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旧工业建筑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15 16:11:09

旧工业建筑论文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1

(一)总体设计

结合工业建筑的周边环境,将景观与建筑整体进行改造设计。从景观设计方面,增加林荫步道与草坪,给师生提供休憩的场所和必要的隔离,教学区的外部文化气氛主要由景观来衬托。方案主体建筑在原有工业厂房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保留周边的交通状况,主体建筑包围在景观设计之中,符合学校安静的环境要求。从建筑设计方面,建筑尺度整体规划设计需满足教学要求,建筑外观从色彩、形式往更具活力的形象转变并附带一定的项目特色,并融合四周交通环境,使建筑在其中达到最适宜状态。从精神营造方面,学校建筑是一个承载文化行为的场所,与工业建筑具有较大的差别,在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建筑类别中,具有一些有标志性的元素,以实现文教类建筑的文化性。

(二)部分保留

建筑的更新设计,并不意味着对旧建筑进行大拆大建,这样不仅破坏了一直以来延续着的城市文脉和城市印象,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旧工业建筑中反映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的路网规划和用地面积规划可以实时保留,避免设计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学校建筑不能一味的完全覆盖原有的,其定意义的场所也是值得被保留的,在文教类建筑的更新设计中,融入文化血脉的精神堡垒也将会成为学校的标志。

二、基于人性化的建筑内部空间转化设计

(一)改造原则

文教建筑的内部空间根据功能可以分为教学空间、厅堂空间和辅助空间,基于文教空间的特殊性,不同建筑内部空间的转化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改造设计。

1.消极空间向积极空间的转化

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是为机器生产提供便利的,其中还包括密闭无自然光的空间以适应工厂生产的需求,建筑内部功能并不是为提供人群的使用,甚至出现厕所在不同厂房区需要绕道过去的“舍近求远”现象,这些相对与文教类建筑是不适用的。这在建筑改造中应将此类消极元素通过设计的手段往积极的方面转变。

2.商业空间向教育空间的转化

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层高高,建筑框架简洁且清晰可见,各功能区开放性突出,这是商业生产的特点和要求,为保证厂房内通风和消防疏散,并能最大量的容纳生产机器且不使员工感到压抑。换之教育空间则恰恰相反,为了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室之间必须明确分隔,保证各教室的独立和一定的封闭性,并在建筑内的体现校园的年轻活力使得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3.盈利空间向基础设施空间的转化

学校建筑与工厂建筑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服务对象,一个是国家的基础教育设施,不论公立学校和民营学校,都在教学环境上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工厂的建设有其特定的行业规则,简单直观、宽敞适用、高效节能是最佳的原则。两个建筑类别之间差别巨大,这种转化是必须通过空间的设计来实现的。

(二)改造手段

1.面向使用感受的建筑空间尺度

旧工业建筑从建成就不是为了人群的使用,空间尺度就远远大于了人的使用要求,这种空间尺度需要进行改造和处理。适合的空间尺度直接影响到了空间的分布和人员流动情况以及使用者的心理感受。横竖方向上过大的尺度,空间十分的空旷反而给在空间内的人更大的压迫感,独立空间不进行围合导致过度的开放,则会引起空间内的容人被打扰的烦躁感。面向文教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空间尺度,与面向其他类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商业性和开放性都减少,空间使用感受直接、高效、便捷,并根据大、中、小的空间尺度,分配不同的功能需求。教室与食堂及其他教育所需空间尺度各有规则,各个功能空间独立分开,且保证干净明亮,在教学楼每层设计公共开放空间供学生、教师的课外交流,根据每层学生的数量设计开放程度与尺度。

2.面向指定功能的建筑空间分布

对于文教空间,人的活动会有明确的目标——教学或管理,立足于旧工业建筑的人群动态研究,结合文教空间的设计思维,文教建筑空间分布的功能指向性极为重要,教学空间和配套的辅助空间必不可少并越来越趋向丰富和全面,其别注重交流活动。建筑内部空间的分布是丰富的线形,在流线中节点的塑造变得十分重要,这些节点成为“故事”的发生地,同事也是“教”与“学”的发生地。在文教类空间中,“交流”与“积累”占据学习生活的大部分,在对义乌商城学校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将公共交流区域与学习积累区域做得开放通透,以流线节点的形式分布在整个教学大空间中,成为学校内部空间的亮点。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2

2主要风险因素应对策略

2.1建立动态、长效结构检测机制目前在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旧工业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的不确定性,给原有建筑结构的改造再利用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旧工业建筑的结构检测工作到位与否是改造再利用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建立工业建筑结构检测的相关政府部门,对西安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现状定期进行调查、结构检测及跟进,并提出有效的指导与建议。如:对已有结构进行修复与加固、对失去承载力的结构进行置换、增加新的结构或构件等;同时,相关企业定期自检,对其结构类型、原有结构设计强度、实际结构设计强度、结构损坏情况及其损坏程度、基础承载力等进行切实的可行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构技术方案,并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反馈。这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动态、长效的结构检测机制,使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项目更加高效、顺利的进行。

2.2提升人才培养力度,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提升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管理的人才培养力度,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支持高等院校积极探索为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2]。让更多的人员具备旧工业建筑的相关技术才能和管理才能。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职业教育重点项目计划向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靠拢,使改造的旧工业建筑有坚实的质量保障。

2.3完善相关政策及项目管理机制我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明确了财税政策、融资政策和土地政策。在全国调研的过程中,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设的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对重庆市当地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进行了导向与监督指导作用,但是工作内容界定尚不明确。虽然我国政策法规尚不完善,但可以借鉴国内外已出台的政策和已建立的项目管理机制,尽快在西安设定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财税激励政策及产业扶植政策,使旧工业建筑的拆除、改造及后期运营管理规范化。其次,加快对西安现存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项目的调研跟进工作,逐渐明确并细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善其应对措施,为今后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3

旧工业建筑由于历史的特殊性,以前的老工业建筑在几百年的城市扩张之后,区位性价值普遍得到提升,大多存在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这个区位优势使得改造的投资小、回报高。

2)结构优势。

工业厂房结构坚固、空间高敞、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承载力。

3)空间功能优势。

旧工业建筑大多是大空间、大跨度结构,这使得改造时的空间划分比较灵活,可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对空间功能的转换要求。

