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院校学生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7:17

院校学生论文

院校学生论文例1

(2)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不到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与学生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必要的情感交流,管理者只有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够有效弥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就我国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管理者往往过于注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却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对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意见,不利于其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情感沟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管理者只有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才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应有所突破。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以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必然会形成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将以应付考试为出发点,过于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注重合作,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整个医学院校都向应试教育倾斜,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

2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管理部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质量,可以结合医学院校的自身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国医学院校以往对于学生管理,主要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出发,要求学生对规章制度中的内容做到全面掌握,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这样的形式来看管理工作,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会滋生诸多管理问题,影响管理效果。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学生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学生为本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此外,学生管理部门还要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明确、处分恰当。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学校给出的处理,应该充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2)加强社会实践。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体系中添加社会实践也成为了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说开展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举行各种科技创新讲座、组织学生到各大医院参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是当前医学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的时间里,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往往只是作为被管理者,被不断灌输诸多规章制度,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完全得不到展现。事实证明,这种填鸭式的管理方法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仅仅要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而且还应该注重其主体地位的发挥,从而实现多元化管理,并不断加强自我管理。首先,管理者可以以社会实践作为载体,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其次,要善于将网络教育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和网上德育中心等,定期让心理咨询师和思政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院校学生论文例2

2信息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负面影响

2.1影响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

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形的阶段,信息网络带来了很多的好穿,但是它的虚拟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网络间的交流毕竟远离现实,出了太多的不真实,又加上网络上的很多扥内容不负责任,容易引发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很多高职学生缺乏正确判断。

2.2影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高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年龄一般就是15岁到21岁,这个年龄的特点就是思想单纯、生理发育成熟,但是社会经验缺乏,心理不成熟,对情感的需求日趋强烈,这样就让有些高职生接触网络后,便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产生孤独、离群、偏执、狭隘的心理。

3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条件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造了环境,丰富了内容,让高职大学生们享受到了人类文明的成果,但是互联网信息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又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产生了困扰。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所带来的正负面的影响,加强信息网络化平台的建设,善于应用现代传媒,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环境下的思想教育体系。

3.1加强校园信息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建设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化,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导致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思想引导阵地,引导高职学生从信息化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一是建立思想理论专栏,介绍国内外政治时事、介绍党的知识和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的精神。二是校园新闻栏,全方位的报道学校各方面工作和高职学生关心的事情。三是开设校长信箱,了解高职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3.2全力构建生生、师生双向安全互动平台

信息网络实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由传统的客观世界,一分为二,使得大部分的交流变成虚拟的网络世界,面对这种新的变化,学生管理的工作为适应新的变化,应该创新管理方式,了解、掌握学生新的活动阵地,并融入其中,要求构建生生、师生双向安全互动平台,时刻了解、关注学生的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相应的引导。

院校学生论文例3

二、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若干建议

职责关系理顺后,笔者认为,做好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思想教育。大多数技工院校学生进校时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易失去信心,自尊心易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扬长避短,积极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年龄偏小,对外面的世界和本专业了解甚少,因此对前途和未来常常充满了迷惘。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前途的观念,比如,向学生介绍本学校本专业当前的就业情况,介绍所学专业的前景,介绍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请已毕业的学长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获得成功的真实事例,或就某些典型事例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组织或模拟各项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上进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择业观。第二,在学生管理中要注意开导性的“理”首先,发挥学生自治机制的作用,通过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生会组织及成员结构,层层聘任,按期考核,建立起学生自治体系。在学生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由学生会将学校各时期的学生工作任务分块落实到有关部,再由各部将工作任务逐一落实到干事或各班的有关干部身上,并及时督促检查,将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包括学生管理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反映,为有关部门及时提供广泛、可靠的信息,为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决策提供依据。这样,学校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就可以抓大事,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了。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均由所属部进行考核,每学期期未根据整学期的考核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其次,做好学生的课外教育工作。顾名思义,课外教育工作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外教育工作开展得好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现实和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课外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的设计应符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结合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社会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除了学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外,学校还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动员家长努力教育和管理好学生,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联动机制,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第三,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其基本内涵就是为了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教育管理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交流”的双向过程,技校学生大多还处于叛逆期,单向的交流和管理只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应以人为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不带负面情绪,自愿的接受管理。一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院、学生的管理,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二是做好学生管理人员的选聘和岗前培训,明确学生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任务;三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让学生以他人为镜,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要树立人本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随着职业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生越来越成为特殊的教育消费群体,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要以“爱”为中心,转变工作作风,放下架子,以“老师”的形象影响人,以“服务生”的姿态服务人,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为学生的成才保驾护航。最后,要构建和谐的技校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发展已成为技工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相较普通高中生而言,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压力较小,而叛逆心理相对较强,因此,更有必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阶段,技工院校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对老师的依赖减少;二是学生的感性色彩减弱,理性色彩增强;三是师生关系日益复杂,稳定性降低。针对师生关系特点,教师应做到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积极引导,把个体差异作为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工具。

