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关键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1 10:32:31

关键技术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随着人们各项需求不断提升,信息处理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产生多种有效信息处理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改进了基于概率统计的属性选择算法,改进了词语间依存关系的定量识别,提出具有增量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分类法以及基于子空间的信息聚类算法等,这下关键技术给信息处理带来极大便利。

1 中文信息处理的难点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汉语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言,无论语言结构上还是文字上都与其他语言存在天壤之别。汉字是一种综合性文字,集合了匈奴、鲜卑、突厥、契丹、满、蒙古、梵语灯多种文字,由此造就中文以下特点:

(1)中文完全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是当今方块字的主流。

(2)汉字以单个汉字为基本单元,词语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分隔符,也不存在明显的形态标记。因此中文信息处理中一大难题就是中文分词,即在进行中文信息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错误率,降低了信息处理效果。

(3)中文处理结构较为松散,在对同一句子处理过程中可能得出不同结论。

(4)汉语语法具有较强灵活性,句子本意处了语序关系外还与需靠意合和虚词。

当前大多自然语言处理均通过英文为研究对象发展而来,因此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更具通用性。中文无论在发音、文字、语法、语义等多个方面均与英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文信息处理无法将英文信息处理方式照搬过来,甚至在形式上都难以模仿。从计算机模型角度来说,汉语是其中不够发达的语言,因此对中文信息处理带来巨大挑战和压力。

2 中文信息处理需求

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信息量呈现数量级增加趋势,各种信息不断丰富,这也信息获取过程更加高效便捷,必须对信息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尤其是研究高效准确的信息处理算法。通过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办法促使人们在信息海洋中能够及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信息处理方式设计多方面内容,主要有信息分类、信息摘要、信息聚类、信息索引、主题标注等等。当前中文信息处理已经开始深入探究并取得一定成效,并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关键技术,为中文信息处理提供有效平台。

3中文信息处理基础

中文信息处理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程序语言对汉语进行存储、转换、加工、分析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文信息处理主要指一门利用计算机心理学、数学、科学、信息论、声学、控制论、智能化等多种计算机相关功能进行综合处理的边缘学科。

4 中文信息处理若干关键技术

4.1 汉字编码

汉字编码是汉字信息处理中最重要部分之一,也是中文信息处理过程的重要技术,当前中文信息处理中汉字编码是一个难题,从整个信息处理过程来看是薄弱环节,当前国内汉字编码方式不下于四百种,而实际能够运用于计算机的不超过五十中,这些汉字编码均通过键盘输入,主要有小键盘、中键盘、大键盘三种,就编码方式来看主要有拼音码、笔形码、字元码、影响结构的混合编码几种。(如图1)

拼音码在汉字编码研究初期便实现,但由于汉字存在大量多音字现象导致汉字检索重复率较高,给中文信息处理带来较大难度。

笔形码指将汉字通过笔画进行分类,将汉字与对应数码或英文字母,并按照一定组合原则生成汉字代码。如当前常用的五笔码就是笔形码之一。

字元码主要产生于字典查询汉字中的部首而来。当前人们常用键盘由于键盘数量有限,无法将所有字元都一一对应于键盘上,因此字元码采用分组方式,将若干字元分为一组,该组对应与某一按键上,因此便形成人们常说的二十六键、三十六键、六十键、九十键等几种原理相同的编码方案。汉字所包含的字元数各不相同,从一个到七八个不等。因此为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输入速度需进行汉字字元码码长限制。

音形结合码主要是将汉字读音部分信息与汉字自行部分编码结合在一起,该种方式集合了汉字音码以及形码的有点,同时兼具音码以及形码的缺点。目前仍旧处于探究阶段。

汉字编码问题相当复杂,入门简单,深究却存在较大难度。

4.2 汉字信息的压缩存储技术

当前较为先进的汉字信息的压缩存储技术主要包括高密度点阵字模的压缩存储与再生技术,初除此之外还有汉字信息压缩迭加还原技术。我国中科院某学者研究成功的汉字信息的压缩存储技术E能够成功将汉字压缩至16K。

4.3 中文图书情报检索系统

相比于西方图书情报检索系统,我国在该方面起步较晚,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一些实验性图书情报检索系统,但针对中文这一特殊字体而言系统性不足。随着人们需求不断增加,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中,我国在中文图书情报检索系统实验研究阶段取得一定成绩。目前已经可以进行各项资料联机处理实验,南京某科研所已经使得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四种检索功能,分别为顺序号、档案号、标题、课题。当前图书馆中方图书情报检索系统仍旧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如图2)

4.4 中文信息处理的发展动向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在过去一段时间获得长足发展,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对中文信息处理基本需求,从长远角度来看为更进一步促进中文信息发展必须度仍旧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未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提供发展方向。

由于中文具有一定识别难度,若强行提升中文识别度具有一定难度,也难以推广,因此可以将中文翻译为英文,即中英文自动翻译技术。

未来中文信息处理输入方式必将由手写输入改为更为便捷的语音输入,因此需研究汉语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除此之外还有汉字印刷体自动识别技术等。

5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过程中需借助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基于人们需求不断增加,必须提升人们搜索资源的效率,提升中文信息处理相关技术,让中文信息处理与时俱进,满足人们实际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张一鸣. 中文信息处理关键技术[J].科技博览.2012(5):32-35.

关键技术论文例2

(1)多种客户信号封装和透明传输

基于ITU-TG.709的OTN帧结构可以支持多种客户信号的映射,如SDH、异步转发模式(ATM)、以太网等。目前对于SDH和ATM可实现标准封装和透明传送,但对于以太网则支持有所差异。例如对于GE客户,OTN尚未规范具体的映射方式,各设备厂家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GE客户透传,导致客户业务无法互通,同时由于10GE接口的规范完成晚于OTN标准框架规范,OTN对于10GE的透明传送程度有所差异,目前ITU-T提出了2种标准方式和3种非标准方式[7],解决了点到点透明传送10GE的问题。

(2)大颗粒带宽复用、交叉和配置

OTN目前定义的电域的带宽颗粒为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k=1,2,3),即ODU1(2.5Gb/s)、ODU2(10Gb/s)以及ODU3(40Gb/s),光域的带宽颗粒为波长,相对于SDH的VC-12/VC-4的处理颗粒,OTN复用、交叉和配置的颗粒明显要大很多,对高带宽客户业务的适配和传送效率显著提升。

(3)强大的开销和维护管理能力

OTN提供了和SDH类似的开销管理能力,OTN光通路(OCh)层的OTN帧结构大大增强了OCh层的数字监视能力。另外OTN还提供6层嵌套串联连接监视(TCM)功能,这样使得OTN组网时,端到端和多个分段同时进行性能监视成为可能。

