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0 16:16:54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1

1 犊牛冬春季节常见疾病介绍

大肠杆菌疾病(亦叫白痢病),是由于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的表现症状是四肢无力、昏迷、衰弱等。造成大肠杆菌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由于初乳摄入不足引起的犊牛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其二,则是由于犊牛牛舍防寒能力弱、潮湿等原因引起的犊牛生存环境恶劣引起的。

腹泻(又称为便秘、拉稀)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类疾病,尤其在大群犊牛饲养时,其发病率超过80%,严重影响了犊牛生长发育过程。常见的腹泻诱因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由于病毒性的腹泻,如常见的星形病毒;其次,是细菌引起的腹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再次,就是由于犊牛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腹泻,包括不干净的牛舍、母牛初乳不足等。

肺炎也是犊牛常见的冬春季节疾病,病症特征主要是少食、鼻镜干燥、呼吸困难等,多发于初生犊牛。引发犊牛肺炎的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不当。另外冬春季节常见的犊牛疾病还有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诸多类型的疾病本文在此不一一列举。

2 管理要点分析

2.1 营造健康的犊牛生长发育环境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发现,营造良好的牛舍环境对于减少犊牛冬春季节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云南泸水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差异明显,做好御寒、防寒、抗潮、通风、日晒等犊牛生长所必需的牛舍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冬季应做好牛舍的抗寒、防潮工作,根据传统经验统计数据而言,冬季牛舍的温度应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上,湿度应在60%左右,可以在有太阳的情况下,让犊牛在太阳下活动。

在春季,由于气温回暖,牛舍中便会出现苍蝇、蚊子等,这些蚊蝇往往携带病原体,对于犊牛的健康生长以及疾病的产生都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灭蚊蝇工作是春季牛舍环境建设工作的重点。总之,营造健康的犊牛生长环境是预防冬春季节疾病的重要方面。

2.2 做好饲料供给工作

饲料供给工作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母牛的饲养保障工作,其二是小牛的饲养保障工作。做好母牛饲料保障工作能够有效保障母牛的身体素质,提升母乳量,以此来提升小牛的营养获取质量,抵抗疾病的威胁。对于小牛的饲养保障工作,应注意用洁净的抹布擦拭母牛的污物,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小牛而言,人工喂养或者人工协助的形式帮助小牛能够自主吮吸;另外,应对小牛进行补料,半个月左右就可以对其进行喂食一些干青草,一个月以后可以加精饲料进行喂食。做好饲料的供给工作,重点是提升母牛和刚出生小牛的营养保障工作,通过提升牛自身的体质来有效抵抗春冬季节常见的疾病,另外春季作为小牛生长发育的重要季节,通过饲料的有效供给,能够提升其生长速度,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加强常见犊牛疾病预防检疫工作

检疫工作是预防和应对春冬季节犊牛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检疫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应从四个方面加强犊牛疾病预防检疫工作,首先,犊牛养殖户应加强与泸水县各地区兽医管理站的合作,能够有效获取到泸水县域地区预防检疫工作第一手资料以及检疫预防专业化帮助;其次,作为普通的饲养管理人员,应对犊牛的健康状况做好日常检查预防工作,本着“早诊断,早治疗”的基本原则,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一旦发生了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患病犊牛,并对症治疗;第三,为了预防常见的春冬季节犊牛疾病,可以在其饲料中添加一定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例如卡那霉素的服用对于犊牛消化不良疾病的解决;第四,检疫预防工作不是孤立的,应与日常的犊牛私聊供给、牛舍卫生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在临床上应避免小剂量,长时间预防用药。总之,通过检疫手段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潜在的疾病威胁,应应引起养殖户的关注。

2.4 加强饲养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2

今天我讲话的内容是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春天是个阳光明媚,暖风熏人的季节,但就在我们尽情享受春天美好景致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春季要特别关注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健康。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的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较大,人体的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同时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又比冬季活跃,所以人体就容易患病。同学们,春季是流感、流脑、腮腺炎、麻诊、水痘、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是最常发生的疾病。为切实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特提出以下要求:

1.同学们都要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切断传播途径。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减少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3.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同学们要上好体育课和阳光活动课,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运动受伤。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发现有学生发烧等现象,要立即让学生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5.各班要积极开展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到医院就疹。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3

1.同学们都要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切断传播途径。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减少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3.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同学们要上好体育课和阳光活动课,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运动受伤。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发现有学生发烧等现象,要立即让学生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5.各班要积极开展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到医院就疹。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4

溃疡病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应合理膳食、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

过敏性疾病春暖花开,杨柳吐絮万物复苏,微生物、花粉、杨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产生变态反应,由此罹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心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绪处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血管病。应注意保暖、补水,稳定情绪。

甲型肝炎凡出现发热,吃不下饭,感到恶心、呕吐、乏力、面黄、小便像浓茶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检查是不是甲肝。

结核病随着阳气上升,体内阴、阳失衡。机体免疫力下降,结核菌可能乘虚而入。

流行性出血热突然畏寒,继之高热、面红、胸肩部红,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肤出血点的病人,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痛失抢救良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惊厥和皮肤有出血点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风疹此病多发热,体温不太高,1―2天后面部、颈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疹子,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子。确诊的病人应隔离治疗。

春季防病至关重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预防:

预防外感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多食醋、蒜之类有助于预防外感。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5

[中图分类号] S8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60-01

奶牛业在畜牧产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奶牛疾病的预防工作不仅关乎到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这也关系到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尤其是在每年春季,各种常见的寄生虫等微生物也开始复苏,这时正是奶牛疾病的高发时期。为此,如何加强奶牛春季疾病的预防工作、如何加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是畜牧产业的重头戏。

1 加强奶牛春季疾病预防的具体措施

春季是奶牛患病的高发季节,比如感冒、前胃病、口蹄疫以及肠胃炎等一些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同时也会给奶牛产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提高奶牛的疾病预防工作势在必行,希望以此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促进奶牛产业经济收益的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1.1 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保证奶牛疫苗注射质量

奶牛防疫疾病的重要时期就是在春季,此时奶牛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奶牛的检验工作。对奶牛的疫苗注射工作一定要严格把关,保证每一头奶牛的疫苗注射质量。同时,奶牛产业也要注意对新生幼牛以及新引进奶牛品种的疾病预防工作,在相应时间要对其进行疫苗注射,进而增强奶牛的免疫功能,以此来减少和预防奶牛疾病的突发率[1]。

1.2 做好奶牛的防虫和驱虫工作

奶牛的体内很容易寄生细菌、病毒、虫卵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很容易潜伏在奶牛的皮下组织、内脏器官中,有时甚至会寄生在奶牛的血液中。每年的开春季节,奶牛就会容易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病发症,这样就会对奶牛产业的收益造成损害,因此,奶牛养殖业的工作人员在每年春季到来之前,要做好防虫和驱虫工作,每年的三月份是奶牛进行驱虫的最佳时期,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丙硫苯咪唑和甲硝唑组合给奶牛进行驱虫。对于一些孕牛,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施可诺(乙酰氨基阿维菌素)进行驱虫,因为这种药,药物活性高、无残留,而且是国际、国内批准的唯一可安全应用于奶牛泌乳期的驱虫药,具有较高使用安全性,对孕牛无副作用。

1.3 做好奶牛舍内和舍外的卫生工作

保证好奶牛舍内外的卫生工作,对于做好奶牛疾病预防工作有关键性的意义。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对奶牛舍内外的清理和消毒工作也会带来不同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在对牛舍进行清理时,一定要保证按时、精心,保障奶牛舍内的环境卫生,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理掉棚内的粪便以及剩余杂草和污染物,这样才能减少奶牛棚内的细菌滋生,进而减少奶牛春季疾病发生。与此同时,奶牛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还要对牛舍以及奶牛活动的场地做好消毒工作,最好是每月进行两次消毒,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使用畜禽用的二氧化氯、2%~3%的氯化钠或者生石灰来对牛舍内外进行消毒[2]。