(2)坚持学高为师,德育先行。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坚持“学高为师”的前提,视野开阔、知识渊博、专业基础扎实的技工院校老师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信任,在情感上也易于被接受。教师要言传身教,坚持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坚持以情动人,师生共同进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动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技校学生,教师应摒弃偏见,在学习和生活上真诚的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及时鼓励、及时表扬,以情动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师生共同进步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最终目标,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淡化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心理,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主动向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第四,改善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愉悦人的心灵,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思想。技工院校应当经常性开展有关文体、公益活动,比如如专题班会、文化论坛、课外兴趣小组、无偿献血、助困救灾等,此外,适当适时地举行普法教育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人情化。同时,技工院校要加大投入,努力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通过校园绿化可以美化校园,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舒适、美好的教育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保证学生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学习和生活,对学校产生情感。同时要建立宣传阵地,通过电视转播台、广播站、图书馆、阅览室等形式,让学生在优越的条件下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院校学生论文例4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未来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文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素质,呈现出个别素质发展滞后、基础教育失衡、总体素质偏差等突出问题。说明高师艺术院校在学生管教方面还缺乏一个相对规范且科学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从艺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双重特征出发,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提供一些合理、科学的方法和对策。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和扭转“艺术生难管”的问题。

一、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高师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在顾及艺术专业人才的独特性的同时,将其个性发展与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有机统一性调和起来。

思想特征:艺术生思想前卫,思想中有唯美主义倾向;接受能力强,但缺乏学习目标;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外界干扰;情感丰富,自信积极,但看问题欠客观。

行为特征:艺术生注重个性发展,外表、服饰和言谈举止求新、求异甚至求怪,行为上表现出自控能力差,特立独行,散漫,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观念、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淡薄。

思维特征:艺术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强,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考虑问题过于感性,易冲动、欠理性,忽视现实基础。

学习特征:专业情结浓厚,文化意识淡漠,“重专轻文”现象严重,这几乎是艺术生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

心理特征:艺术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对外界刺激敏感,自尊心强,缺乏现实考虑,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群体,不容忽视。

针对高师艺术生的基本特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辩证地思考,仔细观察,擅于发现艺术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艺术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的带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二、开展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大部分高师艺术院校采用以学校宏观管理为核心,设立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学工部是由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学院、系部协作共同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便于学校的宏观管理、把关,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使我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实效性的进展。

2.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大多建立了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实施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引导”“学生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为培养出一批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立下汗马功劳。

3.辩证的认识论,是建立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体系模式的哲学依据

辩证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不穷。这就是认识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于无限的全过程。高师艺术院校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去粗取精,吸取精华,上升为理论,大胆探索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模式,以指导和加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展需求。

三、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高师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三步曲——“礼、理、情”

高师艺术院校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对策,争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占主导位置。针对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特征,通过“礼、理、情”的思教理念,将思政教育着眼于礼,寄情于理,情理结合。与学生交流应注重以礼相待,疏导为本,创造和谐自然的谈话环境和交流平台。彻底消除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上的不成熟和错误认识,做到耐心细致,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攻其心理防线最薄弱的环节,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情真理切,情理结合。

2.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任重道远。学校应在思政教育中始终坚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同时,应该将思政教育渗透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情感优势和榜样示范作用。利用艺术类课程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3.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替国造士,为民求知

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对事业成就的追求。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是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基石,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深化艺术类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将诚信责任、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渗透在职业理想教育中,是保证师范生成才的关键。超级秘书网

