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7:38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1

随着外语教学从单纯的语言教学向“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逐步得到加强。而我国的许多外语院校也在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等现实需要为目的的原则。河北传媒学院作为以艺术类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其外语人才的培养要充分理性地审视“艺术类外语人才的传统文化教育和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教育”的关系,在充分重视学生外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要有保护母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具有“中国认同和国际眼光、传播中西文化和传递中国声音”的艺术类外语人才。

一、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和外语教学的关系

为了更理性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语教学的关系,课题组在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组织了问卷调查。针对国际传播学院2014级和2015级英语、西语、葡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15名青年教师共计198余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0份。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虽然在语言学习中会有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但是母语的语言功底对外语学习有重要的积极作用。95%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加强汉语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学习。70%的被访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遭遇母语的“失语”现象,认为在外语人才培养中非常有必要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我们的外语类程在讲授语言专业技能和传播外来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从文化的相通性的角度来看,外语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对外传播方面远远不足。在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下,要培养传统文化素养深厚、语言能力突出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传承中国特色文化和进行文化艺术国际交流的需要。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语言之间有很多普遍现象,我们在学习外语时是以我们的母语为参照,外语及其文化所传递的信息必须首先经过母语文化“过滤”,其中的各种语言的、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必须以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背景,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发现它们的共性与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来看,大学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达方面却不尽人意。所以作为艺术类院校的外语专业人才,要成为国际交流的使者,承担“学习世界文化、传递中国声音”的跨文化交流的使命,就需要在语言文化学习中具有国家情怀和国际眼光。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外语教学中的途径

为了在人才培养中更好地融入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评价体系以及教师个人素养等环节进行改进。目前国际传播学院对英语,西语、葡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等本科专业的学生以及英语笔译专业硕士开设了跨文化交际、涉外礼仪、西方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课程,并且加强了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外语言比较等课程的比重。在教材选择方面除了选用国内高校较为权威的专业教材之外,也在自编教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也从传统的语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评价逐渐转向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以论题研讨和论文形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的方式正在被广泛采纳。课堂组织尤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互动式的教育模式。在这些课程开设一年以来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改善外语专业课教学存在的语言环境和交流的缺失的现象;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因素的了解和理解;强化我国艺术类外语人才保护母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切实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具有中国认同和国际眼光、传播中西文化和传递中国声音的艺术类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2

 

一 语域及语域偏离理论

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的概念。根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1]。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境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情境语境指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包含三个因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语场即为话语范围,主要指交谈话题以及场地等情境因素。语旨即为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即话语方式,指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2]论文提纲怎么写。

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合各自的语言环境。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会为了某种特定的语言交际目的而部分或整体借用另一语域中的语言形式,这就产生了语域偏离。语域偏离是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3]。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域的转换和语域混合或语域借用的现象,指一个话题借用另一话题的语言形式特征,形式上常体现为语言使用者使用的语言不符合他所处场景的任意一个因素,如在谈论一个话题时使用另一话题的专业术语或表达格式,或在正式场合或严肃的话题中使用非正式的语言,或在口头语言中使用书卷气十足的正式语言,或使用的语言不符合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及身份地位,都会给人造成不得体、不协调的感觉。这种不得体、不协调的语言即语域偏离[4]的现象。

二 喜剧小品

喜剧小品是中国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小品之所以受欢迎在于演员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言语幽默是喜剧小品的核心艺术手法,是喜剧小品的生命线,是喜剧小品吸引观众的重要艺术手法。随着喜剧小品的日臻成熟,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也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谢旭慧在其硕士论文《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中以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特点和策略。[5]谢旭慧、牟玉华在《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语音手段》一文中分析了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常见的语音手段,包括压韵、别解、飞白、不规则停连、方音土调的运用等。邓梦兰在《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一文中分析了喜剧小品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产生于对语言世界的语音、语义、语法、语体等各种层级结构中的“偏离”手段[6]。

本文主要运用语域偏离理论,选取小说剧本“唐僧收徒”来分析通过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产生的幽默效果。

三 语域偏离理论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幽默效果

1.语域转换

语域转换,指的是讲话者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如秘书把领导的口头演讲稿改写成新闻广播稿,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听众由原来的专家同行变成了初学者而导致发言人对发言内容所做的修改[7]论文提纲怎么写。

观音:悟空!

悟空:又是你?这五百年来文学艺术论文,你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你知不知道你很烦啊?

观音:这就是你的错了,我今天来是要告诉你一件好事的!

悟空:要不是放我出去,免谈。我现在很忙,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邀请我做形象代言人, 特奥会都请阿诺德了,我只是挣些零用钱而已嘛。

观音和悟空都是古时之人,悟空对观音一直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是在这个对话里,悟空和观音的对话没有了尊敬的意味,还有一些不耐烦的意思。属于语旨转换。这样的关系转换让人感觉很搞笑,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另外他们之间的对话本来应是用古文的形式,但是却用了纯现代的语言,如“免谈”“挣些零用钱”文学艺术论文,具体来说属于语式转换。

悟空:那你今天来是要告诉我什么呢?

观音:你听着。(说话间,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 ……孙悟空,男,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行山下,现经天竺地区街道管理委员会全体大妈举手表决,将此人指派给唐朝一僧人做徒弟。

这段中,观音把孙悟空要给唐僧做徒弟这一事用现代的任命某人官职的形式宣布出来,属于语场的转换,使古代的故事具有了现代的意味,让人忍俊不禁。

2.语域混合

所谓语域混合,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域在同一个语篇中交错使用的现象[7],如在白话文中混入文言文文学艺术论文,在书面表达中混入口头表达。

悟空:大山?要不是为了给如来一点面子,我早就变成一只苍蝇飞走了。只是住在别的地方还要收费,这里山清水秀,又有观音MM来看我,我就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睡觉了?

观音:那你今天为什么没有上班呢?

悟空:双休日,understand?

观音:SURE!

在上面一段对话中,既有白话文又有英语,具体的说应该属于语式混合,虽然感觉有些无厘头,但是却可以博得观众一笑,起到幽默的效果。

3.语域借用

所谓语域借用文学艺术论文,指的是讲话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了与已选语域不同的语域,比较常见的是在讲话过程或行文过程中借用其它语域的某个说法[7]论文提纲怎么写。

悟空:这难道就是江湖中失传已久的“摇头咒”?

