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教育特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7 16:21:19

小学教育特色

小学教育特色例1

农村中小学处于经济底子薄,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无论是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还是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色学校的建设也相对困难些。那么农村小学该如何建设特色学校、走特色教育之路呢?

一、找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的基本特点是: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大;父母有的长时间在城区上班,早出晚归,有的远离家乡到外地务工,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管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对孩子较宠爱,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

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对外联系、对内反思日益加强。因此,学校的未来发展面临更多更大的机会和其他不确定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决定以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的重点,以文明班级创建和课外兴趣小组训练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创建特色教育的载体

1.加强班级特色的创建工作。依据班主任的特长,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确定恰当的班级特色,如:演讲与口才、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等,围绕特色,布置班级文化,营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人都得到发展。使学校特色与班级特色共存,努力做到班班有特点,生生有特长。

2.组建课外兴趣小组。根据学校教师专业特长,组建声乐、舞蹈、美术、书法、体育等多个兴趣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训练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品行质量,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同时提高教师的素质,让专业教师发挥其特长,更好的为学校服务,提升学校的品位。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六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重点针对校队兴趣组的活动成果进行考核,纳入期末评定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每天一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内容,辅导教师要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选择教学内容,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五定辅导老师;六定活动地点,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

3.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要提供给学生和教师多种选择,使师生能选课教、选课上,并且形式多样:教授、讲座、活动体验等同时开展;同时,加强校本课程的科研工作,使课程的开发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开发,并加强同社区的课程开发联合力度。另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即充分体现我校农村小学的文化特质。(比如:校内开展的特色绳操、滚铁环、剪纸等活动,野外活动开展的植物认识、农作物的认识以及各类作物的生长和生产过程的认识等校本教育活动。)

三、特色办学的具体措施

1.做好保障工作,如开辟活动场所及配备各类教具、学具。

2.充分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3.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活动比赛,争取高层面创出佳绩。

4.初步构建起科研先导的管理机制。在特色创建过程中,我们将加强科学研究,成立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小组,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将实践与理论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与推广,呈现良性循环、螺旋发展的好势头。

5.培养、造就一支会研究、有作为、有贡献、有特色、有声誉的骨干教师队伍。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及教师竞赛活动。

小学教育特色例2

这是每一个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者在从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过程中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既然是事业,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弄清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就成了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首要问题。特色,《现代汉语词典》将其界定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①。通俗地讲,特色,就是特殊的颜色,是独特的个性。特色是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特点,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所独有的。专业特色是指一定社会生产生活的某个领域的特殊价值、功能和作用,体现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而形成的独特模式及其所培养人才的特殊素质和价值。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则是小学教育专业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和师范教育体系中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也指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学校自身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和个性。换句话说,在高校的专业体系中,不同专业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也有着自身的专业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学校在建设小学教育专业过程中也可以创造和建设自己独有的特色,即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风格。小学教育特色专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体现着一个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独特风貌。但小学教育特色专业不是抽象的、笼统的,更不是空洞的。它是由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程的各部分、各环节共同构成和支撑起来的一个庞大的专业大厦。具体来讲,小学教育特色专业的特色包括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的特色等。把握一个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必须从以上诸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小学教育特色专业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才能使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为什么要进行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

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共同趋势。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要受到这一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制约。

1.学制不同。我国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校结构复杂,类型多样。从学制来看,主要有四大学制,即“四年制”本科学制、“三年制”普通专科学制、“五年制”专科学制(即中专、大专一贯制)、中师学制。中师在我国师范教育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为小学师资培养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升级换代,它在我国发达地区已经消失,在其他地方也将很快消失,所以,在这里主要讨论前三种学制。既然三种学制的结构和性质不同,专业课程的结构和比例不同,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也就不同,本科有本科的专业标准,专科有专科的专业要求。既然学制不同,专业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方式也会有很大变化,以满足不同学制设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

2.地区差异。我国幅员辽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差异较大。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存在很大差距;北部、南部地区有不同的文化风格,甚至在语言上都存在方言的区别;发达、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有的地方已经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并开始酝酿和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有的地方尚未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也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尊重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学教育专业是摆在每一个地区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地方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输送优质的能够满足地方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特色师资。

3.民族个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一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每个民族也都有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独特需要。从全国的民族分布情况来看,可以大致分为汉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这三种地区的民族构成不同,文化特点也就不同,因而不同地区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也就不同。其一,汉族地区的教育大都比较先进,重点要加强和完善南方地区师范生的普通话教育工作,提高其普通话水平;在一些较为发达的汉族地区要适度加强高学历、高素质小学教师的培养,以满足这些地区对高质量小学教育的需要。其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注意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师范生的民族认同意识,特别是民族语言的教育。其三,不同民族杂居的地区,要特别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师范生的多元文化保护意识、民族团结意识,能够自觉地保护各个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维护民族团结。

4.学校特点。我国共有高校2263所②,其中师范院校所占比例较大。根据其管理性质、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等的不同,大学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如重点大学、普通大学;综合大学、专科性大学;师范大学/学院、非师范大学/学院等。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学校,办学条件各不相同,各有优势和劣势,如何在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办出学校的专业特色,是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人员都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每所大学都要认真研究校情,明确本校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思路,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为学科建设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如何进行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

要办出学校的专业特色就要努力挖掘和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一条根本原则,即从实际出发。在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以下这些实际问题。

1.从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由于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为此,小学教育的需要应是多元的、丰富的,既需要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性学科的师资,也需要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等非工具性学科的师资;既需要优质的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也需要能干的管理队伍;既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和教育技术,也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学校文化;既需要有充足的生源,也需要良好的社区环境。既然小学教育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建设小学教育专业就必须实行个性化办学,注重学校的专业特色建设,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为小学教育服务。

2.从生源特点出发。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所招收的生源差别是比较大的。首先,不同层次的学校生源情况不同。比如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生源素质有别。其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生源情况也不同。如本科大学和专科性大学、师范大学和非师范大学的生源情况就存在较大的差别。再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校生源情况也各不相同,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心理各异。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工作者在办学时必须研究生源情况、了解生源特点,以增强学科特色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比如来自高中毕业生的生源和来自初中毕业生的生源就有着非常大的区别。高中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和宽广,对普通文化课程的接受能力较强,有助于提高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但高中生源也有其局限,比如他们音体美技能的训练难度就较大,可塑性较低。相比之下,初中生源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宽广,也不够扎实,接受学科文化课程的能力相对差一些,这会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一些困难。但由于他们尚处于从青年初期向青年中期过渡的时期,因此在音体美等知识技能方面可塑性较大,有利于培养出能歌善舞、拥有音体美等特长的小学教师,一些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专业就有这个特点和优势。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学教育专业可否采取七年一贯制或六年一贯制学制,直接从初中招收师范生进行小学师资的培养呢?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生源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性别的差异、地域的差异等。针对学校生源的具体情况,学校要注意实施差异化教育,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出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小学师资。

3.从民族需要出发。由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义务教育,因此,小学教育要满足各民族每一个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一些民族地区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必须承担起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小学教师的任务。如有些民族地区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进行教学的师资,有些地区需要掌握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学、民族艺术(如花儿、唐卡、马头琴、冬不拉等)的师资,这些都是开展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途径。

4.从地区条件出发。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情况和条件差别很大,甚至有着天壤之别。基于此,不同地区办小学教育专业,必须认真调查和研究本地区情况,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师资。如大城市教育发达、人口众多、设备先进,小学教育需要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小学教师,希望小学教师是某一个学科的教育专家,能够开拓性、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城市小学教师应该按照“一专多能”的模式进行培养,为其将来成长为专家型小学教师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一专”是培养城市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小学更需要“多能一专”的小学教师,多能是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一专则是其辅助能力。这是由农村地区人烟稀少、学校稀少、教师相对较少的实际决定的。能够全面胜任小学各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即能够包班教学,甚至能够组织和实施复式教学,是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典型需求。当然,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情况差别也比较大,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差别正在缩小,或者说,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的正在走向城市化。可见,准确了解和研究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平原与山地的条件和需求,是办好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办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基础。

