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1:02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1

1 小学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也就是校园信息化,它主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资源等的数字化,使得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校园交流方式,在传统校园的围墙上拓宽校园的广度和时间上的长度,整体实现信息化焦虑,提升校园的服务、管理、交流效率,拓展校园的传统功能,与工作方式,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数字化校园在高校了经过了二十年的长足发展,无论是实现技术、项目建设,还是管理策略、发展趋向等等都有了颇为丰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高校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并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作为支撑,将校园建设成为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办公、管理场所。如,学生、教务、人事、科研、党团、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一卡通、教师的办公自动化等,大大方便了管理,方便了学生。

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相比,小学在这方面的建设,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阻碍,因此发展、起步较晚。不过最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最基本的信息化需求。但是在小学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缺乏整体规划、盲目投资、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的兼容等问题,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使得数字化小学校园应用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缺乏科学的建设模型使得很多小学数字化变得方向凌乱,目的性不明确是摆在很多小学数字化团队面前的主要问题。很多团队直接套用高校中的数字化模型,出现很多不合适的问题;有的套用这一些信息,套用那一些信息,使得兼容性成为很大麻烦。造成了资金投入不少,效果总是不明显的问题。

3 小学数字化校园模型构建

虽然高校的数字化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小学的数字化之路并不能照抄照搬,因为高校跟小学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首先办学规模上存在巨大差异,高校巨大的师生规模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庞大用户量,而小学师生加起来不过千人,管理部门不过几个;其次是资源的差异,高校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拥有高科技的团队支撑,而大多数小学是不具备庞大资金消耗的,也不具备先进的科研团队去探索。但是高校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得校园管理教学的信息化。因此,我们可以在理念上借鉴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理念。因此,我们在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学校园数字化模型的构建。

3.1 构成内容

在此模型里面,我们以三方面内容来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

(1)在管理与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发展、评估、安全、分责、考核、培训等几个方面。第一,在管理方面,要对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规划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安全体系进行构建,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的责任制,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的评估制度,切实做好建设的规范性、第二,在文化建设方面,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数字化校园资源使用培训,并定期进行教师信息化水平考核。

(2)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协同交流、数字化教学三个方面。第一,数字化管理是数字化校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贯穿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学生、财务、科研、试验、档案、教务、教产等多个方面,是协同各个部门,提高校园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第二,数字化协同交流主要包括校内工作上的协同交流、学生之间的协同交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协同交流等,是沟通各方的重要桥梁;第三,在数字化教学方面我们要把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在线学习平台、教师教育技术与培训学习平台结合起来,通过平台使资源互通共享,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相关知识学习,也使得课余时间得以充分利用,满足了时间与空间的拓展。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使得自身知识更新与当前科技发展步伐相一致,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3)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网络布线、网络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大部分小学已经具备相应的模块,在此不做过多分析。

总而言之,当前正处于小学向着数字化校园转型的阶段,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模型,此模型涵盖了小学校园中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指导小学校园数字化的创新建设。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2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字化校园 建设的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渐成为可能,注重管理和建设成为现阶段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重点。但在软硬件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学校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从管理和建设方面做出具体的建议。根据我国中小学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科学的建议。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有涵义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中小学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和教育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基本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它的建设是以校园为依托的;其次,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和媒介;将教学、服务结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完善教学活动;最后实现教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整合和吸收,对现实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在管理工作中则集中体现为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许多中小学都实行了数字化管理,但是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硬件建设比较重视,忽视了软件的更新和完善,建设的目的不强,很多设备简陋,功能缺乏;运用过程中没有注重维护;重设备建设,不注意人才培养,人才的技能和素质一直没有得到提高,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管理策略

(一)硬件的建设阶段

在硬件的基础建设阶段,应注重网络的建设,保证网络的铺设能覆盖整个校园,促进外部网络和学校内部网络的接通,并在此基础上,将网络服务扩张开来,提高网络的承载能力,使这些网络服务可以满足校园的建设和教育的发展。同时,网络辅助系统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网络教学系统和数据库服务系统,实现校内收发文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在教育的规划部门和网络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学校中的各个单位应完成单位内部的综合结构化布线,使网络线路能涵盖到校园的办公室和运动场所,尽量形成一个内部的网络化系统

(二)软件系统完善阶段

该阶段是对基础建设阶段不足的地方做补充,完善校园中的网络服务系统,不断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努力解决校园网中会出现的安全问题。同时,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网络建设的越来越深入,加大人员的投入是必须的,保证数字化校园可以稳定运行,保证师生们的正常使用。本单位的信息建设也是网络建设的补充,它能及时的为单位内部甚至全校师生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资源。

(三)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数字化校园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因素,有的人认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就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对应有的人员配备和运行管理都没有重视,结果造成系统建没与办公管理相脱节,导致该系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建立其现代化的管理观念是关键。

(四)发挥校园网的作用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3

一、数字化校园的含义

所谓数学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设备、教室等)、资源(图书、课件、素材)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的全部数字化,从而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大传统校园的功能,并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目前,建设数学化校园的主客观条件都日趋成熟。很多学校也为此大胆创新,不断实践,立足教育教学的实际,建设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校园,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向自动化、高效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硬件建设(网络,终端设备、系统设备)。二是软件建设(平台、应用系统、资源)。三是人才队伍建设。

实际上,这三方面可细化为五点内容:

1.是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学校通过有线、无线或有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主要场所的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区县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

2.是教学应用终端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多功能教室建设,“班班通”建设,教职工计算机准备(或教师备课室)建设,功能室多媒体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通用技术室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含电子阅览室)建设,会议室多媒体建设等。

3.是信息化功能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完全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

