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3 16:37:51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1

教育网权威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jilinshi.safetree.com.cn/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2

教育网权威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jingdezhen.safetree.com.cn/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3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服务内容: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4

(二)无处不在的网络触角与监管控制的乏力始终存在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更加智能、更加便捷工具的使用,互联网升级3G网络、4G网络的出现,互联网的触角已经覆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人生动地形容网络化趋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人类社会将被一网打尽。微信、微博、手机网络、社交网站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微时代”已经来临。截至2013年12月止,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全国2000万大学生都是手机网民,手机网络客户端的开发已经实现了互联网个人化。目前的高校是以校园网为主要阵地的网络集群,而在校园网之外,如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提供的3G、4G网络,也深受大学生喜爱。而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校园网主要在选课、学费缴纳、学分查询等方面。对大学生喜爱的电影下载、网页浏览、社交平台、游戏等,校园网的网速较慢,而且管制较多。加之智能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时尚,手机上网涉及个人隐私和权限设置,这种涉及到个人隐私的监控管理很难实现,这两种情况决定了校园网络监控的乏力。

(三)信息传播扩散的无序性与高校网络安全知识平台创建的滞后作为一种新工具,互联网承载着最大、最广的信息传输功能。按照舆论学的相关理论,信息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失真的过程。有些信息在开始传播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问题,而有些信息,也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被无限放大。由于“沉默螺旋效应”的存在,使得虚假信息的危害性进一步升级。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间谍等,已经成为频频出现的问题。美国学者詹姆斯•博特(JamsPotter)在他的《大众传播学导论》中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历着信息疲劳而浑然不觉。新闻娱乐化、信息碎片化,使人们失去了理解信息的语境,对信息的理解和思考变得浅易,而媒体也给受众造成假象———我们很富有知识。”而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往往容易使得学生深陷其中,尤其是网络游戏。大学生正处在各种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无主体网络社会,其原有需要加固的道德纪律和舆论、感情防线极易崩溃,传统道德基础将被逐步消解。面对互联网信息传播、扩散的无序性、多样化,高校建立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平台,开设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课,培养学生鉴别信息、提高防诈骗、侵害的能力很有必要。而目前,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和平台的构建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网络犯罪、被网络侵害、沉迷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等问题的产生。

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和管理模式构建

(一)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理念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是一个集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知识、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培训、网络技术操作为一体的学习平台。构建这样的平台有利于将网络技术教育与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专业性的服务性载体。

(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需要有平台支撑,核心在于构建一个以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数据库的支撑平台需要建设专门的网站,结合高校校园网建设普及的实际,可以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站,构建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平台,深入推广。打造全新独立的教育资源平台,借助校园网的基础地位,深入推进平台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将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教育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平台,可以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增设安全教育栏目,也可以重新打造独立的教育板块,在进行计算机培训、开展安全教育等活动中,融入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在高校的普及。

2.实现融合,道器相衡。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要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教育等课堂教育相融合,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增强鉴别、抵制不良信息、错误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价值观,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美学教育等不谋而合。通过打造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教育等融入其中,在提升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平台上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电子课程,进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在线评估是丰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数据库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着力点。

3.强化专业,凸显特色。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德育讲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利用平台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素质和能力,打造专业化队伍。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资源平台,最终将成为高校德育讲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的平台。因此,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更好地为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技能服务。德育讲师通过平台开展教育,要对平台的使用、管理和特点进行学习,通过平台开展教育与课堂教育完全不同,平台教育更加立体化、更加需要有鉴别意识和相应的操作能力,组织德育讲师进行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技术管理人员也是平台的直接管理者、维护者,技术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可以从网络操作、信息维护、数据库管理等方面进行,让学生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对网络系统的薄弱环节、“信息黑洞”等有确切的认知,从而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知。

