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1 15:46:26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1

一、开设时间

中心医院肠道门诊全年开设,其他医疗机构肠道门诊5-10月开设,如需延长,将另行通知。

二、开设范围

各市属医疗机构(包括中心医院、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民营医院(包括稠州医院、復元医院、东方医院)及12家(佛堂中心卫生院纳入二院)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开设肠道门诊。确实不具备开设肠道门诊基本条件的单位须报请市卫生局批准同意。

三、肠道门诊工作要点

1.按照《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要求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对每例就诊病人按规定在登记专册上做好详细登记。肠道门诊应设置醒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和“病人就诊须知”,做好就诊引导和告知工作。

2.市中心医院肠道门诊应做到“两通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从挂号到发药“一条龙”操作。其余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的应按规范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个工作环节。另外,各肠道门诊都要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和防蝇措施。

3.各肠道门诊要坚持“有泻必采,有样必检”,采便率达85%以上,粪检率达到100%。腹泻病人必须在肠道门诊内由医护人员采集粪便标本,做好标本登记和送检工作。检验人员收到标本后,按要求进行增菌培养并及时报告检验结果。发现疑似霍乱病人、疑似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或粪便标本中检出霍乱弧菌,应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4.市中心医院、稠州医院和復元医院肠道门诊为我市O157:H7的监测点,每月采集血性大便病例及症状可疑者粪便标本3-5份,同时填写《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例登记表》。

5.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均需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由医院疫情管理人员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6.各肠道门诊应每周、每月统计腹泻病人数,并填写《市肠道门诊周报表》和《市肠道门诊月报表》,另外中心医院、稠州医院和復元医院还须填写《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例监测月报表》,一式二份,一份留存,一份于次月3日前报市疾控中心。

四、监督检查

肠道门诊是及时发现并尽快控制肠道传染病疫情的前哨阵地,是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市卫生监督所应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院感管理、肠道门诊等开展监督执法,市疾控中心应做好肠道门诊院感控制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一年不少于二次。

五、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防控意识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密切注视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疫情动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务必要抓紧、抓实、抓细,确保不发生肠道传染病的暴发疫情。

(二)加强业务培训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2

(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通过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向群众宣传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县疾控中心重点加强了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对外环境水源(琴江河)水质进行了应源检索。

(三)县、乡医疗机构按照要求设立了肠道门诊。我县对县级医院、14个基层卫生院自4月1日起均按时开设了肠道门诊,对肠道病人进行了诊治。县人民医院设立了专门的诊察室、观察室,并有专门的医师坐诊,设备设施齐全,诊疗、消毒、隔离等各项制度健全。各基层卫生院设有兼用的诊察室、观察室,有防蝇纱窗纱门,配有消毒药品与消毒设施,备有碱性蛋白冻水,有腹泻病人登记本,大多数肠道门诊医生能做到对腹泻病人规范处置,及时登记和报告。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受房屋(少)的限制,多数基层卫生院的肠道门诊无专用诊察室和观察室,设备设施不够完善,个别单位存在肠道病人登记不够及时,兼用诊察室未安装防蝇、防蚊纱窗纱门,洗手消毒设施不全等问题。督导组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现场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

二、今后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普及防治知识,促进公众自我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3

传染病是临床中特殊的病种,而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一定的显著效果,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它的作用及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1]。以收集肠道传染病患者病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以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共接触并收集肠道传染病患者资料87例,以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33例,平均年龄(30.25±4.43)岁。所有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符合肠道传染病常规诊断标准,大多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头痛、发热、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2]。

1.2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对照研究法,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调查研究对象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评价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研究对象对于肠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认知率普遍偏低,而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认知率明显提高,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认知率(%)

知识内容教育前教育后P值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有哪些?43.3389.93>0.05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肠道传染病?32.9290.44>0.05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21.1391.27>0.05肠道传染病预后效果如何?23.4693.31>0.05肠道传染病的常备治疗药物有哪些?31.7492.29>0.053 讨论

