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生思想状况模板(10篇)

时间:2022-06-03 20:29:28

大学生思想状况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1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又是一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这个专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纷纷展开了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人员和调查手段而定。因此,确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的方式方法及其基本运作规程,是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前提。

湖北大学陈思先对武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三种调查研究方法。一是自编的武汉市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二是随机抽样调查。对武大、华工、江大、华师、财大、湖大等8所高校的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状况问卷;三是数据统计。数据统计采用手工统计和用Excel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1]

华中科技大学张耀对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由17个问题构成,主要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社区的基本状况,同时采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软件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1.01分析软件进行单变量的描述性统计。[2]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何瑞菲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访谈和问卷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方法。问卷调查具体采用了抽样调查方式。集体访谈,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是对中文、外语、物理等9个系部的59名学生分小组进行了调查。采取开座谈会形式,进行了结构式访谈。问卷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是采用SPSS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主要采取了简单统计分析法。访谈资料主要运用定性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调查结论。[3]

中国民航大学张青对天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主要采用抽样技术的调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采用PPS抽样对南开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的本科学生调查;其次,对南开大学采用非概率抽样,即随机发放问卷,对中国民航大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4]

广东海洋大学王爱云对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是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下发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957份,有效问卷943份,总有效率为94.3%。个别访谈100人。调查对象是广东海洋大学在校学生,统计工具是SPSS11.5。[5]

西北师范大学高忠诚在对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中,除了采用问卷法、访问法等调查方法,还采用了观察法,即具体深入到图书馆、教室、学生公寓、食堂等地方,通过多次调查,搜集到了问卷和访问难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与信息。[6]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的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内容,主要决定着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调查事项。从宏观层面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包括政治状况调查、思想状况和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政治状况,主要是政治素质、政治信仰、政治观念、政治诉求等;思想状况,主要是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审美观、恋爱观、情感、情绪、各种活思想等;择业观主要是大学生对未来选择择业的观点和认识。从现在看到的文献资料看,近年来各个学者也基本上围绕上述内容来展开调查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王爱云对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信仰理想;二是关于价值取向;三是关于道德水平;四是对政治及政治理论课的关注程度。[7]陕西师范大学马维振对西安15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问卷调查显的内容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思想状态;二是政治观念;三是人生价值观;四是道德观;五是择业观。[8]中国矿业大学丁三青对徐州市4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社会事务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关怀意识六个方面的内容。[9]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张晓忠对北京、江苏、黑龙江、山东等地部分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看法等四个方面。[10]张少慧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政治倾向;第二,学习观念;第三,心理状况心理压力;第四,择业心态。[11]复旦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于海在2002年至2003年对上海大学生发展调查研究中,其调查的内容包括上海大学生的学习、课余兼职、网络经历、人际交往、社团生活等情况,以及他们关于职业、宗教、政治、社会时事、价值、人生等观念状况。[12]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现状分析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要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要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近年来各个学校开展的调查研究中,从不同的方面,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华女子学院孙卫华对中华女子学院的调查显示,当前女大学生思想特点缺陷主要表现为:知识面窄,应用能力欠缺,学习的动力仍以被动应付考试为主。一部分女生则只将眼光局限于所学专业的课本上,很少涉猎相关知识或其他专业书籍,甚至对社会焦点问题、重大事件都缺乏关注的热情,政治敏感度也极为欠缺(见表1)。[13]

江西师范大学陈愈湛对江西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状况问卷调查表明江西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现状表现为以下特点。第一,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的、良好的;第二,在实际生活中对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了解和认识存在不足,自由主义倾向较重;第三,大学生婚恋观念模糊、淡漠,恋爱与婚姻的不对称现象越来越严重;第四,大学生学习动机趋向多元化,也呈现出较为世俗的动机,行为、方式、层次上表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第五,大学生找不到有效的发泄途径,造成心理压力过大。[14]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何瑞菲通过调查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特点主要表现为:当代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鲜明;他们追求高尚的人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当代大学生学习型的一元生活方式与多元素质培养要求之间存在偏差。目前,大学生理解的“学习”内涵过于狭窄,他们热衷于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外语,取得各种资格证书,就学习而学习,忽视了其他综合能力的自我提高。[15]

北京师范大学管永前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地质大学等8所高校进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抽样问卷调查,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一是政治观念淡化,思想认识模糊;二是入党动机趋向实用,党团组织吸引力不足;三是宗教信仰问题开始凸现,外来宗教文化影响加大;四是兼职现象较为普遍,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五是就业和学习压力大,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如人际交往障碍、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1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杨飞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显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表现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还是积极的、正确的,但是也使我们清醒地看到,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不足,个人信仰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和功利性,不太关心国家政治等危险信号。[17]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张晓忠对北京、江苏、黑龙江、山东等地部分高等院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关注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但政治思想观念淡化;第二,普遍关心和重视道德建设,但不愿受规范道德的制约和影响;第三,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部分学生注重追求个人幸福(见表3);第四,总体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但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18]

重庆大学王建国对大学生道德责任感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在道德责任感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有所增强,但仍不容乐观;第二,对社会道德规范尤其是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较高的认同感;第三,重自我责任、家庭责任,轻社会责任;第四,道德责任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思想日趋多元化;第五,道德责任认知与行为不统一。[19]

华东交通大学陈青平对华东交通大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要显现出“四高四低”的特征。第一,爱国主义热情高,共产主义信仰低。少数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淡化,入党动机功利化。第二,社会道德认同感高,基础文明素养低。第三,积极进取愿望高,艰苦创业意识低。第四,参加社团的积极性高,心理健康素质低。[20]

河北经贸大学赵国峰对河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目前河北省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和倾向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不坚定,缺乏自我控制力;第二,经济来源渠道少,消费休闲花样多;第三,世俗化、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第四,心理问题急待解决;第五,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面临挑战。[21]

梧州学院羊展文通过对梧州学院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人生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存在着差距;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个人利己主义、功利化和享乐主义的倾向;大学生在人生态度体验上还存在着颓废、灰暗、悲观的倾向。[22]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调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最终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各个学者从自身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观点也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既是体现各个学校个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共性的一面,因而,了解这些方面,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上海大学杨晓丽认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采取阶段性的教育计划;第二,明确年级和性别的差异,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第三,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23]

山东大学王兆珍以山东大学的调查为参考,认为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要硬化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在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第二,要活化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第三,要优化载体,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辅渠道贯通;第四,要规范化队伍,逐步使学生辅导员向职业化迈进。[24]

北京师范大学管永前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指导思想;第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优良文化环境;第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加强网络教育管理;第四,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第五,重视政工人员作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5]

徐惠鹏以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为参考,认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从六个方面着手。第一,继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努力解决大学生的深层次思想问题;第二,认真贯彻《纲要》精神,着重做好基础性工作;第三,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第四,建立思想道德的评价机制和约束机制,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第五,加强对党员学生骨干的培养,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第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着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6]

高忠诚在对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从九个方面着手。第一,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人的道德学习的潜能发挥出来;第二,高校德育不能孤立地去做,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第三,发挥榜样的力量;第四,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视角加强德育;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大环境;第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渠道;第七,强化团学组织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第八,关心大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九,广泛开展思想道德评价,形成舆论氛围,建立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参与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27]

浙江大学王志强以部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滚动调查为参考,认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找准切入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的需要;第三,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第四,积极主动地利用新手段、创建思想教育工作新平台;第五,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28]

赵国峰以河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为参考,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积极营造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第二,以“党团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中的优秀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以“学生自治”为辅助手段,充分发挥和培养广大学生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29]

唐志强以河西学院的调查研究为参考,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第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第三,加快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求;第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第五,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30]

安静以唐山师范学院调查研究为参考,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第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引导示范作用;第四,充分发挥网络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第五,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第六,充分发挥自我教育与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服务作用。[31]

参考文献:

[1] 陈思先.对武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调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11-12.