2 如何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奶牛的饲养技术对于奶牛的健康发育和奶牛产奶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奶牛养殖业要想提高生产效益,就要不断改善对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同时还要做好奶牛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2.1 喂养奶牛的饲料要搭配多样

奶牛的主要饲料主要是以青草和干草为主,如果奶牛的营养物质达不到要求,工作人员就应该使用精料或者其他一些添加剂为辅助。奶牛在产奶期间,饲料喂养尤为重要,工作人员需要选用2~3种饲料,比如,稻草、玉米秸秆、豆饼等。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以选用酒糟、瓜果皮等饲料对奶牛进行喂养。只有搭配好奶牛的日常饲料才能更好地增进奶牛食欲,这样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产奶量,为奶牛产业增加经济收益[3]。

2.2 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法

奶牛的喂养时间要定量,且要制定好奶牛的进食量和饮水量。工作人员应该做到对奶牛的喂料次数和挤奶次数相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好奶牛对营养吸收的效果。奶农还要根据季节变化,调节对奶牛喂水量,同时还要保证奶牛运动场地的水槽经常注满水。

2.3 保证奶牛每天运动量,做好防暑防寒工作

奶牛通过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制,还能提高产奶量,因此,工作人员每天要让奶牛每天保持2小时以上的驱赶运动。此外,在不同地区,还要根据气候条件,做好夏冬季节奶牛防暑防寒工作,保障好奶牛舍内的干湿度环境。有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可以采用新技术,在牛舍内安装相应的空气温度自动调节设备,来保障奶牛舍的环境,减少奶牛疾病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春季奶牛的疾病预防工作和奶牛饲养技术,不仅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养殖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与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系数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奶牛疾病预防工作以及饲养管理技术对畜牧业来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6

[中图分类号] S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44-02

提高幼畜存活率,尤其是在冬春季提高幼畜的存活率,对养殖者来说是一大难题。每年的冬季和次年的春季这两个季节因环境条件恶劣,昼夜温差大,外加幼畜自身抵抗力弱,机体适应能力差,较易感染疾病,如:痢疾、肠道感染、传染性疾病、腹泻等,如果措施不当,不仅会造成幼畜的大量死亡,而且也会给养殖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云南省海拔高,季风气候明显,地理位置的因素等会对畜牧业产生直接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冬春季提高幼畜存活率的技术和措施,以便在特殊时期能提供理论帮助,减少损失。

冬春季提高幼畜存活率的措施

一、建盖牲畜圈舍时应注意的细节

正确建盖圈舍,让幼畜生活在舒适的圈舍里能对幼畜的健康成长起到帮助。

在建造新的牲畜圈舍时,要选择适当的地理位置。圈舍应坐北朝南,能得到充足的阳光补给;靠近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方便使用,排水通畅,水质好;通风条件好,能让空气流通,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圈舍的高度适宜,不能过高根据牲畜大小和性别、年龄建造面积不同的圈舍;避免交通复杂,噪声大;土壤无污染。牲畜的配料有单独的房间,低温干燥通风,避免霉变。有空闲的大片场地用于放养牲畜。

二、根据当地特点,在冬春季节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提高幼畜存活率

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昼夜的温差较大,尤其是在冬春两个季节,最大温差可达到15摄氏度以上,幼畜对于突变的温度适应能力弱,所以应加强幼畜的保暖御寒措施,在早晨或者是傍晚要在圈舍上面搭上草毡,将圈舍保护起来,加强保暖,避免因幼畜受冻而引发生病,在中午气候较热,要将外界保护措施去掉。在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尘土大,降水偏少,在饲养方面,要加强锻炼,提供充足的饮水。

冬春季节易感染疾病,成年牲畜也是如此,所以对幼畜更应该加强保护。将有疾病的牲畜进行隔离和防护,气候干燥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引起幼畜发病,若发现幼畜感染疾病要进行药物防治,并及时将其隔离,对死亡的牲畜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圈舍消毒。