唐僧:不错,这摇头咒你一经听过,你就会立刻上瘾而无法自拔。一日不听就会筋脉倒流;两日不听就会周身溃烂;三日不听就会气血两亏,脸上长出黄褐斑,前列腺肿大,还会伴有更年期症状,就算吃了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的盖中盖口服液也救不了你了!

悟空:好狠毒!

唐僧:呵呵,正所谓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在这段对话中,唐僧借用现代的广告词,把紧箍咒的作用描述一番文学艺术论文,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还伴随着对现在一些广告夸大其词的讽刺,让人笑,促人思。

四结语

语域偏离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通过改变语场,语旨和语式来违反语域常规,起到幽默的效果。喜剧小品的幽默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来实现,但是语域偏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小品剧本“唐僧收徒”,更好的展示了这一点。还有很多的例子,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The user andusers of language”in M.A.K.Halliday,A.McIntosh and P.Stevens.(eds.)The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J].London:Longman,1964.

[2]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J].London:Longman,1969.

[4]Leech,Geoffrey.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5]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邓梦兰.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J].宜春学院学报,2008(6).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3

一 语域及语域偏离理论

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的概念。根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1]。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境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情境语境指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包含三个因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语场即为话语范围,主要指交谈话题以及场地等情境因素。语旨即为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即话语方式,指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2]论文提纲怎么写。

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合各自的语言环境。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会为了某种特定的语言交际目的而部分或整体借用另一语域中的语言形式,这就产生了语域偏离。语域偏离是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3]。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域的转换和语域混合或语域借用的现象,指一个话题借用另一话题的语言形式特征,形式上常体现为语言使用者使用的语言不符合他所处场景的任意一个因素,如在谈论一个话题时使用另一话题的专业术语或表达格式,或在正式场合或严肃的话题中使用非正式的语言,或在口头语言中使用书卷气十足的正式语言,或使用的语言不符合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及身份地位,都会给人造成不得体、不协调的感觉。这种不得体、不协调的语言即语域偏离[4]的现象。

二 喜剧小品

喜剧小品是中国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小品之所以受欢迎在于演员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言语幽默是喜剧小品的核心艺术手法,是喜剧小品的生命线,是喜剧小品吸引观众的重要艺术手法。随着喜剧小品的日臻成熟,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也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谢旭慧在其硕士论文《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中以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特点和策略。[5]谢旭慧、牟玉华在《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语音手段》一文中分析了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常见的语音手段,包括压韵、别解、飞白、不规则停连、方音土调的运用等。邓梦兰在《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一文中分析了喜剧小品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产生于对语言世界的语音、语义、语法、语体等各种层级结构中的“偏离”手段[6]。

本文主要运用语域偏离理论,选取小说剧本“唐僧收徒”来分析通过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产生的幽默效果。

三 语域偏离理论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幽默效果

1.语域转换

语域转换,指的是讲话者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如秘书把领导的口头演讲稿改写成新闻广播稿,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听众由原来的专家同行变成了初学者而导致发言人对发言内容所做的修改[7]论文提纲怎么写。

观音:悟空!

悟空:又是你?这五百年来文学艺术论文,你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你知不知道你很烦啊?

观音:这就是你的错了,我今天来是要告诉你一件好事的!

悟空:要不是放我出去,免谈。我现在很忙,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邀请我做形象代言人, 特奥会都请阿诺德了,我只是挣些零用钱而已嘛。

观音和悟空都是古时之人,悟空对观音一直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是在这个对话里,悟空和观音的对话没有了尊敬的意味,还有一些不耐烦的意思。属于语旨转换。这样的关系转换让人感觉很搞笑,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另外他们之间的对话本来应是用古文的形式,但是却用了纯现代的语言,如“免谈”“挣些零用钱”文学艺术论文,具体来说属于语式转换。

悟空:那你今天来是要告诉我什么呢?

观音:你听着。(说话间,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 ……孙悟空,男,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行山下,现经天竺地区街道管理委员会全体大妈举手表决,将此人指派给唐朝一僧人做徒弟。

这段中,观音把孙悟空要给唐僧做徒弟这一事用现代的任命某人官职的形式宣布出来,属于语场的转换,使古代的故事具有了现代的意味,让人忍俊不禁。

2.语域混合

所谓语域混合,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域在同一个语篇中交错使用的现象[7],如在白话文中混入文言文文学艺术论文,在书面表达中混入口头表达。

悟空:大山?要不是为了给如来一点面子,我早就变成一只苍蝇飞走了。只是住在别的地方还要收费,这里山清水秀,又有观音MM来看我,我就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睡觉了?

观音:那你今天为什么没有上班呢?

悟空:双休日,understand?

观音:SURE!

在上面一段对话中,既有白话文又有英语,具体的说应该属于语式混合,虽然感觉有些无厘头,但是却可以博得观众一笑,起到幽默的效果。

3.语域借用

所谓语域借用文学艺术论文,指的是讲话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了与已选语域不同的语域,比较常见的是在讲话过程或行文过程中借用其它语域的某个说法[7]论文提纲怎么写。

悟空:这难道就是江湖中失传已久的“摇头咒”?

唐僧:不错,这摇头咒你一经听过,你就会立刻上瘾而无法自拔。一日不听就会筋脉倒流;两日不听就会周身溃烂;三日不听就会气血两亏,脸上长出黄褐斑,前列腺肿大,还会伴有更年期症状,就算吃了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的盖中盖口服液也救不了你了!

悟空:好狠毒!

唐僧:呵呵,正所谓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在这段对话中,唐僧借用现代的广告词,把紧箍咒的作用描述一番文学艺术论文,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还伴随着对现在一些广告夸大其词的讽刺,让人笑,促人思。

四结语

语域偏离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通过改变语场,语旨和语式来违反语域常规,起到幽默的效果。喜剧小品的幽默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来实现,但是语域偏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小品剧本“唐僧收徒”,更好的展示了这一点。还有很多的例子,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The user andusers of language”in M.A.K.Halliday,A.McIntosh and P.Stevens.(eds.)The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J].London:Longman,1964.

[2]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J].London:Longman,1969.