5.从学校实际出发。学校是办学的实体,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甚至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学校内部情况都是各具特色的。比如,一般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师范大学都属于同一层次和类型的学校,但各校的条件和办学情况却相差甚远。首都师范大学的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是建立在北京第三师范学校和通州师范学校基础之上的,由于有深厚的中等师范教育基础和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开设了小学语文教育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方向、小学英语教育方向等七个专业方向,专业方向比较齐全,课程体系比较完整。而其他地区的师范大学所开设的专业方向却比较少,课程体系结构也不够完整。有的开设了小学语文教育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方向、小学英语教育方向、小学科学教育方向等几个专业方向,有的只开设了文科方向、理科方向。这从表面上看是专业方向数量的多少,实际上也显示出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特色建设工作的开展。比如有的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缺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师资,在培养学生音乐美术等艺术素质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学校条件,除了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以外,还包括设备、场地、校园文化等因素。在进行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每个学校都必须研究自己的校情、院情、系情,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还要扬长补短,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四、如何评估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

一个专业有无特色,应该有其评价的标准和基本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高师教育专业,是否有特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1.专业定位。专业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其办学目标的定位上,如果定位正确,那么特色的创造和建设就有了宝贵的基础。因此评价一个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有无特色,首先要看它的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恰当。一是看它的专业定位是否符合国际国内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只有符合这一发展方向,专业发展才有生命力。二是看它的专业定位是否合理,是否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师资队伍。专业特色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前提。没有特色教师就不可能有特色学生③。评价一个学校有无特色,首先可以考察其师资队伍的素质与结构。如果教师队伍素质高、结构合理,这就为特色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人才特色。学校是专门“生产”人才的“工厂”,所以学校所“生产”人才的质量直接反映学校的“生产”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才能确立学校独特的地位。因此,评价一所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成绩,必须考察其培养人才的质量,考察其培养的人才是否有个性和特长,因为只有人才才是专业建设特色最重要的载体。

4.服务对象。一个专业有无特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考察其能否提供特色服务,也就是看它能否对特殊的对象提供一些特殊服务。比如,前面提到的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服务的小学教师,这种教师要了解和熟悉该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再比如一些偏远山村、海岛等人烟稀少地区的小学需要教师具备复式教学的技能;再比如国际学校的小学,希望小学生能够尽快熟练掌握外语,需要小学教师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等等。可见,特殊的服务对象,也是特色专业存在的前提。

小学教育特色例3

引言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所有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教学属于学生实践的环节,学生可以对书本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应用。体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但是,现在许多地方对小学生足球教学的方式存在不合理现象,小学生在足球学习中感受不到乐趣,学习课堂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教师只有在足球教学中采取更多学生喜欢的方式,实现学生在足球学习中快乐成长,才能帮助学生有更长远的发展,同时也能使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得以提升[1]。

一、小学开展足球特色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小学开展足球特色教育的时间比较短,许多小学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所以足球特色教育的发展比较慢。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转变速度不快,导致在足球方面开展特色教育一直不被人们重视,还有各小学的足球场地等设施的不完善,使得目前的足球特色教育发展不起来。所以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对体育教学方面的模式进行改变,需要有配套的设施和器材,保证小学生安全有效地接受特色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在足球特色教育中健康成长。

二、足球特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加强足球教学的实施在足球教学方面实施特色教育,对小学生学习足球十分有益。我国足球水平较弱,这和小学足球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学生未能在小学阶段激发出自身对足球的兴趣,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毫无动力。足球特色教育以多种娱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足球的爱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的足球教学水平。

(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加强足球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足球的过程中有效掌握正确的足球技术,提高身体各方面素质。足球教师可以在课堂教育中给学生讲解足球的相关知识和足球历史发展的知识,加强学生对足球知识的了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竞技比赛的方式,有效锻炼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加快转变教学模式在足球教育方面实施特色教学,可以比其他课堂更快地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在足球的特色教学中,学生应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等方式研究足球,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在足球实践中,学生可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和教师也可以通过足球拉近关系,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足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成绩的掌握来更好地指导学生,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足球特色教学的研究

(一)足球场地设施的完善想要在小学开展对足球的特色教育,要求各个小学对足球场地和设施方面都要引起重视。不论是农村的小学还是城市的小学,在足球硬件设施方面均存在许多的不足,这导致了足球教育教学的效果不佳。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去其他学校或者其他有足球场的地方进行练习,在足球课程中实现特色教育。当然,在足球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足球中通过正确的方式比赛,正确使用保护道具,让学生在足球特色教育中安全健康地成长。

(二)对小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在以前的足球教学中,教师一直强调让学生自己练习足球,对足球文化宣传不够,导致学生对足球的了解不足,足球的特色教育效果不好。所以,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足球教学理念,加大对学生足球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了解足球文化,引导学生对足球产生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正确的足球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对足球文化和踢球技巧的教学,培养学生足球方面的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校园足球的宣传开展足球特色教育离不开宣传,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报纸的方式进行宣传,从而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让学生对足球更加了解;也可以在运动会中加入足球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对足球更加重视,把握好学生体育课的时间,改变以前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教师还可以开设以足球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走出教室,加强体育锻炼,并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也明白特色足球教育的好处,加大对足球文化的宣传。

(四)培养小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开展足球特色教育,需要让学生更快地接受足球和喜欢足球,只有让学生对足球有更高的热情,才能实现足球特色教育。体育教师可以在足球教学中加入更多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足球知识技巧。例如,教师可以优化接力、抢球等方式,采取奖励惩罚机制;在传球和射门方面加入多种学生喜欢的模式,让学生在足球教学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小学生对足球的热情,进而达到足球教学的目的。

(五)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在小学足球中开展特色教育,需要体育教师拥有专业的足球技能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足球学习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足球的特色教育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体育教师需要学习更多的教学技巧,学习使用多媒体等工具对学生的足球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到小学生存在的技术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学,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足球问题,实现足球特色教育。

小学教育特色例4

泛着金色的温暖的阳光,轻轻的洒落在这所静谧而素雅的校园里,无论是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行道树,错落有致竞相绽放的朵朵鲜花,还是庄严肃穆的校训碑、五彩缤纷的艺术长廊、栩栩如生的“昨天、今天、明天”大青石浮雕,一切,都是那么那么清新,那么柔和。人民小学的美,我们看见了。

穿行在校园和楼宇间,看着准备上课的老师忙碌的穿梭着,间或抬起头与一旁的老师交流一下新的教学思路。也有些学生在去教室的路上,还兴奋地侃着课堂里的所闻所学……

倾听这些欢畅的声音,一切,又是那么悦耳,那么动听。人民小学的美,我们听见了。

事实上,无论是文艺舞台上清澈灵动的天籁之音,还是竞技比赛中机制灵活的敏捷身手,抑或是运动场上活泼生动的矫健身姿……人民小学的孩子们,总能展现出一种特有的自信与风采。

走特色办学之路,以“小主人成长摇篮”作办学引领,以“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培养目标,以特色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人民小学在培养小主人,成就小主人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家长们将人民小学美誉为“梦开始的地方”;而为专家则习惯将人民小学的频频出彩、不断亮相称之为一种特色――可以为重庆基础教育树立标杆的“人民小学特色”。

