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数字教育大讲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6 15:46:52

数字教育大讲堂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1

一、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优势

北京数字学校的初创,起源于中小学名师同步课程的录播,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课程走在前面,高中课程也将陆续推出。由于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教委的直接领导,北京数字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师资力量和物质条件,现已推出的名师同步课程展现出极大的优势。

第一,授课教师均从北京市各学科最优秀的教师中选聘,水平高,语言素质好,备课充分,对教材的分析讲解到位。有很多节课还整合了多位教学专家的集体智慧,堪称全市的最高水准。

第二,特别凸显教师的主导性,对课程的控制性强。教师可以充分展示具有个人色彩的学科思想、学科知识理解,以及个人风采。

第三,教学内容完整,教学环节紧凑,课时运用效率高。

第四,视频点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于不能保证正常课堂学习的学生(如因病、事假落课的学生)非常有益,方便不同需要的学生多次学习、反复学习和超前学习。

第五,很多教学内容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为教学中许多传统难点内容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六,复习课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很有帮助,可辅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和方法。

第七,互动英语的开设,方便了学生,使英语学习延伸到课下,延伸到家庭。

第八,在课程教学后,数字学校开设了精华区提问,还将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工作计划、课件资源等。名师同步课程为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指明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示范了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科教研活动提供了素材。

此外,北京数字学校实行实名制应用制度,保证了网络应用的严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为今后数字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不足

由于开设时间尚短,北京数字学校目前提供的课程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缺乏互动,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教学类似,没有展现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具体如下。

第一,学生被动听讲,无法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授课教师感受不到学生听课的反应。整个课堂缺乏活力,缺少灵动。

第二,课堂里没有学生,提问、练习均由教师自问自答,小组活动也只能讲讲要求,给个样本。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与不同解法,无法得到教师的点评。

第三,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无法设计不同深度与难度的课程,没有因材施教。

第四,学生听课时,记笔记时间短,看哪本教材和哪页书没有提示。一些课堂板书内容、例题展示时间短,看不清楚,学生听讲难以跟上。

第五,不少教师在授课时面容呆板,严肃有余,亲切与生动不足。课堂的说教与灌输性强,使名师们的教学艺术大打折扣。

第六,一般是学生独自听课,缺乏同伴交流与互助。

第七,学生在搜寻学习内容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利用数字学校过程中,自控力差的学生可能“涉足”其他网站,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也是需要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从名师课程到数字学校的全面发展

名师课程是北京数字学校的主体,同时还开设了学习中心和互动英语等项目。然而,只有这些内容还远远不能构成一所完整的学校。北京数字学校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自身也需要全面发展。下面仅就北京数字学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数字学校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

学校要继续开好名师课程,进一步丰富德育、智育活动,同时也要增加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内容。

2.对名师课堂的改进意见

(1)课堂教学建议现场增加学生听课,师生互动。但是,对课堂提问、回答和讨论要进行有选择的编辑,使之构成有效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质量与高效,同时配合名师课堂安排在线答疑。

(2)对优质课程的开设,在名师范围内公开“招标”,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做到精益求精。同时,开设以内容取胜的学科讲座(如科学史,世界文化、文学,英语词汇、写作、语法等)。

(3)教师授课不仅要内容科学、语言好,还要有镜头感,会表演,能抓住观众。课堂提倡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形成数字学校自己的“百家讲坛”。

(4)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灵活机动的特点,除按教材章节授课之外,对一些学生容易困惑的问题,学科知识的难点、重点和兴趣点,提供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料,便于学生和教师选择观看。

(5)同课异构,推出适合不同水平不同需要学生学习的课程。

(6)开设互动作文项目,聘请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及时点评。

(7)将数字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平台,成为教师学科培训的基地。设立学科专家咨询点,方便青年教师与名师交流。

3.开辟专家名人报告、课外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栏目,精选内容,供师生参考和参与

4.开辟栏目,展示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成果,展示师生的各种才艺

5.举办北京数字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最受欢迎的教师”、“最受欢迎栏目”、“优秀学员”等评选活动

6.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网站的先进经验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2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94-01

数学本身就是具有较高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自然学科,对于正处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的解决相关的困难,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利用数字故事来辅助数学教学。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当中具有较高科学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案例,用活泼跳跃、风趣幽默的数字故事代替,充分的发挥数字故事,引人入胜的效果。

1 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字故事教学的意义

1.1 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往往活泼好动,在长时间的数学课堂上难以有效的集中注意力。这不仅不利于全面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阻碍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能够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的目的,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一些有趣的数字故事,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在迎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同还有效的延伸了小学生数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1.2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就必须要激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适时的结合生动有趣的数字故事,能够尽快的引导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全面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各种数学问题之间有效的穿插一些数字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活跃性,同时还能够利用数字故事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小学生更愿意进一步的学习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

2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1 选择合适数字故事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引用数字故事,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另外,数字故事对于小学生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公司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选择。力求利用最正确的数字故事引导小学生完成数学学习,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例如教师在讲解与数字“7”有关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向学生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葫芦兄弟》等故事,在故事讲解时,引导小学生认识善、恶、美、丑,这样能使小学生在了解相关问题的同时,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认识。引导小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便于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2 在故事中融入问题

在教学过程当中,数字故事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在小学课堂上,因此,小学教师应将数学教材的内容和数字故事进行有机结合,在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数字故事当中融入实际的数学问题。数字故事本身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的有效延长,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3+5=8、9-3=6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小学生因为无法彻底理解,所以很难快速的记住,这样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举例小明自己有三颗糖,妈妈再给他五颗糖,小明现在有几颗糖?一共有九个苹果,三个同学每人拿了一个,还有几个?通过诸如此类的情景小故事,引导小学生实际的验证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样不仅能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程度,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控制讲述故事时机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数字故事,既不能整堂课都进行故事的讲述,这样很容易分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注意力,也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小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故事当中所要传递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入数字故事,增加数字公司和小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时,可以首先播放一个胖胖减肥的数字故事,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从而回答胖胖在圆形操场上跑了几圈?总共跑了多少米?在学生简单的认识到圆的周长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知识点讲述。

