他们对于数字化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知。作为信息化原生代的小学生,他们对于Web3.0的适应能力相对于过去的小学生更强,他们的兴趣点也更高,因此要调动他们对于智能化学习的兴趣,推动Web3.0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介入性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度优化当前的小学语文学习方式,以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作为基础,以此让学生有个性成长的空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点,让学生围绕这个兴趣点深入挖掘自身兴趣。Web3.0网络化技术中,如上下文的感知、交互性的智能呈现等,都可以作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点,以互联网中超链接、多端链接等方式,让学生可以感受Web3.0时代网络学习的便捷,以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3]。

2)Web3.0时代小学语文智能化学习模型构建应配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应在掌握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条件下,逐步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Web3.0的智能搜索功能应该成为学生进行多元探究的技术支持,鼓励学生以智能搜索的方式解决课堂学习的难题,以此缓解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压力,并且帮助学生提高思考和系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际上,Web3.0背后的大数据库支持完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的学习难题,学生善用资源的习惯应该成为Web3.0时代学习模型的一个重要支点。

5 结束语

Web3.0时代衍生出来的多种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模式以及知识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窠臼,更深入地从学习模型、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匹配、适应Web3.0时代的新特性,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其接下去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霞.浅议小学语文教学语料库的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45-46.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3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识字、口头交流、阅读、写作功底的深厚与否,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历来受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学也随着社会对人才模式需求的变化发生了转变,导致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变化。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更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1.多媒体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的面貌,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彻底变革。再加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施行,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道,共同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服务。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将多媒体网络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是对小学语文老师前所未有的挑战。

语文课堂相对其他科学课堂来说,灵活性较大,因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灵活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效果显著。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直接可见,使得原本静态的教学过程变得动态,使语文教学中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这样不但能够赢得学生的关注,而且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1抽象情境直观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适时、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采取音频、视频、图像等形式帮助学生认知,并使他们消除对学习的抵触心理,热爱学习,保持学习的动力。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并通过形象化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求知。将学生从以前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2教学过程得以数字化展现

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语言、文字。长期以来教师一贯的机械式的“填鸭式”讲解和照本宣科往往剥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借助多媒体手段能够将教学过程情境化,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重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化解重点难点,让知识点在教师图文并茂的讲解中不知不觉印入学生脑海,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学习兴趣容易保持。

1.3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技术操作方便快捷,极大地方便了内容的展示,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幻灯片代替了教师的课堂板书,极大地缩短了教师展示信息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整看到知识内容的展示,教学的连续性保持得很好,以免学生看到后面的内容忘了前面的。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2.人性化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比如在习作教学中,学生从小就被教育怎样写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本该充满纯真童趣的小学生的习作变得模式化、僵化,充斥着假大空。学生的作文兴趣很容易被抹杀。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又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的趋势,也是21世纪的标志。当前各行各业都转移重心,改变作风,关注人文关怀。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性化趋势具体体现在鼓励学生直抒胸臆,发自身所想,作自己想作之文。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打破框框束缚,推崇个性化。教师的评分标准不再固定化,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说自己想说的话。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学会抒发自己想法的地方。

3.个性化

个性化具体体现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成长,而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成长道路。现代教育理念认为,知识的获取靠的是个人的学习,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学习者借助学习资料及凭借他人的帮助获取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具体体现在习作教学中,不再是假大空那一套,而是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内心话。习作练习不再是应付老师,而是发自己所想,写自己要写的文章。个性化体现在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课堂,就是鼓励学生敞开思路,抒发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小学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做一个社会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交际,拥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所思所想,鼓励学生多元的行为和语言方式,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个体独特性,不再将评分标准局限于单一标准。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就应该给予鼓励、肯定。在这样的多元化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十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发扬个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在社会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4.结语

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在时代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媒体化、人性化及个性化,改变以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僵化、效率低下的弊端,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变革。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4

新课程改革起步晚、进度缓,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很多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觉得很多问题随着年龄的成长自然能够解决,殊不知,有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发展成为大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很差,如果课堂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孩子很容易走神,这就对教师的掌控能力和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跟学生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课程作为国学的一部分,应该能够体现这一点。而很多小学老师仅仅重视课本内容的讲解,却不顾及学生的理解和领悟,甚至偏离实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做详尽剖析,侧面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个人见解。语文知识特别是在写作上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使得学生失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推去了实践的机会。语文课堂成了老师的演讲,忽视了孩子受教育的主体地位。要知道,学生在课堂中不仅扮演着接受者,更需要承担起参与者的角色。第三,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更是对教学内容提出了高要求。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能够保证教育的时代性,课程改革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传统意义上语文课程内容僵化,模式固定,课本内容多年不变,又怎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跟进历史的脚步呢?对教师来说,不能只传授课本知识,因为它只是个平台,以方便教师通过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也可以根据眼前的情况和自己的看法,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一旦小学语文内容出现问题,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影响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可行性路径