4.是信息化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及平台是支撑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他包括学校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学生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资源应用系统等等。学校可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类应用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全校教职工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使之适应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创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条件分析

1.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农村学校的师生对数字化校园非常渴望,希望拥有与城里同样的教学资源,这是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的心理基础。

2.是随着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农村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也进行了继续教育的相关业务培训,对加强数字化校园研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3.是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和班班通等活动的开展,农村小学的数字化教学设备设施日趋完善,这是加强数字化校园研究的物质基础。

4.是通过对数字化校园成功案例的学习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教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农村小学也初步具有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这是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业务基础。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的措施和做法: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建设和应用数字化校园的意义,认识加强这方面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动员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课题研究中来。

2.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建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和参与人等,对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分类实施和检查指导工作。

3.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都需要解决资金问题,课题研究也要有一定的经费预算,以保证科研活动的正常需要。

4.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课题研究中,建立相关的科研制度和课题考评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为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等的重要依据。

5.拓宽思路,努力钻研。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探索,并通过网上教研、网上办公等活动,在学校建立一个开放的、立体的、丰富有趣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给师生带来的提高:

1.在课程整合方面: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实验,呈现教学中丰富、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通过多种反馈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程序,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在数字化办公和教师网上继续教育平台方面:可以运用校园网络平台,结合电教媒体等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资源,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使教师能够互相交流、沟通教学心得体会,补长补短;学校也可以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将计算机网络作为终身学习的工具,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3.学生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教师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会自觉接受传统办公向网络无纸化办公的转变,主动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开展学习和教科研活动,把数字化校园作为成长进步的有效平台;当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干扰课题研究的因素,如果无目的地大量使用电教媒体,就容易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影响学科教学的质量;另外,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接受高速运行的信息化办公环境,不能主动有效地应用数字化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4

学校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答案,如同购买任何一件商品一样,数字校园建设也是基于学校的需要而进行的。七一小学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学校发展遇到瓶颈,而信息化建设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二是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所以学校需要建设数字校园。数字校园建设的起因是有需求。

如何建设数字校园

建设理念

七一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以解决“人”的实际应用需求和发展需求为理念,围绕需求问题的解决,规划相关硬件、软件、资源、培训、制度调整和服务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建设理念,弥合不同群体的优势与弱势。

建设规划

七一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了六大平台,一是通过建设校园基础平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德育、管理等核心业务以及现有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从而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面数字化;二是通过建设教育教学支撑平台,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与服务中的深层次应用,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更有效地支撑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和活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三是通过建设综合展示宣传平台,促进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更加有效地沟通和互动,增加展示学校实力愿景、师生风貌、素质素养、教育成果的渠道和窗口;四是通过建设日常办公工作平台,规范各项日常工作流程,提升学校行政管理、教务后勤等工作的效率;五是通过建设管理决策支持平台,有效整合和分析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校领导更加科学有效地施行相关的决策和措施;六是通过建设云存储平台,为数字校园海量数据提供存储空间,为学校各层面用户提供云服务,所有数字校园数据实时联入云服务器,保障数据信息的高可用性与高安全性,为数字校园的稳定运转保驾护航。

通过这六大数字校园平台建设,最终形成学校的知识管理体系,将各平台中的有效数据、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加工和沉淀,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挖掘,保证七一小学基于知识管理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从而形成学校的智慧资产,服务于广大师生,并将其最大限度地宣传与传播。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建设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在建设过程中走出创新之路,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让数字校园项目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这就决定了实施数字校园项目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所以,应该把数字校园项目的建设作为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作来抓。七一小学采取了一系列人员组织保障、运维保障、制度保障等配套措施保证其实施管理。

如何体现建设效益

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效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行为;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投入量、投入结构和利用效率;三是教育信息化组织和制度保障。七一小学通过以下方面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效应。

1.保障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效益。现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效益体现为在常规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去贴合日常教学工作,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备课、授课、听课,包括教研活动等提供全方位支撑,达到常规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从而提高信息化建设效应。

2.校领导的示范效益。在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制度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的一举一动都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会影响甚至制约所在学校很多教师的行为。由于校长身体力行,很多需求都是根据校长的工作需要和学校的发展需要直接提出的,因此,七一小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就按照规划的发展路线有计划地进行着。并且学校的电教部门经验丰富且非常敬业,充分挖掘了学校允许条件下教育信息化的潜力,提高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学校管理数字化、决策数据化。

3.优化信息技术投入成本结构。七一小学通过优化教育信息化投入成本结构,特别是硬件和软件(包括资源)的比例,以及硬件、软件和人员培训之间的比例,从而提升信息化建设效益。

4.有效的人员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职前教育中获得能力准备;二是有效的在职培训。

无论学校引入了多么现代的制度和管理方法,也无论这所学校如何仿效最现代的教育和行政管理,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真正能顺应和推动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的健全发展,那么,这所学校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同样,无论我们装备了多么先进的设备,拥有多么丰富的资源与应用,多么合理的制度,如果没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能动使用,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不过是形式和表面文章,无法实现我们期望的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数字校园建设思考

需求是核心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是我们学校近期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从前期学校提出的粗略需求,到合作公司的闷头研发,到学校对结果的不满意,最后到双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重新做需求分析、用户确认、研发、推广,达到了学校使用者的认可。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需求分析及用户确认的重要性。现阶段学校对于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要求走需求分析过程,并得到最终使用方的签字确认,以此达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规划切忌大而全

提到数字校园规划,通过实践与反思我们发现,大而全的规划导致了系统设计复杂,用户体验不好,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引起了教师的抵触情绪以及效率的低下。所以,规划层面应该务实,前期推广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数字校园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教师带来便利,只有这样的规划才是最终能够落地的,才能得到用户的支持。