4)基础设施优势。

旧工业建筑的电力设施、给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都有较强的负荷能力,保留其可以节省添置这些设施的费用。

2绿色节能技术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旧工业改造也应采取绿色改造的方式。与推倒重建相比,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可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不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针对建筑运行能耗的来源和组成,把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分为两类:建筑本体绿色节能技术和建筑设备绿色节能技术。其中建筑本体绿色节能技术包括围护结构的绿色节能技术和建筑空间设计的绿色节能技术;建筑设备绿色节能技术包括建筑能源设备系统绿色节能技术、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绿色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节地与室外环境。

旧工业建筑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对旧工业建筑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是节约土地最直接的方法。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既能节约土地,又可以起到绿化环境的功效。屋顶植被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浮尘以及CO2,可以有效的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也可延长屋面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使用绿色植被覆盖建筑物表面,从外观上看既遮挡了建筑物原有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风格又赋予建筑物一种古朴的气息。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约能源是实现绿色节能的核心理念,根据旧工业厂房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沼气、风能等等可以再生的资源,在改造中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太阳能光热与光电系统等节能技术等。由于经济技术和建筑功能的因素,旧工业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较差。许多旧工业建筑改造后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这样不仅影响了建筑的使用性能,而且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但是,旧工业的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也正是改造者所看重的,他们在改造之后往往愿意保留此类大空间,引入自然光,这样白天可以不需采用其他照明措施,节约资源。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通过采用节能型设备,如无水小便斗,节约用水;将地面雨水、屋面雨水、生活用水利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分别收集后合并,通过净化用作冲厕或绿化用水;在停车场铺装易渗水的材料,使得雨水快速的渗入地下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若对旧工业建筑不进行改造再利用,而是采取推倒重来的方式,无疑造成了资源和建筑材料的极大浪费,推倒破坏产生的建筑垃圾更是增加了环境的负担。而如果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使它真正达到实际的使用寿命,也是节约建筑材料的一种表现方式。旧工业拆除下来的一些物件,可以作为装饰物品摆放在工业园区,既不浪费材料造成环境污染,又美化环境,使得这些物品更具有历史价值。

3绿色节能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实例

3.1天津绿领慧谷创意产业园

绿领慧谷创意产业园原为天津纺织机械厂,始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138亩,厂房面积6.1万m2。改扩建后园区所占地面积近9.3万m2,总建筑面积10万m2。在改造过程中,大量的采用了绿色节能技术:新建材料保温外墙、新技术窗体遮阳、可控开窗面积、隔热铝合金型材、中空Low-E玻璃等,使得这些建筑既是节能房又是展示厅。应用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热交换新风系统、屋面雨水收集、风光互补路灯、室外自渗透型停车位地面等环保节能手段。经过测算,一期的改造成本仅为拆除的36.4%。

3.2上海市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

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环保产业园前身为上海乾通汽车附件厂(1954年—1966年),于20世纪初搬迁,留下18栋工业厂房,总占地面积为3.23万m2,总建筑面积为5万m2。属于节能研发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文化传媒、节能咨询策划为一体的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原厂区18栋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改造过程中保留了框架结构,原有的外墙采用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既能减轻负荷又能起到保温作用。新砌外墙则采用复合墙体系统,能够消除冷、热桥,维持室内气温平稳,节省空调能耗。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无水小便斗、窗体遮阳、门窗断桥隔热铝合金型材、中空Low-E玻璃、两层透气型木窗、雨水回收系统用于卫生间冲厕及清洗车辆等绿色节能技术。

3.3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办公楼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办公楼前身为法资企业美西航空机械设备厂区,始建于1895年,改建于2001年,为框架结构。在改造的设计阶段,将经济、节能、生态性融入到其中。在改造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到一些节能高效的新材料,如太阳能灯,将原先部分老厂房的屋面拆除,在屋面开天窗,增加了室内光线和通风,在屋面开小口,安装太阳能灯,白天可享用自然光线办公。将原来普通玻璃更换为双层断桥玻璃,来达到保温节能的功效。原来老厂房的蓄水池、水塔均保留再利用,采用蓄水池的水清洗车辆,洗完车的水再次利用浇花,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在楼层阳台上种植植物,采用屋顶绿化的方式,使夏天有效的缓解太阳的直射,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降低对能源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办公条件。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4

由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引发了社会发展的新一次浪潮,城市复兴、产业结构调整,新艺术形式的出现等都为LOFT的产生及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LOFT反映了西方后现代思想为主体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思潮,也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给予了LOFT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及更迅捷的传播途径。由于当今LOFT在建筑领域处于发展的初期,且处于非主流的边缘状态,目前国内对于LOFT的理论研究较少。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及工业发展历史进程,旧工业建筑改造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

1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活动中,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流失,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方面是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施的破坏, 另一方面是对工业建筑空间特征的破坏。

旧工业建筑遗产中的特殊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施通常指在工业生产的活动中起到辅助生产的作用, 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功能但是并非是生产空间主体的构筑物, 这些构筑物往往是工业建筑的标志。 比如厂区内高耸的烟囱、形体特异的水塔等构筑物。

另外, 对于工业建筑建筑空间特征的破坏是我国工业建筑改造实践活动中更加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业建筑的建筑空间大都高大开敞, 这样的空间特征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但是往往在改为民用建筑时空间显得浪费。 为了达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开发者往往会破坏原有空间特征, 使改造后的建筑空间和原有空间之间失去联系。

2 loft空间为旧工业建筑有机更新提供思路

2.1 loft空间和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关联

Loft文化发源于纽约的旧工业建筑区―――苏荷 (soho)区 ,从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loft空间成立之初就是源自于一种妥协和无奈。 高昂的租金使生活潦倒的先锋艺术家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创作空间。 而由于旧工业建筑廉价的租金,艺术家纷至沓来,将其改造为集居住、创作甚至是销售一体的空间形式。 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艺术家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力度相当有限, 这种无奈恰恰完好地保存了一些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件和工业建筑空间特征, 使得工业建筑的原真性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留。

2.2 loft空间特征

2.2.1 高大开敞

空间,是建筑之灵魂。 而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形式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空间高大开敞的特征。 这一空间特征的由来主要是因为loft多为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 而对旧工业建筑这一空间特征的保护转化成了loft空间的主要特征。

