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制冷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7 16:49:52

制冷技术论文

制冷技术论文例1

发展冰蓄冷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空调设备已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迫切需要。空调用电量已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60%—70%。当前由于能源紧缺,电力紧张,空调事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冰蓄冷空调就利用非峰值电能,使制冷机在最佳节能状态下运行,将空调系统所需要的显热与潜热的形式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时,即用融冰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的需要,用来储存冰的容器成为蓄冷设备,冰蓄冷空调技术可以对用电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在且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率。

1.2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城市供热和制冷上的应用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若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取(供)暖或供应热水,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空气源热泵使用范围广,产品适用温度范围在-10-40°C,并且一年四季全天候使用,不受阴、雨、雪等恶劣天气和冬季夜晚的影响,都可以正常使用;热效率高:产品热效率全年平均在300%以上;热泵产品无任何燃烧排放物,制冷剂选用了环保制冷剂R417A,对臭氧层零污染,是较好的环保型产品。因此,低温空气源热泵特别在北方夏热冻冷的城市供热和制冷有着广泛的应用。

1.3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

如今,星级宾馆、酒店,都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和24小时热水供应,多数情况下冷、热源分别设置,用冷水机组提供冷源,蒸汽或热水锅炉提供热源。众所周知,冷水机组在运行时要通过冷却水系统排出大量的冷凝热,在制冷工况下运行,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回收这部分冷凝热输出的65度的热水作为生活热水,会是一条变废为宝的节能途径。

2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及控制

当代的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型的生产力、形成新型生产方式、形成新型的市场交换方式、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新的财产占有方式和分层结构、形成新型的权力和组织管理结构,技术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客观必然的。人类有了其他一切生物所不曾具有的思维、精神和语言,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人类也必须对技术的负面效应做出回应。

彻底消除科技的负面作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科学技术活动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语

制冷技术论文例2

2制冷空调技能技术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合理用能,并且降低电力高峰期的符合,现阶段主要的制冷空调节能技术主要有七种,分别是:蓄冷技术、燃气技术、太阳能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热泵技术、热声制冷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2.1蓄冷技术

现阶段空调用电量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总耗电量中的70%左右,并且由于电力紧张以及能源紧缺现状的不断加剧,促进了制冷空调新技术的研发。蓄冷技术是在这种条件下被研发出来的,该技术就是使空调在非高峰期用电来保持最佳节能状态,此时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由所需的潜热的形式释放冷量来满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调系统冷负荷使用融冰释放的冷量来满足,蓄冷设备也就是储存冰的容器,这样的空调不仅可以提高本身的经济效率,还能够增强系统稳定性。按照我国每年新增3亿m2的商用建筑,如果均使用蓄冷空调系统,每年可为国家节电40亿元,节煤330万吨。

2.2燃气制冷技术

燃气空调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空调使用对于电网的负荷,也可以提高能源的一次利用率,对于减少污染,平衡冬夏季燃气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相关部门的测算,如果燃气制冷量1×107万RT,消耗天然气约6×108m3,这些制冷量就相当于少发电3.5×107KW,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力设备的运转利用率,还能够节约发电设备的投资。随着我国城市燃气管网的逐步完善,燃气空调必然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此外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燃气空调的发展,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夏冬季用电高峰、提高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太阳能制冷技术

目前太阳能空调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分别是通过光热转换,以热能制冷,另一种是以光电转换,利用电力制冷,而现阶段应用较多的就是热能制冷。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太阳能的应用对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再制冷的技术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并未取得显著地效果,一个原因是成本过高,另一个就是能源利用率较低。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热直接驱动的空调虽然性能系数赶不上传统的机械式空调,但是由于其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因此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太阳能制冷空调。虽然太阳能具有可再生的特性,但是由于其能量供应具有随机性而且能源密度也较低,给其大规模扩展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现阶段的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首先就要解决其可靠性、稳定性,并且相应的提高系统性能系数以及效率。最后,也可以将太阳能制冷技术与其他能源技术结合,形成一个多能源系统,充分利用废热、废气以及其他能源。

2.4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水源热泵技术和土壤源热泵技术。热泵技术具有性能可靠、无污染、高效节能的优点,可以在夏季制冷、冬季制热,并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热水,此外配套的热泵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节能效果好的优点。鉴于其明显的节能降耗优势,其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我国也有了很多的应用实例,通过对比,我们总结出:虽然热泵技术的初期投入与中央空调基本持平,但是其投入运行后的使用费用远远低于传统的中央空调。据相关部门估算,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每年浅层地热能可利用资源量相当于3.56亿吨标准煤,扣除消耗电量,可节约相当于2.48亿吨标准煤。

2.5热电冷联产技术

作为一种综合利用能源的系统,热电冷联产技术不仅增加了热电联产中的夏季热负荷,提高了汽轮机组的负荷率,实现了机组效率的提升,还能够提高低品位热能的利用率。燃气轮机发电是以天然气为动力源,并且将废热直接排放到吸收式冷热水机组,长生了用于制冷的冷冻水,并且将热量应用在除湿型空调上面,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增加热电冷联产的综合效率。该技术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至少在10%以上,因此我国近年来也开展了该技术的应用,例如上海的黄浦区中心医院以及浦东国际机场都采用了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节能效果。

2.6热声制冷技术

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制冷技术,热声制冷技术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相比,取消了对于环境具有破坏作用的制冷剂,直接使用惰性气体或者惰性气体的混合物作为制冷剂,减少了对于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臭氧层的破坏。而且热声制冷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无需特殊材质,在制造成本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它减少了活塞、剂的使用,在维护成本上同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此外,热声制冷技术几乎没有现阶段制冷系统的缺点,因此其可以成为未来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2.7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了人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智能控制、负荷预测以及故障检测和诊断等方面。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仍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们应将传统的方针系统与人工智能制冷技能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空调制冷效率的最大提升,并且实现最大化的节能效果。