[2] 张 耀.大学生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卷调查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36-37.

[3][15] 何瑞菲,徐建龙.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12): 62-63.

[4] 张 青.天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9):308-309.

[5][7] 王爱云.转型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105-107.

[6][27] 课题组.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46-50.

[8] 马维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来自西安15所高校问卷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43-45.

[9] 丁三青等.徐州市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17-21.

[10] 张晓忠.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及主流意识形态状况的调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1-37.

[11] 张少慧.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6(6):82-84.

[12] 于 海.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2002-2003)[J].复旦教育论坛,2003(2):1-5.

[13] 孙卫华,张 霞.当代女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对中华女子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4):65-68.

[14] 陈愈湛,任 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1):18-19.

[16][25] 管永前,周成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问题与对策-来自北京部分高校的调查[J].晋中学院学报,2008(10):44-47.

[17] 杨 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36.

[18] 张晓忠.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及主流意识形态状况的调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1-37.

[19] 王建国.大学生道德责任感调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1-164.

[20] 陈青平,管晓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对策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233-236.

[21][29] 赵国峰.河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2004(4):98-100.

[22] 羊展文.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06(4):78-80.

[23] 杨晓丽,杨秀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调查和分析[J].商情,2008(3):38-39.

[24] 王兆珍,赵希波.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与思考——以山东大学为个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8):76-78.

[26] 徐惠鹏,姚跃传.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分析及其对策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5.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2

农村籍大学生是相对城市大学生而言的,农村籍大学生主要指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长期从事农业劳动或者父母虽在城市务工但其户籍仍在农村,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环境一直是在农村的大学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 625.3万人,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765万,2016年9月新招收大学生737.8万人,因此,根据目前农村籍大学生的招生比例粗略统计得出目前在校的农村籍大学生预计1 299.1?f人。

一、农村籍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创新型和服务型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创新型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大学生人才培养建设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的大学生专业能力技能提升的同时,更需要培养正确的思想,大学生正确思想的培养和塑造是高校提高育人质量、全面提高育人素质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内容。其中,农村籍大学生,源自农村,深知村镇建设的需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后更容易激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关系到社会向前发展的速度,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尽早实现。

二、“95后”农村籍大学生的特性

目前,高等教育受众者中的学生主体以“95后”为主,“95后”的出生与成长处于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转型期,但“95后”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较80、90后存在较大的变化(如独生子女、多辈宠爱、物质生活丰富),使得他们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模式产生明显的差异。总体来说,“95后”农村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特性:(1)生活质朴、吃苦耐劳,同时自卑感强、不善言谈,容易违规犯错;(2)个性独立且维权意识强,有着更为强烈的成长诉求和就业发展需求,普遍向往高收入职业,有着强烈的职业发展期望;(3)网络行为与网络观念较强,非常依赖网络搭建的“虚拟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麻烦,相对自我封闭;(4)创新能力强但认识能力不足,敢于突破传统定向思维,知识面窄导致对个别事物存在偏见,易走极端;(4)团队意识相对薄弱且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缺乏与同学、老师、家长的交流,敏感多疑、忧郁焦虑,适应环境较慢;(5)情商智商较高但逆商较低,一旦受挫易产生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嫉妒心强,心理能够承受能力有限。

三、国内外有关农村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研究

截至2016年6月2日,在中国知网上以“大学生思想状况”为主题进行模糊查询2010年以来的相关论文发现:共有论文1 254篇,其中期刊论文1 124篇,硕士论文130篇;而通过以主题为“农村籍大学生思想”进行模糊查询2010年以来的相关论文发现,2010年以来发表相关论文仅58篇。通过具体分类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大学生关注度较高,但是选择农村籍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比较少,学术界对农村籍学生的思想、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针对性、系统性研究还比较缺乏。

目前已有文献对农村籍大学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这些学科方向,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实生活方面,如2015年刘浩天的《农村籍在校大学生转户后的思想冲突及教育对策》;(2)择业就业方面,如2015年索文斌等《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3)心理健康层面,如2016年张迪的《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2006―2013年)》。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涉及了农村籍大学生的各个方面,但从检索的文献来看,针对农村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文章和专著还较少,更缺乏与城市学生的对比分析,且不同年代出生的学生专有性格特征有所区别,因此,对“95后”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整体解读并分析其与城镇籍大学生相比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四、探讨“95后”农村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高校校园学生相关的暴力恶劣性事件如“林森浩投毒案” “马加爵事件”等等,发生在农村籍大学生身上的情况较多,种种事件虽有偶然因素,但在各种偶然因素深处均隐藏着必然因素,从暴力恶性事件的表面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籍大学生从农村到城市后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无法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而进一步产生了心理落差,但本质原因在于农村籍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经济、地域、社会地位等相对弱势的农村,因此在入学后经常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反差、庞杂的人际关系、高额学费的压力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冲击[4],思想状况容易出现偏颇。他们的思想状况一时尚未调整好而难以化解他们面临的矛盾与冲突,导致他们心理上出现种种偏差,个别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进而逐渐演变成人格扭曲,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问题”农村籍大学生。

只有充分认知“95后”农村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状况,通过系统性调研后对“95后”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整体解读,进而准确把握他们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时探析其形成原因,才能从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发展形势和发展环境来审视目前现有的教育形态,进而根据农村籍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开展“95后”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有效实现“95后”农村籍大学生关怀、关注和教育,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农村籍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高效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问题,还关系到农村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社会发展问题,对高校更好地实现教育平等具有非常必要的实践意义。此外,此项研究对引导他们快速成长,顺利培养成具有崇高理想、远大志向、较高的道德素质与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乃至毕业后返乡支持家乡建设,最终能够完成国家与社会所赋予其的重要社会责任有着举足轻重、意义深远的理论价值。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3

当代大学生将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深入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保障和支持,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了解美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真实反映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我们特别在西安美术学院177名学生中内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借以更好地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增强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满生机活力的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