2.2.2 自然而真实、保留工业美学

工业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形态非常真实的反映着工艺生产的流程,是一种完全真实和理性的空间。 内部空间不加藻饰,简洁真实,空间内梁、柱等结构构件清晰可见,非常理性地表达出建筑的营建逻辑。 Loft空间继承了工业建筑的这种美学。

2.2.3 模糊性

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改造大多是在单一空间内布置生活起居、工作、艺术品展示等诸多功能的空间。 因此卧室、厨房、工作室等功能板块就不可能像传统民用建筑那样有明确的界定和隔断,传统的套型模式被打乱,loft空间展现出模糊性。

2.2.4 灵活性、可变性

loft的经营方式大都是租赁 , 因此使用者对其内部空间的改造大都是临时的, 这些非固定的空间隔断随着租客的变更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loft空间灵活可变的原因。

2.2.5 浪漫化、个性化

传统的居住空间或是办公空间中, 不同的功能空间通过划分并作为商品销售给其使用者, 建筑空间是一种既定的形态。 而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自主的空间划分和装修来尽情地发挥,创造浪漫的、个性十足的空间。

3 LOFT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

不同的建筑设计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有不同的改造理念,不同的理念直接影响到改造以后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如果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单纯自发的进行,难免无序化,不便于城市整体面貌的更新与复苏。因此需要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进行整体把控,如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从宏观上把握改造的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级别的改造或更新思路;开发商需具有更加成熟理性的头脑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与复苏的活动;建筑师要积极的发挥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力。由于这种统一实施改造模式具有综合性,必须确立一种能够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和策略。

3.1整体性原则

由于旧工业建筑的风格、结构等错综复杂,对其改造所采用的设计手法也就多样化。如果LOFT式旧工业建筑改造没有确立一个基本统一的原则,那么改造可能陷入盲目与随意化,可能导致资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无法发挥规模效益。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改造原则,把这种建筑的改造活动纳入理性化、规范化的轨道上。

3.1.1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一方面加快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活动应当建立在对该建筑本身及环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由于旧工业建筑的工业性质,其不可避免残留有污染物,另外旧工业建筑大多被荒弃,本身留存了很多废弃物,加之在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必须把生态原则放在重要的地位。

3.1.2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价值,需要用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发展就是对旧工业建筑寿命的有机延续,要做到既对建筑进行保护,同时又对旧建筑进行更新,保护与发展要同时兼顾。保护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制约机制,改变大拆大建的做法,在改造风格的选择中,需针对旧工业建筑的文化、历史及艺术价值仔细加以分析和利用,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在保护与发展的选择中,应当以保护为主。

3.1.3促进区域复兴的原则

在现实情况下,一次性改造大片旧工业区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开发商的投资风险极大。因此开发商往往采用非一次性设计和开发的模式,即采用置换与填充的规划思路。先对旧工业建筑部分可利用结构进行整理并改造成与LOFT类似的艺术空间,同时在其间可利用的空间中添加一些具有展新功能的地块或者建筑,提升整个地区的档次并赋予其新的活力。而当土地价值在运作过程中被提升到一定程度,先前未改造部分的地块或厂房建筑就置换出来再依前述方式填充进新的地块或建筑,最终全部被改造,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通过这种分次性设计和开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社区的底蕴,提升了其商业价值,同时大大减轻了投资者的决策难度和投资困难及风险。

4基于loft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建策略研究

4.1 内部空间改造策略

4.1.1 通高空间的融入

工业建筑相对于传统的民用建筑往往具备更加高大的空间, 而最早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艺术家们由于受制于有限的资金, 往往会对旧工业建筑空间进行较为简单和局部的处理,虽然在空间内做了简单的隔断和划分,但是室内空间中往往都会保留一部分原有工业建筑空间的样貌。 并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空间, 而这些空间的融入也是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和普通旧建筑改造空间的标志性差别,Loft中的通高空间可以充当展示空间 、 商业空间等 , 适用于大型厂房改造项目;而在艺术家工作室、个人画廊等小型厂房改造中, 高大开敞的通高空间则通常作为起居室和创作展示合一的功能空间。

4.1.2 loft空间分隔

依据loft空间内不同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需求, 可将分隔的类型划分为:弹性分隔、意向分隔、局部分隔和封闭分隔。loft空间分隔的方式主要为阁楼和屋中屋这两种形式。 这两种形式是loft空间区别于普通民用建筑内部分隔的重要因素, 因为在时间上,阁楼和屋中屋的建造时间都晚于建筑主体,是附属于旧工业建筑的建筑构件。 其次,作为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旧建筑改造的手段,阁楼和屋中屋通常都是非完全的划分,会预留出通高空间,这种局部的分隔也是loft空间的显著特征。

(1) 阁楼

阁楼本意指房屋中的上部空间或工、 商业建筑内无隔断的较大空间。 阁楼在结构上大都依附于原有的旧工业建筑,这也是它和屋中屋这种分隔形式的主要区别。 阁楼在营造之时通常在内侧设柱子加以支撑, 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通常搭接在旧工业建筑的吊车轨道或是牛腿柱之上, 节省了建造的材料,实现了较为经济的改造。

(2) 屋中屋

屋中屋与阁楼利用旧工业建筑本体的结构体系有所不同,其与原有旧工业建筑联系不强,改建后的屋中屋拥有一套独立结构体系,因此屋中屋具备了以下优势。 首先,屋中屋的营造对原有的旧工业建筑未造成任何的改动, 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完美的保留;其次,当需要对内部分隔进行重建时,只需拆除屋中屋的部分即可,不会对旧工业建筑带来二次破坏;再次,屋中屋的形式相当于建筑拥有了双层皮,而屋中屋内部通常是较多人员停留和使用的功能空间, 需要空调和暖气等温度调节措施, 屋中屋和旧工业建筑之间的空间就成了过渡空间, 这层空间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降低了能耗。

4.1.3 loft空间衔接

和loft分隔相对立的是, 有了不同的分隔手法所产生的若干功能板块,就必然存在着各种空间之间的衔接。

(1) 竖向衔接

竖向衔接多见于loft空间的水平分割, 在高大开敞的旧工业建筑空间内通过水平分割的手法创造出夹层空间, 就必然需要竖向交通来联系。 竖向衔接通常表现为楼梯,坡道等。 这些新增的楼梯和坡道大都采用钢材和玻璃等轻盈的材质,使楼梯看起来轻巧简洁,大气时尚。 这些通透的楼梯还可以作为室内空间的弹性分隔手段,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层次,丰富和装点了loft室内空间。