制冷技术论文例3

2变频技术改造

2.1离心泵与管理特性曲线

从图1可看出,离心泵在制冷系统的管路工作中,无论出于哪一种工作状态下,都只有一个工作点,如图中A、B、C三个工作点。这三个工作点也是离心泵的工作曲线与管路工作曲线的交点。离心泵若在B点工作,泵输出的能量比管路所需要的能量要高出很多,加大了流量,增加了管路的摩擦和阻力;离心泵若在C点工作,泵输出的能量比管路所需要的能量要少,减少了流量。只有离心泵在A点工作时,泵输出的能量等同于管路所需要的能量。

2.2水泵工作状态

水泵转速与水泵的流量和扬程成正比,水泵在制冷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始终处于高效率区间内,就要调整水泵的运行模式,也就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水泵的数量进行增减,提高整个矿区的制冷效率,降低制冷降温所消耗的能量。

3变频技术实施

3.1变频器

矿井下冷冻水循环的制冷系统中,每台变频器都会带着一台水泵,这样在水泵的运行过程中,即使由于季节的变化给制冷系统带来的负荷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变频设备都能根据工作面的承受状况,调节冷冻水循环的流量。变频器是由本体、电抗器、滤波器以及其他辅助的机器构成,变频器是对制冷系统中电动机转动的速度进行控制,并且对制冷系统中可能会发生的故障加以预防,其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变频器每个构成机器间的相互配合。变频器在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试,调试成功之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行。具体操作步骤是在电源接通后,将变频器上的转换开关调换到近距离控制模式,矿井制冷系统中电动机在不同温度下运行的所需温度,都可以通过在变频器上选择不同的速度来实现。如果在变频器的运行或启动时出现故障,都会自动停止运行或启动。

3.2ABB变频器

ABB公司的变频器中,根据制冷系统不同的负荷来调节冷却水的循环流量,主要是依靠对频率输出的控制,进而控制电动机输出轴的功率。地面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安装了5台循环水泵。

3.3运行方式

矿井制冷系统中关于变频器的运用分为两种模式,根据温度对矿井制冷的需求分为夏季和冬季。夏季时,矿井对制冷降温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制冷系统对热量的负荷比较重,这也增加了冷却水的流量。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变频器的频率,使变频器与水泵达到同时运行的模式,来满足矿井制冷降温的要求。冬季时,矿井对制冷的要求相对要低得多,那么制冷系统对热量的负荷也随之降低,同时也减少了对冷却水流量的要求。所以可以减少水泵的台数,采用2台水泵的运行,并且要求每台水泵的运行频率为30HZ左右。并且,由于水泵在冬季消耗的能量较低,一般采用低能耗的运行模式。

制冷技术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48-02

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为使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转变,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做好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本文以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探讨。

一、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如制冷与空调、电气运行、机械制造等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成为社会中的技术型先锋做好准备。电冰箱维修技术是制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且对于学好其他的专业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结以往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制冷教研组认为可以在这门课中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抽象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对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大都有抵触情绪,而对于实训操作方面却很感兴趣,因此,可在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在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中进行一体教学的实践,也可以为后面的空调器原理与维修、制冷与空调作业、冷库、中央空调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经验。

二、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制定教学目标。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的制冷班又称“申菱班”,制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人到广东申菱空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一部分人到制冷空调公司从事安装、维修工作。我们首先明确了学生的专业岗位方向主要是“生产、安装、维修”,然后结合企业的意见明确制定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目标。

通过征求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东莞国顺制冷设备公司、梧州格力空调公司等企业专家的建议,确立制冷与空调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的学生是在生产第一线、服务第一线从事制冷与空调设备制造、工程安装调试、系统运行管理,低温物流设备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术人员。整个教学计划的思路是:紧密围绕市场,以培养学生小型制冷和空调设备原理及维修技术职业能力为主线,技能应用能力为主体。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上,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使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与国家制冷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

根据制冷与空调专业设定的教学目标,制冷教研组全体教师在一起共同讨论,确定电冰箱维修技术和制冷技术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制冷的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知识,掌握电冰箱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熟练使用电冰箱的检修工具和仪器;掌握制冷管道加工、制冷管道的气焊技术和电冰箱维修过程的各种技能;熟识电冰箱制冷系统的检修过程,掌握电冰箱基本维修技能,能对电冰箱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及维修;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以往的教学中,制冷专业在第二个学期的专业课有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两门课一般是由两位教师担任。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只是学习制冷和空调方面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制冷原理等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验和实训,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枯燥。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是以技能为主的一门课程,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制冷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有必要将制冷技术基础知识这一门基础课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一门课融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否则,不仅教学的内容容易脱节,同时教学效果也不明显,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制冷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讨论,将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两门课融合在一起来制订教学计划。在具体安排上,将所有排列出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一个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列出重点、难点、技能的具体要求和考核办法。在教学的课时安排上,安排每一周12个学时,为了方便教学和减少辅助时间,安排每周3个早上连续4个学时的教学时间,充分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三)教师、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准备。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很重视制冷专业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在人员、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了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教研室起用既精通制冷专业理论,又熟识操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负责这一门课的一体化教学工作。一体化教学实践基本是在实训室进行,由于制冷专业2010级只有一个班共33位学生,教学场地、教学设备都能够充分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的监督。在教学监督方面,教研室和教务科全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跟踪,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问题很快就给予解决。经常对学生进行了解,询问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意见,在跟踪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确保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过程