[4]Leech,Geoffrey.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5]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30-02

大学英语作为全国高校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几乎涉及的学生来自非英语专业的各种专业,涉及人数众多。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经历了很多的改革尝试,但目前没有哪种改革的成果得到普及。这说明大学英语的改革的很难有统一的模式。正因为大学英语公共课所涉及的专业很多,各专业之间的差别导致了学生们的对英语的需求不同。艺术体育类(简称艺体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学生所学的专业不但具有特殊性,学生本身的个性化色彩也较鲜明,因此对艺体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改革更要从其专业需求和学生个性特点出发,构建有特色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1 国际语言测试

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语言测试已经进入到了交际语言测试时期,更着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语言的教学法往往和语言测试方式紧密相关,语言教学的成效往往在测试中的得以体现,而语言测试的模式往往是语言教学法的导向。因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

语言的交际能力在目标语言的语境里能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国际化语言测试体系中雅思和托福这两种考试在考察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权威性。雅思托福测试听力、阅读、写作、口语模块的文章主要来源于国外较权威杂志、期刊、书籍、报纸,语料内容真实,文化背景强,贴近英语国家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休闲、风俗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讲解词汇、习语中所体现的特殊文化背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语料所表达的深层文化蕴涵,雅思托福的测试材料也可以给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和习俗提供非常好的学习语境。

2 艺术体育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

艺术体育类学生是凭借自身的艺术和体育特长进入大学,他们入学的英语成绩大多不高。国家现今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没有对艺术体育生提出明确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既要符合他们的语言水平,同时也要满足他们的实际的专业需要,为将来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艺术体育类专业特色明显,学生对英语需求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英语的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几种能力。而且,艺术体育类专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专业的国际化。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与世界各国有者越来越多的艺术和体育的交流。很多艺体类高校以及艺体类专业都与国外的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联系,旨在增加艺体类学生间的国际交流。在国际化的交流中,英语就是有效的交流工具,因此艺体类学生掌握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尤为重要。不能因为艺体生基础差就减轻对英语的重视,相反,应该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提高艺体生的综合英语交际能力。

3 基于国际测试模式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构建

基于国际语言测试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在本校自2008年开始,在部分学生以自愿的方式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地成效。每届学生在经过这种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后,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应用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该项目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但这项改革前期是在非艺术体育类本科生当中实践的,艺体类本科生从2016年第一学期才开始试行。艺体类大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薄弱,不能照搬其他非艺体类专业课程模式。艺体类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必须基于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艺体类学生能够接受的水平进行初期的课程设置。但在设置课程时,我们可以借鉴雅思托福考试的模式,分听力、阅读、写作、口语4个科目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交际能力。

由该校美术学院主动申请,我们首次在美术学院生中开设基于托福雅思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该校美术学院多个国际联合办学项目是他们提出主动申请开设课程的原因,也充分证明了艺体类专业对英语交际能力的迫切需求。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了美术学院64名学生,涉及7个专业,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如果感觉课程难度大无法适应,可选择自愿退出,在经历一个学期后,课程参与人数具体见表1。

从选择基于雅思模式的大学英语的专业分布看,绘画类专业人数相对较少,而艺术设计类学生偏多,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专业发展决定了他们对英语能力的需求。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只有3名同学申请退出课程学习,仅占总人数的4.69%,这说明艺体类学生可以适应并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基于雅思模式的艺体类课程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课程初期节选相对简单的雅思语料,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丰富的文化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采取了分组学习的模式,小组完成课前教室布置的文化背景资料查询以及成员间互助的基础句法知识的学习。这种小组模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既能唤醒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进入接受、同化新信息的时缸刺;又能弥补艺体类学生在基础英语知识上的不足,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和概括文化现象,洞悉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观念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补充讲解词汇、习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整篇文章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文化蕴涵。

课后,鼓励学生就有关的文化问题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反思、对比差异,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反应良好,普遍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有了提高,并且在这个课堂上基本看不到艺体类学生常有的迟到、睡觉等现象,旷课率几乎为零(病事假除外),这说明这项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

在该校,初期的基于国际语言测试理念的大学艺体类英语课程已经构建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当然,由于课程构建时间较短,还无法取得比较直观的学生权威语言测试成绩,这有待于进一步跟踪调查和统计。但从目前的课堂反应看,这项课程极大的激发了艺体类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系统而全面地提高了艺体类英语应用能力。基于国际化语言测试理念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值得我们在其他艺体类专业和其他艺体类院校中尝试。

参考文献

[1] 孙南南.国际语言测试视阈下的自主探究特色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98.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5

社会对于高素质、多元化英语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大,艺术生英语能力的运用水平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成效甚微,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多媒体教学普及的环境下,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教师把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中,达到提高了术科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多元化人才的教学目的。

一、高校艺术生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1 高校艺术生英语基础弱,底子薄

在我国,高等院校在招收术科生时,主要以专业课为录取标准,文化课录取分数相对其他专业偏低,造成了英语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加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大学入学后,学生学学英语时的知识结构不同,自然造成相当的难度。

2 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

英语是门要靠长期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够学好的科目,因为无法速成,所以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英语很容易让他们失去耐性和信心,而正是因为艺术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艺术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3 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安排不合理

艺术生的专业课一般都是一对一至一对六的小班授课,与此相比,英语课都是五六十人的大课,很多口语课堂活动很难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

4 艺术类高校英语课没有相对应的教材

艺术类高校学生英语成绩较普通高校的学生普遍偏低,而目前大部分艺术类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却与其他普通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一致,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难,没兴趣,这给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增加了难度。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位理论基础,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1)。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就可以直接作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主要由五个层面的系统和选择的基本因素和条件组成:(1)文化层面;(2)语境层面;(3)意义层面;(4)形式层面;(5)媒体层面。是话语最终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大类;语言的包括纯语言的和伴语言的两类;非语言的包括身体性的和非身体性的两类。身体性的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身势和动作等因素;非身体性的包括工具性的,如PPT、实验室、网络平台、实物(投影)、音响、同声传译室等。多模态信息认知教一学模式正是基于媒体层面上的应用。

三、多模态信息认知教一学模式框架

多模态信息认知教一学模式是一个由多模态、信息和认知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与学交互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课堂为教学环境,多模态为教学手段,以信息为教学内容,以认知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即多模态是教与学的方法,信息(主要指语篇信息和非语篇信息)是教与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是教与学的目标。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式中,信息是学习的内容,根据该模式,教师应多模态地教,学生需多模态地学,师生合作进行多模态评估,这是该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教学理念(袁传有,2010)。

四、多模态信息认知教一学模式的应用

本节以《新时代交互式英语预备级综合教程2》Unite 6“Do Father andSon Think Alike?”展示把多模态应用于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作法。本单元的内容是“Generation gap”(代沟),本课文摘选自美国电影剧本The Death Poets Society《死亡诗社》(1989)。该片曾赢得1990年美国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剧本奖。由于是剧本模式,所以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艺术生的诗歌欣赏素养;通过学习和欣赏电影原文剧本英文训练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