软件项目管理规范化

数字校园是以应用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所以软件系统开发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提高开发效率,建议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成熟的软件项目管理方法,前期学校通过借助监理公司对整个项目做规范化管理,并在过程中培养校内人员掌握相关技能,从业务规划、需求管理、设计与开发、测试与部署的全方位把控,最大限度地降低数字校园项目建设的风险。

小规模验证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04-02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已经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而教育信息化将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一场深刻变革,数字校园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数字校园的含义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它包含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交流,其目的是最终实现教育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标。

二、数字校园的建设

数字校园建设应该依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特色,建设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校园。其建设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数字校园环境建设;数字校园管理建设;数字校园教学平台建设;学校特色资源库平台建设。

(一)数字校园环境建设

1.宽带入校,网络覆盖校园(有线+无线)

校园网络建设要遵循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发展性、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的“八性”原则。网络建设要注意服务器架设、楼宇连接、布线先行、覆盖全面、便于扩容等。例如:南城一中初期采用造价低、性能价格比高的100Mbps快速以太网,以位于科技楼内的信息中心为核心,与世纪楼、行政楼、实验楼和图书馆互连形成园区主干,各建筑物内再扩展面向用户的局域网,近期为适应数字校园建设需要投入三十万将学校网络重新改造,增添服务器、核心交换机和防火墙等,由信息中心直接布光纤至各教学楼,形成园区主干,各建筑物内利用楼层交换机再扩展面向用户的局域网。教师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微机房均能上网及相互资源共享,让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都在网上进行,在网上共享各种软件和信息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这样组网灵活,交换机冗余端口为以后的网络升级与扩充节省资金,减少麻烦。

2.三网融合应用于数字校园网

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将学校原有的模拟校园闭路电视、校园监控和校园广播采用数字技术与数字广播技术,把视频信号与广播信号转为IP包,在局域网内广播,形成校内的广播与电视台,网内任何一台电脑终端都可接收。这样即可实现校园多元化广播(分区广播、点对点广播等),电视节目也是如此,可以做到任意多个教室收看。三网融合避免了学校到处是线的局面,其智能化的管理也减轻了学校管理的负担,缓解了学校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它强大的功能和方便的操作性,切实为学校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3.班班通系统完善

数字校园建设改革下的交互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他们的直观感受和反馈驱动着整个课程。因此,学校最好建成班班通交互式教学系统(采用电子白板或一体机),同时,学校要将各功能教室配备齐全,均能按照班班通设备配置。例如:临川一中投资100多万元改造班班通设备,为促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多渠道派人外出参加国家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及电教馆组织的各项电子白板培训和校内集中全员电子白板培训相接合,开展优秀课例观摩、研讨、评选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班班通”设备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支撑。现在已经在大面积开展电子白板技术和常规教学的融合,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二)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学校门户网站,构建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涵盖学校办公、教育教学等所有日常工作,例如:行政、教务、教研、总务等。网站平台数据要及时更新、及时维护。以南城一中为例,从2000年开始建立了一个由学校教师自主编写的动态网站,经过几年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网站的功能日趋完善,包含校园主站、专题学习网站、校园论坛、教师博客和家校同创等,已经成为学校的门户网站,成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重要信息交流的平台,也为教师、学生、家长的交流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

(三)数字校园教学平台建设

建设系统的师生网络学习平台,做到人人有学习空间。例如:教师备课授课平台、师生交流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在打开学校的教师博客网,可以看到教师博客,一页页丰富的教学内容、课后反思,在这些精彩的背后,离不开教师们的智慧和汗水。教师博客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整合资源,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资源库

以现有教材版本为主,制定学校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整合国家省市优质资源,鼓励师生建设校本资源,采用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源,严格审查,选择有价值的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服务器上,逐步建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库。资源库要做到及时更新、数据共享。

三、数字校园的管理与应用

(一)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信息技术管理机构,负责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资源建设、教育科研和家校互动等方面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做好规划,提供经费和人员保障,加强师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保障,确保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完善制度

建立各项管理与奖惩制度,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数字化应用由被动到主动。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深入,学校配备信息化装备的教室与活动室的增加,为了加强信息中心的力量和拓展信息中心功能,应该设立享受学校中层副职的信息中心主任。再比如班班通建设完成后,在每个拥有班班通设备的班级和功能教室,均悬挂管理制度,并制作班班通设备使用和注意事项的即时贴贴在多媒体讲台上,便于教师正确操作与使用班班通设备。

(三)加强培训、定期考核

把教育信息化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明确教学、管理等不同类别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要求,加强数字化应用的校本研修和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同时,学校应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培训、考察,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可以借鉴的做法:集中培训(理论学习、课件制作、设备使用培训等);问题培训(论坛专题交流、QQ流等);以赛代训(学生信息学和电脑作品比赛,教师课件论文和电子白板课等比赛);外出学习和专家引领。

(四)持续投入、长效保障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6

一、以校园网为平台,改进信息与接收

1.学校网站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标志,要发挥好网站在学校管理、教学中的作用。传统学校宣传工作主要依靠媒体、海报、宣传册等方式,学校网站的出现和应用是当前学校信息的平台。学校网站改变传统宣传模式,由间歇性信息变为即时,由宣传工作中的点、块变为整体和全方位的宣传。有教师这样形容校园网:“先上网后呼吸”,每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进入校园网,查看学校最新动态或最新工作计划等。借助校园网,学校可以把常规性文件、学校事务的相关表格等放在网络中,以供师生了解和下载使用。除了信息的功能外,通过网站上的留言板和电子邮箱,师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可以及时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2.建设数字化校园,就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校讯通”“微博”等平台信息传递功能。“校讯通”平台主要是在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利用互联网或手机短信功能,及时把学生每天出入学校的情况以及学校重要信息、临时通知等迅速传递给家长,使家长与教师、学校及时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帮助孩子学习和生活。这个平台实现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二、应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1.信息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的图书管理、财物管理等工作中有着高效完美的表现。计算机成为中小学图书馆的主要设备,使图书采编、流通、统计、宣传、信息摘编等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学校财物管理中运用管理软件,实现了事业资产管理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财产信息资源共享,为学校财务经济的合理安排、使用、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