将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两门课的内容分解为13个教学模块,这些教学模块内容不是随意拼凑的,也不是按照课本先后顺序排列,更不是简单地将课本的内容进行分解,而是按照知识结构和电冰箱系统的工艺流程按顺序将各个知识点、技能点进行罗列,也就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制冷考工考证的内容进行安排的。

电冰箱主要是由箱体、制冷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组成的,教学的主线是先进行冰箱制冷系统教学,再到冰箱电气控制系统教学,然后再到整体冰箱的教学。在冰箱制冷系统的教学中,按照事物的认知规律,先从制冷管道加工技术到制冷管道的焊接及排污到制冷系统的检漏,再到制冷系统的抽真空,然后到制冷系统充制冷剂,从而完成整个冰箱的制冷系统的教学。在电冰箱电气控制系统各模块的教学中,也是按照认知规律,先熟识电冰箱的控制电路,再到各电气部件的原理及检测,然后到电冰箱控制电路的连接及检测,从而完成冰箱电气控制电路的教学。最后,进行简易电冰箱的组装、调试和故障的检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电冰箱的基本知识、制冷的理论和原理等部分内容融合相应的模块中去,使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33位同学分成11个小组,每个小组为3人,小工具人手一套,大一些的工具设备基本上是每个小组3位同学共用一套,每个小组3个同学之间在每一个模块既要进行单独的练习,又要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真正融合。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的技能学习为主线,教师只是进行相应的讲解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较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解决了以往在课堂上无法讲解的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一体化教学方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教、学、做合一。

四、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办法

在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的考核中,淡化理论考试,以技能考核为主。在完成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后,都要进行相应的考核,根据技能的要求和标准,考核采取的是一一过关制。在期末这一门课的考试,按照考工考证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考试,同时,也增加职业素质考试,强化实践技能考试,考试标准完全参照生产一线的技术要求制定。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基本上能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的零距离培养。

五、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笔者从事制冷专业的教学工作有十多年,经历了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到强调以实验、实训为主的教学,再到现在的一体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学生有厌学情绪,专业技能普遍较差;以实验、实训为主的教学,虽然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也没能真正解决学生知识、技能脱节的问题;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学生是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教、学、做合一,基本上解决了学生厌学和知识、技能脱节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接受一体化教学后到企业实习实训,均能很快适应不同的技术岗位,且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制冷专业的学生在岗位适应性、技能水平、团体协作能力、职业素养水平都比以往各届学生都好。

总之,中职学校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改善目前中职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都大有帮助,能大大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一体化教学,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立群,彭爱红,李利花.电冰箱维修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制冷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制冷技术论文例5

关键词:冷藏果蔬 保鲜技术特点 分析

农产品保鲜,尤其是果蔬保鲜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进入经济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目前果蔬保鲜技术发展与世界先进的果蔬保鲜技术相距较远。由于新鲜果蔬具有不耐贮藏和运输、易腐烂变质的缺陷,对新鲜果蔬采取采摘后进行保鲜尤为重要。经过理论分析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冷藏果蔬保鲜技术较为优异,你那么冷藏果蔬保鲜技术的特点有哪些呢?

1、 冷藏果蔬保鲜技术与其他果蔬保鲜技术的比较

常用的果蔬保鲜方式有简易贮藏保鲜、通风库贮藏保鲜、气调贮藏保鲜,还有本文主要介绍的冷藏保鲜。简易贮藏保鲜,包括窖藏、堆藏和沟藏,应用原理是利用自然温度来调节果蔬贮藏的温度,虽然这种保鲜方式结构简单而且费用不高,但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太大,不易操控,稍有不当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通风库贮藏保鲜,应用原理是通过利用自然的低温进行通风换气,进而控制果蔬贮藏温度,虽然这种保鲜技术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所需投资低,但是通风库依靠的仍然是自然的温度,库温随自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持续维持理想的贮藏温度较难;气调贮藏保鲜,应用原理是在正确认识了解果蔬采摘后生理的前提下,将果蔬放置于密封的特殊库房,与此同时改变贮藏环境中气体的成分,虽然这种保鲜技术贮藏之间长,而且由于保持果蔬的硬度、抑制叶绿素分解、以及减少干耗损失等优点,利于外销和长途运输,但是成本却偏高,而且不适应用于所有的果蔬,甚至会造成工作人员窒息现象。由此可见,以上的几种果蔬保鲜方式较冷藏保鲜来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冷藏保鲜分为机械冷藏和冰藏。冰藏是利用天然冰维持低温贮藏环境,又分为间接冷藏和直接冷藏。间接冷藏中间的冷却介质是盐水,这种方式虽然调节温度较为方便,但是投资和维持的费用都较高,且热效率低;直接冷藏就是把冰块直接放在贮藏库内,通过使冰块吸热融化使贮藏环境降温,贮藏成本低,制冷效率高,但是不易操控贮藏环境中的湿度。机械冷藏,就是借助机械冷藏系统,将热量由冷却物体转移到环境介质中,具有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以达到迅速均匀降温的效果,且贮藏库内的湿度、温度以及通风都可以依据果蔬的生理要求而进行控制调节。