1 多模态教学

教师多模态教学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学生要充分熟悉该电影剧本的文化背景。要求学生课前从多媒体网络中下载或在线观看该电影的节选片段,了解课文内容中出现的剧本幕景和文化背景(剧本幕景在多模态会话理论中提供了背景信息,而声音和语言则是前景化的,两者对文本材料起到了强化作用)。

第二,教师精心备课。除了对剧本中提到的文化背景,诗歌和语言信息精通之外,还精心准备了与本课相关的描述主要情节发展的视频材料和影片中出现的对话的文字版本。本文的主题是“Generation Gap”,所以笔者选择了一部讲述母女之间代沟的热门影片视频《The Fficky Friday》(辣妈辣妹)引入主题。教师还准备了剧中学生“开学仪式”中所用到的道具的PPT图片,通过多模态的教学方式到达教学目的。

第三,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表演剧中开场的“开学仪式”,此时,教师也模仿剧本中教师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剧本,成为剧本的一部分。以非语篇的形式创造积极的语境关系。“模态与语境的关系可以看作是积极模态和消极模态之间的关系。情节可以直接参与交际过程,但它本身不能以积极的方式参与进去,而是根据交际者的交际目的和采用的交际方式而被‘拉’进交际过程中去。所以情景依赖性强的话语交际具有多模态的特性”(张德禄,2009)。在语境的环境下,通过教师对重点词汇和文化背景的提问,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鉴于艺术生英语文化基础薄弱的现实,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事先给出了预习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在场景模仿中遇到的难点答疑和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充分学习到到英语语言和诗歌的魅力。

第四,课堂播放影片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模式和听觉模式直观的感受到“西方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中西方父母与孩子之间代沟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教师评论和总结,宣布“戏剧表演结束”。

第五,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英文诗歌朗诵,搜集代沟问题的例子,准备进行英文演讲比赛,教师还充分发挥艺术生的专业特点,请学生为该剧本设计英文的海报,和用PPT图画的形式展示剧本中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 多模态学习

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模态地学习语篇信息和非语篇信息。

首先,充分地预习,通过听觉,视觉模态进行影片视频的观看和教材的剧本文字和语篇信息,找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影片的幕景背景和文学文化背景,记录英语语言表达难点。

其次,艺术生改变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被动接受信息的传统角色,成为积极的施动者和参与者,积极的调动听觉,视觉模式,并且伴随语音、语调,重音和非语言的交际模式,如身体语言,手势语等辅助信息,综合运用多模态认知语篇和非语篇信息。通过接受老师运用的多模态交际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课上讨论,听老师讲解演示等视、听、触觉模态训练表达和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运用能力。

然后,学生有效地延伸课堂,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把英语和艺术专业学习有效的结合,运用多模态输出信息,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参与了英文诗歌朗读比赛和英文诗歌配图比赛,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达到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不仅可以促进艺术生大学英语课堂的活跃,而且基于信息的教学内容充实了语篇情景,让艺术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交际中,从而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

3 多模态评估

检验教学效果的方式不应该采取单一的考试评估方式,而是采取多模态的手段,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英文口语和听力的评估(如英文配音,英文歌曲和演讲,辩论和课堂英文PPT展示和介绍的方式),把各个参数按比例计入总评成绩,让艺术生真正学习到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6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被全国很多高校所接受并运用与教学实践当中。因此,本文将“体验式英语教学”引入到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建立一种适合于此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对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

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相比其他专业本科生来讲,艺术类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1.英语基础薄弱。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安排主要以专业课为主,且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这就导致艺术类学生语言知识水平较低。2.艺术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但缺乏自律性,难以持之以恒。因此,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建立一种适合于他们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英语学习是在体验式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真实或模拟的语言学习活动,获得语言体验、反思总结、增加信息、体验成功和快乐。

1.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体验构成了所有学习的基础。较为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由大卫・科尔博(David Kolb)提出的。他在《体验式学习》一书中强调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并强调了可以通过有意义的工作和事业发展机会来培养个人的发展。”一般来讲,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指学习者直接通过体验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的能力。

2.体验式教学特点。体验式英语教学是在结合当前体验式学习相关理论研究而提出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强调“learning by doing”,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验语言,掌握语言技能。“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中,学生处于中心位置;在学习者和外部世界的真相关系中,学习者处于中心位置。“以任务为基础”要求教师在设计语言情境及任务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由此可见,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这一点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三、艺术类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

1.创设语言体验情境。体验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前的预设准备。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相关的语言素材及情景素材,包括图片资料,音影资料、以及主题相关的词汇、文化背景资料等。英语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且考虑其将来工作中的需要。另外,情境的设计也需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语言水平。要做到这些,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而且要结合教材,并在两者之间把握好平衡。

2.小组合作模式。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必须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才能体现交际功能。而互动是交际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一系列任务,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采取小组互动的模式,更能引起学生兴趣,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自主体验,完成知识内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侧重语言形式知识的运用,而且还应突出语言交际性。

3.教师角色的改变。体验式英语教学摒弃了教师作为“灌输者”的做法,而转变为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学生有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知识建构者。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自然习得语言知识,获得语言交际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更适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艺术英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构建知识。

4.建立合理评估体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是有效体验的重要环节。体验式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要打破之前传统单一的评估,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如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学生自评和互评、建立学习档案、座谈等结合起来,做好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反映。只有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评价才能对教学做出合理的判断,才能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

四、结语

艺术类专业学生是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对于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外语学习,首先必须有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鉴于艺术类专业本科生独有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交际任务型的理念更能满足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征。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和不断的完善。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7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途径

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口语、书面语交际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掘语言素养的现实意义,将“说出来”的价值观转换为“做出来”的价值观;搭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平台”,引导大学校园文化,为艺术类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现实途径;实现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相统一,达到语言素养的自觉,实现“入耳、入脑、入心”。进一步认清培养文明交流互鉴人才的重要性,为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国际化传播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一、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现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1、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现状

当下艺术类大学生存在语言素养缺失的问题。通过本团队调查和问卷收集的情况看(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2份),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现状主要有词不达意(64人,占35.1%)、语用不规范(46人,25.3%)、缺乏沟通逻辑(46人,25.3%)、知识匮乏(18人,9.9%)等(如图1)。同时,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难度也引起了本研究的高度关注(如图2),其中价值观缺失(59人,32.4%)成为影响语言素养提高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关于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的缺失及其与价值观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本项目研究的首要内容。在研究这部分内容时,本团队基于现实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意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理想信念淡漠、价值取向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失、自我认知有偏差。

