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3:49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1

二、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质量的路径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在保持既有的理想信念、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等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专门增加礼仪观章节。对于新增礼仪观章节的主要内容,除了要充分吸收近年来各高校中使用效果较好的大学生礼仪教材中的合理内容,如礼仪起源、礼仪知识、实用礼仪等外,还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要继承中华文化的礼仪精髓。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应着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那些科学的、合理的、对当下仍有积极意义的礼仪观,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自信,增强对“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等礼仪思想的认知认同。必须强调指出,对待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既要“取其精华”,还要扬弃腐朽的、落后的封建主义文化部分。概言之,要做到去粗取精、古为今用。二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纲要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党的十提出要加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礼仪观而言,要重点引导大学生树立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并以之规范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

(二)建设大学生礼仪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是提高大学生礼仪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性。客观而言,由于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大学生礼仪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很多礼仪课教师都是兼任,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教师队伍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广大大学生礼仪教育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二是改进和创新大学生礼仪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独立而富有个性,单纯的道德说教很容易让学生排斥,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可以尝试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跟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展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将礼仪知识内化到学生自己的思想深处,外化到社会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放低教师身段,基于充分信任和平等的基础开展师生之间的探讨式教学模式,使之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三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代沟相对较小,更能理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和大学生沟通交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今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搭建老中青结合、科学配合的礼仪教育师资队伍,营造可持续的育人氛围。

(三)组织各类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是创造高校礼仪应用环境。礼仪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礼仪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给学生创造检验自己礼仪素养的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礼仪的魅力。如举办大学生形象大赛,通过展现大学生风采,给同学们树立一个榜样;举办宿舍文化艺术节,从生活细节做起,树立爱生活、爱形象的良好习惯等。学校还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一些接待或学术交流会当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检查约束自己的行为;充分利用节日气氛,让学生展示文明之礼。二是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礼仪教育让学生在课堂里、在校园内学习礼仪知识,还必须为学生提供校园外的社会实训机会,让学生在社会这一更广阔的生存空间里感受礼仪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受教育者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方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讲解,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礼仪教育课实践教学活动,应该帮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特别是利用好寒暑假,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礼仪修养。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2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我国教育事业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分为两个部分:“立德”和“树人”,对于这两个层面的内涵,可以从我国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找到渊源。《左传》中记载晋范宣子和鲁叔孙豹关于“死而不朽”问题的讨论时,提到人生追求的“三不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人生的最高层次,一个人建立再大的功业,不是为国为民,也是无益于社会和人民的。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立德”和“树人”是辩证统一,“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立德”为“树人”,“树人”先“立德”,立什么样的“德”决定了树什么样的“人”,树什么样的“人”体现了立什么样的“德”,立德与树人是辩证有机统一①。

一、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就是从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抓起,重在端正人的品行,完善人的人格,努力培养合格公民①。立德树人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是要具备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有德之人,具备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素养,宽广的情怀,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长远发展。

立德树人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把对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层面提高到了生命发展层面,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其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把对学生的培养从能力层面提升到人格层面,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都是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转型时期,物质生活相对优越,但是社会中存在不同文化价值间的冲突和融合,开放的多元文化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当代的大学生主体意识强,思维意识活跃,注重自身发展,竞争意识较强,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

随着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虽然出生和成长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社会,但是正是由于物质丰富,独生子女家庭导致父母对子女的高度重视,大学生虽然年龄20岁左右,但是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甚至部分大学生分不清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认为在虚拟社会中的为所欲为就是所谓的自由。还有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暂时麻痹现实中学业、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不能自拔等各种情况。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进行的正面教育进行抵消,部分大学生忽视道德伦理和法律意识,导致大学生信仰缺乏。

(二)价值目标功利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社会充斥着追求金钱的氛围,以及各种媒体对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炒作,社会评价体系越来越以金钱来衡量,物质成为推动社会的主要力量。当代大学生强调自由、平等、发展,价值目标更明确,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个人认知能力有限,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认识不够深入,在对待社会和个人利益问题上,明显地向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倾斜。他们把个人兴趣、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损害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三)思想道德素质滑坡