3 结语

21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数字故事作为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叙事手段,是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具w体现。综上所述,小学生独特的天性和好奇心,使得小学生往往会因为有趣的故事而产生一定的痴迷,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利用数字故事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能有效的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程度,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量的使用适合的数字故事,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完成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改革,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为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玉辉.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24-125.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30-03

Analyse Potential of Digital Education in Viewpoint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Yang Jilin, Xie Xiaoqin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review found that under this new term digital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digital education is still not formed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not yet specifically explored its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background environment and given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we will analyze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edia

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雪莱写过一句悖论式的警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急切多变的时代,人类要学会变化着看世界,去适应世界,去改造世界。否则,将会错失与时俱进的良机。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一句有些拉风的话:“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如今已进入一个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时代[1]。数字化时代下要求学习者去适应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能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与教师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互动,及时有效地习得科学文化知识。在数字化时代下,同样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刷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革新自身管理与课堂教学方式,挖掘新时代下“数字教育”的潜力,以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1 “数字教育”缘起与内涵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顺应世界潮流,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国家提出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政策,即中国的教育不再是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在课堂教室里,现在可以移动到互联网平台上,甚至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来进行。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起很大的触动,对这一新时期下的教育模式给出一个“数字教育”的名称。然而,大部分人还不清楚“数字教育”的内涵有哪些,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它。就像有些人因为数字代表的是考试分数,就错误地认为“数字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的代名词;也有些人因为“数字”与“素质”谐音,就错误地认为“数字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这些凭主观意识来的认识完全误解了“数字教育”的内涵。笔者通过分析文献,阐述“数字教育”的内涵。

1)定义。“数字教育”是国家极力打造的“均衡教育、平安教育、数字教育、内涵教育、幸福教育”五个教育之一,它拥有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通过网络联通着教师与学生间知识的传播。

2)特征。数字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核心资源是技术和智力资本,数字化时代充分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生产力,以知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对学习者把握适应变化与创新这一生命线及学会学习并不断对环境的挑战做出创新性应答提出了要求;更对教师与学习者提出协作这一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数字教育”这一名称目前大多在商业界流行,一批商家看到了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就在网上开设了很多网校,这些网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者通过终端设备登入平台,支付学费获取权限,即可享受“数字教育”的魅力。

3)模式。“数字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突破时空限制的教育。在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的过程中,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都是“数字化教育”的具体模式。三种模式都是以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CNKI、超星电子图书等)为依托,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的实时与非实时的教与学活动。

2 从教育传播学角度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对教育传播的要求不仅限于课堂内的辅教学,也不止于办开放大学普及大专教育,而是社会建设、国家发展的每一方面,都需要教育传播来帮助[2]。教育传播是教育信息的传递活动,是运用各种教育媒体,以求得最优化效果的信息传播。安德逊博士认为:“教育传播学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基础的,即传播过程每一部分都可以进行研究,信息的形式和内容都应该进行分析,以便不断改进数据的传播,最重要、唯一的目标是促使特定的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情景中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双向的,教学双方同是主动者和反应者,并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构成了这一过程中的四个主要要素。下面将从这个四个要素来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2.1 基于教师的视角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1)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都在不断提升。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各种类型的部级教师培训与省、市级教师培训项目进展得有条不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目前中东部地区的城乡教师都已具备基本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西部地区正处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学习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教师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会有意识地运用网络平台来解决一些教学问题。

2)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受众。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受众仅仅是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结构单一。当今“数字化教育”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教学实录或者直接在网络上做现场直播教学。这时教师的受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年龄结构复杂的个体或群体学习者。与传统的很小范围的教师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更愿意进行网络形式的教学活动。

【案例】(此事例由Nick De Santis报道,转引自e起来网站:http://)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为了扩大自己课程的受众,宣布放弃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职(仅保留非终身研究职位),加入一个开发在线课堂的创业公司Udacity。特伦教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数字生活设计”(Digital-Life-Design)大会上解释了自己离开斯坦福的原因。他介绍说,当他在斯坦福讲授一门人工智能的课程时,他的课程录像被放到网上,虽然录像效果不佳,但吸引了超过1600名学生观看,而来现场上课的学生则从200人减少到了30人。特伦教授的课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这让他意识到如果用更先进的页面互动工具来设计自己的课程,将可以创造出模拟的一对一辅导环境,让课程传播更有效果。

特伦教授认为,自从大学诞生以来,演讲授课就作为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流传下来。但之后世界经历了工业革命,产生了大众媒介,发明了各种新技术,但授课方式却没有任何变革,相比于时代的进步,教学实践的进化实在是太缓慢了。受此触动,特伦教授认为自己无法继续在传统的教职上继续待下去,因此决定离开斯坦福大学。

Udacity公司第一批上线的课程包括一门7周的名为“如何建立搜索引擎”的课程,由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戴维·埃文斯(David Evans)和一位Udacity的搭档讲授。特伦教授介绍说,这门课程是为没有编程经验的学生设计,预计将会吸引超过500 000名学生。“斯坦福的经历让我见识了‘数字教育’的潜力,我现在就像手握两片药丸,既可以吃下蓝色的药丸,回到课堂继续向我的20个学生讲课,也可以吃下红色的药丸,把课堂搬到网络上面向全世界的学生。我选择了红色的,并且感觉很美妙。”特伦教授说道。

2.2 基于学生的视角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局限于教室这个很小的室内,师生间的教与学活动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不能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数字化教育”时代,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高新的计算机与手机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丰富的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探究、自主、协作学习。在教育领域,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表现与学习过程都不尽相同。例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希望的只是资源性的辅助支援,想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中小学生自学能力还不成熟,他们需要系统性的课程支援,透彻易懂的图、文、声、像的教材学习。从传播的手段来讲,网络将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学习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