三、加强牲畜饲养和圈舍卫生方面的管理

幼畜机体发育不全,抵抗力弱,在冬春季要注意圈舍的卫生,春季易滋生细菌,加强消毒杀菌,避免因蚊虫叮咬而引发疾病,喷洒灭蝇剂,打扫圈舍,清理粪便,定期冲洗圈舍。在冬季圈舍要有干草,用于保暖,还应注意通风,让空气流通,及时清理掉不干净或是潮湿的干草,饲槽里的饲料及时清理,避免长期堆积的食物残留,导致牲畜发生腹泻或肠道疾病。

在幼畜刚出生时,要加强营养,因幼畜要母乳喂养,不能喂养粗饲料,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也应注意母畜的营养,提供须知的饲料喂养,搭配精细饲料,提高抵抗力,在空闲场地,放养幼畜,锻炼幼畜,提高免疫力。在春季还可以选用鲜嫩的绿色青草作为饲料。在疾病发生前有效地预防措施会对幼畜的健康又极大地帮助。

四、提高饲养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时预防

幼畜喂养与成年牲畜的喂养有所不同,所以饲养人员应学习幼畜饲养的相关理论知识。幼畜易感染,发病快,存活率低,受外界环境的直接影响大,一旦发病防治的时间短,难于存活。在饲养、卫生等方面都要加强管理。观察幼畜的日常饮食和圈舍卫生,发现异常,及时诊断,对症治疗,如在幼畜有咳嗽、鼻液流出时,应该是受冻引起的感冒,但是如果此时没有进行治疗,就会让病情加重,继发为肺炎等疾病。对幼畜要注射疫苗,适当的日常运动量,增强体质。

五、针对不同疾病,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对症治疗

在冬春季节有几种常见的疾病,幼畜发病率高而且会降低幼畜的存活率,了解这几种疾病的症状特点,一旦发病,能够有效的减轻症状,提高幼畜的存活率,降低损失。

1.幼畜肺炎

因为保暖措施不当引起的幼畜感冒会继发成严重的幼畜肺炎,或是由于肺部感染引起,对幼畜危害较大,这种疾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这两个时期。

除了加强日常保暖措施外,还要搭配药物治疗,祛痰止咳。常使用的药物是:青霉素、链霉素、麻黄、甘草等其中要注意药物剂量。此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消炎杀菌。

2.呼吸道感染疾病

在春季,气候干旱,粉尘多,吸进粉尘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在圈舍空气流通不是很好的时候,圈舍的温度、有害气体都会引起幼畜的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有很强的传染性,波及范围广,饲养人员若治疗不当,会造成有出的大批死亡。

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是发热、食欲精神不振、呼吸急促等。主要的预防措施有给又出补充营养,也可以在日常的饲料喂养中混入饲料,如大黄、赤芍、连翘等,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3.幼畜腹泻

因为日常的饲养不当引起的幼畜腹泻也是一种常见的幼畜疾病,治愈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会降低幼畜的存活率。幼畜腹泻不分季节,但是在春季和冬季发病率高。

常见症状是幼畜体温高,食欲减少,粪便颜色有变化,严重时幼畜行走不稳。有慢性和急性之分,针对不同的症状,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使用的药物基本是草药,注意剂量和次数。

六、小结

通过以上简单介绍的几种提高幼畜存活率的措施,可以更加深刻得了解到幼畜由于刚出生,自身调节能力差,机体抵抗能力差,所以在冬春季节,气温偏低,空气干燥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相比成年牲畜来说较容易感染疾病。面对这种情况,也并不意味着只能接受,我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措施,及时预防和防治、保护,发现疫情采取科学的方法,根据真实情况,考虑季节等不利因素,从各方面入手,提高幼畜存活率,将损失降到最小。如果没有采取合适、正确、科学的措施,就会造成幼畜的大量死亡,给养殖者和畜牧业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对养殖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以上的一些措施希望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7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8

初春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发病率是夏季的4倍多。感染肺炎之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以突发短期寒战开始,然后出现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伴有恶心、呕吐、肌肉疼痛。开始咳嗽时无痰,逐渐变成带脓或带血丝的痰液。

