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1 09:10:14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1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它不仅能够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动态、提升教师教育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在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等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教育价值[1](姚本先,2010年)。但在现今的心理档案工作中,其时效性和动态性做得不够,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按自己的套路建立及管理心理档案,内容往往只具有阶段性,并没有完全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而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从客观现实条件来看,也是可行的。

一、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1.个人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与学籍档案功能相似,能客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学生和老师都能通过档案直接、快速地了解到个体的心理发展状况。终身制的心理档案能够提供连续性的保证,可以真实、客观地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时反映学生的心理诉求,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看待问题的片面性采取不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问题,以促进个体心理更为积极健康的发展。并且,针对有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终身制的心理档案也能反映出其接受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进程及效果[1](姚本先,2010年),学生不会因为升学、转学等原因耽误心理矫治;当学生此后出现类似心理问题时,老师可以根据档案中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史探寻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是因为过去采用的咨询与辅导方法无效而引起的,从而寻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

2.学校方面。

终身制的心理档案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学校用于新一轮档案建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多学校都是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然后以测评结果为主要资料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期间除对个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等辅导增加了档案内容,大部分学生的档案都很难进行更新,不能及时得到学生心理的动态发展情况。而当学生升学后,新学校又要通过相似的程序进行档案建立工作,很大程度浪费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终身制的档案不会因为学生的升学而中断,档案的更新只需要根据新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情况对原有档案内容进行补充即可,提高了档案工作的针对性。由此可见,不论从个人角度还是学校角度,终身制的心理档案较现在主流的各个学校单独建立的心理档案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能够连续反映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又能为学校节约档案成本,一举多得,应该大力提倡。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终身制心理档案的实施还面临多种困难,然而笔者还是从以下一些方面看到了它能够得以实施的希望。

二、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可行性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例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梁芹生,2004)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实现及检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也应该得到足够重视。终身制的心理档案相较于单一阶段性的档案,还能保证心理发展的动态性,能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并且,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学校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纳入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的评价范畴[3](廖全明,2008)。这些文件的出台都为终身制心理档案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目前各大中小学都陆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课、心理咨询等已不再是大学教育的专属,它们逐步在中小学得以推广和实施。很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都配置了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建设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工作室,有的学校还出版了心理学的校本教材、创办了心理团体活动社团、开展亲子心理讲座、举办心理游园和心理情景剧表演等,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课程及活动也反映出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的、大力地支持,为终身制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财力基础。

3.专业心理健康老师的培养加强。

由于我国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化的教师,因此国家也加大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设立了研究生课程,还有针对在职心理老师的专业培训课程。培训不仅旨在增强相关人员的心理学专业素养,还更加重视学校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出现,终身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相关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为其全面推广提供了强硬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可能。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学校的环境和财力支持,以及专业教师的引导,相信终身制心理档案的推广和实施指日可待,为此,笔者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三、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议

1.将学生的心理档案建立工作下移到中小学。

前文有提到目前国家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且将心理档案纳入考评系统中。可实际操作中,许多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以活动课程为主,兼有少量心理咨询与辅导,而心理档案方面仍旧是大片空白。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心理课的教学时间完成常规的档案建立工作。且一些心理测验还可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如谈论到考试焦虑的话题,可以随堂进行中学生考试焦虑测验,测试结果还可以用于检验教学效果,以便教师及时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另外,针对个别学生的咨询或沙盘游戏,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记录下来,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

2.运用现代化手段,以电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为主来实现终身制档案。

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还是以纸质的为主,但纸质材料更易受损和丢失,电子档案能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缺点,并且在管理上也更加方便快捷。目前学校应用较多的是单机版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的统计与分析上得到优化,但建档和管理上稍有欠缺。网络版的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在系统稳定性与应用实践方面推广性较差,可见还是应该加快心理健康档案系统的开发[4](韩香芝,2014),特别是在遇到学生转学、升学等情况的特殊时期,要顺利地完成档案的交接工作必须得依赖现代化手段,使得学生心理档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为实现档案终身制提供技术支持。