(4)增强了组网和保护能力

通过OTN帧结构和多维度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8]的引入,大大增强了光传送网的组网能力,改变了目前WDM主要点到点提供传送带宽的现状。而采用前向纠错(FEC)技术,显著增加了光层传输的距离(如采用标准G.709的FEC编码,光信噪比(OSNR)容限可降低5dB左右,采用其他增强型FEC,光信噪比(OSNR)容限降低等多[9])。另外,OTN将提供更为灵活的基于电层和光层的业务保护功能,如基于ODUk层的光子网连接保护(SNCP)和共享环网保护、基于光层的光通道或复用段保护等,但目前共享环网技术尚未标准化。

(5)OTN支持多种设备类型

鉴于OTN技术的特点,目前OTN支持4种基本的设备类型[10],即OTN终端型设备、基于电交叉功能的OTN设备、基于光交叉功能的OTN设备和基于光电混合交叉功能的OTN设备。目前大多数厂家支持的OTN产品主要以OTN终端设备和基于光交叉功能的OTN设备为主,基于电交叉功能和光电混合交叉功能的OTN设备也有部分提供,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选择哪种或哪几种OTN设备。

(6)OTN目前不支持小带宽粒度

由于OTN技术最初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处理2.5Gb/s以及以上带宽粒度的客户信号,因此并没有考虑低于2.5Gb/s的客户信号。随着OTN客户需求的发展变化,基于更低带宽颗粒(如1.25Gb/s量级及以下)的需求出现,ITU-T也加大研究力度,目前正在根据各成员提案讨论如何规范具体的带宽粒度规格和参数,同时研究基于多种较小带宽颗粒的通用映射规程(GMP)。

2OTN关键技术及实现

OTN技术包括很多关键技术,主要有接口技术、组网技术、保护技术、传输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管理功能等等。

2.1接口技术

OTN的接口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两部分,其中逻辑接口是最关键的部分。对于物理接口而言,ITU-TG.959.1已规范了相应接口参数,而对于逻辑接口,ITU-TG.709规范了相应的不同电域子层面的开销字节,如光通路传送单元(OTUk)、ODUk(含光通路净荷单元(OPUk))等,以及光域的管理维护信号。其中OTUk相当于段层,ODUk相当于通道层,而ODUk又包含了可独立设置的6个串联连接监视开销。

在目前的OTN设备实现中,基于G.709的帧,电层的开销支持程度较好,一般均可实现大部分告警和性能等开销的查询与特定开销(含映射方式)的设置,而光域的维护信号由于具体实现方式未规范,目前支持程度较低。

2.2组网技术

OTN技术提供了OTN接口、ODUk交叉和波长交叉等功能,具备了在电域、光域或电域光域联合进行组网的能力,网络拓扑可为点到点、环网和网状网等。目前OTN设备典型的实现是在电域采用ODU1交叉或者光域采用波长交叉来实现,其中不同厂家当中采用电域或电域光域联合方式实现的较少,而采用光域方式实现的较多。目前电域的交叉容量较低,典型为320Gb/s量级,光域的线路方向(维度)可支持到2~8个,单方向一般支持40×10Gb/s的传送容量,后续可能出现更大容量的OTN设备。

2.3保护恢复技术

OTN在电域和光域可支持不同的保护恢复技术。电域支持基于ODUk的子网连接保护(SNCP)、环网共享保护等;光域支持光通道1+1保护(含基于子波长的1+1保护)、光通道共享保护和光复用段1+1保护等。另外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与恢复也同样适用于OTN网络。目前OTN设备的实现是电域支持SNCP和私有的环网共享保护,而光域主要支持光通道1+1保护(含基于子波长的1+1保护)、光通道共享保护等。另外,部分厂家的OTN设备在光域支持基于光通道的控制平面,也支持一定程度的保护与恢复功能。随着OTN技术的发展与逐步规模应用,以光通道和ODUk为调度颗粒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恢复技术将会逐渐完善实现和应用。2.4传输技术

大容量、长距离的传输能力是光传送网络的基本特征,任何新型的光传送网络都必然不断采用革新的传输技术提升相应的传输能力,OTN技术也不例外。OTN除了采用带外的FEC技术显著地提升了传输距离之外,而目前已采用的新型调制编码(含强度调制、相位调制、强度和相位结合调制、调制结合偏振复用等)结合色散(含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光域可调补偿、电域均衡等技术显著增加了OTN网络在高速(如40Gb/s及以上)大容量配置下的组网距离。

2.5智能控制技术

OTN基于控制平面的智能控制技术包含和基于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类似的要求,包括自动发现、路由要求、信令要求、链路管理要求和保护恢复技术等。基于SDH的ASON相关的协议规范一般可应用到OTN网络。与基于SDH的ASON网络的关键差异是,智能功能调度和处理的带宽可以不同,前者为VC-4,后者为ODUk和波长。

目前的OTN设备部分厂家已实现了基于波长的部分智能控制功能,相关的功能正在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当中。后续更多的OTN设备将会进一步支持更多的智能控制功能,如基于ODUk颗粒等。

2.6管理功能

OTN的管理除了满足通用要求的配置、故障、性能和安全等功能之外,还需满足OTN技术的特定要求,如基于OTN的开销管理、基于ODUk/波长的调度与管理、基于波长的功率均衡与控制管理、波长的冲突管理、基于OTN的控制平面管理等等。目前的OTN网络管理系统一般都基于原有传统WDM网管系统升级,除了常规的管理功能之外,可支持OTN相应的基本管理功能。

3光传送网应用分析

随着传送网客户信号带宽需求的进一步驱动、OTN技术的逐渐发展和OTN设备功能实现程度的显著推进,OTN技术如何应用日益成为业界探讨的焦点,也即何时(什么时候)、何地(什么网络层面)、以什么方式(选择什么功能)引入OTN进行组网以及实际应用时存在哪些障碍或缺陷。因此,文章主要从OTN应用时机、OTN应用网络层面、OTN应用功能以及OTN应用关联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3.1应用时机探讨