(一)转变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的学习最大的驱动力是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发挥语文学习的最大成效。转变教学方法,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从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到强调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能充实学生的学习课余生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和验证理论,在理论中理解和深化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除了课堂的学习活动外,学生应该努力丰富课余实践活动,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拓宽教学内容。

拓宽语文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扬传统文化,树立国学的突出地位,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这里的拓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拓宽书本内容。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此,语文课程涉及到的内容极为广泛,教师可以从书本的教学内容拓展开来,让学生领悟到更加精彩的文学世界;第二,跨学科学习。过去语文课往往过于单调与其他课程毫不相关,弱化了语文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其实,语文学习范围非常广泛,读书写字都需要借助语文,加强学科互动,能够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将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更加能够发挥语文的思想性、实用性和知识性特点。

(三)改变讲课方式。

同样的课本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讲课方式就会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不同的课本内容也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讲课方式。前者强调的是教师的重要性,后者是在表达教育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多样化的教课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尊重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功能性。以往的语文教学都比较单一老套,割裂了语文教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热情,打消了学生对文字的念想,最终影响了教学成果。顺应语文学科多重性的演变,改善传统语文教育的单一性和僵化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小学教学创新的目的。

(四)改变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5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

1.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改变后,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教,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学。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不是通过记忆复杂的公式与符号,而是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克隆之谜》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趋向于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二泉映月的录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二泉映月的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以促进整体的发展为核心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应注重不同学生性格间的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讲解语文知识时要渗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例如,在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语文教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先给学生简单描述郑和远航中发生的有趣故事,然后再针对课文内容阐述我国人民的探索精神与航海技术。

4.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适时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结合在一起。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是由抽象的数字符号组成的,它所阐述的更多的是关于生活的感悟。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传授的只是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腻烦的心理,同时还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例如,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中的金字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金字塔精巧的结构特点,从而实现他们对古埃及人民杰出智慧的歌颂。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新课程标准实行后,语文教学模式有了相应的变化,语文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在学习《郑成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直接讲课的传统模式,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关于郑成功的故事或资料,学生在简单了解郑成功的事迹之后,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由于教材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扩充。因此,为了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标准,语文教师扩充了语文教学内容,使教材成了教学中的参考工具。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还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呈现草原的真实面貌,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舍笔下“人美、景美、文美”的场面,并且也在无形中丰富了关于“草原”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3.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合理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设计环节中,教师只注重课上的教学设计,却忽视了课前设计与课后设计,这在无形中就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也更多的目光投到课前设计与课后设计中,从而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合理化。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课上的教学设计,同时还应注重课前与课后的教学设计,以便实现“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的合理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体地位,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李东杰.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2]朱玉萍,王彩梅.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09(10).

[3]冉进.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9).

[4]王丽娟,杨健.对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6).

[5]李正东.谈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6).

[6]蔡中坚.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版,2009(08).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6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57-01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3、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4、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5、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1、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3、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7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其间有疾风骤雨般的突变,也有和风细雨般的渐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和教育吸纳了具有每一个时代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加厚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语文教育是最能代表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教育,一个民族所有文化的变迁都能从这里看到它发展的轨迹。

一、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现代化启始于这两次的教育变革。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他们虽然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的现代化教育,力图改变我国旧的教育制度,却仍惮于彻底抛弃传统的文化教育,于是提出了这一教育主张,试图以它调和西方文化与我们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之后的维新变法运动,则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使得中国的封建教育制度彻底走向崩溃。这两次运动,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制度,开启了传统教育制度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但是,在本质上并没有触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

两次运动的结果是,废除了统一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并且颁布了“壬寅学制”和之后的“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后在全国推行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中有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这两门与语文教育相关的课程,选学的内容,《学务纲要》规定:“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小学堂每日读经书一小时,挑背浅解一小时,每周计读经12小时;中学堂每周读经6小时,挑背讲解3小时,计9小时。计中学堂毕业,皆已读过《孝经》、《四书》、《易》、《书》、《诗》、《左传》及《礼记》、《周礼》节本,共计读过十经(《四书》内有《论语》、《孟子》),并通大义”[1],“规定中小学读经,目的在于进行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理解语言的能力”[2]。另外,初等小学堂的中国文字科主要教学识字、读书、作文;在高等小学堂则称为中国文学科,内容“中国古今文章流别、文风盛衰之要略及文章与政事身世关系等”[2](p439)。“中国文学”科的设立,是清末语文教育的重大改革,为国文科的单独设科奠定了基础,使语文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

