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人格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8:00

人格教育论文

人格教育论文例1

一、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邓小平、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塑优良人格

优良的人格,需要反复地磨炼、修正和健全。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个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和积极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强烈的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意识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包办代替、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只能培养出被动、顺从的“人才”。这种学生,缺乏积极进娶独立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必备教学前提之一。要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就必须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优生”的要求要稍高于他们现有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重在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求异和创新;对“差生”要加强学法指导,所提的学习要求要低起点、小梯度,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起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难等心理。对“中等生”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和思想问题,鼓励他们急起直追。

要鼓励竞争,培养学生勇为人先的优良品格。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专项历史资料(历史题材的邮票、火花、明信片、书法艺术作品等)的收集、展览、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人格教育论文例2

中小学语文教育,不同于幼儿园语文对学生的认知启蒙能力的培训,也不同于大学语文对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需具备的学科性研究意义,中小学语文教育恰恰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教育:它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语文知识,例如常用字词、简单成语的认知和把握,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语文教育来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把握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倾向,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接受共产主义的熏陶,使得学生的人格构成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倾向

普通政治教材仅仅是单纯地宣扬政治主张,直接罗列政治道理与政治理论,这些对于年纪尚小的中学生而言,理解起来稍有难度。在政治课堂之外,语文教育也可以担负起政治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具有正确的价值倾向与政治倾向的健全人格。具体而言,语文是人的文学,是作家思想感情的反应。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学作品,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家的思想政治倾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利用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作家思想情感的特性,通过文学作品向学生详细解说作家的人格特点。例如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就表现了诗人伟大的政治抱负和对祖国的忠诚之心。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例,教导学生应该像文天祥一样具有伟大的政治抱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明确情感的对错。

其次,教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能够区分文学作品的好坏,也是塑造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区分文学作品的好坏,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不是非要掌握文学鉴赏技巧,对文章的字词使用是否恰当锱铢必较,也不是非要条分缕析地去剖析文章的结构,叙述手法,而仅仅是能够从主观上对文章的思想倾向的正误有个正确的判断。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明辨文学作品思想上的好坏。比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所提及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就表现了陆游虽然身在孤村,仍然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思想。而对于那些宣扬暴力、黄色的不良网络小说,我们就应该予以否定,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选择怎样的文学作品来进行阅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再次,在学生具有文学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地去进行文学创作

这样的文学再创作,可以是写感悟,可以是给文章写续文。对于那些感人至深、引人共鸣的文章,学生在学习以后,可以及时地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抒发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深化美文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作用。当然,有的作品在文末故意留下悬念,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写作手法,就给学生的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由地想象作者没有道尽的部分,从而继承作者的正确思想,有益于人格塑造。

最后,关注学生的日记、作文等,通过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语文课堂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思想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就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学生可以在限定的作文要求内,最大范围地抒发自己的想法与情感。类似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学生的作文在题目范围内也绝不可能出现完全一样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感知学生的心理、人格的健康状况。如果学生的作文有明显的暴力、的倾向,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学生是不是已经具有这样的暴力、的心理,我们应该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的心理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帮助学生重塑健康的心理,构建健全的人格。

总之,就中学语文教育而言,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应该把握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倾向,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接受共产主义的熏陶,使得学生的人格构成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倾向;还要教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能够区分文学作品的好坏;当然,在学生具有文学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地去进行文学创作;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日记、作文等,通过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参考文献】

1.梁炳辉:《无意识培养与学生人格塑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4.

2.何跃莉:《学生人格塑造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契合》,文教资料,2012.7.

人格教育论文例3

作为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责任,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技能,同时还要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要求的语文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语文教育中必须贯穿人格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进行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人格教育并不简单等同于传统的道德教育要求学生注重社会道德规范,人格教育要求教师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和知识,遵循一定的原则,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因此,现阶段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有十分的必要性。

1、促进语文教育现代化

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都是不可或缺的主干课程。实施中职语文人格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以后的全面发展和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育存在着重学术轻人格的缺陷,将语文教学总结为传授知识和技能,这种片面的做法完全忽视语文的人文性,对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丝毫没有益处。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实现语文现代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在语文教学阶段,在学生学习知识的阶段进行人格教育,注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2、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中职生的人格都存在着偏差。因此作为心灵汤药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对这部分学生耐心引导,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人格教育。多数中职生在生理上还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诱惑,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不强,因此如何对他们适时地进行道德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让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期能受到正确的指引,形成自己的健全人格,这就成为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最大目的。

