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启蒙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8:52

启蒙教育论文

启蒙教育论文例1

二、如何在学前阶段实施国学启蒙教育

1.在诵读游戏中领悟国学经典内涵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专项活动包括诵读,诵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范读、领读、幼儿跟读、齐读、个别读、分组竞赛读或者以朗诵形式呈现。但在诵读过程中需注意时长。游戏因其有很强的趣味性得到很多幼儿的喜爱,它的形式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能激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从来达到规范自己行为的目的,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组织幼儿诵读经典,更重要的是设计合理的游戏,让幼儿自主教育。如可以根据《弟子规》的内容,设计《起床了》、《出门了》、《回家了》等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领悟《弟子规》中“出必告、返必面”的优良传统美德。

2.利用环境创设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每天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主要的生长环境之一,他们不断地与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那么我们可以在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如闽南的提线木偶、花灯等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泉州市区很多的幼儿园中,我们都可以在醒目的位置看到这种国学艺术,以便丰富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都能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将国学经典和幼儿园环境有机结合,于细处着眼。例如:班牌、家园共育、走廊、楼梯、盥洗室等等。如主题墙上“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启蒙教育论文例2

纵观一些经典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录,发现有一共同点:一堂课的精彩之处出现高频率的瞬间,多是在抓住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时。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了启蒙教育实践活动,一时间“启蒙教育”竟然成了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在此,我将结合实践中的点滴之感,抛砖引玉。一、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特征启蒙教育,以前在阅读教学中多是处在无意识之中。有意识的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在实践中发觉,它犹如给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等注入新的血液。如:一是,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启蒙教育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环境;二是,可以把启蒙教育作为了一个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影响。1、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课堂智慧的体现我想先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自古无场外的举人”,“这是范进的格言”,前一句是《范进中举》一文中主人公范进说的一句话,后一句语文老师对同学们说的。这是笔者在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讲的一句话。为什么多年前的一句话多年后还有学生仍旧记忆犹新与受用?这个案例实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所搞的启蒙教育,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了一种新的精神生产,实是一种教育智慧,并以一些鲜活的“智慧”在影响学生的发展。2、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灵感的闪现我还想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赤壁之战》一文的教学已进入了尾声,突然班上一个同学站了起来,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于是我便抓住这一问给学生讲解:此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来改写的,公元208年的冬天,孙权手下的周瑜、黄盖等针对曹军的弱点,在赤壁用计打败了曹操。这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关于曹操的好人坏人之论,中国历史书中写到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他一生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来是不以胜败论英雄的,刘邦打败了项羽,谁能说项羽不是英雄。此时我又因势引导,提示同学们在课余最好阅读如《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籍,去了解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以此最终完成了对学生这一问题的解答。从笔者的教学实例中也已感悟出,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是“教与学”灵感的闪现,关键在于要善于抓住能进行启蒙教育的契机!3、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它能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自觉,一种个人的内在性要求朝着某一方向发展的意识。如:我曾记得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唐伯虎三点秋香”的故事,于是才有我以后在读师范时,在工作后,只要是能见到有与唐伯虎相关的书籍、资料、影片等,无不是如渴的去见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能启迪学生的兴趣与理想,具有发展性。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启蒙教育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如果我们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们连门都没有引进去,我想“修行在自身”的话就不要谈了。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对阅读教学感兴趣,我认为是他在这门学科上遇见启蒙老师了,他的启蒙老师可能在你之前,可能就是你,是启蒙引导着他跨进了这门学科的门槛。用哲学理论的说法,事物的发展由外因和内因两种因素决定,那么启蒙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来说,不就是一个重要的外因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一种特殊实践活动,让我的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激发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阅读,“迷”上阅读。为此,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学生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阅读活动中去。为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学生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中学生产生类似“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想法,学生有这一问,教师之我在教学中能够引起重视,并训练迁移,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书本上从没有的,更能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导向,去找到自我需要的东西。课内与课外都是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场所,那里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阅读兴趣会成为学生以后喜爱阅读的强大动力。可以说,阅读教学课堂中通过启蒙教育所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多渠道地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灵活组织启蒙教育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琥珀》一文的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已明白琥珀化石形成的条件,作教师的我本给学生出了一个紧扣教材的提问:“给你松脂球,你能否将其变为化石?”班上同学们说不能时,作教师的我结合科技的发展提醒,就有同学回答到:“化石的形成要几千年,但这是常规。以前铁树要六十年才开花,如今的新科技不是让它几年就能开了吗,我今天还不能将松脂变成琥珀,明天也许我行,不是再需要万年,而是几年就能让松脂球变为化石。”我的阅读启蒙之花又还开到了课外,有不少的学生还真捡回了一些化石,着手研究了起来。就是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学生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3、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在学生回答课堂问题时,教师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是寻求学生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的源泉。如:《理想的风筝》一文的教学,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只要春天一到,就想到了刘老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意启蒙,就有了这样的答案:也许是作者因春天来了,通过燕子飞回,由燕子而想到了刘老师的那两只双飞的燕子风笋,想到了刘老师的高大形象。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向刘老师那样的爱护学生,爱护生活的教师。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可以看出,学生会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才能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兴趣。