变革后的语文教育,虽然打破了科举制度的限制,但它毕竟没有脱离传统文化的根本,尽管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但是伴随它产生的几千年的封建教育思想并不那么容易被瓦解,它在一定时间内都会残存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内部。可以看出,《奏定学堂章程》中的语文教育依然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依然是在强调儒家文化的至尊地位。尽管如此,这次变革还是使语文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引领语文走进了现代化的轨道。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给语文带来的新气息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转折点,它提出科学和民主的口号,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和文化模式,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

在新文化运动对白话文教学的力倡下,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较之封建传统文化有了很大的转型,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白话文教材,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其中,小学语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白话文的采用,实现了‘言文一致’的统一,减少了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困难,提高了儿童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二,增加了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反侵略、反封建、反军阀内战和热爱祖国的内容。如《祖国》、《小吹手》等揭露盗匪、军阀和列强的罪行,《波斯王的新衣》、《黄金梦》等是关于反封建的故事,《文天祥》是赞颂爱国的历史人物,另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及古诗”[2](p396)。白话文教材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受到欢迎。

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较之传统有很大的转型,但它忽视了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语文教材中反映美国、英国的内容过多,本民族的一些经典作品反而没有被选入,淡化了民族特点。因此,它也遭到了很多复古势力的巨大反抗,如与五四新文化相对立的“新儒家学衡派”极力主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新文化和传

统文化在这个时期有了较大的冲突,这个争议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几十年。

三、老解放区的语文教育经验

革命战争年代,一切教育都是为了适应战争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实行了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为后来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几十年间,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始终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因时而定。无论从编写的指导思想还是选材内容,都是为了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民主主义的体制下,其教育的原则是“强调政治、注重实际、力求精当、讲究实效[1](p237)”。较有代表性的是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方式,其他革命根据地都受到它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以1945年胡乔木编的《中等国文》为代表,其选文分为两大类,即文言文和实用文,编者偶尔也选入一两篇传统的中外名著,更多的则是选用文字朴素、平易而又内容切近时代,切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同时,还会加入编者的一些“自撰文章”,大多都是反映革命根据地人民新思想和新生活的内容。这套课本与后来1949年编制的《初中国文》和《高中国文》,对语文教学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体现在,汉语文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用途,处理语文规律教学、文化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关系,单元组合,选文贴近学生和生活,课本整体科学化[2](474)。”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这是语文发展长期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革命根据地这许多年间的语文教育,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由于封建主义思想的彻底瓦解,语文教学中没有了读经的影子,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文化受到了冲击,语文教育更加重视了与实践、与生活相贴近。这正是我们民族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模式,这种“革命性”的教育,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革新。

四、苏联模式对语文教育的影响及文化大革命带来的语文变革

建国以后,中国教育开始全盘模仿苏联。苏联教育模式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极其微妙而复杂的。新中国教育发展之始,我们的政府认为,中国教育发展“最为迅捷和最佳的道路[3]”就是直接从苏联吸取精华。

在这个期间的语文教学方面,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次学习前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改革试验。这次改革对以往传统语文教学那种注入式、逐句讲解的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特别是我国各地在学习《红领巾》教学经验的时候,纯粹机械模仿、照搬苏联的模式,完全忽略了我们汉语文教育的民族特点。苏联模式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在实质上是经久不息的,但是,它的积极影响也是应当肯定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是其中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为以后开创新的改革之路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说苏联模式的学习是在引领我们对语文现代化的开创,那么文化大革命则造成了语文教育的历史大倒退。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在此割裂,民族文化在此遭到全然的否定,语文教育陷入了阴霾之中。

五、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更新发展

在经历了挫败和艰难的探索之后,中国语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呼唤下终于又再度回到了现代化的道路上来。从最初借鉴西方、学习前苏联的困顿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对适合我们汉语文民族特色的语文教育的探索。

新时期,较早提出语文学科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是张志公,他为中国语文民族化的继承和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令人欢欣鼓舞。教材的编制,由初期的“一花独秀”到后来的“百花齐放”,选文有了系统的标准,“多以名家名篇和久经考验的传统课文为主,各种文体的安排,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初三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高中阶段,是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以及部分文学作品。文言文的比例是课文总量的30%[4](p23)”,这是80年代初的课文。随着社会的再发展,教材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在2000年起开始使用的教材作了新的修订。新的课文“更加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熏陶[4](p23)”。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在追求现代化气息的同时,也在兼顾着继承我们民族的经典文化,在“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理论的指引下,语文教育得以一片开阔的发展空间。