2、 冷藏果蔬保鲜具体的应用表现

果蔬在采摘后,尽管同化作用基本已经停止,但是仍为一个活体,仍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自身内的有机物,放出热量。新鲜果蔬营养丰富,含水量高,但是保护组织差,极易受微生物侵害和机械损伤,新鲜果蔬属于易腐商品。若想将新鲜果蔬贮藏好,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做好采摘后商品化处理,还应该努力创造合理适宜的贮藏环境条件,配备相应的贮藏设施,配置冷藏机械,尽最大可能的抑制呼吸代谢作用,最长时间的延缓后熟和衰老进程,达到延长果蔬采摘后的寿命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避免果蔬因为受到侵染进而造成果蔬腐烂变质。为了维持贮存库的低温,需要排除以下几种来源的热量:贮存库内灯光的热量、贮存库体内漏热、果蔬进入贮存库时自身所带的大量的呼吸热和田间热以及操作果蔬保鲜的工作人员散失的热量。机械制冷的工作原理利用的特性是制冷剂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吸热,使贮藏新鲜果蔬的贮藏库环境温度下降,维持库内的恒定低温,进而达到保持商品质量、延缓果蔬衰老和贮藏寿命的效果,此降温过程是通过贮存库内的制冷剂发生物态变化实现的。

3、 冷藏果蔬保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冷藏果蔬保鲜与其他的果蔬保鲜方式比较,冷藏果蔬保鲜更有较多的优势,不仅可以达到迅速均匀降温的效果,而且贮藏库内的湿度、温度以及通风都可以依据果蔬的生理要求而进行控制调节,但是仍不可忽视保鲜过程中存在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国果蔬冷藏保鲜技术的实验应用刚刚起步,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状况,冷藏保鲜技术中的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合理有效的试验、探索和完善。

第二,我国现阶段通过冷藏保温进而产生巨大收益的果蔬种类较少,对于优等、特殊的果蔬而言,冷藏保鲜不仅保鲜难度大,而且保鲜期短;对于普通的果蔬而言,通过大棚栽培技术就可以达到一年四季上市的效果,对此冷藏普通果蔬保鲜难以产生较大的效益,甚至是难以产生效益。

第三,我国目前缺乏关于果蔬保鲜技术专业的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数的农业科技研究工作人员对果蔬保鲜技术接触的时间不长,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关于果蔬保鲜专业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

4、 冷藏果蔬保鲜技术的应用前景

现阶段,我国对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状况非常的重视,对发展农产品储藏以及运输保鲜农产品的重要性进行特别的强调。入世以后,我国传统的果蔬市场受到较大的冲击,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果蔬要想减少采摘后的损失,只能通过保鲜的手段,进而提高果蔬的附加值,提高国际果蔬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益。不难看出,由于我国对果蔬冷藏保鲜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我国果蔬保鲜技术势必产生质的飞跃。

5、 小结

综合全文,冷藏果蔬保鲜技术较其他的果蔬保鲜技术占有更多的优点,不仅可以达到迅速均匀降温的效果,而且贮藏库内的湿度、温度以及通风均可以根据果蔬的生理要求而进行控制调节,但是冷藏果蔬保鲜技术又不可避免存在不足,本文从冷藏果蔬保鲜技术与其他果蔬保鲜技术的比较入手,进而对冷藏果蔬保鲜具体的保鲜过程进行详细的论述,最后对我国现阶段冷藏果蔬技术的不足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简单的概括,达到不断完善我国果蔬保鲜技术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制冷技术论文例6

1 前言

计算流体力学,又名计算流体动力学,英文简称CFD,这是一种对流体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的新分支,主要得益于计算机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辅助。简而言之,CFD属于现代模拟仿真技术,研究专员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仿真实际的流体流动,通过虚拟的实验情况来得出相应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程领域中。成本低、速度快、资料完备等这些都是CFD技术的优势,加之伴随计算机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在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时CFD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4年,CFD首次被运用于HVAC(暖通空调)工程领域,丹麦的Nielsen利用CFD对通风房间内的空气流动进行模拟,主要模拟预测室内外或设备内的空气或其他工质流体的流动情况。

2 计算机流体力学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

2.1 暖通空调CFD技术

暖通空调CFD技术,即结合CFD方法、流体力学、湍流力学、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等在计算机中求解出流体流动的各种守恒控制偏微分方程组的技术。在模拟暖通空调领域内流体流动实验时,分析结论是流动问题多为低速流动,保持10m/s以下的流速,而根据变化不大的流体温度与密度情况可判断其为不可压缩流动,这一结论等同与应用范围内的CFD与数值传热学。但由于湍流流动是暖通空调领域内的主要流体流动,而CFD技术对湍流现象尚未取得全面解决理论,因而只能依靠湍流半经验理论来解决暖通空调的湍流现象,不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依然存在诸多困扰。暖通空调CFD技术主要有建立模型、数值求解、可视化处理三大主要步骤。

2.1.1 建立模型

在研究流动问题时,需要通过建立数学物理模型才能完成数学描述。由于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都能满足HVAC领域的流动问题,一般可采用不可压流体的粘性流体流动的控制微分方程,但又因湍流流动是HVAC领域中的主要流体流动,为完整描述HVAC领域的流动问题,还需要运用适当的湍流模型模拟湍流流动及求解数值。当前,房间空气流动广泛采用两方程模型中的k-ε模型,也可以采用新的零方程模型来解决HVAC领域的一般工程。粘性流体流动通用的控制微分方程为: ,其中变量 可代表不同的物理量,进而表示不同含义的方程,如 表示速度时,就代表流体流动的动量守恒方程; 表示焓时,代表能量守恒方程; 表示湍流参数时,则代表湍流动能及湍流动能耗散率方程。通过上述方程,研究专员就可以计算出工程流场所需的温度、浓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分布。