■教育观点:一个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种文化,繁衍,亦必有繁衍之奥。理之所存,奥之所在,皆由教育传其精髓,强其筋骨,健其魂魄。重教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我们,一群朴素的教育大众,用心血浇筑一方热土。这里有以爱立德的教育情操,这里有成就学生同时也成就老师的教育追求;这里奠基他们的灿烂明天,这里也沉淀我们执着的教育信念。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杨浪浪教育手记

教育专访:

在传承中创新办有文化品位的学校

2011年国庆节刚过,如期赴约,专访重庆市人民小学杨浪浪校长。

访问在杨校长办公室进行。重庆深秋的阳光还是有些刺眼,但透过窗户照进来就刚刚好,明亮又柔和。在这个并不豪华的办公室,两样东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排排装满了书籍的古色古香的大书柜,和一幅幅由老师、学生创作的图画和书法。

和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访问的杨浪浪交流,与这位重庆教育界的知名校长面对面,却丝毫没有压力和紧张之感――淡定而从容,知性而优雅,眉宇间流露出尊重和亲切。

杨校长首先告诉我们,人民小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的学校。回首历史,元帅在硝烟中建立学校,卓琳校长在艰难环境中勤俭办校。60多年来,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支撑起学校的传统,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主人翁精神。时至今日,元帅的校训依然振聋发聩:“人民小学要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育人才,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这个办学宗旨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多年来,人民小学正是以培养祖国栋梁之材为己任,自觉贯彻着“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不娇不躁、求真求新”的校风,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两有”、“两爱”基本要求的祖国栋梁特质的主人翁人才。

谈到学校的传承与创新,杨校长坚定地说,人民小学结合时展,将战争年代“马背上摇篮”的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的气息,渐渐形成了“小主人成长的摇篮”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培养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活动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的特色育人目标,建立起人民小学独具韵味的学校文化。它以红色为根基,植根于民族,在发展中丰富,已经成为人民小学师生共同的精神基石。由此,学校也明确了人民小学的学校特色建设方向,那就是培养小主人,成就小主人。

重庆市人民小学,本身是一所身居高处的基础学校。名气也好,规模也好,软硬件也好,教学质量也好,很多方面优势明显。在新时期如何结合时展打造特色学校?杨校长向我们阐述了四条路径:一是要立足于历史和传统的土壤;二是要沐浴时代的阳光和甘霖;三是要循序渐进,阶段性推进;四是要有文化的品位。总而言之,“我们的特色学校建设,就是要把学校打造成传统而开放,红色而时尚,大气而精致,质朴而高雅的,优秀的、卓越的学校。我说的优秀和卓越是放在全国乃至世界这么一个更高平台上来审视这所学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教育纵深:

人民小学的可贵在于,在任何世俗与潮流面前,从未折断思考的翅膀。60余载一直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思想,以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和党的事业接班人为己任,将革命战争年代“马背上摇篮”的精神赋予时代的气息。60余载春秋的沉淀和积累,人民小学形成了“小主人成长的摇篮”办学理念,树立了“自主自强自理,求真求活求新”的学校精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又具可操作性的“主动教育”育人模式,以及由此积淀而成的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校园文化。

如今,人民小学在杨浪浪校长的带领下,正致力于打造传统而开放,红色而时尚,大气而精致,质朴而高雅的学校,以此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让教师有学者气质,学生有书生气概,校园有书卷氛围。

2008年4月,重庆市委书记视察人民小学后,深情地说:“这所学校有这么光荣的革命传统,有这么深厚的文化积淀,你们现在又把它办得这么好,真是不简单呀!”无疑是人民小学历史足迹和现实追求的最好写照。

特色课程――让课堂具有生命的色彩

教学是一种“奔跑”,课堂是一个“舞台”。丰富的特色课程是小主人全面发展的资源保障。多年来,人民小学不断拓展对“课程”的科学理解,以“大课程观”的开阔思路把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校特色课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小主人社团”为实施载体的“小主人文化”。“小主人社团”以培养“学习的小主人,活动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为特色目标,通过孩子们在学习中自学、自练、自评,在活动中自愿、自主、自治,在生活中自律、自理、自护,为学生提供资助体验的真实空间,促进孩子们自主精神的个性成长。

目前人民小学的“小主人社团”已发展有80多个小主人俱乐部:小主人合唱团、“我型我show”纸模俱乐部、形体艺术中心、机器人制作俱乐部、英语脱口秀、小主人新闻中心等学生俱乐部为小主人提升知行统一的素养搭建了多彩的平台。

红岩班、班等品牌活动经典相传;小主人自制制度将少代会、科代会以及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发扬光大;全员参与的唱读讲传精品辈出,屡次在全市大型汇演中受到好评;快乐电子俱乐部

年年出征高交会,赢得交口称赞;丹青书画社的作品被市委市政府作为展现重庆少年儿童风采的精品,广赠国内外友人;小主人合唱团从重庆市的舞台,走到全国小云雀杯,再走到世界合唱团的大舞台――维也纳金色大厅……

小主人社团实现了小主人们审美情趣的自我熏陶,科学精神的自我养成,协作精神的自我调节和交流开放的自我设计,凝聚起小主人特有的精神气质。

特色评价――我创造,我成功,找快乐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推动力,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励小主人更好的成长。学校设立的“庆铃杯”小主人奖,就是建立和完善特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举措。通过“学习小标兵”、“活动小专家”、“生活小能人”三个主人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活动、生活等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倡导人人参与评比,人人有被评资格中,改变学生是评价旁观者的角色,让其真正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精神。在评价关怀机制的激励下,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生活中享受幸福,让人人因评价关怀而张扬生命活力。

多年来,人民小学涌现了一大批双基扎实、综合素质高、个性特长鲜明的小主人人才。培养了两名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名中国科学院小院士,9名全国宋庆龄基金奖获得者,1名重庆市争光奖,1名市长创新奖和1名市长创新奖提名奖,众多学生在国际国内各项竞赛中屡获嘉奖。人民小学,不愧是小主人成长的摇篮!――昨天的小主人们,早已成为今天祖国的栋梁;今天的小主人,也必将成为明天祖国的栋梁之材!

统筹城乡――构建和谐教育

作为一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市知名重点小学,对不发达地区的关注更彰显了人民小学作为示范学校的时代责任感和教育良知。长期以来,人民小学着眼于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并持之以恒的加以坚持。

作为长期帮扶对子,人民小学多次在西部地区和三峡库区举行报告会和巡回示范授课。校长亲自带队,先后到万州、黔江、垫江、秀山、彭水、酉阳、涪陵等地做学术报告、上示范课。每年向贫困地区派出优秀教师支教。这些教师给当地学校教学带去的不仅是义务服务,也拓宽了这些地区和学校教育的视野,更带去了先进思想、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在扶贫支教“走出去”的同时,人民小学还将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师“请进来”。2010年10月,彭水县森林希望小学的老师们,就走进了人民小学的课堂,经历了历时8周的教学交流。人民小学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9大学科分8批次开展一对一教育帮扶活动。就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课堂质量、如何与后进生交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一一进行指导。

人民小学诚心实意的扶贫支教,受到群众的广泛赞扬。来学校的参观考察团络绎不绝,仅近年来学校就多次接待了来自京津沪鲁苏皖等全国各地的教育考察团,为重庆市的整体形象增添了光彩。

教育手礼:教育要有大爱

对重庆市人民小学最初的了解,是“听”来的。各项赛事的各种奖项、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誉……

特色学校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成功,为外界社会所赞许;能够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各类兄弟学校和学生家长认可并作为成功范例加以宣传的学校――市教委负责人为“特色学校”所做的解读,显然恰如其分地适用在人民小学身上。

如今,学校正大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搭建让小主人更加自由发展的平台,这又与市教委刚出台的“减负十条规定”,实现教育教学“两减一增”(书包减轻、作业减量、课堂增效)出奇的吻合。让学生最大化、最优化成长,人民小学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向着新的教育高度继续迈进。