调查从背景资料、学习状态、自我评价、课余生活状况、经济生活状况、就业观、道德观等多个方面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下:

一、背景资料

从背景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占的比率较大,年龄分布基本在21―24岁左右,关于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占到5%,共青团员和群众占到95%,此次调查中独生子女占的比率达到53.7%,相比05年的思想状况调查(以下简称05年调查)的38.1%有明显的增长,可得知目前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总体中的比率在增大,针对独生子女思想状况的了解应该得到关注。

二、思想状况

1.学习状态方面

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我们分别设置了选择专业的原因、学习最大动力来源、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逃课情况四个问题。

对于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61.1%的学生是因为个人兴趣,22.6%是因为有利于个人将来发展,10.7%是因为毕业好找工作,只有5.6%的学生是因为分数限制,从这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所学专业是基于自身的兴趣和价值追求考虑,学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对于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42.9%的学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目标”,21.5%的学生是为了“对得起父母”,21.5%的学生是为了“将来就业找工作”,14.1%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没有同学选择“在同学中有威信”、“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了获得文凭学位”和“为了恋人或爱人”选项,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趋于多元选择,目标指向更加现实,较多从自身的发展和价值实现方面考虑。这一数据也与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取向的现状相符合。05年调查,我院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最突出的两个是:“为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和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本次调查学习动力来源最突出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目标”,基本一致。

对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要求,89.8%的学生选择了“争取良好”和“力争优秀”,只有10.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或“及格就行”,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进取心较强,竞争意识明显。

对于逃课现象的了解,72.9%的学生有时逃课,27.1%的学生从不逃课,没有经常逃课的学生,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逃课情况较为普遍,较少的同学能够坚持从不逃课。

2.自我评价

一个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往往能够反映其心理状况。在调查中,67.8%的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前途“非常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只有11.2%对个人未来发展前途“不太有信心”。这充分表现出我院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表现出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评价方面,93.8%的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评价在“一般”以上,只有6.2%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满意;93.8%的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评价在“一般”以上,只有6.2%的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评价“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在对自身身体和心理状况评价过程也明显地反映了身心之间密切的联系。

在对个人形象的评价方面,41.2%的学生对个人形象评价“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只有7.8%的学生对个人形象评价“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50.8%的学生对个人形象评价为“一般”。

05年调查中,超过40%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情绪低落,觉得“心情压抑,无聊”,还有少数学生准备“得过且过等文凭”。与之相比较,本次调查过程中学生对个人未来前途的发展绝大多数持积极态度,对自身身体、心理和个人形象评价绝大多数在一般以上,两相比较,在对自我评价方面积极乐观,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3.课余生活状况

关于学生课余生活状况的了解涉及掌握信息的方式、使用电脑主要做什么、参加学校社团数量和参加志愿者活动情况四个问题,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掌握信息的主要方式为网络;占调查学生的51.4%,使用电脑主要用途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聊天、欣赏音乐和网上交友;参加学校社团数量方面,一个也没有参加的人数占到78.5%,占调查学生人数的绝大部分;参加志愿者活动情况方面,66.7%的学生“参加过但是不太积极”。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网络成为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脑的用途主要是用来娱乐,用于学习的比例很少,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较少,多一半的学生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但对活动的态度不太积极。

4.经济生活状况

关于学生经济生活状况,我们设置了主要经济来源、目前经济状况、学费生活费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比例、每月的总花费情况和最大消费项目五个问题,从调查数据情况来看,70.1%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为家庭资助;54.3%的学生“学习生活费用充足”或“学习生活费之外还有充足的钱”;79.7%的学生学费生活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一般以上;61.6%的学生月总花费达到800元以上;学生每月最大的消费项目为“饮食”(65.0%)和学习(31.6%)。

5.就业观

对于就业观方面,我们设置了就业地区考虑、择业首先考虑因素和就业初薪金期望三个问题,从统计数据来看,46.3%的学生就业首选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19.8%的学生就业首选地为西部地区;30%的学生择业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能发挥个人才能”;59.3%的学生就业初薪金期望为2001―3000元。

6.道德观

关于道德观方面,我们设置了对诚信的看法、大学生首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德和对竞争的看法。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43.5%的学生认为“诚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34.5%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只有4.5%的学生认为“谁诚信谁吃亏”;在对大学生首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德这一题中,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孝顺”、“诚信”和“爱国”;在竞争的看法方面,56%的学生认为竞争就是“各种关系”,只有23.1%的学生认为竞争是“讲实力、凭本事”,还有20.9%的学生说不清楚竞争是什么。从这三个选项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对一些道德标准的认识是相当有偏差的。

三、综合分析

1.学习动机清晰明确,学习目标定位较高。在05年调查中,对“为什么要学习”的回答中,最突出的两个是:“为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和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分别占到47.5%和25.9%,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学习最大的动力来源,42.9%的学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目标”,21.5%的学生是为了“对得起父母”,21.5%的学生是为了“将来就业找工作”,14.1%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没有同学选择“在同学中有威信”、“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了获得文凭学位”和“为了恋人或爱人”选项。相比较而言,学生学习动机比以前更加趋于多元化,动机更多地来源于自身内在因素,动机更加清晰明确。

在对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要求,89.8%的学生选择了“争取良好”和“力争优秀”,只有10.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或“及格就行”,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进取心较强,竞争意识明显,学习目标定位较高。

2.贫困生资助系统的完善和提高。在05年调查中,对学生生活经济来源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生活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资助,来至银行贷款、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的比率几乎没有,而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70.1%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为家庭资助,但银行贷款、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的比率在明显增大,分别占到学生主要经济来源的4.5%、15.8%和8.5%。

3.自我认识及对大学生活的认识趋于积极乐观。在05年调查中,关于自己现在的大学生活超过40%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情绪低落,觉得“心情压抑,无聊”,还有少数学生准备“得过且过等文凭”。在本次调查中,67.8%的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前途“非常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在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评价方面,93.8%的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评价在“一般”以上,93.8%的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评价在“一般”以上。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对自我认识评价以及对大学生活认识趋于积极乐观。

四、对策和建议

1.“眼高手低”,学习目标地位高,但实际学习状况不理想。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们学习目标要求都比较高,在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要求方面,89.8%的学生选择了“争取良好”和“力争优秀”,实际上逃课的现象较为普遍,72.9%的学生有时逃课。在电脑的用途方面,排在前三位的聊天、欣赏音乐和网上交友都属于娱乐活动,主要用电脑制图获完成作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学生在目标设定和实际行动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在学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净化新领域,抢占新阵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生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占到51.4%。对于网络这一新领域、新阵地,作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主动地去占领,开辟“红色网站”,对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播,特别是对一些事关政治方向、稳定等的敏感问题,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以正确引导;要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把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加大省学联网站的平台作用和高校校园网络的宣传作用,在构筑校园网络文化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此外,还要提高跟踪监控技术,将有害信息及时过滤、屏蔽,净化网上环境。