近年来,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重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后使患者了解更多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并且使其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传染病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整体护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面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局限在护理工作中,而应在整个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过程之中坚持。健康教育实施的好坏不仅是影响治疗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整体护理及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3-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后,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明显提高,提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因此,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并且要注意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健康教育中,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不断完善和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充分体现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全面性。针对传染病的特殊性,要注意把握护理的重点环节,综合考虑影响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诸多因素,围绕传染病的防治为中心,确定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时机等,开展符合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

总之,健康教育作为护理中的“一个干预过程”,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预防等相关内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

[2] 肖贵轩,杨  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管理,2008,24(4):423.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4

1夏季肠道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等。

即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极易引起暴发性流行。病菌、病毒经人的口进入肠道,在消化系内生长繁殖,从而发病。突然剧烈的腹泻,随后呕吐,或只泻不吐,少数可先吐后泻,一般不发热。腹泻多不伴有腹痛。每天数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从持续流出而无法计数。大便初为稀便,后为水样,多为黄水样或清水样,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呕吐呈现喷射状,初为残食,继而水样,与大便性状相似。

1.1流行病学特征

1.1.1传染源: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1.1.2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蟑螂等媒介进行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外环境所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

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体受到污染。饮用被污染后的水源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经食物传播:食品在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可能。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1.1.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青少年更是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没有年龄、性别、职业区别。

1.1.4分布特点: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地区发病呈不均衡性,以散发为主。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人群密集的地方,发病率高且易引起暴发流行。

1.1.5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月-l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为7月份~8月份。

1.1.6人群分布:多发生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差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1.2夏季肠道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

1.2.1临床症状

肠道传染病常见的症状有急性腹泻、呕吐或腹痛、发热等。但不同病的症状各不相同,有的还可引起并发症,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夏季肠道传染病可防、可治。

如霍乱以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为特征。

甲肝则感疲倦、食欲不振及有黄疸。

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拉痢疾”。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为特征,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中毒型菌痢。

轮状病毒主要侵袭婴幼儿。

伤寒则以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为特征,在成人中便秘较腹泻多见。

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一般会自然痊愈,但部分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导致死亡,因此腹泻严重的病人要及时就诊,不应自行购买药物服用,以免延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1.2.2夏季肠道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夏季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肠炎等。这些病症多发于个人卫生习惯差、文化程度低的人群。

1.2.3食物被细菌污染是发病要素

患上肠道传染病大多数原因是吃了不干净、被污染的食物而造成的。

夏季又闷又热,气温持续走高,食物易腐败变质和受到细菌污染:出现食物中毒和发生肠道传染病的风险增大。是病原体繁殖最快的时候,所以属易发病期。

胃酸酸度低: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胃肠道则出现相对贫血,胃酸能杀死各种病原体,但在夏季,大量饮水稀释了胃液也降低了局部抵抗力,使病原体乘虚而入,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而且人们往往休息、饮食不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苍蝇和蟑螂滋生,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夏秋季节室内蚊蝇大量繁殖,苍蝇到处乱飞,而且在取食过程中边吮吸、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污染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在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有的包括尿液)和呕吐物中,携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通过病人的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水、食物及手,或通过苍蝇等媒介传染给健康人,使健康人得病。

1.2.4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以及缺乏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夏季瓜果大量上市,但瓜果在生长、采摘、运输、销售过程中,难免会染上病原体。凉拌荤素菜或冰镇饮品,如果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不注意卫生,极易造成污染而导致人们食用后感染机会增多;冷凉食品进食过多、过快或腹部受凉。街头的小吃、无证摊点、流动食摊和卫生条件不好的饭馆等,往往因为烹调时间短、不注意卫生、食具消毒不严等,更易传播疾病。

2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措施

为有效地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结合多年的卫生防病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前提

领导重视,将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成立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几年来,疾控中心及爱卫办坚持每季度对全县5乡2镇进行1~2次卫生大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卫生设施的完善和健康教育落实情况,了解全县发病等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报受检单位主要负责人,限时改正,并采取回头看的办法,跟踪督查整改质量。