2.1.2 数值求解

在对HVAC领域的流动问题进行数值求解时,可以通过上述各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但由于那些微分方程相互耦合且非线性特征非常明显,因而只能通过离散实际问题的求解区域采用数值方法来求解。一般,有限容积、有限差分、有限元这三种是数值方法中主要运用的离散形式,普遍应用在HVAC工程领域的CFD技术中。又因低速、不可压流动是HVAC领域的特征,且其存在传热问题,因而在离散情形中更多是采用有限容积的数值方法求解。

2.1.3 可视化处理

通过数值求解步骤能够得出离散后的各网格节点上的数值,不过这种方式的求解结果直观性不强,不便于一般工程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理解,因而需要对求解结果的温度场、浓度场、速度场进行可视化处理。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直观形象的表示出HVAC工程领域中的温度场、浓度场、速度场,使之成为暖通空调CFD技术应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冷空调的CFD预测仿真空调房间内的空气分布详细情况,从中得到的分析结果是要想达到良好的制冷空调效果,需要重点解决通风空调系统中通风空调空间的气流组织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制冷空调的满意效果,而且还能达到能源节省的目的。在制冷空调的设计中,通风空调空间是设计问题的关键部分,根据不同的空间特征可将制冷空调的通风空间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如住宅、办公室、高大空间等的普通建筑空间;一类是如洁净室、客车、列车等特殊空间。如此,可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在制冷空调设计中应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CFD技术,并借鉴暖通空调CFD技术的设计经验来帮助解决制冷空调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2.2 食品的冷冻、冷藏与运输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物流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制约于保鲜、冷冻、冷藏技术的落后,造成我国每年因食品运输而浪费了大量的物资与财力。据统计,我国每年在转运与存放过程中因缺乏冷冻、冷藏技术的支持,进而造成每年腐烂损坏的果品高达25%、蔬菜高达30%、家禽肉类高达20%、奶制品高达23%,而这些腐烂损坏的食品每年高达上亿吨的总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如此可见,亟待解决我国食品运输中的冷冻、冷藏技术十分必要,而在冷冻、冷藏过程中食品的品质变化(如维生素的保持与损失、食品蛋白质的变性、食品质地与鲜度、脂肪氧化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食品安全也是研究冷冻、冷藏技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食品运输过程中的腐烂损坏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将CFD技术应用于冷冻、冷藏技术的开发中,充分利用CFD技术的独特优势来有效解决食品冷冻、冷藏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2.1 生活与商用的冷藏装置

冰箱、冷藏陈列柜、冷库等是较为常见的冷藏装置,主要适用于生活与商用。其中,冰箱的制冷原理是通过电能消耗来保持适当容积绝热箱体内的低温,以达到制冷目的来实现食品的保鲜、冷藏贮存。在冰箱冷藏装置的技术设计中,最主要的困扰问题是流场优化,绝热箱体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决定了食品的保鲜质量,箱内温度场受制于冰箱耗电量的影响。流场的具体信息获取也是一个棘手问题,不可以通过代数方程计算来获得,若采用实验的话传感器的装置会破坏箱内的流场,并加大了工作量,而应用CFD方法与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困扰问题。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市场的崛起,其能够为人们提供各种生鲜食品、熟食与半熟食品,通过冷藏陈列柜来实现对蔬菜、肉类、水果、奶制品、日配品等的保鲜与冷藏。因而,人们对冷藏陈列柜的保鲜存储设备提出了高要求,研究工作者基于CFD技术对冷藏陈列柜进行了改良,温度与湿度控制、气流组织、节能等技术问题可广泛使用CFD技术来解决。

食品的冷冻加工与冷藏需要冷库来解决,而冷库的建筑结构复杂且具有严格标准,要求冷库具备坚固性、隔热性、抗冻性、密封性。其中,库内货物的贮藏质量、贮藏期直接受制于冷库内的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三个方面的分布合理性,为了提高冷库内食品的卫生与安全,将CFD技术应用于冷库领域十分必要。

2.2.2 运输用冷藏装置

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交通工具上的冷藏装置必不可少,这是确保食品在运输期间保鲜、保质的关键所在。为此,结合交通工具的特点,人们研制出了运输用冷藏装置,其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冷库,冷藏集装箱、冷藏汽车、冷藏船、铁路冷藏车是当前主要的运输用冷藏装置,以确保运输过程中食品能够贮存在低温环境中,避免因运输而造成的食品腐败损坏。在运输用冷藏装置中应用CFD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其对食品的保鲜冷藏质量,冷藏集装箱是冷藏食品运输中的主要工具,利用CFD方法能够实现对箱内稳态流场、温度场等进行实验及数值计算。而在铁路冷藏车中应用CFD,可以利于完成对充放冷过程(冷板冷藏车)、冷冻货物温度分布(运输过程)、温度场(堆码方式)的数值模拟,以及数值计算与分析。总之,在CFD方法与技术的支持下,运输用冷藏装置的功能会越来越完善,进而食品的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冷藏等卫生安全性。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将计算流体力学应用在制冷空调还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设计领域,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HVAC(暖通空调)领域中CFD技术的广泛应用成效,使得制冷空调CFD技术及其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相信在相关研究专员的努力下,CFD技术将在制冷空调工程领域中获得更普遍、广泛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田虎,李娜.暖通空调中CFD技术的应用概述[J].中国科技博览,2010(6):17-17.

[2]李钢.计算流体力学(CFD)在制冷与空调专业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28):261-263.

[3]谢秋荣.CFD的应用范围及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4X):232-232.