从社会情况来看,市场经济对艺术类大学生带来了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使其更容易混淆个人价值,产生利己观念。网络时代鱼龙混杂的信息使得艺术类大学生难以客观准确地甄别。随着艺术类专业的扩招,人才的过剩,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之学费昂贵,学习成本较大,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视,学生们也更加注重对专业学习的实效性,⒋罅康氖奔溆刖力花费在专业学习上,从而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

从国家层面,我国正处于思想文化多元、多变、交融、交锋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大学生语言素养的缺失有碍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中国气派。而对于具有创新、自信、年富力强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提高语言素养,那么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是巨大损失。

3、语言素养提升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语言素养包括四大要素:主体要素、主观要素、核心要素、客观要素。即言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动机、主观意图、辅助手段、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语言素养的培养及表现。语言素养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语言本身,也体现在知识的积累,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对价值是非曲直的鉴别。

语言素养对人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意识领域。要提高言语交际水平,作为主体要素的人,必须加强修养、积累知识、开阔眼界。语言素养对于人的知识储备、语商程度都有一定要求。同时,语言素养关乎的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还关乎到社会与国家构建安全的语言文化环境。关键语言人才的培养将决定国家未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决定“中国梦”的实现。

二、以提升语言素养为切入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及实施平台建设

1、策略

(1)注重母语文化积累,消解艺术类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冲突。学好母语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母语文化的积累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与国学社合作,开展“国学伴我行”的教育活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语言交际中,母语文化的丰厚对于传播母语本身的人文素养价值内涵有深刻意义。当前,世界意识领域空前活跃,面对他国强势的价值输入,加强母语文化积累,能够有效抵制多元价值观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语用能力,营造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空间。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中书面表达独特而又文化内涵深厚,在人际交流中语言运用的技巧作用更为突出。由党务中心在党员、团员的党课、团课培训中强化语言素养的重要性。尤其在党团日活动中,组织大家优先开展相关语言类活动。语言素养本身又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书面语言与口语运用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过程的大学生开展并深化拓展个性化教育,有助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上的提升

(3)诵读人文经典作品,突出文化育人功能。艺术类大学生之所以不善表达,是因为大脑中存储的信息量太少,因此艺术类大学生要提升语言素质就必须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包括人文学科,还包括人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中所积淀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与认识自我的思想精华。协会与校图书馆合作开展读书月活动,鼓励艺术类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参阅经典书刊。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还可以学习语言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透过文字的表相深入到思想的内核去摄取其中丰富的精神养分,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渗透。形成语言素养的同时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4)提升逻辑思维表达,发挥艺术类大学生主体能动作用。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较为被动,做事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从学习实际来看,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表达意识,培养心理素质能够从主体意识上使其掌握口语的基本要求、态势语言应用的基本要求、逻辑的基本知识等。通过与辩论队、校广播台、电视台合作,鼓励艺术类同学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思维的不断冲击碰撞中,提高语言逻辑表达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具备主动表达解决某些问题的意识。将语言素养主动性实现的思想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而为艺术类大学生主体实践意识提供思想引领。

(5)重视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训练课程,加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堂。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日常学习、社会交际还是面试求职,良好的表达能力均不可或缺。作为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高校,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更加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程,例如:普通话语言、口语表达艺术、沟通理论与技巧等,为健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实践课堂。

2、实施平台建设――成立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协会

协会管理由大学生语言交流中心――指导老师――学生工作处及其下设的秘书部、组织部、宣传部、实践部构成(如图三),负责协会的日常事务与基本运作。旨在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协会定期举行的相关活动及指导老师的专业培训为艺术类大学生在语言素养提升上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在与其他校内平台实践互动中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深入实践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语言素养。

三、拟解决问题

1、调查分析语言素养缺失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问题

研究团队发现,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对核心价值观不感兴趣,语言素养的缺失更使其不能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普遍认为核心价值观与艺术类大学生心理距离、现实距离很远,往往用“假大空”形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印象。同时艺术类大学生科学文化修养不足,在专业学习同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下,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教育也与专业的相比中显现实践力弱化问题。这就突出了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阻力环境。也是核心价值观落实不到位的根源之一。

通过研究团队前期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及走访接触,结果显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人际沟通存在障碍、口语表达模糊不清、书面写作能力匮乏。这些具化的问题又影响到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求职就业。

2、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关键问题

解决语言素养脱离专业学习的问题就要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青年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综合运用,增强语言素养教育的渗透性。我国不妨参照美国的做法,把语言素养教育渗透于历史、社会、文学、思想政治课、艺术等显性课程中渗透于校园文化与设施、校园与校外活动、管理、服务等隐性课程中,同样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不要仅仅依靠学校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的灌输来达到青年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这样,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增强的同时,其有效性自然也就提高了。本课题通过实践调研法对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现状进行了策略分析,以期为艺术专业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语言素养找到平衡点。

研究团队将成立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协会,把提升语言素养落实到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调查法及观察法,通过前期组织机制完善、以网络宣传为首,开展语言文化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推广,组织艺术类大学生在平台展示与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艺术作品,协会给予参与者专业指导老师的建设性提议,使参与的同学能更好的同受众描述自己的作品,无形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在作品创作中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中期协会还将举行各类交流活动,紧密联系校内丰富的学生组织平台,在社团联谊中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语言素养,也为项目后期施行搭建长期有效的研究阵地。

3、语言素养提升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段性成果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研究团队将以五大策略作为项目研究阶段的主要内容,以艺术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验法、实证研究法为研究方法,通过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协会平台的搭建、协会与学校各学生组织的合作,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提供更多实践平台,以期取得阶段性的提高。中期调查问卷发放后,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阶段性问题,不断更新策略,帮助策略科学化、系统化。通过后期调查问卷发放促使平台运营更完善、提升策略更为科学、践行价值观的方法更榫呋。平台组织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也为项目后期长远性发展提供了有效机制;不断跟踪完善研究策略,为项目的长远性实施提供了合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锐瑞.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2] 耿美香.浅析高校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3.07.