2.2健全网络,开展疫情分析

卫生行政和疾控部门,经常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取得联系,及时掌握疫情,做好网报工作。健全以疾控中心为核心、乡镇卫生院为支柱、村卫生室等为基础的网络组织。疾控中心在网络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一是做好对基层医务人员卫生防病的技术指导,搞好水源、食品等卫生工作,提出合理建议。二是将防疫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3明确责任,责权分明

根据网络组织制定相应的责任措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尤其对小、散、远、直单位的人员落实承包责任制,直接由本单位主管负责,是易发季节通过加大行管力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传染源流入。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经常将各乡镇情况予以通报。通过树立典型,鞭策后进,奖罚分明等手段强化责任意识,促进预防工作落实。

2.4开展技术培训,加大疫情应对能力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全县应对肠道传染病,特别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应对能力。

2.5抓好健康教育是控制夏季肠道传染病发生的基础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发生及传播的有效手段。

2.5.1多种方法并举:通过各种宣传活动电视、广播、报纸?(专刊?)、录像、板报、画板、巡展、讲座、科普橱窗、知识竞赛、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文艺演出、宣传单及宣传画资料发放等多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在易发季节,开辟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宣传专栏,普及有关知识,提高其自身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5.2突出防治重点:在开展宣传教育中,以饮食服务人员为重点,通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卫生法规,切实提高卫生观念和法治意识,把好食品采购、烹饪和存储关。

2.5.3确保健康教育效果:通过大力宣传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中小学生等人群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意识,增强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病从口入,明显减少了肠道传染病的患病率。疾控中心在全县开展随机抽样、现场问卷调查活动,知晓率明显提高(>50),起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2.6把住“病从口入” 关,搞好“三管一灭”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夏季肠道传染病可防、可治,是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因此,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最关键的是要把住“病从口入” 关,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害虫即苍蝇、蟑螂、蚊子、老鼠等。

2.6.1大力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灭疾病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国卫生运动。管好水、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消灭苍蝇、蟑螂、蚊子、老鼠等。

2.6.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外出就餐时,应选择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饭店。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或不洁之水,饮用水煮沸后喝。

2.6.3在采购食品时,应买经过安全检查和处理的食品,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应尽量到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果蔬及鲜肉食品;蔬菜、水果应浸泡、清洗后食用。

2.6.4不吃生的食物,食品在吃前要煮熟、煮透,尤其贝壳类与甲壳类海产品,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

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应再次洗手,防止交叉污染。

2.6.5夏季饭菜应现做现吃,烹熟食品应及时食用,如有剩余,隔夜、隔餐的剩余食品在食用前要充分加热煮透,提倡“现买、现做、现吃”。但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一旦发现食品腐败、变质、变味,应禁止食用。

2.6.6生熟食炊具要分开使用,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高温消毒并保持干燥,已消毒食具与未消毒食具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6.7不要在流动食摊和卫生条件不好的饭馆吃饭,不买无证摊点的盒饭、熟食等不卫生食品;不要在路上边走边吃食物;不能边吃东西边喂宠物。

2.6.8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海水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

2.6.9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可加点醋和蒜

2.6.10夏季肠道传染病易发季节,不宜举行家宴、大办婚丧、喜庆等群体聚集性聚餐活动。

2.6.11注意低温储藏食品,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播媒介,防止尘土、昆虫、鼠类以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6.12夏秋季不要贪吃冷饮,要适量食用冷饮,购买冷冻饮品时,除仔细查看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签内容,还要注意包装是否完好,不要购买包装破裂、变形的产品。

不购买“四无”食品饮料,尤其软包装的冰水、冰块更易引起腹泻发生。

2.6.13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祛除暑湿,比如黄瓜、西红柿、茄子、生菜、芦笋、芹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不暴饮暴食,多吃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肠道传染病。

2.6.14加强卫生监管,定期对饮用水的水源供水设施进行清洁消毒,严防水源污染。与水利等部门联合,定期对饮用水的水源起始端、终末端采样送上级部门检测。加强厕所的卫生管理工作,做到定期清扫和消毒,做好场所灭蚊、灭蝇工作。

2.6.15提高人体抵抗力,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性接种,根据需要可选用伤寒、副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疫苗,预防疾病。此外,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和丰富的营养,防止疲劳后着凉、感冒和中暑;注意居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2.7感染了肠道传染病的处理方法