(三)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管理

1.对系统本身的维护与管理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网站建立起来后,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必不可少。由于在校园系统的网络中,存在大量用户,各用户以不同的业务关系或其他关系相对独立地组成各局域网子系统,依靠其子系统的支撑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这种分布式的工作方式保证了各子系统运行的独立性,从而相应提高了校园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但相对分散的处理方式使资源共享性和透明性受到抑制,各子系统外用户对非本部门的资源的利用较困难,同时由于教学行业工作特殊性限制,信息流量在局部范围内的突发传送相当频繁,将会导致某些信息通道的瓶颈,造成运行中断。除了资源的分散性和流量的不可预测性外,将来结构的多种化和分布式使网络整体维护工作相当困难。针对以上情况,网络管理系统应主要对网络资源的配置管理、过障管理、性能管理、记账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平台的维护管理,引入目前市场上流行最广的CISCOWORKS管理软件可以轻松实现信息的配置、过障管理。

2.教育者对平台的运用和管理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平台的开发,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提高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和运用能力。网站开发的最终落脚点在教育者身上,教育者如何运用和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1)借助平台优势,促进德育工作取得新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实现面对面的教学,但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成效往往不是很理想。通过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平台,将德育工作融入安全教育、网络知识教育中,借助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迅捷化、可视化、生动化等特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依靠书本、单调乏味的现状。开发德育电子课本、视频与网络安全知识融合,促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德育和网络安全教育新局面。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5

1.1操作的便捷性

注册微信公众平台是无门槛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没有注册的QQ号进行登录注册。平台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推送简单信息,消息发送之后会在终端通过微信平台通知用户;大学生受众群体在浏览信息的时候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现对信息的阅读。

1.2信息的高到达率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传播,直接将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实现用户对信息的强制阅读,而且信息的到达率几乎是100%。

1.3富媒体传播形式

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手机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同时使得社交不再限于文本传输,而是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富媒体传播形式,这一特点迎合了“有图有真相”的社交圈倡导的理念,更加符合大学生对信息多样化的要求。

1.4一对一的沟通机制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是以广播的形式开始,但一旦用户回应,互动又转回一对一的形态,而这种一对一,并非像微博一样是公开的。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互动更像是双方互相递送“小纸条”,这样有针对性的交流,不仅更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支持,而且用户回复的质量更高,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应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关注度高

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仅仅发展了1年8个月的微信,用户已经突破2亿。在这庞大的群体中大学生成为微信的重要用户,而目前,微信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根据艾媒咨询所做的关于“2013年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研究报告”,近九成的用户近半年内使用过微信,占比达到88.30%,其中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占比达24.10%,偶尔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最多,占比达42.50%。这说明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获得了用户的青睐,微信公众平台也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这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2.2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不足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总体来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缺乏健全的安全教育机制,安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当前高校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多数高校承担安全教育的仅仅是保卫部门的管理人员,由于高校对保卫干部缺乏安全教育的系统培养,导致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停留在传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上,教育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二是高校安全教育还采用开设安全讲座、学习安全知识手册等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这种教育方式针对性强,内容贴近实际,但这种方式让大学生感到枯燥,形式化严重,缺乏互动性,得不到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三是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安全教育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主动接受安全教育的意识不强。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这促使高校安全管理者必须要寻求新的教育平台,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以确保安全教育的效果。

2.3大学生青睐新型教育模式

传统高校安全教育的弊端使得大学生对新型安全教育的模式比较向往。一份针对高校700名大学生的关于安全教育形式的调查报告显示,46%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接受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的安全教育;对于学校开设网络安全教育平台,60%的被调查者表示一定会或者可能会参与;对于借助何种网络开展安全教育更易接受的调查报告显示,学生更愿意选择微信、微博的形式。这为高校安全管理者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基础。

3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载体作用

3.1突出信息推送,做到“内容为王”

面对众多相似的公众平台,用户往往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只有将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做出特色才能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在内容上要符合学生的安全需求,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根据高校案件特点,适时发送有关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知识,增加心理健康、社交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新型的安全问题;在信息编辑上,要图文并茂,突出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心理上更易接受;把握好信息推送的最佳时间,不要让推送的信息影响用户的学习,一般以17时至18时为宜。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的选择上也要做到因人制宜。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所侧重的信息要有所区别,注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使安全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如针对新生应以适应新环境教育为重,对安全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使他们学会面对和调节突如其来的各种压力;针对女生要以人身安全教育为重,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3.2借助平台,实现“以案讲案”