制冷技术论文例7

1 前言

截止2012年底我国公路里程已经突破41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6万公里。在我国已建成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中,沥青路面的比重最大。每年12%左右的沥青路面的维修改建产生大量被铣刨下来的旧沥青路面材料(RAP),采用合适的再生方法,使得这些RAP得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重新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RAP再生利用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沥青路面再生

2.1再生方法

根据美国沥青再生协会(ARRA)的定义和分类,将沥青路面再生分为:冷刨法,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冷再生,全厚式再生。

2.2冷再生的优缺点

冷再生主要指对原路面进行再生利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热能的使用。冷再生具有如下几个显著优点:

(1)可用于处治多种路面病害类型。

(2)可大大减少路面中反射裂缝的出现。

(3)可在不改变路面纵横线形的前提下改善路面的结构承载力。

(4)可减少路面施工过程中对能源、集料、沥青等的需求,从而可以降低工程成本。

(5)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环保。

3 冷再生方法

3.1乳化沥青冷再生

3.1.1乳化沥青概述

乳化沥青(简称乳液)是由两种互不相容的物质——沥青和水通过机械分散而制得的沥青乳浊液。

乳化沥青主要由沥青、乳化剂、稳定剂和水组成。乳化沥青按微粒所带电荷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类;按破乳速度快慢又可分为快凝型、中凝型和慢凝型3种,而快凝型又有快凝(QS)和速凝(RS)之别。

3.1.2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优点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有效地解决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问题,延长沥青面层使用寿命。

(2)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有利于废料处理、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拌和、施工工艺简单,在路面压实后可以立刻开放交通,缩短了施工时间又保持着同样良好的养护效果。

(4)施工期间无挥发物产生,利于环保;施工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小。

3.2泡沫沥青冷再生

3.2.1泡沫沥青概述

沥青的发泡过程实际上是在膨胀腔内完成的。需要选择膨胀比较大、半衰期较长的发泡条件来制作泡沫沥青。这也是进行室内发泡试验的最终目的,即寻找某沥青得到最优良发泡效果时所采用的发泡条件,这个发泡条件一般称为最佳发泡条件。最佳发泡条件一般由沥青温度和发泡用水量组成,最佳发泡条件下的发泡效果称作最佳发泡效果。

3.2.2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优点

作为一种实用性的路面技术,泡沫沥青冷再生具有多种优点,主要如下:

(1)可用于处治多种类型的材料,包括优质和劣质的路面材料以及回收的路面材料等,通过泡沫沥青稳定处理,可增强待稳定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等;

(2)通过稳定处理旧路面材料,可解决废弃物的堆置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并可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3)泡沫沥青冷再生过程中,仅需加热沥青,集料等不需加热和烘干,因此可以有效节约能源;

(4)由于泡沫沥青在稳定材料中的特殊分散方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可节省沥青结合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5)泡沫沥青结构层施工期间无挥发物产生,利于环保,且施工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小;

(6)泡沫沥青结构层早期强度增长较快,施工后可立即开放交通(交通量不大的情况),无需长时间的专门养生。

3.3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与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对比

在原材料方面, 2种冷技术所需原材料都容易获得,乳化沥青冷再生段所用RAP筛分为0~9. 5mm和9. 5~37. 5 mm两档材料,而泡沫沥青冷再生段所用RAP没有筛分。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面,种2冷再生混合料采用完全相同的强度、水稳定性等等设计标准,设计流程也基本相同,只是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有所区别。

在施工工艺方面,泡沫沥青冷再生的特点是施工受气候影响较小,并且养生时间短,最多3 天后即可加铺上部结构,在改造工期紧张情况下有时间优势,主要的施工控制点是泡沫沥青的生产质量。但泡沫沥青冷再生需要沥青加热和安全措施,以及专门的泡沫沥青发生装置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乳化沥青冷再生的特点是施工控制相对简单,施工工艺成熟,在国内接受程度高,重要的施工控制点是碾压的时机和含水量的控制,并且设备不需要专门改造。

在工程成本方面,乳化沥青再生比泡沫沥青成本高10%左右。

4 结论

冷再生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陈述了沥青路面再生方法,并着重阐述了冷再生技术中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以及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对于其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以及它们的优点进行了简要论述。针对两种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需要通过中长期跟踪检测计划来对两种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使用效果来进行更全面评价。深入研究冷再生结构强度形成机理,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旧路面,与旧路调查资料一并建立数据库,研究出适用的再生方案,逐渐建立一个再生结构组成模型,为以后冷再生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A Nataatmadj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80th Annual Meeting .2001.1: 7-11.

[2]拾方治,赫振华,吕伟民,等. 泡沫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2004(10).

[3]日本道路协会.日本路面废料再生利用技术指南,王元勋、张文魁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4]黄建跃,刘先森.谈发展沥青再生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公路,2003.

[5]吕伟民,严家汲.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6] 任文清,张向军,王宪利.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施工技术,2001.

[7]祁贵珍.沥青路面的再生工艺及其配套设备.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3.

[8]郝合瑞.旧沥青路面材料冷再生技术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4.

[9]周斌. 沥青路面冷再生方法研究. 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9.