(2) 横向衔接

Loft空间的横向衔接多见于垂直分隔 ,其主要表现为空中连廊。 特别是在功能上存在联系的两个空间分别处于非首层的位置上时,就需要二者之间施以空中连廊。 上海八号桥在设计时就成功的运用了连廊这一建筑元素,将8栋旧工业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也是八号桥这一名称的由来。 空中连廊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室外的相连,廊道在不同的建筑内外都有穿插,人们通过这些连廊就可以顺畅地漫步于旧工业建筑区之间。连廊起到了室内外空间的串联,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

4.2 外立面改造策略

基于loft文化的旧工业建筑往往采用新旧冲突的手法来引入新元素, 这种新旧冲突的设计手法来源于loft文化中的拼贴理念,20世纪中叶的拼贴艺术深远地影响着loft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其影响下,loft空间及其外立面逐渐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和编辑的状态,各个时期的材质都会拼贴在外立面上,显示着旧工业建筑的历史和改造进程。

新材料的引入不但没有可以的和旧材料相仿, 反而刻意的制造冲突。 通过这种新旧材料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新材料体现出建筑空间的新颖和时尚, 而旧工业建筑表皮则体现着怀旧气息,从而形成了商业建筑空间的亮点。

5结语

旧工业厂区以及厂区内的旧工业建筑是城市的宝贵遗产,他承载着人类对于工业时代的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的轨迹。我国一些艺术家积极引入国外LOFT改造的理念,利用旧工业建筑进行LOFT改造,是对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一种积极的启蒙探索,他们吹响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第一响,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也提供了我们对于LOFT在国内改造的研究的范本。由于其很多在没有经过社会系统规划的情况下,其改造往往带有很强的自发性,缺乏统一的理论和规划,其经济价值往往局限于其本身的场所,而没有上升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上来,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是很明显。其间我们也分析出许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发展遇到旧工业建筑这些地块,我们采取什么态度?经过我们的论述,我们的主张是不要一味的都“大拆大建”,对于有旧工业建筑的地块,我们要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其改造和保留的程度,依据程度的轻重,划分为大量保存旧工业建筑并进行改造利用或者保留局部旧工业建筑节点,其余旧工业建筑拆除的方式。对于保留局部旧工业建筑节点的方式,拆除腾让出的用地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用地,保留的旧工业建筑节点可以作为该地块的公共中心和标志或者社区广场,并对保留旧工业建筑进行有效的LOFT改造利用。这样的理论就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保存”,而是根据其评估的价值,即保留了地块的历史痕迹又发展了该地区的经济。具体到操作层面,需要建立学术机构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市场资本自由发挥的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学术机构的前瞻性,政府主管部门的督察性和推动性,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性,最终形成发展了城市经济又保留了城市历史文脉的城市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天兵.西方现代艺术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建国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 陆地著.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5

工业技术的飞跃带来了城市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工业文明受到强烈的冲击,大量的劳动力由第

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许多位于市中心的传统工业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地价上涨、环境保护等因素逐渐衰落或迁出市内,位于市内的旧工业建筑大多丧失了原来的产业功能,面临着人们去与留的选择。这些旧工业建筑往往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承载着社会发展的信息。由于大量的工业遗产没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很多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不断受到毁灭性的威胁。

1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根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中的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还有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

工业遗产的价值:

(1)历史价值: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科技价值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4)审美启智价值,在工厂(场)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以及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和启发后人创造思维的启智价值。

(5)独特性价值: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稀缺性价值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那些早期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

2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物质见证,具有不同与自然文化遗产的特有的史料价值,在肯定工业遗产价值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保护好工业遗产所涵盖的历史信息,再则要做好再利用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业遗产的生命得以延续。

旧工业建筑在基础设施、结构状况、区域位置、历史文化性以及建设周期等方面均具有改造利用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投资风险小。

首先,旧工业建筑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动力等方面的容量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改造项目可以以原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不用增加新的市政设施接口,只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扩大容量或改变位置,改进设备即可,此一项即可有效减免投资方和政府的前期投入。其次,工业建筑往往都具有坚固、耐久的主体结构,结构受力简单明了,具有共性,便于安全可靠地进行改造。最后,旧工业建筑的拆迁矛盾小,比起一般的旧居住区的住宅拆迁矛盾来说,工业建筑则少了很多限制问题,不用安置拆迁住户,无需考虑居民的返迁补贴,可以快速改造,重新投入使用。而且还节省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费用。

2.2旧工业建筑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平整简捷,改造利用的可塑性强

旧工业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在空间结构、平面形式、立面造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改造优势。在空间结构上,工业建筑一般空间比较宽敞,不仅层高较高,跨度也大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在平面形式上旧工业建筑一般规模大、占地多,建筑空间的布局往往遵从一种体现效率与生产逻辑的秩序。因此,建筑的平面形状大都规则整齐,可以适应多种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在立面造型上我国旧工业建筑大都为近代建造,建筑立面一般简捷、整齐,而且其外墙一般为围护墙,改造时可以根据需要拆除重砌或直接加以利用,为立面的改造提供了更大的可塑性。

2.3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性的优势

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实物展品。把时间所赋予旧工业建筑独特的历史场所精神与现代的崭新空间进行对比、碰撞和交融,往往能造就出不朽的建筑杰作。

3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活动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增大。类似广州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仅仅依靠若干大型的体育活动场馆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的。而现如今广州市区内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已经基本没有可供开发修建的剩余用地,大量的老建筑,尤其是有着良好利用条件的老工业建筑就成了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切入点。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要素。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人们比较关注社区文化建设为满足城区居民所提供的精神需求和智力支持。随着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区的相当部分工业建筑已被拆除,建成了商品房和公共绿地。但还有剩下的部分老厂房、老仓库零星分散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各个区域,客观上要求加快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和利用。事实上,在总体实施“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旧厂房由于内部结构破旧,外观景致陈旧,周边环境脏乱,成为与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不相符的“瑕疵”,要么被关闭闲置,要么随意改变土地、房屋用途、临时地租借给小商铺、小公司、小作坊和外来务工人员。这是一种自发的、非常规的从各自利益为出发点的改变,缺乏整体协调,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行政管理职能的交叉,造成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仍旧无法体现土地最佳利用效果,阻碍了区域功能和形态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不利于土地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新晨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6