教育要有大爱。在探寻、解读“人民小学特色”的时候,我们不难寻到这样的一个内核――正是有了对教育价值的不懈追问、有了对生命个体的承认尊重,才有了人民小学不断激发教师对教育的爱,最大限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千姿百态、有个性地成长。

人民小学的爱,不仅在老师的一言一行里,更在于他们用心去发现和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激励。

小学教育特色例5

__小学是__市现有的唯一一所具有回民办学史的学校。它的前身有三所:清宣统年间(1909年)大南门城外清真寺创办的清真学堂;1922年由城外清真寺创办的伊斯兰小学和1949年以著名人士马以禺、马锡光创办的__小学。1953年,当时的__市文教局将上述三所学校合并为公办__小学,原市人大副主任马轶尘同志为我校解放后第一任校长。

__小学取自马__人名,马__是__“卫马”姓(明马、马聚成)的始祖,是宋朝初期时的西域鲁穆国(今土耳其境内)人,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也是一位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他应宋太祖赵匡胤的邀请来中国演算天文历法,以便颁布大宋朝的“皇历”。马__在中国做了官,便入乡随俗,以马为姓,可以说是千年的名人。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在校学生84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95人),18个教学班,教师47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7人)。

学校秉承办“规范+特色”学校、育“合格+特长”学生、训“称职+特点”教师的“三特”办学理念,在迎江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全体__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管理规范,办学水平显著,得到社会的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特色小队”“全国文体示范区示范学校”、“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单位”、 “全国爱国主义礼仪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新思维作文研究基地”、“省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省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省卫生先进单位”、“省青少年读书活动示范学校”、“省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 “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省民族团结教育进步基地”。

作为__市唯一一所具有百年回民办学史的学校,又坐落于__回民的主要居住地——南门社区,毗邻清真寺和__回族文化陈列馆探花第,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__小学本身就孕育着浓厚的民族情结。如何立足教育根基、凸显民族特色?为此,通过全体__人的努力,学校提出了“美美与共 和谐发展“的民族教育核心思想,并通过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优化育人环境,创新教育活动方法,在推进民族团结、开展民族特色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 营造浓郁的民族氛围,渗透民族教育。

走进__小学,时时都能感受到民族团结之花之艳,处处都能感受到民族团结氛围之浓。各个教室走廊悬挂的“民族知识小窗口”为师生介绍了各民族的概况、分布、风土人情等,活动陈列室里“民族知识专版”则更多地介绍了市、区及学校的民族工作开展情况,楼梯道上,学生创作的民族创意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走进教室,每个班都布置了专门的“民族常识角”。让学生一踏进校园,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学校民族特色教育的浓厚氛围之中,它们共同营造着“我爱我家”的民族教育主题。

学校还把民族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班队会、节目活动为载体,教学生们唱民族团结之歌、讲民族团结的故事。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团结是一家”低年级绘画和中年级手抄报、高年级征文比赛。每年一度的民族特色运动会更是精彩纷呈。__电视台广播部《小蜜蜂》节目特意到我校录制了民族团结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并于节目中播出。这样寓民族知识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开展民族联谊活动,推动民族团结。

学校积极与辖区民族建设示范社区——南门社区社居委联系,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成立由回汉学生家长、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发挥他的双向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各项民族特色活动。

民族 幼儿园是__伊斯兰协会主办的回民幼儿园,每年都会向我校输送大批的适龄入学儿童。学校在适龄回族儿童的入学、转学问题上给予政策。一直以来,两校共同重视民族特色教育,开展了“手拉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为主题系列活动。其中“请到我家来做客”活动中,回族小朋友邀请汉族小朋友做客,品尝民族食品,欣赏民族装饰,回汉一家,其乐融融,将“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的理念传递给每个孩子。少先队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开斋节”,组织开展“徜徉清真寺共享民族情”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认真聆听,学生们震惊于整个建筑的精美、纯净;感叹于精神上的肃穆安宁,见证了回族人的精神信仰。我们还有幸邀请了伊斯兰协会的端木会长来学校为师生们开讲座,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的民族知识。这些多姿多彩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师生的内心体验,搭建了个性发展的平台。

三、校内、校外手拉手,增进民族感情。

__小学虽然是一所百年老校,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如今学区内单亲、贫困的少数民族孩子还是有不少,习惯、心理等方面不甚理想,家庭中能给予学习上帮助的也寥寥无几。为此,学校进行了相关的有效调研,定位学校教育服务的方向:面向习惯养成,让学生良好习惯伴成长;面向健康,让学生拥有快乐无忧的童年;面向学习,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面向贫困,让学生享受优质资源。我们为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师生结对活动。安排党团员优秀教师与这些少数民族孩子结对,有针对性地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给予真诚的帮助。我们携手__电力公司团委、__预备役团举办了关爱少数民族学生的捐赠活动。我们在相关单位的帮助下,成立了“__小学少数民族学生之家”,在这里,__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的大学生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的节目,和少数民族学生们一起折的心愿卡诉说着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__市伊斯兰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马东升老先生还欣然为我校赠送墨宝“心系民族团结”,以鼓励我校在推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方面所做的努力。

四、挖掘民族资源,建立校本课程。

为了进一步打造校本特色,拓宽发展道路,深化素质教育,我们结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做了探索。我们吸取各民族文化精髓,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与事件,如生活习惯、风俗传统、风土人情、民族英雄等,编撰了《民族之花》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悠久的民族历史,激起爱国情怀。当然,这只是我们初步的形成,接下来,我们还将要在课程编排和具体形式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

我校的民族特色教育活动受到了安徽省人大副主任文海英、省民委主任孙丽芳、副主任白和平、张瑾、民族二处处长张旭东等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他们分别多次在市民委主任黄晓玲、副主任方波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我校就民族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各级领导对学校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并特别指出:作为__市唯一一所有百年民族办学史的学校,今后要在办学特色上紧紧抓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立足学校现有的发展项目作文章,推进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上台阶,进而实现自身的内涵展。

小学教育特色例6

品牌化是学校教育正在迎来的发展主题。学校建设特色品牌,是改变“千校一面”“千生一面”同质化发展现状、实现转型发展的破局之举。品牌化,是学校发展的新视点,也是学校发展的新战略。品牌化的学校,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科学素养以及高超的生活智慧。

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科技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制定了四大行动,第一个行动就是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目的在于提高并增强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别把未成年人作为重点人群,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系统性的校内外科学探索和科学体验活动,加强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就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主阵地、主渠道。在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今社会,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特色品牌建设,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学校教育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学校推进科技教育特色品牌的路径整合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传统中,小学科学(自然),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有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以科学知识教育为主,而科学技术教育相对缺失。由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特别重要,国家多个部门都非常重视,都想为中小学科技素养的培养作贡献。多种力量关注青少年科技教育本来是件很好的事,但问题是带来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基层学校无法统筹兼顾。归纳起来,当前中小学科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堂和课外问题、多头管理问题、师资问题、资源问题、平台问题、经费问题等。因此中小学校推进科技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应该进行如下路径整合。

1. 管理路径整合。科技教育通常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范畴,但各区县教育局教研中心很少有专职科技教育教研员,各中小学学校也少有专职科技辅导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教育的开展。依现有经验得知,凡有专职教研员的区县、有专职科技辅导员的学校,科技教育活动都开展得好,都各有特色。所以区县设专职科技教育教研员、学校设立科技辅导员,可以很好地管理和落实各种力量、各种渠道组织的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

小学教育特色例7

日本教育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不仅重视数理化这样的知识性教育,同样重视音乐、美术这样的感性教育,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笔者曾经深入日本的中小学课堂实地调查,对日本极具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感受颇多,本文结合笔者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谈谈日本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一、综合了诸多外来文化精华的日本美术教育