制冷技术论文例8

1.矿井原因分析

1.1 地质地热的影响

①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看,如果井田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且存在着较多的断层,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地幔的地热通道与之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沟通,进而使得热流发生导入,岩温就会得到升高。②由于岩层结构的变化改变了热流方向,垂直层理方向的导热性能小于沿层理方向的导热性能,从而导致了井田不同地带温度场的差异。③地质散热条件差,聚热效应明显。在同一深度下相同地质条件下,其上覆的第四系低层越厚,地温也越高。

1.2 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产热影响

矿内空气绝热压缩散热,地面空气由入风井口经竖井进入井下,由于空气本身的压缩,自身放热升温。生产实践表明:在湿润的井筒中,空气每下降lO00m,气流温度升高约4~5℃ 。目前丁集矿开采到-800 m水平,并继续向深部开拓,因此空气绝热压缩散热是矿井下风流温度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机电设备散热,随着采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电设备散热在高温矿井热源构成中也占较大的比重。 井巷围岩放热,井巷围岩初始温度较高,不断将自身热量传递到风流中,使风流温度升高。

2. 金属矿矿井热害控制仍需解决的问题

2.1 深度相对较小,热害尚不十分严重

我国目前深井的开采深度大多在1000m左右,井下岩温在40℃~50℃之间。其热害尚不十分严重。

2.2 通风系统复杂,管理困难

我国矿山由于机械化程度较低,因而矿场的生产能力低。为了确保生产规模,只得大量增加作业面。一些小型矿山为了各作业班组的作业计量方便,也要大量增加工作面。使得矿井通风系统十分复杂。

2.3 矿石品位低,价值不高

我国目前的深井矿山,矿石价值普遍不高,使得其经济承受能力较差,无法采用有效的集中制冷方法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3.金属矿矿井热害控制技术

3.1 深部矿井热害预测技术

在对矿井的深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高温热害,而这一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态系统。而深部矿井热害预测技术则是对这一复杂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通过对矿井热害预测技术进行利用,可以实现对矿井深部采矿工程有关热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①首先,对相应的井田进行有效的实地调查,并研究与总结出影响矿井地温的主要因素,然后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定性评价与定性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对井田深部开采地温场预测理论与计算方法进行系统论述。

②对影响矿井深部开采矿井热害的各个主要因素与热力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研究矿井深部开采井巷温度场与空气的不稳定换热规律及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系统的提出矿井风流热力状态预测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这些理论与方法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形成一套完善的、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深部矿井热害预测理论体系。

3.2 井下局部降温技术

一般情况下,从制冷机组蒸发器中流出来的冷水温度保持在5℃到7℃的范围之内,对冷水泵进行有效的使用,将这些低温冷水经过冷水管打入到空冷器当中。这样一来,冷水就会通过管壁对风流的热量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有效的降低风温。当吸收过风流热量的冷水从空冷器中流出之后,再经过管道向蒸发器内回流,并在蒸发器当中进行热量的传递。如此一来,冷水的热量又会传递给制冷剂,并使得自身的温度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最后再由水泵送到空冷器当中继续对风流进行冷却。而对于制冷剂来说,它在蒸发器中对冷水的热量进行吸收之后,再由压缩机吸入并将之压进冷凝器当中。当制冷剂进入到冷凝器当中后,又会发生热量的传递,主要是将制冷剂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水。被加热了的冷却水从冷凝器中流出后,又冷却水泵经冷水管道送入到冷水器当中。而在冷却器当中,又会发生一次热量的传递,主要是由冷却水的热量传递给回风流,这样一来,冷却水自身的温度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最后,再经过冷却水管道流回冷凝器当中,对制冷剂的热量进行继续吸收,并有效的实现了排除冷凝热的目的。

3.3 地面集中制冷降温技术

①首先,在地面制冷站从制冷机组蒸发器中流出一次载冷剂,并通过冷水泵将之有效的输送到高低压换热器当中去。然后在高低压换热器中,载冷剂会通过管壁对二次载冷剂的热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吸收,这样一来,二次载冷剂的温度就会降低。在这一过程完成之后,一次载冷剂又会经过保温管道再次回到蒸发器当中,并在其中发生一次热量的传递,传递者和接受者分别是一次载冷剂与制冷剂,这样一来,一次载冷剂的本身温度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

②当制冷剂吸收到冷水的热量之后,就会进入到冷凝器当中去,并在其中进行热量传递,传递对象为冷却水。被加热了的冷却水从冷凝器流出后,由冷却水泵经过冷却水管道送入冷却塔。而在冷却塔中,冷却水的温度又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却水再次流回到冷凝器当中去,对制冷剂的热量进行继续吸收,并最终实现有效排除冷凝热的目的。

3.4 冰浆制冷降温技术

首先,将制冷剂投入到压缩机当中,通过冷凝机的压缩,制冷剂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然后,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到蒸发器当中去,在蒸发器当中与一次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当一次载冷剂不断降温并最终达到-10℃时,将其送入到冰浆制取装置的盘管中,然后由二次载冷剂与一次载冷剂进行一定程度的热交换处理,直至其温度达到-10℃。在这一系列的操作结束之后,换热管表面就会结冰,换热管内的一次载冷剂放出冷量后温度逐渐上升,并回到蒸发器当中重新进行换热降温处理。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金属矿矿井热害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矿井热害的等级划分与原因分析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从深部矿井热害预测技术、井下局部降温技术、地面集中制冷降温技术以及冰浆制冷降温技术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金属矿矿井热害控制技术。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制冷技术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27-02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使受教育者获得科学适用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根据浙江省制冷空调行业对空调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和浙江省制冷学会,与海尔集团、浙江百诚集团、浙江商业机械厂、盾安集团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调研、设计、论证、实施及完善,构建以“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浙江制冷空调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反复的研究论证,我们将空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诚、毅、勤、朴”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面向现代服务业,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上胜任大中型制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中小型空调系统的设计,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制冷空调设备的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目标定位,在对制冷空调企业一线生产、管理、服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及具体岗位工作标准进行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图1所示。

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1.岗位认知实习及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组织学生赴相关空调企业进行认知实习,通过在企业参加生产劳动,让学生对就业的岗位有感性的认识,并培养其职业素养,对今后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有明确的方向。职业基本技能训练是指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及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维修电工、CAD证书。