3.道德标准有偏差,努力加强大学生道德体系建设。在关于一些道德观的问题回答上,我院学生存在相当的偏差,在对竞争的看法方面,56%的学生认为竞争就是“各种关系”,只有23.1%的学生认为竞争是“讲实力、凭本事”,还有20.9%的学生说不清楚竞争是什么。可见,我们学生在一些事关利益纷争的道德标准评判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针对此状况,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正面引导,不能因为求稳怕乱而回避问题、畏首畏尾。应当注意思想教育方式上的平等性,与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的建议,建立心理上的平等感、亲切感,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双方认识的逐渐统一;应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

4.就业期望较高,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严重不符。在对学生的就业观方面了解中,我们发现学生就业期望依然很高,46.3%的学生就业首选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59.3%的学生就业初薪金期望为2001―3000元。这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严重不符,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进一步加重就业难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我们要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就开设人生职业规划课程,使学生依据社会现实状况对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定位,以免造成毕业时期望过高,失望过大,就业难度加大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第8版).华夏出版社,2000.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1).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60-02

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大学生在探寻、选择、思考中变化,又在变化中探寻、选择、思考。如今,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支流问题不容忽视;表面上趋于务实,深层次却陷入迷茫困惑;在许多具体问题上表现出矛盾心态。

一、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

1.政治观

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稳定,但这种稳定性与多变织在一起,又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心态。在政治取向上,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一些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做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想参与政治并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些大学生入党目的不够明确,片面强调个人奋斗,轻视组织培养的作用。有些大学生在许多具体问题上缺乏信心,这反映出他们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信仰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政治观点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2.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既注重社会理想、道德理想,也强调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相对于过去那种把理想与个人发展相对立或相脱离的思路而言,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却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功利性的取向。在公与私、个人与他人、奉献与索取、义与利价值取向上朝着兼顾互利的方向作出选择。

3.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

当代大学生对祖国有着深切的热爱和关心,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和中国的未来更加关注,他们希望能够科学地分析形势,正确地理解政策。在希望中国加快改革繁荣富强的同时,又有许多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不能解决。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有些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有些大学生则表示学和不学没有区别,不如各种务实的考证或考研来得实际,功利主义倾向表现得非常明显。马克思主义“三观”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确立,即使得到部分确立的学生也需继续巩固。

4.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走向成熟,趋向符合社会需要,但在观念和行为上仍存在反差。在对社会事务价值评价和价值目标选择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分散性,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选择。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相对性和世俗化的倾向。对自我认识评价趋于主观,危机与竞争意识强烈。在成长的过程中,焦虑和压力也在增加。许多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价值观念。他们一方面能从整体出发进行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又在具体情况中从个体出发予以取舍;一方面积极主动地接纳新事物、新原则,冷静理性地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中的部分人在人生观和处理具体问题时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5.道德观

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应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而言,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对人对己道德评判的双重标准上,说明一些大学生在道德评价理论认知存在不一致性,道德行为明显滞后于道德认识。他们一方面对自己主观评价很高,另一方面客观上对人、对事存在功利性、主观性的倾向。他们在推崇市场经济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道德规范本身难作主张。部分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在道德上已经陷入了困惑和迷茫、道德观念模糊的误区。

6.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他们在理想与金钱、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方面,开始抛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是力图二者兼得。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人民贡献力量,但同时也要求索取应得的报酬。这种看似很矛盾的评价,实质上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集体责任意识上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又存在问题。

7.心理素质

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增大,大学生的思想焦虑增加。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前,一些大学生心理准备不够,信心不足,加之对学校教学改革、教学条件不满等原因,学生思想焦虑的增加是情理之中的。学业、经济、就业方面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的心态较为低沉、消极,身心健康下降。不难想象,一些学生在空虚、烦躁、压抑、苦恼、焦虑的生活情境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学生的身心素质会因之受到影响。

8.恋爱观

大学期间谈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失恋也被认为是感情历程的学习。但一些大学生对于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目的并不十分明确、恋爱中对所遇到的问题的处理也比较感性或随意、传统的“男强女弱”意识依然影响着他们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设计。

9.学习生活状况

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与学校的学风和教风状况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随着自主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趋于务实,更加理性,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适的偏差往往会影响到大学生自主性和选择性地学习,以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强度和质量得不到保障。

10.能力观

一些大学生由于认知方面的不成熟,容易片面地强调能力,同时又狭隘地将能力仅仅理解为社会活动、交往能力。在个人发展和成功方面,一些学生甚至认同人际关系比真才实学来得更为快捷的观念。因此导致有些学生热衷于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探讨和迎合,对专业知识缺失严谨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必然不高。

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要重点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基本政治理论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三观”,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引导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正确看待与认识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鉴别力;牢牢把握住自己思想道德选择的方向;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一支信仰与精通马克思主义,立志献身思想教育阵线的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并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要精、要管用”的指导原则,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要在指导学生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在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上下工夫,要及时研究新课题,制定新政策。使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理论上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加强思想政治课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方式,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理念贯穿于各项主题活动中。要学会借鉴网络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的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好网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接受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人情味与亲和力。

2.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树立服务育人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从学生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性化,将纪律约束降到一定限度之内,重感染感化,轻惩罚训责;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管理相结合,以服务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杜绝不切实际的说教。

将涉及学生切实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形势都在发生变化,相应的育人策略也必须进行调整。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职业指导服务将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也融于职业指导中为学生提供全程化服务。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能力观和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

3.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思想,注重教育方式和方法,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的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缓解思想压力,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能够正确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群体的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状态、恋爱观等现实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中,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声有色,收到实效。

4.要创新学生工作途径

要抓住当代大学生求新、求特、求异、求乐等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生活的德育工作新途径。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广泛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全面加强校园传媒建设,丰富、规范报刊、广播、宣传栏、网络等的形式和内容,重视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5.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体系,预防心理疾病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5

少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为了能够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清晰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实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小组利用五一假期期间,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研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本次调研于XX年5月上旬进行.调研选取我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5份,其中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政治面貌的抽样分布为:中~员占21.2%,共青团员占77.5%.现将问卷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有着浓烈的爱国意识。众多大学生已经明确认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很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形势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如对中央的一年来的工作的总体印象的满意度达到78.88%,对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经济发展的满意度达到74.73%,实施西部打开发战略达到74.45%,解决三农问题达到70.11%,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情况达到68.75%。在被问到对台湾~~行为的看法时,高达74.3%的人表示很反对,16.1%表示一般反对。由此可见,大学生们的评价基本是理性的,既能认识到社会的进步,也能发现问题,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已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政治、社会问题,同时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度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度增强。在接受调研的大学生中,61.63%的学生认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9.12%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44.35%的学生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极大的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在被调研学生中,48.0%的学生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有37.0%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外,在被问到如何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时,61.1%的学生认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其中还有54.4%的学生能准确地说出xxxx。

对于共产主义,当代大学生也表示了极大的信心,51.7%的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文二:

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几何?大学生思想现状如何?是否符合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要求?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结果。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对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衷心拥护,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认同,对党和国家在应对国际复杂局势和处理国内复杂问题时的表现高度评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高度认同中央,对未来充满信心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给予了全国人民希望,伟大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2015年,在带领下,中国高速发展,让老百姓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些留言反映出高校师生对党中央的高度认同。

调研显示,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英明。在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自开始工作以来,留下的深刻印象调研中,亲民实干廉洁务实连续三年排在前列。座谈中,不少学生表示,在不同场合的百余次重要讲话,形成了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展现了自信大气、从容淡定、沉着稳健、朴实平和的风格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倍感亲切。

大学生对党和政府一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9项年度重大决策部署均表示满意。其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满意度居前三位。90.5%的学生赞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中大学生党员显示出更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更高的信仰追求。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学生充满信心和期待。95.4%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表示乐观。大学生普遍相信,未来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相信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信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将显著提高。

立志成才报国,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两度因病错失关键考试,从初中肄业、高中四度辍学,到打工3年准备自考,再到成为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生,李军的自强不息、坚持梦想让人感动。而像李军这样的向上向善好青年还有很多,他们的事迹向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调研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持续深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已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价值遵循和人生追求。91.2%的学生赞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92.8%的学生赞同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98.0%的学生赞同诚信是做人之本,93.6%的学生赞同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此外,在创业创新的热潮中,大学生提升自己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愿望也更加迫切。电子科技大学的马天琛,在校创立公司并成功登陆新三板,网络产品面聊下载量突破百万;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杨成兴,在校期间参与3家公司投资建设,资产达2000万元一个个成功案例,让想开创一番天地的大学生们更加渴望获得能力的提升。调研显示,能力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重要因素,而其中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连续两年被学生列为最需要加强培养的11个环节中的前三位。

满意学校工作,固本工程根深叶茂

思想政治工作事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在调研中,学生们普遍赞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超八成学生对学校辅导员工作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示满意。其中,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连续四年居各项工作之首。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6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新世纪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社政处的指导与支持下,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课题组采取一年一次的纵向调查的方法,对我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滚动调研,以持续、系统地获取我省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资料,为科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

本次调查从2001年9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座谈等形式进行,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热点、学习动力以及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共发放问卷9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63份,有效回收率为88.5%。调查对象包括理、工、农、医、师、公安等不同院校的各个年级大学生,其中,男生占58.6%,女生占41.4%;一年级大学生占50.8%,毕业班占9.4%,其它年级占39.8%;来自农村的占61.7%,来自城镇的占38.3%;共产党员占5.5%,共青团员占89.3%。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省大学业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表现健康、向上,总体态势积极、平稳,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题。

一、当前我省大学生的总体思想状况

1、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

当前我省大学生在政治问题上认识端正,政治观基本正确。他们普遍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对党的领导高度信任,对中央一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改革开放、我国政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其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大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2001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的大事较多,大学生对于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给予较大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如世界反恐怖主义行动、国企改革及下岗问题的解决、反腐败及揭批“”等。调查中,有97.1%的学生认为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方面“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有83.3%的学生认为近年来中央出台的反腐败举措“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对于发生类似“中美撞机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有65.2%的学生“相信党中央和国务院有能力处理,在行动上与其保持一致”。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我国政治局势稳定的信心度仍保持在高位上。96.2%的学生认为当前我国的社会政治局势总的来说“非常稳定”或“比较稳定”;91.5%的学生对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省大学生对于政治问题具有较强的自我判断能力,对于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基本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对于“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看法,有90.7%的学生表示“充满信心”或“有一定信心”;对于邓小平理论,有88.9%的学生“很了解”或“比较了解”;有97.2%的学生认为中央开展的针对“”组织的斗争“很有必要”或“有一定的必要”;在对待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大陆的报道和评论的态度上,有63%的学生表示“信息混杂,但我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对于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有53.8%的学生表示“信仰共产主义”,41.7%的学生表示“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同时,有53.7%的学生认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参加政治理论学习”,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日趋坚定的政治信仰。

2、人生观与价值观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予以认同,其人生态度,价值判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为祖国奉献智慧,施展才华。当被问及人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时,有59.7%的学生认为是“事业和工作”,21.3%的学生认为是“理想与信念”,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对于“最能代表当代大学生形象”的选择,排在前两位的也分别是“有责任感”(47.2%)和“勇于进取”(20.4%)。84.3%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87.9%的学生认为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对于一位青年因失恋而出家,81.9%的学生的看法是“没有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渴望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被问及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排在前两位的选择分别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47.4%),“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22.4%);有63.4%的学生不同意“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看法。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64.3%的学生认为一名大学生因抢救一位老农民而牺牲,“实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上,70.2%的学生同意“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3、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取向

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基本正确,具有基本的道德评判能力,其道德判断和行为取向趋向合理。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崇尚的品德,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团结友爱”(48.7%),“艰苦奋斗”(18.2%),“心胸坦荡”(16.6%);而最厌恶的人品,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专横狂妄”(44.9%),“趋炎附势”(37%),“弄虚作假”(9.3%)。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认识,有83.7%的学生认为“其中良莠并存,应批判吸收”;对于“无私奉献”问题,73.8%的学生认为“无私奉献”是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从自身做起;在公与私的关系上,65.8%的学生坚持“大公无私”,32.4%学生坚持“先公后私”;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62.8%的学生赞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在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上,也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当看到自来水在那里流淌时,89.7%的学生选择“马上前去关上水龙头”;在上网聊天时,77.8%的学生会采取“以诚相待,交流思想”的谈话态度;在公共场所发生不文明行为时,有53.8%的学生会“马上进行制止”。

4、学习动力与成才愿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成果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作为这些改革措施的直接受益者,自然地成为了高教改革的拥护者。而与改革相伴而来的竞争的加剧和就业的压力,更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成功、成才的愿望和学习的动力,使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提高。调查表明,学生对于高教改革,特别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提升自己社会竞争力的改革高度认同。对于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诸项政策,有48.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得到较好的落实”,31.9的学生认为“得到很好的落实”。对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政策,50.2%的学生认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40.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大部分同学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对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74.3%的学生认为“虽然重视,但缺乏有效措施”,19.2%的学生认为“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表现出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

调查显示,身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已深知社会竞争的激烈,他们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我,占领就业上的制高点,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权,因而,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强劲,学习空气浓厚,学风端正。调查中,有81.1%的学生感到目前最重要又比较缺乏的是“知识”。对于学习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为了将来自己成就一番事业”(28.6%),“为了提高素质,完善自我”(25.4%),“为更好地就业创造条件”(15.3%),反映出自觉成才的迫切愿望。对于学习的态度,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而努力学习”(37%)。“学无止境应主动学习”(27.1%),“对什么有兴趣就学什么”(18.4%)。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有67.6%的学生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搞好专业学习;在和同学们一起时经常议论的话题,排在第一位的也是“专业学习”(42.7%)。对于自己在学习上最欠缺的选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开放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24.4%),“科学的学习方法”(23.5%),“广泛多益的信息来源”(23.2%)。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日益剧烈的变革,这些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处在变革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变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其思想状况也在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影响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因此,本次调研着力把握了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