2.3 基于教学媒体的视角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从媒体角度来看,数字化时代下的教学媒体不再是黑板和投影的叠加,而是网络这种受众极广的媒体。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设计出新思路、创造出新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反过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成就了网络的应用。网络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交互式网络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联系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师生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教学媒体的传播及其应用过程之间等。通过强大的交互性,网络把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师生之间的交互更为自由、有效。网络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将课堂的教学方式由讲授型变为讨论、交互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符合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必将对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基于教学内容的视角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从教学载体角度来看,网络连接了摄、录设备,教师能够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放到网络平台上,学习者不再是仅仅面对纸质教材这样的课堂了。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项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其中之一。这个平台旨在建设数字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数字网络商店等资源服务天地。学习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建设实名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依照教育传播学理论,从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上看,基于网络的传播比基于其他传统媒体的传播更有效率。基于网络传播的教学应用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及其客观要素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和直观;二是对教学内容及其编排方式的革新。

3 总结

南国农教授指出:在学校教学传播中,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使学生的学习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也不排斥与他人开展协作交流,应该把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3]。笔者认为在“数字教育”的教学传播中,多媒化教学资源和双向化传播途径为学习者形成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提供了很大帮助。

南国农老先生也说:“‘世界是平的’和‘教育是开放的’是引领当今世界潮流的两大观点。”这两大观点阐释到,在地球上,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教育资源是全球化共享的。“数字教育”正好体现了这两大观点的思想。

参考文献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4

全时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从目标上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从内容上讲,以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培养为教学内容;从方法上讲,以“双主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技术上讲,以教育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为主要教学技能;从时间上讲,以全时空为主要教学空间;从地点上讲,以“学校+家庭”为主要教学阵地;从范围上讲,以在线人数为培养对象。信息时代的教学,需要从教育的理念、观念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概念限制,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具有全时、立体、交互、方便、高效的特点。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允许人的多元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探索人的超前发展。

全时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的新模式。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传递、掌握信息的数量、质量、速度,决定着事物的成败。在教育领域,要掌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掌握教改的主动权,就要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全息教学,从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全时教学模式。全时教学模式亦可称之为全时空教学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数字资源、教学设备、教育技术、教学空间、教学地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具体到教师,基本要素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技术、学科与技术的融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组卷、考试、评价、管理等;具体到学生,基本要素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设备、教育技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全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学数字化技术、用数字化资源、备数字化教案、上数字化课堂、评数字化教学、育数字化人才。全时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是:集中备课-线上预习-双主教学-互动答疑-在线作业-批改整理-循环升华-自主学习。

全时教学模式教学步骤详析

集中备课,就是由传统备课转为数字备课。就备课方式而言,教师从传统教案(图文式)转变为数字教案(图文音像式)。备课时可一个人准备,也可实行集体备课或网络集体备课,让你的教案变得鲜活起来,看起来有生机、有兴趣、有吸引力、有穿透力。能自我感染、自我欣赏的教案,无疑就是一份好的教案。教师在数字备课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既有备课软件又有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库同时使用,一般备一节课的时间和传统备课时间是一致的。数字教案完成后,教师还应做两件事,一件是像“翻转课堂”一样,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每一课5~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并且放在网上,另一件是制出数字学案,将学习内容、环节、步骤、方法等一一列出,供学生使用。就备课的范围而言,就是从树立学科知识结构观开始,把知识看成树叶,把章节看成树枝,把课本看成树干,备课时,将每课时的知识点拓展到一个章节或一册书,即从备一节课到备一个章节的课,或者是备出一册书的课。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知识结构的脉络,感受到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防止支离破碎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摆脱时空、地点、内容、方式、方法、进度的束缚和限制,在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充分张扬个性和特长。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先进的学习方式的帮助,建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奋发努力,摆脱学习的困境。

线上预习,就是学生根据数字学案、数字视频以及其他教辅资料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将已知留给自己,将未知交给教师,将疑问带给大家,将交流送给课堂。要把预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科学的安排。抓预习就是抓预知,抓预习就是抓未然。就像设置防空识别区一样,提前预警、提前预知、提前准备、提前布置,课堂上就可以快速有效地直面存在的问题,集中精力,迅速突破重点和难点,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双主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字面上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是主导应该把主体带到一个个知识的宿营地,并让主体掌握独自行走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可以独立地完成知识间的旅行。主导的任务就是告诉你知识的目标、路径、工具、方法、注意事项,带领你、帮助你由A点到达B点,主导的重点是引导和帮助知识的行者到达知识的驿站,主导的难点是用什么方式方法带着大家到达。只能带少数人到达终点的主导与能带领大家共同到达终点的主导是有本质区别的。主体,就是在主导的指引下,自觉、自主地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勤学苦练,学会独立到达终点。过去,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学校、在课堂上,而现在,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它以所学课程为目标,以云资源平台为依托,以教育技术为支撑,以数字教案、学案为载体,以网络宽带为纽带,以点阵、书本为终端,突显了教育技术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桥梁作用。双主教学,前提是要把教育技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将课堂教学转为全时教学,将零散的知识点教学转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将灌输式教学转为渠道式教学,将学生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转为主动、互动的学习方式。课前,由文字教案到数字教案、数字学案、数字视频,由文字预习到数字预习;课中,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方式,形成开渠引水,水到渠成的局面;课后,强调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方式和优势批改作业,利用大数据功能去统计学习数据,分析数据成因,调整方法步骤,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互动答疑。这个环节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设计出科学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学科知识线路图,设计知识站点,设计“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标明本站站点,指明前方站点,让知识的行者对自己的行程心中有数,有路可循。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学会应用知识线路图,根据图示,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沿路行进。应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方式,将疑点、难点随时随地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互动,解决各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等,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线作业,就是教师布置完作业后,学生运用点阵技术完成作业,并且上传给教师的过程。运用这种形式,可以大幅度优化作业过程、作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常规情况下,作业是由教师安排布置的,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和完成。现在,如果从“以人为本”和“学习主体”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学习的主体也就可以利用云资源和云平台去自主地设计自己当天或章节性的作业,只要达到学科知识的目标要求即可,充分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互动关系,达到教学相长。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5