3.确保学生的知情同意权,加大档案保密力度,以赢得学生的支持。

知情同意权是指学生有在心理档案建立前知晓心理档案建档的内容、用途、管理方式等并获得其认可的权利。而在目前的心理档案建立与使用工作中这一点做得也不够到位[5](李向辉,2012),建立终身制心理档案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保证学生的正当权益。另外,由于心理档案成为终身制,其流传时间和范围扩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规范也就提高了,保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高校应该在初次建档与档案移交时与学生签订相关协议,充分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同时让学生信任学校的档案保密工作,在心理档案中填写自己最为真实的心理状况,为后续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更加客观的资料,同时也为建立终身制心理档案提供有力的当事人支持。

4.各地学校相关心理健康组织机构应多多举办相关交流活动,相互参观学习。

目前,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等组织,有的地区还会定期召开全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6](俞国良、王永丽,2002);全国性的还有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等。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组织机构凝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功能,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普及新兴的、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及管理妙招;教师们也应该抓住这些机会,多多交流、学习有关档案建立及管理的经验,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更加完善本校的档案建立及管理机制。

5.借鉴其他档案建立的经验,根据具体情况推广到心理档案的建立上。

总体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管理制度也不够具体和规范,因而可以从其他档案管理中借鉴经验。不论是人事档案,还是党员档案,都已经运行已久,都是有专职人员负责建立管理及应用的,而大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则是由心理健康老师或者心理咨询人员负责的,一人多职,难免造成工作的疏漏。要加强心理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实现档案的终身制,需要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负责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工作,专项进行档案研究工作,制定出更完善的档案管理规则。建立终身制心理档案利大于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其到目前为止还难以普及和推广,因而这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还需要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相关心理学家、学校领导和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以及学生、政府人员和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以促进学校心理档案工作更加完善和系统,早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终身制。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梁芹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4,(5):85.

[3]廖全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6):147.

[4]韩香芝.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建议[J].高教管理,2014,(4):54.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2

一、心理档案的相关内容

1.心理档案的界定

学生心理档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生心理档案泛指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一切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等资料汇成的档案;狭义的学生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作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建立心理档案是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描述、分类的过程。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能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等六部分。

2.心理档案的建立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保证对学生资料的科学管理、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也要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建议条件允许的学校尽量采用电脑软件的形式。与传统的人工建立心理档案相比,它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范、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二、当前我国学校心理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心理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学籍档案,它自身有着严格的特殊要求,无论是保管不当,或者是使用不当,都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会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学校心理档案的建立和使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对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缺乏认识,心理档案建立工作不到位

有些学校认为,建立心理档案主要是为了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学生,他们没有认识到建立心理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是服务于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是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开发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发现极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调查表明,仅9.3%的学校为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35%的学校为部分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55.7%的学校尚未建立心理档案;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是并没有合理利用,心理档案对于教学工作和学生身心发展没有丝毫助益,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工作的摆设。

2.心理档案的内容不够完整,不重视动态跟踪记录

学生心理档案包括六部分内容,但是有一些学校只是测查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这两方面的内容,而对于学生的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分析、学习心理分析、职业能力倾向等重要方面没有进行测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削弱了心理档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也应该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但由于人力和财力投入的严重不足,目前多数学校都将建档时间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此后便无任何跟踪记录。这种静态的心理档案显然不能准确、完全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变化。

3.缺乏专职心理教师,未有效利用心理档案

目前,我国还有一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和管理心理档案的人员大多由学校校医、班主任或政治教师担任。他们的专业水平不高,大大影响了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比如,有的心理教师是由学校领导临时指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随意将学生心理档案里的内容告知班主任及家长,这对部分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

4.缺乏对心理档案工作的管理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心理档案的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对其病人或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病历予以保密;这些资料应单独保管,不应列入医院其他病历之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只有在专业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讨论其服务对象的案例。如果为专业的目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和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此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把心理档案等同于学籍档案,认为其内容可以任意公开,特别是对学校领导和德育部门公开,以为这样就可以多一种了解学生的途径;还有的学校则没有对心理档案进行专门存放、专人保管,把心理档案随意存放在办公室的一台电脑上,结果任何使用该电脑的人都可以随意查看学生的心理档案内容,某校甚至发生过学生进入办公室将班级同学的心理档案资料修改和删除的事件。

