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前端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1:31

前端设计论文

前端设计论文例1

关键词: 移动计算;图像检索;手机应用

Key words: mobile computing; image retrieval; application of mobile phone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03-02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基于ARM技术手持式文字检索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公安部门的身份证移动检索系统中。但基于ARM技术手持式图像身份检索系统,目前在国内还很少见,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嵌入式芯片的能力有限,无法对数据量很大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存储,另一方面也实时对图像信息进行的更新也不方便。但需要图像检索识别的行业比较多,如公安、海关、各类考试的考生身份识别等,一直期待有一种技术能比较方便的解决图像检索问题。本论文描述的就是一个基于3G移动云计算技术实现图像检索系统设计过程。

23G移动云计算技术的基本特点

目前,移动通信主要用途是用手机等掌上设备进行信息交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计算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使用终端可分为可便携式电脑、PDA和手机这几种移动计算模式。便携式电脑移动计算性能最强,但携带方便性和电池续航能力远不及后两者;相对于手机来说,可携带方便性和电池续航能力是其主要优点,但其计算能力有限;因此移动计算在我国就大体走了两条路:计算能力强而通信能力和携带性较弱的可携带式电脑计算和通信能力和携带性很强而计算能力不足的手机计算。所以对于较为简单的移动计算来说,手机终端更是最为合适的设备,所以发展基于手机的移动计算是十分必要的。随着3G的普及,通信网络在慢速移动时可提供达2M的传输速率,考虑到手机本身的输入输出量有限,如果合理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的话完全可以满足移动计算的要求[1]。

移动云计算主要有以下特点:①终端硬件及终端系统无关性:由于计算端在云端,所以对于终端本身的要求基本很低,甚至一些非智能终端都可以实现“移动计算”,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类似java的跨系统平台。②数据分享便捷性:大量数据可在云器端存储的特性,数据分享会十分便捷,仅仅是一个数据指向的问题。③任务执行的高效性:受益于云器端的处理能力,如果输入输出界面设计合理,就可以通过终端直观的看到任务执行的结果[1]。

3基于3G移动云计算技术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移动去计算技术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思想是“重服务端,轻终端”。将图像的存储、检索和处理放在云端,终端仅需要浏览器功能支持,同时要求终端能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云端保持通信,并满足一定的带宽要求。整个图像检索系统设计为三部份:手持式终端、管理端和服务器云端。在云端服务器通过平台、数据库、PHP搭建一个基于WAMP技术的WEB应用平台,该应用平台实现图像的存储、检索、管理和终端用户的ID及权限管理功能。管理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连接,实现对图像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功能和将图像信息传输到服务器端。手持式终端通过WAP手机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访问服务器端应用平台,实现图像的检索功能。系统拓扑图如图1所示:

3.1 系统硬件的设计终端设备:终端要求支持上网的WAP手机,最好是3G手机,更好的满足带宽要求。云端设备:按需求分析要求决定服务器集群数量和性能。管理终端:要图像数据采集点分布,PC机和相关图像采集、处理设备。

3.2 系统WEB应用软件的设计前端平台:为手机登录用户提供身份认证、多种图像检索方式和检索结果反馈功能。后端平台:为管理员提供图像上传、图像信息管理功能。

4系统应用案例

某高校按照基于3G移动云计算的图像检索系统设计原则,对学生考试身份图像检索系统进行了设计及应用。系统提供了按身份证号、学籍号、姓名等多种考生图像信息的检索方式。监考教师在监考中对考生身份有疑问时,可通过手机及时检索考生的图像身份信息及其它信息,有效地减少了代考等舞弊现象。从系统应用中可以得出结论,基于3G移动云计算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比较简单、方便地解决身份图像检索问题。

5小结

前端设计论文例2

摘 要:模糊前端(FFE)是产品设计的最初阶段,决定产品设计的成败,产品设计整个流程中最关键和最难控制的阶段就在于模糊前端.通过对其研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以此降低企业在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中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性和效率,并最终以蚌埠金洋机床厂产品为例对研究方法进行论证.

关键词 :模糊前端(FFE);机会分析;设想筛选;机床

中图分类号TH1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96-02

产品设计按照设计的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模糊前端阶段(Fuzzy Front End,FFE),产品开发阶段(New Product Development,NPD)以及商业化阶段(Commercialization).

模糊前端(Fuzzy Front End,FFE)是产品设计的最初阶段,决定产品设计的成败.由于这一阶段存在例如消费者需求、技术特性、市场条件等一些未知和不明晰的影响因子,因此产品设计整个流程中最关键和最难控制的阶段就在于模糊前端.

蚌埠市金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是生产机床的专业公司,其前身为蚌埠市机床厂.机床为公司主导产品.通过对其的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规划时,没有准确把握和理解消费者需求,没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同时,对于市场动态和对竞争环境也未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仅靠数量满足市场导致企业无法长期生存下去.因此,本文通过对产品设计模糊前端进行研究,将其用于指导蚌埠市金洋机床有限公司的产品设计,这对于提高蚌埠当地企业产品设计的成功率和产品创新的转型升级、以及带动蚌埠学院的产学研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1 模糊前端

1.1 模糊前端的概念

模糊前端是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是指从产品理念的提出、理念的评估筛选、到产品理念被开发的一个过程.

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由项目启动、机会识别、可行性研究、新产品的定义这4个阶段组成.

1.2 模糊前端的特征

产品研发项目立项前,所有的需求和研发方向都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就是产品设计模糊前端.模糊前端阶段充满实验性、混乱性和未知性,在这个程序中可能随时进行反复实验与修改,由于重复率较高,因此导致成功率较低.由此可见,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是模糊前端阶段具有的明显特征.

2 产品设计模糊前端研究模型

2.1 AHP分析法

由于模糊前端阶段中顾客需求具有内隐性、潜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一些因素,在需求分析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它是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多目标决策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对消费者需求中的每两个进行对比,随后再对这些需求进行整体分析,可以获得比较精准的顾客需求信息[1-2].

2.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种将具有相同特性的对象进行群组分析的手段.在产品设计模糊前端的研究中主要运用聚类分析对获取到的顾客需求进行分类、整理.