2.7.1怀疑自己食用了不安全、不卫生的食品,并且出现胃肠不适,如呕吐、腹泻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要马上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立即前往就近医院肠道门诊诊治。同时,要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食品样品,以备调查中毒原因时取样。保存好消费票据等相关证据,以便维权。

2.7.2一旦感染了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到附近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病人应隔离治疗,患者的食具、便具等要专用,衣被应勤洗,吐、泻物要用漂白粉消毒,护理病人后要用消毒液洗手。

3疾控中心加强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夏季气温较高,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做好2013年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我县疾控中心早已未雨绸缪,部署多项措施,把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列为今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采取得力措施,从七个方面做好防控工作。

3.1加强组织领导,认识到位

根据近几年夏季肠道传染病发病形势,我县疾控中心认真分析,加强研判,充分认识到今年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多次召开班子成员及有关科室负责人会议,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今年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时刻绷紧肠道传染病防控这根弦,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制定了以霍乱等为重点的夏季肠道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处置技术方案和监测体系,成立各种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健康教育、消杀、流行病学调查、后勤保障等4个工作组,各负其责,明确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3.2加强培训,指导到位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多次召开各乡镇、县直医疗单位和学校、托幼机构有关业务人员参加的培训会议,传达《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手足口病防控行动计划》、《博湖县2013年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并根据全县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开展各种分类别、多层次的培训,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卫生人员、托幼机构及儿童家长对肠道传染病防治的敏感性和主动性。重点指导晨检、报告、消毒、健康教育等防控知识和技能,做到全县小学、托幼机构肠道传染病防治指导覆盖率100%。

3.3加强疫情分析,监测到位

做到关口前移,专人负责,“逢疑必检,检疑必报”,随时到定点医院对新收治病例和托幼机构新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指导,进行防控措施落实。可疑病人做到“五早一就”: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地卫生处置。实行24小时值班制,坚持每天上网浏览疫情和随时浏览疫情,及时审核,杜绝传染病的瞒报、漏报、迟报和谎报,及时进行疫情动态分析。与博湖县教育科技局建立了联系机制,及时沟通信息,接到异常情况报告,及时开展调查和处置,严格防止重大疫情的爆发与流行。

3.4完善应急处置工作

积极储备消杀应急物资,调拨部分消杀药品,下发至各医疗机构。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疫情的反应能力。

3.5进一步加强疫情报告

制定专人负责监测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并不定期对腹泻门诊开设和采样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工作。

3.6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到位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设置健康教育专栏、电视讲座、报纸、开设咨询台、发放宣传单、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有关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肠道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提醒公众严把“入口”关,通过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等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消除社会公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倡导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宣传肠道传染病防病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3.7加强措施落实,督导到位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5

一、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要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1、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直报网络正常运行。对每个网络直报单位要进行网络直报技术现场工作指导,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促使网络直报月报告率达100%。

2、定期对疫情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疫情动态,每日对门诊日志进行审核,每月5日、15日、25日对门诊日志实行双填字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重卡等情况。

3、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及时书写预测预报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情况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对网络直报预警系统每日浏览一次,同时对存在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如是暴发疫情,要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将结果反馈至市疾控中心。切实做到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100%;暴发疫情、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暴发疫情调查率达100%。

4、继续指导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促使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无传染病漏报。同时,严格遵循《全国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方案》要求,每年要开展一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评估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现状,并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必须不少于2次上网审核直报单位所报卡片,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审核卡片之外,还要求每天15:00之前的报告卡15:00之前必须审核。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点每天15:00之前诊断的报告卡必须当日进行网络直报。疫情直报点对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对逻辑错误卡片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在每日审卡完成后,对年初至当日已确认的卡片进行查重;每日查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告栏,对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实,并做好工作记录;每月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和统计报表导出后,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

6、接到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对信息进行审核。信息确实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中,事件相关信息级别只能选择未分级。在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在进行网络直报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前对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级确认,并于分级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订正分级。

7、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逐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