六、结语

宏观的社会背景决定了中国教育变革的轨迹,也决定了语文教育变迁的历次转型。回顾这段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育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发展存在着相矛盾、相冲突、相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着相协调、相适应的一面。民族常常意味着传统,语文教育在对现代化的追求中,通常都带有对传统的排斥,这源自于在现代化发展中一些观念的认识。实际上,语文教育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谁都离不开谁。语文教育的发展诚然需要现代化,但也需要传统,“中国语文,正站在现代与传统的交汇点上[5]”,交汇点,是一个关键,所以我们应该认清中国语文教育的这个关键期,奋力前进,为中国语文教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叶立群.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8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23-01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素养不断提高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无论是从课程安排、文化道德水平、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角色定位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明确科学的课程意识,改变昔日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多年来司空见惯的教学模式,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学会标新立异,挖掘课程资源。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其问题归结如下:

(一)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基础薄弱,现行的录用制度要求太低

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小学,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是中师毕业,或者是民办转正的教师,这些人本身文化素质相比而言还有一定差距,无论是文化知识和教学水平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而且,即使是没有经过严格、专门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的人也可以当小学语文老师。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

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1.培训内容单调、实践性不强;2.在职培训理论性太强,培训效果不明显;3.培训机会少,覆盖面不够广泛。

(三)农村小学的管理体制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领导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上急功近利、目光短浅。部分领导重使用轻培养,他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有学历、有知识,就能当好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或者小学语文教师只要能教出好成绩、能提高升学率,就是好老师,根本不理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外,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待遇偏低,师资匮乏等也是制约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中老年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知识面狭窄,课堂教学内容十分局限。许多情况下,教师讲解内容仅仅局限在某篇特定的课文内,学生从教师那里几乎得不到任何课文以外的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机和活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十分淡薄,科研能力比较差,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自身水平有限,加上比较懒惰,安于现状,根本不关注科研创新。

三、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有些途径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更加紧迫和有效,归纳如下:

(一)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

提高教师待遇,严格制订小学语文教师录用机制,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计划性和规范性。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小学语文教师的长期和全面发展,正确并及时地引导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二)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新的课程改革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个性化思维,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素养,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当今全社会的共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转变观念,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的支援、农村小学领导管理方式的转变、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等外部条件,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从更专业化的角度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9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1 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

1.1.1 正确运用中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每位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标准之一。只有每位公民都具有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正常交际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1.2 语文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同时,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地应付社会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和负责的公民奠定基础。

1.2 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1.3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1.4 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1.5 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6 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2.1 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

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2 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2.3 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

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例10

1.1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识一些字,能读一些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能说会写的要求已日渐有了新的内涵。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能说会写,更要求人们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说到点子上,说到关键处,卓有成效地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社会的发展更要求人们能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1.2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教育是建立在旧经济体系之上的,而教育改革提倡新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新的经济体系之上。因此,旧经济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传授技能为目的;而新经济的教育是以终生学习为目的。“教育改革的中心,应以创造一个学习的社会为目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运用他们的天赋,从幼年到成年不断地学习,随着世界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学习。”世界步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语文教学改革则更是迫在眉睫。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倡导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乐学、爱学、会学、自学,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1.3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适应人才选捉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现在用人制度虽然还没有彻底地改革,但是,引入公平、公正的竞争制度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重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正好适应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升学考试制度、考试形式也在不断改革,改革的趋势就是对学生读写综合能力与语文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升学考试中,就是读写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适应升学考试改革的需求。

2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实施办法

2.1转变语文教学观念。语文教学要建立“大语文观”,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扩大视野,多渠道学习语文,多渠道获得信息,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要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要实施师与生、生与生多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提倡主动自学、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甚至辩论,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学会为会学,变评价学生单看考试分数为看全面发展、是否学有个性。要实施语文教学立体化,首要的条件就是转变教学观念,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

2.2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要落实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上。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适应了教改形势的需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制订了《语文课程标准》,大纲精神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实现,都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建立以培养学生主动自学观念、主动自学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主动式”教学、“自学辅导法”、“导探教学法”等,体现了新教育思想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主旨。

2.3读、说、写结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在讲读课文时,必须重视读写结合、说写结合,不能像过去一样,泛泛地分析课文,机械地背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挖掘课文的因素,创造学生说、写的条件,使他们得到更多的说、写锻炼机会。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踏上“自得”之路;同时,要结合课文的讲读传授写作知识,结合课文的讲读营造学生说与写的情境,得到相应的锻炼。把课文讲读孤立地进行转变为阅读说、写融为一体的有机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