3、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人格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格教育,不仅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人格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过程中强调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这些意识的树立和培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二、实施中职人格教育的策略

1、充分利用课本材料

语文课本在编写过程中就已经充分考虑了其引导作用,我国的中职语文课文都在尽力向学生传达真善美的要求,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人格教育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材料。例如,教材中有很多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教师可以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有意识的加入人格培养的内容。例如《屈原列传》中的屈原的爱国的意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患意识,同样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都可以成为人格教育的素材,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诸如李白、鲁迅、陆游……这些人物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教师只要在教学时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就可以让他们的思想得到一次升华,健全他们的人格。

2、结合语文教学过程

人格教育是较为抽象的,如果将其单独拿出来进行培养,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语文课堂时间,而且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达不到一个好的效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提倡人格教育是要把人格教育充分贯穿到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人格教育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并非难事,只要有意识的进行穿插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以写作训练为例,传统语文教师把写作课的重点放在了写作技能的训练上,旨在教会学生更好地点缀自己的文章,而忽视了作文课上的情感教育功能。如果把人格教育贯穿其中,语文教师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作文态度、情感表达上。教师要多加引导,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更多积极的情感。通过写作的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人格。

3、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教师都是他们的行为模范。因此,教师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积极向上的道德意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就是教材,因此教师要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热情坦率、宽容体贴来影响学生。只有教师具备优秀的人格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的流露,学生才有可能更好更迅速的提高自己的人格品质。

三、结束语

语文教育,本身就是弘扬我国文化,学习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塑造自身价值本是应当之事,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笔者相信,只要真正秉持“以人为本”的态度,充分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态度,就能实现语文教学的大迈步,就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人格教育论文例4

“人格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迫使教育发展的方向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定位,从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向现代的人格教育发展。人格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多数高校还无法开设专门的人格教育课程,其实,除了我们现有的思想品德修养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大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的目标

人格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学生发掘潜能、探索自我并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启迪学生的智慧。人格发展健全就会具有以下特质: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别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并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挑战。现代散文名家周作人在《关于孟母》一文中所讲“能节制自己,能宽容别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不强求他人,既能体验到自己在许多方面与大家相通或相同,又能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并且对于未来有一种美好的憧憬,能面对和接受或许并不符合自己愿望的现实。一位教育者寄语他的学生: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有肚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一切,有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以上特质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而这些人格特质的培养要依托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且要依靠具体的方法去实现。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方法

1.认知法。这种教学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1)阅读经典。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经典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的篇目十分有限,所讲授的篇目只能是个例子,正所谓要举一反三,通过课堂讲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阅读。例如:教材中选有沈从文的《萧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其他的作品,从而领略其笔下的“湘西世界”;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传》,了解沈从文在特定时代的文学理想以及人生选择。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读书讨论,交换读书心得,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推荐优秀的读物。(2)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观看有针对性的录像、电影等营造一种人文环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人格教育的作用。(3)联想活动。通过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还可以表达学生的内心感受。例如:把一些不连贯的词语或画面联想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把表面并无关联的几段话串联成一个故事。

2.操作法。这种教学法主要通过学生的言语及动作来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1)讲演。在课前5分钟可以安排学生讲演。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例如:在开学之初就告诉学生这一课堂惯例,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不超过5分钟的讲演,教师当场打分并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笔者曾在所教授的学生中使用过这种方法,学生热情很高,课前都做了认真的准备,他们将此看做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取得了良好效果。(2)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发挥这种作用,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讲到大家都较为熟悉的篇目时,可以安排一两个基础较好的学生“代替”教师主讲。因为要当“教师”,学生通常会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其他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一种新颖的上课形式,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3.集体讨论法。(1)专题讨论。在学到某些涉及学生在某些特定的阶段普遍面临的问题的篇目时进行专题讨论。例如:学习教材中所选的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就可以对“大学的性质”以及“如何度过大学生活”进行专题讨论,学习鲁迅先生唯一的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伤逝》时,可以专题讨论“爱情观”的问题。大学语文课通常是给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开设的,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总免不了带着憧憬思考这样的问题:大学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不虚此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而爱情观大抵也在这个阶段形成。因此,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学生会有很多收获。也可以针对理想、健康、幸福、财富、成功等人生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展开专题讨论,通过学生对人生中想得到的东西及其原因的自我阐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价值取向。(2)辩论。给出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后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种不同意见。(3)分组讨论。要求每组5~6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每人发言1分钟。在发言之前,让学生对讨论话题静思几分钟。这样,人人都参与到讨论当中,并且通过思考和语言的锤炼之后,每个学生都在学习如何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采用配对讨论法,针对一个题目,两人先讨论得出结果;然后与另外两个人讨论的意见交流,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之后再与另外4个人一起商量,得到8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效果非常好,但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事实上,集体讨论法可以集思广益,促进问题更好地解决,同时也沟通了讨论者相互之间的思想和感情,从而起到了人格教育的作用。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