二、传染病防制工作

(一)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1、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的管理,密切注视呼吸发热病人的动态情况,督导检查辖区内呼吸发热门诊做好病人就诊登记,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要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和诊疗能力。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院应在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3、继续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人群中流感样病例的发生及其流行特征,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流感或流感样病例的暴发或流行。

4、强化与教育系统的协作配合,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事件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做好重点人群的保护工作。各预防接种门诊要充分认识流感、水痘、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充分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自觉接种疫苗,提高重点人群的保护率。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

要高度重视我县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一部署,要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1、各村卫生室要强化工作责任,专人负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应急预案,理顺肠道传染病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并做好机动队培训、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药械、交通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切实做好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工作

加强对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督导、管理工作,腹泻病门诊实行独立区域,20**年5月1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要强化医疗机构全员培训工作,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腹泻症状病人首先要到腹泻病门诊排查治疗,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腹泻病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抢救知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做到“有泻必登、有泻必查、有泻必治、有泻必报”,不得有任何漏项。县级腹泻病门诊霍乱快诊率必须达到100%,可疑标本必须经由检验人员或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按要求封存,详细登记基本资料后,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3、加强疫情报告,严格疫情处理

各村卫生室及本科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要用最快办法逐级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尽快上送菌株进行鉴定。对霍乱疫情,要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其工作重点是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快速灭蝇、彻底消毒饮水和外环境,对密切接触者及疫区的现症腹泻病人采便检验和预防性服药,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

5、认真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监测和防控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防治工作,开展全员培训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应迅速转入上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重点救治,同时采集标本送检。要加强对其他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对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理能力。

6、卫生宣教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单、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提高群众的防病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各腹泻病门诊要在5-10月份经常进行预防肠道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要印发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宣传单,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1、狂犬病防治工作

(1)我院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设置规范(试行)》和《旬阳县疾控中心狂犬病监测方案》等要求,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各村卫生室狂犬病门诊要每月5日前将上月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情况形成文档,同时汇总上月暴露和处置情况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甘溪中心卫生院。

(2)科学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要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组织人员对暴露人员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2、乙脑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在流行季节做好防病措施,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医疗机构培训,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3、钩体病防治工作

(1)在流行季节前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对该病的防病知识的知晓率,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病诊疗水平,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四)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

按照各种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得到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支持,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配合甘溪中心卫生院,努力做好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的实验室样品采集,对麻疹、乙脑、钩体病等我县高发传染病要采集血液标本。

三、应急机制建设

1、举办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以逐级培训机制继续加强基层的应对能力;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6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 —— 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 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 甲型肝炎 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秋季预防哪些高发病

过敏性鼻炎。秋季天气干燥,加之现在的空气污染严重,各种过敏因素增加,会刺激到鼻粘膜,使得过敏性鼻炎的伐病率非常高。

心理疾病:有心理学家统计,秋季由于气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加之“悲秋”情绪的影响,秋季患抑郁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的比列会大幅提高。

急性肠胃炎:进入秋季,人体的消化功能,肠胃的抗病能力开始下降,加之秋季是各种水果成熟的季节,如果不加节制乱食,就容易引发肠胃方面的疾病。

感冒:秋季是流行感冒最为严重的季节,忽冷忽热不仅让人难以适应,同时整个免疫系统也很脆弱,使感冒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增加。

口腔溃疡:秋季是最容易上火,而上火之后口腔溃肠是最直接的表现。也有产生鼻子冒火,喉咙痛,发烧等症状。

皮肤病:秋季也是各种皮肤病高发季节,多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常见于大腿,小腿内侧。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7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各医疗卫生单位、学校、托幼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积极发挥学校医务室、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的作用,切实把传染病防控工作抓好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预警监测,有效处置疫情

各医疗单位要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工作,做好预检分诊和诊治工作,重点加强儿科、急诊科、留观室、输液室等关键科室的院感管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医疗单位危重病例的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区疾控中心要加强疫情的主动搜索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安排专人动态监控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分析和研判疫情。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并按时上报区卫生局。