高校常发案件在作案时间、地点、手法上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消息可根据当天社会或校内所发生的案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分为“警情播报”、“法制专栏”、“微警讲堂”等版块,以案讲案。将案件的作案时间、作案空间、案件相关人、案件相关行为、案件相关物等要素进行重点分析,教育大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预防类似案件,达到“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的效果。

3.3引导大学生参与平台建设

高校的安全教育不能只是往下灌输,而要讲实效,让更多的大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成为安全教育的主角。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成大学生共同参与建设的安全教育新阵地。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可以由大学生提供,将供稿人的信息在所推送的信息中展现;可以将大学生在平台内的精彩评论进行汇集,以信息的形式进行推送;也可以利用平台将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团日活动、宿舍活动等进行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动学生营造成一个重视安全、学习安全、宣传安全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4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4.1转变传统的安全教育观念

一是高校管理层要转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安全教育应是学生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必修课,应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在时间上、内容上和效果上得到保证。二是高校安全教育者要转变对安全教育模式的认识,安全教育不能仅仅通过集中讲座、宣传展板、学习安全教育手册等平面媒体传统方式进行,新媒体应该在安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高校大学生群体要转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重于泰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安全教育。

4.2微信公众平台需要开发信息反馈功能

当账号管理者将一条信息推送出去后,无法得知信息被多少人有效阅读,又有多少人在朋友圈上加以分享和评论。这导致后台运营者无法准确地根据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信息的筛选和分析。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发评分功能,用户对推送的信息进行点赞支持或者反对;或者在每条信息推送之后,当用户阅读或传播该条信息时,系统直接向微信平台管理员反馈信息,然后管理员对推送的信息反馈情况加以汇总和分析,使管理员对内容产品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度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4.3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需要优秀的编辑人员

在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整体运营中,编辑人员是串联运行后台和大学生用户的纽带,他将各种安全教育的信息通过运行后台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大学生用户群体。因此编辑作为一个把关人,不仅需要拥有新闻的敏锐性、知识的丰富性和视野的广阔性,还要拥有对受众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各方面信息的整合和分配能力,所以作为微信运营后台的安全教育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媒体素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安全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校园意见领袖,才能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6

(1)开发设计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内容。如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指导学生制作网站时,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让学生收集游泳安全、应急逃生等安全知识素材;结合物理的电学课程,渗透用电安全、触电急救常识、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发现漏电情形的正确处理、电器火灾如何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结合化学课堂,渗透易燃易爆品的使用、保管,有毒化学品危害的处置,化学品火灾的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

(2)人人参与,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人人讲,时时讲,有内容可讲,从而形成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既能减轻学校的压力,又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安全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把各学科、各部门安全知识技能学习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一整套安全教育资源,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能极大推进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二、开发网络知识竞赛平台,检测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家长和学生是否切实掌握安全知识,可通过知识竞赛的方法进行检测。安全教育网络化的背景下,可利用网络知识竞赛管理平台软件,以音频、视频、模拟练习、竞赛题、多媒体等形式,让教师、家长、学生依托互联网参与竞赛。教师、家长、学生凭个人账号和密码可以登录平台自我检测,学校、年级、班级可以以单位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在家中上网参加竞赛,系统自动评卷并即时公布成绩。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知识竞赛,有利于学校、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也方便学生检测自身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弥补不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39-03

闽台合作办学是福建省探索对台教育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人才联合培养的项目成果。近年来,福建省闽台合作教育蓬勃发展,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闽台合作专业学生规模增长迅速。毫无疑问,各闽台合作办学高校都对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安全非常重视,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应对各种事件,然而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安全管理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台湾地区以及学生各种突发状况的现状,学生安全教育成为闽台合作办学高校必然面对的挑战。

一、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现状与问题

通过文献研究显示,受现实条件的局限,学者们对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安全教育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仅是在现有人力条件下,力所能及地探索一种应对在台陆生管理需要的综合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如陈国仕(2014)探讨了闽台高校联合人才培养项目学生工作模式,提出了加强学生管理可采取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强化服务功能等措施[1]。蔡素容(2014)针对闽台社会大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差异、赴台陆生综合素质问题、多点合作办学管理难等带来的挑战,认为做好闽台合作办学模式下在台陆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可行策略应是从闽校方、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自身三方共同发力[2]。这种综合管理模式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适应在台的学习和生活,但只将学生安全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粗略概况,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加以研究。