启蒙教育论文例3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

对于儿童来说音乐不仅仅是启蒙的工具是开发智力不可缺少的。儿童在认识事物了解身边的事物的时候最早使用而且使用最多的也不过就是耳朵了,儿童会用最纯真最不带成见的听觉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音响,鸟语,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单独把一首曲子拿出来念词相对于记忆谱上曲子的儿歌很明显后者比较容易记住。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科学眼睛表明:语言和音乐是由左脑和右脑分别掌管的。如果只是把词念出来,我们只有一边脑袋接收信息,相当于仅仅用了一半,而如果是唱出来既有词又有曲两边大脑同时动了起来,这样显然就是后者更容易记得牢。由此可见音乐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此外,音乐对于提高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及想象能力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会欣赏音乐能够强化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锻炼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我们都很熟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据说爱因斯坦生前是个快音乐的人,他在钢琴,小提琴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研究者还说:爱因斯坦从喜欢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自然音乐规律的反应从而有了后来科学上的一系列不菲的成就。所以我们不可以小觑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启蒙教育论文例4

二、《弟子规》儿童启蒙教育现状

(一)教育途径单一,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阶段,《弟子规》的学习途径主要可划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模块。社会教育主要表现为媒体宣传,一般表现为以《弟子规》为内容的公益性广告、动画视频和墙体横幅宣传。学校教育主要呈现为学前教育和低年级教育,学前教育指的是幼儿园、学前班教育;低年级教育指的是小学一二三年级教育。家庭教育指孩子的长辈,主要是父母对其进行的《弟子规》相关教育。可见,儿童能够接受《弟子规》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

(二)教育群体狭窄,造成教育断层

《弟子规》学习的接收群体在我国主要是低龄儿童,即9周岁以下的孩子,而小学高段即四年级以后,大多数学校将不再进行系统的《弟子规》学习。高中、大学也很少普及性地系统开展《弟子规》的学习。

(三)教育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弟子规》的时效性

目前,国家教委未编制统一的《弟子规》教材。地方学校一般自主采用各种版本不一的单行本《弟子规》,且大多为本校自己编订的小册子。而市面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仅有《钱文忠解读弟子规》、钟茂森的《细读弟子规》和蔡礼旭的《细讲弟子规》。因此,可供学习的优秀书籍较少。而学校即使开展《弟子规》学习,但大多也只是以诵读为主;家庭长辈教育也仅是购买一两本书教会孩子背诵而已。教育内容的单一,直接影响儿童对《弟子规》学习的时效性。

(四)教育时间过少,不能保证教育质量,弱化教育成效

社会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时间,比较随意;学校教育一般是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朗读和背诵《弟子规》;家庭教育更是随心所欲,想起来教,想不起来不教。综观之,儿童在《弟子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时间安排,接受教育的时间过少,根本不能真正学好《弟子规》。因此,要使《弟子规》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改变现有教育模式,从关注到践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体系,全力推进,提升其教育时效性。

三、《弟子规》儿童启蒙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教育模式

中国现阶段的应试教育导致如若不将《弟子规》的学习纳入幼儿园及小学学纲,不成为考试内容,学校就只能是利用晨读时间背背而已。只有将《弟子规》的学习纳入教学大纲,成为考核内容,学校才会真正将其融入课堂讲授,赋予更多的教学时间,培养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实现从低段到高段一脉相承的教学,这样才能提升《弟子规》对儿童启蒙教育的时效性。