2.依托信息技术,发掘计算机的管理功能,通过计算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繁琐、机械、重复的劳动,实现学校一些常规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校园广播、音乐的播放以及上下课的打铃,学校中诸如此类的工作都可通过智能化管理使“数字化校园”工作上新台阶。

3.建设“数字化校园”,发挥计算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巨大潜力。例如教务工作中已经普遍使用Excel等软件来统计处理数据、成绩等常规工作,并可进一步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如借校务管理软件的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功能,对每年数百份学生毕业证和新生入学通知书的填发使用计算机自动名单打印,能高效高质地完成该工作。

三、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促进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

1.依托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上传或下载教学课件、资料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班班通”网络的建立和形成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2.依托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网络化培训,是适应时展、提高教师培训实效的需要,是克服传统教师培训弊端的需要。在教师培训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网络教室等设施以及教学软件,增加培训时间和内容,改变教学形态和方法,将会快速高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7

中图分类号:G3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3-0045-03

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信息化平台,既能充分利用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成果,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以信息化本身的优点促进学校本身的发展。所以,中小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学校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数字校园建设内涵

数字化校园,它不仅仅是教育的信息化,应该说它是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育人环境。而在这个育人环境当中,我们认为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以及人的信息素养的形成是核心。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首先,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教学网。一方面,它作为一个教育信息资源网,必须承载各类教育信息资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资源下载等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教学交流网,必须充分考虑网上互动教学平台的建立与使用问题,使教师和学生能实现实时或跨时空的教学和学习,能在网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在线交流、讨论等。

其次,数字化校园也是一个管理网。依托校园网进行校园管理和行政办公管理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功能之一。需要充分考虑校园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需求,提供强大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功能。

二、中小学数字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中小学数字校园信息化平台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可以分为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部分,本文将据此在下面几部分中对这些部分进行介绍。

1.硬件建设

中小学信息化平台需要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就其功能来说,分为运行设备、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三种。

(1)运行设备

作为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足够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是必要的。就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纯数据库功能:类似一般企业的财务、政务管理,这类功能对计算机要求不高,一般的个人电脑即可胜任(1万元以内,2012年价,下同);

2)网络宣传功能:类似小型网站,由于访问需要,计算机要有良好的多路通信能力,并匹配稍微大一些的存储硬盘,一般需要简单的服务器或小型机。(1~5万元)

3)辅助计算和人工智能: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运行设备应当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计算运行服务,为此需要比较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对于这一层次的要求,需要计算集群(HPC)完成。(10~100万元)

信息化平台的存储能力关系到平台能提供的信息量,总的来说,越大的硬盘越好,但从实际方面考虑,硬盘的可扩展性和自身资源的数量变化并不要求一次性到位,可以逐步增加硬盘的容量。硬盘的价格一般不超过1000元/T,实际配置时,可以根据存储数据的情况,进行配置。

(2)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是信息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通信设备覆盖范围越广,越能发挥校园信息化平台的作用。通信设备包括网线和交换机。同2.1所述类似,通信设备的建设也需要根据承担的功能和范围来确定。

就范围来说,直接影响的人群需要相应的通信设备连接到位。如果需要影响到全体教师,则设备线路必须到办公室;如果需要让学生上课时享受校园信息化平台,则线路要到每个教室,如果需要学生日常生活享受校园信息化平台,则线路必须到学生宿舍;如果需要全校所有人员都享受校园信息化平台,则除上述范围之外,学校的所有教辅职能部门如图书馆、保卫、后勤的办公室必须有通信线路;最后,如果要让所有人员随时享受校园信息化平台,可以使用互联网,使各种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访问校园信息化平台,这要求信息化平台与互联网之间有设备连接。

就功能来说,一般网线都能满足需求,但是随着用户数量增加,需要有更强大的交换机,对于学校信息化平台的中心机房,至少需要千兆级的交换机以避免通信瓶颈。

(3)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是使用者所接触的设备,一般可以是PC机、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公用信息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专门定制的终端设备以提高效率。不过必须注意:使用手机时需配合相应的互联网,或者专门建设无线系统。

2.软件建设

(1)需求分析

软件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信息化平台的运行效率。而软件建设可以分为管理系统、数据资源、网络环境三部分。而这三部分都应根据实际需求来安排和开发。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平台的需求大致有三部分:数据库管理、新闻信息和交流、资源的积累和共享。

1)数据库管理:学校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及时管理和调整的资料,如学生成绩、课程和考试安排、授课情况评估等;行政事务方面的人员安排、职称评定等;后勤方面的水电供应等。校园信息化平台应该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传输,并及时将需要处理的信息发送到相应的决策者和所需要覆盖的人员手中。

2)新闻信息和交流:信息化平台需要让学校内所有人都能及时了解到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消息,应该能及时传输到校园信息化平台并以新闻的形式,使得全体人员能及时根据相关信息调整优化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而对于外界的新闻信息也应当扼要地加以传达。

3)资源的积累和共享:信息化平台最直接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所需要的有用信息。例如,教辅资料、授课指导资源等。不同的资源应当能及时上传到校园信息化平台,并以合适的权限供不同类型的用户调用。