三、改进当前我国学校心理档案问题的对策

心理档案建设可以为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现对我国学校的心理档案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心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建立健全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研究发现,学校缺乏专职心理教师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的最主要原因。当前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模式不同,有些学校采取的是教研组模式、德育管理模式、班主任工作模式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工作相混淆,由政治教师或者班主任来开展。然而,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即使这些教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也无法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因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尽快着手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如设置专门机构;规定从事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规定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类别、基本格式、建立时间、方式、实施程序等。

2.完善心理档案内容并定期更新资料、跟踪探查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育辅导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除了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外,还应包括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学习心理、咨询记录等方面的资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管理心理档案的人员,一方面要定期普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还要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经常向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并作好辅导和跟踪记录,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真正达到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目的。

3.加强心理教师与各学科教师、家长的交流合作,发挥心理档案的最大作用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科研等领域,利用计算机和各种软件系统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完成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资源整合、数据库建立、档案分类整理等各项工作,推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向更规范、科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提高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立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社会背景

早在1900年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就提出“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1]23,可社会发展到今天,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不断被人诟病。针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现状,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旨在切实增强学生体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掌握全国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推动各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做出了宏观的决策依据。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把提高青少年体质工作上升到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同年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对各级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进行标准评价。2014年7月18日教育部又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从内容上增添了身体机能测试,能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学生体质健康,实现了由原来价值评价到本质评价的转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关注,引导学校体育工作朝正确的方向迈进。

二、建立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由于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庞大,动辄两、三万人,给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学校的体育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管理工作尤为繁重。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内容增加到九项,分别是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000米跑(男)、1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男)[2],相比之前测试量几乎翻了一倍,并且教育部要求在每年年底将所在学校的当年测试数据上报,大量的原始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必须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电子档案,以便入库保存。此外,新《标准》还规定高等学校毕业年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只颁发结业证,不发毕业证。除了直接影响毕业外,《标准》还规定只有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各项评优、评奖,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公平、公正地将学生测试数据展现出来就成为高校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体质健康检测的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庞大的数据来源和复杂的统计过程都给学生测试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造成不小的难度,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操作出现的误差,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档案进行信息化整合,完善档案信息平台,促进高校体育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体质健康档案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依据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除了将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按时上报外,各级学校的体育部和校医院还应该将当年学生测试的数据和最终评分成绩进行收集、分析、归档、保存,但大多数院校只是完成数据的上报工作,并没有对学生测试成绩进行反馈,体育教师、各学院辅导员、学生本人不能及时、详细了解测试成绩,也就无法准确了解健康状况,造成“只测试,无利用”的尴尬局面。因此,要加强普通高校体育工作部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认识,改变对档案工作不了解、不会利用的现状,做到思想上统一,切实认识到建立体质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为做好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优化设计,争取资金支持。学生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整合多方面资源、多部门联合的综合过程,根据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发的[2014]3号文件精神,为保证国家教育部文件落地生根,高校应建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联合参与的组织机构,由领导小组制定可行性草案,对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措施方法进行论证,然后着手实施[3]。另外,由于学生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前期及后期保障方面需要足够资金支持,用于设备购买、软件开发、人员维护等费用,学校应争取设立专项资金,并由专人负责对项目经费的分配、使用进行监督,避免资源浪费。3.加快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现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多数为本校体育教师,这类人群有丰富的健康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但并非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学校可以邀请档案工作的专家来校培训或派专门人员外出学习,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具备较高档案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来充实队伍力量,能尽快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体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保障体质测试档案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4.档案信息化系统应具备的要求。(1)操作简便。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实用性,设计过程兼顾收集、录入、输出、查询等多项功能,简单易懂,便于操作。(2)准确性。由于档案系统覆盖学生数量大、测试项目众多、数据较庞大,可以考虑单独设置选择数据的步骤使用函数MsgBox,用于提示出错,避免多重操作出现错误的情况。(3)可靠性。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测试数据有关学生个人隐私,所以对于档案系统的管理尤为重要,可采用两级管理的模式,设置个人操作权限,尽可能避免无关人员篡改数据。(4)有效性。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系统要与学校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联网,如有学生档案出现变更要在第一时间做出修改,保持档案系统信息时效性。5.做好技术革新,推动信息化建设。目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络平台正在积极建设当中,但各高校的学生体质档案管理工作还停滞不前,为了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尤其是把信息化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立体成像技术融入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使学生的档案管理软件与高校教务系统、网络资源有效对接,做到学生测试数据及时共享,真正实现新《标准》要求的监测、评价、改进、反馈等交互功能,使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