1.以佛教艺术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古代日本的美术教育

从公元6世纪中国佛教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开始,日本美术以传播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日本的工艺、美术都具有明显的中国佛教艺术的特点。直到9世纪初,日本美术才开始将中国文化“日本化”,在绘画、雕塑、工艺等方面形成日本的风格。14世纪后,我国的禅宗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禅是梵文的音译,意为静虑。禅宗强调通过个人修炼达到开悟、顿悟的理念被日本的武士文化所接纳,也契合了日本人心底追求安宁静谧的需求。禅宗艺术的主体是水墨画。水墨画深沉超脱的东方艺术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哲学关系,深受日本人喜爱。

日本创造性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审美理念和造型艺术,以师傅亲授、临摹、摹仿为主要手段的中国传统的作坊式、世袭式、师承式的美术教育方式也在日本得以传承,并慢慢演变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家元”式教育制度,在明治维新之前,无论是绘画、雕塑、工艺还是“茶道”、“花道”、“书道”、仪礼的传承都采用家元制度。

2.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后,日本引进系统化的西方学校美术教育。日本的美术教育开始了广泛而持久的改革。有过激烈的争论,也出现过极端现象。比如:明治初年实用主义的“全面西化”,以及之后的盲目的国粹保存论;大正年间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但在实践中片面强调个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得到美术教育家岸田刘生等以古典美术论为依据的修正,在肯定自由画的同时,加入了传统日本画的鉴赏和临摹,弥补了山本鼎忽视传统文化的不足[1]。

经过历代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日本的美术教育思想,通过吸收、消化、改造、升华外来文化,在实践、选择、改革中与时俱进,形成了既具有现念,又保留日本传统、日本特色的美术教育。中日两国同属东方大国,日本美术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具有实际意义。

二、日本当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色

作为日本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学科与其他如语言、数学等学科具有完全同等的地位,美术教育的内容、方式都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设定,以培育具有丰富人性与社会性,能生存于国际社会的人才为目标。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品质,激发想象力、创造力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之中。

1.日本中小学对美术教师的要求

美术教师除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资格之外,仍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学校有具体的校内校外进修制度,日本还有关于终身学习的法律。教师必须爱孩子、有耐心,小学教师还需要经过必要的心理测试[2]。日本学者认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办法教的,美术教学不存在任何概念化、形式化的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审美格调与个性的体现,应根据学生的理解、兴趣和技能水平,找到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题材,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程中,并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

2.尊重个性和自由的美术教育

日本小学设有图画工作课,中学设有美术课,内容涵盖造型游戏、绘画、立体造型活动、工艺美术、手工制作、鉴赏等方面。日本的中小学都有专用美术教室,不仅配备有美术课所需的普通材料物品,还有木工工具、泥瓦工具等劳动工具,便于学生发挥创意。具体教学中,美术教师和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正确理解日本文部省学习指导纲要的前提下,教学的内容、场所和具体形式都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比如鉴赏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可以选择学生自己的作品、同学的作品,也可以选择生活用品、大自然、建筑、园林,当然也可以选择名家名作。

日本的学校都实行小班教学,每个班的学生不超过30人,有一名主讲教师和至少一名助教同时上课。这样的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与每一个孩子都有较多的接触,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恰当的帮助,鼓励学生坚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上美术课时,对于如何画或如何制做,用什么样的材料和工具,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老师都没有具体的要求,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用心灵感受,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尝试、体验、实践中思考,最后摸索出表现的方法和技巧,画自己想画的画,制作想做的东西,从中体会发现和创造的喜悦。

笔者观摩了福山市银河小学《画影子》的课。老师把学生们带出教室,孩子们可以随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描绘。有的学生选择树下的光斑,有的选择操场足球网的影子,有三五成群边讨论边画的,也有独自一人专注在自己作品里的,各不相同。而老师并不对学生作品指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而是在旁边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都画下来。学生作品完成后,由学生们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七嘴八舌异常热闹。最后老师的总结,只有鼓励没有批评,对有奇怪想法的学生还大加赞赏。

让学生自由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逐渐学会用适当的造型形式表达自我的感受,培养对美术的持久兴趣,促进健康心灵的形成,这是日本美术教育所追求的。这种西方自由创作的教育理念与东方禅宗通过自我修行达到开悟的思想有着某种相似、相近或相同的意味,东西方教育思想在这里达到了融合。

3.美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日本人对大和文化有着充分的自豪感。不仅日本画、日本版画、传统制作的学习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日本独特的“艺道”,比如“花道”、“茶道”、“书道”、“剑道”等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笔者观摩了银河中学的茶道课和银河小学的花道课。

在银河中学“茶道”课上,中学生采用传统跪式坐姿席地而坐,屏气凝神、神情专注,十分投入,仪态端庄、衣着整洁,沏茶、敬茶的动作优美沉稳。老师身着雅致的和服,悉心指导,虽已白发苍苍,神态动作却极为和谐。整个课堂气氛严肃认真、肃穆优雅。在银河小学“花道”课上,小学生们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尝试着使用剪刀等工具,很活跃。讲解老师将学生手中的花比作青山、流水等自然景物,教孩子将花枝剪到适当的长度、插在恰当的位置,几名助教老师在学生旁边轮流指导,气氛热烈有趣。

通过传统美术的学习和“艺道”教育,让学生学习传统礼节与伦理道德,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情操,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东方艺术的精神追求,是日本培养爱国思想的有效途径。

4.综合性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的潜在范围非常广泛,日本的美术教育善于融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提倡综合化的大美术教育。比如:造型游戏中综合劳动、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制作课综合生活科学,制作既有创意又具有使用性的生活用具,让学生造型的同时,学习生活技能,感受制作的意义;对于名作的鉴赏,综合有关的历史人文知识,等等。2002年以后,日本的中小学课程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课,这一课程的目的之一是“培养积极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态度”[3],美术课的综合教育意义也可以在这里得到扩展。

日本中小学的节日制作和绘画活动最能体现美术课的综合教育意义,学生们以纪念节日为主题,绘画、制作雕塑、工艺、手工作品、影像作品等装饰教室和校园,综合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入日本历史、传统文化等内容,学生在掌握造型技巧的同时,理解节日的意义,增加民族自豪感。

5.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日本教育界认为,21世纪的教育必须注意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提倡合作,即使绘画这样容易由个人完成的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合作,教师对作品的评价从不突出个人。日本的中小学,从不搞任何形式的评先进或等级,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最能体现合作精神的教育方式是“造型游戏”。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美术教育,最能引发学生兴趣。老师把学生们按照兴趣分为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自己决定想要表现的东西和表现方式。广岛立龟山南小学的2年级学生自发种水稻,从种到收历时数月,学生们用画笔、照相机和文字记录游戏的全过程。还利用废旧材料做了14件极有创意的雕塑作品,用于赶走偷吃的鸟类。最后将学生们的绘画和文字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完成了一幅长卷画。孩子们体会了劳动的辛苦、收获的喜悦,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6.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

日本教育的整体特点是非常务实,日本美术教育家宫胁理博士提出:“要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加强动手表现及接触各种材料的工艺美术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方能从根本上支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他的倡导得到日本议会、工会、企业和教育界人士的广泛支持[4]。日本的美术课程设置中,制作、设计、雕塑等占有较大比重。制作选题大多与社会生活相接近,比如制作生活用品、玩具、面具、学习用具等等。日本人认为手工制作要接触各种材料,使用各种工具,能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助于克服学校教育远离社会现实、远离社会实践的倾向。