各学校、托幼机构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向辖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区疾控中心报告,配合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疫点消毒处理工作,必要时可采取停课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学校、托幼机构是肠道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点防控单位,在开学后要继续按照有关传染病要求,切实做好晨检、巡查、缺勤登记工作,发现有发热、咳嗽、出疹、头痛、呕吐等症状的学生,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其去医院就诊,直至病愈方可返校,同时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开展疫情报告。

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寝室等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如果发现保育员、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出疹、头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同时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教育小孩养成勤洗手、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的良好卫生习惯。

强化培训工作,加大健教宣传力度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8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要充分认识做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领导,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密切注视霍乱疫情动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务必要抓紧、抓实、抓细,确保不发生霍乱疫情。一旦发现疫情,就地控制,防止扩散。

二、加强肠道门诊工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要从5月1日起开设肠道门诊,建立并完善腹泻病人的门诊登记制度和筛检,确保能早期发现和报告疫情;要落实医生首诊负责制,接诊医生发现霍乱疫情或疑似疫情,必须按法定报告时限和程序及时报告,对霍乱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各级疾控机构要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主动加强预警预测工作,坚持每日审核和分析疫情报告情况,尤其要注意疫情的异常增加。近期,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开展疫情报告质量的专项监督检查。

三、做好疫情监测和应急准备。各地要认真落实监测工作,及早发现疫情。各监测点要按省霍乱监测点工作要求开展监测。非监测点内发现疑似病人及具有一定临床或流行病学指征的急性腹泻病人,必须及时采便送检。要重视对饮食服务从业人员、学校、流动人口聚集区、建筑工地等重点地区和人员的监测和管理。要加强对海、水产品和外环境的采样检测。要加强对霍乱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霍乱防治工作预案要求做好药品、消杀物资、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质贮备工作,加强贮备物资的管理,防止造成浪费。

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把住病从口入关,在*黄金周期间开展节日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提请相关部门进行查处,依法采取召回、查封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卫生、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和学校群体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要加大对农贸市场、快餐店、小吃店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依法取缔无证经营的餐饮单位,切实防范霍乱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发生暴发流行。各县(市、区)卫生局要组织相应的检查,抓好霍乱流行季节的督查工作,促进霍乱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9

1.胃肠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夏季高温水源易污染、食品易变质,再者人体消化道充血,消化功能下降,很易患胃肠消化道的传染性疾病。常见如下几种:①沙门氏菌属感染:为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于沙门氏菌有300余种,分布极广,如各种动物的肠道及蛋类内、苍蝇、跳虱、老鼠等可携带。污染的手和餐具常为病原菌传播的媒介。当人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和饮料4~12小时后,出现寒意、发热,伴呕吐、腹痛、腹泻水便或脓血便、恶臭。严重时可出现中毒症状。发病以后,首先要对症治疗:止吐(用灭吐灵、胃复安、吗丁林)、止痛(阿托品、654―2)、止泻(蒙脱石、易蒙停)。其次,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再次,使用抗生素,消灭细菌。预防措施:杜绝食用不卫生食品和污染的饮料,餐具要消毒,污染物要合理消毒处理。

2.食物中毒:凡摄取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急性中毒性胃肠炎和其他症状称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暴发或易集体发病。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可失水和有中毒症状。常见有嗜盐菌、致病大肠杆菌、产气荚膜菌及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预防:(1)食物有肉毒杆菌时发酸、变味等,切勿食用。(2)罐头鼓起、色香味改变,煮沸后丢弃,不可喂食家畜。(3)腌腊食物及家庭自制的瓶装食物要煮沸6~10分钟后方可进食。(4)市场购买的熟食,最好蒸后食用。

3.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的危重临床类型(中医称封口痢),由于细菌的内毒素的毒力太大,结肠黏膜的炎性反应还未来得及表现出来,而全身中毒症状先表现,可致高烧、抽风、惊厥、昏迷、休克,死亡率很高。儿童多发,全年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见。主要因摄入了被痢疾杆状细菌污染的食物、饮料等,经口感染。苍蝇是活跃传播者,通过污染的手也可传播痢疾细菌。通过手传播是非流行季节散发病例的主要途径。