一、高校博物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博物馆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的适宜场所”。高校博物馆成为相关专业教学的第二课堂。就我院而言,我院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是我院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特殊教育史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特殊教育史的教学就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博物馆教学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欣赏特殊教育藏品,聆听讲解,与课堂所学知识结合,加深对展品的深层次认识,可以更好的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参观可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和认识特殊教育及其发展历史, 高校博物馆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二课堂。作为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我校新生除要进行军事训练外,可以把特殊教育博物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二课堂,参观博物馆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内容。新生一入校,即可走进博物馆,丰富特教知识,拓展知识视野,切身感受百年以来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演变历史,感受特殊教育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特教事业的热情。

二、加强高校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

高校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以科研成果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高校博物馆是“开展原创科研的重要基地”。博物馆工作是具有科学研究性质的工作。高校博物馆要发挥拥有藏品和科研人才的优势,加强学术研究,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高校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可以为高校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实物资料。具体到我院,特殊教育博物馆可与科研处共同要研讨、制定博物馆科研工作规划,努力发挥博物馆拥有特殊教育藏品优势,联合我院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加强对特殊教育相关专题的研究,出成果出人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三、高校博物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使博物馆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博物馆在文化活动绚丽多彩的大学校园中大有“用武之地”。博物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名片”,它可以展示一所大学的特色文化。坐落于有“博爱之都”之称的南京,作为第一所教育类博物馆,特别是以特殊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充分挖掘特殊教育所体现的博爱文化,塑造学生的博爱之魂。

博物馆可以与教务处主办的以校内外专家为主讲人的周末文化素质课讲座、团委主办的以我院优秀学子为主讲人的“学海讲堂”以及我院其他社团相结合,举办专题讲座、展览,开展博物馆文化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真正让博物馆走进在校大学生,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博物馆、教务处、团委可以建立互动工作机制,使学生文化教育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我院博物馆揭牌日(1月7日),博物馆都可以举办各种活动活跃校园文化,发挥博物馆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四、发挥高校博物馆对公众的社会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终身场所”,是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承担者。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主题即“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高校博物馆在积极服务于高校教学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它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主要通过搜集、丰富馆藏实物、创新布展形式、布展手段来加强它对社会公众的文化教育功能,让公众真正享受博物馆。

21世纪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网络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促使博物馆数字化的到来。“因特网掀起的数字化浪潮引起的博物馆数字化,即把博物馆及其馆藏信息化、数据化、图形化,以公众方便接受的方式出现在因特网上。”2001年,国家“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我们应该建设网上数字中国特教育博物馆,将网络教育引入博物馆的发展中来,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实现馆藏资源共享师和学生可以在博物馆闭馆以后,通过数字博物馆也可以继续学习。数字博物馆的网站上还可以开辟资源共享区和交流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相关资料。数字化博物馆突破了现实博物馆在时间、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增加了教育受众。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博物馆讲解员队伍,提高博物馆教育水平和质量

2005年7月3日的《中国文物报》报道:“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纪念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可见,博物馆讲解员的水平关系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因而,高校博物馆要特别重视讲解人员队伍的建设。在讲解人员的选拔和聘用上,要设立符合博物馆自身需求的标准。高校博物馆讲解员必须掌握博物馆学的相关知识并要熟悉本馆馆藏情况、陈列形式。讲解员还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增强讲解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6

一、引言

如今是一个需要人才的时代。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一批能将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的人才已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要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强化操作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相对应的教育模式也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从而使应用型人才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其自身的体系建设。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它是高等院校电子、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通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一门发展迅速、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对于这样一门具有工程特点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训练,特别是技能培养对工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应用它应该是所有任课教师长久不懈研究的课题。

经过对各地高等院校的考察,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解难,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各院校基本都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的模式,学完之后多数都增设了综合实训或课程设计,这对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非常重要,本院在学完数字电子技术后也设置了四周的电子电路综合实践,中间还举办了各种电子设计及制作大赛,给了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时间。但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好,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大多数学生实验时敷衍了事,实践时抄袭、照搬现象严重。

三、问题分析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交流发现主要有两点:

一是课堂理论学习抽象难懂,学习积极性降低。这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和目前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都有关系。数字电子技术研究的是数字电路,数字电路处理是数字信号,在采用二进制的数字电路中信号只有“0”和“1”两种状态,数字电路不仅能完成数值运算,还能进行逻辑运算。分析电路和设计电路都采用了逻辑代数的方法,逻辑电路一般都采用符号图,虽然有讲解内部电路,但因为学习的重点在外部特性和应用上,在理论课上大多时间都在讲“0”和“1”两种状态信号和集成芯片外部功能,怎么将其用与实际电路联系,如何用实际电路实现逻辑功能就只能通过例题讲解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理解,但效果并不好。

二是学生自己的惰性和自制力的缺乏。大部分学生上课听完后不管听没听懂,课下很少看书,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在实验课时,上课学的理论已忘得差不多了,本来是实践加深的环节就起不到该有的作用。