工业技术的飞跃带来了城市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工业文明受到强烈的冲击,大量的劳动力由第

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许多位于市中心的传统工业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地价上涨、环境保护等因素逐渐衰落或迁出市内,位于市内的旧工业建筑大多丧失了原来的产业功能,面临着人们去与留的选择。这些旧工业建筑往往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承载着社会发展的信息。由于大量的工业遗产没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很多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不断受到毁灭性的威胁。

1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根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中的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还有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

工业遗产的价值:

(1)历史价值: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科技价值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4)审美启智价值,在工厂(场)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以及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和启发后人创造思维的启智价值。

(5)独特性价值: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稀缺性价值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那些早期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

2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物质见证,具有不同与自然文化遗产的特有的史料价值,在肯定工业遗产价值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保护好工业遗产所涵盖的历史信息,再则要做好再利用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业遗产的生命得以延续。

旧工业建筑在基础设施、结构状况、区域位置、历史文化性以及建设周期等方面均具有改造利用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投资风险小。

首先,旧工业建筑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动力等方面的容量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改造项目可以以原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不用增加新的市政设施接口,只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扩大容量或改变位置,改进设备即可,此一项即可有效减免投资方和政府的前期投入。其次,工业建筑往往都具有坚固、耐久的主体结构,结构受力简单明了,具有共性,便于安全可靠地进行改造。最后,旧工业建筑的拆迁矛盾小,比起一般的旧居住区的住宅拆迁矛盾来说,工业建筑则少了很多限制问题,不用安置拆迁住户,无需考虑居民的返迁补贴,可以快速改造,重新投入使用。而且还节省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费用。

2.2旧工业建筑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平整简捷,改造利用的可塑性强

旧工业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在空间结构、平面形式、立面造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改造优势。在空间结构上,工业建筑一般空间比较宽敞,不仅层高较高,跨度也大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在平面形式上旧工业建筑一般规模大、占地多,建筑空间的布局往往遵从一种体现效率与生产逻辑的秩序。因此,建筑的平面形状大都规则整齐,可以适应多种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在立面造型上我国旧工业建筑大都为近代建造,建筑立面一般简捷、整齐,而且其外墙一般为围护墙,改造时可以根据需要拆除重砌或直接加以利用,为立面的改造提供了更大的可塑性。

2.3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性的优势

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实物展品。把时间所赋予旧工业建筑独特的历史场所精神与现代的崭新空间进行对比、碰撞和交融,往往能造就出不朽的建筑杰作。

3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活动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增大。类似广州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仅仅依靠若干大型的体育活动场馆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的。而现如今广州市区内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已经基本没有可供开发修建的剩余用地,大量的老建筑,尤其是有着良好利用条件的老工业建筑就成了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切入点。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要素。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人们比较关注社区文化建设为满足城区居民所提供的精神需求和智力支持。随着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区的相当部分工业建筑已被拆除,建成了商品房和公共绿地。但还有剩下的部分老厂房、老仓库零星分散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各个区域,客观上要求加快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和利用。事实上,在总体实施“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旧厂房由于内部结构破旧,外观景致陈旧,周边环境脏乱,成为与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不相符的“瑕疵”,要么被关闭闲置,要么随意改变土地、房屋用途、临时地租借给小商铺、小公司、小作坊和外来务工人员。这是一种自发的、非常规的从各自利益为出发点的改变,缺乏整体协调,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行政管理职能的交叉,造成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仍旧无法体现土地最佳利用效果,阻碍了区域功能和形态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不利于土地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suzhou city,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each have use value but not be heritage of old buildings, is to face down position. A building is to have life, some old buildings in the modern cit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rough some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building, it can continue to survive. Such already can realize the transfer of its economic value, and reflects its cultural value continue; Not only is to the past respect, als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uture. Reform for old building design is an urgent need to discuss important topic.

Key words: the retrofit design of the old building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在整个城市不断的发展、更新和变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建设大体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大规模新建阶段、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阶段以及主要对旧建筑更新改造再利用阶段。因此如果一个城市的文脉及其历史连续性的遭到破坏,也就失去了城市个性与历史的厚重感。所以对相当一部分仍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旧建筑,就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予以保留。而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建筑成为了需解决的问题。

一、旧建筑改造的现状:

2500多年来,苏州古城积累了丰厚的历史遗存,有古典园林,有名人故居、寺庙道观、府学书院等,为世人瞩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沉重的人口增加,现代城市文明对千年古城咄咄逼人的挑战。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引起了建筑学界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不断地拓展和完善下,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正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原有大拆大建的方式,以促进资源可持续再利用。

二、旧建筑改造的类别

1、 旧工业建筑:

苏州古城区原来承担着大量的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区工业企业最多时有286个,用地共达172公顷,占古城用地12.2% 。城市发展到如今,这些建筑已经相对较久远,多数简陋不堪,很多就地改造发展,与住宅、园林、文物古迹等犬牙交错,布点混乱。随着原有的部分单位向外搬迁,原有的厂区变成了大量的空置建筑。而这些旧工业厂区地理位置佳、交通方便。因此改变其使用功能,又能为这些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案例:录像机厂改建为苏州金阊区区政府、苏州第三纺织厂改建为平江府酒店

2、 城市建筑过程中的烂尾楼:

整个城市发展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一定量的长年闲置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因仍处于设计寿命期,但因功能、设施、外观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新需要,因此可将这些建筑进行重新设计、定位,让它重新获得新的生命。

案例:园区便利中心改为某园区企业办公楼、吴中越溪苏街办公楼改为吴中豪生酒店

3、 原有建筑基地上改建、扩建:

古城区内保留了容积率低、绿化环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商业地块。而这些单位因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对原有建筑采用小修小补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竞争。因此需要对原旧建筑进行改建、扩建,依据现有经营模式梳理内部流线、功能,从而发掘这些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风水宝地”。

案例:苏州东吴饭店、苏州阊门饭店。

三、旧建筑改造的方法:

1、项目定位策划 :