OTN是否可以很好地引入应用主要应从传送网客户信号的驱动、OTN技术的完善程度、OTN设备的实现程度以及网络运维人员的OTN技术认知程度等多个角度考虑。

首先,目前传送网客户信号主要为IP/以太网,而IP/以太网的高速发展导致大带宽粒度传送与调度的需求增长非常迅速,基于VC-12/VC-4的带宽颗粒的适配与调度方式显然满足不了传送网客户信号对于大颗粒带宽的传送与调度需求。其次,从OTN技术的完善程度来看,虽然目前OTN标准系列还在进一步修订和讨论(如规范ODU0和ODU4颗粒,统一基于超频方式工作的ODU1e、ODU2e容器等等),而OTN的主要标准框架和功能要求已由ITU-T几年前定稿,即使后续部分内容有所更新,但目前的规范内容至少必须要继承和兼容,因此,对于OTN技术目前可以说是基本完善。第三,对于OTN设备的实现程度来看,目前的OTN设备已经基本支持了OTN技术的主要特征,如多速率映射与透明传送、大颗粒带宽的调度与处理、OTN帧结构的开销实现与处理、OTN的组网与保护等,同时实现了对于这些OTN技术特征的管理。因此,从设备实现上而言,OTN设备已经具备了初步应用的功能特征,但具体应用时要根据多种需求综合选择OTN设备相应功能。最后,网络运维人员对于OTN技术认知过程和其他任何新技术一样,都需要一个逐渐了解、深入和掌握的过程。因此,网络运维人员初期对于OTN技术的不熟悉并不是OTN引入与应用的障碍,而应该是OTN应用时所必须要准备的前提条件之一。

因此,从传送网客户信号的驱动、OTN技术的完善程度、OTN设备的实现程度等方面来看,OTN技术的引入与应用目前应该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可在综合考虑其他非技术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与应用OTN技术,以增强传送网络的传送能力与效率,适应客户信号的高速、动态发展。

3.2应用层面分析

由于光传送网络的范畴较大,包括城域光传送网(含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干线传送网(省内干线和省级干线)等多个层面。不同网络层面的特点不同,因而是否可以引入OTN技术的结论对于不同网络层面并不完全一致。

对于城域光传送网而言,汇聚与接入层主要是承载的是汇聚型客户业务,客户信号的带宽粒度较小,基于ODUk调度的业务可能性较小,而且OTN目前暂未标准化ODU1(2.5Gb/s)以下的带宽粒度,因此,目前的OTN技术在城域汇聚与接入层引入与应用的优势并不明显。

对于城域传送核心层和干线传送网络而言,客户业务的特点主要为分布型,客户信号的带宽粒度较大,基于ODUk和波长调度的需求和优势明显,OTN技术特点应用的优势比较适宜发挥。

因此,目前OTN技术的引入与应用主要应侧重于城域核心层和干线网络。

3.3应用功能选择

OTN技术的典型应用功能目前可分为3种:OTN接口、ODUk交叉和波长交叉3种。综合考虑客户业务需求、OTN技术完善程度、OTN设备实现程度等多种因素,应在不同的网络层面应选择不同的OTN功能。

首先,在城域传送网核心层层面,由于节点调度与处理要求中等,网络规模较小但调度需求较大,目前一般可根据实际网络的典型需求选择ODUk交叉和波长交叉或者ODUk和波长混合交叉功能,同时提供对于OTN接口功能的支持;后续可根据OTN设备的实现程度选择新型功能。第二,在省内干线层面,由于节点调度与处理要求较大,网络规模较大,调度需求较大,目前一般可根据实际网络的典型需求选择波长交叉或者仅选择OTN接口功能;后续可根据OTN设备的能力的提升和客户业务需求等选择ODUk交叉、波长交叉,或者ODUk和波长混合交叉功能。第三,在省级干线层面,由于节点调度与处理要求很大,网络规模大,调度需求一般,目前一般可根据实际网络的典型需求选择OTN接口功能,特殊需求可局部选择波长交叉功能;后续可根据OTN设备的能力提升和客户业务需求等选择ODUk交叉、波长交叉,或者ODUk和波长混合交叉功能。

3.4应用关联问题

实际引入OTN技术组网时,最典型的关联问题是现有网络如何升级、现有网络与OTN怎么互通以及后续的OTN如何演进等问题。

由于现有WDM网络的彩色接口一般都提供了基于G.709的OTN接口功能,原则上可考虑直接升级或启动OTN接口功能。由于现有WDM设备的OTN接口的支持程度差异较大,而且涉及到现网运营、维护、技术的更新和成本等因素,如何升级为完全支持G.709接口的OTN设备,是个综合多种因素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不同的场景应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对于互通问题,由于目前的WDM网络支持的G.709接口并不一定完善,因此,新建的OTN网络与已有WDM或者SDH网络互通时,应优先选择客户侧接口(如SDH/以太网等)进行互通,待OTN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以后,OTN不同子网之间可采用基于OTUk的域间接口互通,逐渐实现端到端的维护与管理。

关于OTN引入和应用后的后续技术演进,应在积累前期运维经验的基础上扩大OTN网络规模的同时,从客户业务需求、OTN技术发展和OTN设备实现程度等多方面紧密跟踪相关进展,以便适时适度地引入更多的OTN新功能,最终实现光传送网络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端到端灵活的调度、维护与管理,使OTN的应用网络层面覆盖到城域传送网核心、接入与汇聚层以及干线网络。

4结束语

OTN作为新型的光传送网络技术,继承了SDH和WDM技术的诸多优势,同时拓展了新型的大颗粒调度和传送、多级的TCM等新型功能,是下一代光传送网的主流技术。从传送网客户信号的驱动、OTN技术的完善程度、OTN设备的实现程度等多个角度考虑,OTN已具备了引入与应用的基本条件,而具体的应用应着重考虑OTN应用时机、OTN应用网络层面、OTN应用功能以及OTN应用关联问题等方面。

5参考文献

[1]YD/T1383—2005.波分复用(WDM)网元管理系统技术要求[S].2005.

[2]ITU-TG.872.Architectureofopticaltransportnetworks[S].2001.

[3]ITU-TG.709.Interfacesfortheopticaltransportnetwork(OTN)[S].2003.

[4]ITU-TG.798.Characteristicsofopticaltransportnetworkhierarchyequipmentfunctionalblocks[S].2004.

[5]ITU-TG.874.Managementaspectsoftheopticaltransportnetworkelement[S].2004.

[6]ITU-TG.8251.Thecontrolofjitterandwanderwithinthe?opticaltransportnetwork(OTN)[S].2008.

[7]ITU-TG.sup43.TransportofIEEE10Gbase-Rinopticaltransportnetworks(OTN)[S].2008.

[8]ROADMarchitecturesandtechnologiesforagileopticalnetworks[EB/OL].[2008-05-10]./downloads/ROADM_Overview.pdf.