2.3 QFD分析法

QFD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质量管理方法,其目的是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多层次化的分析,映射成产品设计的特征要素.

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简称HOQ)是QFD的核心.它反映出顾客需求和设计特征间的一种映射关系,其基本原理如图2-1所示.HOQ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3 以蚌埠金洋机床厂产品为例对研究方法进行论证

蚌埠市金洋机床有限公司是生产机床的专业公司,其前身为蚌埠市机床厂,本文以该机床厂计划推出的新机床产品为研究实践对象,将产品模糊前端设计研究方法和模型运用于该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对研究方法与结果进行验证.

3.1 机会识别

通过市场调研、头脑风暴法以及情景分析法,顾客对于产品的需求和市场环境等一些资料已经获取.但由于顾客需求具有模糊性,许多顾客在表达需求上可能存在重叠性,但在实质上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或者有些顾客需求包含了几层含义,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顾客需求.这些信息是无序的、混乱的,在这个阶段运用聚类分析法、AHP分析方法对已有的大量零散信息进行分析与加工.

顾客对产品是否满意的程度用字母CS代表,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用字母CR代表,假设顾客对产品有m项需求,那么CR1,CR2,…CRm可以用来描述各项顾客需求.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总结出市场对机床产品的需求主要为色彩宜人(CR1)、造型简洁(CR2)、便于操作(CR3)、造型美观(CR4).

计算第i个消费者需求CR1的重要程度.该重要度用ki表示,假设有N个消费者接受调查,则:

3.2 建立机床造型质量屋对设想进行分析和筛选

针对机床产品的设计要素,结合工业设计原则,可将其主要分为色彩设计(DA1)、控制面板内置设计(DA2)、机床车尾封闭式设计(DA3)、滑动门把手竖置设计(DA4)、手柄位置改造设计(DA5)、机架的流线型设计(DA6).考虑到用户需求和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的造型质量屋如表1所示.

用hj表示第j项设计要素的重要程度.从本质上讲,hj也表明了实施设计要素j对客户满意水平的贡献程度.在质量屋中hj的计算如下:

式中ki为第i项用户需求的重要度;rij第i项用户需求与第j项设计要素的关系度.

从ki机床造型质量屋(表1)来看,顾客需求权重排序为“便于操作(CR3)”和“色彩宜人(CR1)、造型简洁(CR2)、线条美观(CR4)”,和这些需求相对应的设计要素由质量屋的映射数值对比可以得到控制面板内置设计(DA2)和色彩设计(DA1)所占比例较高,最终量化得到各部分的设计特征要素,进而筛选出了最终方案.

4 结语

鉴于目前国内企业对产品开发模糊前端不够重视,通过对其研究,将其用于指导蚌埠市金洋机床有限公司的产品设计,这对于提高蚌埠当地企业产品设计的成功率和产品创新的转型升级、以及带动蚌埠学院的产学研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前端设计论文例3

一般Web论坛都开设有涵盖不同领域的主题论坛,网友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论坛进行浏览和发言。本选题的目标就是使用脚本编程设计出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通用Web论坛。要实现这样的功能,离不开后台数据库的支持。 本文作者主要完成Web服务器端的用户管理、帖子管理、版面管理、数据库管理、浏览和查找功能等设计、实现与完善以及整个实验网站的组织建立和测试工作。

一、ASP简介

1.ASP技术

ASP即Active Server Page的缩写。它是一种包含了使用VB Script或Jscript脚本程序代码的网页。当浏览器浏览ASP网页时, Web服务器就会根据请求生成相应的HTML代码然后再返回给浏览器,这样浏览器端看到的就是动态生成的网页。

2.ASP页面的结构

ASP的程序代码简单、通用,文件名由.asp结尾,ASP文件通常由四部分构成:

(1)标准的HTML标记:所有的HTML标记均可使用。

(2)ASP语法命令:位于 标签内的ASP代码。

(3)服务器端的include语句:可用#include语句调入其它ASP代码,增强了编程的灵活性。

(4)脚本语言:ASP自带JScript和VBScript两种脚本语言,增加了ASP的编程功能,用户也可安装其它脚本语言,如Perl、Rexx等。

3.ASP运行所需的环境如下

目前ASP可运行在三种环境下:

(1)WINDOWS NT server 4.0运行IIS 3.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以上。

(2)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运行Peer Web Server 3.0以上。

4.IIS与ASP的结合

利用IIS+ASP技术来集成Web前后端所带来的强大效益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减少构建和维护成本;②加快联机过程;③应用软件集中在服务器端开发管理;④前端可使用任何浏览器(IE、Netscape…..);⑤后端可存取任何数据库 (SQL、Access…..);⑥可使用任何脚本语言开发 (VBScript、JavaScript、PERL…..)。

三、网络论坛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1.网上论坛系统说明

此网上论坛可以实现:① 游客:查看帖子、学生、老师注册新用户。②注册用户: 查看帖子、发新帖子、回复信息、修改个人资料。③管理员(老师): 公告、帖子管理、论坛设置、版面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2.网上论坛系统总体分析

通过上面的功能说明,我们可以将论坛的制作分为两大部分:

(1)前台管理:主要是学生浏览、注册、发贴、修改个人资料等。

(2)后台管理:主要有论坛基本设置、用户管理、论坛管理、数据管理。

3.后台管理系统部分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1)论坛设置管理:论坛基本设置中主要是论坛基本信息的设置,如:学校论坛名称、论坛URL、主页名称、主页地址、是否开放用户注册、过滤设置。

(2)论坛管理:主要功能有建立论坛、编辑论坛。即增加论坛栏目、编辑以前建立的论坛。在网络中,难免有些同学会发一些不文明的用语,在此我们设计了过滤功能,一旦用户发一些不文明用语时,系统会自动隐藏该帖。从而行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文明网络。

(3)数据管理设置:数据的备份:是先利用replace修改数据库名称,然后用copyfile 方法把修改后的数据库复制到相应的目录中去。

copyfile 功能描述:将一个或多个文件从某位置复制到另一位置。

使用语法: object.copyfile souce, destination [,overwrite]

object filesytemobject 对象名称,Souce 表示指定文件的字符串。

Destination表示目标位置的字符串. Overwrite可选,表示是否覆盖现有文件。

四、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WIN2003

数据库:Access2000

其他:服务器必须安装微软IE浏览器5.5

前端设计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T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56-01