1、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现实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治活动,接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特别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他们对于国内外重大时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导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代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都吸引了大学生关注的目光。调查显示,在问卷中关于“你最关注或了解的国际或国内的问题”所列举的9大选项,均有大学生给予了积极关注。其中,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世界反恐怖主义行动(41.6%),“上海APEC会议”(21.5%),“国企改革和下岗问题的解决”(11.6%)。这一结果是与一年来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相吻合的,表明了大学生对于政治问题的强烈关注,他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调查中,对于当前我国的政治局势,“十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反腐败举措、反对“”组织的斗争、以及发生“中美”撞机事件等,大学生都给予积极关注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2、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以及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都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并对其思想状况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中,大学生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的上学、就业、素质教育、特困生政策等举措都给予了极大关注。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趋势和发展,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和收入分配的多样化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纷至沓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正在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氛围,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调查中,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选择是“社会风气”(52.1%),表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3、家庭环境。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求知成长阶段,尚没有完全摆脱家庭背景而独立,因而对家庭的依赖性还是较强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在家庭环境中对你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经济状况”(63.2%),“家庭和睦情况”(31.5%),“家长的工作情况和文化素养”(3.5%)。在相关调查中,对于政治问题等的看法,大学生也把听取父母的意见排在了第三位。

4、大众传媒。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工具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普及程度。特别是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广泛使用,极大地扩展着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信息来源。调查显示,对于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听广播(59.6%)、看电视(24.3%)、朋友之间交流(12.3%)、报刊杂志(2.2%)、形势政策课(0.5%)、互联网络(0.2%)。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时事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一位的是“国内新闻媒体”(84.6%);对于“三个代表”思想的了解渠道,也有66.6%的学生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学习”。对于业余时间(暑期及双休日)的支配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与朋友交往(82.3%),同时也有0.4%学生选择“网上聊天”。对于上网的目的,有65.4%的学生是为了“获取信息”。尽管从表面上看,关于网络的选择数字不大,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却占了相当比例,其中不乏网民,而且交流的话题与信息来自于网络的不在少数。因此,网络媒体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

5、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成才的重要环境,大学生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的素质、水平等十分关注。调查显示,有16.2%的学生最关注或了解的与个人关系密切的问题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有关工作”,在9个选项中居第三位。在政治问题上,有72.7%的学生最愿意听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对于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安排,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治安、资助困难学生、就业指导,以及教师的教学、科研、师德、敬业精神等诸因素均表示了较大程度的关心并给出了自已的满意程度的不同选择。

6、内在因素。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个体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的发展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不同个体的身心特征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因。

此外,大学生的同学、朋友、社交圈等的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三、把握主流,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较好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现状,较为全面地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当前我省大学生思想状况健康向上的主流,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

首先,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国家政治局面安定团结,党和政府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满怀信心地看待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而树立起了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

其次,是我省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结出的硕果。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氛围,这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其三,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多年来,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教育教学,特别是重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两课”教学,加强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纪之初,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就业方式、岗位以及收入分配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高校大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导致一些不良倾向的发生。

面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倾向,作为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1、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保证。作为跨世纪一代大学生,如果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缺乏,是难以承担接班人的重任的。因此,我们应当加大教育的力度,在教育内容上,要进一步加强主旋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从而自觉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同时,要切实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入党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

在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上,要认真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要求,利用“两课”的主渠道,切实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要认真研究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注重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认识,增进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促进大学生自觉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与我们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价值为标准,把国家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以利益观点对待社会问题的实用与功利倾向,都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必然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道德观、择业观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价值判断正确,而实际行动意识缺乏,采取的“敬而不从”的态度,以及人生态度上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消极心态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要加强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接受考验,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参观,请英模做报告等形式,校正大学生的人生坐标与人生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驾驭人生的航船。

3、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大学生更加注意素质教育对自己成才的作用,在人文教育、专业技能、美育、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当及时把握这种变化和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当指出,转变思想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不仅要传播知识,而且在育人方面也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克服重教学纪律,轻内容质量管理的倾向,防止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脱节、甚至出现在思想上给学生误导的现象发生。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通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环节,融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整体之中。

4、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任。然而调查中,对于高校教师,大学生认为满意的分别是课堂教学水平(39%)、科研学术水平(21.5%),仅有1.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感到满意,0.8%的学生对教师的“师德”感到满意,这两个数字是比较低的,这与教师的历史责任是不相符的。加强和改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21世纪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大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特别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探索的课题。

5、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

应当承认,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广大政工干部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政工队伍在数量和思想素质等方面与形势的发展还很不适应。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贯彻落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保证必要的政工干部人员配置,同时,通过理论培训,业务进修,实践锻炼等途径,努力提高其思想和业务素质及整体水平,要支持和鼓励“两课”教师、政工干部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注意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6、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7

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有着浓烈的爱国意识。众多大学生已经明确认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很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形势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如对中央的一年来的工作的总体印象的满意度达到78.88%,对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经济发展的满意度达到74.73%,实施西部打开发战略达到74.45%,解决三农问题达到70.11%,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情况达到68.75%。在被问到对台湾~~行为的看法时,高达74.3%的人表示很反对,16.1%表示一般反对。由此可见,大学生们的评价基本是理性的,既能认识到社会的进步,也能发现问题,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已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政治、社会问题,同时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对于共产主义,当代大学生也表示了极大的信心,51.7%的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大学生对国际国内时事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学习生活和就业成为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调查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已经转为平~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落后和大学生的稀缺和受重用造就了大学生的精英意识。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把大学生推向了竞争的前台,上大学缴费、毕业双向选择、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条件苛刻等问题使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对自身的社会定位趋于冷静和现实,在内心中树立把自己置身于普通社会一员的平~识,如有40.6%的学生希望成为合格的建设者,11.17%的学生想成为守法的公民。

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最重要的变化趋势就是努力寻求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积极健康、务实进取成为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

尽管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的认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当代大学生更多的关注自我,所以他们的道德责任感还是比较淡,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行为63%的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就可以容忍。而且大多数人的思想追求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35.6%),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是利己主义者和拜金主义者(30.1%)。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拥护党的领导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人生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把个人价值实现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 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嬗变使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性,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探索新的应对方案。而对策的探讨则应围绕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爱国理念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进行。以下就是我在调查分析后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继续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是学生获得思想洗礼的最主要场所,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场所的巨大作用,在两课中注入更多、更有价值的,关于爱国、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8