4.关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敞开心扉,构建和谐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高等学校中一支高速发展的队伍,其专业的特殊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之艺术生自身敏感、脆弱、多虑的个性特征,是大学里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并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少心理疾病对学生的危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办法是“事”与“器”的关系,而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盾,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的复合型社会人才为终极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院校学生论文例5

二、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加强运行管理是解决教学管理问题的主要渠道,高职院校必须建设和完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运行管理涉及院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如课程安排、教学活动的实施、课堂管理、校规的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等。

三、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分类教学

1.实施分层教学法。每个学生的资质和能力都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目标,获得最佳发展,因而教师可以进行分类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将课程分为研究探索型和实践应用型。两者的着眼点不同,研究探索性即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深造加大自身知识储备;实践应用型即要求学生能适应模拟实践的环境,锻炼自己的灵活性和实践能力。

2.制定分类培养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分类培养方案。制定分类培养方案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要求,也是创建和保持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入校之前已涉及到专业知识的中职生,更要根据差异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课程类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能力。

院校学生论文例6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很复杂,主要分为: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三是3+2等招收的中专、职中生。医学的特殊性使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不但有高职院校学生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学习上,医学学科课程专业性强,科目繁多,学习过程更为艰辛,而且医学对实践要求较高,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些客观的条件对学生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医学高职院校学生薄弱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素质更容易使其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未来规划上,绝大部分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将自己的职业方向定位在医院,并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以至于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家待业,这种僵化的就业思路为学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医德教育上,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受自身的素质所限,对于这项教育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也对医德教育的深化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2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述

2.1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于医学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管理工作除了配合学校完成班级建设、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学生的基本德育教育、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行为的正确引导等多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医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医德水平,是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2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医学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利于学生的安全稳定;其次,对于医学生来说,有效的学生管理更易于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就业打好基础;再次,学生管理过程中加强医德教育,可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责任感转化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最后,探讨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相关问题,是提高此类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为规划此类院校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有效途径。

3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

3.1管理过程中缺乏医德教育

医德是促使医术发展的原动力,医德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一直被社会广泛关注。传统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注重医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实操训练,而忽略了医德教育的强化及深化。这就很容易造成医学生医德感缺失,对繁重的课业压力产生逆反心理,对未来没有目标与规划。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活动的主要力量,他们德术双馨的素质如何,不仅显示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水平,而且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明进步程度。

3.2管理思想僵化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主张服从与严苛,医学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在这种管理思想下,学生缺乏活力与创新能力,严重的压抑了现代大学生应有的激情,严重背离了高等教育本来的方向。重压下,医学生不但不容易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反而对繁重的医学知识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院校过于注重招生和就业,盲目追求名声,也是造成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没有保障的主要原因。

3.3学生管理工作比重失衡

学生管理工作应包括学校管理、家庭管理及社会管理,而学校管理应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但在高职院校,所有的管理工作都集中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多任课老师也将维持课堂秩序的责任推给辅导员老师,而其他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不深入学生中间也造成管理脱节现象。由此造成了学校管理存在很大弊端:学生在辅导员老师面前一个样子上课时一个样子、学校的活动组织不起来、辅导员老师精力有限学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等。而在家庭管理方面,家长认为学生教育管理应是学校的责任,将学生送到学校就不管不问,一旦出现问题就质疑学校。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偏见,从而造成了社会管理缺失。对于医学类的高职院校,这种工作比重失衡还导致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学生自我医德约束能力差,缺乏仁爱之心。

4针对现存问题可采取的策略

4.1加强医德教育采取灵活方式

在思政及法律教育的基础上,可单独将医德教育设立为一门课程。在保证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教师需从教学设计下手,将教材活用渗透医德教育。例如:可进行角色扮演,设立特定场景,将医患关系、医生拿回扣等实例搬上课堂,进行情景剧复现,让学生在角色中感受现实医德问题;或者采用一些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直观的面对医德缺失所造成的社会问题等,从而做到理解和重视医德教育。

4.2管理模式全面化、分配方式合理化

采用全面的管理模式即学校要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然后将学校管理作为主力、家庭管理和社会管理进行辅助督促。由此要求学校尽量将一些管理权下放至学生,多成立一些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辅导员及学校要经常通过电话、网络等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并提高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学校还需定期将本校管理工作的成果进行对外公布,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通过活动向社会展示学生的高素质,改变社会偏见。对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博爱的情怀,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我国的医学事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周文雅 常艳 徐萍萍 单位: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郑州市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院校学生论文例7