7.日本美术教育具有良好的环境

日本是一个很讲究形式美的国度,这一特点表现在日本国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发现身边的美术,得到艺术的熏陶。参观美术馆购买艺术品的,不仅有从事美术工作的人,也有普通百姓。日本的校园内到处都有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营造了自由表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另外,日本的“美术馆教育”也很有特色,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艺术家工作室都兼有与学校合作教育的职责。学校和文化机构还经常请艺术家为学生讲课,让学生和最前卫的艺术近距离接触。

三、日本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普及化、系统化,至今也才30余年,各方面的基础还很薄弱。虽然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都是基于素质教育的,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具体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重知识与技法,轻想象力与创造性;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教学方法与方式缺乏创意;等等。

我国美术基础教育研究和教学要善于学习吸收外国美术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并根据我国需求进行改造,使其为我所用;美术教师要有更宽厚的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通过美术教育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感和创造力,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作为终极目标;要重视美术教育的综合性作用,加强美术与其他课程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完善的品格与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合作精神与动手能力;美术教育要在传承中华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加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有所作为,学校美术教育课题也应该有纪念我们中华民族节日的活动;要创造美术教学的良好条件,争取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创办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要求,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有自由意识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意义,享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张小鹭.日本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 王辉宇.日本美术教育见闻[J].文艺争鸣,2008(12).

小学教育特色例8

延安有黄帝陵,有宋代石窟,有卫国戍边的古战场遗迹;有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瓦窑堡、王家坪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和革命纪念地,无一不显示出我国古代爱国仁人志士和老一代革命家战斗的足迹。各中小学普遍利用这些遗址、遗迹,组织学生参观瞻仰,现场讲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我党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

二、利用校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建于陕甘宁边区时期,一部校史本身就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大部分学校都建起了校史展览室。每届新生入学,学校首先对他们进行校史教育,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校开展重大的教育活动,都把校史教育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使校史成为教育师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教材。延安育才学校是党中央于1937年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最初叫中央保育院小学,附设在鲁迅艺术师范,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兼任校长。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保护和培养了一大批中央首长和革命烈士的子女,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历史的学校。1987年,邓颖超将的2万元稿费捐赠给育才学校,学校用这笔钱修建了校史陈列室。育才学校利用本校的光荣传统,对师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校史教育,使师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校,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辉煌的13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革命业绩,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建国几十年来,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涌现了一大批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优秀儿女。为了使学生了解延安,学习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延安地区教育局于1991年组织人力编写了一套以此为内容的德育乡土教材。同时,他们还向中小学推荐了《延安岁月》《延安史话》《闪光的足迹》《圣地风云录》《圣地沉思》《论延安精神》《延安儿女》《伟大的平凡》等一批书籍和电视片,作力爱国主义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延安师范附小结合学习乡土教材和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延安精神的书籍,开展了学、讲、画、唱、演、写等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搞得卓有成效。“学”就是通过学习,让广大师生了解延安的光荣历史,了解延安精神;“讲”就是利用各种形式,讲革命传统,讲延安精神;“画”就是开展一人一画的征画比赛,让学生画延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画来加深对延安的了解和热爱;“唱”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必须会唱《东方红》《大生产》《南泥湾》《延安颂》四首传统歌曲;“演”就是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进行传统教育活动;“写“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参加学校每次传统教育活动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通过学、讲、画、唱、演、写等一系列活动,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四、利用“三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辅导站。

延安是革命老区,有众多的革命老前辈,他们是革命的活档案,是能说会讲的活教材。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发挥老八路、老红军、老干部的作用,全地区中小学聘请了930多位“三老”作为校外辅导员。学校有时请他们到学校现身说法作传统教育报告,有“时组织学生访问他们,和他们说古论今,促膝谈心。

青少年一批批地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吸取健康成长的营养。子长县瓦窑堡小学就曾聘请本校毕业的县儿童团第一任团长、少将李赤然将军和老红军强明宝、县文馆所所长张建国、子氏烈士陵园老干部王志厚等来学校作报告、讲故事20多次,使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五、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一个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些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搞得扎实深入,丰富多彩。

元月,王家坪小学利用元旦开展一次敬老活动,通过为革命老人、孤寡老人和困难户送温暖,召开敬老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三月,育才学校在学习雷锋活动中进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教育;四月,延安中学祭扫“四八烈士”陵墓,开展“踏着先辈足迹走,誓做革命接班人”题班队会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五月,各学校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红五月爱劳动”竞赛,进行“爱人民、爱劳动、爱劳动成果”教育,结合“五四青年节”作“五四”专题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六月,各学校在欢庆儿童节的同时,讲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各班召开“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主题队会,开展“争做红花少年”活动;七月,举办”党是阳光我是花”、“我来给党唱支歌”主题班会,进行爱党、爱国、树理想、比奉献教育;八月,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行国防教育和“学习,长大保卫祖国”的理想教育;九月,开展学习、宣传《教师法》活动,进行尊师重教、重视知识的教育;十月,开展“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活动,进行系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六、利用自然风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山河秀丽,资源丰富,有黄河第一瀑布——壶口瀑布,有大陆最早开采的延长油田,有花木兰习武练功遗址、有丰富的煤炭、石油、森林和土地资源。

延安地区各中小学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了解延安、热爱延安入手,培养他们立志建设延安的志向,使同学们感到做一个延安人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增强他们建设延安的使命感。

延安有丰富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发挥这些优势,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那些只靠理论上的灌输,文件上的宣传来搞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相形见绌。

拓宽教育途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延安地区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之外,还特别注意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力求收到实效。为此,他们坚持“四个按照”、“四个为主”的原则,即按照时间顺序、年龄层次、阶段专题、学科特点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做到教师为主,专题负责;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各方配合;行为训练为主,诸项教育结合。实施了一套“八个一”工程。

其一,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延安中学始终要求全体教师把爱国主义作为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因素,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比如,地理课以”黄河”为题,讲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在灌溉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历史课讲黄河文化,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政治课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唯物史观,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美术课引导学生看祖国山河图片,画祖国大好河山;音乐课教学生唱赞美祖国、歌颂党和人民、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等等。

这样各门学科集中于同一主题,使教育内容得到充分发掘,学生从中受到了一次多角度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二,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形式。为了使师生树立“心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延安地区各中小学从规定升国旗之日开始,就坚持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国旗、国歌、国徽到版图、疆域、物产,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民族气节到封建专制、列强鲸吞、国难国耻,形成了一套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体的爱国主义教材。各校开展的这种国旗下的讲话,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三,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

在延安,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搞得扎实深入,他们不只是组织师生看一看,议一议,而是不搞形式,注重实效。认真选择影片之后,他们先是给学生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拟出思考题;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之后,又在全校开展影评活动。学生在看了《开国大典》《和他的儿子》《》《大决战》等影片后,写出了许多感触深刻的影评。仅去年,育才学校就写出了463篇影评,其中18篇参加了市里的影怦征文活动。这种直观性的教育,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四,每班每学期唱好一首优秀革命歌曲。

在流行歌曲盛行的今天,大唱革命歌曲,对于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每校都有许多必唱歌曲,如《国歌》《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团结就是力量》等等。除这些必唱歌曲之外,各班每学期还要学唱一首新的革命歌曲,学校每年还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歌咏比赛,这在延安地区各校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定。每次歌咏比赛,师生的热情都很高,评比奖励也显得非常热烈隆重。

其五,各年级每学期组织学生阅读一本爱国主义书籍。

在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许多学校在这些问题上是容易忽略的。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读爱国主义书籍,他们不仅组织学生读,而且重视组织好书评活动。延安二中结合阅读爱国书籍就曾开展过对武侠和言情小说的讨论。通过讨论和写书评,使学生增强了辨别能力,学会了选择。许多中小学从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延安的书籍开始,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阅读,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其六,各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演讲比赛。