关键词:思想道德 现状 成因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基本状况

(一)政治素养方面

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总体说来比较健康,政治评价也很积极,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基本问题有着一致的认同。关心国内外大事,政治视野开阔;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对我国未来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充满信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学生对政治问题、重大政治事情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明确意识到了国家政治环境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学生们对政治生活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以及国企改革与发展问题都比较关心。他们在其实践中已经普遍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政治心态日趋成熟。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并能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看待国际关系,逐步认清了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以及各种破坏祖国安全统一的思潮和势力的本质。

(二)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方面

这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总体道德水平较高,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有较强的认同感,处理实际问题时方式更为灵活;基本道德观念初步形成并日益稳定,道德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同时部分呈现出功利主义的特点;社会亲和力及认同感加强,同时道德评价方面广泛存在双重标准;社会竞争以及危机意识加强,充分理解竞争的内涵并且参与到其中去;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虽然有现实因素存在,基本上仍呈现理想化的状态。

大学生基本接受并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与道德原则,并能站在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与理解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当前,大学生一方面对以竞争与协作共生共存为特点的市场经济道德要求是比较推崇的;另一方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有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

(三)个人道德素质方面

个人道德素质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趋于客观全面,同时存在不稳定性和自我矛盾的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日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强,面对日益增强的社会压力能够以较为成熟健康的心态应对,同时存在部分消极态度;在少数大学生中心理问题仍然存在,有极少部分非常严重。他们学习欲望强烈,学习手段现代化,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学习的目的性多样化,显现出较为浓厚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自我定位较为客观全面,就业的观念更新较快,择业面拓宽,就业意识更加务实。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1、兼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青年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

2、主体性。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3、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青年学生对成材的设计是多视角、多方位的。

4、时代性。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的时代特征。

5、不稳定性。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

6、矛盾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意识认知水平偏低

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够坚定,缺乏信仰、信心与信念。在政治取向上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部分学生一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想参与政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

(二)价值观倾向利益化

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并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奉献统一起来,对奉献与索取统一的要求更为实际。

(三)公德践行能力较弱

现代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公德践行能力弱,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自理自立能力差,依赖思想严重,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差。

(四)理想信念不坚定

有些大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认为接受高等教育也不一定有好的出路,老实安分的读书没有前途,所以出现厌学甚至逃避学习的行为。

(五)传统美德认同度滑坡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学生认为“助人为乐已经过时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尤其是许多家境富裕者出手阔绰,生活作风不佳。

(六) 自由散漫思想严重

当代大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的不良风气。上课时随意说话,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这些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发人深思。

(七)网络的负面影响较大

当代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等新闻媒体,在网络普及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接受着飞速更新的思想、知识的冲击与感染。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成因分析

大学生思想道德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的复杂状况,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

(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疲软,针对性不强,学生道德观念淡薄而含糊。

(三)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挫折经受能力和吃苦精神欠缺。

(四)就业体制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语

从以上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的分析与探讨,不难看出现阶段的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在思想道德方面总体上还是比较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但仍不乏各种各样、形形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人格的完善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这一问题必须要引起高校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否则,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080-02

一、我校学生党员状况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又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要地,其中学生党员的发展、党支部的建立、党组织的建设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校特别重视党员的发展与培养,积极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党建工作中做到了保证大一学生中有党员,大二有党小组,高年级要有党支部,不断加强学生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亲近党、信任党,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在大力发展学生党员的同时,思想建设成了党员建设中的主要内容。我校合校升本后2006年在校学生党员410人,到2012年学生党员人数达到1364人,其中预备党员806人,党员人数占在校人数的6%。对我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调查显示,当前我校大部分学生党员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问题及分析

影响学生党员思想的因素不仅仅只是错综复杂的客观环境因素,他们的主观方面反而占据着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生的自身因素

1.对党发展了解不够,入党动机不纯。问卷调查统计显示,超过50%学生入党的真正愿景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入党成了他们找到好工作的可靠筹码;有20%学生入党是为了能成为学生干部,在学校取得老师的重用,获得更多荣誉称号;有10%的学生仅仅是随大流,把它当成一种炫耀自己的资本,仅有20%的学生把入党当作为一件光荣、义务的事情。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越来越多元化,主要是因为他们没能正确的认识党,对党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显而易见多数不纯正的入党动机极大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他们对党的认识浅薄,极大影响着他们的入党动机。一个连党都不了解的人,怎么会产生真正的入党动机。

2.缺少对马列主义、毛邓三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指导思想的学习。调查显示有超过1/2的学生党员没有完整地、系统地读过马列的经典著作,就算是读过,也只是通过班会、或者思修课程的学习,通常也是应付了事。缺乏对我党指导思想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了解什么马列主义、毛邓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额革命政党,尤其重视思想教育和建设,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更应该熟读马列主义,更要了解我国的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指导思想,并领悟其内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善于用党的指导思想来客观地分析我国的国情,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容易偏激。

3.自身道德观念不成熟,道德行为困惑低落。调查表明,我校大学生党员的道德观念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相信党,相信无产阶级理论。大部分学生党员能够起先锋模范作用,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近7成的学生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有部分党员在道德观念中表现出不成熟,在道德行为方面表现出困惑低落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这些现象我们随处可见:大家一方面呼吁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公共场所面对老人摔倒,有人受伤时,又有多少人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又如一边宣扬着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却一边又为了奖学金,助学金,小小的荣誉称号与同学争的面红耳赤;再如诚信问题,都说诚信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扬的美德,然而在考试时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不作弊、不剽窃。这些都是大学生党员与道德诚信严重脱节的现象,他们处在边缘阶段困惑时期,在利益面前迷茫了自我。

4.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觉悟性低。由于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理想信念对于他们来说尤其不可或缺。在入党前,事情都是争着干,抢着做,凡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入党之后,入党前的教育就基本上抛之脑后,无法坚定自己的信念,甚至出现了盲目性,没有了主动性,渐渐丧失了党员该有积极进取精神。有的学生把入党作为某种捷径而不是责任感,不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以一个党员的原则鞭策自己,在实践生活中,出现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现象,利用党员的身份不断为自己谋取利益。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有些人甚至开始经不住诱惑,在大风大浪中把持不住迷失了方向,有的学生党员甚至在学校里面就沾染了不良风气,开始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二)外界环境因素

1.西方势力大肆宣传腐朽的价值观念。20世纪后期,苏联和东欧等国的突变使社会主义的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共产主义处于历史发展的低谷。同时,在战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特点并逐渐发展起来。少数党员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下,看不清国际形势,理想信念开始动摇,觉得我们达不到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道路不明亮了。与此同时,西方也开始以各种手段诋毁共产主义,大肆宣扬腐朽的价值观,使得个别党员在这时失去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2.经济体制改革引起认识偏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建设。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社会结构也会出现变动,这些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必然引起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改变。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信息透明化、共享化、全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相比于父辈,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寻找资源的方法。但在大量有用的信息涌来时,也会有许多垃圾与糟粕充斥其中,蒙蔽他们的双眼。大学生党员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突发时期,一个小小的改动,都有可能引起大的变动。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既要面对利益选择和利益指向的考验,又要对付社会的变迁,很容易在道德上和信念上出现偏差的。