从管理现状看,闽台合作办学的福建高校基本都对学生进行赴台行前教育,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且派出工作人员与学生一起赴台,进驻台湾高校,负责闽台合作专业在台学生事务,方便与大陆高校对接工作。然而,有些大陆高校与台湾多所高校合作办学,高校分布在台北、台中、台南等地,学生数量多而分散,而赴台工作人员仅仅一人或两人。工作人员缺乏导致学生入台后没有办法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学生发生安全事件时,工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严重影响安全事件的有效处置。

从工作人员的素质看,进驻台湾高校的工作人员虽然肩负学生安全工作的职责,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对台湾根本不了解,不清楚自身工作内容,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在学生安全事件发生时无从应对,并且受家庭、工作安排等因素的牵制,驻台工作人员更换频繁,赴台前又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以致于对闽台学生事务不了解,对入台后学生安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从台湾合作高校看,因为闽台合作的关系,对大陆学生的安全管理极为重视,到台湾后基本都由台湾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再教育。但是由于两岸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台湾高校平时对大学生管理相对宽松,学生相对自由自主,因而无法对安全局势做出预判和提醒,台湾高校没有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提醒,学生出现突发安全事件的几率较大。

二、学生在台求学期间可能面对的安全风险阐述

闽台合作专业学生赴台求学期间可能面对多重安全风险的威胁,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1.自然灾害。台湾自然灾害主要是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在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边界地区,因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地震多发地区。尽管频繁的地震让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抗震经验并应用于建筑等行业,但是突如其来的强震还是让台湾地区人员死伤惨重。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6年2月29日,全球共发生340次地震,其中发生在台湾地区及其附近海域地震就达112次,占全球地震总频数的1/3,震级6级以上地震有6次,最近一次是2016年高雄6.4级地震,造成46人死亡,150多人失联,500多人受伤。毫无疑问,地震是台湾地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飓风为台湾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平均每年给台湾造成至少数十亿元(台币)的损失,特别是生命的死伤。根据台湾中央气象局监测的侵台飓风资料库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5年间,侵台飓风达255次,其中强度为强烈的飓风15次,中度的飓风25次,轻度的飓风22次。加上台湾的地势、水土保持情况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台湾地区造成严重的灾害,威胁生命安全。

2.事故灾害。空难与交通事故:闽台合作专业学生赴台求学,难免搭乘飞机或轮船等交通工具穿越海峡抵达台湾。飞机或轮船方便快捷,但在运行中无法避免潜在的风险,气象因素、人为操作、飞机故障等多种因素造成空难事件时常发生。即便平安抵达台湾,学生也可能遭遇交通事故。台湾是世界上机车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骑行机车便利实惠,让不循规蹈矩的陆生们跃跃欲试,曾有陆生违规骑行机车发生追尾事故,后暂停学业住院接受治疗。旅途意外事故:台湾的旅游业发达,交通系统便捷,大陆学生打着了解台湾人文地理的名号,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外出旅行,甚至骑行自行车环岛,一览宝岛美丽风光,但是旅途也伴随着凶险。苏花公路是台湾最美的公路,盘旋于断层悬崖之间,依山傍海,也是嵌在太平洋西岸的天险,号称“死亡公路”,每逢大雨必塌方,落石不间断,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极高。台湾七星潭尽管很美丽,但也很危险,是台湾海巡署公布的十大危险海岸之一。由于海底隐藏着深海沟,并不适合游泳,遇上大风天气,海滩上很容易出现大浪,多次发生游客不注意而被海浪卷走的意外事故。公共场所意外伤害事故:人的活动离不开公共场所,而公共安全风险时刻威胁人的生命。公共场所在节庆日等举行大型的聚会活动,特别容易发生重大公共安全意外伤害事故。2015年6月台湾新北游乐园粉尘爆炸,致15人死亡,500多人烧伤。2014年5月台湾捷运站发生伤人事件,造成4死21伤的恶性刑事案件。台湾公共意外伤害事故,给台湾各界敲响了警钟,促使人们反思公共安全保障。