每个旧建筑改造项目,首先需要对其进行调查,比如年限、改造前后的使用功能、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等进行了解。结合业主所提出的需求进行旧建筑空间的空间划分,内外的环境采用与之相适的建筑风格等等,形成系统的、可实施的改建策划方案。

2、外部空间的优化、流线的重组 :

外部空间首先梳理整个建筑群体之间的交通流线,满足相关消防规范的要求和改建后的需求。对一些陈旧且无保留价值的旧建筑进行拆除。

3、内部空间的优化、流线的重组:

在对旧建筑进行改建的时候,依据新功能定位、需求,重新对旧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梳理、组织,从而满足其新的功能需求。在整个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同时,需结合外部空间流线的需求、建筑立面的需求,做到内外设计风格统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四、旧建筑改造的趋势:

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日后旧建筑的改造设计也必然会与之结合、并存。如何利用拆除旧建筑中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对既有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这将又会成为国内建筑界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苏州古城的保护》夏驯

[2]《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张宁

[3]《探寻古城保护和发展的结合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 李路轻

[4]《改造“烂尾楼”, 塑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8

【关键字】

旧工业建筑功能转换 创意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传统制造业的衰退,城市中大量的工业企业及其基础设施的外迁,工业建筑闲置或废弃,是许多城市已经面对或正在面对的问题。在提倡建筑可适性再利用的研究中,旧工业建筑结合创意产业的改造再利用模式不论是对建筑自身价值还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时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现代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传统工业而建的工业建筑也竞相转变为新的创意产业,现代创意产业在旧工业建筑躯壳里获得了新的生命动力,原有工业建筑也迎来新一轮的生机。

1.旧工业建筑向城市创意产业园转换的契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原有的闲置旧工业建筑的现状为:一部分在城市开发的巨大压力下被新的城市更新项目所取代,一部分的价值被人发现而幸运的得到了改造重新获得了生机,还有许多则仍处于闲置状态,等待着人们去与留的选择。

废弃旧工业建筑如何才能一改没落之气,注入新的活力,焕发新生命力,其关键在于那些建筑空间得到妥善和恰当的再利用,使它们作为一个“建筑”本质的特征——可用的空间,得以彰显。

目前,很多国外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是以旧城区改造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旧仓库、旧工业建筑改建而成的,皆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旧工业建筑群到创意产业园的转变,正是体现了这种多样性,使城市区域内逐渐呈现出旧工业区的复苏及城市复兴的迹象,这也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重新恢复了繁荣与场所感。工业建筑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性常吸引着艺术家及创意者们,所以在更新过程中往往对旧工业建筑形体及原始结构忠实保留、对能够体现工业化历史的内部空间及工业残留物审美化,从而使改造后的建筑依然散发着工业气息的魅力,传达着工业历史的信息,重新发掘出地方传统和文化,仿佛又再现了建筑曾有过的辉煌历史。

2. 旧工业建筑向创意产业园功能转换的方式

2.1景德镇陶瓷厂现状概况

景德镇陶瓷厂于1952年成立,占地面积492.75亩,厂房建筑面积11.5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工业厂房、仓储类用房、办公建筑及居民建筑。厂区内旧工业建筑物具有较强的产业特点,且有较高的空间再利用价值。

厂区内原有建筑由于建造时间久远及多年未采取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导致厂房的基本功能已经丧失。且建筑外部破败,厂区内部私建建筑较多,破坏了原有厂区的结构和整体性。(图 1)

图1厂区旧工业建筑

2.2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方式

1)区域整体设计原则

基于对景德镇陶瓷厂的现状旧工业建筑资源的评价,对其改造更新应采取“整旧如旧,新旧结合”的改造原则,充分发挥旧工业建筑的价值,对其工业建筑与建筑构架等工业风貌特征鲜明的区域进行整合维护,保持原有格局和建筑特征。对厂区空间结构进行新一轮规划调整,在保留原有厂区空间并对其整改的同时新增加部分商业空间及艺术展示、文化教育空间,更好的将厂区原有功能属性与创意产业相融合。

2)空间形态再设计

在改造过程中,可利用景德镇陶瓷厂旧工业建筑原有结构构件,在不影响原有厂房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对内部结构体系局部增加、减少或重新组织结构要素,首先利用原有建筑结构,来创造能满足特殊需求的空间形象。充分发挥原有结构构件的潜能,通过悬吊、拉结或悬挑等方式,来承担新添加部分的荷载,这样既可以降低费用,又可以增加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其次对其进行内部空间的二次设计和划分。扩建部分与原有建筑连接处设计共享大厅,可以使新老建筑元素并置于同一空间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过渡空间更自然和富有新意。将原厂房建筑中富有特色的局部构件,移置于扩建部分的适当位置,使新旧建筑形态产生良好的协调与呼应。可将其内部空间改造成艺术文化空间展示区、历史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

3)建筑单体造型设计

由于该区域工业特点,对工业建筑及设备的特殊要求,其建筑形态有别于其他工业建筑。因此在改造更新时应保留原有建筑形态特色,在扩建部分可以从立面比例、整体尺度以及所用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等方面尊重和延续原有建筑形态,寻求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呼应,从而更好的保持历史性地段建筑文化的延续性。通过保留大部分原有建筑的外部特征和对扩建外立面的修整与装饰,尽可能的还原其厂房原有的建筑形式与形态。将其改造成与原始风格相协调的建筑风格,从而最大限度的体现旧工业建筑的原始风貌。

再对厂房外部改造的同时,对其置入新的功能分区,不仅可以很好的延续去原厂房的生命力,还可以赋予其新的内涵。将位于原有建筑后部的扩建部分的立面,设计成均匀划分的简单几何形象,成为原有建筑良好的背景,以突出原有建筑细部之精美。将原有建筑中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加以提炼和适当变形,恰当的运用于扩建部分的设计中,促使新老建筑产生对话、产生良好的协调关系,从而很好的保持了历史性地段建筑文化的延续性。(图3、图4)

图3厂区旧工业建筑改造示意图Ⅰ

图4厂区旧工业建筑改造示意图Ⅱ

3)环境景观设计

创意产业园内的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虽不是园区外部空间的决定要素,但在空间实际使用中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和影响却是很大的,与一般城市外部环境不同的是,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对于创意产业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延续旧工业厂区的工业文明、展示园区的文化理念、创意构思等信息,从而对园区整体的工业氛围和创意环境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本次更新改造可利用厂区内原有的雕塑、壁画、建筑单体等现有元素对园区内环境进行再一次的规划设计。