(二)拓展教育途径

单一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推进《弟子规》学习的时效性,信息时代可以依据时代特征大力开发网络游戏,采用国家支持、扶助网络开发团体政策,鼓励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网络游戏,利用孩子爱玩游戏的特点,通过游戏学习掌握《弟子规》的基本知识,并且可以在游戏中设计情景使其践行具体规范要求,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培养儿童树立优秀的道德品格。积极开发优秀的动画视频和系统的电化教育课程。如,目前北京妙音动漫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制作的120集动画片《中华弟子规》,通过优秀动画视频和电化教育课程的反复播放,实现宣传教育的目的。

(三)优化教育内容

《弟子规》成书于清代,随着社会变革,书中的部分内容已不合时宜。时代的变迁,要求教育内容同样要与时俱进。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几千年来它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完成自身的转化,具有强大的延续力,在继承中变革。因此,国家应积极组织一部分专家学者通过对《弟子规》的编写、解释、整理、注释研究,编制较多适宜当代被教育者和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育书籍,以加强《弟子规》学习的时效性。

(四)加强教育实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弟子规》学习不仅是规范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践行于生活。让儿童在掌握了基本规范要求之后,通过践行来检验学习。要积极利用社区开展“孝亲好儿童”、“和谐小天使”等评比活动。学校不仅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传授《弟子规》的规范要求,更要积极利用第二课堂,通过案例讨论、学生辩论、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和家长形成团队,通过双方的交流沟通及时检验儿童的学习实效,真正将《弟子规》学习落到实处。

启蒙教育论文例5

艺术中专生毕业后大多会走上幼儿教育的岗位,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接受的音乐启蒙对智力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幼儿教师通过动听的音乐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同时让孩子在学习音乐中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2、钢琴演奏利于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怎样才能吸引孩子,让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钢琴上弹唱和即兴伴奏对幼儿的思维潜能开发是最重要的。由于艺术类中专生对美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之运用在钢琴学习时就会有很多的构想,比如原本用美声唱法演唱艺术歌曲,可以根据艺术中专生对音乐的动感追求,加上即兴伴奏的织体变换,就有可能成为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原来一板一眼的声乐作品也就变成富有动感和律动的音乐了。当孩子听到和以往听到的不同音乐编排时,耳朵一定会高高地竖起来,并对这样的音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磕磕绊绊的演奏是不能够完整地表达音乐魅力的,不论是弹唱还是对儿歌的即兴伴奏,往往建立在较好的演奏基础上,所以提高钢琴实际演奏能力着实重要。

3、艺术类中专生肩负着对未来幼儿音乐启蒙的责任

艺术类中专生走入工作岗位就肩负着幼儿音乐启蒙的责任。如果教师的专业技术不过关,音乐素养不广博,就无法在幼儿心中产生对音乐的美好期待,从而无法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无形之中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产生了负面影响。艺术中专生应从进校后就将责任紧紧地挂在肩头,充实自己,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来让幼儿享受美妙的音乐、辅助幼儿的音乐启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艺术中专生应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

根据艺术类中专生在校学习时的特殊性,教师在掌握扎实规范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把更加实用的弹琴方法和技能教授给他们,例如更加多变的织体、富有特色的和声、踏板的合理运用以及触键带来的微妙变化等。有些学生喜欢唱歌,对声乐非常感兴趣,但对学习钢琴却没有兴趣,可能还会有厌烦情绪,迫于选择艺术类学校而又得硬着头皮练琴,这种状态往往是学琴中的障碍。还有些学生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总想找到捷径。艺术类中专生的普遍情况是专业不突出,文化课底子相对薄弱,如欲突击练琴急于求成的话,往往效果较差。学生进校后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片面追求快速,忽视扎实规范技能的提高,手指的机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甚至越来越薄弱。不管弹琴的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是否,更轻视音乐感觉的全面培养,这样做即使在在校期间(两到三年)造成飞速进步的表象,但学生在日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终究会因为基础薄弱或音乐素养不全面、手指机能长而影响琴技的后期发展,欲速则不达、欲快而反慢。

1、培养良好的演奏能力首先要有对钢琴学习建立正确的认识态度

赵晓生先生曾经在《琴禅》中讲“:习琴有道,证悟有要。得大境界,反若无道。”“学琴有道”就是说学琴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没有捷径可走,要想学好钢琴首先得摸清学习的规律才会少走弯路。有道就是指学习要有方法、一定要有克服技术困难的好方法。什么是好方法?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练习方法之外,更要在练习的时候找到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实际的演奏能力。