当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拜金主义、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优良传统观念淡薄、诚信价值缺失、集体主义意识薄弱。总之,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系统的价值观念。

三、礼仪文化教育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我国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曰“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大到国家以礼治国,小到个人以礼行事。因此,礼仪文化教育是实现“树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校礼仪教育的重点不仅是告诉学生礼仪规范,礼仪的基础是“敬人”,只有发自内心的敬意,才能更好的遵守礼仪规范,不然只是机械的摆样子。因此,礼仪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告诉学生如何敬人,怎样敬人。有德才能敬人,“德”成于中,“礼”形于外,“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礼”应形成于“德”,而“德”应在“礼”形成的基础上进行教育②,禮是人之魂,礼是德之行,只有“立德”才能更好的遵守和执行礼仪规范,才能实现“树人”目标。

四、如何加强礼仪教育,实现“树人”目标

(一)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实现“立德”教育重要补充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教育,我们需要注重专业化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人才,但是不能过度侧重。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高校应该建立礼仪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把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开设礼仪素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礼仪知识,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健康的发展,实现“立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二)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礼仪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个是礼仪文化的教育,二是礼仪的具体操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到。礼仪文化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是“立德”的重要组成。礼仪的具体操作又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内容,针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上课时,首先提出教学案例或情景模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讨论发言或情景演示,然后,任课老师在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对的部分,纠正错误部分,这样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将现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也可以采用分组方式进行,组与组之间进行积分评比,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检查教学效果,探索新型考核方式,由传统的闭卷考试,改革成集平时成绩、论文、期末实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模式,科学合理地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最终实现将课堂讲授内容转化成为自身行为习惯。

(四)加强教师队伍礼仪素养,突出引领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教师不仅是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和塑造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好老师要在人格、品行、学识、才能等方面都要为学生做出表率。

首先,好教师要有师德,要从心底真正关心和关爱学生。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③其次,好老师要注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高校老师要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等,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在无形中将礼仪的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突出全方位育人作用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风清气正的奋进型校园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思想,提升人的道德境界,让人乐在其中。诞生中国两任总理的南开中学特别注重校園礼仪文化建设,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先生早年曾在学校立一面大穿衣镜,镜上方悬挂四十字的“镜箴”: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学校的穿衣镜和穿衣镜上的容止格言对周恩来总理影响很大。

校风校训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明确在学校的显眼位置,作为学校的一员,人人都应该知道校风校训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内涵;充分利用海报、橱窗、条幅等宣传阵地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将礼仪的规范,礼仪的事例进行宣传;不要忽视校广播电台的作用,可以开播例如“礼仪五分钟”等的广播节目,向学生普及礼仪知识;举办礼仪文化系列讲堂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传统,开展关于礼仪的演讲、礼仪风采大赛等系列活动等。总之,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努力营造人人学礼,处处用礼的校园氛围。

立德树人是高校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最凝练概括,如何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不光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是高等教育中所有课程的顶级教育目标。礼仪文化教育就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引领者和排头兵,因此,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授课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且加强教师队伍礼仪素养,营造校园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实现突出全方位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旭炎.立德树人实践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5. 

[2]苗欣.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策探析.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42,P53.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3

2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礼仪修养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关乎高校的对外形象,更是关系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养水平。因此,推进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也要为大学生制定一些基本要求,并敦促他们严格遵守。

2.1明确自身身份,不做过格行为高校大学生尽管在年龄、视野、心理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但是,他们仍然属于学生群体。因此,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能超越一个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范畴。高校要促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学生身份,严格遵守学生行为规范,不能做出过格的行为。

2.2勤奋学习,满足时展要求大学校园已经或多或少的与社会接轨。因此,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度不是特别低,反而对社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或想法。因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面对知识型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满足知识型社会的融入条件,否则,大学生完全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2.3尊重师长,塑造基本礼仪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分析,这个基本要求是第一个要求的自然延伸。尊重师长是任何教育阶段都要积极遵守的基本要求。尊重师长才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配合礼仪修养教育的各种要求。这样,大学生才能具备基本的礼貌,并将这些礼貌行为转化为礼仪修养,进而实现自身礼仪修养的全面提升。