个性化是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显现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人格特征,而社会化是指社会通过各种举措使个人形成社会所规定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个性化与社会化作为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理应受到社会以及学校的尊重和重视。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应当协调好个性化与社会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共同性人格,另一方面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特点。经过高考的程式化训练的大学生,对于具有标准答案的高中语文应试教育存在着心理上的抗拒,正因为这样,大学语文课堂上的自由与开放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学生有着极高的兴趣。要充分尊重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观点,鼓励他们个性化的人格发展。

2.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

人格特征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也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而是知与行紧密联系的综合。因此,要促使这种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的统一,一方面要进行内在心理的认知训练,另一方面要开展外在的行为训练,从而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同时,作为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理应以知行统一来要求自己,重视身教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3.全面渗透的原则

人格教育是一个长时间、全方位的熏陶、训练和教育的过程,因此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人格教育的角度来定位教育者、教育环境、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例如:对教育者的重新考量与定位,教师不应当仅仅是“教书匠”,而应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自身人格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格教育的成败。作为一名教育者,尤其是作为一名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应当自觉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在课程的具体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人格教育的内容。总之,要将人格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学校教育也处在迅速转变与发展的时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明确了人格教育的目标之后,我们试图通过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自身优势以及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格特征,使青年学生的人格平衡发展,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人格教育论文例5

一、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邓小平、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塑优良人格

优良的人格,需要反复地磨炼、修正和健全。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个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和积极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强烈的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意识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包办代替、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只能培养出被动、顺从的“人才”。这种学生,缺乏积极进娶独立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必备教学前提之一。要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就必须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优生”的要求要稍高于他们现有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重在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求异和创新;对“差生”要加强学法指导,所提的学习要求要低起点、小梯度,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起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难等心理。对“中等生”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和思想问题,鼓励他们急起直追。

要鼓励竞争,培养学生勇为人先的优良品格。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专项历史资料(历史题材的邮票、火花、明信片、书法艺术作品等)的收集、展览、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人格教育论文例6

2.提倡非确定性、能动性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实际上是以确定性、被动型教育为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对职校生来说,他们已经饱尝了这种教育方式给他们带来的后果。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强调教学的非确定性来提高职校生的学习兴趣,重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战胜困难的意志。比如,在开好职业道德课的同时,可聘请公安、司法机关办案人员来给学生上课,用一些反面例子说明由于不遵守职业道德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的危害。更可以采用看视频、听录音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正面典型人物,尤其是了解一些普通平凡工作者的优秀事迹。这样一方面使职业道德教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中,另一方面也可逐渐消除他们的理想障碍。再如,礼仪课的教学,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设计一些在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同不同对象交往礼仪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折腾”。在充分尝试了之后,学生提高了兴趣、接受了知识,同时也会用心去琢磨其中的滋味。非确定性教学旨在消除职校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换一种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诸如酒店管理、烹饪、导游等专业都可以在教学上转变观念,调动学生主观的、潜在的能动性。

人格教育论文例7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首先,培养高校学生健康人格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才的需要。人格健康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培养健康的人格有助于中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潜力的发扬,从而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地位与作用,并最终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培养高校学生健康人格是我国中学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人才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语文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进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论文例8