3.公共卫生。近三年来,流感病毒、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在台湾肆虐,影响较大。特别是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爆发已经成为台湾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多雨的气候条件及环境卫生清洁问题,致使台湾南部地区登革热疫情爆发,多年来高雄、屏东、台南为疫情集中地区。在台湾特殊的气候影响下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病毒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感染人数多。学生在台湾南部学习,感染病毒的风险较高,因此难免产生心理恐慌。

三、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建构

针对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实问题,基于在台求学期间可能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加强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而建构合理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应当包括三部分。

1.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思想即安全理念、安全意识,是人们对安全的认知、理解和态度。加强学生安全思想教育,要求在台负责教师及闽台合作专业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安全、理解安全、重视安全,同时认识风险、理解风险、预知风险。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安全教育、校规校纪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防范未然、守望相助、遵纪守法”的安全观。安全思想教育体现的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是注重“以人为本”,实现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学生安全思想教育,实现安全理念的灌输,提高学生对安全和风险的认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是通过安全知识的传播和灌输,让学生能够明确各类灾害风险,能够对所处环境可能产生的风险正确认知和预判。鉴于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可能面对的灾害、事故,学生需要掌握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几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加强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飞机轮船等交通事故,传染病,公共场所的意外事件,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等等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各类事故灾害和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并进行预防,懂得灾害风险发生时的应对办法,置身事故中明确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掌握正确的自救、求救办法,从而减少伤亡,赢得更多生存可能。

3.安全技能教育。树立安全的思想意识、掌握扎实的安全知识,有助于应对灾害和风险。在灾害发生,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具备将安全知识转化为抵抗风险和求生技能的本领,才能赢得更多生存机会。因此,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学习扎实的安全知识,还要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技能,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事故风险等危险发生的能力,灾害危险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以及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应急处置的技能,身陷灾难危险中如何正确的求救以及预防流行病、传染病等。锻炼学生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救自护,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灾害事故和危险,从而保障生命安全。

四、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实践

面对闽台合作办学规模迅速发展的局面,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实践也在探索中深入。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和实践探索回应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现实需要,依托于闽台合作高校的优势,联合开展安全教育,凸出闽台合作在教育领域资源互补的特征,彰显闽台合作办学的优势。

1.加强学生赴台行前教育,将行前教育与即时安全提示紧密结合。努力做好学生赴台行前教育,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台湾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台湾高校的学习生活方式,是目前福建各闽台合作办学高校的普遍工作。厦门理工学院针对闽台合作专业学生赴台行程,合理安排行前教育,着重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防范未然、守望相助、遵纪守法”的安全理念。同时,在台负责教师建立并畅通运行安全信息网络,时刻关注台湾局势和班级学生的出行安排,关注在台学生的安全动态,给予学生即时安全提示,方便学生调整出行计划,明确安全注意事项,保障学生在台学习期间平安顺利。

2.依托班级学生骨干队伍,在台期间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厦门理工学院在闽台合作专业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中培养锻炼学生骨干,依托班级学生干部队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并要求学生干部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每天晚点制度、周末外出联络制度、安全周报制度。通过执行以上安全管理制度,在台负责教师和闽台高校都可以掌握学生安全动态,加强对重点学生群体的关注,特别是旷课学生、迟归未归学生、周末单独出游学生等,进行学生安全动态跟踪,及时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利用学校微信平台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灾害预警,实现安全教育线上与线下的紧密结合。厦门理工学院依托学校官方微信平台进行校园安全知识宣传,利用期初、期中、期末、节假日、毕业季等不同阶段的安全教育重点,通过将编辑生动、图文并茂的安全案例整合成微信美文,在微信平台主页面推送,进行校园安全知识宣传。学生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安全知识、获取安全资讯。学校微信平台的推广,营造了网络线上浓厚的安全宣传氛围,让学生获取、分享安全资讯方便快捷,与课堂线下安全教育紧密配合,相得益彰,增强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4.闽台合作办学高校联合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吕俊旭(2014)通过开展地震认知调查和比较研究,认为闽台两地大学生对地震灾害认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高等教育阶段台湾地区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地震灾害安全教育制度、比较完善的地震灾害信息的传播机制,与此相比,福建地区高等教育大学生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应对行为需进一步提升和加强[3]。鉴于闽台合作办学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优势资源,厦门理工学院与台湾高校联合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学生赴台学习期间由台湾高校聘请业界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灾害中逃生与救护技能演练,提高学生自防自救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8