1.2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评定医学生睡眠情况,PSQI由19个项目构成,每个成分按0~3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即为PSQI总分,总分值在0~21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本研究以PSQI总分>7分为睡眠障碍,PSQI总分≤7为睡眠较好。采用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医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调查。1.3统计学分析运用EpiData3.01建立统一数据库录入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等睡眠质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552名大学生基本情况本次共发放调查表595份,获得完整资料者552份,有效应答率为92.77%。其中男生191人,占34.60%,女生361人,占65.40%;大二学生较少65人,占11.78%,大四学生最多225人,占40.76%;非独生子女417人,占75.50%;非单亲子女500人,占90.60%。

2.2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情况552名医学院校大学生PSQI平均得分为(7.17±3.50)分,最小值为零,最大值为19。被调查的医学生中睡眠质量较好者315人,占57.07%;睡眠障碍者237人,占42.93%。

2.3不同性别医学生睡眠质量比较调查男生191人,睡眠障碍者84人,睡眠障碍发生率43.98%;调查女生361人,睡眠障碍者153人,睡眠障碍发生率42.38%,男、女生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05)。

2.4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比较大一、大三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各年级大学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7,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大一年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大二年级(χ2=9.967)和大四年级(χ2=6.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三年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大二年级(χ2=9.411)和大四年级(χ2=5.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5是否独生子女睡眠质量比较调查独生子女135人,睡眠障碍51人,睡眠障碍发生率37.78%;非独生子女417人,睡眠障碍186人,睡眠障碍发生率44.6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5)。

2.6是否单亲睡眠质量比较调查单亲家庭的医学生52人,睡眠障碍18人,睡眠障碍发生率34.61%;非单亲家庭的医学生500人,睡眠障碍219人,睡眠障碍发生率43.8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4,P>0.05)。

2.7不同户籍医学生睡眠质量比较为城市、乡(镇)、农村户籍的医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1.76%、42.62%、4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05)。

2.8父母亲文化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中学、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0.09%、46.04%、40.00%,父亲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3,P>0.05);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中学、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8.02%、42.26%、52.06%,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医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5,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医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中学和大专及以上的医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5,P<0.05).

院校学生论文例8

(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育自觉文化精神高等学校的职能传统上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现今则加上了文化传承创新,大学教育要突出育魂性质,特别是突出根深蒂固、作用持久的文化精神对人才的影响。文化精神的基石在于文化知识,没有文化知识支撑文化精神也难以树立起来。由此,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要同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在提高文化知识、科学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法律知识、文化知识、心理知识以及哲学知识等,了解人类从哪里来、将向哪里去,民族艰难辉煌的历史,并思考一些具有一定思想高度的问题,以提升思想文化境界,使其具有中华魂、民族根。要确立文化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形成先进的理想追求,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当前的学习生活。

(三)树立导引与激励标杆,激发学习竞争意识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容易在各种新鲜和刺激中迷失自我,引导他们重归学习正途,除了提高思想认识,还必须树立鲜活的路标。除了社会上普遍提倡的学习榜样之外,特别需要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这种典型的优势在于相似性强,学生自我与典型之间可比性强。另外,“外来和尚好念经”这一规律就应当在高职学生学风建设中得到运用。如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导师,都是极其宝贵的进行学风教育的人力资源,其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容易使学生敬佩。再如请职场成功人士、优秀校友讲解成功路上的风霜雪雨和喜悦欢欣,就能够让学生懂得劳动的艰辛与创业的伟大,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激发学习动机。

二、严明学习纪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着眼于增强自制力,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高职院校学生学风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学习纪律松弛,而其根源在于自制力较弱。因此,解决学习纪律松弛问题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就是加强对“本我”原生欲望的克制能力与对社会公共规范的自觉服从,进而改变学习行为习惯。当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既不能缺少外部的约束性,也不能缺少内心的自觉性,借助强大而有效的外部力量,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形成自觉学习、积极学习的行为模式。