(2)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是指控制整个校园信息化平台运行的服务系统,现在的信息化平台就其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而言,有针对具体对象专门设计的,也有基于现有互联网和相关已经成熟的软件。

为了满足前面所述的需求,校园信息化平台的管理系统应具有如下特点:

1)稳定的运行能力:一个完全信息化的学校,如果其信息化平台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整个学校完全无法运行,所以,安全保障是信息化平台的首要因素;

2)层次分明的权限设置:自校领导至学生,但其使用权限显然应该不同,层次分明的权限设置应该使不同的使用者都能得到与其在学校中角色相应的信息和资源。

3)多样化的传输途径:管理系统应满足多样化媒体的需求,以便所有的用户都能尽可能充分地使用到信息化平台;

4)合理的使用界面: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有一个合理有效的使用界面,以便得到相关信息和能方便地上传希望共享的资源。

(3)数据资源

信息化平台的资源是其为广大用户服务的根本,为满足前面所述的需求,数据资源需要满足合理性、多样性和及时性三个条件。

合理性,是指数据资源应针对校园用户的不同类型都备有充分的内容:针对学生,要有相应文化课程的学习资料等;针对教师,要有各学科的教辅资料等;针对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要有相应业务能力的资料和政策法规等。合理储备数据资源,才能使用户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时能从信息化平台得到帮助。

多样性,是指数据资源应该有丰富的媒体形式,不仅要有图书资料,也要有图片、影音甚至必要的软件资源。

及时性,是指数据库资源应该能及时得到补充,信息化的精髓在于交流,如今的社会信息量急速增长,及时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共享,是一个数据库活力常驻的根源。

(4)网络环境

当今最丰富的资源莫过于互联网,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产生和流动。校园信息化平台只有与互联网保持充分的联系,才能接触尽量多的资源并加以利用。但是,作为学校运行的一部分,信息化平台必须在连接时保障自身的安全性。

3.人员建设

中小学信息化平台的运作,除了其软、硬件自身的合理之外,还应该配备必须的管理维护人员。管理和维护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保证维护和管理的有效性。

4.制度建设

新的运行方式必然需要新的制度,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及时制定和执行校园信息化运行的管理并将其明确为学校的行政制度,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应制定管理办法、运行流程、维护规范等,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具体应包括:

(1)建立完备的数字校园管理规章,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校园电视与广播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经费管理等;

(2)制定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政策,落实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

(3)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

三、结束语

中小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具体到学校,如果得到彻底的实施,它实际上是学校运行方式由传统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变革。一个完整全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涵盖范围广、涉及方面多,需要学校内外很多支持,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步步扎实地进行,使得这一有力的发展方法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8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坚持“为用而建、适用好用”的原则,加大了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投入,建有标准的网络中心、监控中心、电视台、广播系统、可实现同课异构的网络互动教学、教研交流系统、数字化阶梯教室及多媒体教室等,为学校全面实施数字化管理及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索提供了有力保障。

2.智能化管理、教学模式

学校在迈向集团办学的过程中,由于时空差异和物理距离等原因,造成校区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不够等问题。为此,学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鱼洞二小智慧校园”管理新模式,全面实施多校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办学水平。同时引入云教育及电子书包项目,借助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鱼洞二小智慧课堂“2655教学模式”,有效地缩小了校区之间在管理、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师生发展等方面的差距,促进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3.信息技术课题研究

学校把信息化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从2000年至今,学校先后进行了一批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实验”、“校园网络教学及其环境的研究”、“以教师博客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城市小学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等4个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重点课题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学生主体性发展。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9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2―0057―05

一 中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状况

高等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校园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无论是项目建设经验、实现技术,还是管理策略、发展趋向等多个方面都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各大高校也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推进自己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越来越多的用于支撑校内数字化管理运作和各种信息服务的管理系统上线,如学生工作管理、人事管理、本科生教务管理、研究生管理、财务管理、学生收费管理、一卡通管理、科研管理、基建管理、房产管理、党团管理、办公自动化、信息门户等等。由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走上了正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套部级的数据标准。而且,各高校也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发展面向自己学校的数字化校园数据标准[1]。

相比之下,中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晚。不过,10年来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也有很大的发展。“校校通”工程于2000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里程碑。自此10年,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截至 2007 年底,普通高中连网率接近100%,初中学校连网率达到80%以上。 其中,城市初中学校连网率达到90%以上,农村初中学校达到70%以上,小学连网率达到70%以上,基本满足了中小学信息化教学需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2]。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普及和完善,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转型期。很多的学校都遇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3]。比如,缺乏整体规划,盲目投资;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应用分散、信息孤岛;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尚待提高等等。在缺乏科学的建设模型的情况下,很多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变得无所适从,“该往哪个方向走”是很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头痛问题。有的直接借用大学的系统,出现使用困难的问题;有的建设了多批的信息系统,又出现功能冗余严重的问题;有的在使用不同公司的产品的过程中又发生数据兼容的问题。这样一来,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所得绩效收效不大[4] [5]。

二 面向中小学的轻量级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型

虽然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有成熟的模式和成功的案例,但不能简单地照搬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因为高校和中小学还是有一定差异的。首先是办学规模,办学规模的大小决定了用户数量的差异,大学全校的师生都是以万级计算、学院多、专业多、管理部门庞大;而一所中小学的老师学生加起来也只能是按千级计算,只有部分特别大规模的中学会超万人,管理部门也非常小,有的小学甚至才50多个老师。再有是资源差异,高校拥有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团队;大多数中小学不可能拥有庞大的资金进行浩大的工程和探索性的建设。而且,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负责老师通常还只是由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兼任。