3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水平的策略

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仿佛一面镜子可以招录大学生的未来。高校必须拿出妥善的策略,及时应对社会发展形势,促使大学生树立优秀的礼仪修养。如此,才能完善自我,适应社会。

3.1高度重视礼仪修养教育,完善教育结构及规划高校领导要率先转变过来思想,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要将眼光放长远,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作为根本落脚点。因此,高校领导可以针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开设课程,并与老师实现及时对话,促使老师逐步完善教育结构及教学内容,从而使大学生的“软件设施”也能够实现档次上的有效提升。如此,高校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依托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借助学生的力量。

3.2从生活中寻找突破口,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在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大学生自省,要求大学生注重自身的语言行为是否得当、注重自身的衣着是否得体、注重自身的外在打扮是否合适等等。毕竟,大学生如果在语言行为、穿着打扮等基本层面有所失误,必然与大学生的身份特征相违背,将成为礼仪修养教育的败笔。

3.3完善自身性格弱点,彰显优秀气息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大学生的性格缺点要引起自己的重视。否则,不利于健康思想的重塑。因此,大学生要时刻自省,克服性格中的弱点,不能我行我素,而是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时刻自我剖析,摆脱骄傲自大的缺点,学会谦虚待人。

3.4鼓励学生见贤思齐,向典型榜样学学生群体中,必然会涌现出礼仪修养比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将这些学生作为典型,号召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这些礼仪修养较高的学生进行演讲,从而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礼仪修养的认同感,并学会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4

【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周恩来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5

一、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

一是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差距。在大学的校园中,大学生当中仍普遍存在着言行举止不够文明,礼仪礼节礼貌缺失现象,如不与老师打招呼,课堂上手机不关,肆意发短信,更有甚者吃东西、讲话,完全不顾任课教师的存在,在图书室和自习室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情侣之间甚至毫无顾忌地亲密动作,课桌、厕所、墙壁上到处乱写乱画等。这些现象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貌和礼仪修养,极度恶化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二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不够深,不够广,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第一,高校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缺乏系统的管理,有些高校针对相关专业开设相关的文明礼仪课程,有些学校将文明礼仪课程作为选修课由学生自愿选修,有些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文明礼仪课程,这样就使得文明礼仪教育没有普及到所有的学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的提高。第二,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使得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高校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课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例如,有些学校开展文明礼仪课程只是针对学生求职就业,只教授了学生基本的文明礼仪技巧,并没有深层的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学生没有掌握到文明礼仪的内涵和精髓,使得文明礼仪教学搁置在表面层次。

三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中还存在实施方一法单一问题,尚未形成教育合力。突出的表现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政策支持不够、专业支持不力等,削弱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加强来解决在高校中存在的文明礼仪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对文明礼仪教育在培养上的缺失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人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成长过程中行为的养成及学校的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的个人行为举止及家庭教育对孩子文明礼仪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绝大多数家长在忙于工作或生计,或自身的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文明礼仪各方面的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自身尚存在着不文明的行为,也在影响着孩子的文明程度。此外,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在家人建构的“温室”中成长起来的,性格上往往都唯我独尊,不懂得如何尊重和关心他人,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意识。家庭教育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偏失,导致孩子不注重自身修养,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高校对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管理的松懈

是否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是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代大学生应该视文明礼仪修养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一份责任。如今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尚未改变,高校教育过分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逐渐的淡出校园。在当代高校中缺乏专职管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机构和人员,专管德育的德育处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效能,许多教师在职责上还分管其他一些事情,往往会忽略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管理,导致高校对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管理上的松懈,进而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校园中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整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大学生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往往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和个性,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关注自我的获取,从而漠视基本文明礼仪的培养。当今大学生在大学这个自由的环境空间中,如困兽般解开束缚,淡漠了自身的文明礼仪形象,因此我们在校园中可以频频看到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现象的出现。在对“学校普遍存在的课桌文化、WC文化现象,你的态度是如何的”这一问题调查中,有86人居然表示很欣赏那么好的诗句,约占调查对象的44.5%。仅有约19.3%的人表示讨厌看到,其余约35.9%的人表示没注意看过。在欣赏这种文化与讨厌这种文化的差异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严重的缺乏文明礼仪教育,大学生自身应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教育主体在加强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重要性