二、小学美术教育可以推动儿童全面素质的发展

首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个性塑造。作为陶冶儿童情操的有效方式,美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将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儿童完整个性的形成。美术作品是最能体现儿童内心的艺术形式,从美术作品的绘制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能够体验到儿童内心主动、敏感和独立的性格特点。合理的安排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儿童内在的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促进儿童个性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丰富儿童绘画课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促进儿童思维和智力的双向延伸。其次,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智力的开发需要从左脑训练和右脑开发结合在一起。但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内容不是文字就是数字,这给儿童的左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是其右脑的开发却几乎处于荒废的状态,这对儿童的开发是非常不利的。早期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引导儿童在观察和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明确某一特定事物的外在特性——外形、结构和颜色等,锻炼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推动儿童智力的发展。再次,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作为目前素质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有效途径,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把儿童文化讲述和实践能力培养放置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个性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集中体现。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将会引领儿童在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从而提升自我艺术修养,实现健全自我人格发展的目的。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励儿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合理实践,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推动儿童人格的发展。

人格教育论文例9

2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具体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作为大学生人格构建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是大学生人格健全的基础,是大学生在待人处事过程中正确立身处事的前提和导向.只有当大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事物时,其才能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处事方式.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爱,促使学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要想形成高尚的人格,学生必须学会自尊自爱,为理想不懈奋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内心消极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超越意识,借助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性竞争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从而缓解或化解自身可能存在的人格障碍,同时通过不断开拓和良性的竞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在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中能够更快的适应.其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消除大学生人格中的缺陷和不足,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活动的开展.在现实生活中,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在大学生的人格中必然存在“短板”,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强化学生心理因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为大学生营造出了一个相对积极、轻松的人际交往氛围,能帮助大学生净化心中的消极心理情绪,促使大学生学会体谅他人,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3.1完善大学的心育组织机构,积极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

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要求高校从学校、院系、班级三个层次建立起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并不断对该网络加以完善.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承载体,高校应以此为中心,面向全校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针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特点,有效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借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有效的增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咨询师以及其他专业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干预,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就院系和班级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教师应主动深入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大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予以高度的关注,以尽早的消除学生人格中的缺陷,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其次,利用班会和团会的机会,向大学生普及一些有关如何增进心理健康或者消除心理困扰,舒缓压力的有效办法和途径.通过谈话和讨论的方式,增进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既提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消除了大学生的不良人格,使心理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力地促进和维护大学生人格的健全.

3.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自身有更加透彻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有利于高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人格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其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点环节,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强烈的独立意识以及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得当代的大学生更加渴望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信任、理解、支持与尊重.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增强和激发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克服性格中的弱点并发展和挖掘自身的闪光点,以此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3.3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预防障碍性人格的形成

经济比较贫困、学业落后、日常生活散漫、生理存在缺陷的大学生即为本文中所指的大学生“特殊群体”.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是比较普遍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其人格向不良方向发展,因而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予以关注和重视.学校和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针对贫困生,要注重对他们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精神的培养,鼓励他们勇往直前;而针对存在违纪现象的学生,学校则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加强对其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向着更加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

人格教育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91-03

人格教育无疑是教育的灵魂。处于中国学生边缘的中职生人格问题一直突出,却因教育大环境被忽略。所谓的职业教育在中职教育中成为不变的主角,中职语文的工具性一度作为唯一价值存在,而没有人文特性的中职语文无从谈人格教育。在此背景下,探讨中职语文人格教育尤有意义,活动教学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中,增大了人格塑造的可能性,笔者在此论述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1.中职语文人格教育

程红兵认为,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那么,中职语文人格教育即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授语文知识同时,结合语文素材,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影响中职生,引导和暗示他们人格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2.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因此,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是指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素材,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影响中职生,引导和暗示他们人格健康发展时,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人格教育,教师引导和学生内化是重要的两方面,内化是核心。人格内化分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两个阶段。内化过程中,学生理性认同的社会道德目标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知识”升化为情感认同的稳定道德人格特质和道德行为模式。体验是理性认同到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的特点

1.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性

与运用于中职其他科目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相比,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性。中职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素材,有表现我国壮美山川、灿烂文化的,有关于热爱集体、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内容的,有体现坚强意志的,有表现作者主体价值观魅力的,有表现各种审美视角的。其浓厚的人文性对塑造中职生健康人格具有其他科目无可比拟的优势,并通过活动教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突出了人格塑造的目的