平时虽然实验室是开放的但也少有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在电子综合实践中也因为前面学习的问题造成了不会分析和设计,对这些学生来说,这些本来连贯的的环节实际却已经脱节了。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总是滞后技术的发展,本来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习了基本理论和具备了基本能力后还要具备学习新技术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可就目前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连基本能力都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各用人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欠缺。企业很头疼,学校也在不断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更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在这几年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尝试了各种方法,但学生的惰性和学习能力很难改变,那就只能改变教师授课的方式,尝试过在实验室上课,老师站在讲台讲解时,因为有实验台的遮挡,有些学生就开始动实验台而忽略了听课,加上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如果几个班同时上课,不可能都进实验室,通过实践该方法效果不好。如果讲完理论立刻就有能随身携带又能实现各种功能的示教仪搭接实际电路就好了,可目前没有厂家在做此类产品,所以做了初步尝试,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简单的能测试基本功能和构成简单趣味数字电路的示教仪,用双电源供电,可当堂演示,在数字电子技术课上进行了实践,讲完理论后立刻用它验证各集成数字电路的功能和搭接实现某种功能的实际电路,通过声光反应结果,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反映很好,原来理解不了的现在却变得很容易了,而且因为在课上已经验证了各集成芯片的功能,在实验中就不用再做验证性实验,有了充分的时间多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能力提高不少。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我院的学生,只是台数不够,只能老师演示,学生反应要是能跟着老师一起做效果可能更好,在学生电子电路综合实践中制作了二十个示教仪,在原有示教仪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老师加以指导,将数字电子示教仪加以完善,在有限的箱体上最大可能的实现数字集成电路的验证功能,动手制作成成品,很好得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在下一届学生本《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使用,两人一组配一个示教仪,讲完理论立刻与学生一起用示教仪搭接实际电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在一些章节教学中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由老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学生下去查阅资料并将其在示教仪上实现,在课堂上讲解各自的设计思路和内容,最后讨论、总结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在一学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通过自主创新制作的数字电子示教仪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互补,,使教学形式更趋于直观、形象,缩短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时间周期, 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要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强化操作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相对应的教育模式也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从而使应用型人才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其自身的体系建设。将这种示教仪用在数字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院的学生,该示教仪体积小,价格便宜,应用灵活,适合教学,有推广的价值,可向同类学校进行推荐。

参考文献:

[1] 朱勤.《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Jixie Zhiye Jiaoyu》, 2010, 06期(06):46-47.

[2] 宋东亚,褚新建.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电子测试,2013, (24).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自己服务。当学科发展遇到困境时,学校要明确社会责任,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则可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寻求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学校教育适应时展的正确方式。

一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的翻转课堂教学

信息化时代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对教育事业的进步影响最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若遇到问题则求助无门,由此,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模式倾向于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答疑解惑,成为学习的引路人。大量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引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这也充分证明了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学校顺应时展的要求主动引进数字化教学平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有助于推进翻转课堂的落实与实施[1],而借助此平台教师可以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所谓翻转课堂教学,即为将“传播知识”的课堂放在课外,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上的教学视频以及随堂测验等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和掌握情况的检测,课堂上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来答疑解惑,再通过课堂考核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共性问题和个体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开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其将知识内化。

二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基础之上,因此,只有学校做好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各项工作,完善数字化校园平台运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背景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课前的自主学习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的讲授则主要在课下,学生可自己安排时间、调整状态观看录制好的讲解视频,并辅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随时能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测。为达到以上的课前教学目标,教师需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于授课1周前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制作的视频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8分钟为宜,视频内容要做到逻辑清晰、简单明了,视频讲解配套有自测题,自测题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的重难点,对习题进行筛选,得到的有代表性且难以适当的习题,便于学生自我检测。此学习阶段中,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至关重要,因此,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

(二)课中的问题解决模式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过程包含三方面。首先,针对课前知识学习部分进行答疑,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教师也可根据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后台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解的重点不在于单一问题的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其次,答疑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课内讨论或小测验来进行解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方法,培养团队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共同进步。最后,教师根据课堂测验或小组讨论过程,了解个体学习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掌握层次实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三)课后的反思深化模式

课堂教学结束后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对于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具有知识延展性的拓展练习,旨在将教学内容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使学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获取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此过程仍然是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但是,教师可通过提供辅导资料、推荐相关参考书籍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并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中的师生互动板块随时与学生互动,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以进一步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

三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内容

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丰富数字化校园平台,与此同时,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发展也会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的成熟,两者相辅相成。而翻转课堂的广泛使用,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极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平台背景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引进数字化教学模式

学校发展在一定阶段总会遇到发展的瓶颈,需要转变发展思路,顺应时展,探寻新的发展机遇,引进数字化教学模式。学校建立的完备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提供平台,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学校建立完备的教学制度体系,通过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来激发教师运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以供教师参考学习,同时还要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花大力气去培养翻转课堂教学人才,增强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和翻转课堂教学能力[3]。

(二)教师优化数字化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校提供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学习平台,教师要积极学习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刻苦钻研制作翻转课堂各环节所需素材的能力。翻转课堂在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转换教学思路,仔细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及教学思路,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将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提前想好应对措施,教师的准备情况会在后期的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视频,这就要求教师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对数字化素材的录制、剪辑以及后期配音等软件操作都要有所了解,并逐步提高视频制作水平,充分将教学内容与视频相融合,利用优质的视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另外,与视频配套使用的自测题,也要教师精挑细选,因此,翻转课堂教学看似老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减少了,实际上,教师为课堂教学所做的准备却要更加精细化和面面俱到,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努力,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知识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8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书法教育不仅是简单的技能学习,更是一种文化修炼,能陶冶学习者的精神情感。201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明了教学方向,要求全面推行“书法校园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中小学书法课堂应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拓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当前中小学软笔书法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当前仍旧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一、教学比例失调

现今中小学软笔书法教学活动中,实用教学与欣赏教学比例失调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程改革都讲究对实践课程的重视,但在中小学书法课堂上,我们却发现了截然不同的教改需求。理论鉴赏课比重较小、实用写字课比重过大是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最明显的问题。

对学习软笔书法的小学生展开调查中,很多小学生表示在学习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仍然对“书法是什么”这一概念不清晰,老师没有讲清楚,经常混淆软笔书法与硬笔书法,不知道汉字形体变革历史。很多中学生甚至分不清颜书柳体,不了解《千字文》为何物。学生缺少理论知识的辅助,对字形、字体缺乏良好的审美感知,不会分辨字的美丑、好坏。写字不过是在消遣,谈不上欣赏。有些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直接的写字方法,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不重视书法学习