机械密封是机械设备防止泄漏、节约能源、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部件,广泛应用于机械、石油、化工、电力、轻工、船舶、宇航和原子能等工业的泵、压缩机、反应釜等设备,它对过程工业中的整台机器设备、整套装置乃至整个工厂的安全生产都有重大影响。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机械密封的工况逐渐提高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机械密封的性能也要求更高,但在实际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机械密封失效。造成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机械密封端面变形,因为变形后造成泄漏增大,磨损加剧,寿命缩短,严重影响了机械密封的使用效果。因此精确计算机械密封端面变形,研究影响变形的关键因素,探索减小变形的措施对提高机械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及开发机械密封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理论研究

随着机械密封技术向高压、高速、高温和大直径等方向发展,机械密封环的变形问题就尤为突出。导致变形的原因有两方面:机械和热。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端面变形形状为锥形。为尽量减小锥形变形,需要通过理论分析来了解并掌握其规律。目前变形理论主要有:圆环理论和壳体力矩理论。研究表明,影响变形的因素主要是力和温度。圆环理论在计算简单密封环形状时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一致,但在计算复杂密封环形状时计算值与试验值差别很大。Mayer为机械密封端面变形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2002年,洪先志等提出了应用壳体力矩理论求解密封环端面力变形,同时将环截面分成若干部分(矩形或三角形),考虑各部分结合处转角和位移的变形协调性,建立了四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可直接计算稍复杂截面形状的机械密封。研究表明,壳体力矩理论用于计算密封环端面变形是一种可靠、简便、有效的方法,运用此法能够得到密封环端面在外部挤压力作用下力变形较准确的值,从而将理论研究水平提升到较高层次。尽管机械密封端面变形的研究已有50多年,但由于其结构和性能涉及到流体流动、传热、力变形、热变形及其耦合,问题十分复杂,因而其理论还不完善,尚缺乏简洁而实用的设计理论。但进行简单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建立数学模型及清楚地认识密封环变形问题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2 数值模拟研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软件的蓬勃发展,数值模拟成为研究机械密封端面变形的强有力手段。目前,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边界元法和有限元法。1986年,Doust采用边界元法建立了机械密封变形计算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用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实验值与计算值比较相符。但边界元法在处理边界时比有限元法复杂。

由于有限元法原理相对简单,且有限元方面的应用软件很多,如ANYSYS、ABAQUS、FEMLAB等,因此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变形的研究较多,而且基于有限元软件平台求解机械密封变形已逐渐成为研究的主流。

在我国,陈铁鑫等采用FEM和边界元法相结合的等价有限元算法,计算了204型小弹簧平衡型大直径釜用接触式机械密封的变形,发现静环的轴向变形主要是由压力载荷引起的,动环端面的轴向变形主要由温升引起。王美华等采用三角形FEM对人字形螺旋槽的热变形和力变形进行了分析,调用了SAP5―线性系统静力和动力响应结构分析有限元程序对密封环的力变形、热变形进行了计算。李文泰和张文格将动静环合为一体建立了模型,在摩擦面上使用只能受压力不能承受拉力的虚拟杆元来联系动环和静环。依据FEM,采用四节点等参单元计算了密封环的力变形和热变形。张书贵[17]对机械密封的力变形和热变形进行了研究,发现热变形是机械密封变形的主要形式,并讨论了热变形、力变形与密封环的结构、材料及使用条件的关系。张保忠等对内置式机械密封环的变形进行了分析与计算,指出了影响机械密封的因素,提出了改进机械密封的方法。彭旭东等计算不同约束、不同结构动静环配对的力变形、端面泄漏量、开启力及气膜刚度等参数,分析了变形对密封特性的影响。得出力变形使得气膜呈发散型、约束对变形大小具有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约束可以减少密封面转角、提高气膜刚度、增强密封稳定性,变形对开启力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大泄漏量、改变气膜刚度。蔡永宁等采用有限元法求解雷诺方程获得密封端面流体膜压分布,计算了不同约束、不同结构动、静密封环的力变形以及端面泄漏量、液膜刚度和刚漏比等密封性能参数,分析了变形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说明,有限元法不但不受密封环截面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并可模拟机械密封实际工况,应用和发展潜力很大。

3 实验研究

实验是机械密封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许多现象和规律靠实验发现,理论模型和计算手段靠实验验证和完善。实验是密封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密封技术领域的许多现象和规律由实验发现,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靠实验验证并逐步完善。机械密封大量的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为止,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关于机械密封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①研究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弹簧比压、转速等操作参数对机械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②通过传感器测量密封环端面的扭矩、温度、端面比压和液膜厚度等,研究不同条件下密封端面的摩擦特性及其对密封特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目前,关于机械密封端面变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还较少,且端面变形测试是采用电阻应变测试方法,其中测试方法虽然是一种很成熟的力学测试方法,但是该方法以点测量为基础,不能获得全场的变形信号。因此,如何寻找更可靠的测试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机械密封端面变形测量的重要课题。

4 结论

综上所述,机械密封端面变形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研究者在物理、几何等方面做出了不同的假设,形成了两种理论模型,即变形的解析法。但这两种解析法只能求解一些几何形状比较规则的密封环,应用范围非常有限。但进行这些简单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建立数学模型及清楚地认识密封环变形问题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端面变形的数值模拟方法(有边界元法和有限元法)的出现弥补了理论研究的缺陷,特别是有限元法不但不受密封环截面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并可部分模拟机械密封实际工况,应用和发展潜力很大。

前端设计论文例5

2服务器端架构设计

服务器端系统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利用Struts整合Hibernate框架实现,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和跨平台应用。服务器系统主要负责响应客户端请求和存储相应课程数据以及资源文件。服务器Action层接收到客户端post请求后调用相应的Service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对从连接到数据库的Dao层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工并获取结果,最后通过JSON封装,返回给客户端。其中,若涉及视频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则直接采用HTTP的文件传输协议,将文件存储到服务器硬盘中,并在Action层生成相应的文件相对地址,通过Dao层存储到数据库,进而减轻数据库负担,提高其迁移性。