4.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多以大流行发生。临床以吐、泻米汤样排泄物,严重失水、肌肉痉挛及尿闭为特征,多因休克、尿毒症及酸中毒死亡,死亡率很高。我国此病虽已消灭,但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增多,难免有海外病人流入境内。所以仍要预防霍乱,隔离病人、消毒污物、控制每一个传染源,加强群防意识。

5.急性出血性肠炎:病因不清,可能与梭状?胞菌感染有关,死亡率较高。

肠胃道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大同小异:一般治疗,为让消化道减轻负荷,要吃流食或半流食、低脂好消化食物。另外是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病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正确!择和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在于预防,全民应有相关疾病的知识,讲究卫生,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不食有问题的食品。一旦有病症马上看医生,以防成为传染源。

防病毒感染性疾病

1.呼吸道感染:夏季病毒感染多由腺病毒3~7型引起,其他尚有埃可、柯萨奇等病毒。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热伤风)、咽―结膜炎、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流行性胸痛。另外,腺病毒8型易引起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所以,不要到未经消毒的游泳池游泳,杜绝公用毛巾,防止用脏手频繁地擦眼睛。空调应适度,防止开空调温度偏低,吹得关节疼痛、全身发紧不适,抵抗力下降,易遭病毒感染,患上呼吸道感染。

2.神经系统感染:

(1)病毒性脑炎:①夏秋季蚊虫猖獗,由带毒蚊虫叮咬之后易患病毒性脑炎。在沿海地区库蚊和黑斑蚊叮咬后,从蚊虫唾液中释放的乙型病毒性脑炎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后,可以发病,为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炎。②在森林地区被蚊虫叮咬而患的脑炎,称为森林脑炎。③无菌性脑膜炎:多由腮腺炎病毒、灰质炎病毒及肠道病毒引起。

(2)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由灰质炎病毒1、2、3型引起小儿麻痹症,也是夏季多见。发病后可以发生肢体运动障碍、呼吸肌收缩障碍。后者有生命危险。

3.病毒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等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多引起秋季小儿腹泻。

4.病毒性肝炎:夏季人们户外活动多,外出旅游、游泳、露天就餐等,大大增加感染病毒性乙肝及病毒性戊肝的机会。甲肝是世界范围的传染病。人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后潜伏期为2~7周。临床可表现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前者多见,后者因症状轻不易被发现。而黄疸型在黄疸没出现前,可有似上感样表现,低、中度发热,乏力,恶心,纳差,大便稀等消化道症状。一旦黄疸出现(尿黄先于巩膜及皮肤3~5天),发烧即消退。经输液、保肝治疗(肝太乐、肝利欣)及中药(川芎嗪、肝舒颗粒)治疗,预后良好,多数大约一个月恢复,少数持续到两个月。

5.出疹性病毒性疾病:出疹性疾病有许多种,其中流行性出血热,一年有两次发病高峰,在夏季5~6月或秋冬10~12月是流行高峰,黑脊鼠为传播媒介。临床上表现为高烧期、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我国南方为多发疫区。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6.心肌、心包病毒感染:常由肠道病毒、EB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憋、心悸、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心包发炎时可发现心包积液和心包摩擦音,二者均应住院治疗。

7.其他感染:

(1)手足口病:以5岁以下小儿为多见,传染性很强。表现为低热、流涕、吐泻及手、足、口腔黏膜有小疱疹。预后良好。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例10

通知指出,今春以来,我国部分县市先后出现了手足口病、甲肝、麻疹等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

当前,各地要按照《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切实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特别要对学校、托幼机构、建设工地、农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加强疫情监测;切实抓好各项防治措施及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预防控制、临床诊断和救治水平,做好相关检测试剂、疫苗、消杀药品及医疗救治所需物资的储备工作;各地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要采取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手足口病已被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中国新闻网 中国卫生部5月2日23点30分紧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并决定从当天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卫生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防控指南》将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和公众预防以及疫情应急处置。

“防控指南”要求各地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各省每周五将本省已完成实验室检测的病例个案调查结果传至中国疾控中心疾病控制及应急处理办公室。

安徽出台手足口病患者新农合补偿待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