但是,高校和中小学的数字化校园性质是一样的,就是面向教育管理信息化。所以,在某些建设理念上,是可以借鉴高校数字化校园的。为此,我们借鉴高校数字化校园模型[6],定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型,如表1: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该模型。其一,是构成内容。在此模型里面,我们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结构划分成三个方面的内容:硬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和管理与文化建设,每个方面里面都包含了相应的系统或者模块。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大多已完成大部分的模块,如果资金条件比较充裕的学校可以考虑配套校园一卡通系统。

在软环境建设中,我们划分其为三个子部分,包括数字化协同交流、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管理。中小学的协同交流除了包括校内工作上的协同交流,同时还包括学校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数字化教学里面,教学资源积累是当前很多学校正在努力的方面。我们需要用平台把这些资源有序的组织和管理起来,而且校校之间教学资源平台能够互通和共享,把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学生在线学习平台有利于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和课余知识拓展。数字化教学除了有面向学生的部分,还需要有面对教师的部分,通过教育技术培训与学习平台可以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协助教师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数字化管理是数字化校园里面很大比重的一块,其目的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所有模块贯穿学校管理中学生、教师、教务、校产、财务、图书馆、科研、实验、档案和后勤多个方面,如表2。

学校的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目的在于把学校里面不同的异构的系统进行整合,使得用户用一个账号就可以方便在门户里面使用不同的系统或者资源,所有的信息都整合到门户、教师工作台,便于用户使用学校内的各种资源。

其二,数字化校园不仅仅是一个平台、一套软件,还是一个学校的管理策略。要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管理与文化的建设,促进数字化校园的不断完善,提高学校信息化的气氛。所以,我们提出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包括规划如何发展,建立数字化校园的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多维的安全体系,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行分责、落到实处,建立考核和培训制度,提高学校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化水平。

其三,该模型在高校的应用中,可能每个小块都会建成一个业务复杂、架构庞大的系统;但是中小学未必需要这样建设,而应该更注重以精为先,着重灵活,适合以轻量级的“模块”逐个上线。同时,此模型并非要求学校都一定要完全的实现以上的模块或者一次性的实现以上的所有模块,也不是非要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建设。由于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因此也可以为建设的顺序列一个优先级,比如在数字化管理里面,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教务管理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可以优先建设。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中小学都跟大学的情况有所不一样,他们没有强大的技术团队,能投入的建设资金也有限,跟大学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投入是无法比的。所以,建议不同的学校可以摸索自己的建设方式,包括多使用开源技术和开源产品。高校的建设中出于对服务保障的考虑,还未能全面放心使用开源软件。但中小学可以勇敢尝试,这样一方面减低了成本,也便于学校负责网管的老师有充分的社会技术支持。在数字化协同方面,中小学相比高校应该增加对家庭、家长方面的协同交流部分。

三 东莞某小学的实践案例

1 A小学的信息化现状分析

A小学是一所典型的珠三角地区小学。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校在硬件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配置了一网通/D时代多媒体综合校园网,实现了计算机局域网、双向电视教学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并按15教学班配置了全数字多网合一多媒体教学终端,初步实现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同时,该校也建设了一批信息化应用系统。比如班级管理平台、家庭教育网、后勤报障系统等(如表3)。但是,随着建设“量”的积累,学校的信息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瓶颈,并有“质”的提高的需求。

其一,学校使用腾讯通作为校内协同通信的软件,校内的老师上班的时候都会启用腾讯通1。并且,他们通过腾讯通把校内的各个信息系统进程整合集成,把腾讯通扩展成老师的集成的工作台。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比如腾讯通作为一种C/S架构的通信软件,在与Web的交互上显得非常吃力。同时,腾讯公司的二次开发接口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完全实现学校的需求。而且学校的已建系统都由不同的公司、不同技术框架来实现,建设的历史时期也各不相同。有的是C/S架构的软件、有的是基于B/S的系统;有的是PHP开发的,有的是ASP开发的。有的是用Acess数据库,有的又是用MS SqlServer。部分系统仅是一个基本的静态网站,并非真正的动态业务系统。这些异构的系统要在腾讯通上做整合以及实现单点登录是不可能的。

其二,A小学虽然建设了相对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与环境,但是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的慢于信息化的步伐。老师们还未能充分的应用这些新资源、新技术到教学工作中。

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虽然知道需要建设更加多的业务系统来贯穿校园的管理流程,但是应该建什么、如何建、实施策略是如何,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

根据对A小学的调研与分析,学校信息化主要存在如下一些的问题和需求。而这些问题就是当前中国中小学信息化所遇到的普遍问题,具有普遍的意义。

第一,学校从信息化的硬环境建设转型到软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科学指引。学校十分渴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用于支撑校内的管理业务。但是需要建什么系统、应该建立什么系统、如何配套系统没有明确的规划。致使部分已建系统的一些业务功能重叠。

第二,学校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校已经建了多套应用系统,但是由于是多个不同的公司在不同时期建设,所用的技术框架都不一样。通常有多套用户系统并存。致使一个用户登录校内不同的系统需要多套用户密码。

第三,学校的资金有限,不能购买大型软件系统,也不能长期让公司外包建设校内的信息系统。学校希望能建立自己的技术力量,发展面向本校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第四,学校已经初具完备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支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但是,由于师资水平有限,学校缺乏提高校内老师发展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对于如何充分使用校内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如何解决课件制作中遇到的问题,缺乏指引,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效益。