前端设计论文例6

为了适应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和提升教学效果,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尝试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引入多种课程开发方法,深入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目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正逐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领域。网页设计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职业核心课程。所以,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1.网页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网页设计课程的相关岗位包括:前端工程师、网站管理、网络编辑等,其中前端工程师是最主要的岗位。前端工程师是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的简称,是一种高端技能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开设了网页设计课程,但培养出的学生很多都达不到企业关于前端工程师岗位的用人需求,所以依然存在很大的人才需求缺口。

网页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体系相对滞后。学生在学校学到的table表格布局等相关知识在企业已经基本不用。学生对企业用人需求描述中的专业术语和知识比较陌生,没有用过企业要求的知识体系,这是造成学生不敢在前端工程师岗位竞聘的主要原因。(2)注重单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调研发现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大多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注重单个知识点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个个知识点,比较有成就感,但面对企业的工作任务却无从下手,感觉都不是自己学过的知识。这种注重单个知识点,忽略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虽然短期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但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应地也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这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很多研究仅仅是简单地将某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课程的实训教学,或者侧重于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都不够系统,不够贴近前端工程师的职业能力需要,所以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需求,对“网页设计”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模式改革。

2.课程改革思路

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过程。生产复杂产品、完成重大项目都可能需要多个工作过程,从而构成该产品、该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基于工作过程即工作过程导向,是一种课程开发方法,是2002年德国劳耐尔(Rauner)教授带领下的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与大众汽车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

网页设计课程面向的岗位群中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是前端工程师。所以在网页设计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依托前端工程师岗位展开。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通过走访企业、校内交流、理论应用研究、调查问卷等方法对网页设计人才需求情况和课程开展情况展开分析。根据调查研究中所发现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网页设计人才能力的需求,对网页设计师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各个环节的能力要求。再基于网页设计师的工作过程,构建网页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实训内容、实训方法、考核方案等。并将构建的实训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改进教学效果。

3.前端工程师典型工作任务分解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前端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基于XHTML+CSS架构根据网站策划图实现网站前端界面开发,所采用的技术目前主要是HTML4+CSS2,但也有部分前端工程师为了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已经升级到HTML5+CSS3。为了兼顾目前的主流技术,课程设计以HTML4+CSS2为主要教学内容。但为了学生将来的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课程简单涉及到HTML5+CSS3的特点。

将前端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整理,结合前端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将前端工程师的典型工作过程分解为以下八个部分:网站规划、页面布局、简单元素添加、导航栏设计、图文列表设计、特效脚本应用、系统设计、兼容性测试。一个网站是由一个个网页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网页都要经过除了网站规划之外的七个步骤才能完成,每一个网页的设计完成需要用到的知识基本类似,所以这里我们以单个网页的设计完成为主要目标。前端工程师岗位的工作内容在技术方面涉及到Photoshop、Flash等网页设计图形设计软件的使用以及JavaScript特效脚本的应用,这些都是网页设计课程的前导课程或同期课程的讲授内容,所以在此只涉及到应用,并不深入讲解。

4.重新构建教学体系

4.1 实训内容设计

网页设计课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核心课程,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得以掌握和运用,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网页制作实训能力。网页设计课程的实训内容设计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工作过程分解为依据。网页设计课程以前端工程师的典型工作过程分解为依据,将实训内容设计为包括局部设计、界面设计、兼容性测试、案例实训四个大的模块,贴近前端工程师的工作过程,满足前端工程师的岗位能力需求,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局部设计又由常用XHTML标签、DIV布局、CSS样式美化、JavaScript页面特效组成。局部模块设计即兼顾网页设计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结合前端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即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网页设计知识体系的构建。

(2)基础知识与综合实训并重。实训内容的前三个模块属于基础知识学习部分,最后一个案例实训模块属于综合实训。在整个课程设计中,综合实训课时占整个课程课时的1/3以上。课程教学方式也从前期的讲练结合,转变为实训辅导为主;授课对象从前期的面向整体为主,转为面向个体为主。通过对综合实训课时比例的增加,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无缝衔接前端工程师的岗位能力。

(3)化整为零、小小案例。前端工程师的工作过程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复杂的工程,由很多小的知识点组成,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综合、灵活的应用。针对知识点的案例往往并不适用于整体网页设计,这就造成了知识点的学习与综合实训的脱节,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无所适从感。课程实训设计将分布于综合实训中的局部功能分解为基础知识点的学习案例,一个个局部功能分解为一个个小小案例。这种方法也使得学生在做综合实训时有一种亲切感,方便学生知识体系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建。

4.2 实训方法设计

课程实训方法设计结合实训内容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局部设计主要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知识点在小案例中的应用。综合实训主要采用分组教学法和真实案例教学法,强调小组协作能力和综合实训能力。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时一种由项目引入进而展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一边分析讲解、一边操作演示,讲练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2)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实训内容设计为一个个独立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也分为三种类型:局部功能任务、整体设计任务、真实企业任务。任务的实施也是从简单的局部功能任务到整体设计任务,再到灵活运用的真实企业任务的过程,逐步进阶。任务驱动贯穿整个实训环节设计,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分组教学法。综合实训阶段的任务相对复杂,单个同学实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形成小组内探讨解决问题的氛围,也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形成足够量的成员任务,在设计小组时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以2-3人为宜。

(4)真实案例教学法。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教学过程,能有效拉近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即能让学生对岗位能力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增加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进而达到培养岗位人才的目的。

4.3 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根据网站策划图完成网站设计。前端工程师是一个注重实际能力的岗位,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方式不能充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就业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多少益处的。也有部分研究者将考核形式改为考核学生完成网站作品制作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相对理论知识考试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但很多时候教师考核给出的网站策划作品比较滞后,内容相对简单,所有同学完成一样的网站设计,难免存在抄袭的嫌疑。这就造成了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对课程内知识掌握的不错,但看到企业复杂的网站策划图,依然不敢面试前端工程师岗位。

因此课题组对考核方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期末总评学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平时到课考勤、上课回答问题和随堂作品)占20%、技能考核(课内分模块作品以及综合设计作品)占30%和项目考核(期末综合作品)占50%。这种方式较为客观的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主要特点包括:

(1)真题真做。将企业一线的多个真实案例拿来供学生选择,作为项目考核题目。多种作业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作业抄袭的情况。来自企业一线的真实案例与岗位能力要求高度契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自信心。

(2)注重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只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其余两部分都是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属于过程考核。这样的考核方案设计能有效避免学生过分注重短时间的期末考核,能使学生更加重视知识技能积累的学习过程。

5.小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课程实训模式开发,以前端工程师的典型工作过程分解为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实践内容以来自企业一线的真实案例为基础,真题真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拉近课程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兴国.DACUM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70.