2.岗位技能学习。职业岗位技能学习主要包括空调系统设计技能、制冷空调系统运行维护技能、制冷空调设备维修技能、制冷空调自控系统维修技能等实训内容,并要求获得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专业技能证书。

3.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制冷空调企业参与空调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使学生能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习工程现场应用的知识和技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空调工程术专业以及职业岗位的真切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学生回校继续学习和提升综合技能打好基础。

4.毕业设计。利用空调企业施工中的工程項目,制作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毕业设计項目课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别,分层次灵活地组织学生完成课题设计。

四、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调研和行业专家的论证,依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小型空调系统的设计、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空调工程销售等岗位的技能項目为基础,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首先根据制冷空调行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情况,将主要工作岗位确定为:中小型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岗位、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岗位、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岗位、空调工程的销售岗位。然后针对每个岗位进行工作过程的分析和职业技能要求分析,再针对这些技能要求,进行适当的归类、整合,形成相应的专业课程。同时针对这些职业岗位要求,结合当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中融入技能证书考核的应知应会要求。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创新创业指导”、“创业讲座”等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除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科技应用文写作”等必修课外,还开设了“经济法律知识”、“音乐鉴赏”等素质选修课;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专业视野与相关专业技能,开设了“制冷空调新技术”、“制冷空调专业英语”、“汽车空调及维修”、“三维CAD软件”等专业选修课。制订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该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突出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强调与企业标准的融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

五、核心课程建设

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过程中,按照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分析岗位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并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建设“制冷技术与设备”、“空气调节技术”、“空调工程施工与运行”、“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及检修”等4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经过长期不懈的改革和探索,逐步构建了以“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了“空气调节技术”等4门专业核心课程,取得了较大成效。空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空气调节技术”课程则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中,“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及检修”等3门课程教材被省重点建设教材立項。同时,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薪水列全校25个专业第一。

参考文献:

制冷技术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260-02

天津商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60年北京商学院的制冷专业,1980年在天津商学院重建,分为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冷冻冷藏工程两个专业,1986年获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6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07年制冷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68年申报成功第三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TS10666)。

一、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与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教学内容和科研成果相结合、专业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和注重学生自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天津市重点学科“制冷及低温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等学科群为支撑,以天津市“制冷技术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制冷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制药研究所、包装技术研究所为平台,充分发挥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经、法、文、理六大应用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优势,突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诚信做人的复合型、创业型高级应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内容的有关参考规范,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特色专业的建设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特征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围绕食品冷链技术各环节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制冷装置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以及低温物流行业的相关课程建设,构建依托制冷及低温工程天津市重点学科,突出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的,适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北方经济中心建设发展需要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食品冷链的关键技术和冷冻冷藏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收集国内外著名大学本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资料,形成与国内制冷行业单位的反馈与沟通机制,使培养方案为同类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拓宽专业方向,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整合主干专业课程,增加能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在主要专业课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通过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名师的评选,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保障。通过各种设计大赛、强化实践环节和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构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符合社会需求为导向和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3.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围绕食品冷链技术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按照“强化整合主干,突出特色方向,加强实践能力”的原则,分层次建设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课程;分模块开设管理、经济、商学、创业类等选修课程;分专业方向扩充专业选修课程;利用科研成果充实制冷装置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等主干专业课程和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课程体系,处理好基础课、模块课平台和特色课程的关系。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鼓励科研成果进课堂。将国内外制冷行业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将本学科团队的科研成果速冻技术、预冷技术、冰温储藏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

2.加强教材建设。做好本专业系列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建设。完成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空调自动调节、食品冷冻工艺学、冷冻技术的最新进展、低温技术基础、冷库建筑、专用制冷装置等课程的教材建设。做好制冷装置设计特色教材、制冷空调实验教程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3.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建立本专业教学网站,构建一个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特色专业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4.创建面向对象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专业主干课程中采用面向装置实体的讨论式教学,通过观察和接触装置的具体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弥补了教室内平面教学的不足,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5.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拟在“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装置设计”等主要专业课中实行双语教学,积极引进优秀的原版教材,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外语应用水平。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

1.加强教师引进和培养。利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立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常规机制,加大力度资助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切实加强对各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进一步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合作办学单位一线进行学习交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国外一流大学进行进修和访问;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本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会议。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运用学校的有关政策,改善团队的合作体制,完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使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相互提高。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培养教学名师,鼓励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深造,提升学术水平;在“成功企业家论坛”和“制冷周”等活动的基础上,聘请制冷领域内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完善团队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内外两套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课内理论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将课程实验(上机)、实习(金工、电工电子、专业、毕业)、课程设计(工程制图、机械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基础、军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针对学生各个时期不同特点,分年级设计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将校园文化活动、学术讲座与学术活动、科技竞赛、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综合素质学分、社会调查与服务、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等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构建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内外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2.改革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紧跟行业和学科发展,利用教师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争取共建资金,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加新开实验台数量,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学科发展优势带动实验室建设,利用行业发展带动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能够不断更新的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丰富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依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筹集经费,成立专门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进人专业实验室,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D杯制冷空调设计大赛、人环杯空调设计大赛、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等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开拓视野,培养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坚持每年组织制冷空调创意大赛,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加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实习基地,选择具有真实工程背景的案例和设计课题,加强对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鼓励部分学生参与实习基地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定专职教师,全过程指导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车间,由工程师授课,工人师傅指导,进行实际演练。积极提高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水平,严格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全面实现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成绩评定、答辩、文本保存等环节的网络化管理。

(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天津商业大学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办学指导思想为宗旨,坚持培养掌握较完备的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食品冷链技术方面的专业特色,突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