2 面向中小学轻量级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解决方案

针对A小学的具体情况,基于前面提出的模型,我们设计了一个轻量级数字化校园建设解决方案,如图1。

首先,是在数字化管理方面。我们规划了数字化管理的校务系统平台,在此平台上逐步上线各管理模块,包括OA办公、协同邮件、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当所有这些模块都上线运行后,实现校长综合管理的功能,并实现移动办公的功能,使得校长能随时了解校内运作的情况和数据。

其次,是在数字化教学方面。Moodle(魔灯) [7]是流行的在线教学平台[8],很多教育技术研究者和教师都组织了相关的俱乐部,一起学习和研究如何把平台更好的运用到教学里面。

学校原来是使用简单的FTP技术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的,我们则规划学校装配一套教学资源平台,更加有效科学的管理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校园帮助台是一个面向问题的知识库,里面不但存放了教师制作课件的问题教程、如何使用校内数字化资源的指南、学校管理政策指引,还增加面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常见问题,还包括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常见问题。当所问的问题没有答案,系统管理员和相关负责的老师会对问题进行整理和回答。此平台一方面帮助老师提高教育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服务了学生和家长。校园帮助台的实现方案也有很多选择,比如wiki系统、phpMyFAQ[9]系统、helpdesk等等。

然后,是在数字化协同交流。UcenterHome[10]是国内一个SNS社交活动平台,它能够帮助实现教师的个人空间主页,班级的的空间主页学生的个人空间主页和家长的空间主页,提供的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起到增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互。在校内协同工作和邮件服务方面,我们采用国际流行Zimbra[11]协同工作平台,它能够实现多人的文件共享,协同编辑、即时通讯和邮件服务等功能。

再有,一所学校除了学校的主页,其实还会陆续有建立其他专题网站的需要,比如,党建网站、特殊活动主题网站等。在我们的方案里,是采用开源的CMS平台来帮助学校建立一系列的网站。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校在人力紧张的情况下,快速的创建完整的网站,帮助学校拓展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形象的对外信息开放。现在,国内外有很多开源的CMS方案,比如Joomla[12]和Magnolia[13]等。

最后,是全面整合。学校本身已经有一些信息系统在运行,又加上了我们规划建设的模块。需要对所有这些异构的系统进行整合。我们应用单点登录统一认证的技术,把已有的系统集成到校务系统平台上,使之前各离散的异构的信息系统整合到一起,形成统一的平台。我们使用的是基于CAS[14]的统一认证框架,统一认证的登录口就设置在学校的门户上。

校务管理平台与学校的主页有服务接口,使得一些教务信息、办公通知可以通过教务系统直接到学校的主页上。而整个方案的统一认证入口就设置在学校的主页,所有的学生、家长、老师通过主页进行身份认证,系统根据用户的身份权限识别能看到的资源内容和功能,比如只有老师的权限能够看到校务管理平台的入口、而家长的看不到。

最后,学校基于模型上层关于“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的内容讨论和拟定相关的数字化校园规定和发展规划文档。

3 整合方案的主要优点

本方案主要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对学校数字化校园有一个统一的整合规划,明确了各个业务系统职能,同时为日后发展新增业务系统提供方向。

第二,对于现有的各个异构的业务系统,建立了统一认证机制。通过门户的统一认证平台,让用户只需要一套账号密码就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上切换。有利于日后建立面向用户的管理工作平台。

第三,方案大量采用开源框架和技术,一方面降低投入成本;另外一方面,依据其广泛的技术支持,便于学校培养出自己的技术人员。在此案例中,使用开源的Zimbra能够让A小学摆脱无法扩展腾讯通的瓶颈,让学校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扩展特定的功能而不受商业产品的束搏。

第四,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平台,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绩效、提高校内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四 总结

当前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大部分完成了硬环境建设,正在向软环境建设转型。很多学校都遇上了软环境建设的问题。本文提出面向中小学的轻量级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型,此模型基本覆盖了中小学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指引此阶段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时,本文所提的模型已经应用到解决A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规划上,为此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案例。

腾讯公司的企业即时通讯工具,rtx.省略。

参考文献

[1] 蒋东兴,宓,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8):27-30

[2] 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1):5-8.

[3] 雷静.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3-4.

[4] 陈明选,王健.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绩效评价的理论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2):16-19.

[5] 王运武.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0,(4):59-62

[6] 蒋东兴,王进展,袁芳,褚庆军.数字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s1):12-15

[7] Moodle[OL].省略.>

[8]Dougiamas, M. & Taylor, P. Moodle: Us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Create an Open Source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A]. Proceedings of 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 Hyper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C].2003:

171-178.

[9] PhpMyFaq[OL].

[10]UcenterHome[OL].省略/products/uchome.>

[11]Zimbra[OL].

[12]Joomla[OL].

[13]Magnolia[OL].

[14]CAS, 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OL].

Lightweight E-campu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IAN Chun-qing1 NIU Duan2 LIU Lu-tong3

(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China; 2. School of Educatr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zhou 510275, China; 3.Xixi Primary School, Liaobu, Dongguan, Guangdong 523400, China)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例10

2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云计算仍没有标准的一致的定义。广义的讲,云计算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服务方式和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是信息技术各方面应用,也可以是任意其它服务。从狭义角度来看,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方式以按需、易扩展和付费的方式,利用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软件等)。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1]。

云计算系统运用了许多技术,其中以虚拟化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等。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根据对象可分成存储虚拟化、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计算虚拟化又分为系统级虚拟化、应用级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2]。虚拟化是为某些对象创造的虚拟化版本,比如操作系统、存储设备和网络资源等。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云存储服务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将应用程序以及数据,通过虚拟化,在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面貌加以展现,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开发者、使用及维持人员,能够方便使用开发及维护存储的数据应用于计算和管理的程序。

3基于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应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3.1需求分析