3.旧工业建筑向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功能转换的意义

旧工业建筑群向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功能置换目的就是为了对其进行再利用,而再利用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进行适当的改造,再利用是目的,改造是途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对景德镇陶瓷厂旧工业建筑改造不单单是对其建筑的一个修葺整修的一个过程,更是一种产业的转型,而这种转型将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

4.结论

随着工业时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今天,现代创意产业蓬勃兴起,旧工业建筑、旧仓库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资源。旧工业建筑它有着历史的缩影,文化的烙印,也因此富有无限的想象力。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出现了许多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创意产业园,由于具备历史底蕴文化内涵,以及空间可塑性较强,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等种种原因,成为各地区创意产业园的主流。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与辐射力的增强,这些富有工业历史文化气息氛围的旧工业建筑群势必成为关注的焦点。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我国的创意产业方兴未艾,从旧工业建筑向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功能转换呈极佳的增长势头,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城市旧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方面的探索,必将更为成功,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 庄简狄.李凌 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J].北京:建筑学报2004(11).

[2] 旧建筑的改建和重建[M].于馨等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 俞孔坚. 庞伟著.产业用地再生设计探索[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9

工业建筑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如今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因为产业结构重组,城市功能变革,逐渐成了“闲置”的建筑。但是因为旧工业建筑具有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容积大,拥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工业美学价值等优势而对其进行重塑与再利用的建设活动越来越被人接受与提倡,文章结合大量优秀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两种基本的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重塑和再利用模式: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

1.功能置换

建筑设计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建筑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功能和自始至终的美。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的重塑与再利用打破了原有封闭单一且静态的功能结构,实现了由废弃到再生的转变。根据已建成的实例分析,通过功能置换可以将大跨度、大空间的厂房改建为剧场、博物馆、餐饮中心等,把多层厂房改为住宅空间、办公空间等。下面从经济、文化、历史、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分析其创造的社会价值。

1.1功能置换的经济效益

旧工业建筑对其使用功能的置换既是商业运作,又是对工业时期建筑的保护。对经济的活用是旧工业建筑重塑与再利用最重要的一步。首先对地价因素的活用,利用其处于城市边缘位置的优势,根据城市极差地租的理论,从工业用地性质转变成商业用地性质,同时也凸显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其次,将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城市资本来进行运作,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通过功能置换的改变方式使工业时代的产物不仅流传下来了也解决了经济问题,更让旧工业建筑重新焕发了内在的生命活力。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也是对材料、空间和能源的经济利用,更好地利用了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成为了提升场地价值的营销工具。创新与旧工业建筑的特性并没有产生矛盾,从经济角度来看,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也同样充满吸引力,越来越被房地产商看作是一种有效的投资。

1.2功能置换的文化效益

旧工业建筑从历史文化价值出发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场所,或曾经见证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和国家工业的发展的历史过程。重塑与再利用作为保留旧工业建筑的重要方式仍然是最常见的。棉纺织厂被改造为艺术家工作室,面粉厂被转变为美术馆,粮仓被改建成图书馆。甚至将锅炉房变为社区售楼部,酒厂改为展示中心,或是将手表厂厂房改成大型商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旧工业建筑本身的价值与其新的公共用途之间毫无矛盾。这些项目地位显赫,经常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标志和历史遗迹。这些项目增强了地方文化形象,同时如果它们能够带动旅游业发展,就也具有经济上的重要性。例如,由北京国营电子工业老厂区改成的798艺术新区就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吸引了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1.3功能置换的历史效益

功能置换因为其改造内外的灵活性,为旧工业建筑的再循环提供了可能,它不仅赋予建筑新的功能,对内部空间氛围进行调整,还使旧工业建筑的韵味在新与旧的碰撞中得以强化。关于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的重塑与再利用的设计实践使旧空间得到了重生,这与现代生物学揭示的生命现象不一样,即新细胞的产生必须以旧细胞的死亡为代价。新的空间新的功能产生的同时,旧的存在并不从此失去本身的光芒,新旧空间互相融合,既适应了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又延续了城市的文脉,保留了城市的记忆。

1.4功能置换的可持续发展效益

拆除旧建筑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和装潢垃圾,这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对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旧有资源,避免一味的浪费,再加上改造周期较短,在时间上有很大的优势,避免工期上的诸多问题。反过来说,假若将老建筑拆除增加新建筑。那么新建筑的建造过程必定会产生新的资源和能量的消耗,产生新的废弃物,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增加新的环境负担。所以充分利用现有质量较好的旧工业建筑,通过功能置换满足新的需求,将可以大大减少资源和能量的消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一贯提倡的环保理念。

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从短期投资来看,可能不会被太多人认可和接受,或者会被认为是“不合算”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以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乃至环境寿命周期作为考察的时间跨距,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经济效益将会被逐步验证。

2.空间重组

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与现有建筑及空间是否具有直接和转型后的功能空间相匹配,或者在不需要对其主体结构体系、空间组织进行伤筋动骨式的重大调整和改造的基础上,是否已具备了与转型后的功能空间兼容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建筑功能就好比歌曲中的填词,而空间序列就像编曲,二者必须形意寓合,方能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如果现有建筑及空间具备了要转型后的功能空间所必需的空间通用性、可调节性、兼容性、适宜性,这样新旧空间之间的良好兼容关系为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重塑与再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兼容性是关键

工业建筑是纯生产性的,机械设备、原材料以及生产产品占据了其主要空间。由于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程度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工业建筑会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空间形态,但要满足基本生产,这类建筑及空间的整体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出大体量、大空间、大容积的特性。为后续人的种种行为和活动的介入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为向其他类型空间的转型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调节余地。旧工业建筑及空间具备的这种空间的兼容性、变通性和可调节性,使得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及空间真正拥有了重塑与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2适宜性改建

从旧工业建筑生产性车间,到当代多元复杂空间的转变,新旧空间之间吻合、匹配关系的存在,的确为整个重塑与再利用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毕竟这是两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建筑及空间之间的转换,因此,即便老建筑原先的意图或结构与新用途有相似之处为再利用设计提供保障,但对于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一定程度的适宜性调整和改建,对于新的功能空间的设计同样必不可少的。

3.结语

总的来说,旧工业建筑通过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为其带来了高利润,充分发挥了旧工业建筑的商业价值。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又带来了文化及历史效益,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后面的商业开发和动态保护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09.10.