小学生和中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与应试教育作斗争上,学生没有或者说难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书法课上。学生每天忙于应付考试要考的那些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不重视书法课程的学习。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疯狂”为孩子报辅导班,学生每天在学校上一整天的课,课后还要花时间上学习班、写作业,完全喘不过气,面对书法这门中、高考根本拿不到分数的科目,学生不愿意去学。

很多学生将书法当作放松课,上课时吃东西、交头接耳、看视频、听音乐、睡觉,不配合教学活动。有时教师讲解一些重要知识,学生上次课没有听,导致本堂课也跟不上,课堂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升。对于教师布置的书法作业,学生则是能拖就拖,可以不写就绝对不完成。学生和家长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教师对于书法课程的教学也有心无力,任由学生在课堂上“放肆”。书法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三、未能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软笔书法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兴趣,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效率。但是现今的中小学书法教学,普遍面临着学生兴趣不高的尴尬局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写字变成了一件不受欢迎的事情,在很多中学生看来,简单敲几下键盘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写呢?学生习惯于打字,写字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是写毛笔字,更让学生头疼不已。学习兴趣的缺乏,导致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工作,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相关内容,大多数学生都采取不配合、不拒绝、不主动的学习态度。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另一问题是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多媒体电教手段、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等教学模式逐渐进入大家视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中小学书法教学理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大部分中小学书法课堂都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一张纸+一支笔”式的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很多学生都觉得书法课没有意思。在中学校园开展书法教学,很多学生都拿着手机看视频,不认真听教师所讲的内容。

书法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面临着诸多掣肘,但书法教师不要灰心,自怨自艾毫无意义。教师要找准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根本原因,立足于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解决教学困境。春秋时期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小学软笔书法教学务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每一位书法教师都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升华课程教学目标。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9

首先,奥巴马医改新政对医疗人力资源需求产生影响。相对于奥巴马医改新政的保证选择性条款所明确的扩大医疗服务体系总体目标而言[1],目前美国合格全科医师的数量并不充裕,社会需要大量的老年科医师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提供医疗服务。但是受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医学院毕业生选择从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人数减少,需要医学院培养更多的社区全科医护人员以弥补医疗人力资源的缺口[2]。而美国医学院相对固定化的培养过程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无法适应奥巴马医改的人力资源要求。其次,奥巴马医改新政的质量观与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存在错位。奥巴马医改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教育、研究、财政等多种方式提升美国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安全[1]。而现有医学教育质量评价方针对于教学的优劣通常取决于学生能否完成高难度的教学任务或者是学业的最终评价成绩[2]。评价的高度量化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无法正确评估学生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反映不出成为一名合格医师所需的真正技能、行为和品质。再次,美国医学教育深受奥巴马医改财政困境影响。受美国财政紧缩制约的影响,医学教师的规模增长缓慢,直接导致医学院校小班化教学规模缩减,一些学生甚至在没有完成病史书写观察评价或独立完成查体的情况下就通过所需的临床轮转。同时,基础学科教师面临着愈发激烈的研究经费竞争,临床学科教师则因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要求正在压缩参与教学的时间,教学医院则深受医疗服务与教育职能失衡的困扰。这使得医学生往往带着知识能力隐患就进入医疗服务岗位。

(二)颠覆性的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出现

纵观整个教育领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场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进行。基于MOOCs技术的学习平台采用以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备了良好学习体验和低成本学习相统一的基本要素,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4]。MOOCs技术围绕促进自主学习这一目标,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和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基于大量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定制反馈,并且可以实时协作和团队合作学习,获得类似一对一的辅导体验,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困难时及时干预提供了资源和手段[3,5]。另一项教育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则是数字徽章技术[6]。数字徽章实际是一张跟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电子图片,可以在应用程序或者个人文书中使用。徽章图片包含若干重要信息,如徽章获得者姓名、发放徽章的机构或个人、授权徽章发放的组织机构、获得徽章须完成的事项信息,以及符合获得徽章条件的情况信息。它能以一种更精细的方式记载和描述学习者的具体技能、成绩和学习质量信息,反映出学生真实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5]。同时,数字徽章的授予者信息与获得者的徽章数据互相捆绑,在查阅时可以显示,增加了质量追溯机制,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目前,跨不同MOOCs课程平台服务商的标准化网络数字徽章管理平台已经上线,其统一了徽章授予者和获得者的标准,实现了颁发、获得和管理多个不同MOOCs课程平台徽章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最优化定制课程学习方案和管理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最优质和适合的教学资源,并记载和表述其知识和技能学习情况。

二、技术变革中的美国医学教育教学创新尝试

如何顺应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趋势,有效缓解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教学效率与质量问题?目前,美国医学教育界正致力于在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和毕业后教育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阶段中,通过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特征的技术变革,提高医学教育的效率。