预防招数——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接种疫苗。1988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老年人肺炎球菌疫苗免疫咨询会议”上建议,对所有老人和所有高危人群均给予肺炎疫苗接种。1996年底,我国卫生部批准肺炎球菌疫苗进入中国,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卫生疾控部门广泛使用。麻疹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等三种疫苗可显著降低儿童感染肺炎并因此死亡的风险。老年人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患者接种 23价肺炎疫苗1针至少可保护5年。保持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注意增减衣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治疗。

肝炎:孕妇切勿掉以轻心

冬春季为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季节,分别是由甲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并伴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等。

甲型肝炎病毒的生存能力很强,传染性强,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即所谓粪—口途径传播,其他途径有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等。可造成爆发或散发流行,病情较急骤,但预后良好。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各年龄组人群对甲、戊肝均易感,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甲、戊肝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

预防招数——注意个人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甲、戊肝发生。也可采取免疫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目前,我国已研制出世界首个戊肝疫苗。

特别要提醒孕妇,如果你一个月左右前曾有过不洁饮食史,尤其进食过生、半生水产品,或与戊肝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出现恶心厌食、疲乏无力等症时,切莫以为是妊娠反应而掉以轻心,应高度警惕感染戊型肝炎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作相关检查,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治疗,力争避免向重症肝炎进展。

腮腺炎:多种方式用疫苗

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冬春交替时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常常一侧先肿大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

预防招数——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注射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的免疫途径除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外,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效果也良好。

麻疹:传染性很强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并发肺炎。该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

预防招数——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流行季节中易感儿童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一旦发病,要早隔离、早治疗。

流脑:2—4月流行高峰

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多发于冬春季节,每年2—4月为流行高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借飞沫直接由空气传播。初期症状主要是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体温升高、畏寒,头痛、咽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病情可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在24小时内死亡。

预防招数——预防流脑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流脑疫苗。另外,注意个人卫生,人群密集的空间内(如教室、公交车等)要注意通风换气和环境卫生也是避免患流脑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的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链接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9

1 春季多发猪疫病

1.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饲养猪的过程中最常见到的高度传染性疾病,春季是其的多发期。猪瘟一般由猪瘟病毒引发,其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型猪瘟,另一种是非典型性猪瘟。

急性型猪瘟一般病情发生突然,传染性极强,发病特征明显,这种疾病可以通过猪的临床特征以及病理现象来确诊,虽然急性型猪瘟的发病突然并且传染速度快,但是其病情易被发现,猪场的饲养人员可以及时的对病猪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扩大。

而非典型性猪瘟的病情温和,疾病发展缓慢而且发病特征不够明显,养猪场的饲养人员一般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病情的存在,不能及时的采取治疗以及控制手段,等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患该病的猪才会体现出明显的病理特征,而此时,饲养人员再采用普通的疫苗治疗手段已经不能够很好地达到防治的目的了。某年春季,河南省某规模化养猪舍曾发生过一次非典型性猪瘟疫病,因为病情发现不及时,导致养猪场错过最佳治疗控制时期,猪瘟病毒大范围感染,导致养猪场损失惨重。

1.2 口蹄疫

猪口蹄疫也是春季频发的一种疫病,目前口蹄疫病在我国一共有五种类型,它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的一种蹄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病的病发主要出现在年龄较小的猪仔身上,由于该病的传播速度极快,所以一旦规模饲养中有猪发病,病情就难以控制,但是随着猪的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会逐渐降低。

1.3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主要是有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发的一直传染性疾病,该病的病发也是主要出现在幼猪上,春季幼猪的抵抗力较低,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幼猪的大肠杆菌会引发幼猪出现腹泻等临床症状。由于目前我国规模养殖猪场的设施还不够完善,对于该病菌的分离研究工作做得还不到位,目前该病的治疗控制情况不容乐观。

2 导致猪疫病的原因

容易被感染的春季猪疫病有很多种,做为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要保障养殖场的饲养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猪病发的概率,提高养殖猪的经济效益,就要及时有效地对养殖场疫病进行防治,为达到这一目地,就首先要了解导致猪感染疫病的原因。