我校于2001年在贵州中小学首批建设千兆校园网络,通过这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应用,综合起来看,基于Office软件的本地文档处理和基于WEB的网络信息查询、、交流应用最多。这几年人员增加较快,现有教职工已达300多人,三年内将逐步增加到400人左右。2014年即将建成的新校区,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基础平台已经基本建成。应用范围将向基于网络化管理深化,目前,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IP广播、视频监控、校园一卡通等项目已经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新上的项目应该是信息化管理维护的重点。若用传统的个人电脑和服务器模式需要部署1000多台普通计算机,才能满足100多个班,7000多学生规模的教育教学应用。这样,带来的能耗及运维管理成本是巨大的,信息技术运维人员也将力不从心。为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我们计划大量应用基于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来解决新校区教师电子备课、信息管理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些问题。

3.2技术选型

目前的虚拟化市场中,主流的产品有微软的Virtual PC和Hyper-V系列产品,Vmware的VMware Workstation、VMware Server系列产品以及Xen的Xen Enterprise系列产品,其中Vmware由于涉及这个领域比较早,目前在x86服务器这个领域占有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微软近来推出新一波虚拟化策略,他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到了微软的Hyper-V阵营中[3]。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方向来讲,以上三家公司的产品技术各有所长,Hyper-V属于操作系统绑定的半虚拟化技术、Vmware属于硬件虚拟化,Xen使用的是准虚拟化技术。从功能来看,也基本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我们选型重点要考虑的是性价比。

微软收购了XenSource从而获取了半虚拟化技术,并把这项技术和新一代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2012有效整合起来,而且定价也比较低。对于中小学,一般应用不是很复杂(多以Office应用为主),通常,中小学的运维人员只熟悉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不具有精通Linux的运维人员,因此Hyper-V的Windows版本则是不二的选择。

3.3云计算服务器配置方案

大多数云环境都基于虚拟化基础架构技术。根据前面的需求分析,我们以我校400个教职工教研备课为例,采用Windows Server 2012 with Hyper-V服务器虚拟化桌面管理解决方案。采购8台Intel Xeon E5服务器(每台配置处理器为2颗Intel Xeon E5-2650 v2 CPU,它是八核心,16线程,20MB 缓存的CPU,内存配置8*16GB R-ECC DDR3以上,硬盘配置2块300GB 15K 热插拔3.5寸SAS硬盘,5个Intel千兆网口)。每台能为50个用户提供计算服务。而存储系统则按400*200GB高速硬盘存储空间的共享配置。每个用户端只需要配置大约7W功耗的云终端分体(由于是弱电,故障率极低),就可以实现传统PC200W功耗的主机实现的桌面计算功能,而且根据当前市场价格,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400用户的总体成本,比采购400台传统PC建设成本略低。

通过Windows Server 2012 with Hyper-V虚拟化技术,为400个用户提供"虚拟环境"(简称VM)。既可以降低首次投入成本、增强安全性、提高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后期的运维成本(详见下文)。

4 云计算技术方案应用预期效果

通过基于虚拟化基础架构技术,可以预期实现以下效果:

(1)节能、环保、降低投入成本。按每台5300元,采购400台PC机计算,采用基于虚拟化基础的云计算技术方案,可以大约节约一次性投入成本16万元。由于虚拟终端分体平均能耗只有7W左右,相对于传统PC主机200W能耗,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后期节能降耗优势更显著。详见表1。

表1 每年系统能耗成本比较(以400台终端平均每天开机3小时)

(2)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服务器整合,全面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服务器及存储系统的安全性能远高于普通PC,这样可以降低单点故障,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3)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统一管理维护,极大降低了管理工作量。服务器整合改变了基础设施的分散、复杂现状,允许管理人员使用集中管理控制台对多台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各部门也可以利用用户控制面板对单个VM进行管理维护,进行诸如启动、停止、重启、备份、恢复等,灵活的集中管理模式将使管理员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作(如重装系统)中解脱出来,极大地降低了管理工作量。

(4)改善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传统PC机每个人的硬件资源(比如CPU、内存及硬盘空间)独立,很多人用不完,有些人不够用。利用Hyper-V虚拟化技术,信息中心可以按照不同应用所需的不同资源,动态地对物理服务器进行虚拟分区,提供最合适的虚拟环境,极大地提高硬件的利用率,也使得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虚拟环境的大量使用,还可以改变以往在单台服务器上只能部署单个应用的弊病,除了降低单点故障可能性外,还缓解因资源利用率不高而导致的整体资源紧张问题,增强数据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多用户环境下的数据安全[4]。

(5)降低运维成本。虚拟化方案部署后,所有应用全部运行在虚拟环境中,完全实现了软硬件的隔离。利用Hyper-V虚拟化技术,还可以实现零宕机迁移技术,可将迁移工作对业务的影响降低为零。无需使用昂贵的专用存储设备,仅采用备份现有虚拟环境或进行VM整体迁移,就可以实现高质量备份/恢复方案。通过部署虚拟化技术,可以改善信息中心对基础设施的管理方式,极大地降低管理工作量。传统PC技术方案要维护400台PC机,科室间人员工作变动需要拷贝大量数据甚至搬动PC机。应用云技术方案只需维护8台服务器和一套存储系统,人员在校园网内任何地点登录办公都是一样环境,节约管理和维护成本。使用几年后,若需升级,只需要升级服务器系统和存储系统统即可,不需像以往传统PC要对400多台计算机进行升级。

4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1技术人员能力不足

由于大部分中小学技术管理人员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兼职,缺乏服务器的使用经验,虚拟化方案部署后,将面临管理人员难以胜任的问题,这需要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的力度,提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4.2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