(一)基础课程教学阶段

通过在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使用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充分开发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把具有重复性和可替代性较强的课堂讲授教学时间释放出来,使得原有课堂讲授的时间可以被利用为开展深层次的互动教学。2014年2月,由全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证的4门Coursera(注:MOOCs三大品牌平台之一)医学相关基础免费课程和2门有关内科临床治疗路径付费课程正式上线。同时,课程管理平台开始为完成医学MOOCs的学生提供数字徽章,医学院则会在学生完成该MOOCs的学习计划并通过有关知识考核,获得课程数字徽章后将数字徽章折算成相应的学分。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使得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教育领域成为现实。2013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齐普•希思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文指出:“在一个拥有完美视频在线平台的时代,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堂讲授上?依据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经验,对比过去的教学模式,由MOOCs产生的翻转类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吸收教学内容。”[10]美国医学教育界认为,MOOCs并不是将原有课堂上纯粹的知识讲授简单转移到网络以在线课程的形式呈现,其内涵在于:教学内容应是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的核心知识,并且网络能够为课堂教学的互动学习体验提供支撑,即为课堂的讨论提供学习讨论案例或思路等,同时课程应紧密围绕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临床视野。因而,纵观此类课程,其充分发挥了MOOCs碎片化和信息密度强的优势,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归类为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组核心知识点,并以2-5个知识点为一组形成网络在线学习片段。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原先课程单纯的概念性知识内容,无一例外地在每个学习片段或者教学阅读资料中加入临床实践和案例内容,使得课程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MOOCs发挥了知识信息密集和便利的优势,使得学生可以重复听讲或参阅,并可在网上互动学习社区提问。而由此产生的有关具有典型性的学习问题则会被教师在课堂互动学习中提及,从而大大加深学生学习的互动体验。如图1所示,整个课程教学过程被分成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两个部分。课外学习以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约束性的被动学习为主体,要求学生在线完成一定量的课堂讲授视频学习,按照网络教学的要求阅读有关教学资料,完成对有关核心知识点的记忆与初步理解,并在阅读教学资料后形成初步的问题思考,最后完成在线学习内容的总结测验。课堂教学则是以鼓励学生学习参与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为主体,在随机课堂小考进行教学诊断后,有针对性地通过案例讨论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并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开展个体化的学习理解,区别有关复杂概念,最终同化和吸收知识,形成正确的医学思维方式。2013年风靡全美医学院的临床路径基础课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家哈里•戈德堡所开设的心血管生理学课程,即是采用了上述MOOCs教学模式。目前该课程每学期至少有28000人修读,其所颁发的课程数字徽章几乎被各医学院采纳。对此,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卡罗尔教授认为:“MOOCs技术即将引起传统讲授课程的颠覆性革命,因为其可以给医学院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提高培养医学生临床解决问题能力的效率,这也是奥巴马医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源头。”

(二)毕业后教育阶段

奥巴马总统在医改中提出每个美国人都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则是以不断与时俱进的高质量毕业后医学教育为基础的。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的出现为实现不断更新的毕业后教育提供了方法和手段。MOOCs和数字徽章正在改变毕业后教育的形式,使得在毕业后教育阶段中能够建立起一个涵盖基础讲授课程、临床实践和在线考核的新体系。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在毕业后教育阶段的运用体现在通过技术手段更为明确地定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以高效率的方式进行实时跟踪,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临床、教师等多方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特别是MOOCs技术的产生能够将原先一些本地区不常见病种的病例、诊断和临床路径等基础知识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将一些共性课程的重复讲授时间节约下来,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学习临床知识,投入临床实践。数字徽章则从质量控制角度统一了全美毕业后医学教育培养的质量标准。目前,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审委员会(AGGME)、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和国家医学教育考试委员会正和有关评估机构合作,利用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开发一个毕业后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平台,针对不同学科的标准设定具体学习结果,作为认定达到技能或知识发展水平的依据,实现向学习时间积累和能力发展框架评价的转变。2012年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和edX合作,引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开发了第一个类似于的在线协作学习平台,用于毕业后教育课程的学习[3,10]。如图2的数字徽章所示,JaneSmith完成了由ABC医学院认可的子宫颈抹片检查网络课程和实践训练后,并由其教学医院X科室Jones教授授予徽章。通过点击徽章展开的具体信息,可以看到JaneSmith首先完成了有关理论课程的视频学习,并在此之后进行了不少于5课时的检查训练过程,掌握了整个检查过程,最后在Jones教授的现场考核下完成了该项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检查。获得此徽章说明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处理妇科标本的能力,能够按照检查路径完成有关检查[3]图1 MOOCs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4]。相对于原先毕业后教育课程学习与临床存在一定脱离的状况,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使得讲授学习、实践训练和考核一体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学生的能力同学习进展、效果实现了互相捆绑,增加了质量追溯机制,以数字化的方式跟踪和记录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保障了毕业后教育的教学质量。因而,通过技术变革,学生今后可以以获得诸如此类的一系列课程的徽章的方式通过有关专科认证,如JaneSmith可以通过乳腺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实践与考试后获得妇科能力认证。这大大提高了毕业后教育的学习效率。

三、美国医学教育技术变革的优势与不足

《呼唤医学院校教育和临床教学改革》一书指出了美国医学教育适应奥巴马医改新政的4个主要目标: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学习结果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二是实现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一体化发展,三是发展医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四是建立深刻的职业认同感。围绕这四个目标,医学教育需要技术创新,通过学习范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推动医学教育逐步达到理想状态[2]。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特征的技术变革对于实现奥巴马医改新政所赋予的美国医学教育变革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一)技术变革之优势

1. 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化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MOOCs和数字徽章的出现使得医学教育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原有以时间为基础的线性教学转向以掌握为基础的能力教学。通过必要的教学组织框架和技术平台支持,学生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单从教学效率来看,随着一般概念性知识和主要讲授内容的教学以MOOCs形式在课前课后完成,学生也可以从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教师则可以更多以面对面、在线小组或者一对一的网上讨论等形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将最有价值的教学时间用在线下合作学习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采用案例教学、PBL、团队学习等教学策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高层次应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成效和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力[5]。2007年10月Cate和 Scheele提出了“可委托的专业活动”(EPAs)和“授权责任声明”(STARs)两个概念[3]。MOOCs技术和数字徽章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借助上述两大概念构建一个符合学生个人需求的理想化学习体系。由于新技术条件下学习可能发生在工作坊、教学查房或者在MOOC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场所和形式的多元化和复杂性需要以数字化的方式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11]。数字徽章便于记录非正式的学习,因而可以聚焦具有多重任务性质的非讲授教学,更有利于保障学习的系统化。同时,MOOCs和数字徽章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以课程或临床活动任务STARs的数据形式和医学教育相关联的透明元数据进行连接性标注,包括徽章的名称、课程或临床活动的名称、授予院校名称、授课教师、参与学生、徽章目标要求描述、获得徽章的考核评价要求描述、考核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描述等。这些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很清晰地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沟通表达能力标准,在学习指南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修习计划,选择不同MOOCs平台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评价来取得数字徽章。因此,MOOCs和数字徽章从技术层面在保障学生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化。