2、良好的钢琴演奏是身体多个环节的积极配合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多器官结合过程。在视奏时,大脑、眼睛、手在同一时间开始工作:乐谱上的音符要通过嘴巴唱出来,用眼睛反馈到大脑,大脑立刻指挥手指在键盘上弹奏出来,同时耳朵还要及时对演奏的声音进行反馈和检查,适时地调整和改进。所以,学钢琴绝不是简单动动手指就能弹出美妙的音符,而是身体的多个感官和部位的协调统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

3、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需要正确的练习方法

钢琴的演奏是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艺术事业,必须要用心来完成,弹奏的每个音符都是身心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演奏者还要充分了解作曲家的意图,通过十指尖千变万化的触键,把作曲家的音乐思想表现出来,这些都得靠勤练、巧练才能完成。俗话说的好:慢工出细活。慢练不单是一个好习惯.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慢练时身体和脑部才会达到和谐统一,及时发现问题:指法、手型、旋律是否正确,并及时改正。而对于练习中有难度的地方,需要反复慢练。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唱谱,此法简单、易行。很多学生觉得唱谱是小孩子学习的方法,但这恰恰就是为了曰后走入工作岗位能够尽快适应并且对下一代进行音乐启蒙的必要手段。

4、在正确弹奏方法的基础上提高音乐感受力

弹琴不仅要做到“耳聪目明”,还要培养音乐感受力。就是说耳朵要听音色、音高、力度、节奏和律动,仔细听乐曲的每个细节才是做到了耳聪;而目明则是要眼睛清楚地看到谱面上的音符记号、临时升降号、表情符号等,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耳聪目明。除此之外,弹好琴还需要有极高的领悟力和音乐感受力。悟性高低对学琴的进度有决定性的影响。音乐的感受力是在不断接触音乐中逐渐提高的,每个学生在进校后都应该要学会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而不是单纯为了回课和作业。只有自己先被感动了,才有可能感动孩子,而感动自己最快的捷径就是深入了解每首乐曲背后的含义,仔细品读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演奏的音乐感同身受,并传授给孩子。

三、提高钢琴演奏能力的实用方法

中专生进校后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怎样弹而不是弹什么之上,重视培养实用的方法和音乐素养,用实用的技术来解决乐曲难度。用触键、音色、结构、分句、对比、起伏的不同来区别对待基础不同的学生,要求学生绝不是简单地用手指把音符砸出来了事:,伴随学生弹奏程度的提高,可以对音乐技术、风格表现等有更规范的要求。艺术类中专生从进校开始的第一步,就要把演奏质量放在第一位,把每首乐曲弹好听、弹完整,才能脚踏实地的往前走。学音乐要持之以恒,不能只单纯片面完成教师的要求,达到学期末的计划,必须注重全面的技术训练和音乐修养的提高。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培养孩子们成为心灵美、情操高尚的人。华罗庚说:"时间是由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艺术类中专生进校以后拥有一个最好的条件就是每天可以在琴房练习钢琴或是声乐。当然每个人每天练琴的时间非常有限,并非都能选择很好的时间段来练习。但排幵练琴的时间是可以做到的。将练琴旳时间和其他的学习时间排开,对学习而言也是一种放松。更多的艺术类中专生认识到将来的社会要求孩子们不单是要掌握几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质。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是天性,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长期修养的结果。

启蒙教育论文例6

初中学生已念了七、八年书,阅读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只可以说能读书,还远远达不到会读书。因为化学学科一是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二是还有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如初三课本绪言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有110个字,约占3%,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最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

启蒙教育论文例7

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大脑的左右半球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管理,主要处理与分析语言、数学等方面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音乐、美术等形象思维。只有将二者交叉运用才能使得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脑的功能。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音乐细胞,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身智力潜能。

1.音乐启蒙教育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启蒙教育的音乐不同意其他的音乐种类,它是与幼儿本身气质相符合的一种纯真、活泼、可爱并且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旋律。美妙的音乐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让幼儿对音乐更加融入、更易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影响幼儿的德智发育与创造能力的塑造。幼儿也能够对音乐中的美感与艺术形象进行活灵活现地展现,引起内心与音乐的共鸣。比如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童歌曲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创意性的表达,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模仿能力,童真地来表达小老鼠上灯台的肢体动作,扩充幼儿的思维附着力与想象空间,这对幼儿双脑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2.音乐启蒙教育能够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语言,它能够交流人内心的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很重要。音乐为父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幼儿平时听到一些歌曲逐渐增多的时候,也许会无意间哼哼几句,父母或者幼师这时应该有意识地区鼓励和引导幼儿,而不是去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此时,幼儿的语言能力在随着提升,并且也使幼儿体会到运用语言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对音乐的节奏、音高和音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能够提升幼儿的听力。另外,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还需要记忆歌词,这又有效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育。