延安地区中小学的演讲比赛,都是学校团、队组织牵头搞的一项大型活动。各国支部和少先队中队先在各班比赛,然后再推荐优秀者参加团委和少先队大队组织的全校性比赛,这样,比赛的层次和质量较高,影响也很大。延安师范附小为了搞好“学习革命传统”演讲,聘请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许学元给学生讲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生如何学习发扬延安精神。通过老前辈的引导,全校各班都举办了“在延安”、“朱总司令在延安”、“周副主席的故事”等专题演讲。这些演讲活动的开展,使师生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其七,每所学校都要确定一个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党中央、在延安生活了13年,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旧址,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等文物,直罗战役、瓦子街战役、青化砭战役等战场遗址以及刘志丹烈士陵园、谢子长烈士陵园、“四八”烈士陵园等革命烈士陵墓,都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各中小学都就近把这些旧址、遗址、文物和陵园作为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一地与多校、一校与多地的长期联系,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八,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件好事。

小学教育特色例9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为贯彻《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关于“各中小学要把创办学校特色提高到战略高度”的精神,稳步推进“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目标,我校始终坚持抓养成、打基础、创特色,以德育为龙头、以科研为重点、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信赖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已成为我校办学的奋斗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各项特色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特色之一:孝敬教育之花——孝心无价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它如长江之水,源源不绝,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由**市关工委和教体局共同组织的孝敬教育活动,旨在让广大青少年用心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操持家庭的劳苦,逐步形成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切实开展孝敬教育,半年来,掀起孝敬教育的高潮,结合我校实际,主要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走富润,访百官,领导率先垂范求真经

     在全市孝敬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的第三天,我们学校就组织行政人员、少先队辅导员一行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来到富润中心小学参观学习。听取了富润小学领导关于孝敬教育的经验介绍,观看了孝敬教育纪录片,参观了孝敬教育陈列室和队室,欣赏了他们学校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布置。学习之后,我们对富润小学23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开展孝敬教育活动从心底发出赞叹之情,对他们学校丰厚的资料积累,特别是看到了那些发黄的报纸、照片时,我们不仅对富润小学几代辅导员的工作热忱所深深感动。

二、开大会,发倡议,师生孝敬之情树心间

学校给班主任分发了孝敬教育教材,翻印了2个学期1700册《孝敬教育实践作业本》,要求每班每星期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上不少于20分钟的孝敬教育课,并及时批改作业,教育学生开展孝敬日行孝敬事和实践“五个一”活动。分两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孝敬教育的有关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召开了全体师生参加的孝敬教育动员大会,少先队大队部对全体队员发出了孝敬活动倡议;各班收集了一些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年龄特点的一些孝敬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解释教育;学唱“感恩的心”、“妈妈的吻”、“我的中国心”等爱国敬亲的歌曲;跟家长签订了孝敬教育协议书。

学校还花了四千多元钱对校园的一些可利用空间进行了文化渲染。其中孝敬教育方面的内容4块,达40平方米。校园里的德育宣传阵地增加了很多,德育教育氛围日渐浓厚。

 

三、搭平台,创活动,各班争先恐后竞优胜

     组织以孝敬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这次黑板报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班学生、老师各尽其能,精选内容,精心美化,质量比以前要高出很多。可见大家对活动都非常之重视。

   制定了“十佳孝星”评比方案。根据方案计划,十二月初,我们组织了“我是小孝星”评比活动。通过活动挖掘身边的孝敬故事、孝敬之星,以每周一星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孝敬榜样的作用最**的发挥。四(1)班的**佳韵同学是一个孝敬之家,她奶奶瘫痪在床40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10多年了。爸爸、大伯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奶奶,从无怨言,被当地老百姓传为佳话,08年她爸爸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受家庭影响,**佳韵同学在家也经常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端茶送水啊,扫地叠被啊,还为奶奶擦脸洗脚,被邻居夸为“小孝星”。同时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我们学校的第一个“每周一星”;五(2)班的周科莹同学的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帮爷爷洗脚已经成为周科莹同学每天晚上的“必修课”,她也成为同学们心中的楷模。每周一星的展示活动被**市关工委领导作为亮点摄像,作为**市孝敬教育成果的一部分推介。

组织敬老活动,去甘霖镇**敬老院慰问那里的老人们。少先队员步行4公里,来到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送上牛奶和糕点,向老人问寒嘘暖,为老人按摩敲背,最后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给老人送去了欢乐。这次活动不但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敬老院还特意给学校送来了“育德有方、敬老可贵”的锦旗以示谢意,当地老百姓也对我们的少先队员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这批学生真好,将来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活动结束后,大队部还专门制作了一期“敬老活动剪影”,张贴在橱窗里,起到榜样的作用。

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班级孝星评比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开展竞争,使孝敬教育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家访中,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得到这样的信息:很多学生通过孝敬教育,比以前懂事了,勤快了,热爱劳动了,对老人、父母的问寒嘘暖更多了。特别是女同学,真正让父母有了一种贴身小棉袄的感觉。

放寒假了,我们布置了两份孝敬教育寒假作业:践行寒假五个一活动,制作一份孝敬教育主题小报。

 

新学期返校,我们就进行了寒假孝敬教育活动的小结和孝敬教育主题小报的评比,对活动中表现出的先进进行了表彰,所有的“孝敬小报”都张贴在橱窗里展示。

三八妇女节,少先队大队部对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号召他们向母亲、向女教师献孝心活动。各班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义深远。二(1)班开展了“感动、感谢、感恩‘三八’”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全体学生了解了三八节的来历,懂得了妈妈的辛苦,母爱的伟大,我们应该爱妈妈、孝敬妈妈。六(2)班开展了一“察”二“听”三“想”四“做”五“写”活动,即观察妈妈从早到晚做了哪些家务;聆听妈妈、长辈讲她们小时候的故事和艰辛;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孝敬她们;给妈妈一个紧紧的拥抱,为妈妈洗一次脚,捶捶背;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写上几句感恩的话,或者写一封感恩书信,抒发自己对母亲的爱。六1班的梁莹同学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妈妈买了漂亮的新衣服。俞唯诚同学到田野里采来了野花,制成花束,送给妈妈;孙袁海同学在妈妈下班之前把一脸盆衣服洗好、晾好,把妈妈激动了好半晌......孝敬之果不胜枚举。

孝敬特色教育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已经在我们学校生根发芽了,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收获喷蕊的鲜花、丰硕的果实,孝德一直一定会深深烙在每个蛟镇小学的少先队员小小心田里的。

 

特色之二:心理健康教育之花——融合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逐渐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更好的解决插班生的适应性问题,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教育的优化是我们面临的大课题。

一、学校生源分析

近年来,随着天乐集团天乐音响业的开发,再加上校园周边其他个私企业较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大批民工子女插班,就读我校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日渐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我们六个年级共有学生800多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就有200多人。占全校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些插班生大多来自**、**、**、**、**等经济发展较缓慢的地区,也有少量是本市的外学区生,年龄大约在7-12岁之间,根据学习基础和家长需求(不一定是根据年龄)分插在各年段各班级中。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插班生因学校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适应障碍,从而促使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随机抽取40位插班生调查发现,6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到自己因为是“外地人”而被本地人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烦恼也是多元化。比如“父母工作太辛苦、怕父母出意外”、“听不懂或不会说本地话”、“被本地人用异样眼光看待”、“受到了本地人歧视和欺负”等。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孩子们普遍缺乏融入新环境的心理准备。1/4的孩子表示“不想和本地孩子交朋友”。