四、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水平

制度是否完善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工作的标准,是管理工作的灵魂,因此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应建立一套适用于学校体育部门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4],确定专、兼职岗位,明确分工职责,保证学生体质档案的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另外,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要不断更新原有的资料,定期进行新信息的采集、统计、归类,这几方面要协调一致,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优势,对学生健康档案形成的几个重要环节全程监控,提高全面管理质量,才能更好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保证高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转。

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建立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建设的具体措施,只有在思想认识、人才培养、信息化技术建设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使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焕发新机,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郭 涛 丁乃顺 谢良汇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淄博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大家小集———梁启超集[M].郑大华,,编.花城出版社,2010:23.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4

目前,国家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转型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生活设施需求的完善,促使在生理健康的前提下,当代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冷暖相宜,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追求生活舒适,身心安宁,和谐幸福,这是时展、人民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特征。说到这里,不禁要问:促成这一幸福感的来源在哪里?无非就是平日里亲人互敬互爱,夫妻和睦相处,孩子乖巧孝顺,朋友互帮互助,工作学习顺心等等,这确实是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人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但镜头一转:如果您的身体很健康,心理状态不好,每天心情焦躁、疑虑、烦闷、抑郁、甚至狂躁等,您还会有幸福感吗?

回到我们熟悉的中职校园,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中职校园内频现学生打架斗殴、厌学、自残和自杀事件,因恋爱不成产生消极、报复心理的个案频发,学生自杀、出走、自残的事件屡见报端,这是一个信号,证明在校学生承受了学业、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这个群体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触目惊心的校园案例也在逐年递增。人民网时评称:“对于发生在学生中的极端案件,教育部门、学校是否引起高度重视,补上对学生缺失的教育”?

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中职生是花季,是五彩缤纷人生的开始,拥有生理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是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前提。为了给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并探索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做为科学教育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服务。

什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笼统地讲:就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成长规律,身心要求,个性特点等各项评定指标得到的宝贵原始数据,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从而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南,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纸质或者电子记录信息资料。

以我校为例,在新生入校后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的基本资料入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统计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习焦虑、能力评估、个性评价、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数据,方便今后做数据对比;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的测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总结,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甚至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

1.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而心理健康辅导成功与否又跟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医生诊断病患,首先要翻阅的是病患的病历,再探询目前的病情,然后再加以综合分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是一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以深入、正确地了解学生为前提,用可靠地依据来确定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做到“精心把脉,一人一方,对症下药”,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阶段性进展,记录了科学有力的凭证

每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都记录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面上的教育和沟通,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我们逐步创造条件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一个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科学评价体系,真实记录学生取得的阶段性进步和问题,这是见证学生稳定心理状态的良好办法,也是检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稳步推进的有力凭证。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架起了家校互联的沟通亲情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职校生很多生长在父母离异,再婚或者单亲家庭里,平日承受着家庭关系复杂、亲情缺失的心灵煎熬,中考的失利让他们的自尊心再次受挫,在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过程中观察到,这些孩子大都有自卑、感情冷漠、愿走极端、自我约束力差、责任心和进取心低的特点,如何让家长了解孩子,协助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在家中显现?在建档初期做有针对性的重点分类和标识,制定家校互联沟通方案,以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记录载体,让家长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学校的表现等等,经过家校沟通,任务实践,成果展示,逐步解决学生在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突出问题,搭建起一个个家校互联、和谐沟通的亲情桥梁。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5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拥有健康,生命才会光鲜靓丽,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1948年《》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如今,很多专家、学者对健康又有新的诠释:将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生理健康有很明确的规范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而心理健康的定义,由于受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量化的标准就相对比较模糊了。

目前,国家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转型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生活设施需求的完善,促使在生理健康的前提下,当代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冷暖相宜,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追求生活舒适,身心安宁,和谐幸福,这是时展、人民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特征。说到这里,不禁要问:促成这一幸福感的来源在哪里?无非就是平日里亲人互敬互爱,夫妻和睦相处,孩子乖巧孝顺,朋友互帮互助,工作学习顺心等等,这确实是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人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但镜头一转:如果您的身体很健康,心理状态不好,每天心情焦躁、疑虑、烦闷、抑郁、甚至狂躁等,您还会有幸福感吗?