[2]孙士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本土化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9.

前端设计论文例7

移动客户端的教学APP专门为移动环境下的教和学而设计。以免费的蓝墨云班课为例,借助移动APP,可以实现:(1)轻松管理班课。在任何移动设备或 PC机上,教师都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2)随即开展互动。在任何普通教室的课堂现场或课外,教师都可以随即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作品分享、计时答题等互动教学活动,即刻反馈,即刻点评。(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师的所有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实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学生的移动设备从此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4)跟踪评价学习进度。配套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学习进度的跟踪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学期末教师可以获取每位学生的数字教材学习评估报告。(5)移动云技术全免费。面向移动环境的平台设计,iPhone、iPad、Android 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有专属的APP和 PC 机版本,且对教师和学生全部免费。

二、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移动客户端的教学APP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而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本身仍为一门课程的核心所在,需要教师本人进行全面把握和悉心设计。

(一)计算机审计的课程框架。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作为审计的工具,涉及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审计机构的管理信息化;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审计的对象,涉及信息系统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IT治理和IT部门管理。其中计算机辅助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是审计机构的核心业务,审计机构管理信息化、会计师事务所的IT治理和IT部门管理隶属于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因此,我院计算机审计课程共计4.5学时,重点讲解计算机辅助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简述审计机构管理信息化,简介会计师事务所的IT治理和IT部门管理,课程框架如上页图1所示。

(二)计算机审计课程的移动教学设计。在计算机审计课程中,主要的教学形式涉及理论讲解、案例讲解、软件体验和现场教学。其中,移动教学贯穿始终,主要完成发放通知、上课签到、分享资源、课前调查、课中讨论、课后测试、成绩统计等任务。计算机审计课程的移动端教学设计如上页图2所示。

如表1所示,计算机审计课程的移动教学设计包括活动和资源的分类、名称及分组。其中,分组是指该活动或资源归属于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哪个教学模块。计算机审计课程共包含4个教学模块,分别是“01会计信息化与计算机审计概述”“02计算机辅助审计”“03信息系统审计”“04审计机构管理信息化”。

三、移动环境下的教学实践

移动环境下,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环节:

(一)创建班课并邀请学生加入。创建班课“计算机审计”,设置数字教材、学习要求、学习进度、考试安排等内容,将蓝墨云班课APP下载页面的二维码分享给学生,请学生下载APP,并使用邀请码进入计算机审计班课。

(二)上载资源并设置活动。打开蓝墨云班课的PC端访问网址mosoteach.cn,上传课件、参考和素材等资源,设置调查、讨论和测试等活动。其中测试用的题目,需要事先设置题库,包括题目的题干、题型(单选/多选)、选项、所属课程、所属章、分值、难度、知识点等内容。学生在上课前可以在手机端或PC端查看上传的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活动的设置都可以同时在PC端和移动端进行,仅有少量活动的属性设置为只能在PC端进行,如分组的顺序。

(三)上课签到并开展活动。上课时,首先可以进行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30人的班级基本可以在半分钟之内完成签到。在正式讲解课程内容之前,可以就课程内容开展小调查,教师可以实时看到调查结果。调查结束后,可以开启相应的讨论题目,以便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和听课效果。内容讲解完成后,可以就讨论题目让学生开展讨论。为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可要求每位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发言,完成发言的学生可浏览其他同学的发言并点赞。完成点赞之后,可请获得点赞较多的学生(如前三名)以口头阐述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完成后,可以开展本部分内容的课堂或课后测试,测试以学生掌握知识?c为目的,可进行多次,次数取决于教师的事先设定。

(四)课后点赞并查看班课数据。课后,教师可以参考学生之间的点赞情况和分享情况,就某一讨论主题,选定3―5名学生点赞,并为他们每人增加1―5个经验值,以资鼓励。教师也可以查看班课数据,包括学生在班课中查阅资源、参与活动和签到等的汇总数据和明细数据。教师还可以查看班课的教学报告,包括教学周报、资源报告、活动报告和学情分析等数据,用数据记录教师的教学历程。

四、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评价

在整个计算机审计课程中,课堂出席与参与占25%,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体验报告占25%,课程小论文占50%。借助移动APP进行课堂出席与参与的管理,有如下6大优势。

(一)过程管理。在教学时间压缩、教学内容膨胀、教师日程趋紧的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过程管理至关重要。借助移动APP,可以方便高效地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如随手实时完成上课签到,随时开放和关闭讨论题目,限时开放测试题目,自动记录学习结果,自动生成教学报告。

(二)引发思考。不少人诟病我们现在的教育,认为学生很会学习,但在独立思考、提出独立见解方面有所欠缺。在移动APP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活动或头脑风暴,引发学生对某一案例、某一现象、某一知识点发表看法,既可节约时间、又可让每个人发表观点,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思考。

(三)公平客观。在移动APP中,每位学生听课的时间、发言的时间、被点赞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这无疑增加了学生之间互评观点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因为学生之间的点赞,会影响教师的点赞,进而影响个人经验值,从而间接影响个人的平时成绩,所以学生会认真听讲、精心组织自己的观点、客观评价他人的观点,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语言组织技巧以及评价他人观点的能力。

(四)知识分享。知识分享成为现代组织中重要的文化之一。在移动APP中进行专题知识分享类讨论时,自然为学生之间共享知识搭建了一个平台,如在“讨论7:分享Excel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技巧”中,学生们就分享了快捷键、函数等审计工作中常用的Excel实用小技巧。除此之外,因课程中的讨论题目也是该课程期末小论文的题目,所以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发表的观点,不仅可以启发其他同学撰写论文的思路,还可以为其他同学撰写论文提供素材。