[2]周浩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3]克里斯汀・史蒂西编.改扩建 建筑细部系列丛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

旧工业建筑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及布局的大规模调整,以主要沿海发达城市为代表的我国旧工业厂房的再利用也得到了普遍关注,多个几近废置的工厂集聚群变成具有当代生态意义的公园或者艺术创作集聚区,由现代城市发展的障碍成功转变为城市中一道别样的景区,不仅为城市发展增添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更向人们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然而,令我们感到不忍的是,现在仍然有很多城市在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同时,针对城市中那些承载着我国经济发展重担的工业集聚区采取了直接拆除的不合理做法。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使这些曾今的我国经济发展助力能够重新焕发生机,是摆在我国当前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

2.我国旧工业建筑的保护

为了做好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再利用,2006年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这次会议使人们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的认同更加深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工业集聚区是当代大多数人过去一个时期生活的写照,承载着人们对家乡乃至国家的记忆;第二,工业遗产的保留对于以后人类认识某一时期的工业活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第三,工业厂区的再利用已成为一门涵盖多门学科的综合课题,具有一定的科技价值;第四,将现代审美与历史建筑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将会向人们展示一种别样的建筑艺术,使人们的美学视角更加拓宽;第五,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革命也必将会像其他人类文明一样迅速更新,一些工业革命时期最初的工业制作场所已近消失,同时这些工业场区也就显得十分珍稀。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价值的老旧建筑的再次利用不仅是对这些老建筑所承载的历史的尊重,更是能够使其在新的时代下重新焕发生命力。如何做好对于老旧建筑的再次利用,重点在于建筑师能否知晓这些老旧建筑的潜力所在,以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赋予其别样的建筑功能,以此来体现其新的生命力。再次回顾再利用的定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旧厂房的再利用就是一个对其建筑功能、外形以及室内布置重新按照现代时展要求的二次设计的过程。因而,可以看出建筑再利用所体现的并不是对旧建筑进行的简单的重复建设或者加固,而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涵义,对这些老建筑的质和量的重新构建。老旧建筑的再利用避免不了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再利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针对那些有特殊意义老旧建筑的保护;二则是对于这些老旧建筑进行适当的重新构建,并让其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种重新构建正是是为了满足当代社会需求而进行的改造。因而,可以这样说,我们通过改造对于这些老建筑加以保护与利用,重新展现其价值。本文将把再利用与改造统一为整体,来针对旧建筑进行研究。

3.我国旧工业建筑的改造

3.1功能转换

如何使这些旧建筑在完成修缮后仍然能够保持其原来的姿态,在以后的利用中仍能够得到多次利用,那么对于一个建筑师而言,就应该对于这些旧建筑的基本特征有所掌握,并且通过针对某一旧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以及具体的营造方式,将这些旧建筑的潜力尽最大可能发掘出来,进而以自己的领悟将这些旧建筑的功能进行再次组合,满足现代设计要求,让这些旧建筑在新时代下焕发生机。

事实上,一个旧建筑空间如果没有后续适宜的行为活动,它的改造将成为空壳,而在这种行为活动不可能预先确定的前提下,这种功能的转换一定要经过理性的分析和审视的定夺,因为新的业态功能决定着新的空间性质,新的空间特性同时也是新功能拓展的催化剂,在此过程中,新旧空间互相交错,有平行有交叉,内部空间边界重新设定划分,合理的利用原有的空间元素,增加必要的功能界面,创造出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对话。

一般情况下旧建筑改造一定要考虑“因地制宜” ,功能的转换要满足结构的适配性。这种功能置换是功能的彻底转释,但几乎利用原有的一切旧的语言来诠释新的场所空间,整改区域树立精品意识,更加强化空间的整体性。从整体和谐性来考虑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注重标志性建筑以及广场、小品、雕塑、铺装等的设计与建设,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的建筑理念以及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对于场地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四栋建筑去旧纳新,使其焕发新生最大限度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增值和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完整、简约的空间形态形成可识别性;以灵活的开放空间系统创造地区活力。

3.2形象再造

改造的原则是无论在尺度还是材料才是立面的处理上要呼应整体,虽然是新增加的部分,但尽量用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来变现出旧的符号旧的形式,从而达成风格上的一致,无论从色彩还是到材质还是到韵律,都尽量做到协调,至少在视觉上取得一致。

旧建筑的外部装饰以及构图比例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及工业美感,在建筑立面处理应当基本上按照历史照片及原有图纸,剔除毫无意义的增补和附加物,整个立面尽量还原原来的历史风貌,但有些年久失修的建筑材料以及构件,已经没办法进行修复,只能在保留外观的前提下进行替换,比如大部分红砖已经破烂不堪,经过去污,清洗修补,留下局部可以使用的,其余均根据原来机理,到砖厂专门定做,然后又经过现场打磨,做旧等处理,如原有墙面相得益彰,形成新的质朴的风格,产生宁静和回归自然之美,还有一些如落水管,栏杆门窗,均用现代材料进行替换,既尊重了原有的场所精神,又赋予了新的寓意和技术,既延续了原有建筑的脉络机理,又赋予了新的创意,通过色彩,材质,和机理的对比,展现着时间与空间的风貌。旧厂房红砖墙展示出天然淳朴的机理,所有门窗采用钢板仿旧木材质,落水管采用黑色铸铁按原风格打造;采用深灰色铸铁栏杆;有意内部结构,唤醒沉睡的历史,打造新的主题元素,新旧机理的交织,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渲染出整个场所的特定气质和特定氛围。感觉源于“工业时代的沧桑”又与旧时期大不相同。

4.结论

近现代工业的出现为全世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但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旧工业时代已离我们远去,随之而遗留的大量的旧工业厂房亟需当前社会做出合适的处理。通过对于旧工业建筑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与改造,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旧工业建筑,使其发挥经济效益,同时也对于城市文化历史的保存与宣扬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岚,宫浩钦.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的困境及原因[J].城市问题, 2011,(7): 49-53.

[2] 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