回到我们熟悉的中职校园,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中职校园内频现学生打架斗殴、厌学、自残和自杀事件,因恋爱不成产生消极、报复心理的个案频发,学生自杀、出走、自残的事件屡见报端,这是一个信号,证明在校学生承受了学业、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这个群体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触目惊心的校园案例也在逐年递增。人民网时评称:“对于发生在学生中的极端案件,教育部门、学校是否引起高度重视,补上对学生缺失的教育”?

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中职生是花季,是五彩缤纷人生的开始,拥有生理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是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前提。为了给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并探索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做为科学教育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服务。

什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笼统地讲:就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成长规律,身心要求,个性特点等各项评定指标得到的宝贵原始数据,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从而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南,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纸质或者电子记录信息资料。

以我校为例,在新生入校后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的基本资料入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统计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习焦虑、能力评估、个性评价、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数据,方便今后做数据对比;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的测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总结,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甚至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

1.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而心理健康辅导成功与否又跟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医生诊断病患,首先要翻阅的是病患的病历,再探询目前的病情,然后再加以综合分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是一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以深入、正确地了解学生为前提,用可靠地依据来确定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做到“精心把脉,一人一方,对症下药”,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阶段性进展,记录了科学有力的凭证

每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都记录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面上的教育和沟通,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我们逐步创造条件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一个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科学评价体系,真实记录学生取得的阶段性进步和问题,这是见证学生稳定心理状态的良好办法,也是检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稳步推进的有力凭证。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架起了家校互联的沟通亲情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职校生很多生长在父母离异,再婚或者单亲家庭里,平日承受着家庭关系复杂、亲情缺失的心灵煎熬,中考的失利让他们的自尊心再次受挫,在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过程中观察到,这些孩子大都有自卑、感情冷漠、愿走极端、自我约束力差、责任心和进取心低的特点,如何让家长了解孩子,协助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在家中显现?在建档初期做有针对性的重点分类和标识,制定家校互联沟通方案,以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记录载体,让家长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学校的表现等等,经过家校沟通,任务实践,成果展示,逐步解决学生在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突出问题,搭建起一个个家校互联、和谐沟通的亲情桥梁。

4.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如一本心灵绘本,里面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通过这些真实的记录,科学的数据,来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学习计划,管理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有效促进学生文明进步,校园风清气正;班级管理有序,学校安定团结;科学的育人依据让学生的教育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总之,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小家,大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需要管理者认真、细致、耐心地一直做下去,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校的需要,更是每个中职生家庭、每个孩子的需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虽然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枚小小辅助分子,但它的科学参考价值、方便利用价值,一定会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得到更多挖掘和发现,来助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谌业锋.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J].人民教育,2002(08).

[2]贾建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3]薛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C].教育论坛,2001.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6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规范学校卫生档案,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达到保护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标。

二、开展范围

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幼托机构。

三、工作安排

此项工作分阶段、分步骤两年内完成。2012年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公立幼托机构开展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工作,2013年对民营幼托机构开展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工作。

(一)部署动员阶段(5月中下旬)

区卫生局、教育局进行动员,召开现场培训会。

(二)指导整改阶段(6月至10月底)

各学校、幼托机构根据文件和培训要求,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区卫生部门加强对各学校、幼托机构的指导力度,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加以改正。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上旬)