【作者简介】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277-02

一、口头语言、口头语言艺术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口头语言是人们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口头语言相对其他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是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强,通过口头语言,人们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人们的思维、智慧。口头语言是最直接、最方便、最经济,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现代社会尽管有各种各样的传媒,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可以代替口头语言。这是因为口头语言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与人进行着情感的沟通。语言大师伯德惠特尔曾说过:“仅依赖文字语言我们永远不会明白一个人说话的完整含义。”[1] 可见口头语言在信息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跟书面语相比,口头语言有如下的特点:它以流动的声音作为语义的载体,运载着思想和情感,即声情并茂;它很少借助于其他媒体交流,而是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即直观生动;贴近生活的口语新鲜而活泼,外加丰富的体态交流,即灵活实效。

口头语言艺术,是指在交流、沟通、教育等情境中善于选择和运用规范的、准确的、生动的话语,传递信息、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口语表达艺术。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运用艺术,包括富有独创性的话语风格,巧妙的语言策略,敏锐的语言应变能力,丰富的语言及情感表现力,以及对语言美的不断追求。口头语言艺术,是一个人高超的语言功底、丰厚的知识积淀、娴熟的表达技巧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的完美结合。

口头语言艺术是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体。艺术化的口头语言能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晰地表达思想,艺术化的口头语言能让表达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它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错综的思维逻辑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高超的口头语言艺术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人确立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人的精神世界问题。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协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人的思想引向正确轨道,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的一门学问。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了解人的思想动向、研究人的动机需求,且经常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就离不开口头语言艺术。同志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只要他不是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所以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2] 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与口头语言艺术不能分家,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口语表达中掌握更多的表达艺术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话说得好,就会如实的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话就成了艺术。”[3] 可见口头语言艺术有利于传情达意,更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互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把握好说话的艺术。同样的一件事,有人能抓住本质讲出深刻的道理来,有的人只能就事论事,说不出个所以然;同样一个道理,有人讲出来能使人心悦诚服、茅塞顿开,而有的人尽管讲的口干舌燥,难以打动人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心里培养出良好的感情来。”[4] 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讲语言,更应讲语言艺术。

当前,随着改革推进和经济转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这些都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把这种口头语言艺术的力量和价值运用到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实中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有的靠职权压制人,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从情感上关爱教育对象,使教育缺乏感召力;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知识的相对贫乏,或由于心理的紧张,或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口语障碍: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想法迅速转化为自然流畅的口语,因而影响个人形象和工作效力。一些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人,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不善于作口头宣传工作,讲话内容干瘪枯燥,冗长沉闷,讲话时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有些干部当众讲话、作报告只会照本宣科;有的干部光说官话空话,使教育缺乏吸引力……

口头宣传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最广泛的形式,是宣传工作的基本技巧之一。任何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能言善言的人。使自己具有优美的音质,敏捷的思维,幽默的话语,机智的应变能力。

三、口头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潜在价值

1.口头语言艺术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工作的难度。一位擅长谈话艺术的工作者,他可以熟练地把握谈心规律,掌握谈心艺术。以析理、安慰为主的非正式谈话,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努力增强谈心的实际效果。口头语言艺术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工作者投入的感情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是架起心灵的桥梁,情通才能理达。只有注重情感培养,克服颐指气使、以势压人、以权压人。要注重讲话艺术,富有人情味,谨防语言“带刺”,伤人人格,善于用情真意切、生动有趣的话语滋润人的心田,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打动人、引领人。这样才会在无形中增强政治工作的艺术感染力。

2.口头语言艺术可以突显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深刻变化,使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这就要求工作者必须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路巧妙编辑相对的口语表达方案。具备高超的口头语言艺术可以更敏锐科学地分析工作对象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通过科学、专业的、合理的语言进行心理咨询、沟通交流,从而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掌控口头语言艺术还可以在工作中避免拉大上下级间的心理距离,减少思想隔阂、情感疏远和情绪对立。巧妙地运用口语艺术便于工作人员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口头语言艺术可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无论在演讲、教学、辩论、谈话还是在说理作报告时,都能做到逻辑严密、道理深刻、出口成章。这种高超的口头语言艺术不仅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与智慧,而且还强化了其人格魅力。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不仅反映其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同时还能体现出一个人待人处事是果断的还是优柔的、是坦诚的还是虚伪的、是敏锐的还是迟钝的。学习讲话、善于言谈、精于演讲,熟练准确地把握好口头语言艺术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外在形象和内在风度气质。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4.口头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和业绩。书面语言具有逻辑严密、表达精确、论述细致的特点,但其缺乏口头语言的简洁明快、生动活泼、节奏鲜明的特点。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把握好说话的快慢,语调抑扬,语音的高低、音节的停顿以及文采的浓淡和信息的疏密等细节,他就能更好地把握听者的情绪和心理,进而强化听者接受信息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口头语言艺术的方法

口头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若想具备较高的口头语言艺术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外还必须学会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艺术,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高效、持续开展的保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全面的能力素养。

理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高尚的人品,端庄的仪表、非凡的气质和优雅的谈吐。人品在于修养、仪表在于修饰、气质在于培养、谈吐在于知识的积累和长久的锤炼。复旦大学愈吾金教授在讲到口头语言艺术时说:“我觉得一个人具有口才,从外在形式上看要有一口流利而又符合逻辑且生动的话,但从深层次上看,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驾驭这些知识的能力。口才好比一片,表达是浪花,内涵是海水……”[5]。这就要求每一位思想整治工作和不但要精于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掌握比较牢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而且还要广泛涉猎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文学艺术、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

语言表达能力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要不断提高自己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学会增强自我语言的趣味性、形象性,还要注意发音修辞、表达要情真意浓,言辞感人。除此之外还要训练自行控制和调节语言节奏的能力。同志曾说过:“为什么语言学,并且要用很大的力气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工夫不可。”[2]可见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艺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通过不断实践、训练、才能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口头交际的艺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2]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794-795.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9

在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策荣和国际交流的全面发展,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无国界,艺术家更孺要有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一在中外艺术交流中,要能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把中国的艺术,用国际化的语言,介绍到全世界。因此,英语能力已成为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索质条件之一,成为艺术专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然而,在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属于特招专业.高校艺术专业中的很多学生,往往是因为该专业的招生门槛对文化科目要求特别是外语耍求较低才报考该专业,结果招进来的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大多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水平,能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只占少数。结果导致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产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差、学习兴趣低落、厌学情绪浓厚等种种不良后果。所以,担任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常常感到勉为其难。“没有良好的外语墓础,势必影响学生未来的视野和发展可能。…艺术类学生外语基础薄弱是我国当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与我们国家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形势很不适应。墓于以上背景,本次调查旨在探索出一种能适合此类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教学方法。