语文教育无外乎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重心在人格教育。语文教育中,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相融于语文教学,但二者各有侧重。运用于中职语文知识教育的活动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突出人格塑造这一目的。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在具体操作时,各环节都是为了塑造学生某方面人格,围绕活动人格塑造目标展开的。

3.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中职语文人格教育几乎都采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教师挖掘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人格教育素材,定人格教育目标和内容,课堂上以知识形式传授给学生,人格教育成了现成的结论性知识教育。学生对这些“知识”停留在理性认同上,它们很可能只作为是非标准影响学生判断,而不能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决定学生行为。这种缺失学生内化的人格教育,很可能是失败的。但活动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形式。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设定人格目标,进行活动教学,这让学生的思想和实践结合起来,道德观念停留在理性认同的学生,处于主体意识引导之下,在活动中体验,逐步进入情感认同,使得人格教育极大可能地真正实现。

(二)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的优势

1.以活动为中心的语文人格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社会情境

活动教学使中职语文人格教育围绕活动展开。语文教师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不再是以口授式引导为主的教学,而是通过活动展开教育。活动成为语文人格教育的中心,教师把语文教材的人文素材和活动结合起来,人格教育的目标寓于活动当中。活动成为学生体验的社会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活动,反观教师引导的道德认知,不断思考,实现情感认同,使人格内化,促成健康人格的塑造。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人格内化的可能性

试论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

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教师转化为主导,作为引路人导学生进入情境;学生转化为主体,作为主要参与者,进行活动各环节。学生处于既设的社会情境中,不单纯是听众,他们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完成整个活动,在体验中最大可能地实现人格“知识”内化。在上《胡同文化》时,为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说说我家乡的某条街》考察演讲活动。笔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考察和演讲过程中,学生自主完成各个环节,对既设的人格目标有直观体验,这很好地促进他们完成人格内化。

3.学生间合作化交流学习关系,促进学生情感认同

活动教学,使学生间关系由传统的共同听课关系变为合作化交流关系。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几乎没有交流。而活动教学,首先就以学生合作为基础。活动前学生以组分配任务,要完成任务,组员们必须共同计划,相互交流。合作中,学生性格、行为方式的优缺点突显出来,他们在交流中思考,并以优缺点反观自己,促进情感认同,完成人格内化。《说说我家乡的某条街》这个活动,为完成任务,大家必须改变不良习惯,克服交流困难。他们自然的对各自性格优缺点做了情感选择,达到人格内化。

三、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环节

笔者以语文综合主题活动《我的十八岁,我的成人礼》为例,谈谈运用于语文课堂人格教育活动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

(一)人格培养目标和活动主题设立环节

本环节指教师在活动开展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人格培养目标,立活动主题。《我的十八岁,我的成人礼》是笔者在小学教育专业班级开展的一次语文综合主题活动。学生入校一年半,即将十八岁,她们刚适应新环境,能和同学和平相处,能积极参加班级、社团、学校活动。同时,她们人格方面突显问题:自卑、依赖、逃避、抗挫力低、意志力弱等。结合语文教材人生规划单元,笔者决定开展一次成人礼主题月的活动教学。预设活动的人格培养目标为:责任、自信、恒心。

(二)活动任务确定环节

活动主题目标确定下来后,需要确定学生必须提前准备好的任务,以组进行分配。分组需分析主题,考虑学生专业、实际情况,做到各组成员能力均衡,组合优化,这样有利于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了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任务分配须细化到个人。可适当对学生动员,鼓励,增强信心。鉴于学生活动课的经验,笔者只定成人礼主题要求:成年、责任、坚持、寻找自我、全班合作。活动形式和内容由学生商定:(1)成人礼以晚会形式呈现。(2)成人礼由成年宣誓、师长成年祝语、学生节目、成年心声四部分组成。笔者有意提出邀请全校师生观礼,激励学生斗志和恒心。她们兴奋之余意识到一场由非艺术班承载的晚会,不是激动能完成,唯有坚持、细节能成功。学生节目部分成为任务分配的重点,商讨选好各部分负责人,分好组,把任务分配到每组、每个人,为了明晰责任可以做任务细化表。