北京智慧校园显魅力

在首都基础教育迈向现代化,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目标和创建世界城市、智慧城市的关键时期,由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建的“北京数字学校”,打造师生更好的共享、共用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21个学科9500节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的无缝衔接,打造信息时代背景下、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同时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建立数字校园群、远程优质课程超市、同步课程直播、互动英语学习、网络名师名校长交流群、家长沟通网络等交流学习渠道和平台。其建设内容包括门户网站、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校园生活虚拟平台、移动应用平台、虚拟教研平台等。

通过建设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北京市的教师、学生、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获取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与应用服务,使得数字学校的应用和服务更加高效、人性,更加贴近应用、贴近师生、贴近服务,与用户如影随形。

在移动应用平台,校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移动点播与推送服务,从小学到高中,涵盖各个学科。老师与学生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使用手机、笔记本还是个人电脑,都可以迅速连入“北京数字学校”,观看课程的视频资源,将校园课堂延伸到随时随地。此外,通过智能抽取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网易、新浪等教育门户资讯和学习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全方位获取教育教学资讯服务和个性化的资讯订阅服务,包括政策解读、专家答疑、中考招考、高考招考、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等等。

在虚拟教研平台,基于网络即时的传递文字、音视频等多类讯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两人或多人的虚拟化教学及在线辅导,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留言或站内信等功能,跨越时空,取得无时不在的联系,感受彼此真实的存在,获得全新的互动学习体验。

杭师大校园信息化全面路线

杭州师范大学与IBM就智慧校园项目展开合作,迈出了千里长征的第一步。据介绍,杭师大在智慧校园领域的起步较晚,起步水平较低,因此,杭师大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希望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高校比较流行的软件,来提高学校在教学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据了解,国际排名前十的高校全部应用了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了十余年,是一套完全学分制的成熟的校园管理软件,而这套软件在国内还未被接受。

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从学生入学考试、招生录取,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活动,到毕业成为校友,进行全程的信息跟踪,是一整套的校园管理软件。IBM在信息咨询方面十分擅长,帮助杭师大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建设校园信息化系统。杭州师范大学是国内首家全校范围应用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的高校,这套软件目前正在实施当中反响良好。此外,杭师大也将在人事管理及财务管理领域有所提升。PeopleSoft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与国内传统的人事管理有一定差别,它从人才的招聘、录用、培养等多种思想来建立系统,更加详细、系统和全面。在财务管理方面,杭师大将尝试引入校园ERP应用。ERP的传统应用是企业级的应用,而国内也曾有几所大学的二级学院开始在财务方面应用ERP,但如杭师大在全校范围内应用的尚属首例。PeopleSoft解决方案在这几个产品之间会进行数据的整合,并不是各自孤立的系统,这样能有效地消除和规避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重点打造信息安全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实现了宽带互通、信息和资源开放共享、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何确保教育信息化平台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创云安全服务平台针对教育信息化安全建设方面的问题,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帮助教育机构完善应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应用业务的安全性、可用性。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9

引言

自媒体是有别于传统媒体,依赖强大的移动网络和终端设备产生新的传播媒介,就是每个人通过互联网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接,提供并且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态度和内容的途径。自媒体以其传播主体的平等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传播速度的及时性和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个人内在的表现需求,带来“人人皆媒体”的惊人态势,由于自媒体存在传播内容可信度低和网络内容的隐匿性、免责性,导致自媒体被部分人利用,真理与谎言难辨,让一些与法律和社会道德相悖的声音得以发出。

在代表全国公安系统新鲜血液的公安院校中,自媒体被公安院校大学生迅速接受,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时刻接触的潜移默化的传播形式,自媒体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因此,自媒体对于公安院校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开阔公安院校政治教育者们新的思路。