(五)结果展现。数据展现已成为信息系统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发展为独立学科。在移动APP中,不仅可以按经验值顺序展现全班同学的排名,还可以按学号顺序显示其经验值。在班级排名中,可以“下钻”到每位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即经验值统计图,单击经验值总额,可以“下钻”到该学生的经验值积分明细界面。清晰明了的展现界面、实时反馈的经验积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能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增加助推动力。

(六)内容复用。一次录入、多次使用,是当前信息系统研发所追求的目标。想要充分发挥移动APP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无疑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移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上。科研是当前众多教师的首要工作,他们自然希望在移动APP上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能够设置一次、使用多次。为此,移动APP设计了班课复制功能,方便教师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教师也可以自己的课程包,后经授权可供移动APP上的其他教师引用,从而实现社会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共享。

当然,本课程采用的移动客户端还有些许不足之处,如当退出账号或更换设备时,学生的讨论数据会被转移到历史记录中,导致后面的学生无法为其点赞,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此外,不能设置学生在某次讨论中点赞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点赞的相对公平性。此外,该移动APP目前的版本还不支持多位教师协同上课的情景。

五、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要素

课堂管控,有如企业管控,首先需要设定好教学流程以及关键控制点。在移动环境下进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本文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要素:

(一)活动设计多样化。移动APP中允许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如作业/小组任务、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等。根据计算机审计课程需要,笔者设计了4项课前调查、14次课中讨论和5次课后测试,总共23个活动(详见第113页表1)。

(二)开放时点精准化。移动APP中允许教师随时开启活动,随时结束活动。在计算机审计课程中,对于课前调查,设置为在调查开始前开启,在调查结束后结束,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于课中讨论,设置为在课程讲解前开启,在学生口头分享经验后结束,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发表个人观点、浏览他人观点和点赞他人观点,从而达到随时互动、知识分享的真正目的;对于课后测试,设置为在课程讲解和学生口头分享经验都结束之后开启,在固定时间结束(如5道题10分钟,或两次课程之间的间隙),以保证学生参与测试的及时性与测试结果的公平性。

(三)?论规则明确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缺乏信息,反而往往面临信息过载的情况。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的观点很容易被其他人的观点信息所淹没。为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应尽量避免冗余信息。为降低信息查找难度,可以在讨论环节约定每位学生针对一个主题只允许发表一次观点,违反规则将无法得到教师的点赞,即无法获得额外经验值。

前端设计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TN928-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1)01-0101-03

Design of Mobile GPS RF Front-end Based on GP2010

CHEN Jun, YU Zhi-xi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GPS RF front-end is studi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GPS baseb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he desirable GPS RF front-end is designed by using GP2010 chip, which includes front-end filter, low noise amplifier and IF fil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st system is proposed, the circuit board is debugged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gained. The design can provide digital IF GPS signals for the GPS baseb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establish a foundation for the independent design of GPS receiver .

Keywords: GPS receiver; RF front-end; GP2010; low noise amplifier

0 引 言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提出,历时20年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作为一种全球性、全天候的连续、实时定位系统,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能力,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基准[1-2]。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 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建设工作,规划相继发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建设规划,在2012年前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在2020年前后,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长期以来,我国GPS接收机以国外引进为主,大多数接收机还都是基于国外的GPS专用处理芯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性能上受到国外技术限制,无法满足军事等领域的要求[3]。由此可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PS数字接收机具有战略意义,自主开发GPS接收机不仅可以突破国外的技术限制,使GPS接收机适用于高动态、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中,而且可以为开发“北斗”导航定位接收机,促进“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积累宝贵经验[2]。本文主要介绍以GP2010为核心的GPS前端系统的设计。

1 移动GPS前端整体设计

该设计是围绕Zarlink公司的专用芯片GP2010进行的,天线接收到GPS卫星发射的L1频段载波信号,首先经过无源带通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后,进入GP2010芯片。通过三级下变频,经过放大、滤波等调整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然后由两比特模数采样器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基带电路进行相关处理[4-5]。

1.1 前端射频信号处理模块GP2010

GP2010是Zarlink半导体公司生产的GPS接收机射频前端专用芯片,提供了一个低功率、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GPS射频前端解决方案。该芯片采用TQFP44封装,工作电源为3~5 V,功耗200 mW(3 V电压)。天线接收到的卫星L1频段导航定位信号,经过无源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以及阻抗匹配的微带线路输入到GP2010,完成1.2节中设计的下变频方案,从而实现射频信号到数字中频信号的转换。

GP2010包括片上频率合成器、分频器、混频器、自动增益控制器(AGC)和一个提供符号与量级数字输出的量化器。利用该专用芯片仅需少量的电路及少许电子元件,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该专用芯片可与Zarlink公司生产的12通道数字相关器GP2021相关器或GP4020基带处理器配套使用,组成一个完整的GPS接收机硬件平台。该专用芯片虽然可完成频率合成、混频、滤波以及模数转换等主要功能,但基准时钟的晶体振荡器匹配电路、┑谝患丢中频滤波电路和第二级中频滤波电路由片外完成,必须自行设计。第三级中频滤波器为片上滤波器,滤波在片内完成,其输出中心频率为4309 MHz的中频信号[6-7]。

1.2 第一级中频滤波电路设计

GP2010进行三级下变频时,本振信号混频会同时产生卫星信号的上边带和下边带,在混频器之后采用┤级中频带通滤波器选择下边带,滤去上边带和漏进来的信号,利用三级优化滤波来提高接收机抗干扰能力。GP2010的第一级下变频将卫星导航定位信号由1 57542 MHz下变频为17542 MHz。第一级中频滤波器放置在一级变频的输出端和二级变频的输入端,达到对┮患丢中频进入二级混频时的干扰信号、二级中频的镜频干扰信号以及射频的镜频干扰进行有效滤除。当然这些都能通过RF滤波器来进行消除,但根据Zarlink半导体公司生产资料要求,仍然推荐使用┑谝患丢的中频滤波器。GP2010的第一级混频输入需要DC偏移来实现最大的中频信号处理空间,通常第一级中频滤波应该包含一个DC连接,它通过1只上拉电感器来实现。同时考虑到从第一级到第二级的信号之间存在交流耦合,因此对路径进行交流去耦,在设计中交流去耦电路采用了两个带有谐振器的耦合可调的IC滤波器完成[8]。第一级中频滤波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第一级中频滤波电路示意图