(二)着力于规章制度建设,严格施行纪律管理制度建设和严格执行是学风建设重点,也是学风建设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高职院校要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纪律管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辅导员、生导师等思政工作人员要深入学生,细致开展思想工作,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限制的内容。教务部门在执行学习纪律时要严格妥当,是非分明,奖优惩劣,以此促使学生增强自制力。考风是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包括学风在内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之一,因此务必要加强管理,严肃考纪,以考风回促学风,以教学活动的终端反馈信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风气。

(三)整合教育管理力量,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在学风建设工作中,要整合学生教育管理力量,建设一支由辅导员、导师和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多元化导师队伍,建立分工又合作的教育管理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管理,全面推进学风建设。在这支多元化队伍中,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导师主要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成才向导等工作,专业教师则应重点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养成上进行指导。

三、优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设计和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上,一个好的创意只有通过适当的载体才能变成现实。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需要一定的载体,而丰富有效的活动是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抓手之一。在对主题要求、对象特点、目标效果和实际情况等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风建设系列主题活动。系列主题活动既要充分考虑单个活动载体的针对性和生命张力,又要全面权衡系列活动载体的的系统性、丰富性和有效性。如根据大一新生自我定位不甚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淡薄情况,可以组建大学生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团队,幵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班级导航活动。同时,还要配以征文、报告会、班会、党团组织生活会等方式,以及通过校园网、校报院刊、微博微信等途径,使得学风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地走进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二年级,有针对性地幵展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不断明确职业认证和自我认知。三年级,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职业培训课,邀请专家和一线有经验的教师现场说法。

(二)建设和优化校园学习风气一要大力加强班风建设,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首先要增强班集体凝聚力,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各种竞赛活动,进而形成浓厚的“赶、学、比、拼”的氛围。其次是要教导学生干部以身作则,自觉端正学风,发挥带头作用,将自己的优良学风辐射到所有学生中去,成为师生之间学风建设的桥梁。再次是要求学生党员以自己突出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感染周围同学,在学风建设中切实起好模范、帮扶作用。二要注意依靠学生社团力量。首先是要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集体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及成为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主阵地。其次是鼓励学生在社团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互助成长。再次是要使学生在社团活动里接受文化熏陶,得到人文精神的提升。

(三)树立和宣传身边先进典型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风建设应大力实行榜样带动策略,措施之一就是要主动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宣传其先进事迹,弘扬勤奋学习的风气。一要公平公正地评选学风方面优异的学生,树立可供学生学习的鲜活可感、可亲可近榜样。二要全面、深入地挖掘先进学生典型的思想内涵、精神风釆,使得激励和示范作用建立在深厚的内涵基础上。三要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对先进典型的深入宣传,通过学习、观察、座谈、体验、感悟等方式扩大其教育效果,努力形成以“遵守纪律获得学习佳绩为荣、以违反纪律不顾学习成绩为耻”的舆论环境。

四、鼓励教书育人——发挥教师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一)将端正教风作为学生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在学校教育里,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风。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师表作用对学风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如果献身事业、潜心研究,那么其思想与行为会成为楷模,并为学生所学习与传承。要改善学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维持好学习秩序,还要进行学习观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要将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体验和走进先进教师的内心等活动,形成有利于教风建设的氛围。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激励教师全面履行教书和育人职责,实现对学生的培养能力、幵发智力和道德成长的结合。

(二)将施行“教师期待”作为教风建设重要内容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带着或多或少的勉强与无奈,因而他们人学后学习信心、动力明显不足。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要着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施以正确的教师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使这种肯定性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产生一种内驱的激励力量,调整学习心态,改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五、遵循成长规律——渐次推进年级学风建设

(一)抓住起始年级,打好新生学风基础新生可塑性较强,新生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今后的学风状况。因此,学校要切实抓紧抓好新生学风教育。一要紧紧抓住入学教育。在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关键阶段中,应当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思想教育,增强新生的求学、成才、职业等意识,为建立良好的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要帮助新生自我定位。要通过开展社会职业观察、成功人士宣讲会、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方式,帮助新生做好职业心理准备。三要加强管理约束。人学伊始,学校就应当让他们知晓管理规定和奖罚制度,严格约束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要展开摸底排查。辅导员和导师要深入新生群体了解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意志、兴趣、习惯等进行分类整理,因材施教。