一、自媒体时代公安院校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课堂形式的突破。

在自媒体环境下,公安院校大学生对于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空间环境和课堂的时间环境,可以随时于任何时间在任何一个地方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终端在自媒体上获取教育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自媒体平台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甚至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实现作业的布置和完成,突破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时都是课堂,处处都是教室,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教育自主性,调动学习积极性,转变教育思路,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教育效果在主动探索和日常关注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育手段的丰富。

自媒体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大班教学、集中授课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在课堂授课的同时,在教师的公众平台等自媒体上进行授课知识的解读和对实事新闻发表见解等,使公安院校学生在课堂外的时间里,广泛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加上微博、公众平台、贴吧等自媒体平台中的实时政治信息和广泛评论,使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政治知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深刻。

(三)教育互动的增强。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不再局限于热莸谋欢接受,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提出质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同样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再局限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不再只是老师的说教。公安院校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的各种平台与老师交流,不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公安院校学生提供彼此倾诉、畅所欲言的渠道。

(四)内容选择的自主性。

自媒体平台是知识和内容平台,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在此发出自己的声音,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公安院校学生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从思想政治教师为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占据主导者的身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要获取的知识和内容,可以共享思想体会,可以转发公开课程,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种内容的自主性使公安院校学生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导,从而更多地参与互动交流,提高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度,增强公安院校学生预备警官的忠诚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自媒体时代公安院校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成了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汇聚、交织和碰撞的主要平台。一些西方国家、组织和个人利用其自平台的先进性,大力宣传一些与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内容。而公安院校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主阵地,以忠诚教育为首要目标,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直接决定未来公安队伍的政治觉悟。在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公安院校大学生如何抉择,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自媒体时代下对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严峻考验。

(二)网络道德的淡薄。

自平台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人人都是记者,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网络自媒体平台通过发朋友圈、评论微博、发帖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同时,由于监管难度大,加上传播的随意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匿名性,会有一些不良影响内容出现。公安院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思想尚未成熟,而自平台上负能量内容的传播将极大影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容易造成公安院校某些学生的困惑。因此,如何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在自平台上甄别选择,是对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又一个考验。

(三)对教师主导地位的挑战。

自媒体平台增强了内容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和知识传播的便利性、及时性。对比之前传统媒体时代,公安院校政治教育者们通过对知识的积累和获取相关知识渠道的相对广泛产生极大的权威性,而自媒体时代,公安院校学生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贴吧等平台获得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甚至可以直接观看世界各地知名学者教授的课堂视频。教师们占据课堂和教育主导地位的优势大打折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炼,增强课堂和自身吸引力,重新获得公安院校学生的尊重和追随,另一方面转变自身态度,从教育主导者变为与学生平等对话,双向互动,彼此分享,从而确保将思想政治观念整合到学生的内心和行动中,是对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极大考验。

三、自媒体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路

(一)转变思路,平等对话。

传统媒体时代下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和知识,而在自媒体时代,公安院校学生变“被动喂养”学习方式为“主动觅食”学习方式,不再以考试作为衡量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唯一依据,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随时随地地浏览各类信息,学习各种知识,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需要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主动转变自己的思路,以公安院校大学生为主体,更贴近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方式,从强制灌输转向平等对话,从课堂教育转向在生活点滴实践中的言传身教,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心灵的教育。通过这种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营造欢快、自由、坦诚的知识氛围,在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中,公安院校大学生将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中,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二)加强沟通,合理引导。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公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为将来从警生涯奠定思想和政治基础。而在自媒体平台上,价值观念交织碰撞,各种信息浩如烟海,内容杂乱,良莠不齐。如何规范公安院校学生在自媒体平台的使用需要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具有高度的管理智慧,可以利用网上聊天及关注学生的自媒体平台,对公安院校学生关注的内容和话题一起进行分析研究,与学生找到共同的话题,比如关于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评论,评论沟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自媒体公众平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捕捉各类教学的文字、图像、视频等资源,再加上与学生的共同讨论、社会实践等内容,引导学生以健康的方式运用互联网,并帮助学生找到运用自媒体平台学习的乐趣。学生自然会远离网络上的不良资源,真正使自媒体成为学习的平台工具。