关键技术论文例3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已经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的竞争,都在设法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寻找新的增长点,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上、中、下游陆续建立了各类信息系统,历经数十年,投资数十亿美金不等。

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油气田,现有的信息系统多为自主开发和部分引进系统。已经完成的各类专业应用软件、专业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等分别建立在不同的平台上,数据源各异,信息标准不一、相互独立,信息来源渠道分散并分别集中在不同的层次,相互间难以实现不同层次信息交换;这些系统不仅各自独立,分散,甚至存在某些数据重复建设的情况,数据冗余严重,同一份数据重复出现在多个应用系统中,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风险。

数据中心(数据融合平台)通过将油田各应用系统有机集成和业务重组,最终构建一个统一的、标准的、集成的、能够包容各业务流程的数据中心体系架构和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支持分散的、松藕合的分布式应用集成。大大地避免油田在信息系统方面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为油田节省大量的资金。

然而,各大油田对数据融合平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的理解各不相同。所采用的技术也是五花八门,这样实现的数据中心往往运行效率不高、对原有系统改动大(有的甚至直接放弃原系统)、难于推广,这势必会严重影响数据中心的全局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通过分析影响数据中心建设的若干关键技术因素及解决方案,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先进、高效的数据融合平台架构。

2关键技术因素分析

2.1如何有效整合大量异构、异平台数据源

随着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大量的信息系统被开发并投入运行,由此而产生出了大量的同构异数据库、异构异平台的不同数据源,在这些数据源中有些是结构化的、有些则是文档、曲线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还包括OA、ERP、纸制文档等一大批数据源。如不能有效整合和管理这些数据,将很容易造成数据遗失和管理混乱。

然而,如何有效整合如此庞大、复杂的数据源呢?是将所有数据集中到一个大库中统一管理?还是采用分布式技术建立统一访问平台?如何在各数据源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分析、挖掘?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油田数据中心建设所面临的难题。

2.2如何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登录及安全可靠的数据访问平台

油田数据中心建设用户提供统一的登录及安全访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下几大问题:

(1)各系统之间互不兼容,数据信息不能共享。

(2)用户使用不同系统时,需要在不同系统中不停登录切换,效率低下。

(3)管理人员需要记忆一大堆的用户名和密码。

(4)不同系统需要很多不同专业的人员更新维护,维护成本很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行业内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是在实施中如何选择最优的方案以解决面临的诸多难点问题:

(1)如何解决灵活性适应性差,花费大量时间建立的信息系统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一旦需求改变,就将不断修改程序甚至全部重建,增加时间和资金投入的问题。

(2)如何建立起全局的安全访问目录,为用户提供灵活、方便、安全的数据服务。

(3)如何有效集成大量图形、图表工具,为不同角色、管理级别的用户提供直观、灵活的查询界面。

(4)个性化服务问题,即为用户定制访问首页及访问内容。

2.3如何有效管理元数据

元数据的定义一般泛称为:Dataaboutdata(管理数据的数据)。元数据的具体定义和应用随学科不同和应用领域不同而异。在石油领域,元数据是描述一个具体的油田数据库数据资源对象(数据集或数据),并能对这个对象进行定位管理,且有助于它的发现与获取的数据。

从元数据的定义可以看出,所谓元数据就是要定义一种管理数据的格式或数据字典,与此同时数据之间的关联也应定义在元数据中。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例如:

(1)在石油领域里需要定义怎样的数据格式?

(2)元数据的规模有多大?

(3)如何将元数据的定义与数据源进行抽取、过滤、转换、映射关联在一起,从而实现元数据定义的自动化?

(4)如何为元数据管理提供完整易用的操作界面(甚至是图形化的界面)?

2.4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硬、软件资源及网络资源

企业现有服务器、网络资源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如何高效的组织企业现有硬、软件环境为生产应用服务,这也是数据中心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包括:

(1)如何评估企业现有硬件、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

(2)如何根据数据中心运行需求来优化配置企业现有资源?

(3)网络及硬件设备管理规范。

2.5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整理、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仓库模型

建设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决策关键数据。其次是主题分类的问题,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决策数据,需要建立不同的数据仓库模型,这一点不同于研究院现有的数模和建模,需要在庞杂的业务数据中不断挖掘出新的、不同规模的主题和仓库模型,并为这些主题建立起专业分类以方便管理,随着应用的深入能够被发掘出来的主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最后,怎样把这样大量的数据转换成可靠的、商用的信息以便于决策支持的问题也是数据仓库建设中必须要解决。

3数据整合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设计

3.1数据融合平台系统设计思想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因素分析,我们明确了所要解决的主要目标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数据融合平台系统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路线。

1)数据融合平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从上述关键技术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系统建设的三个主要层次,即:首先要完成数据中心所需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从而制度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元数据规范;其次是已数据标准为基础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最后建立项目数据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环境。

2)数据融合平台需要建立在一个高效率、高稳定、高可扩展性以及高安全的运行环境中,因此作为目前技术主流的J2EE符合此类大型系统的设计需要,它具有可靠、稳定、跨平台的诸多优势。另一方面,数据融合平台需要一套完整的而有机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要解决包括异构、异平台乃至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机融合、符合个性化和安全要求的信息门户与数据交换平台的有机整合、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环境与数据交换平台的有机整合。在众多J2EE平台中,只有IBM方案能够有效满足上述三大结合的需要,其主流产品WebSphereII、WebspherePortal、DW9已被广泛运用于电力、银行等大型企业数据整合系统中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3)针对数据集中还是分布的问题,我们提出的虚拟数据仓库体系架构有效结合了集中式和分布式优点,既能够保证原有系统不会因为数据集中而影响使用,又能够通过ETL从虚拟数据仓库中导出项目数据到项目数据库中。有效满足了用户对数据的各类需求。

4)需要建立一个可扩展的集成数据挖掘、知识管理、OLAP等多种分析工具在内的项目环境为知识发现提供基础运行平台。

5)需要建立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服务器群集环形网络架构体系及数据存储NAS和SAN混合架构。服务器群集环形网络架构体系包含群集件和负载平衡管理,可以定义规则使之在正常工作时和应对故障时自动为每个服务分配处理资源。

3.2虚拟数据仓库总体技术架构

下面我们给出虚拟数据仓库总体技术架构,本架构全面覆盖了五大技术因素,并有机融合了目前国际领先、成熟的技术、产品包括联邦技术、门户技术、元数据管理、数据评分及多维数据分析技术,服务器群集环形网络架构体系及数据存储NAS和SAN混合架构等。

图1虚拟数据仓库总体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分析:

本技术架构由两大资源管理平台构成:

石油数据资产化管理与应用系统平台

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数据资源平台

(上图中两大平台所涉及领域用白色虚线区分)

石油数据资产化管理与应用系统平台主要内容介绍:

1)目前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勘探、开发、生产调度等)在物理位置上保持现状,但在逻辑上和管理上统一纳入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管理范畴。它们的数据源采集流程及数据质量保障则纳入标准化体系,对录入数据进行数据整理、质量审核、数据加载。

2)虚拟数据仓库体系建立在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基础之上,提供索引编目、安全管理、元数据管理、权限管理、空间数据集成、数据抽取等服务。

3)数据中心数据管理门户为虚拟数据仓库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登陆和管理操作界面。

4)企业应用门户提供数据资源需求用户统一的登陆、检索界面。

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数据资源平台主要内容介绍:

1)数据需求者根据需求,通过虚拟数据仓库抽取出所需要的数据建立数据集市。

2)根据以建立的数据集市提供用户数据挖掘、高级检索、OLAP所需的相关工具支持。

3)数据集市还包含地震、测井等大体数据。

4油田数据整合关键技术

4.1联邦技术

联邦是指对跨越多个数据资源的数据关联查询的技术。通过实现该技术从而支持不同数据库表之间(甚至文本文件间)数据的关联查询。整合不同数据(分布式和大型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公共和私有),在处理使其如同是在单个数据源中。联邦技术能够统一地访问以任何格式(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存储的任何数字信息。通过采用数据联邦,可在不影响现有应用的前提下,将各类系统的数据源通过联邦的方式映射到一个逻辑的数据库中。联邦的特性:透明性。所有信息源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信息源。

异构性。从不同数据源整合数据。

可扩展性和工具化。可以访问任何数据源。

可以通过标准的分析、报告和开发工具来无缝利用的高级功能。查询接口提供了基于标准的完整功能——包括对后端数据源中缺少能力的补偿。

避免需要对现有数据源和应用程序进行更改的自主性。

其性能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程序和可能应用程序的需要,包括高级查询优化技术、本地数据访问以及透明缓存支持。

联邦的技术组织结构:

图2联邦技术组织结构

图2中:联邦服务器(FederatedDatabaseServer)通过称为包装器(Wrapper)的软件模块与数据源进行通信。对于上述各类数据源,WebSphereII提供专用的wrapper,每个wrapper实现异构数据源的SQL处理,支持异构数据库间数据类型的转换和函数的转换。对关系型数据库数据源而言,包装器通过安装在信息整合平台的该数据库的客户端与其进行交互。对非关系型数据源,包装器直接进行数据访问。包装器从信息整合服务器接受数据访问指令,进行转换为数据源所支持的SQL,通过数据源的客户端提交执行。然后将结果返回给信息整合服务器处理。

4.2Portlet技术

基于IBMWebspherePortal技术实现的油田信息门户平台能够高效地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通用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简单而言,门户平台是能够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使得用户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交互访问相关信息、应用软件以及业务流程的集成平台。该平台主要技术特点包括:

多平台系统的单点登录集成框架

在统一的浏览器环境下,通过一次身份认证,即可按照各自的权限存取不同的应用系统,动态浏览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外部经营管理信息。

多平台系统内容集成框架

在统一的浏览器环境下,通过与原有应用系统(如OA系统、ERP系统、勘探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等)进行集成,在保留现有系统的前提下,使得通过统一的门户能够进入这些应用系统,并可以portlet形式集成原有应用系统的内容。

强大的文档搜索功能

石油行业的各种文档形式多样,格式可能是文本、XML、Word文档、PDF及PPT文件,存储在文件系统、内容资料库、数据库及邮件系统中,并且安全级别各不相同。因此,该系统提供区别于其他搜索引擎的专有引擎来搜索各种文档。

与ERP工作流、原始报表和水晶报表系统无缝集成

在统一的浏览器环境下,在各自的使用权限下通过portlet集成展现ERP工作流的审批过程及各种报表,统计图表。

用于协同工作的信息即时交流平台

在该门户系统上工作的同时,用户可看到其他在线的人员,然后通过内部邮件系统、在线聊天等手段与之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用户的个性化定制

在该门户系统上工作时,可自定义页面,在自己的页面上添加经常关注的信息,或经常要使用的集成的各种应用系统。

强大的安全管理平台

在基于LDAP的技术上,提供基于角色的用户安全管理功能,使得各级用户只能浏览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整个系统,只需要一次登录,即可访问所有具有权限的信息和功能。用户口令实现集中管理。

4.3元数据管理

首先,油田各类数据库可以利用元数据技术规范化其现有的数据资源。每个专业领域建立自己的元数据标准,各专业子库按照这种标准的格式向外数据。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标准提高数据查询和使用的效率和准确性。其次,这些元数据将记录有关于数据的所有上下文资料,数据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元数据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数据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这些元数据了解数据资源的背景资料等信息。最后,元数据的使用能够进一步的消除各个数据资源之间的语义的独立性和异构性,能够达到一定限度的数据整合和交换。

图3油田元数据管理

油田元数据网格服务包括三个主要过程:用户通过元数据网格服务到元数据库中检索元数据;用户根据元数据到网格应用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数据;网格应用数据库中新增数据库、表、字段、某些特殊记录时,向元数据网格数据库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

4.4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

总体框架中描述的专业应用及综合应用平台需要包括从后台数据整理、分析到前端图形图表展现的全面技术支撑。

IBMDB2DWE(DataWarehouseEdition)是面向商业智能应用的软件产品包,它包含十多个工具,给商业智能提供了全面、坚实的支持。其中,DB2Alphablox是新版DWE的亮点,它是一套基于Java开发的分析组件。

图4IBMDB2DWE产品分布

DB2Alphablox支持标准的J2EE应用程序开发模型,从而提供了可实现应用程序交付的全面开发范例,这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定制用户界面和添加自己商业及应用程序逻辑的灵活性。通过DB2Alphablox,用户将获取功能强大的报表生成、图形化分析、无限制的信息“钻取”等多种体验。DB2CubeViews是DB2通用数据库的附加功能部件,它增强了DB2,使DB2作为开发和部署商业智能产品和应用程序的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DB2CubeViews有助于加速位于DB2上的OLAP解决方案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管理。

该技术主要特性包括:

DB2UDBV9.1中的DataWarehouse特性包括:

用于大量可伸缩性的DatabasePartitioningFeature。

用于提高DBA效率和所有规模的数据库的自动管理。

多维数据集群--在OLAP和其他查询中使用的数据的优化存储选项。

为仓库查询提供Cube似的性能的具体化查询表。

帮助维护实时仓库的OnlineUtilities。

DesignAdvisor,使得易于为高性能的分析工作负荷设计优化的一组仓库对象(包括MQT、索引、分区和MDC)。

用于高级分析的内置功能,包括回归、协方差、柱状图和移动窗口。

5总结

本文针对五大关键技术因素提出的油田异构数据源整合虚拟数据仓库系统,使得企业能够多种业务应用系统、多种异构数据源并存,实现异构数据源的动态及时互访,以及信息的挖掘与综合利用,既保护了企业的原有信息化投资,又提供了应用系统由旧向新、系统平台由低向高平滑过渡,能够满足企业低成本、阶段性、可扩展性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长清,等.异构平台的数据仓库与数据开采技术DB/OL;http://

[2]仇丽青,等.面向Web的数据仓库体系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MobasherB,JainN,HanE,SrivastavaJ.Webmining:PatterndiscoveryfromworldwidewebtransactionsR.TechnicalReportTR96-050,UniversityofMinnesota,Dept.ofComputerScience,Minneapolis,1996

[4]IBM,IBM联邦数据库技术.

http://www-/

[5]IBM,WS技术白皮书.

ttp://www-/developerworks/

[6]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科学出版社,2000,1.20-28

[7]毛锋.数字油田的理论.设计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5-106

关键技术论文例4

论文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关键技术 论文论文摘要:我国近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也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尽管如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水利工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了探讨。 1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已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化。在管理体系上,实行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分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业务管理部门两个体系。在法规建设方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及《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法规,并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如《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防洪标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水闸安全鉴定规定》、《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以及《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等几十种法规和技术标准。在上述法规的规范和指导下,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及现代化的轨道。 2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已建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工程质量有待提高,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 例如,一些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普遍存在堤顶高程不足、堤身断面单薄、堤基渗涌严重等问题。以长江为例,1998年洪水期间,仅中下游干堤就出现险情6 100处,高水位时,每天险情300余处。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据统计,l993-l998年,全国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挤损失高达10 500亿元。我国已建各类水库大坝86 000余座,病险水库占40%左右。这些病险水库有的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严重影响其效益的发挥;有的带病运行,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失事,将会造成惨重损失。 2.2“重建轻管”使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影响工程建设及其效益的发挥 例如,大量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在管理手段和技术方面,就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控)而言,目前的监测(控)覆盖范围及水平与我国水利工程安全和调度运行要求还很不相称,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关于工程安全监测和评价的部级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软件”上,无论是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还是除险加固安排与资金投入都需要对工程做出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2.3水利工程建设跟不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及环境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落后于形势需要,有些大江大河至今仍无控制性水库工程,缺乏对洪水的调控手段,致使防洪处于被动局面。北方的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人民生话和国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必须要有足够水资源作保证。我国修建了不少地面水库,可对资源丰富的地下水库的利用却研究的不多。我国在解决北方、西部的干旱缺水和生态恶化问题时,应结合地下水库的利用采取综台治理措施。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很快,现代化大都市的污水排放及处理是必须解决的环保问题,尤其是工业化大都市。 3水利工程建设所需采用的关键技术 3.1深覆盖层堤坝地基渗流控制技术 完善防渗体系、防渗效果检测技术,分析超深、超薄防渗墙防渗机理,开发质优价廉的新型防渗土工合成材料,开发适应大变形的高抗渗塑性混凝土。 3.2堤防崩岸机理分析、预报及处理措施 崩岸形成的地质资料及河流地质作用分析、崩岸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崩岸稳定性分析及评价研究、崩岸监测研究及预报技术研究、崩岸防治及施工技术研究、崩岸预警抢险应急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3.3水利工程老化及病险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老化病害机理、堤防隐患探测技术与关键设备、病险堤坝安全评价与除险加固决策系统、堤坝渗流控制和加固关键技术、长效减压技术、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已有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完善与规范化。 3.4水利工程监测技术 高精度、耐久、强抗干扰的小量程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智能型分布式自动化监测系统,水利工程中的光导纤维监测技术,大型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长期动态观测及数据分析评价方法研究,网络技术在

关键技术论文例5

按规模大小FMS可分为如下4类:

1.柔性制造单元(FMC)

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和一种产物,其特点是实现单机柔性化及自动化,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2.柔性制造系统(FMS)

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

3.柔性制造线(FML)

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柔性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柔性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它是以离散型生产中的柔性制造系统和连续生产过程中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生产线柔性化及自动化,其技术已日臻成熟,迄今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4.柔性制造工厂(FMF)

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柔性化及自动化。

二、关键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

未来CAD技术发展将会引入专家系统,使之具有智能化,可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当前设计技术最新的一个突破是光敏立体成形技术,该项新技术是直接利用CAD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系统,将三维数字模型分成若干层二维片状图形,并按二维片状图形对池内的光敏树脂液面进行光学扫描,被扫描到的液面则变成固化塑料,如此循环操作,逐层扫描成形,并自动地将分层成形的各片状固化塑料粘合在一起,仅需确定数据,数小时内便可制出精确的原型。它有助于加快开发新产品和研制新结构的速度。

2.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作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其中尤其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方法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3.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迄今,FMS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各类问题(如解释、预测、诊断、查找故障、设计、计划、监视、修复、命令及控制等)。由于专家系统能简便地将各种事实及经验证过的理论与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因而专家系统为FMS的诸方面工作增强了柔性。展望未来,以知识密集为特征,以知识处理为手段的人工智能(包括专家系统)技术必将在FMS(尤其智能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未来FMS中将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FMS中的各种技术,预计最有发展前途的仍是人工智能。预计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在FMS中的应用规模将要比目前大4倍。智能制造技术(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节其参数,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具备自组织能力。故IMT被称为未来21世纪的制造技术。对未来智能化FMS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正在急速发展的领域是智能传感器技术。该项技术是伴随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而产生的,它使传感器具有内在的“决策”功能。

4.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拟智能生物的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并行处理的一种方法。故人工神经网络也就是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在自动控制领域,神经网络不久将并列于专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成为现代自支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发展趋势

1.FMC将成为发展和应用的热门技术

这是因为FMC的投资比FMS少得多而经济效益相接近,更适用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国外众多厂家将FMC列为发展之重。