(二)抓住黄金时期,催化中年级学生学风提优中年级是高职院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个体成长最快、群体分化最大的时期,此时整体学风状况对他们的影响最大。二年级的重点是要抓好巩固与提高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风。在这个阶段,一要切实抓好集体风气。搞好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以活动促学风,实现优良学风的星火燎原。二要利用学生“升本”愿望。做好动员、指导工作,帮助有心向学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确立专业方向、报考目标、应考策略等。专升本的报考率和录取率,能为学风改进工作树立起先进典型。三要加大“推优”工作力度。“推优”工作是党组织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职责,是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要体现。通过“推优”培育思想、学习、工作的典型,有利于加强学生学风教育工作,符合学风建设的需要。

院校学生论文例9

医学院校中很多教师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投入甚微,主要表现在建设资金少、实验室空间不够、仪器设备不足以支配学生使用,仪器设备更新缓慢以及设备管理不规范。近年来很多院校都在扩招学生,实验人数过多、仪器设备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无法保证高质量的实验教学,难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学校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举步维艰,现在很多高等医学院校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为主,引导探究和启发式教学甚少。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使得学生无法带着实验中的疑问和兴趣去完成实验,进而削弱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教学内容量大,各院校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的教师很少有时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也就无法借鉴各院校之间先进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好的方法也难以推广。

1.2现有的课时量不足以支撑实验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当今,对于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而言,实验教学内容多而不精,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为辅,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主流方式。这种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把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增多使得教师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课之间很难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完成课时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经常删除那些比较耗时但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在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操作中,教师也会要求学生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或增加理论知识学习的课时量而削减实验教学的课时量和内容。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使学生丧失对生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最终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1.3医学生不重视仪器或设备的规范化操作

对于学生来说,一味追求结果的准确性而不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的规范化属于普遍现象。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操作方法和仪器使用不规范、药品或试剂称量不准确等。例如,有的学生在吸取30μL的液体时选择量程100μL移液器而不选择量程为50μL移液器,结果会造成实验误差,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加以指导和纠正,久而久之便成为不良习惯。其他一些精密仪器如PCR仪、精密天平、气相色谱仪等的操作方法不规范,不仅降低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还大大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1.4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

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测定为主,涉及各种实验技术的综合。重点突出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是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标。而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如今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经费投入不够,学校对生物化学教学实验课的支持力度有限,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革新较慢,导致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大部分仍然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例如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实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DNA的提取等,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及全面的掌握,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开设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实验基础,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上却很难实现。

1.5成绩考核不合理

让学生掌握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重视实验,认真操作和规范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考核实验成绩的最终目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成绩的考核要比其他科目纯粹的理论课程考核更为细化和复杂,在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模式中分2部分来考核,实验成绩占30%,理论成绩占70%,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重视实验课,而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实验课只要出勤率好,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做实验对学生来说只是走走过程。而且医学生认为,其课程有临床试验这一环节,根本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生物化学实验上,生物化学实验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得以补充。可医学生忘了临床试验和生化实验室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从最小生物化学实验都做不好,怎么能去胜任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的临床实验。总之,这种考核方式曲解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1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改革教学模式

如今各高校对学生的扩招是不争的事实,教学设施和仪器等硬件条件的更新远远跟不上人数扩招的速度。因此加大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完善教学设备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在实验室建设中提高实验设备的购置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普及层析技术、PCR技术、核酸和蛋白电泳技术、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气相和液相色谱技术等实验工作。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及时反映生命科学领域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加大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下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开展病例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跟踪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将其引入到日常实验教学中来传授给学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此外,与同类院校广大师生就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交流,学习彼此间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或推广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教学的综合实力。