    一、理论依据

(一)动机理论。所谓动机,就是激发人们去实施行动的动力,并指向一定的目标。城把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指动机来自外部,通常指动机与学习者前途直接相关.包括与学习者将获得的薪水、奖金、工作岗位的安全性、各种物质条件等利益相关;内在动机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来自对英语语言或文化本身的兴趣,学习者希望通过成功的学习获得自我满足,进而达到自我完兽和自我成长。

    (二)输人假说。美国语言学家邝目翻的“输人假说”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人材料。认为单纯的语料输人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这是指输人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不可理解的翰人对学习者无用,只是一种噪音。因此,输人还要有趣味性或相关性,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

    (三)“输出”理论。的提出了艳出理论,即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的产生,学习者就能习得或学习语言。swain 认为,仅有语言输人对于习得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是不足的,要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在使用目标语时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然而,仅仅鼓励学习者说和写也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必须要通过交互式交际、回馈和对语言问题的注意,从语义处理层面深人到句法处理层面。“箱出假说”指出语言抽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擂入的理解和巩固。由此可见语言输人与语言输出的紧密关系。

    (四)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理论。从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来看,一般用途英语 ( English for Gen-eial Purposes,以下简称EGP)和ESP成为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两大主流。伴随着英语成为最普及的国际交流工具,英语逐渐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ESP就是与某种特定专业、科目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它有两个明显特点:具有明确的特殊目的性,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具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数据及分析

    调查对象来自广西部分高校艺术相关专业的已毕业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效问卷191份。被调查者有学校教师、各类事业单位员工、企业员工及自由职业者。他们毕业于5所广西院校、18个专业.包括美术、设计、中国画、音乐、舞蹈、文化艺术管理等。问卷中问翅的设计以“是否储求.、“需求什么’、.而求是否得到润足”为三个基本点。第一个问题调查毕业生“是否摇求”使用英语,第二、第三个问题各自包含八个小题,分别调查毕业生“需要什么”英语内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能否“满足”前面的需求。

从以上兰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中礴要用到英语,这是动机;工作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常用听说、有关专业内容的听说、有关专业内容的翻译;总体上.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比常用英语的使用比例大;从英语水平看,毕业生对自己的各项英语水平评价较低;尤其是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的水平低于常用英语的水平,其中关于专业内容的听说的水平是毕业生评价最低的。

    在这次调查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毕业生对有关专业内容的英语.无论是听说、翻译、写作、阅读的使用和需求都比较高,基本上超刘口寸各项常用英语的需求。另一方面,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专业方面的各项英语水平较低,甚至低于常用英语的水平,还无法满足他的需求。这说明广大毕业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比较薄弱,也可以看出当前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与专业有关的英语应用能力。相对而盲,由于高校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注重了通用英语的学习,强调了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毕业生在这些方面的水平评估较高,而在有关专业内容的英语和口语、听力水平则重待提高。

    三、启示

    (一)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大学英语的教学之间存在着社会需求与教育的错位。由于资金、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都投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去,而对专业教学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投人。这使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际上变成了通用英语的独角戏,抑制了学生用英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各种专业人才,实现英语作为工具的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仅让学生学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英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能应用到专业工作中的英语。专业英语的发展是大学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英语发展的最终归属。因此,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把专业英语放在和墓础英语同等重要的位,认丈研究其裸程设里、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

    (二)提高语言翰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语言物人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主要形式是教学输人,主耍内容是阅读材料,而我们目前的大学英语阅读和听力教材相对固定,内容往往滞后于时代,而且作为通用英语.它们的内容大都与学生的专业无关,因此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和学生的需求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Krash即的“输人假说,,粉人要有趣味性或相关性,还要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和口味,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因此,让学生接触一些真实的、将来的工作很可能用到的、关于自己专业的语言材料很有必要。

    (三)强调学生的语言翰出,重视输出质量。乐佣的“翰出假说,指出语言愉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翰人的理解和巩固。相对而言,中国的外语教学一直较重视语言箱人,而忽视语言抽出,这就导致了学生口头表达、写作和翻译能力的相对薄弱,这从前面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论证。“当学生发现经过长期学习所积累的语言知识不能自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时,他们那种学了无用的失望忿是很强烈的。因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和语言水平,最需要的是有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的机会,有强烈的文际和使用语言的愿望小。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语言抽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重视语言柏出,并注重提高其质t。除了开展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回答问题、分组辩论等课堂活动,教师还可以大胆采用国外通行的研究型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自选与专业相关的研究主题,搜集有关资料,以学生用英语发言或上交研究报告等形式休现研究成果。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为发言或写作作充分的准备,提离语言抬出的深度与准确度。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例10

一、《天书》的非语言符号自觉

徐冰的艺术在不同场合被称为“符号艺术”。实际上,每一个艺术作品都不得不是一个符号文本,任何艺术家也本质上必须是“符号制造家”,何以徐冰独享殊荣?

恐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对“艺术的符号本质”的自觉状态。他几乎每一个作品都制造具有内在风格关联的符号。尤其是他以艺术家的直觉,切中了“后语言符号时代”的重要关键命题。以《天书》为例,他以文字的笔画为基本构成材料,但却是“非语言”的。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最庞大的表意系统,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局限性在于,语言的分化。在巴别塔语言中,人类因语言不通而丧失了通向天国的最后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天书》将语言的局限推之极致———那些看上去像文字的符号实际上仅仅具有视觉图像性,而不具有任何语言可读性。这种基于图像性的“反语言”立场让人自然而然地联系到米切尔提出的“图像转向”主张。两者从学术与艺术实践殊途同归,对语言与符号作了相似的思考。在徐冰的使用概念中,符号作为一种广义语言行为,是对传统语言文字樊笼的突破。米切尔也是反传统语言的,在他看来,根据语言学转向的模式建构的一种符号学可能无法处理基于“像似性”构成的图像。米切尔是理论先锋,徐冰是艺术践行者,两者虽然在观念细节上差异很大,但同样敏锐地觉察到现代人的“符号化生存”已非传统样式的语言所能涵盖。所不同的是,米切尔以理论家特有的严谨挑起语言符号与图像符号的矛盾。他承认语言是一种符号,并反对以语言为蓝本建立图像符号解释体系。徐冰恰恰相反,认为“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他以艺术家的直观对语言做了广义化的重新界定。两者最终同意,今天的符号是“非传统语言的”。