2.发展效率更高的FML

多品种大批量的生产企业如汽车及拖拉机等工厂对FML的需求引起了FMS制造厂的极大关注。采用价格低廉的专用数控机床替代通用的加工中心将是FML的发展趋势。

关键技术论文例6

1.1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即根据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设计相应的管理系统。在供应链管理诞生的初期通常使用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技术来实现,这种技术很好地满足了当时供应链管理的需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已经逐渐地开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来进行构建,比较有名的管理系统如SAP公司的等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信息的与传输,从而实现各个企业的信息共享,完成协作。目前,专家学者们将目光瞄向人工智能技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自主决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技术不够成熟,无法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二是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研究。严格的来说,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并不属于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研究,但是由于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重要前提,因此笔者才将其视为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

1.2供应链管理的决策优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生产决策、产地决策、运输决策、合作伙伴的选择决策等,决策的好坏与否决定了供应链的效率高低,因此一直以来都备受各个企业的重视。而供应链管理决策优化技术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的一种技术。例如产地决策主要包括生产位置、仓库和货源三个内容,其对供应链的效率、企业的效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如果仅仅依靠管理者的主观经验来进行决策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失误,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线性规划、启发式算法或者仿真等方法来进行求解,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此外,合作伙伴的选择决策可以通过招标法、直观法、数学规划与统计概率法来解决,生产决策可以通过排队论模型、网络流模型或者流体近似法来求解等。

2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逐步的开始进入知识经济与电子经济并存的时代,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了主流商务模式。所谓的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生产、营销、销售等经济活动,其并不仅仅指依靠互联网技术来进行的商务活动,还包括利用其他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商务活动。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在未来将更多地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如通过网络来实现对原材料的查询和采购,对产品信息的展示等。

2.1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将逐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自动处理商务操作和工作流,同时增加对重要系统的数据的存取,以便于企业内部之间能够共享信息,共同解决客户问题。同时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还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开展商务活动的灵活性,对市场的变化做出最及时的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技术论文例7

2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结构设计不合理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施工场地有限,并且高层建筑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并不能完全合理的设计工程结构,从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普通的建筑相比较,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更为复杂,受力情况更加多变,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对建筑内部受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为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2.2施工组织不合理在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首先要对施工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安排专门的检查人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导致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部分施工单位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而现有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施工经验不丰富,施工技术不能满足施工需求,从而对高层建筑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

3高层建筑土建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3.1工程概况某高层建筑共28层,其中地上26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为172m,建筑的总面积为98214m2,该工程地下2层的主要组成元素是钢筋混凝土,地上部分采用两侧为劲性钢筋混凝土简体,中间为结构型钢结构的形式,在地上5-9层、20-22层、26层处采用钢桁架联合,建筑外墙采用金属玻璃和抗震墙材料。施工现场的土层地质条件从上到下依次为填土层2m、粉质粘土0.6m、淤泥质粉质粘土12m、细砂3.1m。

3.2地基施工技术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首先要做好地基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支撑地上部分施工,由此可见,地基的施工质量对整个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施工单位在进行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时,经常会使用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地基处理,地基桩基础能适用于不同的地质结构中,在复杂的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高层建筑的基坑深度比较大,施工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在进行基坑施工时,为保证基坑施工安全,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有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土钉墙支护技术等,在本工程中,施工单位通过对周围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决定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进行基坑支护。

3.3钢结构工程施工关键技术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技术难度低、抗压性能好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钢结构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使用的钢筋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钢筋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施工人员在进行钢结构加工时,要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3.4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经常会采用混凝土结构,因此,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首先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施工人员在配置混凝土拌合物时,要严格的按照事先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操作,并控制好搅拌时间和搅拌温度,混凝土拌合物搅拌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其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并在浇筑过程中,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严禁出现过振、漏振等现象,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振捣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后,要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不能少于7d。

3.5绿色环保施工技术很多高层建筑施工处于城市繁华地区,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做好高空防护工作,避免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发生高空坠物的现象。由于施工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因此,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周围设置隔音墙,并尽可能选择能吸收施工噪音的材料,从而减少噪音污染。

关键技术论文例8

按规模大小FMS可分为如下4类:

1.柔性制造单元(FMC)

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和一种产物,其特点是实现单机柔性化及自动化,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2.柔性制造系统(FMS)

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

3.柔性制造线(FML)

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柔性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柔性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它是以离散型生产中的柔性制造系统和连续生产过程中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生产线柔性化及自动化,其技术已日臻成熟,迄今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4.柔性制造工厂(FMF)

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柔性化及自动化。

二、关键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

未来CAD技术发展将会引入专家系统,使之具有智能化,可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当前设计技术最新的一个突破是光敏立体成形技术,该项新技术是直接利用CAD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系统,将三维数字模型分成若干层二维片状图形,并按二维片状图形对池内的光敏树脂液面进行光学扫描,被扫描到的液面则变成固化塑料,如此循环操作,逐层扫描成形,并自动地将分层成形的各片状固化塑料粘合在一起,仅需确定数据,数小时内便可制出精确的原型。它有助于加快开发新产品和研制新结构的速度。

2.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作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其中尤其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方法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3.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迄今,FMS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各类问题(如解释、预测、诊断、查找故障、设计、计划、监视、修复、命令及控制等)。由于专家系统能简便地将各种事实及经验证过的理论与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因而专家系统为FMS的诸方面工作增强了柔性。展望未来,以知识密集为特征,以知识处理为手段的人工智能(包括专家系统)技术必将在FMS(尤其智能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未来FMS中将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FMS中的各种技术,预计最有发展前途的仍是人工智能。预计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在FMS中的应用规模将要比目前大4倍。智能制造技术(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节其参数,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具备自组织能力。故IMT被称为未来21世纪的制造技术。对未来智能化FMS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正在急速发展的领域是智能传感器技术。该项技术是伴随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而产生的,它使传感器具有内在的“决策”功能。

4.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拟智能生物的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并行处理的一种方法。故人工神经网络也就是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在自动控制领域,神经网络不久将并列于专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成为现代自支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发展趋势

1.FMC将成为发展和应用的热门技术

这是因为FMC的投资比FMS少得多而经济效益相接近,更适用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国外众多厂家将FMC列为发展之重。