2.2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量

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以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的原则对其内容进行精心挑选,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材,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精简实验内容,秉承求精不求多的教学原则,保证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删除一些验证性实验,开设一些具有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如《大豆中A基因的提取,鉴定与生物学功能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课时量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合理的课时量应包括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准备工作(如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流程),让学生再动手之前做到心中有数,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问题讨论等时间。因此,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3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医生的选拔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医学院校,而培养优秀、职业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医生是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训练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医学生面对各种化验结果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名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很多临床现象,医学生根据检验结果将其与生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测定”,首先从采血到后续的后续化验结果分析,提出治疗方法等。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分析,需要医学生有很好的实验技能,可是在实验课上作者发现很多同学连基本的采血操作都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采血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医学生平时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认识到实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会造成什么影响,职业感不强。因此,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针对性地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2.4通过增加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设计性实验是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实验,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活动。为了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载体选择性地为医学生提供实验平台,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实验内容。在医学生的生物化学专业基础课学习中,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资料收集,寻找感兴趣的与医学相关的项目为实验立题,指导教师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技术离线、实验项目可行性分析进行讨论,给出建议并修改后确立实施方案。学生在实验项目结束后会写1份感想,并对这个项目提出一些后续的研究设想。这种以医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训练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尝试,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2.5优化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系统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一套成熟、公平、公正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是高等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将课程总成绩与实验课挂钩(实验前的预习情况、试剂准备、课堂表现等),可以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全面的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一个明确、合理的答案。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师生互动,积极调动授课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指日可待。

院校学生论文例10

时代的不断变迁,老的思想教育模式却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老的思想教育模式上缺少生动性和时代性,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这方面学习的兴趣,也不能从社会实例中汲取思想教育的精华。

(二)日常搞学习教育的时间少导致原因是训练安排多,公差勤务多

在机关院校中,训练的安排和公差勤务的安排太多,能用在做学员思想教育工作的时间就显得相当紧缺,思想教育活动得不到开展,不能让思想教育深入学员的心中。

(三)领导不够重视,搞教育者不会搞教育现象严重

在机关院校中在教育上,领导主要是将重点放在了学员的培养军事素质和军事能力的培养上,致使当代军事院校将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培训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还有搞思想教育者对思想教育根本不了解,不知道怎么教,教学手段盲目。这些都导致军事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只停留于层面上,更多的关心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状况、生活情况等,忽略了对学生就业、成长、心理健康等的关系与培养。

(四)平时搞教育时走过场现象严重,跟踪督促检查较少

当代很多的机关院校在思想教育上走表面形式的情况相当严重,并没用真正的走人思想教育的核心上,走过场的现象相当严重。而在跟踪督促、检查这方面的工作在力度上严重不足,这项工作做得很少,组织散漫。

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

“善之本在教, 教之本在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脑,着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必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和改进军事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军事院校学员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形式和方式。因此,必须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采用“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要重视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情感人、以行服人”要紧紧抓住当前重大事件的教育素材,对学员开展情感教育。结合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汶川、玉树地震、冰雪灾害、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通过教育引导学员正确认识全国人民在抢险救灾中体现出的对生命的珍爱以及由此爆发的强大民族凝聚力,使学员产生情感共鸣而自发参与其中,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效果。利用开展国庆、八一、校庆等庆祝活动和授衔授枪等仪式,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使学员增强爱国爱党爱军爱校的情怀。

二是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拓展了学员信息获得的渠道,拓宽了学员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也传播着错误思想观点以及有害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要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方面,要建立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文化活动和热点问题探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巧妙融于其中,实现网上互动、师生对话等多位一体的交流活动,使学员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者要经常上网了解学员的最新思想动态,通过邮箱、校园、BBS和教师个人博客等方式,对学员的不良思想倾向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同时运用技术和行政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发现有害信息及时清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是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关注学员的兴趣入手,寻找那些能引起学员共鸣的兴趣点,把健康的思想寓于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等教育活动之中,把严肃的政治教育内容生动化和群众化,能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员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比如,配合教育开展先进人物宣讲会、主题辩论会、热点问题讨论会、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等群众性自我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美德教育同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相结合,把理论灌输、思想疏导与知识启迪结合起来,让先进人物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让枯燥的理论不再苍白,在学员们的心灵深处引起共鸣,形成学习的动力。机关院校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报告会、研讨会、辩论会及结合驻地实际情况参观访问等。活动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忧患意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提高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秉承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具有军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其更具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使其成为团结学员的精神家园。要完善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文化传播平台,精心设计、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品位高雅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其成为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重要方式、要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战友关系以及团队精神会营造良好氛围。要把课堂教学、配合活动与营造环境氛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张贴或悬挂标语口号、出墙报板报、举办校区广播、有线电视、文艺演出、唱革命歌曲、播放影视片等活动,造成浓浓的教育氛围,使广大学员处处都能接受教育的感染、熏陶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