3.高校党组织教育基础力量薄弱。目前,我校的党建工作正在不断地完善中,党组织的教育还处在薄弱阶段,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脱节,这也是大部分高校存在的一个现状。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专门负责学校党务教育和宣传的老师却是供不应求。老师很难对每个积极分子进行严格的教育考察,忽视了学生入党后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的培训结构基本上都是不合理的,专职党课培训的老师少之再少,大部分的授课老师都是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党支部书记,要不就是辅导员,并且党课培训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较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境也很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4.入党选拔考评机制不完善。学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学习成绩这个主要的指标,大部分采用英语四六级、大学计算机等级过级率这就使得学习基础不好但是要求进步的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好的情绪,不能积极配合党员的各项工作。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新时代的青年,具有的是青年党员的新特点,思想变化起伏也很大,学校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体制来进行考核,对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不起作用。大部分组织也只对积极分子进行考核,对预备党员和党员是进行的考核反而逐级放松,即便是考核也只是敷衍了事。

三、对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入党前期的考察,注重学生党员的后期培养

对入党积极分子要进行严格的考察和严密的程序把关,吸收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壮大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特别是注重对思想积极学生干部的培养。在积极发展党员的时候要坚持四早原则:早选苗、早发展、早教育、早培养,对于弄虚作假行为有给予严肃的处分。重发展轻教育的做法是欠妥的,发展与教育都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党员的后期教育培养工作。首先要规范入党后的教育制度,实行定时定点对学生党员进行培训;其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当中的佼佼者,要重视给学生党员放权,让他们接受的教育真正落到实践当中去,让他们真正为其他学生服务,这也是培养他们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要规范党员行为,宣传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思想;对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要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同实际结合起来。

(二)深化对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丰富组织生活

同志曾经说过:“没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共产党,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可见理论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入党前要注重对党员的思想理论启蒙工作教育。可以在积极分子中成立理论交流小组,小组成员间相互联系,共同交流思想,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深化体会,同时加强对其的自我教育,打好思想教育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具体落实分工,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同时,要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加深组织个体间的感情。例如开展民主生活交流会,公开言论,吸取好的思想、分享好的经验;可以成立党员谈心日,鼓励他们强化自我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问题党员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同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学生的头脑。

(三)加强党员师资教育建设,完善党员考评制度

要想培育出更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就要有一支思想过硬能力超强的教师党员队伍,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党员教师的比重,重点提升教师党员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高,对教师党员的要求就要更高。对于教师党员,除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做到以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和激励学生。所谓“德、智、体、美、劳”,德育排首,高校要想提高党员的思想状况就要把德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思路,努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子。要切实落实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汇报、学业、群众影响力等综合考评,要建立一份完善的考评机制,同时认真听取老师、学生的意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不仅要求学生在入党前积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动态,在入党后也要求与党组织保持密切的关系。完善大学生党员的考评制度,方能保证大学生党员的总体素质,为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资源。

(四)拓宽党建教育阵地,改善党建的教育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络成了高校越来越受欢迎的互动媒体,是老师与学生获得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广泛的覆盖性。党员教育和培养可以运用这一互动媒体的优势,创建党建工作的网站,开通党的资料、党的动态、党的法规等栏目;开通网上党课,开展网上党课教育;开辟专门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QQ群、讨论组和微博等,加强学生党员之间的内部交流。大学生的校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党员思想素质的重要因素,道德环境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我们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通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等文艺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实际运用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促进思想建设。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状况例10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突出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2011年4月,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只有正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动才能不断改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并且在一段时期内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同时期的基础上,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对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演化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细分起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特点与形成机理: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一)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化的特点

20世纪的50年代至70年代,对于我国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完成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必将深刻影响大学生们的思想方式和思想内容。这一时期,国家的政治生活,乃至人们的精神世界,从内而外都充斥着“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的典型特点,大学生也受此影响,政治热情和政治觉悟高涨,并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一切思想观念和认识都从属于政治,来源于政治,服务于政治。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还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崇尚大无畏的革命奉献和付出精神。

(二)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化的形成机理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经济领域,20世纪的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所有制结构上追求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并以此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的第一标准,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过于单一,缺乏活力;在政治领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党对政府的绝对领导,二是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统一。这套政治制度既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高效性,也存在着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所以,在文化领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政治挂帅”的支配下,大学生保持着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政治敏锐性,其思想、行为、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带有明显的政治烙印,同时受到政治环境、政治压力等多重影响,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虽具有政治热情,但缺乏理性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二、大学生思想信仰危机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

(一)大学生思想信仰危机化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国内结束了“”长达10年的斗争,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多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始重新思考、检讨、摸索和调整,而这一时期的急剧变化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一些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急剧下降,对马列主义的信仰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动摇,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所下降,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信心不足。但党的十二大的召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之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各条战线取得显著成绩,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普遍上升,思想又开始发生变化。

(二)大学生思想信仰危机化的形成机理

这一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形势来看,时代主题发生转换,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从国内来看,开始反思和调整经济上的急躁冒进及其所带来的困难,总结经验教训,在政治上粉碎“”反革命集团,“”结束,开始进入两年的过渡期,进一步反思“”,反思历史,并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起的思想大解放,全党开始拨乱反正。面对十年内乱留下的创伤以及西方自由化思潮开始透入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也开始发生动摇。

三、大学生思想意识自由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

(一)大学生思想意识自由化的特点

80年代中后期,由于受到国际形势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思想自由化、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开始在大学生思想当中蔓延和扩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趋于理智,大学校园里研究马列主义的学生社团逐渐增多,对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迅速升温。

(二)大学生思想意识自由化的形成机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国际形势来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为低潮。国内政治经济也陷入低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联合、兼并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此外,这一时期国内开始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民主实现进程中存在着较强的理想主义倾向的大学生们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剧增,并汇聚成一股激流,以惊涛拍岸之势冲击着大学校园。急剧的社会变革、外来文化的冲击、经济过热以及社会情绪聚焦成了诱发思想动荡、政局不稳以及动乱风波的主要因素。

四、大学生思想认识理性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期)

(一)大学生思想认识理性化的特点

“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和“80后”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宽广,是富有理想和抱负的一代,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思想政治上能够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同时,“90后”大学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而且思想变化发展显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因此,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更趋于理性,观念更趋于理智。

(二)大学生思想认识理性化的形成机理

“90后”大学生思想出现上述特点,其原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意识形态也最为多元化的时期。而出生和成长在这一时期的“90后”大学生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与变化有了愈来愈真切的感受,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带来了观念的深刻变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显现出新的指向,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存环境,“90后”大学生相对于“80后”大学生,多了些理性的态度。此外,“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形成与他们经历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

当前,我们在看到我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积极良好态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同学由于受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社会信息以及思想观念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上出现多样化与复杂化。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基本特点,深刻剖析其思想动态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才能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青耀.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