(三)活动任务准备环节

活动任务的准备环节是指学生根据活动程序、任务,和组员们共同搜集资料,或构思。准备过程是每个学生特别体验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对学生们来说,准备过程中一次次的尝试,失败,搜集资料时困难的克服,退缩时的坚持,到最后准备的完成,都是体验。而活动是否能够开展,效果能否展现,都要看准备情况的好坏。这一环节,语文教师须跟进观察,及时修正活动需调整的部分,预测可能出现的突况,及时鼓励帮助。

在成人礼此环节,笔者首先预测、调整了几种情况:学生遇难而退,面对老师某些否定的逆反,一次次的节目修整的压抑,准备时间长的疲惫,学生间意见不合时的不合作等。然后确保了准备工作完成:(1)定节目,选最符合主题的节目,修改到最佳。(2)排练,以周为单位,严格审查每个节目,给出改动意见。全场成人礼严格彩排3次。(3)服装、道具的准备,会场的布置。

(四)活动教学实施环节

实施环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开展实施活动,在成功或者失败中获得体验,调整自我。成人礼的实施过程如下:

班主任介绍来宾,宣布成人礼开始。

第一章:全班的激情成年宣誓开启成人礼。

第二章:(1)全班唱班歌《最初的梦想》,用歌声宣告永守有梦年华。(2)校长激情祝语:十八岁了,应为将来、一切负责。(3)家长代表说出家长对成年的她们的期待。

第三章:(1)《成长之歌》诗歌唱成长路上苦与乐。(2)《友谊之歌》音乐情景剧赞美友谊。(3)《挂科大王》小品讲诉学习如何从被动变为主动。(4)《 DNA》用舞蹈挥洒激情青春。(5)《歌曲特殊秀》自编歌谣表现每位舍友个性。(6)全班个性T台秀,展示自我风采。(7)《越长大越孤单》歌声唱出成长感慨。(8)《感恩父母》诗歌表达感恩父母。(9)《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四位主持人自编歌曲表达对老师的感恩。(10)《爱你》舞蹈表现青春活力。

第四章:(1)成年心声。每位同学发表成年感言。(2)手语感恩的心。表达成年,首先要学会感恩。主持人宣布成人礼的结束。成人礼整体效果很好,观礼来宾被她们的激情、认真感动,学生得到磨练。

(五)活动教学结束后评价总结环节

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反思后,评价总结环节。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自评为主,辅助教师和学生评价。形式可以多样,比如活动记录卡,学生记录过程、碰到的问题,自己的处理方法。学生自我评价表,对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还有写总结,当场说感受或讨论等评价方式。这次成人礼活动,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活动记录卡,活动结束后总结变化、感受,全班交流、讨论,笔者点评,提出表扬,给出期望。成人礼后,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逐渐体现出担当、自信、大方、坚强、坚持等优秀品格。

四、开展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注意事项

(一)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进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要点:(1)人格教育是一种多阶段教育,设计时要分析学生不同年龄、年级的心理,使人格目标阶段化;(2)同一内容,学生不同,类型随而转换,使活动类型灵活化;(3)分析学生兴趣方向设计内容,使活动内容趣味化;(4)考虑人格不是单一时空的单一活动下形成的,设计时使活动时空延伸化。

(二)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事项

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事项如下:第一,活动的准备环节一定要完善、充分,这是活动成功开展下去的前提。第二,教师作为主导,随环节变换角色。课前是策划,设计活动;准备时是督导,督促完成准备任务;活动中是向导,引学生入活动实践;总结时是同伴,真诚聆听、讨论。第三,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情绪动向,及时疏导。

(三)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评价注意事项

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评价时要意识到,人格教育的成效,是逐步通过学生行为模式体现出来的,不能用试卷或据当下活动效果来评定,所以评价就不能只从某一对象或某一功能角度出发,应考虑多元因素。

五、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本校的一个小学教育班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并对学生工作后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人格素质有很大提高。(1)独立能力增强。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能冷静面对、妥善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困难和问题。(2)自信心提高。学生更加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勇于把握机会。(3)意志力增强。学生能设法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轻言放弃。(4)情绪调控能力增强。学生能较好平衡、控制负面情绪,平和面对工作和生活。(5)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爱岗敬业、努力负责。(6)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在工作生活中能以自信、平和的态度与人交往,妥善处理各种人际纠纷,与人和谐相处。可见,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人格教育形式,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更有助于促进学生人格素质的增强。

参考文献:

[1]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论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