(三)设立公安院校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自媒体时代到来后,人人争当媒体人,从政府机构到普通个人都开设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种形势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积极建设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这种网上的虚拟世界的教育方式更符合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们通过自媒体教育平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定时推送一些自己对网上热点问题的观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其他符合公安院校大学生需求的内容,增强教育的有趣性,与学生产生共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生活娱乐中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将主流价值观传递出去。同时,通过与学生互动,开展各类网上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引导他们的政治思想,充分发挥自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结语

公安院校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主阵地,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公安队伍的未来,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自媒体作为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其传播主体的平等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传播速度的及时性和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在公安院校大W生中迅速普及,给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个新的媒体平台,教师们应迅速接纳、适应并且积极寻求自媒体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转变教育思路,与学生平等对话;加强相互沟通,进行合理引导;搭建自媒体教育平台,发挥自媒体的优越性,推进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例10

我校地处惠农区红果子工业园区,厂矿企业较多,已成为大量接纳留守儿童的小学,留守儿童也随着逐步增加。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呢?我校充分l挥网络的快捷、便利的功能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携手搭建远程教育应用服务平台,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校园网站的建立为留守儿童开辟新天地,实现全校师生共同关爱

我校的网站首页涉及板块内容丰富,专门开辟了“留守儿童”专栏,在这个专栏里有留守儿童的优秀作文、美术(电脑)绘画作品、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等,同时还可以链接到家长们最关心的孩子在学校这个大集体的动态,同时学校还制定了3-6年级,每班每周利用信息技术课让信息技术教师带领学生浏览和关注本校网站,关爱本校的留守儿童。我们还将留守儿童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的过程都用相机或摄像机拍摄下来,并在“留守儿童之家”网页中,使社会、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能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效地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校园网站的建立与开放,为本校的留守儿童提供了平台,让社会家长和留守儿童监护人不仅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手段,更多地多了一份宽慰。同样校园网站的开放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透明度,缩短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时空距离,拉近了彼此心灵上的距离,使家长和我们共同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校讯通”教育网络平台,构建留守儿童家校共育桥梁

“校讯通”是中国移动公司利用移动通信网、互联网资源、集成短信网络平台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内构建一个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时的、交互的信息沟通平台。

1.携手共铸家校平安之路

留守儿童的平安是监护人和学校最关注的。对孩子的到校、离校信息如不能及时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留守儿童的安全就会存在一定的失控断层。针对这一状况,我校充分利用“校讯通”家校互动平台,第一时间将留守儿童到校、离校的信息发送给家长或监护人,家长(监护人)可以通过收到的短信及时了解孩子的到校、离校时间,便于家长(监护人)及时加强对留守儿童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教育,有效避免了孩子在上学、放学途中长时间玩耍、逗留,可有效地避免产生各种安全隐患。由于我校地处贺兰山脚下,每到春秋两季,经常会遭遇到恶劣天气,风沙大,沙尘天气较多,为了让家长(监护人)能够及时了解天气的突变,使孩子平安上下学,我校指定杨吉朝老师为校讯通管理员,他认真、耐心,如遇到风沙较大的天气就利用“校讯通”平台及时给家长(监护人)发送短信,通知他们接送孩子,让孩子平平安安来上学,高高兴兴回到家。“安全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孩子平安了,家长才能安心工作,学校老师才能静心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校讯通”的开通,铺就了家校平安道路,为孩子的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成为家校共育的现代信息通道。

2.传情达意,点滴关爱

我校大多数家长,无论是本地家长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家长都工作繁忙,为了生计奔波,疏于对孩子的照顾。杨吉朝教师通过“校讯通”平台给家长温馨提示,天气变化,气温升降,学校放假通知,节假日安全提醒,学校重要通知等发送短信提醒家长及时给孩子添、减衣物;疾病流行时,提醒家长(监护人)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场合。一条简单而温馨的短信体现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

3.更新观念,拓宽视野

我校家长由于文化水平差异,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和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以后不用过他们一样的苦日子。然而由于自身文化不够,不能辅导孩子学习,也没有很好的教育理念,只会简单的教育方式,纵容或棍棒教育。有了“校讯通“平台,老师可以利用“校讯通”平台将教育专家的教育观念、教育策略发送给家长,家长可以选择其中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观念和策略进行家庭教育。比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