2.发展效率更高的FML

多品种大批量的生产企业如汽车及拖拉机等工厂对FML的需求引起了FMS制造厂的极大关注。采用价格低廉的专用数控机床替代通用的加工中心将是FML的发展趋势。

关键技术论文例9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速,导致电力供应再度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全国目前已经有22个省市相继“拉闸限电”,一些地区的企业不得不采取“停四开三”,直接影响到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电力供应短缺,对于电力改革的实施计划产生了不利影响,供应不足造成“电力市场”无法按期建立。老的垄断管理体系解体了,新的市场体系建立不起来,2011年电力行业将会出现非常复杂的局面,电力改革何去何从成了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忧虑。 曾经被寄以厚望的新一轮“电力改革”,正在因为全国性缺电遭遇空前的尴尬,由于权利的重叠和体制矛盾,新成立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新改组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于电力改革具体措施上出现了政令不协调,让电力企业感到无所适从。改革的前景陷入迷茫,连最权威的改革者们也无法预测这一改革将会产生如何的结果。在电力改革的乱麻中,老百姓直接的感受除了“拉闸限电”,就是电价上涨,还有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指责,难怪老百姓发牢骚:电力改革越改越乱。电力改革会不会真的“越改越乱”? 作为电力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的“解体原国家电力”的任务已经完成,然而结果却是一个老老虎顿时裂变为12个新老虎,形成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集团,以及5大电网集团公司,还有5大发电集团公司。在实际生产能力没有相应扩大和执行层也没有加强的前提下,领导机构聚增,使得已经极低的电力行业资产利润率进一步下滑。人们看到的是:办公大楼越来越多,老总副总越来越多,工资待遇越来越高,拉闸限电越来越频繁,电力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还不如改革之前。 实际上电力改革早在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时就已经开始。然而,改革的进度和成效都令人“沮丧”,国务院不得不推进新一轮的电力改革。电力是一个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业,需要很强的公共意识,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两者存在非常大的矛盾,让一个企业去承担公共义务是没有道理的,将公共利益简单地交给一个利益集团的“改革”就更是个问题。电力部企业化后,垄断经营等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许多方面的弊病更加变本加厉,公共意识完全被“商品经济”意识淹没了。欺行霸市,腐败奢华,占据了近两万亿的国有资产,最后只给政府100多亿的“利润”,最终犯了众怒,使得一些领导同志不管电力改革应该如何实施,采用什么方式,非要将国电公司先解体不可,实际上整个中国社会对于电力改革感情因素超越理智。 电力改革所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协调。问题是我们可不可能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来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我们的意识可不可能去改变已经存在的“现实”。电力工业的生产方式已经延续了100多年,新中国的电力生产供应体系从1945年中国共产党接管东北至今,也已经建立了近60年。它的管理体系是与其生产方式共同生长起来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基本上还是平衡的。今天,我们打破这一平衡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希望重新划分利益格局,引进竞争机制,从而打破垄断,增加政府干预权威?还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供电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电力能够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国家电力公司这样规模的垄断企业,在世界上任何国家政府都是无法容忍其存在的。但是,我们通过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最关键的因素。 目前正在实施的“厂网分开”和“竞价上网”,主要为解决发电和输配电之间的问题,可是发电环节的垄断因素有限,垄断在输配电环节更为突出,而这一垄断是现有供电方式和技术决定的,目前的改革措施能否在不改变生产方式的条件下,改变电力垄断的本质?“厂网分开”虽可以使各大发电企业向电网“平等”送电售电,避免歧视,增加一些企业投资建设电厂的积极性;“竞价上网”也可能增加电网的收益。但凡事都是有一利必

关键技术论文例10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国内的许多城市,道路照明已经不乏LED路灯的身影。尤其是大功率LED器件的光效超过100lm/W以后,LED路灯作为道路照明的发展趋势已经得到普遍认同。2009年,国内几个城市分别组织了LED道路照明产品的评估测试工作,大多数LED路灯产品在配光曲线、系统光效等关键技术指标方面进步显着,在道路照明标准的符合性、节能效果等方面已经达到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尽管LED路灯技术水平的发展较快,但是大多数LED路灯厂商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忽略了在寒地应用环境下的特殊技术要求。一个普遍的错误认识是:LED在寒冷地区应用有利于散热,不容易发生故障。殊不知,寒冷应用环境下,对LED路灯有着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寒冷地区气温较低,且温差大,骤变的冷热冲击和长期低温工作对于器件有着更为严格的质量要求; 2、在寒冷地区应用的LED路灯必须要考虑防止冰凌凝结的预防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LED路灯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 一、冷热冲击的温度变化可能引起LED器件的失效 由于LED芯片封装后,属于固态的实心器件,存在着芯片、硅胶(或树脂)、金属支架以及引线之间膨胀系数的失配现象,加上寒冷地区温差较大的冷热冲击影响,会使硅胶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膨胀和收缩加剧,器件内部应力过大,这将导致LED引线键合点位移增大,引线过早疲劳和损坏。同时也会使原本键合状态较差的焊点出现脱焊的可能,而造成焊球和芯片电极脱焊的现象,甚至使LED芯片出现分层脱落的失效现象。 一盏LED路灯应用的LED器件多达上百颗,通常采用以串联为主的混联组态方式,如果一颗LED发生故障,将会引起多颗LED连带失效,因此应用在寒冷地区的LED路灯首先要根据特定使用环境下的灯具温度变化特性,设置合理的超声功率、键合压力、键合时间及键合温度等封装工艺参数,保证每一颗LED器件在低温运行环境下的可靠性。 二、LED驱动装置低温运行的可靠性保障 另一项关键技术挑战在于LED路灯驱动装置在低温运行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目前大多数LED路灯驱动电源在寒地低温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水土不服现象,较为突出的表征是低温无法正常启动和长期低温运行环境下的失效率较高现象。 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驱动电源在设计阶段的器件选型没有考虑低温工作状态的可靠性,部分关键元器件低温环境下的特性发生变化,造成驱动装置无法低温启动或正常运行,引发故障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开关管在低温条件下载流子的密度和活性都会降低,过载保护的启动点也会因此降低; 第二、电解电容电解液在低温下冻结,失去电容效应(溶液中的离子此时只存在离子极化),无带载能力; 第三、部分类型的光藕器件在低温状态下无法正常工作; 第四、输入端防止浪涌电流的热敏电阻,在低温下阻值变大(是常温的3~5倍),也会造成低温无法正常启动。 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是从选择温度特性更好的器件入手。例如,不是所有的电解电容都无法在低温下工作,一般来讲,200V以上的电解电容耐低温特性较差,而160V以下的电解电容基本都能够在零下40℃环境正常工作,只要选用两个低压电解串连使用就可以解决问题。器件选型的调整可能会略微提高驱动装置的成本,但是从LED路灯的整体成本来看可以忽略不计,考虑到提高可靠性和降低维护成本的因素,这种设计调整是非常必要和划算的。 三、LED路灯冰凌凝结危害的防护措施 路灯在寒冷地区推广应用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冰雪在灯具表面堆积,受热融化后形成的冰凌,冰凌一旦形成,则会对车辆和行人产生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LED路灯,由于灯具壳体普遍采用铝材,表面的氧化铝属于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