各中小学校、幼托机构于11月10日前将工作情况上报至区教育局,区卫生局、教育局对各中小学校、幼托机构进行检查评估。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升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学校卫生工作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涵盖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教学卫生与生活卫生、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学校环境卫生等诸多领域。各学校、幼托机构要作为责任主体,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本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执行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规范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7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就我校具体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心理档案的动态性。因为学校相关部门仅仅将新入学大学生的普查和建档作为工作重点,忽视了持续追踪和调查学生在读期间心理状态,也就无法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全貌与变化过程呈现出来。二是心理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学生工作部负责,而学生档案则归学院等部门管理,两者分属不同系统,若彼此割裂,相互之间就无法产生一个能互为支撑、彼此依托的数据系统。三是未健全心理档案管理制度。从我校实际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仅仅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可以参照执行,而且比较笼统和宏观,未涉及谁来管、怎么管、用什么管等一些具体内容,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性、规范性,这就导致档案的管理效率与其应用价值大打折扣。四是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利用效能比较低。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依旧是因袭传统的档案保管与查询模式,对档案具体信息缺乏发掘,这肯定无法产生比较高的利用效能。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过程之中,而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是人手不够。例如,我校在校生达到两万多人的规模,但只有五名专职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此外就是有几个学生干部参与其中,兼职承担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并非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仅仅能做些新生的普查和建档工作,想追踪调查全部学生比较难,仅仅可以开展搜集整理局部信息方面,要系统去建设和管理就不可能了。二是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搜集标准,不同部门和环节都不统一,因没有过硬的数据处理技术所以无法进行整合,甚至仅仅处于纸质心理测评资料、简单的excel表格汇总等基础层面上,很难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也无法有效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其档案的使用效果就打了折扣。

三、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利用效率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8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道排在第一位,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使命与责任。而小学生正处在智力还未成熟的阶段,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家校互动方式,积极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为他们的日后发展与人格的健康养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来看,对于心理问题和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品德行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龄的学生都存在厌学、困惑和依赖的学习心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作业,无法独立完成,需要父母督促。(2)对人多疑、恐惧。对某些事情感到焦虑,十分胆小,整天情绪不安,总感觉受到侵害。此外,对别人缺少信任,喜欢独处,没有朋友,长时间发展下去,变得更加孤僻、沉默寡言。(3)对他人冷漠敌视。部分学生会将内心的烦恼、愤恨发泄给他人,甚至是殴打、谩骂同学,破坏公共设施。(4)存在逆反心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部分学生不听父母与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对于别人的议论过于敏感,少言寡语,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

二、家校互动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

1.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氛围

针对目前小学生缺乏沟通交流而言,学校应定期和学生的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态,让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环境,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文明、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孩子得到父母、长辈的爱,必然会回馈社会真诚的爱。例如,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某校为寻找家校共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结合点,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沟通,营造良好的家校心理沟通气氛,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公开信和人设立宣传栏的方式,向学生与家长宣传有关的心理健康常识,并在每周五举办讲座,召开校班级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一起授课方式,让家长在心理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共育角色,以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解Q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心理轨迹

心理健康档案作为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是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的有效手段,能详细记录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方便学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日常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姓名、性别、能力状况、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态等能够反馈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信息纳入健康档案中,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测试,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善,愉快地学习与生活。例如,在学生入校后3个月时间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安排心理咨询教师为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性格特征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案,动态化监测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从根源上杜绝极端情况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方便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和学习焦虑等数据指标,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掌握孩子的心理档案,有助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3.多途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为了提高学校的心理教育水平,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还应加强心理辅导教育,多途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为:学校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心理辅导课程作为一门常规课程排进课表,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家校互动为纽带,通过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进行日常心理辅导,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此外,还可以让学校还需尽快完善《校报》建设,定期刊登家教经验和家长分享,拓宽家长的知识面,让家长科学地管教孩子,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小学应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多途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气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此外,还需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轨迹,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早预防,从而让每一名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9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当代社会,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随着新教育改革理念的提出,我们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研究。作者基于心理健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而提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分析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近两年,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众多教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校课题组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最终取得了可喜成果。[1]2016年9月-2019年6月,我们以我校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大量的心理量表和问卷调查,建立健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多渠道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定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方位渗透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实践,总结经验,形成了以下成果:

1.“阳光心语”简报集锦。阳光心语简报自开办以来,便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简报里的心理小知识,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消极心态,还纠正了他们之前对心理学的一些误解,让学生放开了思想包袱。学生再去个体咨询时,心态自然放松,不怕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挤了。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例10