(1)重视教育主体关系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性质和效果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其教育过程中,始终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主体建设,便关系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性质和效果。从某种程度讲,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形成的重要基地,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决定着大学生的文明程度,进而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总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的礼仪教育是超越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的。只有教育主体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有可能在整个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坚定正确的方向,增强教育的效果。

(2)重视教育主体关系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新局面的开拓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能否在实践中收到实效,一是靠理论教育的力量,一是靠教育主体的人格力量,不论是理论教育的力量还是教育主体的人格力量,都是通过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工体作来体现。

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的新时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这既对文明礼仪教育提供良好机遇,同时也汤带来严峻的挑战。教育者在新的实践中面临新的问题,要进行研究及解决,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是否重视教育主体,关系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成败,也影响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新局面的开拓。

(二)丰富教育内容的策略选择

(1)扩展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开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与密切。当代大学生不能一味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一读好书固然重要,同时也要了解社会,参加必要的社交活动。因此,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应结合各专业特点,在传授文明礼仪教育的理论知识时,应不断的扩大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加强社交礼仪及各项专项礼仪的培训活动,使大学生尽快掌握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技能,成功融入社会。

(2)倡导先进的文明礼仪教育理念,设置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

高校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设置符合大学生实际状况的文明礼仪课程,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不仅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而且能使大学生掌握和学会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塑造良好形象的技巧。

(3)明确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拓展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功能

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是指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出发点,制约整个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文明礼仪素养状况令人堪忧,文明礼仪对大学生不仅是理论知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认知的问题。高校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应明确目标,从教育大学生的全面成才出发,注重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及文明礼仪的知行统一。学校应立足于整体培养目标,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开设相应的文明礼仪课程,进行必须的专项文明礼仪的培训,引导大学生知礼、守礼。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使得大学生自觉按照文明礼仪规范约束自身行为,提升内在的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实现全面的进步和完善。

(三)重视自我教育的策略选择

(1)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大学生的主观认一识在客观实际中得到检验,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人学生自我教育的实效性。

(2)正面引导,建立机制,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大学生自我教育需要正面激励,建立切实有效的引导机制。第一,利用树立榜样及典型,使大学生在言行举止_卜有学习和模仿的楷模和标兵。第二,利用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大力宣传,营造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熏陶,自觉的进行自我教育。第三,利用在优秀的文化资源中萃取的先进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境界。《礼记·大学》中云:“欲治其国者夕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之。当代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正心修身,传承我国传统的礼文化,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良好素养及竞争能力。

(3)将自我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养成教育在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自我教育具有“养成教育”属性,需要大学生进行实践。将自我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日常娱乐、实践及学习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文明礼仪教育时时处处都存在,达到“空气养人”、“空气育人”、“空气指引人”。

结论

总之,加强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明礼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进而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可以有效促进中华传统礼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妍,从大学生的文明现状看高校的文明礼仪教育[J].经济师,2011/07

[2]张连华、陈鹏、代巍、周超,和谐校园环境视角下的大学生文明礼仪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9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6

【正文】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7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周恩来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8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9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教学计划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一、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例10

 

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礼仪教育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总体而言,传统礼仪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 

 

一、家庭教育:礼仪教育启蒙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 重点突出爱心教育。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 紧抓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3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学校教育:礼仪教育规范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1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2 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实行长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 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简言之,即艺术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如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辩论,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学生效法礼仪行为,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还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4 教师礼仪率先垂范。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 

5 创新礼仪教学方法。礼仪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在课堂上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2)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设计一个情景,如应聘面试、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内在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取得了预期效果。(3)实践教学法。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礼仪课程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声誉,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社会教育:礼仪教育实践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社区和家庭予以引导推进。 

 

1 政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人人讲文明、守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是崇尚礼仪的舆论氛围。城市主要地区、繁华大街要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手段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二是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网络。三是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动党政军民、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四是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要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礼仪、争先创优的育人氛围。 

 

2 大众传媒。礼仪的作用发挥是靠人们自觉来维持的,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