猪感染疫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感染了致病性病菌,而导致猪感染致病性病菌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规模化饲养猪的养殖地存在着致使猪患病的致病性病菌,而春季也正是病菌生长的季节。这就与养殖场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工作人员在常规的打扫以及消毒的过程中,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其次是春季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较多,河南地区春季也会出现严重的雾霾现象,导致病菌通过空气传播或是与人类接触传播感染病菌致使患病,或是猪每天饮用的水质被污染,通过摄入食物的途径感染疾病。

3 防治的关键措施

3.1 以预防为主

要实现春季猪疫病的有效防治,就要从致使猪感染疾病的原因着手,重视对于养殖中疫情的预防,在根本上做好疫情的预防工作,从根源上降低猪感染疫病的概率。

传统猪模式下的养猪场一般都具有数量多、品种多、饲养密度大的特点,在春季这种猪疫病频发的季节,一定要认真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饲养人员每天坚持打扫卫生,及时清理养猪场内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留,防治各种垃圾物品在养猪场内堆积,滋生致病性细菌,导致养猪场内的猪感染疫病病菌。同时,养猪场的饲养人员也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排除养猪场内部环境的卫生隐患,为猪创建一个卫生的生存环境。

除此之外,养猪场的负责人员在购买幼猪仔的时候,一定要去非疫病区域的正规养猪场进行购买,从养猪过程起点就保障其健康性。各个养猪场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定期对购买回来的幼猪进行疫苗注射,以提高猪对于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幼猪后期感染疫病的概率。

3.2 防控结合

不仅仅要保障养猪场内部卫生安全、购买健康猪幼仔、定期对幼猪进行疫苗注射的预防工作,还要随时关注同时期全国其他地区有关猪养殖的疫病发生情况,一旦有其他地区突发新型的疫病,本地区养殖场也要提高警惕,更大程度地做好养猪场的卫生工作,同时也提高对于养猪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进入养猪场一定范围区域内一定更要做好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外来车辆进入猪的养殖区域,提前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未雨绸缪,以控制疫情更大范围地传播。

3.3 及时治疗

在养猪场实现疫病预防的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如若还是不幸发生了猪感染疫病的情况,一经发现病例要迅速做出决策,将感染疫病的猪与其他健康未感染的病毒的猪隔离开,避免其之间接触传染。在做好隔离工作之后,要及时对感染疫病的猪进行观察治疗,一般通过感染疫病的猪的临床反映就能够大致判断出该猪所感染的疫病,如果不能进行明确的判断,就可以对该猪进行血样检查,通过该猪血液的数据分析来确定该猪所感染的病毒。对于传统常见的病毒感染,养猪场的医护人员即可对该猪进行常规的治疗,如果能猪感染的是一种新型的之前未遇见过的病毒,养猪场自身无法进行这一疫病的治疗时,可以向市级养猪疫病防控治疗中心求助。

3.4 根据季节特点进行防治

由于春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季节,因此工作人员要根据春季相应的特点来制定防治措施,尽可能将猪与春季污染较严重的外部环境隔离,减少其与病原体接触的可能性,以降低患病的可能。

4 总结

本文我们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春季猪疫病,并简单的阐述了产生猪疫病的愿意,并根据其制定了相应的猪疫病防治措施。通过文章希望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一些帮助,在春季猪饲养的过程当中减少猪疫病的发生频率,提高猪的质量。

参考文献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例10

这些患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最常见的为春、秋季发病或者加重,特别是春季。为什么会造成这一季节现象?这与过敏原的季节分布有关。一般来说,春季或秋季特别是春季,空气中漂浮的能通过呼吸吸入的过敏原种类多、密度高,数量也较大。具体的过敏原因是:当地气候和植被的不同而异,另外也与春季的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上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有关。

为了防止季节性过敏性呼吸道疾病,应采取下列措施:

关注天气。对于有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春天应该养成每天收听气象台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如遇到雷雨、降温的天气,最好不外出或外出时戴上口罩,在路上行走时遇到强风袭击,应当背风,避免迎风饱受冷空气的刺激。在南方的春天,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真菌繁殖加快,雷雨时空气中臭氧增多,并伴随降温,这些都是激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非特异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