如果我们仍然用“语言”来界定徐冰艺术中的符号体系,则必然是“广义语言”范畴的,其在理论上对应的就是米切尔“图像转向”理论中提出的“后语言符号学”问题。徐冰的与众不同,首先在于他特别敏锐地追问了当代的“后语言符号”转向问题。故而他以《天书》表达自己对现存文字的反思,又用《地书》阐述超越巴别塔隔膜的“普天同文”理想。在艺术实践中,徐冰将日常生活中自发的符号使用转变为对这种使用合法性的反思。他试图冲破传统语言,借助非(传统)语言符号实现交流的大同理想。无论这个理想及其实现策略是否足够成功,其提出的问题是切中当下要害的。

二、《地书》的元媒介性

元,也可称“上层”或“超越”。《地书》的“元媒介性”是艺术家将文本内容解读置于一个低层次位置,并通过元语言压力制造浅层释义效果而获得的。常规地讲,《地书》可能是《天书》的退化。因为《天书》是无解的,是纯形式的,而他基于“普天同文”理想追求的《地书》———居然是可译可读的!它是艺术家用搜集整理出的一套“标识语言”写成的对艺术的符号文本。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对接受者趣味的折中———而任何妥协对于艺术都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种可译可解,有可能消解艺术的“元语言”压力,而令艺术作品自我退化成为一套“象形文字”国际读本。

所谓元语言压力,是一种“符号必有解”的释义冲动。当艺术符号文本的身份得到确认之后,必然以“艺术”这一身份作为元语言规则加以释义。在这一身份的框架下,“读不懂”也是一种意义解读方式。此时,它触及艺术的自反性命题———一旦艺术直接触及艺术本身的反思,它就成为一种“元艺术”———关于艺术的艺术。这大概是一切艺术创新的不变法则。无论是梵高、毕加索对于绘画语言本身的开拓,还是杜尚以小便池开启后现代艺术,都是既有艺术条框的突破。以此法则衡量艺术的开创性,则《天书》高于《地书》。《地书》这种以某种方式的规则编就的“国际读本”无处不在!比如城市生活中各种易懂的指示图标(它们本身即是《地书》的素材来源),再如至今仍然被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

但若对《地书》的解读仅仅限于“以非语言符号创作的一则可翻译(甚至无需翻译)为传统语言的类小说故事”则误读了艺术家。《天书》与《地书》均追求超越语言,前者诉诸无人能懂,而后者追求人人皆懂。人人皆懂并非人人都在“艺术”的意义上读懂了《地书》。人人读懂的只是以“国际读本”的解码规则译出的那个类小说叙述文本。实际上,这个文本的内容本身并非《地书》的艺术性所在。《地书》与《天书》同样有着触及艺术自身定义上层元语言意涵。《天书》通过“无解”来逼迫受众进入元层次思考;《地书》有了《天书》的铺垫无须再作这种强迫,而选择了貌似更为妥协的策略。但就艺术元媒介意涵而言,《地书》的这种选择不仅不比《天书》更易懂,反而设置了一层迷障。《地书》中那些无需翻译的符号仿佛一个香气四溢的诱饵,吸引阅读者按照设定的规则去翻译,进而获得以传统语言为蓝本的解读。这种设定,产生了一个互文关系。读者在艺术家设定的线路内游走,艺术家在这场艺术符号文本的共谋中成为造字的仓颉,成为此次沟通场域的主宰者。

从艺术家对符号文本的意图掌控来说,《天书》《地书》毫无二致。《地书》甚至是更复杂的元语言迷宫,它提供了一个供解读的假象。要获得有关它的艺术本真,需要观者超越对符号翻译猎奇本身的趣味,使自身随时既“在文本中,又超然文本之外”,进而在艺术元语言层次上建构与艺术家的会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书》诉诸“元语言暴力”的逼迫其实是更为简单直接;《地书》提供了不同的岔路,对受众而言更具“智性”挑战。《天书》的无解,使任何解都合法化,因而是一个开放文本,一个设问。而《地书》则对实现“普天同文”的宏大理想作了尝试,其艺术实践对《天书》的设问进行了回应,虽然这种回应不必然是一个有效结果。

三、“普天同文”与“超符号”悖论

《地书》的努力可能并不直接通向《天书》所设问题的答案。从技术上讲,徐冰实现“普天同文”的路径可能是方向性悖反的。《地书》试图建构的实现大同理想的方式,是借助“符号与所指代事物的所具有的直观关联”。艺术家一直在试图以这种“直观”超越社会性习得经验,甚至教育背景。《地书》中的那些图标符号的意义,貌似一望而知。这种策略的本质是依据符号的“透明性”(或称“像似性”)超越符号的规约性。透明性符号的直观特性在读图时代尤其具有诱惑力。然而,它真能实现吗?或者它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实现?

有机会面对徐冰艺术作品的人几无例外是受过教育且高度适应当代符号化生存状态的观者。我们已经在耳濡目染中练就了一套有关现代都市生活识别的习得技能。而当我们以“普天同文”的严格尺度来衡量时,其结果就完全不同了。这些收集自高度现代化的都市图标对于不具备都市生活背景的人来说,只是另一部《天书》而已。以右图《地书》中一段为例。心形状代表“爱”?穿裙子的那个是女人等等符号是非常显著的基于现代生活的习得约定。实际上,获得这些符号的识别能力绝非“无关教育背景”,而必须是将受众设定为“生存与当下地球村时代的都市并具有相应社会习得经验的人群”。艾科曾经指出,任何看上去“像似”的符号都是某种社会心理的约定结果。即是说,那些看上去自然而然地像“男人、女人、爱情……”的符号其实并不“自然”。其“显得自然而然”反而是一种假象,它遮蔽符号作为社会心理规约的本质特性。现实是,徐冰创造的并非超越语言的“普天同文”符号语言,而是当下都市生活符号方式的一种。根本不存在一套超符号的符号规约系统。一种符号的意义乃是其能被解释,而一旦有一套解释一切的元符号,谁来解释元符号?可见,超符号的符号本身即是一个逻辑悖论。任何符号系统只能处于与其他符号的并行地位,否则,符号的无限衍义将终止,一切意义都将从未发生。

从艺术与人类主体的自我确证关系来看,“普天同文”的雄心本身可能也与艺术符号的使命背道而驰。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但这是个从来未完成且永远也不会得到完全归纳的命题。因为,人作为符号的动物的独特性,并非指对一套既有符号系统的习得认知反应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可能不如电脑,甚至不如巴甫洛夫的训练有素的狗。人类主体性存在必须不断以符号体系的创新实现自我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