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与学生心理动态的资料。

(1)学生基本情况。学生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就读学校、年级、家庭住址、爱好特长等。学生健康状况包括血型、身体发育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工作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居住环境、经济状况、家长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学校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习惯、思想品德、获奖情况、行为习惯、体育运动、交际水平等。对学生个人生活、学习有着重大影响的社会生活事件,例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以及影响生活的其它重大挫折等。

(2)能力状况。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与特点、语言表达能力、行为能力及创造力测量等。

(3)人格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个人心理类型及特征,学生的兴趣、态度、人际交往及个人品质等。

(4)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鉴定。

(5)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动机及意志力、或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学习动力状况、学习社会因素,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6)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主要是指学生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1.建档

建档前需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档案法、教育法),熟悉有关制度政策,区分责任。例如新生入学需要填报学生心理档案表格,心理教师应及时告知班主任、学生和家长填写的注意事项,包括档案材料的填写方法,要求做到字迹清晰正确、内容准确无误。

2.收集

(1)观察法。即是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收集学生档案资料的方法。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结果,心理辅导教师对所观察的学生特质或行为评定等级。

(2)问卷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制成之后,由学生认真填写,以便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3)作品分析法。主要是指依托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获取信息的方法,例如学习心得、课堂笔记、作文、作业、成长记录、试卷以及其他创作作品等。

(4)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心理档案中最常用的方法。心理辅导教师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测验,充分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心理辅导教师针对每一位学生心理测验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可以实行月辅导计划,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辅导教师应具体分析,采取特殊的辅导措施,结合学生每次的咨询记录,逐月、逐项予以调整,月辅导计划和咨询记录一并放入学生的心理档案。

3.整理

档案经过建档、收集之后,重点在于整理,需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具体而言,以学籍号排列顺序为标准,将不同阶段收集的材料分类存档。每个档案袋中的材料,如心理测试结果、表格、盖章、照片、成绩单等,保证准确齐全有效。同时,个别心理档案资料存在着重新鉴定,应提前依照规定办理。归档时,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复查,详细检查全部档案,防止误报和错报。

4.保管

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必须由档案工作人员专人保管,恪守保密纪律,规避青少年个人隐私泄漏。具体日常保管包括资料清洁整齐,排列有序,查找方便,也要注意资料安全措施落实,避免资料的丢失和损毁,维护全部档案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责任心强、遵守职业情操,依照学校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

5.利用

(1)依据档案,针对不同学生心理特征,分班与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心理辅导教师在调研新生入学不同学生个体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总体状况和特点基础上,可以区分学生,划分为不同年级的不同班级与小组,即根据能力水平、人格特点等因素来进行分班编组。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可以依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辅导,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2)依据档案所反映的问题,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与教育培养计划。因为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包括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在个性化辅导中,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或多方面或全方位地开展辅导,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3)依据档案呈现的信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学生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连续的发展过程,尤其学生成长记录登记,比较明显反映学生心理演变。以此,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借助心理档案来加强对学生心理及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

三、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措施

1.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学校要重视动态心理档案的建设,例如每年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或心理辅导教师或学生干部及时反馈个别学生的异常行为和心理表现等。同时,学校应将学生心理档案与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分析,归纳不同类别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原因,检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的有效性等。

2.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工作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他们不仅决定着学生心理档案内容的选择,心理施测和心理档案的统计分析,还担负着将调查结果运用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任务。[4]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参与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心理学、教育学和档案学),而是来源于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等;但不可否认,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机构,如学生心理研究所。整体来看,学生心理档案队伍建设专业水平低下,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队伍的建设:可以实行档案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要求经过专业训练,具备良好心理测量与评估等相关专业知识,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从事这项工作;也可以采取各种教育培训形式,如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心理学、教育学与档案学培训班、座谈会、或选拔部分人员走出去进修学习,努力提高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3.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如建立管理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的专门机构、规定从事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规范档案管理(主要内容、类别、基本格式、建立时间、方式、实施程序)、严格档案的使用范围以及学生查询自己心理测试结果的条件与程序等。

4.引入技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