1.3 第二级中频滤波器的设计

第二级滤波器串接在二级混频后的中频输出与┤级混频的输入之间,以达到对二级混频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减小对三级混频的干扰。由二级混频输出差频信号的特点可知,要求该级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应为35.42 MHz,带宽为±1 MHz。根据Zarlink半导体公司有关GP2010相关资料要求,该滤波器插入损耗1.4~1.8 dB之间,带宽为2 MHz,同时对带外信号至少要求20 dB的衰减。第二级中频滤波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第二级中频滤波器电路示意图

2 GPS射频前端实际电路板

设计成功的GPS射频前端实物如图3和图4所示。该电路扳的接口共有4个,分别为:电源接口、RF输入接口、中频输出接门以及基带处理器连接接口。各端口描述如下。

(1) 电源接口:外接5 V的直流电压,经LM1117电源模块输出给GP2010及天线3.3 V的工作电压。

(2) RF输入接口:接前面设计的有源天线。

(3) 中频输出接口:该接口输出4.309 MHz的模拟中频信号,其直流偏置电压约为1.7 V。

(4) 基带处理器连接接口:该接口有14个管脚,该端口主要输出量化的数字中频信号以及其他控制信号,同时,5714 MHz的采样信号也通过该端口进入GP2010。

图3 接收机前端电路板(正面)

图4 接收机前端电路板(底面)

3 前端测试结果与分析

为了定性了解所设计的GPS射频前端性能,需要对其进行主要指标测试,包括下面几个部分:一为输入端口驻波比测试;二为射频前端变频能力测试;三为射频前端整体增益测试;四为射频前端整体噪声系数测试。但是由于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有限,所以只对电路板的前端变频能力和整体增益进行测试,下面分别给出测试平台结构及测试结果。

3.1 射频前端变频能力测试

通过GT-201扫频仪输出一个正弦信号,用AT6030D频谱分析仪测量各级的输出频率。由于扫频仪比较难调出一个精确的1 57542 MHz的信号,只能调出附近值,本次实验输出信号频率为1 57525 MHz。射频信号经过第一级混频器和1 400 MHz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输出的第一中频理论值应为175.25 MHz,实际测量值为175.57 MHz,可以看出测量值和理论值基本上差不多。第一中频信号进入第二级混频器,本振信号为140 MHz,第二中频理论值应为35.57 MHz,实测值也是35.57 MHz。第二中频再进入第三级混频器,第三级混频的本振信号为31.11 MHz,那么第三中频输出的理论值为4.46 MHz,实测为4.42 MHz,各级频率如表1所示。

表1 各级频率理论值和实测值

理论值 /MHz实测值 /MHz

输入射频信号1 575.421 575.25

第一级中频175.25175.57

第二级中频35.5735.57

第三级中频4.464.42

3.2 增益测试

由于该射频前端的射频输入端口阻抗为50 Ω,而GP2010的模拟中频输出端口的阻抗非50 Ω,为1 000 Ω。因此,增益的大小只能通过电压的增益来判断。输入射频信号由信号发生器输出,如图5所示,中频模拟信号的输出幅度由DS1102CA示波嚣进行测量,如图6所示。通过对比射频输入信号和中频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度可以得到整个前端的增益。

图5 射频输入信号

从图5可以看出,GPS射频前端的信号功率为-90 dBm,转化为电压是7.07 μV。由图6示波器测试得到的射频前端中频输出端口波形可以看出,此时的信号幅度为22 mV,通过计算信号前后的电压增益,可知前端的整体增益大致为70 dB。如果再加上整个射频电缆的损耗,那么整个前端的增益差不多为72 dB。

图6 中频信号输出

4 结 语

该设计对硬件电路板、测试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测试了变频结果和整体增益大小,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出:设计得到的GPS射频前端可以比较好地完成下变频,而对于放大部分,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只能测试到72 dBm,这些宝贵的数据,对于进一步对GPS前端系统的研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刘建坡,李军杰,牛伟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科技资讯,2008(24):1-2.

[2]谭述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思考[J].宇航学报,2008,29(2):391-396.

[3]寇艳红,沈吉,张其善.GPS接收机专用芯片组技术发展[J].全球定位系统,2005(2):15-19.

[4]李杨.GPS射频前端设计及GPS信号捕获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5]黄劲松,刘峻宁,刘成宝,等.GPS信号载噪比研究[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2007,32(5):427-430,434.

[6]AKOS Dennis M, JAMES B Y. Implementation of a direct digitization GPS receiver front end [J].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1996(12): 2334-2339.

[7]CHASTELLAIN Frederic, BOTTERON Cyril, FARINE Pierre-andre. A low-power RF front-end architecture for an L1/L2 CS GPS receiver [J].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Division, 2005: 628-634.

[8]黄智伟.GPS接收机电路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前端设计论文例9

 

VHDL作为一种硬件描述和仿真语言,最终要实现的是实际硬件电路;为了得到可综合的有效设计,设计者在编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命名约定

在大多数设计中,常常会忽视建立、采用一种良好的命名约定。拥有好的命名约定就意味着设计清爽而系统化,对于其他设计者也具有很好的可读性。拥有好的命名约定,设计者看到信号的名字就能够很容易联想出其功能。

2. STD_LOGIC类型的使用

建议在设计用来综合的VHDL代码时只使用STD_LOGIC类型(对总线采用STD_LOGIC_VECTOR类型)。。如果只使用这一种类型,那么在将各模块集成起来的时候就无须考虑类型转换。

3. 反馈信号的使用

对于打算在设计对象内部对输出端口进行反馈的设计,提倡将该输出端口定义成OUTPUT端口,并另外建立一个与此输出端口相关联的信号,然后用该信号在设计对象内部实现反馈。不提倡将输出端口定义为BUFFER并在内部反馈该端口。使用BUFFER声明会在将各个模块集成起来的时候引起问题,这是因为与声明成BUFFER的端口相连接的每一个端口都必须声明成BUFFER端口。