这些外来插班生成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有老师戏称“被遗忘的一族”。

二、融合与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团体辅导

开学初,心理辅导室给每一位插班生做好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严格保密。 心理辅导室积极、科学地利用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充分发挥它在辅助甄别心理问题、跟踪了解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在学生离校后封存。工作主要分以下两个大的步骤来做:

1.让我们更快认识

教导处要求班主任带领插班生在入学的第一周熟悉学校环境,在班级里开展“欢迎新同学”的主题班会等;总务处做好插班生相应的后勤保障,服装的统一安排等。在这个基础上,心理辅导室人员设计插班生入学时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及心理素质等项目的问卷,对每一位插班生进行问卷调查。

2.我们是一家人

对插班生进行四期“适应新环境”团体辅导。开学第一周提升插班生的归属感,协助插班生感悟了人际沟通的效能,以便更好的融合到新集体中。开学第二周协助插班生体验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情绪,提升他们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开学第三周让插班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他们与人合作的信心和能力,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开学第四周让插班生体会在团队执行任务过程中,每位队员应扮演的角色及团队创意的产生。

(二)、个别辅导

根据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谈心”式谈话更适合对插班生的辅导,我们组织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一起做好谈心工作。

1.培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从心理辅导角度关心插班生

目前在我们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当中,大部分都是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兼任的,心理辅导室指导教师在谈话过程中既要主动地聆听学生的语言表述,也要仔细地观察学生非语言信息的表达,能从其行为、语气中“听”出他话语中隐含的深层意义;提醒教师在个别辅导中能接纳学生、关心学生,自然表露真实的爱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表示关心和接纳,使学生排解紧张、惧怕心理,消除自我防卫,使其坦陈心语,直面问题;培训教师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的能力。

 

2.心理辅导老师做好“插班生适应不良个案研究”

从研究背景、辅导方案、 辅导过程三个方面着手,针对插班生特点做好个案研究。

(三)、关注插班生因“心育”而更精彩

通过观察和沟通,我们发现插班生有着比普通学生更加普遍的负面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卑、孤独、脾气暴躁、态度冷漠等这些方面,而这些心理的形成,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刚进入新环境的不适应引起的,所以插班生的适应性问题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

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多的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级中的插班生,不仅在学习上要多加帮助和关心他们,能够根据插班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成长方案进行辅导,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适应期。

三、阶段性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实施插班生“导师制”功不可没。

2.运用“同质团体辅导”锦上添花。

(二)、实践成果

(1)学校确立“心”育理念的肥沃土壤。

(2)教师感悟“心”育过程的专业成长。

(3)学生感受“心”育环境的自我成长。

 

(三)、成果创新

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基础,那么“导师制”的实施就是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台阶,到最后的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因从“心”开始而更精彩。特别是在运用了“同质团体辅导”以来,那对插班生的全面成长真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

1.融合效果显著

插班生能够接受学校文化,能够与本地学生正常交往,能够忘记自己原来的身份,以一个正常的孩子的心态和老师、同学交流,能把自己当做学校的主人。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指导,学生从有原来的自卑、胆怯的心理中走了出来。

2.习惯逐步好转

适应学校作息时间的同学由原来的38%上升为100%;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同学由前测的46%上升为100%;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由前测的62%上升为后测的100%;写字时能做到“三个一”的由前测的41.7%上升为后测的91.7%;用普通话交谈、朗读的由前测的70.8%上升为后测的98%;能做到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的由前测的75%上升为后测的95.8%;能做到说话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的人数由前测的70.8%上升为后测的91.8%。从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明显增强。

3.学习信心增强

学习的决定因素是与学习信心、学习习惯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插班生学习信心的增强,是学习进步的主要前提条件。

4.学习进步明显

既促进了插班生的全面发展,又带动了全校学生的发展,插班生给本地学生带来了压力,激发了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特长学生涌现

课题实践期间,插班生的获奖情况也令人欣喜。一人次获**市信息学比赛一等奖;一人次获**市《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征文活动一等奖;一人次在**市雕塑泥制作比赛中获二等奖;多人次分别在《**晚报》与《今日**》发表了小文章。有的插班生还当选了校大队委员、校红领巾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等。

6、教科研获奖

小学教育特色例10

我校把“礼德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从2001年提出“礼德教育”至今,我校已经在制度上确立了“礼德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提出了凸显“礼德文化”精神的校风:尚礼崇德,营造以“礼德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我们以“礼德教育”为抓手,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并以此统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推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一、“礼德教育”的内涵与培养目标

1.“礼德教育”的内涵。“礼德教育”立足于道德底线。“礼”的本质是一种规则,规则意识应视为道德底线之一。明规则、讲规则、懂规则、按规则办事,是现代文明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规则意识体现的是心中有他人,能为他人着想,是值得让人信赖的,有“礼”做基础的人才会在生活中做出正直、善良的行为,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礼德教育”是立足于“和谐、向上”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之上的。“和谐”来自合作、互惠,这是培育善良人的应有之义;“向上”反映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必然伴随“持久”“耐心”“坚强”等心理品质。让孩子拥有这些品质,孩子的成长会更稳健、更持久。

“礼德教育”的基础是引导学生达到道德底线,高层次的目标是引导小学生形成“和谐、向上”的人生态度,礼以养德,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2.“礼德教育”的培养目标。总目标:培养孩子成为“知礼、悟礼、乐礼、明德、崇德、树德”的未来公民。具体目标:礼——我善良,我美丽;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诚——我自豪,我是中国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勤——本领是学来的;自己的事自己做;勇——我愿意接受挑战;微笑着面对每一天。

二、构建“礼德教育”的校本实施体系

我们通过“礼德教育”使小学生了解“礼德”的知识,养成礼仪规范与文明行为,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奠定民族精神的早期成长基础,逐步构建“礼德教育”框架,形成校本德育操作体系。

1.指导思想:实现三个整合。“礼德教育”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它应当与学校各项教育协调、整合为一体。⑴“礼德教育”与学校制度整合,为学校发展寻找一个支点。我们将“礼德教育”写入学校章程,奠定了“礼德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⑵“礼德教育”与师德建设整合,形成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我们提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观,倡导积极自主的生活与工作态度。我们通过了学校的“师德公约”,以积极的姿态欢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这在整体上促进了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⑶“礼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厚德笃行,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礼德教育”应与学科教学相整合,要在学科教学中挖掘“礼德教育”资源。

2.构成:五大板块。结合我校尚礼崇德的校训,我们初步构建了“礼德教育”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五大板块,即“礼德教育”必修课、“礼德教育”特色课、民族传统礼仪、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系列专题活动、仪式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

“礼德教育”必修课——设置“礼德教育”课,每周安排一课时,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等为主要教育内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礼德教育”特色活动——以兴趣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活动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民族传统礼仪系列专题活动——开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活动。

仪式教育——新生入学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和毕业典礼等系列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礼花缤纷闹六一”的儿童节活动、“校园恒美”艺术节和科技节活动、“礼仪风采大赛、礼德演讲大赛、我最喜爱的礼德格言、故事征集”等活动。

三、开展“礼德教育”的环境支持与队伍保障

1.营造“礼德教育”的校园环境。2007年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投入26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学校布局合理,规划有序,动静相宜,礼德文化氛围浓郁,“礼德小景”“礼德大堂”“礼德文化墙”“礼仪长廊”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同行。让走廊活跃起来,让过道说起“话”来。使整个校园融入在“礼德文化”的氛围中。

2.开展教师“礼德形象工程”。开展“礼德教育”,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关键。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学礼、行礼、明德、崇德”的活动,全体教师一起学习,迈出了“学校教师礼德形象工程”的第一步。老师们言行举止端庄有礼,为学生营造了“礼德教育”气氛。学校还建立“班主任沙龙”,成立了教工活动俱乐部,让教职工在活动中知礼、讲礼、行礼、明德、崇德、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