2. 促进基础和临床学习的一体化发展鉴于医学教育安排组织形式的非连续性,技术手段的引入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差距得到弥补。学生利用MOOCs可以自主学习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知识和一般概念知识,并尽早参与到复杂的医疗活动中获得应用经验,学习到基本技能和特殊技能,如解读心电图之类的能力。由于MOOCs技术手段的使用,学习内容可以在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任意时间进行回顾复习和预习,从而也使得学生可以在临床实习轮转期间回顾复习有关的基础学科课程和相关临床技能课程的内容。同时,由于数字徽章技术的出现,学生在临床实践学习时,可以根据前期基础学习的效果,对见习计划表进行部分丰富、调整,根据技能要求参加不同临床环节实践取得数字徽章,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床学习互动。学生在完成有关课程和临床实践活动后,一般可获得由徽章发行方认证的基础或临床教师授予的数字徽章。医学院则确保课程评价考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对课程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教师能力持续发展和学生学业发展提供支持[3,12,13]。此外,数字徽章还可以携带有效期以便实现课程知识和临床路径的更新。

3. 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巩固通过以MOOCs和数字徽章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教学变革尝试,促进了全美范围内的医学教育学习共同体形成。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空间和时间的多维学习共同体的限制,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培养地域与团体的限制,使得医学教育的精华和优势得到了共享,有利于学生优越职业认同感的形成。通过技术共享院校的优势资源,使得不同院校的优质资源能够实现辐射最大化。同时,这一平台构建了实时网上学习社区,因而在学习中始终有大批量的学生,保证了学生线上学习时的学习伙伴,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学科的虚拟合作学习环境,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学科交叉渗透。此外,不同专科的学生共同在社区中学习犹如在这一虚拟学习环境中建立一支跨专业学习团队,能够以未来工作团队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社区内讨论有关临床问题,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结构的延展性,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知识的良好状态。

(二)技术变革的不足之处

奥巴马医改设计之初衷在于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减轻医学教育的成本和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医学教育效益,实现医学教育效率与质量的统一。但是以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为特征的“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教学变革实践活动在现阶段仍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14]。首先,教育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对于发展医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该教学组织结构和方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效果等多方面的要求仅停留在思辨论证阶段,与设想效果相去甚远。新技术的运用从知识传播模式到教学组织结构的再组织,体现出来的只是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手段,对于创新与探究能力培养还是依靠传统的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其次,MOOCs和数字徽章技术对于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影响有限。目前教学技术变革中主要集中于利用数字徽章技术进行学习跟踪和利用MOOCs进行资源共享,即通过技术的引入进行现有医学教育的资源重新配置。但对于与临床活动有关的学生职业胜任发展性能力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对于学生临床基本能力或专科能力的培养,新教育技术的运用中尚缺乏明确定义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技术对于临床环节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影响目前还是空白。如何通过技术的使用提高临床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高质量学习体验到每一个住院和门诊的必要临床环节,在参与临床实践的互动过程中获得提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知识、技能和社交能力以达到专业化水平,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再次,教育技术革命目前并没有有效降低医学教育的学习成本。奥巴马医改新政对于医学教育的一个经济目标就是通过技术革命降低医学院的教育成本,减少医学生的负担。但是由于美国医生协会和医学院坚持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改良教学和课程组织结构的手段和方法,医学教育归根到底离不开传统的互动性、实践性教学,技术仅改变了原有教学和课程的资源配置形式,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强化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GME对本科医学教育的基础要求。医学教育所需要的投入资源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应用而减少,只是改变了资源投入结构,把原本重复性强,可替代性高的讲授资源替换为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整合能力的互动教育资源。因此,美国医学教育并没有因技术的变革而降低其教育成本。

四、技术变革中的美国医学教育发展启示

(一)建立教、学、管一体化的医学教育MOOCs学习平台MOOCs技术刚进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的学习平台,打造中国医学教育的MOOCs联盟平台。通过建立中国医学教育的MOOCs学习平台,使得信息技术更快地与医学教育融合,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进行最广泛的辐射和共享,也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学习管理有机整合,提高医学教育的效率,实现一体化、社区化、人性化、碎片化与系统化的网络学习体验。同时,该平台的建立也有利于我国医学教育MOOCs标准的建立和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数字教育大讲堂例10

济南历城五中就是进行“教”与“学”关系变革的又一典范,学校不仅融合了国内外的探索与实践策略,提出了“三自一新”的理念,同时,还引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并获得了Intel的软硬件技术支持,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世界一起开创新学习时代。

学习力是翻转课堂核心

从2014年8月开始,历城五中尝试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探索和试验。谈到学校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教学实验,历城五中校长高一鸣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数字时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重要的能力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是学习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学生走向社会,面对一些新生事物、基础问题、新的理念都需要自己不断地重新建构、思考,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种学习能力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这也与我们的办学理念“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不谋而合。学校在办学理念指引下开展了“先学后教”活动。先学,只有学生先学才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后教,就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再教。未来,我们更是要形成教学体系——“三自一新”,即自主学习课程,自我教育课程,自觉发展课程,教学创新课程。

通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实施,先学后教,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看微课,上网收集资料,找到一些问题的突破点、关键点。长此以往,不仅课堂高效,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一鸣校长如是说。

每个人的学习都与众不同

陶行知先生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有教无类,教无定法”这一直是教育人追求的理想教育状态。然而,近百年来,我们的教育生态几乎没有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谈到一对一数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高一鸣校长饶有兴致地举例说明:传统的老师教学就相当于中国的中医,利用信息化平板电脑教学就像西医。中医是讲望闻问切,但是西医讲究数字的分析。

我们学校的特点是“先学后教”“学案导学”。老师们要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学习活动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老师精心编写的学案和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思考。通过看书接受一些新知识,通过大脑中沉淀的已有知识基础,加上课本上的东西,重新建构这节课的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