4. 完整的敏感表

如果在时序进程的敏感表中未列全信号,那么其综合前和综合后的仿真结果可能会不同。Design Compiler在读入敏感表不完整的VHDL源文件时将发出正在读入的文件具有不完整的敏感表的警告信息。。

5. 对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分别使用不同的进程

总是提倡设计者将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分开来写,一个进程用于组合逻辑,另一个进程用于时序逻辑。这样做了之后,设计者就有两个更大的灵活性。使用不同的进程,也会让VHDL代码变得更有可读性。

6. IF语句与CASE语句

IF语句会综合出优先级编码器,而CASE语句将综合出多路选择器。然而,无论采用哪一种语句,都建议列出全部条件而不遗漏任何未列出的条件。这样就能确保综合过程中不会产生一个意料之外的锁存器。

7. 信号与变量的使用

在使用信号和变量是,应牢记对信号的赋值仅在下一个仿真节拍才开始有效,而对变量的赋值立即生效。

8. 尽量不使用WAIT FOR XX ns语句和AFTER XX ns语句。[1]

XX ns表明在执行下一操作之前需要等待的时间,但综合器不予支持,一般忽略该时间,而不会综合成某种元件,故对于包含此类语句的程序,仿真结果与综合结果往往不一致。

9. 声明信号和变量时尽量不赋初值

定义某确定数值时,使用常量而不用变量赋初值的形式。因为大多数综合工具将忽略赋值等初始化语句,诸如:VARIABAL S∶INTEGER∶=0。

10. 函数或过程调用时尽量使用名称关联。

因为名称关联可以比位置关联更好地防止产生不正确的端口连接和元件声明,也不要在同一个语句中同时使用两种关联。。诸如:

clk_1:bufes port map(I=>clock_in,clock_out);(不正确的用法)

clk_1:bufes port map(I=>clock_in,O=>clock_out);(正确的用法)

11. 注意算术功能的设计优化。

例如下面两条语句:

Out<=A+B+C+D;

Out<=(A+B)+(C+D);

第一条语句综合后将会连续叠放3个加法器(((A+B)+C)+D);第二条语句(A+B)和(C+D)使用两个并行的加法器,同时进行加法运算,再将运算结果通过第三个加法器进行组合。虽然使用资源数量相同,但第二条语句速度更快。以4位和 16位加法器为例,选用Altera公司EPF10K30AQC240_3芯片,通过synopsys FPGA Express综合工具实现的结果进行测试,比较结果如表1所列。

12. 注意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数据缓冲或多路选择的方法来共享数据通道中占用资源较多的模块(如乘法器、多位加法器等算术模块)。

例程3的设计可用图1描述,例程4的设计可用图2描述。可见例程4节省了一个代价高昂的乘法器,整个设计占用面积比例程3几乎减少了一半。

结论

通过以上初步的探讨可知,用VHDL进行集成电路的设计,不仅需要熟悉VHDL语言的使用方法和对设计要求的深刻理解,而且应在设计全程中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求电路结构设计和软件使用中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前端设计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TP311.5

1 LAMP框架概述

LAMP框架是指基于Linux系统、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脚本语言(也可以是Perl或者Python语言)编写程序的一种框架。上述软件均为开源软件,以其高效率、高性能、良好兼容性等优点在互联网社会得以普及。

2 过程化考试平台设计

2.1 整体架构

如图1,教师和学生通过不同端口、不同权限访问服务器,教师将通过相应权限和页面进行出题、制卷、安排考试等活动;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在服务器配置安排的权限下在相应页面完成作业、联系并且在规定的时间、IP地址下进行考试。之后系统将调用编译器对学生提交的代码进行编译、比对,并给出最终得分。

2.2 Linux下环境配置

首先,考试平台的服务器端应当部署Linux版本的操作系统,本设计在服务器端安装了Ubuntu操作系统,之后通过命令: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

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mysql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gd

分别安装Mysql数据库、Apache服务器、PHP开发环境以及三者之间相互传输机制。之后在脚本页面的目录下通过命令:

sudo chmod –r 777

使得源文件目录权限获得修改。

2.3 Apache服务器端配置

将Apache的配置文件httpd.conf文件中文件进行多端口监听、配置:

Listen localhost:80

Listen localhost:8001

从而让学生进入默认的8080端口而老师通过隐藏的8001端口进入。之后,通过相应标签:

分配相应权限。

2.4 MySQL数据库设计

MySQL数据库将安排三种权限,即最高权限root,高级权限teacher和普通权限student,分别发放给管理员、老师和学生,数据库中按照以下思路设计:

(1)teacher表,student表,分别存放老师、学生信息密码等,作为权限和端口的登陆凭证。

(2)question_base表,将所有试题信息存放于其中,考试时可根据需要随机或者指定提出作为考试试题。

(3)stu_paper表,用于学生答卷,统计分数。

(4)plan表,用于存放考试计划和安排考试信息。

2.5 考试页面与服务器交互设计

在www目录下,创建相应功能的PHP脚本文件。文件中的功能与MySQL中表的设计进行交互,方法通过代码:

mysql_connect("","","")or die(mysql_error());//连接数据库

mysql_select_db("")or die(mysql_error());//选择数据库

mysql_query("set names utf8");//向服务器发送sql语句

?>

以及

$x=mysql_query(“”);//发送sql语句

mysql_fetch_array($x);//接受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并加以处理

?>

实现。通过PHP语言和HTML语言,实现登陆、修改个人信息、出卷、安排考试、联系、考试等功能,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中,通过CSS样式表对前端进行优化,最终完成设计。

以及mysql_fetch_array()等函数进行交互实现。通过PHP语言和HTML语言,实现登陆、修改个人信息、出卷、安排考试、联系、考试等功能,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中,通过CSS样式表对前端进行优化,最终完成设计。

3 总结

通过上述设计,一个具备在线编译源代码功能的过程化在线考试平台得以完成。这种设计经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过程化考试平台项目组进行论证并测试后认为满足了当前教育行业对过程化考试平台的需求。这种基于LAMP架构的设计以其高效、稳定、快速、安全的特点充分展现其组成部分的强大功能,从而能够培养更多的兼备理论知识能力与动手编程操作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