(二)音乐启蒙教育可以陶冶幼儿情操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热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最好的刺激。音乐抑扬顿挫的音高、张弛的节奏、起伏的力度以及或缓或急的速度都是来表达音乐的丰富情感。幼儿通过感觉,使音乐输入大脑,对其产生一种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给幼儿以兴奋情绪的动力。例如:当幼儿情绪烦躁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听轻音乐,不仅能够安抚情绪,还能增加食欲。因此,幼儿经常受音乐熏陶,可以让他们的心情舒畅,内心平静,情绪稳定。

(三)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情感这一基础。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能为他们的德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这一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幼儿都很喜欢听的一首歌《安全教育儿歌》,用幼儿天真纯朴的语气、愉快的情绪唱出了歌曲的情节,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给儿童以教育启迪:红灯停、绿灯行,危险物品不能摸。这就让幼儿在音乐学习的同时接受了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之间合作的良好道德。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是音符。

启蒙教育论文例8

二、鼓励家长参与教学

钢琴启蒙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学龄前学生,这些琴童大多自控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帮助,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与练的任务。在家长参与教学前,授课老师一定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培养观,对部分家长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心态给予及时纠正。目前,多数琴童都是选择一周一课的小课教学方式,其余时间都是自行练习。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及强化教学效果,家长应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起上课,从而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在课外的自我练习中辅助孩子练琴。在辅助练习时,家长们一定要避免暴力监督,以免孩子对练琴产生厌恶感。当练琴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应多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配合老师将碰到的问题解决。

三、注重培养儿童独立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钢琴启蒙教育的后期,授课老师应着重培养琴童的自我学习能力。授课老师除了要教授指定曲目的弹奏技法以外,还应教授基本乐理知识及自学方法和技巧。在每次布置作业时,都应该让琴童们预习一条新乐曲,在预习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完成乐曲弹奏,从而慢慢掌握独立学习能力。

启蒙教育论文例9

互联网信息资源具有良莠不齐、丰富多样的特征,其中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信息。作为幼儿德育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整合资源。首先,要关注网络资源的适宜性。教师在筛选网络资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资源对幼儿是否适宜,是否与德育教育理念相符,基于适宜性原则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筛选,才能促使网络资源能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正面作用。其次,要关注网络资源的整合性。教师不能盲目筛选搜集到的资源,而是要按照主次原则,对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有针对性地使用网络资源。例如,大班幼儿教师在讲授《首都北京》相关内容的时候,需要适当筛选网上与北京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向幼儿展示,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2.开发德育学习网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师在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确定德育教育主题,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内容的可操作性,同时制作与幼儿德育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网页,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页多元化、综合性等特点,引导幼儿大胆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对此,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浏览网页信息资源的方法,帮助他们通过网络图片、书籍等资料,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给幼儿展示大量形象直观的图片,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我的家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将有关家乡的图片放到网页中,让幼儿通过网页欣赏家乡的美景,引导他们展开联想。

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幼儿德育启蒙教育方式

1.运用设备记录幼儿的日常行为,增强幼儿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在开展“好朋友”社会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日常拍摄,将幼儿一起玩耍、互相关心的画面制作成视频,并在德育课堂上播放给幼儿观看,借助影像培养幼儿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品质。

2.借助校园电视台,展示德育教育成果

校园电视台具备音频、视频、文本等多文本传输功能,幼儿园德育教师可以将其当做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将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通过校园电视台展示出来,还可以将之应用于幼儿园德育成果的宣传活动中。例如,幼儿园在开展德育诗歌诵读比赛的时候,可以借助校园电视台进行直播,让幼儿园全体成员都能够观看到比赛现场的情况,对幼儿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启蒙教育论文例10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六、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游戏,老师拌演故事中的鱼妈妈,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游戏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拌演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给认真动脑筋的小兔戴上小体头饰,于是,在游戏中,努力想戴上头饰的幼儿积极地跟着兔妈妈一起玩,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兔子们”也逐渐认识了白天和黑夜。